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

时间:2023-07-31 17:2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改革;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68-03

1 研究背景

随着雾霾横行,室外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室外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作为环境设计的两大方向之一的景观设计专业受到了普遍关注。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1999年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3年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首次将本专业分为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基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背景,景观设计专业存在较多特点,如教师和学生在对于色彩、构成、形体、手绘表现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优势;劣势在于理性不够,基础理论掌握较为欠缺。国内各大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整体侧重于室内设计,对景设计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2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于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建设这一背景,从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学生状况、硬件设备、教W过程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1 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对比学院景观设计方向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2011级及以前专业方向尚未形成,13级以后分方向,专业方向日渐成型,15级授课计划于13级授课计划基本相同。通过分析对比两则大纲课程、学分、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1 相关课程数量增加,得到重视

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在课程安排时对景观设计方向有了大幅度的倾斜,景观设计方课程大量增加,由原来的9门相关专业课增加到19门之多,学分绩点和实践课时数也有大幅增加,不可谓不受重视。

2.1.2 相关课程面广,扩大专业知识广度

2013年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建筑、规划、生态学、施工等相关课程,是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使学生对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广度。

2.1.3 局部课程设置不合理和重复现象

由于课程结构变化较大,局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复现象时有发生。以生态学为例,环境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在课程内容上重复较多,而且景观设计专业教授这两门课的老师基本一致,所以该课程可加以精简,考虑专业相关性保留景观生态学更为合适。

2.1.4 课程结构偏理论,弱实践

课程构成中涉及到几个专业基础课程,景观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初步与室内设计初步,学生在学习中重在对专业形成一定的印象和手绘表达,实践环节则没有收到特别重视。

同时河南工程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区别于理工院校的与规划、建筑、生态学、土木等专业相结合的体系,也有别于农林院校与园林、植物、园艺、农学相结合的体系,景观设计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就注定其偏艺术,重形式的特点,史论和构成等课程相对来说较强,而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造价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课程偏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欠缺。

2.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下属专业的一个分方向,景观设计专业虽然有着相对来说丰富的生源,师生比严重不均。以2013级为例,环境设计开设5个班,其中景观设计2个班,专业老师分布相当不均,环境设计教研室教师共计13人,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仅4人,其余均为室内设计方向。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多数史论课程和基础理论课以及计算机制图课程仍由室内设计方向老师教授,不能很好地体现景观设计教学的专业性。

2.3 硬件设施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下属专业的一个分方向,景观设计专业处于刚刚半独立状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景观设计植物方面缺乏苗圃基地、植物栽培日光温室,而设计方面虽然已经在建工作室,但更多的是提供基本场地,对硬件的供应上仍存在较为缺乏。

2.4 学生状况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为艺术专业招生,擅长手绘表达,相比理工院校和农林院校学生在景观设计、考研上普遍具有优势,这一点是值得保留和发挥的;与此同时,艺术生比较感性化,在理论基础的系统学习中又有不足,因此,应加强学生理论学习能力。

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注重从科学、技术、植物等角度进行设计,通常涉及的为体量偏大的规划层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艺术学的背景和学科性质,主要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景观设计方面更多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因而更偏重体量较小别墅庭院、花园等外环境设计。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园林、园艺、建筑、城市规划、室外空间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

2.5 教学方面

教学方面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多为艺术专业出身,而学生也是艺术生,教学方面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重点,多侧重与美学、艺术学的教学,而轻科学、数据等方面。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目标精确定位,课程持续改革

景观设计方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大方向,通过确定培养计划、明确课程能力目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

3.2 师资力量培养,借助外部资源

针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师资源偏少这一问题,既可以引进新教师也可以采取外聘形式,补充教师资源。更重要的是,室内设计方向的教师资源丰富,有兴趣和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可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实现专业方向的偏移,这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会促进教师进步,即所谓的教学相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土木学院教学相结合,实现专业知识面拓宽和资源充分利用。

3.3 学生扬长避短,专业素质全面提升

3.3.1 加强对景观行业的认识和了解

很多学生对景观设计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就业专业倾向表现迷茫。缺乏对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过程、步骤的了解和掌握;对景观行业的就业形势了解和认识不够;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杂而不全,更谈不上精;缺乏实例项目训练,使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2]。因此,在教学中应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3.3.2 充分利用设计表达优势,计内容强调立意和支撑

艺术设计类学生图面表达风格华丽,色彩丰富,但图纸表达不规范,缺少科学理论支撑,流于形式,缺少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较为有限,在设计创意上缺少立意和支撑,只是简单的功能布局设计和“填空”。更有甚者,学生甚至不能准确判断一个设计案例的优劣。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色彩、表达优势,在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设计案例的讲解,避免课程内容空洞乏味,更能使之与表达优势相互促进[3]。

3.3.3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不主动同导师、与同学沟通,埋头闭门造车等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团队合作训练,在重视个人想法的同时,博采众人之长,在协作中学会协调、分配和资源共享。

3.4 教学硬件改进与借鉴措施

3.4.1 借鉴农林院校

借鉴农林类院校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开设日光温室,配合植物学、花卉学课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设苗圃基地,用于树木学、苗圃、植物学、栽培技术、草坪学等课程,教学、科研、实习的基地;设立实验室,使学生平时学习、作业,与教师研究、教学紧密结合。

3.4.2 借鉴理工科院校

借鉴理工科院校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教学结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概预算等课程,通过设立工作室、设计室、与土木学院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强化、丰富本专业。通过与土木学院相结合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

3.4.3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要想提高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院应着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尤其是校企结合,真正实现学校“学的”与企业“做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3.5 教学改进

3.5.1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

园林规划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完善课堂内容和自我水平。充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优势,例如土木工程学院师资,联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5.2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课堂真实化、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中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理论课堂真实化、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等课堂中采用Lumion、Sketch Up软件,作为一个实时3D可视化工具,该能够快速生成画质优秀的图像[4]。避免植物材料尺度空而不形象,学生不易把握等缺点,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带的大量素材,将真实的尺度和画面展示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软件。

3.5.3 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单一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采用微课、软件、视频、演示、实践等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益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并且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学院的工作室建设也应该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动手能力,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接轨,提升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3.5.4 依托大赛完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大赛的评定标准融入了更多的行业规范、标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业规范标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也会越来越侧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创意性与可行性。同时,依托大赛对学生平时作业、毕业设计也有良好的导向性[5]。

4 结语

景观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学院背景下的发展有许多特殊性和限制性,只有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科特点和社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状况、学生学情,充分整合利用相关资源,加强相关院校交流,不断引进先进模式和策略,才能顺应发展规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人才[6]。

参考文献:

[1]刘庆华,王奎玲,刘庆超,等.青岛农业大学园林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林,2015,12(12):969.

[2]刘 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W报,2009(6):124~126.

[3]周玉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

[4]沙环环.Lumion软件在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40(32):273.

第2篇

景观设计是现代社会设计中基于点、线、面、体的视觉中一项系统性设计,景观设计是关于区域地理局部系统的设计,它展示的是一个区域色的人文体系和艺术。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结合城市景观的特点和文化,所以,现代景观设计也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来进行。但是,一个环境艺术体系为主的设计往往减弱了景观设计的渲染力度,区域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的综合实力。所以,在现代化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景观设计课程所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现代化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是每一位景观设计教师必须要肩负的责任。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认知空间和对形态的把握,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景观设计的专业程度。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在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如何掌握好信息技术手段为景观设计服务?成为了许多景观设计师和教育专业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简述了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况,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且为推进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景观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况

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通常会开设一门课程――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是在建筑装饰公司负责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建筑装饰设计或者其他相关的工作。在负责室内设计的工作中,业主常常会要求室内设计师把写字楼的中庭、屋顶和庭院一起设计,所以,为了满足这些业主和社会的需要,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经常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设景观设计的课程。景观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强,设计范围较广,包括:公园设计、住房设计、道路路绿化设计等等,此外,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手绘技术,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仅为一学期的课程,所以授课教师不能完整的讲解所有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和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方向,将内容进行了删减。景观设计课程主要讲授了屋顶花园、庭院设计等,在植物设计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园林植物学科属性的系统分类的教学方式,主要要求学生在配置树种的过程中掌握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数字化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具有时效性,极大的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景观设计的构想性和交互性,极大的提升了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所以,它受到了很多从事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其中,数字化软件是景观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1. 数字化信息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的积极性

创新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极为重要。景观设计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核心。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将自己对景观设计构想、风格、设计过程、构建方式以及对材料使用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只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盲目学习的状况和抵触学习的心理。

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在制定设计方向的时候往往会犹豫不决,经常在创作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单一的从平面到剖立面、到空间效果设计,缺少对设计场地状况和空间的感受,最终达到的设计效果也往往是缺乏主体性和创新性的。但是,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弊端,数字化信息技术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和具有强烈设计感的系统界面,对学生产生视觉上强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景观设计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库,里面蕴含许多有关景观设计的资料和模型,包括:典型的景观工程、景观材料、设施和景观植物等。学生能够利用这个信息库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已有的景观材料和技术,以便于自己时刻审视自己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研究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其提供了一个直观、可靠和操作简单的沟通平台。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信息技术平台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具时效性,打破了以往单一依靠图纸交流的模式。在景观设计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设计场地的模型,学生通过对这个模型的理解产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主题,在借助这个设计场地模型在设计场地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展示空间概况常常会使用到动态漫游的方式,学生利用计算机数据展现出空间展示的有关数据,教师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及时和掌握每一位学生设计的方案和进程,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而提升学生对设计过程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是可以借助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有一个可视化的功能,学生的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一一展现出来,使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更为方便和直观,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时效性,改变了过去单一无味的交流模式。

3.增强学生设计的专业性

景观设计的根本属性是艺术性,它的设计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打造出的景观艺术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但是在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前期,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时间集中和单一、课堂教学先后顺序不合适以及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影响较大等种种原因,使很多学生对设计缺少一定的严谨性。学生往往缺乏对使用材料、工程管理和造价等方面的了解,使自己设计的方案缺少了多种方面的研究和考虑。所以,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些方面的问题,将教学大纲设计的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打造出专业性更强的景观设计者。景观设计工程的完成涉及到诸多的方面,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所以需要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模拟施工的过程,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作出最优化处理,确保景观工程顺利展开,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推动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景观设计,所以,教师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去,目前我国跟多高校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已经应用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但是还是处于一个不够成熟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景观设计课堂教学服务,还需要高校逐步推进。

1.全面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数字化虚拟技术是新型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它最大的应用功效就是能够将多种的学科技术合成一体,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体验到更为真实的景观设计环境。当前,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virtools、quest3d、VRP等。为了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为了解到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教师有必要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展示有关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完成景观设计工程,向同学们展示出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实际设计中的成效。这也是讲解和宣传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使学生对数字化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系统和完整的介绍之后,这个时候教师经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够建立强大的信息库,并且以其自身设计感十足的的系统界面使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共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到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图纸所不具备的效果,学生经常使用到的SKTECH UP 、3DMAX软件制作山河、水流和建筑等场景和模型的时候能够极大的缩短制作时间,并且使场景的画面变得栩栩如生。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展示信息技术强大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

3.让学生们掌握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在景观设计的课堂中应该教会学生对Lumion软件的操作和使用,Lumion是当前十分流行的一个软件,它能够实现视图的3D性能,为学生展示出真实的演示成效,高水平的图画,并将其高效的结合在一起。Lumion软件能够使学生创造出虚拟实际的真实效果,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惊人的建筑设计成果。在景观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好Lumion软件的操作方法,实现对设计命令、界面和信息库的建立,这样学生才能使用这个软件为景观设计服务。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将SKTECH UP 、3DMAX软件教授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和景观设计学科的逐步发展,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为了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更多样化的需求,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信息技术对景观设计课堂教学的服务。

第3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都认识到了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均把改善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景观效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或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所教学生创新能力差,不能设计出具备较高水准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将人文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内容上较为空泛,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也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学生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精神沉淀,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人文教育功利化趋势较重

高职院校是一种职业教育,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及就业率,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景观设计方面比较机械,创新能力较差,不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文教师数量比较少,同时因为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教师,导致无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适应高水准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培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

助力

景观设计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十分看重,但是只注重专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景观设计较为机械,难以满足现代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可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强其思想境界的感染和领悟,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种类和业主层次、人们独特需求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设计思路,综合性地提高其职业的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教育是继承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本国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方面的训练,人才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国家外部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程度,并且决定未来国

家的传承和走向,是绝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三、提高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1.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迫使学生重视人文教育课程

学校要提高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加强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

2.加强校园人文风尚建设,形成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风文明建设,将道德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培养学生的生态观与人文观的结合

景观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它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搭配,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

四、总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职业

生涯和人生态度起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关注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让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向德艺双馨。

参考文献:

[1]李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7).

第4篇

收稿日期:2013-02-18

基金项目:2012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2-2479);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SK1015)

作者简介:孙青丽(1979-),女,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教学与植物造景研究,(E-mail)。

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目前,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还存在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团队建设相对薄弱、实践环节偏少等问题。因此,培养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尚需从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37-06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颁发,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从谋划、造势阶段开始转向正式建设阶段[1]。从中部崛起到中原城市群,再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部地区发展。河南自古处于九州之中,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需要人才,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需要研究河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郑州都市区“两核六城十组团”发展建设需要更多的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人才。

所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核心就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划定了河南省景观设计的标准和红线,同时,也对河南省的景观设计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应重新定位,景观设计的学科建设也应重新确定,从而保证新的培养方案和学科设置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景观设计人才。

二、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状况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LA)专业自奥姆斯特德1900年在美国哈佛创立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景观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园林这个概念算起,历史则更为悠久。中国部分高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景观学本科生,同年1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承认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地位。最新(2012年9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等专业并入风景园林,划归在建筑类之下,可以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不论名称之争,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旨在培养从事外部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河南高校较多专业设置的课程和景观专业知识体系相同或相近。比如理工类院校的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和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下的环境艺术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以及综合性院校的地理学、旅游规划等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此外,也有培训机构如河南园林网培训中心进行相关培训,目标定位培养园林景观行业高级实践性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需求大量此行业人才。据统计,到2005年为止,园林行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万,而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只占3.5%[2]。由此可见,景观人才的培养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就业形势良好。

三、 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景观人才培养供不应求,但行业内对人才求贤若渴和毕业生无法就业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人才供求矛盾反映出人才培养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完善。

(一)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景观设计是研究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高效、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自奥姆斯特德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发展至今,美国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形成了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的模式,注重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3]。

目前景观教育主要分布在建筑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中,各高校设置各自学科时以相近专业作基础,依托相关学科而建,以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其教学体系均不能反映景观的全部,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难以全面胜任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远未达到作为人居环境主要规划设计者和创造者的景观规划设计师要求。据笔者调查所知,河南省各高校培养方案中专业(或方向)培养目标对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针对性不够明确。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2004年12月,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景观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审定本科景观学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核心课(见表1)。根据五年制景观学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涵盖了美术、园林、建筑、资环、地理、生态、文化、植物等内容。表1 景观学专业课程设置

实施要求提到,各院校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形成不同的课程组合;以本方案为依据,各院校可适当调整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并相应调整课时数的分配及选择课程的内容。对于高校来说,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方案所规定的核心课程,按要求各院校景观学专业均应开设。但事实上,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困难,有些课程专业性很强,无相应学习背景的教师难以讲授,“因人设课”的现象依然存在。

课程开设时间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深度。很多高校是在大一开设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大三才学习专业课,刚进入状态,大四则学生忙于考研、实习、找工作等事务,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专业学习。此种情况对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较为不利。

课程衔接也是较为重要的,每门课程的先修课和后继课前后紧密相联。但部分高校存在开课顺序前后颠倒[4],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学校仅开设了几门景观主干课程,专业的方向性不强,学生学习不系统,对关键问题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胜任景观设计相关工作。

(三)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社会上对景观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导致各高校纷纷设立相关专业,为满足教学需求,高等院校招收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如此一来,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大,职称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除老牌的农林院校、快速发展起来的重点高校外,能招收景观专业博士的高校很少,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学历提升机会受限,短时间改变职称也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从事景观教学的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的景观人士都属凤毛麟角。不同专业背景的景观设计教学师资队伍是互补的团队,但缺乏核心景观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培养是绝对不利的。

(四)实践环节薄弱

景观设计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是景观学专业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传统的园林还是现代的景观学,都是通过规划、设计和建造等过程完成各种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5]。

学校的景观教学多偏重方案的设计,所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案例的设计经验。不能落实于实际施工的设计不能算好的设计,不了解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材料特质的设计师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6]。

景观设计的学习不能不懂工程,施工的流程、工艺必须现场学习,必须经历从图纸到成品才可以对景观设计认知更深刻。很多情况是即使到了大四上学期,学生还不得不坐在教室学重要的专业课,同时应付考研、实习等问题。大四下学期实习的同时还面临迫在眉睫的毕业设计。缺乏实践实习,造成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设计知识无法迅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而必须在工作中重新摸索学习。

四、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途径

(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培养方案的优化是景观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目前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各类高校中,很少有能做到涵盖全部内容,但却在统一核心课程的趋势下,又分别针对自身优势,产生了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多层次的景观学专门人才非常有益[5]。文章以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景观培养方案为例进行探讨。

景观设计目前是艺术设计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之一。该方向前身是装饰艺术设计,2003年改为景观设计方向,2011年与土木建筑学院联合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景观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在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较之前有较多变动(见表2,表3)。表2 景观各类课程结构比例表

表2为景观设计方向的各类课程结构比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及技术技能类课程,全校各专业均要学习。学科平台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在此基础上各方向拟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各类课程的总学分数为167分。由表可知,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15.27%,专业平台课程(24.85%),二者合计40.12%。学科平台课程占到31.74%,相对来讲,学科平台课程过多,专业实践类课程偏少。和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科平台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专业学习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由比较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但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景观课程教学的发展。

2012年9月,教育部将风景园林单列为一个专业,可以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申报新专业的工作正在进行,这是一个契机,结合新专业的申报,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拟定中。

表3 各学期开设课程 注:通识教育课程未包括,课程排序不反映上课前后,未区别必修与选修课,实习课程未单列。

新培养方案中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较大的变动体现在将部分专业课从第七学期提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新增了专业设计。将原来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提到第七学期,便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就业经验。第八学期的专业设计竞赛是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参加一次与专业相关的竞赛,这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参照。

总体来看,课程设置基本涵盖了景观设计的核心课程,未开设景观资源学、近现代景观史、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后两门课程的内容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会涉及。作为设计艺术学院,偏重对艺术和审美的培养,欠缺资源保护、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在保证课程教学稳定性的基础上,参照表1,对风景园林专业成立以后的课程设置有如下建议,具体详见表4。

表4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课程设置将艺术类课程压缩,融入了资源、城市规划的内容,增加了城市规划概论、景观资源学、城市社会学、游憩学、风景区规划设计、3S技术应用、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符合“艺术修养、设计主导、理论贯穿、技术支撑”的培养方针(图1)。

图1 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上是根据景观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成立风景园林专业后的课程优化提议,河南其他高校由于办学条件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应建立在时展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优化调整。

(二)专业教育中注入地域特色内容

如何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各地方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这是因为地方院校以其人才培养和研究实践,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5]。在上述课程体系中,地域特色的内容已有所体现,如郭亮风景旅游点的色彩与审美实习基地。地域文化研究、自然与人文景观考察、景观资源学等可以重点讲述河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将河南的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姓氏寻根文化、酒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选择康百万庄园、洛阳、开封等省内有特色之处作为实习基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是以中原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强调乡土植物的应用。景观工程与技术可以融入地方材料应用的内容。在其他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优秀设计案例能增加对设计课题的理解。此外,课程作业的项目设计应以地方应用为目标,强调设计的文化性。

除课程教学外,通过主题讲座如“中原文化行”“河南城市发展沿革”“河南民居特色”“中原民间传统工艺”等增加学生对河南的了解,加强认同感,培养热爱之情。主题讲座可以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讲,也可以作为课题交给学生讲解,在学生中间相互交流,增进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观看《河之南》等视频资料,也是有效可行的途径。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教育,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起直接作用,专业素养深厚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影响。针对现今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建”和“外引”来解决。

“内建”指在职教师通过提升学历、外出进修、企业实践等提高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学校也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给予有力支持。景观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校教师多是从学生到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实践指导受限。所以,即使存在困难,也应有计划地派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到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假以时日,青年教师必定可以成为景观设计教学的中坚力量。师资队伍的“内建”也包括综合衡量在职教师的专业背景,根据景观设计教学的需要,按计划引进特定专业的人才,构建多专业背景的互补团队,避免教师专业“扎堆”。

“外引”有多种途径,聘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或聘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与大师对话”有助于为师生确立目标,指明方向。同时,必须突破职称限制,聘请有经验的工程项目经理来校代课,这种基于经验的教学可以帮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少走弯路。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指传授知识和考核的形式多样,不限于讲解、引导启发、讨论等形式。景观设计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和设计实践课,理论课采用课堂集体讲授的方式,设计实践课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导师制或工作室制比较符合该专业的教学特点。导师制是指由某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工作室的组建可以是由负责人召集一批相同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梯队的团队来完成。对学生公布导师或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提出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由师生互选确定分配方案。选定后由导师或工作室对学生负责,除安排统一上课外,其他时间要在工作室或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根据需要参与项目,加强实践训练。

现场教学在景观设计教学中也多有应用。如植物课程,前期学完基础理论后必须进行现场教学,识别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学习都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如景观工程与技术,必须到施工现场去认识各种材料、施工工艺和流程,了解施工对设计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画出好看的方案。

考核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要有区别地对待,针对设计实践课的考核形式不宜采用考试,应对学生作品统一要求,由两三位教师组成评委进行点评、总结。课程结束后,举办作业展。这种注重成果展示的方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如每年均有毕业设计汇展,是大学四年的学结,也为低年级学生指明方向。

(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负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责任。景观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不仅要修够学分,也必须学会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唯此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景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包括对景观设计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创新的设计思维构思方案,有效的设计表达,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加各种竞赛。每年举办“创意风”晚会、“舞台美术设计”大赛、“创意风尚”摄影大赛、年度艺术作品展评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促进学生才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提出低年级学生必须进行认知实践,高年级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实践,充分发挥假期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硬任务,学生必须提前安排,充分利用假期,让假期成为完善自我的一个“充电”过程。

五、结语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为提升景观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为河南建设贡献景观设计人才,今后仍需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爱华.跨国公司本土化需求下中原经济区开放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3):96-98.

[2]陆立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人才[J].河南科技,2008(3):24-25.

[3]徐进.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探讨[J].装饰,2005(4):117-118.

[4]黄鹄.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73-75.

[5]任震,徐晓蕾,王洁宁,张吉祥.建筑类院校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3):312-316.

[6]张继之.对高等教育中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2009(3):130-131.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SUN Qingli

(College of Design Ar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第5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 景观设计 教学建议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各类大专院校大多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只是称呼有些不同,侧重点不同。农林、园艺或生命科学等农科类院校的景观课程设置则侧重植物应用和生态效应,开设的植物基础课程过多并重复交叉,多停留在园林种植上;建设类理工院校课程设置则一般注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艺术院校中的景观设计存在于环境艺术专业,其课程设置注重场地规划等硬质景观形态,强调设计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的艺术表现。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规定,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以素描色彩为主。第二学年上半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巩固、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加入初级的专业设计课内容。第二学年下半年开始真正接触所属专业,熟悉专业特点,掌握一般性的专业设计方法和规律,同时开始专业理论、专业材料和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设计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往往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前面大量的美学基础训练的功效并没有完全在后面的设计课程中反映出来,看似紧凑的课程安排,设计课程环环相扣,但是由于每轮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再加上相关课程如园林美学、中西方园林历史知识的缺乏,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触及该专业的核心,所以设计没有灵魂没有创新成为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学生虽然会画两张效果图却往往把握不助设计真正的命脉和关键,正是这种对设计的不敏感和设计精神的缺失,使得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将无法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城市大规模膨胀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诸多威胁,作为一个专业设计人员,他所承担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处理一个视觉上的美学空间,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自然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交融的物质体系,远远超出于划分几个功能区,规划几条道路或是建造亭台楼阁、种植花花草草的界限范围。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建议和构想

(一)基础设计学习阶段

在学习基础设计阶段,不着重特定具体的环境课题,籍由一连串的练习作业激发初学者对造型、视觉的表达及创造能力,抽象的分析思考习惯,尤其培养他们对环境空间的敏锐度。训练学生表达及思考的能力,除了制图训练使他们熟悉图面尺寸外,更籍由徒手画与模型制作强化他们对空间造型的感知能力。相反,对大量的美术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等则需要压缩减量,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形式构成要素与三度空间美感的大量练习。

(二)专业设计学习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基本设计的学习,学生对环境设计的敏感度以及各项专业基本技能、美学欣赏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专业设计学习阶段分两个层次完成。

第一个层次是进入到景观设计实际领域的初步设计。不仅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通过接触真实环境设计,来加强各项环境资源、景观元素的认识和设计的基本训练。如以培养空间尺度感和环境感知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设计元素和空间形式”课程;以满足特定对象空间需求的“小型主题场地设计”课程以及通过植物配置设计进行的“园林美学训练”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锐度以及空间设计能力,可以通过课题以假想的基地来进行景观配置或者是以某个场地环境为例来观察解读空间。这些课程都是从景观设计最真实的服务对象出发,通过研究各类使用对象的需求,切实可行的从精神上把握设计的关键。同时加强理论修养也是这个层次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高职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史论课程应体现出知识面广泛、针对性强、更为实用的特征,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设计实践服务,学为所用。

第二个层次是进入实际环境设计阶段。景观设计课程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该阶段的设计题目尺度与复杂度较前期有所增加,并开始进入环境规划的领域,涵盖了小而精的环境设计课题和毕业专题设计。一般来说,从课程到作业都是虚的,只有把课程变为课题,作业变为项目,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的过渡。在课程的主题选择上应与目前社会所热门的行业项目设计紧密联系,可以有所侧重。如与都市生活密切相连的街道与交通的专题;或者是社区住宅景观规划设计等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设计能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设一些能体现不同内容范畴的设计鉴赏课程,如以体现历史文化的景观专题、体现都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设计专题,以期丰富学生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层次。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专业教学实施的建议

第6篇

关键词: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发展

桥梁设计是建筑工程学与艺术完美契合的一种高度体现,桥梁景观设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但仍然存在许多专业技术上的缺陷需继续深入研究,例如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领域相对狭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这些都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扭转这种尴尬的不协调局面。

1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

1.1没有足够重视桥梁景观设计工作

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大多数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较有影响力的桥梁景观建筑仅仅是桥梁结构工程师们的功劳,而非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杰作,因此设计者对桥梁景观的设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每一座景观桥梁的成功修建都离不开所有参与者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所有人的团结协作和共同的智慧创作才能造就一座完美景观桥梁的落成。因此应当转变不重视景观桥梁设计工作的态度,将设计工作进行到底,落到实处[1]。

1.2桥梁景观设计欠缺整体考虑

许多人认为景观桥梁的修建仅仅是将一些装饰物添加到桥梁之中,是建筑完工之后的后期制作,与之前的桥梁设计毫无关联,这是建筑设计中的一大误区。所有的建筑作品的完成都应该是浑然一体的,所有的建筑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不能脱离景观桥梁的整体建筑风格和方案去单独探讨某一环节的设计,这样会使整个景观桥梁的建筑不和谐,极易产生违和感,应当在方案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与融合。

1.3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不足[2]

由于桥梁景观设计行业在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现在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技术和设计方案并不完善。对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不足,使得一些设计技术不能灵活和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对景观桥梁设计者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要求,更是给予殷切厚望。

1.4建筑工程学与艺术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景观桥梁的建筑外观也更加重视。设计者们不应该仅仅注重景观桥梁的实用价值,而忽略它的观赏价值。例如,许多景观桥梁的照明设计大多仅限于考虑它的照明功能,只追求实用价值,桥梁全部照亮就达到目的。完全没有考虑它的艺术设计价值,这样会使景观桥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缺乏景观桥梁的艺术表达和其自身魅力,以及充分表达桥梁空间和时间的延伸。

2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高度重视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国内外的城市桥梁得到空前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景观桥梁的艺术设计,并将景观桥梁的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相结合,使桥梁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人文景观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景观桥梁的建成将变成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连接江河湖海的重要纽带[3]。

2.2引进国外桥梁景观设计新理念

我国在桥梁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虚心接受和学习国外桥梁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新兴技术以及研究成果。例如,国外桥梁景观设计专家指出,景观桥梁的建设不应仅考虑外观设计,也不应只注重桥梁功能而忽视它的外在美,要集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综合考虑景观桥梁的整体价值,即桥梁最终应由功能和外观共同决定其形式,将结构力学与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景观桥梁形体。

2.3桥梁景观设计者会越来越多

随着城市景观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府对景观桥梁的建设投入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景观桥梁的建设工作。科研院所和高校也会加大有关桥梁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加强桥梁景观设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高校毕业后的学生将会成为主要的专业人才输出形式,因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桥梁景观设计工作。

2.4桥梁夜景观设计会越来越成熟

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进行散步时,会观赏到景观桥梁的夜景如此之美,同时也会疑惑:为什么桥梁夜景观和普通的桥梁交通照明有天壤之别呢?其实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前者将桥梁交通照明与桥梁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它是根据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的,从而对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2.5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新兴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将带动整个桥梁景观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建筑工程之中,特别是新材料在桥梁建筑中的应用,必然会促进我国桥梁景观建筑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景观的设计越来越成熟。很多景观设计者积极继承前人的优秀设计理念,吸收优秀设计产品,不断融合当代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大趋势相融合,表现的更加有内涵。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出,桥梁景观设计行业得到了更大的进步,综合品质的提高,必然会推动整个桥梁景观设计行业的大发展。

作者:付佳佳 高莉莉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穆祥纯.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1-5+15.

第7篇

随着社会化程度加深,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都被现代化元素充斥,而格式化的传统设计更让大自然远离城市居民,抑止了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与热切。因此,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运用专业手段,渗透生态理念,营造和谐自然空间,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就成了现今时代的一大趋势。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生态景观设计是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实现生态宜居目的,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操作过程,是执行设计工艺,实现美学功能的过程。浅显的说来,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将生态学理论的“术”与设计专业的“艺”相结合,将自然元素引入居住生活空间的人为尝试。

对景观设计者的要求——多重身份在景观设计中渗透生态理念,前提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善于学习和积累,掌握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善于把握和运用设计工艺表现景观内在自然规律,实现从“术”到“艺”的转换。

现实生活中的景观设计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这种改变又因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或者好,或者不好的不同程度的改造。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变害为利,是摆在每个设计师面前的问题。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有严谨的态度,掌握科学,了解生态,在设计中追求形式美和视觉美的结合。同时,还要考虑设计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的破坏。一个对生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景观设计作品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因此,一个好的景观设计者,同时还须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生态学者。这二重身份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与此同时,一个好的景观设计者,除在设计作品中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外,还要以一个“园丁”的身份把那些不美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和存在缺陷环境,运用设计的各种手法,把它们改造成既生态又美丽并能够更加适合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从这种角度说来,景观设计者又须是一位园艺家。这是对设计者的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要求与提升。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追求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景观设计追求自然之美,就要在设计中巧妙将各种自然因素融入建筑、街道、广场等环境设施的设计中,营造出林水葱郁、曲折幽深的意象,使人生活的环境中时时透露出“依山傍水”的自然情愫。当然,这种尝试并非无章可循。在此,结合工作实践与研究,总结几条生态景观设计须坚守的原则,供参考。

首先,顺应基址的生态环境,通过保留与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在景观设计中,遵循自然规律,渗透生态理念,是设计师着手设计前首先需要考虑的。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中,先要对基址概貌作深入观察,细致研究,但又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要在设想的过程中渗入自已个性的设计理念,如此,才能物尽其用。一些设计师已经认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于既有的地貌,不一概舍弃,或者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基础上添花加绿,或者依地状走势,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其次,因地制宜,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少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作品呈现出来的表象都是以绿为主,或者直接将绿等同于生态。这种认识还停留在印象层面,在景观生态学认为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自然格局要比人工作为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如此,设计师应该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对现有的地形、植被等资源加以改造利用。同时,利用高科技的技术与材料,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再者,景观设计基本是一次定型,短期很难更改,所以作景观设计一定要有长远考虑,一个景观设计若实行几年就要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是充分运用平衡的理念。理想设计方案的实现——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结合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产生了生态景观设计和常规景观设计。

常规景观设计是指经常性的,既已成规的范式,这种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按照工艺艺术性、使用功能性和社会文化性的原则进行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并非全鲜的概念,而是对常规景观设计的提升与精进。它是以满足长远发展为目的,以追求自然,顺应自然,改进自然为法则,在进行常规景观设计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因此,所谓的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其实就是将生态设计和常规设计的有机融合,整体实现,完成最终方案。其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结语:

H•杰森曾说过:“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深深地打动我们,并塑造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在景观设计中渗透生态观,既是一种整体的现代的设计观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以往的景观设计相比,生态景观设计趋向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既有资料的运用,是“应势而作”不是“开天辟地”,是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景观设计手段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术”与“艺”的良好互动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自然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前瞻性地研究、探索,运用设计智慧创造出更加和谐化的宜居环境。

第8篇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内所有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集团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集团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1

转眼间2020年离我们而去,光阴似箭,岁月匆匆,时间伴随着我们的脚步急驰而去,穆然回首,才发现过去的一年是充实而又精彩的一年,内心感慨万千,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我们昂首期待未来的时候,在这里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待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进。

首先感谢公司的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于我信任和支持,自2018年月日入职以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悉心心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协助下,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现汇报如下:

一、业务方面

1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设计水平

对于今年刚刚入职的我来说,从事施工图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刚刚过去的半年多来,我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院这个集体中。景观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这期间完成了扩初设计、四期施工图设计等项目,特别是 对e04-02、e04-05项目的设计,将对于施工图设计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通过做这些工作,对景观工程 的认识逐步提高,与各配合专业的连接与协作更加全面,设计进度时间安排更加合理。在此期间,通过整理设计资料,分析甲方意见,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集团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集团[专业专注 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积极响应、倡导[进取精神、团队精神、主人翁精神、实干精神"的企业精神,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通过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期间我自学各类规范图集,阅读大量优秀设计项目,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景观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严格要求,团结进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坚守工作岗位,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按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以极高的工作热情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很好的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履行了岗位职责,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为本部门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不足与提高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本人能敬业爱岗、不怕吃苦、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场经验不足,特别是现场协调等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其他专业图纸、看懂看透,熟悉各专业设计规范;

第二,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设计规范学习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争取改正以往的缺点,总结经验吸取精华,为明年的工作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当中的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任劳任怨,多付出少抱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将不断地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争取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迈上一个新台阶。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

集团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

六年前,对设计行业一无所知,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向往自由的性格,只是懵懂的选择了更亲近自然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大学的第一课,老师只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设计?设计应该就是创新吧,我在心里暗暗回答。老师回答到,设计就是有目的的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活动。把人们所希望,所想到,所需要的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可是时间,你们懂的,当你后悔还没来得及目睹颜如玉的风采,我们就已经毕业了。结果就是对景观设计行业一知半解,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其附带的行业也开始逐渐火热起来。景观设计行业亦其中之一。在城市人口膨胀的今天,人们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已经身心疲惫,需要找寻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来调节身心。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跟上学时懵懂的自己相比,真正接触景观设计行业已经两年了,认识与感知都在一点一点改变,从这一年自己或是同事外出考察的图片里,我们可以发现去年跟今年我们的观念在改变,小区绿化应确保%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在我们所考察的小区里,效果比较好的大多数是软景比重大的。因此,植物种植是以后我们设计的重点。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通过天地山水间的施工图设计中,发现之前设计的许多小区的景观小品雷同,没有新意。我认为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将这些元素融合为一体时会发现一切都显得和谐与自然。

每次做新的一套施工图时,总能发现之前所做的不足之处。需要挖掘、细化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之前与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走到哪里都会情不自禁的去观察。植物、小品、铺装等等,积累的素材多了就会发现眼前的设计不再那么枯燥与无趣,大量的阅读与观察,设计思路都也会变得清晰简单化。

压力是有的,每完成一套施工图的设计,总是担心会出现错误。吃饭、休息时都会不自觉的想到图纸上还有没有表达的不详细的地方。有压力也会有动力,我相信耐心地从基础做起,会走出一条有个性特色的创意之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进,全国各地都将出现景观设计的热潮,景观设计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集团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

做为一个刚踏入平面设计行业的新人,”平面设计”这个词对我来说十分的陌生。在此,我非常感谢领导给予的我这个平台及给予的我帮助与支持。

平面设计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并存的空间。其要求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较高的品德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情操。这几个月,我网购部做的工作有:对网购网站构架的了解及认识; 学习和了解内衣知识; 学平面设计理论并用于实践; 帮助网购网站完善产品及网购网站界面设计; 协助其它部门有关平面设计的事务.

就我自身而言,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

1.工作主动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2.沟通及表达能力需不断提高;

3.执行工作中细节关注不足之处有待提高;

4.专业提升及个人学习需有计划及进行总结。

有人说“专业来自沉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都是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不断积累、修正和完善的”。由于以前我未曾接触过这一行业,故从基础学起。虽然困难很多但学习的理念是相通的。所以除了自己要在短时间内恶补,还非常需要领导与同事的教导与督促。

团队在于有效的沟通。只有有效的沟通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更好的合作,然后才能建立高效的团队、强大的公司,加强学习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当务之急,也是我要学习的任务之一。

第9篇

从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通过“识花”“择花”和“用花”三个教学模块细化《园林花卉》课程教学内容,并尝试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互换,“每日一花”课堂小模块,腾讯聊天工具、微信及相关植物识别手机APP共享专业知识等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高职《园林花卉》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

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园林花卉;教学改革

《园林花卉》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也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各有所侧重,园林技术专业主要侧重于园林花卉繁殖项目的教学,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侧重于栽培项目的教学,而景观设计专业则更多的关注园林花卉的应用内容教学。园林花卉识别是本课程的基础,应加强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在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园林花卉》教学与实践中,必须分析当前学生的学情、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开口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更新教学理念

1.1正视学生的“缺点”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上课玩手机,分散了课堂注意力,就会一味地指责学生,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一下,如果教师总是用传统的学术权威或学科权威态度教学,学生会感到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困难,造成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情况。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学生的优点: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个性化对待,对新生的电子产品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搜索、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和能力强。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优势整合到教学上,且有针对性的引导,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强势态度,逐渐弱化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1.2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对景观设计相关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考量外,更关注的是其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职业忠诚度等情感因素,学生在应聘职位时如果展现出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无疑更具有就业竞争力[1]。所以说,在突出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景观设计类专业学生,景观类的图纸设计是综合的、多方面的,需要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景观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而当设计方案做好后,方案需要向建设方汇报,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中标,设计方案能否得到应用,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方案汇报的能力,比如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互换,由学生讲述部分内容,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对学生表述能力的提升指导和专业知识的纠偏作用。

2细化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的扩展应首先开始于基础认知,园林花卉的应用也如此,要进行花卉的应用首先要能正确识别花卉,认识其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观赏特性,这样在设计时才能正确的选择花卉,从而达到应用花卉的目的。由此将《园林花卉》课程设计成3个模块:识花、择花和用花。

3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教学,易造成老师辛苦学生乏味,教学质量不佳,教师的上课信心急剧下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充实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采用实景教学、现场教学、图片教学、案例教学、边讲边练教学等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开展“每日一花”教学环节,让学生按学号每次上课前5分钟利用幻灯片方式讲解一种自己选择的花卉,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常见品种、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等环节进行细致地介绍,其他学生可以在讲解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对讲解花卉的认识,也促进讲解学生对该花卉更深入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广度研究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充,完善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方式既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识别花卉,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加花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的理解。

二是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内容、植物选择、配置以及可以达到的效果,教师在讲解后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设计与园林花卉的衔接,还能提高学生的汇报能力。另外,为达到良好的自我评判,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可以全程录制,让汇报学生讲解后反复的观看自己的汇报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保持自己的优势。

三是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结合专业花卉识别的知识,给学生设计或者推荐相关软件,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新品种花卉推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让学生安装花卉日历展示以及植物猜猜看等手机APP,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达到花卉识别、应用的目的,还可以更新花卉品种,获得最新的花卉流行趋势。

四是针对学生花卉识别记忆不牢的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后将常见花卉及花卉新品种通过图片命名,统一发送给每位同学,这样学生可以达到课后复习的目的,也可以作为以后设计的花卉素材。并且为了能够督促学生学习此类知识,可以在课上抽查学生,给出图片,提问学生该花卉的名称,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花卉识别的学习热情,督促学生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作者:汪成忠 顾国海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松.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74-75.

[2]张成霞,吴红,张衡峰,高克利.高职高专园林花卉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4(17):156-158.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设计思维 实践项目 程序

一、景观设计思维程序的发源

景观专业产生于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英国规划师、教育家盖德斯(Patrick Geddes)提出“调查――分析――设计”模式(Survey―Analysis―Design),即SAD Model设计思维程序模式,并首先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是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维程序。推祟这一模式的设计师麦克哈格认为,只要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设计成果,甚至提出“只要收集到相同的信息,将产生同样的结果”。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景观方案设计中强调对场地现状以及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理性研究判断引导思维走向设计方案目标,从而完成设计过程。

二、 景观专业设计思维程序与项目教学法的关系及意义

从对景观设计思维程序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在景观设计程序中,设计思维“调查――分析――设计”SAD模式是传统的最基本的设计程序思路。怀疑论者们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传统的模式,但终究是传统设计思维模式的延续。

景观专业结合实践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采取通过给定典型的实题项目中的实际条件,或者结合实际场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想象、思考、动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践项目设计课程进行其他理论知识、设计技巧与设计表达技能的学习。就其根本而言,设计就是一个与有关参与者共同寻找矛盾、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协调矛盾,把包括成本和结果在内的所有起作用的要素,关联成一个诸矛盾最佳结合点综合整体的过程。因此,学生设计思维程序的培养一直是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

这种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要求不同、针对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的能力不同,进行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项目教学法。当然,项目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不同项目的改变导致景观场地、实际条件的调研交流等问题也会改变,而且工程项目的命题设计和计划安排具有偶然因素。也许是一个公园、文化广场、商业街道等。不论项目的命题是什么,每个不同项目的解决设计方案是不同的。每个新项目都有着不同的条件和要求等,因此其设计方案也各不相同。实际上针对项目的解决设计方案最终成果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在于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寻找设计方案所经历的思考的程序过程而形成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即理解和解决问题矛盾的SAD思维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培养正确设计思维程序的教学途径,设计思维程序是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体系里完成满意的设计方案的思考过程的根本。那么如何有效地通过这些实践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过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维程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便成为景观专业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层级式实践项目教学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下如实验室教学训练、校企合作的核心课程、模块式的教学课程、“3+1”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以项目带设计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式的课程教学安排,训练学生建立“调研――分析――综合”的设计思维方法。构建层级式实践项目教学法贯穿景观设计思维方法培养全过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专业实训实验室教学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同样也是设计思维程序建立的技术支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实验室主要有建筑模型制作实验室、光环境测试实验室、建筑材料展示实验室和植物苗圃实验室等。这些专业实训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验证课堂理论知识以及认识材料、工艺、体验灯光灯具、制作模型等的试验基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意识的开发、动手制作能力、空间尺度感的建立、工艺材料认知、项目课题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设计思维程序中从基本的认知理解能力到调查研究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使学生从材料的应用、景观植物的认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尺度及辅助设计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从景观专业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多方面的矛盾与需求的前提下完成设计,提升设计思维本体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核心课程,进入实际项目的勘察调研分析,着眼于培养理性分析能力

景观实践项目设计课程中,学生容易较早注重在空间形式上图形的比例、平衡、造型、对比这些美学角度上的思考,但这只是浮于形式模仿上的表层形态,没有真正深入设计施工工艺及社会功能需求深层,在课程设置上借助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项目建立核心课程,增加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对项目进行场地实际勘察调研收集资料进而理性分析的过程,增加测量工艺的课程教学,以及了解技术的新成果、新趋势,实际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实践知识。

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分析角度切入点,不同的分析过程。没有严格统一的分析模式,分析过程与项目的相关因素的复杂程度有关,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次、渐进、反复的分析。随着这些基本分析的进行,学生就会考虑实际的细节,如尺度、形状、材料、结构体系等问题。需要对各种相关联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通过思维过程的演进,提炼出复杂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联,找出解决矛盾问题的最佳结合点,最终的设计形式就会显得不那么主观臆断,这种形式将更多的是一种结构和材料相一致的功能性的表达,而不是简单地仅仅从形式的角度来提出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核心课程模式,有利于提高理性分析的效率,完成设计,更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模块式教学课程设计,通过针对性的模块式实践项目课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发掘创造潜力

以项目命题的自由组合模式教学,形成灵活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教育体系,如校内相关专业内的教师交流与合作;结合实际项目的Workshop和studio课程方式,开展短期研讨班以课程设计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法国巴黎艺术大学短期workshop课程,每年有两次项目课题分别由中法双方命题,分别在法国和中国对实践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设计方案,再由中法双方的教师团队对方案进行评审交流;学校之间项目命题的交流,除了交换生、教师兼课等合作方式外,学生间的模块式的实践项目合作、设计交流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知识、信息培养,以及提供了国内外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及设计思维程序方法交流的机会,例如,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的“发现之旅”深圳大学设计营,以国内外多所学校师生组成的交流课程,以项目命题完成的完整设计过程的为期两周的模块式交流课程。这种模块式教学的课程优势是提供了新鲜而又多元的教学环境条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在人文、环境、语言等背景差异下的适应合作能力以及设计综合驾驭能力。

通过这种模块式的教学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专项项目设计能力及能够完成项目完整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四)“3+1”模式的教学设计,提供就业前的实战训练机会,进一步强化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3+1”教学模式将大学课程分为3年+1年的教学安排,即“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3+1”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进行通识课、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包括一年级的基础课,二、三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两部分内容,最后一年到企业、设计单位等现场设计实践。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可以结合在企业里的实践项目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在社会平台上实际的设计过程。“3+1”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教育的形式,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设计思维方法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层级式中最高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设计能够由“纸上的设计”向接受社会的设计实战检验的设计转化。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多是以景观项目带设计的课程形式完成,企业实习中,创造了较多完整进行项目设计全过程的设计实践机会,同时提升自己作为景观设计师如何与甲方交流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教学体系里,专项专业课程如照明工程、材料与工艺等解决专项问题的课程,与设计思维培养发展之间的相互协作比较困难,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单项课程练习的理解孤立化,没有建立与项目实践课程的联系,因此让这些专项课程与实践项目设计课程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相互穿插的课程体系。整个学期的教学课程安排成一个大的项目计划,其中包含着多个彼此相关的单项问题,实践项目设计的课题课程就像是树干,单项专项课程就像是树叶和树枝,教学课程体系像是最终组成的一棵茁壮完整的大树。

结语

景观专业的学生们通过课程实践、项目设计训练和与企业的设计实践,基本具备了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正确的设计思维程序方法,再经过一年的毕业实习与毕业实践,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巩固,完成具备正确设计思维方法,能够从勘察调研、理性分析,提炼复杂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综合设计得到解决方案,并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景观设计者的教学培养。

(注: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ER2013C59)

参考文献:

[1]G・卡伦.城市景观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刘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J].中国园林,2009.

第1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应用在经济领域,也逐步应用在科研、教育等领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且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一、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从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看,随着对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它具有极大的便利性,能够使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第一时间被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有效利用。第二,它具有极高的互动性,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和交换者,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信息交换与交流的过程。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包含不同形式、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部分教育者对一些尖端技术的应用还不到位,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需要,难以跟上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总体来说,我国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第二,教育教学资金投入不够,各学校相关的技术水平有差距。第三,随着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者不断增加,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相较于学生人数增加的幅度,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第四,我国相关技术人员的数量有待增加,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景观设计是一门基础性较强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科思维。同时,一些老套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难以真正投入景观设计的课堂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以往教育教学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教师依靠语言,凭借信息技术将趣味性和幽默性融入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激情和创造力。创设情境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也是当下教育者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情境教学不是新兴的概念,而是我国引进的一种教学理念。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感官将自己接收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或者停留于书本,而要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情境教学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要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头脑中的情境转化为图像、声音或文字,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

2.利用先进的教辅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一改以往的说教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而产生这一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先进教学工具的应用。由于景观设计的特殊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牢记理论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一些先进的教辅工具。正确运用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辅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于景观设计教学来说,使用教辅工具往往比教师口头讲解更具有吸引力。现在,很多教师都会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PPT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课堂内容,有利于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另外,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新的理解和认识,使其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从我国固有的景观设计教学来看,一些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失去了景观设计教学应有的美感。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教学过程失去应有的美感,就会使原本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利用先进的教辅工具,使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导

以往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这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也容易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和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同时,自主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从而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使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理、有效的交流。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是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一改以往学生单独接受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合作学习以学生的讨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第三,能够更为直接地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四,丰富、有趣的合作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4.提高就业率,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办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就业,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外企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这就促使各大院校加紧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景观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由于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市场上对于该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景观设计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对于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局限于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否则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易使教学内容僵化。教师应该大胆改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只有亲自尝试并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即实践意识。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很好地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景观设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景观设计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要进一步促进景观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仅依靠相关技术和教育者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当然,景观设计教育者和研究人员也应当不断改进教学,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创新和人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不竭力量之源,而信息技术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能够推进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结语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景观设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率。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是教育者应当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健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冯沙沙“.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第12篇

引言

人们创造园林,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处理想家园。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作为历史珍贵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有其世界地位,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影响所及,不但达到朝鲜、日本,而且还远及18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由农工文明过渡至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经济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国古典园林中“师法自然”、“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理论不谋而合。园林学作为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与艺术,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一部分环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园林设计领域工作,园林设计作为一门必修课,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近年来,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学科融合,学生在对此门课程的学习上要求认识园林、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造园的原理、技巧、方法、中外园林之间的组成要素和差别,南北园林的形成和差别,更好地把握其要点,以便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1.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教学

加强多媒体教学可以令景观类课程事半功倍。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课堂讲授景观实例,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更能说明问题,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再者,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视频资料,比如江南园林,动态的资料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条很久说不清楚的定义,也许视频资料几十秒钟就讲的很明白了。

任课教师应摆脱以往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与主观性为教学目的。例如,鼓励学生分组作分析报告,以ppt分析多媒体汇报演示的方式阐述本小组对知名园林中的主要手法,造园特点进行的分析,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陈述,教师与其他小组进行现场提问,汇报组答疑。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表达能力,方案汇报现场的应变能力。

2.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

传统园林的魅力在于移步异景,小中见大,利用有限的空间造出无限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授的是园林的历史沿革、园林的手法、与现代园林的关系,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很大部分从未去过江南园林,或者仅以游客身份去游玩但为留下深刻印象,对古典园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照片上。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传统园林的理解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明其理而不解其意,设计上仅限于模仿而不能灵活运用。因此,笔者认为,园林设计的教学应采取理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上将园林课分为古典园林史论课与园林考察课两部分。在考察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到实际的名园当中去,直观与全面的了解传统园林的魅力,教师通过现场讲解亦能使学生更能从宏观至微观认识到传统园林造园上的具体技巧,达到由表及里的融汇贯通。

同时,现场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记录-测量-绘制平面布局与竖向图纸的方式,教师在课堂讲授园林景观的测绘方法,在实地考察课上,学生分组测绘,硬件允许时可采用仪器测绘的方式,将一个完整园林分组分块测量,并现场绘制草图记录数据;返校后分组进行平、立面的绘制;最后合成一套完整的园林分析图纸。通过此类方式,学生从数据细节上理解传统园林的造园技巧,同时掌握一套详细科学的测量、认知方法;对景观设计中的场地设计,竖向设计,扩初设计等也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达到了园林理论到景观设计的过渡。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空间尺度,置身作品其中,最终根据现实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并对不妥之处加以改进,学生对传统园林中借景,抑景、框景等手法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设计应用也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进而融汇贯通,做出自己的创作作品。

3.考核方法改革

园林设计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考核方面,不仅要考核学生最终分析成型的设计作品,更要将园林设计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的调研报告、课堂讨论、草图生成,同学之间合作及现场实践能力等加入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教学的侧重点由最终作业打分变为作业的过程占主要分数,作业结果占次要分数的模式。这样能够使学生加强园林设计观念,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作业中的园林分析,需要学生在前期调研和绘制草图的基础上绘制,对排版亦有一定要求,要求分析准确、排版富有新意,除了固有园林分析外,还强调自我的创新立意。也可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整个版面的排版设计不熟悉,而作为整个大学四年专业课中后期的园林设计课作业需要自行设计大幅面手绘分析图纸,对整个版面的设计组织好坏,也可做一定分数计入总分,为大四毕业设计的展板制作打下一定基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