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22: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与社会;以人为本;对话设计;问题教学法
一、现阶段《历史与社会》存在的教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落实,对于《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也愈加重视,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转变其传统职能,更多发挥自身的结构性知识,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基础性的社会历史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等方面。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于近些年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成正增长,但对于研究实际课堂而言,其依旧存在不少教学问题。
1.办学指导思想的缺失
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其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改革,在形式上重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但从本质与教学质量而言,其整体过程有些形式主义的特征。同等情况下,学校往往对于《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评价也关注较少,缺乏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缺乏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无法全面性地实现《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缺失
基于现代化教育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施,部分教师在对待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按照陈旧的《历史与社会》的多媒体PPT课件以及现阶段的单一化的PPT课件,无法真正地利用自身所学,结合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当下内容,设计具有社会化、生活化以及历史化的教学内容。比如人口增长、粮食储备、矿产资源等,其教学内容往往停滞于课本中的历史问题,无法结合一些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没有体现该课程中“社会”中的现今社会发展。
二、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关于问题教学法的最初提出,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所定义的,在经历着历史的课堂实践教学,最终形成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科学发展观而言,问题教学法是具备一定的发展性的高级教学方式。往往是通过教师利用其教学课堂,以课堂设计为根本,创设特定的情境,构建一定的课堂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形成。关于问题教学法,其根本在于“一问一答”的教学对话设计,可促进学生加深对于《历史与社会》的问题认识,构建其自主探究的课堂活动情境,从而提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三、《历史与社会》课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发展,其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改革性,从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实用性、社会性以及现实应用性,尽量避免教师描述型讲课,无法落实“一问一答”的问题解决体系。
1.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基于其学校与教师的重视程度,其仅仅是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相互结合,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有时候无法调动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感。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历史与社会》课堂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精心设计过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影像、音乐等作为创设情境,使用趣味化与探究化的语言技能,生动地描绘《历史与社会》的内容,丰富学生对其知识的认知感,强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与效率。
2.问题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当前初中教育,正处于“90后”与“00后”的交替变更阶段,基于其教学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的看待便更是天差地别。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学情、成长以及个性等方面研究,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问题出发点”,充分地联系一些现今的客观现象,从而更好地配合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从社区看我家》课堂中,教师利用对其所在班级学生的学情与家庭背景,以七年级学生为例,其刚接触与认知地理知识,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方向、比例、地图标注等不甚细解,而此刻的目的正是基于《历史与社会》教材与基础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理图片,其内容为一个社区的地理图,对于范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师:同学们在学习了这幅社区地理图后,能不能简单地绘制出你们自己社区的地理图?
通过此类问题的提出,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通过事先的了解已获悉部分学生的社区地理图,在学生绘制地理图结束后,选择几位学生的地理图进行上台演讲,使其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其绘制的根本理念。当学生自我演讲完成后,教师利用其针对几位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地理图进行多媒体放映,让几位学生进行观看,师:几位同学,你们有没有觉得大屏幕上的图片很熟悉?生:老师,这个好像是我家社区的地图!师:是的,那么我们来进行地图比对吧?小明,从你的地图上怎么你家的前面是超市?而不是实际的小区花园呢?
基于学生们对于地理图有着基础的识图能力,此类对话的设计,直接使得课堂氛围更加变得趣味,学生们也会怦然大笑。当然,从一定的程度上,也会立刻观察自身的地理绘制图。教师利用比错对话设计,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解释,为何同学们在对于熟悉的社区地理简图绘制中出现错误,整理、归纳以及分析其中的一些原因,比如:不熟悉“45°”偏角的概念,不熟悉一些绘制的基础手段等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席丙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06)
关键词: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教学内容也基本都是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等息息相关的。但是很多地理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有很多地理概念需要学生记忆掌握和理解。异步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是具体的运用与操作过程还需要地理教师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来逐步改进。
一、异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制定好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再根据制定的目标更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异步教学法相对的是传统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听到哪里,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主要是由教师来主导。而异步教学方法的使用,会使初中地理教学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完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老师在整个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在学生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有所转变,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也会增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同时,异步教学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不停地把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老师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也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这就使得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位置是不平等的,课堂主要还是由教师主导,而学生过于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如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好异步教学法来改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关系,让教师可以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指导者,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地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点,在讲解的时候对重难点教学内容都有所突出。最后,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一直有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结合地理学科特征,完善异步教学过程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让异步教学法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优势。想要让异步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都讲授给学生,而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吸收、掌握就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老师在应用异步教学法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安排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学生要做的就是根据老师的指导来有目标地进行自学。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做好详细的课程设置,把整个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都链接起来,让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非常顺利,设置一些有引导作用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
3.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异步教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这样才能让初中地理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帮助。差异性教学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对于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几个等级的学习目标,适当降低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要求。这样争取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做了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有所不同。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能够起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高立学.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36).
关键词:情景教学;问题情景;活动情景;多媒体情景
情景教学是一种模拟相关场景甚至情景等的方式,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以及探索欲,调动起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活泛,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也较高,从而巧妙地将学生们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学习,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情景教学法论述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运转大脑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与求知,学生们主动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同时积极的与老师互动,课堂氛围也十分的浓厚。刚进入初中的学子们,在学习地理课堂的时候,首要要学习的是中国地图,如何让学生们巧妙地熟悉并掌握中国地图的整体呢?这不是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老师要让初学者对此先提起激发的兴趣,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才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中国有三十四个省,老师根据不同省的特点,然后根据模板的展示,让学生们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创设问题情景如“山东的临省是什么”、“与相邻的省有几个”等相关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提问,自己去动手寻找与总结,从而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有了大致的印象。这种问题情景教学法可以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调动其学生们的思维,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也会空前的高涨。
二、活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情景或者是实验情景加入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极大的调动起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活动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彼此讨论与交流,学生们在切身体验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最有成就感。如在夏季,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比较时,白天让学生们测量陆地的温度以及大海的温度,没有大海的地方可以进行小河的测量,或者老师可以准备一定的水量等置于室外。将白天的陆地温度与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后,然后在晚间再进行陆地温度与水的温度的测量。然后根据数值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夏季,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在夜间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反之,在冬季则相反。”一组数据是不能得出相关结论的,所以多比对几组数据,从而将学生们的认识变得更加科学化。活动教学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但是一节课的活动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们会产生厌烦心理。一节课中一般以一两个活动为宜,把活动设置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在活动中,学生或独立思考,或积极互动,参与面广,自主空间大,教师则可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提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自己去总结知识或者结论,从而印象深刻,将书本知识灵活的转变为自身所能掌握的知识。
三、多媒体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多媒体教学走进学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进行知识的掌握,视听语言的魅力可以将书本中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的具体形象,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也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抽象知识,如不同地区的气候等,这些课程的教授,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景创设,情景模拟,以及情景的展示,生动鲜活的画面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学生们不仅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可以直观的感知多媒体课件中带来的震撼。对于无法感知大自然奇妙的学生们来说,多媒体创设的情景无异于让学生们有亲身体验之感,所以多媒体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思维力,更可以激发创造力。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也纷纷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多媒体情景教学还可以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具象知识,便于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与掌握。
作者:郎静瑞 单位: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吴国玺,张本昀,李长坡.基于素质教育导向的地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关键词:历史; 初中;教学;继承;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二十一世纪,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广大历史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方法在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探索,教学法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从表面形式来看,我们的创新花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似乎我们的课堂教学法找到了最佳的方法,可是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历史教学,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是片面的,突出的表现是重形式不重本质;重表象不重实质,,结果使教学法出现了虚假的“欣欣向荣”。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学法改革中一些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希望与大家能够同大家交流,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一、 要真正地理解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全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新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把学生的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自然而然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着力点。
那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有哪些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仍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呢?我认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都可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就讲授法来看,讲授法的优点是针对大班,效率高。我们的课堂现在仍以大课堂为主,每班人数在四十左右,而且历史课最主要的就是理清清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这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用等环节。再看讨论法,讨论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演变成了今天的合作探究法。可见,教学法的发展不是传统一切重来。而是应该在继承优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寻找更适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第二,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基础知识目标的完成。初中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两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曲解了新课程,在三维目标实现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的传授。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下面是我对三维目标实现的一点体会和总结:
(一)在基本知识传授和掌握方面。其一,要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要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其二,要重视学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便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自如。
(二)在能力培养目标中,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设问中一步步深入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世界历史《古代战争和征服》与《东西方文明的使者》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战争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再通过对课本阅读,让学生说说战争的两方面影响,特别是在野蛮的远古时代,文化交流主要靠什么?联系今天在是说哪种方式好?我们怎样做文明交流的使者?几个简单问题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目标实现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得远远不够。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这种错误观念,使历史课堂正真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前沿阵地。例如在学习四大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应感受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曲折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但通过近代和西方的对比,要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史事教育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忽视重点。
记得刚刚开始新课程改革的早期,很多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表演历史剧就成了上课一大特色。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参与,表演的技艺胜过专业艺术家。但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有许多同学仍旧一片茫然,弄不清到底该堂课要掌握的是什么。鉴于这种教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搞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形式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设计是为了重难点的更好突破。
第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大胆质疑的宽松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要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各个方面去评价,避免笔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第五、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3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环境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初中地理课程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根据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用的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需要。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学习模式方面,然而,从现有的地理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地理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足,教师要主动探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科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指课程教学,而是包括了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其中,有效的含义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进步。因此,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即是指教师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成长,从而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且实现人格、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科学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主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深入详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由于其在考试中的分值不高,因此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地理课常被安排在学生精力相对难以集中的时间,例如下午第一节等时间段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进而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难以达到课堂学习的要求,经常出现走神和打瞌睡等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入。
从课堂导入来看,其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导入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效果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导入方式,尽可能地采取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渴望。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通常所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发、时事热点法、图片导入法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案,切实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支持
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地理知识的内涵十分繁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图像等等,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重点总结了下面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图像的展示和规律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图像展示、数据分析等等方式,让抽象概括的教学内容转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生对相关地理规律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该内容时,学生会对地球的公转、自转等运动存在疑惑,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对其中的地理律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问题教学法,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加以理解和分析,并且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在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增强。
第三,情境体验法.根据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图像和声音都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而这些正是构建科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也十分重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地理现象能够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有效初中地课堂的构建。
第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交流、解决冲突等方面,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合作学习要求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角色扮演法、课外教学法等等,教师在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把握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的。
关键词:初中科学;情境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一、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
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实施情境教学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情境教学所要求的“情境”,要贴近现实、接近生活,为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创设的情境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是一门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生活实际,必须是以生活中的原型建立科学概念,不能乱编滥造()综合性原则情境教学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满足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包含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还应该包括促进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3)合理性原则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才能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三、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初中科学这门学科而言,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二册“力的存在”一课,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后提问:
师:“树叶为什么会动?”
生:“因为有风”
师:“我们能看见风吗?”
生:“不能”
师:“我们不能直观看见风,但我们可以通过风在树上、尘土上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知风的存在在科学上,许多事物都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可以根据事物产生的效果来确认事物的存在”
力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以学生最熟悉的自然环境中的“风力”逐步感受力的存在,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深化思维模式
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的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授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概念和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上,如果教师只为讲课而讲课,学生就容易乏味,激不起学习的兴趣但如果给学生创设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生会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激发起探索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例如,“力的存在”一课,“力”是初中科学中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认识力是今后学好力的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建立力的概念是一个逐步加深和拓展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引导—体验—合作”的教学法,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各种体验活动,逐步深化学生思维
3创设纠错情境,加深学习印象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加深学习认识,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思维上的偏差,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激发学生自己去怀疑、去分析错因,寻找治“错”的良药,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包括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许多人改变了“认为历史与社会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体验’”的看法,提出了历史与社会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认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该从学习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出发,通过创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势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课堂辩论法,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意见分歧比较大时采用;社会调查法,让学生走访社会,目睹历史与社会,通过自己的调查与观察,来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交流;制作演示法,主要是指让学生利用学具、教具模拟制作一些历史与社会文物,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角色游戏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或社会中的某一特定人物,模拟特定情境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担任编剧、绘画制作、群体性角色扮演等方面的任务,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挑战性;图片再现与音乐渲染法,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或者通过音乐的特有旋律将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使学生从情感和精神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模拟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开展模拟考古、模拟博物馆物品分类、模拟史料收集与考订、模拟文物修补等实践活动。这些方式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试图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的教学实践为例,谈一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丝路明珠新疆的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让学生能够明白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的道理;(2)了解丝绸之路;(3)了解干旱地区水是生命之源,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道理。
在上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哈密瓜、香梨、葡萄等著名新疆水果的照片。
在丝绸之路的故事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再引出下一个问题:假设学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运输队,那么在途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纷纷发言,如交通工具只能是骆驼,时间比较长;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干旱少雨;沿途都是戈壁沙漠,很少有人居住等等,由此引出缺水是旅途中最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再提问:但是新疆的瓜果全国闻名,那么种瓜果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引出新疆坎儿井水利工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向学生解释坎儿井的构造原理,并让学生结成小组来比赛,让他们尝试着制作简易的坎儿井模型,让学生评价哪一组做得最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也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实践证明,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和学科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情境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是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最后再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还影响他们探索新知识的自主性。即使学生当堂课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但对于应用所学的软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学生就只是单单地了解各项功能的位置,并没有兴趣去探索这项功能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软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往这个方面去思考。
另外,许多家长、老师对该学科不够重视,有的家长认为学习计算机就是玩游戏,玩电脑,并强烈反对学生在电脑前。计算机是一门新的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所以学生和老师都重视起来,认真对待计算机这门学科。
二、兴趣教学法的研究
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课时,在语言上要幽默风趣。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或者是对比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比喻和对比运用得恰当的话,对所描述的事情会更加形象生动。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会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总而言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又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对初中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一提到学习便觉得十分乏味,特别抗拒学习。但是如果说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上课,使学生在玩得开心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经常说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的原则就是必须在娱乐中学到该学的知识。
(三)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与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精心的设计典型的教材,创设一些独特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境。上课期间多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爱上这门学科。
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互动。比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训练等。学习的一个过程无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做出发点,创设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情境。每当遇到一个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老师便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主探讨,发表言论,共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关键词:环保教育;地理;新课程;渗透;环境保护;和谐
我们国家对环境问题已经重视起来了,我们也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前,地理新课程在环保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地理新课程在实施环保教育内容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落实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条件下的环保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一、环保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环保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环保教育以基础地位。
2.环保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保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环保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环保教育生态和产业的双重性决定了环保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二、在地理新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综合分析
1.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的环保教育和参加过的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3.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三、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环境破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治理、轻预防的工作思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养育了祖先,抚育着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家园正经受着种种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正在危害着我们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公害横流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应当引以为戒。人类要过幸福生活,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环境。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优劣,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总之,环保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走环保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够继续再造一山川秀美、物丰民富的地球。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内外的环境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学校实施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刑继德,林成果,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开朗出版社,2003:27,90-93.
[2]陈鹏飞,聚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7.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现状:教学过程死板、乏味、无趣、缺少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落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到困惑;所以,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再加上目前的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合农村初中生。“无法改变教材,只能改变自己。”因此,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是我们音乐教师责无旁怠、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分两大块:
一、课堂内
(一)每节音乐课上,我们几乎都设计了精美、详实的多
媒体课件,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人音版13册音乐课本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在学习歌曲《当兵的人》时,我让学生看了一组图片:三军仪仗队、98年抗洪抢险、08年汶川地震、人民慰问子弟兵等图片,以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经典排比句导入新课“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同学们觉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地想学习歌曲《当兵的人》。
(二)把简单的律动、游戏、唱游融汇在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线谱的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在课上则简单把五线谱上的音位讲清楚,就进入实战阶段。老师在黑板上用五线谱写下旋律,学生即兴翻译成简谱,完毕即跟着琴视唱,同学们唱完便惊呼,这不是我们在小学就学得歌曲《小星星》《上学歌》吗?然后师生打着节拍共同唱歌词。擅长舞蹈的同学跳舞;善唱的学生唱歌;还有的同学配节奏。一节课,其乐融融,同学们意犹未尽,仍然期盼着下节音乐课。
(三)倡导“学科综合”,争做“综合型”教师
譬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七单元《嵩岳风》学唱歌曲《少林,少林》时,教师要首先要求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然后问同学们如果想去少林寺游览应乘什么车?乘车路线是怎样的?知道中岳――嵩山,最后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查找东西南北岳的山名及所在的省份。如此,与地理学科结合在一起,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不外乎歌曲、视唱、乐理知识、欣赏等几大块。比如: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可根据班级学生的音乐程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采取用视唱法、听唱法或教唱法等进行教学。此外,我们正在研究音乐“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正成为我们音乐课堂的模式。
二、课堂外
学校的广播站,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歌咏比赛,迎新年联欢会等文艺汇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倡导了一种“书生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的校园新文化。
学校成立了音乐课外活动小组。如百灵鸟合唱团、乐理知识培训班及电子琴兴趣班等,为同学们的音乐爱好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音乐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内在全校22个班中进行了全方位、分层次、分班级逐步进行,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如今,我们的课堂实现了:
A.多媒体几乎贯穿了一节课的始终;
B.“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复习是应重点强化提高。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80-01
新课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落脚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从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以及个体差异出发,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向学生讲述名人励志故事,让学生感受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治学的精神,从而触景生情,“情”由“境”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做了以下探讨,
一、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当处于青春时期,因此游戏对于初中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创立一个难度适中的英语竞技游戏让学生们都能有兴趣的主动参与进来。学校教师可选择一种种类名字,像水果、蔬菜等等,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说出包含在这一类名词里的具体物品,全班可以分出四个组,每个组说一种。这也是可以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一种方式。这是练习学生们掌握词汇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来练习英汉互译,全班可以按人数平均分组,每个组收到老师给的一句英语,翻译成汉语给自己组的下一个成员,同理下一个可以再翻译成英语给另一个成员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翻译完成告诉老师,游戏结束。适当的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增加课堂的表演性、趣味性与戏剧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更加轻松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所以通过游戏建立课堂可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情境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指导学生为英语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初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情境创设中的丰富资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外貌特征、兴趣特长、家庭状况、亲朋好友等等,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
比如,在执教9A Teenage problems这节课的开始,让一位同学用英语来讲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在他讲述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的同学帮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执教Food的内容时,教师结合课文的知识引导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一名体检显示体重超重的女生和一名瘦弱的女生起来,为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在平时经常吃的食品是哪些,教师则分别记在黑板上,然后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相关知识来说明,什么食品是好的,什么食品是应该少吃的等。在教材中,有很多被初中这个年龄段学生所喜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为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方便。学生对于以自己为主体的情境创设很感兴趣,他们喜欢将自己的故事用英语讲述出来。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有效的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直观的呈现知识、传递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Unit 9 When was he born?这一单元 时,文章中提到了著名的钢琴家李云迪。上课前教师让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李云迪的视频钢琴演奏。大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情感得到了升华。很快地和教师一起走入了课堂。 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播放现场的乐曲。在学习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时,这一单元是关于交通工具的,上课之前教师和同学们观看了动画片,动画片中涉及到了许多的交通工具。看完动画片我让同学们回忆,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几种交通工具?同学们你争我抢的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营造自由表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认知
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在多元化和自由化的表达过程中来更好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这样的教学环境氛围运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
学生在自由的语言表达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有效展示自身的语言学习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自由交流,能够更好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展示自身的语言学习才华。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感受语言表达学习内容,能够生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表达,以此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学生深入课程学习探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激情。像在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s?”来进行自由主动交流,并围绕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交流,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表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会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所以学生不能够形成完整的学习英语的能力,只能够掌握教材上一些简单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表演情境教学在实际生活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在表演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交际中的口语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样的方法在英语学习上呈现出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情”和“境”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