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3-07-31 17: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病人往往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麻醉意外,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术后有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等。这些焦虑、恐惧的心理常可使病人沉默寡言,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进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化,因此手术前护理人员必须以亲切的语言,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麻醉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使病人了解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治疗方案和一切准备工作是认真负责和完善的,从而使病人放心,能够愉快地配合医生顺利进行手术。

手术中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一般经过术前指导的病人,手术时大多能和医生协作配合,但也有部分病人仍较紧张,怕痛,因此,病人到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很好地安慰病人,鼓励并指导病人更好地配合手术,使病人因随时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洗手护士应轻、准、稳、快、熟练地配合手术,使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安慰病人,告诉他病灶已去除,使他安心,能够使病人愉快的回到病房。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存在悲观和绝望,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勒,玩世不恭,严重者违院规和法纪,对这些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对待疾病,增强生活的信念。

手术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对这些病人要耐心细致地安慰,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引起的谵妄,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关系密切,但也不应排除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就需要给病人以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的医学知识科学化。

总之,采用心理护理学知识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效的,说明了护理人员除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修养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及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才能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4-01

手术,作为一类刺激,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变化的反复则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因此,护理工作不但是对一个病人躯体的护理,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急诊病人中,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

目前,在眼科,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科住院的三大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成患者视功能受损、视力丧失并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1]。虽然眼外伤本身不是致命的,但是它可以造成永久性残疾。眼是人体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而且受伤后变化最大,预后最复杂[2]。尤其是严重的眼外伤患者,突然的打击造成的精神刺激甚至比肉体的疼痛还要严重,从而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呈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又对失明极为恐惧。所以,对于患者手术前、后及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变得极其重要[3]。

1 术前护理

焦虑是手术前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轻度焦虑,反映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焦虑严重者,则影响预后。另外,是对手术过度依赖、对手术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缺乏信心。如面临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则心理无法承受。这时,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抢救或向医生介绍病情时,要注意用词恰当,对较重的病人,最好不要在病人面前详谈病情,要使病人进入手术室即产生一种安全感。当然若要很快取得病人的信任,那就要求在工作中神态自如,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对进一步处理更为有利。与此同时,要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要求,不能解决的过分要求,要视情解释,以取得谅解。应适当应用镇静剂来缓解因焦虑、恐惧引起的失眠;治疗方面,尽早手术修复,修复眼球壁的完整性和眼压,促进血液循环,才有可能挽救部分视力;另外,对儿童患者应态度亲切友好,严禁大声喊叫,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家长与医务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儿的治疗护理。

2 术后护理

忧郁、谵妄、持久疼痛、焦虑是病人术后的主要心理反应。忧郁通常是对心理上的损失感的一类反应,主要表现容易激惹、不愿活动、持久疼痛、主诉见多、睡眠障碍、食欲不佳等;谵妄是手术创伤、疼痛、出血、继发感染等所致;术后焦虑是病人对手术后恢复缺乏信心以及对持久疼痛等产生的情绪反应。因此,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给病人以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心情,及时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和不适,及时按医嘱给药。根据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性格、年龄、体质等差异,主动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心理辅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坚定康复信心。护理人员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在各项工作中,应细致、周到,取得病人的信任,满足病人的安全心理需要。部分患者由于视力丧失,使内心存在的一些侥幸心理破灭,再次陷入抑郁中,表现悲观、失望、沮丧、动力不足、心理损失感,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疼痛、食欲下降等。所以,术后医务人员应多次查房,细心观察病情,表示对病人高度的关心和重视,使之充分配合治疗,因为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起关键作用,调整情绪可促进疾病早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康复期护理

严重的眼外伤,不仅是视力丧失,而且患眼外观上也发生变化,所有的希望渐渐破灭,患者的心理更为复杂,甚至有轻生的倾向。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协作,从各方面给予病人以精神支持,帮助其正视和面对现实,调动患者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潜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朋友、同事的支持功能。良好的家庭、社会情感支持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激发勇气、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减轻应激反应,乐观的面对现实,通过综合的康复措施,使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尽快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重返社会。

4 预防

眼外伤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平常要多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爱眼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劳动条件,要求工人注意个人防护,佩戴眼罩、防护眼镜等,以减少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规范安全操作方法,强调上岗前的技能培训,杜绝因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所致的眼外伤;教育儿童不要玩危险玩具,正确使用剪刀、铅笔等尖锐物品;有关部门应加强儿童玩具市场的检测和管理,控制易致伤玩具的生产和销售,重视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尽量避免爆炸伤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相关知识培训;建议青少年佩戴树脂镜片或聚碳酸脂镜片,增强镜片的安全系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减少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5 讨论

眼外伤是眼科的急、危重病症,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患者的情绪波动大,焦虑、恐惧、悲哀心理比较严重,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启迪,稳定情绪,使患者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可以预防手术后感染、交感性眼炎及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量恢复最好视力。

参考文献

[1] Vchioe,Ohno S,Kudoh J,et al.Simulation model of on eyeball based on finite elment analysis on a supercompuper.Ophthalmol,1999,83(10): 1106-1103.

第3篇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心里因素对患者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作用已不可忽视,开展对病人的心理研究,掌握病人心里活动的规律,不断改进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手术病人的健康。

【关键词】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是以疾病为中心,忽视了心理护理方面的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所产生的作用已不可忽视。因此,开展对病人的心理研究,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加强和改进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和衡量护理质量的关键,拿手术病人来说,由于对医护人员的水平,预后的效果,手术本身的恐惧等所产生的顾虑,可直接影响到情绪,而情绪的改变又会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和病人的思想交流,了解其生活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对手术的看法和想法,积极动员病人,配合好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笔者通过在外科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的手术病人,总结了几点心理护理要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术前工作

手术病人多半发病较急,平时身体尚好,一旦得病心理承受力差,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术后的效果也持怀疑态度,因此,护士要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要让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其次,要让病人充分信任,才能加强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病人术前因思想紧张无法正常睡眠,可给予安定10mg,im。

2 耐心细致,做好术后安慰

术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可应用理疗方法如按摩、针刺等以缓解疼痛。病人回到病房意识清醒后,要首先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应安心休养,对身上留有的各种导管要给予解释并告诉其注意事项,待身体稍有恢复后,尽早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较大的手术如食道癌、胃切除等体内脏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但是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地锻炼,可慢慢恢复正气,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因此,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根据不同的手术指导病人分别进行锻炼。

3 对危重及年老病人要做好开导工作

对些癌症、重症及年老病人,虽然进行了手术治疗,有些难以彻底治愈。年老病人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术后恢复效果不满意,容易情绪低落、烦燥、易怒、焦虑等,这时我们要在生活上给予细微的照顾,精神上要予以同情和安慰,对一些早期的癌症病人,术后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其逐步对自己的疾病有思想准备,并耐心劝导安慰,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生作好化疗等治疗。

4 做好善后工作

病人会有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如病人对住院所需费用表示担忧,有的家庭困难,以为手术后万事大吉,马上要求出院,不配合医生治疗。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指导,家属给予配合,并尽量增加收费的透明度,以减轻病人的顾虑。

第4篇

1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

1.1 紧张恐惧型向这类病人详细耐心解释术中的情况,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经过,麻醉的目的、方式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对病人提出来的合理要求在遵守医疗规章制度保护性原则下妥善解决,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1.2 忧郁焦虑型通过安慰、开导、详细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解除病人的顾虑,应用语言引导病人的观念转移,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解脱以及体会新认识所带来的愉快情绪。

1.3 淡漠型这类病人多较严重,心理压力大,决不能认为其反应迟钝、丧失知觉,而不重视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此类病人除应积极采取临床方法解决具体病症外,更应加强心理护理,用妥善的言语和现实的治疗方法,来安抚病人,控制病情的发展,以获得病人的安心治疗。

2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青光眼病人的心理护理

2.1.1 青光眼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较弱,对激光治疗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因而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此我们要用温和的语气,向患者介绍激光和科普知识,使患者明确激光治疗的目的和优点,提高对激光治疗的认识,自觉地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同类患者的治疗信息,对术前患者的影响甚大,邀请术后的患者献身说法,通过这种交流,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1.2一般患者普遍存在期待心理,希望通过手术彻底治愈青光眼。期待心理就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渴求光明、克服病痛的精神支柱。这种心理状态无疑是积极的,对患者治疗是有利的,成为鼓舞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1]。眼科护士在术前要把握时机,向患者介绍手术后青光眼疾病不会再发作,再不会因为眼压高压迫视神经,使视力下降或因治疗不及时而失明等,这样给患者以期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十分突出,表现也各异,如依赖、忧虑、失望、愉悦等。大多数患者由于加强了术前心理护理,能在良好的心静下接受手术,术中积极配合。但仍有个别患者,虽然勉强接受手术治疗,但内心对激光治疗还怀有不同程度的疑虑,给术后增加了不少麻烦,有些患者常用自己的心理标准来衡量术后恢复过程。由于对疾病、手术及术后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错把一些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看成是手术失败,如手术后眼压一过性升高,手术后即感视物模糊等都归咎于手术失败,因而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2 角膜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

2.2.1 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

2.2.2 减轻恐惧心理角膜移植病人由于对角膜移植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效果,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是减轻恐惧心理的关键。首先要科学的交待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应说明角膜移植手术不但可增进视力,同时可美容,使病人抱有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应说服其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可复明,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避免焦虑心理角膜移植病人手术后急于知道手术效果,必然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不利用术后机体康复。因此,应加强术后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把焦虑的心理转移到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去。

2.2.4 缓解悲观心理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视力难以恢复的角膜移植术后的病人往往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在心理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心态,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冲突得到解脱,由悲观转为乐观,由失望转为充满希望,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毅力。

2.3 角膜异物病人的心理护理

2.3.1 患者因眼部突然意外受伤、视觉障碍、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致使精神受到了相当沉重的打击。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对突受外伤的心理应激反应,应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向患者讲解病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解释与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重要性,外伤后可能发生的视力减退,眼内出血感染[2]。启发和鼓励病人,使其正确对待异物进入眼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致盲率。

2.3.2 针对不同患者,根据其年龄、性格、经历、充分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真诚、体贴,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3.3 尊重患者,耐心倾听,必要时向患者说明检查治疗的意义,以取得其合作。

3 讨 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手术护理是躯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的综合运用过程,手术病人除了一般病人具有的被动、依赖、敏感、自卑、感知异常等心理状态外,其主要心理状态是焦虑、恐惧和多疑,这些心理状态可导致情感障碍、自主力障碍、人格障碍等异常表现。在做好整体护理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尊重、关心、体贴病人,说话态度和蔼、工作认真。因此,操作中要注重一个“准”字,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结膜下注射、球后封闭,准确无误,泪道冲洗轻松自如,以娴熟的技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不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很多病人只要听到“手术”二字就会不寒而栗。有的病人在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甚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现象,因此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需求,因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及经历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所不同,但多数病人都有共同的心里需求。

笔者对临术650例手术病人的调查发现,手术前病人担心手术大夫技术及手术效果的有580例(89.23%)手术前担心麻醉效果的610例(93.85%)手术前害怕疼痛的有590例(90.7%)手术前产生焦虑影响睡眠的630例(96,93%)。由此病人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心;需要医护人员了解自己的病情;需要了解手术大夫是谁,手术过程怎样和手术中可能发生什么意外情况;需要了解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如何做好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如何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我们每个护理工作者深思与探讨。

为消除患者手术前的焦虑情绪,病房护士在手术前要多与病人沟通解释,在沟通解释过程中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

对于手术前担心手术大夫技术及手术效果的病人,病房责任护士应主动面带微笑告知患者为您主刀大夫经过反复研究您的病情并确定了最佳的手术方案,您要相信大夫的技术,为您主刀大夫已做过很多例您这样的手术而且都很成功,相信您的手术效果一定会满意的;对于手术前担心麻醉效果的病人,护士应告知病人我们的麻醉师也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大夫,经过他麻醉的患者手术后都反映“睡了一会儿手术就完了,麻醉效果很好”,并且可以推荐他向同室病友或者是其他病房的手术患者了解麻醉的感受让病人放心;对担心手术疼痛的患者可向其解释您的手术是在充分麻醉无痛的状态下完成的,请您放心好了。

为消除患者手术前的焦虑情绪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访视及解释沟通工作:

1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一天到病区看望病人,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您好,我是为您做手术的巡回护士,您进入手术室后我会像您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并陪伴在您的身边,您有什么需求可以跟我提出,我会一一解答,并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和麻醉。

2 手术室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情绪,调动主管能动性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也许是我们一句问候一个轻轻的抚摸或一个亲切的微笑,就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我亲眼目睹我们医院手术室的一位护士搀扶着一位准备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一边走一边微笑着介绍手术环境及参加手术的其他成员情况。术后询问该患者手术前是否紧张患者说:“没进手术室之前就特别害怕。进入手术室后经过和蔼可亲的护士耐心讲解安慰并且轻轻扶我上手术床,并且帮助我摆好,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我睡了一会儿手术就做完了,睁眼就有看到那位护士灿烂的笑脸我就不紧张了。”

护士亲切真诚的微笑,轻巧而勤快的到病房看望病人对病人的精神安慰可胜过良药,手术前心里护理好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可减少手术以后的病发症。

3 对手术前所做的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像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消除其恐惧感,如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着导尿管,要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是为了引流尿液,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等一一解释清楚。导尿完毕后应说您配合的很好谢谢您。

总之,美好的言语、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和优美的环境,都可使患者紧张的状态得到松弛缓解,使患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活动恢复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良好的心里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起重要作用。所以心里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

(接第1952页)

2.4 2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综上所述,采用不断改变卧位角度和减少翻身次数,结合运用C型医用骶尾圈实施护理。新方法1)创新性。从思路上有所创新,用不断改变卧位角度,减少了翻身次数,改良传统的由于翻身造成副作用,引发不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护理,而发生压疮。2)科学性。用科学态度对卧位的角度精心的设计,运用力学原理:P与S(压力与受压面积)成反比的关系,在设计侧卧位角时,300角与皮肤接触面积最大,压力减小,所以卧位时间持续略长。结合用C型医用骶尾圈的使用,可帮助预防压疮的发生。C型医用骶尾圈透气性能好、患者感觉舒适、便于随时清洗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3)实用性。减少了实施护理后副作用的发生,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4)经济性和社会性。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实施预防压疮护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护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知晓其病因和发病规律并熟练掌握其防治技术,才可以自觉有效的做好压疮的防治工作[5]。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红.人工皮封闭引流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观察.中国康复,2009,24(2):137.

[2] 王德强,夏仁云.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的机制.中国康复,2006,21(1):18-20.

[3] 刘金妹,丁学易,钱萍.压疮防治过程管理的探讨.上海护理,2002(增刊):32.

第6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83-01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提出,护理工作越来越以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为中心,手术室的护士也不再单纯是配合手术医生实施手术,还要考虑到手术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干预,是贯穿于手术前、中、后的动态的、连续的全过程。我们护士在工作中探索每一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心理规律,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干预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

1.术前访视对病人的心理干预

1.1 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1.1.1 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等问题。通过访视手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了情感交流,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也让患者对手术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并对手术室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大大缓解了紧张情绪,使其能轻松、主动接受手术。

1.1.2 护士掌握与手术相关的资料: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可以全面地掌握病人一系列资料,完善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同时也让护士发挥主观能力性,预见性解决问题,并培养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1.1.3 改善护患关系:术前访视加强了手术室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了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这样不仅干预了病人术前的复杂心理并与其及家属建立了一种很人性化的亲密的信赖关系。

1.2 术前心理干预措施:

1.2.1 护士的自身准备:巡回护士术前一天访视病人,访视时服饰整洁,精神要饱满,面带微笑,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有信心,这样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2 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病历,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既往史、家庭史,以及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资料;向病房护士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特殊情况,以及病房的护理计划;同时向手术医师了解手术方法,手术、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敷料等。掌握病人大量资料,制定的护理计划才具有个性化,和病人面对面交流时,我们才有十足的信心。

1.2.3 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首先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让病人清楚你来访的目的。通过所掌握的相关资料,选择相应的交流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相关手术信息交流。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中和手术室环境、设施、麻醉方法及麻醉配合。通过交流清楚患者顾虑,了解其特殊需求,对其提出的问题,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舞着手,设法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焦虑情绪,也可介绍患同种疾病病人的手术效果,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术前等待的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尤其手术室的特殊环境给其造成新的恐惧和压力。巡回护士应热情微笑接病人进行手术间,在术前交谈沟通的基础上与之亲切交谈分散注意力,同时安慰家属:请您耐心在外等待,在手术间我们会和您一样关心照顾病人。简短的一句话迅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进入手术间后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病人说明各种操作的必要性和手术必须,与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并介绍麻醉师和手术医师的高超技术,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可根据病人喜好和病情许可,播放轻音乐,以减轻病人术前等待的紧张恐惧情绪。

3.术中关怀的干预过程

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应给予周到细致的关怀。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轻握病人手,询问冷暖,是否舒适,是否有疼痛感,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的通畅。手术一开始,护士应是精力充沛,忙而不乱,精神高度集中,要抛弃一切繁琐的杂事。操作时减少物品撞击声,尽量降低仪器发出的声音,避免交谈与患者病情无关的话题,但对病人病情不得随便议论,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心。非全麻的病人,保持与病人的交流,了解术中感受,尽最大努力解决病人的不适,必要时按摩不适肢体舒缓因强迫造成的肌肉紧张。如碰到手术不顺利,护士虽然尽到最大努力,还经常受到手术者的埋怨,发脾气等。此时,要理解术者的心情,不能顶撞并要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调节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凉解。待手术结束及时为患者擦净术中留的消毒液、血迹、污渍,为患者穿好衣裤,并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待麻醉完全清醒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送病人到病房,确保护送途中的安全,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4.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第二天对手术后病人进行探视和问候,及时告诉手术成功的消息,以安定情绪,促进健康。询问病人术后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切口疼痛,肠蠕动等,同时观察切口,各导管引流情况,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术后三至五天再次回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同时就病人现存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并征求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定改进措施。

第7篇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手术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2-02

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受伤对于手术病人是一种突入其来的伤害,极易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而对于颌面部外伤病人,因其受伤部位的特殊性, 其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导致其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们通过对48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外伤病人进行观察,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观察48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8-32岁30例,33-65岁15例,65岁以上3例,因车祸受伤38例,刀砍伤10例,其中颌面部挫裂伤22例,眼眶挫裂伤8例,唇部挫裂伤10例, 耳廓断裂伤8例,病人意识均清楚。

2 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恐惧: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因为意外受伤的病人一时无法接受现实,特别是突发事件,病人毫无思想准备,有的觉察到外伤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刺激及伤口出血等因素,使病人产生无助、害怕情绪。

2.2 焦虑:面对突发事件,病人由于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对医生术前谈话涉及的相关内容产生担心,对技术不信任;而对于颌面部外伤病人,年轻人担心最多的是自己形象的改变,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表现为紧张、忧虑情绪;中年人产生焦虑的原因大多是自己受伤后担心家庭及事业的影响,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表现为烦恼、焦急的心态;老年人则出于对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无能力应对困难,给子女增加负担,且担心费用问题等而产生焦虑情绪。而过分的紧张、焦虑就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从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

2.3 疼痛: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因个体差异及承受能力不同,一部分人对于疼痛过于敏感,以至于无法忍受,表现为异常烦燥。

2.4 自我形象紊乱:指个体感觉自己身体的形象改变得很难看,即发生形象感知混乱。对于年青人来说,面部外伤导致疤痕,严重影响个人形象,对于以后生活、交友无不带来负面影响,个别爱美女性对于突然降临的此种灾难视为灭顶之灾,表现为厌世、轻生的念头,易产生自卑心理,对手术的进行非常不利。

2.5 愤怒心理:此种表现为因打架、斗殴引起刀砍伤所致的人员,特别是男性年青人,由于年青气盛,血气方刚,不计后果,对自己的伤势表现无所谓,而是过多的考虑如何报复、还击对方,表现出很多过激行为,甚至不配合手术。

3 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接待病人时要以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对待病人,给予亲切的话语安慰病人,不要过多的询问病人的受伤原因,以免刺激病人,不要当着病人的面谈论伤情及手术不良后果,以增加病人的担心,产生悲观情绪,不利于手术进行。对于病人的需求应尽可能满足,让其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对于病人的不安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应用鼓励的语言,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正常的情绪状态接受手术。

3.2 以娴熟的技术获取病人的信任: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先给予解释,充分让病人理解并配合,进行静脉穿刺时争取一次成功,不要过多刺激病人的伤口处,可先施行麻醉后再进行创面清洗消毒,以减轻疼痛;配合手术应熟练,以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的顺利实施。

3.3 减少不良环境刺激:手术室作为一个陌生且又令人生畏的特殊场所,对于手术病人更是一种无法接受的不良刺激,同时因室内特殊气味、各类器械、仪器发出的声响等令病人感到可怕,这时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减少一些不良刺激,不让病人直视到器械物品,仪器声音调到最小,带血的物品不让病人看到,室内环境温度适宜,尽量减少病人不的不良感受。

3.4 非语言安慰:充分利用非语言安慰支持病人,病人难受、疼痛时,总是需要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自己以获取心理支持,护理人员给予病人非语言安慰,可轻握病人手,给予一种无声的力量支持。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 骨折 非手术 护理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骨折病人236例,其中70岁以上49例,占骨折总数的20.76%。19例股骨颈骨折,9例粗隆间骨折,占骨折总数的57.14%。病人大多不能接受突然住院的事实,不能很快适应卧床的生活。

老年人骨折后的心理护理

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源而导致心理应激,在应激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应激反应的结果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骨折是一种重大应激源,可影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医护人员有责任做好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骨折应激,安全度过骨折愈合期。

心理护理:①把握护患关系的尺度,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关系是以解决病人在患病期间所遇到的生理、社会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以病人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1]。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要创造良好的谈话环境,积极引导病人讲出我们所需要的评估资料,同时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适时地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比如一个温馨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地点头等等。②老年人由于年龄的特点,活动能力差,因此在对健康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和掌握病人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对待老年病人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它们作为病人的权利,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感受。态度要和蔼可亲,处处体贴照顾,尤其对即将实施骨牵引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定要向病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包括骨牵引的方法、目的、持续时间等等,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治疗方法,从而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③对知识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在临床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患者是很快进入病人的角色,愉快地接受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另一种患者则是与之相反,他们自认为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潜意识里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临床中表现为消极和不配合。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要以更加耐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切忌不要与之争辩,这样反而会增加病人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康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不急于让患者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找到与之疾病相关的书面资料,让病人感到我们真真切切地是为他们的病痛着想。这样的患者一旦在思想上接受医护人员的观点,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超乎寻常的,病人自身也会觉得病痛似乎突然减轻了许多,这便是心理护理的奇妙之处。

对患者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老年人生病首先受累的是其子女,子女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因此对家属实施正确的心理导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子女比医护人员更了解病人,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有些时候家属对病人的劝导往往比医生和护士所起的作用要大,他们在治疗上的积极主动也会给病人带来正面的影响,会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康复的始终。

临床护理

尽快教会病人床上大、小便的方法:正常人要学会床上大、小便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而骨折是一种突发事件,病人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时间去练习床上排便,我们除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讲解外,还要让病人认识到学会这一方法对日后生活的重要性。不要轻易为病人留置导尿,这样既不利于控制泌尿系感染也不利于其他方面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骨牵引是一种较常用的非手术治疗骨折方法之一,它用于骨折的复位、固定。患者出现疼痛后,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①骨折局部疼痛:牵引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合适牵引锤的重量,仔细观察牵引的方向是否正确,牵引力与反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锤是否悬空。有的患者在牵引过程中上身和骨盆向健侧倾斜,患肢似乎是外展位,而实际上是患肢与上身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甚至内收。②针眼处疼痛:应观察针眼处是否有红肿渗出,钢针是否移位,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③肌肉酸痛:适当给予肌肉按摩疼痛可缓解。

并发症的护理:①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在老年人10 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3,4],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褥疮的护理: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1次,病人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每日2次使用50%酒精轻轻给患者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做床上抬臀活动。臀部要垫气圈,充气不要太多,以1/2为宜,气圈上放柔软棉垫,并要及时更换,防止尿液和汗液浸湿垫布而刺激皮肤。足跟要用软枕或棉垫垫起和悬空。③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牵引病人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但许多病人通常用少饮水的方法以减少排尿次数,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2.

第9篇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1],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现将手术病人整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术前访视

访视过程中用通俗、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1评估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以及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配合的程度。

1.2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的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病人的配合程度并使手术顺利进行。

2术前指导

2.1心理指导[2]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以缩小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焦虑是病人术前的主要心理反应。手术病人焦虑随着手术日益临近而渐渐增加,所以在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及对病人主要亲友进行交谈对减轻病人的焦虑十分重要。通过术前访视,缓解病人焦虑心理,说明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的重要性,帮助手术病人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2.2按手术告知程序进行指导[3]掌握沟通艺术,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术中的感觉及怎样配合手术,术中的放置要求,使手术野暴露清晰。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的认识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3术中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病人进入手术间,同时安排好家属,对病人采取舒适护理的原则[4]进行全方位的细心护理和关爱,尊重病人,保护隐私,运用保护性语言,避免使用引起病人恐惧紧张的词语,使病人舒适放心的接受手术治疗。

3.1术前30min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

3.2心理护理病人入室是心理上最紧张的时刻。访视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病人,核对床号、姓名、清点由病房带入的物品,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消除紧张心情。对于特别紧张的病人,护士应站在其旁边,并予以安慰、解释。

3.3洗手护士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及器械,提早15min上台,密切与手术者配合,力求做到稳、准、快,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3.4手术室宜保持安静,护士的面部表情需要与职业有良好的协调性,不为情况所左右,要通过柔和、自然的表情来传递关心、同情和果断的信息。如果此时护士不适当的非语言信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打击。

3.5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术前制订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及时提供、补充术中所需物品。

3.6手术结束巡回护士认真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并护送病人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4术后随访

术后1~3天,由巡回护士随访病人。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2)术中舒适度如何;(3)是否存在由手术室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烫伤;有无手术引起的压疮等);(4)了解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进行术后的健康指导,通过术后随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康复信息的同时,带给病人关心和问候,使病人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可以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和康复信心。也使手术室护士确认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不断的调整或修改护理计划,以积累经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5体会

手术室开展的整体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而且要树立以手术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观念和实践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足度就越高,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拉近了关系,整个手术过程都陪伴在病人身边,使病人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手术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6.5.

[2]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问及术后随访患者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锦江医学院学报,2001,22(1):46-47.

第10篇

【摘要】:护理不仅仅是以疾病为中心,更重要的是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能得到整体的护理,特别是手术病人,手术本身对病人而言就是一个刺激,可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伤口的愈合,因此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关键词】:手术;心理问题;护理

手术病人若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护理,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特别是泌外的手术病人,因为手术部位往往是病人的隐私部位,既不愿意让人检查,也不愿意让人看见。心理护理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的护理理念——优质服务,可以体现在每个护理细节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某种程度上会起到加速病人病情好转的作用。现将我的一些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 泌外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术后尿储留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留置造瘘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也可以让同病种的病人互相交流术后的感受。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管床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并亲自将病人带给手术室护士,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减少紧张和恐惧,更好的配合和适应手术。

(二) 病人术后的护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全身牵绊着多根引流管,又怕刀口出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对手术后的病人心理护理应做好以下点:

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病房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或者暂时带管就能恢复健康了。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带管不适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中安装止痛泵,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等,都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后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3、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71-02

1普外手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1.1克服了病人的恐惧心理: 很多病人,尤其是普外科的病人都是第一次经历手术,他们对手术都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自然而然得他们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他们害怕自己的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以及康复,很多的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句话叫:“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患者熟悉了以上这些情况以后,患者能够取信于护理人员,那么是完全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的,从而让患者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1]。

1.2克服了病人的焦虑心理: 我们都知道,如果病人过分焦虑自己的病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的康复欲望就会大大下降,而病人自身对手术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结果。病人的这种心态会使手术的进行、手术的准备以及术后的康复大打折扣。而此时,如果护士在普外手术前与病人进行一定的言语上的沟通并给予病人一定的鼓励或者给病人肢体上的安抚,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拥抱。这些语言以及肢体的接触都会使得病人的焦虑心态得到大大的缓解。这样的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能让病患有坚定的信念对抗手术。

1.3克服了病人的抑郁心理: 抑郁的病人会伴随着一些心悸、出汗、身体的震颤,而这些症状都是潜在的危害。这样会使得病患无论是心血管方面还是机体免疫方面的功能都下降,从而大大影响手术前的准备时段和手术后的恢复。此时,护士对病患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护士对这类病患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病患的苦闷才能得到更好的宣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痛苦才能有所缓解。只有这样的心理护理才能使病患在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中进行手术,并积极面对手术,让患者获得最大的人身利益。

在传统的普外手术护理方法中,病人只能得到单一的机械的住院期的护理及治疗,面对着苍白的墙壁,再加上没有人倾听自己内心的苦闷,病人根本无法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及辅导。这样的手术效果是不理想的,也是不提倡的。普外科的病人不仅仅要忍受着身体给他们带来的疼痛,还要忍受着心理上的种种折磨以及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普外手术前对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则使得病人对于手术持有很大信心以及积极的态度,再加上病人家属的协助和帮忙,手术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如何在普外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

2.1在住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首先,在手术前,护士一定要做到以最快的速度与患者取得联系,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情况,患者自身的情绪等。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护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并且做到用和蔼,诚恳的态度与病人进行对话。心理护理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护士还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技巧,明白自己要做的应该是倾听病人而不是教导病人。护士可以在与病患的交流中给予病患一定的鼓励并且要善于引导。这样,才能使患者拥有有利于手术的健康积极心态。其次,在手术前,护士一定要详细精确的告诉患者手术的目的,手术的流程,手术的主刀医生,手术的时间,手术的作用等。使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手术,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担忧心理。护士应该严格履行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2]。必要时,护士还可以叫上患者的家人一起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的手术环境,护士也有义务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最重要的一点是,护士还要注重日常的生活指导。当护士查房或进入病房时,护士要面带微笑,并且热情,礼貌的介绍自己。护士在晚间进入病房时,要注意脚步声是否会影响到病人的休息,在夏天,冬天更应该注意要时常使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较为舒适的温度。护士还应该尽可能的给病人提供了解疾病知识,疾病诊治,治疗方法,手术效果等的通道。

2.2营造一个轻松的医疗环境: 病人由于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必然会对医院这个大环境有种种的不适应,再加上病人每天还要忍受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医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在手术前的护理中,应该使患者了解到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护士应该遵从患者本人的意愿,让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能够放松自己,使病人感到自己不用完全依靠别人才能完成事情,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患者是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所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性格,使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一来,既能消除患者与现在个人角色之间的差距,又能使患者适应医院这个新的环境,冲淡他们的不适应的心理。在普外手术前,护士更应该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治疗。在这段时间,护士可以设法分散患者的焦虑,紧张以及压抑的心理。这时,患者可以引入合适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读书、看电视、花园散步、交谈等等。

我们知道,普外病人的病情比起其他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更为复杂,手术也更为困难。所以,在普外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手术前心理护理能够直接使病人有好的手术情况以及好的术后恢复情况,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收到最好的心理护理。而心理护理时护士的工作质量可以立竿见影的直接影响到医生的手术情况以及病人的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护理态度,万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差错。护士还必须做到在普外手术前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上的全面照顾,护士要释放自己自身的正能量,给病人坚定的战胜病魔的信心以及信念,要做到时时处处为病患着想。参考文献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153 - 01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护理模式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更加重视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的新的护理模式。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刺激,患者既有创伤性刺激,又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做好手术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前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对病人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保持术中心理状态平稳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对手术方式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不了解,会产生种种思想压力,如:手术是否疼痛,是否会发生术中意外,医生的技术如何,病灶是否会切的彻底,术后刀口是否能长好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术前介绍是使病人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心理护理措施之一。术前主动热情与病人交谈、给病人以可信赖感,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向病人讲解有关手术情况、手术医生的资历、技术水平、成功的同类手术等,以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抓住其心理特征,向其说明治疗的意义,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也可邀请已手术的病人介绍配合治疗的经验,从而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深人浅出地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在与病人交谈时要强调治疗的希望。

2 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周围陌生环境的影响,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恐惧、无助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最好办法是与患者语言沟通。巡回护士应提前到达手术间准备好用物后到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与患者一同进入手术间,亲切地称呼并妥善地安顿患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夜晚入睡情况等,陪伴患者一起等候麻醉。术中要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 注意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如无影灯直射、吸引器从患者眼前穿过等,待患者入睡后再开始骨锤、骨刀、电钻、电锯等操作,术中牵拉脏器会使患者因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感到不适,巡回护士应该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患者。手术中,患者会对术中身体暴露往往感到羞怯,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护理时应保护患者的自尊心。术中适当抚摸患者的肌肤,轻握患者双手,可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消除恐惧感,增强信任感。对于恶性肿瘤或手术中发现恶性肿瘤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以免病人精神紧张等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有些手术时间较长,病人长时间保持一种被动,会感觉身体不适,要求改变等,应耐心解释求得病人理解和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尤其是大手术后的病人,他们一旦从麻醉中清醒过来,首先想知道的就是手术效果,护士应和蔼可亲,以体贴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效果良好并向病人祝贺,使他们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根据病种向病人讲明手术后注意事项并尽快为病人穿好衣裤,然后护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

4 体 会

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增强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信任,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护士不仅要检查病人的一般生命体征,更要学会察言观色,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交流技巧,洞悉病人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