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效果

时间:2023-08-01 17:3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效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效果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 提升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虽然许多中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了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主要表现为:1.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明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坚持“以教材为纲”,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思维空间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维持所谓的课堂秩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其对新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徒有形式,限制了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3.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素质在其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缺乏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要么缺乏发展意识,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教学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而要想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知导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两个方面做好探究新知的准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分析地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利用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认识地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利用“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进行收集、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结合亲身体验来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恼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类认识地球的理论发展中认识、学习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价值,并逐渐形成探索的能力。

(三)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地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地图中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图形中,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例如某教师在“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山地的起伏趋势?”“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通过问题引出等高线的概念,然后又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形成理解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等温线、等压线等图形奠定基础。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生活模式、工农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价值的认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即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降水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申雪梅,李兴远.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

第2篇

摘要:如何让课堂教学高效,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地理知识枯燥抽象,笔者以为,注意因材施教,可让地理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因材施教;地理教学;效果;最大化

当前,如何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全体教育同仁探究的热门话题,本人作为地理教学的热爱者,也积极投身到了这一课题的探究行列之中。通过近年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觉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是最有效的。

一、学生好奇心强,课堂导入时可采

用情境教学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好之”“乐之”,就要顺应学生的心理。为此,我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就努力创造一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在学生心理上激起千层浪,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取得“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课伊始,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语是‘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请大家猜一常用地理工具?”当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猜出谜底是地图后,我又追问学生:“同学们,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地图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都立即打开课本……再如,在进入本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地球?水球?”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俯视地球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中地球是“地球?水球?”问题的兴趣。然后再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水球”,可人们当初为什么把它叫作“地球”呢?学生立即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杨利伟是中国的第一个“太空人”,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视频来创设导入,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和交流学习的积极性。

二、内容深奥,可采用演示法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不熟悉的,且科学性强,内容深奥,仅靠阅读课本或教师的说教是难以让学生领会的。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学我多借助现代教学设备演示来加以突破。如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温度带的划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仅靠教材文字和平面图形难以在头脑中建立整个中国温度带轮廓图,更难发现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及其范围。为化解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在学生初步阅读教材后,先用投影打出“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并让学生观察,说出由北向南都有哪些温度带,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然后再打出“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让学生联系“图2.17”说说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及其范围,学生难以说清。接着我再通过对比演示两幅图中的温度带和对应的气温范围,使学生从中发现: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是以1月平均气温分布为对照。大体上,一月平均气温,零下28°以下为寒温带;零下28°至零下8°间为中温带;零下8°至零度间为暖温带;零度至零上16°间为亚热带;零上16°以上为热带,从而使学生对温度带的划分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浅显易懂,可用自主学习法

地理教材中也有许多是学生熟悉的,且内容浅显易懂,无须老师烦琐的讲解,对于这类内容的教学,我则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人教版八上第三章第一节中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部分,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对照学习目标,自读P64~66页,画出重点内容;有不理解的内容可同桌交流或前后桌间交流(时间三至五分钟)。然后让学生逐次地“想一想”:什么是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画一画”:在自然界,有些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林、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可再生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说一说”:我们衣食住行以及学习等方面需要哪些自然资源。分组“辨一辨”: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究竟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呢?共同“议一议”: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同时还有一些不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现象。那么有哪些不合理的现象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最后再“练一练”:在列举的物名中哪些是属于自然资源,哪些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写一写”:“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我们应该从什么做起,并结合自己生活谈一些好的建议和行为。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活动形式多样、省时高效。调动了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弄懂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每个同学都树立起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建立起资源保护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和遵循学生的心理,巧妙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深浅度,优化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让地理教学效果最大化。

作者:万小平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学校

第3篇

一、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讲授有关自然的自然地理知识,又讲授有关社会经济的人文地理知识,主要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奇异壮观的宇宙,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壮丽多姿的河山,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等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等特点,这些都往往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地理教师在讲授这些大自然美的事物及丰富人文地理知识时会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易激发学生去思考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这是中学其它课程难以企及的。

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现代课堂教学就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应当是导演。要做到这一点,巧妙地设计好学生课堂活动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世界各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但它的不足也非常明显:不利于因材施教;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特别是妨碍学生学习主动力性的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的听为主要方式来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课堂表演得精彩,学生还有点兴趣,如果教师表演水平不怎么样,下面的学生索然无味,可能就酣然入睡了或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是导演。

地理学科有复杂性、综合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其知识的时空跨度太大,可以巧妙设计活动的环节很多,效果也很明显。例如,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传统的板图教学就比较枯燥,我们可以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动手在实验中认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和环流过程,在直观认识中理解掌握知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较容易、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地理教材主要有文字和图像两大系统,首先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可加强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可以进行定期复习回顾,以加深理解记忆。

总之,教无定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就是同一堂课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走出课堂学地理

第4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情景 效果 提升

一、结合实际生活教学,实现素质教育要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主动积极的使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文化构建和整体素质,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构建,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为重点考察的评价体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地图,图片,统计分析表格及数据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研究。要帮助学生学会定方向,学会使用比例尺,掌握放大或缩小地图等有关地图知识和技能,另外综合地理知识展开分析,推理,判断以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资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课程研究等多种形式及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二、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要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乐趣,刺激兴趣,体味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总结一些地形和环境的特点,各个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发展前景,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之后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解的方式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然后引导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教师参与指导,给予启示,帮助学生完成讲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强化了知识内容的吸收。

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下积极思考,合理想象,阐述见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导语,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形成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其学习自主性,交流性与合作性能力;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详细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对应的课件高效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地学习地理知识,并且主动探究实践,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参与的角色中来。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发散思维,汇聚智慧,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提示,启迪,点拨的方式逐渐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其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中高科技产品逐渐应用,很多教学课堂上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并且使用方便,简洁能够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入。高中地理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其中地理素材所涵盖的区域也非常广,学生不能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延伸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直观认识,不受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它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容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在讲解热带雨林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影像向学生展示了热带雨林的面貌以及形态,这样引导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情景当中,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在讲解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人口压力,环境变暖,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自己在课前选择的相关内容的科学纪录片,图文并茂的讲解,能够营造出适当的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世界范围内,资源能源的紧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此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掌握所学内容。

五、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采取科学评价激励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采取科学准确的奖励评价制度,争取在激励评价中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教师要充分为学生着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鼓励并肯定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肯定的点头,和善的言语,和蔼的眼神鼓励并赞赏学生,还可以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多种模式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互动的评价,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六、结 论

高中地理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结合,实现素质教育要求;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刺激学生学习欲望;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结合科学评价,帮助学生进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祥发,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新理念;地理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那么,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做出如何调整与反思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晰认知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以后能促使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阶梯。以人本、科学的教学理念确定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内容和能力层面上应清晰、基本能在课堂中或课后检验,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深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

二、关注学生的内心与需求

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是否针对了学生认识现状、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如: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是否已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补充?教师所教各班学生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三、对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随着对高中新课改的学习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花色品种,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如: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在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四、做好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

备课毕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牢,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不够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教学时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

五、做好教学评价的反思

课程标准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这样评价学生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甄别和评比,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六、做好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亲和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果断的决策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才更能了解她们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现状,才更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信服。

七、做好对地理作业布置的规划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

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第6篇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地理教学;微课制作

微课是近几年来很火的一个教育名词。但如何让微课真正意义上走进教学一线还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本人从自身的教学体验出发,从微课的优势、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制作技能等方面做一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些人把微课定义为是一种课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视频资源,还有些人把它当做一种教学活动。本人根据自身教学体会及使用微课的经验,认为“微课”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发的网络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它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比较短小

时间一般是以10分钟左右为宜,可以下载下来,放到手机或电脑里,利用零碎的时间观看学习,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

2.微课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少

一般是以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实验操作为主。

3.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微课中的教学过程是可以精心编导的,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编辑,从而极大地提升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4.微课是一种辅助学习资源包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用来辅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点的一种学习资料。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

1.课前预习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副科”,学生没有主动预习地理新课的习惯。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精美、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大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心会看这个视频,一旦学生觉得这个视频很有趣,就会期待教师继续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意预习的时候最好给学生配有“微课学习任务单”)。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成败,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插入一些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会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如,讲授“中国地形”内容时,老师上课时可以把自己到不同地方旅行所拍的各地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做成3~5分钟微课视频,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

习惯。

3.课中学习

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教学,而是把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围绕微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并且根据微课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解析,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进行“大陆漂移说”教学时,可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形状,然后利用动画方式把二者对接在一起,让学生深刻感受南美洲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从而推断二者很有可能以前是在一起的。

4.诠释重难点

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涩的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形象生动的微课,就让课堂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运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要求,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湘教版“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中,“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也较难理解,所以,可在微课中借助地球运动的Flas,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逐一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获得光热的多少等知识点。又如,讲授“地形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地形雨形成的模拟动画,仔细观察空气在不同高度上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地形雨的形成过程。通过微课的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利于学习和记忆。

5.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学习过程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后的复习巩固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称得上是有效学习。对于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关的微课,以查漏补缺,巩固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而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论坛和同学、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一方面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课

主要有确定主题、教学设计、准备素材、制作课件、视频制作、后期编辑几个步骤。

1.确定主题

选题就是对教学对象和教材进行分析,选择需要制作微课的一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经纬度的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向的判定”“气候类型的判断”等。另外选取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2.进行教学设计

主题确立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内容包括导入语、讲解语、总结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生活故事、导学方案等。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知识点气候,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所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其次要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有较大差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认知方式已经慢慢发展为能够初步接受略微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

3.准备素材

搜集并整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地理图片、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材料。

4.做好PPT

PPT中只需放核心内容,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内容:教材版本、学科、学段;突出教学内容的相关图片;所在的章节;作者及单位。背景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色彩不能太艳丽,背景不要凌乱;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欢迎观看其他微课等语言。

5.进行视频制作

一种是直接录制。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他杂物,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另一种是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6.0 中文版)把电脑屏幕录下来,并同时录入讲解的声音;第三种是把PPT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为自动换片(注意合理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长),录制旁白,另存为MP4格式即可。

后期制作时注意时间的控制、音量的大小、格式等,视频格式多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微课已经逐步运用到中小学等教学改革项目中,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7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2.2.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2.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2.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 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 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 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 中学地理教学 应用 教学氛围 教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顺应了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探讨分析了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策略,并指出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工作起到借鉴、指导的作用。

二、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策略

1.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发学生对中学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内陆地形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影视功能,将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等不同的地形形象地演示出来;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模块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配备背景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板书和绘图,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多媒体正好能够弥补这种缺陷与不足,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涉及自转、公转、白昼黑夜变化、四季形成等内容,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而如果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动画,许多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以公转为例,由于公转会引起很多方面的变化,学生单凭想象难以理解这些内容,而如果借助动画,向学生展示直射点的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直射点处于不同位置的时候,不同半球的地点昼夜长短变化的情况,从而理解四季的形成。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画面,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将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学地理有很多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往往耗费很大的精力,但是效果不显著,而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长江中下游洪水及其成因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出洪水的主要来源,像宜昌以上的水系,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汉江,这样就会很容易清楚地介绍洪水的成因。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遍降水,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导致河水猛涨,从而引起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此外,还可以加入流域内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的图片或者视频,启发学生去思考,这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再是难点了,而是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清晰易懂,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4.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知识记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多媒体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内容化为直观形象,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对于非重点、非疑难点问题,则不一定非得使用多媒体技术。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根据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大气运动、水循环、岩浆喷发、板块漂移等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将抽象变得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宏观变为微观,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不能忽视教师的讲解。尽管多媒体能够起到演示课文内容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需要做好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并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以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注意相关的问题,以促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国平.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12(28) .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91—01

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条件分析

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改背景之下,旧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地挑战,进行向着新的教学模式转变。高中地理教学也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了不断的教育探索,持续革新地理教育方法体系与教学模式。因此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改变传统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身做到对知识的深入探索,根本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为中心,由教师一味地说教,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做到内容理解,这种“倾灌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学生主体接受知识过程中变得茫然,机械的死记硬背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当前所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革新,并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技能、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接班人。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引进新的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包括网络、媒体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这便要求了地理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决不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要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新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和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在孜孜不倦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当今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善于抓住地域性本土教材,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不断优化,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的探析

1.基础性工作——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位学生,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针对多元化的学生性格特征及其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促使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实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2.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主题思想,任何形式的课程传授,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遵循教学目标,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因为教师能够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把握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3.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精简: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复杂繁多,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当对课程的内容有效地进行整合与精简,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够促使良好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地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精简工作对于地理老师来讲,要花费其大量的精力,但同时对其自身业务能力也是一种全面系统地考核。而且,应当注意的是在精挑细选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把握,决不可因为内容多、任务重,而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对内容进行大量删减。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来进行内容的合理整合,达到强化主干知识之目的。

4.引入初中内容,强化知识衔接:初中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对初中地理的一种深化与拓展,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衔接,才能更加有效的学习高中地理。从高中地理课程本身而言,应当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加以继承和发展。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区域比较法、区域分析法为主,而高中地理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也应该遵循初中地理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各种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逐步形成严密的地理知识结构。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国平,魏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第11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书本是船,兴趣是帆”说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少地理内容很吸引人,可是难以通过语言和板图来表现。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展示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等地理信息,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记忆数个洋流的名称以及洋流的位置,仅一节课的时间,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仍然很难及时掌握。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个洋流的Flas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不同的要求演示洋流方向,这种教学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比从讲授法中获得的知识深刻得多。

二、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也一样。高中地理教材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这些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其运动现象和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知识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顺利实现认知目标。

在必修一教材中“季风环流”便是教学难点之一,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示意图和板画演示相结合,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加以叙述。但因学生想象力不足,抽象思维欠缺,不易理解,教学效果较差。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冬夏不同季节的风向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时间,又直观形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知识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学习“长江中游为何水患严重”时,可以把长江从发源到上中下游直至入海的过程进行动画模拟演示,在中游河段展示当地低洼地形,并给出中国降水特点,供学生思考,对于中游的水患单独插入了剪接的录像短片。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积极动脑,不但很快化解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还会对所学的知识铭刻在心,永久难忘。

四、教学互动,实施个别化教育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由于他们各自的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存在区别。因此,如何在集体化教学的情境中注意个别化教育,就成了当前教学的一个难点。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个方面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利用多媒体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件,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农业区位选择”时,制作Flas课件,设计具体的区域,提供某地气候、地形、河流、交通、市场等区位条件,并设计好场景,要求学生拖动不同农作物到场景的具置,进行合理化布局,选择正确会出现布局合理的理由,选择不正确时进行提示,让学生进行虚拟空间布局的训练,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情景中,对影响农业的各种区位条件有了明确的认识,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五、形象直观,培养识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识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识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如在复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若干不同位置,让学生找出泥石流多发区、适宜居住区及火情望台等,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分析、对比等训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强化学生识图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12篇

地理科目是初中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重大变革,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学仍旧摆脱不了几千年的教育弊端,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于下文中提出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门课程,但是从基本属性分析,初中地理是一门具备实用性的科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积极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下文笔者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下,地理教学始终发生变化,尤其在新课改深入推动的这几年时间内,初中地理教学并无法按照三维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主,所讲解的内容均以地理知识与技能为主,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局势,重点知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感兴趣甚至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花费大量的时间。有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学形式,虽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具有创意性,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二)过分重视教学轻视学习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保证教学内容规划与设计的规律性与匹配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一般情况下,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阶段,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严格按照的教学意愿进行学习,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自己比较喜欢,认为具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不知所云的现象,难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加以理解[1]。另外,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一节课下来,虽然赶上了教学进度,却无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出之后,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角色,要在课堂中扮演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地理教学的实质出发,比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气候与天气之间的差别,并且还要认识、掌握天气符号以及天气图,采取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二)合理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初中地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通常而言,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形成依赖性,并且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态模拟图将地球自转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转的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加以掌握[2]。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设置情景

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地理知识具有枯燥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学习,如此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情景,并且在引入问题的时候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3]。比如在课堂中当地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且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则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会产生兴趣,甚至有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开拓思维,回答问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问题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08:47.

[2]孙秀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