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3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幼儿教育 启蒙 游戏活动
良好的幼儿教育可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下工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幼儿各发展阶段的具体个体情况也应当及时给予关注加以引导。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
一、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具有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特点。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为幼儿创造出接纳、信任、尊重和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选择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
以往,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各种游戏活动都是教师安排的,幼儿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完全没有自主可言。幼儿就像一个纵的玩偶,逐渐丧失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更别提创造力的培养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游戏方式,把游戏活动的阵地真正还给幼儿。
新时期,我们必须认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支持者、维护者、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在日常活动中,要多选择开放、自主的游戏活动,学会征求幼儿的意见,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同时开展多个游戏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快乐、满足和进步,而且可以让幼儿深刻地感觉到游戏是自己的,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教师可以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虽小但也是被尊重的。
教师要放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让他们自己确定游戏规则,自己圈定游戏场所,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设定活动方式,把他们真实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表露出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使幼儿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三、注意集体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幼儿生活技能不如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而教育幼儿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难点在于找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比如音乐教学,要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教师选择让幼儿纯粹地跟唱的话,幼儿是能学会,但是经常会遗忘歌词,唱歌时毫无感情,平淡无味。这时候如果换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某次课余时间我突然想教幼儿学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起初,我先带他们读歌词,感觉很机械,然后一句一句带唱,虽然幼儿能唱,但是听起来很不悦耳,没有生趣,像为应付而唱。后来我想这是一首讲身体部位的歌,正好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小知识,于是,我带幼儿按照歌词内容及顺序一一介绍身体各部位,并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边说边指,有了身体的动作,幼儿更加活跃了,都很积极地跟着我一起边说边指,很快幼儿对这些部位的顺序就都熟悉了,于是我再轻唱着带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效果比纯粹的教唱好得多。用这种接近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学习,主动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幼儿唱的歌很生动、很活跃,不但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达到了教学目的,学会了一些小知识。
四、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在家长的督促和无限期望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随之产生的是对孩子提出诸多的要求。“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社会、家长、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材施教”的方法可谓意义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出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对学生观察的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五、让教学生活化,用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分别扮作爸爸、妈妈。“爸爸”去劳动,“妈妈”去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
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对这里的生活、学习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雕琢决定其结果。每个孩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日常的兴趣爱好、成长与发展的速度等都不一样。因此,在教育中必须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教育;渗透;心理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要先育人。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一些恶性事件,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容忽视。它应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学生心理失常,让学生在轻松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对学生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率先垂范,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影响,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能以教师的言行做榜样。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在课堂内外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学习态度积极,思想进步。下面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供大家参考:
一、平时教学中,挖掘教材中延伸的心理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注重知识和人文的培养,但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很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上课之前,我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并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此时我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因此,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教师要做好表率,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四、制定合理评价体系
摘要: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针对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应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学科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用好用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对策
学生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内容的加深以及今后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和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盼,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调整,则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因此,认真分析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对中职生茁壮成长、完善自我意义重大。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人生价值取向有偏差。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失。他们过分追求享乐主义,超现实主义,摆阔气、搞攀比、高消费,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不求进步,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2.是非分辨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自身修养不高,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辨别假、恶、丑,真、善、美的能力。我行我素,对人没礼貌,不尊重、体谅父母,对父母提一些非分要求。“出口成脏”,恶语攻击他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举止言行与中职生行为规范要求格格不入,缺乏作为一名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3.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个别学生目标不够远大,前进方向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感到吃力,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应付学习,游戏人生。4.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自信心缺失。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被师生冷漠和歧视,导致这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往往表现为精神不振,思想消极,学习不求进步。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思考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建设。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富有爱心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富有成效的展开。为此,笔者认为:一是要稳定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选配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教师;二是加强心理指导教师的培训。采取多种模式,促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沟通协调能力。(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浅出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最基本的心理保健常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专业心理指导教师分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一年级的"适应"教育,二年级的"立志"教育,三年级"理想"教育等。通过这些讲座和活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并恰当处理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针对个别化的心理问题,可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应配齐配足心理专业辅导教师,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困惑问题、情绪波动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今后面临的升学就业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心理教师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应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属于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对于咨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辅导教师要当面向学生做出一定为其保密的承诺,以便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敞开心扉,向教师真实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心理辅导。(四)全校教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深入学生实际,开展访谈活动。通过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偏差。在和学生交谈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真诚、友善,要耐心、细致,一定要讲究教育艺术和技巧,坚持以正面教育、说服教育为主,多鼓励、少批评,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性。同时,教师要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努力成为一名人格健全,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生。(五)成立心理健康活动社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心理健康社团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行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组织,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有益补充。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常的课堂教育教学外,还应特别注重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通过丰富和优化课外活动,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多种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心理健康社团在校心理咨询室、团委和学生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黑板报、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小知识,使学生学会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出现自身难以解决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时能主动寻求帮助,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学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报栏架、文化橱窗,温馨寝室等文化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影响学生的成长。其次,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做到自觉维护自己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七)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需要多次反复强化方能见效。所以,仅仅依靠学校方面单打独斗,或许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充分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将家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可通过多种方式,如家访、家长会、学生社团活动,顶岗实习、军训等教育机会,加强家校沟通、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锻炼,从而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总之,中职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成为心理素质稳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发展全面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军。
作者:张世斌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纵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以“成长的我――我与集体、国家社会”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构建教材的基础,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历程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在不同年级阶段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材内容的安排,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清醒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的渗透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八年级思品课时,第一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先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谈谈在七年级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心得体会,同时就学生的谈话内容说说对思品课的理解;第二,因为八年级是向青春期过渡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突出的是自我意识中两个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的发展,在课堂中,我选用了心理学家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调查学生是否对自己有积极的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告诉他们,自尊和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请记住,自尊自信是你们学好的关键,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进而超越自己。第三,告诉学生:在我的课堂中,你们可以自由发言,主动说出你们的观点与想法。我不以分数论英雄,看中的不是分数,而是你们的学习态度与实际行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拉近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二、完整接纳,平等对待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们常常根据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那些学困生另眼相看。但学习成绩差可能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能与他们的家庭背景有关,教师应该完整接纳学生,有责任和义务让那些所谓的“差生”重拾生活的信心,树立对未来的梦想。也许他们在考试中没有优异的成绩,不能给老师和学校带来荣誉,也许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创造出极其辉煌的成就,但教师有责任使学生以完整的人格度过未来的人生。
三、创造成功的记录,获取成长的砖瓦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好,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小知识竞赛、热点分析,甚至是展示自己的优点、长处。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小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激情的团队中。对于一些特别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先透露一点活动内容,让他们提前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他们会积极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选择目标,使目标与个人能力相协调,但要量力而行。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当然教师更需要借助竞赛活动扩大表扬和奖励的范围,让学生尝到创新与竞争的乐趣,树立自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四、理解学生,赏识学生
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角度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学生”这样的思考来提醒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样就可以增进师生的相互理解。
农村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关注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发现,发现他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以积极的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协助老师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关注的形式很多,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等,可纳入到课堂上,延伸到课间和学生的方方面面。比如摸摸胆小、不善发言的学生的头或拍拍他的肩,上课时他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以鼓励的眼神,他就能够勇敢地回答问题。对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用目光做短暂的交流,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优势,与社区联合开展早教活动,切实抓好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家园合作;网络资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指导的责任,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后盾。家长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他们是家园共育中一笔无形和巨大的资本,是一批宝贵的教育资源财富,对促进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平等的关系,彼此要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和信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园教师每天除了面对几十个幼儿外,还要同时和几十个幼儿的家长打交道,除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外,更要处理好与各类家长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工作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师、幼、家三者关系有传统也有创新,更有新的要求。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是各行各业、形形、老老少少的各类家长,与这些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找教育孩子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提供的资源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家长开的蛋糕房体验做蛋糕的过程;去消防队参观,了解消防员出警的过程;观看叔叔演习,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国防教育和消防教育;去果园农庄摘杏、桑葚……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而且组织形式也是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也可以邀请“家长进课堂”,考虑到幼儿园男教师较少,可以特邀请爸爸们走进幼儿园的课堂。根据爸爸们的工作时间安排好“讲学时间表”,再统一到班进行授课。这不仅为孩子带来了新鲜感,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家园合作的新途径,使家园合作不让爸爸缺席。幼儿在体检时总会担心,怕打针、怕疼。可以请护士妈妈为他们讲解护士的工作,帮助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基础知识,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针,减少对打针陌生感和恐惧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家长资源,我们可以建立“家长资源库”。首先,将家长资源建立成库,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从而形成全校共享、随时更新这些资源信息。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涉及的领域,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资源库,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家长参与授课,形成教育联盟,实现家园合作的互动。最后,将家长资源进行分类。例如,行业类,可以包括医生、警察、厨师等;技能类,可包括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手工技能等;还有道德启蒙类,可包括自己的求学经历、开创企业的奋斗史,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与品德,促进社会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弥补了教师知识技能的不足,丰富课程内容,更能促进幼儿园教育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连接了千家万户。实践中我们发现,与家长沟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面谈。但可以面谈的时间只有早上和晚上几分钟的时间。家长多、教师少,沟通太少成了家庭与学校合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因此,利用“博客”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及时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这种快捷方便的家园共育的新模式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和特色,也为家园直接形成教育合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的博客设置了“班级相册、家长留言、精彩瞬间(视频)、健康小知识等栏目,家长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轻松进入班级博客的网页,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在网上与教师对话,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动态、教育教学近况、家长热点话题等。在班级博客中,教师尽可能地收集能够吸引家长眼球的图像资源,如:手工作品、玩耍瞬间、升旗、劳动等场面,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消防队、邮局等等。照片中快乐的笑脸,真实的瞬间,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我们和家长各取所需,实现了快速双向无制约的沟通。博客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研互动,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个人博客”这一平台,将幼儿的成长足迹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一扇窗口。“班级博客”让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进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现在,“班级博客”成了教师和家长每天必到的站点,正如一位一位家长所言:“网络里的嬉笑怒骂,你言我语,好不热闹!不管你我是否相识,能够相会也是一种缘分,别忘了,这份缘,源自我们的孩子。”博客不仅是交流层面的工具,还是深层次反映幼儿主体意识、心理健康的“窗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需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三、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优势,与社区联合开展早教活动
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优势,与社区联合开展联合教育活动。社区资源如:“环保大行动”,可以带领孩子们进入社区清理草地上的垃圾杂物,撕树上、墙上粘贴的小广告、长期在社区树上悬挂废旧电池回收筒等,废旧电池收满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会通知幼儿园的孩子们取回妥善处理;“家教宣传进社区”“早期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进社区”“营养膳食和幼儿心理教育咨询进社区”等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园教师、保健医、营养师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早教服务,家长的参与率很高,活动效果很好。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宣传幼儿园教育,营造教育氛围;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园幼儿服务社区、回馈社会、帮助家长和孩子成长的途径,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健康、和谐、快乐成长。总之,家园合作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是合作双方相互支持与协作的过程,不仅教师要更新教育意识,积极组织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多渠道的家园沟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家长工作;家长也应该与此相适应,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与幼儿园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幼儿一生的成功奠定素质基础。
作者:杨璐羽 单位: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
[关键词] 结构式团体怀旧;抑郁症状;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10-03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出了成功老龄化或者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健康老龄化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及文体活动几个方面[1]。其中心理健康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而空巢老人等现象的出现,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导致自杀或残疾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帮助老年人摆脱抑郁症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课题。怀旧治疗对缓解老年抑郁症状的作用与认知行为疗法一致,结构式团体怀旧可以增加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本文研究结构式团体怀旧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老年轻中度抑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62~80岁,平均(71.2±15.4)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和随机的健康教育。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基础上,参考Jones等[3]团体怀旧治疗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结构式团体怀旧方案,每次进行40~50 min,每周1次,共6周。每次进行怀旧活动时,所有入组的患者围圈而坐,有利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每次活动设置一个怀旧主题,包括老歌曲和老电影回忆、老照片的分享、对既往快乐时光的回顾和分享等。根据怀旧主题的不同,主持人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第1周主要是自我介绍;第2周进行能够引起共鸣的主题,如老电影、老歌曲的回忆,分享;第3~5周的主题老照片的分享、回忆快乐时光、回忆人生的成就,指导者根据主题引导患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使患者有归属感;第6周回顾前几周的经历,引导患者讲出自己的感想,并制作纪念册。在每次结构性团体回忆治疗的过程中,指导者根据情况介绍一些健康小知识等。
1.3 质量控制
选择有耐心的、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作为指导者,进行包括怀旧治疗的起源、理论、流程、引导技巧等培训。
1.4 评价方法
1.4.1 老年抑郁症状的评价 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结束后1周内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4]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量表包括30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是或者否。有20个条目回答是计1分,10个条目回答否计1分。阴性:0~10分;轻度阳性:11~20分;中度阳性:21~25分;重度阳性:26~30分。
1.4.2 生活满意度评价 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周内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ISA)[5]进行评价。包括5个方面,20个条目。13个条目选同意计2分,选不确定计1分,选不同意计0分,7个条目选不同意计2分,选不确定计1分,选同意计0分。总分0~4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LISA与GDS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症状比较
见表2。入组时两组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G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 < 0.01)。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2 两组GDS得分比较(x±s,分)
2.2 两组生活满意度评价
2.2.1 干预前两组生活满意度评价 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生活满意度(LISA)得分平均为(15.3±4.4)分。各条目肯定回答的比例见表3。我感到老了、累了条目选择肯定的比例最高,达88.75%,其次为回首往事、我有许多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条目,肯定回答的比例为85.00%。均为反序计分条目。
表3 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LISA肯定回答结果(n = 80)
注:3、5、7、10、17、18、20条目肯定回答0分,否定回答2分,肯定回答的比例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2.2.2 两组干预前后LISA评分结果 见表4。入组时两组LI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LISA评分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入组时(P 0.05)。干预后研究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LISA评分结果(x±s,分)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老年抑郁症指的是发生在老年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和老年慢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抑郁。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首发的原发性老年抑郁。临床上老年抑郁症没有被列为独立的诊断类别,通常按抑郁症一般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但是老年抑郁症具有隐匿性、疑病性、迟滞性等特点,诊断相对困难。老年早期的抑郁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在乏力、失眠、迟滞、对未来没有希望、对生活失去乐趣、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干预,会增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有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与老年抑郁症呈负相关,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是老年女性的易感因素,职业和收入水平也是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老年人常常伴有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增加了老年抑郁症的危险性。
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抗抑郁药物治疗、电休克和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的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能够达到较好效果。怀旧是人类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人们在怀旧过程中可以省察对过去事件的内在感受,鼓励以正向的态度回顾过去,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片段,增加对现在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怀旧治疗是通过引导老年人进行回顾过去的生活及片段,并引导其进行正面的诠释,达到了解自我、减轻失落感、增强自尊感、增加社会化的过程。通常怀旧治疗主要是通过引导患者回顾过去,分享照片、纪念物、听老歌曲等,促进老年患者和引导者交流,或者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怀旧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自我调适和完善,促进其进行人际交往,对其产生安慰作用。怀旧治疗对缓解老年抑郁症状的作用与认知行为疗法一致[6]。结构性团体是事前做好准备,制定好合理的计划和步骤,对团体治疗或咨询有一定的程序。结构式团体怀旧可以增加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有研究认为引导者在结构性团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治疗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所选择的引导者具有较高的责任心、耐心,并经过专业的培训。国外对怀旧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研究比较多。Jones[3]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团体怀旧治疗的干预组在干预后GDS评分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认为团体怀旧治疗能够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史蕾[7]研究怀旧治疗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干预组干预后GDS分值下降明显,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怀旧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而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得分也显著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满意度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8-10]。
本文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结构式团体怀旧治疗,干预6周后,研究组GDS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研究组,说明结构式团体怀旧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干预后,研究组的LISA评分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说明结构式团体怀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所有入组的患者干预前进行LISA评分,发现其与GDS评分存在负相关。这也说明生活满意度与患者的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性。在本文研究中,“我感到老了、累了”条目的肯定回答比例最高,“其次为回首往事,我有许多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这些都是反序计分的条目,即肯定回答得0分,否定回答得2分,说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不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结构式团体怀旧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并且经济、容易操作。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对长期的效果没有进行观察和比较,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晓娟,董雁逊,楚秀杰. 老年认知障碍的社区干预有利于健康老龄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28-129.
[2] 陈彦方,杨德森,姚传芳.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
[3] Jones ED.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older women with depression: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bention classification in assisted-living long-term care[J]. Gerontology Nurse, 2003,28(7):26-33.
[4] 黄力争. 老年期“离退休综合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整[J]. 职业与健康,2004,2(8):2.
[5] Neugarten BL,Havighurst RJ,Tobin SS. The measurement of life satisfaction[J]. J Gerontol, 1961,16(2):134-143.
[6] 王锋,吴红梅,黄昶荃,等. 心理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2):1079-1085.
[7] 史蕾. 怀旧治疗对机构养老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4-5.
[8] 马红霞,李义慧,于晓宇,等. 癌症患者人格特质的比较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A):2574-2575.
[9] 杨芳,何小丽,孙蛟,等. 云南省个旧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2,26(5):462-464.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 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一、 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 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象很少有人
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中等生” 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 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 对“中等生” 心理问题的思考。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可以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人的“秉性”、“脾气”不同,有人急躁、有人稳重、有人活泼、有人沉静,这是气质的不同。有人谦虚、有人骄傲、有人粗心马虎、有人细致认真、有人意志坚强、有人害怕困难,这是性格方面的差异。有人感知灵敏、记忆力好,有人长于想象、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家庭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 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的问题,以及其它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
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 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
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师的职责呢?
三、 对“中等生” 心理问题的疏导。
第一、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我班有8位学生在周一至周五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周末回家看望父母。这给教育管理学生带来难度。家长会时是学生的父母到校,但是日常照顾孩子们的却是他们的爷爷奶奶。虽然,在家长会上,也教给家长们一些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实施起来却与教师的要求有距离,学生们的爷爷奶奶从中打了折扣。家访可以使我了解学生在爷爷奶奶面前的真实状态。
李峰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学习成绩在下降,但在班里是老实得出了名的学生,甚至有些窝囊,他极少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我决定对他家访,他很害怕,我告诉他,我只是想同他的奶奶聊聊,以打消他的顾虑。来到他家,与奶奶交谈中,我发现:虽然教师已经强调了平时复习的重要性,可是他仍在延用小学的习惯,是那种“临阵磨枪”的学生,平时很少复习,喜欢看动画片,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于是,
我告诉奶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让奶奶用耳听、用眼看,要求学生每天完成1小时的复习,背单词、背课文、读书时要出声,让奶奶听得到,并且当天学的知识当天复习,不能只完成笔头作业。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
李峰的学习成绩有提高,英语默写合格率上升了,学生脸上也有了从容的笑容。
2、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例如,冷静有时却缺乏热情;爱出风头却又勇于创新。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我班的牛薇同学,是单亲家庭,她跟随父亲,家里还有奶奶、伯父、姑姑一家,同住一套三居室。在班里,她独来独往,不爱说笑,眼神暗淡,学习基础差,但很努力。我感觉到这个学生如此压抑,会严重影响她的心理健康。从小学老师对她的鉴定上,我知道她喜欢唱歌。在年级主题会上,我鼓励她表演拿手的节目——唱歌。此后,她参加学校组织的卡拉 O K比赛,获得二等奖。同去观看比赛的同学,回来很激动,是他们跑着回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这件事后,牛薇的学习更加努力了,虽然她在学习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抄作业,从没有放弃努力。而且,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神采。
3、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 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象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记得那是一个中午,外班的两个学生在国旗下,绕着旗杆互相滋水玩,一个学生的上衣已经湿了大半,我叫住他们说了两句,高鹏(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把书和雪碧瓶子用力扔在地上,那样子分明告诉我:“你又不是我的班主任,管得着吗?”当时我很生气,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发脾气。于是,我让他们站在国旗下呆一会儿。虽不情愿,但他们还是站在那里了。我告诉他们,我用5分钟办过事之后会回来。当我回来时,高鹏的态度没有太大变化,头歪呆着。我问他:“假如你是老师,愿意看到学生向你发脾气吗?” 高鹏的头不歪了。然后,我提到“百分评比”、提到“他们在政教处窗前”、提到“班级荣誉”,高鹏爽快而真诚地说:“老师,我错了。”那一刻,我又一次体会到“心理换位”这个方法的效用有多神奇。
4、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
例如,在暑期军训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周健做事心细而认真,不计较个人得失,很难得。在组建班集体时,我选择了周健做班长。家长问我:“老师,她行吗?她在小学只是小队长。”我很有信心地说:“她行。”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一直是中上等,在80-85分处徘徊。家长与我见面时说:“老师,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比以前用功了。”此时,我更相信,她的成绩迟早有一天会达到全优。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与等待。果然,她在改选班委时,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而且,她的学习成绩成为班里进步最大的学生,实现了全科优秀的目标,并且,所有成绩均达到90以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个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与信任,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在班里,我还对张卫、孙博、高菲、王然、樊志强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与同等的关注,在他们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只是周健的事例最突出、最显著。
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对低年级学生就可以摸摸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用微笑、用目光做短暂的交流,给与学生以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自信。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周记中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第二、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
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
从学生画的板报、从语文课代表王然给同学的测验、从赵仕杰要求同学默写的单词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在班里,学习差的学生,在说话做事时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其他同学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
有一次班会,在“找优点”的活动中,我问:“谁来说说樊志强的优点?” 没有人呼应,一段长时间的沉默。樊志强的头低下了,不敢抬起头来。这时,我开始说起来:“樊志强同学,很爱劳动,值日时从不偷懒;他拿钥匙给值日生开门,从不迟到;他学习基础差,但从没有放弃学习;他很诚实……”当我说完之后,大家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樊志强的眼光尤其特殊,是激动、是感激、是承诺……对于樊志强来说,他能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每次期末成绩突破60分,就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不放弃学习”,是我对他最大的期望。这一年,他做到了“不放弃学习”这一点。虽然,并非所有的科目都突破60分,但也没有出现低于55分的科目。我想让学生们知道,教师不仅仅看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努力学习的状态——进取的状态。
2、 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
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 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
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
例如,在我校每班教室都设有宣传栏,那是除了板报以外的很好的宣传阵地。怎样用它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呢?我在班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硬笔书法展览、暑期记事随感、英文书写展示、个人风采小制作、美术作品展示、劳技编织成果展、周记展示等等。每次展示活动,都有意外的收获。全班36人,许多同学在展示活动中都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张卫的周记从板面设计到内容,丰富多彩,显示了男孩子与众不同的文思;袁林的周记是那么独具匠心,我能看出她是用心在与我交流,显示了女孩子特有的文静、纤细的性格;周健的周记,不知从哪儿剪下来的刊头设计,与文章的内容是那么贴切,显示了洁静、清雅的特点。马月的艳丽周记、樊志强的美术作品、王晋阳的书法、刘静的《暑期随感》、胡子薇的《军训生活》、王紫薇的工艺制做、陈超(男生)的编织、刘晨的英文书写……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这些可爱
的孩子们。胆怯的学生——耿燕玲、刘佳、李雪等同学都先后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了解她们心灵思索的痕迹。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
例如,在体育节比赛时,学生夺胜心切,这易导致恢心的心态产生。在比赛来临之际,我告诉学生们,体育比赛重在参与,1500米比赛,只要跑下来,就是最后一名,也是光荣的。因为他有勇气跑完全程,我为他喝彩。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一次测试的失误,不能代表永远,我相信他能再次崛起。
教师借助竞赛活动可以扩大奖励范围,让学生尝到创新与竞争的乐趣,树立自 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如,我在班里设立了这些奖项:最佳班委、最佳组长、最佳课代表、最佳学科带头人、最佳劳动标兵、最佳文体特长生、周记一、二、三等奖、艺术节参与奖、摄影奖、百分评比优胜奖、学习进步奖、学习优秀奖等。
3、 利用周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建立信心。
周记是学生采集知识,进行师生沟通的很好的方法。例如,胡子薇是个有男孩性
格的女孩,偏爱理科,酷爱运动。从来写周记写得很少,不愿与我交流,学习成绩很出色,个性极强。我利用她所写周记的内容,进行诚恳的评价,终于她能与我谈心了。有一次,她在周记中这样写到:“老师,真不好意思,您的评语比我的周记还多,我决心,以后一定认真对待周记。”果然,她跟我探讨了许多问题。如:“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父母的唠叨都对吗?”等等。我发现她很有思想,而且办事并非粗糙,也是个心细的姑娘。
另外,还可以利用周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让部分“中等生” 可以
进行一日四问四答的训练。 一问自己今天“做什么”,二问自己“怎么做”,三问自己做得“怎么样”,四问自己明天“怎么办”,以提高自我导向能力使做事有计划,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计划能落实,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使行动有总结,提高自我体验能力进行自我补救。
如我班陈超,学习缺少自觉性,贪玩,基础不扎实,聪明,少目标。为了改变他的现状,我决定用一日四问方法训练他。让他每天用周记进行总结,每隔三天,我看一次他的周记,督促他养成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习惯。经过两个学期的四次考试,他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持续几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每周对周记进行点评,认真诚恳的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均会有所提高。以期末考试学习成绩的优秀率来说:
分 95 90 85 80 70 60 60以下
入学人数 1 3 6 3 11 5 7
第一学期 0 5 9 1 13 5 3
第二学期 2 8 7 5 6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