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9:5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单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首先,基层林业单位的有关领导干部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政治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所具有的参考价值欠缺正确的认知,从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落实[1]。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到各科室与各部门收集需要归档的林业资料,致使档案资料不全。有些工作人员对收集后的档案资料不进行及时的归档整理,导致大量资料内容不全或丢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价值与利用率。1.2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首先,很多基层林业单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存档室、阅档室及档案室,室内也没有备齐专用的“六防”设备,使得很多档案资料出现虫蛀、霉变、潮湿、字迹磨灭等情况,使得档案使用性较差。还有些单位的林业档案夹不统一,致使档案混乱摆放等。其次,相关领导与干部不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与招聘。由于事业机关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机密性、政治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具备高政治素养与保密意识的专业人才来进行归档与保管工作[2]。实地调查显示,很多基层林业单位所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归档与管理工作,更多人员只是将需要归档的材料机械地放入档案袋中,并不对档案内容进行鉴别、归档、分类与装订工作。1.3档案管理交接环节问题多。首先,档案在交接时存在手续不严格的问题。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档案交接是一项手续严密、认真详实、责任重大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职位调动或请假或离岗时,如果不严格按照交接手续进行办理,将会出现机密档案资料外泄、资料丢失等问题。很多管理人员在交接时既不检查也不签字,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档案资料内容的重要价值。其次,档案交接工作存在不及时的问题,比如很多人员的档案已经调离了原来的存档部门,但是仍旧有部分档案资料留置在存档部门中,致使责任不明、界限不清,档案资料残缺不全。
2基层林业单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提升基层林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基层林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档案资料对林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其次,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开展[3]。2.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基层林业单位要根据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并与基层林业单位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归档要求、归档范围、档案销毁、档案利用、档案交接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发挥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与联系。2.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基层林业单位应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改善档案管理库房与办公条件,购置先进的扫描仪、计算机、数码摄像机与打印机等硬件设备,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加强微机管理,引进光盘技术与多媒体技术[4]。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文字、图像、音频与视频进行处理,并实现交互使用;而光盘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与视频等资料存贮在一起,能够长期保存,以此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容与目录数据库,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档案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为领导干部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2.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因为档案管理所特定的要求与内在规律,需要任用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与作风正派的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基层林业单位要匹配数量足够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定期组织专职与兼职人员参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训,不断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补充档案管理的新知识,提升档案管理技能与计算机操作水平。或者邀请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实地进行指导与讲解,建立学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培养员工主动学习与自我提升的意识[5]。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化领导,将员工的绩效工资与档案管理工作成果相挂钩,约束员工行为,实现制度化与标准化管理,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督促员工做好日常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与流程对原始档案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入库的整理工作,熟悉掌握《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相关制度,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有效化。
3结语
林业档案是对林业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对林业发展历史的客观记录,对推动林业发展与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林业工程的深入建设,对林业档案能够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能够提高档案利用率,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作者:范文彦 王彦涛 单位:1.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 2.宁强县天保办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谈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天地,2017(4):60-61.
[2].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2):68.
[3]早克热阿依•司马义.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J].新疆林业,2016(2):45-46.
[关键词]林业;事业单位;生态;会计核算;框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09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0 引 言
在面向全社会的生态服务当中,全体社会成员通过联合消费的方式共同受益,因此在生态服务当中,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不具有排他性、效用不具有分割性,而作为生态服务的代表森林生态服务则显然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不同,人们既不愿意花钱购买,企业也没有办法进行生产,因此导致市场在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存在严重弊端,必须通过政府提供拨款以及资金补偿等方式进行解决。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围绕林业事业生态会计核算框架构建进行简要论述,帮助林业事业单位以及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林业事业单位的生态资产会计核算
1.1 确认生态资产
林业事业单位在构建生态会计核算框架的过程当中,以确认生态资产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直接划分林业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关键,作为公共物品的森林生态效益,包括所有生态服务当中具备的特性,如受益不具有排他性、消费不具有竞争性等,这也就是说在市场上森林经济效益无法像其他普通商品一样自由进行买卖交易。现阶段,国家在各级省市当中均已经成立了林业勘察设计院,通过在下级成立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则可以负责完成评价各级林业事业单位的森林生态效益,同时为此出具相关证明,方便有关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补贴。各级林业事业单位在定期接受评价之后需要及时将其生态价值记录在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并且进行账务处理。除此之外,确认生态资产还需要严格遵循事业单位与林业二者的会计目标及基本工作原则,并建立基于基础会计准则的具有森林生态价值的会计制度。
1.2 计量生态资产
森林生态资产是可以被计量的,并且是可以使用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的。鉴于货币计量单位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不仅可以将生态会计信息归属于财务和经营状况当中,同时也能够帮助使用会计信息的人员更好地了解林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但在某些情况下货币并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实际会计信息,因此可以在必要时借助技术计量或实物计量等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生态资产具有多元化的计量单位。
历史成本由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一直在传统会计模式当中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但事实证明在相关性上历史成本具有明显的不足,到后期又衍生出成本重置、可变现净值等其他更加复杂多变的计量属性用以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在财务会计当中使用的是基于历史成本之上的多样化的计量属性,因此在构建林业事业单位生态会计框架当中可以依旧延续这一思路,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尝试使用更多其他的计量属性。
假如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那么在实际计量生态资产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计价标准设定为交易价格或实际成本,此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森林生态经济效益及支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若将计量属性设定为非历史成本则将得到更多不同的计量方法,譬如说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等。
2 处理林业事业单位生态资产与基金
2.1 设置相应账户
生态资产与其他普通物质资产的身份等级相同,单位或企业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但为尽量保证林业事业单位生态会计框架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分别针对森林生态资产和森林生态基金建立不同的账户。比如:在森林生态资产账户当中,需要按照类别将与森林生态效益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料等进行合理设置并进行详细划分,如涵养水源、环境净化、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保育等。而森林生态基金账户则同样需要按照具体的类别进行明确划分,可以将生态基金账户分成已收和未收两部分。例如表1为某地区林场森林生态价值表,根据表1可以得知该事业单位分别设置了生态资产账户和生态基金账户,并罗列出诸多明细科目。
2.2 评估价值变化
在森林生B资产在评估过程当中不断增值的情况下,此时林业事业单位的生态基金也将随之增加,此时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根据其增值部分,将生态资产科目列为借记,将生态基金当中的未收科目作为贷记。而当森林生态资产在评估过程当中不断出现减值的情况时,林业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根据其减值部分,将生态基金当中的未收基金科目作为借记,将生态资产直接作为贷记,并一直到生态基金当中的未收基金科目数值为零为止。而当会计结算期结束或者是拥有森林生态基金的人的收益方式出现任何变动、收入发生任何增减变化时,代表着投入森林生态基金的各资本增减变化。基于生态基金价值会随着生产活动发生相应的转换,其增减变化不具有完全独立性,需要与处理收入、成本等费用紧密联系,因此在处理林业事业单位生态资产与生态基金时需要根据实际收到的价值,将生态基金当中的未收基金作为借记,将已收基金作为贷记。此时生态效益将转化为收入,银行存款成为借记,财政补贴得到的收入作为贷记;而在平时,公益林产生的营林成本中营林成本自身为借记,包括原材料、银行存款和需要支付的工资等作为贷记。在会计结算期当中,将根据一定比例从物质资本和生态基金当中完成森林生态效益成本的分摊。而营林成本剩余的部分会直接归属于林木资产,成为具体的物质资产,此时林木资产为借记,营林成本为贷记。
3 利用会计报告披露林业单位生态资产
会计核算当中包含森林生态资产以后,林业事业单位的核心权益将从原先单一的物质资本变为生态资本与物质资本并存,其中需要为森林生态效益资产的负债情况编制一份专门的、详细的表格,表格需要囊括全部资产、支出和负债等情况。另外,也需要为森林生态效益的收支制作一份明细表,表格需要包含林业事业单位全部的收入情况、支出情况、结余构成,等等。具体来说,与过去的资产负债表相比,纳入森林生态资产后的负债表单独设立了生态资产这一项目并列在货币资金之前,以此表明生态资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生态基金也被列入在净资产当中,并按照已收和未收进行明确细分,用以准确表明生态基金的实际情况。而与过去的收支明细表相比,新加入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用以准确表明其对于财政收入做出的贡献。另外,收入方面也与原来相比分得更细,划分出事业收入项目、财政补助收入项目及其他收入项目,从而更加全面地展现生态资产的实际收益情况。表2展示的就是某林业事业单位所编制的林场资产负债表。
4 结 语
生B资产和生态效益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量方法进行准确核算,但由于计量过程比较复杂,单纯依靠会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核算工作,同时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林业事业单位可以尝试联合生态专家、技术专家等多方面人才,通过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才能共同完成这一工作,而为进一步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林业事业单位可以委托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完成。与此同时,通过在互联网上会计公告,及时披露与生态效益紧密相关的资产情况等会计信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与真实可靠性。本文从会计核算、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披露等方面对林业事业单位的生态会计核算框架构建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证明林业的重要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华锋,项卫东,王妹,乔玉洋.林业事业单位生态会计核算框架的构建研究[J].事业财会,2007(4).
[2]李淑芬.浅议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3(3).
[3]乔玉洋.林业非营利单位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理论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8(6).
[4]刘梅娟,祖建新,沈月琴.森林碳汇交易会计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林业科学,2013(12).
[5]付文莲.加强林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6]隗茜.探析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
[7]龚平.强化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3(8).
[8]林业部财务司.林业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加强财务管理的概况及今后的设想和建议[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6(11) .
[9]韩礼香.林业事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10).
[10]林因鸿.浅议林业事业单位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J].绿色财会,2013(9).
[11]陈秀山.林业事业财务会计改革之我见[J]. 林业财务与会计,《绿色财会》杂志社.1999(9).
县林业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抓手,今年1-6月。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县林业经济赶超发展。
料理商品材(含去年结转材)放行35164立方米、毛竹101.5970万根。一是木竹生产。已料理林木采伐证木材27000立方米、毛竹408万根。1-5月完成木材生产1203.91立方米、毛竹171511根。
其中山上造林5.2万亩、山下造林0.97万亩,二是造林绿化。完成“一大四小”工程造林6.17万亩。分别占任务的184.4%和190.2%完成日元贷款项目造林(防护林、用材林)2.1万亩。
引进工业项目3个(汉望木业有限公司、元森木业、正大竹制品有限公司)完成引资任务4600万元,三是招商引资。向上申报生态林业项目22个。占目标任务128%完成木竹行业税收438万元、非税收入446万元。
其中林权抵押贷款资金50.9万元、企业流动资金30.9万元。争取其他资金分别为生态公益林431万元、退耕还林840万元、森林资源维护激励资金300万元。引导兴办民营林场10个,四是争创工作。向上争取贷款贴息资金81.8万元。经营面积17.8万亩。投资泰伯公园规划设计资金36万元,投资40多万元为之栽种数千株珍稀观赏树种,投资20多万元开通基层林业工作站木竹采伐网上办证。
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上半年。
1解放思想勇谋出路。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全县“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目标定位及对策保障;开好动员、生活、演讲、评议会议,形成有质量、有价值的分析总结演讲”提出7个方面的整改方案。二是突出特色。站在全县生态林业发展角度,提出“强二活三哺一”总体思路,确立“7531规划,突出“三个中心”六大项目”建设;站在林业局业务工作角度,提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集中精神做好“十件大事”并完善保证措施。三是突出效果。提升服务形象,空虚一线工作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受到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指导检查工作组的好评。
2加快灾后生态恢复。以“一大四小”和“花开百村”工程为重点。因地制宜抓好“五个结合”已打造百里景观带和百里枇杷带,生物防火、防疫能力加强,带动白茶、油茶等产业发展,加速“一村一品”形成。编制竹腔施肥任务3万亩,全县设置34个观测样地,其中施肥样地17个,未施肥样地17个,样地对比调查工作已结束。除外,安排落实收获育苗240亩,预计今年各类苗木出圃量达900万株;抓了日元项目新造林督导、管理,发展私营林业20多户。
3推进林业配套改革。一是适应管理功能需要。流转林地2万亩,其中公开拍卖8000亩,拍卖金额600万元。三是林权配套改革,推行林权抵押贷款1373万元,扶持企业、经营大户16户,经营面积15725亩。四是引导兴办私营林场,重点对流转大户(2000亩以上)做好服务工作,全县已兴办私营林场10个,经营面积17.8万亩;新增森林火灾平安面积1.56万亩。
4招商引资形势看好。已引进项目2个。占计划127.7%其中:汉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以上,林业局享受比例分成60%计3000万元;元森板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以上,林业局享受比例分成20%计1000万元;正大竹制品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林业局享受比例分成15%计600万元。与此同时,向上争取各种资金,生态林业项目开发、湿地项目立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森林乡村创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5林政管理力度加大。一是实行领导包案处置责任制。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包信息掌握、人员稳控、思想疏导、政策落实、停访息诉,认真做好林区维稳工作。二是林地管理,下发非法征占用林地通知书35起,申报、料理征占用林地8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9.03万元,其它林地案件正在申报料理中。三是林政案件查处,1-6月共查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42起,罚没金额10.26万元,其中:滥伐林木案件2起,非法收购木材9起,违法运输木材29起,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2起。四是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对2008年的伐区进行全面核查,开通网上办证、伐区监管实行“凭证采伐二许诺一保证”责任制,对全县木竹加工(经营)许可证进行年检,建立公益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对村级公益林护林员进行全面考核,使全县53.9万亩公益林管护有力有效。
6自身建设大上台阶。一是创优发展环境。制发方案,全局开展“创一流政务环境、创一流市场环境、创一流发展环境”活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实行林业岗位责任追究制,严防涉林犯罪。二是推进民生工程,积极为竹胶、木胶两企业改制发明条件,置换两厂281名职工身份;全局推行绩效工资和津贴制度,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并落实局离退休行政人员“阳光津贴”政策。三是激活林业队伍,从6月份开始,分三批次对全局干职工推行全员竞聘上岗。第一批次基层林业工作站长及工作人员的竞聘(双向选择)工作顺利完成。通过这一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全局干职工精神面貌、作风建设、干事守业氛围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四是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实行其分乡(镇)场挂点包片,定期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督查督导,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包项目,将13个重点生态林业建设项目落实到责任人,定期梳理汇总任务完成情况,由项目牵头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阶段述职。
二、存在问题
整体存在问题有:巩固林改效果任重道远,结合学习实践分析检查。灾后生态恢复难题破解,资源维护管理面临挑战,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地监控涉及方方面面,林业改革需要政策环境,自身建设要活力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刚刚起步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三、建设重点
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县林业局将以“十个不动摇、十个全力”定位,做好“十件大事”
(一)坚持局班子会“二保二有、两树两出”要求不动摇。做到收支平衡、维护稳定、按章办事、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典型带动、明确目标、打造精品。全年确保争取项目资金2200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完成木竹税收1500万元、非税收入1000万元。
全力实施13个重大工程。对乡村森林公园、元森板业有限公司、毛竹科技推广示范园(百竹园)林森木竹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竹笋加工及绿色食品、汉望木业有限公司、华南虎野化放归、农村防火机制创新及队伍建设、木竹产品交易市场、珍稀植物博览园、兰博园(兰花谷)等13个重点项目,二)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实行全局13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项目包成效。
(三)坚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决策不动摇。深入实施“花开百村”生态走廊等工程,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生态型新农村,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争取县城湿地项目立项,力争进入全省、全市森林乡村创建行列。确保“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7.2%以上。努力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大力建设商品用材林基地,积极选育推广速生乡土树种。继续执行“三帮三补”政策:帮林农完善灾后重建规划,帮林农提供科技救灾技术,帮林农解决灾后木竹的采伐收购;给林农补助林木良种,补助竹腔施肥的肥料,补助贷款贴息资金。全力维护灾后林区秩序稳定,继续落实“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政策,调动林农补植补造积极性。
(四)坚持维护优先的理念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林业执法、森林防火、森林防疫三大体系建设,以“会案制”形成整治和打击合力。全面完成第六次二类资源调查,加快马头山自然维护区、清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华南虎野化放归等生态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力度。实行木竹税费一体化征收,减轻林农及企业负担。加大测报监控力度,严防灾后次生灾害。
(五)坚持发展现代林业的目标不动摇。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木竹精深加工工业园,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的产业链。以丰富的毛竹资源为依托,将竹子之乡转化为竹业之乡,力争注册成立“竹业”品牌。以分类经营为基础,形成大区域内木材集成材加工中心、毛竹高效利用加工中心、日常用品和工艺品加工中心,实现生产品种多样化、产品数量规模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积极发明条件,推动一家以上林业企业上市。
(六)坚持建设生态文化的信心不动摇。加快森林生态走廊工程和乡村特色景观工程的谋划和实施,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项目。
(七)坚持巩固林改成果的态度不动摇。科学经营公益林,大力建设毛竹林和速生用材林基地。加强林业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兴林力度。通过班子包案负责制,化解林业纠纷;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扶持民营林场发展;通过林木火灾安全,提高森林生态抗风险能力;通过规范流转,促进林业规模经营。
(八)坚持强农惠农的方向不动摇。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林业工程项目操作力。认真办好当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群众满意的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贷款贴息资金、生态工程资金、森林资源维护激励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等,为生态林业建设不时注入生机和活力。
省林业厅:
粤林〔1993〕112号文件悉。关于国营单位林业用地改作他用批准问题,从保护林地,减少林地损失出发,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省人民政府认为不宜授权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而应继续执行《广东省林地管理办法》的规定。
此复。
第二条从事林业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林业统计监督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林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林业统计工作;
(二)拟定和组织实施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林业统计资料;
(三)拟定林业统计标准和林业统计调查表;
(四)完成国家有关统计调查任务,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六条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林业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履行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林业统计工作、完成林业统计调查任务、提供林业统计资料、管理林业统计调查表等职责。
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符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林业统计调查分为普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和试点调查。
林业统计调查可以根据要求采取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第八条林业统计调查应当制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
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拟订,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应当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林业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应当按照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编制。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和项目、范围、对象、方式、时间、内容等事项;重要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还应当包括论证材料和试点材料。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及时要求补充或者修改有关材料。
第十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二)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林业系统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有关职能机构提出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经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有关审核、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收到审批机关或者备案机关下达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报送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应当在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下达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在相关统计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内容包括:表号、制表机关及其文号、批准机关及其批准文号或者备案机关及其备案文号、有效期截止时间。
第十四条林业统计调查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统计编码以及其他方面的统计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确定有效期:
(一)调查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效期为2年;
(二)普查、一次性调查和调查时间超过1年的,有效期到该次调查的资料上报结束时止。
(三)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的林业统计调查项目,有效期为3年。
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的有效期自该项目批准或者备案之日起计算。
第十六条林业统计调查项目实施单位经统计调查形成的统计资料,应当经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第十七条林业统计资料由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林业统计资料的保管、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资料、台帐、统计报表、电子数据等统计资料档案。
第十八条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职能机构、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报送或者提供的林业统计资料,应当经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审查同意。
第十九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公布。
地方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公布。
第二十条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编辑、出版标准文本。
全国性的林业统计资料每年出版一次,编辑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机构具体负责。
第二十一条在林业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统计机构和专职、兼职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1林业站的性质及地位
林业站是林业主管单位对乡镇,农村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层事业单位,其主要以管理为目标,对林业资源进行生产、保护、社会宣传、科技推广。在林业系统中林业站是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站、推广站、服务站,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林业站应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林业站所履行的是国家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其管理方法和依据是以国家颁布林业保护政策为基础,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一切管理都是依照着法律、法规、规章来执行的;其次,林业站的管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管理中林业站要以林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地方发展策略为辅助,合理的发展林业经济,所以林业站的管理目标要与地方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逐步实现战略性协调发展。再次,林业站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导向性,综合性主要是指在林业管理中,育苗造林的技术、成林及幼林的保护、林业项目的实施、资金的管理等,而导向性是指林业站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区域政策及人员的导向,政策以法律法规为指导,人员导向主要是调动林场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最后,林业站的管理体制要具有稳定性,只有长期稳定体制才能更好的把林业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林业资源管理是一项运转周期较长的维护项目,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体制和稳定机制很难做到,所以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体制相对稳定,以此促进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管理、组织、指导、服务。
2.1林业站的管理作用
林业站主要是对县(乡)林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作用是以维持林业生产和保护为基础,在林业生产中要维持好林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为林业发展创造自然条件,尤其是林业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这是林业站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在搞好林业生产秩序的同时,还要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从林业采伐消耗的限额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采伐量,并做好幼林的培育工作,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2.2林业站的组织作用
林业站的组织目标是以农村集体和个人为基础,大力的组织相应的林业人员进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活动,其目地是以林业法律和规章为依据,宣传动员农村集体和个人参与到林业生产中,并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把林业生产纳入正轨。在林业生产组织过程中,要以采种育苗、造林更新、抚育改造、森林采伐为重点,偏重保护与生产。
2.3林业站的指导作用
林业站所要指导的人员是农民和个人,其指导方法主要包括:技术指导、法律法规宣传、检查措施、意见处理、推广措施等,如果没有相应的林业指导,农民和护林人员很难理解林业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如果工作中存在偏差就非常难以挽回。
2.4林业站的服务作用
林业站的服务范围是林区内生活的千家万户,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林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服务工作,从地方特点和环境因素出发,选择集体林农急需的项目进行推广,积极创造条件,把服务项目多源化、系统化,使林业站的服务工作有效的开展。
3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职能
3.1签订合同,划分责任
林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经营性项目,涉及到经营者的责、权、利,所以要合理的进行管护区域责任的划分,对于林业站来说管理好合同的签记,监督好林区的保护工作是时下工作的重点。从管理形式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对于集体所有的公益林,通常是以行政管辖的乡或村为单位,以公益林的分布状况、交通条件、管护程度进行系统的责任区划分,同时确立责任区的面积、承包年限、养护报酬、养护措施,进行专职护林员的聘任;林场类的区域,应以经营单位的管理为基础,对这类区域行政主管单位应及时的拨付管理费用,并委派专业护林员进行管护;对于分散且面积小的集体公益林,则由村委会聘请兼职护林员进行管护。
3.2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林业站要对区域性林业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程序和内容入手,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办法。在林业站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护林人员管理办法,以条件、选聘、职责、奖罚等措施进行护林队伍人员的管理。然后完善林业站的规章制度,以林业人员管理为基础,促进林业资源保护,强化护林员的监督管理职能,促进森林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3.3加强资金监督
林业资金监督应从两方面进行,首先要从地方性林业资源的特点和环境出发,对补助资金及标准进行确定,同时考虑到管护范围及设备费用等支出,详细的进行分配管理,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审批,待批准后方可进行资金的使用,对于公益林补助资金的专户,要进行专项管理;其次,为了预防公益林资金被挪用,林业站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护林员工资和劳务性费用为基础,做出相应费用支出的报表,经林业主管理单位审核后,存人使用帐户,劳务性费用应在各林业站设立专户,由林权单位向林业站实行报批制。
1.1林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涉及到林业建设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违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规定林业重点工程资金违规时的处罚办法,但没有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这些法律法规也没有说明执法部门,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监管的随意性,使法律法规的职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1.2林业财政管理部门职能弱化
财政部门为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林业工程资金通过财政渠道交付给林业管理部门,然后在由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分别设立账户,分散支付、储存以及核算财政性资金。财政部门拨发的资金往往经过多个账户中转才能到达用款单位,如果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林业工程资金的使用。而且有些用款单位多头开户且隐瞒不报,尽管林业局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撤销了一些不必要的账户,但是个别单位依然不向上级如实汇报开户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林业工程资金管理。
1.3擅自挪用串用林业工程资金
有些单位不顾国家相关规定,擅自更改林业建设内容和资金用途,挪用、滞留、超支、挤占置换林专项资金现象严重;有些相关单位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违反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将林业建设专用资金用于发放工资或者用于其他建设等;有些相关单位利用林业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将林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基础建设、文化福利建设以及生活购车等方面,挤占林业专项资金的现象。擅自挪用挤用林业工程专项资金,阻碍了林业工程的建设,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1.4用款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的资金投入,用款单位可用资金越来越多,资金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这给林业工程资金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上林业工程单位多处于偏远贫困地区,引进人才困难,用人单位的会计人员存在基础不扎实、核算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管理。部分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执法力度不足,甚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编假数据、造假账、虚列支出等等。
1.5资金监督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
林业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资金、国债资金、企业自筹资金以及政策性贴息贷款等,所以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受到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的监管,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的职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出现责权不明确的现象。各监管部门会根据自己所在部门的职责制定一些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由于各部门职责不同,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相同的林业工程资金问题上出现不同的判断。而且不同部门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标准不同,造成了重复性监督检查,增加了林业工程资金监督管理成本,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过程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相关领导没有意识到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重视林业工程资金管理,甚至挪用挤用林业建设专用款;二是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部分单位利用林业资金管理制度漏洞挪用挤用林业建设专项款;三是林业建设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经费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一些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打林业建设资金的主意,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将收入与林业建设专项款挂钩;四是林业工程建设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财政比较宽裕,挪用占用林业建设资金,但是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财政紧张,人均公用经费低,从而出现挪用挤用林业建设专项资金的现象;五是林业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林业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现象。
3加强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对资金管理的认识
一是让相关部门从思想上认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二是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并建立一套相应的责任制度,对违规挪用挤用林业专项款的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三是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树立并强化效益观念,严格审核林业工程预算,把资金真正的应用到林业建设上去,把好林业建设质量关,并将林业工程建设的效益加入到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中;四是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林业工程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认真核算林业资金使用情况,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追究挪用、挤用林业工程专用款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树立法制观念。
3.2规范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林业工程建设程序,保证林业重点工程质量,相关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项目立项和审批制度,禁止擅自越权和简化项目审批,对于对林业工程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审批制度、项目建议书等前期准备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予审批;二是严格审核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严禁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三是为了确保林业重点工程质量,应该从林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招标、选择设计建设单位到项目完成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林业重点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定期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跟班作业,保证对林业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一旦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应立即进行返工,坚决反对浪费林业重点工程专项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林业工程建设上,确保林业工程质量。
3.3加强资金会计工作,严格会计核算
一是要求用款单位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二是要求用款单位必须按照实际业务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财务决算,保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可靠,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诚信守法,坚决打击假账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制度,按照国家批准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内容进行组织施工,严禁擅自变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内容。
3.4要加强稽查队伍建设
摘要: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再认识我国林业财会理论和方法体系,已成为摆在林业财会理论及实践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通过分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局限,对完善林业会计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林业会计;缺陷;完善;措施
1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战略。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必须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却用循环外的育林基金进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残缺的补偿。第二,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社会效益部分,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第三,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这种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消耗的森林资源价值不计入木材成本,一方面由于资源无价使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成本虚低,利润虚增;另一方面,用于弥补森林资源消耗的客观性成本补偿却要向国家寻求财政扶助得以解决。(2)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成本。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须只着眼于木材利用为中心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自然力的更广泛生产,从而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者(单位)必然对经济效益低而生态社会效益等的营材生产活动以及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问题无意顾及,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一系列环境生态灾害的出现,导致社会——环境系统的不协调运转,并最终导致林业经济效益下降,危及林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如果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森林采伐过量,那么迟早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只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刺激,这种保护也不能持久,因此,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客观上要求林业生产者(单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同时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记录有关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成本,以完全成本替代传统的成本,以综合收益替代传统的货币收益,真正使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经营的目的只能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林业不仅为国家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而且还承担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社会功能。而林业生产又必然会消耗一定的森林资源;为维护并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者(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林业生产经营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给社会带来损失,所有的这些都应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不论是林业生产提供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还是林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林业会计都应对其进行计量、反映,并对外报告,向本地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社会各界都能真正认识林业、关心林业,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也为林业生产经营者(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以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要求把森林资源从宏观上划分为两大类:商品林和公益林。这两类森林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上应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特点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其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商品林在采伐前同样具有生态、社会功能价值,根据“生态利用”原则,商品林经营单位必须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持续地供给木材等林产品,因为在世界林业发展史上和现实中,因商品林经营不当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并不鲜见。这样对商品林的会计核算除了计量其产品货币收益、经济成本外,还应将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成本,同时计量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而其生态环境成本集中表现在环境破坏的损失上。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其产品属于社会公共商品,并且产品以无形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因此,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政府行为来实现。
总之,作为林业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财务与会计,它的建立和完善自然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同其它经济学科一样,林业财会实践的一系列理论方法,都是也应该是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与林业环境诸方面相适应。因此,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强调的实质就是林业客观环境与林业财会实践的统一性。只有明确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才能从我国的特定的林业现状出发,逐步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充分“释放”林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潜能。
[关键词]生态林业理论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建议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因而有必要针对当前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缺陷
(一) 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现如今,我国林业经营单位实行的4套会计核算制度是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会计制度以及基建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为了使其适应于特定的林业经营单位和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分类核算,林业经营单位按需分为基本业务和天保经费以及公益林项目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报表体系,逐渐形成一个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与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林业发展的任务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导致一些林业经营单位如集体林场、股份制林场及外商投资林场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为更好的是我国林业发展适应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构建统一的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二)核算项目的不完整导致核算信息披露不全面
核算项目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的收益部分只包含了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性收益,但是林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计量体系的成本部分只将经济成本涵盖在内,不含林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给环境资源及环境质量带来的消耗,从而间接地致使林业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全。再加上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等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因而在会计计量上,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性及准确性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化要求。
(三)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对林业单位的资本保全考虑不完全
依据林业单位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目的,其首要目标应是保全资本。而在林业会计制度中,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只考虑历史成本,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必要性分析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的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1.是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林业货币收益,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为林业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给与林业生态效益实践补偿。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上来。
3.林业的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更应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林业会计核算。学者周冰冰在上世纪末通过对北京林业的生态效益的测算,结果显示林业的生态价值是木材实际价值的十几倍。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将生态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以使人们更加重视林业的生态及环境效益。
(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1.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作为林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的林业会计核算,其建立及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经济环境。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其实质是在强调实现林业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统一。在这一实质要求下,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状况出发,充分释放林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改革财会体制,从宏观上,将林业资源分为商品林及公益林。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依据两者的特点进行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他的林产品,在对商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除计量产品的经济成本、货币收益外,还应将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的成本之中;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产品具有社会公共性,作为社会公共商品,公益林会议无形的社会及生态功能服务于整个社会。因而,对生态林的核算重点就在于反映其生态及社会价值,同时计量经营单位对生态维护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对生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而不应通过市场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实现。
2.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 林业会计核算信息在全面并且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当前,林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在于以货币为计量的财务性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林木单位资产状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忽视了能够反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要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在披露方式上,可采用独立报告与补充报告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实行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利用财务报表、财务情况报告书来反映定量的货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自然量为基础实行环境报告,揭示环境绩效状况、进行定性的实物反映。在信息披露内容上,应该在原有披露内容基础上,新增一些反映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内容:揭示林业企业在实现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所发生的成本、环境收益与环境利润;揭示林业企业的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与耗用以及其价值等。
3. 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方面,林业不仅为我国提供各种木材及林副产品,还承担着净化空气与涵养水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及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还不断地消耗森林资源,当林业生产经营出现不当时,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损失。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在生态和社会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首要目标。因此,为维护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经营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相应的投资。对于林业会计核算人员而言,不仅要反映林业生产的生态及社会价值,还应对林业的生态资源成本进行全面的计量与反应,并向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信息,使社会各界真正的认识与关心林业发展,以不断扩大对林业发展的监督范围。同时,政府还应制定促使林业良性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作出真实决策的依据,以实现林业经营的永续利用。
三、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不断释放林业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 王晶皎. 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3) :101
[2] 刘晓.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 (08)
[3] 范桂荣,蒋颖. 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J]. 绿色财会, 2008, (09)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思考
[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业是势在必行的一件重要任务。陆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整体中占百分七八十的比例,说明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首先要保护的便是林业,只有林业发展得到完善,陆地生态系统才能够维护健康平衡的发展模式,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够支持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1、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现代林业技术推广就是将最新科研出来的林业科学技术和技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融合到传统的林业经营管理中,使林业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而林业科技的推广就是促进林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目前我国林业整体发展水平来说,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行业,林区都是位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是特别优势的山区,要将现代化的林业技术推广,首先要从人的观念改变,消除陈旧的、落后的经营观念。现代林业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森林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林业、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城市林业、乡村林业、林业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能源、林产品生产与贸易、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2、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2.1管理及经营落后
当今,我国的林业发展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在很多人脑海中仍然存在着林业发展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思想。不遵循科学依据,忽略对林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对现有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这种想法及做法一直影响着我国现有林业的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2与社会经济链脱节
我国现有林业发展不具有科学性及创新性。在林业发展中过度依赖国家科学研究院及高等院校。林业发展不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和社会经济体制相结合。依附社会经济体制摆脱“单兵作战”的现状。且林业发展的科研经费结构尚不完善,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发展,导致了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低下。
2.3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重视
当今,林业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与林业相关的技术人才及科研人员。并且在林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稳定地区,创新意识薄弱,在苗木的引种,管理,审查上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现阶段,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长期以来都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并且导致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为改变当前林业的发展状况,必须加大技术的引进和投入,并且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提高林I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林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共同进步,良性发展。
3.2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乎着发展的速度与好坏,当然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与当前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聘用大量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加快林业的发展速度。具体做法有:第一,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第二,对林业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三,林业部门要提高对林业教育的重要力度,并将其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而满足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
3.3加强装备与技术研发力度
装备与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前提。林业如果想要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额装备和过硬的技术。首先,林业部门应该改进现有的装备和技术,将陈旧的装备替换掉,技术加以改进。找出现有技术收手段的不足而后进行“翻新、再造”。对现有的机体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达到现有资源最大化的目的。将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相结合,使创新成果转化率逐步提升。运用新兴的管理体系,让员工之间相互合作,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建立一个以林业快速发展为愿景,以打造林业技术世界第一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团队。
3.4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5、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林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以强大的资金支持为前提。在政府方面,适当出台对应的技术创新优惠和鼓励政策,在主导地位上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部分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林业单位,可采取提供研究经费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提高林业单位的动力和热情。在林业单位方面,深刻地认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紧密联系,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理念、不断改善林业技术创新的办公环境和科研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建立有效可行的鼓励机制等资金支持途径,都可以有效地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林业科技机构建立情况
咸宁市及其6个县(市、区)林业局均为政府组成部门,每个乡(镇、办)设有林业工作站(赤壁除外)。市、县两级单独或同时设立了林科所、推广中心。2013年,咸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1.2林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20世纪80、90年代咸宁林校和湖北林校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大中专生,以及各个时期零星加入的林学本科生,成为咸宁林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人员主要由林业局业务骨干、林业科技单位技术人员、林业工作站营林员组成。近几年,市林科院平均每年从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1名本科生或硕士生。据统计,全市在职职工中现有技术人员近700人。
1.3林业科技单位履职情况
科学研究有成果。近几年,先后承担课题和项目50多个,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出版林业专著2部,修订技术标准5个,审(认)定新品种或良种6个,登记科技成果10余个,荣获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或科技成果推广奖7项。技术推广有影响。据统计,2010~2014年累计编印楠竹、桂花、油茶、意杨、泡桐丰产栽培、退耕还林、森林防火、灾后重建等技术手册40多种,举办楠竹丰产培育、竹腔施肥、油茶芽苗砧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和林农2万多人次,有关媒体还对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了报道。科普宣传有场馆。市、县两级林业科技单位在创办各类示范基地的同时,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桂花博览馆、竹子博览馆、油茶博览馆等工程的新建和潜山桂花园、竹种园等科研基地的改扩建,收到实验研究、科普展示、旅游观赏的多重功效。咨询服务有声音。积极参与林业发展思路、规划、专题调研材料的编写,围绕咸宁打造中国香城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中心工作大胆建言献策。据统计,近几年参与咨询服务50多次,有1名高工被委任为市政府咨询委员。
1.4林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现代林业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重要的绿色经济体。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全国林业的总任务。无论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实现兴林富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建设林业强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鄂南强市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山上再造”、“绿满鄂南”行动,高位推动百亿元竹产业、百亿元油茶产业、百亿元茶产业发展,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增加林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成为林业科技单位的当务之急。
2基层林业科技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条件较差
调查结果表明,科技经费严重短缺。县(市、区)林业科技单位及林业工作站均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市林科院直到2014年才进入财政全额预算。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安排的科研和推广项目经费也十分有限。科技单位仪器设备较少、试验基地较小,无法满足林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有的地方,推广中心与林科所分设,造成科技经费吃紧、人力资源分散。
2.2专业人才短缺
调查结果显示,林业技术人员出现结构性短缺。一是“老龄化”,基层新进大学生很少,有的单位近十年未进1名专业人员;二是“陈旧化”,观念和知识更新慢;三是“机关化”,争当公务员的多,在企事业单位的少。据统计,全市林业科技单位只有技术人员90人,占职工总数的43%。引不进也留不住林业大学生、青黄不接的问题急需解决。
2.3作用发挥不够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科技单位整天为生存而奔波,科技人员安不下心来搞研究或推广,多数变成了“苗圃场式生产单位”。加之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适用成果较少,社会影响较小。科技创新,离不开经费、人才、装备(仪器设备、试验基地等)。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走科技兴林的道路,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3推进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林,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放水养鱼,夯实林业科技基础,不断提升科技单位创新能力。
3.1加强科技机构建设
确立公益性质。市、县两级林科所和推广中心作为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生产示范、生态监测于一体的面向基层、面向林农的事业单位,应全部划定为公益一类、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如果地方财政紧张,可先加大差额拨款单位的经费包干基数,或改自收自支单位为差额拨款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合理确定在科研、推广两方面的业务比重,市级林业科技单位应侧重应用性研究、兼顾技术推广,县级林业科技单位应侧重技术推广、兼顾应用性研究。已建林科所和推广中心的地方,实行合署办公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尚无林科所或推广中心的地方,迅速恢复或申请设立。完善基础设施。采取多种途径,争取各方支持,有效突破“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缺少、试验基地偏小”的瓶颈制约。市林科院要抓住“湖北幕阜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主站设在潜山的机遇,提升硬件装备水平。
3.2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大幅度增加林业科技经费。各级有关部门每年要多安排几个科研和推广项目,并逐步提高资金额度。尤其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大财政科技经费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林木良种、技术规范、先进工艺、质量标准等科技因素植入林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林业重点工程、林业骨干企业、林业重点乡镇中更应广泛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
4.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事业单位招考办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基层招录对象可放宽到大专生。继续实施招硕引博等特殊政策,重点引进栽培和加工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必要的进修培训、观摩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注重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思维、意识更新,抓好现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锻炼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4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支持产学研单位联合攻关。林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的主体,应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如楠竹、桂花、油茶、茶叶等)、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若干个“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产业研发中心。加强市林科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国际竹藤中心咸宁竹产业创新设计研究院项目的顺利落户。通过国家、省、市三级联手,将该院建成立足湖北、面向中部五省,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以软件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
3.5优化科技单位管理
关键词:林业会计;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林业会计对于林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如实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监督,规范单位的资金运转,防止腐败的出现,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我国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获得很大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林业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林业会计相关制度体系,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林业会计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林业经济的发展,这就使我国的林业会计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管理弱化
国家为了规范林业会计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但是这些政策或者是相应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林业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1.2执法检查弹性化
在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往往出现人情大于检查结果,很多问题都在人情关系当中不了了之。这就导致外部监督被严重的削弱,不利于规范会计工作。
1.3执业保护不善
国家为了确保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没有证的会计人员仍然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在工作当中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林业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林业会计在日常工作当中不仅仅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向单位内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当前林业会计在舆论导向方面日益朝着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媒体在对某个会计人员进行报道的时候,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为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的舆论导向,使会计人员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能。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少有会计人员能够顶住单位领导的压力,敢于曝光本单位的财务问题,一旦这样做,势必受到孤立。
1.5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
林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部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林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生产不能够忽视其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在核算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林业会计往往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而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往往都被忽视。同样,生产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消耗也并没有计入生产成本当中。这样就导致将林业生产引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方向上,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林业会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林业会计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步。
2.1进一步深化林业会计改革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的林业会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适应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流程,从而更加熟悉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改革当前的会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引进,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机制。
2.2 继续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 也是转变林业会计管理职能,保证林业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林业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林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林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
2.3发展我国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林业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林业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第二,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林业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第三,加强林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林业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开展林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4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素质
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林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林业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林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林业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2.5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
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林业生产资金不足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育林基金在提取时,一方面应来自享受生态效益的各类社会企业,如生态旅游公司、水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加以提取,另一方面由财政资金加以补助。
3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林业跨级的素质,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宏坤,任晓琦.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