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后期发展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说起电视剧《大宅门》《玉碎》观众一定不会陌生,而对于电影《梅兰芳》和新版《红楼梦》观众也有理由充满期待。这些影片不仅都是高投入大制作,它们的外景拍摄地均为有“中国影都”之称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
诞生发展
1995年,专门从事影视制作的台湾飞腾制作有限公司在怀柔设立了独资企业。老板就是在台湾和大陆都大名鼎鼎的台湾制作人周令刚。在飞腾影视基地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周令刚公司出品的剧集大多在怀柔拍摄制作,《戏说乾隆》《保镖》成为90年代最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
2000年前的飞腾影视城仅限于对飞腾本公司投资的影片和特定的一些中国台湾的剧组开放。2001年中国最大的民营性质的多媒体传媒公司――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入资控股飞腾制作有限公司,外景拍摄地逐渐对内地的剧组开放。
谈到怀柔影视基地与横店、无锡不同,郭林清说:怀柔影视基地是相对专业的,一个建筑区就能同时拥有明、清、民国等多个建筑风格,所以在此拍摄的剧组根本不存在转景问题,只要挪一下机位,场景就马上改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场面比例也是最合理的,如果拍摄一个宏大的战争场面,在飞腾最多用100多人就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拍摄操作不但省时省力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现在的飞腾制作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和后期制作基地,占地约350多亩,主要分外景区、摄影棚区、工厂区、生活区。外景区主要是仿明清风格的建筑,有街道、四合院、酒楼、茶楼、戏园子、水榭、客栈、民房、城墙、江南园林、华北小镇等。摄影棚区包括了从1800m2到900m2的4个摄影棚。2007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南方园林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在这里可以走“京城大街”体验历史的沧桑,看“和府”展现权臣的奢靡,去“韦小宝家”浏览曾经的春色,到“大染坊”体会创业的艰辛……
中影入主
就在怀柔影视基地诞生的第十个年头,2005年,中国影视界的龙头老大“中影”入主怀柔,开启了怀柔影视基地的新篇章。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生产基地一期占地523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整体投资11亿元,设备投资9亿元。全面建成后,基地影视制作设备将达到1537台(套),其中92%的设备是进口的世界一流设备。覆盖了影视拍摄、录音、剪接、照明、后期制作、发行等整个产业链,具备年制作80部故事片电影、100部数字电影、200部电视电影、500(部)集电视剧和动漫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影视生产能力的60%,并承担全国1/2以上的影视后期制作任务。中影基地主要基础设施有影片资料库、卫星发射传输平台、网络配送中心、影视作品传播中心、数字化电影存储中心、服务器机房等。基地建有16座从800至5000平方米不同规格的摄影棚,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建有一座现代化、技术领先的录剪楼,建筑面积为9400平方米,其中包括放映厅,大小混录棚、对白棚、动效棚、音乐录音棚和编辑室;基地还建有服装、置景、道具车间,以及影视拍摄外景地,光盘生产厂等配套设施。
目前,基地内15万平米、11个单体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已完成,室内精装修与声学装修,外线绿化及部分道路基层的铺设,水、暖、电设备安装等正在加紧进行中。
中影基地二期工程占地249亩,总投资近2.1亿元。将集中展示近现代老北京街景的风貌,主要用于人文奥运工程等电影的拍摄制作,将与中影一期工程配套,形成内外景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影生产基地。目前,人文奥运工程电影《梅兰芳》已经封镜,《狼烟北平》已进场拍摄。
影片《梅兰芳》为基地提供了第一张置景工程的订单。精致的工艺,完美的建筑,充分体现出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高超的置景技术。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以一流技术水平、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经营管理为宗旨,目标是逐步建成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花园式电影梦工厂,为全世界的影视制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服务,满足各类影视制作需求。
产业集聚
伴随着中国影都的日益成熟,善于捕捉先机的企业迅速入迁。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把握市场机遇,规划建设影人酒店暨影视评审交流服务中心,怀柔将成为中国特节、电影首映式、新闻会的举办地。根据影视制作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制片人(公司)总部基地项目被有眼光的投资商抢先选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知名制片人、导演实现灵感与梦想的殿堂。集教学、创作、产业研发等为一体的北京电影学院动漫教学实习基地将落户怀柔。培养影视动画人才,进行影视动漫产业研发,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在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核心区,中影集团等抢抓先机,入主怀柔洼地效应凸显。在影视基地的辐射区,《红楼梦》古都文化园和《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先后落户,成为怀柔影视基地辐射区内的“领头羊”,与中影基地形成“南影北视”格局。
《红楼梦》古都文化园位于雁栖湖半岛西岸中央的绝佳地块,建造大观园和荣宁二府。其中大观园部分将引雁栖湖水至中央,整个水道贯穿整个园林。荣宁二府将按七跨三进的四合院形式建造。基地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影视古建筑群。
著名导演张纪中先生重拍《西游记》为怀柔打造具有中国魅力的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提供了机遇。该基地是以西游记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娱乐的方式,采用世界高科技表现手段,倾力打造休闲娱乐于一体、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国际性、综合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借助中影基地这一影视“航母”,怀柔区影视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去年以来,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张纪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尤小刚的北京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胡玫制片公司等140家影视文化创意企业相继在怀柔注册落户,成龙、李前宽、尤小刚、王中军、王中磊和海润影视集团等多次踏访影视基地。截至去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影视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与影视有关的企业200多家。怀柔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门类体系逐步完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结束了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进入产业链建设时期。全球范围内处于影视产业链的企业,投奔中国影都,将掀起。
前景广阔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怀柔区政府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竞争力、建设文化新都的总体目标。怀柔区以影视产业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风声水起。中影基地暨国家数字电影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的重点项目,2006年中国(怀柔)影视基地被列入首批北京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2007年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在中国北京第二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创意产业基地”,这无疑为影视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政策保障。
怀柔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组建了怀柔影视基地管理委员会,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宣传招商、包装项目、开展品牌活动、加强协调与服务,具体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编制完成了《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实施方案研究》和《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发展规划》,明确了影视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以及产业、行业、项目、功能、产业链开发、运作模式。制定出台了《怀柔区促进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从人才、资金、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以中影基地为核心,将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作为集聚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杨宋镇建设区及其周边地区;核心区为影视基地辐射区,范围包括庙城镇、怀柔镇、雁栖镇的部分区域和怀柔新城一部分区域。
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不仅仅为剧组提供外景拍摄,同时立足行业需求及中国市场特色,对大电影产业链举足轻重的环节进行了有机聚合,重拳打造影视后期制作、专业技术服务、影视拍摄、影视展示与传播、影视版权交易、影视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制片公司集聚、影视旅游等的九大功能中心,建设国内首个国际化新一代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开启怀柔发展为“中国影都”的序幕。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府;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文化体制改革
一、政府和产业集群的关系
现今世界上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发形成即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政府促成即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则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指导和规划下形成的。
美国、印度等地的产业集群行业特色十分明显,无论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还是政府促成的,政府的作用从直接的干预向间接诱导转变,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激励的制度环境。
在迈克・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政府是五个关键环节中的一环。“某些建立集群的工作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落在政府的肩上,政府通常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负责建设基础设施,人员培训和教育。”政府部门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供给而形成的对集群创新发展的直接或间接的压力或引力,从而创造出集群发展的新动力。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产业领域中,一群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及相互关联性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分布。产业集群由核心产业、围绕核心产业形成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法人机构形成链式结构。在具体的产业集群运作的经验中有政府、企业和学院科研机构“三体螺旋”的理念。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和中间人,把相关参与者聚集起来,提供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动态比较优势和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中国影视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影视产业的意识形态特点决定了与政府之间的天然关系
影视产品的特点是从事影视行业的工作者创造的精神产品。在本质上是无形的、非物质性的,但它的意义存在于他们创造的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影像中。
影视产业被放在“知识产业”里,制作影片或电视节目,需要大量的知识资源,通过知识资源进行创新,保持新鲜性、新颖性,这样才能保持观众的持续注意力。
“影视产业的特点主要有: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在宣传领域地位重要;与资金市场紧密相连,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知识密集程度较高,进入的门槛也比较高”。
中国影视产业一直拘泥于影视形态功能不敢放开,在产业上长期的计划体制统治,没有发挥出产业的强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中的影视产业不仅保留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部分的政治属性,还具备了特定的产业竞争性。
这种双重属性决定着现阶段影视业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中国影视体制改革的大环境
从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历程中,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许多坎坷曲折才逐渐形成如今的产业规模。
国家广电总局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产业体制改革,为全国影视业体制创新提供了改革空间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影视产业正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2004~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的关键词是改制。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2003]105号)为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提供了扶持政策,涉及到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价格等经济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
2004年2月12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招待会上宣布中国文化事业单位转成文化企业试点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详细解释广电事业改革时说到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大众娱乐类、社会服务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属于产业范围,将面向市场,严格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作。
(三)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
自2003年6月,浙江被确定为全国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浙江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影视产业列入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一手推进国有影视单位改革,一手大力发展民营影视产业。国家广电总局决定批准建设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作为改革试点,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无疑是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四)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
横店集团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正是赶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浙江省体制改革大好时机。实验区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基地,由政府部门主管、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影视产业实验区,承担着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
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上讲,创建横店影视实验区是利用横店影视基地的资源优势搭建影视产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实验区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孵化器。
浙江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力求借文化体制改革东风,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载体,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共同建设影视产业基地的新路子。建立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是国家广电总局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浙江发展影视业的重要载体,是整个横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点。
三、横店集团“准政府”的作用
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内,政府的层级结构:国家广电总局-浙江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东阳市政府-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协调小组-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
所有具体工作的实施由横店影视实验区管委会直接负责,实验区管委会由五个部分组成:办公室、规划发展部、招商部、形象推广部和财务。其中规划发展部主要负责为影视实验区制定发展规划,招商部主要负责入驻投资横店的各类与影视产业生产相关的各类企业,形象部主要负责对横店影视实验区做宣传。
“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为政府办事,拿的是横店发的工资”典型体现了实验区管委会的双重身份和影视实验区由政府主管和横店集团出资主办的背景。
横店影视实验区的各项工作主要是由实验区管委会来完成,集中为实验区提供基础性、公共。在建立横店影视产业集群上横店集团起到了一个“准政府”的作用。横店影视实验区管委会是代表主管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执行者、政策的传达者。
实验区管委会在规划编制、形象推广、招商引资、设施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根据横店的影视资源优势,提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规划
发展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方式必须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政府首先应该认识到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地提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实验区正在依托横店集团的影视资源和强大后盾着力建设“十大中心”和“五大体系”,采取构建产业集群的理念,完善影视产业要素体系和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并吸引大批海内外影视机构落户横店,逐步形成以影视剧拍摄、制作、发行为龙头,影视剧本创作、影视后产品开发、影视投融资咨询、影视培训、置景与道具租赁、影视博览与交易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把横店打造成亚洲规模最大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国好莱坞”。
(二)代替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培育产业要素促使企业的集中和聚集
未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是集前期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加工、后产品开发、动漫制作和交易于一体,成为中国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要素最齐全的平台。
2004年4月初实验区挂牌后,浙江省政府和东阳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影视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
同时,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以横店影视产业规划行动的指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扩大招商力度,吸引各个产业链上的影视企业入驻实验区投资兴业。
到2007年底,已有香港唐人电影、北京华谊兄弟等218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实验区,入区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7.5亿元,经营项目涵盖了影视制作、器材租赁、音像、广告、动漫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从剧本创作到影视制作、发行、后期产品开发一条龙的相对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三)横店集团为影视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产业集群说到底是产业链、价值链上企业的空间聚集,这种聚集现象的发生必须要有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作为支撑,因为企业像生物的生存一样也需要自己的“栖息地”。
横店集团的工作集中在硬环境方面,而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工作集中在软环境方面――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
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策,及时为企业办理资格认定、工商登记、政策享受等各项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会计、税务服务等。
另外,充分发挥实验区工作协调小组和管委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成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大合作,配套做好入区企业的注册审批工作。
现今横店影视实验区管委会针对入驻的企业把优惠服务集合打包成四大块:财务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广电报批服务;其他相关的一些服务。通过把服务内通整合,让企业以享受最便捷的服务。
Tichy・G认为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横店影视实验区形成产业集群处于整个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中的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之间。
在这个阶段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在招商的同时发挥“连”的作用:“连”是指以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延长产业链和扩张企业的方法达到企业关联的目的。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产业的生产商,鼓励集聚区内的企业把他们的合作伙伴招引过来并给予相当优惠的税收条件。
实验区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下,通过取得浙江省和东阳市政府的支持,除了大型的招商活动外,对入驻实验区投资企业推出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优惠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帮助。
四、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目前,入驻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企业能得到以下政策优惠:
可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2003]105号)和《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规定的优惠政策。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省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试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浙政办发[2004]16号)中,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省重点建设项目条件的,给予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按有关规定予以解决;实验区的影视行业政策,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可享受东阳市人民政府根据[2003]105号、浙政办发[2004]16号和浙政函[2004]41号文件精神,出台的《关于支持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东阳市政府[2004]28号)的有关政策优惠。
实验区的影视行业政策,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实验区享受市委[2002]1号和市委[2003]1号文件的有关优惠政策。
另外,2006年东阳市政府已经向2004年在实验区内的企业首次发放了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一百万元。
就横店影视集团内冲着财税〔2005〕2号文中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
总之,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中,横店集团敢为天下先,作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孵化器,积极探索培育影视产业要素。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管委会在沟通政府和企业,在民营影视产业发展中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优势是其他相同的类型竞争者中是无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高登第译.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1998.
2、隋映辉.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M].青岛出版社,2005.
3、徐东华.我国文化影视产业化发展与重组思路[EB/OL].传媒学术网,2007-02-27.
关键词:韩流文化;大连旅游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22
1韩流文化的简单概述
1.1韩流文化的定义
韩流文化盛行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简单来说,广义上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狭义上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最初由中国媒体提出,后来逐渐的被广泛应用,韩流文化大致上是形容本国对外的文化产业的输出。
1.2韩流文化盛行的原因
1.2.1韩剧的影响
韩国最初的盛行是通过韩剧的影响,韩国的电视剧题材新颖,不拘于一格,有创新性,韩剧的创作制作精良,韩剧大多数采用边拍边播的形式,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心理推进故事的发展,从而更加得到民心。韩剧的制作中,大多数都用外表出众的偶像来出演男主角和女主角,剧中体现优美的景色,村庄,河流,樱花,雨雪,在各种旅游景点进行拍摄,让观看的人可以赏心悦目。
1.2.2韩国综艺节目的推崇
韩国的综艺节目近年来被大量引进,包括“两天一夜”,“running man”等综艺节目,收到了极大的反响。这些综艺节目恰巧是户外真人秀节目,到韩国的各个地方或者景点进行拍摄,明星艺人在这些地方进行游戏,包括对韩国传统饮食的宣传,像是泡菜,拌饭,参鸡汤,五花肉等很多食物都打上了韩国的标签,从而刺激游客的尝试心理,对旅游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3韩国政府政策的支持
韩国政府为了抢占在中国的市场,积极推行“文化立国”的方针,政府根据韩中两国的特殊关系,韩国文化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投资、民间运作的文化进军框架,将韩国文化推进中国市场。通过强大的文化宣传,韩国文化观光部选择较高人气的明星作为形象宣传,例如李敏镐,宋仲基等具有超高人气和口碑的明星。
2韩流文化给韩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2.1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受韩流文化的影响,去韩国旅游的大多数游客想要购买明星相关的产品或者购买化妆品香水等商品。对赴韩导游进行了在韩旅游态度调研,大多数游客去韩国旅游时,购物是主要目的,除明洞外东大门是赴韩旅客购物的主要地点,给韩国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2.2带来较高的客源流量
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106423万人次、5630.18万人天。在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10个旅游目的地中,韩国首尔、泰国曼谷、芭提雅和普吉岛这4个目的地的最大旅客来源地都是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游客占亚太地区前往这些目的地旅行的游客比例分别为50.5%、38.2%、28.8%和25.6%.可以看出中国游客去韩国旅游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中国成为最大的旅客客源地。
2.3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随着韩流文化带给旅游业的影响日渐扩大,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从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往往是文化交流的基础。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还在清华大学举行演讲,阐述了“中国梦”与“韩国梦”可以携手共进,并访问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遗迹地西安。朴槿惠总统访华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建立并强化中韩人文纽带,构建中韩人文共同体。因此,两国决定设立“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从而有助于改善两国因“东北工程”争议对两国关系带来的损害。中韩两国具有三千多年的交流史,两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共同的人文价值观,理应成为促进两国发展友好文化交流的正能量和优秀文化资产。朴槿惠本人也具有较高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造诣,通过此次访问西安,并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进一步加深了对中韩两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韩流”与“汉风”也必将进一步交相辉映,从而有助于加深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3从韩流文化的发展探讨大连旅游业发展策略
3.1大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城市宣传方式单一,缺乏广泛高效的宣传方式
大连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历史的城市,城市风光与美景数不胜数,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宣传方式,目前国内影视剧市场对于在大连拍摄取景的少之又少,不能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从韩流文化对的发展与宣传上来看,大连有充分的宣传发展空间,韩国首尔的结合各类文化遗存建立各种博物馆,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在影视剧中多次进行拍摄于宣传,大连旅游业的发展与宣传却缺乏这一类的活动。例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韩剧的热播,给韩国和希腊着两个主要取景地带来的旅游客源是不可小视的,韩国小法兰西村,就是通过《来自星星的你》迅速蹿红,迎来海内外一大批游客。
3.1.2缺乏对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忽略文化旅游市场
大连的城市旅游发展拘泥于几个单一的景点,不能很好地探寻与挖掘城市的内在文化与历史文化。大连旅顺等地区都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却没有很好地建设与利用。例如旅顺的日俄监狱,博物馆,樱花园,203高地等一系列旅游产品,没有很好地赋予文化内涵,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宣传与打造。
3.1.3旅游发展规划缺乏多元化战略,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完善
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旅游的发展规划不够多元化,旅游业发展一直以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协调性,缺乏整体的发展意识,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比较盲目单一。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质量不高,全局性差,这是造成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大连城市环境逐渐弱化,现如今国内许多的城市对城市建设、环境美化越来越重视,人们旅游方式更加趋向于休闲度假型,大连的城市整体环境优势将不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缺乏对文化,地方景点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
3.1.4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全面,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国家旅游局表示,我国景区旅游将开始进行全面融合,把城乡建设,乡村再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和旅游结合,摆脱“景区门票经济”的依赖,未来三年在全国建立600个全域旅游区。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旅游区,市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游客旅游质量的提升。以目前大连市旅游业现状,无法响应国家号召,做到较高质量的全域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不全面,景区和旅行社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3.1.5旅游a品缺乏特色,旅游相关产业带动性弱
大连是在一座海滨城市,因此在旅游定位上陷入了一种局限性,只是单方面的宣传浪漫大连,时尚之都的海滨城市,过于乏味与单调,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带动上是微乎其微的。在购物方面更是缺少针对性的产品,规模性太小,急需特色产品的打造,像是韩国明洞,东大门都是很好地旅游购物范例,很具有规模性。旅游纪念品毫无特色,没有吸引力,不论是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起到带头作用。大连饮食旅游方面也待开发,大连特色饮食也是一个吸引游客的好的旅游产品,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宣传。
3.2大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3.2.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宣传方式
应该学习韩国通过影视,音乐,综艺等方面的宣传加大旅游业营销宣传的做法,通过拍摄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音乐节目,或者成为综艺节目的取景地,修建地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电影电视剧拍摄地旅游线路等做法,通过网络,微博的线上媒体的先进手段,把大连旅游和文化更好地推广与宣传。开展更多的文化宣传性活动,让文化的宣传与影视的拍摄完美的融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再单一的进行旅游广告宣传。
3.2.2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大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战争时期的遗留物很多,像大连旅顺这样的红色旅游城市应该得到很好地开发。大连旅顺本身就经常有剧组进行拍戏,但是宣传效果却一般,主要是没有给大连赋予一个特色文化的标签,应该在大连这样一个原有历史丰富的城市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表,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探索,并且在旅顺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样的地方开发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结合的特色旅游路线,在丰富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增加附加产业。
3.2.3整合整个大连市的旅游资源,对海滨环境的优化利用
加大大连市城市环境的建设,不要止步于浪漫大连这样的口头标语,对于海滨环境要加以优化利用,例如拍摄浪漫偶像剧,为海滩赋予一个特殊的意义,吸引情侣或者家族游客来此进行游玩与观赏;也可在海滩上进行综艺节目的拍摄,例如国内引进的《极限挑战》综艺节目就去青岛的海滩进行了拍摄取景,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去观光。
3.2.4响应国家政策,提高服务设施与水平
积极建设全域旅游,提供更加完善的旅游设施设备,效仿韩国乐天世界,建立全季性的市内旅游主题乐园,开辟大连城市旅游巴士,与城市资源深度融合,联合下属区域的旅游资源,打造更高端的服务水平,能够全面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3.2.5打造购物旅游,发展特色化商品,宣传旅游相关产业
仿照韩国东大门,明洞等旅游购物地,打造特色化旅游商品,宣传旅游相关产业,例如对饮食方面的宣传,主题乐园的宣传,特殊含义的景观宣传。充分发掘城市特色,找对市场,开发酒店旅游,打造特色酒店,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与规划,争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韩康一.韩中文化交流对两国旅游业影响的研究――以“韩流”现象为中心[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12).
[2]张焱华.国外影视文化旅游营销运作模式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影响――以韩国在亚洲掀起的“韩流”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05.
文化产业是我国近十年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有可为。自去年以来,河南省、广东省陆续地将文化产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建立文化强省的宏观目标,并相应地每年拨出专款给予支持。全国各省为了全面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纷纷将文化产业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他们以地域文化为资源,以国内国际市场为目标,以现有产业结构为基础,不断加大对影视、动漫、环艺、设计、戏曲、教育、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的投入和生产。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而且加速推进了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成熟和完善。仅2008年文化及传媒产业的生产所创造的利润近2000亿元,有的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个别产品可与韩剧、西方剧等一比高低,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为金融海啸环境下的中国市场注入了一针新的兴奋剂。
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我们认为文化产业应是面向普罗大众而生产的精神产品的产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应是指雅俗共赏的文化,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应具有五个特点,即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时尚性、适用性,一句话,具有群众性与市场性。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产业,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近十余年的时间里,从起步到成长,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目前在影视、动漫、手机无线音乐、短信彩信等方面已有较快的成长,据从有关方面了解,现在湖南、广东、上海、天津等地的动漫产业已初具规模,我省戏剧、武术、书法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
广东省河南商会现有会员近2000家,从事文化传媒业务的企业5家,均未形成产业规模,其余为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由于受金融海啸影响,加之对文化产业不熟悉,至今很少有企业涉足文化产业。为此,我们成立了文化专业委员会,与广东《民营经济报》合编专刊,开办了《豫商》杂志内部发行,创办了商会网站,设立了“文化产业论坛”,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命题:一是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重要的朝阳产业;也是应对金融海啸、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二是企业要向纵深发展,不能无视软实力,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三是文化产业具有专业独特、操作规范的特点。企业家具有文化素养不等于懂得文化产业经营,一个地方拥有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不等于拥有文化产业。不是中原文化、河洛文化是什么,而是未来要成为什么。文化产业的生命在于创新。
在深入探讨以上命题的基础上,我们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尝试。今年,我们正在拍摄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战神韩信》。刚拍摄完毕,预计今年底全部完成后期制作和销售工作,计划明年投入播放。拍摄电视连续剧对广东豫商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市场调研及预测,选择剧目和剧本(仅剧本就三易其稿),影视基地建设,主要演员的挑选到投资的组合,前后准备了一年,我们的预测是明年将会有多部大型古装剧上市,为了避免重复,我们选择了古代重大历史题材,而古代重大历史题材以前所指皆为帝王,而我们这次选择了将相序列,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写将相为重大历史题材的剧目,也是国家广电部今年批准的唯一一部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该剧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反映大中原传统文化,其重头戏主要放在河南、陕西、江苏,因此,获得了江苏省淮安市政府的支持。二是反映韩信的“草根”身世和智慧,从古代“草根”英雄的成长看,今天的“草根豫商”就是当年的韩信,说明古今都能“草根”出英雄,英雄史其实是一部百折不挠的“草根”创业史,《战神韩信》的播出必将与企业家、军事家、政治家产生共鸣。关于挑选主要演员问题,我们注重的搭配,导演是香港名导,一号演员是台湾和内地的著名演员。关于投资问题。该剧总投资2800万元,由商会牵头面向社会引资,最终形成三个投资组合体,各投资三分之一,这三个投资组合体分别是:政府投资组合体、商会内企业投资组合体、商会外企业投资组合体。资金全部落实。三个组合体分别派出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完全实行企业化生产和管理,目前生产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经验不足的问题。对该剧的生产和播放,我们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希望,我们豫商拍摄的电视剧,在预售方面能得到广大豫商的关注和支持,能得到大中原文化圈内各省特别是家乡电视台等传媒的支持。同时还在此建议:一、省豫商联合会与省政府或有关部门合作成立一个文化产业振兴机构,吸纳人才,制定规划;二、与省政府或有关部门合作成立文化产业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三、与省政府或有关部门合作规划文化产业基地,在基地里可以有多个产业园区。
影视小镇、人才创业小镇、机器人小镇,对于这些独具特色的小镇,你可能还很陌生吧?但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特色小镇处处皆是。
据媒体报道,11月4日,“小城镇、大梦想”――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暨华夏幸福特色小镇战略与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华夏幸福正式对外了特色小镇战略,并与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及全球领先的会展企业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就开发建设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署合作协议。而此前,在大厂、嘉善、香河等地,华夏幸福已打造了数个初具规模的特色小镇。
“从区域上看,香河、永清、嘉善等第二梯队园区实现销售额达公司总销售额30%以上,不断验证公司园区布局的区位优越性及发展模式的可复制性。其中销售面积廊坊、固安、大厂、永清、香河为最大5个片区,分别占比31.4%、17.6%、13.7%、9.9%、9.7%,合计占比82.2%。长三角区域的镇江、无锡、嘉善合计销售面积为35.0万方,比1~3月的6万方增涨近5倍,接近2015全年37.6万方的销量,嘉善园区销售面积29.32万方占公司总销售面积5%,成为环上海区域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城标杆。”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称,华夏幸福作为独特的园区开发运营商投资价值有别于传统房企,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给予再次“强烈推荐”评级。
精准发力,释放产业核心优势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以安就此强调,应高质量提升特色小镇产业,积极汇聚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平台,通过新建、做强、补足、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使小镇的特色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高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形成该产业最优最强的产业生态圈。
而这恰恰是华夏幸福的长处。近十年来,华夏幸福以“产业优先”作为核心策略,整合全球资源,从产业研究规划、产业集群集聚、产业载体建设到产业服务运营,积累了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能力,可以为区域提供全链条的产业升级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华夏幸福拥有全球最大的近1400人的产业发展团队,已在全国近50个产业新城中,形成近百个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与航天科技集团、京东方等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30多家科研院所达成校企合作,与100多家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并在美国、以色列、德国、韩国等6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0余个孵化器,形成覆盖全球的创新孵化网络。
显然,如此的能力、经验和资源,无疑让华夏幸福在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更能做到精准发力。
“在坚持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每一个特色小镇,我们都坚持产业精准发力、全流程推动产业发展。”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叶B表示,华夏幸福充分研究区域产业基础,结合小镇产业特征,针对性释放、整合、输出近20载产业优势资源,精准发力并全程推动每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为了给小镇企业提供持续性运营保障,华夏幸福专业的产业服务团队将从企业需求出发,匹配高效、便捷的产业服务,打造招商、技术、人才、创业、资本等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平台。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幸福还坚持“一镇一风格”,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塑造每一个小镇的独特风情,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坚持全域化管理、智慧化运营,为特色小镇的产业人口、旅游人口提供便利,打造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平台,提升特色小镇的运行效率。以此,华夏幸福将为特色小镇集聚人气、注入活力,保障其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PPP主导,实干打造特色小镇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指导意见》指明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方向,明确提出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五大原则,即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市场主体。”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特别指出,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主w的作用。
这个观点又与华夏幸福不谋而合。自2002年起,华夏幸福就被引入固安,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固安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显然,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华夏幸福早已实干为先。”据叶B介绍,定位于“中国专业化影视第一镇”的大厂影视小镇,通过建立影视产业生态圈,吸引了相对论、base FX、金海岸影视等龙头企业在内的4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覆盖项目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交易全产业链;位于嘉善的上海人才创业小镇,一期已建成6.4万平方米,已有超过30家企业入驻,小镇格局已初步完善,路网畅通,嘉善规划展示馆、云湖公园、上海人才创业园、新西塘水街等项目串联成丰富的小镇亮点。
目前,包括足球小镇、健康小镇、葡萄小镇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主题小镇,也正华夏幸福的积极谋划、有序推进中。
关键词:影视摄影与制作;教学体系;网络化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艺术学门类;开设特设专业154种。”这其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为艺术学门类下戏剧与影视学类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130311T。为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划,南京艺术学院于2013年在江苏高校率先创建影视摄影与制作系,完成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于2014年开始第一批学生的招生工作。应该说新设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其教学工作早已展开,课程曾广泛分布在导演、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中。随着影视业的高速发展,这个强调实践性的专业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器材的普及与网络平台的形成,使得大批影视作品涌现。因此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其诞生伊始,便是一个技术上依托于传统影视摄制,却又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新专业。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在全国高校推行精品课程建设,汇聚“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在互联网+时代,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一方面作为一种技术,是精品课程网络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作为专业本身,也需要完成自身的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早在专业形成之前便存在,影视摄制技术一直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要的实现手段。今天,微课、翻转课堂等建设更是对影视摄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而言,技术手段上的探讨并不属于其自身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在教学体系完成基础上开展的,其核心是教学体系改革。由于本专业刚刚建立,教学改革更多体现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因此探讨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重在构建专业教学体系。
一、全国高校本专业教学体系概况
全国高校本专业教学体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高校自身学科发展的历史不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开设该专业,有的从传播学转型而来,有的从汉语言文学衍变而来,有的是结合教育技术学发展而来,还有的则是在艺术学下开设的。不同的历史变化导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都有所差异。1.以电影方向为主的教学体系北京电影学院开设的专业最大特色在于“电影数字化技术”。依托“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六十余年建设,突出电影化是水到渠成的。其课程体系中《数字中间片技术》、《影像修复与存储技术》等带有浓重的电影特色。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强调与国际接轨,参照美国电影教育体系,将摄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总体的教学体系。2.以电视方向为主的教学体系山西传媒学院开设的专业,由于学校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体现了鲜明的电视特色。教学体系中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剧摄像创作》等体现电视特色的课程。3.兼顾电影、电视的教学体系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同时面向电影、电视、图片三个领域,特色在于学生在大三可进入各个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课程中《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多机制作》等彰显了中传关注细节的培养理念。4.强调传统影视的同时,面向新媒体的教学体系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时代特色鲜明,强调互联网概念,《影视心理学》、《高清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制作》等课程设置就是典型的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融入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研究,拓展专业发展的新空间。着力培养在传统影视及互联网等领域,尤其是数字电影摄影、视觉特效制作中,熟悉媒体传播特性,艺术直觉敏锐、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过硬的创新型艺术人才。面向新媒体的教学体系本身就与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网络化建设天然契合。
二、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本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更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是依照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领域中对影像制作人才的需求而新建的特色系科。教学内容体系涵盖影视拍摄中摄影和照明技术以及影像后期制作等重要内容。(1)全面性遵循影视创作的流程,突出多学科联合。通过成立跨学科的团队导师队伍,开展多学科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学生第一学年先进行理论学习,通过《中外影视简史》、《视听语言》等课程引导学生熟悉影视理论。在此基础上突出实践,一系列专业基础课开始展开:《素描》、《影像技术基础》、《影视剪辑基础》、《音频音效基础》、《三维专业软件》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一便让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虽然师生都会比较辛苦,但能够尽快让学生进入专业。第二学年,课程体系紧密衔接。如《素描》的深入课程《影视分镜头设计》、《影像技术基础》的深入课程《特技摄影》、《影视剪辑基础》的深入课程《影视特效》等。在此阶段不要求学生能独立成片,而是注重学生能掌握不同情境下影视前、后期摄制的知识点。第三学年,学生开始独立成片,强调多学科联合,与广编电视编导、录音艺术等专业联合。采用课堂授课并结合外出采风等形式,在《影视创作1》课堂上完成对纪录片的摄制训练;《宣传片创作》完成对广告片、宣传片的摄制训练等。同时开设《影视美学》等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再次从实践回归理论。第四学年,继续加大实践训练,依然结合外出采风的形式,完成对剧情片、实验片的摄制训练。在完成各种片种的详尽训练后,着重带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2)实践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与艺术实践三大板块组成。在此基础上以M+大师工作坊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影视专家团队指导学生创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瑞士著名导演多米尼克、荷兰资深导演、独立制作人彼得•弗拉里、香港著名动效师程小龙等开设M+大师工作坊。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到工作坊中,在实践中结合大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聘请意大利籍电影摄影师马丁•西普里亚尼开设《影像技术基础》、《影视创作》等双语课程。(3)融合性为了适应当下“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专业以技术为主,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重,按照不同媒介的需求,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扩展学生就业的渠道。依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并先后与龙虎网微电影平台、优酷土豆、二更视频等知名新媒体平台合作,为学生构建新媒体教学实践平台。其次开设《微电影作品赏析》、《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等专业任选课,让学生对于最新互联网视频概念能及时掌握。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媒体视频大赛,近年来学生作品先后在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江苏省网络短片大赛、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梦•我心中的梦“微电影征集评选大赛等国内新媒体视频大赛取得好成绩。2.教学方法的建设教学方法是教授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对于互联网+时代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1)立足前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由于中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促使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因此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比如无人机航拍技术、VR技术下的影视摄制等等。从教师做起,使学生了解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视野。(2)鼓励动手,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强调实践,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不要说给我听,要拍给我看”,学生在知道和会做之间,其实有相当的距离。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教学上注重分解训练,分情境、分动作训练;注重学生基础能力训练,以摄制周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点;此外注重以创意风暴的形式,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若干种尝试,引导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创新能力。(3)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在本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无论是影视范例、操作讲解都需要运用到。除此之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在专业内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翻转课堂,很多实践课采用这种形式既节省时间又能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3.教学平台的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并未被刻意强调,却是当下影视摄影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目前,全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中,“教学资源的上网得到了较多关注,而网上教学活动与网上教学资源的结合、在线开展讨论、答疑、作业、考核、评价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虽然专业的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刚刚起步,但是专业成立之前相关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络化却早已开始。我们看到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影摄影创作》、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视摄影构图》等,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更是相对较多。这些课程已经实现教学资源上网。目前在线开展教学活动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化的关键所在,需要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平台。因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通过互动的网络平台加以实现,以改变原本的单向教学。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推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视听语言》网站,网址:。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批改作业;开展在线答疑、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上传作业、表述疑问、提出课程改善意见等等。在此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影像表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即将上线。这种强调互动的教学平台建设,将使精品课程真正用于教学,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学改革,并彰显其教学效果及特色。”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上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平台,都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积极构建属于自身的特色。当然整体工作目前才刚刚起步,还有这诸多的不足之处,今后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平台的不断搭建,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教高[2012]9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文件
[3]蔡光裕,罗怀良“综合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关键词:浙江民营文化产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一、浙江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相继出台《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
等政策规定,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省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加强工作研究,做好服务引导,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创业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民营文化产业呈现投资增速加快,经营领域拓展,集聚水平提升,品牌建设卓著的良好态势,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推动力、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生力军。
(一)规模总量快速增长,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目前,浙江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2000 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0 万人。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都出自浙江。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正越来越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其中,影视和动漫产业稳居全国前列,中南卡通被文化部认定为全国重点动漫企业,动漫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二)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块状分布特色明显。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块状分布的集群模式。文化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文化主导产品与关联产品集聚,形成了具有区域规模的文化产业集群块状分布格局。杭州、宁波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块,温州、台州为印刷产业集聚区块,金华、丽水为文体产品和工艺品集聚区块。全省形成了滨江国家动漫产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东阳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等80 多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涵盖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艺术品、文化旅游和会展等多个产业门类,涌现出众多重点民营文化企业。
(三)民企投资意愿增强,主动入市寻找商机。
面对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和产业利好形势,民营企业家对文化产业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正在不断增强,纷纷抢占先机,积极寻找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使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2010 年,由省文化厅牵头,浙江8 家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浙商文化促进会,目前已经发展会员企业200 多家,对文化产业的累计投资已达180 亿元。
(四)国有民营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互利双赢。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民营文化企业已经大量涉足国有文化经营领域。或参与国办文化单位改制,甚至涉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垄断”地带,开展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民营企业浙江广厦集团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成立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集团与国有文化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协议,以45% 的股份进入东南商报的经营公司;横店集团正在实施借力国办文化单位资源,全方位占领产业链条计划。
(五)注重产业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得到强化。
在演艺娱乐业、影视动漫游戏业、网络文化经营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经营业、艺术创意和设计业、文化旅游和会展业等竞争性领域,民营资本已经成为主角。民营企业逐步改变过去贴牌和来料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开始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增强自身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入高新技术,创建自己的品牌,推进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如宁海市政府举办“潘天寿设计艺术奖”全国文具设计大赛,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文具品牌建设。云和玩具龙头企业和信集团一方面积极打造“木玩世家”品牌,建立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借助高新科技进军动漫业。宋城集团创立的“宋城千古情”被誉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品牌。对品牌的关注和强化,表明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发展层次。
二、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方面处于全国前列。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难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体制不健全,民营文化产业总量依然弱小。
1. 产业发展体制不够健全完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管理体制上,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理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上,单一狭小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政策法规上,缺乏健全和完善的配套办法,不能很好地规范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民营文化产业发展遭遇多种阻力,难以突破。
2. 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均衡合理。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头重脚轻,二是一城独大。民营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文化产业核心层基本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外围层比重明显不足,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浙江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名声在外,出现了中南集团、宋城集团、横店集团等巨头,但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并不发达,大树底下嫩草难生。地区发展则呈现出“一城独大”
格局。如杭州的文化产业远远领先于其它城市。2010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GDP698 亿元,占全市服务业GDP 总值比重达24%,成为中国内地占比最大的城市。但杭州之外,全省文化产业乏善可陈,特别是诸多发达的经济重城如宁波、温州等,其文化产业占比仅为全省平均水平,潜力远没有得到挖掘。
3. 产业发展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照通常标准,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5% 以上,才能称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2011 年浙江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4%,相比之下,差距比较明显。
(二)文化产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民营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较弱。
1. 产业政策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全省各地都出台了扶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在市场准入、资金供给、人才引进、财政补助、行业协会功能等方面予以保障和优惠。但诸多政策举措尚不够明晰和有力。特别是相关政策的细化、深化与整合,乃至最终发挥效应还要有一个过程。
2. 对民营文化企业服务上存在短腿。国务院新36 条规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但民营文化企业的创办,在项目立项审批、许可证申领等前置程序上较为复杂,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3. 国有民营文化企业享有政策待遇不均。全省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在占有文化资源和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不对等的地方。在政府资助、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信息交流、项目投标、税收政策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民营文化企业未能完全享有国民待遇。
(三)民营企业发展要素资源趋紧,投融资机制活力缺乏。
1. 企业发展要素资源趋紧。受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民营文化企业要素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对发展形成制约。资金紧张仍然是困扰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金融机构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对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出于信誉度、偿还能力等多方面考量,大多采取谨慎态度,或更倾向于以传统的有形资产作为担保物。但由于文化企业特有的密集知识产权特征,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许多困难。
2. 企业投资机制缺乏活力。当前,文化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但文化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点,也制约了民营企业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步伐。虽然浙江民间资本雄厚,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意愿强烈,但风险系数高以及缺乏融资平台和融资渠道,影响到企业投资民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四)产业园区建设先天不足,区块企业利益链较短聚合度不强。
1. 产业园区内涵缺乏建设层次不高。全省现有文化产业园区80 多个,但在省文化产业发展“122”
工程首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名单中,只有27 家产业园榜上有名。文化园区建设或一哄而上,或先建园再招商。建设过程中“硬件思维”明显,缺少对文创产业类别的潜质研究和园区文化内涵的规划提升。
2. 园区管理主体及企业专业性较差。相当数量的产业园区,管理水平较低。不少园区的管理主体,仅为企业提供一般性的物业配套服务或收取租金盈利,缺少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构建。园区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较短。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在生产复制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3. 园区内企业的产业聚合度不强。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较多以政府号令和政策诱因为先导。导致园区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的精准度、前瞻性不足,处在修修补补、不断完善阶段。这种模式影响到民企发展的内生性和内动力。且园区内企业涉及的门类较广,企业间聚合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不强,互补互利性差。部分园区还入驻了与文化产业无关的企业,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五)民营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1. 体制外的民企对人才吸引力不强。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型行业,需要大量艺术、技术、策划和经营人才。尤其在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决定文化企业的生命,人才的作用成为第一要素。因为体制外的民营文化企业客观存在的诸多制约和局限,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外企、国企大,存在中高端人才招聘难和留人难问题,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
2. 高端文化创意和经营人才总量不足。民营文化企业中制作加工类人员较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高端创意、营销、策划、经纪等专业人才,特别是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端文化人才十分缺乏,同时也缺少灵感迸发、创意迭出的创新型作者,与民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
3. 人才缺乏制约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民营文化企业虽努力跟进高科技发展,推进文化创新,但因其发展历史较短,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储备短缺,因此,企业大多数处于产业较低层次和水平。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创新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
(六)文化产业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1. 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法律空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但也使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保护监管机制不健全。如动漫产业、广告、建筑、时尚设计等行业由于作品同质性强,相关法律、法规在商标权、专利权、版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以及如何界定侵权等方面还留有空白。
2. 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严重挫伤社会原创动力。当前,大量民族品牌被国外抢注,自主版权文化精品太少,对衍生的外围知识产权开发不够,盗版侵权行为屡禁不止。计算机软件设计类、动漫游戏类、广播影视类等文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最为迫切。许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乏力。只重视有形资产保护,却忽视无形资产保护。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未设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严重影响到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进浙江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推进浙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大省的地位优势,为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以发挥民营经济的更大作用,更好地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
(一)明确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
1. 提高现有政策作用,切实加强服务和指导。
继续深化和细化现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和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方式进入竞争性文化行业,形成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具体的操作办法,开展政策落实的绩效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形成互相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要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服务和指导,推出菜单式行政指导项目,结合“双服务”、“进村入企”
等活动,送政策和服务进企业,帮助民营文化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破除民营文化产业发展障碍。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文件精神,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鼓励和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保护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从政策上保证民营、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3.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改变部分文化产业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放宽非公有文化产业在注册资金、业务主管机构和设施标准方面的限制。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允许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经营。
要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民营文化产业机构,提高浙江文化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4.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加大鼓励扶持力度。目前,国家已设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 年为10 亿元,2010 年为20 亿元)、国家文化产业基金(200亿元)、动漫产业扶持资金(由文化部掌握)。全国不少省份也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浙江要尽快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根据现有经济实力及文化产业规模,专项资金总额以2 至3 亿为宜。资金用于支持符合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以及民资比较活跃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具体可由相关部门制订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申报、考察、论证、评审、程序规定,以及项目验收、效益评估机制等予以实施操作。
5. 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有效缓解资金瓶颈制约。一要完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在提高专项资金扶持额度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举措。加大对原创研发、原创作品产业化、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环节的资助力度。
二要加快搭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引导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汇聚文化企业和金融资源,开展政策咨询、信息、项目推介和融资、投资引导、并购策划、产权交易等活动,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资产重组、跨国融资并购,为各类文化产权主体提供定价、资本进出通道,实现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三要拓宽融资渠道。健全科学的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价机制,深入挖掘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充分发挥股权出资出质、债权出资、知识产权出资等功能。
鼓励银行开辟文化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利率,设立专项授信额度,专门用于支持文化企业融资。
(二)注重规划引领,建立特色园区。
1. 注重规划引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功能。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整合现有园区资源,完善投融资、产权交易、产品展示和信息交流等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的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园区规模化、主题化、地标化建设,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2.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园区。一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将现代科技引入文化创作、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环节,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方式,推进核心层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进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二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整合发展新兴媒体,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把民族文化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要促进产业集聚。扶持建立一批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合理布局,明晰定位,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加强上下游企业的互补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放大集聚效应。建立完善示范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评估与奖励机制,促进园区健康发展。鼓励地方根据本地文化资源和优势禀赋发展特有文化产业。
(三)壮大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树立文化产业发展标杆。
1. 扶持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浙江省实施的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122”工程、“重点园区拓展计划”、“ 文化企业上市助推计划”等,要向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倾斜。对拥有自主品牌和专利技术,符合高新技术发展潮流的民营文化企业,要促进其拓展空间,扶持其做优做强。打造诸如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顺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南卡通影视有限公司等标杆性民营文化企业。
2. 推动民企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企业提能增效持久发展。具有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推进职能的工商、文化、科技、商务、文创等部门要指导帮助民营文化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一方面要发挥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推动民营文化企业不断总结、改进、提高企业运作成效。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转换条件的情况下,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舍弃旧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促进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四)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实施文化人才发展战略,破解产业人才匮乏难题。要加强人才发展规划建设,把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中。根据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研究,构建专门的产业人才数据库,定期编制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建立包括人才认证、人力资源咨询和外包、人才推荐、人才培训等在内的文化人才专业服务体系。
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文化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人才、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一次性奖励、税收利润提成、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以产权激励机制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开展针对性、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训和培养。充分利用高校优势,有计划地培养文化产业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各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与院校投资合作,设立研发中心。
3.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规律研究,增强文化人才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必然要求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经营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同时拥有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要培育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能力。给文化企业领军人才创造到国内外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开阔眼界,增强综合素质。要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形成“人才创造技术,技术支撑集群,集群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 加快文化立法工作,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当前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在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浙江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进程,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电视节目制作;制作环境,发展变革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电视媒体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影响最为深远。电视被称为声画艺术,电视画面在电视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杂电视系统设备的操作使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成为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高技”,千百次的磨炼才成大师。而今。以计算机为主的数字技术发展带来了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变革,电视节目制作也将揭开高贵的面纱,从高技艺向简单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演变
电视节目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个主要感官的方式,影响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这决定了这一行业的社会地位,使得电视节目制作始终与电子科技密切相关。高新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电子摄像机技术、录像机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紧密相连。
1.早期的电视节目制作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个时期,当时摄像机采用电子管电路,它体积庞大、耗电多、笨重,而且大多是黑白摄像机。在清晰度和灵敏度方面相对较低,一般用于演播室。而后期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过程,因为没有成熟的录像设备,没有编辑过程,在拍摄制作时一次完成。这种制作系统其价格昂贵,国家级或省级电视节目台才能配备,而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挑选才能操作使用。在这一时期,对从业人员以专业化、高技术手段化要求为主,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人员较少,这样使得在节目制作中的艺术性表现上受到许多设备操作使用方面因素的制约。
2.电子摄像机、录像机为主的电视节目制作
自1956第一台电子录像机推出以来,录像机技术不断完善,使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得以实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个时期,录像机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合到分量、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模拟复合、模拟分量、数字复合和数字分量四大记录格式。而前期节目制作设备摄像机也因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使电视摄像机的体积和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机控制技术和CCD成像器件的应用,使得摄像机在功能和质量上实现了新的飞跃,并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根据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形成了不同制作类型的摄像机,小型便携式彩色摄像机、电子新闻采访(ENG)和电子现场制作(EFP)摄像机,并广泛运用于广播和专业领域。
这个阶段,电视节目制作与电影制作逐步趋于融合,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功能划分较为明确(分为前期节目制作系统和后期节目制作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价格根据制作节目的质量层次不同,从几万到几十万,广泛应用于各级电视台、专业行业和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这一时期电视节目制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从节目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都表现突出,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
3.数字化、个性化节目制作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使得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节目的前期拍摄到后期节目编辑制作方式上,都饱含着数字化技术的印记。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逐步完善,电视节目制作也从豪门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现代数字式摄像机运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实现了大量功能的自动化控制,使得节目制作的前期拍摄操作变得简单,容易掌握;而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后期编辑操作不再是节目制作的瓶颈。数字式视频设备的普及使得大众参与电视节目制作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影视节目制作时代已经到来。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得电视节目传播更为快捷,影视节目的市场需求也将有巨大变化。
二、现代视频制作环境的形式
现代电影电视制作都以数字化制作设备为主要工具,与模拟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相比,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具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重复利用率高等特点。但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求从节日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电视节目信号制作、播放和接收全过程都要使用数字技术,才能称为数字化的电视系统。从影视编辑制作设备来看,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环境有三种形式。
1.基于纯硬件的制作环境
在早期数字化视频制作中,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基于纯硬件的制作环境,其硬件设备组成包括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数字特技台和编辑控制器。数字式摄像机主要用于前期节目的采集,选用专业级或广播级的摄像机即可,一般是以DV或DVCAM格式录制的数字式节目录像带。而数字式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组成一对一的后期数字式编辑系统,或二对一加数字特技台方式的后期数字式编辑系统。
基于纯硬件的节目制作系统是在传统线性编辑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原理相同,只是信号编辑、记录等环节使用数字技术,在信号传输上采用分量信号传输或选用SDTI串行数字信号传输方式,以达到高信号质量要求。这种节目制作环境的优点在于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相似,可以说是数字线性编辑系统,其主要核心设备是数字式设备,而信号传输是模拟信号线路。在设备选型上,编辑放机可选用DSR-1600,编辑录机可选用DSR-1800,数字特技机可选用DFS-500P或MX70,编辑控制器可选用PVE-500。这种制作系统的操作方法上容易掌握,制作成品节目快速。但其设备价格较昂贵,并且使用分量信号传输时存在多次A/D、D/A转换过程,对图像信号会带来损伤。
2.基于硬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制作环境
基于硬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制作环境是当前各级电视台常用的制作方式,主要由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非线性编辑板卡、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和编辑软件组成。这种系统与前一系统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节目制作这一部分,非线性编辑板卡完成节目的上下载,节目制作由纯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硬件板卡支持和相应软件的配合下,可以获得多层过渡效果及各种电视节目特效,使得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与艺术可充分融合。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画面编辑变得非常简单容易,画面素材的长度、位置、黑场、淡入、淡出等处理,画面的色调、升格与降格等参数可随时调整。可后期合成图片和数码照片等多种制作方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电视节目画面效果。多镜头、多画面、多层合成,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冲击力,彻底改变了电视节目制作,其优点突 出、投资适中,是现代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方式。
3.基于纯软件的制作环境
当前,数字化摄像机技术不断改进,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速,CPU主频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两个或多个CPU逐步应用于图形工作站,高速数字接口SCSI、SATA硬盘及硬盘阵列等多项高新技术应用于视频数据存储,IEEE1394、USB2.0等用于视频数据上下载,使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升级,以纯软件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制作环境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纯软件的制作系统配置更为自由,仅需配备数字式摄录一体机和一台图形工作站PC及非线性编辑软件,即可完成视频制作。一个视频制好者,经过一定的训练学习,即可从事简单的业余电视节目制作任务,如:央视的DV讲述栏目中的节目制作。当然,这一方式在运动视频的质量上存在不足,但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大众化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三、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电视节目是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全面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节目业的数字化进程,2015年将终止模拟电视节目信号的播出。随着数字视频时代的来临,以数字化设备为主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将以高清数字式制作为主,其他多种制作形式并存,社会各行业人员共同参与影视制作的趋势发展。
1.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清晰度方向
从电视节目的制作格式上来看,高清晰度化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趋势。高清晰的电影、电视节目画面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多方位的。中央电视节目台高清电视节目频道已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以数字高清格式向全球直播了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来看,当前国内数字电影主要有两种标准,分别是高端的数字影院级标准(分辨率为2048×1080)和低端的电子影院级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其中后者又称数字电视节目电影,在国内发展较快。数字电视节目的高清晰化是人们物质文化日益发展以及技术发展的需求,对于节目信号的采集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高清化发展趋势是满足电视节目高清化的必然条件。随着市场上HD数字电影摄录机和HD数字电影播放机的逐步普及,以及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HD数字电视标准的推出,未来高清晰度的摄像机和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在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现阶段,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以两种方式实现,分别是有卡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无卡非线性编辑系统。以软件方式实现的低成本无卡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是非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基于硬件板卡的非编系统相比,无须硬件板卡的支持,并具有稳定可靠、价格低廉、格式灵活、升级容易等显著优点。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上,承担制作任务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行业、电视广告行业和电影公司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队伍,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是主要方向。
2.电视节目制作的网络制式方向
从电视节目的制作结构形式来看,网络制的制作形式是广电部门、电视节目行业和教学、培训单位构建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制作全数字化、无介质交换和制播网络一体化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前期拍摄可采用蓝光记录格式的摄像机与后期编辑制作实现无缝连接,使拍摄、采集、编辑、播出一体化完成,实现采集制作的全数字化和文件化。网络化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节目制作被拆分为单元化、模块化、专业化的流程编辑。使无磁带编辑、无母带播出成为可能,真正实现了无介质交换、共享资源和协同作业。网络非线性编辑技术将在电视节目、电影、动漫游戏、电视节目广告、多媒体产品、远程教育、网络文化传播等领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电视节目制作的大众化、个性化方向
从电视节目制作的社会环境上来看,大众化、个性化的节目制作是一种发展趋势。近年来,数字摄像技术在各行业及民用设备中大量应用,使得影像拍摄广泛普及,从专业数字摄像到个人DV,再到现今网络摄像头和手机摄像头的影像拍摄功能,视频节目的前期采集在今后会呈现出多途径的趋势,人们将用手中的各种视频记录设备,全方位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后期编辑处理上,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家用PC安装好非线性编辑软件,再配以IEEE1394接口作为多媒体数据输入输出的通道,即可成为一套简单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制作环境上的变革,使得电视节目制作由专业机构、企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有志者都可以广泛参与。这种节目制作环境可以使普通的用户通过基本训练就能在日常工作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只要是对节目制作感兴趣。当然这种制作方式也适合现场新闻节目采编的使用。这样广泛、大众化地运用摄像技术,进行视频素材的多方位、多角度地采集,各阶层人员广泛参与的制作形式,将会改变电视节目传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位。
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目前来看,标准清晰度与高清晰度的节目制作环境还将长期并存。标清制作环境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其硬、软件技术日趋完善,既能满足高端的电视节目特技制作的需要,又能满足低端的家用DV剪接和个人节目制作的需求。高清晰度制作环境也将不断推陈出新,基于PC工作站加硬件板卡的制作环境是制作电影的首选。这种系统对特技效果处理可以达到很高要求,并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而新闻制作讲求实时性与快速性,因此会采用具有硬件实时特技功能的非线性编辑板卡系统;而个人节目制作要求投入少,则会采用纯软件形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这得益于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多媒体应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网络影视节目的大量需求,必将带来全新制作技术与方式的伟大变革。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刘毓敏.电视节目制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现状与未来[J].广播电视节目信息,1999(05).
[3] 张勇.非线性编辑系统构建与思考[J].电视节目技术,2005(07).
自文化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以来,深圳文化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提高到6.1%,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82亿元,占全市GDP的6.7%。2007年达到460.05亿元,占全市GDP的6.8%。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
自“十五”中后期开始,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创新气氛日益浓厚,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亮点,文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发展中的深圳文化产业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深圳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相关层为主体,核心层和层为新兴增长点的产业结构体系。
2006年,全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6%。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层产业增加值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相关层产业增加值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8%。核心层的增长速度快于层和相关层。
其次,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兴产业门类发展潜力较强。
文化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产品制造和销售、出版和版权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三大传统优势行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力量。
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发展迅速,逐步显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动漫游戏行业营业收入已超过10亿元,经营动漫游戏类企业近400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游戏经营企业10余家,另有复合经营类别的企业约40余家。深圳已是中国的设计重镇和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之一。
第三,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园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土地等资源紧的特殊市情使深圳的文化产业呈现集群发展的模式,不仅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如田面设计之都、怡景动漫基地、华侨城的LOFT创意园区、南山动漫产业园、F518创意产业园、蛇口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并充分发挥了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第四,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等国际性文化产业交易平台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文博会在深圳的创立和举办,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使大量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在深圳汇聚,有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基本形成,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由于深圳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不少民营企业和个人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由于毗邻香港,港资投入深圳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基本形成,呈现出国家、集体、股份制、民营、个体及中外合作、深港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目前,深圳人均GDP已率先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大城市名列前茅。从1990年到2006年,深圳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从140.8元上升到500元左右。2007年,全市文化办公、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2.5和2.0倍,显示出强劲的文化消费能力。
第六,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初步确立,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03年,深圳市被中央确立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制定了《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成立了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的经济政策,以及提供协调、管理、行业指导和相关的公共服务。经过着力培育和发展,深圳市文化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演出、娱乐、出版、图书、广告等各类文化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形成一批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批发市场。
此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相关法规、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圳先后完成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的编制工作,制定了《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设立并运作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式下,深圳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比照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标准,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和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园区基地、重点项目、知名品牌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12351”战略的目标,即到2010年重点建成10个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20个文化产品和服务知名品牌,扶植30个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和重点企业,建成5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培养或引进100名文化产业领域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同时,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左右,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使深圳成为华南地区的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城市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文化名城。
落实到具体方面,首先要重点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创新引领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强化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培育高端创意产业,增强深度开发能力、价值增殖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管理网络化、文化事业信息化、文化产业市场化。
产业集聚战略。新建园区和鼓励旧工业区、旧村和旧城区改造建设成文化产业园区相结合,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结合,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创建创意产业孵化器,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实现集约化发展。
项目拉动战略。以重点文化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好的产业项目,鼓励国内、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设在深圳。
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深圳在设计领域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服务业的链接,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外向发展战略。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合作,构筑文化产业发展大平台,增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人才支撑战略。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创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流动、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和服务机制,造就一支适应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意创作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
其次,大力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大众传媒、现代印刷、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文化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认真梳理和扶持现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产业的龙头品牌企业,对文化产业的龙头、品牌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
在大力的战略支持之下,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加强与香港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影视制作、人才、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实行互补性发展,努力实现互惠双赢。推进深港文博会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国际辐射范围广、中介机构力量强大的优势,推动文博会再上新台阶。积极探索珠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机制,依托珠三角区域的广阔市场和资源空间,努力实现深圳与珠三角区域的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严格、科学地组织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评选、认定、授牌和命名工作,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管理。落实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有关政策,加大力度鼓励文化产业项目进驻“三旧”改造类园区。加强对园区和基地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应办法或政策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园区和基地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专项配套政策,全力落实相关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全面启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运作,创新资金管理模式,重点体现扶持创意及其成果的产业化等。结合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行业规划,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回顾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为教学活动服务。
1、为开放课活动服务。中小学开放课活动是我校的光荣传统,是我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为了使该活动能顺利进行,电教室人员从课件的制作、修改、音响、摄影、摄像、采集、刻盘、存档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共接待开放课数十节,授课教师和到校观摩的家长都很满意。
2、为市教研活动服务。我校是一所对外开放的窗口型学校,校内名师荟萃,因此,市级教研课、示范课活动多次在我校召开。在这关系到学校声誉的大事上,电教室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尽全力服务好。共接待教研课等十多节,没有出现差错,受到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3、做好课件制作培训工作。随着我校电化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使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优越,结合小学教务处举办的课件制作比赛,我们对小学青年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培训,收到很好效果。
4、管理和应用好电教教材。多年来,我校购进了大量的电教教材,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库。本学年又增订了近三万元的教材,为了使用好这批资料,我打印了教材目录数十份,分发给中小学教研组,同时在校园内部网上公布教材目录,鼓励老师们借阅。
5、利用好“电视演播双向控制系统”,服务教学。我校的这套系统,建的比较早,使用率比较高,学科覆盖面大,正常时每天平均有5节课之多。当然设备也存在老化问题,小毛病我们就自己解决,出现大问题,我及时同维修单位联系,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课堂教学服务。
6、为青年教师比武服务。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在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中,电教室人员积极参与,从拍摄素材、制作到录像、刻盘整理都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7、为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比赛提供服务。每年我校都有不少教师参加不同类型的省市级优质课评选,电教室人员都能很热情地为他们服务,从课件的制作到授课现场去服务,解除了做课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取得好成绩而默默高兴。
二、为教育活动服务。
1、配合少先队开展活动。金明少先队为丰富学生生活,开展了多彩的活动,电教室积极配合,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如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文艺汇演、“金太阳”电视台广播站主持人播音员大赛等等,都进行了直播和刻盘存档。另外,月末和中午时间,也能按照大队部的安排,及时播出一些影视资料。
2、配合政教处开展活动。本学年政教处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每次活动电教室都能积极配合,无论是前期的音、视频制作,还是后期的整理,都干的紧张有序。如家庭道德教育月活动、纪念胜利歌咏比赛、家庭劳动小能手、菊香满校园……
3、完成校领导安排的临时性活动。如各种报告会的、家长会的直播,会议的录像音响等。
三、深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借阅借用软件硬件的登记制度,增加了借出人和签收人的记录内容,责任到人。
2、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对长期借用的电教设备及电教教材进行了清理,需继续使用的重新进行了登记。
3、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小组生活会,总结成绩,指出不足,进一步明确了每人的分工,讨论履行职责情况,要求将各自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竞技武术技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练法的遗失是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文化是现今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武术具有的文化使命和“文化立国”战略的指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立国”战略;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R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90-01
回溯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技击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随着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突显,如何从文化的视角对武术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解决了工业经济时代以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的诸多问题,文化工作者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诸多国家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鼎力扶持和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就业政策导向,使文化产业与就业及其相关政策已经演化为一项国家策略和城市战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即增强国家、区域和地方竞争力的基本策略。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明确了“文化立国”战略,以此促进本国经济的振兴。事实证明,“文化立国”战略的制定为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奠定了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这也为我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表率。
一个民族的最高战略,不是直接提高人们物质生产能力及生活水平的经济战略,不是改变社会权力结构的政治战略,也不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外交战略及军事战略,而是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实现内在崛起的文化战略。“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它的根本。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天然纽带,它以血缘与地缘为依托,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与性格凝聚在一起”。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在身体文化中的重要载体之一,应该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我们需要的是浓缩的民族文化精髓,需要的是能够表达民族文化方法的身体文化,而不是“它族”的文化,而中国武术正是这一民族身体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武术未来的文化之路,需要我们对中国武术文化持有一种民族情怀,将之作为民族精神予以承载;需要从文化继承的视角出发,寻找它的文化根基;需要从文化传播的路径出发,探究它的历史走向和逻辑路径;需要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密切结合,成为中国文化重振的“风向标”。
国家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使得武术界积极向文化靠拢,而不仅仅是单靠体育这条腿来走路,其突出表现便是众多传统武术门类纷纷申请“非遗”,目前已有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沧州武术、太极拳(杨式、陈式太极)、邢台梅花拳等6项列为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查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等14项传统武术门类列为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态势来看,必将会有更多的传统武术门类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此外,众多以武术为载体的纪念馆先后投入使用,如2001年1月在广东佛山落成的黄飞鸿纪念馆、2008年11月在广东顺德落成的李小龙纪念馆以及在广东佛山罗村兴建的叶问纪念馆等,除了供人瞻仰、凭吊古人以外,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应在其文化内涵上,如展示古人的武学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传承弘扬勇于开拓、求实创新、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塑造新的“文化风景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引下必将迎来新的春天。3.3产业化是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球化的强大冲击力与信息社会的迅猛降临,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日益增加,使得文化产业在全球展现出巨大的威力和无限的商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的发展”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创造性的工作,可以使传统文化机制现代化,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生产,可以保护国家的文化出口。面对西方文化产业的大肆入侵,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化人”于无形之境的真实与迸发的无限潜能,因此,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我国文化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使文化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009年7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更是强调了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武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开发,目前在武术领域已经形成了健身与教育培训、武打影视、表演等产业链。2008年6月20日在大陆正式上映的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全片以太极、庙会、书法、针灸、龙图腾等中国元素为素材,以中国儒、释、道的传统哲学理念和西方夸张搞笑的风格为主线,上映3个星期后即以累计总票房超过1.35亿人民币而成为内地第1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成功显示了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产业间的“无缝对接”,指明了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发展的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为中国武术的当展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产业化道路。
“民族文化的丧失就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的丧失。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会不打自垮,既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更不能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文化做出贡献”。回望世界文化发展,文化争夺的发展图景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同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信心去面对这场关于全球化的文化之争,绝对不能够丧失自己的文化特色,树立武术发展的文化先行原则。这需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既要反对狂妄自大和乌托邦式的狂热,又要冷静地面对文化的弊端,通过唤醒人们对武术文化自觉精神,站在文化自尊的立场上,树立文化自信,确立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才能够使我们的武术在文化争夺的今天具备自主生存的能力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非艺术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工作室
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较迟,其产能严重不足,总体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建立了动漫基地以及相关的产业园,同时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支持也纳入国家863计划。但是纵观动漫业,最具紧迫的问题是开发设计的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极为不足,这一矛盾造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严重不协调。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高职院校且非艺术类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要想搞好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办出特色,真正使教学与市场结合,笔者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学校特点进行专业定位
对于高职非艺术类动漫专业的定位必须要十分明确,因为学生进校前没有艺术基础,尽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仍无法达到艺术生的水平,因此不能以绘画和设计能力为主。要建立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能力,多尝试把虚拟的课题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实战性将更强。课程可以更加丰富、灵活和精彩,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技能更容易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基础训练,挖掘学生潜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方向学习,还可以以工作室和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将动漫企业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加地具有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会与市场更好地接轨。根据特点,专业定位可定义如下:
1.专业定位
培养动漫设计应用型人才,以动漫制作为主。
2.专业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于动漫、游戏及相关行业。
二、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非艺术类动漫专业毕业生要具有职业道德与敬业创新精神, 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应该是具有较扎实的动漫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漫设计制作能力,掌握二维绘制、三维建模、材质与动画制作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个要求,培养目标可定为:
1.知识目标
(1)较好的掌握绘画基本功、创意设计及表现,具备较好的文学与艺术修养。
(2)牢固掌握动画设计理论和制作技巧,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软件和设备制作动画作品。
(3)熟悉当今动漫行业发展,了解动漫行业的市场和营销策划方法,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
2.能力目标
(1)具备绘画基本能力和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运用能力。
(2)具备动画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
(3)具有二维动画、 三维建模、材质、动画、特效与后期制作的能力。
三、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除了学习一些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应在于实践训练,而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制作,而制作的最好途径就是与企业合作参与到实战中去。通过校企对接运行机制建设和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来,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多家企业的合作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水平,逐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艺兼备”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绝大部分是硬件条件弱,师资力量不足,并且有些院校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明确,更谈不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与就业单位相适应,甚至一些毕业生根本无法从事本专业的岗位。针对这些因素,与企业合作是最好的途径,它不但能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硬件条件的不足,还能解决师资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实习就业等,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能很快上岗就业,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些院校甚至完全把该专业班级交给企业管理,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管理、实习和就业等全部由企业负责。安徽省有几所高职院校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建立“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最具实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建立和开展将对实践型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
“工作室”在西方国家高校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已经普遍实行,也叫“工作坊”“教学工厂”等,其教学经验获得了很大成功。在国内,一些重点本科院校如中央美院、广州美院、浙江大学等都实行了“工作室”化教学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工作室”并且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当前的国家政策也鼓励推行“工作室”式教学模式。2011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职成教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职院校要成立“大师工作室”。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资格和条件建设“大师工作室”的,因为“大师工作室”需要相当的软、硬件条件,特别是软件条件尤为重要,要有大师、名师挂帅和一批过硬的教师队伍。不具备“大师工作室”的条件,可以从“工作室”开始慢慢创造条件,丰富经验,积累业绩,提升知名度,为创建 “大师工作室”做准备。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新型专业,学生对市场和行业需求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平台,把动漫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设计方案、设计项目、设计作品引入到工作室来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策划与制作,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学校、企业相关的设计任务、比赛和项目等。因此,工作室可以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这无疑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升专业和学校知名度的最好途径。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的能力如何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着必然联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中也明确强调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要加大客座教授(包括动漫企业专业高层)、兼职教师聘任力度,聘请真正有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以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计算机、美术或其他艺术类教师转型而成的,计算机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但美术、艺术功底弱;美术教师虽具有较强的美术、艺术功底,但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能力较弱。更重要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缺乏从事动漫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参与企业动画设计与制作,对设计制作的流程和日新月异的发展缺乏实践。因此,如何培养出一支专兼结合、实践能力领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校老师必须走出去,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可以多种途径,一是全脱产锻炼,老师可以较好地了解和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设计与制作总流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管理以及先进的技术等;二是假期间的短期培训,它可以从某个岗位较为详细地了解工作要点和技术;三是参观学习,大量地走出去,到一些知名企业去参观先进的管理、设备、技术等;四是聘请企业专家参加教学活动,以增强专业教师的先进理念和实战能力,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与企业合编实战教材,用实例教学,这样解决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教学有着重要的
意义。
六、结语
作为高职非艺术类的动漫专业,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模式,努力培养合格的、独具特色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把最具特色、最具创意、最有实力的动漫作品展现给世界人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