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时间:2023-07-31 17:2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开放性途径 背景 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22-01

1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背景简述

伴随着小学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面对新课改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走开放性教学这一途径,以更好的适应这一趋势和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途径来实现的,这些具体途径必须要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充分结合,并对以上各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探索、想象和创新中学习新知识,让整堂课程真正活跃起来[1]。

2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具体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堂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开放

语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行为准则;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教学要在教学目标中更加突出情感化的方法,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法、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当教师在讲解《春天来了》这堂课的时候,以往的教学目标可能会涉及到,让学生能够掌握生字、生词,能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能准确、流利的朗诵课文。这样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对知识的的过分强调和重视,恰恰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目标、学生情感与兴趣,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如果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中既能体现出知识掌握要求,同时还设定相应的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语文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设定。在知识目标设定中,可以借鉴传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能流畅朗诵课文;在情感目标中,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体会春天;在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设置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2.2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开放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开放化,具体来讲可以通过选择合适教材、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来实现。

在教材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生动、丰富的教材。在对教材选择中要注意将一些现代化、多元化和规范化、生活化内容进行结合,突出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的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课题实际需要灵活的安排课堂内容,当然这种灵活的安排课堂内容并不是让老师带着学生“瞎讲”,而是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向外延方向深入讲解,或是对原有教材内容适当的删节和增加。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开放

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开放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补充。教师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予以灵活的采用[2]。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当老师在讲解到《花木兰》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愿分组结对,自愿选择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表演。通过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知识掌握的更加巩固,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式,如竞赛法、表演法等等。

2.4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开放还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开放性课程中,教师要淡出自己原有绝对权威的角色定位,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和定位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角色定位上转化,在开放式课堂中要体现教学民主,争取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一种轻松的体验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能够让学生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学习和生活。

2.5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的时空进行开放

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新课改背景下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就要积极实现对教学的时空性进行开放,打破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到工厂中去、到实际生活中去。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当教师在讲解《有趣的作业》一文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讲解课文中代表春天的几个词语、几个句子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春天;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亲近春天的所感、所想、所悟拿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这种在时空教学方式的转变,既能让学生亲近了自然,了解了生活,同时还锻炼了学习的发散思维。

3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一门综合艺术,牵涉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材、氛围以及时空等方方面面。实施开放性教学可以充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促进小学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阅读开放性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4):116.

第2篇

张田若,1925年出生于宁波,早年受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系。接触语文教学在1954年,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小学语文课本,凡24年;后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编小学语文实验课本,并从事多个有影响的小语研究课题迄今,又是26个年头。近6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评价:“倾注满腔心血于语文教学,造福于亿万儿童,是他的志愿。”(张田若:《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序》)

张田若先生毕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所展示的奋发精神,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是中国当代小语人的楷模,更是“浙派语文”的荣光。笔者在这里试作梳理,虽难免挂一漏万,但还是不忌浅薄,想作一番以蠡测海的尝试。

一、致力于集中识字的研究,功莫大焉

张田若先生堪称是我国集中识字研究的奠基人,有成就的倡导者和忠实的践行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开始研究识字教学。从一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角度,他对当时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和黑山北关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深入到黑山北关作细致的实地考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展开教学实验。在《人民教育》1962年第8期上发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科应该认真教学识字》一文中,他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多项建议,强调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科中的首要地位”,“对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普通话教学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加以适当的控制”。这对当时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不清、重点不明,“杂”而不“专”是极具针对性的。同时,也对推进“集中识字”新教法,作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张先生深入黑山(锦州),对集中识字教学的新经验,作了认真的基层调查,并在《人民教育》1964年第8期以陈永萱的笔名,发表了详尽的调查报告,不仅从学理高度梳理了集中识字的科学性,而且从操作层面验证了它的可行性,为有计划地开展全国性大规模实验作了理论上、方法上的指导,引领了实验课题的大面积推进。

之后,因为“”的祸害,集中识字随着整个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冲击,但在拨乱反正之后,在张先生的积极参与下,集中识字教改实验重获新生。1978年,北京景山学校重新编印出版集中识字教材;1979年,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也重新编印出版集中识字教材;1980年5月,中央教科所在锦州召开全国集中识字经验交流会,使因“”中断的集中识字教学实验更迅猛地得到了发展,并成立了以张先生为主导的“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这中间,张田若先生奔走呼号,并为此付出了诸多心血。

应当指出,虽然中国识字教学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集中识字不失为识字教学的发展主流。汉字所具有的“三码”(形码、音码、义码)和“二维”(既有字形的形象思维,又具有字理的抽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一字一形、字数众多而各异的个性,为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汉字虽然众多也有其独特规律和逻辑联系,集中识字正是从它的内在规律入手,理出其脉络和类型,变一个一个识字集中为一组一组识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所以,无论是“字根识字法”,还是“韵语识字法”、“意义分类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等等,都体现着或以音归类、或以义归类、或以形归类的集中识字精神。在人教版教材中看似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编排,也一样以单元小集中识字的方法,渗透集中识字的优势。也许这正是笔者对张先生几十年倡导集中识字是“功莫大焉”的理由所在吧。

二、全心于捍卫“识字重点”,爱莫深焉

张田若先生醉心于集中识字的研究,缘于他对汉民族文字教学的敬重与钟情。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几千年来维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灭的根。张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从来不厌烦做“小儿科”的工作,倾注全部心血于集中识字教学,正是出于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庄重的历史使命感。正如他在《张田若论小学语文教学》一书的“自序”中所说:“我意识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意义是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民族使命感促使我把自己的一生精力全部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他发表于2009年的《捍卫识字重点》一文,从回顾千百年来我国童蒙识字教学的经验入手,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大声疾呼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识字教学,低年级更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文章针对当时否定识字重点的错误认识,有理有据地作出分析批判,并把“识字教学为重点”的基本观点,提升到必须“捍卫”的高度。正是他把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视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所以,在大力倡导“集中识字”的同时,他也十分珍视其他各种不同的识字教学流派,体现了学术研究极富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如他在《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一书中,不仅全面介绍并论述了“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还推介了“识字教学的其他主要方法”。相当详细地评价了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安徽黄剑杰倡导的“意义分类识字法”;浙江温岭市李卫民实验的“奇特联想识字法”;天津市汉沽区教研室和东风路小学提倡的“听读识字法”;以“模糊识字”为本体的“猜认识字法”;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实验的“韵语识字法”;河南省特级教师俞景娥等提出的“字谜识字法”。此外还有“字族文识字法”、“字根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快速循环识字法”等等。张先生对各种识字法的特点、原理、过程、效果、优势和有待思考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梳理,而不带任何偏见,其为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捍卫识字重点的拳拳之心,满溢于字里行间。

三、倾注于小语教学的完整体系,志莫高焉

张田若先生钟情于识字教学,将之作为提升小语教学质量之必须,因此,他并不囿于识字教学,在完整构建小语教学体系方面也有出色的建树。

“”之后,他更为关注集中识字之后的读写教学,并因此完整地提出了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应该为“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和分步习作”的融合和沟通。早在1991年6月,中央教科所就将以张先生为主导的“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的研究列为所级重点课题,由张田若任课题组组长。1992年5月,在张先生的指导下,由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编写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课题在2010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成果评审中荣获了一等奖。近60年来,张先生先后主持编辑出版的语文实验教材共5套,发行到全国达50年,说明他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探索,确实堪称学养丰足、积淀深厚。

1982年6月,在由张田若执笔的《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教学大纲要点说明》中,张先生对“大纲”产生经过、基本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和“大纲”各部分的要求,有相当深刻、透彻的说明。他提出“以集中识字为重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又伴以大量阅读来巩固识字并提升阅读能力,同时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由浅入深的分步习作”的思想,体现了他批判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保持和发扬“集中识字”的优势,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四、忘情于开创阅读教学新路,情莫专焉

中国语文教学一直是以阅读为本位的。古代重于语文教学的伦理教化,以诵读四书五经为本,自不待言。即使到了现代,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语文教学理念,也仍然情重阅读。一本语文书基本上就是一本阅读教材。读汉文必先识汉字,而识汉字又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自然是理所当然。但是张先生是从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序列思维来研究小语教学的,所以,他不仅重视识字教学,也十分重视阅读教学,并力图开创一条阅读教学的新路。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提出了“大量阅读”的新路,确实是了不起的。看今日小语界颇为时尚的“海量阅读”、“开放阅读”、“师生共读”、“推广阅读”、“亲子共读”、“漂流阅读”、“经典诵读”……无不具有“大量阅读”内在精髓的一脉相承。从2000年始,他又连续发表了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其中有《是“阅读教学”,不是“阅读”》(2010年5月),《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2006年),《学成于思――兼论阅读课的多思》(2003年5月),《不要在内容上“发胖”,要在语言训练上务实》(2007年10月),《基础知识怎样进行创造性教学》(2010年10月),《多思与语文教学》(2010年9月),《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2006年6月),《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2010年1月),《不要把训练变成做题》(2010年8月)……天津师大教授、著名语文教学家田本娜所作的《张田若阅读教学思想简述》曾有这样的评价:“张田若同志的阅读教学思想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性质、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到阅读教学过程;对阅读教学过程,从理论的阐述到具体操作;对阅读教学方法等等,都作了较详尽的论述。论述有破有立,既敢于批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既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又在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上有所体现。”显然,这样的评价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五、成就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意莫远焉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 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各地的逐步开展实施,多媒体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固然很好,如何理解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掌握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作为一名教师这些问题都是应该了解、应用和掌握的。笔者认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是犯了教育教学的大忌,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知识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只求表面功夫,不注重教学规律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重要性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在工作和课余时间里不断积累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重要性。总结如下:

1.1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课文

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图文并茂等特点,它可以改变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需要,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有利于理解课文。

1.2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

多媒体教学是把抽象的事物根据实际要求具体形象化,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达到逼真的感受,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我们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举两得。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图、文、声的特点,我们借助这个特点把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动听的音乐背景搬进课堂中,让学生在美学的学习环境中,耳闻目睹,主动感受美。

1.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我们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可以以此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增加兴趣,捕捉新鲜事物,可以向课堂之外的知识延伸拓展,增加学生见识。

2.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措施

在我们了解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就是我们教师的事情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

2.1多媒体技术一定要符合课改精神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是,怎么使用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件设计上,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件设计上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还要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2.2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这一点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懂专业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懂计算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产生最佳效果。另外,在透彻剖析教学难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运用效果,围绕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加工,力求使文字美观大方、图像清晰稳定、动画形象直观、音效感染有力。

2.3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一个信息工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教学原则,比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感悟、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等。

2.4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既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就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要有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总之,由于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较多,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因素,决定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和水平,因而现代化条件下更不能忽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 胡茹芳.借助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情趣”飞扬[J].考试周刊,2011(23).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把语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1.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2.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人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3.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二、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1.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3.释义悟情。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

第5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儿童心理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现状,一直以来,是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深深感悟到: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启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高效的保障。

一、抓住学生心理,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差,一节语文课是否能充分吸引学生,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1.设计精妙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心理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使接下去的教学进入佳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插图、对联、谜语、故事、音乐歌曲、对比、创设情境、设制悬念等。如《草原》一课的教学,在课的开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提供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受挫能力较差。尤其在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学生见识少胆小怕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们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方面,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学习上缺少自信、害怕困难,加之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信心严重不足,心理自卑,放弃学习,自认为难以学好的心理阴霾时时存在。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我们教师:“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对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等等。还要多给学生激励性、鼓励性的评语,如“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真不错!”“太棒了!”“精彩极了!”等美好的话语。我们只有把这些话语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重视课外延伸,开启学生的好奇心

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在每节课上安排了课前5分钟的读、讲活动:即每节课上拿出3~5分钟的时间,让1~2个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长期坚持下来,全班学生都能体验读讲活动的乐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儿童的好动和好奇心,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使学生感受语文知识无处不在,从而领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二、还原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心动中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语文课堂上要多一些童趣,还原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心动中学。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师生共处自然、真实、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的童真、童趣如美丽的水花,飘飘洒洒的弥漫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心灵舒展,童心无限,还原学生的天性,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语文课雅气过足,成人味较浓,远了童心、童趣,缺乏孩子全身心参与的活力。因此,我们认为,语文课要契合儿童心理,符合儿童认知,营造儿童情趣。一句话,要具备儿童精神,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服务。

总之,我们只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去抓住学生的心理,还原学生的天性。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才能使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传统蒙学;现实意义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追捧,国学课堂、孔子学院的兴起让我们重新拾起并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听到和搜集来的大多数意见中,有很多声音是对现今的语文教学存在不满,他们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放眼历史上曾接受传统蒙学教育的文学大家大多数都是五六岁就能读文学著作,八九岁就可以写诗做文章,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名。因而,针对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人提出应从传统蒙学中吸取精华,改革我们的教育。与此同时,同样有一些声音反对将传统蒙学应用于现代语文教学,他们认为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开放。在这样的热议中,我们科研小组对吉林、山西等地的蒙学课堂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情况简述

1.蒙学班发展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吉林省东辽县、山西省大同市等地方,调查各地是否有蒙学班以及蒙学班的发展情况。经过走访我们得知,大部分地区并不存在蒙学班,而少数地方也只是打着蒙学的旗号办学,并没用很好地实施蒙学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传统蒙学的教学模式。

2.学生家长反馈

在调研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听取了他们对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传统蒙学的看法。大多数家长表示:尽管现在语文教学有很多不足,但他们并不想让孩子接受传统的蒙学教育方式。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传统蒙学的教育方式就是死记硬背,教育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思考的空间。也有小部分家长支持传统教育,他们认为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德育培养,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课外蒙学教育或接受家庭蒙学教育时,家长们皆表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让孩子们学习传统知识用处不大,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尽管大家对传统教育有赞成的地方,但很少有人学过系统的教育方法,家长们自己无法对孩子进行蒙学教育,也不愿意增加孩子负担。

3.教育机构及教师反馈

我们走访了几家打着蒙学教育旗号办学的幼儿园,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探讨了关于传统教育的一些问题。他们表示,现在并没有成形蒙学教材,他们的蒙学教育仅限于对学生传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些启蒙读物。对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教学很多家长表示观望的态度,再加上现今一些从事传统蒙学教育的启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研究,使得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因而并没有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的语文教学以儿歌为主,过于简单,没有经典文化内涵,但是孩子压力不大;若改用传统蒙学教材,过重的课业负担可能导致孩子厌学。

我们还走访了一些中小学,与语文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交流,了解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基础。她们的观点基本一致:现今中小学学生的语文基础大多数都很差,作文语言匮乏、字迹潦草等情况很严重。有老师表示,现今的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应吸取传统蒙学中的一些精华。比如说,传统蒙学识字量大、古词背诵的押韵、识字的规律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应该借鉴,但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开展一些活跃思想、开发智力的活动,避免传统蒙学中因为死记硬背造成的思想僵化。

4.学生反馈

我们在走访地区进行了抽样实验,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的讲解与传授,很多孩子都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些高年级学生说,回头来看他们以前背的那些儿歌,虽然简单轻松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曾经背过的儿歌都忘记了,也没有太多的用处。如果当初在低年级教学中多接触一些古诗词,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进行现在的学习。

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现今课本中留下的古文极难懂,他们理解的传统教育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丝毫用处,不愿意接受传统教育。

三、传统蒙学在现代语文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还是一线教师,他们都对传统蒙学有着很大的偏见,基本上都把传统教育与死记硬背划了等号。大多数人对传统蒙学只是一知半解,仅凭着刻板印象来理解传统蒙学,并没有看到传统蒙学的精华。

对于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而言,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传统蒙学的系统教学模式,不了解蒙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无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授古诗词与文言文时多显枯燥乏味,同学们兴趣不足,课堂效果较差,学生古文素养普遍偏低。

据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传统蒙学在现今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消除社会上对传统蒙学的误解,使传统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语文教育。

1.文言文的意义

据说,巴金先生在童年的时候读书用功,能够将《古文观止》全文背诵下来,通过《古文观止》他就懂得了文章的结构、布局,并根据所掌握的规律去写文章;茅盾先生能背诵《红楼梦》的许多章节;当代的一些有造诣的大家都有能背诵经典的本领。传统蒙学教材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包括忠信、仁义、孝悌、谦让等,这些信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激励着中华儿女关爱善待他人。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丰富的内涵、显著的特色。

我们现代的教育,是按照西方的教育观念,讲究寓教于乐,围绕着孩子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孩子能理解多少接受多少,老师就教授多少。教材的编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幼儿园时,教小孩子读简单的识字儿歌,这些儿歌识字量小,韵律极差,对小学的学习帮助不大;到了小学时教一些浅显的课文,其主要任务就是为识字而识字,学两三千字要用五六年的时间,那些小学课文并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例如“春天到了,燕子来了”之类浅白如水的文字,远不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所负载的信息量博大深厚,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精炼的语言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到了初中时要写作文时,小学的课文内容是无济于事的;到了高考作文,初中课文又是很难用上的,这是循序渐进学习的不足。

2.读经典对孩子的意义

很多家长都认为,现在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经典已经过时了,再让学生读那些经典是很迂腐的,孩子读经典会加重学习压力,且对提高成绩无益,是会吃亏的。那么,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是否很迂腐、是否会吃亏呢?

让我们看一看孩子们要读的《古文观止》是本什么样的书。《古文观止》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二人,从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选取的,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散文精品222篇。它是一部比较系统的通史选本,以短篇为主,对学生学习古文非常适用,历代传颂名篇,大都收录在内,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北大著名学者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古文观止》中的奇谋妙计、外交辞令、治人治军的方法,经国的方略,为人处世,无所不包,真是一个智慧的宝库。读这样的书怎么会迂腐、吃亏呢?

3.传统文化不应当对学生们创造力低下负责任

当下有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可就是比外国的孩子创造力低,所以有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落后,中国历史负担太沉重了,我们应当甩掉这个包袱。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接受了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而中国传统教学的内容已经渐渐的淡化了,这几年偶然才冒出一些私塾教育,随即受到猛烈地攻击。所以,学生们的创造力不高,不能归罪于传统文化作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能给与人们无尽地智慧和启迪:《水浒传》中好汉们侠肝义胆、率性而为、快意恩仇、顶天立地;《三国演义》是军事、政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社会学的百科全书;《西游记》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创造力、想象力无限。读这样的书是不会影响学生们创造力的。

参考文献:

[1]赵习裕.传统蒙学教育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79

[2]王炳照.传统蒙学读物的现代价值[J].寻根,2007(2).

第7篇

 

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可以在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具体策略和方法如下: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第一,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

 

第二,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第一,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

 

第二,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

 

第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

 

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美育;利用美化校园、班级环境进行美育;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方法:教师教导法;欣赏法;活动法和实践法

 

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我的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作用: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教师的理论水

 

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的逐渐的提高教师自

 

(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

 

(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的结合;

 

(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结合。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XXX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XXX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老师让学生来当“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教

 

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2)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

 

(3)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正符合了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

 

班主任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卫生极差,给班级以严厉的批评。

 

第二天有班会课,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第二天,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了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这个班的班级卫生一直在学校保持先进,其他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1)结合案例谈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准是什么。(5分)

 

(2)分析一下老师组织的班会成功的原因。(7分)(3)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班级(8分)

 

(1)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如下:

 

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②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他们做好带头作用,使集体及其成员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姿态。

 

③建立了共同准则,形成了良好的舆论与班风。这次班级有了班训,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并建立了班级卫生责任制来给予保障。班委会成员也通过这次“扫屋风波”,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更加相互配合,班委会具有了更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使班级很快扭转了局面,成为学校“先进班集体”。

 

(2)从班会的内容上看,老师紧紧抓住刚刚发生的“扫屋风波”,并以此为主题,制定了班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力量,鼓舞他们奋发向上。

 

从班会的形式上看,班级墙上贴出了火红的班训,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班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3)①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

 

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班主任只有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②班主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第一,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从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第二,?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上,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 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部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此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系统解析: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ei、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ei、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pei、mei、dai)

 

2.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赶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3.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a.指名学生读音节。

 

b.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c.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a.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b.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c.小组轮读。

 

d.指名学生读。

 

e.学生加动作读。

 

f.学生表演读。

 

g.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h.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4.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