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

时间:2023-07-31 17:2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

第1篇

【关键词】不良资产 供给侧 证券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主要涵盖在三个方面: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居民储蓄率高导致我国的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目前我国间接融资规模仍然在继续增大,杠杆率也趋于升高,这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保持杠杆的可持续性。然而,资产证券化恰好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途径。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领域继续扩大。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国金融监管当局也一直在采取种种措施来降低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但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数额仍旧处于增长的阶段,比例持续高居不下。参照银监会的数据来看,至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744亿元,比上个季度增加8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67%,紧逼银行业风险警戒线2%。

2.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不容乐观。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微观企业调整布局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领域的波动中连续走高。到2015年第四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8854亿元,比上一季度增加724亿元,关注类贷款转为不良贷款的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增加。同时“可疑类”不良贷款的金额也高达5283亿元,不良贷款结构极为严峻。

(三)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及现状

不良贷款使得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大大受损,浪费银行的信贷资本,银行所获的利润也开始缩减。同时,银行意识到这一点会使得银行主动缩小信贷规模,提高贷款利率,这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实体经济效益降低。

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传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银行通过催收、诉讼等方式自行清收。这种方法资产回收率较高,但人力成本较高,诉讼时间跨度大;第二,债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转化可以有效提高资产价值,同时对人才、技术有很高要求;第三,利用坏账准备核销,该方法银行有最大的自,可主动决策并且操作灵活可对冲,然而会对银行的当期经营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第四,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方法在快速回笼资金同时需要承担较高的损失以及一笔不小的交易成本。

为了应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阶段提出的新挑战,解决传统处置方式耗时长成本高规模小的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应用而生。

资产证券化重要的条件是在未来可以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因为不良资产不能够及时保证各期产生预期的现金流,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而通过变现途径转化下的不良资产,就能够保证稳定的现金流。

我国于2006年首次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一共发起四单,由建设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起。倡议方中仅有建设银行一家银行发行了建元2008年重整资产支持证券。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我国_始着手停止一些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后一直到2012年,我国不良贷款正式重启,期间银行资产管理凸显出很多问题,商业银行加快了不良资产证券化步伐。

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均已获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资格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试点。2016年9月,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出现好转,18日中国债券信息网了两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公告,分别为建设银行的“建鑫2016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债券证券”和工商银行的“工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这两单规模共计26.77亿元。因此,从我国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自身利益两个方面着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不良资产的简单有效率的途径之一,同时为商业银行探索混业经营积累宝贵经验。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过渡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要切实抓住这次改革带来的时代机遇,贯彻创新精神,加强经营活力,实现由传统发展到创新发展的实质上的提升。供给侧改革的主旨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因为实体经济的提升离不开金融业的高效支持,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本质与供给侧改革理论有很多相通点,这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提供了新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观察世界各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可知,我国企业负债率最高,债务杠杆达到约2.5倍的历史最高,远高于其他国家。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乐观,我国产能过剩导致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并构成了这次改革在金融领域的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三去一降一补”,三去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如何实现去库存去产能的目的?首先在时间段上要使得杠杆能够连续下去,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是针对可持续性的处理办法。这次改革为不良资产的处理灌输了内生动力,加快了商业银行对该类资产的证券化步伐。证券化能够大幅度提高国内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发挥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作用。

过去的经济发展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国单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商业银行需要在供给侧上寻求新的突破口。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信贷结构对市场中供给偏多的产业加以约束,对于需求短缺的产业要精准帮扶。但是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供给侧不能灵活适应需求的变动,所以商业银行对各产业信贷投放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对那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过度扶持,这样一来不仅规避了风险而且对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有很大帮助。

三、政策与建议

(一)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

根据世界各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经验来看,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盘活资产存量的渠道和手段,但是政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政府需要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相关制度保障,其中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是SPV,其主要作用是最大可能的减少发起人破产对证券交易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防止其自身破产,总的来说也就是破产隔离。由于资产证券化参与的主体多、交易结构复杂,所以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而会使得破产隔离机制失效。

(二)加强资产证券化风险评估

第一,对资产证券化项目中不良资产的甄选要严格审慎,保证其未来有稳定的现金流入。风险评估机构要尽职尽责,保障信息透明。

第二,对信用评级管理也要有新的要求,在已经实现的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机构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相互制约,达到利益相关人的互利共赢。

第三,商业银行作为发起行,要提高资产服务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对资产处置的效率。

(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金融资源中最关键的要数信贷资源,它的合理配置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商业银行要优化对创新型企业的信贷配给,对新兴战略性企业要在资金上扶持鼓励,推进“中国制造2015”的完成;其次,协调地方发展,在供给侧对沿海城市尤其是京津冀、长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配合,在信贷方面形成有特色的服务;最后,对于日趋衰落的传统企业要按法律程序进行清算重组,从而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置,降低不良贷款率。

参考文献

[1]李军农.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证券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韩松.供给侧改革与银行资产管理[J].西南金融,2016(3).

[3]赵洋.发力供给侧改革――十一月财经金融热点观察[J].中国金融家,2015(1).

[4]励雅敏,黄耀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中微观分析[M].平安证券,2015―10―21.

第2篇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国企改革;法律法规

1资产证券化现状

自2005年起,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入起始阶段,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12年的发展。自2008年金融危机重启之后,在我国政策的大力驱动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猛。作为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产物,资产证券化是企业本身进行理财的过程,也是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结合的创新。它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以证券形式融资,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另外,证券化也增加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国企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政策建议。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路易斯•拉涅利在1977年接受采访时提出。各国的机构、学者和研究人员等都对其作了不同解释。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它定义为“一组不连续的应收账款或以其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支撑的证券,能够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变现,同时附加给投资者一些其他权利”。而中国的王松奇教授则认为它是用对应的、由贷款或应收账款产生的现金流或经济价值作为基础,来匹配投资者对相关证券购买时的支出,以达到经营活动的融资目的。以诸多学者的分析作为基础,本文认为国企资产证券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通过对现有资产进行重组,将原本一系列缺乏流动性的、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设计重新组合,形成资产池,以达到降低负债或增加总资产的目的。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在证券化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信用增级的方式提高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而通过风险隔离机制,即对发起人进行隔离管控以避免投资者的收益在其破产时参与财产清算,最终使得各方参与者受益。2016年,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420.51亿元,同比增长37.32%[1]。其中,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4385.21亿元,同比增长114.90%,占发行总量的52.08%。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较2015年翻番,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国企经营效率低,负债水平高,发行证券化产品不仅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引入更多资本,盘活各个区域国有资产,但在实际运用中,国企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国企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国企具有的行政性、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政府的长期扶持等造成了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不良资产庞大、负债率高、企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外,针对国企特性所带来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3个方面:实体支撑能力不强;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性。

2.1实体支撑能力不足

财政部于2016年5月份公布了前4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120.7亿元,2016年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6522.5亿元,同比下降8.4%。其中,央企2015年1—4月利润总额5410.2亿元,2016年1—4月利润总额5054.1亿元,同比下降6.6%;地方国有企业2015年1—4月利润总额1710.5亿元,2016年1—4月利润总额1468.4亿元,同比下降14.1%[2]。经对比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整体盈利不太乐观。其中传统产业领域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盈利情况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企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持续进行,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主营业务不集中、效益较差、实体支撑能力不足,对投资者来说,往往缺乏吸引力,使得融资效果大打折扣。

2.2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不足

我们都知道金融中介结构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资产证券化是建立在基础资产的信用之上的,因此,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和价格是否具有效率取决于基础资产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公开以及透明。而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来说,从成立到转让,其产品信息并没有在沪深交易所的信息端上体现出来。信息不完善和不对称造成了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不足。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债券的一种,其流动性比已经偏低的债券市场还要低。2015年,据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可知,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量为194.69亿元,换手率为8.46%。2015年我国债券市场整体换手率为172.7%,企业债换手率为202.2%,中期票据换手率为198.1%,不同融资品种的换手率对比可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水平较低。2016年沪深交易所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换手率为24.93%,同比增长大约17个百分点。和2015年相比,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换手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与2016年债券市场整体187.87%的换手率相比,证券化市场流动性水平依旧不足。

2.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性

自2005年资产证券化正式起步,虽然整体呈现出繁荣趋势,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却不够完善。目前,证券化方面的业务规范主要是受沪深交易所的约束,另外就是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一个管理规定,并无专门的法律制度,表现出较严重的滞后性。而现在一般情况下专用车辆(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的设立其实是以金融中介机构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展开的,这种类型SPV实际上并不具备独立主体资格,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资产证券化所必需的破产隔离与真实出售,一旦出现产品违约情况,与其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容易出现联动性违约,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容易产生资产纠纷问题。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实现合法的破产隔离机制至关重要。另外,我国目前的税收与会计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性使得国有企业在履行资产证券程序中增加了成本。虽然资产证券化的整体趋势向好,但地方政府对各自区域中的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缺少针对性政策,因此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外部环境缺失,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最后,目前虽然有《破产法》《担保法》《信托法》《物权法》和《公司法》等法律的规定,但是不同基础资产使得不同类型的资产产权在处理上有差异,办理程序也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

3政策建议

3.1注重实体经济,提高国企基础资产质量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活水之源,实体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切实效益。因此国企必须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调整经营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吸引投资者参与国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基础资产质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兴趣,应积极金融创新与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进行,减少不良资产,对基础资产打包组合,增加信用等级等,坚定市场信心。

3.2增强信息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机制

为了化解信息不对称,必须注重信用评级过程的作用。信用评级是为了避免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本来不用承担的风险,帮助投资者作出合理决策,使各方参与者受益,因此,信用评级过程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理应健全交易平台和交易系统,完善交易机制,增加对相关产品信息的公布和披露,增强信息透明度,提高中介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投资群体。

3.3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

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理应加强管辖区内国企的管理和完善外部法律环境。不同企业面临的税收政策不一样,进而所应对不同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匹配,根据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只有将各自特点与税收和会计制度匹配起来,才能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复征税问题,提高国企效率。

4结语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较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状况,降低不良资产和负债率,也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意义,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在国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问题重重。实体支撑能力不足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缺乏信心,同时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差、业务推进过程法律环境不完善共同阻碍了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有序推进,人们仍然要时刻关注国有企业特性所带来的风险和问题,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增强信息透明度等等,才能更好地通过国企资产证券化促进国有企业混改,进而促进我国的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波,宋旸,陈光新,等.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J].债券,2017(1):31-37.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0-0018-05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overall opening of our banking industry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steady progress of financial industry,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new challenges. Under present situations, to develop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of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create a new profit source and to improve core competence. Commercial bank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apital, client, marketing channels etc, to develop the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efficiently.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有效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应对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国企重组进程提速,行业整合与并购方兴未艾,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形势,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促进自身战略转型。

(二)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金融业一直坚持分业经营制度。加入WTO后,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是综合化经营,这些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必然会凭借其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绝对优势,抢占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这必然对仅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冲击。如果这种状况维持不变,就可能形成外资银行在华继续实行综合化经营与国内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已经刻不容缓。

(三)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投资银行等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其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团队等内源性优势,通过先发战略确立市场地位后将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实现收益结构优化和效益增长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发展空间日渐狭窄,适时、有效地配合国企改革而开展企业并购中介等投资银行业务,可以逐步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商业银行功能,消除累积性风险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在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投资银行业务中拓展生存空间,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可获得五方面收益:一是能够分享我国资本市场迅速成长带来的丰厚利润,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大多属于效益型、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能够实现中间业务的结构升级;二是实现收入多元化,节约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商业银行可在为客户提供存贷款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增值型服务需求,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和服务能力;四是可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促进优势客户对弱势客户的兼并、收购,有力地促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保全;五是通过对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将使商业银行更全面地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有助于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贷款进入和退出策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目前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开始试行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考核分配办法,投行业务在节约经济资本和创造经济增加值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 投资银行组织架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构建投资银行业务组织架构。

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于1998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目前已建立起国际化的投资银行架构,通过其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英国及新加坡设立的分支机构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银行正积极探索在商业银行业务框架下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2002年初,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江苏、山东等22家境内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业务部门,配备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承揽重组并购、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企业上市发行顾问、资产管理、常年财务顾问、企业资信服务等系列投资银行服务。此外,工商银行还拥有境外控股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东亚”)。工商银行境内投行机构与海外的工商东亚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境内外投行机构相互支持、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协调发展的运营模式。

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与摩根斯坦利等组建中国首家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3年,建行总行成立投资银行部,主要在内地拓展委托贷款、财务顾问、银行保险等业务。2005年初该行投资银行部被分拆,2006年9月恢复组建投资银行部,全面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建行通过相继控股重组中建投、中信建投等券商,迅速推进投行业务。

近年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门,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总体看,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起投资银行业务组织架构。

(二)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产品

目前,中国银行所属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上市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结构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杠杆及结构融资、私人财富管理等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

工商银行积极探索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互动发展,稳步发展企业理财咨询和资信服务等基础类业务,重点开拓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安排承销、间接银团、企业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积极发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2006年,该行作为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为19家企业发行了23期、总额为463.4亿元的融资券。由该行担任财务顾问的宝钢集团收购八一钢铁项目被国内财经杂志《当代经理人》评为“2006年十大战略并购事件”。

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经营短期融资券、国际债券、信托受益凭证、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再融资、股权投资、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产品和服务。

从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的空间还很大。

(三)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和盈利状况

近几年,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达到13.84亿元人民币;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占整个集团营业利润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达到1.55%。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2005年至2007年营业利润及占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2005年―2007年营业利润及占比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和2007年年报

工商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信息、资金优势和广泛的客户关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水准的投资银行服务,投资银行业务取得长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从2002年的1.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45.05亿元人民币。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与业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并列的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也成为该行边际投入最小、边际产出最大的高附加值业务品种,对于工商银行改善收益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建设银行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19.96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128.38%;短期融资券承销金额达到625.8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18.68%,累计承销量和当年承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内同业第一。

虽然各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但总体看,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途径

从我国情况看,根据现有法规,除证券承销与经纪等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外,其他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可从事或以财务顾问的形式参与,包括: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银团贷款、公司理财、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资产及基金管理、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等。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金、客户、网点、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有效地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具有的优劣势建立投行各业务运营平台,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准确细分客户并提供优质、全方位产品和服务。从我国金融生态现状出发,今后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应重点发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有:

(一)与贷款等债务融资业务相协调的投行业务

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项目融资顾问、银团贷款组织安排、结构化融资顾问等;资产证券化、公司债券承销;协助项目发起人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结构和融资方案,协助项目有关方进行项目协议和融资协议的谈判。在安排银团贷款时,可以充分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如资产抵押债券、各种贷款证券化、零息可转换债券、委托贷款等。资产证券化可采取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等债务性债券形式,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协助企业处置不良资产。

(二)财务顾问业务

财务顾问可分为企业财务顾问和政府财务顾问两个方面:

1.企业财务顾问

企业财务顾问主要为客户的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活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改进财务管理。特别是在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收购兼并与重组业务的一个新兴市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后,为促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经营性国有资产迫切需要重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和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任务;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资本运营的跨国界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因素都为商业银行开展企业财务顾问的并购重组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政府财务顾问

政府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客户。在我国,各级政府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社会稳定的主要维护者。政府可以为银行提供以大型基础建设为代表的良好商机和创造良好的法制、信用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商业银行通过为政府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有利于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范要求的银政关系。

(三)项目融资和银团贷款业务

项目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为该项目筹资和经营而成立一家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承担贷款,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的资产或权益作抵(质)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贷款方式。项目融资主要用于需要巨额资金、投资风险大而传统融资方式又难以满足但现金流量稳定的工程项目,如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及运输、电力、农林、电子、公用事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商业银行可以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与项目发起人等密切联系,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协助项目发起人完成项目的研究、组织和评估,设计项目结构和融资方案,协助项目有关方进行项目协议和融资协议的谈判,起草有关法律文件等。最后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卖、抵押贷款等形式组织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

银团贷款与证券承销的业务操作程序相近,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积累承销经验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牵头组织银团贷款,商业银行可以增强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能力,拓宽与企业的合作空间,为企业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

(四)并购重组顾问服务

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资银行业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如:帮助猎手公司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定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意的收购制定反收购计划。协助企业制定收购或反收购策略,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还可协助企业改制,设计重组方案,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协助企业收购或出售资产和企业股权。协助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制定企业上市计划。

(五)财富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为目标客户提供基于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之上的财富管理业务,通过专业化的资金管理、外汇交易服务、头寸管理、投资组合设计等多种服务,解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与他们建立“关系客户”与“关系银行”的联系。如工商银行通过向大型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使客户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增强集中控制支付能力,减少借款规模,简化支付手续,降低付款成本等方面得到较大实惠,银行也获得了管理费收入。

(六)财务管理咨询顾问服务

1.资产负债管理顾问:定期向客户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现金流管理顾问:帮助企业制定现金流管理计划,利用金融证券产品对客户流动资产进行组合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财务决策顾问:对客户的对外投资、融资安排、年度财务指标制定、利润分配等重要决策提供顾问服务。此外,还可为客户提供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咨询、财务重组、风险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顾问服务。

四、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

(一)构建高效运转的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

为加大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力度,商业银行应在总行层面建立按照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将分散于公司金融业务板块、个人金融业务板块和资金业务板块中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职能、人员加以整合,以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全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系统策划、拓展和管理。在分行层面,可在投资银行业务量大的重点省、市分行成立投资银行部门;其他分行可通过组建任务型团队的形式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即在分行有相应业务需要时,成立由总行牵头、分支行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任务型团队,专门执行某一项目,当项目结束时,该团队即宣告解散,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跨度较大,客户需求较为复杂,建议在开展投资银行相关业务的营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考虑实施由公司客户经理和投行客户经理组成的双客户经理制。投行客户经理侧重于整体投行服务方案的设计以及投行相关产品的推介。在开拓一些以投行业务为主体需求的客户时,以投行客户经理为主进行营销。在成功营销客户并实施服务之后,公司客户经理再进入,深度挖掘融资、现金管理和其他综合业务需求。

(二)建立良好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机制

加大投资银行业务新产品开发力度,为投行业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投行业务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分行在战略决策、体制安排、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组合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为此,应建立总分行间、部门间新产品开发沟通机制,构建全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研发体系,设立产品创新团队。在国家政策和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研发新产品并有重点地进行推介。

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审批办理的绿色通道,对高端新产品,尤其是能带来大额收入的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特事特办、快速论证、科学决策、加快审批。建立高效的沟通、反馈、联系和决策机制。

商业银行开发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投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

(三)树立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投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品牌属性。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瞄准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要树立特色观念和“品牌意识”,在实际运作中实施“品牌战略”,这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各家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在某些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中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一条龙”服务,进而实现抢占市场份额、创建具有本行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的目标。

(四)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机构的业务联动

部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海内外设有投资银行机构,例如中国银行在香港设有中银国际,工商银行在香港设有工商东亚,建设银行在香港设有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从现实情况看,推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机构的全面联动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对投资银行机构而言,联动有利于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的资源优势,更有针对性开展市场营销,更有效率地覆盖客户需求,增加项目储备;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言,联动能够借助投资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完善营销职能,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总之,通过加强联动与紧密合作,有利于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合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

以下表中所列投资银行机构开展的几项业务为例,商业银行机构和投资银行机构可开展以下合作与联动。

为提高联动效果,首先,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并完善业务联动的制度化机制,按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线为中心梳理业务流程,实现交叉销售,与客户建立全面、持久和深入的业务关系。其次,应建立联动工作考核机制,将联动纳入全行整体绩效考核中,以激励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完善并加强联动激励措施,建立联动成果的分润机制,实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再次,应建立一个服务于业务联动工作的信息平台,实现及时、快速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五)加强投资银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投资银行是“人的生意”(People’s Business),投资银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储备关系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前途。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投行人才队伍,培养自己的投行专业人才,引进相关业务领域的国际投行高端人才,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优秀的投行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投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结合市场做法,构建与投行业务体制相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投行员工收入与贡献匹配、风险与利益挂钩、权力与责任一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六)建立依法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防火墙”风险隔离和控制制度,防止风险“传染”,防止因一项业务的失败而拖垮整个银行。其次,应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风险,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的交叉风险管理。再次,应建立一套全面、严谨的投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系统,提高识别、度量、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006年和2007年度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