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课后辅导

高中地理课后辅导

时间:2023-07-31 17:2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课后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课后辅导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伴随新课改进程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向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转变,为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地理学识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程教育中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果,就成为其学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教育环境与条件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较好地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将该模式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能合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推动学生理解、掌握地理学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分类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构建方法和手段,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概述

具体来说,“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双动”,其含义是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育进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类功用做充分的互动交流,令二者均能发挥出各自最大功能的教学方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知识学习活动中,在对学识的探究进程中,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双动”教学主要是通过地理课堂上教师的指引辅导,由学生展开自主性合作、学习,在主动探究、思考中收获地理知识技能的教学手段。“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两案”,涵盖教师所用的教案与学生学习时使用的学案两大部分,其中教案是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后,依据班级学生特点与课程教学目标,合理选取、整合课程知识内容,并编制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方法、教授流程等内容的教学活动方案。而学案则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依照班级学生的学识基础与学习特点,教师主导设计的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求知、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方案。学案即是给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观看与使用的教案。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经由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在求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经由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案与学案的双重辅导下,带动学生地理学识的学习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双动两案”具体构建方法分析

(一)学案与教案的编写设计

要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有效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首先就需要教师为课程教学编写、设计适宜的学案与教案,作为“双动两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之一,对学案的编写设计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案的编写应把握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学案在设计上应沿袭“双动”教学的思路方向,遵循课堂教学作为主导,而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准则,在学案编制中为学生设计出更多自主学习、思考与练习的契机与方式。令学生通过自身的研究求知,加深对地理学识的认知理解深度,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

2.学案的设计应体现启发性的特点,即在学案中积极指引学生不依赖于教师讲解,而是努力独立追寻知识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其自主求知进程中不仅收获学识,更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今后素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而教案的编写则是为了配合学生对学案的应用,便于教师做课堂教学的活动方案。其教案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为其编制各类学案预习、课堂自学、练习巩固等学习流程,以强化学生对学案的使用与学习成果,进而在教案与学案的协作整合中,确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双动两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流程与步骤

1.课前预习。

如在教学洋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设计好本堂课学案与教案后,应在课前将学案发放给班级学生,并指导学生依据学案内容,展开对本堂课的课本知识内容的独立预习活动。学生根据学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从中找出对洋流知识的疑问,并带着疑问参与该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引下解疑释惑并继续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发展自主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前预习所得出的疑问与收获,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令课堂教学形式更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与掌握。课前预习阶段是实施“双动两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高效发挥学案导学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功用的重要环节。

2.课堂教学与学习。

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如在教学一些地理基础性知识时,可由教师向学生设问,或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在师生交流、教师释疑中实现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认知理解。而对一些重难点知识问题,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经由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得出初步的判断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探讨结论可继续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学生点拨其结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并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思路与方向。教师在课堂设问中还应尽可能给出带有诱导性或指引性的提问,让学生就问题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以地理知识与学案预习结果解决教师设问,并从中有效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与学习的能力。

3.课堂练习巩固。

在课堂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在学案中所设计的练习题应交由学生做自主求解,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堂学习训练,巩固其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存在于记忆中,更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另一方面可依据学生的独立做题结果,获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为其在课后的指导教学与未来学案编写改进,提供学生的反馈信息。

三、结语

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方法在教案与学案的设计运用中,经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实施,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教学进程中获得有效的结合,并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龙涛.如何打造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30.

[2]张所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159.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

一、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源整合含义

(一)地理教学资源。地理教学资源就是指在日常地理课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对完成教学目标和顺利实施教学有利的意识和物质。其中意识形态部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师生行为、师生间关系等等。教学物质包括所有无生命的客观物质,如:课本、地图、模型、黑板、测量工具。同时也包括有生命的物质,如:参与课程教育的老师和学生。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因素和条件,都囊括在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内。

(二)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指重组、调整、协调并优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使每份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讲,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教学资源的物质和意识部分进行创新的、科学的和系统的转化。

二、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自习课和辅导课等。但是,每一节课程大多有一个主题,所以为了贴近课程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整合运用教学资源时必须要有针对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利用重点突出。例如,教师在讲授水库这一课程时,应在遵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所用能够利用的到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讲解有关水库的知识,包括: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等,多角度的将水库的历史、形成、构造、地形逐一的展示。

(二)科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着科学性的态度,以一种严谨的工作观念面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在新出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目的准则,因此科学性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整合的前提。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科学性的原则,要对教学资源客观深入的掌握,以及进行严谨的研究。杜绝一味迷信教科书,对教科书中不合理的地方要用于批判和质疑。另一方面,科学的运用教学资源,以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去选择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联系性原则。在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中需要遵守的联系性原则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多方面的联系。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课上知识点的讲解,要相互联系,让学生记住其中一点就能联想到另外一出知识点。2.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寻找与老知识点的共同之处。3.在讲授国外地理内容时,可以以国内相似的地理内容为例,加快学生的理解。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既满足当下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又不能削弱后代需要的发展资源。这里强调的是持久性的发展,是满足未来发展前景的公平平台。在地理教学资源上来讲,其是一直存在一种消耗的状态,无论是物质、人力还是意识形态。因此,为了不使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持续的枯竭,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剖析教学资源的潜在力量,适时的对教学资源补充。

三、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几乎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在其中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将最大限度的影响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以下几点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措施: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伴随着新的知识和理念的发现,以及更高水平人才的涌现。作为教书育人的一线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的鞭策自己进步,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活动。2.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因地理学科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任课教师在地理研究范畴内要不断的扩展知识面,潜心的研究专业知识。

(二)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首先要在地区间做到合理的分配,然后在本校内做到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合理化的教学资源还要做到将现代的教学资源融入到传统教学资源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三)文本教学资源的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文本资源就是地理教科书,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教科书,要深度的发掘教科书上的资源。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其他资源对教科书进行补充。例如:使用杂志、报刊、论文和互联网平台。2.针对教科书内容设置课后作业。教师以巩固课上知识点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有选择的布置作业。可以给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

第3篇

高一地理则以揭示地理事物(现象)发生、发展的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为主,注重抽象思维,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较初中地理少,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课程体系的复杂性都远超过初中地理,出乎多数高一新生的意料。加上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较低,课堂知识密度小,课堂上有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活动,有时间对基本技能进行反复训练和做课堂作业,高中地理课程则相反。高初中地理跨度大,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差,加大了高一地理教学的难度。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等方面的差异,可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高、初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

1.精心设计绪论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使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的内容和地理学的特点、学习方法。(2)以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高中地理的学习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3)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内容及思维方面的联系,说明学习地理既需要理科思维,又需要文科思维。

2.适当复习初中内容,理清初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高一地理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适当复习相关的初中地理知识,理清初高中的知识体系,可降低教学难度。

3.调整进度,落实训练,稳扎稳打,突破难点。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调整教材,分解难点,放慢进度,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并加入习题课和训练课,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对于较简单的、学生易理解的内容,可进行提纲式教学和学生自学,加快进度。这样详略得当, 课时才够用。

4.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校本课程,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收集与课程联系紧密的、贴近学生的鲜活事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运用具体事例教学,可以使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可降低教学难度,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既可提高教学进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5.贯彻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开放地理课程,创造机会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和灵气,激发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高一地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二、关注学生心理,开发学习潜能

1.建立学习信心。许多高一新生可以说是坐在高中教室的初中生,心理上并未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面对突然增大的学习难度,他们会出现惊恐、畏惧等不良情绪,意志力较弱的学生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主观上会夸大地理学习的难度,潜意识里躲避、甚至逃避地理学习,影响地理学习中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加大地理学习的难度,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对此首先要有预见性,尽力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设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建立和增强学习信心。

2.培养积极心态。学习心态与学习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大致分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应付性学习和放弃性学习等四种。高一学生的心理还不怎么成熟,心理可塑性大,抓紧时间、抓住时机进行心理辅导是可以转换的。对于主动学习的要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坚持下去,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同伴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对于对地理学习有间接兴趣的学生,应设法将其转化为直接兴趣。而对于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应设法提高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水平,转化他们的学习情感,培养其意志品质。如果他对考试分数比较在意,则应先培养他对地理学习的间接兴趣,然后再逐渐转化为直接兴趣;如果他对考试分数不在意,则应抓准时机培养他对地理学习的直接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许多高一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用学习语文、政治、历史的方法来学地理,认为考前突击背书就可得高分,对地理这门介于文理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认识非常肤浅,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常规学习方法基本沿用学初中地理的方式,所以地理学习效果较差。

1.给学生指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原则: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用理科的思维方法学习自然地理,用文科的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能说出“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培养读图绘图和文字逻辑表达、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等能力。自然地理与数理化生等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多的联系,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数理知识,然后再运用于地理学习。例如,学习天文和大气这两个单元时,先复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热量与温度、密度与气压等相关的物理知识。人文地理与政治、历史联系较多,引导学生将相关的政治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到地理学习中,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种人类活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环境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人类各种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2.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有的教师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事实证明许多高中生不会预习。指导学生根据教师事先给的学习提纲或教参上的提纲,读懂教材、配套地图册和教参,有重点地抓住基本概念去理解,抓住基本原理去思考,然后尝试做课后练习,最后将所遇到的问题、困惑记在笔记本上带进课堂。这样坚持下去,听课效果会大大提高,大量减少课后作业时间,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使学习在探索中进行,变得更有趣,更有意思。

3.学会听课和记笔记。带着预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听课,课堂上学生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他所带来的问题,参与同学讨论他所困惑的问题,听课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课做笔记,连许多高二、高三的学生也只会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式的字句。

4.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读图绘图、图文转换的方法。在分析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详细列出 本分析步骤,让学生弄清其中的逻辑关系。高一学生读图能力较低,经常不知道分析图表该从何处入手。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图表的分析方法、步骤和如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弄清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4篇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的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高中地理课程,面临着任务重、课时少的双重压力,这就为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是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导学”是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案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以导学定位教师角色,最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为此,学案导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环节:学案环节要齐全,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七个环节

2.学案设计内容应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实践性、层次性的特点

学案在设计时应以课时为单位,在熟读课标的基础上,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个地将问题解决,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而设计的探究内容如下。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芬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2)根据绘制好的的曲线图,分析可以将芬兰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在上图中用竖线标出,并说明理由。

(3)读图分析各阶段出生率、死亡率有何变化,并找出引起变化的原因?

3.学案中的合作探究内容应以某一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突出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案例、情节或感兴趣的话题为发展主线来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如地理学习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可以联系身边的事例,以“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为主线来调动学生进行探究。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并且都能有所发现,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可喜的见解,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和保证,也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复习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图片资料导入、视频导入等。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对于高中地理,内容丰富,体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充分挖掘热点时政、相关视频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截取美国著名的电影《后天》。必修二中《人口迁移》可以以我国的热点春节前后的民工潮的视频为导入,都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对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阶段和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科学地加以组合和运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等特点,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图表法、实验法、讲述法、体验法、提问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等。其中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自然地理规律性较强,很多规律可以通过图表和实验来进行体现和总结。如绘制气压带与风带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实验法如用挤压书本来演示褶皱,用茶叶、水盆、电吹风,来演示风海的形成。

人文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可以充分利用案例和体验法进行教学。如:济宁市1950年和2000年城区图,通比较来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同时让学生收集济宁城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及图片,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合作探究,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对策。

四、加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提高课堂艺术,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时刻集中,让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语言水平,做好课后反思等工作。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驶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再加之师生间的默契互动,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毓梅.中学地理教学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第5篇

摘要:国家在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必须建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崇尚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重视课本教学、忽视课外活动的封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是确定的:统一内容,统一考试,材、教参,统一标准。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相差无几,造成了教学的机械化,教师也较多的依赖于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一、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几次高考改革,我校报考文科的学生人数较理科多,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对地理感兴趣才报读地理,而是各科成绩不理想,没有什么特长,寄希望于相对“冷门”科目中“搏一搏”,但又对地理科前途忧虑重重。而且他们在初二时已通过地理中考,初三停开地理课一年,对地理是既熟悉又陌生。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呢?,在第一节地理课,我没有急于赶时间讲课,而是先从地理科本身的特点入手,指出地理科具有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引导学生联系报纸上的内容,如当前报纸中通常有大篇幅的旅游、房地产等的广告,指出当今社会需要地理方面人才,增强学生对未来的信心。接着,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走了一圈,有目的地观察了校内小山岗上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土壤(红壤)、岩层(基建时削开的山体剖面,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同部位颗粒大小不同)以及砌石山用的石灰岩、装修用的大理岩、花岗岩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还要求每个学生课后找一个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留待下一节课发言。第二节课,同学们都踊跃发言,他们的题目很多,如“现有了青山,但还没有绿水”、“我家后山坡为什么会滑下来”等,很多同学还分析了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明确提出“只求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的要求。事实上,经过这二节课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并且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时常拿一些植物或拣到的奇石等与老师共同探讨、质疑问难,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更是积极大胆地思考、想象和探索。

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中心信息源的地位开始改观,其作用更多是作为一个辅导者、协调者,传统上的“你问我答”式的单向交往已显得呆板,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双向交往。这几年我校学生地理基础较差,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目标明确,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怎样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学好地理,我的做法是:

作为辅导者、协调者,我采用多种启发式的教学。过去教师提问,虽然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去问不同的学生,但所问内容、难易度均掌握在教师手中。有时提问甚至只是为了提醒个别学生集中精神、对学生加以约束。教师的提问,只是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上多采用了学导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读图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生问教师,是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发问,主动权在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有关大气运动及形成等内容是教学上的难点,许多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普遍存在着老师讲时明白,课后一塌糊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通过小实验去加深学生的理解,上课时用一个电热锅烧开水,首先用较小的火力加热,然后逐渐调大火力,水温上升越来越快,当接近烧开时,再将火力略为调低,但水温仍然继续升高并达到沸腾。这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调低火力之后,仍会有沸腾现象发生?而在最大火力的时候却没有沸腾?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指出虽然火力小了,但水得到的热量比散失的多,因而继续升温,并将结论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再分析“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第6篇

关键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有效教学

面对新课程,我们应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心一意进行探究学习?现以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4节《海水运动》为例,对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

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选择性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收集、归类,并把提出相似或相关问题的学生分到同一组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内容和目标才能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列出一个预习提纲,制订预习计划。

其次,要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预习,否则学生疑难增多不解,会使学生自学积极性锐减。

预习的核心任务就是对所学的内容提出质疑,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性所在。学生可以围绕概念、方法、结论进行有选择性质疑,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多样性,但必须围绕课文中心内容提出。如,《海水运动》一节,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质疑,提出

问题。

1.潮汐什么时候形成大潮,什么时候形成小潮,为什么?

2.利用潮汐一天可以发电多少次,为什么?

3.地中海、大西洋表层的盐度为什么不一样,经过直布罗陀海 峡表层和底层的海水流向有什么不一样?

……

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阅读学生质疑的问题,掌握了学生学习困难在什么地方,并把相似或相关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把全班的问题分成几大类,每类问题选一个接受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教师在课前先对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对问题的解惑以及组长回去后怎样针对

组内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质疑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各组把对问题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1.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教师应制订学生必须遵守的学习行为规则,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只是布置任务,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教师需制定一些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学习行为规则,如,批评别人应针对某一观点,而非个人;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有用意见;听从组长,按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进程……

2.教师应巡视各组探究活动,了解各组学习的进程,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当小组探究问题遇到困难,教师可视情况是否给予帮助。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疑、拓展后,还可提出新的问题,点燃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如,《海水运动》一节学生在探讨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关闭了发

动机,顺流游出直布罗陀海峡,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德军主要是利用了密度流的特点出奇制胜,教师可以对密度流的知识进行拓展,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具体还分布在什么地方。

3.各小组研究成果课堂展示阶段,教师须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改倡导赏识教育,对批评这一基本的教育方法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简单的评价:“你回答得很好!”或者是“你回答得不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误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明确地加以匡正。

教师在这一环节,需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解疑及高度概括。

以《海水运动》一节为例,教师可在黑板或通过多媒体展示,列出知识框架及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洋流(包括成因、按成因分类、性质分类、影响因素)

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模式图、分布规律、各大洋分布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航运等四方面)

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清晰、透彻。

三、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巩固问题探究的成果,各小组成员针对疑难练习题提出新问题,并进行新的探究

作业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规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好的作业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而学生对作业练习的理解程度则直接反馈出教学效果。这一环节教师须注意以下两点:

1.课后作业练习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教师要依据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设计,切不可完全依赖一些教辅资料的练习。

2.教师要及时批改或抽查各小组的作业,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初步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效果如何。

四、教学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积极性,使教师上课更具有针对性,以下是本人以《海水运动》一节为例尝试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1.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思维能力得到必要的训练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质疑、解疑中得到提升。

2.以问题为中心,使知识点学习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识记。

3.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质疑的问题划分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得层次性教学得以很好的开展。

第7篇

关键词: 地理 学习兴趣 思考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1]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但是,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我就此问题,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中作了相关调查。

1.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借助一次教学研究的机会,我对我校高一年级四个班学生展开了一次对地理兴趣的调查。

(2)调查方式: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2010年3月5日-10日,共发放问卷11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采用了座谈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共10个题,为选择题和判断题,以便于学生回答。调查内容涉及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内容。

问卷调查

1.你是否会因为地理老师的批评而对地理失去兴趣?是( 31 )否( 69 )

2.你的地理成绩是否令你满意??摇?摇?摇是( 43 )否( 57 )

3.你觉得你从地理学习中获得了什么?

A.书本上的东西、纸上谈兵。( 8 )

B.考试答案,100分的奠基石。( 36 )

C.实际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22 )

D.学习能力,对世界的了解。( 34 )

4.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A.考试要考,为拿学分。( 67)

B.自己兴趣。(18 )

C.应付家长。( 2 )

D.不知道。( 13 )

5.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地理教学方法,你会选择哪一个?

A.轻轻松松学习,快乐教学。(74 )

B.现在的新教材。( 3 )

C.不用学地理。(13 )

D.没有想过。( 10)

6.你对现学地理的那个模块更感兴趣?

A.人文地理( 79 )?摇?摇?摇B.自然地理( 21 )

7.课外是否做过与地理有关的辅导书?是(30)否(70)

8.你认为地理好学么?

A.非常好学 (12)?摇?摇B.好学( 23 )

C.一般(42)?摇?摇D.不好学(难)(23)

9.你选文科或理科的时候,地理是否对你有直接影响?是( 18 )否( 82 )

10.你认为地理在你的所有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

A.可有可无(12 )

B.重头戏(67)

C.没有想过( 21 )

2.调查结果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低落,一个班里只有20%的同学对地理有兴趣。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考试要考,为拿学分而学习地理的。在高中地理课程中,42%的学生普遍认为地理不是特别难学,但是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材编写主要考虑教师的教,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79%的学生对人文地理更感兴趣,只有21%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感兴趣。74%的学生希望老师改变地理教学方法,能轻轻松松学习,评价不要以考试为准。

(2)虽然有67%的同学认为地理在所有学科中处于重头戏,34%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对人的一生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对世界的了解。22%的同学认为学习地理可以与实际的知识相结合,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但是还有36%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只能获得考试答案,是他们取得100分的奠基石。

3.由调查引发的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显低落。但是,其实地理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涉及范围广泛,很多同学乐学地理,但又害怕记忆地理知识,再加上有些地理老师上课时没有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应当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还可以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选修课制度。高中学生平时要勤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对著名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海峡、城市、矿藏资源、交通线(铁路、航道等)、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谓的“心理地图”。这主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学习和记忆的基本规律。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作必要的练习的习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遗忘曲线规律等。

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科价值和生活价值表示了肯定,但很多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说明学生对地理的社会价值认识上还是存在不足。新课程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以及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的理念,将此应用到实际地理教学中,说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要使地理学科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地理不仅是现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在将来的生产、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地理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课程功能最大化。

调查表明,教师普遍采用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只注重知识领域和考试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也忽视了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所以在这种评价体制下的地理教学质量不高,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未能从整体上对教学成绩进行科学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可以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法,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了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总之,在地理学科受到巨大冲击的面前,教师应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采取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地理教育的实践中,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自然地理知识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可能有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自然地理学主要讲解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并要求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学的知识,参与解决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地理环境污染和治理等问题。而人文地理学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自然地理难度大,原理性知识点多,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但是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如果注意学习方法,就会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尤其要注意。一方面借助教具,调动学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学,给学生视、听、触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冯仁文.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90-91.

第8篇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是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地理教育教学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在未来社会中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地理教育改革与整个社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怎样突破、怎样深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中,作为地理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做:

1.1 有效利用地理图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图画表示出来,尽量使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地理图画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师利用地理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1.2 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采用谈话法、辩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实践活动法、直观演示法、比较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动机。

1.3 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

2.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性 “生活即是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课本上的知识具有实用性,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捷径。可借身边的事物加以强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在讲述太阳辐射的特点的时候,可以联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交通灯为什么选红灯做停车的警示?朝霞、晚霞为什么是红色的?多云的夜晚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小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为什么要戴小黄帽?太阳辐射很强的夏天同学们一般选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青藏高原的天空为什么格外的蓝?

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举例夏季午后的强降水的过程来描述对流雨的形成以及特点等等。在讲述气候资源的时候,举例昆明市的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解释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让学生思考作为一个购房者,会从气候资源的角度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房子?考虑楼房的座向,楼间距的大小与太阳高度角、楼房高度的关系。

当然,体现生活性的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的本身,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式和过程上。例如月相知识的学习,先制作表,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相,填出月球出没的时间、方位,并绘出大致的形状等,由他们分析总结规律。上课的时候再由老师分析这些规律的原理,用“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出现在上半夜,切东西边亮。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出现在下半夜,切西东边亮”等通俗的语言来加强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让学生在爬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气温的高低、观察植被的变化来学习垂直地带性以及植被分布的特征。把教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拷贝”给学生,使教师有预见性地把握教学全局,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生态化教学 如动手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说到底,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但不可否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相对来说比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在教材中加强这一环。一次研究任务、一次调查研究、一个广告设计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思考、分析、行动的好机会,也是认识自我价值,发现自我潜能,展示自我形象的好机会。生态化地理教学主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生内隐学习并获得大量知识、提升能力,生态化地理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活动,提倡个人与同组同学一起完成任务,便于同学们在讨论问题或辩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协商的见解辩护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培养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地理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目标。如何从教材的处理上突出这一目标的设置与实施,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表现,潜能得以充分发掘,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临界时刻的指导和支撑,注重对地理学习的整体评价,在生态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选择“暗示”“建议”等适当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而不能包办代替,在学生需要时提供的暗示性辅导与建议要胜于指导性。教师的帮助起到了一个支架的作用。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不排斥直接讲授和指导性的教学。从而达到修正错误,探寻更巧妙地解决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达到创新。

4. 注重学科渗透 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3+综合”高考改革之后,在综合考试中,一改以往各科单独学习、单独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师生不仅要学好各科的知识,还要十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使之成为文综试题的题眼,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这一实现教学意图的主阵地,在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渗透各科知识,这样既可调节课堂单一、枯燥的气氛,又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中,与生物、化学、物理有着广泛的联系,如岩石的风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酸雨、臭氧层漏洞、光合作用,教师可作适当的学科渗透,即可将知识讲解透彻,又能加强地理学科的科学性。

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可适当渗透文学、历史和政治知识,还可加强国防教育,如介绍到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时,就可与历史教学中的各根据地知识相结合,既增强了对该知识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还进一步巩固了历史学习。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同样要注意与政治历史知识的渗透。如讲到产业转移知识,我们就可结合政治中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加深对产业转移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抓住重大节日、时事热点和各种地理节,不断渗透多学科知识和国防教育。

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不断渗透新知识,同时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不断吸纳新知识,多层次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注重课后反思,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课后笔者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远比常规教学中的讲授式效果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得知识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于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解的更加扎实,尤其是工业区位主导因素抓的很准;另外,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仅分析了笔者所给的实物产品,同时也列举出了很多相同因素的生活用品,增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笔者认为今后教学中应大胆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同时注意问题设置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学反思应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是“有的放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

工作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2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3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

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

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期中,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上级组织和学校工作计划,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将本学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人一贯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与安全、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除了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外,还注意结合地理教学内容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广泛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尤其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针对所任七年级地理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严格执行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坚持参加校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积极参加公开课听课和评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吸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和新课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通过课内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视、听、说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外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地理这门功课,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努力,所任各班教学质量连续不断进步,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高校地理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学校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2019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2020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最新5篇

教师地理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本

学校地理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最新5篇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5篇

第10篇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请笑纳!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七月降临,阳光学校的阳光格外的灼热,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啊!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由“忙碌”转变为“轻闲”,比往年延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下面对我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是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大军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在全旗三所中学里垫底,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本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有所改变,初二上学期把所有课程讲完,本学期以复习为主。在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复习计划欠妥

初二的学生6月29日进行地理科目中考,复习任务非常紧张,打破了常规教学顺序。由于复习时间较少,期间学校的很多活动打乱了复习计划,导致第三轮复习时间偏少,综合型题目训练不足。

2.脱离课本,基础不扎实

与去年的那届学生相比,缺书现象并没有很大改观,初二2班、初二3班有1/3的学生课本丢失,临到考试也没有借到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没有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复习资料为主,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大多时间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拿来”不加以思想和分析,当时是会做了,也记住了,过后又都忘了。

3.教学准备不充分

学校要求初二年级使用导学案,而为了中考,教学容量较大,导学案并不太适用,在资料和导学案同时使用的情情况下,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刚开始阶段运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是,由于是复习,有些学生对内容掌握的较好,而有些学生则几乎和没学过一样,讨论起来比较费劲,不能同步进行,使教学进程受阻,有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到的困惑。同时,每周课时比较多,在选材料、选题方面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做到精选。最后,由于初二年级多媒体不能用,在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学科是离不开图的,而学生手里没有书,只靠教师手绘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4.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

地理加入中考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要培养“苗子”,又要抓平均成绩。而班级理学生层次高低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本人几次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幸“流产”,一方面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不情愿,把老师的辅导看成一种惩罚一样,积极性不高,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今年教室紧张,只能在初二4个班轮流进行辅导,而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为由,把我们的辅导地点一改再改,最后放在会议室,结果三天两头的会议致使辅导活动不得不停止。在优等生辅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吃小灶”除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外,额外再发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资料和试题,加以拔高,并且只要学生做了的,老师都给予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太主动学习,可能是其它科目任务也很重,时间上不太允许。

二、业务学习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是少不了的。本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外,更加注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

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4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5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 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第11篇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而深厚的基础。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

中学地理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的创新,以实现创新教育。而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很多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机,而游戏机之所以对学生有吸引力,是因为其具有互动性,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要使课堂教学变得像游戏机一样具有吸引力,必须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向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方向发展,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形成,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运用活动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可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1999年高考“3+X”改革以后,我校报考地理的学生人数少,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对地理感兴趣才报读地理,而是因为各科成绩不理想,没有什么特长,寄希望于在少人报考的冷门科目中“搏一搏”,但又对地理科前途忧虑重重。而且他们在高一阶段已通过地理会考,高二停开地理课一年,对地理是既熟悉又陌生,如果立刻就复习初中、高中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乏味。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呢?我尝试运用活动教学的模式,在分班后的第一节地理课,没有急于赶时间讲课,而是先从地理的特点入手,指出地理科具有的综合性、实用性,同时引导学生联系报纸上的内容,如当前报纸中通常有大篇幅的旅游、房地产等广告,指出当今社会需要地理方面人才,增强学生对未来的信心。接着,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走了一圈,有目的地观察了校内小山岗上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土壤(红壤)、岩层(基建时削开的山体剖面,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同部位颗粒大小不同)和砌石山用的石灰岩、装修用的大理岩、花岗岩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同时,还要求每个学生课后找一个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写出来,留待下一节课发言。第二节课,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提了很多问题,如“现有了青山,为什么还没有绿水”、“我家后山坡为什么会滑下来”,等等。很多同学还分析了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明确提出“只求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的要求。事实上,经过这两节课,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时常拿一些植物或捡到的奇石等与老师探讨、质疑问难,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更是积极大胆地思考、想象和探索。此后,据有关的课题,多次带学生外出观察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中心信息源的地位开始改观,其作用更多是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协调者,传统上的“你问我答”式的单向交往已显得呆板,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双向交往。这几年,我校报读地理的学生基础较差,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目标明确,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怎样有效地使他们学好地理呢?我的做法是:①作为一个组织者,我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做学生的朋友、引导者,以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立、主动地学习,自我激励、循序渐进。由于师生关系有所改善,因此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大胆思考、敢想敢言,没有以往那种被人遗忘的感受。②作为辅导者、协调者,我采用多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有目的、有侧重点地问不同的学生,但所问内容、难易度均掌握在教师手中,甚至提问只是为了提醒个别学生集中精神,对学生加以约束。简言之,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多采用学导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读图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在引导启发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生问教师,是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发问,主动权在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善于联系实际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有关气温的日变化、大气运动及降水的形成等内容是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普遍存在着老师讲时明白,课后一塌糊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通过小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上课时用一个电热锅烧开水,首先用较小的火力加热,然后逐渐调大火力,使水温上升得越来越快,当接近烧开时,再将火力略为调低,但水温仍然继续升高并达到沸腾。这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调低火力之后,仍会有沸腾现象发生?而在最大火力的时候却没有沸腾?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指出虽然火力小了,但水得到的热量比散失的多,因而继续升温,并将结论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再分析“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烧开了的水”还可用来说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当打开电热锅盖时,学生能清楚看到热气上升(相反,如果夏天时打开冷库的门,就能观察到流出来的冷气下沉)。这些日常生活事例学生时常观察到,用来说明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而形成的热力环流,他们会比较感兴趣。此外,在打开电热锅盖的同时,如果将一块玻璃水平放置在电热锅上方,就可以观察到水汽凝结在玻璃下面,这样就为以后讲解水汽的凝结作好了铺垫。

由于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事例可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平时教师可通过发动学生收集报纸杂志上有关地理方面的材料,用来说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或者作为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事象,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和创新活动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2篇

关键词:有效性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提出了严格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调整其教学行为,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成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

一、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2002年,泉州市地理重新纳入为中考的科目,地理学科的春天好像到了。可时至今日,地理课的命运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在学科教学中仍然是“第三世界”。原因是在初二年的地理会考中,考试命题虽然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虽然考试中也兼顾能力考查,但是难度偏低。师生只要在临考前的一学期突击一下,也可以考到优秀等级。可一旦升入高中,就会发现地理知识在他们记忆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优秀”的等级只是临时性记忆获得的,并不是学生的地理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实现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真正提高,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事实上,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加上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满堂灌”“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怎么会有出路,又怎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地理技能?

于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理学科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一方面,老师们不断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谈经验心得;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沿用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只要跟着会考的指挥棒走,师生的教与学“涛声依旧”也没有问题。因此,怎样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已经是我们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简单的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应该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教学任务得到最好的完成,换言之,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平时的教研情况,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1.加强教师自身个性魅力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起点

作为一名好教师,在课堂上你幽默、激情、睿智、豁达,时时感染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充满爱心,有了爱心,你才会真正替学生考虑,你才不会因为学生一次偶尔的调皮而给学生过分的惩罚。你才会从大局出发,把自己放在教学的大集体里,而不会只为了自己的单个科目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学科的平衡发展;你才会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细微体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开导与指点;有爱心,才有亲和力。爱心的适当表露,便使亲和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作为教师要平易近人。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学生喜欢你的课,才会认真听你的课,学生认真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才会好。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融于学生中,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我和他们是平等的关系。要和蔼可亲,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容易接近的,这样学生有问题才会与你探讨,学生听你的课才会轻松自然,学生才不会因为讨厌、害怕而拒绝学习。古语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愿意和你接近,那你在教学实践中更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地理课,关乎着学生能否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呢?一定是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事物,又能折射一定的地理环境,对于其间的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用地理的头脑思考问题,引发兴趣。基于这种思想,所以除了教材中的例子又选取了热门电影《后天》“CO2的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冰河期重返地球;身边事――惠安火电厂的建设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地理是有用有趣的学科!带着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开始奇妙的地理学之旅,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地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引入历史典故、传说、时事政治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著名学者许纪霖说过“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我们就会有奇招妙想让学生喜欢上地理,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3.构建多彩课堂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在青春期,好动是初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年龄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以及对教师重复演示的所谓活动课并不感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也是策划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形式多样的多彩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备学生是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备好学生、备好学情,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是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了演讲、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等课堂活动形式,如单元考试可以改变为在课堂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学生心理特点总是争强好胜,不甘居人后,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让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又如,学习《南方地区》时,在适当辅导后我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而我成了“学生”。在“小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我做了调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居然比老师授课还好,这也符合M・希尔伯曼的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由教师单纯讲授活动:30%”以下!而由“学生教学生”的学生主体活动:50%以上!所以教师应斟酌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学情,合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的朗读、听、看的识记效果并不理想,而视听结合则能记忆50%以上,由此可见,使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渠道就比单一渠道效率高得多。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手脑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能多渠道接受信息,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得更牢靠。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例如,在教授《地球与地球仪》时,学生刚接触地理就碰到这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经纬线形象立体的表现出来,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也很容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变得生动化和简单化。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不断地教学反思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怎样提升呢?就是反思与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成长=经验+学习+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的某一环节应如何调整更有效?”等等,不断地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更有效。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方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从学习当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赫伯特・史宾塞.史宾塞的快乐教育.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