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别墅外景观设计

别墅外景观设计

时间:2023-07-31 17:2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别墅外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别墅外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杭州别墅;景观空间;设计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建筑从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居住面积向舒适型、豪华型转变,中国的房地产也也经历了数量、质量、品质、健康四个阶段的提升。中国人的居住条件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别墅住宅的发展是反映一种居住文化特色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体现一种深层次的居住理想。作为别墅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别墅住宅,强调功能齐全、舒适美观。别墅住宅不仅保证了住户的私密生活,更是人与自然亲密交融的缩影。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其《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居住境界。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别墅景观与自然资源密不可分,别墅景观源于自然,自然溶于别墅景观。现代别墅景观设计诉求,正是要满足最求这个既是基本也是上层的要求。

杭州是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居住环境优异,尤其近年来高质量的开发项目的建成,让我们有幸得以全面了解别墅住宅的变迁。

别墅景观设计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公共区及半公共区景观设计2.半私密区景观设计3.私密区景观设计。别墅区公共区景观包含了用地红线以外的外部环境资源,小区公共绿地系统以及小区主干道两侧的道路绿化系统,半公共区景观主要是指进入组团内部的小型组团绿地及组团道路两侧的道路绿化;别墅的半私密空间一般是指别墅主入口区域,即别墅的前庭,这一区域包含了人行入口、车行入口、指示标识等功能以及入口区域的景观绿化。前庭是住宅正面面向主干道或者组团道路的主通道;别墅区私密区景观一般是指景观空间。

1.期别墅景观设计特点.

杭州早期别墅包括城西的绿城桂花城别墅、南都的林语别墅等城市别墅,之江转塘板块的新西湖花园、九溪玫瑰园、云栖蝶谷、西湖高尔夫等别墅,小和山闲林板块的美达九月庭院、中能浪漫和山、绿城桃花源早期别墅、大华西溪风情早期别墅等,银湖板块的秀水山庄、金都富春山居、绿城七里香溪、美达五月香山等别墅,青山湖板块的锦绣钱塘、青云山居等别墅。

1.1 公共空间狭长单调

早期城市别墅及近郊别墅由于场地本身的景观资源有限,一方面无法通过借景、对景等手法获得外部的景观资源,另一方面场地本身也没有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一般都人为的设计一些公共景观.

别墅小区道路及两侧公共绿化带的宽度一般为9米,甚至更小,有些项目为了满足私家庭院的单位面积而取消了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化,这使得这部分公共空间呈现一条狭窄且长的绿化带,规划设计时由于这个空间相对狭小,一般仅简单考虑入口的功能。早期项目常见的前庭设计,车库直接面向道路,车道旁辟人行小路进入住宅,这样就无法空出更多的区域来营造绿化空间,视觉效果不佳。

1.2 别墅庭院景观造景手法单一

早期别墅的庭院景观一般以草坪、绿化为主,庭院的打造需要业主二次建设。这样的庭院营造方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是近期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自己喜爱的庭院空间,但往往由于业主的自过大,导致最后整个小区庭院景观风格各异,无法统一,同时由于二次建设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室内外空间不融合

早期别墅的庭院景观营造着眼更多在建筑风格形体与景观融合方面,从外面看上去是漂亮、宜人的,达到了“赏心悦目”的需求,但对景观之外的庭院功能需求,庭院与室内的对景和生活场所相互关系考虑较少。

人们对于景观效果的盲目追求使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元素运用越来越少。过多强调人文景观,仅考虑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费功费料,还使景观离自然越来越远,住户身在其中的压力感。

2 近期别墅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特点.

杭州近期别墅开发更多的是远郊的别墅项目,当然也包括早期近郊的一些别墅大盘的后期项目。远郊的项目集中于青山湖板块、良渚板块、湘湖板块等,这些项目规模大,自然资源丰富,如青山湖板块的绿城玫瑰园、锦天麒麟山庄等,良渚板块的万科良渚文化村、新湖香格里拉等。近郊的绿城桃花源后期项目、大华西溪风情的后期项目等。

景观设计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系统性、完整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一些科研设计等相关部门做了许多有关提高建设居住品质、住区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随着一些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进驻,各种西方的建筑思潮进入中国,景观设计能够更充分地尊重场地、梳理各种复杂地形条件重视整体设计,更好地与建筑规划有机结合,使建筑与景观相互包容、结合组团间隔,避免景观系统的碎片化。

2.1 公共道路景观区域的重新规划

近期别墅小区将建筑前院部分均划入公共道路系统区域,宽度一般为18米,其范围扩大了两倍。公共道路系统区域的不同划分范围是近期别墅区别于早期别墅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这放大的空间,一方面可提供充足的沿路景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营造空间,有利于统一设计沿路景观(如通过设计行道树、步行道等),协调景观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提高别墅小区公共区的系统性、整体性。另一方面市政管线、箱体、井盖、标识(牌)、入户道及车行道可与前院景观统一协调处理,使路面及两侧更为整洁。通过公共道路系统区域,人们可以经过半公共区(组团路)、半私密区(主入口)和私密区(室内或内院),自然的进行空间过渡和转化。此外,道路公共区属于社区和公共景观界面,既不影响业主室内及后院的私密生活,却又为业主在公共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可能空间,能满足人们的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双重需求。

另外,这种划定范围还可适当减小建筑与道路的间距,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率,却又能获得比以往别墅小区道路更宽阔的景观区域和更好的景观效果。

2.2 半私密空间的精致设计

近期别墅规划设计时放大了的景观空间,减缓了业主出入庭院时,公共区和私密区空间转化过快,较为唐突的感觉。这是主人和宾客进入住宅的必经之地,又是让客人对住宅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前庭对住宅本身和道路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修饰作用。

前庭的入口处常常种植种植观赏性强的乔木、和观赏花卉,这样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有的前庭入口处设花架、花棚等作为入口的象征。庭院也可以没有围墙,有的用较矮的绿篱界定住宅的边界,有的设矮墙作为象征性的大门,主要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2.3 私密空间强调人的可参与性

人都有向往自然的天生属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都市里的人们都崇尚到大自然中度假。人们选择高档别墅区,首先是对区域大环境的认同,其次会关心私家庭院的环境,当然也会考虑小区公共界面的环境。

公共区域与私家庭院的分割形成通常有完全私密、半通透、半私密和通透性围合形式等,改变了以往完全敞开或仅以绿篱相隔的单一形式,增加了围合形式的种类和多样性,营造了统一、丰富、有趣的社区(组团)整体居住空间效果。

近期别墅区别于一般别墅或公寓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庭院生活中人性的自然回归。我们试图去设想、去还原人们如何在别墅区生活:除了提供一些相对于公寓而言比较宽敞、明亮的户内空间外(这在目前一些城市公寓豪宅中也能基本实现),更重要的是强调后院生活——我们试图提供人们在后院品茶、喝咖啡、看书、发呆、散步、嬉戏、游泳、SPA、烧烤、聚会等时候的不同室外空间,可以说假如天气、温度等都是适宜的,人们总是愿意呆在大自然中,除非一些安全、私密的需求使人不得不回到户内,从这层意义讲,户内空间可以说是户外庭院空间的延伸,建筑本身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它可以由不同的平面、立面风格所组成,可大可小、可中可西,只是不同“词汇”而已。

近期别墅的私家庭院兼具景观和使用功能,在景观方面改变以往仅在“绿化”层面的景观营造,加强硬质部分与绿化的结合,追求整体景观的交融。在使用功能性方面则结合建筑室内布局,增加了泳池、SPA、烧烤台和硬质辅装平台等室外景观元素,使生活空间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同时,对室内外标高(室内标高外延)、庭院铺装与室内铺装材料、室内主要空间与庭院对景等关系的协调处理,缩短了住户与内院的心理距离,使内院成为室内活动的自然延伸部分。

3.别墅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别墅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应重视和体现整体性、生态性、可参与性。

3.1重视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现代别墅环境是有机的整体,在景观设计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应注重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从整体上确立景观特色是别墅景观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尊重与发掘,即从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形式到建筑实体的造型、风格以及外部的园林环境,追求整体上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这正是人们把握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特征,形成整体环境意象的重要因素。

3.2生态主题的运用

在材料使用上,应尽量少用人工构筑物和硬地,加强软质景观的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的设置、材料运用应充分考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倾向。

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尽可能使乔灌草复式绿化、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种植量,通过植物的色彩、气味、形态及季相的变化,形成优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 加强垂直界面的绿化设置,如在挡土墙、、围墙等处选择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以达到美化和维护生态的目的。使人在其中的活动时,感受四季不同的画面和情趣,

3.3别墅景观设计强调环境景观的可参与性。

可参与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庭院空间的围合度、保证安全安静的私密空间;设置人能参与的趣味性的景观小品,让人与景更好的融合从而创造温馨、融洽的居家环境。

住宅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住宅建筑风格也是精致而现实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别墅景观空间设计只要考虑到社区空间的体验,照顾到居住空间舒适度的最大化和建筑形象感官的最优化,就可以营造出高品质的整体环境,于精致和均衡中达到一种温馨而雅致的生活情趣。

参考文献

[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 中国城市出版社

[2]《植物造景》 苏雪痕 中国林业出版社

[3]《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9期

[4]《景观规划牛皮书》 住宅篇 中国林业出版社

[5] 景观设计 37期 别墅景观专题2010年1月

[6] 时代楼盘 57期 住宅的变迁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杭州私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郭庄

1 概述

郭庄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山路卧龙桥北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绸商宋端甫所建。俗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俗称“郭庄”。《江南园林志》称其“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1989年10月由园林部门收归整修,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其旧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开放,成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最具有杭州私家园林特色的园林。

理水是郭庄最大的造园特点,园内的水系与西湖贯通,就造就了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私家庭院,又是西湖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相互呼应,融入到大的环境中去。郭庄通过中间的“两宜轩”分为两个水系,一个为镜池,另一个水系为浣池,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怪石。郭庄雅洁有致,构思精巧,巧于因借,可与苏州网师园媲美,又借西湖外景,略胜网师园一筹,是杭州目前保存较完好的私家庭院,为研究杭州私家庭院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研究。

2 郭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

2.1 植物景观与假山置石配置

在山石的周边点缀适量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通过植物景观与山石的设计,常作为杭州私家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还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在郭庄假山体量较小,没有苏州环秀山庄以及狮子林那样以假山取胜,但郭庄的假山植物配置组景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郭庄山石周边的植物有紫竹、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沿阶草等,简洁大方、不失大雅之风。其中紫竹尤能体现园主坚韧、高洁的人格。天井处通过一株梅花与山石的结合,早在宋代开始,梅花就成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象征。“凌寒独自开”的胜利特征决定了梅花又具有孤芳自赏、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为历来文人所描绘成高洁的象征,是最为文人画家喜爱的植物之一,郭庄的主人也不例外。

2.2 植物景观设计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组合设计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植物景观丰富的季相变化、柔和多变的线条均能增添建筑小品的美感。由于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各方面各异,又因植物景观具有季相变化,具体配置情况也各不相同。汾阳别墅墙角处,植物以梅、紫竹、春鹃以及沿阶草结合置石堆砌构成的一组植物景观赋予了主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修养。随着植物季相的变化以及树龄的增长,这面白粉墙小青瓦的建筑结构,正好能够反衬出紫竹的紫、翠,梅的枝干线条美。使郭庄中的建筑景观随植物季相和物候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2.3 植物景观设计与水系的配置

郭庄以理水取胜,借西湖之水与景。整个园由两个不同的水系组成,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还有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尽显绍兴风格。

镜池周边的植物配置主要以香樟、金桂、水杉、日本晚樱、鸡爪槭、沿阶草为主,其中水面还零星布置了适量的荷花。整个镜池植物景观层次分明,打破了规则式水池的单调。浣池以自然式形态展现在面前,堪比苏州古典园林,其植物配置方式与留园、拙政园等有相似之处。主要植物有黑松、梅、金桂、鸡爪槭、红枫、金边胡颓子、紫竹、茶梅、贴梗海棠、罗汉松、南天竹、云南黄馨、春鹃、小叶黄杨、沿阶草等。在与水系配置时,部分植物也同样的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气质,使整个园子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体现出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时植物景观的人文意境之美。

3 总结

3.1 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指在本土的原生植物,即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域内能够自然繁衍生息,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等相适应并能稳定生长的树木,包括乔、灌、木质藤本植物类型。郭庄的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数年的优胜劣汰才保留下来的,对自然灾害等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3.2 营造多层次的植物配置方式

在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上,现代园林营造时应该参照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增强绿化的生态性。科学研究证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是单一草坪的50 倍以上。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和种植规律,科学的确定植物密度,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促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提高。

第3篇

    鉴于综合性高校景观设计这一艺术类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按阶段性逐层深入这门学科的内核部分,每一层都有其时序性、针对性及开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当代综合性高校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扣新时代景观设计科目的意义,并进一步事半功倍地掌握创新方法。

    1.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教师在传授其他艺术学科理论课知识点的时候,会依序从“大范围的主流艺术”的萌起切入,带出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与细节,绘画史、雕塑史和建筑史也是谈及有关“实用艺术”和“空间设计”时,必然无法脱离的基本铺垫。比如视觉传达的课程安排,起始必然是有关近代艺术及包豪斯思想的提及,同样会关联达达、超现实和波普等艺术潮流的介绍;而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对于现代派、包豪斯及后现代艺术思想的一脉相承也是不言而喻的,这都成为专业性艺术学科,展开“个性”之前所必备的“艺术史史论”导入过程。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所以为“人与生活”的考虑成为其学科研究的内核。(1)以往景观设计课程安排近、当代艺术史论部分,是另开课程讲授的,这样不能体现其与景观设计直接的关联,建议在东西方园林史、近代景观产生及发展的内容之前,加入东西方近代艺术史与相关交叉影响的史实部分,补充横向间接对景观设计学科有所影响的知识点。(2)需要强调近代艺术观念的确立与“设计”被提出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源于建筑空间,建筑是承接文艺复兴“设计”理念的产生而确立其艺术地位的。应有别于东西方建筑史论纵向分析的课程,在景观设计课程前期,节选建筑史实中与景观互生的重要断代史,让学生建立“空间设计系统”发展的意识。由于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泛滥,景观自然的缺失愈演愈烈,对社会自然美化的任务与现代艺术的思想(以包豪斯为核心)相合,孕育了与现代建筑并行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理念和思路。(3)总结文艺复兴、印象派及现代派对艺术新概念的赋予,人本、感官、身体及性格化的艺术思想,现代艺术更将人类及生命的溯源视为达至人本设计的脉络,景观设计中有关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

    2.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授课教师应对以往多种景观设计类的教材和书籍进行提炼分析,筛出有时代特征、问题鲜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对知识点合理归纳,并将其体系化,进行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1)直接影响景观学习兴趣的知识选择当今时代背景下怎样理解景观概念(现代初期、建国之后、改革开放及当下的情境对比);中国景观行业的SWOT分析;世界较成熟的景观设计学术及专业组织、机构及公司介绍,分享不同的景观理念及经验;过去与未来的背景中职业的不同要求;景观设计的学科外延(美学、心理学、生物选择、生态学、地理学、遥感技术等)。(2)科学挑选合理的专业理论框架分析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及国内综合性高校景观艺术学的教育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总结出当下较合适的理论框架。①导论(国内外景观的产生及发展现代景观的契机、形态及分类);②表达A(分析景观表达的种类、当前倾向及工具选取,就不同的元素对应其表达手法,选取快速手绘的图样与技巧);③形式及概念(理解造型要素与构成要素的契合,合理生成场地初步构形,凸显方案创意);④基本元素(地形、铺装、植栽、水体、道路、设施等);⑤结构系统(空间、流线、边界、节点、中心)景观整体提升;⑥表达B(通过美学规则的学习,掌握景观造景的艺术手法;讲解图纸的规范与成果呈现,以及程序推演的过程);⑦专项课题(庭院、校园、公园、住宅区、广场、路政等;可对分项景观进行分类讲授:路政空间、绿地空间、住区空间、城区开放类空间、大型区域规划等)。其中路政空间指涉步行、单车、车行公路及轨道交通等设计区域;绿地空间指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要求、性质、原则及形式表达等;住区空间指涉架空层、庭院、住宅小区、住区交流场地及会所等;城区开放类空间指涉商业街、滨水带、广场及公园类的设计;大型区域规划多指涉风景区和城市片区,接近规划设计的层面,名胜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体现景观设计对城市文化及生态方面的综合影响。综合性高校的景观艺术专业,其理论框架尤为重要,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上文展开的专项课题类别对景观设计门类进行了综合考量,从数量上看,设计的区域和生活的氛围依循五个空间逐级拓展与深入;从质量上看,侧重偏小型空间构成的有机发展,才能引领城市片区的文化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景观对城市生活的终极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拓展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经过对原始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尊重,以及对基础性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调整,第三个阶段就是对景观关联知识的延展,用边缘、交叉、跨界的知识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起到了综合性高校传统景观艺术教学的活化剂作用,便于让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外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交叉专业的互补拓展,主要是戏剧、电影、综合材料和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从另个角度诠释空间中人、自然及社会的关系。(1)戏剧是纯粹空间艺术形式的表达。依靠主体通过肢体语言来叙述空间,提出空间中的冲突,并解决交待的问题,多为间接、潜在地体现“空间感”与“生活性”,展现人及自然的性质。戏剧宏观的布局,远不及其表演集中的空间焦点,但院校传统的景观教学中,缺少间接让学生用主观的感官去体验空间的形式,进而认识空间内核与人生活的关联。(2)建筑的发展无疑对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影响,电影对于建筑师来说,可能是最近于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②景观专业相较于建筑来说,更突出人群的交流场所与公共性的空间,电影与建筑、景观都有空间和时间的线索,电影和空间艺术都有其多层“不可动性”,需要主角将片断运动与开放的整体运动相联系,激活后才能产生意义。③(3)近年来,艺术专业运用的材料与手法越来越多样化,类似于陈设、展示、装置的作品中,木制、石制、金属、玻璃及新材料等材质的综合运用已得以普及性发展。艺术语言的表达与接收,从传统的视觉至其他感官知觉,发展为从生活场景的触觉经验至心理投射,产生环境营造的共鸣。

    二、“直观性”景观设计训练内容(学生反馈)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专业训练凸显艺术类教学的特征成为重中之重。开篇“三个入手”,说明了应在对原有景观设计的理解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要求:由原生态的花园设计入手,学习现代景观产生的缘由,及对古时人们诉求自然生活的延续;由主题型的社区设计入手,选取尺度合适的场地环境布置,与周围人们的生活背景形成和谐关系;由小范围的形态设计入手,在小规模的练习中,突出形式感与艺术性的专业训练。花园、社区及景观形态的作业要求(与第二部分教学相应),成为环境设计在综合性院校中具有“直观性”的学习反馈,尊重现代景观的历史、处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尺度展现艺术性,是此类课程的根本任务。

    1.原生态花园设计的要求

    由于花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并且花园的类型可以包含庭院、别墅花园及花园餐厅等,控制在2公顷以内的尺度,可以保持艺术类学生对方案创意及美学维度的敏锐性。庭院及花园,多是国外优秀建筑景观大师代表作的选择类型,较倾向于做出空间构成与性格内涵的特征性,以及与本土自然环境的融合性,保持独有的生态气息。此类训练侧重于对东方花园的介绍与学习,多研究本民族及相似地域的环境背景,凸显缺失的、“回归性”的场地布置与精神表达。如可让学生模拟日式常有的花园地块与场景做作业:备有BBQ的铺石庭园、从房间延伸出来的露台设计、通过曲线美的庭院对建筑延伸、可以与宠物玩耍的细长院落、与海相接的花园、将庭院与起居空间相融合、与别墅相连的山间小路、屋顶露台上的宽敞宅院等,将这些特色空间场景与中国特有的自然背景融合进行花园课题研究。如笔者布置课程作业范例:公园一角的花园餐厅(1公顷,半虚拟),旨在用合适的空间及植栽配置吸引游客用餐及休憩,并赋予花园餐厅整体的地域背景(图1、图2)。

    2.主题型社区设计的要求

第4篇

凯宾斯基三亚度假酒店位于三亚市海坡开发区。用地南侧紧邻大海,处在三亚湾的西延长线上,拥有约300m的海岸线。北侧为规划中的城市河道东侧为现状城市道路,西侧为规划中的肖旗港游船俱乐部总用地面积为81742.64平米、总建筑面积59176.19平米,地上5层地下1层局部地下!层建筑总高为17m(建筑檐口高度)。酒店内设有大堂普通客房、行政客房、总统别墅、SPA水疗餐厅商业以及其它配套用房。

本项目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美国WATG设计公司共同设计,于2005年7月动工2007年1月正式竣工落成后的凯宾斯基三亚度假酒店 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迷人的度假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受到了各方的好评。

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以景观为核心,塑造“度假天堂”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和明确的项目定位要求本案的设计必须突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必须通过建筑和园林的塑造,进一步提升整体度假环境的品质,给度假的游客创造更有意趣的地域感受。针对这样的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设计。

本案充分利用场地及方位优势,在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形成对周围环境的呼应。项目的北、东和西北侧被规划道路环绕,形成自然的场地边界,在这三个方向上分别布置了不同的功能入口。场地和道路相接的部位,浓郁的植被景观和微地形坡地构成建筑和道路之问的缓冲带。借用造水景时开挖的土方堆叠成建筑入口的局部台地,使游客进入场地后视线自然上升,渐渐接近主体建筑,形成期待的。作为主要形态空间的大堂,则直接开敞面向海面和海上对景――西岛,使游客的心理期待在到达这里时得以豁然释放。

整个建筑群也以入口大堂为形体中心,层层展开,形成标志性制高点,让整个项目有了明确的中心和节奏。从入口大堂到客房,再到别墅,再到SPA区,建筑的地面标高和楼梯高度都逐层降低,一方面形成对海景的层层呼应,使客房和公共空间最大程度地面对海景,整体建筑群的形态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一方面又形成对园区环境的围合与隔离,便于塑造环境气氛。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以大景观为创作基点,以小景观为创作的亮点。

作为在海南三亚的度假项目,景观的塑造:是重中之重。本案与其说是要完成一个建筑项目,不如说是要完成一个度假景观的塑造。

从一开始,景观设计的基点就立足于“大景观”。所谓大景观就是要使本案的所有元素都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就是要使整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机的景观。从室内到室外,从建筑到环境,从人到物等等,所有的元素都成为景观的有效载体。

酒店建筑最高为5层,他们具有度假建筑的一切形象特点,具有亲切的尺度,富有肌理感的材料,组合鲜明的色彩,还有休闲意味明显的坡顶形象。同时,这些建筑的布局象一个不规则的村落,高高低低地自由组合,似被随意地散落在绿野之中,又自然成群,形成独特的庭院空间,各个空间既连又断,带给人们一种惬意、轻松的体验。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让人们感受到不同于都市水泥丛林的气氛,脱离了喧嚣的都市。

本案的绿化则力求和建筑自然融合,和建筑一道塑造整体的度假氛围。景观设计手法是通过创建一系列富有变化的、绿意盎然的热带花园和流贯场地的蜿蜒水道及沙质泻湖,用繁茂的绿化植被和泻湖的开放公共空间来营造出热带的度假氛围,把各种功能空间和植被及泻湖一起有机布局,形成整体的景观环境。借用建筑形成的不同庭院,利用水道形成的不同尺度空间,组合而成步移景异的绿化空间。不同的空间形成不同的节奏,碧水和林木相间相依,形成多样的体验效果。

身着岛服的游人在闲庭信步的时候,又给整体景观带来活动的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这样环境、建筑、绿化和人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场所”,任何人来到这样的场所,都会为之感染,都会感受到一种独特而全面的体验。

建筑设计

1、功能分区设计

(1)大堂

沿椰林经由蜿蜒的车道到达酒店大堂,构成游客进入度假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使人放松休闲的度假环境。富有变化的庭院式前台空间是度假村生活风格的序幕,也成为外界和度假区之间的自然缓冲区。无论是在大堂、餐厅与庭院间,度假的美丽心情因更多地与阳光接触的户外体验而加强。酒店大堂在海拔7.5m的地方,坐拥壮观的海景及全部园林景观,作为游人来往的起点和终点,这样隆重而富有戏剧性的空间加强了场所的符号感。

(2)客房楼

酒店客房的布局为单边客房或双边客房,带有宽敞的室外绿色庭院。走在景观庭院中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经历。精心放置的装饰品,不断给人以偶遇的惊喜,每当步入下一个花园或庭院,不同层次的景观渐次展开。热带坡屋顶和有节奏的阶梯状客房,折射着周边山峦的格局,辉映蕴含中国现代元素的自然热带风光,含蓄地尊重地域文化。

75%的酒店客房拥有海景,其他客房享有花园景观和山景。行政酒廊和客房与近处的游艇俱乐部相邻。它们在此转化成自由独立的建筑,并由桥梁和有顶的走廊相连。

(3)总统别墅

2500平米的总统别墅位于海岸的一角,享有毫无遮拦的壮观海景,并为安全考虑设置了私人车辆回转区。一些别墅被泻湖环绕,其他一些则坐落在青翠的山谷中,俯瞰优美的梯田风光。

(4)会议区

会议中心包括了一个可容纳800人的宴会厅,以及一些小的会议室。它位于靠近酒店大堂处,并有单独的入口。花架及有热带风格屋顶的走廊连接酒店大堂和会议中心,把客人从热带的酷热中释放出来。宴会厅和会议室沿庭院座落,庭院可以作为为特殊活动需要的冷餐会草坪。

(5)SPA

独有的SPA村位于大堂的西侧,沿着人工河散落。它包括一个特色SPA按摩区和SPA客房小屋。各个按摩间和SPA小屋设有典型的热带草屋顶。茂盛的热带植物为独有SPA村提供了独处的静谧,远离了酒店的其他活动。

(6)餐饮

本项目设有各式餐厅,所有的餐饮布局都结合绿化景观和海景视线设计,主要餐厅位于大堂下方居于酒店中央,缩短客人进餐距离。部分风味餐厅居于东侧临海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行政酒廊位于行政楼的下方,面对行政泳池,提供方便的服务。宴会厅则与多功能厅合为一体,功能完整。

(7)配套用房

所有酒店配套用房均设于地下一层,利用地形变化加以隐藏。这样朝向中心景观庭院为采光的餐饮等服务用房,在覆土下的为后勤配套用房。并设有联通的出入口将不同的功能相连接。在后勤区的设计中,酒店管理集团提供了后勤设计的规划,使人流物流的安排完全满足酒店运营的需求。

2、交通流线设计

对于分散性度假酒店,交通流线的安排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案建

筑较多,设有不同的功能区及出入口。人流车流物流的设置是对新型酒店设计的一次创新尝试。

从建筑群的总体的布局来看,通过外部市政道路将所有本项目的所有外部出入口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功能分区之间较远且分散,在人流组织当中,分别在大堂等部位设有高尔夫球车作为旅客和送餐的交通工具。在消防交通设计中采用庭院内设置隐蔽式消防车道形成消防环路。

3、立面设计

本案建筑立面采用竖向三段式的划分方式,上为深褐色坡屋顶,中间是柱廊,下为虎皮石贴砌的墙面。每个房间都设有阳台,利用不同的阳台柱廊做法形成立面跳跃的元素,使传统的立面构图在细节上富于变化。深深的阳台在满足游客休闲的前提下,也丰富了立面的阴影关系,加强了建筑的生动感。材料和颜色的选择突出了朴素的感觉,陶瓦、虎皮石、略带明黄的墙面色彩都适度地渲染了休闲的气氛。本案坡屋顶排水采取了屋面上座隐藏式排水沟的方式,一来实现了有组织排水,二来避免形成外露的排水管道,影响美观。

4、细节

客房的设计采用了5m开间的柱网格局,充分满足五星级酒店客房空间要求。卫生间采用半开敞式,盥洗区直接面对阳台可远观海景。最有特点的是在阳台设置整体式浴缸,可同时观看室外景观。

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总面积:81742.64平米

总建筑面积:59176.19平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091.52平米

地下建筑面积:13084.67平米

建筑高度:17m(建筑檐口高度)。

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

建筑密度:18.81%

建筑容积率:0.56

绿化率:61.0%

停车位数量:152辆

其中地上车位:62辆

地下车位90辆

总客房数(含别墅):409间

设计人员:

方案设计:美国WATG设计公司

工程主持人:解钧谭耀辉

建筑专业负责人:谭耀辉李军徐宏

结构专业负责人,王立新时雅洁,甄伟

设备专业负责人:李晓志赵占岭

电气专业负责人:沈玲刘倩

作者:谭耀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高级建筑师

李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建筑师

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

1.居住区室外环境地形的设计

按照居住区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应规划停车位置。对于大型的居住区来说,如果按要求设计了地面停车,就很少有或没有景观的绿化用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多数大型居住区都设置地下停车库的原因。但地下室的营建,对于景观规划来讲,有着诸多的限制因素,覆土就是其中最为限制的。

2.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呼应设计

不少景观规划设计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在图纸上不能详尽地表述建筑底层与室外环境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建筑底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在这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上存在设计的盲区。诸如建筑入口台阶、无障碍坡道、建筑入口花坛等,建筑设计认为应由景观设计负责,而景观规划设计师认为这些是建筑的一部分应由建筑设计完成,最后造成在设计上的不协调。笔者认为,先由建筑师提出设想方案,组织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专题会议协调沟通,再由景观设计师深化,并出施工图,这样有利于住宅出入口与室外环境的结合。

不少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消防车道的设计施工交由景观设计完成,在设计上建筑设计规划了道路的定位,但景观设计时,往往只满足与消防车通行的功能,对于结构是否满足没有深化。特别是一些景观规划设计中,过于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对消防车道采用隐形车道推崇备至。4m 的消防车道,一半设计成硬质车道,另一半设计成绿地,但在结构上却没有采用消防车道应有的结构形式,这对于今后的使用存在着安全隐患。

景观设计对地面停车数量不应有较大的增减,特别注意目前规划中的残疾停车位的要求。在居住区的地面停车场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所规划的停车一般不考虑景观环境中如何布局,只按方便使用的原则设计,如不少建筑规划设计中一个停车场多达20余辆,严重影响小区的景观品质。原因是建筑设计是先于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的,常常占用了室外最为理想的景观用地,而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该停车场规划已向政府备案,直接导致景观规划设计时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案应在政府备案前完成,在保证地面停车数量和方便使用的情况下,结合景观规划,合理的设置停车场的位置和大小。

景观道路设计应以建筑规划道路为基础,可以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景观布置,优化调整时应考虑建筑排水及配套管网的布局走向。但在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中,景观道路的设计一般都是按建筑规划提供的路网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很少对建筑的道路或停车场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特别是一些衔接的道路(没有消防登高要求的区内满足通行要求的道路),建筑设计只考虑道路的通行和方便功能,不太考虑道路对于区内景观绿地的分割,及对整个景观规划的影响,这就要求景观规划时与建筑设计协调,加强道路系统的规划,更好地满足景观营造和功能的需求。

在地下室出入口疏散梯处理时,景观设计应特别注意出入口的开门方向,由于建筑设计提供的总图在该建筑上体现得不详细,疏散梯的开门位置往往与单体图不匹配,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求建筑设计提供地下室疏散梯及排风井的单体图,并提供疏散梯的开门方向,以便景观方案规划设计道路与之衔接。并清楚地了解该建筑的立面、高度、地面标高等数据,为景观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只有对建筑的一层平面、地下车库图纸、通风口、采光井、人行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水、电、煤等各类市政配套井的位置、配电房、电箱、垃圾收集等等做到充分地了解,才能避免矛盾和冲突,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景观的适用性。

3.建筑小品的设计

建筑小品是景观环境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及方便居民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并讲究适得其所。建筑小品之所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普及,主要是因为它凭借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为现代景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景观建筑小品由于具有能够美化环境和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散心的场所,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同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的景观小品受到诸多的限制因素,不少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常常出现些问题。

(1)各建筑小品应有独立的基础,且基础应处在相同的断面上

居住区的景观空间有限,一般是在有地下室的绿地上进行设计建设的,这就产生一个基础沉降问题,要求景观小品的基础设计应尽量在同一断面基础上,否则不均匀沉降将会对小品建筑产生破坏,影响景观效果,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水池的基础,如果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水池开裂渗漏,将是无法弥补的。

(2)小品的风格应协调,同时又能统领该小品所处区域的设计主题

居住区景观规划别喜欢选用一些设计主题,一般都是通过小品建筑或植物种植来点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主题设计因为多,所以乱。相互间又不相呼应连贯,甚至产生冲突。特别是目前不少别墅建筑都爱用西班牙风格或地中海风格等国外的建筑风貌,景观设计也力图向这一方面靠,但由于缺乏对欧式或境外景观的深刻认识,设计出来的景观又套上了中式园林的烙印,不能不说是败笔。

4.水景规划设计

在居住区,规划水景,首先,由于其可以调节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从而使人们产生舒服的感觉。所以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跌水瀑布、喷泉或与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增加居住环境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1)居住区水景设计应合理,关注水景的可持续使用

目前,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般多多多少少的会涉及到水景,或自然、或人工,都是景观造景的有利手段。但由于运营管理的差距,不少水景一旦交付物业管理后,出于成本考虑,物业方经常运行少,使得水景的水质富氧化,变得黑臭,反而影响了居住区的环境。久而久之,不少小区的水池干脆填土种植了绿化。这就要求景观规划设计时合理的设计,解决水景的自净、流动等防腐防氧化的功效。

(2)应注意水池的安全问题

按规范要求, 当水池深度大于60cm 需增加防护栏杆,或防护措施,但目前不少景观规划设计师一方面追求水池景观自净的功能(水景只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有自净的效果),一方面又追求景观效果,对安全考虑不周,造成了本可避免的事故,这种教训不少。

在工程实例中还是有解决的方案,如种植植物或局部挖深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在方案设计时多花时间,仔细应对。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应结合流量进行泵坑设计,经常出现设计泵坑中放不下水泵的工程案例。水景设计中,一些喷泉水景的设计泵坑因受地下室影响,深度一般在600~800cm左右,只能安放卧式水泵。由于喷泉设计是由专业设计进行的,期间存在前泵坑中水泵的选择问题,在喷泉设计中如果一个水景由多个水泵提供,要求景观配合水泵泵坑大小的设计,否则在施工中就会出现放不下水泵的尴尬。

第6篇

关键词:选址环境;场域营造;特色表达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99-05

1.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便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人均GDP迅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就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正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时代》杂志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世界旅游产业的格局和结构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以参观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活动将让位于以休闲、康体、娱乐、会议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的度假酒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旅游度假的需求与动机

谈到度假酒店,首先要从度假旅游的需求出发弄清楚度假的含义。对于度假旅游的定义,目前仍缺乏一个权威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美国旅游专家Strap认为,所谓度假旅游是“利用假日外出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方式”(Strap,1988)。吴必虎认为度假旅游是指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对较少流动性进行修养和娱乐的旅游方式(吴必虎,2001)。

Gray(1970)认为,旅游的动机有两类:一类是“追求阳光”,一类是“追求异景”。其中“追求异景”类的旅游动机主要指向观光旅游,以追求新、奇、特、异为主要目的。

“追求阳光”类的旅游动机主要指向度假旅游,其表现出如下特征:

2.1要求自然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宜人;

2.2能得到身心的放松休息或积极创造一种愉悦的经历,如投身到康体娱乐活动中去;

2.3以某一度假地为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到达旅游地后一般不再到别处旅游。

总体而言,进入21世纪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都会感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似乎时刻都在和时间赛跑。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紧张的节奏下,人们会感到精神压抑、焦虑,心理和生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在如今繁杂快餐式的都市生活,让人类精神长期处于一种紧绷的亚健康状态,精神崩溃的症状逐渐提前化。英国建筑师David Collins在他的著作中表示,人们去度假就是希望寻求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设计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时间放缓,甚至创造出时间停止的感觉。在度假中,人们希望切身体会自然风光、秀美景色,环抱自然,寻找城市中所没有的环境,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一种融入纯真的大自然的体会,一种精神灵魂的解脱和释放。

在这种背景和需求下,度假酒店应运而生。关于度假酒店的定义,由于它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论。度假酒店的英文名称为“resort hotel”,英语字典中对它的解释为:一种位于度假区中的酒店,是为人们享受假期提供场所的地方。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把度假酒店的核心概念集中在“体验”上。李可、徐小钦(2009)指出度假酒店与一般意义上的酒店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建筑装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休闲度假酒店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要有明显的区域配套,即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从传统意义上讲,度假酒店的唯一目的是为其用户提供一个能够逃避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世界的场所,或一个能够恢复身心健康的场所。可以说,旅游度假酒店的概念核心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增强幸福感和愉悦感的环境。

3.度假酒店的选址

李钦明认为度假酒店位于风景优美地区,无论是靠近海滨、湖畔、山岳、温泉、海岛或森林,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一些度假酒店建在一些名山大川和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为观赏自然风光的游人们提供住处。象我国的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一些著名旅游景区的酒店就属于这一类。自然风景是这类酒店存在的基础,所以在选址规划时一般考虑在主景区的或是更远一些的位置,并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尽量使建筑风格与当地环境相谐调。还有结合大型游乐园以及室内外游憩设施设置的度假酒店,如迪斯尼乐园周边布满了大量的度假酒店。

有学者从地域分析来看,将度假酒店分为七种(如表1)。

笔者认为,由于度假酒店以接待度假休闲游客为主,是为游客远离喧嚣城市,享受大自然的舒适而服务,多建在海滨、山川、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风景区附近,远离市区,交通便利,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度假的心情与情调,达到与现实生活的短暂隔离、和自然风光亲密接触,实现自然、人文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强调度假酒店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4.度假酒店的场域营造

4.1环境融入——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回应

城市商务酒店主要强调豪华、舒适和便利。而度假酒店则是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机会。度假酒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客户需要,自然风光是这类酒店存在的基础。因此,山河湖泊、大海、沙滩、树木花草等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在度假地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背景或陪衬,而是度假酒店主要的吸引力。度假酒店的功能布局应该强调因地制宜、灵活组织。要求投资者与设计师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使酒店成为载体,使环境成为主要观赏对象。

大部分度假酒店都位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地区,这为度假酒店室内气候的自然调节提供了前提条件。

4.2营造“场所感”——度假酒店作为体验性场域。

而所谓的场所是关于环境的具体表述,是某种行为事件发生的具体环境。建筑与特定地点的结合,将隐匿在地点中的潜在精神揭示出来,并使环境中的物体获得确定的关系和意义。建筑将松散、自在的环境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特性的、内在同一的整体,这就是“场所”。度假酒店建筑技术形式不该抹杀地貌特征,而是对其肯敏感的回应。

而酒店建筑又应“隐身”融于尽可能大的范围的自然之中,使酒店内的生活遵循地域的生活方式,建筑则以淳朴的自然形态愉悦人们,令人只知度假休闲而忘建筑的存在。

4.3基地内的整体营造

度假酒店的外部环境是旅客体验的整体环境。到度假酒店去消费的人群,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寻找城市中所没有的环境和生活体验,因此度假酒店外部环境景观所占面积与投资比例,远大于城市酒店。另外,设计思路要将基地通盘地规划布局。通过造景和借景的手法,建筑和景观成为一脉,使室内外景观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创造宜人的休憩空间和新鲜的度假体验。

5.度假酒店特色的表达

各异的原生态景色,紧密依附于自然环境,只属于当地特有,成为度假酒店环境营造的元素,并赋予其独特的竞争力。

5.1建筑特色成为重要景观

乡土地区当地材料的质地、肌理、色彩甚至气息与当地的日常生活水乳相融,成为当地建筑传统和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采用当地材料的度假酒店能很好的体现当地建筑的传统和文化特色,为度假者营造一种富有当地特色的度假环境。这不仅再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探究异域土生风情的猎奇心理和欲望。

如果当地缺乏地域特色资源,那么设计也可以移植或创造某种建筑特色,总之度假酒店必须有主体特色和环境情调。

5.2外部景观最大化、独特化

外部景观营造首先考虑融入地景。优良基址环境所提供的绝佳背景,可能成为一种强势基调,在地景良好的基址上,建造生态型度假酒店建筑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基地本身比较平坦,建设时常常需要重构景观,度假酒店要重视室外自然景观的营造,提供宜人的尺度,丰富的层次。利用大面积的庭园绿化空间,借着水、石、花、木的巧妙安排,塑造吸引人的意象,使人身心得到抒解,也满足度假旅客接近大自然的欲望。

5.3内部环境特色的营造

我们选择客房与大堂这两个最典型的场所加以分析:

5.3.1客房

我国在酒店的设计与经营中,对酒店的公共部分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在很多情况下却对作为酒店最基本的元素客房部分的设计缺乏深入的研究,而最终留住客人并赢得回头客的关键是客房。作为度假酒店的客房,布置上要最大限度的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结合,客人一走进客房展现在眼前的是优美的自然风景,这是度假酒店客房的特点所在。

度假酒店客房布置有五个关键点:

(1)在总体设计中应使客房朝向最好的景观,常有如下两种布置方式:客房建筑正面平行于景观面布置,让多数客房拥有180°观赏角度,获得良好景观,而将电梯间和服务辅助用房放在另一侧,这种单廊式布置适用于豪华酒店;客房垂直于景观面布置,使走廊两侧的客房都拥有近90°的良好观景角度;

(2)度假酒店(温暖气候区)一般客房都设有阳台,并放设海滩椅或摇篮椅,供客人休闲观景;

(3)走廊端头常以景观客房代替建筑山墙,以充分发挥景观的价值;

(4)有些酒店为了避免内走廊太长,呆板的感觉,将内走廊放宽。布置成内庭院,获得绿树成荫、花坛与水景组合的内部景观空间;

(5)有些度假酒店还配套建设一些别墅和花园公寓,这种独立客房为满足家庭、亲朋好友的需要,带来更温馨的家居氛围;

5.3.2大堂

大堂区是联系酒店餐饮、会议、客房、康体等其他功能区域的交通空间枢纽,还要为宾客休息、交往、放松心情、欣赏户外迷人景色提供场所。同时,酒店大堂应该要体现酒店的主题、地域特征以及文化属性,为宾客营造出充满自然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度假环境。大堂是最能反映酒店特点的功能部分,是度假酒店空间体系的核心所在,所以大堂的布局一定要精心设计。

在大堂的室内设计中,可以将室外景观引入到室内中来,在室内进行景观设计也是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恋。现代建筑技术的运用使大跨度、挑空的建筑空间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室外景观的大量引入成为现实。大堂休闲区还要强调情境体验,表现室内空间的地域性特色。大堂也是体验外部园林环境的过渡区,体现着度假酒店与基地环境的融合方式。

6.度假酒店设计实践案例

案例一:苏州太湖黄金水岸度假酒店设计(建成)(图1、图2、图3、图4)

业主:苏州吴中集团

地点:苏州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规模:280间客房,3.5万m2

设计时间:2011-2012年

本项目位于苏州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速出入口,便于商务接待。项目周边别墅和旅游度假项目正在开发。本项目弱点是处于度假区门户地段,湖景不是最佳。两侧为别墅群包围,地势较低,但用地较完整宽裕,可以人工造景。

项目市场定位:现有的环太湖度假酒店主题特色不够鲜明突出,内部景观缺乏特色。本项目以场域整体营造的理念,以独特的外观风格和主题式花园环境,充分营造度假氛围,并结合湖岸滨水活动内容,是可以很好地吸引度假休闲旅游客群的。项目的目标客户首先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周边城市游客,团队为主;还有以商务会议客户为主,主要依托苏州市,辐射周边城市。当然也涵盖富裕人群的自驾家庭度假旅游的需求,除此之外,酒店的餐饮娱乐设施也为紧邻的度假别墅服务,酒店还作为苏州的湖畔特色婚庆活动场所。

项目主题定位:通过多方案比较,本项目将环境主题定位为东南亚海岛情境,总体布局采用“n”型布置各建筑物,左右相邻布置公共区和客房区,功能分区明确,客房区私密性好。公共区一层为大堂、宴会厅,二楼为餐饮,三楼为会议区,地下一层设置大堂吧和早餐厅,公共区设置顶部玻璃采光的中庭回廊空间,直接贯通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客房区四层,采用单边廊和中廊两组客房楼朝向太湖半围合,确保了每间客房都有湖景和花园景观。

中心花园比较完整,东南亚海岛风情的园林风格,蜿蜒的石路,玲珑的雕塑,自由式景观化的泳池,叠错式的喷泉,加上各种果树、奇花、异草,使得整个园林风情万种,美不胜收。

基地室外环境的场地标高按相邻别墅区的场地高程设计,酒店主要功能区地坪都设计在太湖湖滨路标高以上,既可以更好地观景又可以防范在台风期间洪水的侵袭。本设计酒店主入口朝南,形象醒目,实现了所有客房都是景观房,观景面兼顾太湖和园景。

案例二:成都市总工会都江堰疗养院设计方案(图5、图6)

业主:成都市总工会

地点:成都市都江堰玉堂镇

规模:200间客房(一期),2.4万m2

设计时间:2010年

该宾馆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都江堰玉堂镇青城桥社区。基地西侧临水量充沛的沙沟河,东面和北面为规划干道。河的对岸远处是青山秀色。项目考虑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约2.4万m2,其中地上1.8万m2,地下6000m2。建成后将集康复休养、会务旅游为一体,既能满足全国各地劳动模范和职工来都江堰疗休养需要,又能承担有关全国工会系统及其它系统重要会议,将成为一座现代化四星级酒店式疗养院。

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临河优势,采用园林化布局,使建筑与花园相映衬,使各功能空间具有最佳的景观。整体规划结构是以酒店公共功能区为中心,东西向的视觉轴线和u形交通连廊有力地组织着整个疗养院的各区。东西向视觉轴线从基地入口广场开始,穿过通高的大堂、景观庭院,一直延伸到基地西侧的沙沟河。整条轴线视觉通透,空间节奏感强,是整个建筑群落的空间序列。

整体功能分成公共部分、客房部分、辅助部分和室外运动休闲四个部分。公共部分结合基地主人口设在东侧,公共部分主要有大堂、餐饮、咖啡、商务中心、会议、健身以及娱乐等部分组成,对外联系紧密,同时通过风雨连廊连接客房区,住宿客人也可方便到达。

东区主要为疗养院的公共部分,建筑共二层,沿路一字摆开,高低变化、凹凸有致。一层中间部位为通高入口大堂,气派敞亮,公共性强,靠近庭院的景观轴线处设有大堂吧,景观视野极佳。大堂南侧一到三层分别布置有休闲娱乐、会议、文体等疗养院服务空间。大堂北侧为中西餐厅、宴会厅兼多功能厅等餐饮空间。西区南北两翼为客房部分,建筑共5层,朝向良好,标准层高3.5m,空间适宜。客房为中廊式布局,客房入口凹入式设计,保证了客人的私密和走道的通畅。一二期建成后共同围合而成一个半开放式景观庭院,景观庭院朝西侧河道开口,保证了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后勤服务部分,位于基地的东北角。交通设计实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立面造型设计汲取川北的民居文化,塑造质朴隽永的外观,体现度假地的建筑环境情调和个性。立面基调是灰瓦明墙,加上木色漆的穿斗线条和屋脊装饰。考虑到当地的气候与建筑成本控制,屋面采用坡屋顶,防水保温效果比较好。屋顶采用深灰瓦与米黄色墙形成明快的对比色调,配以文化石基座。整个建筑群的立面处理以三段式为母题,以地方特色为符号进行灵活的演绎,既有整体性又有丰富的个性,既现代又不失传统。

东翼公共部分是建筑的入口,因此采取对称的立面手法突出其标志性。大堂中心顶部设计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穿斗式山墙,配以透明玻璃屋面,整体造型宽大舒展,中心感强。西面临河,远处是大山,是基地重要的外部景观面,建筑层层跌落,相对自由活泼,呼应外部自然景观。

案例三:青岛海景(凯悦)国际大酒店设计(建成)(图7-11)

业主:山东鲁商置业集团

地点:青岛石老人海滩区

规模:475间客房(一期),5.5万m2

设计时间:2008-2010年

青岛(凯悦)海景大酒店选址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接著名的石老人海滩区。项目被定位为“北中国顶级的、集商务兼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海洋地标建筑”,其中包括:一座符合国际标准高档(超五星)商务/会议酒店——凯悦国际大酒店。其建筑面积58894m2,客房自然间496间,钥匙间475间。双帆的一座为产权式公寓酒店及配套商务设施。以顶级国际凯悦酒店管理集团超五星级高品质的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为依托,以满足青岛建设国际知名特色城市而持续增加的高端商务及旅游度假客人的需求。

总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形和城市的特性,酒店主人口位于两幢塔楼之间,面对城市十字道路,门前设置喷泉,跌水和绿化缓坡,创造优美大气的入口形象。两侧分别为餐饮、宴会入口和产权式公寓酒店入口。中间靠北布置大堂,靠海为酒店庭院空间平台花园等,实现从建筑到海边自然环境的自然衔接过渡。八字形的总平面布局将景观资源最大化分享,获得百分之百海景房。

首层为入口大堂,正对大堂设置室内水体景观和室内绿化,周边相应布置休息座椅。北翼设置会议主要出入口和西餐厅等,南翼则为商业。向海下沉的G层为大堂吧以及泳池健身房等酒店配套康乐设施,大堂吧错层布置,直接面向花园和大海,为休息就餐的人们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二层北翼为中餐厅及风味餐厅、南翼为商场等;三层为会议、宴会,该层多功能厅前厅直接通向室外露台,面向大海,为人们创造绝佳的休憩环境。三层和四层之间为设备层和屋顶绿化。酒店幢四层设酒店行政办公及部分客房,五层以上为客房区,东部及退台的端部设置较大的套间。总统套房设在顶层19层,行政会所设在总统套房层的下层。

塔楼从14层开始逐步收小,创造出多层次的屋顶花园。

(本项目室内设计为HPS设计公司,室内效果图有HPS提供)

案例四:天津北塘泰达悦海酒店设计方案(图12、图13)

业主:天津泰达集团

地点:天津滨海北塘

规模:300间客房(一期),4.6万m2

设计时间:2010年

天津北塘泰达悦海酒店项目总高度约38m,酒店最高7层。酒店总体形态呈S形“如意”形状,酒店一半客房具有江景,另一半具有广场园林景观。酒店外配套了高尔夫果岭练习场,网球场。沿湖50m退岸空间设计有湖滨休闲步道,浪漫婚庆园林和游艇码头。酒店临河设置独特的玻璃卵状室内泳池,连接室外景观式泳池沙滩,与天然河景融合。为酒店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酒店顶层设两套总统套房和景观式行政酒廊,具有最佳的景观。另外在建筑临湖面退台处设计了几套个性化的特色套房,每套配有屋顶平台花园和vip专用通道。酒店地坪抬升1.7m,使酒店入口具有不凡的气势,酒店临江视觉更佳。酒店大堂和大堂吧两层挑空,屋顶自然采光。中餐厅、早餐厅和会议室都具有绝佳的江景。

主体酒店建筑采用现代明快的风格,采用浅白色铝板外墙和玻璃材料体现了滨水建筑的特征。酒店造型还汲取了游艇的典型形式元素,表达了动感时尚的独特个性和滨水建筑的性格。

案例五:山东莱芜市雪野湖白马庄园城堡酒店(建成)(图14、图15)

业主:北京中寰投资公司

地点:山东莱芜雪野湖风景区

规模:37间客房,9000m2

设计时间:2009年

白马庄园是雪野湖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点项目,包含城堡酒店、高尔夫球场、风情商业街、度假别墅区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城堡酒店位于庄园景区的入口处的山包上,西面鸟瞰环顾整个雪野湖,而自身也是雪野湖东岸的标志性建筑。鉴于独特基地和周边环境,设计采用欧洲山地城堡式造型,使之成为环境中的一景。另外,白马庄园也以法国红酒文化作为特色主题,因此以城堡造型也非常贴切。城堡酒店以接待小型会议和婚庆宴会为主,因此,客房不多,但功能涵盖餐饮、娱乐、会议、婚庆,规模不大功能齐全,体现了风景区度假酒店的特点。城堡酒店的南侧坡地上还散布了几座别墅式客房楼。

一层平面设计了独特的城堡环廊和内院作为过渡空间,一层主要为门厅和餐饮;二层为客房和会议;三层为客房和景观早餐厅,设计还利用山地落差做半地室,半地下室为酒吧和KTV等娱乐休闲功能。三层面向雪野湖设置观景露台,临湖的高耸的塔顶是观景的最佳点。这是主体是风景建筑外观与度假酒店功能结合的探索。

第7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地形设计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城市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景观环境,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但是在园林建设的时候,地形多种多样,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地形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设计与改造来满足园林景观建设的需要,这也正是研究地形设计的关键所在。

1地形在园林绿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1.1满足园林设计中多种功能需求

根据园林中各种场所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把园林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中间也体现了地形的重要性,如游人密集区域和运动场所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如果要想登高,那么就需要有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了划船和游泳的需要,园林中要有河水或者湖泊;为了能够使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相对独立,以前人们的设计经常利用地形来隔离开来。现在园林的设计也要根据各种现实的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园林地形设计,比如北京会议中心把四周的地形堆高,从而给园内形成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有利于开会和人们的修闲活动;四路通隔离带运用较高的土山再配上树木、山石等,能使园内的环境非常安静,不受外界多种声音的干扰。

1.2 地形设计的意境效果表达

1.2.1 坡地形的利用。从视觉造型上坡地地形在景观意境分为三类:①自然地貌形态:这种类型的坡地表现形式以生态性为创造原则,很好的保护了原有地形的生态特点,并且工程量小。通常通过自然坡地和重现自然坡地形态来实现。②仿自然形态:主要采用抽象手法模仿天然坡地地貌的特征,通常与建筑、水面、桥体等要素相衔接反映景观特点。③人工规则形态:这种坡地造型通常运用于广场花坛等公共场所,坡地形各面之间的相交线界限十分清晰,视觉震撼力较强。

1.2.2 台地形与跌水。我国古代皇宫建筑,欧洲台地花园等均属于台地上创造景观,可以使景观富有层次感,仰视和俯视之中都能形成尊贵的气势。跌水主要是指模仿水流跌落的落水景观,具有动态性和声响效果。台地地形与流水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可烘托台地的尊贵气势,另一方面流水的动态感和声响效果较好的体现了生活的高雅情调。

1.2.3 平地形与湖面。平地形一方面可创造具有广阔视野空间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根据其水平方向的无限延伸性,可增加景观的丰富度。湖面与平坦地形有形似的景观效果,表现为水面静态和视野开阔。湖面自身又有特性:流动性、柔性、倒影等,容易与周围环境融合成“海天一色”的意境效果。平地形与湖面的结合,以地形为前景,湖面在水平上无限延伸,能很好的创造山环水抱、山水相映,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观意境效果。

2 地形设计和植物配置的意境效果表达

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2.1 凹地形设计和植物配置。凹地形两侧植物配置可以更加清晰的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使人们更容易捕捉和感知景观特性和效果,而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趋于平缓,结合人工地形的改造巧妙地配置植物材料,形成平缓的园林绿地,能使景观层次的塑造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台地形与植物配置。台地上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提升整个台地艺术景观效果,又能突出植物特性,展现其群落色彩、质地等特征。若布置不同形态特点的植物会形成植物群落形态美的台地景观;若布置色彩不同植物种类可形成色彩美的台地景观。

2.3 水体与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耐水喜混、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

3 案例研究

本文以某生态庄园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其整体景观意境效果。

3.1 庄园概述

该庄园地形变化丰富,山体较多,但高度普遍较低,因此庄园内地形以舒缓坡地为主。庄园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庄园内有19个天然湖泊,散落在庄园的中心盆地当中。庄园原生植物类型丰富,亚热带植物为主。

3.2 庄园景观设计分析

3.2.1 设计理念。该庄园规划与设计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及文化传承,也凝聚了国际人居发展思想。在体现人文的基础上,根据园区天然自然环境,设计了“天造一半,人造一半”的开发理念。将人性和自然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总结其设计理念为:

尊重自然特征,顺应自然地形地势,道路多采用曲折迂回来避免笔直道路的乏味,增加了路边景观效果。

(1)建筑依地势而造,错落有致,保持原地形落差。(2)采用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隔离别墅区和公共区域,在保持私密性和归属感的同时增加了视线通透性。(3)通过开放式花园或者水体,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让人充分体现自然之美。(4)在保持原生水态前提下,增加了人工活动设施,适当丰富植物种类来装饰湖岸,增强了人与水的亲和力。

3.2.2 地形总体设计。针对地形进行园林设计,这在园林设计当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地形都会符合设计者的意图,也会出现很多不理想的情况,这时最好是运用多种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稍微改动,就能转变为良好景观,这种方法也能节约大量资金。根据庄园的地形特征总体设计特点:山体突出,坡地为主;外高内低,天然盆地;湖泊众多,岸线漫长;三山一水,诗情画意。

3.2.3 植物景观主题。在园林建设中,经人工雕琢的山、水、石要尽量与当地大自然的总体环境相映衬,不要和自然环境差别太大,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虚假的,会让人失去游玩兴趣,在进行地形改动时要符合自然的常理,从而使人徘徊其中时,有心旷神怡、回到大自然的感觉。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应尊重自然环境,注重真山真水的有利条件,运用各种衬托手法,从而使真山真水更具活力,使人欣赏时能有美的享受。“生态自然,尊重人性”――该庄园5000多原生态树种全被保留,原生态地貌和植被最大限度不去破坏,营造了舒适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生态景观;该庄园以自然式植物配置为主,保持了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

4 结语

地形设计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当然在设计时还需要同时兼顾空间、环境、土地类型及当地的实际状况,做到有效结合和利用,意境深远的现代园林作品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追求自然生态,展现植物特色;追求人性设计,寄托人物情感;追求风格突出,富含文化内涵;追求匠心独运,体现艺术境界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艺术境界的景观。

参考文献:

[1]杨黎.地形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及综合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2]金景春.居住区园林环境地形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09(06)

第8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景观主题

引言:

随着房地产开发的成熟与深入,人们在选购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小区的景观环境,关注居住环境的格调与个性,渴望丰富的景观来缓解高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景观主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小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和传统园林艺术,结合小区的自身特点和当地的植物种类及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设计个性分明的景观主题,从而创造优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1、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1.1 植物群落的创造

群落是绿地的基本构成单位。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和绿地景观丰富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内植物的合理搭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丰富的植物群落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群落并不是乔木、灌木、花草的简单堆砌,而是从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植物中挑选出受大众广泛喜欢的种类,按照一定的生态学和美学原理创造出适合居住环境的人工植物群落。

1.1.1选择抗性强,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气的排放致使现代城市的大气环境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宅间绿地植物配置应多选用一些抗性强,对有害物质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

1.1.2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界的植物按照生态习性有喜阴喜阳、耐酸耐碱、喜湿耐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征。园林植物配置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要尊重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长规律。同时,要考虑每个区域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

1.1.3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共同获利,植物之间的这种作用便称为它感作用。引起它感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它感化合物,它们几乎都是一些分子量较小,结构较简单的植物次生物质,如直链醇、脂肪酸、醛、酮、肉桂酸、萘醌、生物碱等,最常见的是酚类和类萜化合物。这些物质对植物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金盏菊与月季种在一起能有效控制土壤线虫,使月季茁壮生长; 牡丹和芍药间种能明显促进牡丹生长,使牡丹枝繁叶茂,花大色艳;松树、杨树和锦鸡儿在一起,都有良好作用。

1.2植物绿化的配置

1.2.1 植物绿化应满足室内采光通风的需要

(1)乔木与居住环境。居住区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到有限的宅间距离与植物的关系,以及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产生的变化,尤其是宅间绿地中的高大乔木。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往往会给居民带来通风、采光、昆虫侵扰等问题。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中规定宅间绿地宽度应在 20.0 m 以上,落叶乔木栽植位置应距离住宅建筑有窗立面 5.0 m 以外,满足住宅建筑对通风、采光的要求。根据某日观察,1 楼采光于 9: 00 开始受影响,12:50 完全被遮挡,18:40 开始逐渐恢复采光。因此,宅间树种以小乔木、花灌木为宜,以满足居住通风、采光的基本要求。

(2)立体绿化。立体绿化就是包括阳台、平台、屋顶、墙面的绿化。立体绿化可以增加绿化的面积,使小区居民更加接近自然。由于立体绿化的空间狭小,植物的生长环境有限,再加上一些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对立体绿化缺少充分的考虑,宅间绿地中一些高大的乔木对阳台、墙面,特别是处于 3 层以下楼层的阳台,遮阴时间过长,立体绿化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大部分生长不良,使居民审美情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居住区建筑密度大,绿地相对较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 然而,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建筑表面积),为立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居住区中,可以对低层建筑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种植五叶地锦等,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在建筑物的阳台上也可以摆放一些盆花,种植一些低矮小灌木和花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3)灌木与居住环境。应考虑灌木随时间的变化可能形成的体积,并使其与建筑保持合适的距离。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中规定灌木与建筑的距离为 1.5 m 。在宅间绿地景观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设计合适的距离。

1.2.2 强化住宅区特色与识别性

现代的住宅小区建筑物一般采用统一的外形,如果植物景观缺乏个性,单一的种类和类似的配置方式则容易使住宅区缺乏特色,识别性不强,导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速、准确地界定其所处的位置。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只有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居住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植物配置时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景观设计的要求保持一定的物种丰富度。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可以营造更宜人的居住环境。

1.2.3 注意花卉种类的选择问题

花卉与人的过敏反应。随着人们生活与科学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园林美的赏识层次不断攀升。绿地不再仅仅停留在绿化层面,更要求香化、彩化,花卉造景便成了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法。花卉造景是应用花卉来营造景观,充分发挥花卉植物的特点以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欣赏。但一些花卉能引起人的过敏性反应,如翠菊的花粉与人接触后会迅速释放,引起过敏; 凌霄花粉对人的五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发肿、发痒、角膜炎; 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与紫荆花的花粉接触过久,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要选择一些无有毒物质、不易引起过敏性反应的花卉来装点居住环境。

1.2.4 合理搭配植物种类,丰富居住区景观

(1)植物之间的搭配。首先应该确立较大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很大影响。较大乔木定植后,再安排小乔木和灌木,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的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

植物的品种的搭配应在设计布局中认真研究植物及其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则必须注意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过于分散,则会导致整个布局混乱。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达到“乔遮阴、草铺底、花灌藤木巧点缀”的园林景观效果。

(2)季相色彩的搭配。选择季相形态不同的树种,才能表现出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形的多种景观。与春、夏、秋3 季相比,树木的色彩在冬季是比较单调的,多为灰褐色,但是有些树木的枝干却有着鲜艳的色彩,比如具有红色枝条的红瑞木,具有绿色枝条的树锦鸡,具有白色枝干的白桦,这些枝干在落叶之后色彩更为醒目。除了枝干彩色景观外,是植物冬季的另一种美丽景观。红色果的有接骨木、桃叶卫矛、金银忍冬、山楂等; 金色果的有花楸; 绿色果的有红瑞木、文冠果。可以利用植物枝干、叶以及果实色彩的变化,创造出生趣盎然的宅间绿地。(如图 1)

1.2.5 建筑物与植物配置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使得人工自然环境更加生硬,这就需要利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植物要素来掩盖人工痕迹。例如,在建筑物的入口出,充分利用门的造型,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置与路、小品等进行精细构图,以打破门框生硬的线条。又如,在墙体前种植植物,不仅可以使单调的墙体生动起来,弱化墙体生硬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利用墙的南面良好的小气候特点,引种栽培一些美丽不抗寒的植物,使墙面的自然气氛倍增。同时,结合墙面的颜色,搭配植物花、果的颜色,在黑色的墙面前,选择开白色花的丁香,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 或在住宅楼前种植几丛美人蕉,缓和生硬的建筑线条,增添诗意( 图 2) 。

2、住宅小区主题景观的营造

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紧扣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宏观上充分体现总体风格,形成有节奏、有韵律、有变化的空间系列,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使主题层层分解、步步深化; 微观上讲究景观效果的细微变化以及景观要素的差异性、独特性,增加景观的丰富度,形成“一物一景”、“处处是景”的艺术效果,使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突出、个性鲜明。

2.1 融合自然主题景观

自然的主题代表了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此类主题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突出的自然特征。利用原有基地内的山、水、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或者借用周围良好的自然资源,通过对比协调或者直接融合的手法,来组织住区内的人造景观规划,使得人工痕迹巧妙地融入到自然的背景之中。例如,深圳万科十七英里海景主题住区,充分利用了优美的山、海自然风景,将人造景观融于山海之间,与山景、海景相互借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图3)

2.2 历史文脉主题景观

依据基地所传递的丰厚的文化信息,提取出能整合各种场地因素,顺应自然脉理的主题,并保留、更新或者置换与主题相关的景观语汇,从而传承和发展基地原有的文脉。如天津万科水晶城,原址为有着五十多载历史的天津玻璃厂。设计者并未推倒这片“有故事的土地”,而是基于场地的历史资源,以“工业文明”为主题,通过提取、置换等手法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 厂区大门通过材料置换成为新社区的入口标志; 吊装车间被布置为简约风格的运动馆; 货运铁轨则改造成了宜人的步行街……如今,在这块绿荫掩映的土地上,矗立的灯塔“照亮”了人们对往日时光的回忆,让人们在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绪中,倾听旧铁轨“讲述”那段“被激活的历史”。

2.3 地域文化主题景观

地域特色来源于乡土景观的自然过程和格局,以及人对这些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适应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时间使这种适应过程积淀为乡土文化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地域文化主题景观设计中,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挖掘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地塑造和体现出主题特色。通过对基地及周围环境的调查研究,包含了对乡土物质环境,包括植物、建筑、符号的抽象,将传统乡土景观的材料、肌理和构造布局方式与当前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在质感、色彩、形体等方面取得对比效果,体现冲突中的和谐,对比中的统一。例如,上海九间堂住区以白墙灰屋顶为主色调,在承接传统乡土民居文化核心要素的同时,运用对比与统一的现代手法阐释传统江南园林。(图4)如用钢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更新木结构; 用大面积连续玻璃幕墙替换木排门、木连门和折叠屏风; 重新演变马头墙、山墙、垂花门、游廊、瓦当等具有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的乡土景观元素; 通过半通透型院墙和篱笆与外景呼应,形成类似沧浪亭式的虚实衬托,使得乡土景观在发展中得到延续。

2.4 传统园林主题景观

我国传统园林中常常在有限的宅园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的手法再现自然界真实的山水风景,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即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表现。如笔者设计的某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古雅之美,抽象再现了大量江南传统园林的设计语汇。(图5)

设计讲求山水之间,意趣之中,山水、植物、建筑有机结合,以达“春晓花簇、秋醉枫林”之意境,表现江南传统园林特有的内敛与雅致。

3、结语

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时,植物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等相匹配,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景观效果,着重处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生硬线条。乔、灌、花、草、藤巧妙搭配,在依托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引进适生新品种。在搭配上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丰富多彩的造景要素,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在园林景观主题的营造中,不论是对传统园林的借鉴,还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都强调作者自主性和创新性的解读,及其创造性的运用。在营建过程中,开发商、设计师、施工单位“三位一体”,并以园林景观统领整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宗亮,段晓梅,樊国盛,等.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1) .

第9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现状调查;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920-05

Analysis of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Beidaihe Jifa Eco-agricultural Tourist Garden

SUN Xiao-gang1,HAO Li-qun1,WAN You2,ZHANG Guang-chen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2.Qingdao Linglingyi Landscaping Works Limited Company,Qingdao 266101,Shandong,China)

Abstract: Beidaihe Jifa eco-agricultural tourist garden was the first national 4A-grade scenic spot in eco-agricultural tourist. It had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s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high-tech agriculture, it combined appreciation, participation, entertainment and human interest, and played sound role i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sightseeing. It became a good place for people to relax and understand high-tech agriculture. Some shortcomings in garden function, outdoor landscape, service facilities, programmes and seasonal limitation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field survey. Suggestions for overcoming the shortcoming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eco-agricultural tourist garden; survey of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农业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园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在农业科技示范和新品种展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农业科技园作为我国观光农业园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也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接受,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目前一些农业科技园建设存在着功能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特色等问题[1]。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依靠高科技农业,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品种展示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以“绿色文化、花园农业”为宗旨,提高观赏性和娱乐性,成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4A级景区,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我们于2010年10月4~6日对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随机对园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1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该园区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该园区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1园区现状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于2000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生态休闲景点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00 hm2,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

5 500多万元。园区突出体现市场供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素质教育4种主要功能,其平面图如图1所示。

热带植物园种植着热带、亚热带的大型植物百余种,在此可看到开花的槟榔树、果实累累的椰子树和造型别致的人心果等。

四季菜园采用基质和水培等先进的栽培技术,以及立柱式、墙壁式、牵引式等立体种植方法种植各种蔬菜,形成“蔬菜树”、“水上菜”等奇特景观;四季瓜园采用箱式、槽式等基质无土栽培方法,栽培了数十种世界著名的瓜类,形成五彩斑斓的奇瓜长廊;四季果园里种植着从热带到温带的各种果树500多株,近50个品种,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各种果树开花、结果,游客还可亲手采摘购买时令水果;四季花园生长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150多个品种的观赏植物,是一个四季常绿、四季开花的“植物王国”。通过对高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园艺新品种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示范和科普的目的,同时满足了游客旅游观光的需求。

农家动物园园内饲养农家畜禽30余种,不但均有特色,而且具有同类品种的先进科技代表性,并且园内设有动物表演,集科普教育、生态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

民俗大院包括“院中园”和“室内表演展示”两大部分。“院中园”以雕塑和可参与活动的形式,展现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场景。“室内表演展示”以各种手工业生产表演形式,展现农产品加工及传统手工业生产劳动场景,并展出大量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实物,让人们品味悠久古朴的农村民俗文化,启迪人们思源思进,起到了一定的科普教育作用。

园区内蔬菜、果品采摘区为游客提供了采摘蔬菜、水果的场所,让游客有了较高的参与性,百花园、百果园、百树园等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对各种树木花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园区在娱乐活动区设置了蹦极、戴河第一漂、滚筒、惊险桥等娱乐活动项目,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集发大宅院、别墅区、绿色农家饭庄、小吃一条街,让游客可以在观赏娱乐的同时,得到方便的服务。

2园区建设的不足

2.1科技示范和科普功能

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是农业科技园区主要的两种功能。目前,很多园区尤其是部分政府部门建立的园区,在休闲观光的功能上投资力度偏大,出现了只有观赏、娱乐价值但不实用的诸多范例[2]。根据随机调查,在该园区建设上也多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201名游客中,仅有2人为农民,而其来园目的也是休闲娱乐,并且除了39人,即占调查人数19.4%的游客在来园目的中选择了“了解高新技术”一项,其余的游客主要选择的是观赏、娱乐和参与性活动方面的项目(图2)。由此可见,园区虽然在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方面有所建设,但客观上对人们尤其是对农民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偏离了农业科技园建设的方向和初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环境景观

农业科技园内功能内容和景观形式是吸引游客的两大要素。据调查(图2),来园游客中,67.5%的游客选择“欣赏风景等观赏性活动”作为来园目的,而相当一部分游客对园区内的植物、水体、建筑等景观并不十分满意。

2.2.1植物景观该园区植物景观,除了展示区的观赏植物、果树和蔬菜以外,主要是道路两侧和公共空间的绿地,而在这些空间中,绿化植物树种较为单调,乔木多为垂柳、榆树等少量树种,其余除正门入口处的月季园及利用一串红、矮牵牛等宿根花卉摆放造型外,全园室外基本无开花植物。植物配置上,层次和色彩搭配欠缺,基本没有灌木、地被类植物。总体上看植物景观效果一般,调查结果上也显示这一问题。

植物景观方面主要是针对植物种类丰富度和色彩搭配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1、表2),园区内植物种类单调,植物配置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游客满意的程度。

2.2.2水体景观水体的设计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部分,并且更要重视亲水性设计。园区内水体主要为戴河部分,在部分区域设置了飞越戴河、蹦极、水上吊索桥等活动,但是对于部分人群特别是儿童限制较多,也不能达到真正亲水的目的;除娱乐性水体以外,没有景观性水体,从而降低了水体的观赏性及参与性,并且调查显示(图3),129名游客在水体类型、娱乐性、水体景观效果特别是水质方面(占64.3%)表示不是很满意。

2.2.3 建筑景观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榭、舫、廊、桥等单体建筑以及园灯、雕塑等园林建筑小品。它不仅具有造景作用,还可以满足游客休息的需要。园区内单体建筑仅有一处亭子布置,而且由于其周围游乐设施的停用而无法利用,也导致园区内建筑景观效果欠佳、休息设施种类单调和不足,游人对建筑景观方面普遍不满意。

2.3服务设施

据观察,园区内休息设施种类单调、数量较少,主要包括娱乐区设置的树池座凳、摇椅,部分道路边缘设置的座凳;垃圾桶数量较少、标志牌的标志性不强,同时这些服务设施的景观性也较弱。通过调查统计,在休息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方面,分别有102人(占被调查游客的50.7%)、106人(占被调查游客的52.7%)表示不太满意,认为在数量、类型等方面需要改进。在休息设施方面,主要问题为类型、数量,38.3%的游客认为类型单一、48.2%的游客认为数量较少(图4);在其他服务设施方面,标志牌标志性不强和垃圾箱数量不够是游客选择最多的两个方面,分别占39.6%和47.2%(图5)。

2.4项目设置

目前,项目雷同、相互模仿现象是我国许多观光农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观光农业园集中于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旅游项目因缺乏特色而失去吸引力。该园区的项目设置也基本上为这些内容,无明显的特色。

另外,该园区内活动没有很好地体现“农”的特色,园区内参与性活动中与“农”相关的活动主要为蔬果采摘,其余参与性活动则为蹦极等收费娱乐项目,使游客感觉好像是进了游乐场,曾经开设的体现农趣的活动也未能保持下来(如戏水摸鱼活动,现已停办、场所已干涸),偏离了农业科技园的主题。

2.5季节局限性

根据调查统计(图6),第一次来园人数(即只选择“十一”为来园时间的人数)为81人,来园次数为两次或两次以上为120人,在这些游客中,除选择“十一”作为来园时间外,选择“五一”、“暑期”、“周末等闲暇时间”的游客大体相当,分别占30.8%、25.8%、39.2%;而春节来园游客则最少,仅占4.2%。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园最大的季节局限性在于冬季。

3建议

3.1增强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功能

可借鉴国内外一些好的发展经验,如以色列针对干旱和沙漠化的生产条件建立的多个以沙漠农业和节水农业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农场[4];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基地内,积极进行先行探索并试验推广的大棚滴灌无土栽培、二氧化碳气肥工厂化育苗等106项新技术,提高了蔬菜的抗病能力[5]。

在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内,结合本地区农业特点,探索适用的先进农业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在园区内设置科技示范教室,对先进技术的具体流程等进行展示示范等。同时园内所有植物特别是展示的新奇品种,尽量挂牌标明科、属、种、产地、分布及栽培特点等;引进的先进技术也应将名称、特点等详细标明,真正起到科普的作用。

3.2遵循景观规划原则,加强室外景观营造

3.2.1植物景观单一的农业景观和农业生态科技不能满足游客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如果能够同时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观光农业园才能真正体现其无穷魅力[6]。在植物的选择与搭配上,考虑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地被植物的有机结合,并在各个功能区中合理配置,成为园区农业景观的有力补充和点缀,体现地方风格,形成园区特色。

可在百树园适当增添色叶树种,如槭树类树种,在道路两侧增加灌木或草花地被,如红瑞木、菊科花卉,以提高植物层次和色彩丰富度。还可以利用植物造型体现主题,如农家动物园及其附近,可将植物修剪为动物造型来体现主题。

3.2.2水体景观对于戴河植物配置,可在滨水位置和水中种植菖蒲、芦苇、荷花、睡莲等耐湿和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景观性。在亲水性方面,可在水体的岸边设计广场、亲水平台、台阶、栈道等,创造亲水空间,从而让人们轻松地从事赏景、休闲娱乐等活动。

3.2.3园林建筑观光农业园建筑造型,应与农业环境相融合,体现农家气息。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田间石材、木材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建筑物与周围场地的联系,又能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建筑小品在材质、色彩、规格上要体现纯朴的“农”的气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美化和暗示整个园区的文化气质。比如利用戴河,在岸边或水中设置草屋茶室;在水中或岸边设置农具雕塑;在林下或路边放置小品,如农产品形状的雕塑。这些设置不仅能成为一景,增添园区的趣味性,又可给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

3.3改善服务设施

在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成为必需的考虑因素,它是指从人的各种需求出发,将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贯彻到设计的始终,融入到设计的整体和每个细节,真正使空间实现“为人而设计”[7]。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到细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园区内,满足休息设施的多样性、舒适度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如可根据儿童的心理,将座椅设置为蘑菇形等;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垃圾箱等设施在方便的同时结合园区性质增强美观效果,如设计成玉米等农产品的形状。

3.4开辟独具特色、参与性较强的“农味”活动

在园区活动设置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置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游客游玩的项目。另外要开发独具特色的参与性活动,使园区更有吸引力,如法国园区中利用其闻名世界的葡萄酒,让游客参与到葡萄酒酿制过程中[8],就是其独具特色的项目。

园区内,除提供对农作物、农产品的采摘外,还可让游客参与如干果的制作等多种体验活动;游客可以自己动手,根据各个季节的农事特点,参加农田管理,让游客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还可进行花卉赏析,拿自己参与日常管理收获的农产品参加各种展评活动等。还可以举办农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3.5突破季节局限性

3.5.1突出展示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北方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可在园区突出展示各种园艺作物无土栽培模式,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各种先进园艺育苗技术,如组培育苗、扦插育苗等;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技术等;新、优作物品种的种植等实用性技术[9]。

3.5.2增加冬季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可在冬季等农闲时节,与农业推广部门合作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定期开办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示范先进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并让农民参与其中,真正达到示范推广的目的。

3.5.3根据条件增加冬季景观和活动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室内公园”。可以在观光温室内,将蔬菜、花卉、果树与水体、廊架等园林景观要素相结合,打造“室内公园”,开辟室内观光空间。在园区内设置溜冰场、冬季民俗游戏场(打雪仗、滑冰车等)等场地,增强园区吸引力。

4结语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自建成以来,较好地发挥了展示、示范、科普、游览等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对该园区及其他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使农业科技园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文,唐文金.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80,7716.

[2] 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功能定位、技术背景与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14-17.

[3] 陈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07(11):41-45.

[4] 丁小伦.国外农业科技园类型[J].世界农业,2002(9):35.

[5] 王欧,吴文良.生态农业与特色型园区的发展――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3(6):36-38.

[6] 张灵.现代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7] 赵生华,刘辉,石平,等.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促进城市公园的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592-595.

[8] 张晴,罗其友,刘李峰.国外农业休闲功能及对中国农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8(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