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时间:2023-07-30 10:2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胸部手术;引流管;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08-02

胸腔引流管对胸部手术病人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胸腔引流管可直接观察胸部手术后病人的主要病情变化,了解胸腔内的出血情况,渗液多少,残腔大小,肺膨胀是否完全和是否有胸腔内感染。通过胸腔引流管可将胸腔内的渗血、渗液、残气随时引流至体外,以消灭残腔,有利肺的膨胀,防止胸腔感染和肺粘连。所以,对胸部手术后置引流管病人的良好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有利于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至2009年施行胸部手术601余例,其中,男性482例,女性119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5岁。

2 置管位置

2.1 全肺切除 腋后线5-7肋间置一根管。

2.2 肺叶、肺段或复合切除术 置两根管,上管直径0.6厘米,位于腋前线2-3肋间,以引流残气;下管直径1厘米,位于腋后线7-8肋间,引流胸腔内液体。

引流瓶应放在距离胸腔以下70-80厘米不易被人碰到的床下,过高则瓶内液体易被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引流管过长容易扭曲或受压,致引流不畅。

3 拔管时间

经过引流后无液、气体排出,水封瓶内有液柱呈一定负压,咳嗽时无波动或仅有轻微波动,为拔除引流管的标准。结合胸部的物理检查和胸透,确定胸腔内无液体存留,肺膨胀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一般为术后48-72小时,但个别漏气明显或渗液较多时,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4 护 理

对胸部手术后置引流管病人的良好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周密的护理,可促使早日拔管,从而有利于术后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合并病和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

4.1 术前宣教 术前了解病人的思想,解除各种顾虑,取得合作,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术后预期疗效的重要一环。术后病人常因伤口和引流管引起的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实践证明,术前向病人说明术后早期活动(全肺切除例外),主动有效的咳嗽的意义,病人配合护理,就恢复快,拔管早,很少发生肺不张等合并症。

4.2 术后一般护理 手术结束,将病人接回病房后,首先了解病人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术中输血、输液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全麻病人要注意麻醉深浅度,缺氧程度等。

4.3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除了促进肺膨胀外,还能使胸腔积液集中在胸腔底部而便于流出,减少胸腔积液和残腔。因此术后24小时病情稳定,即应扶病人在床上坐起活动,变换,配合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和保持引流管通畅,以达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

4.4 对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引流水封瓶的玻璃管入水的深度2-3厘米为宜。过浅,深呼吸时易使管下端离开水面而致气体进入胸腔,过深,胸腔内的液、气体不易排出:

对术后病人除按一般术后护理常规外,病人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折,以便引流和观察呼吸差的波动。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漏气、脱出,引流液的数量、颜色、性质。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50-100ml连续几小时不减,引流液为鲜红色全血,血色素为6-7克时,再结合临床,血压下降,脉膊、呼吸增快出冷汗,面色苍白,为内出血象征,立即让病人平卧,及时与医生联系,准备二次开胸止血:此时密切观察引流情况,且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

第2篇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因素;护理干预

妇科疾病和产科异常分娩的存在,使得妇产科手术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重要手段。手术不可避免地会给病人造成切口疼痛,疼痛是自身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是发生在身体上潜在的组织损伤。[1]来自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的疼痛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确保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尽快恢复健康,是术后护理的重点。本文通过观察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妇产科行手术处理的200余例病人术后疼痛及护理情况,探讨妇产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优化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达到减轻疼痛、尽早恢复、降低就医费用的目的。1疼痛控制因素

1.1害怕药物成瘾及副反应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的使用是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多数病人因担心的成瘾性而拒绝使用,同时,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延缓作用也使得较多病人拒绝药物镇痛。

1.2疼痛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对病人疼痛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对疼痛病人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2],使疼痛病人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往往通过忍受的方法来解决。2疼痛的评估因素

2.1评估方法疼痛的评估旨在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及临床处理是否有效,在评估病人疼痛时应综合表情、活动、睡眠及饮食等多方面因素,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以及掌心出汗程度来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3]。

2.2病人因素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手术种类、情绪、家庭、生活背景、民族等因素均会对疼痛的评估造成影响。如年轻病人与年长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则不同,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与行剖宫产的病人对疼痛的感受也不同等。

2.3护士因素护士是病人疼痛的主要评估者,而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基础[4]。很多医院没有把疼痛的评估作为护理工作的常规,护士不能准确判断疼痛的级别,常易致病人主诉与护士的评估不一致,从而忽略或轻化病人的疼痛。3心理因素

因疼痛是主观感受,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的病人(相同年龄、相同程度疾病、相同处理方式)术后对疼痛表现的轻重程度不相同。在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尊严(保护其隐私)、周围的环境、病人的舒适度及安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均影响着其对疼痛的感受。4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4.1术前宣教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将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疼痛原因、疼痛持续的时间、镇痛药物、镇痛方法等内容告诉患者,使患者更好的了解手术情况,让她们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平静的心态来接受手术带来的不适感,避免不良心理带来的刺激。

4.2正确评估疼痛疼痛的正确评估对护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病人对疼痛的护理及治疗的不了解,对药物使用的担心、不愿多次麻烦医务人员、自身尊严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其仅仅在疼痛难以忍受的情况下才会报告疼痛。教会病人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数字疼痛强度表,将疼痛记录标准化,以掌握疼痛程度,在评估疼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3加强手术病人术中、术后的沟通、教育护士应较好地运用行动、语言与病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在日常的护理中消除其不安全、不信任感。在对病人进行疼痛护理时,也需用语言进行沟通,便于解决思想顾虑和负担,以取得良好的疼痛护理效果。同时进行疼痛宣教,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所了解,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鼓励其及时报告疼痛,以便及时止痛,以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4.4加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因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护士需通过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减轻其陌生感、恐惧心理,请家属配合并参与心理护理模式,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送入手术前,亲切招呼病人,花一定时间陪伴,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保护病人的隐私,避免伤害病人自尊。术后适当指导病人的,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访视病人时告知其如何正确对待切口疼痛,术后吸收热及早期活动对疾病恢复的意义等,促使其配合护理。适当给予病人同情和安慰,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病人的疼痛阈。

4.5其他方法的应用家属对病人的安慰、病房播放轻音乐、分散注意力、护理、咳嗽指导等与常规的止痛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加强止痛效果。舒适的病房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等使病人对疼痛的耐受亦有一定的帮助。5讨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一种反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恢复。在术后护理中,要消除病人对镇痛药物的错误认识,掌握疼痛的评估方式,与病人适当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恰当运用镇痛药物及辅助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参考文献

[1]赵宏颖,徐琳.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1.

[2]陈金生,高崇荣,卢振和,等.浅谈疼痛医学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6264.

第3篇

作者:石丽娜 单位:山西省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结合不同层次的病人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宣传方法,通常采用的有口头宣讲和阅读宣传材料等,要重点对入院期间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科室概况以及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介绍,使病人及家属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所在科室的基本情况,消除其陌生感。入院的宣教工作应该在病人住院当天即由责任护士完成。入院教育指病人住院后一直到病人手术前1d的健康教育以及病人手术后的康复时期的健康教育。这个时期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病人的责任护士完成,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重点要将治疗注意事项准确及时的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病人及家属清楚各项护理操作的内容;服药的基本知识与口服药作用、口服方法以及毒副反应;各项检查的目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要保证病人在检查时能够有护理人员陪同。专科疾病教育内容包括病人的饮食的营养搭配、活动锻炼与休息的最佳结合方式。专科特殊治疗护理内容包括伤患部位的牵引护理、石膏托外固定的护理、膝关节康复器(CPM机)功能锻炼的护理等,这些护理内容要通过教育使病人及时了解并正确实施。

手术前的教育对于确定手术的病人,手术前1d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内容提前对病人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结合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根据手术期间的护理要求进行术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手术知识讲授和行为能力训练两方面。手术知识的讲授包括:①手术的意义与必要性、进行手术的主要过程和实施步骤,术后会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和有效预防的方法。②进行手术前需要准备的项目、要求和注意的事项。③在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性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康复性锻炼的正确方法、实施步骤要求等相关的知识。要引导病人逐步练习在病床上进行大小便,并做好心理护理。④手术后进食的时间、饮食要求、正确、疼痛消除、留置管道连接等诸多注意事项。行为能力训练是指依靠护士指导帮助病人完成的行为动作,一般项目有手术后在床上训练大小便、进行腰椎手术的病人术中训练、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直腿抬高的训练等。

手术后的教育对于完成手术的病人继续教育是术前教育的持续。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病人的配合效果,从而降低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①手术完成后当天的教育:手术后进食的时间、饮食要求、正确、疼痛消除、留置管道连接等诸多注意事项。通过与病人的沟通,讲解注意事项等,赢得病人的信任,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②手术后第1天教育:重点是强化手术完成当天的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做好病人功能性锻炼指导。③手术后第2天要督促病人加强锻炼,采取正确锻炼方式,使锻炼收到良好效果。④手术后的功能性锻炼不能够固定模式,应该因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因素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出院指导指在病人病情平稳或康复时期及出院时所做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自身身体的康复。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办理出院手续;填写爱心卡;告知病人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定时复查、康复锻炼、饮食营养、睡眠休息等进行指导;及时为病人提供护理保健的咨询电话,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咨询和保健辅导。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成为一种加强医学健康教育的行为和模式,其优势在于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医学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而且通过与病人及家属间交流,提高病人健康知识,加强彼此间信任感,配合护理工作,缩短护患距离,利于病人康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在临床护理中实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从病人的角度进行护理,利于护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2]。随着人们对保健服务需求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日益增长,我科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护理工作中,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的模式接受护理,提供标准的护理流程[3,4]。本研究严格要求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监督,在公平、客观的条件下,要求病人及时对宣教护理人员进行评价,使结果尽量客观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健康知识达标程度、相关技能掌握程度及对我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推广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具体化是以病人为中心来指导护理工作,能够科学、准确地记录病情,有效遏制护理差错,最重要的是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互动,取得其信任,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病人及家属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实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推动整体护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妇科;手术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08-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手术护理有了新的要求。护士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焦虑及恐惧,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我科对术后病人切口进行整体护理,使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尽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妇科收治手术病人466例,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45.2岁。子宫平滑肌瘤322例,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64例,卵巢良性肿瘤46例,异位妊娠18例,子宫颈原位癌16例。子宫全切术78例,子宫次全切术2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避免用冷硬语言。做到有针对性的各种解释,避免出现与护理有关的压力源,减少不良心理应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或表情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真实的心理反应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理解她,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能积极地配合手术。

2.2 术中护理: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按护理常规执行医嘱。护士始终陪伴手术患者,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输液通路是否通畅,注意意识清楚患者的情绪变化,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

2.3 术后护理:手术后首先认可患者积极配合手术的态度,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帮助,使患者感到非常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4 康复教育:术后为防止病人忽视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士要及时对病人讲解床上大小便,指导病人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指导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促进病人术后尽早排气、排便。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合作,防止操作时因病人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1]。

3 结果

病人住院时间9d~25d切口甲级、乙级愈合分别是458例,甲级愈合率98.28%,其中8发生切口感染,6例脂肪液化,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3d~15d。治愈324例、好转124例、未愈16例、死亡2例。

4 小结

通过对466例病人手术切口的整体护理,降低了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减少切口的感染、裂开、脂肪液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预后。同时也增进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作用,使患者尽早康复。

第5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1―02

围手术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本医学文献中,之后在国际和国内被逐渐接受。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术前期可短可长,有的只有几分钟,例如急诊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要送往手术室手术;有的可能长达数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了解,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早日康复。

1 围手术期的护理理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开始增多,但是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准确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才对围手术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确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术后护理和康复,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的整体护理,贯穿在病人手术治疗的始终”。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围绕着病人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把护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与前面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分阶段的概念区别开来。

2 围手术期护理的内涵

为了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优良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一般护理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康复的整体性考虑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围环境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需求和心理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只有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病人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的成功。否则,围手术期的一个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手术的失败。

2.1 手术前期的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手术前期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属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预后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等,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术的进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进行任何手术和破伤性的治疗。

2.2.2 生理准备

病人进行手术,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达到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手术后不能活动的患者要在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烟瘾患者要在手术前两周断烟。

根据检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要在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准备

不让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在涉及胃肠道手术、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心血管手术、人工制品植入手术、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等要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2.2.4 胃肠道准备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1~2天内要近流质饮食,在手术前要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防止术后感染。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了防止手术中呕吐,还要在术前用肥皂水灌肠。

2.2.5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前一周左右,经口或者静脉滴注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2.2.6 其他

手术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来潮,应当选择延迟手术。手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睡眠充分。进入手术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术前去掉假牙。

2.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手术中要科学配合和管理,保证病人和手术器械万无一失;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者要加以语言性保护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关心、语言安慰、抚摸等;术中要做好监测和常规护理;做好手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和配合抢救工作;做好特殊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确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术,并且保障手术的成功。巡回护士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和意外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3 手术后期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巡房护士做好每天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术后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护理、擦浴、洗脚等功能锻炼,专业护理包括肺部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对于一些病人还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保证手术的成功率。维持病人体内正常的稳态平衡和良好的新陈代谢,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相关人员要做好仪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给家属和病人教授有关的康复知识,护士长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作记录,了解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利的康复。

3 围手术护理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围手术期贯穿病人手术的始终,要把围手术期的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来对待。护士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手术期全程都需要护士的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进展,同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也应当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1:5-6.

[2] 谢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236-238.

第6篇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特点;健康教育

耳、鼻、咽喉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音和吞咽等生理功能。这些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器官的病变往往可以累及其它器官或组织。耳鼻咽喉科病人往往一个疾病有多个主诉,或表现为全身症状,而全身疾病也可表现为耳鼻咽喉的局部症状,而且急症多,来势凶险,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1]。

1入院健康教育

由于耳鼻咽喉器官多为深在细小的腔洞,有时仅表现为局部症状,不为病人所重视,或因病人经济条件,缺乏有关知识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及时治疗而延误病情[1],因此在接诊入院病人时应耐心仔细,并进行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有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遵医行为[2]。接治新入院病人,首先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环境、工作制度、探访制度、作息时间、治疗时间;主管医生和护士及其工作经验和特长。危急重症病人应首先准备抢救物品,抢救生命。待病人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所患病种进行评估,通过交谈、观察、护理查体、门诊资料等了解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须行手术的病人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术后不适的原因、恢复时间及处理方法等。同时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使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认识,解除紧张情绪及陌生感。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让语言交流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护士担任教育者,对年轻护士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跟随前往,从中逐步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3] 。

2住院健康教育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丰富病人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护理的能力。经过收集资料对病人的病情和健康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制定健康教育计划[2]。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伴随着治疗护理计划的实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健康教育。在疾病的确诊阶段,可让病人系统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等知识;在疾病的治疗阶段,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用药,自我监测和遵医行为的意义等[4];在手术阶段,讲解手术前应作的准备、术中配合的方法及术后配合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在疾病的恢复阶段,则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技术,掌握有利于康复的卫生知识如生活起居、饮食、锻炼和用药等。作为耳鼻咽喉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耳鼻咽喉的专科技能,还要有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对住院病人进行全程服务,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消除病人的顾虑,提高病人的信任感。

3手术前健康教育

减轻病人手术前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是术前健康教育的重点。手术前大多数患者对手术会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悲观等不良心理。针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及不同的需要进行个体教育。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如术前、术中、术后病人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手术配合的方法,手术前后可能留置的管道的重要性和目的。介绍麻醉的相关知识,麻醉前用药及手术前戒烟酒、禁食的意义。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训练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训练,如张口训练和手语表达训练。介绍患者填术同意书的必要性,让患者完全了解手术的过程,手术的危险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介绍本院历年来住院患者的情况,安排相同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了解真情,相信医院,相信医务人员,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影响,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手术后健康教育

是术前教育的继续,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和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减轻面部肿胀,从而减轻疼痛及不适症状。全麻者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位,完全清醒后根据手术部位给予舒适等。鼓励病人说出或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文字、手势等表达出不适及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如有出血、呕吐、呼吸困难等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教会病人或家属进行局部护理和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方法及用药的方法,如滴鼻剂、抗生素软膏、含漱液的应用等。介绍放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及配合要点,如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常识和自护知识,勿随便取出鼻腔填塞物,扁桃体术后须冷流质饮食的意义等,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等。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及护理,使病人及 家属能积极配合,以战胜疾病,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康复出院。

5出院指导

针对病人的恢复情况,介绍病情现状,继续用药的必要性及药物的名称,用法与注意事项。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睡眠指导,复查、随诊的一般知识与注意事项。通过出院指导,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机体康复,真正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优越性。

6体会

6.1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配合治疗护理计划实施的主动性:通过对耳鼻咽喉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对医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有利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自觉遵医行为。对手术病人通过讲解、示范等形式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增加了相关的手术知识和麻醉知识,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认同性,减轻或消除了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对待手术,提高手术适应能力。术后教育也可提高病人的术后配合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康复指导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更快更好地康复,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6.2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对护士的整体护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护患交流的技巧,适应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2]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

第7篇

【摘要】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施行程序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手术病人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29-02

2010年我院在部分病房推行了整体护理。为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都能得到系统化整体护理,我们为接受手术的病人实施了术前‘术中、术后配套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会见患者先问好。自我介绍,再详细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化验结果。了解病情和手术部位及过敏史。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术中配合和术后注意事项,向病人适度的解释或缓解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术中陪护 巡回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加强病人的心理准备,减轻其焦虑恐惧。向其交待手术开始前要施行的治疗。如静脉穿刺、导尿等。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平稳地把患者送到手术床上。麻醉时,帮助患者维持不动,轻声平静地告诉患者会有什么感觉。同时握住患者的手,这一简单动作,无声的体态语言,会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体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中发生的问题。在术中实行全程陪护,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操作时动作轻柔。要严密观察病情,对手术中发生的特殊情况,要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手术结束事,帮助患者尽快麻醉苏醒。用温盐水拭去患者皮肤残留的消毒液和血迹。帮助患者穿好衣裤和盖好被单。在送患者回病房时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告知患者及家属报告手术的顺利结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给予一定的术后指导。

3 术后随访 术后2-3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后护理随访。观察病人的一般状态,伤口愈合等情况。完善手术访视表的各项填写。术后随访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与习惯。

手术前的恐惧。焦虑‘矛盾的心理存在于大多数患者心李。通过开展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变为主动工作模式。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为全程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内涵。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第8篇

【关键词】 ICU专职护士、肺癌手术、术前访视、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06-01

手术治疗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等多个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而术后常规入ICU监护,病人全身清醒后,经常双手被约束带保护,带气管插管不能说话,身上带有有多种管道,环境陌生加上亲人也不在身边,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甚至发生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从而影响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针对肺癌手术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给予了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专职访视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1月术后在ICU监护的肺癌手术病人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40~7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证为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76例,小细胞肺癌44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无并发症和既往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的―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专职护士培训(1)采用科内小讲课的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让所有护士深刻意识责任制护理的意义,树立术前访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重要性的观念。(2)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定期组织院内相关专家进行培训科内护士的沟通能力,增强护士心理服务能力,使护士将心理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工作。(3)选择肺癌监护小组专科知识扎实的护士,利用帮带的教学方法,先跟随护师以上的高年资护士到胸外科病房进行术前访视,然后由护士进行访视,护士长或教学组长陪同考核,合格后才可单独进行访视。

1.2.2访视内容 对照组常规由巡回护士术前1d下午进行经验性内容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病情,交代必要的注意事项。观察组由ICU专职访视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及访视登记本,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了解基本病情,包括术前生命体征、术前特殊用药、药物过敏史、过去史及各种化验、特殊检查结果,及介绍自己,介绍ICU护士长及肺癌手术监护组成员,拉近医患距离。介绍ICU环境、作息特点、探视制度。如果病人有需求,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陪同病人参观监护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让病人增加全感、信任感,减轻心理压力。告知病人术后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重要性、不适及配合要点,暂时保护性约束的意义,非语言交流方式,拔除气管插管前后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术后有效的咳痰方法,腹式呼吸、床上活动方法,术后疼痛的处理,肢体功能锻炼,术后饮食指导。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在术前多陪伴病人,探视时间按时看望病人。指导其如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及配合治疗护理。我们将ICU环境制作成带文字说明的图片,将用物准备打印成小提示,将术后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制成宣传小册,让访视变得更加生动,方便病人理解和记忆,避免免护士的沟通能力不足影响访视的效果,节省了人力物力[1]。

1.2.3评价指标 (1)焦虑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手术当日前30min进行测评,比较两者焦虑状态差异。(2)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配合情况及访视满意度。

1.2.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l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3.1术前访视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 访视的实施需要ICU护士适应多重角色功能,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促使护士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习全新的护理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

3.2术前访视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通过访视,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病人第一次进人手术室,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对手术过程了解甚少,以及担心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不适,均可引起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3.4〕。这种不良的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减轻心理压力;面对术后的各种有创监护和治疗护理手段,可减少恐惧心理。帮助病人以良好的心身状态应对手术的应激[5]。|

3.3术前访视使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术前访视缓解病人对ICU陌生和恐惧心理,改善病人术后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的状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护理。

3.4术前访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术前宣教,病人躁动减少,镇静剂用量减少,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病人能配合气管插管,撤机顺利,未发生1例气管插管、胃管、动静脉置管脱管,能配合肺部体疗。表2中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配合优于对照组。

3.5术前访视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回访,调查肺癌手术病人对ICU医疗护理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90%上升到99%。通过术前访视,使护士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诊断、拟手术方案及心理状态,对所监护的手术病人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护士在术后护理中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并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护理,以满足病人在疾病信息、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的目的。同时,通过术前访视,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病人更能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增强了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张烨.手术室优质服务在术前访视中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61.

[2]马小芳,扬宝义,郭学珍。等.ICU术前访视对心脏患者术后护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08。

[3]张颖,周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8):45-47.

第9篇

1 心理护理的目的和对象

1.1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干预的实施。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1.2 心理护理的主要对象

心理护理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及其家属、亲友等,因此,心理护理既要为患病的人提供心理护理,同时也要为健康人提供心理护理。

2 心理护理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2.1 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这种刺激可能引起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意识域狭窄等异常反应[1]。因此,应该在术前即开始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2.2 病人术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预后。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及时告知手术效果,传达有利的信息。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二是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的应用有关,而且与病人的精神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因此,医生护士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除应用镇静剂之外,还可以通过精神安慰、改善环境(噪声、温度、色彩)等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三是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可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能及时排解,将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2],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四是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而对可能致残的病人,则要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2.3 家属、亲友等的心理护理

当病人生病躺在病床上时,留在身边的都是自己的家属和亲近的人,他们的心理也会随治疗的不同过程而产生特有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因此,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属、亲友等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的真实病情、手术方案、风险以及预后等如实告知他们,让他们明确在探视或陪护病人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对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配合下,共同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3 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人员

3.1 专业心理师的护理

有条件的家庭和医院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医师来进行护理,主要是在入院、术前、术后的重要时间段进行面对面的护理。但鉴于我国心理医师的发展水平和国内生活水平的限制,专业的心理师护理尚需较长时间的发展才可能实施,更多的心理护理依赖于医生和护士在临床中帮助病人和家属实现。

3.2 医生和护士的心理护理

临床中医生和护士就是病人的救星,病人及家属把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和护士身上,医生和护士的每句话,都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不同的反应,医生和护士在临床心理护理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心理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心理护理的水平,在做好医学专业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床心理护理是一个新的课题。我院通过临床心理护理实践,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改善了医患关系,在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2-02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存在的共同问题[1]。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舒适,且也对心理、精神、体质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直接关系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所以,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疼痛因其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大小,病人耐受情况,手术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扁桃体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性。术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语言沟通、饮食、呼吸、睡眠等。因此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对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增进护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为203例病人实施了扁桃体手术,进行临床观察总结,现对其影响疼痛不良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扁桃体手术患者共203例,男147例,女7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平均55.3岁。

2 方法

通过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对203位扁桃体术后患者实施疼痛评估,根据个体情况给以相应程度的护理。

3 效果

对203位扁桃体术后患者实施的疼痛评估及护理后,不仅减轻了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而且更乐于配合治疗,也增进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4讨论

4.1影响疼痛的不良因素

4.1.1咽腔解剖因素 由于扁桃体手术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咽部血管及神经组织多,咽腔狭窄等特点,大小手术都可随之伴发疼痛。手术刺激使病人感到疼痛。吞咽时由于咽肌及咽部黏膜运动,直接刺激伤口使病人疼痛加剧,影响进食、睡眠、情绪,从而使患者讲话受限、烦躁不安。部分手术伤口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引起耳部疼痛等其它一些临床症状。

4.1.2心理因素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忧手术能否成功。同时由于恐惧焦虑,不能面对他所感受的疼痛。即使患者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此外,有些患者担心镇痛药的副作用,宁愿忍受疼痛也不愿意用药。

4.1.3对疼痛的耐受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特别与性格、年龄或文化背景,社会层次有关。年龄越小疼痛耐受性越差,男性较女性疼痛耐受性差,性格活泼者疼痛耐受强。

4.1.4 病室的环境如噪音、强烈的光线刺激、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湿度,病员间相互影响等均可导致患者睡眠困难,导致疼痛加剧。

4.2疼痛护理

4.2.1详细的入院指导患者住院后,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应及时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讲解扁桃体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生的高超技术水平、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主动与医护配合,提高手术的效果。

4.2.2术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指导患者正确表达所感受的疼痛,改变过去“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使患者充分表达出来。从病人住院的第1天对其身心各方面都要有起,详细的了解、评估分析,指导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帮助病人完成术前各项检查,运用灵活的心理护理,以良好的仪表、语言、举止、情感来改变患者对手术的种种担心。比如:担心自己无法耐受手术;担心手术后影响生活和工作;担心手术后经济承受能力无力应付;担心手术的成败。特别部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悲观、急躁等心理而影响手术质量及伤口愈合[1]。因此通过情感和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由失望变为希望,由恐惧变为勇气和信心,为手术的成功,疼痛缓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4.2.3术后护理病人手术后及时安慰并完善术后护理。因病人术后心理应激反应仍存在,积极疏导、帮助病人尽快消除恐惧、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2]。术后局部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局部水肿,减少出血,降低疼痛感。常用冷敷用冰袋放至颈部两侧。指导术后6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以减轻疼痛,增进舒适感。

4.2.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实施预防疼痛的措施因手术范围大小及患者耐受情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症状。直接影响到言语交流、呼吸、进食、睡眠等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除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外,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通过疼痛评估量表及情绪状态来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对疼痛程度较轻者,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病人的伤口疼痛。如采用听觉分散法:听音乐。视觉分散法:看书、看报、看电视。触觉分散法:抚摸等减轻病人疼痛。对手术范围大或全麻术后的患者可适当用镇痛药品来减少病人的痛苦,把疼痛预防工作做在病人反应前面[2]。

4.2.5创造良好的病房氛围尽量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同时可请一些手术后较开朗、乐观的病人讲解和分享其手术体会和战胜疼痛的经验。为病友之间创造良好的氛围和他们之间创造沟通的桥梁,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4.2.6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需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在部分病人当中,当伤口疼痛较明显时,护理人员此时要有高度责任感去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听从病人主诉。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多沟通,多做细致耐心工作,尽力达到病人的需求,使他们满意、信任。在饮食上往往因伤口疼痛,病人拒绝饮食,此时要鼓励病人多食流质以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5体会

综上所述,控制术后疼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疼痛护理的效果,与护士具备镇痛知识、技能以及对患者的态度密切相关。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学会使用疼痛测量工具,去测量疼痛,并形成常规,像观察其他生命体征改变那样观察疼痛,并采取措施去缓解疼痛。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护理人员在控制患者疼痛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正确评估疼痛,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及时为患者缓解疼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29-01

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学模式向现在的心理―社会―生物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医学心理学的飞速发展。现代护理学要求对患者施行临床护理的同时,应将心理护理贯彻到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从术前、术中和术后,同样需要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和干预治疗。

1 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到病房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情况,鼓励病人使其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适时地将手术室的环境,仪器设备等介绍给病人,让其有个初步的了解。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摸清其产生恐惧、焦虑的原因,并作针对性的解释和开导。以和蔼的态度,诚心的与病人交谈,以解除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使病人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 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抢救、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就会产生恐惧、紧张、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待病人如亲人,态度和蔼可亲,应安慰病人,再次向病人介绍麻醉对手术的必要性等,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而且还可使肌肉松弛,使手术顺利进行。除了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等工作外,少讲话,多做事,特别关于病人病情、隐私。术中护理人员应轻、准、稳、快、熟练地配合手术,使手术时问尽量缩短,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3 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较集中的阶段,手术后的许多实际问题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断出现。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和情绪反应,善于利用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解决病人由手术带来的各种痛苦,使其顺利地度过手术的各个阶段。医务人员除了给病人心理治疗外,应适当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减少病人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术后经常访视病友,鼓励他们进行适合于其病情的活动或锻炼,促进康复。

第12篇

【关键词】 手术室;整体护理;实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7-01

现在有一种全新的护理形式:整体护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现代的护理观念作为指导思想[1]。这种护理形式把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其依据患者的要求,来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帮助病人拥有一个最好的心态,让手术效果最理想。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地方。传统意义上的手术室护理是手术中护理,但社会在改变,护理形式也应相应变化,这种护理形式已经与患者的需要不相适应,只有改变思想,实施整体护理的模式,护理质量才能提升上去。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就是使手术病人从收到实施手术的通知单至手术以后痊愈的全程都获得全面细致的护理[2]。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初实施整体护理,总共护理手术病人两千多,获得了一致好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的获取

本组病例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外科、妇科和产科手术病人中随机选取200例,男女比例为1:3,平均41.8岁,其中普外科80例,妇科50例,产科70例。

2 整体护理的实施

2.1 术前访视 首先,此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手术的前一天(避开病人休息时间)提前和病房交流,得到同意后去查看病人的病历,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包括病人的生理、心理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症、有无过敏史、女性是否月经期等,以便于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指导,最大程度地去缓解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然后,巡回护士到病房,在与患者家人及患者交流以前先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的目的以及手术时有哪些护理人员;同时介绍手术室的位置,手术时麻醉的方式、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前病人需准备的工作;告诉病人会有护士和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一直照看。让病人说说自己当前的感受,帮助其消除对手术的担心和焦虑,使病人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进行手术。访视时巡回护士应该着装干净、态度亲切,向病人说明手术前不要吃饭以免发生窒息;在交谈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病人的言谈举止,通过鼓励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任。访视时间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免得让病人心理负担加重,影响其休息。

2.2 术中关怀 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等待病人,因为有前l天的交流,病人心理上不会太紧张。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相关人员应立即把注意力放到病人身上,稳定其情绪。注意使用良好的面部表情和恰当的抚摸等,让病人觉得自己得到了关爱,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有利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简单的交谈询问一下病人术前准备情况,如果出现问题要马上解决。

手术间在手术全程必须保持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一般20-24摄氏度,保持相对湿度50%-60%。进手术间后,告诉病人手术床不太宽,如果翻身要有护理人员帮助,以免发生坠床。在各项操作前一定做好解释,让病人放心,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术中应用的液体和血液应该加温,手术记录要详细记录;为躺在手术床上的病人固定好约束带后再实施必需的治疗,防止发生压疮,输液管与引流管要时刻注意不能堵塞;为了保持病人的自尊,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部位的暴露和暴露的时间,手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手术中病人的感受要理解和同情,使患者在手术期消除紧张,时刻感到自己得到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手术完成以后为病人擦净切口周边的血迹,从手术床慢而轻柔地放到平车上。盖好棉被,将病人送到病房并和病房护士交接病人的物品,介绍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利于对手术病人的护理。

2.3 术后随访 在手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护士站看病人病历并向手术病人的责任护士了解一下患者的情况后再去访视病人。到病房后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询问病人手术后切口的疼痛情况,对病人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告诉病人切口疼只是暂时性的,这次手术是非常成功的,鼓励病人要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活动和身体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方面的介绍,防止伤口感染,促进切口快速恢复。最后询问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另外征求患者的一些合理性建议,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以评价护理程序的实效,通过反馈进行护理评价,确认整体护理是否达到了预想目标,针对差错,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手术后第3天巡回护士再次去术后随访,并观察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对有疑义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最后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

3 讨 论

整体护理让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了改变,护理人员直接到病房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手术室护士与病人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在全部手术过程中让病人情绪稳定,消除了病人的紧张心理,增强了对手术的信心;手术过程中主动配合手术室人员,使手术成功顺利完成。实施整体护理,不仅仅是满足病人的要求,更是为了适应护理国际化的需要。我院手术室自从实施整体护理以来,病人对手术室的好评率明显上升。实施整体护理弥补了传统护理的缺点,为需要手术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提供了全程、各方面的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和周密,其护理质量也有了一个快速的质的飞跃。实施整体护理使麻醉手术医生能顺利工作,摆脱了以往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密切医患、医护关系,也成为医生欢迎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