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时间:2023-08-01 17:3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第1篇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对学生积累知识及能力培养有较大的作用。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关键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及对优秀文化的继承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在语文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愈发成为教师优先选用的手段。

一、多媒体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然而小学生在学习关注度与耐心方面有所不足,其无法保证较高的课堂效率,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应在授课中投入多媒体,其能够有效改善此问题。课件的制作大多精美,其加入了优美图片及视觉感官较强的图像,能够吸引学生关注,从而提高注意力。增加学生兴趣。小学时期的学生初次接触系统的课程内容,其一时间无法适应教师授课的进度与方式。部分学生易出现躲避的心理倾向,加之传统授课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对话,致使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此时便可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产生乐趣,加之多媒体对课程内容的讲解详细,图片与文字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具体知识点。当所学问题变简单时,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自身想了解更多内容,亦提高了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整合互补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鉴于现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范围扩大且效果良好。教师应逐步加强自身使用多媒体的能力,适应现今教学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在视听及色彩使用方面有良好的搭配。第一,学校应定期开展技能讲座培训。针对部分教师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学校应举办相关技能的讲座,向教师讲解相关具体问题,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度,使其摆正姿态认真学习。第二,学校招聘专业人才。引入新教师能够完善师资力量,现今的师范类学生在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强,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既减轻了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的费用又为教师队伍增添新的活力。

(二)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的设备运用不能仅停留在基础层面,还需将其提高到新的层次与水平之上。任何目标的制订与实施都需要专业的眼光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方式实行,以此发挥其最大作用实现高价值。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亦需注重制订详细的使用目标,视为长期运用的授课手段,全面分析功能与价值,使其更好地配合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及良好的效果。不单让多媒体成为保障学生学习的工具,还应发挥其最大优势,让其成为教学的关键因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并为其创新注入动力。

(三)提高学校发展水平。由于多媒体授课方式的火爆,部分学校盲目引进设备,没有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设备购买数量过多,使用过程过于繁复,既浪费金钱又失去多媒体最初使用的目的。因此,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授课中必须按照自身发展程度与水平制定相关使用方式,不能为赶上趋势而缺乏计划。学校应根据本校经济承受能力,教师整体技能水平,及各个班级的发展情况合理使用。如年级较低的班级在多媒体方面要求较低,保证其基本的授课需求便可。但针对高年级,多媒体的购买要求应有提高,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应着重关注功能较多的课件,满足深层次知识的学习。通过此种方式让学校的整体水平及优势凸显,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良性思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因为追求创新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用新技术授课的关键便是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及自信心,在思考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更好地掌握与记忆课程内容。因此,课件的制作一定要满足学生的要求,能够让其在课件中接受知识,并喜爱此种授课方法。学生通过对课件的学习,能够形成主动理解问题的学习模式,拓宽自身的思维理解力,对知识有消化与吸收的过程。面对自身有疑惑的问题亦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把握,从而体现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整合的作用。教学改革要求学校在授课方面有所创新并注入新的元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是对此种要求最好的呈现。使用多媒体授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并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让其具备优势与资历,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郑晓娟 单位:农安县华家小学

第2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交流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违背了语文作为一门交流实践性较强学科的特征,使语文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实践,学生对生硬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语文的欲望,使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第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主导,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将滞后。由于小学时期是其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机械的学习记忆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学生养成思维上依赖教师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将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二、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学方法。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教师可以将操场作为课堂,学生观察操场上其他人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能够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课间或课后在操场上开展的体育活动。情境课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文具有实践、交流和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这些特征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春天进行细心的观察。对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特征进行记录。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泥土变得更加松软了、小鸟的叫声也越来越多了。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进行讨论,相互补充,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认识。这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展开,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春天和自己观察的结果是一样的,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3.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这正说明了在教学中“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3篇

关键词 快乐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学习;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深入发展,快乐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个学科的发展目标。小学语文,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加强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满足当代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重要实践,也是完成教育使命的必然任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起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工作,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选择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构建方法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原则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关系处理问题的注意力度越来越高。学生、教材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课堂活动构建的科学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应当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控制,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真正的参与者。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中的参与者,才可以感受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础性教育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其重要内容。教师要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抛弃,放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全然接受新的理念与方法。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更新并不是完全顺利的。教师要根据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原则来加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总结来讲就是要对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二、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方法分析

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快乐程度进行提高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对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方法进行阐述:

1.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只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来,在小学语文中感受到快乐。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会利用单调与无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很难调动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小学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讲解《探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学习之前为学生安排好预习任务,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单纯的讲解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鉴于课文的体裁与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演出。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剧本进行编写,对人员进行安排。这个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到20分钟左右,在学生准备完成后,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演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成为演员的机会,也都具有成为观众的机会。在同学的演出中,学生会体会以小学语文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这样一来,小学语文的快乐课堂得以构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2.加强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习情境,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快乐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是因为枯燥的文字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单纯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无聊。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就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对课本内容的形式进行转换,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本知识进行观察与欣赏就很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辅教学资源。加强多媒体的利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爱上小学语文学习。

比如在讲解《鲜花和星星》的时候,在课堂上,学生很少能真正地看到鲜花与星星,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环境的营造,可以使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搜集一些与鲜花、星星相关的图片,下载一些宁静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听觉情境与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感会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面前,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因此,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素质的提高,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成为了一个可以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的合格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现状并不如人意,笔者对快乐语文课堂构建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快乐课堂构建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正确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快乐程度,使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爱上语文学习,实现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若君.有效指导课堂笔记[J].新课程(教研).2011(01)

[2] 查贺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

第4篇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能否做的授学生以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初中的学生身上可以得出,当学生刚刚升入初一的时候,他们带着积累了六年的小学知识,但是在开学的语文第一节课却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究其原因,那就是小学语文老师虽然传授给了学生丰富的知识,却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对以前知识的消化和新获知识的吸收时,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本文首先对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陈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以传统“填鸭式”教学为主,整体革新力度小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听,但是新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不仅要求让学生会听,还要求教授学生敢说、爱读、想写的能力。在学校教学督查的过程中会发现,初一语文课堂上很少有同学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低,这与学生在小学的“填鸭式”的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关系。小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解或者带着学生朗读,这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明显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最后获得的知识会听课,而不是会学习。基于这一点,许多小学老师都意识到了,于是老师们也在积极寻找革新的方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整体革新力度过小,在本质上无法起到明显的作用。

2.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强,太过抽象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本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教材大多还是以趣味性为主,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课本的趣味性逐渐减弱,实用性有所增强,这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但是,本文通过探究发现,老师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与课本内容的初衷不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很少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如此,大量的课文背诵、生字默写、课堂作业以及随堂测试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关教育部门自然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难度较大的问题,于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小学作业的题量限制,并且对小学生语文课本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还是在课堂教学上。

3.教学方式传统、古板、无生气,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高

小学语文教师在其长期的教学历程中大多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人习惯,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们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直至学生可以直呼音节,强调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熟记生字生词,背诵整篇课文等等。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与背诵教学分开,教学方式单一、古板,课堂氛围乏味、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没有获得知识的兴趣,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教学过程繁琐、耗时长最终的效果却很差。学校在对课堂的教学检查时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比较注重,这就表现在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上。然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学校检查的时候许多老师为了达到学校要求的课堂效果,会提前做好学生的工作,当检查完毕,课堂上又恢复了平时枯燥的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进对策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上述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转变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观念,联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看做教学的出发点,也可以看做归宿,不管是教学的哪个阶段,教学目标都是起着支配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方向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制定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所以老师们在制定课堂目标时首先熟读课程标准,特别是本年度阶段目标。只有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才能做好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其次,了解本班学生实际,重点是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即智力发展水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计划的根本立足点,教师不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单纯按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再次,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不可能的,但班级教学又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要转变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观念,联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2.结合现代科技教学,促进学习动力

传统的黑板加投影仪辅助教学已经无法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功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或者多媒体平台来丰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绘声绘色的图片、录音、影像等到课堂中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课件,图片或录像、相关视频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吸引学生眼光,使其专注于课堂学习。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会相应提高。

3.组织集体竞赛活动,增加教学趣味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与相关的竞赛或者智力游戏,把背诵默写的过程以小组竞赛或者有奖竞答的形式进行。以此,不仅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收获,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4.将当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通过理解课本内容、逐字逐句背诵、掌握重点的生字词、最后进行背诵默写以及写读后感等进行锻炼。学生在当堂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学习语文知识就变得更加简单,生字词也能互相结合运用,背诵默写自然能迎刃而解。

第5篇

一、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总会将学校所学到的课程或教学内容与家人进行分享,而家人也会给予学生高度的肯定与实质回馈。在本教学方案中,有一项活动是找家人、教师、同学分享自己制作的未来名片,并请他们填写建议或回馈[1]。这种亲师生的鼓励互动,在无形间鼓舞学生朝着梦想前进,也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未来志愿是有被认同的、有被支持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让他可以在实现自己未来志愿的过程,继续坚持下去[2]。

通过课外小说、漫画、电影DVD等,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翻阅,也可以带回家自行观看。学生在观看书籍或电影时,多少都能对未来想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课堂教学外,继续接触未来想象议题,进行潜在课程。学生具有决定最有价值的未来之能力,能制定实现未来志愿的计划,并具备执行的能力。整体而言,学生懂得要先具备前瞻性思考能力预测未来趋势,透过批判性思考与价值澄清的分析,决定出最能展现社会价值的志愿,成为世界公民,并且制定计划努力执行。真正做“能够创造有价值的未来”这个学习目标。学生们一开始都很快的想到自己以后的志愿,但是当学生要去思考这个工作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他们先是愣住,接下来开始很认真去思考并厘清这个未来志愿具有怎么样的社会价值。一旦想出来后,会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志愿感到很开心,也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他们也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原来不用等到长大就可以当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二、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着重点,在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的心理能力,同时,教学中要对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智育中有德育,德育中有智育。在启发式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来学习语文、获取知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获取语文知识能力作为根本任务[3]。

三、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有意义活动教学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学习是知与做相统一的主动行为。倡导教师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开展课堂并设置学习任务,任务难度适中,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在经过认真思考后能用掌握知识和经验等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对解决问题的感悟。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发展,是一个语文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认知结构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进化[4]。

四、加大对课外阅读教育投入经费

对于加大投入教育经费,经调查除了教材和工具书外,其它课外资源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利用率非常低,这就要求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部分课外资源进行融合式教学外,还要呼吁学校、家庭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

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有意义活动教学及加大对课外阅读教育投入经费,从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有效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彦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4,02:196.

[2]林芳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4,08:28.

[3]陈艳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80.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应用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类读物,本身在文学价值上就是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培养儿童内心文学兴趣,开启儿童对于文学世界探索的钥匙,儿童文学的出现对于整个文化传播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儿童教育初始阶段的主要学科,在整个文学的学习和启蒙阶段也具有关键性作用,两者作为文学的基础教学类文献,在实质上同出一脉,相辅相成,所以加强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的互补和联合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有着创新性意义。下面通过对小学语文和儿童文学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一、儿童文学定义

儿童文学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经过反复的节选和改变,专门针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设计的启蒙性文学读物,其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儿童和青少年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对整个中华文化进行学习和积淀。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儿童文学的定义和内涵也不嗟谋桓新和发展,但是不管经过如何的改变和创新,儿童文学本身大致包含下面几个方面含义:第一,儿童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产物,是结合儿童特性而编写的文学类读物,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思维有着引导、启蒙等作用的启蒙性书刊,是在文学基础上的应运而生。第二,儿童文学的应用对象是广大儿童和青少年,儿童文学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身处地的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立场上去引导儿童和青少年走进文学的世界,用一颗纯洁、积极、善良、美好的心去了解中国文化,进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内心性格;第三,儿童文学是优秀文化的剪影,具有广泛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儿童文学都是经过精心的编写和排版,不论文字还是图画都是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映像和美化,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多种优秀文化特点,目的就是启蒙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表现形式

(一)小学语文中的英雄主义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历史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不论是古代教育中的私塾教育,还是现代教育中的大众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颂扬文化就是英雄主义,从古代教育中的《山海经》中炎黄五帝,再到现代教育中的“感动中国”,这些文学书刊都是对我国历史优秀任务品质的传扬和赞颂,比如:古代教育没有文学读物,是通过石碑记录英雄传记,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见义勇为,勇敢正义的性格特点;儿童文学虽然并不是语文教育中的指定课本,但是却在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特别是对于英雄主义的赞颂,所以文学读物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工具。

(二)儿童文学和小学课本的互补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课程教育性书籍,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课文内在进行适当的改变和修订,适当的修订和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对整个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造成一些文化史实的残缺和误解,虽然在一定阶段有效的对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培养,但是在长远的阶段会影响整个文学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儿童文学虽然不属于素质教育的指定用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拥有较为完整的文学内容和思想意义,所以适当的通过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补充小学语文课本删减的内容,对于以后长远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补充小学课本,通过二者有机的集合促进儿童内心世界的完善和文学文化的培养。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特点

(一)材料内容的冗杂性

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是课文内容简介、中心突出、中心思想集中,儿童文学作为文学材料而言,是对整个材料的完整叙述,强调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所以在一定程度是不能够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不属于文学教育的优秀材料,我们要正确对待小学课本和儿童文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积极学习尊重小学课本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根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吸取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多元化思路分析

第7篇

关键词 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学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9

Abstract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 professional.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ntent, two ways and the formal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informal curriculum was discuss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Chines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本科小W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范专业。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师范生应具备四项教师职业技能,即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①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同学科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②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如何训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甚至影响整个师范生教育质量的问题。

1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是语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了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乃至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行为活动方式。③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理解它需结合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定义再明确三点:第一,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活动的复合系统;第二,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第三,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而来的。④

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所具特殊能力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上课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调控能力)四个方面。⑤有人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划分为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矫正技能三个方面。⑥有人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课堂施教技能、教后反思与评价技能三部分。⑦我们认为,从便于技能训练和考核角度,可以把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技能和语文教学综合技能两个层次。基本技能是指师范生进行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学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从教学进程角度,可以将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等几个部分。

教学准备技能处于教学准备阶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分析与处理教材技能、了解学生技能、编写教案技能三个部分,其中编写教案技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重难点把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现代媒体设计技能等。就具体一堂课的教学准备而言,通过分析处理教材,分析把握学生学情和身心特点,最终形成的教案其设计与编写水平就是师范生教学准备技能水平高低的体现。

教学实施技能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从教学中学习的效益与质量,是语文教学技能体系的重心,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组织与管理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反馈技能、收束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作业布置技能、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等。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突出、强化教学实施技能中的提问、组织与管理、调控、激励等技能。

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和研究阶段,是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最重要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一方面融于其它种类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说课与评课是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特有的内容与形式。

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和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尤其是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实现的。课程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⑧非正式课程是未被列入正式课程表中的课程。我们认为,本科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两种途径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2.1 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正式的课程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技能形成的最主要途径。本科师范院校应按照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2月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设置时应以能力培养为重,强化实践意识,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2.1.1 教学实训课程

教学实训是教学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单位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实训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实践培训的学习,而且以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改革传统学科取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增加实训类课程的门数和时数,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所占学时较多,占师范生四年总学时的1/5以上,是师范生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实训课程和综合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训)主要包括教师口语、书写、教育技术学、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等,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教学、训练和考核,使语文类师范生具备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初步的语文教学各项技能,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具备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基本内容,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三笔字的书写水平;熟练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形式的备课、上课,了解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会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2.1.2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增加师范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由专业认知实习、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教育实习三大块组成,总课时为18周。专业认知实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一周。模拟教育实习是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是介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三周。毕业教育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4周。专业认知实习以教育教学观摩和整体感知为主,模拟教育实习以学科课程教学观摩、部分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进行,毕业教育实习则是学科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和研究的综合实践。其中,小学语文课是语文类师范生必听和必上的课程。三类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在时段上依次递进,时间上依次递增,在内容上逐步深入,这种“观摩―参与―研究”的长期实践体系的安排符合师范生“实践―理论―实践”认知发展和技能掌握的规律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同步的原则,打破了以往相对集中的实践形式,更有利于师范生训练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专业发展。

2.1.3 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式的课程计划中还设置了诸多综合实践课程,如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教育管理与研究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班队活动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数理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综合实践课程,各为1学分,17学时。语文类师范生须选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教育管理与科研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必修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在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中选择一个,通过学习、考核,取得相应学分。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有效促进了语文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完善。

2.2 非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活动中生成与丰富,非正式课程的训练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伸缩性,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重要补充。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师范技能为重点的课外教育活动模式,注重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非正式课程的训练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各种教学技能考核、竞赛,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2.2.1 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教师为学生开设有关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片段教学等的专题讲座,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考核的形式变化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参加校外语文学科教学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考编求助的同学都会安排相关教师及时予以辅导、指导;通过加强与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科所和各类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一批省级、校级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它们为本院语言教研室及语文类师范生提供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学比武课、研讨课与优质课的现场观摩机会。

2.2.2 教学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即师范性,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增强师范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内容主要有普通话、三笔字、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简笔画、朗读与即兴演讲、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说课、片段教学。训练与考核的安排也是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基础,训练、考核在前,教学综合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整体与集中体现,考核在基本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考核成绩均按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级的,学校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不合格者要通过继续训练直至经补考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为止。教学综合技能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学校乃至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同时,教科院每年都会举办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参加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复赛和决赛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语言教研室与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的共同指导、培训(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备战全省、全国比赛的选手在赛前还会接受几轮集中强化辅导、训练(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无疑,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及许多未参赛选手而言都是语文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的极好途径。

2.2.3 相关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怀化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8个,如教育心理学社、丹青社、学习力协会、中文剧社等,这些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课本剧创编与表演、演讲比赛、“三字一画”展示等,这些活动的参加都有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此外,教育科学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与素质训练中心”有六个实训分室,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训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分室、数字影像制作分室)、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训室、教师心理素质训练与测评室、书画研究与书写技能实训室、艺术教育与艺术素质实训室,这些场所与教学仪器设备不仅能满足学科课程教学与实训的需求,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现代媒体使用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的自主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发挥正式的课程在技能训练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组织开展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学习观摩机会、搭建先进的技能训练平台,调动学生训练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非正式课程训练途径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 陈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27):74-75.

②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③ 周庆元.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6.

④ 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方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

⑤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⑥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有效策略;滞后性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语文对于学生来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活技能的培养。在如火如荼的教学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滞后令人甚是担忧。面对如此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农村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1.农村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也一成不变

在农村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善的书本和讲课设施。教师通常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就是口头讲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教师简单传送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缺失。而且在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很多农村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选择留在城市择业,也有很多青年人不愿意到乡下任教,导致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新鲜事物,自然也就不会丰富自己。老年教师的知识常年不更新,对很多教学任务把握不清。新课改的标准是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课改要求,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方面的能力,对思维、兴趣、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就大打折扣了。

2.农村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很少接触多媒体,甚至没有接触过

这间接地拉开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学习差距。学生缺乏课外知识,家长没有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学生也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所以语文成绩一直停滞不前。

二、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1.以课文为主要资料,仔细分析,亲身实践

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课本内容,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解析完整,从而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特有的语言。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课上有条理地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成听讲。在课本分析上,要做到声情并茂。由于教学器材匮乏,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意思,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文章大意,重点要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基本知识,不要死记硬背。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生活中切身体会。

如,在讲《父亲的菜园》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我将课堂转移到田地里。课文中讲到作者的父亲为了开辟一片新菜园而历经千辛万苦。为学生讲述完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每个人拿个锄头,去田地里帮助父母干农活。每个学生都很用心,农活结束之后,我问学生自己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学生跟我说,这次的学习和劳作让他深刻认识到,父母太辛苦了。看到学生的反应,我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是感受到了,也掌握好了。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豌豆,撒在土地里,告诉学生,土地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我们也要学会保护它们。长时间的积累、感悟、实践,有利于学生逐渐提高语文成绩。作为教师,要时刻和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

2.采用情景教学方式

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要摒弃,教师要将课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表演出来。在学《田忌赛马》一文中,我找了几位同学,排练一个小短剧。

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在课下紧锣密鼓地排列。再上课时,学生上台去表演。有三位同学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孙斌。他们自己为了让节目更生动,还找了其他同学来扮演马。台上的学生有声有色的表演,台下的同学捧腹大笑,就连扮演马儿的同学时不时还学马叫。课文在学生的表演中变得不再死板,反而体现出语文的魅力。表演结束,我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析人物角色和自己的所感所想。

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字之美,体会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

小学语文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教师教学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独特性。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使在农村有很多限制条件,不利于学生学习,但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探索,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突破点。在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行进,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增强自信,准确消化基本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创新是时展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本着创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还应当包括学生能力的创新。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善于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设置悬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个精美的词句都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情感。利用文本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最后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教学的结尾时,我提示学生:故事还没有结束,小树叶落下去以后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躲在树妈妈的身体里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学生用稚嫩的小手画出了许多画面。接着让学生描述一下后来发生的事,学生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没想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绘画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玉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2011

第10篇

关键词:自由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99-02

阅读,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深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阅读是一种任务式的阅读,即,首先,教师布置阅读内容并随即下达阅读目标(通常通过对所读文章的提问的方式),然后学生阅读教师布置的文章并找出教师所给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检验阅读的目标是否达到,阅读任务完成。显然,传统的阅读模式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监测学生阅读,教师规定了阅读的内容和学生阅读的目标,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多数学生对老师的阅读任务反感,被迫完成阅读任务,不配合老师,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和拓展更谈不上了。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文精神的呼声在教学中越来越高,自由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尊重学生从个体性的自由出发的自由选择……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的精神自由的空间”[1]。自由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一、自由阅读理念

自由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的目标是什么,都让学生自己来斟酌,什么地方该圈点勾画,哪些句段该摘抄熟记,或哪些篇目该熟读成诵。是浏览?精读?泛读?还是速读?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我需求,根据不同的文体和阅读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就是自由阅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课堂阅读为演练场、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模式。

二、自由阅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就要求教师去寻找一种适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途径。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模式已不能为今天的课堂所用,自由阅读应运而生。自由阅读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益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由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由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自由阅读是以学生兴趣为前提的阅读,它重视学生的兴趣取向,即学生可以根据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的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第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自由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教育之梦》中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而自由阅读,就是在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品味的作品来阅读,可以说,每一次作品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情趣和品味的选择。古语说,“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意思是,爱好读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之一,而读书的目的不止是追求知识,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修身养性,即立身以求学为先,求学以读书为本。所以,多读书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的根本。自由阅读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即:孩子不再为完成阅读任务而读书,而是为了享受读书的过程而读书,而是为了读到自己所爱的书籍而去阅读。由此一来,读书的包袱放下了,阅读的乐趣自然出来,可以说,宽松环境下的自由阅读是一种趣味阅读,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第三,自由阅读的开展,是深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自由阅读对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操的培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更深入来分析,自由阅读的开展,对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着重大的意义。现代的孩子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来源于课本而不是生活。可以说,孩子是先从书本上获得了生活常识,再把这些常识运用于生活。而更多知识的获得,需要更多的书籍,需要更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而传统的阅读模式是无法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他所需的阅读材料的,因为教师选材,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固定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限制了孩子的视野。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是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融于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体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他们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的理论基础。不管孩子读什么,只要他读的书不是社会禁止的,只要他获得了新鲜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教师和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去读。而学生的认知也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深化和提高。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了自己想要汲取的知识,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推广自由阅读,无论是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还是对于学生能力培养,都是极有好处的。

三、自由阅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由阅读时,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

首先,自由阅读不是放任阅读。黑格尔说过:“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任尔夫也说过,“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可是,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完整,自制力仍旧较差,所以,在其体验自由阅读的乐趣的时候,也需要教师的监督。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内容,实时教授一些有用的阅读技巧。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间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该读什么,怎么去读。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教师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完成对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书中提到的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什么,有哪些同学读过这本书(《鲁宾逊漂流记》)?”当学生作答以后,老师课作简短评论,然后向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再让学生列举其认为不仅男孩子应该读,而且女孩子也应该读的书有哪些,并对其中的一些书加以评价,也可让推荐的同学对推荐作品作一定的简介,这样一来,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就水到渠成了。

再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阅读小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写作,或者让学生从自己所看的书中找几个故事与同学分享。让学生让学生有机会检验自己阅读的成果,也让其从阅读中找到成功感和满足感。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语言的运用。

最后,积极交流,重视分享。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能促进师生关系的提高,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避免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学生爱看的书籍,以便与学生分享教师的阅读感悟,加深学生对其阅读作品的肯定。

综上所述,自由阅读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自由阅读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该积极制定一系列适合自由阅读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的自由阅读教学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要阵地则是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应该关注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必须先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入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因素分析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是重视了,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基本都是按照统一硬性的规定学生必须会写生字,会读及会背课文,并且想当然认为这几个方面学生做到了也就算授课成功,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的要求而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是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是把很多的比如合作式学习方式等当成了一种形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主体,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在乎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较低。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走进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长期“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让一些老师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意主动的去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学生也畏惧老师,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他们不愿意主动的在课堂上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别的同学分享,看见老师绕道走,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只有老师先主动地走入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善意,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想亲近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亲和力,而微笑无疑就是增加亲和力的最佳武器。一个有亲和力的语文老师一定是经常面带微笑,微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如果老师经常用微笑鼓励学生,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看到老师那颗博爱宽容的心,从而也会以热烈的情感来回应老师。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关爱中找回学习的信心,重燃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是苦痛的折磨。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教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且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教学期待。

(二)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问的好也是教的好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其价值,能否启迪学生思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对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帮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无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设置很多问题,学生频繁的回答问题丝毫没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而让他们陷入听觉疲劳状态,以至于无法辨别课堂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选一些典型的、对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在少而精的问题上集中注意力,开拓思维。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搞好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复习巩固要依靠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要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重点难点加以训练,强化练习,课后的练习对于下节课的知识再现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以往学习的知识信息,教师咋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总结,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让学生收获获取新知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言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华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11,3

[2]蔡璞,秦玉明.《如火如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教育》.2010,4

第12篇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教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很多,可是学生们却仍然对识记过的汉字记不牢固,很容易忘记。这种效率较差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义分离 就是会写会认,却不懂得意思,不会用。

2.音形分离 就是学生对汉字只会认会读,却不会写;或者会写不会读。

3.音义分离 对汉字只会读,却不懂字的意思;或者是懂得意思却又不会写。

4.巩固效果差 忘记得快,即便是教师每次上课都进行复习和基础练习,学生往往还是记不住,或是忘得快。

二、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促进汉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往,为了让学生识记和正确书写汉字,教师普遍采用体罚式的方法,让学生几十遍甚至于几百遍地写、读。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既不合理,收效也甚微。要切实而效果显著地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利用汉字造字规律和造字方法辅助汉字教学,是一条提高汉字识字效率的好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一般以识记一些笔画少的常见常用的独体字为主,主要是简单的象形字和指示字。应该充分利用象形字和指示字的造字方法,进行形象化的汉字教学,通过对各种笔画赋予一些形象化的意义,促成学生对各种笔画的名称、形状、书写方法和各笔画组合的充分掌握。

中年级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则以识记一些笔画简单的常见常用的合体字为主,这种字一般是比较简单的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时,不妨利用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偏旁部首的含义和它们的组合关系去识记和把握书写方法。两类字的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效果会更好。

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一些笔画和结构都稍复杂一点的合体字,字的种类仍然是局限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两类。应该以这两类字的造字规律为基础,综合利用四种造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识记复合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关系去把握汉字的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会比较轻松地促成学生充分学会和掌握所教学的汉字。

这样,由象形字开始,一直到形声字,一共四种常用的造字方法,这基本上囊括了汉字的全部造字方法,一个小学生只要学会和掌握了这四种造字方法,对于提高他们认识和书写汉字的效率,是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充分地促成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工作负担。

三、要注意的问题

1.不必完全遵循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只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就行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汉字教学,没有必要完全按文字学的规律去做,只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而充分地学会所教汉字的识记和书写就行了,不要在文字学上去追根究底。

2.分析要力求形象化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理性思维较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他们认识和书写汉字时,一定要借助形象化的手法,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生对所教学的汉字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