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年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2023-07-31 17:2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语文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五年语文教学总结

第1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30人,后进生6人。全班学习风气良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课堂上多数同学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实践。

二、教育教学情况。

本学期,我除了认真备课、认真批阅作业、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讲读课文教学,重在训练。

讲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我做到了

( 1)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加大词、句、段的训练有肋于篇训练的顺利进行。

(2)加强篇的训练。篇是小学高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帮助学生了解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一些篇结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篇的整体印象。为了使训练有效的进行,课堂上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感悟知识;要么让他们自由朗读,让他们在读中领悟知识;要么集中学习,让他们在讲解中理解知识等。并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课文,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2、读写例话的教学,重在指导。

“读写例话”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读例话,提醒他们例话在读写的哪方面做了提示,并让他们联系本组的讲读课文对例话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不但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积累运用的教学,重在引导。

第2篇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尽责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学前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博采众长,备好课

    本学期,我们仍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集思广义,在教学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当益彰,使得每位教师的课都能有针对性、时效性。备课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探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3篇

两点努力:

1、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1、)努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此,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在教室一角设立竞争表扬榜,即时表扬在各方面有进步的学生,比如朗读、书写、珍惜时间等,做到每周更换,形成竞争的学习风气;我们将学习优秀的学生与暂差生组成小组,有进步的学生同时都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我们及时的给家长印发家长信,(本学期共给家长印发三封家长信)总结一个阶段以来,班级的学习情况,有优点同时也指出不足,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2、)教师树立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严格要求,不断总结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3、)教研组老师能够及时沟通教学上的得与失,将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交流。4、)坚持不懈的抓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为了这些学生费了大量的心血。

2、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1、)抓好朗读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我们除了课堂上严格标准,严格训练外,还采用了一些别的方法。比如设立了专门为朗读用的抓阄小瓶,每篇课文朗读时抽号,并与作业联系;开展朗读比赛,全班用送自制礼物的方法评选最佳的选手;将自己读的最好的课文录音的方式交流;抓好每篇课文的过关要求,必须要一字不错;同时课外要求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大声朗读报纸活动。

2、)抓好书写的训练。本学期,除了开展钢笔字的学科竞赛活动。我们将这种书写的训练渗透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

四个转变:

1、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上学期,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开始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学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注意课堂的有效性,换言之,就是学生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里三个纬度目标的体现情况。为了让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厚博大,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加具有人文性,更富有情感性,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老师会经常的使用各种电化教具、网络资源辅助教学,vcd、动画片、教育网站等深受学生的喜欢;我们会采用聊天、欣赏音乐等很多轻松的形式引入当天的课题;我们更加注重小组合作过程的指导性和有效性,教给他们合作的方法;我们会用每天分类闯关的形式进行我们的复习课;我们会让学生做出复习的方案,让他们成为复习的主角等等。

2、学生作业设置的转变。1)除了保留原来就有的作业,本学期根据要求我们设立了语言积累本,还有练笔本。规定每星期摘记的量并且注意引导学生摘记的内容,使之能够为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发展起到作用。2)除了一些传统的作业模式,我们注意了作业模式和内容的革新。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绘连环画;给古诗配画;根据古诗词的格式填写新词;搜集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好词佳句;给文中的主人公写封信,写碑文;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导游词;查找本册书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每天给父母大声朗读当天的报纸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浅能。

3、作业批改形式的改变。除了以往的优秀等级评价外,我们还使用了一些自己手绘的简笔画作为评价方式。比如认真仔细的孩子,奖励一副山水画,或者是画一头老黄牛,或者是画一个微笑的脸谱,旁边注明:老师很感动。如果作业不认真,老师会画一个哭脸同时注明:没有吃饱,希望下次记得认真等,这种批改作业的形式幽默诙谐,学生很喜欢也从情感上易于接受。

4、学生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我们设计了一份表格,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里既有最终的期末成绩,也有平日的五项作业本的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学习的情况,既有分数又有等级。一目了然,基本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二、 两点收获:

1、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提高。从学生平日的作业书写、朗读效果、作文、课堂表达能力等方面可以看见一学期的训练已经受到一定的成效,同时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

2、老师也在辛勤地耕耘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丰富了自身的经验。本学期,**老师的习作,获得全国比赛的三等奖,五、2学生**的作文在报社发表。作为一种尝试,**老师出了一节阅读和作文训练相结合的赏析课。

三、 存在的三点不足:

第4篇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整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 乐学教学模式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5-02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招收初中生,学制五年,前两年学习文化基础课(相当于高中课程),后三年进入相关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所修课程全部合格后颁发大专毕业证书。语文是高等职业学校五高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教育和五高生源的特殊性,目前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仍是以传统的机械式运输教学为主,教师是“苦”教,苦口婆心,学生是“苦”学,索然无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基于此,将五年制高职语文由“苦”的教与学变革为“乐”的教与学,实施针对性的五年制高职语文乐学教学,构建乐学教学模式成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乐学教学的内涵

乐学教学是一种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的新的教学艺术形式,其本质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情感为纽带,突出学科性质,充分挖掘利用文本中的乐学教学因素,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法,寓教于乐,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并在愉快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取学习的成功。乐学教学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而且也更加符合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乐学教学模式

乐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旨在帮助学生最终获取学习成功的快乐,其基本特征就是寓教于乐,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活泼,学生于愉快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可实施“分类定向‘明乐’分步探疑‘产乐’分向反馈‘调乐’分层练习‘存乐’”的“四分模式”。

1.分类定向“明乐”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即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及已习得知识等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定向明乐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将学生划分为A类、B类和C类三个类别。A类为认知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B类为认知能力及基础知识一般,有上进心,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好的学生;C类为认知和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划分学生层次时应当注意,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各有所长,划分层次时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而应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分层,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到心灵暗示效应,采用“隐形分类”的方式并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尽可能地避免“分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适当的调整,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臆断。将学生分层分类后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明晰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明乐”。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根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从易到难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清塘荷韵》为例,可制定A、B、C三个级别的目标。A级为基础目标,包括掌握字词,熟读全文,划分结构,了解作品中心思想,这一目标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针对C类的学生,要求促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B级为提高目标,包括理清行文线索,归纳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主题思想等。如这篇文章以时间为明线,以作者的情感起伏为暗线,通过写景状物,寄情于理来表现作者关注自然,热爱生命的主题,此目标主要针对B类学生而设定;C级目标为体验目标,主要面对A类学生,包括领略语言特色,分析写作技巧,感受艺术手法等,能够赏析作品品味文本。

2.分步探疑“产乐”

分步探疑产乐是以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逐步分解成由易到难的相应的问题,通过逐步探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乐在其中”,产生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主要是改变以往语文课堂中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就将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等学习内容和盘托出的教学方式,而是随着学习过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分步揭示,有序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有所乐”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以《清塘荷韵》一文为例,根据教学的目的,可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首先是难度较低的问题,这同时也是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课文围绕荷写了那几个过程?每一过程伴随作者怎样的情感的变化?其次是难易适中的问题,主要是遣词用句方面,体会用词的精妙,体会文中古诗文的运用。如题目“清塘荷韵”中的“韵”的运用,如果把“韵”改为“花”前后有怎样的差异?课文中作者引用古诗文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古诗文的引用有什么作用?最后是较难的问题,比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这段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这一情感?通过对以上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层深入,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达到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3.分向反馈“调乐”

教学中的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评价教学实效性,并以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中的反馈主要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当堂做出诊断评价,告知学生学习的正确、恰当程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分项反馈有单向反馈、双向反馈和多向反馈。教学中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可采用单向反馈,即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直截了当,能够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难易适中的问题可采用双向反馈,学生回答出不同词的差异后,教师可总结,有时一字之差在表达效果上会产生极大的差异,意境也相去甚远,古人作文章时也常为一字反复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多向反馈的方法,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开阔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环节,让其学生就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评价,或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增强生生间的互动,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4.分层练习“存乐”

练习是促使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习得的知识,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乐学教学中,练习也应当分层次进行,在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为学习能力强,学有所余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在布置练习题时,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贴近该层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实效性,使C类学生能够巩固基础知识,B类学生有一定的提高,A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仍以《清塘荷韵》为例,对于C类的学生可以课文中的基础练习题作为主要的练习,着重提高C层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对B类的学生可让学生寻找文本中古诗文引用语句、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深度的体会,A类认知能力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让学生就写荷的同类作品比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郑伯琛的《荷叶颂》分析这三篇文章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比来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赏析作品的美学意蕴。通过不同级别的练习,让各类学生都能在通过努力后达到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五年制高职学生寻找曾经失落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

三、结语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乐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催发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自觉、兴趣盎然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实施乐学教学的“四分模式”,更好地发挥出乐学教学的效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洁.探讨职高语文教学如何做到生活化[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6):126-127.

[2]吴玲.师生共建有效高职语文课堂教学[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3-54.

[3]范志云.关于高职语文生本课堂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07-108.

第6篇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习作都相当的重视。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并没有对他们的习作能力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虽然已有部分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发现了读写结合对阅读、习作能力的促进,但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不都是显性的,不是一目了然的。

因此,我校提出了“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文本读写训练点的研究”实验,希望能够结合语文教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以鲁教版小学三、四、五年级语文课文为文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着重研究如何在小学中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确定研究目标如下:

1.解读教材,寻找中高年段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

2.围绕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

3.指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精心指导,归纳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读与写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法。在三、四、五年级中分别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的语文老师尽量多的挖掘到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并在备课、上课中体现出来。

2.搜集资料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搜集大量的有关课题的文字资料,包括书籍,网络资料、教科研成果等等。

3.语文课例研讨。课题实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课例研讨,这样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又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一线资料。

4.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法。课题顺利结题后,把研究的材料形成一本有特色、有实用的校本课程,并把总结到的经验推广到我校全体语文教师,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全校的语文教学中。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这一阶段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有关的理论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等,认识了此项研究的意义,通过作文比赛摸底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动员。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1.根据课题的要求,3-5年级段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现将老师们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方法总结如下:

(1)填补课文空白

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学生对人物品质体验更加深刻。

(2)丰富故事情节

古诗、文言文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文言文教学中,我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在熟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一些文言文编写成一个小故事。这样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大都是非常喜欢的。

(3)续写课文结尾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如《穷人》一文,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老师要引导孩子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2.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采取了自学加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对精彩的练笔集中展示,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全班同学阅读、欣赏其他同学的练笔,并集中进行评论。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将研究初果推广到全体三、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四、研究成果

1.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变得乐于习作。“读写训练点”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整体来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优秀学生作文集锦。

2.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而且学校语文组科研能力正在提高,实验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读写训练点”教学论文和案例集。

五、讨论与思考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3-5年级段在写作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教研组反思和改进:

(一)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实行“文本读写训练点”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尖子学生“吃得饱”,让学困生的“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虚心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请教,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写训练的最佳点。

今后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潜在价值,赋予传统的“读写训练”新的力量,让阅读和写作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1]专著: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

第7篇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语文;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1五年制大专语文的问题出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欠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的培养

专职教育人才并不同于普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他们将会是社会某一领域的精英和模范,而现今的大专语文教育仍存在普遍的教学问题,课本内容的生硬枯燥,仍旧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和作品格式化的分析,课本知识对学生能力强硬的灌输,使这些中华五千年的语言文字的精华几乎变成了无用的考试提纲,看上去生硬无味,学生学起来完全没有动力,考完就丢了书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学到的知识用不上,那么大专语文开设有何意义,学生学习当然也不会有动力,问题的根源存在于大专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课本内容不丰富,教学资源匮乏,例如大部分大专语文教学内容中大多涵括: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和文言文,普遍的学生应付考试的教学模式也只是朗诵课文,熟读,背诵,了解大意,熟记各意,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令学生增加了古文知识,但其中精髓并非能全部领悟,这让教师们在教授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其次,学习问题:大多数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许多专科教育的学生过多重视专科专业的培养,对大专语文学习欠缺耐心和兴趣。从小时步入学堂,到长大成人迈进社会,语文课从来都是必修课,升学要考,考研要考,毕业还要考,但是作为一门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灵活性极大的学科,有多少人重视过大专语文的存在?不可否认专科专业却是将会是将来求生过活的生计,但大多数专科教育的学生却将目光过多地关注在自己的专业教育中,往往忽视了从小到大的语文教育,殊不知,中华的语言学科中蕴藏着民族的灵魂和精髓,学好了语言文学可以提升精神素养,增强性格气质。据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学生反应大专语文并不难,只要看好书就能学好,这显然是将学习圈在了死记硬背的范围内,只要能考过,能升学能毕业就行,只要能进行正常的日常交流,能读能写就可以了,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大专的语文教育始终处于停滞不前,收效甚微的阶段。

最后,环境问题:各大院校也没有过多地重视语文

语文教学在考试制度,学习习惯上没有被精心制定严苛的计划和制度,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虽然社会各界都纷纷强调了,通过基础语文教育增强学生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建议,仍然有相当多的院校并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开展工作,虽然毕竟是专制教育为主,必须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首要宗旨,但是也必须以“学做事必先学做人”为宗旨,第一,专科语文的教学环境依旧有待改善,比起教学资源丰富的专科教育,大专语文师资力量仍旧不够强大,与此同时带来的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也是原因之一;第二,学校还有责任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对语文感兴趣,喜欢语文,再到热爱语文,并能全身心得学习语文,乐在其中,学校应开展学习小组,古文角,现代文讨论社区等活动一样能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不情愿,更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吸收;再次,考试制度也并不完善,由于语文考试自身灵活灵相当高,正确答案不确定的特性,又加上同学们普遍存在“求过就好”的消极心理,应对考试死记硬背的策略造成考试“只要背了,就能过”的制度缺陷,俗语有云:严师出高徒。既然考核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大专语文的学习环境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2面对大专语文存在的顽疾,必须对症下药

(1)丰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改革课本。如前文所说,大专语文有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病,笔者认为要丰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改革课本,让内容更加贴紧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更加生动饱满,扩大视野,吸引学生自己去看。在课本中可以大量增加一些时事政治,甚至是年轻人都关注着的娱乐性的社会新闻,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开阔了视野和增加了知识量,例如:在大专语文中一直涉及的《红楼梦》的若干章节,以及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新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的视屏片段,这样的做法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影像的演绎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实复杂的人物关系,心理活动以更彻底地领悟文章的深意,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文字的单一,视频的教授可能更加立体,更加多彩丰富。同时不妨采用一些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在学校的安排下,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拓展和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情形下原本枯燥的教学将会更加生动有趣。

(2)可以考虑适度地增加大专语文的日常监督和考试制度。另外,这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和规则上的严苛,而是更加灵活的、内容丰富地进行考核,出卷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出题和答题,更灵活的论文和实践报告形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考试的诚信度也应加大监管制度,如果能灵活到“考试连小抄都不知道从何打起”,那就差不多完备了。严格考试和平日监督制度,松紧结合双管齐下。一定能较彻底地改善大专语文松垮的体系。

3 总结

总的来讲,大专语文的发展,那就是关注未来社会道德修养发展的未来。大专语文的教育在我国专科教育领域的地位绝对不可小觑,她的存在关系着新生代的个人素养和道德观念,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总体来讲的发展态势依旧呈稳步上升,要彻底改变先进大专语文教学的状态,她的改革之路也将充满艰辛,笔者认为,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日常监督和考试制度的完善比较为大专语文教学的病根起到一定的作用,最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措施,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全教育界的关心和注目,让我们一起关注大专语文的发展,那就是关注未来社会道德修养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8篇

基于此,我将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分角度阐述我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语文教学的多层面理解,考虑到时间问题,只能算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吧。

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搞了一段时间语文教学以后一定都有自己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也一定会有自己认为最关键的东西,很难在诸多方面都形成共识的。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的理解用一句简单的话来陈述就是――力求让学生在科学、高效、宽松、自主的阅读环境中学会阅读并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不断提升阅读素养。 具体从下述几方面阐述:

1.制定并坚持科学的阅读教学原则

①坚持以学生阅读、揣摩、感悟为主,教师分析、讲解为辅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成为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老师的课内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怎样让学生活起来,坚决反对老师唱主角,更不用说独角戏。

②坚持以学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提问为辅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开展多种形式的平等、有效、充分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应坚决摒弃师生问答充斥课堂的教学行为。

③取消简单、低效、繁复的训练,主张练习注重联系与层次的原则。

核心阐释――应坚决贯彻学生能做的事就一定要督促学生自己去做的指导思想,老师的办法要一套一套的,说老师教学水平高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办法多上。

④反对随意标签式、空洞或繁琐的目标,主张教学目标体现前瞻性的原则。

核心阐释――对于教学目标而言,一是要有,二是要科学,三要有前瞻性。

⑤摒弃只注重单个教学内容本身,忽视相互间联系的观念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化课内学习知识的联系,凸显老师的有效作用。

⑥主张既注重课本教学,更重视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作用的原则。

核心阐释――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

⑦注重科学选点、力求典型,反对过分追求系统、全面的原则。

核心阐释――教学内容选择始终应该围绕教学总目标,力求典型、科学,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

⑧注重体会揣摩、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的阅读实践过程的原则。

核心阐释――阅读实践过程应科学、渐进、完整。

⑨保证学生阅读时间与空间,特别是给学生留足揣摩、交流时空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能动性的发挥,主张科学有效的激活。

⑩保证学生自主性、多角度、个性化阅读努力得到充分尊重的原则。

第9篇

----我的新语文教学方案

 

 

 

中华汉字,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涵着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今天,我将引领学生用生命和情感去重新诠释语文教学的内涵。

这就是我们班的新语文教学。我之所以称它为新语文教学,不是故作标新立异,而是在总结我过去语文教学成功和失败因素的基础上,加进这些年来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以有别于我过去所走过的语文教学道路。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追求的精神元素。

----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它是一种享受。

我的新语文教学,它有以下的内容与理解:

童年阅读:积淀精神的底子

想法: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书本,进入阅读,学生便走到了一个个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面前,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品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会不断地产生梦想,而阅读是生长梦想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就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优秀的儿童读物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向,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能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阅读,设立班级阅读书库。推荐书目:

五年级(上)阅读书目:童话类、寓言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中国著名童话》等)、知识类;背诵20首古诗。

五年级(下)阅读书目:科技类、散文类;背诵20首古诗。

六年级(上)阅读书目:人文类、散文类、知识类;背诵20首古诗。

六年级(下)阅读书目:人物传记类、小说类;背诵20首古诗。

课堂教学:活化语文

想法:重建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改变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大占天下的局面,每周增设活动课和兴趣作文课,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活化课堂教学。

做法:之一----改革课程结构。课内阅读教学课(精读课)、活动课(文学欣赏、童话表演、日记交流、语文活动等)、兴趣作文课(课外自行设计)。

之二----课内阅读教学课(精读课);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之三----每天常规作业:日记一则;阅读摘记一则;一问:今天哪些地方进步了?

每周常规作业:背诵1--2首儿童诗;背诵2首古诗;一次预习。

每月常规作业:专题手抄报一张,表演一个剧本。

每学期作业:一本作文集,1--2次实践活动。

梦想剧场:

让想像和才情尽情挥洒

想法:语文能力的培养应在生动活泼的空间中得到实践,而课本剧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和语文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

做法:1.成立“梦想剧场”剧组(导演、编剧、演员、服装设计师、道具师、资料收集员等);2.每月演出童话剧、成语剧、寓言故事剧等;3.方法:读剧本----演剧本,编剧本----演剧本。

诗心飞扬:让心灵在诗歌中

自由地舞蹈

想法:现在小学作文教学,大都局限在记叙文、说明文的文体。我们国家一向被称为“诗歌的国度”,却很少让诗歌习作进入作文教学的天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我们将看到诗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作文样式,散发出钻石般的璀璨光芒。我们乐于相信,在诗意盎然和浸润着诗歌的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会在时代的物化和媚俗中,保持着独立个人的精神性,去追寻真善美最真切的声音。

诗歌习作与其说是让诗歌进入课堂,不如说是让它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拂去蒙在他们心灵上的积尘。因为诗,似冰雪,高尚而纯洁。它是最能培养学生个性的一种文字体裁,能够大大拓宽学生们的经验空间。

做法:尝试儿童阅读,儿童诗写作,举行诗歌朗诵会

七彩体验:感受大千世界

第10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张华(1975-),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北京100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84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8-02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入学年龄大约在十五岁左右,正处于对社会积极探索的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情感容易激发,参与意识较强;但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认知程度较低,自控力不强,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语文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与高中语文相比,它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内涵建设更有深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与普通的大学语文课程相比,它弱化了理性思辨内容,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职业特色;与三年制高职语文相比,它更注重“兴趣引导”、“习惯养成”,在“低起点、等标准”的学情基础和要求上,小跨度,多台阶,更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本课程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思路;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立足于语文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四个特性,把课程打造成为融知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表达技能、摄取整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修养,铸造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笔者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和“语文拓展模块”三个学习板块,积极构建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

“语文基础模块”立足于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点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处世美德、古韵词赋、人生感悟、科学精神、职场起点等人文主题来组织篇章;力图通过对文学范文的深入品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对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

“语文职业模块”安排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两项内容,它是适应学生职场需求的职业语文模块。此模块通过介绍、洽谈、接待、主持、汇报等职场口语交流的情景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求职、调查、请示、策划、招标等职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力图通过这些情景训练,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场交际能力、职业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语文拓展模块”是综合应用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的拓展性学习环节,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所以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依托选修课、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开展学习。目前,开设了“《诗经》的艺术魅力”、“《红楼梦》赏析”、“话剧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赏析”、“企业文化”等选修课,并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竞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子衿”文学社等社团进行拓展性学习。

本门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编排,设计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能力提高、实践训练―拓展强化、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小跨度、多台阶”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以适应社会及未来职业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模式,即任务式教学模式、链接式教学模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任务驱动,以实践应用情景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任务:模拟求职。学生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了解如何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如何求职应聘。学生依据任务,分成小组,共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掌握求职信、个人简历的写法,学习求职面试的技巧。之后,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求职者、面试官等角色,完成模拟求职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实际语文情景演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择业就业做好了准备。

链接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准语文课程与专业知识相互联系的关节点,进行学科链接。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如在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添加音频视频效果,学生就会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软件进行编排剪辑。这种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难度较小或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行了综合实训,锻炼了自学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了自身素质。

教学中,在综合采用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还根据教学要求合理运用诵读品鉴法、情境创设法、讲授理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并鼓励学生掌握“质疑―探究―发现―应用”的学习方法,使“教师教”与“学生学”形成积极的双边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应用文写作之调查报告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使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学生(通信网络专业)首先领到任务单,调查ADSL客户在使用宽带过程中遇到哪些技术故障并归纳总结,指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格式如何,有哪些写作技巧,这是教师要教授的内容(“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学”)。随后,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报告标题的拟定、主体内容的结构等等。在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知识之后,教师将其分成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做”),之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行动为导向,力争融“教、学、训、做、评”为一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职业技能。

四、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需要达到的语文水平,学校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以及《应用文写作》教材,并且选用了与之配套的练习册作为学材。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介上课,课堂信息密度大、容量丰富。同时,笔者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环境、电子阅览室,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目前,本门课程正在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人文景观、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积极开展“大语文”学习。

在课程资源方面,从课本到多媒体讯息,再到网络平台,最后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学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平台。

五、课程评价

在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学校还原了考试的本来面目,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将结果性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校依据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基础上,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奖励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评价主体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往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末考核中,将学习过程成绩、语文实践活动折合在一起,共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在期末测试中,加大对语文综合能力、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考查,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评价。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运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要遵循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培养语文基础能力上,突出实践应用性和职业特色。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开展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健词:湘西传统美育资源;语文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52-02

作者:欧艳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湖南,吉首,416000/欧朝军,长沙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8

具有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情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歌谣、建筑、服饰、饮食、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构成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是指湘西地域过去历史上形成延续并积递下来的,而且对现实及未来都有潜在影响的自然的社会生活的和艺术美的,一切对形成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有用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1]这些资源被广泛运用到旅游、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解决部分青年就业问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语文(指湘西民族地区小教大专班语文教学,后同)教学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情感。

一、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一)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顺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考察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考察成果。[2]湘西传统美衣资源分为湘西传统物质文化美育资源和传统非物质文化美育资源。[3]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珍贵的本地文化瑰宝。

(二)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顺应了新世纪培养小学教师的要求。小教大专班学生毕业后承担县、乡、村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许云昭在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语文》序中指导出:按“全科型”模式培养这批学生,即使他们成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够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4]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小教大专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三)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顺应了湘西小教大专班教学要求。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渗透在小教大专语文教学中既能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与湘西州农村教育及新课标相适应的合格小学教师。

二、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湘西民族地区学生熟悉本土的风土民情,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关注本民族的兴盛、发展。语文教学中将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具体围绕湘西歌谣这一传统美育资源展开:

(一)结合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要求收集整理湘西歌谣。

湘西歌谣在湘西一代流传甚广,他们祖祖辈辈形成以歌会友、以歌联姻的习俗。每逢节庆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赛歌。歌谣内容有生产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人物传说歌、儿歌、杂歌等,反映湘西人民勤劳,善良、勇敢为追求幸福生活努力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广泛发动学生到家乡去找歌师;到图书馆去借阅相关资料;到网上去查找相关内容;采用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整理湘西歌谣。通过学生的积极行动,把能够反映湘西的人文、风情、民俗等内容的歌谣展式出来。例如:

烟子烟,莫烟我,

我是天上梅花朵。

猪夹柴,狗烧火,

猫儿洗脸笑死我。

学生在收集、整理、走访、座谈的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与社会交往、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分析特点。

课堂中要求学生从湘西歌谣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学习领悟。如将收集整理的近百首歌谣,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分析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他们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湘西歌谣的思想情感:歌谣内容集中反映湘西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顽强、坚韧、乐观、向上的精神。湘西歌谣艺术特色呈现出如下特点:常运用比喻、起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增加歌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湘西歌谣的表现形式:句式一般以四句七字为一节,自然分段,通常一、三句或二、四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在挖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可以采用四句七字的形式创作歌谣,称作四句七字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乐趣。

(三)结合课堂阅读,通过写作训练应用歌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5]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材中有诗歌和小说的篇目。老师可以首先介绍这些诗歌、小说的思想情感、文章线索、写作背景、故事主人公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审美特点。然后在课堂内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能再现课文里的人、事、物的内容。例如学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篇课文,首先介绍这篇小说节选自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小说,全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呈现出如世外桃园般美丽湘西世界――边城的环境美、人性美、语言美、。最后学生即兴创作四句七字歌,再现沈从文先生笔下美丽湘西世界。课堂上学生略作思考后纷纷发言,朗读他们的作品,赢得阵阵掌声,并被湘西电视台播放。他们的作品精彩纷呈,例如:

酉水河上一孤舟,

河流清澈水悠悠。

风和日丽碧波上,

鱼儿聚会浅水游。

凤凰吉首秀为美,

保靖花垣雄为美,

古丈龙山险为美,

山美水美人更美。

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课堂时间有限,他们自己利用课外时间继续创作,交来300多首自创歌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写作能力。

三、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湘西歌谣呈现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等美的因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愉悦性等美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中在收集整理分析运用歌谣的过程中能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志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6]湘西歌谣的收集、阅读、运用可以是学生语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滋养,让他们学会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又由课堂外回到课堂内,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语文就像妈妈,教我如何长大。语文就像我们的眼睛,没有它,我们就是一位盲人,其它所有的知识,我们都不能看见,道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真实感受。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崇高精神品格。湘西歌谣以反映湘西人民勤劳、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收集整理阅读鉴赏歌谣渗透于语文学习中,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有利于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歌谣,可以把以往老师教学生被动学、满堂灌的课堂氛围改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教者神采飞扬,学者情绪高涨。

(五)有利于体现学生个性。歌谣的创作既可以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也可以是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们呈现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从中体现学生个性,他们的创作潜能得到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加强。

(六)有利于构建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歌谣,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四人为一组自主交流,讨论完成,也可以独立创作完成,这个过程构建了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育资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参考文献:

[1][3]张卫民,黄文伟,吴文生.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构成及开发价值.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专家智慧;语文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个从教十余载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考――手捧一本本精彩纷呈的语文教材,我们是不是真正地读懂了“语文”二字?我们是不是真正让孩子看到了、感受到了语文的精彩?那天,有幸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赵景瑞专家的《习作教学课》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赵老师博学的文学功底、丰厚的语文教学经验、幽默的教学语言、乐观的教学态度使我们不禁对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肃然起敬,听完赵老师的讲座,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唤起我从心底里深深地反思。

一、做一个爱语文的语文教师

赵老师在讲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时,提到的第一条就是求强效,“强”就是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觉得课堂中的活动弄得热闹,孩子们玩得开心,这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其实正像赵老师所说:“这些游戏或是课件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根本兴趣,学生感兴趣的只是你这个新鲜的、好玩的游戏或是画面,并没有真正地喜欢语文本身。”赵老师不时地用解析中国汉字的例子来说明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才是不失语文味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学习,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根本。说到这点,作为教了十几年语文的我真的自感惭愧,自认为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然而我却对这一本本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教材,没有深入地去挖掘、去研究、去真正地爱它。就像赵老师说的:“作为老师的不去爱你所教的学科,又怎能让你教的学生去喜欢这门学科呢?”让语文成为“屋”,我们成为“乌”,使学生“爱屋”才能爱我们这个“乌”。

二、语文教学路上不跑偏

赵老师说:“语文教学常常会涉及了多种学科的内容,弄不好就容易跑偏……”这句话看似幽默的笑话,但却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我们教师一个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然而,我们教师有时候是不是真正地把握住了每一个学科的本质,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本位的学科理念中学习、成长。谈到语文学科的本质,赵老师说:“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应该做的事。”赵老师还用生动的示意图演示解说了这几者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语文课堂或者说语文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字词句篇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又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们感悟字词句篇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正确、准确地控制语文学科方向;揭示语文科学规律;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就不至于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了。

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赵老师和洮南实验小学五年三班的学生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然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疲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赵老师的教学魅力在哪里?回想起来,我认为还是赵老师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和学生朋友式的谈话交流、不断地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是孩子们在远远超出常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还没有感到累的原因。想到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缺失了这些,才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蒙头大睡、疲惫不堪。又说到习作教学课让教师们挠头,让孩子头疼,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赵老师言传身教为我们总结了有价值的五条经验:有用、有材、有法、有标、有成。让我们在习作教学课上又增添了一份可行的方法。其中“有标”和“有成”让我感触最深,也是我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

有标,就是把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不是藏在教师的手中,要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标准可依,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不再盲目地修改,不再在老师云里雾里的评语中打转转,这一点是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难怪学生的习作改了又改,老师还是不怎么满意,原来是我们教师没有明确到底你让学生往哪个方向改,往哪个标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