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7-31 17:2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本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地理不仅是一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而且还是高考中的一T重要学科,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不足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有很大帮助,然而如果学生难以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依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也注意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然而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一直都很庆幸,因为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生十分喜爱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教师抓紧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结果并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无味。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留出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点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为了更好的将地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讲述法依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述法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知识的讲解,却没有对讲述法是否适合于各种知识点的呈现进行深入的思考。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接受知识点,也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引起重视。

二、应对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仅要积极的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还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效把握课堂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还要把握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应对考试的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高效,才能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本人认为教师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将多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与课堂上要讲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寓学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十分奏效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给学生留出有效进行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既安排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也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教师认识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随认识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但并未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仍然浮于表面。鉴于此,笔者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1 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尚未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与意义,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尝试,导致新课程改革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仍形成正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存在“一言堂”的情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显著提高。

1.2 教学方法陈旧

一方面,许多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1.3 教学内容滞后

高中地理课本在知识更新方面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很难紧跟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一些高尖端科技的介绍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固有的基础理论和陈旧的知识信息,且课本中一些陈旧的信息甚至与互联网、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资讯相悖,导致学生质疑地理教材的权威性,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1 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和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充满趣味,气氛活跃而和谐的课堂却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和谐民主课堂氛围的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掌握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对策,教师应强化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强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可行的学习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2)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质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进而使师生之间距离缩短,造就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

2.2 创新教学方法

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情境、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适当的知识或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进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强化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和探究的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贯彻落实实践性原则,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理论知识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而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拿出部分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组织气相观测、天文观测、地质水文调查、生态环境勘探等观测或考察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感想或小论文等,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对高中地理教学现有问题的剖析,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策,各位教师应认真回顾和反思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采取优化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永波.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19

[2]姚邵高.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1):80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传统;新课标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是极其重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改变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或多或少的延续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也比较沉闷。因此本文就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调查、分析,并给与教学策略指导及实践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地理知识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地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础。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地理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地位低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淡薄,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地理在初中课程中属于“副课”状态,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低下,兴趣淡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肤浅,认为只要自学就能掌握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还有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

2.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1)教师综合素质低下。

虽然初中地理教师经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容也非常熟悉,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低下,无法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2)教学方式变革有误区。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实现师生互动的目标,地理教室将非重难点教学内容当做重点,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地理教学效果却十分不理想。

(3)课堂教学缺乏地理特色。

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频繁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进行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地图、地球仪、黑板图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放弃掉,这就导致初中地理课堂缺乏地理特色。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路

1.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叙述性有效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理论性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要做到精讲、细讲,在课堂上善于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讲述《地图和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不断要做到精讲、细讲,还要在学生面前反复讲,加深学生对“地图和地球”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制作地球仪,这种实践教学的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地理情况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课本上山峰、山谷、山脊等地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大自然的现象、规律有效结合起来,巩固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初中地理理论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主要区别是课本插图较多,配有地图册,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地理知识抽象性较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采用图文结合、正反设问的形式进行地理教学,才能实现地理知识的形象化和实地化。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图文并读,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观察图形,并对其进行想象和设问,做到推本溯源,按照这种方法将相关地理名称、特点落实到地图中的相应位置。例如:教在讲解《黄土高原》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出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特征,然后在学生的描述下反问学生“黄土高原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形态特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快地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例如:教师在想学生讲述河流的基础内容时,要让学生列出水系特征的只是模式,弄清河流的源地、水系组成、形状、流域范围,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思路更加清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呼吸到“新鲜空气”,只有运用新方法和新理念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正确的思维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丽媛.生本课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求知导刊,2016(05).

[2]古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6).

第4篇

关键词:兴趣;教学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行较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之间协调发展。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学模式的一变再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革新了师生观念。因此在未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现象使得新课改跟预想的有一定的差别,出现了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各个学校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总结,以提炼有效的创新措施。

一、立足实际,从现实情况入手

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刚接触地理的时候,几乎所有学生都想要把地理学好。但在深入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下造成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方式都受到了影响,慢慢的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甚至每个学生之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才能确保学生学习中不失去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上教师对学生关注过少,有的学生慢慢地就会失去了信心,教师若不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多,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种的情况在大部分学校都存在,而且许多的教师没有注重这个问题。教学创新没有从实际出发也就不能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差异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发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差异不可避免,因材施教,敢于尝试是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

1.教师应面向学生和重视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落实课堂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其学习兴趣的引导,发展其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学习气质与动力有差异,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人格特征加以尊重。另一方面学生的地理学习受到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等的综合影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不能成为压力。因为上述的影响造成学生的严重差异,初中地理课堂模式若是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

式,势必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发展。而在新课改时期推行的分层教学法则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差异进行突破,实现课堂模式的创新。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分层教学法拟定了基础性的知识实践;中等层次的学生,则施行优化提升教学;针对成绩和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则进行升层次迁移训练。根据学生差异开展层次教学法是因材施教的做法,能很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满足课堂模式创新的需要。

2.发展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促进课堂模式创新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很多图片、视频等促进学生学习。传统的课堂模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动态性、直观性材料。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并且在进行教学内容和进度上要适应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堂模式的创新。

3.借助多元评价理论,发现学生“闪光点”

新课程的评价方式将以分数作为标准进行了改变。现在的评价方式转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比较重要,在语言的技能方面、语言的知识方面、情感的态度方面和学习的策略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中逐渐发展能力。多元评价能让学生保持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完善、得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教学也就做到了课堂的创新。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协同,从各个方面进行合作,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艺术性

地理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有其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这为教师创造和谐愉悦的地理课堂气氛提供了条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使地理课堂教学中诸因素的关系协调统一,形成一堂有机的、完美的地理课,是一件很值得追求和探索的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一、师生一体化

在教学中,课有活跃、舒缓气氛之异,而课堂气氛是制约和影响课堂教学中诸因素的主要条件之一,它是由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决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感染力是潜移默化、息息相关的,并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气氛。不同教师拥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有激昂演讲型的,有温文讲授型的,有幽默型的,有逻辑型的……不管何种风格、何种类型,能使师生一体化才是成功的,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教师对自己的课题不仅要有激情,还要急切地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学生。在言辞、神态上要表现出热切的期望,让学生同自己产生共鸣。这种热切之情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为教师自信、热情会强烈感染每位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题内容,将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真挚之情,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关注,对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等情感,贯注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和爱憎观的感染,使学生明白孰是孰非,并喜爱地理课和地理教师,期望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使师生融为一体,从而造就理想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

二、语言图像化

课堂教学主要有三大构成要素,即教师、语言(或信息)、学生。其中语言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实现教学活动的桥梁。地理课堂教学语言作为专业性语言有其两重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语言上要求教师一方面做到明晰、准确和符合语法,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做到形象、生动、具体,适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地理事像,因此语言的趣味化、具体化、戏剧化、视觉化是很重要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能使人眼前浮现出各种形象,是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强理解的关键,同时会使学生感到轻松些。

三、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正确传授给学生的最佳途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之不同,因人施导,因材施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处理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更值得探讨和重视;同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现以处理课题为例:课题的处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各部分难易特点和对学生估计的情况,精心设计、确定的主要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是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群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正确处理地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关系。

四、过程节奏化

第6篇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地理;提高教学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自主性发展的目标可分解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和自觉自理;主动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创造性目标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力强。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开展自主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新课程理念需要我们的地理教学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时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新课程就是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为根本,开展地理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学生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地理课堂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愿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各项智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积极营造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主要由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地理课堂不能成为真正的学生学习的课堂或者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开展存在问题,导致了我们地理课堂的低效或无效,现谈谈自己肤浅的几点认识。

1.从教师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师是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关键所在。但恰恰就是教师的问题,让地理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很难开展。

(1)教师对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对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我们对此的理解还没有到位,没有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出很好的区分,没有把学生主体性活动真正落实到课堂中。表现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还是讲得太多,为学生分担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活动的时间太少,总是急于把课本知识、结论或答案告知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轻评价。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习惯告诉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并且告诉学生,从北极俯视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看是顺时针转动。这样的教学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师的讲授,而非通过自己的主体性活动。当然,有些知识是需要我们教师讲解学生才能获取的,但在解决像这样的知识点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让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方向及各种图示中自转方向的绘制。

(2)教师对如何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教师对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本质及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我们的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由于我们教师对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方法及技巧掌握不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在地理课堂中学生“被主体”的现象。所谓“被主体”,是指在地理课堂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其实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或其他的一些需要,而非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这些地理课堂中的活动开展虽有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外衣,但实质是教师课堂表演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多媒体投影中展示非洲与亚洲的自然带分布,然后让同学们观察完成课本活动中的表格。如下表:

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在学生看书几分钟后,教师就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了这个表格,然后逐个讲解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在完成这个表格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时所给的思考时间也有所不足,并且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铺垫,只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开展了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我们教师就要在深入理解主体性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各种自主性活动。自主性活动的课堂形式很丰富,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同学讨论、学案导学,发言演讲、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同学互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3)教师在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中时间分配掌握不到位

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教师就要把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作为课堂的目标,并且要明确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活动。但开展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时常常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处理好这些新问题对我们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考验我们对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处理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主体性活动所需时间较多的矛盾,因此,教师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而在地理课堂中放弃了一些主体性活动。但我也发现,由于时间问题而迫于放弃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往往是一些喜欢自己讲的教师,其实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自己少讲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时间,效果未必会差,同时也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进度。在教研活动上,有专家提出地理课堂四十五分钟,首先要把我们教师的讲话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他的问题另外考虑。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教师少讲,让学生多做,因为学生的课堂主体活动远比我们的讲解有效得多。

(4)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本质认识不到位

现在的应试考试,导致我们过分看重分数。提高分数最好的办法是高密度的课堂教学内容,高频率的课外练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为了赶进度,抓复习,提成绩,会选择教学时间较省、教师授课难度不大、短期内学生成绩容易提升的讲授法等课堂教学方法。但课程理念中强调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种地理素养不是靠我们的地理成绩来体现的,而是要通过每一堂地理课中的点点滴滴的学生体验来提高。如果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我们就必然要在地理课堂中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看作我们地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2.从学生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地理课堂中在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了上面分析的教师的问题外,我们的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生对以自己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及必要能力的不足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从学生角度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以自己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不适应。学生长期以来基本上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教师要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学生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自学发现一些问题,能够与人交流想法,探讨一些探究型问题等,而这些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2)学生生活实践的大量欠缺

地理课堂中的很多内容,跟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的所见所闻很有限,特别是对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及与此相关的人文地理差异,这就决定了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有些想法甚至是错误的,不符合区域自身的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地理课堂中有些主体性活动就较难开展。同时由于学生缺少参与农业等区域生产活动的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在知识的理解上就显得比较费力,在探究一些问题时就缺少实践知识作为依托,因而主体性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3.从教材及媒体层面考虑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教材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是要用好教材,用教材教,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能力。但现在的教材知识体系不是很完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活动题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只能舍弃一些活动内容,但教材编写者恰恰希望我们通过这些活动题来开展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媒体的使用上,我们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常常使用信息技术,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仅仅把它当作了一块“高级”的黑板,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课堂的需要,有些展示速度太快,有些由于课件设计的程序设定使得教学过程被固化,没有可变性,当然也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

三、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尝试及建议

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学生主体性活动的推动者还是我们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及时更新观念和认识,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尝试各种形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的教学反思,及时改进和提高。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自己能少讲就少讲,不要从我们自身角度考虑教学过程,而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而不是以我们教师自己认为讲解清楚知识为主要任务开展教学。

例如,在“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各种图示”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考虑,本人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状态及与太阳的相对关系。其次是地球的自转过程。再次是地球不同的视图如何绘制。最后是不同的视图上如何绘制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这样的问题呈现,我认为是从一个对这个知识不是很清楚的学生的角度考虑的,通过层层推进掌握这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纠正引导,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中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本人认为这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宏观的规律,学生据图判断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做好铺垫工作,让学生学会从非洲和亚洲自然带分布图中去找出地域分异规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通过教材精炼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帮助。其次要学生体会理解地域单元及地域分异的概念,理解地域分异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再次让学生尝试在非洲和亚洲自然带分布图中找一找有序的地域分异规律,让同学们相互来判别比较说明。最后结合教材活动总结。当然,这两个例子中还有问题存在,但希望我们的教师能真正考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7篇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已经二十几年了,经历了十年课改,还有2011版新课标的学习,在新的学年里又担任使用新版地理教材的七年级地理教师,所以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中,感触颇多。走进新课程给地理教师创造出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和促使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肩负起责任的一个重要起点。初中地理课堂三维目标的落实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下面我就初中地理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 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创新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普遍存在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的这种“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使得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在充分解读地理新课标的基础上,用新理念进行地理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来梳理整合教材内容,选择和配置恰当的教学教具,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从而避免出现“注重知识,轻视能力,忽略情感”的状况,促进 “三维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落实。

2 鼓励积极参与,加强交流合作

课堂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一定是沉闷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彼此合作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合作的课堂一定是单调的,乏味的,也就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更难以实现“三维目标”。地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不断对地理知识内化的结果,而不是完全靠地理教师传授来获得的。反思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包揽和统治着整个课堂,学生处于绝对从属的位置,在这样的从属关系下,师生之间情感往往冷漠淡薄、师生之间沟通往往薄弱,由于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使得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使得教学活动丧失动力。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应该积极鼓励全班的每一名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重视和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主的思维的碰撞和论争,所学的地理知识也就难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探究科学的思维空间得到释放,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在这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也就能够逐步从学会走向会学。而做到这些,我们地理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显得那么的简单和容易。

3 关注学生情感,培养积极态度,树立科学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对较难实现的,更多的渗透在每一节地理课之中。学生部喜欢简单直白的说教,甚至反感和排斥,这就给我们地理教师出了一道难以解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怎样摆脱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的弊端,不让“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如同虚设?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它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好的创设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探讨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教材中的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图片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求真精神,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要多的鼓励。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很有能力的人,对他们要给予更多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信;每一位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正确的学习目的,并为学生提供思维锤炼的平台和支架,来促使他们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学生回答地理问题的契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用亲切和气的语言、希望的眼神来鼓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也将增进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这种积极肯定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初中地理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还有需要全体地理教师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坚实自己的脚步,树立强大的信心,使初中地理课堂更优化,更科学。我相信,经过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努力,在课改十年后的今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能够让广大初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的素养品质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使高中课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探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是对教学质量的新要求,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指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其关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自觉性、自律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强调在课堂进程中发展,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总体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提高地理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识的需求。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教法,其取得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要想做的好就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积极探索一种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最大的进步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十分使用的科学,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技两个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学原本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僵化,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只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看名字就能感觉两者之间天然的联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观察中却发现,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地图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带动作用,在课堂进行知识讲解时,只限于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不能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而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只有结合地图才能更加有效让学生理解掌握,否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势必不能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二)局限于教材之中,不能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其形成的地理素养是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既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只局限于对教材的解释分析,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讲授,使得地理学习十分抽象,让课堂变得沉闷,既降低了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又丧失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教学技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模块,如果对这些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单一模式的讲解,缺乏对不同模块针对性的教学技巧,会让学生对某些知识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影响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丰富多彩的看法,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继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也就难以达到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考察的机会少

地理因为其本身的特性涉及人文和自然等,被称为“文科内的理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文科类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很少会采用实验或实地勘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师将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之上,没有创设出一些到室外进行考察的机会。这种直观的感受,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高超的技艺也无法取代的,如学生只有到气象部门实地考察,才能体会气候现象的原理。而高中阶段,地理实践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高中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培养策略

(一)实现地图教学与知识点教学的有效结合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要理解知识的内涵,学会运用于实际,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分数。地图自然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地图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与地图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样从地图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有了可以依据的基本点,对所学内容有了很强的认同感,有利于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真正的类比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堂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就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工作,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教学目标,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预案,在生活实际中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在生活中地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上的引导学习,把教学主体设定为学生,依据学生实际来使地理学习生活化。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代入时间转换的学习中,将教学内容渗入到学生日常经常关注的地方,其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三)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行探究式学习,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教学“洋流”时,主要从“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入手,需要紧扣“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核心来进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小漂流瓶”进行问题引导,首先向大家演示大水盆中漂流瓶在小风扇的影响下活动轨迹,向同学们抛出“盛行风与洋流形成有什么关系?”。之后再向同学们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简图,让学生“能否根据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绘制一副世界洋流模式简图?”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自发深入探究,完成自我学习的延伸,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使新获得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学习重难点进行了突出。

(四)在课堂外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对于新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于课外探究类活动有很强的兴趣。地理课堂外的探究活动,一般是这样的流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研究,制定方案,探索实践,讨论交流,汇报结果。这种活动要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利用好学生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设计一些旅途观察活动。教师要提前摸清要到达的地点,深入发掘其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旅游记录游戏,让学生在旅游进行过程中,每到达一个点就做好相应的标记,其中让学生自己记录路通中可能存在的地形地貌或者地理知识,还可以向学生普及省道、国道、高速公路等旅游必备常识的运用。在活动进行完之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一些图中涉及的地理知识,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旅游路线,还可以讲一下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在课堂外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地理素养。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项艰巨的教学挑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从多方面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继而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7):110-110.

[2]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刘启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4-34.

[4]张岩.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1).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有效性

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低效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结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重点研究。

一、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素质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一方面,有的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有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如教学语言表述以书面语为主,语速滞缓,语调平淡,缺乏幽默;板书形式单一,板书内容结构不合理,难以集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等。

(二)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

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三)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

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臣修.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模.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第10篇

摘要:初中地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再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通过生动活跃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轻松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导入、探究教学、幽默风趣的言语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等来活跃初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地理课堂导入实验幽默言语

下面就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实施课堂真活跃的标准。

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少了,教师开始千方百计在师生互动上下功夫,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高了,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课堂存在的不活跃和伪活跃现象,都等待着我们去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不活跃的课堂的表现及原因

1.观念转变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说了算,问题的提出,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作出的;什么时间让学生活动,以什么形式活动,活动多长时间,哪个学生回答,都是教师的刻意安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新教材以较少的描述,较多的活动给师生教学留有较大空间。有的教师教学中把旧教材的知识补充到新教材中,一些重点教学内容,教材是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得出,本该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直接给予,只要求学生记忆现成的答案,甚至还要下课提问,与老师答案有一些不相符也不行,人为的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缩短学生的思维过程,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态度及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

地理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有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抓不准重难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照顾全体,课堂缺乏艺术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在把教材上的知识明确无误、完整全部的教给学生,不是让学生在会学上下功夫,仍在延续着教知识的老路子,学生学的是死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准备不充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性较多,使得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性不高。

3.教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问题实行包办代替

有些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遇到问题总想包办代替。

(二)课堂伪活跃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1.满堂问答,追问到底。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边答,提问没有深度,没有思考价值,多是“对不对,是不是”的是非问,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认为教学过程很顺利,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了解,反而认为学生掌握的很好。但我们深入考查就会发现,会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而这部分“配合”老师的学生教师不讲也可能会,而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并没有会,他们的情况被部分好学生所掩盖,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

2.滥用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有时一堂课超过5、6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的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会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及措施

1.教师要不断扩展知识面,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

正是因为地理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高,更容易被大家忽视,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做足做细,无论在教学手段、评价机制、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学习形式、教材资源的丰富等方面,都要尽量做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不致慌乱,那么就可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上了。

2.善于与学生沟通情感,师生关系和睦融洽。

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

3.精心设计课堂引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提琴家定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歌唱或演奏奠定了基调。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在每堂课的开始应特别重视新课的引入,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引言,这样,一堂课从一开始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学生兴趣浓厚,较快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4.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进取心

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老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根据这种心理,把课堂当赛场,引进竞争机制,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大脑这台机器开足马力,充分运转。其方式是多样的,如对学生解答问题、填图练习等方面进行打分或予以语言奖励等你。

5.学习形式要多样化。

第11篇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新课程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落实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和要求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呢?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生活化”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侧重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力求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后,可创设情境:暑假里,小伟和小琳随夏令营的同学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他们因玩得忘形,不幸掉队,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大家觉得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认方向,尽快找到回去的路呢?请把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教学“社会化”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式,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人口、资源、环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注意收集新闻报道中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热点,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时,可以讲解: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载着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9月28日17时38分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你知道,我国卫星发射基地除酒泉外,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合作探究:1.神舟七号为什么选择在甘肃酒泉发射?2.神舟七号在内蒙古中部降落的原因是什么?3.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谈谈你的认识。4.在载人航天辉煌的成就鼓舞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会各显神通,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相关信息。这样“社会化”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视野,而且能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由传统封闭式教育向现代的开放式教育转变。如在《世界的地形》一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沙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学生积极动手,学习情绪高涨。这样的学习,无疑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方式,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学习《我们怎样学地理》一节,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学生先画出学校平面图,在学生的自我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方向不尽相同、比例关系失调、图例标识不清。教师此时针对存在问题引导学生一一突破,效果显著。

再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常言道:“授人鱼,供一餐,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教师传授知识,仅仅是授学生以“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授学生以“渔”。地理教学内容繁杂,尤其地名、特征等不易记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可以尝试采用“联想法”,学生的想像力是十分丰富的,这种想像力如果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长江》时,长江流域的湖泊较难记忆,可以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联想为“洞‘破’太‘潮’”四字来记忆。联想记忆既有趣,也好记。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从社会实践中去提炼教学素材,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开放化”。[Y]

第12篇

关键词: 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

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可是多少年来,虽已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但某种意义上说都只是隔靴搔痒,无实质性改变,有句话叫做“解放思想比还难”!至今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严重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课堂出现不和谐音符会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有两种表现方式:要么,课堂上死气沉沉,大家伏身于案,“漠”不做声(这里是“漠不关心”的“漠”而不仅仅是“沉默”的“默”),还有就是,课堂上乱作一团,远超自由市场,毫无市场规律可讲。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形式上可能会完成,但关系欠和谐的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和谐的地理课堂表现为教师、学生、地理课程三个基本要素的彼此和谐,即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地理课程和谐。这是我们地理老师所追求的,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那么,目前地理课堂不和谐的原因在哪里?又如何创建和谐的地理课堂,途径有哪些?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首先切实转变教学的方式

地理新课程强调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一)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我们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二)兴趣贯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怎么做呢?

1.灵活的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以地理课为例,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战、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地理课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我也经常和同学们说:“学会了看图,你就学会了地理。”抽象的地图,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犹如一道鸿沟,而长时间的读图,也会产生审图疲劳。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转、自转;用橡皮泥或泥土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示意图;动手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并剪下自己动手拼图;充当天气预报员,预报天气;通过辩论,了解人口增长过快或出现负增长带来的利与弊,从而认识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两面性,这些都远比让学生对着那一张张呆板的平面图来得形象、生动、有趣。

3.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北京在益阳的上面,广州在益阳的下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