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31 17:2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讲,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搭建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应该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想象、领悟、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制约了学生的脑、手、嘴,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问题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二、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其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家乡的山水,农民的田地,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

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进展缓慢,启而不发。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知识的集中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必将折射出“高智慧学习”的方式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灵感得到激发, 思维得以飞扬, 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满足感、成功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地理课堂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第2篇

一、转换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

为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就应该解决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与设计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力。

1.转换教育意识,尤其是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地理教学理念。

老师应该转变现代地理教学理念,尤其是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地理教学理念,重点做好对学生学习需求与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之间的对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管理,让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能相结合,突破地理教学的常规模式。

2.做好地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扩展,增强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管控能力。

老师应做好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地理教学能力的扩展,主要应该提高教师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以及具体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控制能力。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细化分析与整理,做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安排,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地理教学辅助资源。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辅导。

二、利用以学生为导向的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

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之间进行充分的融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这才是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维系与发展的关键。

1.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促使学生提前进行地理教学内容的预习与总结。

老师应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与分析。通过制定相应的预习课件以及预习任务,保证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的教学兴趣以及学习切入点,找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前集中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安排。

2.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灵活安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一方面保证地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质性,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任务,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制定差异化的教学任务;还应该结合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差异化学习困境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解决所面临的学习困境,并可以得到更加及时与有效的教学辅导,提高地理学习的实际效果。

4.利用好地理模型以及地理教学辅助资源,实现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

第3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设计是基础,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观念的关键渠道。在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落实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地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地理知识是否掌握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所以,在新方案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唯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含义。通俗来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理论知识上,由不懂到渐懂,由不知到多知;在精神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毫无兴趣到感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案设计,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理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新方案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意义。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来,为了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是当务之急。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铺平道路,使新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生为主体。高中地理课程制定的方案是针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设计的。在有效的课程教案上,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正确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的教师都比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从而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案。新的教学课程理念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方式也是活学活用。旧的教学设计是一味地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纳,使得学生无法消化课程知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长此以往,难点和疑点积少成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压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达到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效果。

(3)完善自我,树立合格的教师形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形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4)及时加强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方案设计中,必须特别强调教学的反思工作,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进步和自我提高的有力因素。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反思型教师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合理教案设计及出现的纰漏,进行客观上的研讨和探索。这样一来,就促使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反思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个性特征,才会不断进步,才会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并运用于地理教学。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课堂 路径

高中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地理素质及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实施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中,改变传统地理课堂偏重于对概念、理论或知识的的单纯灌输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着力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是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明确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是关于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具有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的特点。它容括着浩瀚广博的地理知识,多元呈现的地理智能,以图释疑解谜的地理技能和思想道德与审美情趣教育的地理德育功能。当前,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也要求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教育。但是,有种思想认为,教学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教书,教书就是教要考的内容。地理课堂形成了偏重于对概念、理论或知识的单纯灌输的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因此,地理课堂应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应能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如何合理地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初步建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态观;乃至认识宇宙、地球和世界各国,使他们既有世界眼光,又有爱国主义的情怀,从而达到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选择恰当合适的课堂类型

课堂类型的恰当和合适与否是能否实现地理有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关键。由于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大力提升了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积极推行地理课程改革。在这个大背景下,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与“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着力搭建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类型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模式:首先,研究型课堂。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和理论都非常适合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活动。具体研究学习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或知识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设计研究的课题,并在课堂进行自主研究或合作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获得结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地理课堂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查找资料、动手实验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增强自身获取信息,并试图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和获得相关知识的过程。其次,发现型课堂。地理知识和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是源自于人类对地理知识及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因此,地理课堂适合进行发现型课堂教学。在发现型课堂上,通过创设课题、制定设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自主或合作的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论和技能,养成地理思维习惯等。第三,合作型课堂。在地理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地理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课前预设相应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围绕主题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相应准备,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目的。

三、优化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

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必须根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作具体设计,但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确立地理课堂的目标及主题。在设计教案前,教师需要十分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并能结合学生和文本的型类及特点,确立本次地理课的教学主题和具体明确的目标。目标和主题要鲜明、活泼,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和共鸣。而且,目标越具体细致,就越利于实施,地理课堂的目标也就越容易实现。设计课堂环节和过程时,不能使目标定得高大空,这样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会增加把握地理课堂的难度和操作的困难,甚至容易使生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失控,从而不利于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育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能因地制宜地使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交互运用。主要的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创设法、角色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和心理暗示法等。

(三)清晰列出地理课堂的主要步骤及其内容。在准备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地将地理课堂的材料准备、内容与活动顺序,注意事项、必要提示等内容清晰地列在生地理课的教案里,以利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四)准备好相关的辅助材料。进行地理课堂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仅靠地理教材文本素材往往很难较好地达到地理课堂的预期目标。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相关的准备,即查找各种和教材文本素材相关的理论或资料,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理论或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地理课堂教学使用。

四、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也包括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维的和多层次的,而要达到多维和多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就离不开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因为注重评价的多层次、多方面和多角度,其实质就是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注重个体各种层次的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有效课堂多维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评价目标的设置应该由以往单纯追求知识掌握的目标转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目标等的基础上,树立起由过去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维的和多层次的课堂评价观,从而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细则》

第5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因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应用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安排,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判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并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如果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只有有效突出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不偏离原来预设的轨道。

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失误直接导致教学活动设计的偏差,其结果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原点,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地理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氛围中,紧张有序地学习地理、掌握知识。科学的课堂结构让教育信息有效传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时,教师在初步讲授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洋流的分布制作成动画,通过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不断探究世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让合理的授课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好学生探究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许多学习论方面的典型案例或思想得到启发。首先我们可以看美国坦普尔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从这个研究中可以看出,只有通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后,可以因势利导设计疑问,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笔者在上《大气的运动》一节时,就如何教学“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两个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图象、理解教材,然后依次回答如下问题:①大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冷热不均)②为什么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平气压差异)④假如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如何?(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这样的设疑,一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进课堂教学,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动力。例如:笔者在讲授“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一知识时,就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井水真的与河水之间没有联系吗?”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当然,教无定法,在高中地理授课中还要因时制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各班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择如下教学方法:比较法、演示法、图示法、程序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精心突破重点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甚至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所以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颇多,容易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地理学的兴趣。因此,广大地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全面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的原则,这也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高中的地理知识则是拓展巩固,因此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评讲习题,每位教师都应该更为关注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达到这个目标的意义在哪,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地理学科充满趣味的内容以及丰富的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它们就会变成枯燥乏陈,学生也会失去求知的欲望。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之处,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另外,良好的地理素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支撑之一。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更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树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石。

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策略。教师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任务,精选地理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内容更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精通地理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充分备课,梳理知识间的条理关系,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性,依据课程标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做适当的取舍和增补,找出对同学们学习有用的知识和例子,那些不易理解,而且对同学们学习没有多大帮助的知识可以不讲。

2.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课堂的情境设计也是非常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务实却又能创新地建设具有“地理韵味”的情境。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如讲到“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课时,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赤道附近的典型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呢?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新课前布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预习,进行知识的探索。

再有,教师除了用优美的语言和板书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更为形象。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示,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让学生了解其大气环流的动向。多媒体手段让高中地理的课堂“活”起来,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重师生双边交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地理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对优等生不厚爱,对中等生不忽略,对后进生不轻视,做到可亲、可信,如此学生更乐于认真吸收新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努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少讲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假设、表述和得出结论,并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置上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唤起,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如此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4.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巩固学生知识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化,让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课后自身的教学反思,教师要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然后将其结果运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结果。

三、结语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发展所需的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2011年12期.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设计 新课标 对策

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基本条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当前更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三维”教学思想的提出,为目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研究定下一个基本的思路。经过10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和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构建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办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的分析,我们看出其基本内涵强调的是:(1)教学设计的宗旨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酱油“领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同时强调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而仅仅是老师喜欢的学生;(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强调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整体来考虑地理教学的设计,防止设计的遗漏;(3)地理教学设计要求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实现教学的优化;(4)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教学的整体思路定了,但在生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二、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意点

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大家已经相当熟悉,本文就不在多做论述,下面就本问认为重要的几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基本采用“三维”模式。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老师之间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量二个方面。

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谓教学目标内容量,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

(二)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预设的作用。预设的目的首先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目标的生产服务的;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以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

(三) 重视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

(四)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情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

(五) 加强老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老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三是老师的教学风格,四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平时教学过程,地理老师就主动加强自己在这几方面上的培养。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对其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芒.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彩凤.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创建教学设计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109-110.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精英教学 人本教学

伴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开始逐渐对人自身的生存价值关注,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随之,教育不仅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更多的关注人自身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在新课改中,已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已摒弃了传统的“精英教学”,而向“人本教学”过渡。下面对“精英教学”“人本教学”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统“精英教学”的弊端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有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实现自然地理科学性及人文地理人文性的两者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地理教育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传统“精英教学”,单纯注重“双基”,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一味的强制灌输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方法及情感,以致于“精英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

一方面,阻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地理学科中蕴含着较多对学生审美观的知识,而传统的“精英教学”并不能够使这些知识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领会。尤其是包含着很多道德知识点,如“人地和谐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及国家意识”等。然而,枯燥乏味的教学并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感受,以致于使学生丧失追求的欲望,逐渐沦为课本知识的“奴隶”。

另一方面,阻碍学生人格的塑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主要是过分注重习题的练习能力,使得部分学生在解决题目中成为了高手,而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成为低能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而且给部分学生心理带来较大的负担,如自卑、冷淡、悲观及抑郁等,不利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高中地理新课改强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情绪,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生成,“精英教学”与其相违背。

二、现代“人本教学”理论

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帮助人达到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全的。人本主义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本教学”,即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并加以内化,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实现“人本教学”的基本原则:首先,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为本,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特点等,体现出个体差异,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其次,具有开放性。包括地理教学目标、过程、内容、方法及评价等都是开放的,让学生从自我认知角度出发,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最后,具有情感性。所有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支配下进行的,若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自身情绪不佳时,就会失去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因此地理教学时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

三、高中地理教学的“人本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的差异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果的描述,在地理教学中占有剧组轻重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所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如:学习“锋与天气”一节内容时,可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片或者简易图,对锋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能够简单读懂或分析天气图;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及绘制锋面示意图,解释天气变化情况;情感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举例说明某一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进而懂得人类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性。通过三维目标的设计,引导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2、教学内容的人文性。由于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气息较浓厚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及领会这些情感,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学习各种地貌、河流及其自然风光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穿国的大好河山,介绍我国人民利用及改造自然带来的利益,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及治理河流等,进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及爱国热情。当然,我国也面临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及生态破坏等,列举这些事例,进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社会养责任感。

3、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培养其创造性。鉴于此种目的,需要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其发展性。如:学生完成某几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不仅表现出知识掌握度,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努力程度、情感体验及学习态度等,进而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加上地理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更加需要采用“人本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等,同时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激发,重视学生情感的转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善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2):48-50.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有效性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样学生才会更热衷于学习地理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如“工业区位条件”一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崇明工业园区的发展,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条件及对崇明工业园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变化,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本节课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能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三、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采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积极的旁观(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今日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决策者,地理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决策思维、决策方向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能力,因此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环境道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石。

总之,高中地理的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第10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微课教育资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微课具有现代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将微课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特点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微课”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国内仍然没有发现对“微课”做出的准确定义,主流定义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就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资源构成可用“6+1”来概括,即:“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资源具有时间短与内容少的特点,微课视频的信息容量较少,但交互性较强,方便师生利用。这些特点是微课资源的普遍特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还有极个性化特征。

(一)生活化特点

有教育价值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当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符。教师利用地理微课资源,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母咧醒生的生活中获取教育素材与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交通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搜集本市近些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图以及新闻资料,用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用生活化的微课资源实施教学,往往能够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创新。

(二)趣味化特点

微课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在微课视频中,大量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微课资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刺激学生的神经,让高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微课的存在,不仅让地理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地理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三)综合化特点

教师在选择与制作微课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容与特点,还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小小的微课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微课资源具有综合化特点,在于其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更具有明确的主题与科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一)利用微课,优化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在讲解新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与新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微课导入方法,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河谷形成的动画以及冲积平原形成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微课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陈述性文字以及图片。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有所了解,会让之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微课,优化知识讲解

知识点的讲解,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丰富,难度更大,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微课降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地理学习变得零负担学习。巧妙利用微课,去解决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清晰化,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时,学生要学习区域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特点。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体出现,会让高中学生猝不及防,学习起来找不到头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去整理知识点,将看似混乱的知识点分好类,在三五分钟时长的微课引导下,打消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让微课成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一个灯塔,能够促进地理课堂吸引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课,鼓励学生探究

地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强,许多地理概念具有专业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动力。一直以来,教师过于重视地量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在微课出现之后,教师要借微课之力,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微课,做地理知识的提取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天气系统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系统、锋面气旋以及气压系统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各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去描述每一个天气系统,有利于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提取成果与课本陈述相对比,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高效手段。

(四)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知识的涉及面较广,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不仅在学习自然知识,还会接触到许多人文知识。在自然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才能理解地理知识。对于离高中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多利用微课去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时,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地理现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点。

(五)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总结

总结,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环节,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加强记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次提起精神,积极动脑去回顾本节课的所用知识点,并找到高效记忆的线索。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微课”目前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目前,有关地理“微课”方面很少。本文从新课导入、地理知识详解、地理知识探究学习、场景模拟、知识点总结、课程练习制作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并指出,在运用“微课”时应该注意“微课”的适用性,必须满足微课表现鲜活性、微课目的要明确、微课“生活性”原则等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海岸与海底地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二者对比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在对比中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资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能够让课堂在结束阶段变得热闹起来。在民主的总结氛围中,地理教学成果会得以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微课资源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更加科学的思想去调整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用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才能让高中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6(07)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

教学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王端玲 单位: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的出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仿若受到了捆绑,束手束脚,教师虽然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实践起来却找不到门道,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以“城市化”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自己观点。

一、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避重就轻”,教学重心游离于课堂目标之外

教师在对“城市化”教学中,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针对乡村以及城市的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重点解读,并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解,学生听得朦胧,脑子里一片空白,课堂的时间也随之流逝,这部分内容本较为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但经过教师的大讲特讲,浪费时间不说还使得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住地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较为合理的定位,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也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导致课堂的重心出现偏移[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正确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堂目标,切实掌握教学上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按照制定的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紧扣住教学的主题,突出重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当,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中,并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二、问题情境创设不当,地理课堂探究弱化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这就使得学生对城市化问题停留在“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等较为浅显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容易通过书本查找到答案,不同思考就能获得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未能有效调动起来。再加上单一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的氛围陷入困境,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信息容量非常大,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有效带动起来,其智慧也没有得到挑战,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2]。在地理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采取探究的方式,而要进行探究学习,作为引路者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带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开启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等能力;最后,应当切实把握住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紧紧围绕其开展教学,并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带动起来,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去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本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此了解城市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并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再结合学生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这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循“书”渐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城市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按照地理教科书进行组织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同类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时,结合课本对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再按照课本进行案例分析。教师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解,而是直接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主要归咎于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进行教授,这就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较多地提到了教师应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教材可以说尽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书,也就是说尽是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打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更加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梅开二度”。当然,这对教师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能力将教材活化,使教材内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未来城市化建设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开放式活动来进行教授,提出一些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并使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虎头蛇尾,课堂小结的缺失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也多通过走马观花的形式将小结带过,随之就该课程画下了句号。这种形式的小结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数教师大刀阔斧地开篇,课程内容也设计地较为全面,但却忽略收尾的重要性,草草地进行课堂小结。如果课堂小结仅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这就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压轴部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而地理课堂小结的形式也是较为多元化的,例如,从整体出发,用图谱形式将课堂知识进行串联,使较为零散的知识得到有效总结归纳,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加深知识影响;也可着眼启发学生的方式,通过制造知识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下节课的学习氛围中;亦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小组探讨,进一步突出知识要点。但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课堂小结,都应当贯彻“突出重点、承上启下、整体串接”的原则。

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地理在城市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中总结,不断反思,扭转不合理情况,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带动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掌握城市化一课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