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治理科学化

社会治理科学化

时间:2023-08-01 17:3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治理科学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治理科学化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收入和产业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业特性,许多煤炭企业仍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障碍。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适应行业特性、市场实际和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现行和应用的大多数行政管理制度与方法都是学习与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与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论。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时代以来,莱芬韦尔和库克加以发展,并加以英语与行政管理方面,这此时他们都取得了卓绝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现,至此,科学管理的理论便被普遍应用与推广,逐渐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与借鉴,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学管理也日益展现其优势,受到一致好评并备受关注。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

(一)坚持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导以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进行行政管理。将工作人员与科学连接在一起,对行政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分量的责任,保证权责对等、统一。只有权力与责任相符合,这样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组织纪律,保证组织的稳定。

(二)建立行政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坚持建立行政人员的培训开发与考核机制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学地选择和和不断地培训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有责任细致地研究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性格和工作表现,不断开发出他们的能力。通过对行政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在精神上、思想上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引导,督促其树立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同时,需要培养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使其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应的制度规章,并运用规章制度独立行使执行权。

实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对行政人员进行内、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与测评相结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真实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监督机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学化手段中,便在威尔逊时期提出了行政监督的思想,强调行政管理必须对任何方面的公众舆论都保持敏锐的反应。现今,随着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大,在行政执行中凸显除了较多的问题,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无视公民权力、管理混乱、不负责任等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况。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虽然制订了执行标准和考核标准,但执行起来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部分行政人员指国家利益于不顾,在行政管理中,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及公民与国家的利益,行政机构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待完善,行政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科学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过程中,有待于监督体制的监测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进行强化分支,增取将每一个监督对象进行细化,确保行政系统高效地运作。对于行政管理相对薄弱的化解必须对其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监督,避免不些潜在因素、突变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乱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断发挥群众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同时,行政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将行政弹性过大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潜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准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工作目标与权限方位。建筑企业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基本上所有部门都有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遇到研究安全问题时,几乎素有的行政单位都要受到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责任。所以,面对像安全工作这样的事情,要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重点从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引入科学的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转变以往反正企业的原料成本很小,企业总可以旱涝保收的错误观念,要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科学衡量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最终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学的方法将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学化管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简机构,这对于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精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简化、权责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能够有专门的责任人与负责部门,实现流程中各部门资源的信息共享,从而呈现相互协助、促进与制约的局面,保证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势下,要对行政人员的相关管理规章与制度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化的理论、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

(六)利用科学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行政机构正在整合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办公应用系统的早日实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建立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网络传递行政决策、制度变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强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使行政管理过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的准确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馈,通过行政中出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行政管理的目标与方式,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七)利用科学化手段实现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推行科学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设引导行政机构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务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应促使行政人员形成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等行政管理核心价值观,把行政管理科学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当作一种工作要求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积极的投身行政工作实践。

结束语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人员众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广大建筑企业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臧忠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J].吉林政报,2011,08:33-39.

[2]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

第2篇

关键词:生产运作 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

一、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特点分析

对于许多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自身实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效率得到提升;第二,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运作方式;第三,生产场地以及人员结构不稳定;第四,需要加强人员以及资源管理。

二、质量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科学化,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管理思想:

1、实行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

不管是对于生产线还是职能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以及标准进行,并且利用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尽管这样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但是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且通过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方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科学化管理的主要思想是:严格、精确、自律以及试验。这些管理思想要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其中包括企业计划、战略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等。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集团,都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思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自觉意识的境界,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自我意识制度的建立,我们鼓励人性化管理方式,但是一切的管理都要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将科学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持,但是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方法,但是企业质量管理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且依然严峻。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将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结合起来,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同作用,才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构建有效地企业管理制度,就要将企业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企业产权清晰以及坚持法人治理结构,才会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心,它可以有效地发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知名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量足够好。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的走进寻常家庭,并且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更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好的生产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理论以及概念,其中比较有效地一个概念就是ERP管理系统。不管是信息、物料还是资金都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会流通,而且物料的价值不会自己增值,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才会得以实现。ERP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并且可以利用实际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以及改革需要,对实际的管理以及业务流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ERP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其中包括财务、物资、计划、车间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等,并且为企业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迅速、全方面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可以阿精不同的企业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最后系统会生成数据分析报表,通过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PIMS系统也就是项目管理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工具,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这种系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得以实现,为项目一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为其管理提高必要信息处理结果和管理依据。PIMS系统主要采取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进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然后找出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它具有的主要有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以及合同管理等控制模块。

对于前面的ERP系统而言,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上层管理,但是缺乏对工作车间的直接流程的管理,对于现场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也就存在缺陷和不足,仅仅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必要的数据,但是实际的现场管理还需要MES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MES也就是制造执行系统,他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对现场的实时事件进行管理报告和分析处理,因此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将管理层与现场层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

四、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企业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管理的诸多系统,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人力资本地位上升以及系统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程度的步伐,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发挥全面资源的运用,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财政;科学化管理;对策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财政部门应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严格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做到专人管票、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保管、统一核销和集中监管,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全部缴入国库;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取消各单位所有银行账户,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4篇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思路书面发言材料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区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二、发展思路

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百姓投资办企业时间缩减,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见面、一网办、一次办妥”,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活跃发展,新设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数量增长显著;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营经济主体、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三个持续增长”;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形成“XX味道”品牌聚集效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形成。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优化软硬件配置。进一步优化网上办事平台,加强实体办事大厅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办事人员业务和服务素质。

2、延伸办事大厅至各银行网点、街道等。在各银行网点、街道配备相关机具和办事人员,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够办好事。

3、进一步为企业减负。采用减免或者政府购买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持续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开放化、治理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治理模式由家族化向社会化转变、企业制度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建立产权清晰、债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合格的现代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评审验收通过的民营企业,兑现资金鼓励。

2、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推动对全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三)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XX特色餐饮业发展

1、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实现XX品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安全监管。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结合日常巡查监管,开展抽检不合格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加快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相关制度;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智慧抽检监测水平。

3、加强对食品经营业者的帮扶指导。对辖区内食品经营业者分批分类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培训,提高食品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依规经营的自觉性;严格细致做好《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验收工作,指导不符合规范、未通过验收的经营者整改升级达标。

4、全力开展重大节会驻点保障工作。全面做好世界川菜大会、泡博会等各类重大节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实行驻点全程监督和巡回监督,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弘扬XX美食文化、建设川菜名城提供坚强的食品安全保障。

第5篇

一、社会管理创新指标发展现状

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管理活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努力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例如,在财政投入方面,以辽宁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例,200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322.99亿,200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469.97亿,2007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518.07亿,到201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达到727.71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六年累计3678.92亿元。

二、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准确、客观评价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依靠主观臆想加以判定,而必须凭借客观、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测评。社会管理科学化指标体系将借助一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某一特定阶段、类别的社会管理的社会价值和目标实现情况,并判断其是否处于健康发展态势。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秩序维护、民生改善和权利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依据其构成要素设定的,而社会管理构成要素与其终极目标休戚相关。依据社会管理的内涵,选择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参与等基本框架,由23个指标组成的社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各指标赋值,测度社会管理发展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水平进行评估,通过指标权重认定与综合分析来判断社会管理创新评价水平。由于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以及发展水平的等级分类和影响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严格界定各等级标准。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评价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水平。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泰(A.L.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是通过专家赋权之后再进行确定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方法,是一种能将定性、定量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也是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的测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三、社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首先,把要社会管理评价指标分层系列化。通过社会管理创新的性质和实现目标,将其社会管理创新的组成要素分解,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其分层组合形成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其次,对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社会管理创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层次社会管理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利用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进行综合性运算。

四、实施措施

(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方式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等实际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评价体系改革进程,推动公共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构建社会协同管理模式

社会协同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注重发挥政府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服务理念,充分践行所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创新中的协同作用。

(三)加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第6篇

渐进式改革:由经济到政体逐步展开是历史进程之必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舒扬教授专访

广东全球化程度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研究

广东经济要素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与策略探讨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金融调控

广州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

深圳高房价的成因、走势与调控探析

对广州流花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思考

P2E2政策工程介绍及对我国污染治理的启示

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东北振兴与中日东北经济合作新趋势

珠三角宗族制与农业耕作系统

珠江经济 征稿启事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科学化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实证研究

人为因素对珠江三角洲旅游景观演变的影响研究

广东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支撑体制改革

广东省教育投资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发展研究

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深圳工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分析

打造湛江国际枢纽港 建设中国—东盟大通道

改革为什么改不动的博弈分析

实施竞业禁止 保护商业秘密

广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探讨

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政策建议

征稿启事

我国经济的忧患:无发展的经济增长及其出路

高油价背后的投机与阴谋——围绕中国石油储备展开的一场财富争夺和政治遏制

中国经济:高油价下的生存状态

CEPA:粤台经贸合作的新契机

广佛都市圈的区域资源整合初探

华人资本与华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

珠三角的比较劣势与应对策略分析

广东模式:危机与转机

长三角经济:老路已走到尽头?

城市商业模式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评析及中国对策

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完善

全流通股改研究纲要及其方案设计

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抉择的心理学探讨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征稿启事

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2005年物价走势分析

2004~2005年:收入分配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对策

正视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制度

“郎氏之咒”基金之痒——关于基金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论推进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合作

论基于“10+1”框架下的泛珠三角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新、韩、粤比较与借鉴

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变途径新思考

加快外资研发中心建设力促广州成为泛珠三角的科技中心

广州构建高度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深圳:引进外资的趋势与反思

私人资本与我国市场化进程

广东省高校人才集聚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7篇

 

企业管理是为了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供、产、销、人、财、物等)能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以便达到企业预定的经营目标或经营效果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管理作为一种实际活动,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具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具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及其工作制度;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具有鲜明的时空性,即管理是存在于特定空间和具体时间下的一种活动。

 

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企业的经营中,包含着需要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即经营中存在着管理;而企业管理则是推动企业经营活动蓬勃开展的基本动力,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因此,从系统角度来看待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则二者组成一个相互联系、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简称企业管理系统。由于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结构、行为、环境和经营信息的复杂性、可变性和多层性,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托性,使现代企业的组织要素(物质要素、劳动力要素、信息要素、经济要素和能源要素等)具有多样性,组成结构(包括物质结构与非物质结构)具有多层性,经营环境(包括合同环境与非合同环境、经济环境与技术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具有复杂性,以及经营管理信息的传输性、反馈性和可控性,使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显著的系统内涵。一般都把企业管理系统归属于技术经济大系统,且隶属于社会经济区系统。出于研究的方便,可以把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划分三个1级子系统,即管理对象系统、管理组织系统和管理工作法系统来加以研究。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则是研究企业管理对象系统、组织系统和工作法系统的一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

 

2管理科学的发展及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形成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的兴起,是在近代才开始形成的。一般认为,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是以手工操作或作坊式的生产组织为基础,并以经验技能为主体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是以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标志,突出地解决了企业的两个最基本问题,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二是把企业的决策权、监督权、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劳资双方的责、权、利,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并共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现代科学管理阶段,是在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及其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欣欣向荣,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各种管理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管理学派和科学管理学派等,从而形成了朝气蓬勃的现代管理科学的“丛林”。虽然各学派在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其理论与方法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贯通性;在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各学派都具有一定的成功方面,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程度的缺陷性。

 

现代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经营信息加工、传输、反馈处理的快速化、自动化和集约化,以及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错综交织,促使现代企业管理的规模日益大型化;企业管理人员日益知识化;企业管理组织日益专业化;企业管理职能日益多样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合理化;企业生产经营日益集团化;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日益综合化,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不再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分割式的单元管理,而必须进行高度的综合性管理,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对象的综合性;企业管理行为的综合性;企业管理组织的综合性;企业管理职能的综合性;考核管理效益的综合性,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理论和思想的综合性。综合性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朝纵深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二战后,特别近20多年来,高新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综合技术、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层出不穷地呈现;信息科学、近代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正在向管理领域内渗透,为现代管理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充分条件。在这些必要与充分条件下,并在汲取各管理科学学派精髓的基础上,使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均面临着产生极大的质变与量变飞跃的发展机遇。当前,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类神经网络及预警系统等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己经开始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内崭露锋芒。可以预见,一门新兴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技术一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将使企业管理科学在未来世纪的信息革命的浪涛中迈入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完善,而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门崭新的、具有显著活力的管理。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研制和发射成功,以及以后对一系列大型复杂系统与工程的开发,都充分地显示出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管理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包括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工程管理领域(包括物质工程和非物质工程)、社会管理领域(包括人文社会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和灾害防治与综合治理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管理对象特色的专业化或专门化的系统工程学科、如经济系统工程、工程系统工程、社会系统工程等,使系统工程学科在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中起着的核心作用己被更多的人们所共识。但是,要使系统工程学科真正成为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中坚,特别是在微观管理领域尤指企业管理中,要改变人们的传统管理意识和传统的管理技能尚需作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这朵灿艳之花真正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结出丰硕之果。

 

所谓企业管理系统工程(The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Engineering,EMSE)是把企业的全部经济、技术、社会和人文活动视为一种有机综合体(即系统、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手段,在充分利用企业经营信息和合理利用稀缺资源的前提下,以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财、物、供、产、销的有机组合,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并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最终目标的一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内涵,一方面,它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和能源流的有效流通、合理组合、最佳利用。其中人流是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动力;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配构件和机械设备,以及企业生产活动中产出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信息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引导信息和辨识信息,引导信息是用于指导人们以正确的行为来从事其各类活动,辨识信息是用于指导人们正确识别各类事物或现象的特征、特性;经济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筹集、供应与流通,以及对各类人员的经济待遇和分配;能源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对各类能源资源,如电力、高压空气、高压水、蒸汽和各种燃料等的供应、传送、贮备、使用。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丰富的技术方法内容,即融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近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于一体,综合地应用各类相关的学科知识,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而形成自身较为庞大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以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不仅重视对企业自身经营行为的研究,而且还特别重视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研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探索,就构成了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丰富的学科外延。所谓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外部、且与企业经营行为有关的诸种因素的集合,如市场环境、国民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外延,一方面是探讨企业经营环境对其经营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强度;另一方面是探讨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即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各种输入与输出关系及其效果。即是说,通过探讨企业内部与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和能源流的有效交换,以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进而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等方面都与传统企业管理学截然不同。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哲学思想为指导,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管理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论体系。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全面地综合研究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及企业内部与经营环境的有效结合所产生的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诸种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支持,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4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学科内容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潜在应用的展望作一简要介绍。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即系统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事物、揭示事物内在矛盾、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武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经济、技术、生产、供销、分配、消费和社会的活动。这些活动除有着自身的内在复杂规律外,还存在着相互交织与融通、矛盾与冲突、对立与统一等多种关系。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在系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视企业经营活动为一有机整体,通过对其系统目标、结构、功能、行为和环境及其相互诸种关系的全面识别,并揭示其内在、外在及内在与外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寻求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经营对策及策略,确保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是系统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在系统哲学思想指导下,在研究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时,还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即管理的目的性原则、管理的整体性原则、管理的相关性原则、管理的分解原则、管理的动态原则、管理的统筹协调原则和管理的效果原则等。目的性原则指出,应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首先必须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包括总目标、过程目标和各项技术经济活动目标,从而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目标树;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分解原则、动态原则和统筹协调原则等表明应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在制定具体工作程序、确定具体管理模式、选择有效管理方法时应遵守的工作原则;效果原则说明了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时,不仅要注重企业经营个别行为效果,还应把企业经营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自身利益与企业外在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局部评价、阶段评价、过程评价、整体评价,来保持企业的最佳经营状态,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8篇

1.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工程建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持久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建筑业也活跃在国际建筑领域,成为推动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加快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依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支撑,引导建筑业发展和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必须从传统的、狭义的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转变。

1.1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发展成果

建设项目管理是技术和经济的综合。从管理技术方面来讲,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从经济分析方面来看,建设项目管理各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经济关系,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建设项目管理涉及面广,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任何一门学科和一种理论的存在必然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管理科学和新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运用各学科成熟的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规律,从管理技术和制度设计等方面丰富发展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1.2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研究

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体制自从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国际范围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特别是建筑业作为最早走向市场的行业,市场化发育较成熟。可以说支撑我国当前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市场的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1.3建设项目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业长期处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阶段,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发展。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必须借鉴工业化的

理论,按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理论和流水线生产的模式改造传统的建筑业,这是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水平的唯一途径。按照工业化、物流管理等理论,丰富和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是构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2.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

2.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和治理结构理论

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建筑产品生产、交易的全过程。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各方主体都要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经济合同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只重视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很少研究作为建设活动主体经济人之间的关系及制度设计。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效率。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应充分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新经济学的观点和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改造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治理结构。

(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

制度是一系列运动约束和非运动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减少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特别是作为建设项目管理基础的投资体制和方式,已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设计也带来很大影响。建设项目制度设计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制度分析和制度设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建设项目管理规律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2)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

建设项目治理结构是指建设项目财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规范委托一各方之间关系的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建设项目组织机构体制的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是由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组成的复杂的经济关系。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在产权关系上存在着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关系。建设项目管理治理结构研究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分析投资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的投资所有权、控制权分离和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研究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和防止出现“人”问题。

(3) 建设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

建设项目的单件性、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特点,在组织上普遍采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形式进行施工。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项目部实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项目部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特别是当前建设项目重要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已很高,项目部与集团公司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我国企业资质制度、项目建设模式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表现出不经济的特点。研究规范项目组织方式和行为,对于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设项目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组成越来越高。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适应建设项目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管理科学和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适应建设项目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努力使建设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

(1) 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理论

自从20世纪初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以后,管理科学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科学管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支撑了西方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将人们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管理科学理论的核心是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利用管理科学理论成果结合建设项目特点,构建适应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和相应的项目管理文化。

(2) 充分运用工业化理论

建设工程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坚持采用大工业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是将建设工程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构建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运用工业化和现代物流等理论,丰富和发展项目管理理论,用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科学化、专业化等技术和手段代替传统的建筑工业生产方式,将其转变到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轨道上来。

(3) 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理论

现代项目管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研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取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形成项目管理知识模块化、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原理等理论流派。项目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要系统研究国际上相关项目管理理论,充分借鉴其合理成分,努力与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相结合,构建适应我国建设特点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

2.3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技术科学,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优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当然建设项目决策不仅依靠科学的分析,同时也要凭借经验与艺术,但是随着项目决策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建设项目决策必须建立在基于科学方法的信息处理和可行性研究上。当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建设项目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阶段。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1) 相关问题概念化

钱学森曾经指出,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总是把与系统有关的数量关系归纳为系统机制和性能的数学方程组,即数学模型建立后在约束条件下求得这个数学方程组,找出答案。运用管理科学方法去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关键是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正确地定义问题。建设项目由于对象不同、约束条件不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抛开具体项目对象的不同,就管理特点而言,具有同质性。相关问题概念化就是要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将工程项目管理中许多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并进行相应归纳,便于运用相关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建立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关键是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并进行概念化。

(2) 建立数学模型

管理科学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以各种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学科。数学模型是实现系统的一种简明映像,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的定量分析不仅能够使人们对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便于使用计算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管理科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进一步发展覆盖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善网络计划、决策、规划等模型,形成能支撑建设项目管理的模型库。

(3)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项目管理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技术除运用于相关决策分析和数学模型求解外,要广泛运用于建设项目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重点是在开发综合管理软件的同时,在统一工作分解和编码的前提下针对工序、工艺和专项管理工作开发适用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框架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开放的精神进行积极创新。

3.1必须更新理念

与传统手工业生产相对应的只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我国要由建筑业大国转变为建筑业强国必须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进建设项目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可以弥补落后的技术,但是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认识到建设项目管理可以飞跃,但不能简单跨越。中国建筑业没有经过科学管理阶段,要想发展,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

3.2 必须坚持开放的思路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开放性,都善于借鉴别的学科研究成果,都坚持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必须善于吸收别的学科先进成果,借鉴别的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先进性的理论体系。

3.3 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

管理是科学,表现在管理有规律,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构建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注重研究、分析,掌握建设项目的规律性,实现从定性的经验型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有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成果建立模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和工具体系,实现管理向数据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真正使“软”科学成为“硬,,技术。

第9篇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加强理论学习,其次是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学习。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

当然,加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主动配合主管领导科长,做好路政执法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做好路政档案管理工作

路政档案管理是是反映路政管理部门各项工作开展,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依据,是路政决策和制订政策的基础,也是衡量路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重要尺度,是路政管理工作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能够为日常路政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方便和依据,更是各种检查评比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是一个单位总体形象的具体展示。这也就是说一个单位工作开展的好坏的确需要通过档案资料去反映。因此路政档案的整理及保存都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整改,积极

与市局路政科进行沟通,切实做好分局路政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本人严格遵守黄山风景区公路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优秀的路政执法人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第10篇

坪山新区作为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唯一综合试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织网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与政策实施路径,以“大数据”为支撑、信息化为帮手、“智慧化”为理念,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及队伍整合,实现了社会建设服务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社会治理智慧化。目前,已进入全面铺开、全面实施阶段的“织网工程”正为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益,进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开拓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模式。

重创新,以系统思维搞好社区工作顶层设计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反馈的关系;二是长远目标与短期收益的关系;三是网状组织架构与具体业务操作的关系。如何结合区情,以“智慧化”发展思路构建新型城区,顶层设计是关键。作为“织网工程”试点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设计,一套统一的智慧化综合信息平台,已在新区社工委的有力推进下在政府部门内部正式落地。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完成了对新区人口、法人、楼栋、房屋存量数据的全面导入;社会服务管理网嵌入了服务事件、社会管理事件、数字化城管事件分拨模块,“一窗式”服务系统上线运行;社区家园网完成23个社区的整体升级,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事件采集功能开发,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经济预判等功能开发以及教育、医疗等专题计算分析。以“织网工程”为驱动,“幸福坪山、活力新区”的战略目标正按照《坪山新区2012-2015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部署下逐步实现。

现代政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角色,只有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多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实施策略、合理流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局面,也才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此,新区社工委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打破传统行政思维,探索社会创新“新思路、新办法”,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另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平台,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再造,将社会体系结构的创新式建设与社会管理功能上的创新性拓展相结合,以全方位的社会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天候”、“全领域”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抓公平,以实践细节落实民生政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从根本上加强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事业、社会事务、社会秩序和社会福利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和管理过程中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要从细节上“培根固本”,方能在根本上符合我们党科学执政、公平执政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十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密切结合当下改革开放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社会进步新需求的情况下作出的。在我国现阶段,要推进社会体制系统改革和构建社会管理科学体系,必须着力贯彻“民生政治”,将其提高到顶层制度设计的高度,以实践细力促进社会公平。

以网格化管理模式面向不同户籍人口,网格信息员主动上门推动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排除问题隐患,最终实现“同城人、同待遇”,这是坪山新区落实社会工作创新思路的重要体现。根据新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数比高达18:1的区情,新区成立了智慧社会服务中心,依靠整合出租屋综管员、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和计生协管员组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目前已实现出租屋和人口流动等公共信息“掌上”管理、代办证件等便民服务推送上门、矛盾隐患就地解决的“掌上”民生管理的全面运行。借助“织网工程”综合试点的平台,新区已探索出了一套可持续、有张力、能操作、易复制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融合。

促融合,培育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参与

在社会学中,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联,它是信息传递、互惠互助以及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人口成份相对复杂的地区,社会资本的培养有时并非易事。坪山新区针对陌生人社会中不同人员混杂居住、难以建立“深”感情的区情,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做法与有效经验,自2012年始,着手实施基础人群数据收集、研判工程,对单位、社区、居住小区、家庭等进行多维贯通,对外来工、非户籍常住居民、户籍居民三大群体进行全面覆盖。为使“织网工程”服务直达百姓“终端”,新区政府一方面在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分类、定性的基础上,编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出台服务外包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文体、公共事务、慈善、维权和服务五类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推动社工服务实体化、项目化。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检验服务成效,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以系统化、工程化、现代化的思路引导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党的十强调,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深刻理解这个新论断,把握“政社分开”是关键。政社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厘清、科学定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权责明确地推进政社分开,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及有效成长,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推动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科学化,从而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转型。新区两委主动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紧扣“织网工程”数据应用的核心,将信息视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创新的直接抓手,依托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以信息为桥梁和商品,实现了政府获取社会信息、购买社会服务、服务社会需求的“全时域、全地域、全口径、全主体”的“全服务”模式。在向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授权、注册、认证等途径以主动服务换取信息;在部门日常工作中,以报表、验证、审批等业务办理收集信息;以发放补贴、医院挂号免费等惠民措施鼓励申报信息;通过关注舆情民意挖掘信息、通过受理投诉发现信息。新区围绕政社分开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探索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及“有限政府”的改革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第11篇

2014年,我市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努力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8项工作:

1.突出一个发展导向。即突出提质增效的发展导向。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要红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2014年市属国资公司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1亿元,力争23亿元,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2.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做好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联网运营工作,大力推进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3号线建设进度。继续推进常嘉高速、中环快速路、虎丘湿地公园、古宅保护利用工程、古城墙保护修缮项目、“两河一江”工程、苏州城市广场、养老项目、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白洋湾水厂改建、控源截污及供排水管网等工程建设,完成19座泵房改造。

3.深入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借助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吸引社会各类投资的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步伐,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同时,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还款期限,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格局。

4.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和指导各市属国资公司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识别、检测预警和防范化解能力,切实保障出资人权益。

5.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分配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同行为对标、绩效为重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完善分类考核、差别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在股权多元化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改革,积极探索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及分红情况纳入股东业绩考核范围,逐步规范企业经营者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6.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继续抓好投融资管理,规范投资和融资、担保行为,严格规范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行为。继续全面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探索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有效监管,提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环境下的国资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深化当期监督,着力推动专项监督,抓好重点监管的三个环节:一是重大事项报告和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事前监督;二是外派监事会对监管企业的日常监督;三是以绩效考核、稽查审计为主的事后监督。更好地发挥外派监事会、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中介机构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国企的监督作用。

7.提高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水平。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把企业党建和委机关党建工作推向纵深。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重点环节,找准并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边改,真转真改,确保取得党员干部深受教育,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形象明显改进,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成效。

8.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按照安全、维稳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维稳工作“一岗双责”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各国资公司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演练、完善和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和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重大事件的发生。

第12篇

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及发展规律与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机衔接起来,进而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渐次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由“自为”逐步走向“自觉”、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说常新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构建“教学―学习―实践”一体化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明确教学环节、学习过程、实践领域所担负的任务,做到教学环节要促进学科整体优化、学习过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领域要提倡问题对接生活。

一、教学环节要促进学科整体优化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广泛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功能,承担着传播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任。其学科交叉的深度与整合的广度必然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要求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时采取更为具体活泼的形式。

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整体优化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静态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完善,要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析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个条件主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与新教材的教学任务为支撑,已经相对成熟。但必须看到,对于教材的统一体例与内容分布不能机械对待,分析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尚需灵活运用。二是动态的教学过程需要互动生成,要改变政治课教学千人一面、机械灌输的被动局面,将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教学活动的有序性、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纳入教学体系与规划之中,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实现理论学习与个体需求的衔接、教材内容与现实问题的对接,通过目标分解、渐进发展的方式促进学科整体优化。第二种条件具有随机生成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与知识结构的影响,当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创设并完善第二种条件没有固定的模式,如何做到宏微兼具、收放自如、贴近实际,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潜心探索。

二、学习过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作为知识的内化与吸纳过程,唯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物质条件基础之上,才能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理性走向感性,从已有的知识要素与体系走向更为开放的知识空间。结合当前一些新的学习理念来分析,例如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在很多教师看来仅仅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从“赶鸭子上架”走向“荒野牧羊”的怪现象。只有在解决和回答面临的问题时,政治理论才具有实效性。需要谨记的是,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一条最为基本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也不能背离这条原则。

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从人们的财富观念入手,解读商品、货币、贸易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公共设施建设切入,分析公共财政的收支与均衡问题;可以结合社会建设的状况与水平,聚焦全国“两会”,阐述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可以从民生问题入手,分析社会管理的系统性,探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三、实践领域要提倡问题对接生活

在“教学―学习―实践”一体化模式中,拓展实践领域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寻找理论知识生成的有效途径,提升高中生的整体素质与适应能力。基于现实生活视角与高中生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利于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引向实践,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选择实践途径呢?笔者认为要提倡问题对接生活,增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提倡问题对接生活,主要应解决实践空间设置与实践效能问题。这样的思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呢?一要健全相应课程模块。政治课程与教材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促进理论体系与生活常态的对接、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的融通;要将课程模块设置的重心转向实践领域,遴选社会热点与学生关注的问题,在课程模块中明确学生实践的要求。二要确立实践活动步骤。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问题征集阶段,要在精心筹划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实践主体征集、汇总可能遇到的问题;模拟实践阶段,可以鼓励学生用生活化的事例论证实践主体的可行性,进一步提炼问题、拓展思路;现场实践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面对实际剖析问题,广泛搜集素材,撰写实践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