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腹部手术的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34-02
腹部创伤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或腹腔内器官的损伤。实施手术是其常见的治疗方法。而术后患者的康复是与患者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1]。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如何对术后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减少组织感染,加快伤口愈合,是一项值得在临床中长期实践与探索的艰巨任务。
实施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容易使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其预后。因此,如何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腹部手术的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广大护理人员所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而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因素近几年来有大量的报道可供参考。现笔者将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120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8~46岁,平均(22.5±0.3)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2岁,平均(23.6±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如下舒适护理方法:
1.2.1 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腹痛;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如腹部剧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应让其平卧屈膝,使腹部肌肉松脆,减轻疼痛。休克患者头和躯干分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量[2]。
1.2.2 维持体液平衡 (1)扩充血容量。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患者,快速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液,经静脉采血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尽快输血或输入清蛋白。(2)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24 h尿量、输液量、呕吐量及胃肠减压量。(3)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输液的量和速度。(4)观察脱水症状有无改善:观察并记录患者神态、皮肤黏膜的弹性及颜色,尿量、尿比重及颜色[3]。
1.2.3 心理护理 多数腹部损伤在意外情况下突然发生,加之伤口出血,患者多表现紧张、焦虑或恐惧,不知道如何应对及担忧预后,护士应做到如下,(1)耐心解释病情:关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向患者解释腹部损伤的病情变化,可能出现的腹部症状及体征,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2)介绍治疗过程:介绍手术检查的目的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做好各项检查前、术前和术后相关知识的指导,使患者消除对手术和预后的恐惧感,积极配合各项手术检查、治疗和手术。(3)理解同情患者:在患者面前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对患者的恐惧和担心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同情,并及时给予帮助[4]。(4)现身法说教:请病区内其他腹部损伤手术恢复期的患者讲解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食欲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及疼痛情况。
1.4 疼痛评分标准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临床上以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让产妇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3 讨论
由于腹部手术时,胃肠受到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等一系列因素,容易引起神经反应,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存积过多气体导致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甚至肠梗阻、肠麻痹[6]。患者的食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进食,进而造成患者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又由于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可使患者身心痛苦,增加卧床时间,使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极易发生并发症。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之得到健康的护理方式,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可以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舒适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法在临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舒适护理是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护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使其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生活上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于淑娥. 胸外科病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2] 范里莉,王恒林,王卓强,等. 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5-37.
[3] 盖炼炼,吴芳,代英,等.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医药导报,2006,12(1):59-60.
[4] 王晓伟. 肺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适宜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7.
[5] 顾沛. 外科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6.
通讯作者:侯云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手部损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28例手外伤及手部损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术的患者给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止痛,上肢包扎固定并制动,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指导伤肢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皮瓣移植成功的有力保证,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带蒂皮瓣; 包埋; 围术期护理
在当今社会中,因机械、交通事故等造成手外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游离皮瓣植皮无法修复者,为了保全患者完整的手指和功能,修复组织,防止骨外露,临床上常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和恢复手的功能。此方法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等优点,且有利于手的功能重建。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3月~2010年11月共收治各种手外伤需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2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其中机器绞伤12例,砸伤9例,电锯伤7例,合并手部骨折26例。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27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皮瓣均成活,1例移植皮瓣坏死,进行再次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成活。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受伤后普遍精神紧张,担心愈合后是否影响手部功能,害怕致残、截肢等,再加上伤口出血、疼痛使患者受到不良心理刺激,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上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关心患者,态度亲切和蔼,治疗操作准确娴熟,仔细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评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恐惧心理。
2.1.2 健康教育 向主管医生了解患者伤情,治疗方案及护理要求,与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及早期清创和皮瓣移植治疗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交代术前禁饮禁食时间,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手术时患者应如何配合,交代手术后患肢长时间固定带来的生活不便及手术的预后,让患者对大体的康复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为防止血管痉挛,劝告患者绝对禁烟[1]。
2.2 术后护理
2.2.1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使血管收缩,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有必要减少患者的疼痛刺激,必要时可予术后留置镇痛泵或术后3 d内予每8 h肌内注射盐酸曲马多。要求室温保持在20 ℃~25 ℃为宜,湿度60%为宜,病房禁烟,定时通风,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2.2.2 护理 皮瓣包埋术后的与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固定制动,一般卧床1周,平卧是术后最佳卧位,应将患肢肘、腕部垫起,高于心脏水平10°~15°,以促进血液循环。造成皮瓣撕脱的原因有睡眠中不自觉的动作,说话时习惯动作,不注意滑倒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防滑、轻便、大小合适的鞋,避免因滑倒造成皮瓣撕脱。睡眠前检查固定姿势是否稳妥,夜间多巡视,防止患者在熟睡时不慎拉脱[2]。如抽出应急诊送手术室再次缝合。同时,应做好防痔疮护理。
2.2.3 皮瓣血运的观察与护理 (1)皮瓣转移术后,一般行局部包扎固定,留出观察窗观察血运皮瓣伤口渗血情况,伤口渗血多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感染。(2)严密观察皮瓣血供,防止发生血管危象,确保皮瓣移植成活。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且60%发生在24~48 h[3]。术后1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并详细记录。一般术后24 h内每0.5小时观察1次,24~72 h每1~2小时观察1次,以循环良好、皮瓣红润、局部无肿胀、张力适中、与邻近皮温相差1 ℃~2 ℃、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试验正常为佳。若皮瓣颜色苍白、青紫、肿胀、疼痛、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反应迟钝,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寻找原因,对症处理,血管危象分为动脉血管危象和静脉血管危象。(3)冬天要注意皮瓣保温,因寒冷可引起血管痉挛,可用60 W烤灯距皮瓣30~50 cm持续或间断照射手术部位,保持局部温度达33 ℃~35 ℃,但应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2.2.4 药物应用 术后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及全身有无出血倾向。禁止在患肢行静脉穿刺输液,以防止血管壁炎性内膜增生和血管栓塞而导致皮瓣坏死。常规应用高效抗生素以防感染,因液体量大,药物影响凝血功能,应需严密观察。
2.2.5 饮食与生活护理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创口隐蔽处的污垢常予生理盐水或酒精棉球擦拭。手部软组织缺损严重,渗出液多,蛋白丢失及分解代谢增加,使机体出现负氮平衡,负氮平衡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严重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4],因此,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静脉补充氨基酸,避免进食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2.6 指导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即可行健肢及患肢手部制动情况下的功能锻炼,如患肢的肩关节活动,鼓励患者用健手吃饭及从事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一般3~4周进行断蒂,断蒂前应做血运训练:用皮管夹、肠钳或橡皮筋阻断皮管一端血运,从术后10~14 d可开始皮管血运训练,每日3~4次,由3~5 min开始,逐渐延长时间,至阻断血运1~2 h皮管颜色良好、柔软、不肿胀时即可。本组有3例行断蒂并血运训练。断蒂后即可活动患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健指指关节,如患指无骨折及肌腱断裂,术后即可行指关节伸屈活动。
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患指皮瓣禁用热水袋保暖,注意防冻伤、刺伤及其他意外伤,因皮瓣本身无感觉,新的神经系统未建立,出院后嘱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可按摩皮瓣,3~6个月后回医院行患指皮瓣整形术。
参考文献
[1] 张凤梅,陈维燕.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皮肤缺损96例护理体会.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2-343.
[2] 孙琴映,胡珊莺.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6,11(8):40.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
关键词:术后;炎性肠梗阻;护理干预
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创伤及腹腔内炎症所引起,也可因肠麻痹、内疝、肠扭转、肠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一般发生腹部手术后1~3w内,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胃肠道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l2年5月诊断术后炎性肠梗阻50例,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年龄l9~75岁,胆道手术患者13例、胃十二指肠手术10例、腹股沟疝手术3例、阑尾切除术4例,发生肠梗阻时间术后2w内,肠呜音减弱,腹部X线平片均有多处大小不等液平面,肠腔积液、积气等,CT检查显示病变区有肠壁水肿增厚,界限不清。
2 方法
两组病例的治疗相同,对照组仅仅给予病情的常规护理、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
2.1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变化,炎性肠梗阻腹痛症状不明显,轻度或重度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仅存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腹部可有轻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不明显,肠呜音减弱、稀少或消失,少部分病例腹部可闻及高调肠呜音或出现气过水声。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除休克患者外给予患者半坐卧位,可明显减轻对膈肌的压迫,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还有利于各种引流,如肠液和腹腔渗液向下引流,如观察中患者腹痛加剧,频繁呕吐,腹膜炎症加重,发热、休克、酸中毒及腹腔穿剌有脓性渗液或不凝固血液时,则应手术,以免延误时机。
2.3心理治疗,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饮食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肠梗阻患者禁食、禁水、肠减压可切断肠腔内压升高与液体增多之恶性循环,不仅可避免肠壁坏疽和穿孔,而且肠腔内容物减少,压力下降至肠壁水肿减轻,使闭塞的肠管畅通,梗阻自行缓解,而有效的胃肠减压必须建立在管的基础上,而且要进食生理盐水,使食物变稀易抽出,另外生理对口腔有湿润作用,对胃管外用有作用,减轻胃管对咽喉、食管、胃粘膜的剌激,消除水肿,促进创面愈合[1]。
2.5营养支持护理,由于梗阻患者禁食时间长,易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故营养支持可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根据病情给予人血白蛋白,一般营养支持在患者进食后才逐渐停用。
3 结果
4 讨论
炎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因为腹腔手术后都多发生腹腔内粘连,肠壁水肿,组织脆弱易出血,无法分离,即使梗阻,再次手术也无意义;但是,非手术治疗期间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本文通过收治50例外科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护理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胃肠道通气情况及住院天数等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除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护理外,还要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及有效护理干预,一旦病情恶化,腹痛腹胀加重,出现腹膜刺激症等,应立即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腹部手术;心理状况;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13-03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虽可解决诸多问题,但手术麻醉及创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渐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护理模式[2]。笔者根据腹部患者的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状况,促进了患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142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男37例,女34例;年龄20~74岁,平均(51.25±6.17)岁;行胃肠道手术53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4例;微创手术31例,开腹手术4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20~73岁,平均(51.21±6.18)岁;行胃肠道手术54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3例;微创手术32例,开腹手术39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患者;②术后昏迷、伴有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疾病患者;③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健康饮食、指导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及自身疾病原因,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术后康复也有一定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减轻其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效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时可播放患者喜好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程度。
1.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加明显。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交谈、说话,播放喜好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给予适量镇痛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取舒适,尽量减少咳嗽、深呼吸等动作,避免牵拉切口,产生疼痛。
1.2.3 饮食指导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6 h即可指导患者进食流质类食物,待患者出现肠鸣音后给予半流质食物,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早期食物摄入应避免产气类食物,以免发生腹胀,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及异常反应。
1.2.4 早期康复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给予四肢关节及肌肉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8 h患者可取半卧位,根据患者舒适情况变换;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坐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生活逐渐自理,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等。康复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不可使患者劳累过度,以免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d,x±s)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治疗腹腔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腹腔手术技术已日益成熟,尤其是腹腔镜、胆管镜等微创手术的问世,使手术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更快[3],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如:患者心理状态、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4],这些因素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对康复进程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
由于手术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了解较少,术前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由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很易引起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5],而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具有不利影响[6],因此,针对上述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不良情绪。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在术后1~2 d疼痛较为明显,虽然疼痛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功能,但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7],严重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还可抑制胃肠蠕动、降低分泌物排出[8],因此,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促进其康复。
手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课题,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及麻醉等各种原因,术后胃肠功能多处于麻痹状态,使患者胃肠功能低下[9]。多数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术后排气时间[10]。也有研究认为,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手术患者内脏自主神经功能,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促进营养吸收和切口愈合,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同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饮食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切口早日愈合,使其尽早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笔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及早期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腹部患者康复,但在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须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开展,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参考文献]
[1] 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7-68.
[2] 李越.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4-125.
[3] 赵雪勤.针对性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102-103.
[4] 戴英伟,吴秀芬.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78-279.
[5] 蒋立荣.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70-172.
[6]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96.
[7] 林洁,杨华,罗素君,等.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5-136.
[8] 穆宝华.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548-3550.
[9] 林雪梅,符梅华,罗晓芬,等.药熨配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91-92.
[10] 张明党.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69-70.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保温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保温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保温组和常规组),各80例。对保温护理组患者在进行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对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进行术中单纯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护理方案护理的情况下,各自的出血量、体温、寒战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凝血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过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术中护理,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相比较,保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寒战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温度一般为37℃,24h内体温相对恒定,略有波动但一般相差不超过1℃。体温的相对恒定,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是人体功能动态平衡的标志之一。体温反映了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机体发挥各项正常功能的必备条件之一。正常范围的腹部手术时间一般较长,全身麻醉的使用会抑制人体温度调节中枢[1],另外手术室一般温度较低,导致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常出现术中及术后体温降低的现象,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及麻醉后苏醒时间[2],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引起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继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当体温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3],甚至危及生命。术中监测患者体温,观察其变化,对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更加适合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措施,本研究小组对选取的120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情况下的手术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5±3)岁;体重51~92kg,平均体重60.2kg;身高150~183cm,平均身高(167.9±2)cm。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保温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保温组和常规组),两组各80例。保温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8.3±3)岁;体重51~91kg,平均体重(59.5±2)kg;身高150~180cm,平均身高(165.7±3)cm。常规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7.8±3)岁;体重52~92kg,平均体重(61.5±5)kg;身高155~183cm,平均身高(168.2±10)cm。两组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均正常,无体温异常情况。且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保温护理组患者在进行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对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进行术中单纯常规护理组,严密观察患者术中4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护理方法:调节手术室室温[4],保持在26℃左右,调节手术室湿度,对于非手术部位实施术中保温,如对非手术部位及术中暴露部位加盖棉被进行保温。保温护理方法:①术前准备电子加温毯铺于手术台上,使手术台加温,保持温度在40℃左右;②术中所需输注的液体均经电子输液加温仪加温后输注;③术中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均用水浴箱加温后再使用;④及时更换潮湿棉被及衣物[5];⑤手术结束前将室温适当调高。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护理方案护理的情况下,各自的出血量、体温、寒战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凝血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相比较,保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寒战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 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和前部来调节和维持体温恒定[6]。一般生理情况下,体温恒定保持在37℃左右,会随调定点的调节在小范围内有所波动,但一般不超过1℃;在病理情况下,可能会因为病理反应而波动较大。全身麻醉后的腹部手术患者,一方面由于麻醉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创伤、室温、暴露等原因导致体温下降,当低于正常范围以外时将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小组经过对120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术中加强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非常重要,与常规护理相比,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凝血时间、寒战发生率、苏醒时间等,而且还有效地维持了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对减少术后发症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科;护理;腹部切口;效果
外科手术患者在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感染之一,主要是指指术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切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作为实验组,将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8例患者,男患者38例,女患者40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3岁;胃部切除术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肠破裂修补术8例、直肠癌根治术8例、结肠癌根治术8例、剖腹探查术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脾破裂切除术7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7例,肝癌切除术5例,其他2例。对照组458例患者,男患者235例,女患者223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2岁;胃部切除术5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8例,肠破裂修补术42例、直肠癌根治术33例、结肠癌根治术29例、剖腹探查术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脾破裂切除术48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45例,肝癌切除术42例,其他30例。两组在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在体重指数(BMI,kg/m2)、年龄、备皮时间、切口长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1.2 方法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78例患者采用综合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和营养支持,并在术前1h静脉滴注抗生素,及进纠正贫血、蛋白质缺乏和电解质失调;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冲洗患者的腹腔切口,予以营养与补液,及时换药。
1.2.1 手术时间方面
患者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因为随着手术的时间的增加,手术中所用器械感染的几率随之增加,患者腹部切口的汗腺的细菌也逐渐增加,同时容易造成患者创面的扩大以及局部血肿。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因此医护人员应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例如可以完善手术的准备措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2.2 用药方面
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为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应是在手术开始前的30min,也可与麻醉前用药一起给病人一次适量的抗生素。手术时间过长可术中再给一次抗生素,抗生素应用3 d后停药。医护人员应注意术后不可长期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会降低感染率,反而有促进耐药菌株形成的危险,并可能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给病人及家属赞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压力。
1.2.3 营养护理
术前应保证患者的营养,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注蛋白甚至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营养,饮食合理,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供给。按照食欲情况,鼓励少量多餐,如果不能进食,可静脉给予营养,如输血、白蛋白、脂肪乳等以纠正患者营养状况,要素饮食可经鼻饲管或用软质的硅胶管,由滴瓶24h内缓慢滴注,保证病人所需的热量及营养。对于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由于高分解代谢,每日会丧失氨量30g,蛋白质的严重不足,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这类病人需同时补充铁、锌、铜、维生素A、B12、叶酸和吡哆醇等。
1.2.4 日常护理
在夏季使用腹带,会导致切口处温度潮湿、增高、易污染,是细菌更衣增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腹带松紧,可适当增加换药次数,保持敷料干燥。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洗空调及空气净化机滤网,注意病室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加强对患者卫生宣教及护理,指导被褥及着装厚薄适度、宽松。
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的性质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年龄、备皮时间、BMI、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是否为侵入性手术等方面,可发现手术时间过长、备皮时间过长、入侵性的手术可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同时污染越严重的切口术后感染可能性越大,如表1.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除与进行手术的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正确运用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患者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预防,可通过合理用药、日常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并有效的控制切口感染,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同时保证手术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烈红,邹瑞芳.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术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SAS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综合护理;腹部手术患者;老年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39-01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生命科学的一种发展和进步,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因此,现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比例日益加大。老年人因为机体各种生理储备功能不断下降,营养状况较差,重要脏器功能退变,以及自身并存其他疾病等特点,导致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措施相对复杂。2011年2月-2013年8月,我们对6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60-84(71.26±9.26)岁。基础疾病:泌尿系统疾病58例,消化系统疾病52例。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1-83(70.78±9.12)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4(72.36±9.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介绍住院环境,进行入院宣教,做好术前准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向患者介绍病情及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对手术过程和预后的担心、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部分老年人性格偏执、封闭,与他人沟通困难。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每位老年患者的家庭背景及临床资料,掌握患者病情。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及问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②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护理人员一对一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了解到手术是必需的,多数情况下也是安全的。讲解手术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针对措施。③康复指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应注意循序渐进,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SAS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SDS共有20个项目分4级评分,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总分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使用礼貌用语,主动解决患者住院中的实际困难,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愿意将心中的顾虑与护理人员沟通。将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及本院的优势,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顾虑,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早日出院。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康复计划表,术后第l天:护理人员协助、督促患者下床活动,做好胃肠道反应严重的解释及宣教工作;术后第2天:患者可进行基本正常的活动,早期术后活动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综上所述,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51-01
手术是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手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腹部外科术后最常见症状。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1]然而,由于疼痛本身具有的主观属性,使得对于术后疼痛的评估并提供相关的护理工作并未成为医疗机构的常规做法,往往只有在患者主动提出相关的护理工作时,医疗机构才采取相关的行动。而这样一种被动护理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困扰,而且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为此,笔者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为了有效缓解患者在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我中心对于101例术后疼痛患者采取了主动护理的方式,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本文拟以此为案例,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后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介绍,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住院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共计101例,其中从性别上看,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在11到79岁之间;从手术类型上看,胆囊手术患者25例,阑尾手术患者57例,疝修补术患者19例。
1.2 对疼痛的估计。在处理患者的疼痛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于疼痛进行评估,这包括两个方面,即护理人员自己的评估和患者的疼痛体验的评估。对于疼痛感受,一般可以分为疼痛期待期、痛觉感知期和痛后感受期等三个时期。通常,在第一期即疼痛期待期,通过对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对于疼痛的感知程度。而痛后感受期则主要与人的情感,如恐惧、害怕等有关系。[2]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减压,打消患者对于手术本身以及术后疼痛的种种恐惧和焦虑不安之感,增强患者对于手术的信心。在术前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过程等情况,告知手术的和手术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此外,为了让患者有效配合,同时也让患者学会如何去缓解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在了解患者过去遇到疼痛时的所采取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及相应的缓解办法,让患者深入认识疼痛的性质,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比如在患者咳嗽或者深呼吸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用手或者枕头按住伤口,以防止牵扯到缝线而引发伤口的疼痛;在肠胃道术后,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早期翻身活动,取右侧的卧位,以便使气体能上升至降结肠,缓解并改善患者的胀气痛等。
1.3.2 预防性用药。对于那些在术后在硬脊膜外腔上未给止痛药的患者,采取预防用药的方式,通常在术后48小时内,根据患者对于药物的吸收状况和代谢的速度,给予患者适量的吗啡、强痛定、杜冷丁等止痛剂。在第一次用药完成后,认真观察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以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不过,在给药前,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于患者的血压和呼吸等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查。
1.3.3 放松训练及分散注意力。为了让患者减轻疼痛,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调节。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有一种信任和依赖感。护理人员要学会耐心的倾听患者,尊重患者的感情,并努力的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其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分散或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起到很好的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比如,让患者听音乐、给患者讲故事和新闻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音乐具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功能,可以关闭人们的疼痛通路,改变疼痛体验,进一步改变大脑对于疼痛的认识。此外,对于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患者,可以让其读小说和报纸,利用视觉分散法减轻痛苦。
最后,指导患者做放松训练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让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即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循序放松,并闭目养神,排除杂念,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的空间,深慢呼吸,频率以自然舒适为宜,3次/d,15~20min/次。
1.3.4 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呼吸功能较佳、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在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状况发生。
2 结果
通过对于本中心的101例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患者在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对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和分析,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2.1 对于101例患者进行问卷和检测的评估,结果发现,全部患者都对于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而且患者的肌肉紧张度得到改善。
2.2 术后感到轻松和舒适的患者为98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达到97%。
2.3 术后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共计98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达到97%。
2.4 术后各种疼痛征象得以减轻或者消失的患者达到10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为99%。
3 讨论
与过去的医学模式不同,现代的医学模式视人的生物、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各个方面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实行全方位的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护理服务的观念也需要不断转变,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对于病人的全方位的护理为中心,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本文的案例,可以看出,对于病人的护理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等多个方面,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止痛、分散注意力、硬膜外腔给药止痛等多种护理措施,使得术后的无痛成为了现实,有效的促进了患者在术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丛志强,丛志斌,胡胜德.潘耀东校.对术后镇痛护士应注意的问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J],1995,14(2):74
关键词 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护理配合疼痛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经胆囊造影术及B超显像检查确定诊断后,利用腹腔镜仪器插入腹腔内以切除胆囊[1]。该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程度轻,但手术事件本身仍可引起不良反应,为此需要加强护理[2]。本文具体探讨了腹腔镜下腹部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肝胆部结石患者250例,入选标准:符合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自如[3]。其中男145例,女105例。年龄35~92岁;病史3个月~25年。结石直径2~12cm。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5例,两组一般人口学与结石直径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腹腔镜下肝胆管结石术,所有病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控制腹内压14mmHg水平。取脐下缘1cm为切口建立人工气腹,10cm Trocar分别置于脐下缘、剑突右下,5cm Trocar分别置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放入连接腹腔镜。于胆囊底部以电凝钩烧灼1~2cm小口行胆囊减压,以吸引器将胆汁完全洗出。沿胆囊床切开胆囊前后壁浆膜,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分离切除胆囊,引流抗感染。
护理方法: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针对患者对新技术参与的手术即期盼又担心的心理,根据手术的安排,责任护士给予讲解手术方法、疗效、手术时间、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使其消除顾虑、建立信心,很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除按全麻插管术前准备外,还需准备:上胃管、上导尿管。术前注射鲁米那、阿托品。术中带药、液体、凝血酶。②术后护理:全麻常规护理,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术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为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严重肌注灭吐灵10mg。第1次扶患者坐起时动作应柔和。一般术后测血压、脉搏半小时1次,连测4次若血压平稳,即可改为4次/日。体温在术后2~3天一般≤38.5℃,若持续发热要确定原因,饮食应按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计划。电视腹腔镜内切胆囊手术的患者,一般在术后第1天拔胃管、导尿管,可进少量流质饮食,第二天改进半流质饮食,第3天进普食。质量应给低脂、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心情舒畅,多休息,近期不参加体力劳动,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观察指标:疼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6小时、2天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级比较,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级。
结果
疼痛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两组在术后6小时疼痛程度都最重,治疗组在术后2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
护理满意度: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0%,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将2010年5月-2012年3月于我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另给予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6.2%,自然排尿成功率为78.9%;对照组术后自行排尿成功率为86.5%,自然排尿成功率53.8%。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8,P
【关键词】开腹手术;尿潴留;护理干预;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4-01尿潴留可导致患者逼尿肌损伤,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1]。临床上多数行留置导尿管处理以预防尿潴留,但该方法易引起尿路感染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如何更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成为了临床护理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之一。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3月对52例开腹手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4例,均为于我院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8-72岁,平均(40.4±12.6)岁;其中行胃肠道手术者17例,行阑尾手术者6例,行胆道手术者11例,行肝脾手术者12例,行肾、输尿管手术者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16-73岁,平均(42.1±13.2)岁;其中行腰椎阻滞麻醉者5例,行硬膜外麻醉者47例;其中行胃肠道手术者15例,行阑尾手术者7例,行胆道手术者10例,行肝脾手术者13例,行肾、输尿管手术者7例;其中行腰椎阻滞麻醉者7例,行硬膜外麻醉者45例。两组在上述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如一般性护理、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诱导排尿等。观察组在该护理基础上另进行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强化床上排尿训练:术前3天向患者强调术后尿潴留造成的身体痛苦与损伤,并向讲解床上排尿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监督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每天2次,直到患者能自然排尿为止[2]。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对因紧张、怕羞等患者应先给予安慰,并根据病房条件创造患者所需排尿环境,以帮助其顺利排尿。③术后早期诱导排尿:术后6h内应多鼓励患者排尿,切勿憋尿。对无尿意患者,护理人员应触摸患者膀胱区以确定有无膨胀,并对有尿患者播放口哨声或流水声以诱导尿意、促进尿液排出。对因不适、术后疼痛所致尿潴留患者可进行膀胱按摩。对病情允许患者可取站立位或蹲位排尿。但对尿潴留已形成,患者不宜长时间诱导排尿,应及时插导尿管导尿,并做好尿管常规护理。
1.3观察项目: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自然排尿、诱导排尿成功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两组术后自然排尿、诱导排尿成功率采用SPSS15.0进行卡方检验,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进行t检验。P
2.1两组术后排尿成功率比较:观察组52例患者术后自行排尿成功52例,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6.2%,其中包括自然排尿41例,占78.9%;诱导排尿成功9例,占17.3%;诱导排尿失败转为导尿管排尿2例。对照组52例术后自行排尿成功45例,自行排尿成功率为86.5%,其中自然排尿成功率53.8%(28/52),诱导排尿成功率32.7%(17/52),具体数据,(见表1)。两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95,P>0.05),但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8,P
表1两组术后排尿情况及住院时间分布
组别例数自行排尿成功自然排尿成功诱导排尿成功排尿无效住院时间(天)观察组5241*926.2±1.0*对照组52281778.5±2.8注:与对照组比较,*P
术后引起尿潴留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麻醉因素、药物因素及患者紧张、怕疼等心理因素[3-4]。其中心理因素是引起术后尿潴留的常见因素之一。患者怕羞、不须归床上排尿、害怕切口疼痛等心理可对副交感神经产生抑制作用而使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紧张,并最终引起排尿困难[5]。
本研究主要从术前强化床上排尿、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早期诱导排尿等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术后尿潴留。从观察结果看,虽然观察组自行排尿成功率稍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术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总之,从本研究观察结果可以认为,术前强化床上排尿、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早期诱导排尿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促进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自然排尿并缩短住院时间,是有效的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方法。参考文献
[1]张敏.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94-1495.
[2]赫玲玲,张智慧.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7,31(6):467.
[3]于莹,候春颖,祁清阳.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49):1317-131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不断增多,与青壮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多数不典型,能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通过药物治疗大多容易出现副作用。因而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因疾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所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下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我科自2005年2月-2007年4月共收治76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7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8例,女34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76岁,其中胆道手术26例,胃肠手术38例,腹股沟疝11例,其他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2例,切口感染4例。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并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戒烟,因吸烟会使术后痰多粘稠,难以咯出,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机会。②心理护理:老年人反应慢,记忆力差,但有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的特点,应根据不同层次病人的心理动态及特点,从不同角度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讲究策略地给予解释、安慰,以和蔼的态度,真诚地与病人进行交谈,以解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使病人在自然、安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③术前准备:详细检查心、肺、肾及肝脏的功能,了解机体一般状态及治疗前并发症,术前停止吸烟,对严重肺功能减退者,结合动脉血气分析给予吸氧,有肺部感染者,术前3天应用抗生素治疗,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等,可口服降压药物,做好血压观察,注意降压情况:给强心利尿药物,维持尿量1500ml/小时,血糖高者不管有无口服降糖药史,均应试用普通胰岛素,使术前血糖降解接近正常;加强营养,术前对进食差者,体质衰弱者,必须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使其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才能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④皮肤准备:老年人的皮下脂肪少,清洗时动作要轻柔,忌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降低皮肤的防卫功能。⑤胃肠道准备:根据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相对低下,胃肠蠕动缓慢,进行洗胃或者灌肠时,要严格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液量和液压。温度39-40℃,液量800ml-1000ml,液压以0.3-0.5m为宜,切忌大量的高压灌洗,以免导致虚脱或肠胃粘膜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疼痛的护理 应及时告诉患者术后24h内切口最疼,48h后会明显减轻,对患者的诉痛应关心,及时巡视,了解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利用老年人幼稚的心理,分散注意力,予止痛药。
2.2.2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待病情稳定后,鼓励家属多陪伴,并正确评价手术效果,使患者觉得自己正在康复之中,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应经常到床前问长问短,鼓励患者尽量摄取营养使患者觉得在生活上、心理上都得到全面的关照,从而不感到孤独。
2.2.3 术后营养的护理 术后胃肠道蠕动缓慢胃容量及张力降低,因此应及时补充营养,并尽快获得正氮平衡,使伤口迅速愈合,早日康复[1]。保证营养摄入,掌握进食程序,少食多餐,进食应循序渐进[2]。若饮食不当,违背饮食原则如术后过早进食,暴饮暴食或进食坚硬食物,极易造成胃肠手术病人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
2.2.4 术后呼吸道护理 本组78例,10例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术后避免受凉,要注意保暖。因老人怕疼,不敢咳嗽,因此要鼓励咳嗽,咳痰。并予以协助。也可以通过吹气球或吹水瓶,增加肺通气量和利于痰液排出。
2.2.5 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和脉率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6例病人表现心慌、气短、脉率快,心电图检查示心肌供血不足,给予激化液治疗后恢复。
2.2.6 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恢复均缓慢,代偿能力差,胃肠减压引流,胃肠造瘘术后均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缺钾会出现胃肠道张力低下性肠麻醉,也会加重腹胀,会造成病人极度不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血压、脉搏、电解质、血气等的变化,尽量做到等量输入,既要补充,又不使心脏负担过重,严格控制体液的量及输入速度,特别是对单位时间内输入量的控制。必要时计出入量。本组3例病人因冠心病输液速度过慢致使水、电解质入量不足,造成病人腹胀,经处理缓解。
2.2.7 切口的护理老年人切口愈合缓慢,所以应加强对切口的观察与护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应及时处理。如理疗。并选择应用抗生素。本组有4例切口感染,经处理痊愈。
2.2.8 尿潴留及便秘的护理 排尿障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老年患者安装专用厕所,使其能独立排尿,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或听流水声,需留置导尿者,则做好尿管护理,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及逆行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3]。
老年人便秘多属机械性便秘。手术活动量少,食物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等。因此,应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多活动,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参考文献
[1] 李明秀.实用营养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110.
关键词:腹部手术 胃瘫综合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60-01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胃瘫是指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排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也称胃无力综合征。多发生于胃及胰腺手术后,发生率0.4%~5.0%[1]。临床上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3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5~78岁。胃癌根治术12例,远端胃切除胃空肠毕Ⅱ式吻合术8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胰头癌根治术5例,肠多处破裂修补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重症型胰腺炎术2例;32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最长达35天。
2 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本组32例,均符合国内胃瘫诊断标准[2]:①腹部手术后患者已排气,拔除胃管后进流质食即发生频繁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反复呕吐宿食、胆汁,呕吐后症状缓解,腹部体检有振水声;②胃肠减压引流量每日超过800ml,并且持续超过10日;③无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④术后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等;⑤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人均在积极心理治疗的同时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胃动力能恢复而治愈出院。治疗措施为:①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以减轻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③营养支持。④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4 护理
做好各项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密切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早治疗,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对胃瘫患者以后的健康非常重要[2]。
4.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胃瘫的基础[3],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动态、连续地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胃瘫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理解、沟通及鼓励,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都有利于促进胃瘫的恢复。
4.2 呕吐时的护理。扶病人坐起或使卧床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合并肺部感染;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的变化情况,采取安慰、协助等多种方式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对于呕吐不止病人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取得较好的疗效。
4.3 胃肠减压的护理。插胃管前应向病人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不适和配合要点,以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操作。置管时采取按压合谷、内关穴和心理暗示的方法,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使胃管顺利插入并在适当悬空位置,以防直接接触胃壁引起不适感;置管期间要保持胃管通畅,防止扭曲、滑脱、受压,如遇胃内容物阻塞管道,可用а-糜蛋白酶3支+5%碳酸氢钠20ml冲管。注意病人有无胸闷、腹胀、腹痛以及排气、排便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气味、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引流总量。
4.4 口腔护理。因患者禁食、呕吐,致使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应每天用盐水或中药漱口,注意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糜烂、溃疡,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及病灶处理,保持口气清新,同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包括户外活动,以增强患者信心,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4.5 胃肠外营养护理。腹部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较长,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以补偿足够能量。胃肠外营养液一般选用全静脉营养混合液[4],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肠萎缩及免疫抑制,应尽早肠内营养支持。
4.6 肠内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措施[5]。通常肠蠕动出现,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液,原则上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少量到全量,速度由慢到快,先增量后增浓度。拔除胃管后,鼓励患者自己进食,应循序渐进、少量多餐的原则,养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进食粗粮、杂粮及高纤维素食物;避免进食牛奶、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忌食刺激性强、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5 小结
本人通过对3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胃瘫病人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患者的恢复结果都很满意,预后良好;做好心理护理、持续胃肠减压护理、肠内外营养护理及必要的并发症预防,都能促进患者较快地痊愈,给家庭减轻负担,给患者减少痛苦。
参考文献
[1] 朱桂玲,田宏,王鑫..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黑龙江医学,2005,11:861
[2] 姚希贤,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出版社,1999,623~625
[3] 秦新裕.胃十二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