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

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

时间:2023-07-31 17:2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

第1篇

随和淡然,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条理,这大概与她的职业有关,郑桂清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实际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用在老师的身上也并不为过。工作让郑没有多少闲暇,兢兢业业到了2000年,刚退休的她当时的想法是“什么也不干,先休息半年再说。”

或许是长期的辛苦劳累与生活不规律,退休两年后郑桂清的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她患上了冠心病,后经检查她心血管有80%堵塞, 在2008年在心脏里安了支架。2002年,她被确诊为糖尿病。也同是在这一年,她摔伤了右腿,在腿里支了两年的钢板……当她把裤管卷起来时,一条长长的疤痕赫然在目。她笑着跟我说,“这我轻易不让人看,别人也都不知道。”心脏里有支架,右腿曾断过,血糖还不稳定……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就坐在我眼前,竟是一个眼有笑意、积极乐观、怡然淡定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起这么多的苦难,也没有几个人能在这多难缠身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淡然、乐观,然郑桂清就是这样。她现在每天参加活动、听健康讲座、练书法、绘画、唱歌、做手工……精神饱满,乐在其中,跟那些身体健康的人一样积极活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很爱玩。”是的,心态很重要,这些兴趣会帮助她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也最佳。不听她说这些又有谁会看得出来她是个病人呢,但她仍然会承认:“我就是一个病人。”

严控饮食 加强运动 “养生就是别吃太饱”

以前的郑阿姨,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毫无保健意识”。身体越来越差后,她才开始注意养生保健。开始认真听医院的健康讲座,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活动,并主动寻求各种途径学习养生的知识。由于家住在朝阳医院附近,有了这个地理优势,朝阳医院办的健康讲座,她是每节必听。各种患者活动也都积极参加。还会主动看一些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和电视节目,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照我说呀,这养生就是不要吃太饱。”少吃多餐,定时定量,这是郑桂清的饮食养生之道。每天早上7:00多是早餐时间,一个西红柿、半个鸡蛋、一把挂面,是她早餐的主要内容。吃不多,但也不能浪费,她现在是一个鸡蛋做两次吃,也练就了把鸡蛋打出来,一筷子夹下去,蛋黄分半的本事。午饭晚饭也都按时吃,“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郑桂清还特别钟情于杂粮,她从不吃富强粉,吃的馒头是杂面馒头,面包是全麦面包,就连蒸的米饭也会有大豆、小豆、芸豆之类的豆类在里面。而每天下午4:00左右是郑桂清的下午茶时间,她会在这个时候喝喝茶,吃些点心,当做加餐。这一天四顿是几乎成为规律,虽然次数不少,但吃得却不多。她自己说:“吃一点就好,只要不饿着就行。”严格控制饮食,就是她血糖控制良好的关键。

郑桂清很少正儿八经的说出去运动,她那些丰富的兴趣活动就经常能把她的时间排满。她说:“我经常背个包出去就是一天的活动,一天背书法的、一天背绘画的、一天背唱歌的、一天背手工的……”多种兴趣爱好,总是能让她保持充沛的活力和积极的心态。而且很多兴趣也都是她退休后才培养的。不仅如此,她还善于把运动的理念运用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早市、逛超市,她习惯于走着去;晚上看电视时,她会站着,一边做着云手等动作,一边看电视。

多学多传 帮助病友 “还是需要多做宣传”

“一旦得了病,你再想回,是回不去了!”糖尿病更是如此,目前还无法根治,患上了就需要终身的管理,从而造成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身体健康不光是要靠医生,得了病后再治好也并不是正确的健康管理理念,健康应重在预防。郑桂清很明白这一点,就如同她多么积极活跃、乐观开朗、不愿接受自己是个患者的事实一样,她依然要承认自己就是个病人。亲身的感受让她感触颇多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注重预防、少生疾病。现在的她也很乐于在自己的活动圈子内做着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当记者向她提出约稿时,她也欣然同意了。她说:“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像鲁迅那样,‘振臂一挥,应者云集’,但是宣传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必须重视宣传,尽自己能力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要宣传健康知识,当然必须自己先掌握这些知识。郑桂清早在2002年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时,就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医院健康讲座,研究一些健康节目、健康类书籍上介绍的知识。并由于健康知识掌握得好,在2006年被评为朝阳医院的“健康之星”。

第2篇

[关键词]广西;健康养老养生;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强烈,使得人们愈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的精神需求关注逐渐增大。因此,健康及养老养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自身健康的投资使得这一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具有强大且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广西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为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广西自身竞争优势来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为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和注入新的活力。

一、概念界定

目前,对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学界还没有明确完整的定义,大部分学者都是分别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及养生产业进行概念界定。

(一)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国内外迄今为止没有对健康产业做出过权威的界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健康观念经过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如今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无病痛,而是更为关注人心理、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健康。伴随着这样一种现代健康观念的发展,健康产业由传统的医药卫生产业逐渐转变为包含了医药卫生、健康食品、健身、保健品、健康保险等多个产业服务领域,形成了一个维持健康、促进健康、修复健康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实际上,可以将健康产业理解为是与人的整体健康相关的产业的统称。另一方面,健康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群体,是为人的健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集合。

(二)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又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商品、设施及服务,满足其特殊需要,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

养老产业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借鉴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的实践,可以将养老产业概述为制药业和健康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养老保险业、养老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金融业等十个行业。由此可见,养老产业是一个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横跨三个行业的综合产业体系,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构成了养老产业的三大核心部分。其主要特点是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环境友好、可持续等。

(三)养生产业

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是指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那个手段护养认得生命的行为,它既包括生理层面的养生,也包括心理层面的养生。养生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生产业正在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迅速崛起,并被视为我国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第三次消费浪潮。

养生产业就是指满足人类健康养生需求所包含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健康产业以及文化艺术服务业等,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物质、精神与生态文明的重要产业。

二、理论基础

波特钻石理论又称钻石模型或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2)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4)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等。在这一基础上,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

在这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着两大变数,即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这一理论中可以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就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这四大要素和两大变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发展先机。

因此,虽然波特的钻石理论是针对分析一国的竞争力而提出的,但其适用性远不限于此,它对于分析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对策研究也有很现实的理论意义。

三、广西健康养老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在钻石理论中,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从健康养老养生角度来讲,其产业的初级生产要素就是健康及养老养生资源,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是包括产业人才、技术创新等。

就初级生产要素而言,广西拥有着优美的自然及生态环境,是良好的养老养生胜地,有着巴马、永福、金秀等23个“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拥有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同时,广西是中国著名的“中草药王国”,共有4623种中草药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具有发展健康制药产业的巨大优势。因此,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初级生产要素极具竞争优势。

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首先要在人力和资本上进行长期有效的投资。目前,广西医学类院校主要有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不到10所,且基本上都属于大专类院校。截至2014年,我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8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有8.65万人,注册护士10.40万人,仅占全国的3.5%、3%和3.6%,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此外,专业人才中,大部分服务人员都是大专文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服务水平低下,甚至许多养老服务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及行业规范,导致产业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广西制药科技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的高级生产要素较弱。

(二)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24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广西也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地区。截至2014年底,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81.25万人,同比增长8.3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增加无疑会增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需求,大大促进产业发展。此外,亚健康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甚至许多中青年人也成为亚健康的重要组成人群。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饮食不合理、休息不足、过度紧张、压力太大以及长久的不良情绪都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这一方面,甚至是中青年对于健康及养生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

市场的需求状况是决定一国或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表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截止2014年年底,广西已拥有养老床位12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3张,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千名老人26张床位的标准。同时,社会福利院103个,敬老院1177个,社区服务机构906个,老年活动中心128个,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供需矛盾会越来越大,产业逐渐供不应求,也大大限制了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分析

相关及支持产业的竞争优势是波特钻石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发现,有关联辅行业的支持,是一个地区或产业能够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关键。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制药业、体育业、交通业、住宿业、餐饮业等。

然而广西一些养老养生地的交通可进入性较差。广西目前虽然拥有南宁、柳州、桂林等7个民用机场,公路总里程达1149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711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格局,然而许多通往养老养生地或者是山区老人所在地的道路仍然是较难进入的,多为二级路或是普通乡道,交通不便利,极大的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广西依托生态优势、长寿品牌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候鸟型”栖息式养老等中高端休闲养生养老模式,促进了休闲养生与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然而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健康养老养生地特别是养生旅游胜地等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巴马而言,作为广西最知名的养老养生胜地,其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特别是景区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高峰时期接待能力明显不足。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健康养老养生企业的战略及结构决定了广西的壮瑶医药、中国长寿之乡等健康养老养生资源丰富,拥有着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优越的产业环境。然而,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省(区)较为落后,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尚未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产业体系。

广西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特别是壮药、瑶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著名中医药体系,受到许多民众的追捧。广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王国”。但是,目前广西已开发利用的中草药物种仅有1078种,不足全区药用植物总资源的30%,整体自愿开发利用率不高。此外,广西中医药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较小,只有几家企业被列入全国中药重点企业50强,其企业普遍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低,管理水平不强,对产业发展有极大的限制。

目前广西健康养老养生模式主要以旅游养老养生为依托,大多发展模式雷同,缺乏产品创新,产业恶性竞争激烈且发展不平衡。在养老养生产业方面,广西虽然已经有一些旅游地进行了旅游养生养老项目的开发,但是由于产业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结构,从而能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限制了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

(五)政府分析

波特在钻石理论中认为:要想形成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及产业优势,政府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就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而言,广西区政府及各辖市政府都对于这一产业均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健康及养老养生产业,带动全市乃至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方面,政府没有设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相关协作。目前,广西虽然出台了多个有利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条例,且各主要健康养老养生地也出台了相关条例或规划,如《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永福发展规划》等,并举办广西国际健康长寿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成立广西保健养生学会等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然而,这些条例及规划并未形成统一的产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且产业之间的协作缺乏,影响整体产业的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投入不足。虽然广西各级政府都安排并逐年加大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无论其总量还是比例都与先进省(区)有较大差距。除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外,广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主体主要是财政资金,社会捐助以及市场运作的资金还远远不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极不适应,导致各地养老服务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

(六)机遇分析

广西在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拥有非常良好的机遇与环境。自2004年,广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为中国及东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及空间,促进了双方的合作与交流。随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加强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走廊”。此外,中国・南宁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广西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等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都大大扩大了广西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及发展机遇。

同时,我国对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逐渐重视为广西发展这一产业提供了极大的产业机遇。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社会老龄化、养老养生事业和产业更加重视,规范和扶持的力量明显加大,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大大促进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科技的革新等,也将大大带动和促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

四、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策略

对于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企业而言,正确的分析产业竞争力、运用钻石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对于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把握优势要素,整合产业资源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广西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其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要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资源及环境要素,整合相关健康养老养生资源,加强对广西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独居优势的地区提供便利的交通通达度。另外,加强广西生活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公众基础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养老养生的重视及关注。

其次,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级生产要素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提高产业人力资源素质,完善健康养老养生队伍。要着重进行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工作,特别是中医及养生保健相关的高端人才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应大力加强与国际高水平人才的合作交流,提高整体行业的素质,完善健康养老养生队伍。健全健康养老养生的培训教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优先培育养老服务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抓住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及服务

抓住当下健康养老养生市场的极大需求,积极开发研究广西健康养老养生新产品。对广西传统的养生保健产品及健康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及包装,将广西著名的保健产品如大新苦丁茶、金秀绞股蓝茶、巴马火麻汤等进行重新开发,迎合市场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功能性产品;同时,要着重加强对广西传统民族中医药产业的研究,研发适合当下健康及养老养生的新产品,发展健康饮品、保健酒类、营养膳食等多形式的产品及服务,以供人们能够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在养老产业方面,要按照市场需求,加大养老产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推进“虚拟养老院”、候鸟式养老等多种养生养老方式,鼓励不同形式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同时,要结合养生产业和健康产业进行创新,围绕健康养老养生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各个方面拓展养老个性化服务,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

(三)加强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融合力度

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产、旅游、保健品、医疗护理、娱乐、餐饮、体育运动等相关产业及行业的发展,必须提升产业融合力度,多渠道增加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服务资金保障,扩大产业规模及效应。因此,发展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必须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及扩展,围绕“旅游度假一养生长寿一医疗康复一研发制造”产业链,大力加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融合,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旅游,从而拉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在实现产业融合的发展下,推动“泛巴马世界级养生健康长寿产业园”、“大漓江国际养生健康产业带”、“北部湾经济区海洋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带”及“西江经济带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带”的形成,创建“一圈三带”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格局,使广西成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化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建立良好竞合关系,完善产业结构

广西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应该大力推进产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共赢。允许并鼓励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经营机构和模式的存在,并积极形成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战略及结构,以促进产业的全面规模化发展。积极创建多元化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森林生态疗养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等特色健康服务业,打造辐射港澳的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形成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与格局。

同时,要借助各方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营销宣传。迎合电子商务“互联网+”的热潮,推动网络营销在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中的大力应用,特别是要积极建立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并完善健康及养老养生产业相关沟通渠道和信息,吸引相关企业经营者和客户进一步了解,拓展经营主体和市场的多元化,完善产业结构。

(五)利用政府职能,加大产业投入

广西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一方面要利用政府职能,营造宽松、积极的政策环境,为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有利于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特别是推动这一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助力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从而为其向市场化发展。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发展养生养老地产,优化产业环境,实施差别化的个体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度增加健康及养老养生产业用地指标。在金融支持上,要鼓励金融机构对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支持,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健康养老养生企业上市融资;实施公平投资引资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和滥用配额等行为;鼓励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企业开展具有市场化的服务业务,寻求新业态的发展。在财政支持上,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纳入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支持范围,并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六)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打开国际市场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生成长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小学阶段开设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把卫生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因此上好健康教育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怎样去获得健康和保持健康,怎样让小学生爱上健康教育课呢?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教育,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形成优化的课堂学习结构,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学生保护自己》这一课时,联系低年级儿童中常会遇到的事情,如“怎样和陌生人对话”、“怎样玩玩具”、“遇到危险向谁求助”,同时让学生知道“保护自己”不等于“冷漠无情”,不能以“保护自己”为名,而丢弃“乐于助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教师制作了课件,一幕幕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得认真,学得专心,在兴趣中懂得了保护自己需要的是更多的机智与聪明,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例如讲解《换牙的卫生》时,先出示课件;乳牙、恒牙,让学生认识牙齿,让学生有一个直接认识,然后通过两幅幻灯片和三句话告诉学生如何保护好刚萌生的新牙,最后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换牙期的卫生。两幅幻灯片对于课文的理解有好处,教学中我从观察入手,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又如在上《注意饮水卫生》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图片告诫学生不喝生水,因为生水是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生水里的病菌,学生观察到细菌样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认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自主性学习

健康知识,虽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学生的健康意识非常模糊,如果仅仅用单纯讲解,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健康课中我也常把学生带进多媒体教室,因为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声、光、电、影、形、色等多种功能,在营造气氛方面比其它方面来得更形象、直观,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的危害》这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对人体的种种害处,学生被画面深深吸引了,悲惨的情节,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明白了吸毒就是毁灭自己,毁灭一个家庭。当老师问:有什么危害时?很多同学都积极踊跃发言,最后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对学生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用高尚的情操待人的好恶,去鄙视贩毒分子丑恶嘴脸,进而讨论作为国家小公民,应如何严守国家的法规,积极投身反毒、禁毒的斗争中来。所以信息技术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探究性学习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了解到人体活动由奇妙的神经在指挥,其实,我们每个人100多关节,206块骨头,650块肌肉,10万公里长血管,都由13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系统在指挥运动呢!关于我们神经系统,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有同学说我想知道神经系统怎样指挥人跑步,有的想了解130亿神经细胞怎样保护;有的想知道神经系统怎样分工,有想知道如何用好我们神经系统……老师组织同学按自己兴趣,分成研究小组:“神经工作”、“神经保护”、“神经分工”、“神经运用”让学生机查阅教学资源库(教师预制)如“神经工作”小组查到资料动画展现赛跑时神经系统工作情况,脊髓如何指挥简单活动,有的组收集到图解狗做的三个实验:脑干的作用是管心跳和呼吸;小脑的作用是保持平衡,大脑作用管知觉,也就是说、想、识别物体等。……

五、拓展课外,培养综合素质

一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亲身感受购买食品时怎样注意买合格食品,认识“绿色食品”标记,学会根据“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来判断食品是合格。在红领巾小超市由学生做营业员、当顾客,让学生感受到市场经济的繁荣,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另外让学生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通过学习来获取快乐,也是促使人们愿意进行学习的目的。

总之,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小学阶段开设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把卫生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尹娜;浅谈小学健康教育课[J];才智;2011年06期

第4篇

关键词:节目形式 节目内容 社会效益

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关注普通受众生活品质的养生类节目一时风行,不仅给受众带来了视听盛宴,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了他们指导和鼓舞,还对他们进行了知识、时尚等信息的引领和满足。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直播版》和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均是以提升受众生活质量、提供生活健康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两档节目均以良好的势头繁荣发展,但节目的定位、传播特色与风格大有差别,笔者对两者的传播内容和特色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该类节目的良好发展提供初步的探索性的参考和建议。

两档节目的定位比较

《健康之路・直播版》的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愿望,满足观众治病防病的要求,从大卫生的观念出发,为观众提供最具权威的而且是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知识,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①节目以开阔的健康视野、全新的卫生理念,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为观众传递健康,紧紧围绕“健康”进行节目策划和编排,给予观众最翔实最专业的医疗咨询和健康指导,节目风格大气、清新,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而《百科全说》的定位是“‘第一档职业生活智慧脱口秀’,是湖南卫视的一档全民励志,学以致用,满足当下国民精神和生活实用诉求的百科全书式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这是一档真正最贴近娱乐脱口秀形态,同时蕴涵丰富生活实用信息的带状节目”。②节目采用娱乐化的包装,为受众打造一种在娱乐的同时又能获取丰富实用信息的全新脱口秀节目形态。节目除了以健康养生类为主体内容外,还涉及美容、情感、育婴等话题,信息种类丰富,精彩纷呈。

节目形式的异同

主持人与现场嘉宾的特色比较。《健康之路・直播版》的主持人冀玉华端庄大方的气质中洋溢着清新爽快的气息,给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节目注入了活力,同时,她的语言风格和着装特色都体现了央视的大台风范。《百科全说》作为湖南卫视2009年的一个创新亮点,吸取了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精髓,主持风格为“一文一武”,由方琼、李维嘉联袂主持,并由侏梓骁、唐笑等6位助理主持轮流助阵。助理主持的加入也大大活跃了节目现场的气氛。主持人帮助观众把看上去“肤浅”但观众很关注的问题提出来,让嘉宾予以解答并展开相关话题。节目在带给观众快乐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从节目的欢声笑语里学到一些生活智慧。同时,现场嘉宾的风格也多呈现时尚、新锐、随性等特点,无论从服饰搭配上还是语言风格上都体现了较强的亲和力和交流感,因此,它受到多个年龄层观众的青睐。节目除了健康养生类的主题外,还有美食、情感等主题,嘉宾的人选也随着节目主题的丰富多彩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播出形式的比较。《健康之路・直播版》自2009年12月28日以来播出时间有所调整,在央视十套的每周一至周五17:50播出,时长25分钟。节目完全采用直播的形式播出,每次围绕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一个主题,邀请国内一流的医学专家到演播室做嘉宾主持,直接回答观众的问题。演播室设有热线电话,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接听,给予观众直接、及时的解答和帮助。节目根据需要还会邀请健身专家和演员做现场示范,给观众以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相关指导,这些举措均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百科全说》于每周一至每周四19:35播出。自2009年11月30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据《百科全说》的新浪微博的消息,节目于2010年3月25日和3月29日均创下了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二的良好纪录。随着节目的热播,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一度成为湖南卫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节目内容的异同

《健康之路・直播版》侧重于提供专业的医疗信息服务,同时又有食疗养生、美容、减肥等热门主题,节目以其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征服了大量受众。笔者依据《健康之路》官方网站的节目视频对节目的主题进行了分类,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即全年的节目作为样本,根据期数加以汇总,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1中,针对专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的主题一共123期,占全年总期数的51.0%,其中以妇科、肿瘤、眼科等热门主题占主体地位。而健康饮食类节目一共40期,所占百分比为16.6%,节目内容丰富,涉及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的方方面面。“其他”类的节目主要是针对病人个案展开的相关的话题,故事性比较强,尤其是在11月和12月各占12期,分布得较为集中,为受众提供一个认知他人、自我认知参照体系。美容塑形类的节目主要分布在5月~9月,体现了节目的编排特色,以季节变化为契机,以受众为中心,及时调整节目内容。这些都体现了该节目以健康为中心的“专业”特色,为受众提供了前沿、权威的信息和指导,同时符合当前“养生热”的时代潮流。

表2为《百科全说》的内容分布情况,笔者选取2009年11月30日开播以来至2010年4月7日的节目作为样本,依据历次节目的视频进行统计,如下表:

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节目中关于健康养生和美容减肥的节目比例分别为32.8%和18.省略/File001/File_44150.html

②http://baike.省略/view/2927374.htm?fr=ala0_1_1

第5篇

古今养生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几百年。”讲的是人才,其实养生之道也是如此。养生之道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经济状态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科学技术的高低,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同时代的养生文化也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因此,古今养生之道,表现出时代的差异性,也就毫不足怪了。

饮食观念差异 中国古代养生历来有“食素长寿”的说法,认为“肥肉厚酒”是“烂肠之食”(吕不韦《吕氏春秋》),只有“淡薄是谙”才能“动作不衰”(朱震亨《格致余论・饮食箴》)。隋唐时代的名医、103岁的甄权就是一个以食素为主要养生手法的代表人物。甄权平时生活俭朴,“食不必甘美,有素食菜根者,即可增而少秽浊,则胃病不生。问之其术,术尽在斯。”可见甄权的长寿与其长期食素有关。而现代养生学则认为:营养平衡是新陈代谢的基础,膳食中既要有充足的蛋白又要保证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著名生物学家、104岁的寿星陈纳逊教授在其“养生经”中,就有“调节饮食,平衡营养”这一条。陈老在进入老年后,注重少食多餐,食谱为:早餐一杯牛奶、一片面包、一个鸡蛋、一只香蕉;午餐一小碗米饭,荤素搭配,豆制品必备,包括一道置放了红枣、枸杞子之类滋补品的汤;晚餐面食加稀饭,下午和睡前各有一份点心:牛奶、咖啡、蛋糕、芝麻糊轮着吃,可见陈教授的长寿与其“营养平衡”有着直接的关联。

运动观念差异古人强调以气养生。《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只有心如止水,才能静心养神,情绪稳定。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就主张“至虚极,守静笃”。他说:“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元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注。”而现代养生家则认为:生命在于平衡,养生也在于平衡。这种平衡不仅包括营养,而且也包括运动、休息、环境等方面。若生理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国元老、百岁寿星陈立夫认为:养生在动,养心在静。他说:“举手投足,适度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是也。”但他同时又认为:“心意需静,勿贪得,勿虞失,恬静寡欲,心平可致气和,心旷使尔神怡,自必延年益寿焉。”其动静结合之举,尽在于斯。

性事观念差异“少思寡欲”是古人养生的基本内容之一。《红炉点雪》云:“若能清心寡欲,久久行之,百病不生。”因此,“平和无欲”成了古代养生家公认的一个“养生秘诀”。南北朝时,北魏120岁的大将罗结虽然年过期颐,但依然身强力壮,耳聪目明。罗结的养生秘诀之一就是不贪恋女色。罗结伉俪举案齐眉,如胶似漆,却从不放纵,朋友为他介绍的美女小妾,被他一一回绝。他认为:不耗精,不散气,是得以长寿的养生秘诀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又证明:性的适当宣泄,可以调节体内各种生理机能,使情绪轻松愉悦。文坛耆宿、百岁寿星章克标的一生中,曾取过三个妻子。在他百岁时,还取了个比他小43岁的北方大姐作为新夫人,为了让新夫人和他一起好好生活,他还幽默地为夫人起了个“灵清”的名字,其意是希望新夫人在今后的生活岁月里,要头脑清爽,事事“拎清”,夫唱妇随。日子就更有滋味了。

传统养生一脉相承

养生之道,作为一种文化理念,一种长寿理论,总有其基本框架。同时,养生理论作为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有着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因此,我们细细分析研究中华养生之道,可以发现:既存在着古今差异的一面,也存在着古今一致、大同小异的一面,这显然是因为同源于中华文化之脉,有其相同基因的缘故。

道德观念共识古人强调:一个人在养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养德,即所谓“大德必得其寿”。孙思邈曾云:“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三国时期的民间医生、百岁寿星董奉虽身居山林却不与世隔绝,他一生助人为乐,乐施好舍,给人治病从来不取分文,只令病家栽杏树为酬。天长日久,病家所栽杏树多达十万株,每到收获季节,所收甜杏如山,董奉以杏子赠与乡人换取谷物,所得粮食全部用来救济贫困人家。由此可见:董奉高尚的医德和功德,也正是他得以长寿的基础。现代医学亦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如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激素可以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福建省漳浦县佛教协会慈善会会长、112岁的长寿老人蔡松苍一生与人为善。1977年,他捐资2500元作为基金,创立了漳浦佛教协会慈善会,以后,连续6年坚持春季植树,先后出资2000多元,请人购买树苗5万余株,又连续3年资助深土镇敬老院等等。他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我没什么用,送给需要的人,我心中踏实。”

食忌观念共识在历代的养生学理论中,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饮食清淡对人体的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清淡,淡则物之真性真味俱得。”(清《老老恒言》)元代106岁的养生家贾铭在他所著的《饮食须知》中也提出:食物宜清淡,忌多食盐。年长之人更不可忽视。现代营养学也认为:多食盐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高血压、肾脏病或心血管病等,故以清淡为宜。新疆维吾尔族137岁的吐地沙拉依一生饮食以清淡为常,三餐以玉米面条和玉米面馕(一种形同大饼的食物)为主,辅以少数细粮(小麦),平时喜喝凉水或在水中调放茴香作饮料。百岁以后,他依然面色红润,情绪饱满,毫无老态龙钟之感。

学习观念共识学习在古人看来,是一种高雅的养生之举,它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张英《聪训斋语》云:“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可见古人对学习和养生之间的关系早有见地。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养生学家、“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就是他在100岁时写成的。为了写这部书,他不辞劳苦,常常步行外出收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试验、证实后才收入书中。这种体力与脑力的活动,都构成了他增强体质,延缓大脑衰老和健康长寿的因由。现代养生学也认为:人的脑细胞,越用越发达,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健壮,因此有益于健康长寿。学习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能提高“自我价值”,推迟心理的衰老,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著名儿科专家、百岁寿星苏祖斐在百岁以后,仍以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语言来撰写《100岁写的回忆录》。

文中记叙了作者和她的家人从(1898年)到1995年春近100年的往事,正确入微的记忆,令人惊叹不已。百岁寿星阿椿在退休以后,以书为伴,潜心学术研究和科普写作,先后出版了《四部精萃》、《知识与趣味》、《科学的卫生经济》、《人生百岁》等书,读书写作使他精力充沛,青春长在。

去芜存精继承发展

养生之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江水永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达,知识的积累,养生之道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养生学,逐步克服时代的局限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使各种养生法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使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从“导补术”到“保健品”饮食,是维持生活的基础。合乎人体营养的饮食,是延长人类生命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早已被古人所意识。明代116岁的无暇和尚在26岁时就到了九华山。在山上的一个天然岩洞中穴居修行。他长期采集黄精、党参及野果等,每日蒸晒三次,仅在清晨食用一餐,作为“导补”,以饱终日。无暇和尚在山上的条件甚为艰苦,为何还能如此长寿?后人分析:服用黄精是其主要原因。转眼间,几千年过去,古人用天然的动植物作为补品早已被现代的保健品所取代,人们在有营养及富含微量元素的动植物中提取精华,做成针剂、片剂或口服液等,投放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不少百岁寿星经常服用保健品。如上海的“百岁股民”储士芽老太晚年长期服用某种口服液,并认为“效果蛮好”。

从“喝茶”到“科学用茶”话谈千古事。茗沏一壶茶。茶是人们的常用饮料,被誉为“国茶”实不过分。关于饮茶的祛病保健、养生益寿之功效。历代典籍多有载述。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便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话不免有些夸张,但其主旨还是强调茶药同源。唐代120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他的禅语中,就有“吃茶去”这一条,以此来诠释“平常心是道”。有旧联云: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回归可缓,试闲吟陌上花开。想象一下:这种情趣该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悠闲、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韵致。那么,茶叶究竟为何能使人长寿?现代科学给了您最好的解释: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P等药理成分。咖啡碱能促进人体发汗,刺激肾脏,有强心、和胃、利尿、解毒的作用。与茶多酚协调,还可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提高,并有防止心肌梗死的作用,并可通透血管。此外,茶还有提神、抗菌等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饮茶习惯已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随着科技的发达,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保健茶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如美容茶、减肥茶、健身茶等等。用茶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如“中国百岁长寿老人”之一范香秀的枕头就与众不同,她将泡茶饮用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入枕中,和上谷子和少量的茉莉花茶。拌匀,然后装入枕中。有药书说:这种用茶叶做枕芯的枕头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鼻炎、感冒头痛、暑热等皆有好处,可见范香秀的“茶枕”是不无道理的。

第6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亚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体改委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而在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的数据中,广东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的2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如果饱受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繁重的工作压力,就会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使相当一部分的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教师职业相关疾病,引发“过劳死”。据广东省教育工会的调查,广东高校教师大约1/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剩下约7/1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亚健康人群中,有约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即疾病的边缘状态[1]。另外2项调查关于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年轻教师也不能幸免,甚至引发各种病症,如慢性咽炎、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相关疾病较为明显[2,3]。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及高等院校正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特别是国家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无论是在频率还是强度上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强烈。教师所感受到的巨大压力不仅威胁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研究调查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有利于了解教师职业病及亚健康发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健康管理计划,预防职业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向惠州市第九小学、中堂小学、小金口中学、惠港中学、市第一中学、惠州学院6所学校的在岗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28份。选取50岁以下的教师调查问卷,得到研究意义问卷478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设计教师生理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衡量人体生理健康的医学分类的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健康问题,共15项(表2)。采用无记名随机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每1项答案赋值分数“1”,问卷得分介于0和15之间。根据健康状况程度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健康、亚健康、前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4种[4]。分值0~2分为健康,3~6分为亚健康,7~11为前临床状态,12~15分为疾病状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教师群体生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478名有效被试者中,处于亚健康及前临床状态的占69.0%,处于疾病状态的占4.3%,而处于健康状态的只占26.6%(表3,图1)。与广东省教育工会的调查相比较,惠州市教师群体的总体生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1],但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数依然较多[2,3]。图1中,从问卷调查的得分分布情况来分析,总体得分情况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以5分的频率最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健康和前临床状态,疾病状态的最少,这完全符合生物学统计分析的一般规律。

进一步对调查问卷中各选项的选择频率进行分析后发现,在15个选项中,选择记忆力减退、失眠、咽炎、腰酸背痛、脾气急躁、抵抗力差等几项的频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而这些症状和疾病都是教师群体中最容易出现的职业相关疾病,表明惠州市教师群体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有向职业相关疾病发展的趋势。这与他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无法正常合理安排饮食、长期过度用嗓、发音不当以及粉尘刺激、长期伏案工作有重要关系[5]。

2.2不同教师群体间生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以性别、年龄、学历和教师类型为分类依据,对不同教师群体的生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2.2.1不同性别教师群体的生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478份调查问卷中,男教师177人,平均得分4.05分;女教师301人,平均得分5.52分,平均得分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方差分析表明,男女教师的生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这说明女教师的生理健康问题比男教师更加突出,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中有63.5%的人缺少锻炼,而其中女教师就占了85.6%[6]。心理学专家指出,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角色定位等都会使其拥有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对于女教师来说,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回到家还要挤出时间来写论文和做家务,与男教师相比,她们的工作压力更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少。许多原因加起来就导致女教师较男教师更容易产生生理疾病[6]。

2.2.2不同年龄教师群体的生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对478份调查问卷按10岁为梯度进行分类,总体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即20~(岁),30~(岁),≥40岁。调查结果中有413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教师,其中20~(岁)的青年教师占24.32%;30~(岁)的中年教师占38.16%;≥40岁的老年教师占37.52%。各年龄段平均得分情况见表4。方差分析表明,各年龄段教师群体的生理健康水平差异并不显著。按照人体代谢和衰老的生理规律,年龄较大的教师群体在生理健康机能方面应该比年轻的要差些,但在调查结果中,中青年教师的生理健康水平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中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行政、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有关[2.

2.2.3不同学历教师群体生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将478份调查问卷按学历层次分为大专及其以下、本科和研究生及其以上三个教师群体。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教师群体生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学历是影响惠州教师群体生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与学历高的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生活习惯的培养,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生理疾病的发生[7]。另外,高学历的教师比较注重饮食和养生,膳食结构较为合理,善于自我保护,也是发生亚健康较少的重要原因。

2.2.4不同从教类型教师群体的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6中,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5分,5.2分,5.0分和4.1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教师的健康水平最差,可能与其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低、较少注重自身的护理和养生,以及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学生管理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关系。大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强,再者大学生的管理也相对比较容易。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状况以及教师水平基本相似,因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惠州市教师群体的总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478名有效被试者中,处于亚健康及前临床状态的占69.0%,处于疾病状态的占4.3%,而处于健康状态的只占26.6%。在调查选项中,诸如记忆力减退,失眠,咽炎,腰酸背痛,脾气急躁,抵抗力差等几项都明显高于其他症状,而这些都是教师群体中最容易出现职业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是指“身体、精神对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对于大多数敬业的教师来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工作时间很长而且繁忙,几乎无上下班之分。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应对各种考试和竞赛的压力,面对自身的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问题,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思想负担很重。再加上现代人膳食高糖高盐、饮食过量、烟酒过度、缺少锻炼的不良生活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引起机体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最终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产生生理疾病[8]。所有这些都可能是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的重要原因[9]。

第7篇

1当前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

第一,养生治疗中假中医伪中医频发和真中医失语的矛盾。当前社会上针对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一些伪中医、假中医打着“中医文化”的旗号到处行骗。他们或者随意的曲解中医经典,或者无限夸大部分食药的疗效,欺骗社会公众,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绿豆张悟本之流。而与此同时,“中医领域专业人士、真正的权威大家们却在关键时刻‘集体失语’,极少参与中医文化的传播推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9]当然这一状况,随着中医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两年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二,传播策略的弱化与中医文化重要性的矛盾。当前一方面非常强调中医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则是在中医文化的传播上存在误区,传播策略弱化,日渐式微。中医文化无论在传播的策略、传播的手段、传播的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缺少名人的广告效应,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传播机制是单向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机制,缺少中医传播的品牌意识等等。第三,重视中医的言与行的矛盾。在相关政策上,国家虽然对中医文化越来越重视,但在扶助力度、资金上仍然有限,这使得中医文化在传播一开始就信心不足,也得不到传播媒介的足够青睐。第四,中医神秘化与大众化的矛盾。中医自身的话语体系比较特殊,加上宣传的不足,造成大众对于中医文化包括中医认同的矛盾。一些调查表明,很多老年人对于中医非常相信,患病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而一些年轻人则比较相信西医。认为西医显效快,比较科学。对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等话语体系,普遍认为比较神秘,缺少科学论证。第五,国外热与国内冷的矛盾。中医文化传播在国际和国内也存在一种倾向,即一冷一热的现象。国内信奉中医的人群相对固定,而随着海外中医的传播,其显著的疗效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上述矛盾的实质就是强调中医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医文化传播困境的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会影响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削弱中医在社会公众认同的合法性基础。

2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思想上忽视和轻视。表现之一是很多人还是轻视甚至忽视中医文化传播的研究。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发现近十多年来关于篇名是“中医文化传播”的论文仅有8篇。与其他相关的研究选题相比较,显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深入的研究空间。表现之二是当前社会公众也存在理念的误区。他们认为,“中医只能调养一些慢性病,治病起效也缓慢,同时中医更多的是应用在中老年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很多年轻人对中医不了解,不熟悉,甚至带有偏见。”[10]第二,传播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在中医文化的传播机制上,是一种单向的政府主导下的传播,缺少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机制,不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机制。是一种平面的传播机制,不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传播机制。第三,中医的自身因素。表现之一是中医系统的自我封闭,成为一种中医院校内部或者中医药高校之间的自我娱乐。表现之二是中医文化的话语体系原因,在大众化理解层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难点。例如中医的理念和传统的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中药的药理药性的辨析、养生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和现代人的思维和文化不完全适应,造成理解的困难。①表现之三是中医文化中难以被人们理解的名词术语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途径使之符合现代的通俗语言体系,这是传播学中编码与解码所遇到的困境。例如,中医的经典著作大多是医学古文,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无论是对中国大学生,还是外国的中医爱好者,都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第四,大众的社会心理,比较急功近利,浮躁。对于疾病,往往看重的是治疗时间快慢,服药的方便,因此往往更加偏重西医和西药,忽视其副作用。中医和中药,因其制药的相对复杂,煎服的方法相对多样,对于今天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往往选择最简洁最便携的西医西药。第五,社会大环境的因素,社会整体浮躁和轻中医重西医的现状。笔者概括为两句话,“中医很伟大,西医很强大”。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除了中医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大环境是一个重要外因。中医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具有中国古人的智慧。但是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医西医的竞争,就现状而言是西医占主导地位,中医虽然伟大,但是还不强大。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全国的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远远高于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的数量。

3中医文化传播的创新对策

第一,中医院校应该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中医院校作为培育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的基地,自身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传播文化的职能。中医院校具有大量的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应该在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面对大众开展中医文化的宣讲和传播。他们应该具有中医文化传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担负中医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社会上各种假中医和伪中医层出不穷,社会公众也非常愿意倾听来自权威的中医院校学者的声音,而不是集体失语。第二,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机制。一是从中医文化传播的过程看。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不仅仅是政府有关部门,而且包括中医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医院医务人员等等。二是从传播的媒介看,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新媒体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因此中医文化传播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还应该包括各种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互联网的网站、论坛、QQ等等。三是努力构建全方位的传播机制。如中医文化传播的双向沟通机制,在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应该互相沟通。正面引导机制,对于中医文化的积极影响和功能,需要大力宣传。对于中医名家的医德和先进事迹需要宣传和弘扬,传递正能量。及时反馈机制,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公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需要相应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评估机制,对于中医文化传播的成本和绩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四是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应该从封闭到开放,从集体失语到发出自己声音,从政府单一主体到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医院、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从国内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医文化。那种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的理念已经过时了。五是努力构建健康的传播环境,建设有利于中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人如果自己都不信,不发扬,就会造成文化的历史断裂和虚无主义。六是在传播的内容上需要创新,内容需要取舍。当前应该选择当前大众关注的热点和兴奋点。如中医养生,中医美容,中医保健,中医食疗,中医的关注群体不能仅仅是老年人,也应该包括年轻人。特别是公务员阶层、以及公司企业的职业群体。他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对于健康保健同样具有知识的渴求,需要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学习。七是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导下的中医文化传播公司。当前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目前我国尚无专业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因而中医文化缺乏专业的推广机构,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中医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应尝试建立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努力打造品牌,必然会推动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和了解,推动包括养生在内的相关产业以及中医药的本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中医文化传播需要大众化与时代化。正如需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样。中医文化传播也需要大众化和时代化。如何将传统中医文化语言与思维用现代人容易听懂、能够掌握的方式来传播,这不仅需要精深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中医文化工作者掌握现代传播方式与技巧。例如,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方式。包括中医文化的专题讲座、专家的义诊、公益广告、省市级别的电视电台的现场咨询,出版相关的书籍和录像等等。比较好的方式如万家灯火,市民大讲堂,特别是借助于大型电视台的节目等等。中医文化的科学普及,除了科学性和知识性,更重要的就是怎样把这些学术领域里专业、严谨的知识,以大众化口语以及易学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便于大众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举例、病例研讨、真人示范穴位、比喻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达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

总之,从中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每次中医文化理论的创新和突变都与此时的文化思潮、价值理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秦汉之际的黄老学说到《黄帝内经》理论的出现;从汉魏易学卦爻六位模式的出现到《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提出;从魏晋时期‘文人的自觉’到服食之风的兴盛;从隋唐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合流到‘普救众生’医学伦理思想的倡导;从宋明理学的勃兴到丹溪‘滋阴’思想的提出;从清代乾嘉学术的出现到清季医籍的厘定整理;从清末西学的侵入到‘中西医结合’,‘废除中医’等变革声浪。”中医文化在面临文化传播的危机时,往往也面临机遇。对于中医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美国宾州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席文教授指出,“中医并不像某些人所宣称的,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未来;然而如果我们企图思考医学的未来时,中医史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比珍贵的思想资源。”[我们相信中医文化传播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她的养生保健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防治结合的理念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念,具有光明而辉煌的前景,我们应该大力推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尽自己的力量和贡献。

作者:陶林张宗明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

第8篇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体育及其健身理论,就必须把握好保健班学生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其接受体育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此,笔者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保健体育与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教学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学生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 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疾病(暂时性或终身性)和身体某部分器官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由精神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和躯体性不适反应,进行预防性教育和处置,以便达到指导青少年讲究精神卫生、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变态。高质量的保健体育课教学,可以改变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内涵不同, 但它们的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对高校病、残、弱“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要做到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合二为一,才能符合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保健体育课的现状

1、对保健体育课认识不足

教育部于1992 年、2002 年先后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 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2、保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针对性不强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 但大同小异。说明多数学校已认识到身体康复,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更是通过体育手段,增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期望。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养生、康复手段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学校在开展,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因以前没有触及过此类教材,而不能适应教学。此外,多数学校未能安装健身路径等器材,康复体疗器材匮乏,不能更好地、各尽所需地开展体疗康复运动。由此可见,保健体育实践部分选择教材单一,重统一轻个体差异,这就很难激发保健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保健运动的愉悦感, 其影响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三、保健体育课课程的构建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保健体育教学思维模式

加强对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 重视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大实施力度,并推广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及适应性康复体育的教材。任课教师加强对传统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八段绵、五禽戏、易筋经等进修学习,以适应教学。同时还应打破以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步走向以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和习惯。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保健体育课教学模式。 转贴于

2、完善残疾体弱学生的教育体系, 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体育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 建立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 使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教师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使体育保健课更加符合残疾体弱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应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3、构建合理的保健体育课教材体系

保健体育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 应根据保健体育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保健班学生身体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从保健体育资料及目前病残学生的现状看,保健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保健知识,即为保健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即为实践部分;个人选用部分,即为终身体育能力(自己创编锻炼方法组合或擅长项目的某此创新)。高校病、残、弱学生的康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而且需要营养和生活卫生方面的配合,因此,保健体育课理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身体练习的内容应根据个别情况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选择。

4、建立合理的保健体育考核办法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考核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来提高高校保健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保健体育课的考核应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而定,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对病、残、弱学生加大课外体育活动考核比例,以创编锻炼方法组合和擅长项目选择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残疾体弱的体育教学,要将“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康复、健身的基本手段、方法和保健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与保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4).

[2]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

[4]虞荣娟.高校运动保健教育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6,(5).

[5]于蕴,虞荣娟.对普通高校身体病、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2).

[6]邹继豪,等.面向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1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

1.1毒物危害

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品,是化工企业生产与研发的常见产品。这些通常来说,很容易造成员工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损害。相比于其他普通企业,化工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生产流程较长,因此员工接触有害物质原材料的时间也较长。在生产过程之中,又会经常性地产生以气体等形式存在的有毒物质。企业员工长时间地待在施工场所,极有可能出现吸入过多有毒物质的情况,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强的负面作用。

1.2噪声污染

在化工企业的施工场所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械噪声。噪声对于人体的危害可能远比我们的普遍认知要强得多。受到噪声的干扰,会使人的听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长时间受到噪声的污染,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的危害,出现生理状况上的病情,甚至会导致人的听力丧失,最终造成耳聋。

1.3粉尘污染

化工企业的施工过程之中,经常性地会产生粉尘。如果粉尘不能在短时间内被通到外部,就会长时间地漂浮在施工场所内部,企业员工也就很可能会吸入这些粉尘。这类粉尘的吸入,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吸入粉尘的员工可能会出现呼吸不顺等状况。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的发生,就会使企业员工患上诸如呼吸道炎症、尘肺、肺炎等疾病。

2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方法

2.1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员工会经常与有毒物质有所接触。因此健全化工企业的卫生管理制度,让员工的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使企业的健康管理能够得到外界的信任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也是《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2.2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健康防护

首先,化工企业应该为员工举行定期的培训课程,培养员工的健康防护理念。在指导新进员工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对他们的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自我保护理念的培养上,保证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职业防护用品。对于健康状况向恶化方向变化的员工,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休养生息的时间,避免身体健康出现无法挽回的状况。

2.3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

为企业员工提供定期的体检,其意义在于化工企业能定期的掌握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在发现了健康状况有所恶化的员工之后,需要将员工从可能造成身体损害的地方隔离,并让员工得到足够的休养,在身体健康状况足以支撑其不轻易受有毒物质污染后再继续工作。

2.4定期对企业施工场所进行检测

化工企业的施工场所是化工企业员工承受诸多污染的主要地点。因此,对企业施工场所的定期检测是有必要的。在对企业施工场所进行检测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对场所的工业毒物的污染程度有清晰的了解。在检测之后,需要将检测结果向企业广大员工公开,在保障员工知情权的同时,又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2.5优化企业的工艺技术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是与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关的。通常来说,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越先进,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反之亦然。在生产过程之中,保持科学的生产手段,并对生产设备做好定期的维护,外加配备先进的净化设备,能使化工企业员工的健康保障得到相当大的改进。其次,施工场所本身的环境对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粉尘污染严重的场所,如果能够做到对粉尘物质的定期除尘,并保证施工场所的通风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粉尘污染对企业员工造成的影响。

2.6加强对员工健康培训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教育。使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守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在操作相关设备时,必须按照标准规定进行生产作业,避免企业员工出现工艺操作上的失误使得有毒气体外漏的情况发生。关于各种专业防护用品,要确保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就能够正确地使用。其次,要对员工的应急手段做定期的培训。现场模拟训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向员工传授相关的应急知识和手段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在入职前就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内部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要清晰的了解逃生路线。

3结语

化工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关乎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关系到人的生死。不论在何时何地,人的生命健康始终是一个值得受到最强烈关注的问题。其次,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健全和透明化,能使化工企业得到社会人民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引进。再者,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健全,能增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总而言之,化工企业做好职业健康管理,不仅是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成为优秀企业应尽的责任,同时为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景钢,刘广亮.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75-77.

第10篇

关键词:中医食疗;老年人养生;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15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3-0030-03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加不容乐观。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更加关注疾病防治与祛病养生。而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中医食疗对于老年人的疾病防治疾病和养生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食疗即饮食疗法的简称,是利用食物的适当搭配调整来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1 食疗的历史发展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在商汤之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已发现有……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有关食疗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食疗的真正发展是在周代。《周礼》中把医生分类,其中就有“食医”,居诸医之首,掌管周天子的饮食,“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视齐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棕,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膈宜麦,鱼宜菰,凡君子之食恒放焉”。《周礼》的记载,说明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专职饮食调养的人员,其地位和“医师”(掌医之政令),“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疡医”(掌肿疡)是一样的,《周礼・天官》中还记载了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这些主张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这些记载表明,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食医”的记载,说明我国古时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秦汉以降,医学著作浩如烟海,《黄帝内经》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专列“食治篇”,这是现存关于食疗最早的专篇著述。孟冼所著《补养方》经其弟子张鼎增补成的《食疗本草》,南唐陈士良编著的《食性本草》,则是专门的食疗论著,食疗从此成为一专门学问。可惜此两本书已亡佚。此后,历代医药学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食疗也多有完善和发展。北宋《太平圣惠方》中的“食治论”,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卢和等的《食物本草》、宁原的《食鉴本草》、朱槽的《救荒本草》、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许多食疗方至今仍然被应用。

2 食疗的基本原则

食疗之所以得名,乃是为了与药物疗法区别。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食物的治病原则,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食疗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丰富和发展的。因此在食疗的运用中也遵循了中医的基础理论。食疗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食疗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基础原则。

3 食疗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人进人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此时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对外邪入侵的抵抗力降低,遇到外邪入侵,容易发生疾病。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注意正常的生活保健之外,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因为老年人的疾病和健康都和饮食密切相关。简单说,怎么吃,吃什么,都有讲究。因此食疗对于老年人越发重要。而老年人饮食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能简单的决定食谱,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老年人食疗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具体到各种饮食,就是体现膳食平衡,营养均衡的观念,人的饮食结构是一个整体,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老年人尤其不可偏食,过量摄取其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而不注意饮食搭配。《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指出了老年人饮食应该多样化的问题。事实证明,人类的饮食结果和营养摄人是一个整体,不挑食,不偏食,均衡各种营养的搭配,合理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3.2 辨证饮食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老年人的体质临床辨证,加以相应的治疗,饮食和中医辨证治疗一样,也需要进行辨证,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于身体有害无益。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故所进饮食也要与寒热虚实相适应。老年人尤甚。因病证而异。饮食也有不同。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因病证而异,饮食也有不同。临证当辨证论之。

3.3 五味调和 药有四气五味,是为酸、苦、甘、辛、咸。“药

食同源”,故食物也应该与药物一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就是讲究“五味调和”,饮食“五味贵和,不可偏胜”。因此老年人食疗也应该调和五味,五味调和。便可“壮筋骨,益气血,健身却病,延年益寿”,五味失和,则变生疾病。五味分人五经,酸味入肝经,苦味人心经,甘味人脾经,辛味人肺经,咸味入肾经。《内经》有云:“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五味调和,搭配饮食,不可因偏嗜而废。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中国人饮食结构的逐渐西方化和简易化,西方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在影响中国人。老年人大量摄人肥甘厚味,放弃了国人传统的以纤维和维生素为主的健康饮食,使得身体内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过量堆积,势必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病症。也使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所以,老年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饮食方面必须五味调和,均衡搭配。健康饮食有助于老年人调节身体的饮食搭配,做到营养均衡,《内经》所谓:“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即是此意。

3.4 饮食有节 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脾胃乃先天之本,受后天水谷精微而化生气血,濡养全身,饮食不节,脾胃最先受伤,脾胃伤则无法运化水谷精微,气血不得化生,五脏虚弱,正气衰微,发生疾病。所以饮食要有节制。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吃的过多,营养过剩,堆积体内,脾胃不及运化,阻塞经络气血,引发眩晕,胸痹诸病。过度节食,营养不足,脾胃不得吸收足量的水谷精微,气血微弱,无法濡养全身,正气不足,卫气不得固护于外,营气不得内守于内,易于感受外邪,发生疾病。《黄帝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吕氏春秋》中则说过:“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尚书》也主张“食哉唯时”。老年人需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才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反对暴饮暴食。

3.5 三因制宜

3.5.1 因地制宜 中医食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的观点一样,强调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黄帝内经》曰:“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盐……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中心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老年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当结合实际情况,不可拘泥。饮食疗法也应遵循一样的原则。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地的饮食习惯并不一样。当然我们不可能真的拘泥于内经的经文意义,但是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各地的水土不同,人民体质也有差异,治病需参详,食疗也是一样,同一个人来到不同的地区,摄人不同的饮食往往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饮食习惯的差异体现出来,就是俗话说的“水土不服”。如南人嗜辣椒,因南方地卑土湿,瘴气之所,食辣椒以克瘴气,故湖广四川一带饮食偏辣,北方天寒地冻,游牧民族所居,游猎牲畜,烧烤肉食,饮牛奶,烟火味重。不同地域,文化传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人类久居其地,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因地制宜不仅适用与一般人,老年人更加应该注重饮食的地域性差异,以避免发生疾病。

3.5.2 因时制宜 时令饮食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不同,老年人的时令饮食也不尽相同。《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奉长者少。”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春季阳气发越,清阳上升,应适当多吃些葱、姜、蒜、韭菜等具有祛散阴寒助阳气升发的食物,少吃性寒食品,以防有碍阳气发越。“夏三月,此谓蕃秀。……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所以夏季不可过于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夏夜乘凉,不可贪食冷饮,以免寒湿留滞,发生疾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饮食,注重养肺阴,润肺燥,避免辛散、刺激、香燥物,同时也要避免寒凉伤阳的食物;进食一些当令的蔬菜瓜果等食物。“冬三月,此为闭藏,……春为痿厥,春生者少。”调理饮食,不可多吃烧烤炙博肉面馄饨之类的食物。平时食味方面,适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造成心脏生病,所以适宜养心,因时制宜是老年人时令养生的重要原则。

3.5.3 因人制宜 老年人的体质随年龄、性别、地域、饮食习惯有所差异,需要的营养结构也有所不同,所以饮食的调制也应因人而异。老人的体质差异决定了饮食的差异。瘦人火多,胃火亢盛,不可多食辛辣,以免助火伤津;可多食瓜果蔬菜等食物;肥人痰多,痰湿为主,内阻经络可发为中风,故不可多食膏粱厚味,应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阴虚者饮食当补阴,不可贪恋热食;阳虚者食当温阳,不能多食冷饮;气血俱虚者当补益气血,血瘀者食当活血化瘀,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气郁之体质者,舒畅情绪,平素应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避免肝气抑郁。人的体质差异是先天的,而自然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道法自然,人也应该法道,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

4 食疗和药物治疗的关系

饮食疗法作为治病强身健体的一种调理方法,是不依附于药物治疗而独立存在但又对药物治疗起辅助作用的一种方法。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虽未生疾病,但是年老体弱,自身正气不足,对外邪和内伤的抵抗力较差,此时尚不需药物调理,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调理身体,休养精神,扶助正气,这种特定的饮食方法有助于老年人祛病强身。这种特定的饮食方法称为食养,食养就是将食物应用于健康人群达到养生目的。一旦老人发生疾病,视病情轻重,决定治疗方法。孙思邈对此也有言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对于一些轻浅病症,慢性病和疾病的初期以及恢复期都可以直接使用饮食疗法。如果病情较重,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适当服用食物,以辅助药力,并可直达药力不到之所,除残去秽,以收全功,所以在老年人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为主,饮食疗法则应该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辅助药物治疗,以收全效。

第11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思想

在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减少,各种现代文明病也随之而生,国民体质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生活压力和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减少外,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的终身体育也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中年人群,工作任务重,生活压力大,原来的学校的体育知识不能充分满足进行身体锻炼的需要,从而减少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成为全民健身的难点。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国外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全面提高国民体质提供建议。

1 .中外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特点

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体育教育目标的确立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这始终和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尤其与社会兴衰紧密相连。在西方,古希腊便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身体训练,并把发达肌肉、强健体格作为主要目标和要求。到了十四、十五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英国教育家提出了三育学说,并强调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我国学校体育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影响,把传授体育技能为主的三基目标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限制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与机会。70年代开始提出从增强体质出发,学校体育体现生理负荷、练习密度的教育。从80年代开始,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构成了新的体育现象,这种三维体育为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提供了帮助。90年代后学校体育以改善和提高生理机能,增进心理健康为突破口,教育内容更加强调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

2.健康教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流

2.1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紧密联系,突出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身心所受到的压力也更加大,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舒适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健康问题。为此,美国把学校体育看作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其中库珀的有氧锻炼不仅在全美,而且在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SPARK模型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及学生调节,其中S指Sports,竞技体育;P指Play,玩;A指Active,积极的;R指Recreation,娱乐;K指Kids,孩子们。这一模式促使学生在积极玩乐的同时找到了锻炼的乐趣。美国学校还将身体活动、运动技能及健康理论融入学校教育当中。教学内容从体质分析到运动营养,从卫生教育到心理压力的控制,从控制体能到力量训练,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有关健康、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以长跑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是要求学生全力以赴去跑,而只是要求达到最大心率的50%到70%。如果学生跑得太快教师会提醒学生跑慢一点,以防止运动量过大而产生不适。这是因为:中等强度可以提高健康率水平,吸取更多氧气,改善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大肺活量,提高免疫力。过高的心率会使学生感到难受,身体和心理都可能受到伤害。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己估计当时的心率,然后对比测量出的心率有多大的差异,便能准确了解运动的大小,为今后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出能进行锻炼打下基础。

2.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成材必备的物质基础。1984年民办卫生组织成立时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趋完满的状态。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是一个整体,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能力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照顾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避免了体育教学的盲目性。通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体育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教育学生保持乐观、向上、豁达的心态,注意生活节奏,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充沛精力,对学校、家庭、社会体育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确立面向终身体育的学校教育观和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强烈要求,体育运动势必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应该从自我完善的指导思想中解脱出来,逐步过渡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既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又要紧密配合,并按人生各个阶段进行系统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体育教育的功能上得到加强和发挥,并指导终身。

时下,终身教育被喻为打开二十一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日本早在1971年文部省教育咨询机构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有必要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全面调整教育体制,并为此颁布了关于终身学习的法律《终身学习振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个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重视终身教育,使之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精神和行为能力方面的意义。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带有一定的途径性,属于短期行为,接受体育教育的效果,是保证终身体育连贯性的外因。学校体育的内容应该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际的关系的复杂化而跟上时代的脉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及体育锻炼的内容要扩大自由和选择度,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构建;从实际出发,促进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及对周围环境的高适应性;促进思维,发展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给予体育教育发展成自我体育教育;培养自治体育能力,使运动寿命延长到社会中,达到终身受用的目的。在家庭体育教育方面,各个家庭所进行的体育教育要共同化,家庭体育教育的内容、方式、形式要强调社会性的配合,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打基础。终身体育是人一生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终身体育锻炼以自发为主,绝大部分时间在没有行政压力,没有教师指导的条件下进行。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自由锻炼,其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具有自主自觉的特点。

4.结论

体育教育必须从自我完善中摆脱出来,逐步建立起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新体系。既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又要谋求合作,步步相通,层次分明。从纵向来看,应以家庭教育为起点,首先做好儿童体育教育,进而做好青少年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保证体育教育的连续性。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加强培养每个人终身体育的各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道德教育、闲暇教育、竞技教育、人生教育、保健教育、养生教育这些终身体育教育,向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第一次来到这里,有种浓浓的新鲜感。村头那块刻有“儒朋村――桥头镇儒朋文明生态村”的巨石,如同热情好客的主人在灿烂的朝霞里,迎候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走进整洁、宽敞的文化室,靠墙的一排书柜里,摆放着丰富多彩的各类图书。凑前一看,除实用的农科知识及文化图书外,还有关于健康、长寿方面的,更是有一种儒雅之气。

陪同我们的“老村长”王德章,今年已经64岁,干了整整5届、15个春秋,虽然文化不高,但看得出来,很精明。短暂接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显示出他对这个小小儒朋村的今天、明天,心中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尤其是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我们村北边不远就是琼州海峡,属火山岩台地红壤地带,含有硒等稀有元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瓜菜季季收获,村民腰包一年比一年鼓,别人有的我们都有,我们有的别人却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必须抓住不放。”

老村长如同绕口令般绘声绘色地谈着他们的“优势”,不知不觉带我们来到一株几层楼高的花梨树下,顶部像到处可见的大榕树冠那样,撑开一柄巨大的伞,据村里百岁老人回忆,树龄小说一二百年。

眼前这种花梨木,还有不少更好听的名字:香红木、降香黄檀等,属蝶形花科半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特性是喜阳光、耐高温、抗干旱,盛夏开花,十一二月结果,姿态优美,枝叶婆娑,枝条繁茂,充满生机。与其他林木相比,突出优点是:木材纹理极为交错,结构密致匀称,坚硬沉重,凿刨困难。但经过精密加工后,断面纹理有如艺术图案般美观亮丽,光泽油润,且有一股久久不散的浓郁芳香,耐湿,耐浸,耐腐,即使天长日久,干燥后也不会变形,不会裂,是制造高档家具、乐器和豪华装饰镶嵌以及精美雕刻工艺品的最为理想的上乘用材。不仅如此,花梨木蒸馏出来的芳香油即降香油,清香淡雅,经久不易挥发,是难得的香料中的名贵定香剂。其根部、树干供药用,有止血、镇痛等多种功效,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也有明显作用,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硬木家具身价不断提升,将黄梨木比作“不似黄金,胜过黄金”一点也不过分。在小小儒朋,这样的“黄金树”,几乎是随处可见,像模像样的也不少。眼前这棵“老爷爷”树,已成为全村的风水树、摇钱树、长寿树,用水泥拦起,严加保护。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喜庆寿诞,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全村健在的百岁老人有2位,离这棵黄花梨树不远处,就是101岁的吴桂梅老人家。不巧的是,我们到时,家里四门大开,却不见人影。我有些纳闷或是惊异。很能察言观色的老村长,看出我的心思,笑呵呵打趣道:“文明村,贼不敢来。”多少年来,村里200多人,从未发生过被偷案件,反倒是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在庭院后边的小菜园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着摘青椒的吴奶奶。她头顶草帽,手提竹篮,忙这忙那,腰不弯,背不驼,哪里像是百岁老人?园子不大,充其量不到一亩地,但种植的品种却是五花八门,少说也有十来种。栽秧、拔草、浇水、除虫……全是老人的拿手好戏。她常说,不管是刮风下雨,不管是严冬酷夏,一天不到“开心乐园”转转,浑身不舒坦,吃睡都不香。每当有人问到她的长寿之道,老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讲起切身体会:干活,干了一辈子的活,停下来就要长锈,不听使唤。再说,吃自己汗水浇灌出来的蔬菜,味道不―样,放心舒心。

吴奶奶不经意中形成的生活习惯完全符合现代养生之道。对吴奶奶来说,几十年如一地参加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活动筋骨,而是当作乐趣,看作享受,看作健康长寿的营养品。

在和老村长交谈中,除了黄花梨,他多次提到的另一“风水宝贝”,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长寿井”。它的周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上边被大榕树、椰子树、槟榔树等团团围住,旁边筑有水泥护栏,井口也被厚厚的水泥板盖住,用力掀开一角,清澈见底,似乎还散发一股淡淡甜气。最为神奇的是,几次大旱,数月滴雨不落,十里八村水井口口干枯,唯独它,水位丝毫没有下降,披星戴月,日夜提取,却减多少增多少,始终保持原有深度。大半正是因为这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现象,据老人回忆,也流传不少这口“长寿井”的故事。每逢农历除夕要封井,春节后第一次挑水要烧纸钱、备供品、祭井,以求井水水源充足,甘冽甜美。娶妻生子,添人进口,小孩生下第三天,要往井里倒碗喜面,以保平安无灾。每逢求雨时要给担出的水插上柳枝,恳请井神帮忙。同时,还流传“井妈照镜”的说法。正月初一,是井妈梳妆打扮的日子,井水是她的镜子,不可提水搅动,否则将会被打碎,惹恼井妈,一年都不会风调雨顺。尽管村里早已建起水塔,家家户户早已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但是多少年来,老老少少都是因为村里能有这口古老的‘神井”而感到庆幸。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喜事,都会主动到这里祭祀。最近一次,就是不久前,从县里扛回十大“长寿之村”巨匾时,第一时间赶到“长寿井”,燃放鞭炮,感恩祝贺。

在返回村部的路上,一幢古香古色的古建筑突然出现在眼前,意想不到的竟是一座“孔子庙”。赶忙凑了过去,规模环大,好像年久冷落,近些时才又被重视起来,修的修,补的补,香火也从未有过的旺盛起来。老村长意味深长地解释说,如今全村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不愁吃,不愁穿,扩大生产,重视市场,但人生观念发生了深刻、可喜的变化,就是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惜在培养后代上智力投资。如今是哪家出了个大学生,哪家出了个“状元”,要比盖新房、买新车更是令人欣喜,正像这座孔子庙门上对楹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