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教育;小学语文;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文化课的核心,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更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独立阅读,了解文学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师没有针对时代变化、现代教育发展,调整教学策略,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中,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体验不到语文学习乐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快乐教学法的特征
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精神集中时间简短,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效果差。快乐教学法中并不是进行单纯知识灌输、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开展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乐趣。快乐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且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获得的教学收益高。快乐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基于学生视角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职能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紧张感和乏味感,正确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下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能体验到不同以往的学习乐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试教育理念仍比较严重。从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低下,知识面局限于课堂。这和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教育仍保持着教师将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上缺乏互动,忽视学生个体感受。而学生则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多选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小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进步。且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非常不牢靠,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这已违背了素质教育初衷。新改革要求,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很显然快乐教学法十分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运用。
三、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快乐教学法具有明显教学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快乐教学法,基于快乐教学法构建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法理论依据是:期盼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合作理论,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策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评估等几大步骤。策划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语文教学特点,做课前准备工作,准备教学器材、设备、材料,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活动开展方案。教学流程及方案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开展。若活动流程存在问题,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确保课程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设计可选择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遵循循循渐进原则,基于小学生心里及认知条件来设计。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跳跃性大,过于难以理解,便会影响学生信心,造成后续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决策阶段要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分组等工作。分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率高,学生积极性大,易产生学习动力。但必须保障分组科学性,若分组存在问题必然对教学造成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分组时应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施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活动,自主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情景教学模式就十分适合于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再现文章情景,进行情景小表演,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指导,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成功展示阶段,教师要组织每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学习质量,便可对提问最多的难点进行总结和解答,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评价阶段是教学效益确认阶段,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价时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结合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评价后,要对评价信息进行利用,分析学生差异,了解教学不足,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强化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消息及完整性。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人文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高,普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想要转变教学现状,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着很大帮助,积极应用快乐教学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入新的学习方式,以求得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似乎置身于教学方式变革的大局之外,还是徘徊不前。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合作学习”强调让小学生组织起来,合作互动,尝试探究。这一新的方式就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大多无法真正实施。其实,新课程标准早就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深刻地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互相合作,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源于小组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互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规模可大可小,但至少是两人以上的合作。著名的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是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之一。该理论认为,群体的本质是互相依赖,这种互相依赖由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所形成。群体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同时,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竞争状态能够激励群体奋发,进而达到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显然,“合作学习”通俗地讲其实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靠的是团结互助的力量,相互依靠为每个人提供了动力”。
农村小学因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群体温暖,学习上也特别需要团结互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团结友爱,以及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养成,促成每个成员智力开发,思维共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各抒己见,各尽所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加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作为提高学生语文智能的基础性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也完全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身心素质的发展,这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
二、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无法有效实施的状况,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合作学习”得不到充分实行主要是因为师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爱吵闹,爱喊叫,各自单独学习尚且坚持不下来,分组合作更增加了吵闹的机会,因此,还是各自完成学习任务为好。一些学生也是想着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去玩,不想和别人一起探讨。这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本质,对“合作学习”乃至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认识偏颇,重视不足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真正实施。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鲜少顾及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一些教改活动多是选择轻松、单一、短效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还来不及深入展开。在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更是形式多于实际,象征性地聚合在一起,代替了任务驱动下真正的分工合作,“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象征性的活动。
2.课堂教学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学习”氛围
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了鸡肋,既没有全部放弃,又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真正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满堂灌”或“一盘散沙”成为教学过程的两个极端。学生要么各顾各的,个人奋斗,要么抱团吵闹,集体探究坚持不下去。整个课堂没有真正形成合作互动探究的氛围。
3.“合作学习”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农村小学的信息相对比较闭塞,语文教学活动鲜少有新的创意,即使开展一些“合作学习”,也只满足于背诵、做练习等,更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合作形式则比较少见。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使得语文的“合作学习”名不副实。有些人甚至把一起朗诵、一起背诵当成了“合作学习”。单调的活动,既无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坚持不下去。
4.教师角色把握不准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还表现在教师的角色错位上。一些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自己就置身事外,或在教室来回走动,或做自己的事,而没有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更少和学生一起探究,或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较少关心学生,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的这种不作为,不发挥指导作用,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局面,没有“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此外,不少农村小学还没有把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而是随意应付。严格意义的“合作学习”,大多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质量和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认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搞好“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这个任务是相当紧迫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创新的基本对策
1.以学生为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是素质教育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师道尊严改为师生平等,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推进。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重视“合作学习”,起到主导作用;还要转变教学观念,由讲授转换到指导,由指挥转化到服务,由训斥转到手把手的帮助,由单纯认字目标转向为促进学生综合智能发展服务,使学生终身受益。应该说,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接受教育,自觉与时俱进,实现理念更新。这就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开放,给出了能动的推力。理念更新了,有助于主动研究,积极实践。把“合作学习”列入教学计划并有效实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改实现内涵和外延的全方位创新扩展。
2.明确互动目标,重视合作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既有学生互动,也有师生互动,而且这些互动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基于语文学习目的的互相帮助,从而获得语文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要有互动的目标。只有确定了互动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体现教学互动的学习本质。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流程时,应先行确立好互助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通过人员编组,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再通过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互动,共同提高。小组活动的合作效果远高于个人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小组活动中,成员的任务依赖于他人的协同,只有协同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中,易于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学生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没有课堂上独自回答时害怕出错的焦虑。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语言交流,尤其是对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内向的学生,在这种压力和焦虑感较低的氛围中,能更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因此进行分组等合作互动,对农村小学生尤有必要。
3.把教学融入合作游戏,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幼稚单纯,注意力的持久性欠缺,他们天真活泼,喜好游戏。因此,机械呆板的教学形式,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过程中,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在和谐欢快的氛围里获得语文技能的提高,这样也才能符合新课标的宗旨要求。例如,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猜谜语活动,猜对有奖。在猜谜过程中,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醒,合作解决问题后,一起领奖,享受“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这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大家踊跃参加,气氛活跃,也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字词的意义和记忆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学生承担其中角色,发挥自己的活动能力,把教学内容再现和创新。这就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从游戏出发,把教学内容贯穿到角色游戏过程中去,并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就能够刺激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腼腆、胆小的山区学生也能活跃起来,这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满足。
4.教师要深入指导
在学生合作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通过具体指导来实现师生互动。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在专心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融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互动。融入的形式既可以是倾听、会意,更需要指导,让学生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会并积极进行思考,获得认知。在学生分组互动讨论时,教师时不时参与到某组活动中去,依据各个小组进展状况,给予指导。同时,又注意把握全局,对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性的解答和指导。例如,对一些史料性内容、知识性判断等,学生受到知识局限,可能无法解决。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者直接给予解答。这样易于解决瓶颈问题,推进合作学习进程,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合作目的。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意义巨大,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形成新的学习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整体创新,促成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语文智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伟.小学语文教学浅谈[J].祖国(建设版),2014(08).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拟教训练
关键词 Moodle学习平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10-02
1 前言
语文是小学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和语言交流水平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为小学语文课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创设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教学。
2 Moodle平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情境 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创设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情境,加强教学效果,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一般就是“粉笔+黑板”式教学课堂,教师在讲台上尽心尽力地讲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知识,台下学生被动地听着。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虽然教师传授给小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但是许多时候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和在黑板上写下的知识点是不容易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感受语文课本中所描绘的画面和场景的。而Moodle学习平台的强大数据库资源和视频展示功能可以很好地将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描绘的课文画面和场景生动形象地、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面前,有效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
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中的《蓝色的海》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的家乡坐落于海边的一个小镇,那里景色宜人,气候湿润,其中最为令我感到舒适的便是那片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那种蓝色不像天空的淡蓝,也不像孔雀的深蓝……”文中描绘的画面非常优美,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还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是很高,因此,如果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解,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而Moodle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的教学视频展示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课文情境,让小学生直观地观看到诗中所述的内容和画面,将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建立师生互动课堂,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和知识点[1]。
优化学生课堂学习 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创设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优化小学生的语文课堂知识学习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便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帮助小学生减轻语文学习的压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涵盖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知识和文化,因此,它的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遇上一些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普通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会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效率很低。而Moodle学习平台的网络视频、音频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
与此同时,Moodle学习平台的资源丰富这一特点还可以有效地扩大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拓宽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层面,提高和增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量,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科学发展。书本上面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小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应拓展知识视野,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然而,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需要花费小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因此,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是非常好的方式。Moodle学习平台资源丰富、知识面广,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采用Moodle学习平台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建立语文教学课堂,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面,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创设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综合提高。Moodle学习平台的记录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回顾,从而查漏补缺,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反思改正,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授课从头至尾都是通过自身的记忆力和备课的手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流程的,这很难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字不漏地将知识点全部记住并传递给学生。
Moodle学习平台的记录存储功能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个教学过程都给记录下来,存储在数据库中,这样,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便可随时从智能触摸屏装备系统的数据库中将课堂教学记录视频提取出来进行回顾,从中找出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知识点遗漏现象,以及自身的教学方式是否高效,能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对优秀的地方继续弘扬,并且想办法创新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 Moodle课堂应用策略
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创设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Moodle学习平台运用 Moodle学习平台可以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便是课文阅读的教学,阅读是教师传授学生识字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手段。然而,小学语文的知识较为繁杂,它涵盖了大量的知识文化,而这些繁杂的知识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教授起来压力很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运用Moodle学习平台来辅助教学,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Moodle学习平台应用 作文写作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Moodle学习平台的影像展现功能可以通过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小学生作文写作题材的积累,提高小学生的图像语言的观察能力,激发写作欲望,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表达能力教学中的Moodle学习平台应用 语文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是检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是否平衡、科学地发展的重要保证。Moodle学习平台的一大功能特点便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探讨,这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效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平台。比如,Moodle学习平台上面有专门的学生交流平台、师生交流平台以及学术探讨平台,这些专业的网络交流平台都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帮助小学生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由传统的课堂转化为高效的课堂。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生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促进自己的课后教学反思,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结构趋于合理、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而且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学好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学好语文学科就成为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程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从理论角度来说,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方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所提出的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小学语文各种学习活动,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具体地说,从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际过程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总是在特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和实现的;而小学语文教学必然在特定的小学课程基础上进行和实现。
二、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
1.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
动机是决定学生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很大的作用,并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正相关。很多学生上课时只是带着一只耳朵听老师讲课,不积极思考,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愿开动脑筋去想。平时学习不刻苦,不按时预习和复习,学习成绩的好差好像事不关己。只见老师家长苦口婆心地规劝要认真学习啊,考出好成绩啊之类的。他们自己仍旧无动于衷,他们内心没有一种要认真学好语文课,跟同学们竞争这种意识,只想随遇而安,任性而为之。
2.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僵化
一提起“语文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就是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僵化导致的僵化思维。这种僵化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是:学生仅仅依靠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而且,这些学习通常仅满足于知识的积累。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考试为目标,以集体大班课堂教授为形式,以题海战术训练为法宝,以获得知识的结果为追求,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最后造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单一的、呆板的、低效的状态。
三、适合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
主动性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习活动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成为一种内在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语文学习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因此语文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语文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如学习《葡萄沟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自选作业:①画葡萄,根据课文为一串串葡萄涂上颜色,粘贴到教室的文化墙上,布置葡萄园;②假如你去葡萄沟旅游,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招待你呢?请你写下来;③请你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这样的作业设计给小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并且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和与生活的联系性,更能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作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并表示不懂的内容,然后教师继续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可再生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了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形成破坏了环境?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迅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小组形式展开积极讨论,在讨论之后同学们相互之间分享讨论成果。通过在自主小组讨论学习中精心设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环境知识,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探究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求知过程,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科研探究有许多相似之处。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己有的知识,它们在流程上相互联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是构成一般性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并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有一句名言说:“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学生学习的课文,就有一些“空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有意义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就此进行探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不断闪现,由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学生语文探究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无论运用何种学习方式,只要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参考文献:
[1]邢国红.适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的内容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王金洪.当代语文学习方式探析.四川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5-01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1.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1.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2.1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2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2.3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2.4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3小结
【关键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能力;培养
最近几年,我国的素质教育持续深化,新课程改革逐渐完成,基础教育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应该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确保其能够更好的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究竟该如何培养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专业素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语文教学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学能力:这里的教学能力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1]。(3)教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结合实践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将之应用到语文教学的指导中,这也是其专业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语文教学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养,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决定着其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学水平。在对学生语文教育专业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常规的《小学语文教法》,而应该适当加入一些全新的内容,如《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等,对学生的语文功底进行强化,提升其文化素养。这样,当临近毕业时,学生具备了相对扎实的文学功底,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习作、识字等教学内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2.丰富文化知识
语文本身属于综合性学科,包含的知识和内容众多,不仅有人文知识,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2]。
2.1丰富人文知识
应该将人文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比较简单的象形文字,如日、火、田等,通过在火上加盖的方式,可以将火“灭”掉,而人在树旁靠着,就是为了“休”息,这样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识别新字,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需要背诵的诗文有160篇,而对于这些诗文,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不仅可以熟练的背诵,还必须理解其所表达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创作环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这个角度分析,应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确保其能够掌握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
2.2丰富科学知识
在小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就包含了物理中关于重力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重力知识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试验,在帮助其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海底世界》、《一粒种子》中,包含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想要对其进行讲解和延伸,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至少需要在教材中设计的方面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
3.增强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完成,使得教育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想要确保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实现创新的持续性,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以创新型教师来开展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扮演教师这个角色,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课程的创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中,要求学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教学设计,并依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试讲。而在习作教学设计中,可以将从课堂中走出来,到校园中、到小镇上去观察事物变化的规律,立足真实的情境进行讲解,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地点的变化,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对学生的课堂把控能力进行检验。必须使得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教学并非单纯的在教室中、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走出课堂,切身体验,更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4]。
4.夯实教学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依靠校内的专业课学习,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学法的课程学习,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不过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对课程安排的调整,适当增加学生的试讲时间,运用微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讨论和试讲来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依靠课外实习,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每学期都会开展一到两周的见习活动,在临近毕业时还会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见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提前做好见习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教学环境,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顶岗实习则主要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通过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可以使得学生切身参与到小学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提供可靠保障[5]。
5.应用先进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运用多媒体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已经不在新奇。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简单的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制作多媒体课件,更应该看做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不断兴起,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翻转课堂需要网络平台或者微课的辅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课堂上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交流和讨论。事实上,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从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仅限于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PPT课件的制作,远远无法满足未来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的软件操作技能,包括微课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网络平台的数据传输、视频编辑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6]。
6.结语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让他们成为教学理念、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的准教师,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总而言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成为教师后的教学水平,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学生的语文教学专业素养,丰富其文化知识,强化创新能力,夯实教学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4-45.
[2]付金花.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语文教师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21-122.
[3]罗华.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6-57.
[4]张月明.试论中高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25):47.
[5]都欣欣.浅谈高职语文教育中学生的能力培养[J].青年时代,2016,(20):170.
关键词:预设;生成;语文课堂;修辞
在言语交际中,存在着一个没有见于字面的认识前提,这个认识前提不参与字面信息交流,只参与话语主体心理层面的信息交流,它在逻辑上先于表达而存在,也先于接受而存在,所以逻辑学上称之为预设。事实上,预设不仅仅活跃于逻辑学领域,它也活跃于修辞学领域。表达和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级。预设先在地介入修辞活动,成为双向交流的认知前提。一种修辞表达,可能暗含了某种预设:一种修辞接受,可能认同了某种预设。[1]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教师事先作出预设。笔者试着将修辞学上的预设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探讨其生成过程。
一、预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预设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这就明确说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等文字材料中规范而优美的言语,对小学生进行汉语知识教育与言语的训练。[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由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指导等组成。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通过阅读教学的学习,小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汉语丰富的词汇、形象化的语言、基本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能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各个板块内容都提出明确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使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更充满活力,教师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对课堂教学进行规划、设计与安排,对教学中的意外进行预案并做出情境反应,即预设。“预设”包括教材、学生、学法、问题等。教学预设的过程即教学研究的过程。
(二)预设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基本理念紧紧围绕着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内容作阐述,侧重点各有不同。教师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充分体现这四个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有效预设”。
语文课堂是一种双边交流形式,语文课上,教师首先作为接受者把握课文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然后自己又作为表达者,向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讲解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围绕着课标整合教材、教法,结合自己的主体经验,将教材内容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去进行审美观照。当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走近作为表达者的教师时,意味着双方的主体经验世界对接上了,当学生偏离教师的经验世界时,双边的修辞活动就有可能发生错位。
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一个懂得互动原理的老师会时刻保持着“倾听”的姿态,调动自己的经验预设,激活学生的经验值,实现有效接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预设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具有可行性。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营造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
生成是生命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营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预设作为认知前提,以隐在的方式参与双向交流,它总是反映特定的价值观念,要使教师和学生都沿着同一个价值坐标达成共识,那么,教师应该从教材、学生、学法、问题等方面作出努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儿童心理、儿童经验、儿童需要和时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系统地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出课堂教学的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以期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让“预设”成为“生成”的根基,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如某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珍珠鸟》一课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后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老师在阅读冯老先生创作的《珍珠鸟》原作时惊奇地发现:编者在引用时删掉了一段,这一段的前面一句是:‘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请同学们猜一猜省略号后面的内容!”
生1: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衣服里,它在我的衣服里跳来跳去,我觉得痒痒的,但我不去动它,一会儿它觉得没趣,就飞走了。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可惜猜错了。咱们继续猜!
生2: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被窝里,在我的被窝里钻来钻去,我不管他,后来它就飞走了。
师:恭喜你,猜错了,但答得非常棒。继续猜!
生3: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拖鞋里,在我的拖鞋里蹦来蹦去,跳来跳去,我静静地看着它,让它在我的脚边蹭来蹭去的。
师:我想这位女同学的拖鞋一定是冬天的棉拖鞋,它把你的拖鞋当摇篮了。只可惜,猜错了。这几位同学尽管没猜对,但是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的强。还有谁想猜?
生4: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茶杯里,想喝水。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她猜对了,真了不起!
……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从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在课堂中遵循认识论所揭示的认知规律,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他对教材挖掘得很到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也把握得很准。善于从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原作和改编后的作品的比较,主动探究,生成精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思维的能力,也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样的“预设”,真可谓是“光彩照人”!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沟通、交往的过程,课堂的交往中存在两种信息交流与互动,即知识信息和心理信息。生成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无法预约的美丽”。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以生成为导向,让课堂教学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与文本、教师之间碰撞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都倡导和实行粗线条的板块或设计,学生读——师生共同整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便是较典型的案例。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学说为指导,以人本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儿童的发展,关注儿童的生命及生命过程、生命质量与价值。“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的主战场是课堂。该模式的教学流程是:问题质疑问题探究解疑分享思维拓展课末检测。笔者观摩过“主动教育”教学模式践行小学语文课堂的课例——李文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如梦令》一课,具体步骤为:出示问题生成单,分6个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筛选出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小白板上,由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分清主次,调整顺序。问题出来以后,老师出示学路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顺词句。反复朗诵课文,读出意、形、情、味、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意境中去。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
画面一:“溪亭日暮”
请你续写:靠近溪水边的亭子沐浴在夕阳余晖中……
画面二:“藕花深处”
请你运用:你能运用学过的诗句描述词人在藕花深处看到的景象吗?
画面三:“一滩鸥鹭”
请你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画面?
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进行重构,先将文字变成画面,又将画面变成文字,这样的两重转化切合了儿童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规律,生成儿童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由生命发展理念延伸、生成“主动教育”模式,而生成体现了更深层次的主动。学生在预习中生成,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在课后拓展中生成。这一模式始终以生成为导向,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四个基本理念。
三、结语
预设进入逻辑学领域,它先于表达而存在,也先于接受而存在;预设介入修辞学领域,成为双向交流的认知前提;预设运用于课堂教学,不断催生生成的精彩。
预设重视和追求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4]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但是,我们也知道,小学语文课堂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意外:或者是未顾及学生的经验背景;或者是超越学生的认知特点;或者是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一旦碰到以上的情形发生,教师不要拘泥于已有的预设,要善于随机应变,或顺此展开,或巧妙改变,这样才能自然凸显生成,让预设与生成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修订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突破难点和搜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教学效率高低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提问时应当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以分层模式进行提问,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提高教学实际成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分层提问实施的背景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最为活跃的群体是优秀生,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成为了优秀生包办演示的过程,中等以下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其中参与较少,要么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没有兼顾到他们,以优秀生的回答创造表面的热烈气氛和繁荣景象,要么与教学提问的难度过高有关,过高的难度只有班级优秀生才能够回答,这就无形中导致了中后位置的学生被排除在外。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畸形的课堂,学生的整体发展没有得到有效兼顾,分层实施课堂提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次创新,其基本出发点是立足于学生的能力与基础实际,设计难度不同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灵活运用,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参与性,快乐地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分层提问实施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课堂提问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结合起来,要体现出重点原则,即提问的内容要与整个教学的关键节点、难点要点联系起来,将这些方面的学习要求设计成教学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设计分层提问应当将其划分为难、一般、容易等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都准备适当的内容,分别对应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群体,通过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提问,保证每一个群体都能够在课堂上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统筹兼顾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目标。
三是要坚持穿插交叉原则。在课堂上开展不同层次的提问时,教师要灵活进行,较为深奥的提问、一般难度的提问以及简单的提问要穿行,在教学陷入僵局的时候,可以适当穿插中等以下难度的提问,在教学进入热烈状态时,则应以中等以上难度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到不同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状态,适时运用一些对应的提问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吸纳到师生互动之中。
三、小学语文课堂分层提问实施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分层设计提问这一项工作渗透和灌输到教学的各个流程,从教学设计到当堂检测形成前后连贯、融为一体的有效模式。
一是要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编写教案、设计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设计时,就应当将分层提问有效融入进去,在每一个知识点与难点要点的教学引导设计上,应当有意识地设计出一组思考题,其中既要有较为深奥的提问,也要有一般化难度的提问,保证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调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安排。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抓好教学环节的落实,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分层提问的实施中,既要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提问相应难度的内容,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教师发现某一层面的个别学生出现开小差,或是学习投入不足的状态,可以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选取该学生所处层面的难度提问,要求其进行回答,不露声色地将学生的思维从开小差状态回归到课堂学习的紧张氛围之中。
三是要在教学评价中激励促进。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将提问呈现出不同的难度系数,目的是为了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大多数提问的回答,增强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动力。在学生开展提问回答的环节,教师还要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以正面评价为主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情感。如学困生成功地回答出了一个问题,虽然难度较小,但是对于他而已属于极不容易的。对此,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对他的这一进步予以肯定,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中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这样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这一点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更加弥足珍贵。
四是要在当堂检测中前后呼应。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堂学习的效率,许多教师都在一节课的最后环节,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题了解学生本节课目标任务达成度。在这样的教学反馈环节,教师也应当设置不同难度的测试题,与课堂提问中的难度相对应,差异性地了解不同层面学生当堂学习效率,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中后位次的学生,则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情况,体现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四、小学语文课堂分层提问实施的成效
运用分层提问的方式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成效非常明显,笔者在教学中明显感到三点: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以往优秀生包揽整个课堂问答的状况不同,分层提问较好地兼顾了全部学生的参与性,大家都能够有效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
二是学生学习差异得到了兼顾。分层设计提问是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分层模式其着力点是为了最大化地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而分层设计提问是整个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最为恰当的教学活动,从难度、数量、频率等方面综合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三是学生学习成效取得了进步。在分层设计提问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投入效果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状态从整体上促进了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现状;思考;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原因;策略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上课以输灌为主,教书负责把问题讲清楚,学生听懂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1.2 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我县教学实行“教学六步法”,但这一年来听优秀老师做课,我却发现,很多流程流于形式,教师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沉闷,学生被动跟老师交流。这样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淡化。在全面推行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转变较慢。农村小学教师以中老年为主,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每篇课文形成模式,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点句子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学生课本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学生完全成为了“笔记本电脑”, 却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被动型的学习,淡化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2.2 应试教育的无形指挥。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像一根威力巨大的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无足轻重,只要学生能考高分,死记硬背、“大水泡倒墙”的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垄断了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片面单调,教师们仔细研究考试大纲的范围,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长期以往,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难扩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挖掘。
2.3 教师对语文课的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农村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课程的要求,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写字、作文等就可以了,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养成。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3.2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的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
3.3 提倡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精神。 如果你无意间走进我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你会看到学生们时而面对面提问,时而耐心讲解,时而激烈讨论……这就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班级综合考试成绩、性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组建了学习小组,每小组4至6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时机和适当的频率,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都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思”,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一、简笔画的教学
简笔画的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常规方式、学习过程的指导、作业的跟踪与讲解和课外的训练等内容。
1.简笔画的分类与介绍
简笔画教学主要遵循从静到动、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内容上分为静物、风景、动物、人物及场景。简笔画主要有静物简笔画、风景简笔画、动物简笔画、人物简笔画及场景简笔画。静物简笔画主要是描绘静止的物体,例如蔬菜、各种器皿、家具、交通工具等。风景简笔画是以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造大自然风貌为主体,包括天空、山、云、水、植物、建筑等,具体又可分为山水简笔画、花草树木简笔画和建筑简笔画。动物简笔画包括飞禽走兽、昆虫、水中动物。人物简笔画揭示出,人物是最复杂、最难表现的物象。根据某一个主题,经过将动物、人物、静物等在风景简笔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构图和布局,得到新的场景的简笔画叫做场景简笔画。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知道,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简笔画技能尤为重要。所以要注意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动力。同时,加强课后练习,有助于学习技能的提高。学生作业完成后,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很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实施鼓励评价,学生互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过程的指导
对于没有美术功底的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流程,循序渐进的学习,如临摹、写生、默写、创造。
二、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需“教”与“学”相结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组织教学之前,除了对教学内容要有深入\出的分析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
1.巧用简笔画,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弱,一堂课很难持续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他们习惯于从直接经验中获取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记忆。简笔画不仅能应用到汉语拼音及识字教学中,还能在图形中提炼字母,做到将形象与发音对应表现。学生通过根据插图及课文内容自行判断的方法,成功激发了自身探究答案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想使教学方法事半功倍,就要先运用简笔画将文章的脉络理清。
2.结合象形文字识字
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联想出来的产物。象形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运用简笔画与汉字相结合,学生在心中可以形成与之相应的形象,也更加深了对汉字意思的理解,使字形的记忆也更加容易。汉字是联想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简笔画与汉字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脑子里形成相应的形象,学生对汉字意思的理解和字形记忆也更加深刻。
3.用简笔画识词辨义
边画边讲是一种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图像直觉中学习新词、认识事物,通过再造想象,理解认识事物,达到通过认识词语并自主辨析词义的水平。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4.在古诗与说明文中的应用
诗歌是小学教学的难点,主要是难以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语意语境。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景物的形象美,既分辨了事物和联想,又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景物的形象美,既分辨了事物和联想,又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其创设的身临其境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也容易揣摩。《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这首诗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
综上所述,简笔画应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有组织的整体教学,还能够通过培养兴趣来增强能力,提高记忆力,培养启发思维。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享受,能为语文教学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环境,小学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严格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素质
一、改革《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是提高师范生教学素质的要求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大戏的组成部分,而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特殊的职业,使得它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一)儿童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师范生教学素质
儿童文学课程是小教专业中文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按照小学教师的现代化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提供小学教师所需的儿童文学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着重掌握儿歌、儿童诗、童话等八种常见的文体及其写法。133229.CoM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的鉴赏、批评和编创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该课程在初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师范生教学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的课程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个复合的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一个很主要的方面就是文学素养,这也是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涉及到文学作品,课标还提出“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语文修养”等,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呢?“绝不是只语言修辞知识,也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涉及到种种因素,比方说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等。这些因素,哪一个能离开文学教育这个命题呢?”因此,儿童文学即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对象和载体,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说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将是残缺的,那么小学教材离开了儿童文学将会瘫痪。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作品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据统计资料显示,小学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内容的比重占80%以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仅以人教版低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课文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年级上册有15篇,占全部课文的75%;一年级下册有25篇,占全部课文的73%,;二年级上册有20篇,占全部课文的58%;二年级下册有17篇,占全部课文的53%。另外还有拼音部分的儿歌,语文园地中的短文,也都大多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课外的教材也体现相同现象,大量的“选本”“读本”也以文学作品为主。从教材的角度当然也能看出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二、优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培养中文方向师范生教学素质
教学的优化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选择和考核制度的调整等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联系小学语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前文已经论述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的密切关系,因此,为了使该课程能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就成了该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依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完成小学教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内容上体现理论知识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文学作品与教材课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延展相结合的特点。
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既有对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又贴近基础教育,及时地把教研教改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文本特征、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等文学理论知识,也包括各类文体的文本特征、审美原则等。占三分之一的课时。文学作品的内容以文体为板块,把握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老师课内推荐、学生课外搜集,既有文本原著,又有改编的语文教材课文。争取在三分之一的有限课时内尽可能的占有大量的作品。剩下的三分之一课时内容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课上交流、探讨、分享学生搜集、整理、创作的资料,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实践性,又增大了课堂容量、拓展了课程内容。
(二)夯实基础,加强实践,师生同登讲堂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调整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由老师讲授,但要做到内容推敲,讲解精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有较为系统儿童文学知识体系,了解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把握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领会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才能以此为出发点去独立理解鉴赏作品,既夯实了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也为将来把握小学语文教材奠定基础。
该课程最大的突破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把讲台交给学生,变讲授的过程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针对儿童诗、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实践环节共设置了这样几大板块: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写一写、赏一赏、演一演、议一议。每一板块在老师精讲理论知识、典型的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更多的作品理解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活动的流程为:根据要求搜集整理资料、上交文本资料、给全班同学分发资料、课堂交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打分。每位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共有七项。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能力,如搜集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鉴赏作品的能力、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课程的能力等等。教学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些训练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显得更为扎实和牢固。而这些技能都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学习成果,就是每位同学都积累了大量来自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汇编成册,共享资源,一些活动过程的照片、录像又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调整分值比例,弹性试卷内容,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
在评价方式上,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性学习全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以及能力的形成过程,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举的体系,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调整考核分值的比例,平时成绩40%,包括学习态度、文本作业质量、课堂交流情况等,共有七项,量化打分。末考试卷也采用弹性试题,不仅覆盖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鉴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有学生搜集、整理、讲解的内容,占30%的比例。这样试题安排能更好的考察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课程改革结果分析
课程即将结束时每位同学做了一个作业:议一议,谈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体验、对该教学模式的反思、建议等。学生反馈的情况大致包括:
(一)学习兴趣浓厚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管理加强了,变被动为主动。
(二)阅读量增大了,并且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阅读;占有资料丰富了。
(三)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了。
(四)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更了解儿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