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

时间:2023-07-31 17:2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

第1篇

1、继续加强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贯彻落实课程改革各项要求,在高中一年级教师中树立新课程意识,在认真做好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做好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工作。

2、继续贯彻高考的改革精神,在高中一、二年级教师中树立高考意识,在认真做好2009年高考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切实制定2009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以教学设计研究为载体,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新课程实验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高中地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做好高中地理研修班的工作,加强对新课程实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继续推进校本教研,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中不断成长。

5、加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市直高中地理学科的双周教研活动,组织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叙事、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努力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通过集体调研、听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会,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以校为本,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通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小组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通过活动设计、报告、小案例的征集、评比,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社会实践、社区活动案例。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

教研活动表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地点参加对象

18.28~9.3市直社会实践社区活动调研市直学校教研员

29.4~910市直高中地理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温州十四中市直地理教研

组长或备课组长

39.11~9.17市高中地理、历史教研员会议瓯海各县市区教研员

49.18~9.24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市教师教育院附校高中教研员

59.25~10.1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高中地理教学评比论文上交待定高中地理

研修班教师

610.2~10.8国庆节

710.9~10.15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

教学观摩活动温州二十二中市区高一

地理教师

810.16~10.22市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会待定高三地理教师

910.23~10.292009年高考学科研究指导小组会议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1010.30~11.5市区高三高二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温州二高市区高三

高二地理教师

1111.6~11.12市课改样本校校本教研活动课改样本校有关教师教研员

1211.13~11.19期中考试

1311.20~11.26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温州十五中高中教研员

1411.27~12.3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教学调研

有关学校高中教研员

1512.4~12.10市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样本校部分教师代表

1612.11~12.17省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暨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乐清中学各地市教研员

及部分教师代表

1712.18~12.24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

杭州部分教师代表

1812.25~12.31

191.1~1.7元旦市文科综合能力竞赛温州二十一中部分高三学生

201.15~1.21一模审稿会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211.15~1.21

221.22~1.28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暨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待定高一地理教师暨地理研修班学员

第2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远远不如外国对教育的重视,大大降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力,因而党和国家决定对基础教育实施具体措施,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积蓄人才储备的战略实施。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复杂的高中教学,为了对其更好地进行推行,改善教学的不良现状,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研究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在文科范围内其教学内容的概念性较强,但是概念不仅是文科学生基础的组成部分,更是教学中理解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因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的概念性教学要求有所增加,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积极地寻找应对的办法。

1.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高中生在面对高中地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科学的概念理解。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的本身是学生在其拥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主动构建概念学习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科学的把握和清晰的理解,使其思维向具体化的方向形成。但是通过调查得出,近七成的学生机械的学习导致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1.2学生的概念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不足

当代的高中生从小就缺乏逻辑思维的教育,使之做事情毫无条理,而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概念教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更能够锤炼其概括的能力。然而,在高中教学中有大约八成以上的高中生没有意识到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它定义为地理学习中最难攻克的一关。

1.3学生对概念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文科中最具有考验性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更为困难,因而高中生的地理概念学习则必然与其主观能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对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有着直接影响,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仅存在着基本感知,而非期望通过地理概念学习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此一来,不良的学习动机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对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程度的一般。

2.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运用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和运用下去的,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增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更能深化其对概念的掌握,因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需要教师选择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法。

2.1实际观察教学

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为自然状况、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多为具体的语言阐述,因而若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实际考察则会使之最直观地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此一来这要是最容易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关键词教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多用复杂的语言阐述,各种主谓宾定状补语态的相互结合使用,更会使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因而,对于这一类的地理概念,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并学会在一长段话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化繁为简,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3类比教学

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掌握的概念也会逐渐增多,同时概念与概念之间也会造成混淆。例如对于水蒸气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存在着“降雨”与“降水”这一不同且易混淆的概念,这时教师要一边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针对性的实例列举,另一边引导学生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如此一来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化解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对于相似的概念做出准确的区分。

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发展规划

为了能更好的改善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其教材进行演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适当的教学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1教科书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教科书这一固定准确的引导材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先对知识点进行下定义,其次再以概括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表述,最后通过实际的举例或类比的运用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握。一方面引导了学生对概念教学的呈现,另一方面又有抽象性的概括材料加以理解。

3.2板书的运用

书写板书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式沿用至今,虽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对其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仍不能否定板书结构化的应用使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更加的清晰和富有逻辑性,更能保证概念教学环环相套、稳定有序。

3.3自主教学的运用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如学生自己对概念的研究与探讨,教师要学会运用抛出问题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自主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会对教师抛出的概念问题进行假设和分析,最终下定论,这一过程很好地为学生学习概念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结语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虽备受争议,但仍在发展和改进,为了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各个地理老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更多努力。

作者:张陈凤 单位: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第4篇

【关键词】 经济发达 乡镇 高中地理 科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1. 科普教学扼要

1.1 科普教学: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是全日制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以领会和掌握最根本的科学知识、学科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为目标,为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开发、个性形成以及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可见,科普教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要求,科普教育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返璞归真的一种现实追求。

1.2 科普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精彩

《科普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科普的对象是非本专业或一般群众的高级知识分子,对那些需要普及的知识理解不是很深,因此科普需要采用的方式就要通俗易懂,能使大家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不然就会出现反作用。

科普的方式比较灵活,常见的方式有志愿服务、培训、体验、调查、参观、研究、各种竞赛等实践活动,有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录像、网络、电影等科普节目和科普出版物,由形象到抽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进行科普,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节目,它们均是以有力的科学事实、优美的解说以及生动形象的画面向观众讲述着具有什么色彩的科学知识;再如博物馆、科技馆等是视觉、听觉和触觉三者结合的媒体系统,可使公众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对知识信息的理解,对儿童和成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是极为重要的科普方式。

2. 科普:经济发达乡镇高中地理教学普世价值诉求

2.1引好奇,激兴趣:高中地理教学的永恒追求

在最新的教学规定中已经明确指明了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只有在听得懂的情况下才有学习的欲望。爱因斯坦曾经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有利武器就是科普教学方法。人类的好奇心与兴趣是相连接的,其中好奇心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新信息对学生的刺激。

2.2 提高科技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的永恒目标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即高中地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高中地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因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地理课程肩负的主要责任。高中地理课程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新课程理念的新大纲中,不再把学科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标准,而是强调物理学科中与科学技术发展、现实生活等的联系,强调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在当今的应试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为了升学率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一带而过,甚至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只要高考不考,老师们就不愿提及,则是花大量的时间讲述那些高考可能会考,但在生活中出现少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史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地理学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3.创新精神培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成果诉求和过程追求

叶谰主编的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指出,创新精神是指主动超越现实条件并以创造新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作为追求的个性心理品质。创新精神的含义不是“创新”与“精神”的简单相加,而是“创新”与“精神”丰富内涵的整合、概括与辐射。简而言之,创新精神是指人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非智能心理与智能心理因素或者在发现事物和主动探寻之间的新关系的过程中的优化整合,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探究兴趣、对真知、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求知欲、好奇心执着追求和对革新、发现、进取、开拓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它是进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

4. 科普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高中地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既是文科中的理科,也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它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在使用与其它学科相似的教学方法。一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案例教学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性学习。在讲农业区位因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块农田,让学生“当”农场主,各自选择“搞”什么农业生产活动?怎样“搞”农业生产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在长远规划中还要考虑什么问题?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诱”学生深入到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获得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联系周边的环境,结合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这个具体举措材料,思考分析:周围的工业园进驻了哪些产业?哪些企业迁出了本地?原因何在?产业双转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利用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案例,学生容易理解也能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交流、自主地阐述观点,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常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提升地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既要学习教材中的间接知识,还要收集、处理和提取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我校所在的城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丝绸制造重地――华夏第一镇,号称小上海的盛泽镇。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与乡土地理相结合,使学生应用地理知识为家乡建设服务。在讲授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时,我先展示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条件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条件是否是意大利独有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然后出示意大利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网络图,同时展示我镇的丝绸工业生产的视频,让学生分组探究:

(1)意大利萨索洛的瓷砖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你认为意大利萨索洛瓷砖生产成功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3)我镇丝绸工业的发展与萨索洛相同与不同之处有哪些?

最后展示我镇的一些真丝、人造丝等产品,启发学生发现我镇丝绸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意大利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发展提出解决的合理化建议。“日出万匹,衣披天下”是我镇发展的全新定位,要保留水乡特点进行规划新城建设,让丝绸文化和生态精神熔铸到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思想中。许多学生便以此为课题,结合当地的风向,河流流向开展研究,对工业区、居民区、生态休闲区、小商品夜市、交通线的布局进行了科学的探究和规划,其中一些研究成果获得市级别的研究奖励和荣誉。这些研究性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到地理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学有所用。

5. 结语:没有结束的实践

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自然背景、经济发展、历史渊源的科普教学实践,让高中地理课堂和受教育者所生长的环境适度的整合和融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切入与受教育者环境相关的科普知识,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受教育者心理因素考虑,利用科普进行地理教学在总体的中学课程中像吸进了一股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意识,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是能重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邵志豪,袁孝亭.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与方式[J].地理教学.2011(09).

[2] 曾发生.地理教学课堂活动初探――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很容易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目前,高中地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有限

高中地理教学的性质比较特殊,是基于图形、方位以及数学思维集于一身的教学课程,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诸多的辅助教学资源才能够开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形式单一,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在很多偏远的地区,在教学上的设备更加的落后,学校中的缺乏与教学相匹配的硬件系统,因此导致教学上的灵活度比较低。同时在教学设备比较匮乏,简单的实验难以实现。

2.教学方式不正确

地理课堂教学并不是单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理解地理、并对地理知识产生记忆。以上不同的阶段是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实现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比较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高中地理教师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升。在培养学生思维环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多维的学习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但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所缺少的。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1.在地理细节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多,重点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刻,这些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难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需要在特殊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着重强调才能够促进教学。在细节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并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比较热爱地理知识之后,才能够对在实际学习中具有强的积极性。而细节的教学就像是教师将地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图像,在讲到哪个地方的知识点,就将该地方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图片式的细节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在讲到我国的地形与地势时,教师可以从战争角度分析地形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与历史相联系,并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地理地位是最佳战争位置。当学到洋流知识时,学生对于洋流运动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势与洋流运动方向结合,学生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洋流运动理论,将抽象的知识转化。在学习到海洋环境污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游轮触礁,对海洋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碎片式教学模式中,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事实教学中,在保持学生头脑清醒的前提下将地理教学知识的重点突出。

2.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

【情境创设】:

在进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投影我国的地貌图片,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视频观察中,我们发现是地表呈现出了起伏不平的情况,这是为什么,请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地表呈现出这样的问题?在视频中,教师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山川列举出来。是想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活动】:

在完成课堂内容到入之后,教师将地球内力的概念引出来,向学生解释地壳运动实际上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接下来向学生播放视频,在视频中,喜马拉雅山不断的升起,诸多地区发生地正与火山爆发。然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 之后再向学生设置问题:请问题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教师引导,能够简单的回答出是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热量的结果[4]。

教师在介绍地球内力时,向学生解释除了内力还有外力的存在,随之又引出风化岩石被轻轻碾碎的事实,向学生提问,花岗岩变松软的原因?此时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出由于外力作用,并逐步接触自然风化、侵蚀、堆积等地理知识。

【教学总结】: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较大程度的逆转,而是将地理知识分解,并采取逐步设问,步步分析的形式将地理知识加入到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形式虽不新颖,但是却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分析问题。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创设,在学生自学模式下,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一方面提上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再将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刻,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通过投影、图片分析等形式,将教学主体知识逐层深入的向学生展示。学生能够在教学问题中感受到大自然万物的变化,因而教学有效性就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地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实验难以开展。其次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方法选择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在本文中提出了细节教学的办法,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03

高中地理是文科综合科目中的重要科目,其所囊括的学习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升华和深化。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创设是在全国新课改的背景下,逐年增强的高考压力之下的必然选择。经过学校和高中地理教师的努力,目前要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式众多。

一、优化配置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五十分钟左右。这个时间看似很长,但相对于内容庞杂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并不丰富。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将大量的地理知识传输到学生脑中,唯有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针对课堂上各项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时机的细化研究和精确判断。比如,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时该由何时引入正题,何时进行案例分析,何时播放幻灯片展示地理学知识,何时展开问题讨论或者课堂习题练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课堂上能在最正确的时间展开最佳的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这样精确的时间安排并不是凭主观臆断便可完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优化配置首先是依托于对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的状态研究成果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的实际数据来划分的。其次,在优化配置的过程中,还融入和高中地理教师的高超教学水平和多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尽量做到每一分钟的教学安排都合情合理,有理有据。

二、综合利用高效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的理念是在新课改之后逐渐被人探知的。自新课改后,有关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不断。经过多年发展与研究,已经找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高效教学方式。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高效教学方式也在各科教学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进一步的完善。这些已经得到验证的高效教学方式也将有助于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

目前,已知的高效教学方式包括了:能够让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的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的鼓励式教学方式;增加交流频率、实现互帮互助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及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教学氛围的情境创设式教学方式和问题创设式教学方式等。实践证明这些高效教学方式对高中阶段的各科高效教学均有所帮助。高中地理教师若能将这些高效教学方式合理应用于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建设之中,必将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进而实现建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多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的做法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无疑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其对高效课堂建设的帮助却是真实可靠的。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要保持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还要注意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新的学习兴趣。首先,保持和维护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原始兴趣。虽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智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新事物,新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却并未减少,更兼因为高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家对更深层次的未知事物的兴趣会更为浓烈。其次,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的未知世界,让学生知道学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学生他们能够学好地理。此外,因为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易产生学习兴趣,因此适当的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习压力也有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优化作业的布置方式,让作业重视质的提升,降低量的累积。

四、合理利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每一个时代的课堂教学手段和道具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技术特点。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

高科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应属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设备,比如,电脑、投影仪和多媒体影音设备等。这些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创设帮助良多。一方面,高科教学手段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高中地理教师简化不必要的课堂教学手续。比如,将教师从板书和教案之中解脱出来,给教师更多关注学生、传授课业知识的时间。另一方面,高科技教学手段还可作为高效的知识存储、转化工具。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高中地理知识点以更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播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另外,高科技教学手段还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帮手,能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凭借这些手段创造一个更为直观、深入、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浓厚的高中地理教学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记忆更牢固,基础更扎实!

五、提高教师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主体,一是学生,另外一个就是高中地理教师。这两个主体都是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影响深远。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的配合和参与外,几乎所有的高效课堂创设办法都需要由教师的直接参与或者主动引导。例如,高科技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去应用,优化教学时间的节奏也需要由教师去把握,各种高效教学方式的实践也需要教师去完成。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的个人水平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适合主导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创设工作,几乎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都必须随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创设一起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地理教学水平。比如,增强演讲与口才能力,学会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学习兴趣,如何生动地讲解各类地理知识。或者是增强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将高科技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发挥到极致等。

目前,正是各地高中教育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时期,各科有关高效课堂的建设办法层出不穷。而有关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方式的研究仍将是现在及至将来一段时间内高中地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所以,其他科目的建设办法同样也可借鉴应用到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

参考资料

[1]李锁会,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建设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课堂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是“讲解―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地、有效地接受较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认识过程的特点,对传授知识来讲,效率较高。但这种模式“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构建基于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地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在教学策略上,一般先由教师提供自学材料及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始终只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活动中给以启发指导,重讲要领、要点和关键,最后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自行完成练习。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更加具有弹性和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的选择”教学中,我首先提出自学要求: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除这些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这些问题的多数答案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边看书,边思考,边勾划重点,并试着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系统知识网络,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待教师讲解、答疑。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避免了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弊端。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地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围绕一定地理问题组织教学,强调提出问题和质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来解决问题。其理论依据是:人们的认识是起于问题的发生。“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论证――展开讨论、寻求答案――进行评价、深化总结。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有不确定性,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2)以学生讨论为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3)注意在论证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问题本身及其结论都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强求达成一致的结论等。

人教版必修二中有“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等问题研究课题,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更牢固而深刻,而且使他们学会探索研究、迁移应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和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探讨教学模式

地理“案例―探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地理案例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其理论依据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只有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知识,并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积累学习的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对案例中的文字材料、图表资料进行辨析、判断、推理等过程来获取知识,掌握处理各种地理资料的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案例―探讨”模式的操作程序上可分为:确定案例材料――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辨析材料、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总结提高。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要采取开放、民主的态度,要以学生为主体;(2)提倡对材料进行大胆质疑、比较和综合运用;(3)结论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探究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把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合理的论证;(4)注意把案例材料的研习与知识结构的建立联系起来等。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用整节课的时间进行案例资料的研习和探讨,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进行。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性和促进性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研习时的困难,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

地理新教材中有丰富的案例材料,如,人教版必修一中有“太阳风暴袭击地球”、“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等,为我们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也常常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参与――活动教学模式

地理“参与―活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是学生自由度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校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教师先提出总的教学课题作为任务,学生在围绕这一课题的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开展模拟性、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论。“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的程序为: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材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从比较被动的学习过渡到学会学习,对地理学习养成浓厚的兴趣和很强的独立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机、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进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只注重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知长智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但这种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也用时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性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倪刚,滕春惠.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05.

[2]许瑛.地理教学模式探索.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6期.

第8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引言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或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地理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对地理事物全面、系统、动态认识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对这些因素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做出一定的解释,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

(二)对地区区域有基本了解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具备分析、解释和预测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特征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人地关系等问题,从而形成基于某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区域发展概念。

(三)提高地理的实践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实践活动包括户外地理调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地理工具完成已建立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索活动有兴趣和热情,并能从地理视角理解和欣赏地理环境[2]。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应试教育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单纯以结果为导向开展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详细讲授与之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地学习和消化知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错误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课件,而且课件不一定是自己制作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开展教学,就有可能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来及时调整教学方向[3]。

三、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树立地理核心素养观念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做好前期教学设计,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梳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并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制图能力、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文理念等方面。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其重点,而且一个地理知识点不可能同时包含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对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不同知识时获得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4]。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评价,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引领学生向综合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理念,有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自然发展规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第三部分的许多内容学生都能在生活中接触到,学生虽然有亲身经历,但未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根据课本内容联系实际在课堂前几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由于这个视频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他们会感到亲切,能够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播放天气预报的相关视频,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有些高中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冷、暖锋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及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地方的天气都有其特殊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有一股冷空气从北向南吹往我们的家乡,那么冷空气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本地的天气变化是什么样的?由于这个问题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和探究,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图表结合讲解法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类型,这三种天气类型的示意图相似,但降水位置不同,有不少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感到困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这三种气象类型的俯视图、侧视图、结构、气动状态、降水分布、降水特征和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三种天气类型锋面的相同与不同,进而使他们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不同的天气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使他们从理论概念转变为内化思考。比如,在确定某地的坐标后,学生就能推测出这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降水情况等。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进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J].地理教学,2016(24):12-16.

[2]刘文冬.基于中美教材对比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第9篇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以评教为主的传统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达成这个目标的中间标准也必须同这个最终标准相关联”[2]。因此,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并且要重点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基于此,构建一套以“生本化”为指导思想,并融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全新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3]。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5]。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6]。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7]。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8]。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9]。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10]。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11]。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详见表1)。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

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详见表1)。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

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现状;对策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提高学习效率。

一、当前高中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新课改指出,新时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重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调整仍然以教学形式的转变为主,并没有着力于改进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说“本节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到,大家要记牢”等,这种硬性的知识灌输仍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此外,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而学习方法却得不到改进,容易导致学习的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向学生介绍能源地区分布时,虽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地图,但是由于这些能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感觉学习的强度过大,难以有效吸收。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很多地理教师认为,利用地图开展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地图,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对高中地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在地图展示和讲解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如在一副地图中同时为学生展示气候分布情况、地形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中获取更多有效的地理信息。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和对地图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利用其进行地图展示能够增强地图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地图编写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地图学习中。

2.创新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教学法。新课改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布置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一课时,可以针对所在城市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获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照所在城市的地图分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规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②知识建构教学法。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不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就会较为零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教师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知识建构是指教师利用地图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进行直观分析,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地区性农业生产状况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③多媒体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分布状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地质构造》一课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动态的地质构造图,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率较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对地图的解读能力才能更好地领悟地理知识。然而事实上,部分高中生拿到地图之后并不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如何借助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了解图例,然后针对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读图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地图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从地图中获取直接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推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计算经纬度以及时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手绘制地图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对地图进行简单的绘制,那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水文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黄河流域的基本地形、水流、水电站分布等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黄河流域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地图进行教学的频率并不低,但是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地图教学的认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地图教学培训。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图种类较多,要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绘图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运用地图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军事、交通、旅游等领域需要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领域也需要运用地图,地图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践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因此,我们要重视开展地图教学,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张送.浅谈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 中国培训,2015(08).

[2]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3]段爱琼.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盲点探索――以粤版初中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第11篇

关键词:GIS软件;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

1GIS软件辅助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方案

1.1教学情境构建

GIS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在前期构建辅教学情境,具体来说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教师团队的组建。应组建分工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中应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各类GIS软件的教授;还应有地理课程专业教师,负责基于GIS软件下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践。(2)课堂情境的创设。在授课班级课堂内,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例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GIS软件应用培训,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GIS学习认知。(3)评价指标的编订。针对学情、教情,编订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1.2教学设计组织

当前期的情境创设工作顺利完成后,教师便可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应围绕GIS软件展开,目前可选择的GIS地理空间认知教学软件十分众多,例如:谷歌地球、MapInfo、MapGIS等,每种软件都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缺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GIS三维空间影像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GIS是一种辅助教学软件,教师切不可完全依靠它进行教学,需要通过“软件建模-引导探究-反思总结”的教学流程,以GIS软件所能提供的丰富多元的地理空间三维建模影像效果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教学流程,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探究点拨。

1.3评价总结分享

当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发放问卷、课堂测试的方式,根据前期编订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与传统的地理空间认知教学考评所不同的是,基于GIS软件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出“实践性”、“过程性”、“分享性”的特色,实践性即:检验学生操作GIS软件,进行空间认知建模的能力;过程性即:考评应以模块化展开,围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享性即:教师应挑选优秀的学生实践作品,分享给其他班级进行相互交流,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之间建立起GIS地理教学的统一认知。

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2.1课前

课前环节中,教师团队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分期分批的GIS软件认知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以谷歌地球GIS软件为例,从软件安装、界面认知、基本应用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1-2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谷歌地球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制定好具体的教学计划,包含:教学内容、设计过程、总结方法等。例如,教学内容主要为:利用谷歌地球GIS软件,模拟地球自转过程的视图,并观察特定点地球运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2课中

课中环节中,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利用GIS软件谷歌地球开展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为:(1)利用谷歌地球的“录制浏览功能”,录制三段视频,分别为“地球侧视自转”、“北极上空俯视自转”、“南极上空俯视自转”视频,三段视频动态、立体,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赏地球自转的全息画面;(2)教师利用谷歌地球的“地标添加”功能,在软件地球三维模型图上,标出A、B、C三个点,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时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规律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速度的变化规律;(3)再次应用谷歌地球中的“阳光显示功能”,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南极洲、北京、上海、深圳四个区域光照的变化情况,并拖动时间轴控制柄,观察昼夜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自转公转时,上述四个区域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4)当演示和理论归纳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机房,指导学生应用谷歌地球软件,通过变换地理坐标、昼夜实践轴等方式,自主操作用软件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2.3课后

课后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实践操作完成的地球运动作品打包发送到“地理空间认知教学微博平台上”,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交的谷歌地球演示作品进行在线评价,评价完成后通过@特定人的形式,将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亦可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登录微博平台,查看老师的评价反馈,并可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整个作业提交和评价流程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能够完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谷歌地球这一GIS构建的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情境,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直观性更强,演示功能更好,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培养了他们理论和实践认知两方面技能。

3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GIS软件辅助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自我的GIS软件应用学习,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GIS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方案。同时,各级中学还应加大GIS教学硬件的投入,建设功能完善,专属的GIS地理教学信息化教室,如此一来,才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恒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涛玲,汤国安,杨秀萍.中学GIS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地理教学,2012(24).

[2]薛万蓉,何佳,许辉熙.中学地理GIS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S1).

第12篇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外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新课改

一、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研究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相同的是,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二、对有效教学的初步认识

1、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2、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发展性: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3、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解决地理学的问题要通过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和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来实现。但是,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可能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