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3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64-02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因其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优势,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具备信息量大、区域性特征明显、综合性强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而如果在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模式来进行地理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最早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的国家是英国,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提升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学者提出,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外在体现,是人类思维不断向前进步的反映。从思维导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人的思维最专注的部分其实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央部分,并围绕这一中心,向四周发散来开,而在发散过程中,会有许多个分支图形产生,并且每一分支当中,都会有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关键词,所有的发散性图形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网状关系结构。它清晰地突出了重点部分,并且,所展示出来的思维导图结构也与人的大脑思维的各项功能分布有着一定的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并且,还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是没有办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筛选,找到核心知识,并将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交流的机会多了,彼此间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提升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首先,确定预习内容,快速阅读所要预习的内容,找出相应的关键词,写在至中央,逐一找出次级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例如,在对“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理解并梳理这些内容,找出关键词和次级词,当然,教师在学生们的预习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引导,适当地给他们提示。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主要是通过内力和外力来实现的,其中,在“内力作用”这一版块,教学重点在于“形式”;在“外力作用”这一版块,教学重点是“地表形态的塑造”。通过对内容的梳理,确定了关键词之后,便可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然后再不断地对其加以完善。
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自己在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为依据,重点听讲,并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在预习时所想到的内容进行一个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其加以改正,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的知识。
在听课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做随堂笔记。利用思维导图来做随堂笔记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大脑、耳朵、眼睛和手,这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做好课堂上的内容结构和知识要点的笔记,更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复习与记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还存在盲目记笔记的状况,只是在一味地照抄教师的板书和课件,没有一个侧重点,知识点间的联系不强,也就更无从谈及知识点间的层次性了。所以,即便是学生做了满满的笔记,真正有用的信息其实并不多,在学生的后续复习中,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而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做笔记,就有效得多。所记录的知识重点更加明显和突出,用关键词来表示知识重点,用线条来描绘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也使得知识内容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比如,在讲述“人口的迁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笔记记录,这能节省学生很多做笔记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就变得更多,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了。并且,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关键词和其他次级词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复习,这些知识内容结构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加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又可以不断地发现新联系,从而也调动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另外,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但因为所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了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不会表现得很主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就比较大,而无论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还是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课堂笔记,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多的锻炼机会,复习时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的琐碎的知识,都能够被关联起来,学生只需要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就能延伸至其他知识点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面,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也不用再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自己对这个网络进行再次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巩固和提升的过程。
结束语:从上述实例中,不难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和形象,课堂氛围也就会随之而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都是极为有利的,的确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让德,杨晓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2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常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一、常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等值线中等高线部分。
等高线的教学先由教师解释等高线的定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山和谷、断崖等)的等高线,并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图的特点,如等高线的疏密所代表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关于开发的相关知识点;河流在等高线图中的应用(只能出现在山谷中,等高线要由低凸向高,河水由高流向低);地形剖面线的应用(站在某点能否看到另外一点的相关问题);断崖的崖底、崖顶和崖高的计算等相关问题。
2.优势:知识系统性好。
这是一种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手段,地理教师主要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讲述地理知识,在没有多媒体的时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在实际地理教学应用中也会采用到地图挂图和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模型之类的工具辅助教学。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系统地接收地理知识,笔记也能记得相当好,而且知识点有遗忘也可以从自己的笔记和教科书复习,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系统性比较好。
3.不足之处:教师太主导,学生太被动,课外知识涉及少。
但是这种地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全堂课除了偶尔提问学生以外基本上由地理老师主导,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表现为地理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但是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手上都在飞快地记录着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和所举的例子。整个过程学生太被动了,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
二、多媒体课件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地球的自转。
用多媒体课件(最好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解释地球自转的意义(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昼夜更替),并且用多媒体展示练习,以复习本节所学的知识要点。
2.优势:直观,容量大,易于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于地理常规教学手段而言,这是一种新的地理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地理教师注意到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能将原来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特别是空间想象部分的地理知识趣味化,大大地降低了教学和学生理解的难度,对于地理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而言有很大帮助。它能直观地把地理现象和发生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甚至还包括声音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作用比有时地理老师用嘴和地理模型手舞足蹈地解释几遍都更有效果。这样的课容量也较大,有时可以加入大量的课后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不足之处:容量与学生掌握量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学还是无法经常上多媒体课的,相当一部分中学至今还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就算有,也是摆设,根本没有用,只是有人来参观或观摩时才偶尔用一下。再说每节都用课件上,对学生而言就像是看电影一样,当时可能会印象深刻但过一些时间就会对部分的知识有所遗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上课有时不按教科书的知识顺序来上,学生上完课后回家根本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看起,且这对老师的备课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常可以从地理教师那里听到:“用多媒体上课好是好啊,学生上课气氛很好,反应也很积极主动,但课后一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基本都是空的,很担心这样的教学质量啊。”如何处理好多媒体的容量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之间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地理老师所考虑和尽力解决的。
三、常规与课件教学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气候部分。
先用常规的方法解释三圈环流,讲述完后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再用常规的方法解释各种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点,解释几种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如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和沿海的沙漠气候),并且在讲述到各种气候的时候适时地用多媒体展示该种气候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对各种气候的感性认知。再用多媒体来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展示几题练习来巩固本节的知识要点。
2.优势:大容量,知识感性程度高,易于理解。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不同,高中地理的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是很满的,很多教学进度也是比较紧的,所以常规教学有时无法满足这一特点,必须找到一种既能克服完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只顾量而不顾学生理解掌握量的缺点,又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大容量特点的教学手段,我认为那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它是常规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节课应既用常规教学法又用课件辅助教学法,特别是当地理教师在授课中用言语和平面图无法或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时,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足之处: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要求较多。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与转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展示课件,当授课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需要用到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时就要马上展示出来。展示完了以后如果需要用到常规教学手段讲述地理知识,则要转换回来。展示太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太迟会使课堂有些难以控制。其次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做笔记,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相关知识,当时要理解并做好相应的标记,能够在课堂上跟着地理教师走,也可以对教师的课件进行拷贝,以便复习时用。再次对学校要求也很高,既要求学校组织和培训教师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熟练转换,又要求学校有相关设施,即每间教室都要有多媒体设施,这是一个巨大的设备投资,要专人专门维护这些设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
20世纪末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各类学校所关注的大事,把多媒体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相继建立了一整套电教设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以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各学校相继开展了各种教学软件设计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为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教育形式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3.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课中一些难点,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等,内容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难理解。而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同样道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可运用电脑软件,突出重点的知识,便于把握重点知识。也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4.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注意点
1.多媒体运用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许多教师把多媒体看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老师演戏。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避免出现,教师成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的现象。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
4.课件的制作应适用,避免出现“画蛇添足”。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在幻灯片上,整堂课是在教师不断地敲击键盘中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课件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一种手段,不一定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多媒体。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然景观图进行突破。如在讲“沼泽地”时结合沼泽地的景观图,讲“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用多媒体动画,能形象再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照样可以上好一堂课,幻灯片之间不一定都得联系在一起。另外,在幻灯片的空白区域很多教师习惯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很花哨的动画,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5.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较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式,以此来将简单直观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另外,由于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法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地理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从而不会引起初中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地理的思维,从而帮助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简单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图片内使用不同颜色或者加粗的字体来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堂重点。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以小组的形式来构建本节地理课的思维导图,从而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由于人类对图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使用应用导图教学法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回忆,这样就帮助初中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课下更高效的温习。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思维导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否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经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证明,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想将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到有效的预习,在课上进行认真的听讲,以及在课后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去预习、听讲以及复习。初中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疑难问题,在这时候,教室就要提醒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整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做笔记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笔记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经过本人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做笔记的时候都是将笔记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很少有学生将笔记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将笔记整理的更加简单明了,从而更加方便的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复习。由于初中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导图笔记的时候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导图笔记进行指导,以更加完善学生的导图笔记,帮助学生在课后更高效的利用导图笔记进行复习。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整理成思维导图,另外一部分交由学生进行整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际课堂案例展示
在本章节中,本人就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进行讲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是如何应用的。
(一)导图展示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本人将一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该导图的内容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1所示:
在将该学生通过预习所做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本人又引导全体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同学举手回答该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的优点与缺点。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本人就紧接着针对该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已完善学生对其的讨论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创建思维导图的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高中学生 地理学习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07
三江中学是桂北地区的一所具有侗民族特色的普通高中。最近几年,三江中学的高考成绩逐年稳步提高,但文科成绩却有些停滞不前,尤其是地理科。该科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与柳州市的同类学校相比,我校的地理科成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于三江中学地理成绩提高慢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调查发现,影响不少学生地理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学习的兴趣与习惯。
在当前高考中,地理是文科综合科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理科目的选择,关系到文综高考成绩的高低。但在文综科目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从高一起,学生便把地理列为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的确如此,因为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一方面,地理学习不仅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譬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等,都是让教师感到上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的头痛问题。另一方面,地理学习兴趣索然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有关。有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地理现象和规律,既枯燥,又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不知所措。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也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一幅好的插图、地图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图文结合、以图释文的目的。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教学,能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例如,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呈现出相应的更替现象。由于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水分越多的地方越是绿树郁郁葱葱,而水分缺乏的荒漠地区则戈壁沙漠广布。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我国降水为何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规律,写出正确的答案。
2.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如,在讲洋流的世界分布的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世界大陆和大洋略图,然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画出各洋流,再把这些洋流和洋流模式对应起来,让学生判断哪条是寒流,哪条是暖流。这样,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
3. 通过电化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课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地球运动时赤道面和黄道面不重合,导致太阳光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以及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教师在黑板上讲了很多,很详细,可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最后学习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制作一个内容相关的FLASH课件,学生一下子就会茅塞顿开。我听过我校青年教师小蓝老师用FLASH课件上的一节课――《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当然很好。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谚语、顺口溜。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常跟一些谚语和顺口溜有联系。因此,如果地理老师在上课时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谚语或顺口溜,那么学生在理解和记忆该地理现象或知识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讲到太阳系的行星时,我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用了这样一首顺口溜:“水(水星)中捞金(金星)放地(地球)上,火(火星)烧木(木星)头埋土(土星)里,则天(天王星)海(海王星)明亮。”讲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我引入了这样一首诗:“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强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传不畅,两极见极光,我们不要慌。”讲到大气热力作用的温室效应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转化情况,我运用顺口溜“太阳暖大地,大地传大气,大气返大地。”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俄罗斯境内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大河,我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毕业(叶)了(勒)!”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就肯定能运用很多的谚语或顺口溜来解决地理教学中知识传授枯燥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活跃不已。
(三)巧妙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地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我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学生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掌握一个地方太阳高度的变化和了解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后,我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旗杆在一天当中从日出到日落影子长度的变化和影子的朝向。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三江县的土壤和植被分布,了解我们三江的气候情况和特点。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很高。
(四)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完成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内容的最好标准是做一两道针对性练习。在发给学生的预习资料中,我每一节课都安排有几道有梯次的针对性练习。课前,我先让他们独立思考;课堂上,每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我都会让他们再去做一次,并从中总结出该内容考查的重点和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把握教学规律。以前,总认为学生基础差要多讲;最后发现,讲得越多,学生越茫然,不但成绩没有提高,反而学习能力也在下降。他们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在:不会自主地学习,同样的知识,只要考查的形式稍微变化,就会无所适从。后来,我通过调查得知主要是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太少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讲,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在进步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笔者十几年的地理教学观察与实践,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都有着比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会预习新课的习惯。
这一点,我们每一科都强调,但具体如何操作,我们的要求都是比较笼统的。我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每一章节的课文预习重点、难点和学案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收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原理或规律,整理好后统一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然后,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解决;最后,在课堂上再由各小组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跟我汇报,由我做最后的解释、分析。这样的课文预习更有据可依、有的放矢,预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二)培养学生自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习惯。
教育研究表明,展示教学目标比不展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收到的效果要好30%―40%。因此,每堂新课,我都首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最后,抽查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该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养成坚持每天读图、析图和绘图的习惯。
图表是地理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和知识,分析图表反映出来的地理现象、数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以各种各样的图表形式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学生要有较强的读图、解图能力,才能从中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与知识。因此,课堂上我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绘图来解释地理知识和现象;或让他们多从图表上归纳地理规律。比如,学习自然地理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在上每堂新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画图表示地球、大气或海水的运动规律。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养成做好学习笔记的习惯。
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依靠长期积累。很多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在考试中却常常考到。为此,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有很多学生也做笔记,但没有整理,这里记一点,那里写一些,最后相当于没有做。
笔记可以分为课堂笔记和考试后笔记。课堂笔记可先按章节来做,然后再根据内容归纳;考试后笔记做好以后,要对应到相应的内容当中。我教过的学生中,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笔记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2013年全县文综成绩最高分吴珍康同学,他先把课文没有的内容统统记在笔记本里,然后课后再去整理:把自己已弄清楚的内容逐一删除,把自己还没弄明白的内容不断补充,把同一内容老师前后讲解有出入的地方进行比较。
(五)培养学生探究身边地理知识的习惯。
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与观念。课堂的内容,只是帮助他们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真正要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走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身边的一些地理知识。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很多现成的地理知识都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如果在探究中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将会学到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完成一些地理小调研。譬如,为什么我们学校附近的农田没有用来种植水稻而用来种植蔬菜?我们县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利用寒假和暑假把县内的乡镇旅游一遍,然后写一份自己的旅游规划报告或设计一条自己认为是最佳的旅游线路等。
总之,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习惯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地理教师要勤于研究教材和地理新课标,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办法。另外,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把每一堂课上好,还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地理的乐趣。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辅助手段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36-01
多媒体地理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将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和高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地理课件,首先要明确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例如:在介绍《中国的河流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求知欲。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确定课件的教学内容,应选择那些教师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讲清、其他教学媒体又不容易实现、计算机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的内容。因此,首先选择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等功能,进行显示、模拟,使之直观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加深了记忆,使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3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课上只是凭空去说学生很难理解,记忆比较困难,而借助于多媒体,通过动态演示把各个省(市、区)的轮廓一一呈现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很方便学生掌握记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节课的容量很大,而且还能做适量相应的练习,课堂效率提高,授课时间缩短,学生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显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向课堂45分种要效益”、既“减负”又“增效”的理念。
4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学习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时,用重新着色、闪亮等手段突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同时闪烁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铁路线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点状、线状或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正确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但多媒体教学应该是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够取代完整的课堂教学。很多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过分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地理老师用多媒体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特提出与同仁共讨。
(1)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的课几乎自始至终都是在进行课件的演示,教师已不再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让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机灌”。
(2)信息量过大,课件展示的速度就会变得飞快,学生就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等教具。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字,哪些地方该让学生了解、记忆,学生也无所适从,学生是只听只看不作笔记,缺少了动手参与的意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地理课程都要使用到多媒体,也不是多媒体使用得越多越好,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认清多媒体是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倪钧:巧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地理教学》1999年第l期.
[2]曹飞跃,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教育技术~2003年第l期.
[3]胡良民,秦奋.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地理是一门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学习思考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好地理,刚开始接触地理的孩子有时候会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难易相间。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融入到学习地理的兴趣当中,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诚然,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的治学严谨,课堂氛围严肃认真;有的则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失误。仅凭这一点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一、当今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 教学趋于“公式化”
所谓公式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并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它可以使老师的讲课有条理性。但是它的局限性是使课堂趋于“公式化”。老师在黑板前讲课,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记笔记,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少数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老师只按照他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来讲课,缺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地理这门课程是一门比较活跃的课程,宇宙那么大,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教案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2.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由于学生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压抑,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才被记住的,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人文地理,各个地区的特产或者代表作物,这些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相互关系的,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能很快记忆这个地方的代表物产。除此之外,有的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计算。例如,老师在讲世界区时,要涉及到一些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区时,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计算的话,那么单靠机械地记忆是不能学会这一节内容的。
3. “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死记硬背”是大多数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被老师所默认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记住知识,但这只是短时间的记忆,时间一长就容易被忘掉,由于老师只注重学生记住知识的效果,没有考虑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对地理知识地记忆,因为记忆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之上。而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老师一般讲授的都是地理理论知识,很少注意实践的重要性,很少有老师组织学生去外面观察实践,实践的本真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这是大多数学校所犯的“通病”。因为地理这门课程不涉及到中考,所以学校对地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试想学校都不重视,学生那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不是很强,学校不重视的科目他们自然也不会乐意去学。
虽然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不应气馁,应该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再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并认真地去解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采取的措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在地理课上讲到喀斯特地形时,有条件的地方就可以带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这样学生会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集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学科,它的趣味性很强,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就会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来逐渐地了解地理知识,这样老师讲课会比较轻松,学生可以通过在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大名县第二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创新的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如我在导入樱花之国日本时,我借用朱自清的几句话慢慢的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花、梨花、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通过春天引出樱花,一说到樱花的美丽和绚烂学生们就很兴奋和激动,从而导出樱花之国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设问题,如在讲亚洲的河流时,我先问亚洲的地形怎么样?地势怎么样?降水怎么样?然后再过渡到河流的特征?这样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给以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
如在讲海陆变迁时我首先叫学生读书上的材料喜马拉雅山的变迁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就会很快的归纳出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然后再叫学生思考原因?在讲解地球的自传运动时,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的看出昼夜的交替,我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叫两个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这样就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地图,重视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图,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的潜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的驰骋。如学生在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时,首先叫学生分析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冬季气温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点,学生也会归纳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这样通过图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也为阅读其他的气候类型积累经验和方法。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的说明笔记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笔记。
3. 强调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区观察课内教学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4. 加强讨论灵活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课堂中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讨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讲到西亚时就可以叫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我们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平时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回答,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 重基础、研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系统化 新课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力争搞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将抽象概括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表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美国时分析它农业发达的原因老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环境(市场、交通、科技、劳动者素质等)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能够分析美国也会分析其他国家,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地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管理 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企业文化管理,并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决策理清了思路,大大提了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个人地理知识管理,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可视易懂,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对已有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萃取和加工,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并进行共享与交流,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知识,进而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最佳决策能力,并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和积累、加工和处理、展示与共享、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融会贯通的个人内化的知识信息系统。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组织和表征知识的过程中让左右半脑协同运作,形成以树枝形向处延伸的一种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是可视化地展示思维过程,以充分开发人的全脑,启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知识管理,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应用和创新的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地理教学中基于思维导图的个人知识管理
1.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是个人知识管理最基础的环节,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加之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高效地获取和积累知识。基于思维导图的笔记方法,通过在图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笔记,可以快速地记下重点内容,用直观图示模拟大脑思维进行过程,全景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思维导图的记笔记过程中学生同时进行着积极的思考,能够加强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仅易于清晰地理顺学习内容进而进行知识萃取,同时笔记中又保留着学习中思维过程的痕迹,便于回顾和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2.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系统框架的建构。在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基础上,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获取的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全景存储,形成体现大脑思维过程的知识系统框架。经过思维导图制作的知识结构再现了思维发散的清晰的逻辑过程,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原先建立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这对过后快速高效地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逻辑地组织与展示、综合地分析与共享等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显性化。知识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所谓的隐性知识,又称灵感知识,指的是隐含于头脑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非系统性知识。只有把这些隐性的知识外显化,才能将其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传播和共享,最终达到知识的传承和利用。利用思维导图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用图像、色彩、线条等记录其产生的思维过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链接在一起,使这些知识易于被挖掘出来,并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在交流过程中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使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清晰可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将隐性知识可视化和外显化的效果。
4.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再生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地理知识的管理,能通过知识系统的全景展示把握知识系统的整体,从而聚焦于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前提。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风暴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现代地理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教育的革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松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析思维导图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
[2]颜艳艳 冉纯洁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9,(14)。
[3]魏方田 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导刊,2009,(06)。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初中地理;多媒体
1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地图教学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地图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插图、地图来进行,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教学效果差,学生识图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足。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1]。但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差距大。在城市中学,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信息化资源配置丰富且较为齐全;但是在乡镇中学,学生与电脑以及教师与电脑的配置严重不足,信息化资源设备匮乏,很多学校只有一到两间教室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而且教师没有自己的办公电脑,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室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说很多中学实现了教室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比较突出,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官网,但是网站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缺乏实用性,重形式、轻内容,有时往往只是摆设。只有少数中学构建了教学资源库,并购买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总的来说,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而软件设施建设相对不足[3]。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不喜欢也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信息化教学还没有达到常态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有的教师因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配置不足,所以很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因此难以得到时间较为紧张的初中教师的青睐;最后,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信息网络技术还不太了解,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应用方式不正确,效果不佳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就是PPT课件和视频,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不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正确、合理地运用。还有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运用PPT讲课时,只是把一张张PPT的内容念完,而不是详细、拓展性地去讲,从而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4]。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过度,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网络技术,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都不自己备课了,只是在网上找了与授课内容一致的课件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PPT讲课,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不深刻,该做的笔记也没有做,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措施
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另外,政府对于信息化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划分专门的财政拨款,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尤其是乡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要保证每间教室都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电脑,使得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得以满足,从而使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常态化和普及化,同时缩小城乡在教育上的差距。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并重,丰富学习资源硬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而软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同样的重视。在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时,要注意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完善学校官网平台的内容,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及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并购买必需的网络教学软件,以方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同时增强校园官网的实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等免费共享到网站的相应专栏,从而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关键,其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首先,学校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及要求,并通过实例展现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越性,从而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使得教师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会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还应掌握一些其他软件如Authorware、Flash等的使用技能,并不定时地检查教师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运用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但是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不是很满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思维过程的学科,需要教师一边板图或板画,一边讲解,并且要详细、深入地去讲;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确定教学方式的可行性[5]。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并适度而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要合理、适当,不能只是形式化地进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即教师应适度而行。如在正式教学前,认真备课、书写教学大纲,制作精美的PPT,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详细地讲解PPT,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板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会使得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课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去查阅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其将被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只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及学科特点相结合,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形势下,只有积极、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尽早实现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
作者:刘存英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藏南中心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希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5):114.
[2]严惠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86-87.
[3]陆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78-79.
【关键词】新课程;“三板”技能;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板画。地理“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技能和手段。板书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教学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板图是对地图的提炼和加工,却又比地图简洁凝练,板画则直观形象,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运用“三板”技能,实现其联系师生互动纽带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突出重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它不便于长期牢固记忆。而“三板”是教师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它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地展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形象的结构造型、简明扼要的语言信息、丰富的色彩标志和文字符号,传递视觉信息,弥补了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学生在对照“三板”整理笔记时,既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加深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从新课改的理论要求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的模块和内容来看,地理知识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设计的“三板”,其主要意图就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主干知识框架,然后经过学生的精心修饰和雕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为深入学习、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地理技能
“三板”上的各种图像信息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运用“三板”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转换知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学生通过“三板”不仅能理解洋流的成因,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而且还能分析出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运用“三板”技能,在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留有深刻印象,便于课后复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无异于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走马观花,课后对所学知识记忆很少,甚至在短时间内完全遗忘。而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板”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记忆、整理,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对所学内容记忆犹新,使课堂情境历历在目,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地理板书的运用策略
(1)书写规范,主副分明 一堂课的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一般占黑板的1/2至3/4,副板书写在黑板两边。地理课堂教学有时需挂地图,会占据一定的黑板面积,所以教师应考虑周全,事先设计好主、副板的内容。做到板书工整,书写规范、准确,以便于学生做笔记。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地理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要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教师所选择的板书形式应与地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一致。重点内容包括:便于学生记忆、联想的内容和能贯穿学生思路的内容、问题的核心点等。好的板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清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运用策略
(1)强化互动,愉悦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区域图,让学生仿照在笔记本上画出,并在图中用相应的图例标出该区域的地形、河流、资源、城市等地理要素,然后老师用多种方式检查落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由于大多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好多地理原理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些抽象难懂的立体图转化成直观易解的平面图,如:在学习日出日落方位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太阳视运动图转化成平面的侧视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突破教学难点。
(3)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有效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越有价值和意义,其专注力越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运用“三板”展开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努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充分感受地理的魅力,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乐于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4)创新教法,促进教研 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地图辅助下的教师讲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或过多板书的呆板教法,充分运用板图板画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将图、画、讲相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围绕如何有效运用板图板画,展开丰富的教研活动,实现板图板画的有效利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地理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应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积极利用地理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对地理事物实质和实际的地理现象反馈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对地理知识或思考的一时闪现,地理形象思维有利于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探索更有效的、新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地理形象内容:
一是各种类型的地图、实物模型、幻灯片等比较直观的形象,如教师借助这些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分析和地图记忆等。例如:学生通过分析我国的甘蔗产区分布图,可以很容易就观察到我国台湾、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区为甘蔗的主要产区,然后再结合纬度分析,就会进一步发现甘蔗的分布区域主要为北纬24°以南热带与亚热带的地区,并通过分析其分布区域对甘蔗生长习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学生对地图的记忆也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方法,注意抓住图形的特点。如:学生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采取多读多写的方式,加深自己对地图的记忆;注重观察地图中的典型事物,以其为参照物,将记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地串联起来,使地图在自己的脑海中形象立体起来;采取对地图中的关键点进行简单绘制的方式,并配以说明阐述性的文字,将实际的地图与自己的理解记忆对号入座,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地理位置或事物特征的准确判断。
二是教师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向学生栩栩如生地描述地理形象。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中东国家地理轮廓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中东比作搏击长空的老鹰,其中鹰头为小亚细亚半岛,两个翅膀分别为伊朗高原与埃及地区,老鹰的躯干部分为阿拉伯半岛,中东地区周围的海域则为老鹰尽情翱翔的蓝天。这样的描述和联想形象生动,既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描述的内容印象深刻。
三是借助一些地理示意图和简单的线条符号等内容,再配上生动的文字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表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地形为三级阶梯状的时候,可以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塑料泡沫板上简单勾勒出一、二级阶梯的轮廓,并依据三级阶梯平均海拔的差异,对三级阶梯的图形进行简单的叠加。同时,对于三级阶梯中山或山脉的各项数据(如长宽高等)以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对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不但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山或山脉分布也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以上三种主要的地理形象内容,进行详细的研读,加上教师对地理情境的有效讲解,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了一种比较形象的良好记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以后进行更深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只有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思维,对直观和具体的感性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得出事物的本质和和规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要扮演好自己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指导,让学生从对知识的表面认识和理解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思维的高层次上。
例如:学生在学习“海陆变迁”的时候,如果教师只依据教材的内容,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难于理解和掌握,而且听课时也会感觉索然无味。而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海陆变迁的过程进行动态的展示,海陆变迁的内容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听课的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在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动态展示观看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海陆变迁内容的理解和具体感受,如有的学生说,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是有些我们感觉不到,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变化。但是有些变化就比较明显,甚至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伤害,如火山、地震等。最后,教师再利用电脑技术操作,将多媒体所展示的南北美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进行移动,使之相互吻合,以帮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而这些内容学生在教材的流域平面图中无法直接观察出来,通过教师形象而准确的动态展示,引领学生运用抽象思维,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动态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学生也不会觉得地理课堂教学枯燥沉闷,而教师提供的这些感性材料,既锻炼了学生的直接思维能力,也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有效利用地理学科特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邮票、旅游等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动物世界、科学探索等经常可以看到的内容,都可以用来作为有效的切入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学会并愿意学习、学会并愿意思考,并有效利用地理学科特征,理清各种比较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周边有什么比较显著的特点,有些比较认真的学生就会发现,学校旁边的那座小山两边的植物长得好像不太一样,山南边的植物好像更加茂密一些,大部分是一些灌木丛,而山北边的植物相对来说要稀疏很多,且高大植物几乎没有,都是一些草地。对于学生观察到的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这种认真观察的精神,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小山南北两边的植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由于有了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多学生都积极地到小山南北两边进行了更为仔细和认真的观察。经过对观察现象的对比和思考,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终于明白,原来小山南边的植物和北边的植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和光照和降水有关系。这时,教师就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现象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具体的实地观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地图使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习惯
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看各种类型的地图,一方面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大脑被充分开发,养成地理逻辑思维习惯,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如在阅读地中海气候柱状图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地中海气候和其他气候最显著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会分析地中海气候冬天和夏天不同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结合对柱状图的观察,总结出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总结出了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显著特点,而且记忆非常深刻。也就说,通过这种读图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这种气候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情况,而且在学习其他气候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知识较多,学生容易混淆或忘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常翻阅这些笔记,有效地巩固这些知识,进而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方便以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山西能源基地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德国鲁尔工业区能源地位的分析方法,以表格的形式将二者进行相互比较(如下表)。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
通过表格中的内容对比,学生对德国鲁尔工业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条件、发展问题和治理措施有了清楚的认识,既有利于学生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又做到了温故知新,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总之,形象思维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工具的综合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雄华.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3(6).
[2]党春艳.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2(17).
[3]李娅.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4]王兆安.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5]冯立英.浅谈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核心作用的体现[J].新课程(教研版),2010(01).
[6]张福渠.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J].学周刊・A,2013(11).
[7]杨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之窗,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