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心得

时间:2023-07-30 10:2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心得

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基础知识;兴趣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文学、文化、人文是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掌握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掌握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知识积淀、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生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研究了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识字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策略:

一、巩固并拓展基础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会汉语拼音,因此识字有限,写作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汉字的识字、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规范书写、读音、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应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的积累培养写作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当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笔者在班级里办了一个板报,其中有一个板块叫写作园地,将写得好的作文在写作园地里公开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如,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的事、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通过文字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认识的汉字极有限,同时实际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积累,用认识的有限的汉字来表达思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生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设计,同时,注重借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是在课堂上采用黑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只会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体现,而有效地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观看一些相关课文的教学视频,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查找到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进一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充实和满足,使得他们能够多懂一些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查找资料的方式。同时,在查找资料过程当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这样,通过班级上各个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一起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课堂的教学,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1]。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都非常丰富,而且专业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发展,语文教师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得到很好的利用。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接触的比较少,理解的也比较少,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导技能,充分地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定期的培训,利用课余的时间,充分地对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训练和练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时刻注意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及时地对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更新和完善,进一步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从而促进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自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时候,教师必须对信息化的教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同时,能够非常熟悉地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在日常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要大胆地探索和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更新自身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对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熟悉和了解,使得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变为一种日常习惯,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于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要充分地挖掘和分析,合理地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当中的内容以及价值发挥到最大,使得语文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突出,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架构,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将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进而设计成一种微课的教学方式,然后采用信息技术,通过演示和互动,将这种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知识,同时也促进了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价值,也有利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的展现。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要想有效地提高选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地对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设计和创新。由于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考虑的是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递给学生,但是还要考虑到如何能够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设计,这样就导致在创新和设计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大局观念之下,充分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资源。合理地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安排,进而做到临危不乱,充分地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细安排[2]。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录制微视频的方式,有效地突出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化和细化,准确地把握教学课堂当中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而通过微课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而且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明白,使得学生不断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进而认识到更为广泛的语文学习知识和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将学生课堂上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这样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明白,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针对自身的薄弱地方,然后再进行反复的观看和练习,进而做到查缺补漏,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课堂腾飞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的教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注重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教育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教学处在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学工作者要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其对语文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将就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展开讨论和研究。

一、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手段

1.为学生营造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

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作品展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间分享自己近期所读到的课外读物,能够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各种具备激励和警醒作用的名言、诗文和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来营造较为浓厚的读书氛围。

2.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真正地投身于课外阅读中去,需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若处于较为自由的状态下,能够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讲故事、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演讲比赛等诸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一种较为感兴趣的环境下掌握各种课外知识。

3.给予适当的指导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阅读各种形式的课外读物,然而,他们仅仅是想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其所涉及的故事情节,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其他内容仅仅是左进右出,毫不走心,也就涉及不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和写作技巧了。若是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阅读状态,那么,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将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有效地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4.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小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够将阅读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呢?笔记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教学工作者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多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进而来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小学生所能接受的读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样式:(1)提纲式读书笔记,注重作品内容的记录和总结;(2)心得笔记,注重心得体会;(3)摘录笔记,注重文章所涉及的好词佳句。

二、开展课外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教学任务中占很大份额。因此,教学工作中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为科学地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此外,还要尽最大可能地达到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要求,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真正地融入阅读中去,而不是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学习负担。教学工作者为学生安排的课外读物,要充分考虑其故事性和生动性,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讲述的形式将自己所读展示给大家以及对特定作品进行集体阅读等,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注重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

进行课外阅读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一样,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课外阅读角度而言,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较为欠缺,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鉴赏和辨析能力差,所以,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予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还应该传授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具体的办法是:(1)传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正确步骤。在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学工作者应该适当传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技巧,即先大致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再进行较为细致的阅读,而且还要适当地思考和做读书笔记。(2)鼓励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当属能够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学工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较为重要的一项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在整个素质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的开展,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红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9):43.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98-01

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在听读说写的学习知能构建中,读出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质量尝试能力链上,读是关键的节点。儿童在五至十二岁时,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他们只有在进入小学以后才开始语言的正规训练。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务必抓好"读"。

1.精读课文,解疑感悟

要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学生就必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而关键问题的解决则是衡量深读效果的主要标志。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实践证明,只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当个别学生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全班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讨论特别是不同意见的争论,可培养起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生读完《难忘的八个字》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伦纳德老师为什么对"我"说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心田?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而这些问题正好是课文重点理解的内容。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在读课文中轻松地找到了答案。也深深地感受到伦纳德老师对"我"的爱。同时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把"理解"、"品味"、"领会"、"感悟"留给学生。

2.引导学习自读

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最好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3.多读而感,有感而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语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用心去感知,要把自己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所要揭示的深刻道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就会有感而发,写起文章来才会为感而写。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并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三点:多读、精思、勤记。多读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要只限于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精思就是仔细思考,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勤记就是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圈点勾画,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提纲挈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文章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

5.课外阅读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是否有兴趣,在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上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最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从新生一开学,只要有空闲,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用形象生动的话语把他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还可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井水冬暖夏凉,麻雀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当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时,教师再“趁热打铁”,给他们推荐读物,让学生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到老师讲故事,学生们情趣非常高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完故事后让学生自读原文,让学生主动去进行阅读。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为了稳定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得学生阅读后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这类竞赛活动需要学生充分运用课外知识来完成,在活动中,由于活动需要,会不断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大,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 设立特定阅读课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小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知识铺天盖地而来,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篇目详加研究。因此,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灵活采用精读与略读两种方法,将很有实际意义。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读书先看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粗略的浏览中获得大致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资料,再进行阅读,省时、高效。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课外书籍。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来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目标。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学生只是阅读了书籍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吸收,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节阅读交流心得课。开展课外阅读交流 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同龄人之间取长补短。把讲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上台交流阅读心得。这样的阅读交流课,让学生随口演讲发表看法。教师不直接参与,可以坐在下面记录学生表现,最后做出点评。通过阅读交流心得,不仅锻炼了学生上台的胆量,更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更多的阅读心得,从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深度,能够从字里行间来发掘出内容,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也可以由讲促进读,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假期计划。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

图书馆是学校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源泉,财富的宝库,笔者认为,即使学校经费再紧张,也不能穷了图书馆,一些新书、好书,该买的一定要买回来。另外,学校也可与周边的兄弟学校开展图书互借活动,定期交换图书,以保证图书永远保持流通,内容新颖,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个人以读书为乐事,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最终让全社会人人读书,逐步形成“阅读社会”。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好语文的阅读,就是教好了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必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良好的阅读方向发展,用兴趣做诱饵、用行动做指导、用方法做拄杖,让课外阅读真正的发挥应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洁.《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教研).2012(7).

[2] 杨久俊《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第6篇

关键词:作文;兴趣;阅读

1.提高兴趣,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之前,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对人说话一样,言出于口为说,言书于纸为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抒我情”。同时,我利用一些有利因素,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每次写作我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比如开学初我就启发学生:“快乐的寒假过去了,在寒假里一定有许多值得你回忆的事情,你们能说一说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2.依托文本,片段练习

进入到四年级后,篇章的训练很重要,但是片段的练习也不容忽视。片段的写作耗时少,头绪少,难度小,易于操作,因而我增加了片段写作次数。如学完《颐和园》后,我让学生写“我们的教室”;读完《海滨小城》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我们青州小城。让他们抓住青州城的街道、夜景、公园等来表现青州城的美。完成后我立即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写作的窍门。

3.网上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空间

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网络上的信息更开阔了学生的阅读空间。针对这个实际,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印制了网络阅读联系卡,上面介绍学生可以浏览的网站、学生上网时间的控制、网上内容摘抄、阅读心得等;并且成立几个网上阅读互助组,展开小组搜集课外资料比赛,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4.表扬鼓励,“夸”出好文章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哪怕一个词、一句话,只要用得好,只要用得恰当,我就提出表扬。我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时,总是写“优”,虽然有时学生写得不行,但我还是毫不例外给他打上“优”。我相信,当他看到这个“优”时,一定非常兴奋,下一次一定写得更好。鼓励和表扬是学生成长的温床。

5.读书小报比赛,以读促写

读书小报是手抄报的一种压缩形式,它就是学生自采、自编、自写的一种简单报纸。它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它融审美、设计、绘画、书法、写作、编辑、选材于一体,大大促进了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题:一张读书小报突出一个主题,参考主题如“日记家园”“校园故事”“我爱读书”等。主要内容: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自己的作文、日记写下来,避免漫无目的地摘抄课外资料。完成一张读书小报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在采编完成之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6.自改互改,评论文章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家老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个好词,假如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作用。”在修改文章中我就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虽然很麻烦,但它会为学生的习作带来好处,带来乐趣。

7.城乡牵手,共同习作

城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对作文的体验也就不同,如何让他们角色互换,互相体验?我与在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教语文的教师联系,进行城乡学生手牵手,开展作文比赛。我定期与该校教师交流作文教学经验,并和他们联系让同学互相结对,每月互相写一封信,交流自己在作文中的心得,还进行了同题作文比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8.鼓励参赛,巩固兴趣

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以后,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我鼓励学生或向报社投稿,或积极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学生写好的作文,经过我的修改后,组织他们向《作文报》《当代小学生》《小学生》《小作家报》《红领巾报》等报刊投稿,经过努力,不少学生的作文在上面变成了铅字,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第7篇

【摘 要】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动式”教学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事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鉴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势在必行的,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培养出众多的全方位发展的创新人才,促进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互动式 策略

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谈几点心得体会,在与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一、对“互动式”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互动”就是指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这一社会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前者是指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交往活动,主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后者是指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活动,主要体现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创新性课堂教学:教师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小学语文“互动式”创新性教学: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师生互动方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评价体系。

二、实施“互动式”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必须以从小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然而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受传统的维持型学习方式的影响较深,教学中习惯于面对有准备的问题,面对安静有序的学生,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学科的结合研究不够,没找到可操作的把手。为改变上述状况,根据课堂教学中过于封闭、互动不够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以互动式教学课题为抓手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平等教学。平等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的重要话题,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初衷。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遵循平等教学的原则,做到有教无类,人人平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懂得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互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主动学习。当然,实现这样的互动方法有很多。例如,在上《卧薪尝胆》一课时,同学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A组生问:越王勾践打了败仗,他为什么还要低声下气地向吴王夫差求和而不用其他办法呢?B组生答:越王勾践身为一国之君,应该为自己国家的百姓着想,除了用求和这个办法来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外别无他法。这说明他是一个好君主。(A组同学表示满意)。B组生问: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答应求和后,为什么不自杀,反而愿意去做奴仆呢?A组生答:勾践是为了守信用才去做奴仆的。(B组学生表示不满意)(之后,老师给予双方学生充分的时间就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为了提高质量问题,为了顺利解答对方的问题,学生们的预习工作都能够做得特别好。这样课堂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教师本身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

三、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情景性,有些学习结果可以预先确定下来,有些学习结果却是非预期的,是不能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的,但是这些行为目标之外的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往的单一的线形评价方式正是“对最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的忽视”,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中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集体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通过评师,教师得到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式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总之,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熟悉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同时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们能够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辅导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随着现代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新的信息通过种种渠道正在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从心里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和疑问,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的人来说是一件较为措手不及的突出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理论和改革开放浪潮推动的今天,教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有限的课本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四有人才”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从课后辅导中人手,本文主要谈谈对课外阅读和课后习题的辅导。

一、课外阅读的辅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必须要抱着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开动脑筋,在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上想办法,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可以借教材激趣,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读这本书;还可以借活动激趣,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年级可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可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方式。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朗读精彩片段的形式;音乐智能杰出的学生可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课本剧,绘声绘色地表演等。

其次,教师要适时推荐阅读书目,使自主阅读有的放矢。可以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浅显易懂、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也被各类信息包围着。所以,课外阅读也不能仅限于书本。除了书本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再次,教师要适时进行方法指导,使自主阅读事半功倍。可以采取摘抄画句法:向学生提出摘录和画旬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可以采取批注“挑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可以采取反复阅读法: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①写提要,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②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和评价。

二、课后习题的辅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练习题形同虚设;或是老师一手包办。把各项问题的答案逐一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的练习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指导——形成方法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师生要做的事很多.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老师在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服务。著名的语言专家吕淑湘说过:学语文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课文后的练习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检查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指导?可以从抓住课后朗读着手。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默读课文”等等,这很好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今后更好地读书。习题中的词句训练.思考题的落实.都要有所选择地指导,这就能让学生学会统领全文看问题,结合生活促内化.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2、巩固——练就技能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要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同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朗读可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参与评价;可自制录音.录后再听.自己评价;还可好朋友互读.然后互评等等。这样既完成了读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写字,每一所学校都有专用的硬笔、毛笔书写的纸.学生可自己选择内容,自己选择款式来写,内容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款式可以是方方正正的格子,可以是古朴典雅的扇形.还可以是小巧玲珑的书签,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很强的内驱力,写字的目标就会很好地达成。

词句的练习不能局限在课内.更不能抄个答案了事.要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学生可用自己有感性认识来理解词.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还可以综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有些词句暂时不能理解,可先积累.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托宽.自然会理解。老师要指导学生积累词句,这个“积累”不仅仅是文本中,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选择的读本中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3、评比——展示个性

这是课后作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老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读书用小组推荐进行朗读比赛;写字利用黑板报开辟“小小书法家”;讲故事,复述课文。利用课前5分钟讲一个片断……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课后练习,注重课后阅读的辅导,做到课内抓指导,课外求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教学

提起作文教学,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仍然无从下笔。但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刻的明白作文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学会习作,使他们有感而发,有事可写,则成了我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现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关于作文教学的粗浅看法。

我认为,要提高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生活素材,多观察多体验,在重视写作的同时,还要重视作文的评改,尤其是相互评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注重日常积累,开拓学生视野

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就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读课外书则是积累的一个好方法,课外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但对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外书的推荐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有益的书籍既要配合语文课的教学要求,又要符合思想内容健康,适合青少年阅读,如:《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原著 、《寄小读者》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自己喜欢读哪些课外书籍,学生会因为喜欢,而去模仿老师,这样就很自然的在教师的要求下去认真阅读。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教给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故事续写等。我任教的每届学生,都有看课外书并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因此每学年他们每个人的“采蜜集”都有好几本。此外,每天晨读,我都会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另外,我还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书方法、心得,以此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作为教师,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品好,好在哪里,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我读过的一本好书”、“这篇文章美不美”等,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写作兴趣,创设习作氛围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爱写作文,他们才会下功夫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人。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对平时的所见所闻多记录,多思考,生活才真正的成了学生写作的源泉。如,去春游,面对大自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准备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什么主题;面对一个场面,如运动会,你将怎样把场面写具体;针对一件事,你怎样展现其思想内涵等。但这些问题如何观察思考还要靠教师得法的指导,学生才不至于写出流水账。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就得有话可说,能满怀兴趣的将自己看到的人或景,做过的事有重点的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

第二,教师要展示学生习作成果。展示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即可。如,开辟“佳作专栏”,在教室一角或黑板报上设置一个栏目,经常选登本班学生中写的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片段等,供大家赏析。或是在作文课上,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或作文中老师勾画出的好词好句,然后全班交流,是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创设轻松的写习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第三,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优化习作氛围。如,记事的作文,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方法,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人的作文,可以采用猜猜他是谁的方法,侧重抓住特点进行人物描写等,还可以自己当“导演”,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在边做边说,边说边写,以提高写作兴趣。

三、加强方法指导,重视相互评改

作文教学中,除了重视写作前的实践,尝试写作之外,还要重视写作后的评改。传统作文教学重写轻改,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写一段长长的评语,但到底有多少学生去认真看呢?因此写作后,教师应该克服“怕麻烦”“不放心”等思想,下功夫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把评改权力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上下功夫。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同时,实际上就培养了他们对文章的鉴别和欣赏能力,让他们从评改中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评改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改,互相评改,,指导学生认真推敲词句,直接在作文本上点评。当然教师还要重视习作后的辅导,根据评改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评。在讲评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优点并加以肯定,这样的效果比写一段长长的评语要好得多。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疑也是知之始,知也是疑之成。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才能够使他们明确自己学习的“盲区”,对于不知道的问题及时进行发问、求解,就能够很好地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

累,提升学习的效率。质疑也是一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之后,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不会单纯地唯“马首是瞻”,对于同学们的认识不会再“随声附和”,而是会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缜密的思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敢于打破现实、突破自我,实现学习的不断进步。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的起点,只有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质疑,其实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进行回答,而引导学生质疑,则是由学生来提出问题,由教师引导进行回答,所以,

在质疑的过程中无形也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课堂压力,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思维。通过质疑,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教学关系的有效进行

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而在这个互动中,质疑是一项重要的交流渠道:学生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再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规划,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地进行。所以,质疑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要途径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非凡,对于学生的质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让他们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敢于发问、敢于质疑。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一定的“亲民”形象,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表达,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以便他们的见解能够得到一定的响应,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也不要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教育,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教师也要注重课下师生关系的维护,比如,在课下教师就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在面对他们的质疑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里的问题当然是有深度、有境界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是”或“否”的问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剖析、解答,让学生能够对于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接下来再引导他们进行提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问,不积极发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刺激”,比如,“你不问我就问咯?”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3.注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双方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到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反馈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在质疑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所以,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简单地放纵学生发展或者只顾自己讲解。

参考文献:

[1]毕文荟.疑从读中生 惑在读中解:对小学语文课堂质疑现状的思考.云南教育,2004(13).

第11篇

摘 要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是我们追求的作文教学理想境界。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小学生作文,经常以记叙文为主,侧重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只是不够丰富,导致了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的现象。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他们拿起作文本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小学教师该如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尝试,笔者认为要指导好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与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自然相结合。

首先,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以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了使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了解同桌的性格特点,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再由学生自由发表评论,看看他们说得好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与评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作文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把作文教学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好方法。学生在劳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劳动经历,指导作文。通过写作,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了针、线、布、纽扣,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以后由师生共同评出优秀者,接着指名几个优秀者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再者,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他们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自然美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在近看,观察树的叶、枝、径;最后点名梧桐树有什么作用?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展开丰富联想,并且进行正确的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薄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过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做火柴,它全身是宝。奉献得多,索取得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独特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最后,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如教《翠鸟》一文后,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抓住了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写得这么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生;兴趣;主观能动性

引言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古代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的花园,它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供我们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古代语言是逐渐远离我们,加上古诗词大多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充满了让人深思的字里行间的思考空间。因为它是让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顾问,但是又散发出古代语言的魅力。为了指导小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我们做出了以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学会知人论世

由于很多古诗词作品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大家,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和社会影响,旁征博引小学生身边能理解接触到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作家的理解。例如李白,老师可以告诉李白是当时的大诗人,他诗词非常受到当时社会上的人推崇,就像现在流行的《爸爸去哪儿》的歌曲一样流行,大家都喜欢读。李白一生不喜欢做官,并且不畏权贵,批判当时腐败现象,给后人树立了一番正义的形象。同时,还可以讲到李白的很多趣事,李白还是一个习武者。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掌握大量的古代诗词的知识储备。只有通过细致、认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独立阅读、自觉思考做好前期铺垫。

二、学会阅读,鼓励多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考虑到很多老师小时候读古诗也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才搞懂了文章的内容,这种经验需要传承。因此,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学生才能真正体验诗歌的魅力、吸引力和诗人的气质。特别是经常读古诗的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会比读的比较少的小学生要强,并且接受新的古诗词的时间也更快一些。可见,积累对语文素养的影响。老师必须鼓励小学生多去阅读古诗词,提供他们的古诗词文化底蕴修养。

三、循序渐进地诗歌欣赏能力培养

小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恐惧,常常感到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开始。因此,小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先安排比较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必须因人制宜,按照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去制定一个适合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教学计划。该计划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进度、学生理解程度进度,按照教学月、教学周、教学日设计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计划。

四、学会自主阅读

通过逐渐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找到学习古诗词的感觉,进而可以发展自主阅读。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师要充分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多问问老师、家长和同学,通过阅读能力发展去解决阅读发展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诗歌个性化解读,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的作用,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中充分理解古诗词,学会自主阅读。

五、从教法上引导学生学好古典诗词

1)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例如在教科文组织演讲中至少8次引用名言诗句,例如:

2)教学兴趣激发

小结

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因此,老师需要攻克多个教学难点来弥补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通过总结现行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语文教学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四点经验:一、学会知人论世;二、学会阅读,鼓励多读;三、循序渐进地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四、鼓励以兴趣为导向,学会自主阅读;五、从教法上引导学生学好古典诗词。这五点教学体验如果能够与现实教学紧密结合,将会促进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功力方面的长进;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促进其文学底蕴修养。

参考文献:

[1] 骆玉明, 张培恒. 中国文学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2] 郑宝江. 浅吟轻唱古诗词[J]. 生命世界,2008, 09:44.

[3] 王先荣. 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阅读与写作, 2004, 09: 24-29.

[4] 佟立红. 激活语文课堂方法谈[J]. 文学教育, 2010, 06: 60.

[5] 苗灵芝. 浅谈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J]. 科学教育, 2010, 3(16): 3-4.

[6]牛建英.小学古诗词教学心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1):31-33.

[7]黎雪梅.小学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9):40-42.

[8]路珊珊.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J].神州(中旬刊),201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