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30 10:2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企业;私营建筑企业;公有制建筑企业

一、引言

当前建筑经济受建筑企业经营模式、改制合理性以及法制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进程受到了阻碍。基于此,相关建设者应根据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谋求新的趋势方向,即绿色化、全球化以及工业化。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就能针对运营问题,以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改革管理力度以及提高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等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这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内容,建设人员应在其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途径道路,以缩短其目标达成时间。

二、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单就青海省建筑业的总产值就达到将近20亿元。据相关统计证实,该省建筑业产值是以每年增长10%的状态向前发展的,这就使得建筑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从可观的建筑经济发展成果来看,地区私营建筑经济以及公有制建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这两者建筑经济体制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中私营建筑经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法制环境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规模的局限性。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因缺乏法律保护而受到部门机构乱收费乱罚款的影响。私营建筑规模偏小,使得其防范风险的手段和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此情况,使得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公有制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贪污和经济改制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导致建筑经济资金大量流失,从而使建筑工程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目标。上述几种情况,均阻碍了当前建筑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人员应谋求新方向,以实现发展局限性的突破。

三、建筑经济发展趋势

1.建筑经济发展趋势--绿色化。“十二五”期间,发展建筑经济的建设者开始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绿色建筑的作用目标可从应用环保节能型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注重资源利用效率两方面入手来进行实现。在应用环保节能型施工材料设备时,其不仅要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要求,还要具备无污染、低能耗的作用效果。对于绿色建筑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建设者可通过优化节能型、环保型的建筑结构设计,来提高水、土地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利用效率。此过程,建筑结构设计者要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在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人员还要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即通过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噪音,来降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此外,还要在设计中加入人性化设计因素,以满足当前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舒适度需求。绿色建筑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方向,建设人员应加大科研力度,以增强新兴建筑材料技术的作用稳定性。2.建筑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建筑经济也应跟上其进程。就我国目前的全球化发展环境,自加入WTO以来建筑行业经济建设市场就得到了极大拓宽。因此,建筑经济发展人员应在明确自身不足基础上,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稳定性、耐久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科学技术的优化应用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发展建设的一席之地。2013年,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带,也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方向。建筑经济建设者应积极参加国外经营文化论坛,进而在交流学习中细化全球化建设方向的实践道路,从而从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找出符合本土化建设的措施方法。3.建筑经济发展趋势--工业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行业经济也应根据自身建设情况,找到跳出瓶颈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建筑业实践科学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内容趋势,相关建设者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意识,从而从深化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升建筑业进行工业制造的水平。其作用方向主要集中在运输水平、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这种发展趋势将大幅度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即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建筑基础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均能在工业化建筑经济发展趋势下得到实现。工业化建筑经济发展趋势目标的实现,需要建设者把眼光从先进的技术内容应用转移到自身发展条件上来。即按照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普及科学技术;改良建筑管理制度,从而适应全球化、绿色化的市场经营现状。此实践过程,建筑经济发展建设人员需将创新技术应用作为基本原则,这是转换到工业化发展方向上的重要依据。

四、未来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当前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法律法规或是其他监督管理制度跟不上节奏。此情况,使得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巨额利益,这就导致建筑经济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建筑业建设人员应根据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这一趋势,是使建筑企业朝着健康稳定的状态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建设者应将其重视起来。2.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力度。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产权制度的作用对象,从而找出责任单位,这就能有效避免建筑企业因而导致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出现。其次,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从而实现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最后,政府部门应将经营管理方向等方面的职权下放,从而使公有制建筑企业摆脱以往经营过程的束缚。3.提高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随着建筑行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的需求与消耗成为了阻碍建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建设人员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其作用于能源使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例如,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方案内容的确定既要满足当前人们对其应用的舒适度需求,还要提高材料设备使用的效率。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是实现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趋势目标的关键。4.改进私营建筑企业发展模式。私营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当前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人员可将改进企业发展模式作为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保护,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模式改革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经济与建筑企业发展趋势的实践需根据建筑行业当前的发展建设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改良当前经营建设模式的弊端。此过程,建筑经济发展建设者应明确绿色化、全球化以及工业化,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建设的必然方向,并将其体现在政策制度条例中。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就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的调整内容包括: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力度、提高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以及改进私营建筑企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伟.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02-104.

[2]毕天平,杨雪梅,高东燕.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形势分析[J].建筑经济,2016,04:5-7.

[3]王晓虹.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及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15.

[4]王洪波.建筑企业发展趋势及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9:143.

第2篇

【摘要】三维GIS的相关研究已成为GIS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简单阐述了三维GIS的定义和特点,并对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 浅谈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三维教学目标”理解和表述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浅谈直销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 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基于GIS的网络三维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网络GIS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及实现思路研究 对三维GIS技术理论的简要探讨 基于三维GIS的实例研究 浅析三维GIS的行业应用 实景三维GIS的应用前景概述 基于GIS的三维建模研究 基于Google Earth技术的三维GIS研究 基于GoogleEarth技术的三维GIS研究 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一些认识 浅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长沙市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假日旅游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访问时间:2012年10月29日

[4]陶琼,朱大明.三维GIS的发展趋势与建模分析[J].地矿测绘,2008,24(4):35~37

[5]三维GIS发展评述.http://202.116.160.98:8000/course/gis/Extend/4/443.htm.访问时间:2012年10月29日

[6]Siyka Zlatanova, Alias Abdul Rahman, Morakot Pilouk.Trends in3D GIS development.Jouranl of Geospatial Engineering[J].2002,4(2):1~10

[7]Qiang Wu,Hua Xu,Wanfang Zhou. Development of a 3D G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karst areas [J]. Environ Geol.2008,54:1037~1045

第3篇

关键词:产业链;发展趋势;复苏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

中国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已经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赢得了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但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超越相关的数据波动,仍需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最近,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形势高度关注。乐观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正实现筑底企稳,呈现积极势头。有人则担心中国经济仍面临“硬着陆”险境。客观地讲,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但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并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

国际层面,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已逐渐全面融入世界,不得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日趋乏力,经济金融政策信誉和效用不足,无限的度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和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一些国家政治问题倾向上升,短视行为日渐增多,对于新兴大国进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这不仅有损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其自身经济复苏。

国内层面,当前国内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不小,从而导致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较为明显,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还要看到,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也是中国政府积极主动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目标和结果。“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数据是7%。在增速放缓的背后,多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改造和期待中的一些政策目标出现变化,三大产业的比例更趋优化,一些落后资本产能加速淘汰。经济运行蕴含着许多积极的信号,从最新披露的去年9、10月份相关数据表明了中国经济正实现着筑底企稳,第四季度经济形势还会继续往好的方面进行发展。这都表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经比较明显,正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对于2013年的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和发改委将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从国际、国内两个层次作出应有的总结:从全球经济看,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总体看全球经济有可能继续缓慢复苏;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推动内需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在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下,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对于出口方面,2013年,欧盟、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都将有一定程度改善,从而拉动世界经济增速,温和复苏,我国出口环境有所好转。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长8.5%左右。

投资上,根据银行预测,2013年投资增速将回升,预计在23.5%左右。有人认为,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将催生新的投资计划与实施,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消费方面,2013年消费的名义和实际增速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将继续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回升至16%左右,全年消费的实际增速则可能继续回升至12.5%左右。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2013年都将呈现一个回升、增长态势,这些积极因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的大图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一方面,贷款增长迅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今年1月经济的企稳回升,对资金的需求加大有关。”自去年年底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相关产业政策,使得经济企稳回升,从而导致对贷款的需求不断增大。

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正确评价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密切关注一时数据的波动,并且从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视角来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和成熟,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前所未有,在应对方方面面风险上的信心和经验前所未有。中国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不会出现类似美、欧、日的债务危机和财政悬崖。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产业链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进行转移,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小康走向富裕。

大量事实和数据证明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已经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赢得了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截至去年底,世界500强企业有将近480家落户中国,今年上半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开发最多的国家之一,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依然是深受国际资本青睐的投资热土。美国一位投资者说了句很实在的话:“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我要让女儿们学中文,将来在中国发展。”

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国际贸易投资的中流砥柱,中国是78个国家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支持自由贸易原则,反对各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全力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这对经济全球化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健康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更离不开世界”,一个和平、稳定、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对中国至关重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受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中国愿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区域性协调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发展趋势

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财会理论在内容、发展趋势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活力、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所以,如果想要使财会理论可以顺利的发展,研究当前形势下财会理论变化的特点,从中发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十分必要的,进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探讨现代财会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财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财会权益理论

之前使用的财会平衡方程反映的是财务资本拥有着的权益,没有反映出人力资本拥有着的相关权益。但是,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知识以及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因此,一个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如果只有非人力的资本是不行的,还要将人力资本纳入其中。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定要对财会权益理论进行及时的更新。

(二)财会的要素

之前财会理论中的要素主要指体现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的要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核心变为了创新,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已经慢慢发展为最重要的财会要素。

(三)财会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财会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有提供信息的原因、对象、主要内容等等。在以前的经济模式下,一般把会计信息的使用成员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为他们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会计数据信息的需要人员和提供人员这两者之间能够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提供人员在充分了解了需求人员的决策之后,对其财务上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能够为需求者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报告,所以,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根据需求者不一样的决策,财会目标可以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报告。

(四)财会的前提

财会的前提一般包括会计分期、主体、货币的计量以及不间断的经营等等。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对前提中的各个要素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财会的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网络、计算机等被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财会理论也逐渐冲破国界,已在国际上进行了联合。所以,会计主体的可变性能大大提高,进而为会计主体的认证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也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尺度更加模糊[1]。

二、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状况剖析

(一)不断经营概念的变化

在当前的知识时代,按照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内在需要,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来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完成某项目,并且在完成后,合作双方或者多方可以自动解除合作关系。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临时合作关系已经非常常见,所以,连续经营方式会慢慢被从财会理念中去除。

(二)财会分期概念的变化

为了按照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和决策,以便及时、准确地为其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应当进行财会分期。在当前的知识时代背景之下,信息传播的速度高度提升,这也使得财会调控操作的实效性大大提升。信息的需要人员能够利用相关的网站来快速获取企业采取的相关信息,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财会分析渐渐变得不重要。

(三)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经济活动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市值波动范围越来越大,为货币的计量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计量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全球通用的计量单位,以便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

三、现代财会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逐渐呈现出理财的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知识时代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知识经济的第一前提条件显然就是知识,并在知识条件下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顺应当前的知识经济,财会工作者应当具备非常高专业水平以及技能,拥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能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当前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财会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时转变已经不合适的理财观念,并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所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等技术来获取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而全面了解财务的实际状况,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保证理财观念的正确性,以便激发财会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充分保证投资方式的正确性,使其更加适应知识时展的需求。

(二)产生网络会计

财会工作者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核算,既可以节省核算的时间,又能提高核算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利用网络来快速传播、分享相关的财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财会决策的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网络会计的诞生简化了财会工作,增加了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充分利用、分享企业的财会信息,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体系,为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当前我国已经在逐渐推广管理会计这一模式,2013年的8月在某企业进行了实施,重点项目是建立信息化的平台。该企业从外面招聘进了2个ERP的研究者,并在该系统上构建了管理会计单元,这两人对ERP、CRM、资金管理等知识进行了学习。2个月后发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是相互脱离的,所以,又进一步优化了该平台,在之前的基础上,工作者将CRM、ERP分开,并互相监督,这一优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的程度。

(三)财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提升财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充分发挥他们在财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非常高的外语水平,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展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财会工作者知识是否全面、多元,直接关系着现代财会理论的发展方向。在平时的财会管理工作中,最好通过选拔的方式来确定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因为管理会计职位不仅会直接参与到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绩效的管理中,还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以及控制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会与管理者一起制定实施相关战略。

(四)在会计基表的假设中会有所创新

随着知识时代的不断发展,之前会计基表的假设已经不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该假设将会向着不断创新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会计主体的假设中,一些传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适应当前的形势并进行不断的经营,必须对上述假设进行持续的创新,以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不断经营假设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并合理地对时间的界限进行调整,改变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而提升财会工作的效率,为会计基表假设的效果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会理论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财会理论的组成要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解决当前财会理论中的新问题,财会理论应当找准发展的新方向,并进行及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第5篇

关键词:地物;输电线路路径;经济规模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是输电工程设计的基础。线路路径方案选择的好坏不但对工程造价有影响,而且对输电线路各设计方案有影响。所以,合理选择输电线路的路径方案不但可以节省工程造价,而且可以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但土地资源却不断减少。这样,一方面用电需求促使输电线路工程需要不断建设,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减少使得输电线路可利用线路走廊不断减少。当前,工程上虽然采用卫片、航片、海拉瓦等现代勘测技术进行输电线路路径选择,但是输电线路路径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因为,这些勘测技术只能描述当前地物情况,不能从时间上描述地物发展趋势。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不能和地物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所以,在路径选择时,各方的规划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在城镇,规划相对完善,线路路径和城镇总体规划协调即可。在乡村,规划相对滞后,线路路径选择没有可循的协调依据。如何解决输电线路路径和乡村未来发展相适应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利用地物发展预测结果,对输电线路路径合理选择,增加工程的可实施性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2地物发展预测方法

大家都知道,地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地物发展变化的有自然因素,也有认为因素。所以,我们分地物自然发展预测和地物人为发展预测。

2.1地物自然发展预测

我们知道,大自然在不断地进行造物运动。地震、河水冲刷,风浪侵蚀等等,都是大自然造物的手,它不断地改造我们身边的地形地貌。古人的“沧海桑田”描述的正是这一地物变迁的情况。对于地形地貌变迁,我们根据地质水文资料进行预测。在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

除了以上地物变化,地表植被生长变化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植被的生长高度也影响到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及杆塔定位。由于杆塔定位呼高偏小,造成后期线路运行检修不断砍伐修枝线路下面林木并不少见。对地表植被分布及生长高度进行合理预测,可以为我们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和杆塔定位呼高提供基础。一般来说,树木不能生长无限高度。虽然我们目前无法知道各类树木限高机理,但可以肯定的是,树高和树叶大小在统计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就是说,树叶越大,树高越矮,反之树叶越小,树高越高。

表2-1是线路选线时常遇到的几个树种的高度。

表2-1 常见树种生长高度表

2.2地物人为发展预测

相对于地物自然发展预测,人为发展预测更为复杂。因为人为有主观和随机因素。所以,在工程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简单预测。

1)利用历史地图资料、卫片资料和现有地图资料、卫片资料,对乡村发展规模进行简单线性预测。例如,根据某个乡村旧地图资料上乡村规模和乡村现有规模,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利用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一般来说,乡村的发展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有关。乡村经济发展越快,乡村的乡村的规模也越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式2-1对乡村规模进行预测。

(式2-1)

式中,

P是乡村未来发展规模;

k是乡村规模和乡村经济发展耦合系数;

A是乡村未来经济发展总量;

A0是乡村目前经济总量;

P0是乡村目前规模。

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乡村规模急剧扩大,会出现两个或多个乡村合拢;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滞缓,乡村发展萎缩,人口外流,会出现乡村空心化。

目前,乡村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乡村趋于向交通和生活用水方便地方发展;另一方面乡村趋于规模化发展。

3地物发展预测在输电线路路径选择上的应用

3.1地物发展变化较小

当地物发展变化较小时,输电线路路径以变化较小的地物为参照,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例如河道、山丘、道路等,它们发展变化不大,在路径选择时,以其作为地物参照,顺其走向走线,输电线路建成后,对乡村发展影响较小。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山脉和林木,虽然发展变化较小,但其涉及民俗民风,不可沿其走线。

3.1地物发展变化较大

当地物发展变化较大时,应根据预测结果,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例如刚种植的树木,根据树木生长限高,在断面定位图上标注树木现状高度和未来高度,在杆塔定位时,合理的处理。

由于,乡村规模发展,居民住房将沿着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沿线建设,这时,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应适当考虑,线路适当远离公路。

对于乡村发展较快的地区,两个乡村可能出现合拢,应尽量避免从两个村庄中间走线。如乡村发展空心化时,侧可以综合考虑,线路是否从两村庄走线。

对于沙丘边沿地区,我们可以根据沙地的发展情况,合理选择路径。例如±500kV宁东~天津(注:现已改为±660kV宁东~山东线)直流工程途经毛鸟素沙漠边缘,设计单位利用1993、1998、2002年三个时相的卫片遥感图像,分析了近10年间线路所经地区沙地的发展趋势,为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4结束语

我们知道,影响地物发展有诸多因素,要准确预测地物发展趋势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只能根据现有资料对地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简单预测,为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提供参考。在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时,适当考虑地物发展趋势,不但可以有效解决路径协议落实,减少工程建设遇到的阻力,而且能最大化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使输电线路和周边环境更加协调。这在没有规划的乡村地区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编著.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张洞明,王仲华,纪新元编著.电网设计工程师手册(输电技术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范泽鑫,曹坤芳.树木高生长限制的几个假说[J].植物学通报,2005,22 (5)

第6篇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就是环境问题。所以在国际的贸易中就体现出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在贸易交往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资源,如果没有资源,就难以发展经济。所以国际间的贸易体系中的重点就是环境。为了将这一问题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确的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在贸易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大力破坏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不仅是为我们自己考虑,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能够生存的环境。

二、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现实发展的矛盾

1.经济发展加速了资源的不平等性

在当前国际间的大环境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环境问题。虽然在全球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是以资源作为代价的。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继续无视下去,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很难与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之所以这一策略适用于我国,是因为不同国家的资源消耗量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较少,资源的消耗量也相对较少,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纵使我国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消耗量也相对较大,因此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趋势,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2.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不公平分配

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规模上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国家为提高经济的发展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呈现出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在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量明显要低于发展中国家。因为不仅仅是人口的因素,在其他方面还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注重科技的投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主要仍然以劳动力为主,高科技的设备使用率不高,由此造成最终效率上的差异。这不利于我国加入全球化生产的行列,更为重要的是所获得的资本主要向西方的发达国家传播,由此造成差距逐渐拉大,甚至出现及不公平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1.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冲突

当前,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经济角度来说,国际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也因此提高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二,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丰富的国家,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解决人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而也就有效的降低了因贫富差距大造成了社会矛盾。其三,环境资源与生态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今后可持续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WTO对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政策

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全球的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但是人们并没有对全球化经济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而造成国际贸易生态化不能与全球化经济进行有效的衔接,二者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会对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找出合适的落脚点,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连接,使二者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建议

1.优化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

开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是随着时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贸易形势,国际间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可以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不难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实也凸显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急功近利的色彩愈发明显。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并不是仅仅具有经济这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是多元化的融合,其中还包含了环境、社会等一系列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因此,加强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则

在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作用十分明显。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就很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尤其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众多的诱惑,如果不采用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极有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对社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国际市场的公平公正,也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在不影响各国之间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国际市场规范的统一标准,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贸易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趋势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74-01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逐渐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传统经济贸易形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紧跟世界经济的潮流,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

1、革新企业意识,开阔企业的视野

与国内的经济贸易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遵循的是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接受新的规则,了解新的制度,有利于革新我国传统企业的经济贸易意识,使得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只有打开自己的视野,摒弃传统的观念,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案,才能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自己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P2P平台的推进使得线上线下交易成为了可能,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得国内新鲜水果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产品的售后问题,沟通时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助力剂,促使科学技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繁荣,技术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3、促进我国和国际经济的共同繁荣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国内经济转变为了多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的增加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与可能。

国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产品、服务质量的升级,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则推动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贸易发展高速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都不断提高,贸易数量也不断增加,极大地拉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便利,人们在进行产品、服务的选择时,跳出了传统的国内范围,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国际贸易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反之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2、区域合作程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主要的贸易大国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大区域之间的合作这一战略方案,加强大国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多变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

为了应对大国的策略,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签订区域合作战略、降低关税等方法,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自己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使得周边国家的产品、服务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产品、服务也能以相等的对价进入国外市场,强化周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巩固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3、贸易规范化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必须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在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时,就是因为不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吃了不少亏,甚至输了许多场十分重要的官司,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不仅仅包括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和原则,还包括了尊重不同国家的特点、不同民族的风俗等原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加,不同国家在进行交易时,逐渐重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基本的交易规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更为规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贸易范围选择性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更为自由,随之而来的,贸易之间的摩擦也会加剧,发生的矛盾逐渐增加,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政策,如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保护国内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避免与对自己设立了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往往会选择将交易的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区,通过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实现贸易的顺差,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措施

1、树立全球性的战略性眼光

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国际经济与贸易,摒除传统的贸易眼界和贸易方式,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把握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

2、重视信息技术,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贸易方式

当前时代时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购买产品,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站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网站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贸易的新方式,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并革新现有的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革新传统的交易方式,以科学技术打破过去的交易壁垒,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

3、遵守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

遵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原则,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的。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在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下,建立新的更为便利的交往规则,使得国际交流更为便利,国际交往更为便捷,为双方提供交流的新平台与新方向。

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需要注意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地实现多方主体的平等交流,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新规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相结合,避免存在不同时期的规则的冲突,对于不适用于当前的过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应予以摒弃。

四、小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的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必须紧紧地抓住其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交易双方的互利互赢,共同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5).

[2] 章云.浅谈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2015(2).

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当中是我国政治制度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必须要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当中。另外,参与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当中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其本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当中,通过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科技交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增强跨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的目的,才能够在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时候占据优势。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2.1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自由化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动力,从上世纪末期冷战结束后,贸易的自由化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表现就是国际分工与协作的扩大和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阻碍越来越少,阻力越来越小,在长期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虽然贸易摩擦、贸易战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但是各国也在不断克服这些摩擦,搁置一些争议,开展新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自由化。

2.2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在各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和交流当中,一些贸易规则和贸易制度已经成为各国自觉遵守的准则。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的共识,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制度和规范的国际贸易环境逐渐成为各国的共同呼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已经开始成为各国贸易追求的目标。

2.3科技化、知識化的发展趋势

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与知识交流不断增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国的共识。各国为了保证自己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优势地位,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创新驱动自身发展,把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作为国家的教育战略的核心。各国只有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够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占据优势,因此,科技化和知识化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重要趋势。

2.4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各国之间随着交流的日益密切,跨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实行本土化的战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另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各国之间的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交流更加快捷,文化的交流、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成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流。

三、新形势下,我国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优势的建议

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我国必须要抓住发展的重点,从科技水平提高、人才培养和增强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入手,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优势。

3.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当中的地位,保持贸易优势,必须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量的竞争力,保证自身在贸易当中的优势。另外,我国还要加强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入各国的科技、管理人才,提高科技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3.2鼓励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体是跨国企业,跨国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成败。因此,我国要加强对跨国企业的监管,完善跨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增强对外贸易的能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保证自身的优势,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优势的提升。

第9篇

    (一)有利于推动GDP增长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愈演愈烈同时,经济保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房地产作为国民比较大宗的投资消费方向之一,其持续放量是内需启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而且房地产投资在固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就我国现阶段的房价而言,其与银行利率及GDP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中,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日趋复杂化,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不仅包含了自身的一些因素,同时还有许多外在因素。

    (二)能够有效地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房地产及一些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随之提升,这一情况造成他们的价值不断上升,这也是房地产增值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房屋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无论经济如何衰退,房地产最终的使用价值始终是不会改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投资房地产是可以保值的。。

    (三)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就房地产而言,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国民经济中多个部门及行业为其提供服务,如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陶瓷冶金、动力燃料等生产部门以及一些提供人员的劳务部门,可以说房地产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显着的。据权威人士的测算,在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下,1000元房屋资金的投入能够创造出相关产业700-2200元的需要,只要每卖出1000元的房屋,则会带动1300-1500元其他商品的销售。由此不难看出,房地产经济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生活消费

    就住房消费而言,其实质上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带动与之相关的生活消费。住房消费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健身、娱乐、工作、学习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上。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课题提高住房消费水平,间接地提高了生活消费水平。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发展趋势

    1、我国房地产投资在今后几年内仍旧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实际增长幅度将会有明显回落。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不断地调控,有效地减缓了投资率的上升速度。预计在今后几年内,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减慢。

    2、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在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故此经济适用房所带来的具体成效并未明显显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因为政府调控的成本较高,致使个地方在实际执行上都较为困难,甚至有些地方可出现了可以规避的现象,形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方均有着发展地方经济以及招商引资方面的压力。而正是这些规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政策所应有的效果。这就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并不一定会贯彻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为此必须重点考虑政策实施的彻底性。

    1、随着土地市场日趋规范化,对于建设用地方面的增量控制势必会越来越严。国土资源部及监察部对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协议出让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局面,土地市场竞争日趋透明化和规范化。

    2、商品房闲置及其销售价格不断上涨的矛盾冲突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就市场而言,一般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或是商品过度积压,那么生产厂商则会采取降低销售价格的方式对其进行缓解,如果是供不应求,则会提高商品价格。但房地产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空置现象与价格升高并存的一种局面,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土地分配存在暗箱操作,从而使得一些实际加强的企业难以健康稳定发展,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却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安然生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正规开发商为了生存和发展甚至会从这些小公司小企业中购置二手地皮。

    (三)房地产销售方面的发展趋势

    1、房价将继续上涨。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房价持续上涨将会是必然趋势。

    2、房价涨幅将会有所减缓。虽然房价上涨会成为今后几年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种却会有所减缓。首先,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其次,政策变动初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

    参考文献:

    [1]吴拯.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2).

    [2]江建林.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3]杨俊章.李俊平.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资讯.2007(30).

第10篇

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

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

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

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

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

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

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

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

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2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26、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

27、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28、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29、全球电子商务模式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30、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河南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32、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33、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4、河南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5、河南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6、河南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37、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38、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39、试析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40、cepa对河南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4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2、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4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45、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46、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47、对外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48、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河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49、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50、论fdi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52、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5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

5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浅析

55、河南省跨国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56、河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营销问题分析

57、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58、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9、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提升问题研究

60、我国对外贸易协调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6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62、西方对华出口贸易限制的新动向研究

63、我国通货紧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6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65、涉外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

6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67、中国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6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69、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70、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71、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2、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73、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74、试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营销定价关系

75、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6、浅析中美经贸关系

7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78、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79、对外开放战略与中部崛起

80、试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81、试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82、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约束条件

83、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及约束条件

84、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

8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现实可行性

86、论当代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87、论战略产业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8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89、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

90、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91、论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92、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93、论跨国公司转移作价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94、论跨国兼并与国际垄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95、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

96、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

97、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98、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发展趋势

经济学是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主要对当前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展现出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发展状况、发展原理等,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社会经济分析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我国经济学教学模式、理念、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导致经济学教学效果不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实现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这亟待相关人士财务措施予以解决。

一、当前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滞后。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学科内容复杂,理论内容丰富且较抽象。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假设基础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实践活动的延伸,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也不断延伸,这就加大了课程的教学难度。由于学生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造成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较大。此外,我国在经济学教学过多注重理论教学,且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无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其推导出来的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即便运用相关的经济理论也无法实现经济问题的解决,这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校经济教学方法单一,仍然采用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低,这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因此也就不具备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缺少相应的主动性,无法实现经济学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缺少现实性及实用性。经济学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本依托,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浓缩,因此必然具有较强的系统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介绍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课堂上很少提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少,同时缺少相应的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单一、僵化,使得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及现实性,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二、经济学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要想促进高校经济学教学实现有效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要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入手,高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致力于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经济型人才。要将办学的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M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创办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类高校。

(二)创新课程体系。要根据当前社会生产的新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吸收当前经济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不断促进课程体系创新,科学整合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出发,及时淘汰那些落后于时展的课程和专业,从社会生产需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促进现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增强学科和专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选用教材,适当增加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内容,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双促进。

(三)壮大师资队伍。要努力壮大高校经济学教师队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团结协作意识强的教师队伍。要注重发挥中年教师的骨干作用,带动和培养年轻教师成长进步,努力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要创新教师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对那些创新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奉献精神足的教师,一定要在个人成长上关心关注,要在广大教师内部树立一种人人争先的氛围。要加强教师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知识培训,尤其增强教师对前沿理论和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经济学教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课程体系的融合性。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受到学科界限的束缚,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内的经济学课程设置已经实现交叉融合诸多不同学科,因此,我国也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学的教学范围及广度,经济学教学的知识领域已是必然趋势。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从未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一些国外知名高校的情况来看,教师已经逐渐从教学主体地位上解脱出来,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促进,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的主要趋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显著的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到经济学的深刻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加深其对经济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经济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企业在当前市场上面对激烈竞争,需要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为了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一定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思考,以维持现代化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一些企业都面对较大挑战。为了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需要促进改革创新性发展,借鉴相关经验,对当前的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保证为企业获得更高价值。

一、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逐渐进步和发展下,为了使企业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基于自身发展趋势,为其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在逐渐发展下,是企业在管理工作与运营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企业在建设期间,为了促进经营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不仅要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工作,还要促进经营管理方式的有效形成。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很多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统一的企业管理方式。但是,一些企业在对管理模式使用期间,还无法使其符合现代化市场需要,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高自身的发展地位。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提升下,已经进入了知识科技时代,企业在发展中,利用传统的方式完全不能满足当代的发展需要,需要将效益发展目标进行改变,使其转化为企业经营发展为目标的执行主体,促进知识型发展理念的形成。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不仅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发展地位,保证其获得更高效益,利用现代化新的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为其执行,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创新理念。

二、企业管理模式特点

1.制度化。企业中的制度化管理方式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制度,对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促进思想意识的优化形成,保证工作人员在执行期间,能够按照相关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优化实施,在制度执行下,能够促进企业的优化实施。但是,制度化管理模式在执行下,还存在一定的僵化程度,工作人员在执行下,规章制度的发展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内部问题的显现,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产生各个方面的矛盾。2.情感化。在企业发展下,情感化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区别。因为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与人的情感、交际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在情感意识上,可以利用情感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保证企业的工作人员更愿意参与到企业发展与建设中来。但是,情感化管理模式在使用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的制度没有实现规范的秩序,企业人员过于重视情感,导致影响企业的整个进度。在该执行下,不仅无法促进协调工作的有效执行,无法实现有效沟通,还会使管理工作呈现较大的混乱现象。3.家族化。家族化管理方式的形成主要是企业领导者的家族成员进行决策,其决策期间的发展目标都是相同的,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能使企业内部更团结。但是,该管理方式在执行期间,很多管理者在决策期间,受主动能动性的影响,导致管理人员之间出现较大矛盾,从而导致一些风险性问题的产生,影响现代化企业的积极发展。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现状

企业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使用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其一,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水平较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其经济方式转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但是,该转变方式还没有实现创新性,还在一味的坚持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该发展模式下,是将经济效益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没有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获取。其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不平衡性。因为东西经济发展目前还处于不平衡现象。如:东海沿岸地区的企业发展较为活跃,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企业与外部交流较为密切,在现代市场发展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所以说,一些沿海东西部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发展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三,企业实现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进步和发展,在经济体制执行下,没有实现创新性理念。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学习现代化先进知识,而且,企业在逐渐发展下,也没有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为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在经济效益发展下,无法促进企业竞争力的稳定提升。

四、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1.实现创新性发展。实现创新性发展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进步。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为提高企业的发展地位,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实现创新性,促进企业新管理模式的形成,保证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使用期间,符合现代化的经济需要。不仅如此,在实现创新性发展趋势下,还需要企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并根据企业在发展期间的实际情况,为其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法,这样不仅能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将企业员工作为中心。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将企业员工作为主要对象,促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稳定提升。在企业逐渐建设与发展下,一定要促进奖罚制度的形成,利用该制度对员工的行为予以规范,这样不仅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兴趣,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以保证企业凝聚力得以增强。3.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基于以上的执行要点,还需要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发展下,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因为企业在逐渐发展下,为了促进管理工作的优化实施,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期间,还需要对市场上的变化情况、企业管理模式优化调整,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运行与发展下,获得更高效率。

五、结语

基于分析,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形成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促进调整工作与执行工作的积极发展,保证企业管理工作中,符合现代化需要,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立明,甘云凤.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J].现代商业,2015(2):145-147.

[2]杨冬梅.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分析[J].管理观察,2015(14):92-93.

[3]刘靳娜.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企业文化,2015(29):81-82.

[4]刘会军.试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64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