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3-07-30 10:2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建议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自语文学科分化以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一直存有分歧。语文独立设科之初提出语文教育工具观,改革开放后提出语文教育人文观,还有诸如“认识论与存在观”“语文唤醒教育观”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文教育的多重特性,促进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困惑,特别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非语文”“泛语文”等问题,都与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有关。与此同时,对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语文教育的内容与特点,同样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尤其是对语文教育内容的选择各执一词。

(2)中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脱节问题突出。目前,中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纵向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语文教育缺少统筹;二是横向上,语文教育诸环节未能有效贯通,课程、教材、教学及考试与评价等方面缺少相互照应;三是诸环节内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筹意识,表现为教育目标与内容不一、语文课程与相邻课程分离、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四是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3)语文教师培养缺乏有效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教师选拨制度与合格语文教师标准缺失;二是缺乏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机制,目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科能力整体偏低;三是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缺乏特色,实践课程少,专业训练针对性不强;四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缺乏整体培养规划;五是缺乏专业发展的认同感与成就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职业情怀趋淡。

(4)语文教学没有很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一是语文教育目标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三维目标”被任意分解;二是教学内容不够具体,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训练及人文素养熏陶未能有效体现;三是教学方法使用不够恰当,“教”的方式游离了语文教育本体,“学”的方法有违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堂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和表演课;四是课堂教学形式化较重,语文教育的审美鉴赏、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作用被忽视,使极具诗意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考试与评价没有很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评价观念偏离学生;二是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与方法不够明确;三是考试与评价缺乏有效机制;四是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二、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建议

(1)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提。针对语文教育观认识上的分歧,我们提出――从语文教育本体出发,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强调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必须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教学目的,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指向和基本立足点。

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育目标:一是语用目标,即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二是素养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这两个构成要素是融于一体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这里所指的“语言文字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的“语文素养”有重合,但又有区别。前者限定于“语言文字”,后者是没有限定内涵的泛语文概念,可有多种阐释。“语言文字素养”更适应于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指向,以避免语文教育目标的虚化和泛化。

(2)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安排各学段的教育目标与内容,使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整合语文教育的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贯通语文学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打通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其有效衔接、有序过渡。一是要以正确的语文观为指导,借鉴语文教育历史经验,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语言学习规律,对语文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使其形成纵横交叉、互为一体的语文学习体系。二是纵向上,从语言学习出发,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育目标与内容,使语文能力训练有序上升,阶段性目标清晰明确。小学阶段侧重语言的积累及其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侧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其能力的训练;高中阶段侧重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三是横向上,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之间相互协调与统筹。语文课程建设要科学、合理,课程内容要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内容互为一体,语文教育实践诸环节之间有效贯通。四是创建协同机制,搭建语文交流平台。促使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之间有效沟通,确保语文教育观念相益、成果共享、步调相协,提升协同能力和教育效果。

(3)注重各学段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让语文教材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材必须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出发,系统安排语文教育的内容,使中小学语文教材一体化;协调与统筹教材中语文能力维度之间的关系,形成以“读”为中心,以“写”为出发点,使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一是关于选文。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首要环节,也是评价教材质量最重要的标准。选文首先要文质兼美。其次,选文形式要丰富多样,兼顾各类文体,涉猎古今中外。再其次,选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二是关于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口语知识和文学常识等,它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中小学语文教材要科学安排语文知识的学习。

第2篇

关键词 阅读观 海量阅读 兴趣 习惯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42-02

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一直饱受批判,甚至被怒斥“误尽苍生是语文”。时至今日,新课改又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语文教师挖心搜胆,莘莘学子焚膏继晷,可是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语文素养依然令人汗颜。下面,笔者就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海量阅读夯实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1~2年级5万,3~4年级40万,5~6年级100万)。145万貌似数目巨大,但平均而言,也只是每天阅读670多字罢了。按照小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速度,每天的阅读量只够读区区2分多钟。假如,我们把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延长到10分钟,也就是每天约3000字,6年就可以有648万多的阅读量。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的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校内1小时和家里半小时,如果进而像美国的小学生同样的阅读时间,那么阅读量又是怎样的可观呀?可能有人会质疑,学生会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完成海量阅读吗?既然美国的小学生能做到,中国的小学生又何尝做不到呢?其实,早在1982-1985年黑龙江拜泉县育英小学等三所学校验证:三年课内外阅读总量平均每人300多万。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老师已经坚持十几年的课内“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充分证明海量阅读是切实可行并且成效显著的。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言:“阅读有数量才有质量,要在数量中求质量。”浅水养不了大鱼,薄土种不成大树。没有海量阅读夯实基础,岂可奢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前提

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然而,现在的语文教材广受非h,选文数量太少,内容大多呆板乏味,过于成人化,说教味太浓,比较抽象枯燥,不大契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难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不受学生喜欢,甚至被潘新和教授炮轰为“破灭了他们本能的言语之爱”。因而,在课外,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们去大量阅读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籍。比如,中低年级学生适合阅读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可以以诗歌、童话、儿童小说等等。当然,其他凡是小学生喜欢的也无不可读。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一文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为什么要强调关注阅读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如是说。只有孩子喜欢的,他才会去用心阅读。而他用心去阅读了,才有可能达成对孩子的教育熏陶目的。

三、以培养语感为核心

语文素养众多构成要素之中,笔者认为,最为奇妙又隐秘的素养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它不能仅靠天赋,也不能只靠背诵记忆字典里的字义获得,需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并习得。莫言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而所谓的对语言的感觉,只能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他又举例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如果一个句子不通顺,沈从文马上就会感觉到,并会凭着语感将它修改得很通顺”。可以说,语感是衡量语文素养高低的主要指标。学生读得越多,理解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性都得以逐步提升,语感也随之增强。有了良好的语感,又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提高呢?否则,课程标准的理念难免沦为笑谈。而小学正是语感养成的起始阶段,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夯实基础,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感定能事半功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奠基时期,由此看来,抓实课外阅读,切实提(下转第66页)(上接第42页)高语文素养,为孩子精神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白金声.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第3篇

赖华强

(赖华强 韶关大学中文系,韶关 512005)

摘要 为了总结和反映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拓展上的新成果,也为了弥补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之缺漏 ,作者针对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之不足,提出建构并展示了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

* * *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及其改革,已经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空间。从前一些未被认识或确立为语文教学内 容的东西,已经上升为语文教学内容;而旧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也已不能适应或满足这种发展了的形势要求 。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个确立或建构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个 问题提出个人粗浅看法。

一、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是沿袭五六十年代“知识能力”这种平面直线式分类,往往将语文教学 内容划分为两大块(即知识和能力)若干条(即知识包括语修文,能力包括听说读书)[1],也有分为三大块( 知识、能力、再加智力开发)[2]、五大块(知识、能力、智力开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3]的 。但无论是哪种分法,都有遗漏。最主要的遗漏,是将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排除在语 文教学内容之外。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算不算语文教学内容呢?笔者已在拙文《语文 教学内容窥缺》中加以论述。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作为语文教学 内容,而且应当引起我们相当的注意;前者是现代教学论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后者则是一个不容忽 视而长期未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之所以被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 要就跟现行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方法不当有关。我们知道,学科教学内容的分类,据其目的和标准的不同可以有 多种分法。今天,凡是经常被人们提及而又可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共可以归纳为以下14项:

1.语文基本能力训练;2.语文基础知识教育;3.语文学习认识教育;4.语文学习心理指导;5.语文学习方 法指导;6.语文学习能力培养;7.语文学习卫生教育;8.语文学习习惯养成;9.开拓视野;10.发展智力;11. 思维训练;12.思想政治教育;13.审美教育;14.文化基础知识教育。

这14项,据其作用和地位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目标学习内容,即上述第一项。这是中小学语文 教学的核心内容。(二)学科知识内容,即上述第二项。这是从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口才学角度,揭 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三)学科学习教育 内容,即上述第三项至第八项。这是从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含语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学习学角度 ,或者是从语言学习和习得的条件或手段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教育学 上称这种知识为学科学习理论或教学法理论。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实现教学科学目标而 形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其为条件或手段内容。闭上眼睛想当然,一般会认为,学科学习内容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而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则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就这两种内容在教学上所出现的频次和顺序来看,学科学习教 育内容,不仅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应该是第一位的或第一顺序的。打个比方,虽然它不是战士,不直接消 灭敌人。但就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来讲,它比战士更重要,它是能源、军需、战旗或军号。它比处在前沿阵地 上的战士更具有前位性。故这种教学内容也可以称之为前位教学内容。其余诸项,则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 。其中,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思维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第9至第12项),既可看成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 补充,又可看作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同属教学目标内容的,还有审美教育(第13项), 属于条件或手段内容的,还有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第14项)。若采用狭义和广义分法,则上述三方面又可以归 纳为两方面:(一)学科学习内容,即上述一、二两方面;(二)学科学习条件或手段内容,即上述第三方面 。

但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采取这种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单一架构的平面直线式分类方法, 就缺乏这种包容性,无法不将上述其他教学内容排除在这个分类之外。这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语文教育要求 的,这也是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在分类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不足。

二、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结构及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在内容上要具有如下特点:

1.正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内容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是为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宗旨来建构。 一切被纳入这个体系的内容,都必须是真正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2.忠实地记录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一定是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在内容上 的反映。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应该 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最佳最新成果。

3.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或走向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是整个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而且又总是包含或预示着语文教学新的发 展趋势或走向。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含和预示这种趋势或走向。

4.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新的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或走向,对现实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制导作用。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这种积极的制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其结构和内容可以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

在分类方法上,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则宜采用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复式立体分类 方法,即在确立学科学习内容核心地位的情况下,还要将实现学科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条件或手段内容,纳入到 语文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体系必定是既具有较好的网罗性或张力,能够使人一看便识语文教学内容各层次各 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便于指导语文教学;又具有较好的内敛力或包容性,便于及时吸收或反映语文教学内容 新成果,不断促进语文教学。

三、其他需要重视及研究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初构,再加上它反映了旧体系的一些提法,所以,有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予以重视及研究:

1.必须尽快给出各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并且努力实行量化

例如,听说能力训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训练项目。又例如,语文学习认识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认识 教育。再进一步,听说能力方面,有关听知能力部分,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语文学习认识方面,有关教材认 识方面,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有些是原有体系项目,已经具有明确的说法,但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是新 设项目,尚无具体内容,需要尽快给出说法。而所有给出内容,能够实行量化的,最好实现最化。

2.必须充实和加强核心教学内容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

语文基本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两种。前者为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知识,后 者为一般阅读学、写作学口才学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缺乏的是后一种知识。所以,现在也不能笼统地说,要 减少“知识短文”,要降低“知识传授”的调子。对于现行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 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的确要压缩削减。但是对于那些实际指导意义很强的直接帮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知 识,不仅不能压缩削减,而且还要大大加强。由于语文课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所以,语文课本,就是要 尽量多载一些具体告诉学生怎样去听、去说、去读、去写的知识。

实用技能部分,目前需要加强的,主要是那些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听说方面,如如何进行电话 交谈,如何作电话留言,如何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阅读方面,如如何读广告,如何辨别语言媒体 中的真假信息,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垃圾;写作方面,如如何签约,如何填写银行储蓄存取单;综合语言能 力运用方面,如如何推销,如何求职,如何投诉,如何利用终端存取电脑资讯等。就是已经纳入训练的内容, 也要注意增添时代色彩。例如书信,要教如何写求职信;申请书,要教如何写营业申请书等。

要充实和加强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就必须重新考虑核心教学内容的重心和比例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在 新时期已经取得的重实用的成果基本上,语文教学要继续朝求真、务实、有用方向迈进。

3.必须加强对语文思想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性质和目的相区别,而内容与方法又相互渗透联系的思想教育。[4]如何理解这两 种思想教育呢,又如何确立这两种思想教育各自的内容呢,也有待研究。

4.必须明确界定几个概念

旧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着一些概念界定不明的问题,例如“开拓视野”(上述第9项)。何谓“开拓视 野”呢?是指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即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呢,还是指不断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 生活的广泛联系(也即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呢,还是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有呢?又如例“发展智力”、“ 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上述第10、第11、第13项)。这些概念,究竟是个一般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个语 文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呢?如果作为语文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应该包 括在语文学科学习内容里。如果作为一般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条件或手段,就应该 包含在语文教学的条件或手段内容里。如果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那么它有时是指语文学习内容,有时是指实 现语文学习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智力开发”与“思维训练”,是属同一个概念呢,还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 的概念呢,等等,都有待我们研究。

注释:

[1]此种分类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 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