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

时间:2023-07-31 17:2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教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中地理 有效衔接

2011年版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高中地理教学出现新问题和特点,突出的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现状

初中阶段地理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对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探讨”;从教学要求看,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从主要目的看,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从内容上看,在设计方面,不再要求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在必修课上为“学习系统地理”,从选修课程看,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高中地理内容,多是选择的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在初中区域地理中是不涉及的,在原理与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区域地理要重新认识,故而学生感觉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可见角度呈现多维化,地理深度掘进,拓宽了广度,增强了梯度。

新课改后,初中地理难度大幅降低,高中地理面临高考,实际上从教师这方面就不敢降低难度,这就使调整后的教材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跳跃、选择不完整、跨度大。另外,虽然新课标是相同的,但是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上出现的多元化,导致初高中衔接断层的态势愈演愈烈。

二、初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考试性质的差异性,造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存在。

地理中考,属于达标考试,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很多城市多年来中考没有地理学科,在初二就已经结业考试完成了。学生与学校都不怎么重视这一学科,虽然达标了,但不少学校只是到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初三一年空缺,学过的知识都遗忘到脑后,造成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知识基础薄弱。而高考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高,学习要求、考试方式不同,不少学生无法适应。

2.讲授方式的差异性,形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学生课上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以感性思维为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接受。内容不多,教学进度慢,对重点内容有较多时间反复训练;高中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课堂上讲得多,教法单一,气氛显得相对死板沉闷,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教师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教师不现实,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高中地理对思维能力培养较关注,要求从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和多层面看待问题形成知识网,由初中知识的“点”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层面”,造成部分学生的知识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心理状态失衡,加剧了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高中过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极不稳定。由于地理教材、教法、学法、考试等与初中相比存在较大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紧张、失落、消极的情绪;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弱,教师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对地理课也就从此失去兴趣,造成高中地理“学困”、“教难”现象存在。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学生学法方面的衔接――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特点,对班上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差的部分,做适当补习;其次,改进学习方法,继承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尝试新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就要找出症结所在,及时向师生寻求帮助;最后,可以主动询问高中教师,给出经验和建议。

2.教师教法方面的衔接――以学定教,精心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以教定学”学生肯定会厌倦,如教师把教的行为建立在学生当前的学情基础上,将“以学定教”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侧重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启发式教学的使用,多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突出探究性。以案例教学为主,注意与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

3.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钻研新课标,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对比初高中的地理新课标。掌握住课程理念,研究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关注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初中地理教材寻找归纳初高中知识的切合点。对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整合,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学习,深刻思考、仔细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戴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地理教学,2013(19).

[2]于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8-9.

[3]牟哲富.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4)29.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改革

1.“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2.“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3.“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4.“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

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5.“能力化”是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

地理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5.1 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备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5.2 地图性,即所有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题。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材;特色与教法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42-011.突出人地关系,删繁就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能力要求

新教材的内容设置不同于以往单纯着眼于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侧重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而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阐明人地关系,人文地理比重增大。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及利用自然过程中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例如: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埃及人民,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所淤积的肥沃土壤,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埃及古代文明。现在埃及人民,在尼罗河上建筑了阿斯旺水坝,利用水力发电,发展现代工业,还带来了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但大坝建成后,尼罗河水不再泛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加重,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等一系列问题。教材较好地表述了当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而纷繁的问题,体现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

新教材在突出人地关系的同时,还在内容上进行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选择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国家作典型分析,改变了世界地理教材"分洲列国志",罗列地理事实的单调写法。新教材世界地理讲述的国家由原来28个必学减少为15个必学,要求记忆的世界地名由原来448个减少到280个,大大减轻了学生记忆地名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科特迪瓦一节后,学生认识到该国经济的崛起不同于西亚北非国家石油致富,而是因地制宜,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广泛种植和加工可可,一跃而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创造了非洲的奇迹。另,固经济过分依赖可可,导致了经济发展曲折,表明了单一经济风险极大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特迪瓦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发展农产品多样化的必要性。可见选择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国家作典型分析,学生的分析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转化的能力大大提高,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能力要求的目的。

2.注意教材中的地图使用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我们应该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看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把培养学生获得此项可以终生受用的地图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

4. 组织学生"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

第4篇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上的衔接

⑴ 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

初中和高中分设,给教学衔接带来一定障碍。基于这一原因考虑,可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⑵ 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应尽量保证地理教育的持续性,建议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也开设地理课。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⑶ 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衔接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加强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衔接水平。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具备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明确衔接知识点,把握学生的特点,确实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⑴ 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能否顺利地完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觉衔接意识,把教育衔接工作当成一个常态的教学任务实施下去,初中教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熟悉高中教学,尽量完成课标要求,为高中奠定基础;高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学生原有基础、学习和心理状况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为做到地理衔接教学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课标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需要教师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课标和教材的变化,调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衔接,全面把握中学地理教学。“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讲到哪种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宽,并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师应把高中教学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识点做出归纳,以便指导初高中教学。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图部分,缺少对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轴倾斜的角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

⑶ 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教师而言,既要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帮助学生自然过渡。与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识容量小,时间充足,学生的依赖性较大,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或列举大量的具体的地理事实,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而高中阶段知识容量和难度加大,重视自主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尽管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归纳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强,但仍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初中经验,采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5篇

我于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74年毕业于天津市南郊区师范学校,在随后的工作中,86年取得天津教育学院地理大专学历。曾在大港区太平村中学、远景中学担任地理等教学工作,1986年调入大港油田二中即现在的海滨二校至今,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兼任电教员等项工作。95年评选为中学一级教师,最近几年一直担任本学校七、八年的级地理教学工作。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党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入钻研教法,掌握本科教学所需的文化知识。注重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12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XX年与12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天津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12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XX年—2012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XX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海滨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XX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1998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XX--XX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XX--XX年,获得校级创优课优秀奖。

XX年,获得滨海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XX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XX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1999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1999年和XX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电教员其间还为学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学校的团队活动、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学生会操等大型活动,主动做好广播设备的安装和录像、摄像等工作。多年来,先后为学校义务维修了各种教学、电教电路等无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 改革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终,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转贴于

四、“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能力化”是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水平。

地理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1.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备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2.地图性,即所有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题。

3.开放性,如:暑假去桂林,东南亚,欧洲旅游的情境中应有方向、距离、车速、气温等各种查算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里的心理,同时也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浅析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就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要求我们逐渐改变以往地理教学中灌输、强迫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开发创造力作为教学革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摸索出一套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1 “图文结合”法

“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教学各项目标。

2 善于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新见解

从创造思维的特点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方式上,得到非常有价值的锻炼,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造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希望能与同事们来共同探讨。

2.1 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2.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认为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造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讲完东北三省,加入对原始森林和东北风情的描述,学生被白山黑水的秀丽景色和神秘感所吸引,对富饶的东北产生了兴趣,课后兴趣不减的学生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不失时机的积极启发学生去探索,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自己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学生的相互探究、发现,巩固了所学知识。

2.3 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 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地理教学改革

第8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适应新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做不到的。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地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由于教学时间和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了。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灵活运用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在教法选择上,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新课改的实质就是创新教学。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地理学科从下列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八年级为例):期末考试占70%,教师评价占10%,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5%,家长评价占5%。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五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促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那么,要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呢?

1.地理教师应当“吃透两头”

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态。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动力。

2.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给学生放权

让学生有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能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合作,讨论辩论,提供空间,让学生有充分进行思考,表达思维的机会。

3.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重在引导

因为在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既要与学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有的放矢地不断引导,学生才能不断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得到调动,也只有在这样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朗读教学;提升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124-02[ZW(N]

[作者简介]刘楠(1981―),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改以来,初中地理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法,如参与式、多媒体、实验操作、图表结合等,这些都是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研发出来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但任何的创新都离不开继承,朗读作为传统教学法中的重要形式,一直备受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起着振奋精神、感悟文字、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等作用,它让七年级的学生在接触地理这门新学科时,能跟他们熟知的学习方法有效衔接。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运用朗读法。

一、重点朗读,直接强化记忆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朗读方式,是教师让学生画出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大声齐读一两遍,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提醒学生:这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同时,这样还能把那些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但这种简单重复性质的朗读并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是表面的强化,学习结果既不长久也不深刻。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有意义的内容,即给足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提问不够明白之处,教师引导理解,然后检查他们阅读文本的结果。经过这个过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朗读重点内容。虽然地理课上的朗读不必过分强调朗读技巧,但如果学生真正深知了文本的含义,有意义的朗读会成为强化记忆的有力手段。

《世界语言和宗教》教学的知识目标有两点,一是借助地图说出世界上通用的六种语言(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及分布地区,二是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在教学时,对重点句子或句群,笔者都会让学生结合图、表理解后再进行朗读。如教学“世界的语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47页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和后面的文字,填写如下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记忆内容:

阿拉伯语

二、整合朗读,理解提炼的要义

整合朗读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要点提炼后对重组新句的朗读。这种整合朗读比直接朗读原文更上了一层楼。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点包括的内容繁多、复杂,如果直接朗读原文,学生会因为内容多、句子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提炼的要义是关键。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原文,使其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词、重构句段,完成将知识内化于心后又外化为言的过程。如七上第四章的《天气和气候》一课,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学生自己看教材似乎也能懂,但一离开教材进入实际判断,他们就可能会判断不准。于是,笔者首先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要求他们提炼出关键词“天气、短时间、多变、晴雨、气温、风力、气候、长时间、稳定、冬夏”等,接着让学生用两句话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笔者先进行了示范:“天气时短多变化,气候时长较稳定。”学生认为不顺口,便重新进行了总结:“天气短,阴晴雨雪风热冷;气候长,多年平均四季稳。”“天气阴晴冷热风,气候春夏与秋冬。”……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自己编的顺口溜,随后,全班进行评判、筛取,选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一个。学生从整合朗读中既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又记住了知识点,一举两得。

三、延伸朗读,强化拓展运用

延伸朗读是将可读性强的地理常识、民族风情、民俗谚语等,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附着某一内容的教学,将其作为教材的补充让学生朗读。这些内容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参与度。对这些内容的朗读能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

在教学八上第二章《中国的气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看一月平均气温图并探讨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一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南部的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当学生通过读图得知漠河在零下32℃以下,而海口在16℃以上后,笔者用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文字(背景随着文字的改变而改变):

深冬来临的时候,有人想去北方的漠河看凛冽的狂风、漫天的雪花、冰冻的河流,迎接极夜的到来,感受鼻涕挂在鼻子上结冰的神奇;也有人想去南方的海口看青树翠蔓、鲜花簇拥、如茵芳草,享受海风的轻拂,穿一件薄毛衣过大寒。

笔者让学生朗读一遍全文,然后再朗读一遍加着重号的短语,感受其中强烈的对比,清楚零下32℃以下和16℃以上的区别。朗读带来的震撼远强于默看的效果,学生记忆也会比较深刻。

朗读是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朗读也是一种感受方式,“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朗读以声音的形式,将地理文字素材通过学生之口外化,让学生从视听两方面同时接纳文本知识,并在眼口并用的过程中加强接纳程度。但它并不能完全独立运作于一整节课,它通常需要与其他多种教法协同配合,才能高效完成课时教学目标。因此,如何让这一教学法在新课改中焕发生机,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挖掘、开拓。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优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以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要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最显著特征,当前的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品德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能动的搜索,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或整合。其中GIS具有数据来源多,更新速度快,信息深加工,产品多形式等应用特点,配以强大的再现,集成和虚拟功能,除能提供精准的平面或立体视图,快速的地图量算功能外,还可制作各种专题地图,在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要求。

一、优越性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GIS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图形创建功能,从空间和属性两大方面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作出分析,可将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形式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能使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交互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配合GPS和RS技术,在虚拟现实、模拟仿真和数据融合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求教师要不停地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GIS基本教法

1.GIS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如人口迁移、城市化、荒漠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平台,对地理资料进行收集、提取、处理与分析,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探究式地理教学

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书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可利用GIS来提供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时,可先把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分布做成电子地图,再把近些年我国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做成另外一个图层,通过叠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国的土地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该怎么办?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组调查,各小组成员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小组报告或做成PPT演示。

地球村,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家庭,现代地理技术的应用正在多方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模式。现代地理教育愈来愈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GIS技术作为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基于GIS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的有机整合将是未来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新课程:初中,2012(01).

第11篇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08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07年与08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08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2007年—2008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

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2007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1998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2000--2001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2005年,获得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2005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06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1999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电教员其间还为学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学校的团队活动、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学生会操等大型活动,主动做好广播设备的安装和录像、摄像等工作。多年来,先后为学校义务维修了各种教学、电教电路等无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第12篇

一、 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对地理事物、区域景观及地理规律的阐释。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学生则闭声静气充当呆板的听众,教师重授业,轻解惑、启智,极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教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相互制约特点,生动具体、贴切恰当地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类法、演绎法等学习地理知识。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四原则,创造主体自觉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启发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先天禀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营造创新式的学习环境。

二、 利用教材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插图增多,读图作答、想一想、议一议等阅读材料,内容新颖,不问艺术,信息量面宽广,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是设疑、启智、解惑、强能的好教材。配套的地理填充练习册容量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笔者针对不同课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新教材的创新特点。笔者尤其重视地理教学中采集信息和再现地理事物、区域景观的宽带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三、 加强初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形成、人类活动状况、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相互联系的科学。学习这门科学,能够认识祖国和世界, 用地理知识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初中又是基础,基石的稳固很重要,故笔者特别注意加强初中地理课教学,尤其关注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

1.培养读图、绘图能力,学会乡土观察、地理调查的方法,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眼下,农村经济主抓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城镇建设。笔者就结合地理知识,带学生走田间地头、到城镇工厂考察,让学生了解当地地理环境要素构成上的特点。帮助当地部门出谋划策,制订科学规划,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提示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指导生产生活,造福人类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地理知识丰富,包罗万象,它对世界各国的国情和发展生产有利、不利条件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对照比较。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多样;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自然灾害频繁;人口过多,压力过大;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水平落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教育面对现实,知难而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好科学,报效国家。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优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