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2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绿化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城市林业;一体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也急剧增加,越来越密集的居住环境导致城市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城市绿化问题,如何科学地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开始实行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的合并工作,将二者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这样更有益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的发展
1.1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最早的雏形是皇家的私家园林,经过从自然成型到人为设计、公共绿化等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生态绿化。城市园林绿化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美等国家的“公园运动”,到了20世纪的中后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将环保概念和生态意识引入到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开始具有现代园林绿化建设的特点,不仅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的功能性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在20世纪中后期进入了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时期,在这个期间内,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规划和区域建设的一体性,建设具有城市特色和丰富功能的绿色生态系统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传统园林的核心内容是起于自然、高于自然,既要满足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又要符合人的审美概念,我国拥有着十分长远的园林建设历史,在园林建设方面我们追求的是利用自然本身的特色打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因此,传统的园林建设概念与当代的园林绿化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当代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城市建设、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创建城市特色景区。此外城市园林绿化还可以起到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观光业的发展、净化空气、抗震防灾等多种作用。我国部分园林绿化研究将我国的园林建设分为传统园林、城市绿化以及生态区域园林3个方向,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一个区域甚至国家的角度上进行绿化建设和规划,这种园林绿化建设不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单一规划,还包括城市农业、林业、国家自然公园等建设。
1.2 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
城市林业建设是由林业建设中发展出来的,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北美等国家,而城市林业这一概念是在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在国际上流通和应用。目前,城市林业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综合学科,不仅仅包括城市周边林业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等工作,还包括城市林业建设的一些副产业,如森林对城市空气的净化、对水质的过滤等生态作用,还有一些人文方面的作用,如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区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等多种作用。城市林业的建设基础是城市本身的森林资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森林资源以乔木、灌木和草类为主,林业建设的目的则是为了符合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与林业建设是不同的概念,林业建设要考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收益等多个方面,而城市林业则主要为城市建设服务。城市林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树木的种植,通过树木的种植来扩大城市的绿化,从而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国土资源广阔,但人口数量巨大,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较少,人口分布十分密集,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居住区和商业区占据了较多的土地资源,这就使如何更好的规划现有土地进行城市林业建设变得更加急需和重要。目前,城市内部林业建设还只局限在草地的铺设和树木移栽等工作中,建设力度还不够,因此要加大对城市林业建设,这一具有长远影响、战略目的极强的工作。
2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建设背景
2.1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的形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考虑到各个城市的特色、类型、气候条件和建设规模等多个因素,要综合这些因素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同时考虑到国家对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这就对城乡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绿化的空间结构、生态绿化环境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往我国城乡的绿化结构是这样的,城市内的绿化和乡村绿化是分开独立的2个部分,城市绿化和林业各自发展,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建设的一个圆形区域,这就加大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难度。而根据现在城市绿化和林业建设的发展需求,这2个圆形区域必须有所重叠,尤其是城市和乡村间的绿化设施,要让城市和乡村间的绿化建设能够相互联系和贯通起来。因此,在城市绿化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将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建设。
2.2 城市园林绿化与林业一体化建设的可实施性
一个城市如果只注重园林绿化建设,只配置园林植物的话就只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而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如果林业建设的过程中也只是考虑城市功能性的建设,如防风林和风景区的林业建设等,而忽略了林业建设的娱乐性也会降低城市绿化的效果。因此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要实行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促进城市绿化的建设。一体化建设还包括管理机构的缩减,将园林管理部门和林业管理部门进行合并一体化管理,可以大大地节约开支、精简人员、提升办事效率。同时将二者进行统一管理,就不会发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城市绿化的问题,也避免了因二者工作相交而导致的工作重复问题。
2.3 城市园林绿化与林业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一体化建设起初是应用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在我国一体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课题,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的实际方法,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一体化建设也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方法。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和园林绿化与林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关联。城市绿化不能凭空变出来树木和土地资源,因此就需要向乡村扩张,通过建设绿化设施不仅能够增加城市面积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林业一体化的一个机会,通过城市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经济效益的增加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更能因此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
3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3.1 统一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和城市绿化有关的部门分别是林业部门、绿化管理部门和有关的绿化委员会,而城市园林绿化与林业一体化建设的前提就是实现3个部门的统一管理。这项工作可以由政府进行监督,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实行和管理。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推动城市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
3.2 明确一体化的作用和定位
城市绿化一体化建设包含公共绿化建设、居民区绿化、国家自然公园、风景区以及防护林等多个区域的绿化建设,一体化建设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绿化体系,这也是城市绿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目的,而是为了建立积极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更优良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城市绿化一体化建设中应号召城市居民的积极参加,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居民对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城市居民自住的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
4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将二者进行统一管理对城市绿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一体化建设的管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水生.大都市森林及绿地区划协同空间约束技术研究及实现[J].林
业资源管理,2011(3)
关键词:城市绿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建筑、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上作用重大。在城市绿化设计中,要倡导大胆尝试,体现现代气息,融合自然和谐,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1 多植树以养绿
1.1 城市绿化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大,城市“热岛效应”非常明显。缓解“热岛效应”,还城市一个清凉世界,城市绿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测定,夏天在城镇绿化环境较好地段比遍地高楼、绿化率低的中心城区温度低3~5℃,相对湿度高10%~20%。原因在于通过城市绿化,树叶遮挡了阳光,减少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建筑物及路面的表面温度,减少了热流传输,降低建筑热负荷,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及表面向外的二次辐射、反射,从而改善了建筑物及地面周围环境的舒适度。而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改变环境温湿平衡,降低环境湿度,对热岛效应起缓解作用。
1.2 城市绿化应多种植树木 起初,城市绿化重视“植草”,不论是工厂、公园、街道、广场,还是居住小区都喜欢“一片绿”,植上草坪,牵上“喷水头”,每到喷淋时候,水环形成风景。然而,这种“草坪热”并不是理智的,一是草坪用地大,产氧率低,二是喷淋系统耗水量多,水费高。故此,城市绿化提出了以植树为主的概念,使树木绿化成为中心城区制氧中枢,充分发挥吸热、降温、降噪、增湿的生态效应。近年来,各地倡导建设绿道、公园连接道、风景道等,更进一步将城市绿化区域进行了有效的扩充,使城市绿化区之间有机连接,营造了优良的宜居环境。
2 多砌绿墙以透绿
2.1 世界上特色绿墙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绿色围墙可数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在其上种上草籽,只要气候适宜,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巴西首都人均绿地近100m2,居世界第一,这离不开那一条条四季长青的灌木墙。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规定新建筑不许构筑非植物墙。如今的堪培拉,机关、团体以参天的合欢花树、桉树等围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各国使馆引进本国花木,精心编织了绿篱,让路人如游植物园。在新加坡找不到围墙式的建筑,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共赏,可减交房地产税。南非博茨瓦那的桑尼塔斯镇的“生态墙”外墙都突出一列列空心砖,砖内植土,种上花卉和蔬菜,施以水肥,既可食用、观赏又处处透绿。
2.2 我国的绿墙 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也植建了不少植物墙。天津市的工厂、学校、机关四周采用植物墙,放眼观望,绿意盎然;上海著名的龙柏酒店和上海同济大学的围墙,也是植物墙,生态效果极佳。“绿墙”的建设既节约用地,减少工程造价,还能美化城市环境,延伸绿色屏障,意义重大。
利用植物代替墙砖或钢筋水泥构筑“绿色围墙”,透过绿色植物分隔空间,是当今节约型、生态型和绿色建筑城市的发展趋势,在墙中透绿意,营养了环境,又体现了城市的逢勃生机。
3 多建宅以藏绿
3.1 绿色住宅的特点 “绿色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这种住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即在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一切活动中,都自始至终地做到管理自然,爱护自然,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住宅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归纳其特点是:节地、节水、环保、生态、低噪音、无残毒。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环境质量,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态艺术。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程绪珂同志对生态园林的定义是:生态园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经验,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来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筒而言之,生态园林是按生态学原理,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目的而规划设计的某一绿色空间。是对以造景观赏为主的东西方传统园林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延伸。
生态园林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的观点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生态化建设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城市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类型,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及城市周围的农业、田地、山丘等。城市森林被称为“城市绿色之肺”,可想而知城市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空气、水分,土壤;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降低辐射、降温,降尘、防火等;提高城市美感,缓解人类工作压力,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等等。总之,生态园林的观点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质和量上改善城市的钢筋水泥外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化面积不断加大,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重的负担。所以,必须运用生态园林的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绿化的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1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指导。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受个别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过多,发展不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时有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的现象。
(2)缺乏完善的量化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需结合本城市实际,进一步研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指标确定、规划方法以及城市绿地质量效果评价等问题。
(3)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绿地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连接。而且在绿地面积中,草坪占的比重较大,大乔木等绿色植物下的硬质铺地较多,绿化面积不足。
(4)植物总类单调,生物多样性缺乏。部分绿地乔、灌、草比例失调,大树少,草坪多,速生乔木少,慢生小树多。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景观效果差。
(5)地带性植物运用较少,市花特色不明显,古迹周围无高质量的城市绿地。位、居住区绿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单位和居住 区、城中村绿地不足,违章占用城市绿地、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
3.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原则
城市绿化发展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形态;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 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协调统一;坚持全民共建共同管理监督等原则。
3.3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规划设计应当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人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园林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3.3.1 改变发展观念,精心设计
该观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现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对于设计人员和规划人员来说,不可以只重视“艺术性”而忽略了其他的基本功能。
3.3.2合理选择树种,营造生物多样性
适时适地的选择绿色植物,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的绿化植物。加强植物苗木和林木检疫力度,严格控制引种。
3.3.3 加强宣传教育和城市生态管理
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严整侵占绿地、乱砍乱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环境管理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对现有的人员,要抓紧培训,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结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城市的拥挤、嘈杂,环境急剧恶化,这与他们要求返璞归真,要求接触大自然,返回大自然,要求呼吸新鲜空气,要求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和享受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现有环境加以改造和提高,使城市环境能部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生态园林就能够承担这方面的任务,能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环境服务,能帮助城市这个还较脆弱的非独立人工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条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在当今城市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坚持控制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更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准则。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绕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麓展论文集[C].北京:2006,162-166.
[2]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07,144(7):16-20.
[3]刘颂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2010,8(1):17-20.
[关键词] 城市绿化园林 工程技术 城市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33-01
作为我国城市环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园林的建设和发展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园林的建设不仅可以为美化城市的面貌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还能帮助城市进行气候的调节,对城市中居民的生活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接下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城市绿化园林概述
1.1 概念
城市绿化园林的定义是在生态和环境作为基本的指导方针,以环境效益作为最基本的发展目的,在中国园林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建设进行优化和完善,满足现代人们对城市的基本需求,同时以人们生活的城市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更为艺术的方式和手段将人们居住的城市进行完善,打造出更加绿色、生态的、充满健康的空间。进行城市绿化园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城市在空气质量不断受到威胁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的绿化将城市的额生态环境建设的更加美好,将清新的空气还给人类。同时城市绿化园林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绿化,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乡间空气的芬芳,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1]。
1.2 城市绿化园林工程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脚步也日益增快,在这种亲提下,工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因此城市中生活的环境不断收到影响和威胁,从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再到日常饮用的水等都收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大片的草地和森林都人们的滥砍滥伐所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更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城市绿化园林的建设,通过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将城市的环境不断进行改善,我们才能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
现在的城市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收入也在逐渐提升,但是人们整体的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2]。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人口非常庞大,因此老龄化程度很高,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更是不占少数,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也希望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加强绿化和植被的覆盖率,每天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不是大量的汽车尾气。同时绿化园林也是政府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绿湖按工作不仅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基本发展方向,绿化园林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城市的建设,我们就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美化功能不仅对城市的景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基本情况和独有的气质。
2 城市绿化园林工程的关键技术
2.1 规划设计技术
城市绿化园林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将城市的发展更好的和环境进行统一。作为城市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设计方案也能体现出城市的不同风格。
2.2 植物配置技术
作为绿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植物的配置方式也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由于植物放置的环境和位置不同,对整个城市的影响和美观程度也不同。首先我们在进行植物的选择过程中要对植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植物的喜好,是喜光还是喜阴,对土壤的要求是需要偏酸还是偏碱性,这都对植物配置技术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相关人员进行对植物选择完成后,还要对植物的搭配进行完善,从高低的搭配到颜色都要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园林的色彩和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完善[3]。
2.3 培育技术管理
随着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多,我们在进行对园林绿化的培育过程也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培育技术对绿化园林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掌握新的技术,从对土壤的选择,到种子的选择和培育过程中,我们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对较为珍贵的植物做好保护工作,更好的保证绿化园林的建设和发展。
结束语
想要更好的将城市进行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通过对城市绿化的增强,不断完善城市中空气的质量,将我姑城市的发展不断走向更好的方向。同时在进行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对相关的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保证我国城市的绿化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顶强.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4,21(8):259-259.
关键词:立体绿化;郑州市;垂直绿化
1 立体绿化论述
立体绿化又称空间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外,充分利用各种介面或空间进行立体绿化的所有绿化形式。立体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建筑物的墙体、屋顶、露台、天台、檐口、阳台、门、窗、楼梯,及其它各类构筑物、城墙、挡土墙、围墙、栅栏、路灯、桥梁(立交桥)护栏、地下通道出入口、户外家具、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绿化的统称。它是城市平面绿化的补充和完善,是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绿化指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缓解城市绿地严重不足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提高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城市立体绿化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在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立体绿化现状
2.1 国外城市立体绿化现状
国外早在1992年就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出台了具体规定:(1)1959年,美国已考虑到屋顶绿化的独特作用,在加州奥克兰市6层车库建了1.2hm2的屋顶花园,被视为建筑与园林艺术“杂交”的奇葩;(2)197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18层办公楼上,采用轻型多孔材料,造成盆景式的空中花园;(3)1990年,在德国已有绿化屋顶900万m2;(4)新加坡、吉隆坡等城市的过街天桥、桥体和多层停车场,花木扶疏、绿茵如毯、阳台、平台和屋顶花团锦簇。
2.2 我国城市立体绿化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重庆、成都、武汉都开始有了屋顶花园,到20世纪80年代末,成都市中心有200多座商住楼且屋面绿化率达72%。近几年,在以深圳和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在立体绿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广州已完成了市内100多座人行天桥、高架桥、立交桥的立体绿化。而深圳从华侨城、南山区开始逐步推广到全市的垂直绿化,已经由立交桥、大型建筑的侧墙、裙楼发展到住宅小区、居民家庭的顶楼阳台;绿化材料由爬墙虎、薜荔等单一种类或两者混栽到开花藤本有机点缀和结合使用,穿梭在市区内的人们似乎完全感受不到错综复杂的水泥立交桥的存在,映入眼中的多是随风摇曳的绿色。郑州的立体绿化不仅普及率高,还有法可依。《郑州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新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北京的几十家立体绿化公司还与屋顶绿化协会共同成立了“立体绿化联合体”,共同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与发达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立体绿化工作要逊色很多。只有个别高档酒店、写字楼和企事业单位做了屋顶花园,偶尔一些喜爱花草的老百姓在自家楼顶种些植物。专业从事立体绿化设计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也很少有人问津。我们应该以何种形式来广泛发展中小城市立体绿化,让立体绿化的概念在居民的意识里得到重视和普及。
3 实例分析
首先是老城区精细绿化。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地面积少,在市区中不多的街头绿地的植被多为松树和冬青,但很多已枯死,很难为城市绿化起到作用。道路的绿化分隔带发挥作用不理想,整个市区以灰色调为主,市民很难有舒适感。
为突破老城区绿化用地少这一瓶颈制约,应当采取“见土钉绿、屋顶被绿、墙面贴绿、见缝插绿、沿路补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绿化方式,建设“小、多、匀、精”绿地,突出“精、细、秀、美”特征。重点主要在市区众多的居民小区,因为小区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周围的大环境对其影响不是很大,可以提供立体绿化的载体多于公共空间,大量的绿色植物更能为居住的居民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对于沿街的居民楼,进行阳台绿化,在窗台、阳台上种些牵牛花、绿萝之类的植物,绿意浓浓,体现出自然气息,装饰了家居又净化空气,给人以清新的室内环境。
高大建筑物、居民楼两侧,只要条件允许便能进行垂直绿化。在建筑物的外墙根处,栽上一些具有吸附、攀缘性质的植物就能起到遮荫、覆盖墙面、改善环境的作用,并形成天然的苍翠欲滴的绿色屏幕。
对于沿街的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可以进行屋顶绿化,在楼顶平台砌花池栽种浅根性花草,搭建棚架,植几株葡萄、丝瓜、牵牛花等藤本植物,既能降低了顶层温度,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的休息场所。
很多小区都设有围栏,多为精巧的铁艺围栏或朴拙的混凝土栏杆,可用藤本月季、金银花、牵牛花来装饰,既美观又绿化了环境,同时还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
4 结语
立体绿化是城市平面绿化的补充和完善,是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绿化指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缓解城市绿地严重不足的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提高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郑州市立体绿化的主要方式,对郑州市加强立体绿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研究
随着城市景观规划生态意识的觉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也被赋予了应有的生态内涵,即“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中的精髓,吸收了世界其它城市园林绿化有益的经验,遵循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修复生态系统,使其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谋求持续发展,以体现出功能、环境的文化性,结构和布局、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环境的基础。只有完善发达的城市绿地系统才有可能营造出宜居的城市环境。人们在欣赏、享受美的城市绿化景观的同时,能够更加自然、亲近地融入到城市绿地环境中。
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旨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在不同区域实践的好坏,以提出今后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方向。
1 国内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论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开始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要求的生态园林绿地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绿地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出现了“世界花园城市”和“世界最适宜人居城市”。此时,老一代园林工作者系统地总结建国30多年来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主张用生态理论作指导,建设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园林绿地系统[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已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国内的城市绿地建设就此达到了新的[2]。1986年,中国林学会在温洲召开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植物造景与园林生态”研讨会上,周义录、展瑰琦、余森文等人首次提出了“生态园林”新概念。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观点,强调绿色生态环境对建设人类生存空间的调节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由植物构建的城市景观,在功能效果上与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有密切关系。21世纪初,城市绿地进入区域生态绿地及城市大园林绿地阶段。生态园林观点成为制订城市绿化的方针和政策,也是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3]。
国内众多大城市如北京,南京、深圳、太原、哈尔滨等纷纷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和绿地系统规划实践工作[4]。
1.1 人工植物群落的研究
人工自然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地景观丰富的前提,也代表了城市的绿化发展水平,更是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王晓俊(2000)认为“自然式种植注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特点,植物间或植物与环境间生态和视觉上关系的和谐,体现了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生态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利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5]。”聂磊(2002)提出城市生态绿化概念,并从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构建合理复合人工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6]。严玲璋(2003)曾提出“城市绿地以有生命的植物为主,构成的植物群落以 10~20 年后再现自然界的顶级群落为模式建成的生态绿地”[7]。宋兴琴、邹寿青(2003)提出在生态绿地建设中,创造多样的生境,构建多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吸引益鸟、虫等有益动物回到城市中,不仅能形成病虫害的生态调控机制,还能大大丰富城市景观,为市民创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8]。李妮等(2006)通过分析研究成都市园林绿化的现状与不足,归纳现有的植物群落特征,提出“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的营建理念,即遵循植物配置方法,营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应用于城市绿化建设[9]。郭丽(2009)提出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10]。李燕等(2010)提出了生态园林的主题是自然植物群落或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要使园林绿要使园林绿地景观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实行园林绿地类型的多样化和园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11]。
1.2 绿化不能背离生态规律
目前我国在绿地建设中有不少违背城市生态规律的现象,如:“广场热”、“草坪热”、“景观大道热”等,为绿化而绿化,造成自然地貌植被被破坏。鉴于这种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绿化一定要与生态相结合,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绿化建设离不开生态学理论的支撑。马少妆(2010)提出了:无论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或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来看,都要求城市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发挥美化景观、发展经济等多种效益[12]。杨培峰 (2007) 以攀枝花市攀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为例,指出绿地系统是城市内最重要保障安全的功能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优劣,对城市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是否健康稳定显得尤为重要[13]。韩忻德 (2002)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在积极搞好城市绿化的同时,在郊区建设大规模的环城林带,抓好道路、河流绿化及近郊绿化,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绿色生态圈,形成良好的大环境,使我们的城市成为“森林城”、“园林城”、“生态城”[14]。胡建军(2007)在对无锡市生态城市建设中提出了“绿线”规划的具体措施,把无锡市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定为“环、楔、廊、园”的结构模式,可见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化是重要的一部分[15]。蒙光远 (2005) 分析了目前城市环境绿化建设中潜在的隐患,指出人类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协调与恢复主要是通过城市绿化来实现的[16]。黄雪萍(2009)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构的途径,主要观点有: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系统内执行自然的“纳污吐新”的子系统,传统的绿地建设,重在挖掘单体的景观功能。生态观念引入城市建设,为认识和解决日益尖锐化的复杂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7]。忻一平 (2009)指出城市需要绿地,城市更需要景观生态绿地。所谓生态绿地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植的绿地系统[18]。李昌浩(2007)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设计理论被引入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开始了以满足城市景观环境的生态绿地阶段[19]。李兴平(2004)指出城市绿化的本质就是生态建设。其次,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化在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果是显著的,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20]。王海 (2009)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即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 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有效防治和处理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21]。
1.3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范围有3个界限:一是市域;二是市区;三是城市建成区及分区。张菲莉 (2005)的《昆山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在全面调查分析昆山市生态绿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昆山市生态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布局与原则[22]。赵艳华(2008)的《三河市城市生态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稳定的绿地系统结构,建立具有三河市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体系[23]。董慧玲(2007)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建立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24]。陈粉丽(2009)通过探讨兰州市绿地具体建设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议[25]。陈竟(2008)探讨了在生态园林城市定位下的新疆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决策方法,在各类绿地规划和绿地综合效益两个方面,运用生态学原理,比较分析法,多目标决策,AHP 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决策[26]。胡英(2008)对包头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做了详细的研究,进行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建设规划、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27]。
1.4 新技术的应用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也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无论是绿地现状的调查分析,还是各类绿地的定位、定量以及功能的确立等,均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随着计算机学科的不断发展,不少新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运用,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广泛,它有助于更合理地规划绿地系统,同时也更容易协调城市绿地与城市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目前,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原理现运用如下:
辛江等(2005)对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绿地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试用TM多波段组合对乌鲁木齐市绿地所进行的解译,较好地提取了城市生态绿地的信息,对乌鲁木齐市绿地分布格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绿地建设今后应施行的策略与措施[28]。胡勇和赵媛(2004)采用卫星遥感数据,选取景观生态学指标对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29]。肖荣波等(2004)介绍了城市绿地生态研究中的遥感特点,并论述了3S技术在城市绿地覆盖清查、绿地三维量估测、适宜度评价、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绿地生态质量监测和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上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了展望[30]。
1.5 小结
国内在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很多,涵盖了很多方面,有比较多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借鉴。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更注重人均绿地指标,因而我们要加大对绿地结构和空间配置的生态学研究力度,城市生态园林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2 结语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对于绿地系统的研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今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研究理论比较详细,但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理论在实际规划设计时,还需要加大对绿地结构和空间配置的生态学研究力度。因此,我们要做好绿地系统的生态学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并把生态园林理念加入绿地系统的研究,使城市绿化能够展示出顺应自然的崭新面貌,这将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起到极大的作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城市建设的必然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收稿:2012-01-05)
参考文献:
[1] 王绍增.论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J]. 风景园林,2006,6:9.
[2] 李昌浩,朱晓东,国外绿色通道建设进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3):34-39.
[3] 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 科技建议,2002(2):15-18.
[4]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 北京,中国建筑丁业出版社,2005.
[5]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聂磊.城市生态绿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 城市问题,2002(3):28-30.
[7] 严玲璋.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J]. 中国园林,2003(5):44-47.
[8] 宋兴琴,邹寿青.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新探[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5):62-64.
[9] 李妮,陈其兵,杨玉培. 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 西南园艺,2006(3):24-26.
[10] 郭丽. 赤峰市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合理途径[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1):85-86.
[11]李燕,王新,李红旗. 节约型生态绿地探索与实践[J]. 新疆林业,2010(4):51-52.
[12] 马少妆,梁玉玲,姚婷. 广州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能源与环境,2010(10),128.
[13] 杨培峰,胡上春. 山地城市生态建设控制性规划初探――以攀枝花市攀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为例[J]. 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07,27(2):9-13.
[14] 韩忻德. 试论城市绿化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作用[J]. 咨询与建议,2002,12(4):69-70.
[15] 胡建军. 无锡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7.
[16] 蒙光远. 生态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隐患与对策[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1):113-116.
[17] 黄志萍. 浅议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J]. 资源与环境,2009(6):96-98.
[18] 忻一平,范向阳. 让城市重返绿林――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生态绿地建设探讨[J]. 国土绿化,2009(1):10-12.
[19] 李昌浩,朱晓东,潘涛. 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39-43.
[20] 李兴平. 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49-51.
[21] 王海. 浅谈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以包头市为例[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6):64-66.
[22] 张菲莉. 昆山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23] 赵艳华. 三河市城市生态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24] 董慧玲. 浅议济宁市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J]. 山东林业科技,2007(2):105-106.
[25] 陈粉丽,张松林,白芳铭. 兰州市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浅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50-253.
[26] 陈竟. 新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策方法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7] 胡英. 包头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28] 辛江,马勇刚,张健峰. 乌鲁木齐市生态绿地格局遥感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2):53-57.
[29] 胡勇,赵媛. 南京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之初步分析[J]. 中国园林,2004(11):34-36.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产业;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058-02
1 产业化和权益平衡
1.1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 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
3 管理策略
3.1 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 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4 市场导向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可持续性。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2)城市人居规划。更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城市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和谐。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1 大气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2 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3 噪音污染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4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1 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强生态监督,对城市原有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控制好城市工业发展规模,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要搬离市区,减少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规划效果,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加强城市生态评价
所谓生态评价,就是要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极其影响作用关系。生态评价本身是对自然的客观认识,同时也是对发展规律的充分利用,城市发展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加强城市发展生态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还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加城市生态评价,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城市建设和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具体措施,为维持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个人群高度集居的中心,随着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理念的不断倡导和引入,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城市绿化建设有章可循,城市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当前随着地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化建设也进入了“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2002年9月1日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因此绿化建设中所谓“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可以理解为将公共绿地、生产绿地等“点”,通过道路、河道等防护绿地这“线”连接起来,与单位、居住区等附属绿地这些“面”结合,形成绿色组团,达到营造良好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大多数景观规划师在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都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按上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得以通过,但是,在现实的城市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这些理念是否得到真实的体现和保护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类绿地的建设和保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由于在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创建考核中有量化指标,因此一旦规划项目确定以后,建成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经济实力的提升,有些项目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带,决策者们也舍得投入,尽可能将项目付诸实施。同时由于公共绿地能给附近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享受,随着老百姓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公共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也时时受到受惠群众的密切关注和保护,因此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绿地是整个绿地系统中生存力最强的。
生产绿地
从理论上来讲,城市生产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城市绿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事实上由于现在城市绿地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广大农民苗木种植经营的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为绿化施工单位追求低成本、高效益提供了条件,使城市生产绿地的经营者,不得不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样设置的城市生产绿地也偏离了最初规划的本意。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连结各类绿地纽带,从景观效果来讲,道路分隔带、行道树,特别是道路两侧5-30米等不同宽度的绿带,营造了绿色走廊的效果,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在现实中,这类绿地的保存也是最为脆弱的。原因有二,其一,这种“绿色走廊”形成的最佳期往往是该路段周围地块尚未开发,处于待价而沽状态,但是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这些绿地就会因为施工的影响、出入口的设置、管道的铺设而被开挖得支离破碎;其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当该地段的交通流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分隔带等道路防护绿地又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被改建成硬质路面,失去了立足之地。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主要指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面广量大。这类绿地由于在项目审批验收时受规划控制,虽然在建设质量上因各业主的重视程度不同有高有低,但是在数量上基本能按照所在城区位置的标准现而建。但是在后续的保存管理上经常面临着考验。一、小区内的居民为了节约开支,把自己住宅周围的绿地改成了蔬菜地,特别在一些老小区,这个问题更严重,还有的居民,由于一些乔木经过多年生长,影响了日照采光,经常把这些树木截干甚至砍伐,二、单位附属绿地,特别是民营企业,如果经营效益好,绿地很容易被不断扩大的厂房、停车场等蚕食,如果经营不好,则原有绿地最容易成为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借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创建活动的东风,把一个看起来相对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付诸了实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变形,甚至有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城市绿地规划要有大环境概念
虽然经常用可以听到一些城市绿化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介绍说要把城市建成“身居闹市而能享林泉之趣”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靠大量道路、建筑围合成的一小部分绿地,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必竟是很有限的。因此无论是城市规划者还是决策者,首先要有城市大环境的理念,要把城市当作一块大绿地中的景观不处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和用地指标控制的矛盾,属于国家用地指标控制外的水荡、湖泊等自然资源正在快速地被缩小,甚至消失,这不仅造成雨季自然蓄水量减少,容易成涝,而且“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碧波荡漾的湖面不仅是百姓生活所需,也是水乡最靓的风景,是千百年来大自然根据“适者生存”的法则积淀下来的成果,因此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控制保护各利用好这一天馈的自然资源。
重“点”弱“线”
一般来说,“点”“线”“面”结合是绿地系统规划总的思路,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规划时要重“点”弱“线”,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的布点,缩小它的服务半径,更好地服务市民,减少道路沿线防护绿地的设置,特别是尚未开发的新城区的道路绿化,减少投入,减少浪费。
强化行业管理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造景;设计;探讨
1 植物造景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 植物造景的功能
21世纪是生态环境文明的世纪。生态人居环境应做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绿化系统应具备四个功能,即:生态环境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休闲活动功能。
2.1 植物造景的生态环境功能
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人类渴望自然,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秦皇岛这个石油城市更是需要利用植物造景来改善生态环境。
2.2 植物造景的景观功能
当今城市处处是水泥森林,使人更依赖于自然、更希望在鸟语花香的园林城市中生活。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来营造的城市景观,就是创造最佳、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使城市内景观结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的活动从居住的小盒子里引出来,带向其所心仪的环境中,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也会心情舒畅,陶之自然的。
2.3 植物造景的文化功能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4 植物造景的休闲活动功能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本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冠荫下的树坛增加了座凳让人休息;草坪开放,孩子们在其中玩耍,能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得到放松,体会生活的美好。
3 绿化造景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植物造景人性化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的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3.2 植物造景生态化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观念中的园林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更多的关注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不断的更高的要求。强调以绿为主的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座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3 植物造景艺术化
植物造景的艺术化是通过借鉴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巧妙的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是极富变化的动景,它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3.3.1 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还要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有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木品种;二是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抗风、耐瘠薄、耐盐碱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种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三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但寿命长。所以我们要结合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优缺点,合理的搭配种植,即要让城市绿的快,还要考虑到绿化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3.3.2 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植物的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求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重。首先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
结束语
总之,植物的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傅徽楠.城市特殊绿化空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04,11(37-39)
[2]车生泉,郑丽蓉.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Garden园林,2004,10(16-17)
[3]童道琴.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生态资源的开发[J].中国林业,2004,12A(30-31)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66-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在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省自身,逐渐探索出来的一条真理。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地域―城市来说,能否权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人―环境―经济三者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可持续为本打造舒适的居环境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市文明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拟定了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城市面临着人口不断密集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自然,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为绿色革命提出的口号。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平衡、维持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社会发展在人类、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为目的。多年来人来对于环境的忽略而导致的生态问题的事实证明,城市的环境恶化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提升一个城市的环境面貌,无疑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将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其中。面对中国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化前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前瞻性的融入城市生态建设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绿化建设措施
2.1 坚持整体协调原则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与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差别。它的维持有赖于外界生态系统如自然物质、能量,同时又向外界生态系统施加影响如人才和资金等的转出,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脆弱性,更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性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协调原则。一方面从城市整体的风貌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区域、地段等不同特点,协调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园林绿化的改造是多效益、多利益主体、多学科观点的平衡完善,它的成功与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改造项目是一个多重目标的复合。我们要充分考查生态学、工程学等方面,进而实现个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2 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网络
城市中由于大部分土地为建筑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开展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要利用城市自然地貌特征的原有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协调绿地、水体、建筑之间的生态关系,整体上要求乔、灌、草比例适当,树木、花草四季常青,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提高绿化面积指数,必将会大量提高城市绿量,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得到明显提升。
2.3 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统一规划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原来传统的、简单的旅游、观赏功能发展到现代的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遵循加强生态建设、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通过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2.4 节约型园林,是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植物的栽植设计过程中,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经济实用、节约美观、维持生态的基本原则,又能兼顾色彩搭配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比例对称均衡等要求。我们可以引进垂直绿化、节水型园林等节约型园林建设。垂直绿化的特点是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伴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用水量也逐年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园林绿化中必须改变用节水模式,使之从“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过渡,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是人们对绿色城市的向往,园林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城市园林绿化不是短期的美化装饰过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建设任务,我们在未来的园林绿化建设中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措施,发挥其长远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金莉,洪波.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6,(5):38.
[2] 陈锡波.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现代园林,2008(10):26-28.
1生态园林的设计理念:
1.1美学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时充分利用旋律、节奏、协调、对比、统一和位差等没学原则,让色彩与艺术完美融合。
1.2让形意充分结合的理念:在设计时让形意进行结合,让植物的寓意和联想来创造一种结合的境意,让情感寄托其中。
2生态园林的建设分类:
2.1观赏型园林植物群落:它是将人类的审美观和心理感受进行充分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让其具有观赏型,形成观赏类的植物群落。
2.2环保型园林植物群落:以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减灾防灾为出发点,进行植物搭配的植物群落。
2.3保健型园林植物群落:以人类健康为出发点,将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一个良好的固定生态结构,使其能够改善人体健康程度,降低人体发病率的植物群落。
2.4科普知识型园林植物群落: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搭配生态结构,并且在植物上挂有一定的植物介绍,使其能够达到科普普及作用,让城市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动植物的科普知识,激发人类对自然奥秘探索的兴趣和对自然热爱保护的观念。
2.5生产型园林植物群落:建设一套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生态体系,能让生态园中的植物达到可以药用、生产用、观赏用和食用等经济实用。
2.6文化型园林植物群落:在宗教寺庙、风景名胜、古典园林、历史遗迹或纪念意义的园林的基础上,以文化为设计理念搭配植物氛围,让其与环境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共鸣。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建议
1植物在生态林园中的功能搭配建议:每一个城市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绿化植物,用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同植物的造型、季节变化形象,给城市带来了许多不同的面貌与特性。但多数绿化设计工作人员,仅将绿化植物作为单纯的建筑群绿化的园艺附属物,这种做法已经完全的脱离了绿化的概念,作为一名设计人员,绿化地带的水土、气候、环境、地貌和风沙都是必须要作为绿化标准进行考虑的因素。在设计生态林园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素,将植物按功能和观赏型进行分类,具体应细分为观赏功能、环境功能、防灾功能和建造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将植物的生长空间,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进行分析,分析后根据数据对植物进行搭配种植,可以让植物能够拥有更好的空间层次。环境功能是将植物按照环境的不同,将植物进行搭配,能让植物更好的改善环境、优化空气质量和调节气候。观赏功能就是按照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因素,进行视觉效果的搭配。而防灾功能就是根据植物对环境灾害的特性,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种植,让植物能更有效的达到防止水土流失,防沙防尘的功能。
2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则:生态园林植物基本搭配原则大概为灌木、乔木与草坪搭配的原则和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原则和人文环境搭配的原则。具体搭配如下:
2.1植物搭配的统一:以植物的质地、色彩、线条、形状为基础,进行差异和变化的设计,如果设计合理,既能让植物搭配显得和谐统一,又能让植物显得活泼生动。而不合理的搭配,一般会造成两种结果,第一种是植物变化过多,让其视觉效果过于杂乱,第二种就是变化过少,显得植物搭配呆板单一,所以统一性的搭配必不可少。
2.2植物搭配的调和:植物进行搭配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植物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协调感与对比效果,能让人在观赏时充分的感觉到一种舒适、愉悦和柔和的美感。
2.3植物搭配的均衡:根据植物的质地、色彩、数量、体积来进行厚重与轻盈的搭配,让轻重均衡,方能凸显美感。
2.4植物搭配的韵律与节奏:在园林道路两侧,按照植物的品种和特性,根据人类艺术韵律与节奏的感知,进行合理化的植物搭配,让其更具观赏力。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