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培训课

高中语文培训课

时间:2023-07-31 17:2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培训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培训课

第1篇

【关键词】高中 新课程 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应试化教育模式突出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考试进行的,这往往造成了教学都是为考试服务的结果。很多老师不顾新课程大纲要求,使得“考什么教什么”成为教学中的常态,考试结果也成为了学校对老师教学优劣评价考核的基础,这种唯分数论显然对于新课标提倡的目标是极为不利的,无法从制度上实现根本性变革。

2、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有些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以为使用了新教材去进行新课程教育就是新课程改革。

3、片面追求活跃课堂气氛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上的气氛,而不太注重对课文的解读和学生培养语文素质的培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讨论课、课外活动课等教学过程中为了渲染与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常引用一些与课文内容关联性不大的笑料,从表面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的讲授法,但是大部分时间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忽略了语文课文内容的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常常出现一些语言方面的错误现象。

4、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的限制或者稀缺,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但是有些学校设备资源充足,过于强调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很大程度依赖于多媒体,几乎每节课上都使用,好像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但是,高中语文课文很多不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强加使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文言文和诗歌的教学,比较注重理解和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多媒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淡化对文本的理解,降低教学效果,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应对措施

1、不以考试分数作唯一评价标准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培养语言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新形势下,语文的学科教学成果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语文学科教学、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版,要突破试卷为主的考察形式,使考核形式多元化,设立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标准,要能够适应语文教学的特点,更能全面、具体地得出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要承认素质是有差异的,分层次进行教育。制定各个等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要及时表扬,自身纵向比较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减心理负担,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语文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根据实际情况,使语文评价能真正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语文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服务,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

要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首先要从教师着手,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专家讲座、教材培训、教学研讨、参观实践等方式来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使教师能够了解教育最前沿的教学改革动态,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例分析,解释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通过教材培训,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教材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真正认识教材如何体现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体目标;通过教学研讨使得教师们能够有机会交流,抒发自己意见,畅谈教学感受,在交流中互相提高;通过参观实践,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理念和做法,开阔科学视野,并学以致用、以点带面,提升自身以至于一个学校语文教育水平。最终实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逐渐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跟上新课程发展的步伐,让教师能够真正深入领悟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紧跟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目标。

3、课堂气氛与学生语文素养教育相协调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避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气氛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教育要相协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课文。

4、合理进行课堂教学搭配

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师生要加强互动沟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合作,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整合各种资源,合理进行课堂的教学搭配,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完成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大纲任务。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适时做好角色的转变,及时更新教育观点与理念,跟上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教学需要,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适应社会对高中语文的要求,都是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百利而无一害。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时展的要求。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教育就要不断发展。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高中语文教学如果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与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在未来国家的建设中信息技术也是不能缺少的,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必要的,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影片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抽象教材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使得学生充分调动视听功能,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能,调节课堂氛围,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在课堂中所处的主置,大多数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课堂下被动接受为主。然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高中语文课堂中,人机互换,让单调的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直观具体形象丰富多彩,学生被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吸引,不由自主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让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由枯燥无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轻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负担。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是黑板及粉笔,教师通过板书向学生说明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地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但是板书却是在教学中最沉重的工作之一。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减轻了负担。因此,教师课前可以制作好上课时所需要的课件,上课时在讲到相应的内容中时就将相应的课件打开,减轻教师在板书时的负担。

二、如何让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发挥更好的效果

课下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好的课件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能够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制作好的课件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现代化多媒体操作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视野中。例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作者的信息、写作的背景、其他作品及相关的评价等内容进行链接,在教学中供学生了解。

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多媒体的直接操作者,教师是整节课的操纵者,所以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熟练与否都能够直接地影响整节语文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高低。由此可见教师的熟练操作程度对教学质量影响之大,因此在平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软件的熟练应用等。

创造互动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由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创造可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互动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设计师生之间或者是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环节。与此同时,因为语文教材的厚度有限,所以对于一些内容的阐述都比较有限,尤其是在对于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历史事件、名胜古迹、教材上的补充资料非常有限,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博客或者是其他网站平台供学生在课下了解学习,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延伸,能够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加强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及多媒体,多媒体的良好使用能够为这节语文课加分,所以平时,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多媒体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合理配置,加大对于多媒体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力度,充分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这样不失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另一种办法。

三、结语

将多媒体技术利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使高中语文教学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及不断进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桂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

第3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非常必要,不能盲目跟风、创新。遗憾的是,个别脱离教学一线的教研员和部分教师矫枉过正,把继承当成了落后。

一、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1.课堂教学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的主导地位。

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补充。

3.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如在读报时间开展“演讲”、“朗读”等口语训练课,以及学生的时文选评课。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精选出自认为较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精练的点评,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读报时间登台朗读、评论。所选的文章由课代表收藏,汇集成册,由大家自己命名、写序、设计封面。这样既能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评论能力,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高效、实效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理念层面,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认识已经到位,观念已经转变。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不少,最为突出的是受一些研讨课、评比课的影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哨,机械实践新的课程理念,不重视教学的实效,不能高效率地教学,形成了新的“少、慢、差、闹”现象。

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促进动态生成;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习得和学得的统一、探究和接受的统一、自主和引导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三、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核心

学法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学法指导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实效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课、实施教学等活动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使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备好课、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没把学法指导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理解不到位。

四、语文教学的困惑:隐性校园文化的干扰

新课程的实施,非议最多、受到干扰最大的莫过于语文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隐性校园文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干扰最不容忽视。所谓隐性校园文化,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影响学生的文化”。它有三个层面:其一是隐性物质文化,包括校内建筑、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内人文景观对学生产生的非预期影响。其二是隐性制度文化,即学校一些不成文的制度以及某些成文制度对学生产生的间接、内隐的影响。三是隐性精神文化,包括三部分:(1)隐蔽的思想观点,如某些领导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教师中心”思想以及“见物不见人”的学校管理思想等;(2)校内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干群关系等;(3)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干部作风和教辅人员作风等。当前不少基层学校甚至某些省市示范高中干群关系不和谐,教辅人员不参加校本培训,对教改不配合,部分校长不懂教育(由乡镇长调任而来,这种情况在县一级学校较普遍,某县五所完中有三所学校的校长由乡镇领导调任而来),对语文教学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他们听不懂外语、数学等课,只能“听”语文课),对开展语文活动冷嘲热讽,语文教学改革的阻力明显大于其他学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有所为的是,争取班主任、教辅人员和家长的配合,力争形成合力。此外似乎无能为力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继承是前提,活动是重点,高效是关键,学法指导是要害,四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如若再能排除隐性校园文化的干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不会失败的。

参考文献

1.巢宗祺《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问答》.《语文建设》,2004年,第4期。

2.《稳当地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民教育》,1953年,第7期。

第4篇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两周后的学习内容保持率如下图所示。

从“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习内容的平均保持率差异很大。教师和学生最习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常见、时至今日仍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奉为圭臬的讲授法,其保持率也就是教学效率居然是最低的。而阅读的保持率是10%,是讲授法的两倍,难怪有人说,听某某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看书。比讲授和阅读保持率更高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和示范法,保持率分别为20%、30%。但以上四种学习方式的保持率普遍较低,在以上四种方式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及学习知识的记忆和领会不是主动的,教学效果必然低下,而这四种学习方式恰恰是眼下高中语文课堂最主要、教师选择最多的方式。由此可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普遍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置学习对象于被动地位,没有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有的课堂甚至罔顾学生,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灌输知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课堂实现高效,必须从选择高效的学习方式入手。

“学习金字塔”显示,讨论组的学习内容平均保持率为50%,实践练习的学习内容平均保持率为75%,而向他人传授(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方式的平均保持率高达90%,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平均保持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在这三种学习方式指导下的学习,学生均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果必然高效。这就告诉我们,讨论、实践、教会别人(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方式是高效的的方式,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优先选择,合理运用。

毋庸讳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关键一点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有这样的表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创设高效课堂务必要重视学习方式的选择。

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有直接关联。部分教师一味地抱残守缺,以提高升学率和应对高考为借口,拒绝选择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的高效学习方式,明知满堂讲授效率低下、效果很差,仍然不舍得摒弃,原因之一是,接受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简单统一,教师备课简单,课堂操作简便,因为没有生成,也就没有碰撞,教师根本不用担心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意外,不会被问倒,更不会被挂住,练好讲功,万事大吉,还时常落个精彩的评价。学生也不排斥此类课堂,一是早已习惯,二是省力清闲。上课时,拿出两只耳朵去听一听,高兴时记一记,最好含情脉脉地看着老师,时而点点头,再伴以微笑,顿然让老师自信满满,便以为自己所讲内容定然是学生已懂已会的东西,哪怕是在课堂上神游万仞,心骛八极,也无碍于教师的讲授。一堂课下来,学生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感悟,不需要交流,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探究,收起学习的个性,送走所有的灵动,坐稳了身子,等待下一位讲师登场,至于记住多少、掌握多少、消化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直面惨淡的现实,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勇于解剖自己,静下心来细细读一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切实用《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成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和执著梦想,我们眼里要有前方,心中要有方向。我们应该从选择高效的学习方式入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优先选择、合理运用讨论、实践、教会别人(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方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生机、彰显个性,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传递着成长的力量,给每一个孩子最大、最真切的帮助。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方可成为万千学子生命中温暖、香甜、恒久的记忆。

陈清华,语文教师,现居安徽砀山。责任编校:郑利玲

第5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能够顺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主要以现在:①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以便能够及时的作出更正和完善;②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对以往的教学行为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③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反思的终极目标。

2.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问题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亟需高中语文教师作出改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意识无行动,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还停留在意识层面,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具体行动,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将课堂教学反思新意识付诸行动;②课堂教学反思不够全面,就挡墙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过于片面,有的只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有的只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这是由于课堂教学反思的概念较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很好的把握;③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较为单一,当代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往往都是通过课后写反思笔记来进行的,缺乏形式多样的反思,得不到很好的反思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的相关建议

3.1变意识为行动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能永远都停留在意识层面,教师必须努力的做出突破,在对课堂教学反思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后,就要将其付诸行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针对每一堂语文课作出细致的事后反省和思考,反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在实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优势特点,切实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所感所悟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反复的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吸收经验,记住教训,逐渐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越来越具有实效性。

3.2进一步学习和和把握课堂教学反思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片面性,相关的教研机构和组织,应该密切掌握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现状,根据实际调查,找出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组织和分派一些专门负责课堂教学反思研究的专业人员深入到各个高中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中心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通过专门性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何为课堂教学反思,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何在,并且通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和指导,更加准确的掌握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要领和技巧。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强烈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意识,对时下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等,加以充分的利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设备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更加的完善。

3.3融合多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方式上,必须变单一性为多样化,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如研讨会、交流会、反思报告大会等,与以往单一的反思笔记方式相结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反思效果。而各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又可以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师中开展以“课堂教学反思”为题的研讨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互相进行反省和思考,讨论出有利于该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又可以是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根据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作出的反思,总结经验,以便日后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汲取教训,避免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类似问题,这样去伪存精,有助于减少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的探索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弯路,让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的课堂教学反思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强制性的保障,避免教师懒于反思的情况出现。

第6篇

试论中小学教师科研培训平台的建设

浅谈中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与理性的归附——微型小说荒诞创作手法略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课“推入”生活——浅谈时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浅议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

如何设计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做好基层研训工作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身教重于言教——从日本中学教师的言行中所体现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突破——评高教版“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

语文活动学习探讨

收获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学之反思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

侧目窄门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号:SBS》阅读笔记

论《诗经·小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物象承载情感创设说话平台——《小中见大“说”故事》作文课感受

《念奴娇·过洞庭》意象的审美文化意味

化虚为实将诗歌意境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试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及方法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之我见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判断方法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育强烈呼唤“爱”

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谈“绿色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给语文一双轻灵的翅膀——语文课程解读的一点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创设试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听、说、读、写出快乐——快乐课堂教学实感

《童趣》教学实录与反思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探微

在语文有效互动教学中活用课程资源

语文知识性预习小议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开阔思绪——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作文教学

初中新生作文写作指导四步曲

第7篇

关键词:新科程 高中语文 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逼课程的深层,尖锐地反映出语文新课程的本质要求与课程主导、课程管理之间的核心问题,凸显出语文课程积淀已久的内在危机。对此,我们要予以认真分析和辩证处理。

一、辩证地认识、处理课堂形式之新颖与课堂内涵之深度。

伴随着学习者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新颖活泼的学习方式自然替代了传统指令型课程中教师陈旧的讲授教学,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然而,如果这种“刷新”仅仅是停留在作为课程物质载体的课堂组织和活动样式上,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一种新鲜的感性活动样式更替另一种乏味的旧有活动样式上,那么,这种所谓的改革只是在课程平面上花样翻新而少有实质性意义。不幸,部分事实正是如此。诸如课堂教学只是滞留在文本的浅层甚至与文本原意错位,而教师误导下的学生参与依然甚有广度、形式踊跃,直到课堂终端既看不到教师精彩的点拨或有机的升华,也看不到学生思维的闪光或言语的出彩,甚至部分教师有意识用声乐光色来掩饰这种苍白的感官教学,从既往的教条主义教学滑落到现在的技术主义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致命伤,文本自身所包蕴的深沉意蕴与师生浅层解读这两者之间、课堂活动形式的踊跃与语文课内涵单薄这两者之间,落差十分悬殊。因此,语文教师要确立新的课程质量观,通过课堂的特定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来达成学生学习质量最优化。凭借优美文本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至于课堂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的选择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辩证地认识、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自觉引导。

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按理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方面更易见成效。但是,如果教师淡化了“引导”意识,“放手”学习就会异化为“放任”学习,即使是课堂上的生成过程也未必能实现优化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从实验区学校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往往有两种“过忧”。第一是过多担忧“师说”,惟恐被人讥为封闭课文、包办学堂。其实,对课文适时适度的解说完全是教师职责内的正常教学行为——当然,这里“说”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文精心体认和对学生的真诚倾听。第二是过多担忧“师评”,特别是有意避免对学生引领性的评议,惟恐被讥为用“预设”压制“生成”。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自觉引导并非截然对立,否则教师将会丧失“导学”之功能。语文课无疑应是各方学生欢乐轻松、洋溢生命活力的学堂,语文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有步骤、上品位地精心“导学”。

当学习者在文本世界及其丛生的问题中曲折穿行后,教师要力拔视点、挺出高度,让学生视野敞亮、心怀澄澈,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或是课尾揭示文本题旨,给予学生咀嚼回味;或是标示未尽问题,留待学生攀高觅远;或是激扬生命才情,给学生心灵酣畅洗礼;或是挥洒教学智慧,为学生开启思维新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妙笔可以生花启智,好课亦应流韵绵远。教师自觉的导课艺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添加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转化为其可持续学习的后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引导可谓功德无量。

三、辩证地认识、处理专家培训的一统化与师本教研的个性化。

教育部提出了“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针。而笔者认为,这种细微的渐进式冶化,只有通过以任教学校为基地、以自己课堂为载体的“师本”教研,才能渐次实现。所谓师本教研,是语文教师以课例为对象、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学评论为引领的新教学研究范式,倡导并落实好该教研模式旨在促使教师主体切实深刻地融入到语文新课程中去,并走向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创意发展。

师本教研的价值观在于:凸显语文教师在把握新课程规范性基础上的个性化价值,在开放自由的课程空间中获得个性化成长。师本教研的资源观在于:教师将自身日常的教学经历及其感悟视为重要的研究资源,有意识地予以开发和利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师本教研能够有效弥补新课程一统化师训方式的缺陷,在实施中宜注重下述操作要领。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阅读 自主学习 提升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群体性的优势,有计划地把研究性阅读纳入课堂,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长期以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直被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拓视野、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等等。但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少教师将阅读课用于讲授课本知识,更多地是侧重于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他们只是将教学大纲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虽然过去在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突击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的做法,在特定的时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薄弱环节。

1.怎样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搜集、整合阅读材料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这好比让学生在广泛的古今中外的文化作品中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对象,像挖一口井一样慢慢探究下去,总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甘泉。

阅读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促进学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但有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和环境的制约,对读物的选择缺乏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规范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标准。

由于时间限制,阅读课一般应选择篇幅适当的书籍,不提倡在课内阅读课上进行长篇小说的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阅读课训练。

2.怎样指导学生多形式地开展阅读课,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由于课内阅读课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它和学生课外进行阅读的区别之一就是处在课堂内集体学习的气氛中,而读的又是课本之外的书籍,有助于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般表现出求知欲显著增强,思维活跃,呈现出短期的兴奋状态。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兴奋状态,有计划地把研究性阅读纳入课堂,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就某些话题进行探讨,甚至可以营造师生共同阅读探讨的环境,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建立新型的集体阅读模式。阅读课的模式不是僵化的,我们提出以下几种方式:

2.1 阅读与介绍相结合。

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先自主阅读和思考,然后就各自不同的阅读内容向同学们进行推荐,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介绍可以了解各种风格的书籍作品,优势互补,群体优化,充分发挥“合力效应”。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对书目的选择、整合。

2.2 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选择统一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鉴赏(如选择文学期刊,名家名作等),或由某个小组成员将课前收集的专题资料(如某位诗人的作品、某个流派诗歌研究)拿来进行集体性的欣赏阅读,共同研究。阅读可以与讨论的方式结合,以搜集资料的小组为中心进行探讨,就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获益。

2.3 阅读与直观欣赏相结合。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影视、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样式,把欣赏画面同延展性阅读剧本优化组合,通过文字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启发学生作多种形式的探讨。

3.怎样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学生真正获益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发展现状看来,我国不仅需要大批量具有较强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去从事生产、服务以及技术等工作。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劳动者和中初级的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则主要依靠职业技术学校。最近几年,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下滑得相当严重,学生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生源的素质低下,道德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就业困难,并出现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而语文作为各门学科中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的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价值的实现。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粗略探讨了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一、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尴尬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个阶段都是考核的重点。但是在职业技术学校中,语文却处于尴尬之地。由于专业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所以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无一不重视。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学校领导为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量削减文化课的课时来加强专业课。导致语文课开课量不达标。同时学生也认为语文课对今后的工作发展没多大作用,视语文为豆芽科,应付过关就行。

(二)教学缺乏特色与高中语文教育混为一谈

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但又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普通高中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向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则是为了向第二产业输送后备军。然而目前许多的职业技术学校却将语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混为一谈。表现为:虽然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不同,但是选材内容和编写体系十分相似;对教师的培训也和普通高中教师的培训基本一致;对学生的要求也基本相同。太多的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相似,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学失去了特色,缺乏独特的魅力。

(三)语文课与专业课脱节

学校教育都是实行的是分科教学,按照特定的标准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领域,过分强调了不同科目之间的独立性和逻辑上的完整性。然而,事实上,没有哪一科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学科间总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而语文是一门容纳量较大的学科,除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外,还在日常的听、说、读、写中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和其它学科相结合,来避免语文的教学内容过分单一。而现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我们发现:语文与其他专业课各自为营,互不干涉,语文教学死守课本,缺乏专业针对性,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语文知识。

二、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育的改革增添一抹色彩。

(一)重视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在教育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关注学生终生发展,教给学生求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条件。而母语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题本技能的重要保证。职业技术学校对谋生技能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他们来说语文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一些学校领导为了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缺乏长远眼光,擅自减少语文教学课时,去加强专业课的短效行为是与当前教育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的。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应协调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专业课和基础课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二)发展校本课程,体现学校专业要求和特色

由于各地职业技术学校众多,不同地方,不同专业对语文要求差别较大,仅一套统编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各学校必须结合本校特色和专业,编写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写应该体现出统编教材的意图,但在内容上可以选择和本校专业相关的材料,加强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体现出专业特色。

(三)加强语文与各学科间的渗透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只重于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忽略了学科间相互渗透。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是最容易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的课程。如:机电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说明文,以机电自动化为主要内容写说明文,既练习了说明文的写作,又让学生熟悉了机电自动化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同时,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与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将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结束语

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一个长期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过程。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找到一条符合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育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充满激情

2007年8月暑假,人教社集中组织了全省即将执教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当大家手里拿着色彩斑斓、图文并茂、栏目新奇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听着教材主编从编写意图到栏目设置的介绍,构想着新课堂美好的情景时,人人都异常激动,产生着一种立即奔进课堂的冲动。

四年时间过去了,我都是在充满激情的使用语文新教材、尝试新教法。老师们都是在互相听课学习中度过,每天课间都在互相谈论着自己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精彩片断。更有甚者个别老师做着鬼脸笑着说道:“语文新课程,爱你没商量!”

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奈和困盛

1.行政对教学的干预太多,老师的压力太大,使老师不敢大胆尝试。我们这里很看重分数,每一次测验(月考)都要全年级统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则要把每科成绩上报教务处评比。我们校长常说:“改革是难免失败的,但我们是承受不起失败的。”我们校长说的是实话,作为普通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也很理解校长。但我常想:是什么绊住了老师探索的步伐?是什么让学校放不开手脚?

2.学生缺少自主读书的时间。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学生白天上8节课,没有自习课;3个钟头的晚自习用来做作业,有时作业还做不完,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三、反思与对策

1.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研组将语文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语文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管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选修型课程,都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使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老师既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让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

四、在新课程实施中达成共识

1.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转型的课程目标。语文教育的转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课程的形式结构和实施机制等内容。按照新的课程模式,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强调时代性、专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内容的结合,刚性目标与弹性目标并重,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并重,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并重,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多元化目标并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学习方式上注重接受与探索,独立与合作,贴近学生需要与引导学生发展协调统一。

2.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育效果明显。新课改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现象。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确立了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了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率真、坦诚的环境里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11篇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影视资源包括电影、电视等,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在教育教学中有别于文本的应用价值。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影视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集声音、图像、色彩、文字于一身,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最具现代意义的教学手段。”[1]尤其是影视资源作为超文本的文化载体,对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读写能力、思维训练、积累语言敏感性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超出传统语文教学单纯以文本作为教学对象的教学效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语文课堂从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向新课改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对课文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已经很难满足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以真实生动的情景方式将学生拉入课堂,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去积极地阅读原文,尤其是文学原著。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这一情节,勾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关注,鼓励学生预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如何发展,对文本中的抽象文字进行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具体影视情节画面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人物情节、细节,对文本更直接、更深刻地进行理解与认识,进而去自主阅读教材之外的文本,去获得阅读的快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黑格尔《美学》中曾经说过:“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2]影视资源的动作性基本上能够将文本中的人物站立起来,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可感可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直接欣赏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影视资源提供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可开发性,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杨柳、、月、飞鸟、船等,如果用影视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图层中。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如包括天文地理、风土民情的各种综艺节目,以其信息量大,夸时空性,可以为学生储备更多的形象化的写作素材。如高一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优美汉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CCTV第十频道的特别节目《探索发现之史说汉字》和《探索发现――发现甲骨文》、科教片《解开汉字之谜》、大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等节目对于文字的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意蕴美和形体美,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体验文字的经典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所以影视资源有助于学生形象性思维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和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美、感悟美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实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真正地实践新课改提倡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主张。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影视资源能将课文中的具体文本转化为感官的画面,促进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转变传统的“人――人”的对话情景模式。教师借助于影视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苦恼课时的有限性,不能将书本教学内容全部讲授,导致匆匆忙忙地讲解课文,甚至取消作文课,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寻找新的途径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影视资源集视觉性、形象性、动作性于一身,无疑是教师的最佳帮手,尤其是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小说、必修四第一单元的戏剧、必修五的第一单元小说,以及选修系列“中外小说与戏剧”“文化论著研读”和“新闻与传记”中的作品时,几乎处处可以结合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善于把影视资源作品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最节省的时间里,解读文本中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达到教学目标。

(三)有利于发挥教育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影视作品的表现内容,而反映在影视作品中的生活,因为熔铸了艺术家们的理想、愿望、追求,使作品具有了极高的教育价值。”[3]影视作品是艺术家们在文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影视特点进行创作的,是一种再现人物思想情感、人物行为动作的,集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事迹、价值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责任感和引导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三观”。当学生将抽象的文本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身临其境,感受影视作品中的“意美”“音美”“形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美好的心灵,正确的审美观去看待生活,学会做人,懂得人生之道,这就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尽管影视资源的开发随着老师们的重视,陆续被运用到课堂之中,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但实践证明,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无疑会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影视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不能够正确分析鉴赏影视作品,这导致影视资源只是单纯的在课堂播放,只是完成观看任务,并没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与鉴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放弃了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过度依赖影视资源,将教室变相成为电影院,把学生当成了观看者。这种让影视资源完全代替了文本教学的课堂状态,只是流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的初衷相去甚远。

资源缺乏,质量不一。随着网络资源的风险性增加,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源也难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导致搜索困难。有些年龄大的教师或者偏远地区的乡镇教师由于跟不上时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够好,对于影视资源的搜集更是难上加难。教育部门目前也缺乏系统性的影视资源开发资料,教师有时候忙于自己的工作,对这一资源也重视不够,没有时间去搜集资料或者没有事先观看影视作品,没有亲自审核影视资料的质量,导致对其不甚了解或者质量不一。

缺乏引导,漫无目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原本想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学到知识,可是因为教师缺乏专业的影视作品欣赏知识,导致其自身在影视欣赏与文本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发挥二者的优越性,就缺乏了对学生如何将文本与影视作品作比较性的探讨和研究的引导,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看影视作品,被影视片中的画面情节所吸引,脱离教学目标。

影视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上述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发挥。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如何把影视资源的优越得到性充分发挥,并且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流于形式的影视播放的尴尬教学境地,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搜集整理,选择典型。当下海量的影视资源充斥着整个信息网络,只要输入关键字词,与高中语文课本相类似的影视资料数不胜数。如何选择适合教师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视资料,如何把紧跟时代的影视作品和题材搜集好,就需要一一甄别整理,注重取舍,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与文本表达最相符的素材。选择好后,需要进行剪辑整理加工,分清楚哪些是课堂上需要全部播放,哪些只是选择性的播放,播放时间的长短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课,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选择87年版的《红楼梦》的第二集,这里只需要向学生播放前五分钟即可,学生肯定没看过瘾,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欣赏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避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顾此失彼。

适时播放,回归文本。课堂上,需要选择恰当时机播放,一般选择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适时插入一些情节片段,在播放前先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都有一定的主观看法后,带着疑问去观看影视作品,在这一个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与脑海中的主观印象进行比对,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比较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差别,注意哪些细节等,再一次回归到解读文本,以免未看文本就来观看影视作品造成的形象先入为主,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现象,导致二者脱节。比如在观看电影《祝福》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影片中加入的捐门槛一节的有无必要,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技术加工,形式多样。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影像剪辑技术,尤其要注重对特写镜头的捕捉,因为这一类镜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详细描写,往往最能够加强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同时学习鉴赏影视资源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开设影视文学作品鉴赏选修课,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专业能力。另外,教师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电视,还可以将大型纪录片、综艺节目、教学讲座等引入课堂,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模仿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体验影视中对人物角色扮演的优缺点,寓教于乐,丰富影视资源的表现形式。

当然,影视本身因其独特性也会存在一些不利于文本解读的问题,比如影视资源不能很好的将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直接作为镜头展示出来,作为导演只能舍弃不用,这是影视资源不及文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于“我”得知祥林嫂死了的消息后的一段人物心理描写:“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现在总算被武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这段本身富有哲理性和感彩的心理独白,影视作品就不能将无形的心理描写转化为视觉性的画面。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影视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懂得掌握尺度,不能过度依赖,应当遵循时机适时、程度适度、内容适量原则。

四、结语

影视资源的直接受众(学生)和传播者(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影视资源这一媒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意义。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立足文本、恰当运用影视资源,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正确引导学生,方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目前影视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呼吁所有教育者们积极参与到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创造更多的条件或者渠道满足于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门则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影视资源教学的培训,普及影视作品的鉴赏专业知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影视资源的教学能力,让影视资源真正有力的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第228页。

[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7,第278页。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分析和研究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过程中主要学科之一,其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高考,和学生日后长远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培训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知识内容[1]。教师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是依据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阅读教学失去原有教学意义,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教师开始对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增加对名著阅读教学关注,在实践研究后,发现名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学联系性

就文学名著来说,其是语文知识体现,利用语言和文字展现客观存在的事实,体现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因此,可以说文学名著是艺术和文化展现形式,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内涵。就文学内容来说,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小说文学形式和戏剧文学、文言文和散文文学形式,诗歌文学名著等等。站在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众多文学名著影子,诗歌和散文等等文学名著。例如:在高中语文中对于《离骚》这一文学名著内容,在对内容学习了解后,就可以体会到屈原高尚品格和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诗经》这一文学名著,则可以展现我国不同民族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对点,其次,还有我国著名作家曹雪芹先生《红楼梦》也体现出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发展史和一段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内的优秀文学名著还是国外优秀名著,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都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和身心具有潜移默化般影响。文学名著是高中语文阅读常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特点,高中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育和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感受美好的事物和美的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美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2]。因此,我们可以说,高中语文阅读教育中,名著教学具有多样化美的元素,为高中生审美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审美教育可能。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序开展

(一)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语文名著教育的主要人员,其是学生学习引领者,关系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种中,要树立全新工作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要教学位置,增加和学生交流。其次,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国著名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保证自身具备能力和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全面贯彻这一理论观点,在课下学习不同文学名著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剖析和发掘名著文学中存在美的元素,利于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增加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判断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难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避免学生在给出问题时教师无法解决和指导弊端发生。例如:教师在私下可以学习当下我国社会较为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我国美学观点,了解西方国家美学理论,提高自身审美兴趣。教师对于自身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多样化化形式来开展,教师可以增加对西方国家和我国名著阅读量,物预览优秀名胜古迹,去参加书法和诗歌大会等特点,发现不同艺术展现形式和文学作品中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审美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灵活性

站在实际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位置,把学生放在主要教学位置,教师自身则发挥引导作用。在明确好教学主体后,教师也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的教学目标,保证审美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等等,明确自身教学方方向。最后,为了增加阅读审美教育有序性,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学多样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实现兴趣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文学名著中美的观察和理解、就多媒体技术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和文学名著具有联系性视频,可以展现人物特点和自然之美的视频,直观把文学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必然会为学生带来视觉上冲击,增加其对美好事物关注度。其次,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完毕后,可依据本班级人数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为4-5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文学名著中存在美特质,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讨论后给出自身见解,加深学生对美的印象,也增加学生对文学名著知识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声音资源视频,学生可以在欣赏激昂音乐同时,激发其对文学名著内容关注。单一就《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来说,教师可以把祖国山水地貌进行展示,在展示时,为学生阐述英雄气概,领会《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故事情感内涵,感知不同魅力,感知大自然魅力,体会大自然孕育出我国英雄豪杰等等[3]。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后,则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让每个小组学生针对视频存在美的元素,在小组内部讨论和研究,并在讨论后在班级中发表自身观点和见解,加深学生对文学名著理解。其次,为了保证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和讨论教学有序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和学生交流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最喜欢《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教学哪个人物,这一人物具有怎样性格特点,你怎么评价这一人物等等。最后,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完毕后,要及时登记自身教学行为和语言进行批评,发现自身教学弊端和不足,完善自身教学薄弱环节,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保证语文名著教学和审美教学有序开展,实现素质教学最大目标。

(三)创造班级文化,进行延伸性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外,教师也可以把语文名著教学知识和班级文化联系,在班级中,布置课外文学名著读书角,在班级定时举行文学知识大赛等等,学生在感知班级存在文学气息时,可以熏陶学生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黑板上设置一个角落,写上名著名言名句或者诗词,学生在可课间就会无意间看到黑板上的诗句,久而久之,学生开展对诗句和名言名句研究,发现诗句和名言名句中耐人寻味的美。为了增加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除了可以利用班级文化这一形式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熏陶外,也可以利用一下自习课,和学生进行课外名著学习,举办名著演讲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机会,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高中是学生主要学习阶段,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初中学习后,具有自己思想和理解能力。但是对当下高中生学习弊端进行分析和调查后,发现高中生这一时期艺术审美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其不具良好艺术审美能力。面对这一发展形势,结合高中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开始利用语文文学名著和审美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在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诗歌诗句、人物特点等等感知中发现点滴的美。最后为了保证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有序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和理解能力,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灵活性,创造班级文化,进行延伸性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邵颖.汪清县第四中学“名著导读”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6.

[2]李莉.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