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时间:2023-07-30 10:2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第1篇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行业;数字货币;数字金融;金融科技

2019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是区块链技术首次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高级别定位,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代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区块链正在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起来,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势必对经济模式、金融组织和社会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重塑经济社会生态。

1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最初,人们是通过比特币了解到区块链技术的。尽管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争议,但是比特币的技术核心区块链却可以继续深加挖掘,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比特币也成为区块链技术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应用[1]。区块链技术主要由共识机制、密码学原理和分布式存储三大技术构成。所谓共识机制,是指区块链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区块链节点由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共识结果需要各个节点达成一致。密码学原理是指区块链技术涉及私钥和公钥两种数字加密技术。信息加密发送时需要使用公钥,而解码信息则使用私钥。与传统的储存方式不同,区块链分布式储存的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布局,而且每个节点的存储都是独立的。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共享的共同维护的数据库,而这三大技术使得存储于区块链中的信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因此,区块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技术增信,受到各行业的欢迎和重视。

2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路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与各行业融合,形成区块链产业化,而金融行业以其先天优势与区块链技术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理财,还是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抑或是中央银行对资本的管控,都需要可信的数据为其决策做支撑。因此,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覆盖面广,模式多样,影响深刻。

2.1供应链金融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对经济贡献度高,被称作经济的“毛细血管”,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阻碍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大量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急需资金输血。供应链金融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之一[2]。在不改变现有信贷模式的基础上,区块链平台覆盖整个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等。小微企业的全部交易信息都上链记录和储存,并支持防伪溯源。至此,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的可信度得以保障。金融机构根据区块链内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风控成本,提高借贷业务效率。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的小微企业便能够更便利地融资,形成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双赢局面。交叉验证是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可信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仓单质押融资是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手段之一。企业购买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加工后的制成品在交易物流中要经过多个仓库,仓单便是仓库管理人员在收到仓储货物后开具的凭证,存货人可凭此提取货物或者作为资产质押融资。在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前,仓单质押融资这种极具潜力的融资手段很少被使用,主要原因就是仓单容易造假,给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仓单造假通常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机构核查仓单真实性的成本太高,往往会拒绝仓单质押融资,使得小微企业又失去一个可以用作融资的工具。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尴尬局面,依靠的就是其交叉验证的共识机制。电子仓单必须多个机构交叉验证才能成功“入链”,成为数字仓单。当存货持有者发起创建数字仓单请求后,区块链各节点会在各自的数据库内查找相关证据,仓库出具库存照片,物流机构出具运输物流记录,质检机构出具货物质检信息等。各个节点的查证过程也就是交叉验证的过程,全部在区块链内完成,可以迅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一旦核验完成即达成多方共识,有效避免仓单造假。仓单质押融资成为小微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有效方法[3]。

2.2数字资产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一种新型资产和生产要素,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影响未来的财富分配。2.2.1数字票据作为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票据市场的发展面临不少困境。一方面,大多数电子票据仍然需要与纸质凭证匹配生效,验证和交易流程复杂烦琐;另一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票据造假事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存在一票多报或虚报的欺诈现象,严重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和防伪溯源的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票据市场面临的困难。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向数据票据转变,成为新型数字资产,票据交易通过区块链平成。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时间戳和智能合约能够清晰地反映票据的签发、背书、流通等全过程,实现高效、便捷的资产存储、价值提取和转移,提升票据交易效率和安全性[4]。2.2.2资产证券化作为近20年最受关注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缺乏流动性,但可以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使之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衍生出新型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多,流程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材料披露,目前国内市场运作效率不高。此外,资产证券化依赖于对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但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风险较大。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资产证券化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通过去中心化的联盟链,基础资产的准确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和分享,数字化信息披露能够提高证券化资产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投资人风险,减少沟通成本。同时,方便监管部门的动态监控,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2.3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是人们在探索比特币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最初的设想便是创造一种数字货币。虽然比特币目前面临较大的争议,多数情况是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被大众熟知,但是借由比特币诞生的区块链却可以成为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数字人民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币、硬币等价,具有国家信用背书,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区块链。首先,数字人民币可以与纸币、硬币自由兑换,不会对现有的稳定货币体系造成太大冲击。其次,数字人民币的区块链节点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控制的,便于金融监管,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性与安全性的兼顾。此外,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踪和私钥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范货币伪造、虚假交易和其他不法行为。最后,数字人民币使得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评估和分析,从而支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今,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使大众不需要携带纸币便能够便捷地购物消费,但是微信和支付宝属于第三方支付,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结算。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直接发行的,安全性更高,摆脱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所需的银行账户绑定限制。此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数字人民币则不受网络信号的限制,支持离线支付,简单便捷,对广大老年群体更加友好。2020年末,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成效颇丰。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数字人民币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能够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有效保障人民币的体系和币值稳定,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必然会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明显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数字人民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并正式推出后,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2.4数字征信

自从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业管理办法》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征信业的发展。个人征信业务和企业征信业务的普及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金融经济稳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综合信用的评定需要各个部门多方参与配合,例如商业银行、税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效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信息重复或错误记录。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征信系统目前的问题。各利益分散的部门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根据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共识机制原理,一项数据的成功上链需要多个相关节点的验证即可自动完成。而且,区块链内的数据透明、不可篡改,有效避免联合造假的情况发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各银行在区块链内共享客户信用信息,当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直接查询区块链平台内的数据,而不用向央行申请征信报告的查询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5-6]。

3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对策建议

3.1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投入

首先,在政策上要继续给予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加快研究团队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和补贴。要密切跟进研究动态和阶段性成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尤其要注意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尽快将技术上的成就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区块链产业化。其次,应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交流,关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在全球处于前列,在保证这一地位的基础上应与国际学者展开合作,参与国际区块链应用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3.2加强区块链数字金融的法律监管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受到研究人员和投资者的欢迎,但其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尤其是相关完整的法律还没出台,监管面临较大的困难。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法律规范和适度的监管。尽管区块链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动力,但是出现洗钱、非法融资等网络犯罪行为时,监管部门必须介入并打击,这就要求现行法律体系与区块链金融不断磨合,逐步弥合两者目前存在的鸿沟,必要时应出整的针对区块链金融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可以通过牌照或许可证制度规范区块链金融业务,对运营者实行实名登记的备案制或审核制。总之,区块链监管需要审慎灵活的监管理念,既要给予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容错空间,又要严厉打击犯罪行为,需要把握好监管的尺度,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既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3.3加大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

区块链金融产品的推广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引导作用。一是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建设进程。货币是金融和经济的载体,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就必须尽快将数字货币法定化。目前,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第三轮试点,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成果颇丰,具有无限的前景。因此,在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逐步的试验和完善后,应趁热打铁进行推广。二是引导资本对区块链技术的商业性投入。企业也应将目光放长远,看清区块链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性作用,完善区块链研发与应用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三是加强对区块链数字金融的宣传科普。不了解会导致不信任,因此要提高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就应该普及区块链基本知识,在网络和社区宣传区块链金融的优点和好处,为将来区块链在证券交易、支付结算等领域的试点工作做铺垫。

4结语

在全球进入区块链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翻开了新篇章。区块链技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必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其中金融行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区块链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和数字征信4个方面的应用模式。针对目前区块链金融的困境,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未来,金融行业将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重构自身,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波普尔.数字黄金:比特币鲜为人知的故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40.

[2]汤道生.产业区块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73.

[3]张恺怡.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29-30.

[4]乔海曙,谢姗珊.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新金融,2017(1):45-50.

[5]张荣.区块链金融:结构分析与前景展望[J].南方金融,2017(2):57-63.

第2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金融支持

一、解构内涵:供给侧改革与商业银行

在全球经济陷入动能不足、增长疲软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步入L型增长的新常态。以往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增长,政策层面不断出台加码刺激需求端的各项措施,但现时刺激举措的边际效用递减,同步显现资金“脱实入虚”的副作用。显然,仅依托需求侧调整的管理方案,已不足以应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反观供给侧体系,国际经济遭遇增长动力严重衰退,国内经济面临企业盈利下降、传统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需求消费外流等难题。因此,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是结构性问题,着力从供给侧发力,改善供给结构,使之与需求侧管理协同调整,是走出增长困局的有效路径。改革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着践行者与助力者的双重角色。

二、角色定位:商业银行是改革践行者与助力者

(一)直面挑战:勇做改革践行者

经济粗放式增长时代结束,以往支持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各项红利逐渐消逝,银行业发展面临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不再、成本优势消失的现实情形,随之而来的是利润下滑、不良攀升、竞争激烈、需求变化等转型时期的多重挑战,作为“践行者”开展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三期叠加”对银行业利润侵蚀的挑战。经济步入换档期、结构进入转型升级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迎来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对银行业利润造成明显冲击,2009年上市银行平均利润增速高达58.3%,此后几年逐渐放缓,但仍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5年平均利润增速骤降至5.8%。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乏力,扭转利润增速下滑是银行业践行改革的内在动力。

二是多重压力下不良率上升的挑战。落后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工业企业利润趋于负增长,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面临企业经营困难而引发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提出去产能、去库存任务,将进一步加速不良资产的暴露速度。未来一段时间,淘汰落后产能将在短期内加剧不良率和不良额双向攀升,银行业务拓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寻求破解路径。

三是新兴业态冲击带来的经营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快速改变各个行业形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兴起,颠覆银行业一家独大的传统金融格局。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借助资金融通、移动支付的便利,分流银行客户,挤占存款收益,如余额宝、财付通等互金产品的兴起,另一方面通过布局金融牌照,互联网金融形成资金流闭环,分流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金融集团的涌现。新兴金融业态满足了对直接融资的需求转换,以灵活的营销方式和快捷的运营模式,抢滩金融业竞争市场,银行业正遭遇客户、资金、数据流失的挑战,拓展经营模式是银行业践行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是转型时期风险加剧的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新旧动能切换与经济转轨容易引发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蕴藏新一轮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面临如何管控风险组合冲击的难题。如政府债务风险转嫁,前期政府投资刺激产生的隐性担保逐渐抽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需警惕这部分风险向金融机构的转嫁。又如国际金融风险传导,转型时期金融双向开放步伐加大,国际市场的风险传导加速,容易诱发国内风险点,且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受到外部金融市场冲击的风险更大。如何确保不确定环境下的庞大资金安全,抗击经营风险,是银行业持续面临的挑战,亟待构建应对风险组合的管控体系。

(二)把握机遇:应当改革助力者

银行业承压的同时,一些新的业务亮点,新的发展契机也随之呈现。商业银行作为改革助力者,把握改革新机遇,发展金融新业态、助力实体新动能,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内在使命,决定银行业的未来前景。

一是金融服务空间拓展的机遇。首先,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催生新型金融服务。本轮改革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同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数据挖掘服务、航天航空技术等新兴业态,融入互联网、物联W、云计算等智能模式,新兴产业初创期将释放大量金融需求,扩张信贷融资需求,催生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商业咨询等服务需求。其次,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拓宽并购服务空间。改革推进压缩落后产能,传统产业涌现企业兼并重组浪潮,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主导的央企并购重组进程明显加快,复杂的交易结构带动并购贷款、投行业务发展,涉及资管服务、专业咨询等业务支持,将为银行业带来优质的资产业务。第三,居民个性消费升级,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下,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供给能力将全方位提升,消费金融、养老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迎来新机遇,将拓展消费信贷、信用卡服务、跨境支付等金融产品的创新。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扩大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和潜力巨大。此轮改革推动下,将加大在惠及民生的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助推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规模较大,带动催生大量投融资需求。银行业作为重要的资金媒介,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扩张中大有可为,既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活水,也提高金融资产投资的效率。

三是资产证券化提速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的质量效率型增长,要求将资源从增长乏力的行业中转移出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对商业银行而言,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恰能契合改革需求。资产证券化能有效激活金融资源存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融结合力度。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能掌握优质资产,提高经营运作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经验相比,中国已证券化的资产占金融资产总规模的比例仍然很小,发展空间较大。2015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提速发展,国务院部署增加5000亿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具有乐观的前景。

四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据测算,“十三五”时期绿色融资资金需求在14.6万亿,绿色发展面临庞大的资金需求,但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银行业绿色投融资发展前景广阔。金融产品在绿色经济、能源经济领域的创新极为迫切,参与到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能源融资、碳排放权交易中,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是跨境金融发展的机遇。开放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时期的又一重要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各项区域开放政策陆续出台,带来跨境金融发展的良好时机。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人民币入篮SDR进展顺利,同时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入优质境外资本,加速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由此催生跨境金融服务蓬勃发展。促进建设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区域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银行业掘金国际市场开辟“新蓝海”。

三、精准发力:银行支持的兴业样本

挑战蕴藏机遇,改革焕发新生,面对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刀阔斧、革故鼎新,金融业态格局大变、砥砺前行。2016年以来,兴业银行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总行层面出台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分行层面落实各项具体业务推进计划。以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为使命,以集团综合经营、总部协同创新为优势,融合兴业特色,实现精准发力。

(一)多管齐下去产能,优化投向调结构

一方面,同步采取多项举措,助力去产能决策。一是强化对钢铁、水泥、船舶、煤炭、电解铝、煤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监控,实施客户分类分级管理,从客户资质、合作情况、区域差异多维度构建准入评价标准,逐步压缩退出产能过剩项目,对过剩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实行限额指标管理;二是加强集团联动,发挥子公司牌照优势,积极探索债转股、股债结合、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创新资产处置手段;三是把握企业兼并重组时机,推动使用投行类直接融资工具,大力发展并购贷款、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非传统银行业务,推进重组业务;四是建立潜在风险客户名单,前瞻性确定风险客户预判,审慎介入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推进去产能同时,扶持发展新动能。通过优化信贷投向、设立产业基金等模式,支持a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紧抓绿色发展契机,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截至2016年6月末,兴业银行累计投放绿色金融融资突破9000亿元,余额超过4300亿元,支持6000多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PPP融资、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等新型融资方面均有较大突破;陆续发行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释放绿色信贷规模超60亿元;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达128亿元的PPP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改善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项目;落地安徽盛运环保集团4.2亿元的绿色金融产业基金;为江西金达莱环保公司办理三板贷1000万元。

(二)聚焦地产去库存,布局消金促消费

准确跟进政府去库存政策导向的内涵,支持房地产和相关消费品去库存。一是推进差异化服务房地产行业,在区域、客户、项目、产品的选择上,推进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实行客户定级分类,优先支持重点城市库存去化,并立足集团联动优势,探索提供房地产开发全流程产品服务。二是加大力度布局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品去库存,推进交叉营销,围绕购房按揭,对购房者装修消费、家电家具采购消费等相关需求提供消费贷款服务,利用社区银行和消费金融子公司优势,提升消费融资便利。截至2015年末,兴业消费金融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9.48亿元,创新推出多种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三)分类有序去杠杆,业务创新显成效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应用,围绕股权资本市场和债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帮助企业调整负债结构,针对性降低企业杠杆率水平。一是针对成长性好的企业,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为企业开展财务结构优化服务,通过提业基金、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债券承销等股权类、债务类业务,拓展资本补充方式。2016年上半年,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约2367亿元,标准债券承销、资本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都呈现良好势头。二是支持政府债券置换平台融资,参与PPP项目,支持地方政府债务去杠杆。目前已启动运作总规模达200亿元的PPP引导基金,助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增强社会资本信心。

(四)主动服务降成本,多举并措扶实体

落实国家降税减费、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减免银行业收费等相关政策,主动制定降成本策略。一是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资金和过桥资金,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对小微企业、涉农客户等实施优惠政策。二是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批发式全链条服务,简化业务流程,灵活融资手段,用好财政补贴,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利用移动互联平台、大数据技术、云服务等智能化手段,削减客户服务使用成本,如已推出的“收付直通车”互联网跨行智能收付平台,既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便利,也切实降低企业结算成本。

(五)积极助力补短板,一业一策定方案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补短板部署方案,立足优势,积极对接。紧跟政府补短板重点项目导向,将金融服务补短板集中于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社会事业、区域特色四大领域,针对各领域金融需求特点,一业一策设计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从投入力度来看,兴业银行计划将新增500亿元资金,支持福建省补短板项目建设,同时强化资源保障,为补短板重点项目安排全年风险资产额度200亿元,设立绿色审批通道,确保各项服务高效落地。从具体服务来看,继续推进养老金融战略,提供养老产业融资便利,致力打造零售养老品牌;完善医疗领域金融支持,开展医疗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围绕特色产业,推进扶贫攻坚,为现代农户定制融资方案,推广企业网银“融资直通车”、“兴E融”等在线融资系统;强化跨境金融服务,夯实国际结算便利产品,利用好自贸区政策红利,推广跨境贸易融资产品。从落地方案来看,兴业银行已参与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海洋经济建设专项产业基金,为福建海洋产业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参设总规模80亿元的福建企业技术改造基金,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参设军民融合发展基金,首期规模302亿元,助力发展军工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已完成自贸区利率互换交易,发行自贸区机构外币存款证,推动区域开放进程。

四、统筹协同:银行支持体系的全面构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线,尽管当前金融机构支持改革力度不断加码,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多方协同合作,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构建体系为目标,从输入要素、内部管理、供给产出、外部政策四个方面着手,搭建全流程、一体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效率

优化人力资源考核及培养体系,通过绩效激励和培训激励,发挥劳动要素潜力。一方面,改进激励考核机制,改变结果导向的考核方式,引入竞争性考核体系,推动建立现代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完善员工技能培训、素养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企业认同感。

优化财务资源结构,以提质增效为发展导向,商业银行财务结构要转变以往重资产、扩规模、拼成本的发展模式,寻求轻资产、高效率、轻成本的发展路径。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契机,着力发展低风险、低消耗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把握资管、基金、信托等轻资产业务重点。发挥集团化运营优势,立足全局配置优化财务资源,借力资金规模报酬效应,实现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有效管控,依托集团信息共享平台,降低客户搜寻和维护成本。

优化信息技术支持力度,提升技术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紧扣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依托金融科技发展,加大力度建设科技引领发展平台。商业银行应把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重大机遇,搭建协同高效、线上线下联动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完善革新智能化服务,以技术要素优化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二)更新管理体制,改善内生动力

商业银行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最根本的是要深化银行自身管理体制改革,只有理顺内部治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商业银行才能提升决策效率、管理效率、经营效率,形成经营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改M业务管理体制,推进业务条线管理和矩阵式管理,依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组织架构,以灵活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迎合市场需求变化。二是完善服务流程体系,结合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优势,提高总行规划引导能力,推进子公司专业化服务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以集团客户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为保障,搭建高效的集团协同服务体系。三是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监管架构和职责,提升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构建应对风险组合的管控体系,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的风险管理。

(三)激发供给创新,深挖需求活力

供给端改革与需求端管理密不可分,当前客户金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类授信产品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客户在财富管理、财务咨询、跨境配置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进而倒逼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不断创新,催生提供咨询式、融智式的金融整合方案。一是在零售产品方面,着力改善零售客户体验,借助智能服务技术,更新完善在线支付、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产品,大力推动私人银行产品创新。二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开展交易产品创新,完善利率、汇率、财富管理功能,立足集团联动优势,形成闭环高效的集团金融服务链。

(四)政策预期稳定,形成托底支持

改革必然带来转型阵痛,触发局部不确定因素,因此金融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稳定的外部政策体系托底,确保金融支持效力。一是完善民生保障政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清理僵尸企业等举措,将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问题,需要完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制度,确保民生安全,推动改革平稳进行。二是宏观政策预期透明,明确金融支持导向。相对清晰的宏观政策逻辑,有利于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当前供给侧改革推进仍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层面适时明确主导方向,有利于金融服务的及时调整,确保有效供给。三是强化金融监管政策,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大,国内资本市场、汇率市场面临潜在冲击,加之改革推进,国内金融风险进一步叠加,急需构建更具针对性、全局性的监管体系,防范转型时期爆发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

[2]陆岷峰,杨亮.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机遇、使命与对策[J].西南金融,2016,3.

[3]徐洁勤,陈璐,王纪东,朱太辉.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难点与对策[J].金融监管研究,2016,8.

[4]周月秋.关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16,4.

[5]王硕.供给侧改革与并购金融[J].中国金融,2016,5.

[6]闫坤,张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供给侧框架下的金融协同[J].财经问题研究,2016,6.

第3篇

文化金融被很多人称为文化领域的又一个风口,尤其是其巨大的交易额,更是以真金白银给它加了一把火。但随着监管风暴的一次次来临,《经济》记者发现那些2016年在市场上风风火火的从业者已忧心忡忡,“处于观望的阶段。”时至今日,原本火爆的盘面已接近死盘,动手较早的人已纷纷往现货、网上商城转型。

2017年3月31日是一让文交所参与者集体屏住呼吸等待的日子,违法违规交易场所“黑名单”公布,但这并没有让文交所参与者松一口气。

略显讽刺的是,一周之前(2017年3月23日),香港大公文交所在美国上市。这是全球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在其他文交所因全面再次整顿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之时,传来这样的喜讯,是多么打脸!

文交所概念的发起者、有“中国文交所之父”之称的彭中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哀其不幸,另一方面又喜从中来。”他解释说,当初设计文交所是为国设计利器,抢占文化话语权与定价权,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创新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应该有国界之分。“想想内心也就释然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慎重看待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文交所走向了这般境地?国家层面透露出怎样的信号?文交所未来还可以往哪儿走?

投机、诈骗、赌博――乱

彭中天表示,在他心中,文交所是一个平台。“基于第四方定位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型自洽平台。基于政府授权,面向市场开展确权、确质、确价工作的权威性专业平台。基于文化要素流转的增信、增量、增值的数据采集平台。是为经济转型服务的集物权、版权、股权、债权、投资权、收益权、消费权等相关权利为一体的创新交易平台。是推动文化资源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最终证券化的基础性平台。是一个有主管部门、有历史使命和自律精神并主动接受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规范性平台。”

但是现在呢?

投机、赌博、恶性竞争……俨然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操盘者在其中笑,自然人在里面无力地哭。

李兵便是后者。

他告诉《经济》记者,他曾在汉唐交易所杭州邮币卡事业部参与古钱币开元通宝的投资。“如今已损失1500万元。”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汉唐交易所杭州邮币卡事业部董事长黄崇宠,其弟黄崇伟和赵福来、袁艺珊等设局诈骗。”李兵如是说。

在这起事件中,黄崇宠等人是发行商,开元通宝古钱币是投资标的物。

当时,黄崇宠他们通过网络和熟人发行1000份原始票。“以80元一枚来发售,2.8万元350枚为一份,共发了35万枚,圈钱2800万元”。李兵说,随后锁仓6个月。“如果我们想解锁卖出,必须另找新人开户,让这些人从二级市场买,规定是买5枚解1枚。”

李兵表示,设局者手中有15万枚古钱币,他们把每枚古钱币的价格从39元拉到1500元,“这时刚拿到原始票的人积极找人开户,买进。”古钱币的价格仅两周时间就涨到3300元。“在此阶段,他们不允许卖出,否则就不给配原始票。”

实际上,发行商手中的15万枚古钱币,其中一部分拿出来配售,吸引新人从二级市场开户,比如,新人如果买5枚持有3天不卖,就可以80元的价格配售1枚。另一部分则用来控制整个大盘。

“他们能从交易软件中看到每一笔的买进和卖出。”李兵恨恨地说。

更过分的是,这些设局者为达到预期暴利,采取诱骗的手段吸引投资人开户,一边通过微信、QQ群消息说,开元通宝古钱币能涨到5000元、8000元、12000元的目标价位,而且告诉投资者只买进不卖出。一边在涨到3300元时,他们把手中的古钱币抢先卖出,高位套现4.95亿元。

“这让市价一落千丈,一直处于停盘状态,跌破发行价还是止不住。”李兵说,“当时发售时承诺低于80元就会回购,这也并未兑现。”

这个案例还只是文交所“骗局”的冰山一角。“我身边还有很多损失金额更大的人,他们也在想各种办法维权。”李兵说。

2016年底出现了维权事件集中爆发。

“这不得不逼着国家采取措施。”钱途网创始人、M&L财经集团总裁梁海涛用这样一句话来解释。

彭中天向记者分析说,现在的文交所从产权认定到质量认证,从中介服务到执业资质,从航线划定到起飞标准都是模糊的,风险已在其中。

毫无意外,文交所被玩坏了。

文交所作为具有专业性、大众性、公正性、产业性、消费性和投资性,具有产权属性、金融属性和一定资本属性的社会公器已不复存在,其不仅没有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转型,加快文化要素集聚与流转,反而让文化价值发现与转化出现过山车式的增长和下滑,这并不符合政府的战略布局。

关、停、并、转――稳

“别再挣扎了。”这是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还处于观望状态的从业者的一句劝告。

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经济》记者查阅《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纪要》(清整联办【2017】30号)、《关于商请督促商业银行限期停止为违规交易场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函》(清整联办【2017】29号)、《关于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前期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清整联办【2017】31号)等文件。其透露的整体信号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

胡俞越表示,交易所清理整顿的“回头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理整顿违规交易场所明确化,29号文首批列入的全国涉嫌违规交易场所黑名单223家,分区域来看,分布较多的地区分别是大连(39家)、河北(29家)、湖南(22家)、宁夏(16家)、北京(14家)……二是按期动态公布违法违规交易场所“黑名单”,这些“黑名单”将被各省级人民政府按照《会议纪要》要求在政府网站公布。“也就是说要实行动态更新。”三是清理整顿分工明确细致,包括证监会牵头督促省级政府对辖区内的违规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治和分类处理;省级政府可以对违规交易所进行规范、撤并、关停、移交公安的操作。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牵头负责关停此违规交易所和微盘交易的相关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接口服务等。四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群体,其投诉将有一个明确的投诉路径,这由证监会牵头将投诉资料送到省级政府督促查处,并提供非法期货认证工作。五是逐一通知督导违规交易场所整改规范,要求交易场所限制违规业务增量,在“五停止”(停止开新户、停止开新仓、停止上市新品种、停止新增会员、停止业务宣传)基础上,限期采取措施逐步压缩存量,化解风险。交易场所应每日报告客户数量、交易额、交易品种及整改等情况。六是对于“微盘”交易平台予以清理关闭。

此外,文件也研究出各类交易场所的分类撤并方案,省级人民政府要推动交易场所按类别有序整合,原则上一个类别一家,以保持必要规模,避免无序竞争,并且建立长效机制的具体规划。

“也就是说,关停并转是主要措施,未来这种监管风格还会长期持续。”胡俞越说,但最终还是以“稳”为主。

这在以前参与文交所经营、现在转向现货市龅拿方看来,“还是不知所措。”他告诉记者,虽然有了关、停、并、转的规定,“但文交所的负责人谁也不搭理谁,如何并、转?这是个问题。”

现货、网上商城――实体经济

随着监管的政策下发,各地方都在进行清理整顿工作。

《经济》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4日,西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暂停新开户,个别商品退市,汉可达文化邮币卡藏品全部退市,湖南中兴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停止新客户激活,所有可交易商品暂时退市,广东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所有产品下市……

梅江说:“如果严格按照38号文来做,那只有把文交所做成网上商城或者拍卖行。”

从市面上来看,有些交易所已经开始往现货方向发展,或者转向网上商城的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文交所具有“需要现货进行托管”这一特征,这几年文交所的成立对现货市场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拿邮币卡来说,市场上一部分邮币卡被托管进文交所,造成市场存量减少,无形中推高了现货的价格。

对此,胡俞越表示:“大宗商品类的交易所需要不忘初心,回归现货。”其中“联网交易和股权融合是积极的方向之一”。比如,可以整合各方利益,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的优势,上市相同或相近品种的交易市场实行联网交易,“这有助于形成公平合理权威的价格”。还可以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建立各交易市场之间的物流交割体系,不同交易市场之间的股权兼并和融合形成共赢机制。然后把平台做大做强做优,让更多的投资者和交易进入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有效整合市场资源,理顺商品流通秩序,建立各级各层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期货市场向下延伸,现货市场向上提升,大力培育场外市场,形成期货与现货对接、场内与场外对接、线上与线下对接、商品与金融对接、境内和境外对接的市场体系。

说到底是形成产业互联网,“这还是一片蓝海。”胡俞越说,线上交易、线下贸易;线上商流、线下物流。系统来看,能极大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而对于文交所的文化产品,可以把其转化为场外的非标产品,适应产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融资需求(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交割需求(仓单交易、保税交割、可转让提单交易、预售交易)、避险需求等。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文交所做网上商城业务有三方面优势:第一,文交所“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属性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艺术品电商交易在信用方面的缺失;第二,文交所涉及面广,可能会使一些标的数额较大的艺术品得以成交;第三,如果文交所与电商结合的模式得以发展,电商或者其他机构对交易所的依赖程度会更高,更有利于规范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中,文交所是一个有信用的中介平台机构,起到构建信用体系,真伪鉴定、信息披露的作用。其客户主要以投资型客户为主。

彭中天也表示,交易所最大的价值是平台价值,就像手机里面的应用平台一样,其建构的是一个包容性更大的平台。“起到资源集聚和整合的功能,再发散至其他商业活动中。”

生?灭?――可持续健康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会一帆风顺。

《经济》记者梳理发现,在期货市场,也曾经历过类似文交所现阶段的情况。

美国期货市场算是期货界的鼻祖。其市场缔造者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经历了慌乱期,又经过了商业实践和客户检验后,成为最适幸存者。

不同的是,美国期货市场监管是由自律为主的监管制度逐步转变为以法律为主的监管。比如,在从豆类到债券的过程中,市场人士呼吁为交易股票期权建立中央交易所,使交易所交易的商品有循环效应,建立一个新型的、具有逆循环效应的多样化市场方式,为交易所发展提供活力资源。

当时美国的立法机构和相关部门也有“期货市场到底该不该监管,怎样监管”的困惑。一方面,期货市场在美国渐渐扩大发展,在商品贸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期货交易中的逼仓和市场操纵事件频发,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行业声誉和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来看,其监管历史可以分为四步:一是1848年4月3日,交易所通过会员的自愿合作对交易业务进行严格监管,实施传统的自我管理;二是1859年2月18日,实施地方法律授权的交易所自律监管模式;三是1921年8月24日,监管谷物期货交易,形成联邦立法、部门监管的模式;四是1974年10月,设立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其对所有商品的期货交易进行专权监管,实施联邦立法,形成统一监管的模式。

所以乐观来说,文交所此次整顿,可以分为两面来理解,一是通过进行新的大洗牌,关掉一批不规范的交易所,合并一批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力不足的交易所;二是可以重新认识文交所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