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存在的问题
1.1家长及社会方面
梅州是处于贫困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农村的青壮人群都喜欢到大城市去工作,所以农村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和监管不到,往往只关注所谓的主课成绩,根本不会去过问他的地理成绩如何,存在轻视地理教育的思想,学生也存在这种意识,在行动上出现,不积极、没兴趣。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社会方面,相关领导对农村教学不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关心,也是让地理教学的实施遇到严重的阻力。
1.2学校方面
既然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就看升学率,那么学校领导重视“指挥棒”下的“主科”轻视“副科”的现象,肯定是比较严重和普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地理师资配备不强。地理学科在许多农村中学(尤其是初中)已沦为“识字就能教地理”的地步。有的学校由“主科”教师兼任,而专职的地理教师因为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却被“重用”安排上“主科”了;很多初中学校地理成了后勤人员的“评职课”,病、老教师的“关照课”。地理教师人员变动频繁,素质偏低,有的老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连学生都不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
1.2.2地理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材配套的挂图不全、陈旧不堪,多媒体设备更是空白,有的学校竟连个象样的地球仪都没有,很多老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1.3教材编排方面
初三不学地理,学生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到了高中已忘得差不多了,高中一入学就要接触地球的运动、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不易接受。高一新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因为必需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还没有具备,不少学生都有受挫的感觉,普遍认为地理难学,其难度超过了数学、化学等学科,仅次于物理。难怪学生会感慨:“地理和物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1.4教师方面
由于前几年本省高考不考地理,加上地理学科在一些老师眼中属于“副科”、“杂科”,报读地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毕业后当地理教师更少。梅州五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县城教师待遇一般,农村教师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外流,地理、历史这些紧缺的外流更加严重。就像五华田家炳中学的地理教师,从2005年到现在先后有4名地理教师调动到惠州市任教。地理列为高考必考科目后,中学地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甚至很多地理老师不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剩余”教师。
2对策研究
如何走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呢?本人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1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的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2完善考试制度,协调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学科的兴衰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地理教学的今天与地理学科曾不被列入中考或高考的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在出台中考、高考方案时,应全面协调好“中考、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地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2.3学校管理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地理教育教学,把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安排到地理教学岗位,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地理教师队伍,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教材编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材要舍得删去一些过难、作用又不大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把难度控制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另外,还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将相对较简单的人文地理内容提到自然地理之前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等待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后,再学习这部分内容就容易的多了。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具体做法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高中地理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致不高,需要教师做好科学的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帮助高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地理的认知,开阔他们的地理视野。
1.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1.1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地理教学时,应该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许多教师依然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导致高中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进而增加他们的地理学习难度。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也有待提升,有些教师虽然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但是没有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地理学习态度,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1.2教学内容衔接不畅
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高中地理知识比较琐碎,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知识跨度较大,各种定律、原理的迁移性较强,在分析某一地理现象时知识运用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但现实中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够顺畅,学生很难对其形成知识树网,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1.3教学案例脱离生活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从生活角度举例,这样才能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都较为理论化、抽象化,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教师如果单純进行理论讲解,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2.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的应对方法
2.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要想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学习乐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满足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需求。
2.2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地理知识系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地理的认识,使其系统化掌握地理学习技巧,找到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乐趣。
2.3从生活中寻找案例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要从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这样能够提升课堂知识的灵活性、生动性,最大限度降低地理的学习难度。比如我们看到的自然景观、经历的四季更替、遇到的气候变化等都是地理信息的展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一些地理现象,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积极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兴趣,最大限度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面对不同的学生主体,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以保障知识衔接的顺畅性。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和学习地理,以满足他们今后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7,(12):59-60.
[2]史晶晶.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14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丰富性
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考试的形式,但是这样却限制了同学们想象力创新力的发挥,并且让不少同学感觉到学习地理的压力。因为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学生在长期的考试压力下,对这些知识点采用重复性记忆的方式,这对他们理解和想象力有损害,这也是我们观察地理教学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地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老师的引导功能变成指导,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有所下降。不论是哪种原因,在地理教学中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改变的。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学生课堂表现沉默,积极性低
高中学习的压力大于初中,而从学生自身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寻找学习兴趣点的能力也较低。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默,完全处在“听”讲的状态,对知识的理解和随时的记忆也很难保证。而且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不少同学表示,自己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多数是在课下和自习课上进行的。老师讲课时,往往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默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老师从学生那里获得的教学反馈少,也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讲课进度。而且这种学习气氛容易相互感染,老师也会因此没有上课的激情。改变这一局面非常必要,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2.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课堂预习少
地理学科看似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如果没有在课前做好预习的话,在课堂上也很难有积极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依赖性比较强,首先是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课内容,再者是课堂上思考少,回答问题不积极。最后就是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不去积极思考解决较难问题,而是等待老师的讲解。这样的学习依赖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变得比较吃力。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除了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之外,还与老师的教学要求有关系。教师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课前准备,但是却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比较低,甚至不会去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长此以往,预习变成了一种形式,对教学有百弊而无一利。
3.地理知识不形象,甚至为纯知识
地理也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就是因为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在应试教学的背景下,老师为了减少了同学们的思考量,总是想着代替他们思考,节省这段时间来记忆更多知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高中地理和基础地理有所不同,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养成正确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地理教学在此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单一,除了教材知识的讲解之外,就是对应试要点的说明。板书的方式简化了地理教学步骤,但是使得形象程度降低,变成了文字性的知识。即使应用多媒体,也多是将课本文字搬到上面,图片量和动画数量比较少。
4.地理课堂系统性差,教学不成体系
目前地理教学主要依赖教材,讲课的内容和顺序也多限于此。但是地理知识的零散性比较大,即使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教学,也会在教的过程中发生混乱,发生知识点的混淆和遗忘。地理教学不成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同学们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对老师的系统化的教学产生影响,难以掌握课堂节奏和教学安排,目的性不强也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二、如何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渗透综合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趣味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科学,地理学科中也蕴含着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或者与之相关。和这些学科的相互渗透,既能够唤醒同学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又有助于地理学习。例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界水循环》这一章节,可以结合高中化学知识,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展现水循环的过程,用蒸发、升华等过程展现水分子的运动。这样形象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更加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学习观念,融合各科知识,综合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高中和初中很大的不同,就是应该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高中生已经有了较为深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面对新知识,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进行初步的剖析和理解,这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老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订一个合理的预习方案。将大体框架,或者是需要初步理解的内容予以标注,并且要求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完成预习。这样老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整理,找出学生不懂的难点,作为教学重点。这样既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和学生更好地互动,会使得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3.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应用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解放了老师的双手,到现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教育界的宠儿。但是其真正的教学意义还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起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可以有更大的施展之地。地理不应该是抽象的学习,应该将祖国山河,世界风景等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在人教版中,很多同学反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山地的形成做成动画,使其理解更加容易简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组教学结构,形成体系化教学
在上课前,先准备一个大体的框架。然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其补充完善,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选出较好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又便于在日后的复习中节约时间。这些都将反映到学生的整体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针对问题细致的解决,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提升的垫脚石。
关键词:GIS;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GIS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将其融入地理教学的时间也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r候,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效果,还将其本身较为灵活的教学内容变得十分死板。因此,我国应当对GIS技术展开研究,改善该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缺点,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点,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对GIS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应用GIS的水平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中了解GIS技术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该项技术都不是很了解。并且,在这两成地理教师中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数量应用GIS技术的更少,所以地理教师GIS水平的缺乏是阻碍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缺乏对GIS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对GIS认识,没有意识到GIS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导致GIS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原因。调查实验发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中没有一个教师认为GIS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地理教材中涉及GIS内容,也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介绍或是直接略过,没有充分发挥GIS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3.缺少软硬件设施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不仅是GIS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发挥GIS作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能够满足GIS应用基础设施的高中还很少,即使有些高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在软件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所使用的GIS软件有一个较为相似的特点,就是软件功能较多、专业型较强,软件的安装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因此不适合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GIS融入高中地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
各地高中应当对本校地理教师进行GIS培训,待培训完成以后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材中能够应用到GIS技术的内容进行设计,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不同高中之间应当加强在GIS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共享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一些使用GIS技术取得较好效果的高中,应当为使用效果较差的学校做好成功的示范,以提高这些学校GIS技术的使用效果。此外,我国高中还可以借鉴国外在GIS技术上的使用经验,以提高本校的GIS应用水平,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2.高中应当加强与师范高校的合作
为了充分发挥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应当加强与师范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关系,可以让师范高校中熟练掌握和应用GIS技术的学生去高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师范高校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师GIS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一项双赢措施。
3.高中应当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一般情况,重点高中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高中在硬件设备上已经达到了GIS技术的使用要求,然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一方面则有所欠缺,需要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完善这类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在软件上,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同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当地高中的具体情况研发出具有针对性、比高的GIS软件,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GIS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认为该技术是无用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不必地将GIS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因此,高中学校应当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这一观念,充分认识到GIS技术的重视性,充分发挥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GIS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GIS技术一直都没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晓慧,朱丽,卫海燕.GIS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6):112-114.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地理教学;运用策略
情境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耳朵与眼睛等器官,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身的感受、体验与领悟,替代传统机械式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条件,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与团队互助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此外,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即“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回归生活的情境体验式地理教学,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高中地理情境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的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与普及,教师在借助多媒体进行体验式情境创设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了激情与活力,通过图片、文字、动画、音乐与视频等素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授课内容与课本内容无关。而在情境的创设中,无论课本内容如何,多媒体是否适用,许多教师一律使用图片、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进行体验情境的创设,这不仅使教学内容偏离,同时限制了学生的体验,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2.情境体验教学易流于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体验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许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多地进行情境创设,进入了情境创设的误区。例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造成眼花缭乱之感,教学情境多且复杂等,使整个课堂充斥着各种体验环节,偏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本末倒置,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虚而不实。
3.教师对情境体验式教学缺乏经验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特别是年纪较长的教师,对情境体验式教学并未达到充分的理解,因此在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经验,生搬硬套,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提点与教学目标结合的重视,创设的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2)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3)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口才表达方式缺乏感染力,使得学生融入创设情境不够及时,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目标;(4)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气氛,使课堂显得压抑,体验也无法得以有效地进行。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地理实验的体验情境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地理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够通过地理实验进行课外调查观测、图标制作、实验模拟以及野外实习考察等,从而认识地理事物,对地理现象进行探索,并发现地理过程和规律。通过直观的地理实验,学生能够获得亲身的参与机会,充分体会知识的由来,进而对知识实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活跃地理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2.创设地理调查实践活动的体验情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加强乡土地理学习,注重地理问题研究”的理念,倡导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进行地理野外调查。通过专题调查研究,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实际问题,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这种体验式情境的创设,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理调查实践活动中,进而观察和思考地理现象,同时增加生活阅历,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3.运用多媒体进行体验式情境的创设
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体验式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多媒体将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与真实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可创设角色扮演的体验情境。通过学生、教师对任务角色的独自扮演,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感悟,学习知识。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情境体验式教学的作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体验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苹.体验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创新
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要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因此把案例教学方法积极引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并系统研究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对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水平都有着现实而直接的意义[1]。
1.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1浓厚的趣闻性
地理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来源和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来自于报纸杂志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电视网络的视频音频形式。丰富的地理教学案例可读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通过阅读分析教学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案例的选取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可以有加工补充,但不可以是虚构杜撰,并且教学案例要突出强调依托客观生活实际来表现相关地理知识。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地理知识,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会越来越高[2]。
1.2较强的综合性
选取的地理教学案例本身内涵丰富,它是包括基本地理事物、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地理背景资料。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更需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获得问题本质的所在。经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训练,使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2.1案例要富有时代感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的重大地理问题。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时代性和适用性,选择那些来源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例如: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的海岸附近海域处(38.1° N, 142.6° E)发生了 9.0级地震。震后30分钟紧跟着发生的特大海啸让日本损失惨重。截至到3月21日,大地震及海嘯已造成8649人死亡,12877人失踪。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使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处在核辐射的阴影中。
本案例可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教版)地质灾害章节中得到运用。本章节介绍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课堂设计可借助以上案例设置地震爆发的原理成因、破坏程度、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及联系我国地震地质灾害情况等问题。
教学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必须及时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进程合拍,同时使用富有时代气息、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看到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和地理教学相关的时事要闻都可以及时整理、收集并加以处理,结合教学进度作为新颖的案例适时地展示给学生。
2.2引入乡土地理,使案例生活化
学生本乡本土的家乡地理环境称之为乡土地理。乡土地理反映的地理问题是直观而具体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对此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挖掘搜集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运用,不仅补充了教材内容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更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最终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知识原理,既促进了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同时又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育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以桂林地区为例,桂林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由于桂林市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桂林当地很多的乡土材料都可以选为地理教学案例进行使用。
2.3鼓励引导支持学生发掘搜集案例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引导支持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査、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去发掘搜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学生自主发掘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以主角身份进入案例,获得最直接的切身感性体验,较之于间接获得的材料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教学案例素材的做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更加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来源,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到达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内容教学中,以桂林漓江景区为例,组织学生到漓江附近展开课外教学活动,亲身实地的了解目前漓江景区幵发现状与当下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们拍摄照片,并做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从而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出开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再回归到课本内容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兴趣盘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3.结论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又不是完美无瑕的,它除了自身独特的优点之外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案例教学法亦是如此。比如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有限、案例教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不足、以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高要求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种方法贯彻始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客观、理性的使用地理案例教学,才能充分展示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十分密切,然而高中和初中教学衔接的问题却一直是困扰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着力解决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探究并建立和完善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沟通与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高初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原因及衔接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师资配置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地理的师资力量不容乐观。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初升高招生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初中学校对初中地理教学不重视,初中地理被认为是副科,使一些初别是乡村学校往往缺乏地理学科专职教师,常常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上地理课,即使是大学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千方百计想改行教其他所谓的主科。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低下,使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同时,由于受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和初中教师对整个中学地理课程缺乏了解的影响,使初中地理教学较难把握初中、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从而直接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差异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内容是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重在对作为案例的某些区域内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描述,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内容较为浅显,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差,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初步了解、认识、学会,能力要求层次比较低。而新课标高中地理的三个必修模块和七个选修模块,主要属于系统地理,重点讲授自然地理的理论与原理、人文地理的理论与方法、正确的人地观念等内容,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分析,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在初中基础上,更加强调了理解、应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学以致用、实践调研、论证探讨,培养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初中即使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地理知识,也往往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需要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顾及学生的基础,做好衔接工作。
3.学生年龄特征的差异
初中生的心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成熟,也不稳定,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趣味性较强的知识较喜欢并易于接受,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较为重要,许多初中教师也正是这样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心智逐渐得到了发展,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与动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在不断增长和提高,但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使相当部分高中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
4.课程设置在时间上的脱节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安排,初中在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并在初中二年级学年结束时完成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在初中三年级不再学习地理。长达一年时间的学习中断,必然导致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大量遗忘,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高中地理的知识基础。这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很好衔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脱节现象,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制约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高中教师必须采取对策,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实现与初中地理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
1.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改中,虽然更加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在高中、初中地理教学衔接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摸清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特点,重视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给高中生弥补初中地理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同时,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定期进行总结和分类,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
2.把握课标,研究教材
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增强生存能力,并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同时,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强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初中、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的差异,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比初中明显要高。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本着课程理念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处理教材,全面挖掘高中教材中需要初中知识作为支撑的内容,在教学前先对初中知识进行强化复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念。同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使学生保持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中、初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在智力和心理上都比初中生要成熟一些,因此,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1)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地球运动、地图知识、等高线、区域地图等内容时均有较大困难,学生对于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形态、组合结构等理解不到位,掌握程度较差。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照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强化对这些内容的补充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
(2)读图析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涉及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但受知识和智力发展的限制,初中生对地理图像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较弱。高中地理教学应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观察和分析的训练,使之学会从地理图像的图形语言中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分析、描述与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提升图文转换能力。
(3)理解记忆能力
初中生学习地理,更多习惯于形象思维,对知识习惯于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由于高中教学目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求提高,既要重视基本知识的记忆,更要重视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来记忆,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4.改进教法,优化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做好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1)多元导入,引疑激趣
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往往来自感性认识,比如一些地理奇闻轶事、地区风土人情等就成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高中生的学习动力除了来自理性的认识外,也需要感性认识的不断激发和强化。为此,在高中课堂引入时,可以用图片、视频、热点话题、生产生活问题等创设情境,引发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避免学生产生高中地理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错误认识,从而顺利适应高中教学。
(2)活动探究,激发思维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活动教学,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多种媒体结合,加强教学直观性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一方面保留了初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缺乏地理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形态、地理分布、动态过程等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加深对抽象地理动态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对区域地图的掌握对相当一部分高中生来说,可谓是一件难事。为突破这一难点,一是教师应在课堂上对一些重点区域图边讲边画,并要求学生跟着仿绘;二是教师要经常使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三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区域地图,辅助教学。这样通过多种途径、长时期的教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区域地图逐渐熟悉起来,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雷解民.试论“高一现象”的成因:初、高中衔接教育研究之一[J].教育科学论坛,2008(06).
[2]牟哲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初探[J].地理教育,2009(04).
【关键词】项目教学 地理课堂 体系 建设对策
高中生处于人生学习的重要时期,高中学校学习环境压力偏大,往往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仅要从教学流程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还要根据高中生具体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及时调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凭借其良好的教学应用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为课堂教学活动建立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十分广阔,学好地理知识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高中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知识水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高中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教育部门多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1]。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知识体系层次复杂多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无法保持一致,知识授课讲解面临着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影响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特点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选择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案,能够改变地理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创造和谐的知识学习平台。最近几年,高中课程教学体系均倡导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准展开教学活动,从中也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的利用价值。
1、创新性。“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都突破了早期地理课堂教学体系[2]。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力,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案的执行成效,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这也说明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滞后性。
2、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实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地理课堂建设对策
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入学习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技巧,根据地理课程知识体系提出可靠的教学方案,努力建设更加高效、实用、稳定的课堂教学环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1、素养方面。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条件,对培养高中生地理知识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要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需求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按照高中生兴趣拟定项目教学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取得预定的效果。基于项目教学法引导下,教师要努力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3]。例如,对大自然气候变化等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知识普查,收集相关资料与知识点。
3、技术方面。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为学生建立信息化地理课堂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通过地理影像展示、动态模拟等技术,向高中生展现更加逼真的地理环境,为项目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此外,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评价方面。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是考验项目教学法实际应用成效的关键,可从客观方面体现出项目教学是否符合地理课堂要求[4]。因此,教师要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结论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性过程,教师必须结合地理书本教材内容,逐渐完善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改变了早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转变为不同的项目,引导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了每一位高中生的地理兴趣,这些都能减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授课难度。
参考文献:
[1]杨林仙.浅谈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应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5(01)
[2]雷俊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内容安排的特点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
[3]李家清,李文田.教材分析:现代地理教师教学素养的奠基之需[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9)
一、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多――新课本容量大,有些章节内容过于庞大,课时不足,特别是必修一按四川省的开课计划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新教材的内容多以图片为主,文字材料很少,直观了许多,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而知识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专业知识比较强,内容就很难说明。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要求2课时完成,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时的安排就无法相符。而有一部分知识比较新,广大一线教师在理论上能够了解,却没有接触过。如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为大学教材的知识,教师也少有机会感受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讲到了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大部分基层教师没有接触过遥感图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特别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会导致他们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对策:课时自行调整压缩,地球运动部分知识花4~6课时,必修1第三章和第四章知识点则压缩时间;借助多媒体;用生活中的实物类比教学。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用煮熟的鸡蛋,从鸡蛋的结构给学生展示;学习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可将四中遥感图片(GOOGLE地图)(图1)分发给学生学习交流。
问题二:难――教学内容难以把握,课本上没有涉及;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的知识,教材中出现是否要讲,程度如何把握?
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要深到什么程度?是否按高考深度并拓展?考试难度怎么定?高考如何考地理?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是否必须开展?如何开展较好?课程进度能不能赶上?考试时是否涉及案例研究?在这次高中地理新课改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被删减掉了。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中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对比图给去掉了。这个对比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平时上课时很难给学生讲解清楚,再把这个图去掉,学生就更理不清头绪。再者,现在的一些辅助资料和平时出现的题目中,有时候还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重难点来考查。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对气候知识的介绍用P39~P40不到两页的内容,而气候是整个高中地理学的核心知识,也是高考的主干考点。这就需要教师补充大量关于气候的知识和资料。还有必修1第三章问题探究――研究利用南极冰川解决阿拉伯缺水问题;必修3第一章问题探究――新加坡,第五章问题探究――南水北调。
对策:严格按照四川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如进行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时,为了比较气压值的高低,需要跟学生及时补充初中物理有关气压的知识。而对于老教材中涉及的大气垂直分层,新课标不做要求,且教材中未涉及,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问题三:缺――农村教育边缘化,课程资源缺乏,教学资源不能适应课改要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方式,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地理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四两拨千斤,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些复杂的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如必修1关于气压带风带部分的知识、水循环、常见天气系统部分知识等。2013年泸州市优质课比赛,谢燕老师所讲的常见天气系统,就利用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了这一过程,效果显著。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轻巧。而目前多媒体在我校没有普及,仅有2个多媒体教室,像泸州二中、泸化中学、天立中学等城区学校要求必修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配备笔记本电脑,可以及时在网络中找寻相关的教学资料。
对策:我校省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提倡教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抓住一切资源,采用视频教学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我校每年评选科研课题,地理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并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问题四:灌――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又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目前,班额较大是我省课改的一大阻力,上大课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而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对策:采用歌曲导入法教学,我校胡高洪老师开展了针对歌曲导入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科研课题研究。
开展学生活动。2011年11月13日,我校开展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泸县四中地理绘图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我校校园网有本次活动的新闻及图片。
二、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反思
四川地理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没有回头路,改革过程中出现困惑、困难、问题、挫折在所难免;无论多么矛盾、多么艰辛、多么复杂,我们地理同仁要坚定信心,相信课改的初衷“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点是绝对没错的。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和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
① 学:积极深造和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习研究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② 变:切实转变师生地位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实施步骤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它是师范专业学生必须要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多项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并通过提供学生自我观看、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师范教育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薄弱环节。湖北文理学院《地理学科教学论》一课,自2012年引入微格教学,笔者通过4届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毕业学生的微格训练指导,总结了一些教学体会。
一、微格课程具体实施步骤
1、实施前应强化理论学习
在进行微格训练之前,老师应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规范学生的基本教学行为。培训的内容包括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等,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综合技能。并让学生要明白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面就是将原有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多项容易掌握的单一的教学技能。在训练开始之前还要求学生编写微格教学教案,并观摩具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是观看上届学生训练视频,寻找普遍问题并予以预防。
2、抓住重点,重复训练
微格训练的核心是教学技能训练,十大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在训练中,将十大教学技能进行组合,选择讲解技能、演示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提问技能做为专题训练,要求每次专题训练中要兼顾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五个专题训练完成后,再进行十大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并要求每次上课时学生要运用到十大教学技能中的7-8项。训练中,规定每人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0-15分钟,在一次训练完成后,学生针对反馈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对微格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经过充分准备后再进行第二次试讲。同一个专题,每个学生要保证至少有两次训练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解决训练中的问题,适应教学工作。
3、注重板图训练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和板画,它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地理教学有。特别是板图,它从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DD地图中提炼加工而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板图边讲边绘,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调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板图训练是加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和艺术性的重要手段。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徒手画圆”、“世界大陆轮廓图”、“中国轮廓图”的绘制。其中“徒手画圆”要求两笔画完;“世界大陆轮廓图”要求用六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表示世界六大洲(南极洲除外),要求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及与赤道、南北回归线等重要纬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正确;“中国轮廓图”要求精确快速。
4、反馈和评价
训练完成后,学生要通过观看训练过程的视频充分感知自己在讲课中的表现,找出自己在授课中的优点和毛病,再由指导教师和全组成员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讨论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抓好反馈评价这个重要环节,才可充分体现微格教学的特殊功能。
二、微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校在4届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学科与课程教学论》一课中引入微格训练以来,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训练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1、微格课程开展时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课堂教学经验几乎是一张白纸,所以在微格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讲述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表情僵硬,目光无交流,声调无变化,这些都容易让台下的学生失去认真听讲的兴趣,影响学生的课堂投入。从而导致反馈与评价时无话可说,影响微格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学生,一些技能如提问技能、组织技能训练就很受局限。而对于试讲学生来说,因为面对的是熟悉的同学,所以会低估真正学习者会遇到的困难,使教师扮演者无法从心理到行为接近真实的课堂。
2、课程编制存在的问题。我校师范学生在进行教学实习之前,只有《地理学科与课程教学论》一课中有机会进行试讲的训练。所以要让学生在真正走上中学地理课堂之前,熟练的转换和运用十大教学技能,《地理科学与课程教学论》中的微格训练就非常重要。该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训练部分,虽然课时由最初的36课时,增加到54课时(36个理论课时,18个实践课时),但是实践课时远远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为了增加学生训练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尽可能压缩理论部分的教学时间。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其余部分留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即使如此也很验证保证每个学生有机会进行充分的训练。
微格教学的实施 ,通过对师范生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使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得到提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指导水平、学生参与主动性、训练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训练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詹孝慈 朱守立.高师院校生物微格教学的实践探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NO6
[2]田华.充分利用徽格教学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J].应用研发 教育信息化
[3]韩晋.论微格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14.3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41-02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其核心理念,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开拓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成为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特长,为学生创造各自优势走上不同成才之路。这次改革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变化的潮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含义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是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措施和方法[1]。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师需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角色转变,促使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潜力的开发[2],最终实现地理教学中教和学的完美结合。
二、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地理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仅作为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学校整体层面没有重视,地理教学课程安排课时量少,基本上都是2节/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生也未认真对待,长期以往极大地影响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下降。同时,由于当前大部分地区还采用应试教育式教学,“考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极大地影响着学校、家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重视。为了提高成绩和升学率,语文、数学、外语等主干课程占据学生大量时间,导致学生无暇顾及地理这门课程。此外,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处于只讲知识的层面,未能关注学生地理品德、行为素养等的培养。
(二)当前教学模式未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多年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演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发了较大改善。但是,这种改变主要出现在中东部地区及西部大中型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还处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3]。这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开发有极大地限制,使学生出现厌听、厌学现象,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长期以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地理教师综合地理信息素养较低
信息素养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中学,有一部分地理老师并未有地理专业的背景,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对地理教师夯实的地理知识、跨学科知识等的要求差距较大。
(四)地理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
中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将现代化教学工具较好的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中。但是,中西部地区地理教学水平层次相对较低,地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严重不足,教师普遍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很多农村地理教师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全面摸清,更谈不上用投影、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投入教学。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硬件设施如计算机等大部分都是高一级地区淘汰转移过去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量少且陈旧,无法满足地理教学活动的需求。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各级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地理教育
针对当前地理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抓住机遇,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动性、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德;均衡各学科教学时间,尤其是地理教学,在现有地理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应略有增加。只有在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体系中,教育教学理念、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以学生为中心是核心。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及细节,从纯粹灌输“死”知识向“活”思维转变,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由单学科知识向跨学科知识体系转变,师生关系由之前的“上下级”指令型向平等互助型转变,通过角色转变,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互助、交流等作用,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当地理课教学不是围绕教师反复陈述“死”的地理而是为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直接价值时,地理教学自身也焕发了新生。
同时,地理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如“学导学案”等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一种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范围之广可以看出其效果是相当出色的,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地理老师信息素养能力
地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全面充实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多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基于多学科进行地理核心问题的研究,深化地理教学的主题[2]。地理教师应通过“国培计划”、在线自主学习、进修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利用庞大网络功能搜集相关地理信息和了解地理学的最新变化,使自己能够在一个领先的高度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4],紧密联系地区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充分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软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成为迅速摄取、传播和探究时空形象信息的高效能手段。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可用作先进的教学工具来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水平[5]。随着地理教学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难以用图表表示,缺少动态感,学生也难以想象和理解。如地球自转、公转,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等必须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制作成动画,进行生动、直观的演示,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宇宙的奥秘;又如,利用谷歌地球来形象展示GPS的定位功能,利用ArcGIS将栅格图像数字化等。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将现代教学媒体、软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对现代地理教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传统地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构成了挑战。地理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探索地理教学新模式与新思路,学习教学技能、教学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的综合整理来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培养其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艳艳.地理教学方法初探[J].快乐阅读,2012,(9):57-58.
[2] 王新民.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探索[J].南方论刊,2011,(12):107-108.
[3] 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4] 安迎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190.
[5] 张立祖.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EN Tan
(Bayi middle school of Urumqi,Urumqi 83005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