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经济;良性互动
一、引言
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靠的,二者缺一不可,实体经济加速了金融经济的进步,金融经济加快了实体经济的完善进度。加快完成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互动式发展的目标,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措施加大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有益的交流和融合,稳定经济活动,这样才可以达到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的目标。
二、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市场,致使其出现波动现象
目前,我国的各种商业、农村商业银行也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例如股份制转型和内部体制的变化等,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达到了尽可能地降低在银行中发生金融风险,从而促进金融业的进步。不过,在金融业的改革进度中一定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市场波动,对市场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弊端,比如,在过去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占有主要地位,这样就加大了贷款审核的难度和要求,规范风险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而金融监管机构外部监管的弊端也阻碍了企业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影响到银行的金融现象,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会缺少一定的资金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二)严格的融资标准
商业银行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在宏观政策的调控进度中,“一刀切”的现象出现频率较高,但是这一现象和我们国家产业政策存在一些冲突,这时在金融业中会选择信贷维持和降低信贷额度的措施,针对一些和国家产业政策存在冲突的行业实行这样的措施,进而将企业的信贷规模缩小。而对企业来说,这会导致生产资料的资金需求和使用大大提高,企业会产生经济增长点缺漏的现象,产生比较严重的利润分化现象,这会导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外,当前的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势头,所以没有目的和规划的投资会产生资金不足的后果,而取得银行的融资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企业的信贷面临很大的困难,很难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导致了资金缺口的情况发生。
(三)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增多,如今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在持续的进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在社会的进步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引入共享经济的模式,而共享经济这一形式加大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交流。不过最近几年实体经济利润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良好经营状态的维持,而在中小企业中,经常出现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中无序削弱现象频繁
在实际经营的进度中,不管是那种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帮助,因此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市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企业的发展。不过目前的市场中,我国的金融市场依然没有很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依然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案等。如今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也有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加入,不过这些金融机构的重点一般在房地产行业,而这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的出现。目前金融市场的不规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而在金融市场上可供企业使用的资金也越来越少。
(五)最近几年,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少
我们的金融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这只展现在虚拟经济的范围,对缓解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问题没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使用的技术大多是从外国引进的技术,而这些非本土的技术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对策
(一)优化金融经济体系
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个不同的行业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加大了各个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了金融经济在维持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持续地加强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联系。如果想达到更快的提高实体经济实力,就要通过金融经济的相关手段使得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工作,同时可以令它参与进对金融产品的完善和销售中,分析市场情形并且不断完善我们的金融经济发展法案,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得资金周转更加高效的进行,避免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出现资金缺失的现象。
(二)调整金融融资标准
不断完善和修订金融融资的标准可以很好地促进经济的进步。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使用一定的恰当的方式来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目标,同时在金融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先关管理政策执行,另外根据现阶段的市场条件对金融融资标准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修改,保证此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它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弊端。除此以外,要对金融融资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最大可能地降低由于标准过于苛刻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弊端的情况,应对融资标准进行合理科学的修订和完善。
(三)强化金融风险管控
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都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而在发展中,总会有各种原因影响到金融经济的发展,所以目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尽可能地减少它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弊端。第一,应该不断完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制度,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金融机构的发展状态上。第二要对金融风险的监控进行更深一层管理,并且要保证工作可以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的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影响,而在实行转型时,实体经济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所以,在对经济进行转型时,要严格参照市场状况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在金融经济的帮助下加快实体经济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会给发展中的金融市场产生或多或少的弊端,而这一弊端往往体现在金融机构对利润的影响,所以如果想做到最大可能地减少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弊端就要不断对相应规避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最大可能地减少影响,采用互联网模式不断完善金融经济的操作。另外,应该不断优化信用中介的结构,在信用中介的辅助下尽可能地减少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纰漏,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如果要达到在实体经济中展现出金融经济的功能就要不断加强金融经济管理的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体系,另外使用恰当的措施对当前的金融经济制度进行控制就可以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进步,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一些麻烦产生。另外,对金融经济的流动方向进行检查和分析整理。并且在经济发展时采用恰当合理的措施对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更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大管理的力度,同时要满足市场的其他需求,通过合理的规章等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实体经济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建立相关的金融防范意识,同时在政府的辅助下加大对金融经济的管理,从而推进金融市场更加稳定的前进。
(六)金融行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以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前提,要将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体现出来。在互联网的高速进步下,现在的金融行业也和过去大不相同,不过,这些改变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金融的融资方式。过去的金融行业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大部分业务都围绕大型的企业,而如今的金融行业对企业的要求有所下降,业务对象也逐渐扩展为小微型企业甚至个人,而这一转变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经济;国家安全
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现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人—自然—社会”活动的有机整体,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共生的有机整体。而经济作为政治和文化的基础,发挥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厚非的。国家安全更是如此,在构成国家安全的众多子系统中,国家经济安全是其核心和基础。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过程中,合理获取经济利益并有效得到保护而不受侵害或威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和环境具有保障而不受破坏和潜在危害,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并能够实现维护和巩固。国家经济的独立、健康和持续发展会使人们对国家的主流文化充满自信,有利于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人们对政治道路的自信、制度的自信,从而实现国家的政治安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安全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生产发展稳中有进,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深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就像一只大网,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在这张大网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强弱有别,我国并非可以独揽一切,因此难以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受到一些来自于外来的较为发达的虚拟经济的冲击。加之国内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处理过程也不尽恰当,虚拟经济有可能已经偏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甚至当虚拟经济绑架了实体经济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甚至是爆发经济危机。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发展实体经济。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水平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和选择,供给侧改革中更需要的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改革,而这样的改革就需要靠发展实体经济来实现。实体经济提供大量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经营、运输等工作,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推进供给侧改革。第二,扩大内需需要发展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依旧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靠外部刺激是行不通的,发展我国经济需要靠不断扩大内需来实现。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老百姓对物质产品的需要,特别是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有许多代购应运而生,且生意越做越火。甚至有许多中国游客趁着旅游的机会,大肆采购自认为优质的产品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生产出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高精端产品,来满足国民需求,又何必如此劳心劳神地去国外采购。第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发展实体经济。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那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更加殷实、更加富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百姓真正获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做强实体经济的路径措施
做强本国实体经济,首先要保证本国实体经济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那么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所有可能对本国经济体构成威胁的各类因素,并进行及时的预警。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水平,做强实体经济。
(一)建立预警模式
经济发展预警体系要能够全面充分地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检测,对可能的威胁进行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该从简单的整体预警改变为更为细致全面的预警。我们应改变外来经济体直接作用于本国经济体的经济模式,在外来经济体对本国经济体发生作用前,建立我们自己的监测、识别和预警系统平台,从各方面识别外来经济体有可能对本国经济体的冲击、控制甚或是颠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地“反击”。具体的检测预警系统平台的构建(如图2所示)。运用计算机分布式系统模型建立的识别和预警系统平台应该包括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分工合作,由专门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以达到总揽全局的效果。在总系统平台及各子系统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二)建议措施
1.国家层面重视实体经济的作用。实体经济乃国之根本,做强实体经济才能铸造国家经济的钢铁长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确保实体经济的地位,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起着决定和指导性的作用。2017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总理再次明确指出:“要做强实体经济,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国家层面对实体经济的这种重视,认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这将会更加坚定实体经济从业者的信心和勇气,必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
2.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层面的重视下,应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支持及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要求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倾斜,同时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来保障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规范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实体从业者要改变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要发挥实体经济从业者的积极作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实体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实体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模式下,实体企业需改变思路: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物质性供给改革,即供给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服务作为这个产品本身的供给改革,即供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的复苏在于服务,需要服务理念的提升,那么就要求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商品也是如此,必须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注。商业本质正在从“买卖关系”过渡到“服务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实体店复苏的机会到了!未来,商业争夺的是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关怀”,这种关怀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企业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1].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网,2017-03-06.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新华网,2014-04-15.
[3].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3-06-19.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由来已久。从2003年“非典”导致电商意外崛起开始,关于两者孰轻孰重的论战就从未停歇,马云和宗庆后、董明珠和雷军、马云和王健林之间的争论甚至赌局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所持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社会上对于虚拟经济的两种主流认识:一方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严厉声讨,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总理曾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虚实之争”进行了解读:“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并“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列为2017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片面排斥或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映射出一部分实体经济的从业者们对近年来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企业“弃实投虚”加剧的担忧,也凸显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了资产泡沫现象,非实体经济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严重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
在传统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当前,广大互联网企业则由于处于“风口”且盈利能力不俗而被一些传统企业家贴上了“虚拟经济”的标签。
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4个方面,但并不等同于虚假经济、泡沫经济和互联网经济。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非截然对立、相互排斥,两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发达的虚拟经济非但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遏制作用,相反能够促进其发展。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遏制“脱实向虚”趋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它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我觉得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当中,也要始终坚持和贯彻这个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3月6日就“支持和振兴实体经济”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这传递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 ――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只有推动二者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制造业推动。要振兴,制造业需一手抓去产能、去库存,另一手促科技创新,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其他新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运营效率。这不仅需要企业主的坚守和勇于自我变革,更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
小型微型企业要成长、壮大,需要土壤、阳光和雨露。如何给予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帮助小型微型企业解“钱荒”?人行永州市中支通过对市农信社进行“窗口指导”,促使其着力推进信贷结构调整、改善业务经营,积极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永州市农信社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11年,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37.97亿元,比年初净增加19.92亿元,增幅为16.87%,存、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8.0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35%,比年初增加5.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4.7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1亿元,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和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
二、永州市农信社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的举措
(一)及时出台政策,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在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的“刀刃”上
2011年以来,在永州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供给紧张和融资成本的快速上涨,使许多小微企业经营举步维艰,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摆脱困境,该社把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作为推进信贷结构调整、改善业务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发了《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信贷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辖内各县级行社以转变经营理念入手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克服存贷比普遍较高的困难(如农商行2011年末存贷比已达72.37%),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在“刀刃”上,积极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缓解其融资难的困境。
(二)制定具体措施,为小微型实体经济融资提供便利“通道”
在人行永州市中支的指导和帮助下,该社组织人员对辖内能大量吸纳就业、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节能降耗等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授信,并确保了有信贷需求、符合信贷基本条件的小微企业的评级授信达到100%。同时,该社建立起专营机构、专业人员、专享办法、专属产品、专用流程的“五专”服务模式,对小微企业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安排资金等融资便利。
(三)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满足小微型实体经济多层次的信贷需求
在金融产品上,该社针对小微型实体经济行业特点、经营现状量身定做,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动产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满足小微型实体经济多层次的信贷需求。同时,尽可能简化操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三、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服务”惠农如甘露,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及时为小微型实体经济排忧解难
“信用社对我们的信贷支持实打实,每逢关键时好比甘露、及时雨。”湖南湘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伍永成提起信用社对他们的支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据伍老板介绍,去年该公司因通货膨胀大环境影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飞涨,新扩建的生产线因为缺资金运行举步维艰。此时,在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时刻,伍老板找到了农信社请求信贷支持。当黎家坪信用社信贷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向县联社领导作了汇报,没过几天,该县联社理事长就亲自到公司来到调研,经过评估分析当即表示同意该公司用机械设备作抵押贷款500万元。令伍老板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半个月时间不到,500万元贷款就到了公司账上。如今3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车间运转繁忙,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上缴利税近千万元。伍老板说,如果没有那500万元,他们可能早回到小作坊的模式去了。
(二)案例二:“一对一”跟踪服务,“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为小微型实体经济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们向来看根据企业生产项目和发展前景,实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该社完善金融服务的做法是: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需要的帮助在第一时间知晓,同时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
“旺达运输”公司的股东承包公司经营权后,想贷款却无固定资产抵押,零陵区联社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在认定股权真实合法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定制了“股权质押贷款”并发放贷款500万元。该公司老总说,“把公司经营股权质押在信用社贷款这项金融产品服务,不但把我的‘死资产’变活了,更是把我的企业搞活了。”
(三)案例三:“重点”把持明方向,坚持“涉农”宗旨,支持“涉农”等小微型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永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信社姓‘农’, 信贷资源重点理应向涉农实体经济倾斜。”近年来该社围绕永州市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对大米、果蔬、竹木、油脂、禽畜、烟草、药材等行业的小微企业给予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发放涉农小微企业贷款12亿多元,惠及小微企业近2000家。
“通化养殖公司”是永州市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去年由于受病情等诸多因素影响,损失较大,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生猪存栏数急剧下降。为了稳住“菜篮子”工程,该社及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该公司全年出栏生猪2万头,现存栏母猪900头,肉猪数千头,有效增加了市场供给。公司董事长蒋士金十分感激,他说:“对我们涉农企业而言,农信社真是好亲家,每当困难时给我们雪中送炭,而且贷款利率也给以最大的优惠,既减轻了我们的贷款成本,又从不给企业添麻烦,我们永远甘当农信社最忠诚的客户!”
“湘城食品公司”是祁阳县10余个优质红薯种植基地之一,这里农民每年种植红薯10万余亩。2011年,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户均增收1500多元,且辐射效应不断得到了扩大。该公司负责人称赞当地信用社“立足‘三农’,把信贷重点倾斜‘涉农’企业,加大对小微型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大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
四、相关启示
(一)金融机构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不能“干等”,要主动“走出去”
该社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之所以成效显著,很关键的一步是主动去了解、关心需要金融支持的小微型实体经济,及时了解他们所需、所想,为该社“有的放矢”的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议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小微型实体经济联系,真正做到为他们“雪中送炭”。
(二)金融机构应针对小微型企业的特点,制定一套合适的操作措施
该社针对小微型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频、急、短”的特点,建立了“五专”服务模式,使得支持“小微型实体经济”不再是一句书面的口号,而是成为具体行动措施。因此,建议金融机构在关注小微型实体经济高呼口号的同时,应赶快行动起来,做到“行动高于一切”。
(三)金融机构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创新现有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
该社依据小微型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开拓了一套特殊的服务方式,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双赢。因此,建议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小微型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保证金融产品“实用、好用”,小微型实体经济用得上。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是虚拟经济的代表,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实体经济状况良好,虚拟经济运行就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虚拟经济的运行也必将受到影响。随着实体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社会对虚拟经济的要求也将提高。所以,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当虚拟经济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时,就会导致经济泡沫的生成,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被刺破,将导致经济的崩溃。
美国的金融泡沫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虚高于其基础资产的价值所引起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上出现极为繁杂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的收益来源于房地产及其抵押贷款,即它们的收益都须通过分割基础资产的价值产生。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必须与其收益率相匹配,而衍生品的收益率源于对基础资产(房屋信贷资产)收益的分割。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且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市场的泡沫就离破灭不远了。
金融泡沫的破裂有两种方式:一是缓慢释放;二是瞬间破裂。美国金融危机的泡沫急剧破灭,是金融衍生品的非均匀分布、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连为一体形成连带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弱有效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特征都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极端错位的表现。
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金融危机犹如一面镜子,可以从中发现各经济体制的缺陷,并照亮经济前行的方向。走出金融危机不止是意味着经济复苏,更多的应是探索经济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
1.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着重考虑发展的侧重点问题。以我国实际来看,与美国相比,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非过度问题,而是比较落后,尚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虚拟经济时需考虑产业选择、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本虚拟化战略、上市公司的规范化机制、虚拟资本新形势和交易新技术的运用。
第二,确定虚拟经济发展的边界,即要避免虚拟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利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证明,一旦创新脱离监管,将危害市场稳定。因此,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不能出现监管缺失问题。还要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防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时制止市场出现的过度投机行为。
第三,改变实体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泡沫,防止泡沫膨胀,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结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的弊端,应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消费和投资,即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实体经济抵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相对于投资,消费更应该作为经济增长考虑的重点。
2. 金融创新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上是脱离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业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到了衍生品阶段的金融创新已找不到和实体经济的关联面;二是金融活动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活动,典型的例子是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更多被投机力量所支配,并不是供给与需求的真实反映;三是模糊了正常的风险管理模型;四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在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发生了行为扭曲。因此,发展金融业,实现金融创新,首先要为普通大众服务,同时也要为中小企业服务。除此之外,金融业必须为科技创新服务,将服务主体确定之后,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3.寻找新的实体产业,强化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扶持困境产业、扩大内需,从而为实体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首先,要将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长期举措。对于“三农”、节能环保、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适度倾斜,而对于“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农村改革发展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等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拉动内需,保障对外贸易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适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增加对一些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政府补贴,支持一些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业,财政可通过各种措施如补贴、减税、增加投资等支持其发展。
4. 正确认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金融体系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面对危机和挑战,制定什么样的国家政策,化危机为机遇,变机遇为繁荣,既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成挑战,又提供了乘势而起的机遇。我们国家应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充分发展好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福建最值得关注
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今年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等省陆续出台了明确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黑龙江等省召开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综合部分地区陆续披露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和力度进行对比,福建最值得关注。
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细则多、力度大,针对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入、扩大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等方面都规定了硬性指标,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方面,明确规定力争2012年全省各项贷款增速比GDP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银行业通过表外业务等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不低于500亿元;在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方面,力争2012年省级重点项目融资新增额不低于500亿元,全省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不低于800亿元。此外,福建省还明确规定2012年力争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于20%。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黑龙江一体化网络建设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4月份共有辽宁、天津、四川、黑龙江、广西、河南、陕西、福建、新疆、安徽、浙江、重庆、甘肃、内蒙古、广东等15省市新出台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其中,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首批十个试点省份之一,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由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13个市地综合服务平台、22个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体系,通过平台体系聚集、整合、统筹全省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一网式在线服务、一话式呼叫中心服务。
此外,各地的亮点措施还有:福建区别对待产品质量问题促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新疆开展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安徽扩大政府采购主体范围扶持中小企业;广东困难中小微企业可申请社保、岗位和职业培训补贴。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
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现行优惠政策,加大对增加中小企业负担案件的查处力度等
《转发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
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列入各市、县级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确保本地区年度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30%以上授予中小企业;对中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3%-5%的扣除,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10%的扣除
《关于创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的通知》
原则上各市(州)要培育2-3个市(州)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每个县培育至少1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发达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培育力度
《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予以社会保险、岗位和职业培训三项补贴;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较高地区的单位缴费比例可逐步降至15%;允许困难中小微企业在一定时期缓缴养老保险费,并给予困难中小微企业流动人员调配费减半征收优惠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
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由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13个市地综合服务平台、22个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体系,为全省的中小企业服务
《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重点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和若干园区、商务楼宇,建设一批小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推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将用4年时间,基本建成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体系,通过逐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力争实现1个省平台、8个设区市(厦门市除外)、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3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2个台商投资区窗口平台和80个县(市、区)服务终端的建设与联通,实现整体服务平台内部以及与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服务协同
五省同设中小企业服务年
新 疆
中小企业服务年
将从优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六个方面为中小企业送政策;在原有100户成长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扶持300户成长性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促进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力争2012年担保总额达到200亿元,服务企业4000户以上
内蒙古
2012中小企业服务年 办好“十件实事”:为200家中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免费开展政策、业务培训,为40户中小微企业担保机构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免税政策扶持,为300户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资金扶持,为1000户小微企业免费建设网站、免费信息等
陕 西
中小企业服务年
着力做好政策咨询、企业投融资等八项服务工作,力争今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8%
福 建
中小企业服务年
各级职能部门深入小微企业面对面辅导应用相关优惠措施,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开辟“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专栏,宣传解读政策;举办万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职业技能、提升管理能力、提升技术水平的专项服务活动
河 南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发展;创新
1 实体经济的含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与服务的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含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其他产业部门,同时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等。是一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在资金方面供给严重不足,融资的成本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贵,使那些企业喘不来气,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起来会更加困难,资金更加紧张。但各类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中小实体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很不稳定,在实际的资金运行过程中,总有许多中小实体企业资金周转方面上出现很大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因不能从银行贷款而转向民间融资,借高利贷度日,资金成本相当高,且风险也非常大。货币供应分配不均是当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二)产品市场需求受限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外向度已超过80%,有些地区经济的外向度更是超过了100%,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在做外贸产品[5]。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作为外贸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欧美国家市场需求不振,大量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订单减少,有的价格降低,有的资金回收困难,还有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新兴市场虽然有所拓展,但总量不大,而且困难也不少,难以抵消传统市场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市场拓展由于经营模式不同和需求类型不同,所以很难弥补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相对于虚拟经济,目前实体经济的市场制约更加明显、更加直接。目前,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国内市场信用,特别明显,直接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展[9]。各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品假冒伪劣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侵犯时有发生等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就当前局势,我们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信誉评价体系和诚信体系,如果不能尽快有效地解决失信问题,将会导致国内市场混乱,开拓的综合成本就无法下降。实体经济企业普遍感到国内市场开拓难于国外市场,因而一些外贸产品生产企业宁愿缩产停产,也不愿拓展国内市场。
(三)创新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市场、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其重要。但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很难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一方面,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比如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新产品试制费用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的前提资金往里面投入。而在创新这些活动过程中又具有很大的风险,如研发失败、资金空投的现象经常发生,企业需要对这方面风险具备应对能力,这使得一些企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技术实力,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由于大量实体企业缺少资金支撑,创新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企业成本日渐上升。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成本构成内容众多,远多于虚拟经济。另外,目前劳动用工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不少生产企业感到招工难,用工成本高,人事管理难度大。
3 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着力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水平
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高质、高新化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积极的引导与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力度[2]。促使实业生产活动提高一个新的台阶。加强科学管理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协作的产业链,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着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政策和要素保障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外技术先进、生产环保、效益良好、带动力大的产业项目,以此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和提升经营业态,增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二)营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支持和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排忧解难,清除障碍。努力提高政府服务,大力改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并出台对实体企业发展有帮助的各方面决策,引导企业以实业为主,努力提升企业的产品总体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以实体经济活动的企业得到更多的保护。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要素资源,要在才能、土地、资金等方面确保满意。要逐步增强市场运行的秩序,严查一些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侵犯等违法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平等、透明的市场环境。
(三)处理好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虚拟经济健康的情况下,不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需求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分布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1]。要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发展持续性的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这样才能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并实施公正和公开的市场准则,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做到消除任何无形与有形的市场壁垒。完善和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案,激励民间资本向基础性和资源性行业进入,增强实体经济在上游行业的竞争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下游行业,要对落后的产能进行兼并或淘汰,以此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增强其对上游行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防止实体经济行业在分配利润上出现差距过大的情况。
关键词:实体经济耦合联动、流通经济管理
前言:马克思统治曾经说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过去作为资本循环中的各个职能,现在逐渐独立为不同的经济主体来执行。”可见,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流通与资本循环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各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不断频发,面对这种紧张的经济的形式,我国需要扩大内需,以便解决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困扰。要想不断扩大内部需求,就必须有优化的流通经济管理作为保证,因此,在实体经济耦合联动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流通经济的管理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1.当前流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流通经济管理的界限模糊不清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见过初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完全由政府进行控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问题,都是依靠政府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规律,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此我国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流通经济管理理论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践,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滞后的流通经济管理理论不能给予正确、导致我国的流通经济管理界限模糊。比如在流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资源应该又市场进行自行分配?什么样的资源应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等问题,这样流通经济管理中所涉及问题分配不明确。
1.2流通经济管理缺乏整体效率
自物物交换的产生到今天的货币作为经济流通媒介,都一直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样就产生了商品之间的流通,随着商品流通的出现,进行流通经济的管理也成为保障流通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地域面积比较广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各个区域的政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于自身局部利益驱使,导致我国的流通经济管理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流通不协调,造成我国整体的流通经济管理效率低下。这种条块化的经济管理状态严重了影响了流通经济的管理效率。
1.3流通经济管理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很多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必须通过行政政策和依靠国家机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进行管理。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状况和问题,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流通经济的管理只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通过颁布各种政策和法规来实现正常经济流通秩序的管理,例如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我国采取的“农超对接”的政策,这种单一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流通经济管理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体经济发展中面对的实际情况,进行流通手段的探究和实施,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流通经济管理的绩效。
2.实体经济耦合联动对流通经济管理的内在要求
流通经济管理首先需要以流通产业为载体来进行考察。根据流通产业资本循环公式G—P…W…P`—G`可知,流通阶段包括:(1)生产资料采购阶段;(2)产成品售卖阶段。尽管上述两个阶段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已由独立的经济主体完成,但其中的内在要求却未改变:即流通经济须与实体经济在耦合联动下处于共生态势,这样才能实现流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具体而言,与实体经济耦合联动的内在要求如下所述:
2.1应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价值链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商业资本仍然需要分享产业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理由则是:商业资本通过自身的流通功能,加速了产业资本所创造产品的售卖速度,从而增强了产业资本的资金回笼效率。而作为回报,商业资本就应该获得部分剩余价值。基于该经济学原理来考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适用,即应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价值链。在价值链条纽带的作用下,流通经济主体必然在利益驱动下主动优化自身的管理,从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环节下工夫。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与此同时,从宏观经济面来看:引入政府的行政手段,必将规范流通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而在联动实体产业的基础上优化流通经济的全局管理。
2.2应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供应链
这里的供应链建立,实则是从实物形态上推动了流通经济的管理优化。不难理解,实体经济主体若要实现自身资本的有效循环,就需要借助流通主体(如,国美、苏宁)为其产品完成“惊险的跳跃”。这在全面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便要求流通经济主体使得自己的销售网点形成扇面分布。从供应链的架构来看,则需要与实体经济主体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维持这种关系不仅能在学习效应的促进下增强流通经济主体的管理能力,还能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增强流通主体的获利能力。
3.提升流通经济管理效率的路径
3.1发挥政府职能,实现集群化流通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规模经济的效益,因此,在流通经济的管理当中,集群化的产业路径,同样能偶促进流通经济管理的绩效。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促进经济产业走集群化的路线,即政府可以通过区域规划或者是监管措施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集群的的构建,在实施这一路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市场调节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区域上规划,实现产业集群化中的空间规划。其次,在制度供给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避免重复的收税。最后,应该尽量实行具有能量的监管机制,避免过去传统的硬性的行政监管,可以通过企业进行声誉或者信誉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3.2提升流通企业销售能力的合理性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需求状况,企业应该提升销售能力和潜力的弹性,面对不同的需求状况,可以扩大销售能力的空间,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及时创造个体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提升市场商品的流通性,增加市场的活力。
3.3加强市场导向下的流通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将货物运输直接外包给第三方,一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将主要的经历投放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另一方面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更为专业和快捷。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企业应该与固定的物流公司保持合作的关系,降低流通成本。
结束语:总之,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提升流通经济的管理绩效。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实体经济有序、快速的发展。争睹应当在坚持市场导向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多元化的流通经济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如果协调之间的关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使人们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了解与掌握。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反思;实体经济关系
金融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市场经济的波动和周期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体系能够体现出社会资金的流动趋势和发展方向,其中包括了社会经济和运行规律,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状况的语言描述而反映出的人类思想。而实体经济是表现出当前社会经济运作的情况,也可以切实地展现出金融体系运作。分析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可以高效的规避经济风险,从而达到更高经济效益。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是有着必要联系的。
1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概念
金融体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它的概念:①宏观概念角度;②整体角度。宏观概念角度是金融制度在国家整体经济中运作时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模式,每个国家之间都不尽相同,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根据每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有些国家是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来决定国家的金融体系,还有些国家是由国家来进行宏观调控或者金融管理机构来决定的。整体角度分析,可以把金融体系看作是国家的综合性体系,能够体现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框架,金融交易平台、中介管理机构、市场资产联合构成了金融体系,而企业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的生存,需要了解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来综合分析全局情况。金融体系能够实现登上融资、整合企业流动性资产,这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细化股权、指导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激励经济运行、提供企业关键性信息的作用。实体经济包括所有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消费的内容,从宏观的经济学概念角度包含了各种经济经营活动,涉及到交通、工业、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产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经济特点的角度来看,经济实体主要包含了提供人类基本生活生产资料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实体经济活动能够保障人们发展经济和生产消费活动的关键所在,可以通过实体经济活动实现人们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消费[1]。
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趋于金融体系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实体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利益的获取,发生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侧重于优化配置实体资源和生产要素。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需要有完备的信息支持,但在实体企业进行融资贷款时许多金融机构通常都有求必应,使金融体系出现门槛低、缺乏稳定发展的情况,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还有一些金融体系发生非理易,使很多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切实际地进行金融交易,出现了金融体系失控的现象。只有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积极主导,给实体经济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对实体经济加强构建进度,给实体企业提供便利的资源支持和物质保障。近几年,我们国家对各行各业加大了相关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实力都有所提升,资本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经济危机的时期,出现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脱节,这是由于金融体系当中的理财规模过于膨胀,使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快速降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随时会出现金融泡沫的现象。我们国家的债务问题比例虽然已经很相似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很成熟,不会出现经济增长量透支的影响[2]。金融体系需要从不同的阶段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进行完善,前提是需要了解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及时总结出它的运作规律,这样才可以使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更稳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实体经济从初期的单纯货币式交易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时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适当的规避实体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可以看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可以给实体经济提供可信度较大的中介平台,为实体经济转移相应的经济风险,以保障实体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
3.1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
金融体系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逻辑和固定规律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演变得非常复杂,它涉及多个方面,从“投机”我们可以来解释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投机”交易在金融体系的运行中起到剂的作用,投机所存在的高收益和高风险同时也扩大了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和风险范围。金融投机是在供大于需、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买进,在供不应求、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卖出,投机者不参与消费和生产,而从买卖之中获取差价而谋利。掌握好投机的适度更加方便实现资金的跨期配置,同时促进了市场的价格波动,增加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另外,有些金融体系的交易看上去是与实体经济脱离的,但是却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功能,所以,这也是实体经济发展所经历的过程之一。
3.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
在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影响下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不断推出对外开放、促进金融自由化的相关政策与举措,这也成为放松金融监管的依据。在大多数国家的金融体系还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加强金融全球化的时候还是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解释传统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对立现象,重新说明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金融发展不只是单一的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存在一定的范围,金融发展超过了范围反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在评估私人部门信贷规模、银行信贷供给增长、金融体系就业比例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金融体系的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阈值效应”[3]。这种“阈值效应”说明过度复杂化的金融体系会加大监督资源的投入范围和规模。在国际性的金融安全发展滞后、政府制度治理缺失的情况下,政府是每个国家的政府,而金融市场却是国际的市场,金融过度国际化并不一定能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反而会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讲,金融全球化会带来更多的运作资金,能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比如像我国这样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并不是资金流入国内,反倒向高收入的国家进行投资。另外,金融体系过度发展也不利于监管机构与市场参与主体充分了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情况。所以,需要政府通过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利率管制等系列管理政策,来加快资源合理配置,不但使金融机构主动降低风险,还能防止金融抑制的危害,从而促进金融体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4.1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
金融体系想在整体的市场经济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就需要进行未来自由化发展,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使金融体系在复杂的金融行业内发挥更大的功效。政府要在金融体系进行自由化改革时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指引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利率的变化来实现稳定经济的控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保障。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改革不但能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盈利能力,还能实现多元渠道拓展经济融资,从而增加实体经济效益,更加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全面发展。
4.2完善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
无论是金融体系的发展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如果想加快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稳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可以分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直接金融就是资本市场,而间接金融就是各类的金融机构,这两者结合成为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是直接金融。所以,在进行资本市场改革时,要依靠各类金融机构的宣传与推广,让实体经济及时了解到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信息,促使资本市场更加完善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实体经济进行制约,从而避免实体经济用非正当的方法获取利益。另外,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金融信用结构进行完善,增加融资渠道,以保障实体经济拥有良好的金融体系环境,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4]。
4.3加快金融体系发展发挥实体经济更多作用
实体经济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起到主动的作用,需要发展经济需求的导向,完善金融体系,解决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出现脱节的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强调实体资本的积累,然后融入到金融体系中,使金融体系扩大规模。对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改革,激活市场金融需求,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使二者发展目标达到最佳融合状态。现在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金融体系往多元化发展,为金融体系扩大规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5结束语
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的探索,并且成为一项研究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近些年发生了对这方面课题的研究产生了偏差,使一些地区的金融业没有正确的指导而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几率。所以,有必要深刻认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地方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掌握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规律,制定出适用的相关决策,从而规避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出现失调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余悦.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王艳枝.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中国外资,2013,(18).
[3]蒋智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
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转化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货币汇率不稳定变动,企业资金流通困难,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未能逃脱金融危机的侵袭,但经济发展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为稳定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现在是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再次转型的关键时刻,赢取金融危机这场战役的胜利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笔者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促进我国经济恢复的同时推动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历次金融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最大的一次。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国的经济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侵袭。此次金融危机所引起的我国GDP的损失主要是在实体经济方面。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但包括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教育、文艺、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就业人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多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国内外大量投资者投资信心受挫。许多大批中小企业因原来的资金供应链被打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于是企业倒闭、裁员、减薪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大批企业的停工、倒闭,很多未就业者就业困难,已就业者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因此出现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还由于之前商品的价格较高,现在突然回落,使得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积压,利润幅度下滑严重甚至亏损,这又造成了更深一轮的企业裁员和倒闭。
(二)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减少,居民购买力严重下降。人们即使拥有货币,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也大多处在观望的状态,除生活必需品外,应用在其他物品上的消费支出明显减少。居民消费热情的下降,国内消费需求萎缩。
(三)出口企业的出口量下降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下降,银行的风险意识也随之高涨,因此不再愿意将资金贷给那些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的中小企业。资金的流通困难已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迅速减少。例如,烟台雷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扳手的最大生产家之一,其产品主要是外销到德国、美国等欧美市场。自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一直接不到订单,该厂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生产了。为了刺激出口,政府曾一度加大对出口的财政补贴,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挽回了一部分企业的热情。但是在国际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这无异于将国家财政投入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中,是得不偿失的。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如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很可能对一些产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明年的出口压力可能更大。
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一是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中城市的重大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三是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四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我国政府这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采取措施扩大国内需求
在对政府调拨的4万亿元资金的运用过程中,优先发展那些百姓热切希望得以解决的项目,优先发展那些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以积极的策略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大环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力拓展整个国内市场。在重树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基础上,提高投资回报率,为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要加快农村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医疗保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保证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要;改造农村的街道建设,加强农村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保证农村的用电需求;加大财政对农村医保的投入,使农民能更广泛、更大程度地享受这项服务性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我国有近8亿的农民,扩大农民的消费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国内的消费量。这种扩大内需的方法对解决当前的危机至关重要。
2.要加快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开发如京津城际铁路这样的大项目,在促进城际之间民众频繁流动的同时进一步带动消费。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走经济与环境相防阔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对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也是有利的。
3.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三)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注意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为挽救整个市场经济,国家可以考虑减少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范围、贷款对象、最低贷款额的限制,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的限制,拓宽其融资渠道,以给这些仓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收入增长点,提高其整体收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进行税制改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税负的降低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注意进行自我创新和结构调整,找好行业发展的方向,对市场细分化,加大转型的步伐。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企业要趋利避害,做自己最擅长的行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宽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降低对外贸的过分依籁性,提高自主性。企业的存续也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扩大消费。
(五)协调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1.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性。我国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则一定程度的存在监管过严的问题,“看得见的手”发挥的作用过大。为保证金融监管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政府可以考虑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还可以考虑让一些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小金融机构联合发行债券等,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在监管的同时帮助它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闲置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强其稳定性。
2.注意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市场上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整个金融业的稳定性。金融创新还可以促使金融机构采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只有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工具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成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促进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因其高速的发展态势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这种金融方式发生于虚拟的经济领域中,在具体操作与资金募集方面和传统金融操作在本质上就不同。因此,在看互联网金融上需要采用新视角,同时找到发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顺畅对途径,从而达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双赢局面。
1.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意义,主要就是能够为建设实体经济供给资金。金融领域之所以要募集资金,主要目的就是让钱流动,金融机构从中创造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能够将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我国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长时间处于疲软状态,如今全球经济一直萎靡不振,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所以,实体经济建设经常会因为没有市场信心而导致资金不足,而持续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弥补实体经济建设出现的资金缺口。
2.实体经济在发展中的问题
在以往,实体经济如果缺乏资金,通常会向金融机构求助。然而我国银行业随着长期发展,其放贷手续越加复杂,而且各个地区的资金政策有所不同,我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市场前景无法给人足够的信息,导致不少银行会更加谨慎地放贷。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之后,和银行产生了比较多竞争,银行因此在存款吸纳方面也有了较多阻力,产生了较大的资金缺口。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更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很多消费也是在网上进行,实体店的人流量大幅度降低。
3.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1激发我国市场活力
在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使民间资本得到盘活,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新常态阶段,一直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投资者对市场环境没有足够信心,因而沉淀了更多资本,在实体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体现就是造成资金短缺。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让资金持有者有了更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渠道,再加上投资互联网金融具有安全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更多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投入部分资金,我国民间资本很多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这种现象实质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整体金融盘活所做的一个实质贡献,有效提升了资金拥有者的投资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3.2指明实体经济投资方向
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第二个主要措施是提供实体经济投资建设新方向。实体经济建设方向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信心,市场与投资者目光集中的地方,那个领域实体经济建设就比较可能出现高速的发展与增长。互联网将会成为行业新型业态与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能代表广泛投资者的广泛利益,在互联网金融中的投资方向通常能够引导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而且这种引领作用较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将大量资金募集到一起,其投资方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在金融行业占有一定位置,对传统实体金融的巨大冲击已经发生,占据了一定的资金流,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度过巨大爆发式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如今的现实条件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有底蕴与实力指导实体经济投资建设方向。
3.3刺激实体经济市场消费
互联网金融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第二个主要措施是刺激实体市场消费。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在长时间积累后不少城乡家庭有了一定储蓄。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到新常态时期后,变少的投资方式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信心进行投资,与此同时,获得的投资收益也相对变少。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态势下,和实体经济构成了闭合循环,出现了更多投资方式方便投资者进行投资。互联网金融吸纳了更多的资金,而不断发展中的互联网金融回报给投资者稳定、持续的收益,在获得更高收益后,投资人会加大消费,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实体市场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激发经济市场活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结语
在促进实体经济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引导实体经济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国民的联系更加紧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发展和应用相关技术的未来,互联网金融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实体经济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也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雅雯.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20):102.
关键词: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66-020 引言
虚拟经济起源于马克思提出来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它是从具有信用关系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并且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不断加深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日益深化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有了明显的进步,衍生金融市场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也随之迅速膨胀,从而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虚拟经济。我们应正确认识虚拟经济,掌握虚拟经济发展的规律,弄清楚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以使我国的虚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
1 虚拟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1.1 虚拟经济的内涵 目前,对于虚拟经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①将虚拟经济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指泛指与传统物质生产相对应的一切虚拟活动,包括虚拟资本交易(金融交易)、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的经济活动和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狭义是专指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②将其定义为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或虚拟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的经济。③将相对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称为虚拟经济。
1.2 虚拟经济的特征 ①虚拟性。虚拟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同时虚拟性也是区别于实物经济最突出的特点。虚拟经济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的交易对象是价值符号,而非实物。同时其传播和交易也都是在虚拟的过程中进行的。②高度流动性。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在它的交易过程中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所以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转移更加容易速度也会更快,因此其流动性也相对更高。③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的交易载体、交易主体、交易决策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④高风险性。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虚拟资本的价格,这些因素自身的变化比较频繁、无常,其交易规模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再加上人们有限的预测能力,使得虚拟经济更为复杂和难以驾御,存在很高的风险性。
2 实体经济的内涵
2.1 实体经济的内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物质生产和服务活动,同时也将商业、体育、教育、艺术、文化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包括在内。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2 实体经济的特征和功能 实体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点:有形性、载体性、主导性、下降性。实体经济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①提供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功能。②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③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
3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一是可以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便利。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的信用度增加,带动资本价格上升,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持。二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三是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风险,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张,一方面可以扩大GDP的规模,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1.2 促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使得虚拟资本由效益低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向效益较高的企业、行业和地区流动,从而带动社会资源可以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组合,进而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宏观角度看,虚拟经济不仅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同时还促进了经济增长。
3.1.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股份制。全局性的资本重新组合、配置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虚拟经济的运是其主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改革过程中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就是“债转股”,而产权和资本正是“债转股”的运行主体,因此,这一过程也正是虚拟经济的运行过程。剥离银行的不良债权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中所占用的国民财富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管理趋于协调。
3.1.4 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机会 虚拟经济可以通过其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比如,由股市上涨造成的财富效应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企业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的补给,由此带动了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服务业的振兴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吸纳大批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