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2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日前,国内最权威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服务技术提供商――CNZZ()表示,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内互联网产业,但在电子商务领域,不但没有冬天,反而呈现出一片繁荣增长态势。
CNZZ 数据中心通过对新增电子商务类站点系统供应商的统计分析发现,许多商家看到了此时的商机,纷纷采用了以上游技术进步推动下游应用发展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众多商家在9、10月间推出了多达数十种新版本系统,其中在与 CNZZ 合作的12个集成系统中,就已累计推出37个新的系统版本,更新速度及频率,超过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前的80%;其间电子商务类站点的总体用户覆盖已经从9000万提升为9800万。
这样的数据趋势表明:首先,电子商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销售和购买模式,或至少成为传统消费模式的有力补充。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实现网络商品一览无余的良好用户体验,让其迅速获得了大量受众。其次,经济危机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购买支付力的下降或有意压缩,消费者迫切需要找到新的高性价比通道来完成购物消费,而电子商务成为首选之一。
CNZZ 执行总裁张志强女士表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对互联网行业而言,影响更多体现在投资层面,也就是说过去依靠风险投资过活的企业会遇到一些危机,在互联网领域从业的人员会面临就业或失业的压力。但对网民而言,并不会因为经济危机的到来就直接影响到上网频率。据 CNZZ 数据中心监测,中小站点由于运营成本低,不靠风险投资过活,因此数量并未减少,相反电子商务类站点出现了繁荣景象,因为危机促使众多网民选择积极尝试性价比更优良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以降低消费成本。例如,网民可以在家借助淘宝、当当、易趣等网站轻松实现订货上门,货品价位相较商场购物更低廉。
分析人士认为:2003年的非典,曾经造就了国内电子商务的第一次快速增长,让众多当年守候在家的网民,第一次通过电子商务体验到了网络购物的优势。而今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也一定会为全球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一次新的增长契机。
(广文 中国网友报)
在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经济波动或者称之为经济周期就像噩梦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世界上空挥之不去,上演着一幕幕繁荣、萧条的悲喜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轮回,所有周期的结局都已经写好,生产苒生产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明的进步严重受阻,同时带来了资源巨大的浪费,使得资源稀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危害在世界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成倍增加,卷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 它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 当代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损失沉重,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垒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范围、水平、损失方面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并且很快涉及和影响到实体经济,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不只繁重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同时遏制了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全球经济自愿陷入停滞和衰退中,人民在危机中痛苦地挣扎着。我们在洞察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难看出危机是金融资本贪婪无度导致的。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都是国际资本剥削、竞争、欺骗、非理性投机、金融腐败、作假账、操纵市场的结果,这与几年前安然的倒闭没有任何区别。
从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我们不难看到国际资本在背后兴风作浪,它们是频繁搅动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但它们也是每场危机的最大的收益者,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国际资本存在一天世界经济的波动就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在改革开发的和愈来愈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的今天绝对不能放松对国际资本的警惕!
1825年,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从此开启了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史。经济学家们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其中凯恩斯开创的有效需求理论被当做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正宗。对于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凯恩斯在通论中侧重于将其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马克思侧重于表述为生产过剩,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两者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对策的对比研究,对当前扩大内需政策作出评析。
二.凯恩斯与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比较
(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就是能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的需求,也是能够获取最高额利润的需求。凯恩斯认为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危机,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第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当收入增加得越多,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渐低于收入,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这会导致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第二,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当消费方面出现不足时,可以通过投资的增加来拉高总体上的有效需求。并且投资的增加还具有乘数效用,进而引起消费的增加。但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品的需求量上升,会导致其价格上涨,从而使预期利润率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进而会抑制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减少,整体上有效需求不足。第三,流动性偏好规律。凯恩斯指出人们会基于三大动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多少的是利息的高低,而影响利息的利息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量的供求状况所决定。当流动性偏好较强时,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利息率的上升,会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预期收益率下降。当预期收益率等于或小于利息率时,投资就不会发生。
(二)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体现了他对有效需求或生产过剩的理解。马克思将经济系统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产出值必须相等,并且产生这种交换的需求也相等。为此马克思假设在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在扩大再生产时,工人工资仍用于消费,而资本家则是将部分剩余价值用于消费,部分用于投资。并且马克思假定第一部类资本家的支出行为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第二部类资本家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则取决于第一部类能为第二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的资本品的数量。
由上来看,有效需求的大小似乎单纯由资本家的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决定,与工人无关。然而马克思却未如此认为,他指出社会需求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也就是由全部剩余价值和工资的比率以及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的比率决定的。均衡的实现需要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一致协调性,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认为生产过剩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但是,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难以保持适当的比例。当资本家无限追求高额利润而扩大生产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大批工人失业,需求相对于扩大的生产明显减少。若是资本家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甚至进一步扩大,生产过剩就显而易见了。
三.凯恩斯与马克思的政策主张比较
既然存在上述的心理规律,凯恩斯认为就应该打破它们,设法提高消费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使其即使递减也处于较高水平。凯恩斯具有突破性的是他认为解决危机问题,不能如先前一样只是是依赖市场机制,政府要加入其中,他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解决危机和经济运行中的巨大作用,具体表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直接进行消费或投资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降低利息率,增加投资需求。此外他提倡经济运行中有温和的通货膨胀,从而可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利润,增强投资者投资的信心。
马克思认为增加投资只能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复苏经济,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并且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扩大的资本规模可能成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有效需求并不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或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因此,马克思主张破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按照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他还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改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状况,对劳动产品按照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四.对扩大内需政策的评述
关键词:国际资本;金融危机;垄断;经济危机
从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经济波动或者称之为经济周期就像噩梦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世界上空挥之不去,上演着一幕幕繁荣、萧条的悲喜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轮回,所有周期的结局都已经写好,生产苒生产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明的进步严重受阻,同时带来了资源巨大的浪费,使得资源稀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危害在世界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成倍增加,卷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
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垒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场危机在范围、程度、损失方面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并且很快波及和影响到实体经济,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它不仅沉重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同时遏制了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全球经济被迫陷入停滞和衰退中,人民在危机中痛苦地挣扎着。
股票也是如此,它只是代表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它的独立运动不是由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益决定。而这种有价证券的价值独立运动,使它们除了可能有权索取资本或权益之外,好像还构成现实的资本,这表现出虚拟资本的性质。“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1]531由此可知,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使金本位被放弃,由此产生的信用货币对虚拟资本而言是决定性的。商业信用和生产企业的信用则使商业汇票和有价证券得到发展,而这些汇票、股票、国债券等又汇集到银行中,扩大了银行的权力,这也是金融资本能获得统治地位的原因。但在晚期资本主义之前,虚拟资本并不是金融资本的主体部分,虚拟经济和普遍的投机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方面;当代虚拟资本直到知识资本发展起来才占据统治地位。
对虚拟资本的再虚拟: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
在当代,虚拟资本经历了再虚拟的过程,这是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合流的结果,也是导致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知识资本就其起源来说,它是来自产业资本的,它使虚拟资本成为当代虚拟资本并与其合流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发生的。知识资本也与人的身体密切相关,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一开始作为劳动能力的智力因素体现在生产活动中。后来,随着分工的发展和机器的采用,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劳动力的智力因素逐步超越了体力因素,这样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也就成为必要。资本主义生产的专业化和自动化,使得高级劳动不断发展。但即使是高级劳动力,随着机器体系的采用和自动化的加强,他们也还是不断处于被排挤出生产过程的危险之中。“在机器体系中,资本对活劳动的占有从下面这一方面看来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一方面,直接从科学中得出的对力学规律和化学规律的分解和应用,使机器能够完成以前工业完成的同样的劳动。然而,只有在大工业已经达到较高的阶段,一切科学都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时候,机器体系才开始在这条道路上发展;另一方面,现有机器体系本身已经提供大量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将成为一种职业,而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4]马克思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预见性,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才为以上分析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当一切科学都为资本服务,科学在生产的应用也会极大地推动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始成为大公司劳动分工的一个分支,接着它们表现为独立企业的形式,私人实验室发展起来。这种专门从事的知识生产,以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方式加速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智力劳动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即生产资本越来越表现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主要源于知识资本的自身特征与资本增值的迫切要求。由于知识生产的产品通常是一些符号系统、电子信息系统,这为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的合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种合流又能直接导致“资本增值”大大超越其实际具有的价值。可以说,“增值”的巨大诱惑直接导致了两者的合流。晚期资本主义以来,虚拟资本除了原来的有价证券形态以外,又出现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资产抵押贷款所产生的抵押合同,这些抵押可以被打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进行出售,如住房抵押可以被打包成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资产证券化还包括工业厂商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举债,企业的资产也是由证券的市值来决定。金融衍生品则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指数期货和期权合同,它们是对马克思意义上的虚拟资本的再虚拟,对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买卖构成了证券“二级”市场。在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就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担保债务权证(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将次贷放大为次级债券,而次级债券又使MBS、CDO、CDS的信用级别被调低,导致购买这些金融衍生品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受到冲击甚至破产。可以看出,这些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是知识资本与虚拟资本结合的现实结果。各种金融衍生品是被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的知识生产者创造的,正是他们的创新性研究使各种金融创新与衍生品层出不穷,国家监管机构对这些花样多变的衍生品根本无法应付。它使当代虚拟资本摆脱了传统虚拟资本身上的诸种限制,主要是摆脱了国家监管。可以看到,不仅虚拟资本需要知识资本的加入,而且知识资本也需要进入虚拟资本领域,高级知识生产者的金融界精英一直致力于后者。当知识生产进入金融业之后,知识资本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赢利空间,它与虚拟资本一起聚集并占有了巨量的社会财富,最后则实现了知识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合流。虚拟资本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资本逻辑的扩张历程,虽然它一开始是作为其他资本形态的附庸,但已经伴随着信用制度发展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私人资本到社会资本(国家资本),股票和信用货币的贡献无可取代;从国家资本到全球资本,当代虚拟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主导性的。而在当前的资本全球化中,高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是两个主要的推动者,即知识生产和虚拟资本共同推动了全球资本的形成,而且两者无法分割。的确,作为知识生产的具体表现的电子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虚拟资本的具体形态,而且改变了它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范围。是知识资本创造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使虚拟资本进一步符号化和虚拟化,并且使原来证券交易所的固定时空被超越了,它们重新设计了交易技术,使交易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区域任何时间进行。按照卡斯特的界定,知识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合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种流动空间。这种流动空间除了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还由各种节点与核心构成,在它的空间组织中管理精英即知识生产者和金融创新者占据支配位置。正是资本创造的这种流动空间,使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虚拟化,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增大了。
全球金融危机与虚拟资本的历史限度
知识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当代形态,虚拟资本作为银行资本的当代形态,两者的合流意味着出现了一种当代金融资本形态。这种新型的金融资本既包括全球产业资本,也包括狭义的全球金融资本。在最近一二十年,跨国产业资本越来越依赖于全球金融资本,而且全球垄断金融资本越来越虚拟化,于是虚拟资本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是这样一种状态:“全球股票市场的形成,全球商品(甚至债务)期货市场的形成,货币与利率交易的形成,加上资金在地理上的加速流通,第一次意味着货币和信贷供给的单一市场的形成。”[5]解除管制和金融创新使虚拟资本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金融寡头的推动下致力于全球扩张,它成为灵活积累体制不可缺少的协调力量。随着金融资本在当代虚拟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全球金融体系逐渐被虚拟资本体系所垄断。虚拟化了的全球金融资本以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进行着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出现了难以避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以金融为主导和先导的经济危机,它并不是单纯金融领域的危机,还包括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后续出现的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形态下的具体表现形式。金融危机可以分为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来说,它首先是仅限于美国本土的次贷危机,后来才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众所周知,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而且这种繁荣是虚拟资本推动和过度投机造成的。房地产本身是一种实体资本,但这种实体资本往往是以虚拟资本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转化而来的,而且房产作为大宗消费品或投资品以信贷的方式进行销售,房屋抵押贷款还会被金融衍生品包装为各式债券进行出售。房屋抵押贷款的再虚拟,不仅是贷款的证券化,而且是房屋所有权的证券化,这种证券化和虚拟化是在不断进行的,而且在理论上可以无限进行下去。这样,从房地产实体资本虚拟而来的资本额可以是实体资本额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更多,而且虚拟资本逐渐和实体资本脱离了关系,获得了一种独立性。这种虚拟资本运行机制本身已经蕴涵了巨大的危机风险,次级房屋贷款的出现和不断证券化则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已经是金融危机的开始,由于金融衍生品链条的原因,危机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到2008年9月才爆发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现有的全球金融体系决定的。“二战”之后,以凯恩斯理论模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表现为黄金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黄金券,国际结算不以黄金而以美元进行。“一战”之后是各个国家内部取消了金本位,纸币不能自由兑换为黄金,而完全成为信用货币,而1972年之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也取消了与黄金的关联,也成为信用货币。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变为浮动汇率。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的基本形式,即是说,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美元外汇并不能直接兑换为实际的货币财富,它只是作为需要美国国家信用进行担保的一个价值符号。这样,只要美国需要,它就可以用增发纸币的方式使美元贬值,各国的美元外汇会大幅缩水,美国的债务则会相对减少。虽然美元大部分在美国之外流通,但美元的过度发行也会引起本土的通货膨胀,于是美国就大量发行国债让各国来购买,即各国以美国国债的形式来保存自己的财富。国债也是虚拟资本的基本形式,各国的财富已经被美国政府消耗掉了,他们手里的债券并不代表任何资本。美国就是通过这种虚拟资本的运作,将全球劳动者创造的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为其民众创造“美国梦”式的高消费生活。不仅如此,当美国由于过度投机出现金融危机时,联邦政府就会以扩大赤字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注资或直接接管出现危机的金融企业,这使美国国债上限不断攀高,而这些赤字只能由美国国债拥有者支付,也就是转移到全世界的范围。另外,由于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纽约证券市场和华尔街投资集团吸引着全球投资者,这些投资甚至包括一些国家的财政资金和社保基金,而金融风暴吞没了这些金融资产,不仅严重损害了各国的金融体系,甚至使一些国家的政府破产。又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支配这些产业链的是一些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的资产通过其在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来体现,其融资渠道也主要来自证券市场,其产品进入商品期货市场领域,即其生产、资金周转、商品销售都依存于虚拟化的全球金融体系。当这个体系出现问题时,全球产业链也会受到损伤,而且产业链的下端的实体经济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危机后果,即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部门受到的打击更大。目前,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一些依靠出口的企业纷纷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金融危机的后果被美国和金融寡头分散和转移到其他国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全球金融危机。资本虽然在当代出现了种种新的形态,经济危机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是资本的本性及其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信用体系的作用下,转变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信用制度作为虚拟资本当代创新的基础,它“加速了生产力在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但它又“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而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1]499。它造成了垄断的全球金融资本的虚拟化和投机化,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同样造成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越来越严重的矛盾,所以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我们知道,虚拟资本不生产价值,它的再虚拟也不产生价值,产业资本才生产价值,虚拟资本只是将实体资本和其生产的价值重新社会化与重新分配。例如,对房地产实体资本的虚拟和再虚拟,造成了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和过度投机,大量资本聚集到这里,它们要求获得一定的价值额,又使房地产业无限度地扩张,然而社会购买力是有限的,资本所要求的价值并不能实现,次贷危机的实质是价值实现危机,即生产过剩与购买力之间矛盾的尖锐体现。可以看出,实体经济或实体资本是虚拟经济或虚拟资本的界限,超出这个界限的资本是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总之,资本的限度也是虚拟资本限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代资本的限度表现为虚拟资本的限度。虚拟资本的限度是信用的限度,是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限度。当代虚拟资本虽然在知识资本的帮助下进行着花样不断的形式创新,但是其虚拟性和非生产性并没有改变,它只是索取和再分配实体经济所创造的价值。换言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依旧没有跳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不过在当代经济危机是以“虚拟资本”的信用崩溃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应该说,这样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于《资本论》的当代解读。
作者:车玉玲 姚新立 单位:苏州大学
论文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其影响也在一步步地扩大,从金融业到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企业如何才能熬过这次危机的“寒冬”,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将显得特别重要。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公司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度过这次经济危机?以下为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石油市场需求预期大幅下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内石油石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要做好长时间应对危机的准备,上上下下一起“过冬”,做到善于危中求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
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
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相对粗放,如岗位之间职责与任务交叉现象突出,责任缺乏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而且维持了工作的低效率。本人建议企业从客户导向或质量导向出发,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尽可能减少信息流转的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
三、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存在机构重叠,人员偏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四、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无论任何时期的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五、重视内部竞聘,加强继任管理与岗位轮换
选拔从来都是决定企业人才管理效率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没有选出合适的人才,那么我们只能花很大的成本去培养他,只能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他。若是我们从开始就前瞻性地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则后续的培养成本与管理成本势必就会降低。
经济危机为很多企业在外部人才招聘方面创造了供给条件,但更多的企业则是暂时放弃了外部招聘的计划,更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本人认为如果企业对后市的判断不是特别明确,可以将目光主要放在企业内部。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的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
六、“蓄势待发”加强培训工作
蓄势待发是指先聚集力量,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出击。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现在似乎并不是出击的好机会,而他们选择了“蓄势”——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员工胜任水平的培训项目和领导力开发项目构成了这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表现。某些制造型企业每周只开工四天,另外的一天则为员工安排了技能培训,该企业规定员工在培训后接受公司统一考试,未能通过考试的员工,下年度则失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此项举措将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目前发现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能源、金融企业选择了领导力开发相关的项目,这些企业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签约对他们的高管以及后备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综观这些企业的做法都是在为明天的腾飞储备展翅的能量。
七、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本人的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瘦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后市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瘦身”释放的能量(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
八、强化员工压力疏导
1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我国经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我国GDP增加,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所产生的经济问题,是一味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化,经济发展停滞化和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带来来的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价水平的上升
自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大额投资以来,我国物价开始上升,人民深切的感受到日常蔬菜,食品价格上升。国务院公布十六条后的数天内,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今年11月份,物价控制在了同期的4.1%,物价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投资环境的恶化
随着国内物价的不断上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不断上调,国内投资热潮不断降温,投资环境也逐渐恶化,股市也随着4万亿投资热潮的逐渐退出而进入下降调整阶段,房地产随着政府的调控,资金链也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内环境上困难重重。
1.3对外贸易的严重萎缩
11月以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创新低,主要表现在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我国对外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税费较重,盈利空间缩小和融资困难的局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经营状况的预期更为谨慎。再加上更为困难的投资环境,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
2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2.1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经济危机下,全球资本市场逐渐萎缩,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在以金融危机始发的美国,金融业市值蒸发已经接近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均采取较为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具体包括通过政府的采购国内货物产品,与此同时限制其他国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以达到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护国内企业正常发展的目的;与我国贸易较为密切的发展中国印度也处于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了分类的管理,比如限制医药相关的产品以及儿童玩具等,从而有利于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好稳定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大型跨国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产品,以及服务的规格制定了一系列相对苛刻的规定。这些都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国从事外贸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发展速度降低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企业起着主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20%以上,同时应该看到,外贸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增速较为明显,一般保持在20%左右。但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相关贸易政策的出台,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不段,贸易壁垒重重,贸易出口大幅度萎缩,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额度急剧下滑,我国外贸企业对美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上年放缓7.9%。各个行业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2.3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缺口扩大,出口收款困难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各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远低于2007年的同期水平,贷款规模的缩小,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因此而倒闭。同时,从外因来看,外贸企业出口商品还面临着货款收回的困难,包括货款收回的额度和收回的时间上都比预定的大打折扣,根据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估算,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收款等待时间增加,索赔额度也明显增长。由于银行收紧银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2.4国内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
国内出口中小企业在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时候准备不足,而且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成本控制以及价格制定上都丧失了竞争力,这导致以出口为主的贸易企业利润急剧下滑,两方面导致外贸企业难以生存下去,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倒闭潮更为明显,相伴随的国内劳动力失业、投资资金面临收回的风险等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开始于美国,美国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美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以下将探讨我国外贸与这次金融危机的关联效应。
3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007~2009年之间,虽然受到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两国贸易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相关性保持在0.174以上,美国始终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国之一,美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外贸出口的情况,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并通过以下渠道加速传播:其一,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国内经济资金链吃紧,部分房地产资金出现断裂,政府处于免于经济崩溃的考虑,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并向国内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8000亿美元的救济资金出台,启动了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资金的大幕。而这些资金并没有像投放时政府所想的那样,流入资金紧缺的房地产等部门,而大部分流入到了其他行业和市场,这就意味着引起局部的通货膨胀,向市场注资的各国同时也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流动性紧缩和过剩,经济产生剧烈的波动,这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成本难以控制等挑战。其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引发的问题。危机爆发初期,美国为转嫁国内经济颓势,提出人民币币值低估言论,再加上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增大。由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各国游资涌入我国市场,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产生结构性通胀的动力。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了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利率,这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或者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内外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4我国外贸企业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且波及面较广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力争使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影响降低到最小;世界各国也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需要共同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复苏起来,但就我国外贸行业来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并实行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4.1宏观方面的政策
其一,制定拉动内需措施,发展外贸所需的基础保障。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对外贸易发展困难重重。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了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的措施,并以此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为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少国内经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拓宽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生存空间,同时保证政府出台的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落实在实处。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政府的扶持是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其二,切实加强对外经贸政策的落实。考虑到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资金承受能力,政府运用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注重局部的调控优势,而货币政策负责协调全局。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面对全局的形势上进行间接和全面的调控,并在稳定物价,防治危机传导和引导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区域协调上,做好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合作,同时在产业转移上,把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其三,加强和国际间的合作和沟通,发挥互利共赢的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经济政治密不可分,各国只有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目标达成一致,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合作框架。具体上,做好对美国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密切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合作,共同面对,以防美国经济问题对其他地区扩散;作为我国政府来说,稳定我国货币的币值,防止国内经济产生大的波动,严防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机制,以达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并且使我国对外贸易有着相对宽松的国内经济环境。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为解决贸易摩擦建立磋商机制,有效规避不平等贸易规则。
4.2面对危机,我国外贸企业微观举措
首先,在竞争环境中,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货币紧缩,流动性减弱,购买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恶劣国际贸易环境,要做好贸易工作,必须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其中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利用现在的通信网络优势,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和采购成本,并以此促成网上交易。其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外贸企业的人力管理和薪酬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三是利用我国人力资本的优势,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部转移。其次,做好结构调整,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具有多样性,而且商品不同,其需求弹性也相差各异,金融危机中,中高收入水平中的生活必需品所受影响不大,而相对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影响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外贸企业要做好国际市场上需求的动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具体要做好及时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延伸服务的产业链条。同时应开发新产品,满足新兴市场的产品需求。最后在全球市场上,要做好新市场的开拓和老市场的维护,在国际市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他一定会给我们留一扇窗!
经济危机期间,我们听到很多关于狼来了,甚至世界末日的悲观。当然对于外向型行业,确实遭受了重创,甚至灭顶之灾!
危机之年结束了,2009年中中国啤酒行业是个什么样子呢?
1:青岛啤酒:2010年2月22日 青岛啤酒2009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75-85%,即可达12.2亿至12.94亿元人民币。
2:燕京啤酒:2009年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产量466.8万千升,同比增长11.35%,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29.9%,远超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3:英博金龙泉:2009年全年产值上升4.1%情况下,利润增长达到43%。
4:二线企业:2009年,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和40%。
这些数据完全可以证明,在经济危机过程中,啤酒行业出人意料的收获了一个殷实的“大果子”,销量上升,利润增加!整个2009年,成了啤酒行业千载难逢的休养生息的好年景!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啤酒行业的走势分析。
走过危机的上半程,如同在黑暗中如履薄冰之后,一丝亮光闪现在我们眼前!后危机时代来了!
这是购并的最佳时期!青啤董事长金志国在2009年发出这样的声音!
在在危机之中,我们看看谁率先在中国啤酒行业出手:
2009年初,雪花一次出手便并购洛克等四家企业,并在浙江布局新厂一个。同时在山东连续出手布下三颗棋子(琥珀、烟台、聊城),青啤被迫出手烟台,并高价收购趵突泉,进行整体防御!
一时间,浙江成为雪花,英博的对决战场,山东成了青啤,雪花的赛马场!
期间,四川作为雪花的基地市场,也受到几大巨头的挑战,燕京出手四川,并在云南建设40万吨企业;近期,英博在四川建厂一处,挑战牵制四川雪花!之前,青啤也布子四川,与燕京、英博一起打入四川雪花啤酒的厚势区域!
这些动作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巨头之间不同的心理状态:
1:雪花的气势磅礴:从几十万吨到上千万吨产能,雪花用了十个年头,这种疯狂的扩张与膨胀几乎很难让人相信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当然我们也可能在诟病雪花膨胀背后的问题,比如利润不高等,但是雪花的并购狂潮引导了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质变!使中国啤酒企业数量从千位数,下降到百位数,直到今天的不足三百家!
无论是市场变化,还是经济危机,我们看不到雪花这部战车有刹车的迹象,先做大后做强成了雪花扩张的口号!
2:燕京的老辣稳健:燕京先天的厚势是无人能敌!北京市场几乎是一个超级大无忧角,成了燕京啤酒的命脉基地!加上广西漓泉的强势占据,燕京再次收获了一个百万吨级的大基地。燕京啤酒的这种占山为王,挖地三尺的做法避免了撒豆成兵,广种薄收的弊端,同时也成就了燕京依靠自身力量成为行业巨头的身份!
3:青啤的步履蹒跚:百年的品牌是青啤无上的光环,从行业产销量第一的的宝座上跌落之后,青啤祭出“行业利润第一”“最挣钱”的口号!青啤主品牌“青岛啤酒”作为行业公认的高档酒,已经要占据青啤全部产能的50%。这是行业中任何一家啤酒企业都无法与其撼动的优势!
所谓青啤的蹒跚,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青啤在处理“大”与“强”,处理“量”与“价”矛盾之间没有得到有效平衡与统一。从10年前的先“大”后“强”,转变到先“强”再“大”是青啤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也失去了领跑行业的机会。从三年前的“价量导向”转变到今天的“量价导向”,青啤付出了子品牌萎缩,基地市场丢失的代价!
矛盾是对立的,但是也是统一的!在矛盾中左右摇摆使青啤出现了步履蹒跚!山东市场的连续变局,济南啤酒的被迫收购都反映出青啤蹒跚之中的犹豫,反映出青啤战略机会把握上的左右摇摆!
4:英博的厚积薄发:我们不好评价英博,因为英博的庞大让我们几乎不能望其项背!全球六千多万吨的年产能,是我们中国啤酒企业全部年产能的1.5倍!危机之前,英博恰好收购了庞大的AB,危机之中,这个超级大鳄难免有消化不良之嫌!加之中国官方(国资委)适时的给这个大鳄戴上了“紧箍咒”,使其想进一步“吃人”的可能大大缩小,英博也就顺势将青啤的股份卖给了朝日!
在中国蛰伏多日,危机的曙光刚刚闪现,英博立马出手:在湖南长沙扩产建设60万吨百威生产基地,并且号称全球标准企业;之后立马出手四川资阳,杀入雪花啤酒的实力范围!
英博与雪花的江湖恩怨由来已久,地处东北的哈啤(英博)与雪花厮杀已久,浙江雪花快速布局,阻止英博以福建雪津为代表的实力蔓延……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啤酒走势分析。
如果说到中国啤酒的现状,很多专家都会用“大而不强”的词语来形容!
中国啤酒够大吗?4600万吨的产能,全球第一!
中国啤酒够强吗?
我们很难回答!
那么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
一:中国啤酒第一大国的优势将无人撼动,并保持长期优势!这种优势必将转换成一种市场优势,有市场就有可能,中国啤酒行业做大已经有了市场保障,做强无非是时间问题!
二:中国啤酒已经走入收官阶段。从全国几千家企业到目前只有不足三百家企业,中国啤酒用了2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上半程是以收购为主流,下半程尤其是经济危机来临前,企业开始考虑重点以建厂为主!原因在于收购对象越来越少的同时,企业对于消化被购企业的消化及文化、品牌兼容都成为了大问题。在这个收官阶段中,企业间购并的机会与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不乏大型购并的可能发生!
三:中国啤酒的整体增幅趋稳并不再是高速增长。2008-2009年两年中,行业增幅稳定在6%左右,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远远高于10%。这种数字上的变化也催生了啤酒行业理性回归,产能泡沫逐步消退的同时,企业对于基地市场的打造,企业利润追求等方面将逐步加强。
由此产生的营销层面上的巨头之间犬牙交错的市场布局,互相之间利润市场打造与反打造将成为主流,巨头实力范围交界处的战争将成为重灾区。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
一、十二五背景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城镇化也可叫做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逐渐转变为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的历史过程。
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两大阶段,分别是传统模式下的城镇化和新型的城镇化。我国在总结国外发展城镇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新型城镇化界定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城镇化;是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①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重要意义的发展阶段,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必须以坚定的意志推进城镇化。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农村城镇化的副产品,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地处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较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这个关键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污染。随着人口的飞速增加以及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必备资源在近些年来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由于近年来乡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加上其布局比较分散、经营方式粗放,导致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加上农用化学药品以及开发矿藏造成的污染,导致了大面积的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问题严重。
第二,水污染。水污染具体表现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流失进入水体,工业的废水、废料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有些甚至未经处理就直接流入河道或就地处置,再加上水产养殖等活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等现象。这些均是导致水体污染的直接原因。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工业废水、废料的排放达标率也一直在逐年提高,水体净化科技的资金投入也大幅增加,但任务依然艰巨。
第三,生活垃圾随处堆放。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其成分也愈来愈复杂,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的随意倾倒,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经济与社会的持续性的发展。相当多的村庄中并没有设立垃圾的存放点和回收处,村民习惯于把垃圾随意地丢弃在门前屋后以及废弃的沟渠中,这不但影响了村容村貌,还会导致一些恶性疾病的传播,对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第四,工矿企业的污染。在农村,民众普遍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对矿产资源进行野蛮式开发,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分布在农村周边的小化工厂、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在环境保护、污染物净化方面资金投入不够,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力度、治理资金投入较低,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第五,禽畜粪便以及水产养殖污染。禽畜养殖是农民赚取收入的一个普遍方式。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禽畜粪便70 %未经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也对农村的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在农村,也存在着部分庭院式的小规模养殖,人畜共处,人畜粪便的处理即是简单的在房屋旁、道路上晾晒或堆肥,这为蚊虫、细菌的快速繁殖和恶性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看,农村城镇化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环境伦理与生态学理论支持
根据生态学的观点,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也同时出现。对于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奥康纳指出“自然界本身的节奏和周期是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的”。②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环境的尖锐矛盾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中的一种具体表现,生态学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作为其研究的重点。
持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非人的一切存在物皆没有内在价值。究其根本,是主客二分的机械论的自然观一直支持着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大自然和非人自然物也有内在价值,从而也有道德资格。环境正义要求公平地分配环境资源和环保责任,生态正义要求人类尊重非人物种的生存权利。其实,在我国,“天人合一”的命题很早就已经从本体论的角度上论证了人与自然万物同质同源;也从价值论的角度上论证了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和人生境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理念占据主导的结果,大自然有其外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也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局限性,走向一种更加文明的倡导环境正义和生态正义的生态文明。
生态学也探索了一条走出生态危机的道路。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反自然和反生态的,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追求利润,这种无限的扩张必然会造成与自然界本身的有限性的矛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要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与生态学是互补的,社会主义需要生态学,因为后者强调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还赋予了自然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特别重要的地位。生态学需要社会主义,因为后者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之间的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③
四、结语
生态危机对人类来说,是一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危机,这是毋庸置疑的。倘若解决适时,则人类繁荣昌盛,反之,则会危及自身的生存。然而,在当代城镇化进程中,人们对此的认识是不足的。以教育宣传为例,百分之八十的小学生仍然认为现在地球“病了”,我们要“保护”它。而事实是,地球经过几亿年的时间,经历数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经过大的劫难之后,它都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恢复过来,以其自我恢复的功能,他已经强大到我们无法保护,也没有资格保护的地步。人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人,有没有这种复苏的能力?当生态环境糟糕到人类灭绝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自身的存亡危急,而不是地球的存亡问题。所以,在中国城镇化程度日益提高,生活水平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关注生态问题,就要从思维方式上改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态文明观。
注释:
① 吴殿廷:《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其推进策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③ 同上
参考文献:
[1] 吴殿廷.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及其推进策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军.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建议[N].齐鲁网,2014.
[4] 刘菁.奥康纳“生态学”思想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5] 黄炎平、金雪芬.论奥康纳的“生态学”理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关键词】金融功能 历史演进 未来发展
2008年的经济危机反映了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金融功能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了与数字时代相应的特征。金融功能缘何而来,数字时代它又将哪里去?
一、金融功能的定义及理解
金融功能包含两个方面:金融和功能。金融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含:与物价有着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功能指的是事物或者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效能。概括地说,金融功能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以及整个金融系统对经济社会所具有的推动、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二、金融功能的四个层次
金融功能的各个功能之间并非杂乱无章,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一)基础功能
金融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发挥的基础功能是中介功能和服务功能。中介功能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作为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在资金的供求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资金的顺利融通。服务功能则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其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业务、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活动、财务管理及信托等业务。
(二)核心功能
随着市场和金融领域实现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说,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
要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要求放松管制。政府应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逐步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相互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扩展功能
金融的扩展功能是伴随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节货币资金供应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通过调节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和配置,影响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布局。
3.借助利率手段、汇率手段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等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
(四)衍生功能
金融的衍生功能体现在金融的信息化上。信息化是金融未来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将越来越电子化,未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判断工具,也将越来越信用化。究其原因,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传递工具,既然本身没有价值,就可以用信息化来替代其价值传递工具的职能,去掉其本身的物质形态。信息化货币后,可以加快货币的流转速度,减少货币损耗等。
三、金融功能的演进过程
金融功能的演进是伴随着金融体系由萌芽到成型最后再到复杂化的过程而发展,随着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一)金融体系的萌芽:基础功能的显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交换的需要,为使交换顺利进行,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便产生了货币。之后,金融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基本的服务功能就主要由货币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的简单中介功能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金融体系的成型:主导功能的显现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向工业经济社会迈进。这时,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与融资的需要,促使金融的简单服务与中介功能向资源配置功能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交易需求越来越旺盛;交易范围不断扩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逐渐的发展和完善。
(三)金融体系的复杂化:衍生功能的显现
原来的世界,每个人是一个经济实体,未来的世界,每个人都将会变成一个金融实体。金融主体的变迁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影响犹大,会使得表内业务萎缩;对于投资而言,会使得投资分散化;对于监管者而言,将会大大增加监管的难度,需要以新的思路来监管金融业。
四、金融功能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也展现出新的特点,并不断丰富充实金融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普众性
由于技术局限性,传统金融忽略了数量众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小经济个体。以贷款为例,传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中长期大数额贷款,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则比较少。现代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分享性使得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成为可能,贷款更加灵活快捷。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例的各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正在不断深化金融功能,使其能更加深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二)实时性
当今世界正在向数字时代迈进。金融领域也进行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数字化和金融介质数字化。实时性是数字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极大的方便资本流动,应对日趋变化迅速的市场。近期,比特币的火暴正在唤醒人们对电子货币的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实时性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的必然趋势。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的支持下,金融功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以应对更加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现代经济有待于现代金融的支持,只有不断深化发展现代金融,才能引领现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白炜.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5):2-4.
[2]胡月晓.金融功能的全球化发展与银行业国际化[J].新金融,2009,(10):24-27.
[3]马钰翔.浅谈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时代金融(下旬),2013,(5):183-183.
关键词:政府采购;生态危机;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44-02
Research on Our Count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s Ecology
Tang Min
(South Central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ng economy and society’s essential method, it is thesolution is impoverished, racial discrimination, resources waste, environment question, economic crisis and so on a seriesof social question important method. In ecological security condition stern today, is day by day the alleviation ecologyis contradictory, our country should profit from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advanced experience, makes the ecologytransformation to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The ecology measure mainly includes: implements the green purchasedetailed list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announcement system and the fiscal subsidysystem. Only has so, can promote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irculate the economicaldevelopment with our country.
Key Word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cological crisis; ecology
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产生的购买行为,是现代国家常见的经济活动。我国《政府采购法》中对其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是指国家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和办法的总称。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政府采购在我国是一项全新但发展迅猛的事业,自1994年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以来,就着手探索新的采购理念。政府采购工作取得的成绩突出表现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营造了一个公平交易的环境,为国内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的规模偏小,范围有限;节支、反腐和环保政策三大功能之间的矛盾突出等。例如,在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结构比例中,货物类采购的比重较大,服务类采购所占比例很小,仅为采购总规模的5%~10%。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政府采购的规模一般为财政支出的30%左右,或G D P10%以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目标的实现,政府无疑具有主导作用。政府掌握着巨大的采购资源和公共资金,其实施绿色采购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能够直接减少政府日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社会各界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生态化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它是解决贫困、种族歧视、资源浪费、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行为的生态化就是平衡这些公共政策目标的最佳方案。
1.解决我国生态危机的要求
当前我国生态危机具体表现在: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水污染日益加重,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等。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在环境危机的压力下,传统的法律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以保护环境和环境权益为基本趋势的。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的价值核心是“绿色”或称“生态化”。
2.政府履行促进环境保护职责的要求
政府行为与私人行为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追求本身利益膨胀,而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政府应该管好自己分内的事,即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政府采购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和提倡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服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能缓解我国资源能源供求矛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助于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孕育与发展。
三、政府采购制度如何生态化
1.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和标准制度
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以环境标志产品为依据所编制的政府采购产品清单。该清单在具体制定和执行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导性清单,不具强制性。另一种是强制性清单,即政府采购相关产品时,必须按照绿色清单指定的产品采购。绿色采购清单制度是国际上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通行制度。绿色采购标准制度是与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相辅互补的一种制度,是指政府并不直接列出节能环保产品清单,而是由国家相关标准管理部门从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对机械、电子等材料制定明确的采购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绿色采购标准可分成三类:强制性标准、硬性标准和弹性标准。
2.实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
政府采购信息是指影响政府采购环境的法律和制度规定以及反映政府采购活动的决定和资料的总称。政府采购的信息原则上都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供应商的商业秘密的有关信息,为了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则不应当公开。
3.实施财政补贴
实施财政补贴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一条成功经验。采购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通过财政补贴以补偿生产企业对环境的治理费用,符合经济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护稀缺资源,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绿色生产。由于多数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要高于非绿色产品,因此,政府在采购时可为绿色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或者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实施价格补贴,即要允许政府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来购买绿色产品。主要包括:适度减免税收和确定绿色采购的法定比例。
政府采购制度的生态化,意味着在生态危机冲击下,人类走向更高理性:放弃对自然界的掠夺性攻击,转而走向合作――人类之间的代内、代际合作,人与自然之间的真诚合作。政府的经济决策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只有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进行生态化,才能取得上述诸目标之间的平衡。政府采购生态化要求政府从事采购活动时应以生态本位的理念为指导,要从生产、消费等环节上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新模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绿色供应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工作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44-01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近年来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进行过程管理的实践,对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就业工作过程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就业困难问题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就业困难直接影响经济困难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悲观、冷漠等;第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机会较少,待业时间长,这使得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于闲置状态,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出卖体力谋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第三,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大学毕业后无业可就,会使本来已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导致家庭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就业成本压力过大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学生无论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外出到企业求职,都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不断提高的就业成本成为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相对高额的就业花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的范围,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到外地就业的机会。
2.就业期望值较高
通过调查我校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对工作地点、薪酬水平、工作性质等因素追求过高,造成企业的要求和学生期望“不对接”。这些学生为了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往往就业期望值较高,而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也使他们择业范围缩小,出现就业困难。
3.就业市场准入难度指数明显增加
从近几年用人单位招聘情况看,一些大型央企、中直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已经提出非“985”和“211”院校毕业生禁入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准入时设置了很多“门槛”,人为增加了准入的难度;再加之部分省份实行地方生源保护政策,较少招聘外地生源。
4.引导学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依然较难
从调研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都不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他们的目光总是停留在国内一线大城市或大单位;就业意向大多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过于追求高薪、舒适和名气;“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没有全身心地进入就业状态和求职当中,就业观念还急需改变。
三、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进行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学生就业过程管理
为保证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工作顺利进行,作者所在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从协议书发放、就业信息公布、就业协议签订、毕业档案派遣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提高我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履行规范的签约程序,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2.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特别重视实施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即改变学校以往仅限于毕业班或者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再组织就业专题讲座的情况。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全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要做好从大一到大四的就业指导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不同的内容,例如面试技巧培训、就业政策普及、创新能力培养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率
近几年来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着因扩招而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又无法彻底摆脱他们的“精英情结”,因而表现出极为矛盾的就业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既表现出实际化的就业去向,又有理想化的特征,因此在择业的地区倾向方面,趋向于经济发达、环境较好的省份或大城市;另一方面在择业岗位上,则趋向大型央企、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等。基于这种情况,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所在院系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在客观审视自身素质条件的基础上降低期望值,找准定位,提高就业的针对性和签约率。
4.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针对目前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时伪造相关证书以及违约等现象,在进行就业教育时,要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教育这些学生重视勤奋、爱岗、敬业、奉献等职业精神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同时要着重教育学生信守协议内容,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
总之,就业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稳定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层次,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校各院系和广大教职工从认识到行动的通力配合。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进行过程管理是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新的举措,这项举措在新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特征,它在推动我校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强,黄平.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2).
[2]黎斌,黎娟.浅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帮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
黎斌(1982-),男,研究生,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信息管理部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