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绵城市前景

海绵城市前景

时间:2023-07-31 17:2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绵城市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绵城市前景

第1篇

关键词:雨水资源;节能;海绵城市;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7802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水利事业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库电站。然而这些水库电站只能对在空间上已经相对集中的水资源进行利用,而相对不集中的城市降水却没有很好地给人们带来方便,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危害。以2016年为例,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全国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多23%,最大点日雨量达493 mm。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均总量超过6万亿m3。然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竟不到1%。甚至,我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人的城市居民受影响。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水资源不能好好控制并加以利用,已是一个关系到未来国家命脉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尤其是南方有着丰富的降水,平均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而浙江、福建、海南、广东等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甚至超过1600 mm。如果能将这些丰富的雨水资源充分利用,将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同时,这种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针对这种雨水资源泛滥,却不能有效利用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的方案,实现了雨水的多层次利用。

2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2.1 方案原理

2.1.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地球与雨水组成的封闭系统中,当雨水从高处下落时,引起系统势能的减少,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雨水势能的减少必然会引起其他能量的增加。

2.1.2 发电设备工作原理

水轮机是一种水力机械,也就是在液体和固体之间进行机械能的转换。水轮机以水作为工作介质,主要将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变为水轮机的旋转机械能,这种机械能再通过主轴传递出去[1]。

2.1.3 海绵城市

建海绵城市首先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2.2 方案详细说明

该方案采用的主要载体由集水装置、照明系统、灯柱、发电设备、储电设备、集水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图1)。在灯柱顶端设集水装置,并将灯杆设置为空心圆柱,在空心圆柱底端设置有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及储电设备,并且在柱底设置集水管道,将雨水二次利用于灌溉等。集水装置收集到的雨水从上端下泄时具有足够的机械能,当其到达底端时,使发电装置产生一定的电能,将这部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供路灯照明(图2)。

2.2.1 集水装置

集水装置整体为漏斗状,有一定的集水体积,为了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并改善照明情况,可以将漏斗四周设计为荷叶片状。漏斗下端设有出水口,相当于冲击式水轮机的喷嘴。出水口处有开合装置,该装置受感应装置控制,当集水达到一定的高度,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出水口开放,水流高速下泄,冲击水轮机叶片,带动发电。

2.2.2 灯柱改进

与传统灯柱比较,在空心圆柱内部设有细长圆管,用与引导雨水下泄,空心灯柱的管径厚度需满足强度要求。为方便发电设备和储电设备的安放并且增大路灯的稳定性,可适当增大灯柱下部直径,对于灯柱高度,同一街道灯具安装高度必须一致(发光中心到地面高度)[2]。

2.2.3 发电设备

发电设备为微型水力发电机,安装在灯柱底部。集水漏斗至灯柱底部有一定的水头落差,从引水管道出来的射流沿转轮圆周切线方向冲击轮叶,驱动转轮旋转,将动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针对不同水头水源,从10 m左右到100 m的水头都可以,水量相对要求不大。根据水头落差并且配合对应的水管要求,可以达到多种功率。使用蓄电池将降雨时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供路灯照明。

2.2.4 集水系统

在每个灯柱底部设有出水管道,将发电后的雨水收集,统一进入储水设备。下降的雨水通过集水系统汇集进入蓄水池,或者与“海绵城市”工程地下管道系统相通。收集的雨水用于日常绿化带的灌溉、公共厕所冲水、洒水车取水等,当降雨量超过蓄水池容量时,通过感应开关打开池底阀门,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3 海绵城市系统

“海绵城市”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字里行间反映出与传统的工程思维下“水适应人”的治水思路截然不同。城市应该是一种“人适应水”的景观,即“水适应性景观”。 “海绵”即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完整的土地生命系统,自身具备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聚焦到“水问题”上,这一理论表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备一定的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等功能,这也是“海绵城市”构建的基础。它提供给人类最基本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发展的刚性骨架。从水安全格局到水生态基础设施,它不仅仅维护了城市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回补、雨污净化、栖息地修复、土壤净化等重要的水生态过程,而且它是可以在空间上被科学辨识并落地操作的。所以,“海绵”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3]。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与海绵城市系统巧妙结合,解决了城市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不利影响。

4 雨水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首先,该方案将发电设备和日常公共设施相结合,将雨水的能量充分利用,转化为电能,并且雨水这一天然资源,有着无尽的供应来源,天然环保零成本,且收集方便,无需处理即刻利用;其次,发电后的雨水通过收集二次利用,增加了废水的利用价值,实现了水源的可循环利用;再者,结合“海绵城市”系统,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既产生了一部分电能,又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多次利用,符合当前我国提倡的经济、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4]。

参考文献:

[1]

李方方. 水轮发电机组智能控制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4).

[2]周 晖,王建锋,聂引飞.公路路灯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8).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给排水 节能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特别是水资源在我国“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状况让我国北部以及西北部的城市缺水问题更加凸出[1]。在当前能源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态势下,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绿色高效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建筑给排水节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绿色建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节能新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实现以及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竞争力提供抢而持久的助力。

一、“第二水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中水回用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的水质要求低于饮用水,目前主要被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清洁以及景观用水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过收集处理之后,其中70%以上的中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中水的回收利用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让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目前中水的回收利用主要是侧重于建筑污水的回收利用。这对现下严峻形势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途径。在我国北部以及西北部的缺水地区,普及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这对于绿色建筑的实现以及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是这通过建筑物或者地面滞留水流,经过收集处理之后,用于景观绿化、建筑用水、灌溉用水、消防用水以及厕所冲洗等。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可渗透路面、花园以及绿地等城市配套设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以及绿地和广场等建设作为载体。对于建筑和小区,可以让屋顶绿起来,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城市热岛的目的。同时,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在利用是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这不仅可以在暴雨时减小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更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缺水现状。

二、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

(一)空气源热泵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是通过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并把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物体的一种热量提升设备[2]。通常来说,空气源热泵是以制冷剂作为媒介,利用制冷剂气化温度低的特点,通过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吸收外界的热量。在制冷剂汽化后,使用压缩机压缩制热,使之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在更过热交换器与水交换后,通过膨胀阀释放压力,从而回归到低温低压的液化状态。通过这个原理,空气源热泵装置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逐渐将水温提高。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可以减小人们对电能、天然气的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

(二)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经济的新能源,并且由于太阳能储量巨大,开发前景良好,目前逐渐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具有集热效率高、保温性能好、操作方便以及节能安全的特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用电不方便的偏远山区得到了普遍使用。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太阳能在热水供应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网的负荷,减小了我国电网的压力。同时,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人们使用电、煤炭和天然气加热生活用水的情况逐渐减少。总而言之,太阳能的使用,将对资源短缺的现状起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

三、新型节水设备的推广

(一)推广使用优质管材和阀门

传统的镀锌钢管如果发生镀层破损,里面的铁就会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管道锈蚀,并滋生各种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来水。这既导致了水源浪费,还因为自来水中携带的细菌危害了我们的健康。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禁止镀锌钢管作为饮用水输送管,并全面倡导使用PE管、PVC-U管等一些绿色的新型管材[3]。既避免了管道漏水造成的水源浪费,还避免了管道锈蚀的污染问题。

阀门作为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材料和质量直接影响了用水的质量和节水的成效。一般而言,截止阀止水效果最好,其次是闸阀,最后是蝶阀。在建筑给排水中,我们应该优化设计,同等情况下,选择节水效果较好的阀门。

(二)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鉴于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一些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也应运而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节水型淋浴喷头较传统的淋浴喷头,可节约水源达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能起到很大程度的节水作用。节水器具和配水器具节水是建筑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购日常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在经济合理、满足日常需要的条件下关注其节水性能。

结语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针对目前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矿产资源开采过度、水资源匮乏、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以及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打造绿色建筑、实行节能减排的时代趋势势在必行。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利用“第二水源”,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水循环型的绿色建筑;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我们应该在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节水设备实现对水源的最大利用。

⒖嘉南

[1]陈健.我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26:182-183.

第3篇

关键词:立体绿化; “十三五”;发展趋势;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TU986,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5704

1 引言

上海市土地制约和绿地建设的矛盾难以调和,亟需大力发展可替代的绿化资源,它应具有生态效益高、不受用地限制等特征,因此,立体绿化近年来广受关注。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上海市立体绿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的。

1 上海市立体绿化的发展动态

2.1 生态效益与城市愿景

立体绿化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固碳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②调节微气候。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通常可降低墙体表面温度15 ℃,室内温度2~4 ℃,增加湿度8%~12%;③净化空气,杀灭细菌。滞尘作用十分明显,某些植物具有杀菌功能;④美化城市环境。尤其是常规绿地无法涉足的场地。

立体绿化是助力上海市实现城市愿景的有力保障。根据已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上海市的发展愿景表述为“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已明确作为上海市的战略目标,包含“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建筑”,实现“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能耗与碳排放下降”等子目标。立体绿化是一种绿色产业,同时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能够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势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2.2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上海市立体绿化资源总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2013年上海市中心城(外环线以内)未建公共绿地约3887 hm2,全市可绿化屋顶面积超过3000 hm2,主要集中在中心城,若考虑垂直绿化等其他形式,立体绿化资源将达到未建公共绿地的数倍。在中心城开发公共绿地,存在天价动迁费问题,而立体绿化不存在这一问题,相反会随着建筑建设量的增多而同步增长。立体绿化在缓解绿地用地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直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立体绿化已累计建成163.5 hm2,“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200 hm2以上[1]。

从城市规划层面来看,立体绿化具有战略意义。《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2016-2040》已明确将立体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规划“通过中心城产业用地转型及多层次立体绿化建设,提升中心城环境品质,构建中心城城市森林”。《上海市立体绿化专项实施规划》已编制完成,将明确立体绿化的规划目标和空间布局,落实相关区县实施任务计划,提出相关配套措施,保障生态空间规划的逐步落实到位[2]。

3 上海市立体绿化的现状问题梳理

3.1 低附加值阻碍行业发展

当前,立体绿化存在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其成本与常规绿化并无多少差异,功能上也不存在优势,因此人们对立体绿化并不重视。本市立体绿化企业反映,在超过一半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感受到业主单位对立体绿化漠不关心,常因管理问题造成施工进度落后和苗木损耗[3]。

究其原因,首先应从认识层面进行检视。人们对立体绿化的认识还处在深化过程中,目前有两种较常见的错误倾向,可概括为“表象化”与“局限性”,对深入发掘立体绿化的附加值有阻碍作用。“表象化”是指将事物的外在形式等同于事物的本质,提到“立体绿化”即把它等同于“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设计人员会因此陷于先入为主的泥潭,其结果是设计出更多的“绿化过的屋顶”和“绿化过的立面”,难以发掘新的需求。“局限性”是指自我局限于事物本身来认识事物,割裂了立体绿化与建筑、城市、人和环境的普遍联系。从行业自身来看,常将立体绿化限定于建筑的节能表皮或装饰物,较少从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领域探索立体绿化的可能性。从相关行业来看,很多建筑在设计之初即缺乏对立体绿化的考虑,造成施工和养护的困难。立体绿化本应是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有机整体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将绿化、建筑、城市、环境和人的需求广泛联系起来,才能顺应时代需求,不断创新,这才是提高附加值的根本途径。

3.2 企业技术与服务能力较为薄弱

在技术与管理方面,上海市立体绿化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3]:一方面,企业中专门从事立体绿化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相关从业人员立体绿化技能不强,表现为对标准规范、技术规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水平不高。虽然上海市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和《立体绿化技术规程》,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仍存在未全面掌握这些标准和技术规程的现象,在立体绿化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表现出对关键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不够的问题,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上,也难以和国外企业一较高低。另一方面,目前立体绿化企业较重视设计和施工,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后期养护业务方面投入不足,行业整体的维护人员数量和能力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3 市政项目养护松懈,配套政策应加强引导

在立体绿化的实施方面,商业项目与市政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商业项目主要依靠业主投资,立体绿化能够提升环境品质,进而提高店铺租金和地产价值,因此商业项目的业主积极性较高,在建设立体绿化后,一些商业广场考虑到自身商业形象,立体绿化养护较好。但在市政项目中,资金主要靠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但却因为管理松懈,后续养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绿化大面积枯黄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配套政策,立体绿化企业多数希望得到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政策扶持:如将现有政策规定的立体绿化面积部分折算公共绿地面积改为一比一折算,从而推动更多的业主、企业积极建设立体绿化;此外,立体绿化企业希望扩大补贴对象的范围,如将项目补贴资金部分转移,对立体绿化企业建设量进行折算,直接补贴到建设企业手中[4]。

政府在研究配套政策时,应明确公建项目中立体绿化的养护职责,细化罚则。对作出创新研发的企业应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和支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业务量,引导企业朝着技术进步的方向努力。

4 未来五年立体绿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4.1 规划设计层面

4.1.1 从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出发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立体绿化还处于政府主导的推广阶段,“十三五”期间,这一局势将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根据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一方面,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PM2.5浓度已成为每日监测的指标,国内绕空气过滤净化的产品销量巨大。另一方面,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立体绿化来改善环境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个性化要求也逐年提高。

未来五年,立体绿化市场将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它将不再是一片匀质、乏味的绿色,而将具有多样化的形式、色彩及功能。近两年来,上海、杭州等城市相继在高架上采用月季作为悬挂绿化,周边城市相继效仿,就是这一趋势的端倪。高架上的月季维护工作和程序较为复杂,人工成本高,除日常浇水追肥外,还需在盛花期后修剪花蕾,维护工作在夜间进行,并需事先通过交管部门批准。如果说在高架这种非休闲场所里都需要、且能够设置月季,那么在其他场所设置花卉、色叶植物就更不成问题了。商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立体绿化的既有客户群,将对立体绿化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具备多彩、花香、保健等高附加值的立体绿化,将成为企业必须开发的核心产品。

4.1.2 业务向宏观规划领域延伸

立体绿化业务将拓展至整个城市的尺度。近期编制完成的《上海市立体绿化专项实施规划》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一方面,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需求十分迫切。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城市热岛效应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人们不得不寻求避免在“水深火热”中讨生活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规划层面落实立体绿化,力度大、范围广,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微气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未来政府招标的规划设计项目中,必然会出现包含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内容和要求。随着国内外企业同台竞争的加剧,凭借实时监测和遥感数据来说话,综合热力学分析、微气候模拟、特种植物研发等技术,通过建设量和资金的最优组合,将一个区域的微气候改善到理想的区间,是企业未来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立体绿化的生态功能,如何从规划层面将这些功能以百倍、千倍的乘数效应扩大发挥,是未来5年的各相关行业研究的重点。

4.1.3 面向多系统的融入式发展

未来五年,立体绿化将与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系统进一步融合,立体绿化将不再作为一种附属物,而是与这些系统紧密结合,发挥立体绿化生态效益的同时,融合各类系统的主导功能,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入式发展模式。独立存在的立体绿化将成为历史,一套城市生态智慧系统将初具雏形。

在绿色建筑方面,建筑的设计理念将首先从绿色生态环境出发,而非传统的空间功能和表皮设计,出发点的不同将彻底改变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从2013年建成的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双子塔,可以窥见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超高层的建筑与大型乔木、灌木相结合,建筑与“立体绿化”融为一体,去掉所谓的“立体绿化”后,建筑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未来五年,立体绿化将不再是一层屋顶草皮或框架上的盆栽,它将摆脱传统观念、建造结构、场所空间的束缚,如流水一般化于无形,但又无处不在、无处不绿。

在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领域,立体绿化也将呈现出融入式的发展趋势。立体绿化将成为拦蓄、利用城市雨水的重要环节。目前,具有独立的雨水储存利用系统的立体绿化,已有样品实验成功,它由太阳能驱动,十分绿色环保。在立体绿化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方面,引入智慧城市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未来五年,立体绿化将从规划层面深入推广落实,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日常管理维护势必通过物联网技术以降低人工成本,接入智慧网络的立体绿化还将成为微气候监测、大数据共享的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在可持续创新的大背景下,将发挥出以百倍、千倍计的系统效益。

4.2 经济技术层面

4.2.1 自我维持的生命系统

当前,立体绿化的最大问题在于后期维护方面,在室外环境维持植株的生命最难解决。上海夏季酷热,冬季结冰,对植物和设备元件都是不小的考验。世博展览中心和宝钢大舞台的立体绿化,在世博会期间曾惊艳一时,但会后由于人为的疏于养护,也曾大面积枯黄,作为新闻见诸报端。立体绿化本身是生命体,是否能够自我维持,是立体绿化成功的关键。自我维持不是说丝毫不用人工养护,而是应该在能量、物质方面有一定的自给能力,不同气象环境下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在能量方面,立体绿化应该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并具有储存和转化这些能量的功能;在物质方面,主要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有非常多的植物都能适应上海的气候和垂直绿化环境,只要做到在市政停水断电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身的能源、物质系统保障植物的供水,就能够避免许多因人为疏忽带来的后期维护问题。

4.2.2 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立体绿化的经济效益至今都是人们较少谈论的议题。人们最常讨论的是,立体绿化能够降低室温,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但这只是一个实验数据,上海城市生活的实际情况是,室外空气温度整体很高,只要开着窗,室内温度就不可能降低。只有从规划层面铺开建设立体绿化,才能对城市的整体气候环境起到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立体绿化需要财政补贴才能推广的原因,即点状的立体绿化建设,生态效益十分有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是立体绿化较难在居住社区推广的主要原因。

未来5年,立体绿化在经济效益方面应有所突破,宜结合城市农业、休闲园艺等多种热点,与多种业态进行融合。例如,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某知名购物广场建设了占地3000m2的“屋顶农庄”,为市民提供亲手栽植果蔬并收获果实的体验,针对不同时令和季节,提供不同的栽植品种,由客户购买小苗并租赁养殖器皿,农场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日常管护,植物成熟时通知客户来收菜,目前蔬果已多达百种。运营两年来拥有年均20万人次的客流量,无疑是十分成功的[5]。客户大都是周边的居民,通过种菜的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友谊,也为商家凝聚了人气,立体绿化与商场形成了共赢的业态组合模式,开拓了居住社区的立体绿化新市场。

4.2.3 强调生态防治功能

未来5年,在立体绿化建设量逐年扩大的同时,应注意蚊虫的生态防治。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以登革热为代表的蚊虫携带病原体传播的疾病有增长的趋势。上海市小区环境中的蚊虫数量不在少数,病原体的主要携带者为白纹伊蚊,在全市范围分布广泛。白纹伊蚊繁殖力极强,小型积水也能滋生,防治的最好方法是“生态防治法”,主要手段为避免积存雨水、污水。立体绿化首先应避免积水的问题。室内垂直绿化常配套废水收集装置,位于垂直绿化基座底部,会存在积水问题,除及时排除外,还可考虑设计其他方式,如结合观赏鱼缸,养殖一些灭蚊观赏鱼类,如孔雀鱼,可有效灭除蚊子虫卵及幼虫,还可利用养鱼水浇灌植物,达到增强观赏效果、蚊虫生态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的三重效果。其次,在植物的选择上,可选择搭配具有驱蚊效果且适应上海气候的植物品种。

4.3 创造新的需求

4.3.1 模块化带来的无穷可能

传统的绿地景观植物一旦落地生根就难以改变,其种类、季相只能由景观设计师和业主提前预设,不存在受众、客户自行调整的可能,而且一经实施,景观的特色在数年内基本会保持一致。立体绿化的模块化结构单元,决定其能够具有传统绿地景观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即更换和组合。例如,立体绿化可以随季节进行更替,一年四季都能体验到植物最美的一面。而且经过一季的展示,价值较高的植物可以回收养护,等到来年再次投入市场,即便过去的客户不再订购此类产品,还会有其他客户希望进行尝试,如此循环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购买成本,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价值。深入细分既有的需求,将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可提供的立体绿化产品将多到不可计数,这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模块化的结构单元还便于搭建成不同的构筑物形式。目前建筑设计领域较为前卫的有机形态建筑,多使用金属、玻璃或混凝土模块作为建筑表皮,虽然建筑形态是有机的,但建造的逻辑却是模块化的,模块化的立体绿化正好能适应这一建造逻辑,随着人们对无生命建材的视觉疲劳,立体绿化必然将作为新的选择。立体绿化应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开发出更为灵活多样的模块结构。

4.3.2 “立体绿化+”,未来绿色科技新景观

立体绿化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景观,它可以搬来挪去,可以随人们的意愿,走进传统绿地景观不能涉足的人类活动场所,基于与人类更亲密的接触机会和自身的技术含量,将萌生出全新的绿色科技新景观。例如,在夏日炎炎的室外公共场所,如配备了立体绿化的公共候车亭,立体绿化通过自身的探测系统,监测到室外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低,候车亭中还有人在等车,随即打开净水喷雾加湿系统,为场所降温,并启动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给自己浇水,完成一次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这些技术本身已十分成熟,但如果将之与立体绿化相结合,会带来全新的绿色科技体验。“立体绿化+”的开发模式,将引发新一轮绿色科技的应用创新,成为未来五年的新热点和新景观。

5 结语

“十三五”期间是上海市立体绿化发展的黄金五年,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种市场机遇多于技术瓶颈,只要顺应市民需求,追求核心技术,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立体绿化的附加值,优化后期养护管理,就完全有机会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营造出生态改善、技术创新、行业发展的多赢局面,未来的“城市森林”已隐约出现。

参考文献:

[1]陆月星.加快立体绿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海市立体绿化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J].国土绿化,2014(10).

[2]方 岩.上海市立体绿化推进情况及发展构想[R].上海:2014上海建筑绿化技术高峰论坛,2014.

[3]盛露鸣.上海市立体绿化企业现状与发展[J].上海绿化市容,2015(2).

第4篇

关键词:人工生物浮岛;载体;植物;水体;徐州

收稿日期:2012-0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水上花园营造及其对水体净化的技术设计”;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徐州市采煤塌陷区湿地公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编号:XJ08062)资助。

作者简介:刘 雷(1988―),男,江苏南通人,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大学生。

通讯作者:杨瑞卿(1966―),女,山西晋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及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99-03

1 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各种措施中,人工生物浮岛生态修复工程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易管理,同时又可美化环境的新技术,有着其它水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徐州市城区内水系丰富,湖、河交错。南有云龙湖,北有九龙湖,东有金龙湖,西有九里湖,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故黄河、玉带河、奎河、徐运新河等纵横交错,遍布市区,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湖河风光带,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然而,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湖、河的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影响了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建设人工生物浮岛,对其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 人工生物浮岛技术

人工生物浮岛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生态浮岛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不受水深及水体透光度限制。人工生物浮岛技术把生活在岸边淤泥中的水生植物移栽到漂浮的浮岛上,整个浮岛可以在水面上自由移动,在水深较大的地方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2)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人工生物浮岛在治理水污染过程中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污能力净化水体,植物老化后可人工采收后带离水体,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可美化环境。在人工生物浮岛上种植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旱伞草等,在净化水体的同时,这些浮岛又像一个个漂浮在水上的袖珍花园,丰富水面景观,美化河湖环境。

3 人工生物浮岛在徐州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背景

徐州是一座传统的重工业城市,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使得城市环境受到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尤其严重。徐州市的云龙湖、九里湖是城市两座体量较大的蓄水湖,享有徐州市“绿肾”的美誉,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云龙湖作为徐州市大型人工景观湖,是徐州市城市景观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滨岸带的过度开发对该湖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导致水质质量逐年下降,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的边缘,对其的治理迫在眉睫。

九里湖是由于煤矿开采地表塌陷积水形成,2006年徐州市政府斥资15亿元,用于九里湖的改造建设,2008年10月,九里湖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是徐州继新沂骆马湖后,第2个获得省级湿地公园认定的景区,但地处采煤塌陷区的环境背景,使其水质受到一定影响。

为改善这两个湖的水质,同时为探讨适用于徐州的人工生物浮岛建设技术,2010年课题组分别在云龙湖、九里湖各建了一个生物浮岛进行观察实验,以对其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3.2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材料的选择

浮岛载体材料选择及植物配置是人工生物浮岛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选择浮岛载体时,应尽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面的浮岛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耐久性,浮岛材料在水里浸泡的时间较长,在污染较严重的水体中,水体可能还具有腐蚀作用,所以要求浮岛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经济性,浮岛材料应尽量价廉易得,以便于浮岛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环境的协调性,生物浮岛应尽量和周围环境协调,以免影响景观;结构的简易性,浮岛必须结构简单易于建造,移动性和维护性等都要求较好。

根据以上要求,考虑到两个湖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分别采用了以下两种载体。

云龙湖是云龙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人量大,景观要求高,因此选用了比较美观的PVC材料,浮床主体部分由圆形塑料栽植盆构建,盆与盆相互连接,形成统一整体,具有抗风浪、保稳定的效果。盆中央留有一圆形孔洞,将种植植物用海绵包裹缠绕放入孔洞,即可使用,效果如图1。

九里湖由于距市区较远,游人量少,故选用了生态性强、造价低但景观效果一般的竹排结构。竹排长7.2m,宽4.2m,两根竹子1组,植物种植在两个竹子的夹缝之间。每个竹排17组,每组间距12~14cm,为植物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竹排之间相互连接并用木桩进行固定,防止风浪冲击。竹排底部用尼龙网包裹,防止鱼虾等水生动物撕咬植物根部,导致植物死亡,效果如图2。

3.3 人工生物浮岛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美人蕉、旱伞草、鸢尾、千屈菜、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菖蒲、灯芯草、水葱、慈姑等水生植物都可栽植于人工生物浮岛上并均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在选择两湖生物浮岛的的植物种类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适生性。为选择适于两湖生长环境的植物,先在室内模拟两湖环境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试验,将美人蕉、旱伞草、常绿水生鸢尾、灯芯草、梭鱼草、菖蒲6种植物栽植到打孔后的塑料泡沫板上后放到用NH4H2PO4、MgSO4•7H2O、Ca(NO3)2•4H2O、KNO3等量混合物配制的营养液中,观察其生长状况。观察结果表明,美人蕉、旱伞草、菖蒲生长状况相对较好。

(2)净化能力。净化水质是生物浮岛植物的首要功能,因此植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水质检测结果,植物本身吸收污染元素的能力等众多因素来确定。

首先对两湖湖水进行采样并对其水质进行分析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云龙湖湖水平均pH值为7.80,为弱碱性,COD含量为9.70mg/L,主要污染物为N、P;九里湖湖水平均pH值为7.90,为弱碱性,COD含量为9.77mg/L,主要污染物同样为N、P。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拟选择的6种植物中,美人蕉、旱伞草、菖蒲对N、P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

(3)景观效果。考虑到云龙湖、九里湖都是徐州重要的景观湖,景观要求较高,因此在植物选择时也充分考虑了其观赏性及冬季景观效果。

综合以上3个因素,确定使用美人蕉、旱伞草、菖蒲、常绿水生鸢尾4种植物作为人工生物浮岛的植物种类。阔叶开花的挺水植物美人蕉,生命力旺盛的旱伞草、生长周期长、外观形态优美的菖蒲和四季常绿的鸢尾高低搭配合理、季相分明,在景观化水体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季节的造景需要,确定好人工生物浮岛的结构材料和植物选择后,着手浮岛的建设,2009年9月云龙湖、九里湖两处人工生物浮岛建成投入使用。

3.4 人工生物浮岛建成后的作用分析

(1)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通过人工生物浮岛技术的运用,水体中COD、TP、TN 含量有所下降,九里湖水华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云龙湖浮岛周围氮含量明显下降,湖水水质有所提升。

(2)景观作用。人工浮岛建成后,宛如两个袖珍的绿岛,漂浮在水面上,丰富了水面景观,尤其在夏季,美人蕉花大艳丽,旱伞草婆娑多姿,别有一番风趣。

(3)消波、护坡作用。人工生物浮岛浮于水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消波的作用。云龙湖、九里湖体量较大,风浪对坡岸的侵蚀比较明显。在试验区域,湖中波浪经过浮岛的阻隔,对坡岸的侵蚀程度明显下降,整体上起到消波、护坡作用。

(4)生态效益。由于人工生物浮岛的建设,周围的鸟类、昆虫有了充裕的活动、捕食区域,鱼虾等水生动物也常聚集在浮岛周围,构成了和谐繁荣的自然生态景象。

3.5 人工生物浮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浮岛材料及构造存在不足。云龙湖塑料浮岛材料的连接经过一个冬天的严寒天气,由于湖面封冻及日晒雨淋,加上管护不当等原因,部分已经破坏分解,整体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九里湖的竹排经过风吹日晒、波浪冲击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2)植物景观冬季效果差。因为受到徐州的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人工生物浮岛冬季景观效果较差,大多植物都已经枯萎,失去了浮岛原有绿荫葱葱、景色宜人的效果(图3)。

(3)植物种植用材料对水体产生一定污染。植物种植时都是用海绵缠绕根部后插于孔洞和竹排夹缝中,经过水体长时间的浸泡、侵蚀,海绵已经分解碎裂沉入水中,对水质环境造成了污染。

(4)后期管理维护有一定困难。因为人工生物浮岛建设在水中,后期管理维护比较困难,植物都是自由生长,不能对其进行修剪整理,所以生长状况及景观观赏功能被削弱。

4 结语

通过对人工生物浮岛技术在徐州市应用的探索,不难发现,在建设人工生物浮岛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在浮岛材料、植物选择、栽植方法和后期维护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与研究,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人工生物浮岛作为新兴的生态水处理方法,在处理水污染、美化城市环境、修复生态等方面有着其他水处理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人工生物浮岛的建设与运用,让它在净化城市水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过程中得到徐德兰老师和张建昆老师、赵侨、梅丽、於敏敏、别广和、蔡骏、梅古阳等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李英杰,金相灿,年跃刚,等.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7,33(10):49~51.

[2] 王 ,刘 阳,王泽民,等.人工浮岛技术应用前景[J].环境保护科学,2008,34(5):23~25.

[3] 马风有,李 强,邓辅商.人工浮岛载体设计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85~87.

[4] 唐林森,陈 进,黄 茁.人工生物浮岛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1):21~25.

[5] 史秀华,梁素娟,杜林根,等.人工浮岛的制作解析及其在湿地中的应用展望[J].广东科技学报,2008(108):201~202.

[6] 丁则平.日本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介绍[J].国外水利学报,2007(2):63~65.

[7] 张 敏,梅 凯,张 睿,等.组合植物型人工浮岛连续净化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 199~5 200,5 202.

[8] 宋思铭,张振明,余新晓,等.植物人工浮岛对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37(10):121~124.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in Xuzhou City Liu Lei,Yang Ruiqing

(School of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18,China)

第5篇

品种特色

雪杉耳是银耳的一个系列品种,它以有机物为原料,采用“两节营养罐”装置进行培养,下半部装培养基培养菌丝,上半部供子实体生长发育,内设海绵过滤层过滤空气,让雪杉耳从接种到采收处在洁净的环境中生长,从而达到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

雪杉耳营养丰富,含有十七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酸性异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降火、润肺、清凉解毒等功能。雪杉耳比平常的银耳耐煮、耐炒、耐炖,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菜,另外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罐内子实体像一朵晶莹剔透的牡丹花,可当作花卉欣赏。

市场前景

雪杉耳是我国银耳栽培技术上又一新的突破,该项技术操作容易,简便易学,场地可大可小,既可单个农户种植,也可以工厂化生产。因产品已得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所以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

栽培技术

1.培养基配制

具体配方:阔叶树杂木屑78%,有机麦麸18%、有机玉米粉2%、蔗糖1%、石膏粉1%,水与料比为1:1至1:15。将上述培养料拌匀,含水量60%左右,PH值为6~7。由于罐内长子实体自始至终不喷水,所以培养基含水量要一次配制达标。

2.装料灭菌

手工装罐时,先将罐集中排放,将料撒放于罐面,并用竹扫来回拖动,使料落罐,再提起在掌中扣实;同时填料至离罐口2厘米左右,再扣实。每罐装干料160克。然后在料中央打1个深2~3厘米的接种穴,顺手封好罐盖,清理罐面残料。最后置于高压杀菌锅内,以147千帕的压强,灭菌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00℃以上的温度16小时,然后卸罐冷却。

3.接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把罐搬进无菌箱内。接种时打开罐盖,将雪杉耳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接入罐内穴中,略向料面低1厘米,顺手封盖。然后搬进培养室内发菌培养5天,室温24~28℃,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散射光照,适当通风。

4.揭盖罩罐

经发菌培养7天,白毛团涌现,此时将罐盖去掉,把上半部透明罐罩上,并顺螺纹旋紧。去盖换罩应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

5.控温培养

营养罐栽培雪杉耳从接种后到成耳出品,约需30天左右。接种后菌丝萌发定植后,7天揭盖时,温度以23~26℃为宜。揭盖罩罐3天后适当调低3℃,刺激1~2天,有利于诱发原基。10天之后掌握在23~25℃,不超过28℃,一般接种后13~15天原基形成碎米状耳芽,伴有棕色水珠,此时空间相对湿度70%~75%,室内要求清洁、干燥、凉爽,光照度300~600勒克斯。

6.成品运销

雪杉耳成熟期,应以子实体直径6~7厘米,色洁白,晶莹透亮,耳片舒展无结芯,朵形美观为标准。成品按每纸箱24罐或32罐包装,冷藏运输,保鲜商品橱内展销。

7.保质条件

在18~23℃条件下保持栽培装置原状,不打开盖子。冰箱冷藏,3~6℃可保鲜30天。

营销建议

1.与各地超市联系,作为一种新奇特蔬菜进入超市销售。在商品陈列上应摆放打开的样品,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到产品。

第6篇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研究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其对城市雨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城市雨水系统不够完善,技术方法相对较为落后,无法有效应对实际出现的雨水问题,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不相适应,亟需进行创新发展。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无疑是解决目前城市雨水问题的关键途径,其通过整合应用多项技术来完善雨水系统,促进城市雨水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深入分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现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优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从而改善城市雨水问题。

1 深度研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现状

1.1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基本概况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采用分阶段、分环节等分散非集中式措施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进行开发以稳定城市径流的系统工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保持场地水文特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控制源头,保证城市的地表径流量与峰值流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效控制城市雨水问题[1]。目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包括道路规划、排水、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采用系统化的控制手段以实现城市水文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困惑

现行我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在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困惑,容易产生相关概念的混淆,不利于系统的构建。目前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方式尚未得到正确的理解,没有制定统一的系统开发目标,导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工程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同时相关人员对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的把握不够准确,在不同类型项目的适用上会有一定的混淆,使得其排水等环节受到不良影响。

1.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缺陷

目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仍存在较多的缺陷,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现阶段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运行与传统城市雨水系统的衔接度较低,使得城市径流量与峰值流量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项目相对复杂,运作流程繁多,对应相应的工艺技术,开发效率较低,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中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养护,给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

2 积极探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高效构建

2.1转变构建理念树立多元化控制目标

转变传统城市雨水系统的构建理念,树立多元化控制目标,将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当以尊重自然、协调发展为基本理念,在雨水系统的开发建设中深度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城市雨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城市雨水问题。同时针对目前城市存在的雨水问题,科学树立多元化的控制目标,尤其突出积水内涝、污水处理的问题加以大幅度的控制。而在另一方面,应当注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建设布局的城市制定对应的目标,科学指导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进程。

2.2 加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目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成熟,水平较低,亟需采取一系列手段加强系统的规划设计环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前期,应当进行深入的实地勘察,了解城市水系的布局与场地的具体情况,收集全面的城市雨水资料,从而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有关规定,统一规范标准,对雨水系统的开发工程加以合理的约束,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运行纳入法制化轨道,高效落实规划设计方案,确保系统工程的质量水平。

2.3 重点把握系统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重点把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城市雨水问题的解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各项设施之间的衔接、生态设施与景观的统一、工艺流程的控制等方面,深刻影响着雨水系统工程的运行。在各项设施的衔接方面,应当严格遵循衔接设计的方案落实建设措施,尤其增强雨水系统间的竖向规模衔接[2]。而在生态设施与景观统一方面,应从生态设施的主要功能着手,设计并构建相应的景观,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工艺流程控制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场地雨水系统的实际状况全面优化流程,选择科学合理的工艺加以匹配,提升工程效率,进一步加快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进程。

2.4 创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

现行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工程建设及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城市雨水问题的解决,创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迫在眉睫。目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中由于工程的分散性,使得工程风险性加大,开发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断探索,在反复的实践中创新系统工程建设模式,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各个项目加以有效的整合,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增强项目环节之间的合作联系,着重推出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合作模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的有序运作。

2.5 控制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控制低影响开发成本并提高雨水系统的综合效益是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高效构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监管,规范工程建设的各项环节,降低监管成本,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材料的生产、运输、安装及维修养护费用,在保证城市雨水开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增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景观,并保证水环境效益,大幅减少城市水污染,优化城市水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下综合效益的提升。

3 关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前景展望

尽管目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应用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我们仍然相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生态环保建设的日益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其将在未来的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城市水系统的循环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应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深刻反思,挖掘题背后的实质,进一步把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要点难点,从而提高系统应用水平,使其是实现长远意义上的发展。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原有地理构造状况发生较大改变,城市雨水问题进一步加剧。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能够有效缓解雨水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工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施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应用性问题十分突出,其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我们积极转变构建理念以树立正确目标,提高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系统建设工程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环保;节约;可控;花盆;

引言:生活中,能够提供欣赏并美化环境的家庭盆栽受到大家广泛关注,而当前自动浇灌系统价格昂贵、普遍性不强,人工浇灌水总是无法控制好水量,多余的水会从漏水孔流出,造成很多不便,也造成水资源浪费。通过研究环保材料,使用物理方法对花盆进行改进,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现有花盆种类

泥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木盆等。

二、市场调研

1问题的发现

在养殖盆栽过程中,由于无法控制浇水水量,在土壤中积攒的水分会导致盆栽植物根部腐烂,为排水必须设置漏水孔,流出花盆就会导致污水四散.此外,由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盆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花盆制作材料的环保状况堪忧,违背环保节约科学理念。

2 市场调查

调研从盆栽入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以安徽、山东为主要地点,对花卉市场商户以及市民进行问卷、访谈。主要采用个体随机调查,对商户以及过往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穿插个案采访,每个调查地点发放问卷10份,进行个案采访3例。

我们首先对花卉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家居连锁店以及网络花店等盆栽销售市场进行调研访谈。对花卉市场等终端消费市场的商户以及销售经理进行调查和采访,某一淘宝商家,为我们提供2016年9月份到12月份三种不同花盆材质的盆栽的销售量。但全国盆栽市场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盆栽用水量的激增。因此研发节水模式,节水器具及节水效益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人们的生活节水意识已显得尤为重要。

3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实地考察采访记录可以总结出:

(1)盆栽市场前景广大,无论大小空间都能充分绿化,因其具有防辐射、吸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日渐受到人们的喜爱。调查中约有一半的市民还有增加盆栽的意愿。

(2)家庭盆栽浇水过程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约有80%的被访谈对象认为在盆栽浇水过程中时常发生水资源浪费现象。

(3)如何合理并及时地为盆栽浇水成为困扰广大养花族的难题。约有60%的市民觉得盆栽浇水比较麻烦,而且超过40%的市民因长期出差或上班无暇顾及盆栽。

三、制作材料

在制作材料上,选择可降解环保材料,成本低,可回收利用。花盆的内层材料选择废弃混纺纤维制作的可降解节约型花盆内胆,外层材料选择塑木材料与聚苯乙烯PS。

1内层材料制作

内层材料为棉/麻混纺纤维和废弃聚乳酸( PLA) 颗粒,采用共混塑炼法。

(1)制作方法:

原材料的准备:去除棉/麻混纺纤维中的杂质,将其剪成5 mm 短纤维。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工艺流程:配料、混炼热压机预热恒温加压冷却定型脱模复合板材。

塑炼:将聚乳酸颗粒投入预热后双辊塑炼机的两辊缝隙中使其包辊,待聚乳酸熔融后,加入废弃棉/麻混纺纤维,在塑炼机的双辊转动下聚乳酸与废弃棉/麻纤维充分混合形成坯料。

热压:将前道工序的坯料放在模具上,送入平板硫化机进行热压成型。

棉/麻混纺纤维与聚乳酸质量的配比为 40%∶60%时,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185 ℃、热压压力 12 MPa、热压时间 9 min 时最优。

2外层材料的制作

外层材料为非晶体聚合物与环保塑木材料。

(1)大多数商业用的PS都是透明的、非晶体材料。典型的收缩率在0.4~0.7%之间。作为观察水量的媒介[李雪华,2013:05]。

(2) 塑木材料为主要外层材料。它是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回收的废旧塑料与锯木、秸杆、稻壳、玉米杆等农林废弃物制成,原料中废弃物的利用比例可高达90%[蔡绍祥,2005:02]。由于兼备木材与塑料的双重特性,具有机械性能高、质轻、防潮、耐酸碱、耐腐蚀、便于清洗等优点。[任民,2010:48]。

3蓄水与自动吸水结构

(1) 浇水时,多余的水分从漏水孔流出(图1),储存在外层塑木盆中(图2),蓄水结构中的水分,经过太阳的照射,一小部分变成水蒸气从外层气孔排出,具有一定的加湿器的效果。当盆栽植物需要水分时,土壤干燥,蓄水装置中的水分会通过海绵将水分带到土壤中,使土壤湿润,植物得以吸收水分(图2),后期养护管理可以直接浇水,或者长时间出门在外无法及时浇水时,可在灌水孔进行灌水,从观测条观察水量,达到需求量。

四、结论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对盆栽使用者进行访谈,得出结论:1.此花盆外观造型符合大众审美,适合居家装饰与商业中心环境美化;2.材料成本低,外层材料美观耐用,内层材料废物利用,安全无毒,环保卫生,易降解,并且可以回收利用,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生态文明;3.结构科学方便,通过改造既能解决最直接清洁问题,又不影响正常使用。居家使用方便可以长时间自我养护,节省人力物力,在养护期间易于观察蓄水量,循环水分,增添盆栽养殖乐趣,为居家生活再填一份活力。

第8篇

作为数据主要来源之一的城市规划设计,应当具有三维可视化效果和相应的专业属性信息。我国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鼓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三维仿真技术、BIM等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的发展现状后,以实现城市设计的智能化、立体化、专业化为目标,研究集三维建模、三维仿真、审核分析于一体的智慧规划设计系统,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实用工具。

二、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公司研发的三维图形规划设计软件多以展示功能为主,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一直依赖于国外软件,采用美国软件AutoCAD绘制二维平面,以Photoshop、3DSMAX、MAYA等软件做效果图。这些软件大都是通用的图形展示和三维建模平台,在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在各个软件中完成的设计成果相对独立,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或转换困难等问题,使得设计成果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其次,所有软件均为通用产品,不具有或具有很少的专业属性,不能很好地融合我国城市设计领域相关的专业标准规范。最后,在城市设计中,以平面二维设计为主,三维造型仅为出效果图而作,大量的经济技术指标和实际建成效果没有准确的三维数据作基础,无法进行全面分析,在方案设计中,无法实现空间与属性数据在设计过程中的实时互动,无法形成直观生动的仿真场景。面对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研发新的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应融合国家关于城市设计的标准规范,包含丰富的模型库,具有强大灵活的三维造型功能,设计过程可实现数图智能联动、渲染即时动态,设计成果实景仿真,使规划设计走向三维智能化,提升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智慧规划设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规划设计系统秉承直观、生动、真实、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规划设计理念,将三维技术与建筑规划专业结合,顺应了城市设计和方案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对现有城市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有益创新。在关键技术方面,主要运用CAD/三维模型双向转换引擎、三维模型/GIS双向转换引擎、三维建筑自由造型、大场景三维渲染显示技术等;在业务方面,主要研究动态规划指标计算、三维状态下快速日照分析、规划约束控制分析、规划方案动态虚拟现实仿真等应用功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探索数字虚拟城市的建设。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智慧规划设计系统在三维基础图形绘制、数据模型转换引擎、规划指标动态计算、规划方案辅助分析决策、城市规划方案三维仿真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开发。该系统总体结构采用层次化设计思想,能够实现不同层次间的相互独立性,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主要由基础支撑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构成:

四、智慧规划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三维建模

系统提供功能强大的转换工具,能够快速将平面图形转换为三维模型。软件可通过对整张DWG图纸直接导入、复制局部图素粘贴到绘图区域以及在绘图区域中直接绘制源实体等方式,从DWG图纸中获取设计方案的“源实体”,完成源实体创建后,即可通过定义、绘制、图库引用和图类转换四种方式快速将平面图形转换为三维空间中的专业实体。此时,平面图纸中各类实体的属性也得以保留并准确转换到三维空间中,随着建筑的拉伸转换,相关的属性和指标将实时显示在窗口中,实现了图形和属性相互关联、即时互动。提供各类常规的三维造型手法,用户可对建筑形体自由地进行动态拉伸、任意角度切割、转角弧化等,可拼接塑造带属性的建筑,支持复杂造型的设计,对于架空、错层和变化性质等楼层构成均设置了简单易用的操作手法,所有造型均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三维建模定义过程快捷、简单、形象。

2、三维仿真

三维建模完成之后,通过三维仿真功能,可对方案的设计成果进行进一步渲染处理,使设计方案更逼真、生动。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系统针对建筑的外观,提供了丰富的材质库,用户可方便地进行材质刷贴,具有图片刷贴、纹理刷贴、涂料粉刷、纹理参数设置、纹理替换、材质模仿、建筑仿肤等功能。针对方案的细节,提供光晕、灯光、玻效、雾化、水效等功能,用户可设置方案的光影效果、各类实体效果,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针对方案的展示汇报,提供三维场景漫游功能,用户可制作视频集锦,进行视频输出,便于方案展示,此外还可以把仿真场景渲染成高精度的效果图。

3、审核分析

针对转换后的小区模型,系统提供了定性查询浏览、定量指标审核、规范检测、日照分析和失误检测等功能,审批人员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方案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输出各类统计分析图表。定性审核:包含查询浏览、图类控制、分类查询和透明对比等功能。定量审核:包含指标属性、用地平衡、经济指标、建筑属性等功能。规范检测:包含红线检测、绿地检测、间距检测、车位检测等功能。日照分析:包含动态位移、动态拉伸、等时线等分析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审批人员对日照时数的检测和方案动态调整。失误检测:检测分析设计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错误重叠,杜绝因此而导致的虚假指标现象。

五、未来技术展望

1、实现与三维城市的对接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技术已经运用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些城市利用三维技术与VR技术建立起了三维城市。三维城市直观呈现了城市的现状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民众对城市设计越来越重视,希望能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当下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遭人诟病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城市设计的整体美感,这些多是因为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造成的。所以未来的城市设计在做好微观设计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全局,我们可以把某一栋、某一地块的建筑设计置于三维城市的宏观大场景中,从体量、色彩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度以及各项专业的指标等角度,综合衡量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智慧规划设计系统与三维城市的对接能够实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城市设计与规划的综合考量,有利于保持城市建筑的协调性、风貌的整体性,促进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2、兼顾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与管理

如果说建筑、道路等地上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面子”,那城市的地下管线就是城市的“里子”,城市由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也应同时兼顾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不能只注重城市的“面子工程”。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内涝现象较为严重且普遍存在,城市的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血管”,它应保持通畅,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我们现在提倡的建设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都在努力为城市的地下管线减压,促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未来的城市设计在做好地上设计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地下管线的设计与规划,从局部做好了地下管线的科学设计与建设,有利于达到城市地下管线全局建设合理性的目标。城市的地上和地下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两者共同协调发展,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与管理。

六、结语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前期阶段,需要经过综合考量,科学决策,因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设计与辅助决策是尤为必要的,智慧规划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将为城市设计提供严谨、科学的设计和分析工具,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建模、造型、仿真、审核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今天,需要紧随时展的脉搏,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探索和运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设计的方法、手段,促进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设计与管理。

作者:许利峰 李美华 丁伟 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庞可.三维设计技术应用及前景展望[J].电力建设,2003(05):24-5

[2]张俊.参数化的精细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6.

第9篇

从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目前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二是融资体制还不健全;三是市场制约没有突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五是循环工业经济处于初始阶段。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氛围不够浓厚。

当前。使全市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发展潜力很大,有利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商洛作为关水经济区“一核一轴三辐射”中的一个次核心城市。县在接受辐射中也可有效地争取中省在金融、土地、产业、项目、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工业经济自身来看。前景广阔。一是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县金红石、镁橄榄石、石英石、钒、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水能、农副产品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还很大,沿海发达地区基础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县路电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实施全民招商,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将不断向县内聚集,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日益坚实。多年来,县持续投资,上大项目,积蓄了大量产能;同时,经过多年来的摸爬滚打,锻炼了一批本地企业家,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家,为工业经济发展储备了一批人力资源。三是工业强县”战略已在全县取得了广泛共识。切合实际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全县上下重视工业、支持工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建项目较多。千家坪钒矿、20万吨甲醇汽油调制中心、丹江梯级电站、年产2300万枚疫苗材料生产线、葫草坪钒矿、秀水建材市场等一批大型企业和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发展工业经济的潜力还很大。

县发展循环工业经济的基本思路

县工业经济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努力推进工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字上做文章,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工业。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加大石英石、金红石、橄榄石、钒等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矿产资源向县内优势企业集中。对资源潜力大的矿区实行整体规划开发;对大型矿区内的小型矿山予以整合,逐步关闭;对零星分散、目前不具备选矿和精、深加工条件的矿山,采取“分散采选,集中冶炼”方式,与深加工企业开展供需合作,利用钒精粉资源开发氮化钒、钒铁、钒铝等产品;利用硅资源开发太阳能级高纯硅;利用金红石资源开发四氯化钛、海绵钛;利用镁橄榄石资源开发冶金炉料、金属镁,打造钒、硅、钛、镁材料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绿”字上做文章,搞好农特产品深加工。抓好茶、畜、果、油、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工作,对花生、桐籽等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种植、油料加工产业链条。结合县上“百千万”畜禽养殖工程的实施,开发肉制品加工,打造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积极扶持朝阳工贸、源泉酒精和永利饲料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三是精”字上做文章,大力开发水资源。要以丹江、滔河、小河等重点流域为重点,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力争莲花台、魏家湾等一批水电站项目尽早投入运营。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业已建成的水电站,就近建设水晶生产线,促成水电与水晶生产一体化,实现水晶生产与水电企业相得益彰、互惠共赢。

发展循环工业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各阶层了解并认识循环经济。让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逐渐成为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重点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教育,追求绿色时尚。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集中播放宣传片,开展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等技能培训,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机关单位要把循环经济知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纳入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中小学校要把循环经济知识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宣传,深入普及循环经济基本知识、更新发展观念、营造舆论氛围,使循环经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加快园区建设。必须走要素聚集、产业关联、效益和附加值提升的路子。积极争取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工业目前还处于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必须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路子。要以生态科技工业园区为龙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抓好循环经济核心区、金丝峡旅游示范园区和丹南矿业园区建设,力争在要素聚集、入园企业上实现新的突破,为企业入驻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要突出生态农业、旅游、汽车电子、钒资源循环发展、镁橄榄石资源循环发展、物流等特色明显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加快生态科技工业园区水、路、电、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入园政策,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入驻园区,推动集群内企业的重组联合,培育集群领军企业,促进集群壮大升级。

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改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同时要在招商引资上做文章,破解资金难题。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有利循环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引资方向,把招商和引资的重点放在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高的再生和循环工业企业上,同时鼓励当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循环工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参与到循环工业相关产业和下线产业,延长循环工业产业链条,通过外引内联打造富有特色的循环工业产业园。要引导民间资本向工业企业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贷款支持创办企业,支持发展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大力推进循环工业经济发展。

增强环保意识。从环保的角度遴选项目。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精心遴选项目。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对重大工业项目认真进行环境评估。促进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加强能源基础工作,量化、跟踪和落实降耗指标,走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对在建的千家坪钒矿、丹江莲花台电站、20万吨甲醇汽油、1500吨高纯硅提纯、6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突出循环经济理念的工业项目,要抢工期,赶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用。同时围绕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和节能降耗,重点抓好年产3000吨6N级高纯硅、万吨金红石精粉采选、万吨海绵钛、2000吨钒铝、3000吨氮化钒、2万吨铬盐、水晶深加工、丹江梯级电站开发、茶多酚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早日投产。

第10篇

关键字:清水混凝土;混凝土技术;剪力墙施工;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材料发展,清水混凝土结构不断完善。在清水混凝土外挂内浇体系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剪力墙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不仅为建筑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工程质量社会效益也有很大影响;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对建筑项目新技术利用也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随着国际化建筑工程接轨,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的主题;在民用以及工业建筑中,清水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清水混凝土施工意义以及施工测量

(一)清水混凝土施工意义

清水混凝土作为绿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是建筑结构成型后,根据密实、平整的混凝土外表,不进行任何装饰。在混凝土结构中,不仅突破了传统的饰面、涂料化工产品装饰,同时对工程环保也有重要作用;在结构一次成型中,不仅减省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在不抹灰、修补、剔凿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它突破了传统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在避免空鼓、抹灰开裂以及脱落等质量隐患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楼板裂缝、漏浆等质量通病;在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清水混凝土施工由于缺乏修补剔凿空间,在施工流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提高各种管理职能,在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工序。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总造价,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在增加工程施工周期的同时,由于没有装饰面层、吊顶以及抹灰工序,不仅减少了建筑工程总造价,同时也降低了维保资金。由于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要求线条、棱角清晰、表层光滑平整,在混凝土色泽一致的情况下,没有清楚的施工缝痕迹;在质量标准达到建筑工程抹灰装饰质量标准的同时,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准备、测量、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以及模板拆除。

(二)清水混凝土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作为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先导工序,在无需装饰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一次成型以及施工测量中必须严格控制。在保障清水混凝土施工测量控制面以及精度的前提下,对建筑工程标高基准点以及轴线设置进行精心设置;在基准点以及轴线标识牢固、准确、隐蔽的同时,进行清水混凝土平面尺寸控制;在严格杜绝清水混凝土楼层错台、扭转以及轴线偏差的同时,消除清水混凝土质量通病,通过平面尺寸基准点测试,在严格审核基准点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不允许出现露筋现象,在基础楼面以及外露结构插筋中,必须保障清水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情况和施工要求符合;在施工中,对已经出现施工移位的情况,必须在混凝土基础或者楼层浇筑前,根据标准规范,进行校正。

二、清水混凝土建筑剪力墙施工要点

(一)清水混凝土钢筋施工

在建筑剪力墙施工中,为了保障混凝土模板拆除后,没有露筋,保护层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在达到清水混凝土施工效果的同时,必须对钢筋绑扎进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1、清水混凝土墙体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作为清水混凝土建筑剪力墙施工基础,为了避免建筑工程钢筋绑扎扭曲、移位,在剪力墙钢筋施工前,必须采用“梯子筋”的方式,进行绑扎。在钢筋网绑扎中,在相邻绑扎点八字形的同时,必须保障钢筋相交点牢实度;对于已经绑扎好的钢筋网片,通过及时安装钢筋保护层,在间距低于相关标准的同时,保障钢筋绑扎至质量。

2、梁柱钢筋绑扎

为了保障清水混凝土暗柱不出现扭曲现象,在柱箍筋绑扎中,必须根据施工标准,在多扎定位箍的同时,保障主筋平面和箍筋始终平直;在箍筋、主筋交叉点绑扎到位的情况下,清水混凝土柱子位置错开箍筋,箍筋数量始终在每1.5米两个以上。当清水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多层或者双层排列时,钢筋垫和直径短钢筋一致;当清水混凝土梁钢筋出现弯钩时,下层钢筋弯钩必须朝上,上层钢筋弯钩必须朝下;在清水混凝土建筑顶面主筋净距在25毫米左右时,25毫米厚的梁筋砂浆保护层必须在保护层主筋下,从而避免主筋外露。

3、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中,模板工程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成型效果、观感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模板必须采用表层光滑、变形小、刚度大、能多次周转的材料。在现浇顶板施工中,根据施工面积,一般选用厚度密实、一致、耐水性良好,面积相对较大的覆塑竹胶膜;龙骨材料选用厚薄均匀、不变形、强度高的方料。

(二)清水混凝土顶板模板施工以及材料选择

在顶板覆塑竹胶膜配模中,根据房间尺寸,在尽量减少拼缝的同时,降低观感质量影响因素;在明确房间顶板标高水平线的同时,进行海绵条粘贴,从根本上杜绝混凝土流浆;在混凝土顶板支模中,根据剪力墙施工要求,在安放方木的同时,保障楼顶底板和压边方木平行,混凝土顶板墙板阴角顺直、四周没有漏浆发生;在平顺铺设覆塑柱脚锚的接缝的同时,混凝土钉子始终在板面以下,当单面胶接缝全部粘贴的同时,粘贴平顺,没有任何皱折。

在剪力墙模板材料选择中,为了保障剪力墙施工质量,在运用全钢大模板施工的同时,保障清水混凝土施工标准。在办公楼、住宅区等标准层施工中,根据大模板墙体尺寸,在刚度大、中间拼缝少的同时,避免跑模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大钢模板施工

当清水混凝土大模板加工完成后,为了保障大钢模板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组装中,组装成型后必须根据墙置进行重新编号。在门窗洞口定型安装中,必须根据洞口位置线以及定位钢筋,在洞口组装的同时,保障横向、竖向钢管以及模板加固始终符合设计要求。在大模板就位前,根据墙身位置,从楼层第二间开始进行轴线楼板安装;在大钢模安装完成后,用1:3的砂浆水泥进行混凝土封严;在外墙安装中,通过下层安装三角挂架,保障内墙模板拉接固定。

(四)混凝土浇筑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剪力墙施工的重要工序,在新旧混凝土部位振捣、处理、浇筑中,必须根据成品养护以及变化情况,使用专人对模板、钢筋以及支承体系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处理变形移动松动情况;在避免裂缝的同时,上层混凝土振捣必须在初凝前完成,在门窗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均匀下料要求,避免建筑工程模板挤斜。为了避免建筑工程混凝土烂根,在底部楼板施工中,必须用密封条、木条进行塞严,在模板检查的过程在护送,保障墙体阴角始终方正垂直、厚度一致。

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剪力墙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在国际化接轨的同时,必须根据清水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在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能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俊宁.浅议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8):121-122.

[2] 唐小明.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2):212-213,215.

[3] 何正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和应用[J].重庆建筑,2009,(2):32-34.

第11篇

与陆地上的树木、作物、杂草类似,此类生物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合成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到大气中。它们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故人们称其为单细胞藻类(unicellular algae);因藻体微小(一般只有千分之几毫米),人们又称其为微藻(Microalgae)。在分类学上,研究人员常把具有中央体的某些蓝藻类植物(例如螺旋藻等)也归为微藻。

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的海洋微藻约有1800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微藻所含的色素成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及比例各不相同,因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绿藻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丰富而呈草绿色;蓝藻因含较多的叶绿素“藻蓝蛋白呈现蓝绿色;红藻主要含有藻红蛋白而呈现红色或玫瑰红色;硅藻和金藻则因含有较多的叶黄素而呈现出黄色、褐色、金褐色或黄褐色。

小微藻大用途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研究证明,微藻是海洋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驱动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直接和间接地养育着几亿吨的海洋动物,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一旦受到破坏,将危及其他海洋生物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微藻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海洋微藻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有些用途已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比如:作为人类的营养食品和健康食品;作为可再生生物能源,可通过热解获得生物质燃油,或通过光合作用及其特有的产氢酶系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提取色素、药物及甘油等化学产品;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和禽畜饲料的添加剂。

然而,微藻的用途远不止这些,消除入海污染物、清洁海洋环境便是它们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新用途。净化海水养殖业废水

在当今集约化海水养殖业中,废水的排放是海水受到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鱼、虾、贝、蟹等的工厂化养殖和育苗过程中,由于饲料投喂过多,投放的干湿饲料只有约20%被养殖动物食用,过剩的饲料则在养殖水体中扩散累积,引起水体中氮、磷含量升高;同时,养殖动物的代谢作用也会造成水体中氨态氮和有机氮浓度升高。这样的废水一旦排入近岸海域,海水将因无机氮、磷的浓度增加而发生富营养化或产生赤潮,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长。因此,养殖业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有效处理。小小的微藻就能对养殖业废水进行有效净化。

微藻生长期间,各种形式的无机氮和有机氮均可被其所利用,磷则主要以磷酸一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的形式被它们吸收。当微藻被引入养殖业废水中时,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供氧,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好氧菌能够不断分解有机质,进而产生二氧化碳,作为藻细胞光合作用的碳源。因此,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人们常将微藻与细菌联合使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藻菌共生”。同时,微藻吸收利用氮、磷等营养盐合成复杂的有机质。这就是微藻净化养殖业废水的机理。

微藻光能利用效率高、生长繁殖迅速、产量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累积过程迅速;养殖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比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低得多,所以只要给微藻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光照、温度、pH值等),即可迅速改善废水的水质。

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绿藻――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引入光一膜组合式生物反应器中,用于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通过超滤膜组件良好的分离截留性能,使反应器中保持高密度的微藻细胞(藻密度达到2.51×107个细胞/毫升)。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和95.8%;净化后的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二类标准要求,可以循环用于海水养殖,大大减轻了近岸海水的氮、磷污染负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明的专利――“海绵一微藻”集成系统则是首先在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接种微藻,吸收转化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为微藻生物量;接种一定时间后,将海绵放到微藻生物量增加的废水池中,滤食微藻。通过微藻和海绵生物的联合作用,污染水体得到净化,过量无机氮、磷营养盐排入海水后引发的富营养化问题也大大减轻。

分解海洋中的有机毒物

有机锡化合物特别是三丁基锡(TBT)涂料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化合物之一。三丁基锡涂料曾在20世纪后半叶被广泛用于防止海洋附着生物(藤壶等软体动物)对船体、海洋建筑及钻井平台等的污损。三丁基锡的大量使用,使得沿海各国遇到严重的海洋生物污染问题。这是因为三丁基锡难以被光降解、化学降解和热分解,在自然环境中的残留期长,而且容易在贝类、鱼类等海产品中蓄积。1977-1983年,有机锡污染曾使得法国牡蛎养殖业几乎陷于瘫痪。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沿海水产品取样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样品三丁基锡残留量超过基准值。

如今,虽然大多数国家已明令禁止有机锡涂料的生产和使用,但是,海水和底泥中的有机锡含量仍无明显下降,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产生毒害的威胁依然存在。

科学家普遍认为,当三丁基锡转化为二丁基锡(DBT)或一丁基锡(MBT)后,其毒性将太大降低,然而这种脱丁基反应只有在微藻等微生物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催化下才能快速完成。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绿藻门的镰形纤维藻(AilkistDodesmLl8falcatus)、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l)都能将三丁基锡降解为二丁基锡,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则能使三丁基锡分步脱丁基化为二丁基锡和一丁基锡。根据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将小球藻接种于含100微克/升三丁基锡的培养体系中,14天后,分别有27%和41%的三丁基锡转化为二丁基锡和一丁基锡;采用海藻酸盐制备的固定化小球藻则可在24天内将60%的三丁基锡转化为二丁

基锡和一丁基锡。

吸附重金属废水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以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当溶解性重金属被海洋生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后,将对海洋中的高营养级生物甚至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这些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从源头削减重金属的入海量,对于维持良好的海洋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必要。

同常规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化学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电化学处理等理化技术)相比,利用海洋微藻作为吸附材料去除重金属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原料价廉易得;不产生二次污染;吸附容量大,重金属去除率高;适于处理低浓度(100毫克/升以下)的重金属废水;被吸附金属的洗脱简便,利于吸附剂再生和金属回收。近年来,利用微藻富集重金属已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废水生物净化技术。

有趣的是,虽然活藻体和死藻体都能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是,利用死藻体吸附重金属离子比活藻更为简便、经济和高效。这主要是因为,利用活藻体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时,需要供给它们一定的养分,这些营养成分有可能导致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而且废水中的有毒元素能够抑制藻细胞生长,使得处理周期延长;另外,活藻体将部分重金属吸入细胞后,增大了重金属回收的难度。

死藻体则不同于活藻体,其吸附重金属的机理是:藻细胞壁上的多糖、蛋白质、脂类等生物大分子具有羟基、氨基、巯基、磷酸基、咪唑基等带负电荷的官能团,可通过络合作用或静电引力结合重金属阳离子,降低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由于死藻体不存在活藻体的上述缺陷,而且其细胞壁的破坏使得细胞内更多的官能团暴露出来,与金属离子接触的面积也加大,吸附能力明显增加。例如,螺旋藻干粉(死藻体)比新鲜藻(活藻体)能富集更多的三价铬;叉鞭金藻干粉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高于新鲜的藻液。

目前的研究发现,微藻能有效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且具有相当高的富集效率,对锌、汞、镉、铜、铅等金属离子的富集倍数可达数千倍,适于作为工业重金属废水的高效“清洁剂”。死藻体吸附达到饱和后,可利用少量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或盐酸溶液,使其中的重金属在数小时内快速解吸并进行回收再利用。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资源化利用 效果分析

建设行业是资源消耗型行业,更是资源综合利用型行业。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对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制定了诸多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见》中规定了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1]。本文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1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混合材料水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垃圾的数量也急剧增加,据专家测算,每1万m2 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约600t,每拆掉1m2 混凝土建筑,就会产生近1 t建筑垃圾。目前,我国人均建筑垃圾排放量超过0.5t/a,即年产生量已近7亿t[2]。大量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但长期占用大量耕地,而且还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对土壤、水源、河道和植被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灰尘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3]:(1)建筑垃圾作为水泥混合材是可行的,当掺量在15%以下时,可生产42.5R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在使用少量激发剂的情况下,掺量达到20%时,也能够达到42.5水泥的强度要求;(2)碱性激发剂能够有效激发以废砖为主的建筑垃圾的火山灰活性,但激发剂的种类和用量的选择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水泥,不仅没有改变水泥厂原来的生产工艺,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在水泥、建筑材料等行业

据电石行业统计,2005年我国电石产量为8.95Mt,每吨电石水解后产生约1.45t电石渣,电石渣年排放量超过10Mt,存量数千万吨。而电石渣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弃物,以往主要以堆放填埋处理为主,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成为煤炭-电石化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厂矿企业对电石渣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 生产普通水泥

生产水泥是电石渣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与石灰石(CaCO3)相比,电石渣(主要是Ca(OH)2)的分解热低、钙含量高,单位熟料烧成热耗下降约1/3。每生产1t熟料可节约1.28t优质石灰石,同时少向大气中排放0.57tCO2。同时电石渣的掺入有利于低品位石灰石矿的利用。目前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主要工艺有如下几种:机立窑工艺[4]、传统湿法窑工艺、带压滤的湿法窑工艺[5]、湿磨干烧工艺[6]、新型干法生产工艺。

2.2 生产建筑材料

电石渣具有强碱性,可以激发粉煤灰、水渣等火山灰物质,形成胶凝性材料,其水化产物与水泥水化产物基本相同,基于以上原理,可利用电石渣生产建筑材料。其再建筑材料上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 直接作为石灰使用;(2) 配制废渣砂浆和生产砌筑水泥[7];(3)生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4)生产微晶玉石等装潢用建材[8];(5)生产涂料[9];(6)制备高温型硅酸钙防火材料[10] 。

在电石渣处理过程中,时常需要将电石渣湿料烘干,应尽可能地利用生产中的废热,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理成本。

3. 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固体废物,它是一定细度的煤粉在锅炉中燃烧(1100~1500℃)后,由除尘器收集到的粉状物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煤的年总消耗量为42.26亿t,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年排放量达2.9亿t。我国的每年总消耗量约11.06亿t,2002年我国粉煤灰的年排放量达1.6亿t。大量的粉煤灰若不妥善处置,不仅会占用大片农田耕地,产生的扬尘严重污染大气,而且在堆放地也会由于淋滤作用浸污地下水,其灰浆排放到江河湖泊,污染阻塞河道,直接影响到水生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为了消除粉煤灰的环境污染,提高其资源性再生利用率,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方面,已相继开发出粉煤灰利用的诸多领域。对工业废渣中排放量最大的粉煤灰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煤炭灰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建筑和建材中的利用;(2)交通工程中的利用。粉煤灰在建筑和建材中的应用有:粉煤灰水泥[11]、粉煤灰混凝土[12]、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水泥粉煤灰膨胀珍珠岩混凝土保温砌块;粉煤灰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有:粉煤灰填筑材料[12]、粉煤灰混凝土路面砖。

合理利用粉煤灰技术,既能够解决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又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源以发展多种实用性产品,具有良好的前景。

4. 氟石膏的资源化利用

氟石膏是化工生产排出的废渣,可替代天然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使用,也可通过掺加外加剂将其改性,辅以其他掺合料用以生产抹灰用粉刷石膏、石膏砌块以及石膏砖等建筑材料,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成本大大降低。这样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化工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利用氟石膏生产建筑材料有:作水泥缓凝剂[13]、生产粉刷石膏[14]、生产石膏砌块及石膏砖[15]。

5. 建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对于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欧盟国家每年产生2.1亿t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超过90%。美国修路所用混凝土中有50%为再生混凝土。而我国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 %,但该项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围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达几十项。对建筑垃圾成分构成研究、再生建材耐久性研究、再生建材使用安全性研究、再生建材制品强度研究等均有较好的成效。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掌握混凝土、砂浆、新型墙体材料(砖、块、板)等建筑主导型材料中有30%使用建筑再生骨料替代的成套技术。

6. 粒化高炉矿渣的资源化利用

高炉渣是生铁冶炼过程中从高炉排出的一种废渣. 在高炉冶炼生铁时, 从炉顶加入的铁矿石、焦炭、助溶剂等通过热交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当炉温达到1300―1500℃时, 炉料熔融,矿石中的脉石,焦炭中的灰分和助溶剂等非挥发性组分形成以硅酸盐和铝酸盐为主、浮在铁水上面的熔渣,即高炉渣。通常每炼1t生铁产生高炉渣0.3―0.9 t[16]。高炉渣出炉后在大量水的作用下被急冷成海绵状浮石类物质,即粒化高炉矿渣。其化学成分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经适当处理后被大量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使用,在建材领域的应用有:

6.1 作为水泥混合材料

粒化高炉矿渣具有潜在的水硬性,在水泥熟料、石膏等激发剂的作用下可以显示出水化活性,是生产水泥的优质原料,在扩大水泥品种、增加产量、调节标号、改进性能和保证水泥安定性合格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6.2 作为混凝土掺合料

作为高活性的掺合料配制高性能矿渣混凝土.矿渣微粉粒度越细,活性越大. 矿渣微粉的掺入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17];(2) 提高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18];(3) 对硬化后混凝土的变形产生影响[19];(4) 改善硬化后混凝土的耐久性[20-21]。

合理利用粒化高炉矿渣的资源化不仅降低了熟料消耗、节约能源, 还可降低由于CO2 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废渣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且利国利民,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所提到的资源化利用范例是国内外学者长期研究的成果,新的资源化利用仍在发展之中。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减轻环境污染,是当前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典型的资源化利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各种废渣、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可供利用的矿物组成,把它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化工利用和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缓解我国能源及资源不足的局面,而且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及深远的意义;当然对于一些新兴课题,或是技术难度较大的课题,还应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方可投入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居吉荣. 资源节约――政府的重要职责仇保兴副部长纵谈行业资源节约[J].建筑.2005(10):6-9.

[2] 牛建宏.让建筑垃圾管理更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解析[N].中国建设报, 2005 04- 25.

[3] 赵鸣.吴广芬.不同建筑垃圾作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2008-21(2):153-156.

[4] 张章建.电石渣制水泥工艺现状分析及我见[J].化工生与技术,1995,2(4):56-57

[5] 陈华庚.电石渣生产水泥的方案选择[J].化工设计,2005.15(2):17-20

[6] 丁奇生.张平洪.电石渣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J].中国水泥,2005(6):56-59.[7] 颜承越.付章云.“三废”砂浆的实验研究[J].硅酸盐建筑制品,1995(1):24-26,37.

[8] 胡粮丰.黄剑文.江维高科微晶玉石通过“双高”认定并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J].维纶通讯,2004,24(3):50

[9] 王清成.电石渣为主要填料的防水涂料的研制[J].矿产综合利用,1996(5):40-42

[10]陈恒,李静,刘飞等.电石渣制备高温型硅酸钙防火材料[J].贵州化工,2010,35(1):1-4.

[11]张金安,邹宏霞,李青山.粉煤灰与废旧塑料的综合利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22.

[12]陈桂春.粉煤灰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5,(2):48-50.

[13]罗军.以氟石膏作缓凝剂磨制白色硅酸盐水泥[J].水泥.1997,(7):12.

[14]周惠南. F-型粉刷石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6,(12):2124.

[15]杨新亚. 无水氟石膏胶凝料及砌块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1998,(12):38-39.

[16]杨国清, 刘康怀.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1-96.

YANG Guo qing, LIU Kang huai. Solid waste treatment Projec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91-96.

[17]卫蕊艳,刘孟贺,张松虎.矿渣微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4):20-22.

WEI Rui yan, LIU Meng he, ZHANG Song hu.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Fine Particle Blast Furnace Slag on Some Character of Concrete[J]. 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2004,14(4):20-22.

[18]梁文泉,王信刚,何真等.矿渣微粉掺量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1):78-81.

LIANG Wen quan, WANG Xin gang, HE Zhen, et al. Influence of GGBFS content on shrinkage cracking of concrete[J].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2004,37(1):78-81.

[19]周美茹,李彦昌.矿渣粉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混凝土,2007(3):58-62.

ZHOU Mei ru, LI Yan chang. Effect on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with mineral powder[J].Concrete,2007(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