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3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危机的影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全球资本管制放松,世界经济虚拟化进程加速发展,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润国际间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经济实力差异所导致的经济虚拟程度的悬殊为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家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而广大的发展中国甚至包括多数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虚拟化程度较低,其经济的运行更多地表现为实体经济主导的特征。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让境外债主吸纳美国国债,借助外资注入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境外金融泡沫、输出巨额美元三种途径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资产的极度膨胀,半国家承担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是通货紧缩,中心国美国则以金融泡沫向半国家的有效转移而维持通货稳定。在这个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伴随着国家间收入再分配的发生。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发生必将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在于自由市场自发作用下,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也充分证实了这个命题。但是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分地强调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好处,却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强迫少数国家进行比较激进的金融自由化,导致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20世纪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许多国家尝到了激进自由化的恶果,但是并没有改变美欧国家强调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一贯立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金融管制的终结,而管制放松却有可能终结稳定,金融稳定也许没有直接带来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稳定往往直接保障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在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中,这种对于金融业运行的监管更凸显出它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极度渴求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往往忽略相应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旦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激进自由化所产生的短期利益。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在维持实体经济良性运行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金融自由化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增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危机的爆发会对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更大的破坏性。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
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流。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
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二战后美元输出方式逐渐由资本项目逆差转向经常项目逆差为主,在此过程中,全球对美国资产的需求也开始从对其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转向了对其虚拟资产的需要,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实体经济相对于虚拟经济显得日益薄弱,全球虚拟经济迅速膨胀,资金越来越表现出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向以获取价差为目的的投机行为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的发行摆脱了与黄金固定挂钩的内在约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似的发行,以弥补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财政赤字和美国居民不断上升的赤字消费,又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内在调节机制的缺失,全球范围内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恶化。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迫不及待地需要为本国产品寻找世界性的出口市场,从而和石油输出国一起很快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并且这些美元顺差很大部分又用于购买美国资产,使这些美元回流到美国境内。美元的供给不断地以乘数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随着全球金融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以债券、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资产的交易为主的虚拟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形成不受约束的流动性膨胀,全球经济的运行日益被恶化的失衡和金融动荡所困扰,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深烙着流动性膨胀的影子。
此次发生在市场成熟国家――美国的金融危机并非源于经济的外部冲击,不是因为短期资本外逃或者是国际债务偿还的不足所导致,它是美元长期过度供给的结果,也是现代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又一次充分暴露。它对国际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超出之前发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任何一场危机,它在给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长期混乱和不安,又一次有力说明了金融危机中中心国家对于国家影响的一维单向性。危机发生之后,从危机的救助上来看,要实施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救助,无论是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国首先依赖于本国大规模的救助方案向本国金融系统大量注资,其次大国间进行了紧密的金融合作,多次进行联合降息救市。如此大手笔的金融合作安排是之前拉美和东亚金融危机中所不曾见到的,这充分说明:第一,此次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没有国家间的充分合作,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不可避免;第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应对危机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应对大国金融危机方面尤其如此;第三,只有在真正危及到发达国家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之间才可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但这种经济合作也仅仅局限于他们的利益范围之内,至于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进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对我国的启示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不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目前形势来看,这场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比较有限,至于间接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此,我国政府已经积极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方针和策略,相信会把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但是我们认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启示也同样应当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遭受较小直接冲击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完全自由兑换,国内金融自由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创新的力度有限,拥有相对比较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而不是因为我国自身金融系统的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这也为危机的应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落后的事实却不容忽视,这充分表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价格较高的波动性、资本市场投资品的稀缺、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不断膨胀等方面。在金融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条件下,落后的金融业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两方面的潜在损失:一是降低了金融业对于实体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带来经济增长的潜在损失;二是在国际范围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利益分配日益失衡的格局中,虚拟经济的不发达意味着利益分配中的劣势地位。我国金融业发展落后,虚拟经济不发达,大大制约了资本市场对于资源配置中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提高了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和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开放条件下,实体经济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内外经济的失衡无疑会放大这两种潜在的损失。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外部依赖增强,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外部需求的拉动,尤其表现出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增强。美元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过高的外部依赖性给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威胁,在国内需求疲软的约束下,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强化了实体经济部门内部的失衡。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业务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44-02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在使各种金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步趋向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风险和危机也全球化了。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相继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纵观数次金融危机,无论是1992-1993年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贬值所导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或是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所引发的拉美危机,还是1997-1998年泰国货币危机所演变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金融危机都带有明显的传染效应,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变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动荡与调整之后,进入新千年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复苏和稳定发展的态势。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各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给全球经济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金融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表面繁荣的背后,潜伏着较以往更大的能够导致金融危机的风险。
(二)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风暴
2008年9月15-20日短短的六天,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的剧变。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传寻求合并……更多“涉雷”“涉贷”坏消息向我们吹来。曾经春风得意,制造着财富繁荣和资本神话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如今又向全球输出着恐慌。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的金融业是猛烈的一击。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再一次给全球金融业带来雪上加霜的一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业要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对外经济和对内发展采取何种更为稳健的规划?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直接影响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金融风暴,而其爆发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提高了我国金融业境外投资的风险。据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机构购入的中国按揭债券总额为107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一般情况下,次级按揭债券在整个按揭债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是15%左右,单纯地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我国金融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而国内的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从国外的投资情况来看,工行、建行、中行再次级债券中的投资占资产比重小于1%,有海外投资的6家中资银行次级债亏损49亿人民币,其损失也不会影响其银行的正常营业活动。中国商业银行总计持有美国雷曼公司20562万美元的贷款,此次雷曼的破产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从整体看来,由于中国金融业相对封闭,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
(二)外汇市场中人民币的潜在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汇率一跌再跌,屡创新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让手中持有美元资产的中国政府囊中的资产大幅缩水。与此同时,美元的大幅贬值也对人民币的升值造成巨大的压力。中国属于出口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升值过快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家所代替。在全球能源、劳动力、原材料大幅上涨的今天,在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价格会持续上升。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对原材料和能源相对缺乏的时期,美元的贬值进口材料的上涨,会使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对进口能源、原材料的阶段。
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只是进出口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层面上,而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起到了影响。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被迫去调整原有的金融结构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例如,放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改变原有对进口能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大力提倡自出创新、研发等方法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没有主动地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在当前这种被迫的调整要比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出现的困难多的多。而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出现很大分歧。
(三)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中的持续下滑
提到金融危机让人们最谈资色变的房地产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地产商的供给方面来看,未来两年的商品房供给数量和闲置率都会大幅度提升。
从1999年到2008年,商品房累计新开面积为54.93亿立方米,其中竣工面积36.8亿立方米,销售面积37.38亿立方米。从目前情况来看,商品房的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基本保持平衡。但是未竣工的商品房面积超过17.55亿立方米,这17.55亿立方米会在未来两年中投入市场。金融危机下的房地产处于低迷状态,而现阶段的供给出现了大面积的剩余。从购房者的角度分析,国家大力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一步步的信贷紧缩来控制刚性需求的减弱。信贷的步步紧缩让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下降也使购买者的压力增加。房地产的低迷,购房者的观望让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一些中小开发商由于竣工数量大销售速度慢从而导致资金链的断裂造成违约。由此引发的房价暴跌也会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断供”率大幅上升,从而让金融业承担双方的压力。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这样的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更多的是反思这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让我们知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动的局面。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美国这一次的次贷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虽然金融基础设施是健全的,金融市场是有序完善的,金融创新是不错的,发达国家也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厄运。由此可见我们身为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加需要对自己的金融市场进行有效并且实时的风险评估,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因为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而去封闭自己,反而应该打开市场变换思路,去从容地应对风云变化的国际金融市场。
(二)金融创新各有利弊
万事万物都有利有弊。当然金融创新在带给我们新思路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规避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利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成为解决金融创新衍生的问题的关键。金融创新在可能带来高效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的风险,给脆弱多变的金融体系埋下一颗未知的定时炸弹。
(三)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最有力手段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在有序地控制金融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对脆弱的金融市场进行监控,来尽可能规避一些暗藏的金融风险。同时良好的金融监管对金融安全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金融安全的绝对重要
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重新调整固有的经济结构,从经济危机中吸取经验,摒弃原有的自由经济规律,开始政府出面干涉市场,避免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稳定的金融市场可以保障金融业安全有序的发展,而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市场的核心,所以金融安全在金融市场中起到绝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恒山,崔霞.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启示.中青年论坛.2009(03):32-34.
[2]广天响石.直击华尔街风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5-8.
[3]党玺.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警示.经济导刊.2008(06).
摘 要 由于美国出现严重的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现象,而引起影响世界很大的次贷危机。而正是由这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导发了波及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对西方的欧洲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使很多个银行及一些大公司倒闭,使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比起这些欧洲国家,虽然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是如此的严重,但是其实对中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的金融方面,那些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的银行由于美国银行的倒闭而受到严重的损失,进出口方面,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使我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
关键词 泡沫经济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影响
一、金融危机形成原因
我们都知道2008年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的次贷危机就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对于这次的金融危机,很多人都认为在2007年下半年都开始有了苗头,也就是自从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投资者就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几乎完全失去信心,不抱任何希望,而引发了流动性危机,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到了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没有任何国家再能控制它了,进而导致多家许多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者不得不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蔓延,又演化成了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其实总的来说,导致这次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分别从这几个主要的方面简析一下。
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另外还有大部分人都有跟风心理,由于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去利用根据他人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其实在这之中形成了大额的经济泡沫。由于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单一的国际货币美元占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它的经济在全球比重中占近30%,并且其进口占全世界贸易的15%。因此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大肆发行债券、印发美元钞票,势必导致美元信用严重下跌,并波及全世界推高全球通胀率造成全球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过剩和消费购买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虽然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其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据2010年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60%的财富却只背5%的人口掌握着。而其中掌握大量财富的人就有资金去投资生产大量的产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美国房地产行业,那些富人投资建造了大量的房子想从中捞取不菲的利润,但是很多需要房子的穷人们却没有足够的金钱来买下住房,而富人们却根本都不需要了。这就造成了生产的过剩和消费购买的相对不足,大多数美国老百姓需要通过借助抵押贷款才能买到房子,但又由于房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导致它不断地涨价。在这种情况下,于是资本家门便想出贷款买房,提前消费。而在贪婪欲望的诱导下使他们进而又向那信用状况不好的,可能根本就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们提供抵押贷款。进而促使人们对房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却是虚拟的,总有一天会爆发,就像列宁所说的,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掩盖可以推迟死亡的到来但却不能逃避死亡。而这种情况就形成了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次贷危机,那些次级按揭贷款人最终还不起贷款,贷款人只能把房子收回来然后再贷款卖给别人,但由于这个时候房价已经开始下降,所以这些贷款机构亏损极大,正由这类情况频繁的、大规模的、不断的发生,金融危机就出现了。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的原因还是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够;贪婪成性的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美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错误;美国整个金融业的腐败和高度官僚化;美国人的低储蓄和高消费习惯到了极限;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货币金融市场固有的不稳定性;以及美国对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的维护等。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富霸一方的美国。跟美国、欧洲国家相比,虽然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没有如此的惨重,但是中国各方面还是难以避免不受其影响的。比如,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房贷违约的风险一般集中在商业银行,若是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金融系统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并可能会导致信用风险向整个资本市场扩散。中国的各大银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我国监管机构的加强,我国的金融机构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却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就是高度开放的,制造型大国,大量出口产品,都是与那些发达国家进行合作,而美国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合作对象,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据统计,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由于美国经济的萎缩,人们消费减少,企业投资减少必然使得我国出口额大大减少。进而使一些大的对外贸易公司倒闭破产,一大批中国人民失业,而失业就有可能导致人心混乱,甚至增加犯罪情况,使人民生活环境不稳定。
在面对如此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来应对这经济危机状况。对此中国政府迅速及时地采取了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完善政策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莹秋.金融大激荡.人民出版社.20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面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党和政府必须从内需和供给两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加快推动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削弱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提高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国城市经济;影响;有效策略
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其仍然向深度方向发展,主要是依靠国际经济贸易、经济投资、以及金融产业等方面向全球范围内扩展,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有所减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根据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做好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影响
中国城市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由2007年的高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步转变为2008年以来的中国城市经济持续下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其GDP波动幅度巨大成为近几十年来的最大值。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它更是遭到了空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贸易的影响
2008年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迟缓发展状态,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都逐步萎缩,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中国城市经济贸易输出整体下滑;中国城市经济贸易遭到巨大冲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贸易受到了惨重的损失[1]。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的影响
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出货值与工业经济发展增速相持平,二者是同步发展,2008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快速增长和发展的阶段,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我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和回落,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整体发展速度较缓慢;就全国范围而言,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工业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城市工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明显下滑。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房地产事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我国城市房地产事业发展由过去的黄金时期逐渐转变为萧条时期,具体表现为:房地产土地购置逐步下降,开发面积逐步降低;商品房的销售数量大幅度降低,经常出现“空楼”、“鬼城”情况,空闲的房地产面积逐步增加;房地产房价涨幅大幅度回落,很多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降[2]。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财政收入影响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国家宏观经济水平降低,中国城市地方性税收收入也逐年降低,逐月下降,中国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经常出现负值,这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还影响了城市发展,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国家大力推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出台了颁布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减免政策,从而导致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降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由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和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蔓延,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入不敷出。
(五)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
消费与收入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关系,如果收入减少了,消费自然而言也会减少,金融危机的到来,使中国城市居民收入降低,因此导致中国城市居民的购买能力下降,例如:房屋、汽车、首饰等奢侈品的购买数量整体降低,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内内需的整体发展水平[3]。
(六)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到来,不仅使我国经济遭遇“滑铁卢”,同时还导致各大企业、工业行业等领域需求量日益萎缩,我国城市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无疑增加我国劳动市场的就业压力,中国城市新增岗位明显降低;大量农民工失业回到农村;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重等。
二、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做好防范金融危机工作、遏制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将短期快速发展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国内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步创新和转变城市发展的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和收入[4]。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提高城市工业等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调整,将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到高精尖制造业产业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经济管理模式逐步发展为精细化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中国城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进一步实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城市经济贸易、城市工业发展、城市房地产事业发展、城市地方性财政收入、居民消费、以及劳动就业等方面,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全方面、多角度的,因此做好防范金融危机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根本上遏制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影响,才能提高我国城市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逯进.陈阳.郑立民.金融危机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2011(5).
[2]李杰,王从盛.金融危机对江苏省实体经济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刘荣增.后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10(09).
[4]王学峰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理财方式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摘 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已得到缓解,但其引起的经济萎靡仍一直影响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则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它不仅涉及实物经济或物质生产的过剩,而且涉及并首先表现为虚拟经济或金融产品的过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虚拟企业 资金运营
一、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资金运营结果即收益的影响
这次美国危机就最先由金融危机而来,金融产品因生产过剩而贬值,金融机构亏损倒闭,虚拟经济泡沫破灭都证明了这一点。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资金运营结果即收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收入和费用。
(一)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收入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销售收入和销售渠道两方面。2009年WTO出台的第一份《危机监控报告》中指出:“2008年下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骤降,11月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金融危机放慢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而对于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随着虚拟企业的兴起与发展,顾客、销售商、生产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会越来越顺畅,产品销售风险亦随之下降,加上企业承载的相关经济业务的开展,虚拟企业必将会取得一定量的收入。但是,虚拟企业经营的一般都是知识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而言,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更容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企业的销售渠道便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虚拟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更是不可避免。企业为了加快产品流动,就必然要加大一定的赊销程度,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放宽客户信用政策,从而招致恶意商户,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费用方面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费用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销售费用和筹资费用的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市场动力不足,这就极易导致企业产品积压,此时就必须改变销售策略,极力保持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这就必然会导致销售费用的增加。爆发金融危机后,政府一般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与实体经济脱钩,产生泡沫经济,最终结果是一旦遭遇到外界或者内部的冲击就会崩溃。而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往往面临经营和盈利能力下降,银行信贷资质下降的困境。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信用危机,银行出于自身的困境以及信贷风险的考虑,会对申请信贷的企业的运营和盈利能力进行严格地审核,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此时必将增加虚拟企业的筹资费用。
二、对虚拟企业资金链运营的影响
企业是经济市场运行的细胞,而资金又是企业的血液,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资金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反之则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资金链的运行模式一般是: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耗用―资金的控制―资金的回笼―资金的分配。资金链的本质就是一个循环的增值过程,它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是企业能否正常经营的关键。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以及自2008年上半年,中国至少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这些都与其资金链的断裂密切相关。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虚拟企业资金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的筹集与资金回笼这两个环节。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增大了虚拟企业融资的难度
虚拟企业融资主要包括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应付账款等,权益性融资主要是指股票融资。第一,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后退的形势下,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对信贷业务也采取谨慎和保守政策,特别是这场经济危机本身就是由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发展而造成的。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银行会寻求最为安全的投资对象,而由于虚拟企业自身组织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特点,以及其成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因而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第二,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将会变得异常艰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票市场遭受重创,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数增加,人们奉行保守的消费与投资政策,这使得虚拟企业要通过内部职工进行融资的可能性降低,也加大了获得外部投资的难度。第三,虚拟企业大多为跨国性企业,其生产基地往往遍布各地,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人民币的屡屡升值造成输入型成本上升,出口产品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链陷入危机。
(二)金融危机延长了资金回笼的周期,降低了资金回笼率
第一,虚拟企业一般生产知识密集型产品,当爆发金融危机时,企业迫于融资压力以及对最低现金流的保证,往往会适度减少或延期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这样就会延长新产品开发及生产周期,新产品因时间延误而将面对更多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以及替代产品的威胁,投资回收期被迫拉长,进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回笼。第二,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经济处于低迷期,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积压了大量库存产品。为了加速产品的流通,企业必定会增加对客户的赊销额度,与此同时还极易招致恶意客户,从而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进而导致坏账损失和流动负债相应地增加,在此作用下企业的银行信用降低,最后将导致整个资金链的断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媒业;影响;契机;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我国的传媒业采取了与西方传媒业相似的运营模式,即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创造广告收益、兼营其他项目的一种产业化运营模式。但二者的性质不同,我国的传媒业是事业性质。因此,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创造契机。
(一)金融危机给传媒业造成的消极影响。
第一,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陷入低迷状态,发展滞后,传媒投资融资也因此严重受挫。金融危机导致那些主要依靠银行投资或者是海外投资进行运作的传媒企业资金紧张。同时,动荡的国内外股市使20多家上市的新媒体公司的股价下跌,众多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纳斯达克大盘影响,损失严重。国内的一些传媒机构由于资金短缺,将“超市”分时传媒、迅雷网络、展架媒体、易取传媒等上市融资计划纷纷搁浅。但由于中国的传媒企业较少,并且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市场化程度,因此在市场方面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传媒产业的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一些企业由于对市场没有充足的信心,在经营和销售上也面临很多难题,从而减少了广告的投放费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房地产、汽车、通讯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而传媒业的广告主要在于这些行业,同时中国媒体广告收入占据了比西方媒体更大的行业比例,因此媒体广告收入逐渐减少,给中国传媒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传媒业以广告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势必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报业重新洗牌,随着媒体广告收入的逐渐减少,媒体竞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使美国纸质涨价,而中国是从美国进口废报纸的,又加上广告收入减少,因此传媒业中的报业在竞争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影响。为应对报价的提升、减少经费开支,不少报纸发行总量萎缩,还相应地减少了报纸版面,导致报纸信息量也随之减少了,中国报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金融危机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第一,重视新媒体。传统媒体过度依赖广告,这使得它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将广告投放转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以此来缓解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具有比以往更加强烈的信息需求,对信息的及时性的要求更高。而新媒体凭借其及时、便捷的优势,满足了人们在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因此,金融危机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娱乐产业发展迅速。尽管部分电视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娱乐产业的总体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影行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仍然迅速,电影产值首次排在全球前十名之列。电影票房稳居全球之首,连续两年增幅至26%以上。以往的经验表明,人们在金融危机时期往往不会过分追求收入和物质,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娱乐业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娱乐和放松,还能调节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紧张的情绪。通过正确把握危机时期人们的心理特点来创作出优秀的、符合人们期望的作品,娱乐业定会在金融危机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因此,金融危机给娱乐产业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加速媒体的重组与并购。由于金融危机,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但是媒体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11月18日举行了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获得92.5627亿元的招标总额,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2.3299亿元,增幅大约为18%。因此,虽然广告市场发生萎缩,但这并没有影响强势媒体的广告投放。相对来说,一些中小媒体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劣势,有的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出现破产或被兼并的情况。弱势媒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的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而强势媒体却能在顶住金融危机压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强势,这恰恰推动了媒体之间的并购与重组。强势媒体通过兼并那些竞争力较差的弱势媒体使自己变得更强,从而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重组与并购适应了媒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媒体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传媒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从美国波及到了中国,虽然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中国传媒人必须提出有效策略应对此次危机。
(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传媒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美国政府一直都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来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同时还及时修改和推出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传媒产业的顺利发展。因此美国的传媒业能够如此发达,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在各个方面影响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在政策上对传媒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抓住机遇,努力促进传媒业的发展。此外,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此次金融危使中国媒体的资金匮乏问题愈加严重。据统计,政府对影视产业的投入较少,产业获得的社会资金也不多,其融资来源大部分是自有资金。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多具有事业化的性质,其中的民营企业也只占较小的比例。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传媒业开始出现重组与合并的现象,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如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会等,适当地为资金紧张的传媒企业或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风险融资,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改变经营理念。
中国传媒业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媒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与西方的盈利模式有很大不同。
西方传媒业的经营采取多元化模式,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中的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经济用途并不相同。多元化经营在积累资本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在传媒业核心业务发展中有效利用多元经营的资本。美国传媒业由于采用这种多层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因此在发展中打造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他们主要依靠影碟出版、度假区、电影、主题公园以及制作与销售文化衍生产品等业务来获得收入。比如电影,好莱坞的电影更多地依靠DVD、网络版权、衍生产品授权等电影后产品开发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过多地依赖票房。而中国的电影产业则主要是靠票房获得收益。好莱坞每一部影片的制作都进行了包括市场分析和调研、效果跟踪、媒体广告等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以美国的电影《哈利·波特》为例,不仅包括影片发行,还包括一系列产品的销售,如图书、DVD、服装、玩具及家居产品等。而我国则主要采取广告和宣传的方式来进行电影营销,其收入也主要在于票房。后期的产业链不够成熟,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传媒业应在扩大产业链的基础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媒体业间与行业间的合作。
金融危机不仅使媒体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也减弱了单一的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媒体间应积极利用这个契机进行并购与重组。媒体间的相互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另外,从传媒资本的方面考虑,中国传媒明显加快了市场化改革进程,国家有关政策也出现了松动,不再严格控制传媒业进入市场,开始允许其有限制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还应积极鼓励传媒业拓展其他领域,将区域及行业的限制打破。我国传媒业要做到不仅经营核心业务,还要尝试涉足音乐、音像、动漫、游戏、电影、通信及体育等其他领域,对文化及创意产品进行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传媒业的综合竞争力,还可以使领军式企业做强做大。
(四)不断进行内容创新,积极扩大市场。
金融危机使经济陷入低迷状态,人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在这种状态下降低。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的问题,有的甚至面临倒闭,这种局面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在过去发生经济危机时,人们在物质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去追求精神消费,在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求心理安慰。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们在特殊时期往往通过去电影院看电影来使自己忘却烦恼,使紧张的情绪压力得到缓解。鉴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此次危机使媒体获得了精神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化消费发展的机会。我国传媒业者要善于掌握危机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电视电影剧本的编写,开发适应观众需求的电视栏目,争取广大的受众。另外,人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急于知道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动态及信息。在图书销售市场上,《货币战争》、《次贷危机》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畅销书籍。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各类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站的经济类信息的频道及栏目。因此,传媒业者应再进一步深度挖掘及开发经济类的节目,使广大受众在特殊时期的需求得到满足。总之,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期此次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在这次危机中,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中国传媒人应积极研究对策,将危机转化成为机遇,使中国传媒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创业;创业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6)02-0016-03
在国家政策和人们思想转变的推动下,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在校及毕业大学生的选择,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父辈眼中的金饭碗,而是想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拥有自己的事业。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受多方面影响,这其中也有许多内在外在的必要条件,金融危机作为资本、货币市场上不能忽视的一座冰山,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对其创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就要与资金打交道,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很难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而金融危机对各个市场带来的影响就体现在货币资金上,所以在金融危机与大学生的创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由金融危机主导的,它对创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打击市场上众多潜在的经济利益。
一、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冲击
(一)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口和出口行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他们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是最直接的。危机在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的过程中,出口业首当其冲;另外人民币因金融危机而升值,美元则在同等程度的贬值,造成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进出口公司的营运压力也会日益增大,其原因就是在危机中很多国家的内需逐渐缩小,从而我国产品市场份额随其逐渐缩小。
(二)对各行业的影响
具体到行业,外包公司和跨国公司业务首当其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减少用人数量;制衣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很大。金融危机的存在使得世界船舶业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西方许多银行因此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所以其对船舶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还有就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三)许多资产的价格如土地、股票增长幅度过快
对预期态度偏离实际情况而乐观过度,导致实际资本积累过多,特别是将许多资金转向投机性较强的房地产市场,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中越积越多最终造成了房地产、金融泡沫。
(四)普遍的过度投资
在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持乐观的态度下,以及信贷的增长迅速和大量流入的外部资金推动力下,危机前各国普遍出现的现象即过度投资,不但对外部资金的流入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等一系列虚拟经济的投资使得众多资产价格被快速提高。
(五)贸易持续逆差并不断恶化
各个国家的贸易状况在危机前不断恶化,逆差也在随之扩大,国内资产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本币汇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得国家对维持本币币值的信心下降,同时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忧虑,经济在外部的冲击面前变得一触即溃。
(六)对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各大企业公司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对企业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裁员,节省开支。而裁员对即将或已经毕业大学生和在职人员来说是重大的打击,对他们这些个体而言即意味着失去工作的机会,失去了生存的条件,社会不稳定因素随之上升。
二、大学生创业的条件
大学生创业是现在社会上最普遍的现象,如果家里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或许会比较容易,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拼搏努力,困难可想而知。即使有了人和,也离不开其他的一些条件。
(一)拥有敢创业的精神
大学生创业动力的源泉便来自于创业精神,其是创业者的支柱。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走向成功。创业大学生最离不开的便是开拓创新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具备了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有远见有想法。
(二)创业经验
在校园内较长时间生活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特别是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业务开拓上,很可能缺少脚踏实地的干劲。所以在创业前要去各个机构企业实习学习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经验,在创业时少走一些弯路,经验的积累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在为自己的创业之路铺路。
(三)外部环境影响
大学生的创业动力还会受社会创业环境以及对大学生创业舆论导向的影响。其创业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政府应从各个方面给予创业者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创业的成功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活力,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为国家的GDP做贡献。
(四)金融环境良好
整个金融市场环境处于正常状态对大学生的创业来说很重要。一个各方面机制运行完善的社会可以给创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有一个顺畅的过程,使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如果金融市场不稳定势必会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重创,创业离不开资金,若整个市场背景都处于资金的不稳定状态,那创业的稳定又从何谈起。
三、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产生的最明显的外在原因便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繁荣期,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货币政策非常宽松,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乐观态度引起了大规模的超前消费,使抵押贷款的扩张加速。没有偿债能力的个人获得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大时,过度负债、资产泡沫便产生了。由此说明泡沫的产生离不开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这两个因素也使得泡沫最终破裂。自主创业的毕业大学生是新创业人才群体,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有限,创业的经验不足,因此,在创业方面会遇到很多障碍。首先,大学生创业机会鉴别能力较弱。现代社会产业发达,物质丰饶,基本步入经济微利时代,但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社会和家庭消费需求下降,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投机性,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创业项目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校园内生活的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相对不足。其次,大学生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缺乏。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创业中不论人脉关系还是资金问题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融资渠道开拓能力和人力资源获取对大学生创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另外,大学生有没有处理好团队内部关系的能力和对创业团队进行明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成活率一般不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会出现分歧。大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变化性较大,而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必须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并坚持合作到底。创业对高度自信和坚持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形成像美国硅谷那样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来自文化上的压力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挑战之一。首先是家庭上的压力,父母一般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选择创业意味着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而创业的过程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在大学生的心理上无形中增加了一把锁,因此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金融危机存在的时候整个金融界的投资都会比较小心,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得到利润,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下降,风险投资商所司的资产以及其拥有的股份的价值也在缩水,于是对他们而言最安全的方法便是放弃投资。虽然金融危机造成了投资商的小心投资,但它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单方面看,中国更快崛起的机会就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寻找,之前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让我国产业发展更快。全球的金融环境不好势必导致国家发展有潜力的、核心能力高的新产业和新方向,这种新发展方向的定位,就会让大学生创业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站在一条线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创业的人带来了机遇。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创业能否成功离不开创业者能力和资源可获取性。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大学生也会在危机爆发时信心受到打击。政府虽然会采取多种方法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但是对快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面临人生路上的重要抉择,选择创业还是到运营成熟的企业从基层做起是对自我定位的很大挑战。创业过程会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思维和行动上的创新,甚至是颠覆传统,这一点不同于专门的工作或企业的经营管理,它需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具有坚定的信心。不可否认,许多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契机都来源于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创业的大学生部分可能成为以后新型创业文化发展方向的领头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金融危机的到来,引起部分企业的倒闭与裁员,一部分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失去工作的人首要做的事就是节省钱财,抑制自己的消费,购买力因此下降,除了生活中的必须品之外,不会考虑其他弹性大的物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有限,而在金融危机下,整个投资界的投资会比较谨慎,所以融资更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资金充足后,工作经验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大学生创业一个很大的门槛,而金融危机会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不能投机取巧,必须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慢慢积累。
参考文献:
〔1〕饶文方,许学军.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7.
〔2〕吴海兵,吴瑞清,王奇.大学生创业成功之关键[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6-7.
〔3〕陈石清,伊文斌.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力促大学生就业[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131-133.
〔4〕马开贵,宋夏伟.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分析[J].企业家天地月刊,2009,(2):53-55.
〔5〕袁永平.金融海啸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硅谷,2009,(13):119.
〔6〕李昊.广东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寻找困境与出路[J].知识经济,2011,(14):66-67.
关键词:金融危机 酒店业 影响 对策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比如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酒店业与金融实体密切相关,酒店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须在金融危机面前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立足。本文将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酒店业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其应对策略。
一、分析金融危机对酒店业的影响
(一)对酒店客源的影响
1、国际
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经济萧条,跨国来看,国际旅客减少;好多企业资金紧缺,面临倒闭。各种大型会议的数量也有所下降,国际上的商务客流量也大大减少。
2、国内
普通消费者的投资和收入大幅度降低和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金融危机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导致人们对就业状况和收入担忧,当居民收入不稳定时,必将计划合理开支,首先就会减少旅游等一些非必需消费,因而度假的客源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其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部分企业资金短缺和面临破产,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公司旅游促销、宴请等大型活动都将会被取消或者减少或者降低档次,一些商务会议会展活动次数同样会减少。酒店客源大大减少是必然趋势。
(二)对不同级别酒店的影响
1、星级酒店
星级酒店面临严峻挑战。总体来看,五星、四星酒店面对的客源大部分是国际旅客、商务客人等一些高端人士,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较大,酒店出租率和平均房价都大大降低,客源大量流失,他们也可能会选择降低档次去消费或减少没必要的消费。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收入大大降低,消费水平也会跟着降低,一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商务人员的开支也会合理计算,宁愿选择降低消费档次,也就降低了星级酒店的消费。
2、经济型酒店
经济型酒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区别于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商务人士、高收入阶层、公费旅游者或政府官员为主要接待对象的高星级豪华酒店, 其服务模式是“住宿+早餐”,是低星级酒店、社会旅馆的替代产品。经济型酒店所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星级酒店要小得多,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旅游的不断升温和公共假期的调整,反而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汉庭连锁酒店、布丁酒店、汉庭客栈等连锁型百元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从而酒店之间竞争也就会加大,这也是对酒店更近一步的考验,更多的出色之处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积累更多更优质的客源,更好促进发展。
二、金融危机下酒店业的应对策略
(一)整合客源,不断开辟新市场
目前,国内比较高端的酒店基本上面向的是国外客人,国内客人一般选择中低端酒店进行消费,从国内来看,国内的综合实力的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考虑把酒店业重心逐渐转向国内,更加稳固,同时也能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两全其美。
金融危机下的高端酒店危机更为明显,经济萧条,考虑到各种因素,人们势必会降低一些非必需品的消费,旅游业必受其影响,酒店业直接下滑。
要想长期谋发展,及时调整客源结构,国内外双向发展,不断寻求开辟新的市场,酒店不仅仅是住宿,多样化发展,适时的举办活动,进行宣传,更贴近生活最好,更有利于生存。
(二)优化管理,储备人才
完善管理制度,更好地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市场联系,以市场为中心;酒店内部运营也要了如指掌。有效管理,提高人员配置和资源配置,提高酒店整体运行效率。
我国酒店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酒店管理人才紧缺问题,市场和酒店内部合理对接,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优秀员工的储备和员工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精简人员,多选拔些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必须提高,增强实力,进行内部调整,为经济危机过后的发展做好准备。通过高等院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出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宾客至上,服务第一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优质的服务会赢得更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时刻记着:客人是“衣食父母”,是给酒店带来财富的“财神”,客人是来寻求享受的。最好的宣传来自顾客,做到让顾客满意,生意就会越做越火。
(四)更好的运用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不与互联网接轨,实体产业很难发展,因此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宣传更形象,引人注目,方便快捷,更好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酒店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可以建立自己酒店的独立网站,进行远程交流,网上服务更具时代性,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例如7天连锁酒店将其”全球酒店业第一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 正式展开合作,打造出竞争对手无法逾越的优势,成为全球第一商务酒店网站,奠定了行业电子商务的领军地位。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酒店业势必会造成影响,寻找更好的解决之道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不断开辟新市场,提高管理,为酒店发展培养人才,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酒店,让酒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育红.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N].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21―26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 大学生 农民工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得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中就业问题首当其冲。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均进入减速通道,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的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岗位流失严重,继续生产的企业,新增就业岗位也大大减少,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十分明显。据人保部对500家重点企业的监控显示,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岗位增减相抵,仍有六个月出现岗位净减的情况,岗位流失率达到了8%。而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明显上升。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据人保部的数据,2008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另一方面,城乡调查失业率远高于登记失业率。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我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中西部地区的失业率超过10%,其中大中城市失业率约10.1%。同整个城镇失业率相比,大学生的失业率更高,达到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导致这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是测算方法不一致,目前政府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子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数,分母是城镇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相比较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更接近现实失业情况。
此外,民间和学界的一些专家认为,2008年真实的城镇失业率为12%左右,预计2009年真实的失业率将上升到14%左右,如果考虑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调查结果可能还要更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用不同的测算方
法测算出来的结果不同,但表现出来的态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失业率正在上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下滑的危险。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率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上升1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问题就已经非常突出,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将导致就业增长空间更加狭小。
1、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证券、房地产、制造等行业,人才需求偏少。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用人数量,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以及能源工业的就业岗位都在减少。同时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不少用人单位缩减了招聘数量,甚至取消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
2、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
一直以来,企业对农民工是需求大于供给,农民工找工作很容易,而企业招工却比较困难,甚至出现“民工荒”,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几乎一直在为“用工短缺”而犯愁。然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市场急剧萎缩,以东莞、深圳、温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等一些地区的经济出现不景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沿海地区外向型的尤其是出口加工型的企业,钢铁、焦化、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处于限产、押产、半停产、停产等状态。据统计,截至2009年初,全国已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农民工由于经验的和技能、素质的缺乏,主要集中在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产业链较短行业企业中,较高的生活成本和失业,造成农民工大量返乡。据人保部最新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
3、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上加难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加深,城镇失业率还会继续上升,劳动力需求不振,在大学生和农民工遭遇就业寒流的双重压力下,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将变得难上加难。据调查显示:我国下岗职工平均年龄39岁,且35岁以上的占72.5%,而对这个年龄段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三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文化的占40%;劳动技能不高,初级技工及以下的占40%,既便是已有的职业技能也大多不能满足其转岗的需要;我国女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男性下岗职工低近20个百分点。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困难。
三、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对策
1、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就业
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的前提。根据奥肯定律,GDP每上升2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已计划投资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最后形成的财政投入规模约近30万亿。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带动就业的增加。但是,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就业扩大效果,特别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中,偏重哪些产业会产生十分不同的就业拉动。中央政府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和实施的产业振兴规划,通常以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和重化工业部门为关注重点,但这些产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就业的直接效应较弱。因此,从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出发,财政投资在结构上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使用财政资源投入,发挥最佳的拉动就业效果,对于吸纳就业效果最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需要利用上述投资计划的地方和民间配套投资,以及减税、减负等财政手段给予扶持。比如采取招投标方式,对那些符合要求的、与重大工程配套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优先权,提高财政政策解决就业的积极效果。
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一直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加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企业的员工队伍难以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金融、财政、税收的支持,积极发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带动个人就业的辐射拉动效应。一是要建立一批中小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以政策减负来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用工岗位,消除民营企业裁员的动机。比如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缓缴一些保险费或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允许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
3、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个人创业,往往能带动一批人就业,一般而言,一人创业成功可带动3.5人就业。这表明鼓励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创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将极大缓解就业压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农民工及城镇下岗职工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对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扩大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范围,放宽资产担保的条件,并在创业场地和创业服务、税收和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其提供创业支持。此外,应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在创业资金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度,对符合财政贴息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4、健全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
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中,劳动力技能总体水平偏低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大部分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工人文化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今天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应抓住金融危机这一机遇,建立和优化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教育包括职业技校全日制教育、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岗培训等。全日制职业技能教育可以发挥“蓄水池”和“精炼器”的作用。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力量,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岗培训能起到避免裁员给就业市场增加新的压力。有效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可以提高求职者就业竞争力,解决“找工作难”的问题。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应注重加强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教育,包括其创业的观念、创业准备和一些基本的财务、策划、经济知识的培训,激发其自主创业的激情。培训所需的经费可由政府财政和个人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费用,个人承担剩余的小部分,对于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劳动力,可由政府提供就业培训券。
此外,应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对于求职者至关重要。只有全面细致地公开金融危机的种种影响,求职者才可以尽快获得就业市场的相关资料,少走弯路。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为求职者顺利找到工作提供条件。鉴于农村网络发展落后,地方政府可将就业信息服务点设置到村镇,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将异地用工信息传递给农民工群体,有效避免大规模“返乡潮”的出现,同时还可减少农民工异地求职成本,防止盲目、无序流动带来的成本损失和其他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菊: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2] 张丽、吕康银: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9(3).
[3] 杨宜勇、池振合:2007-2008年我国劳动就业形势预测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2).
[4] 马红梅、金彦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4).
[5] 汪孝宗: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N].中国经济周刊,2009-03-01.
[6] 忠: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整体性思考[N].吉林日报,2009-03-21.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影响 启示
一、引言
从2008年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摩根大通公司收购;2008年7月11日,加利福尼亚州印地麦克银行由政府接管;到2008年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正式接管这家全球最大保险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小于50%。这场危机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在过去若干年快速的成长依赖于世界经济快速和稳定的发展,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宽松和稳定的环境,世界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量高达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近50%。当因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发生后,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此外,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在次级债的影响下,发达地区受到打击最大,在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时,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这对于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的需求下降时,欧盟和日本的需求也跟随下降,欧盟与日本没有能成为美国份额下降的替代区域。因此,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2、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因此各企业所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出口受到抑制,所以对外贸型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以内销为主满足内部需求的企业来说,影响则有限。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趋势明显。据统计,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2008年第三季度对美出口增幅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一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幅达20.4%,第二季度下降到15.6%,第三季度更是降至12.4%。同时,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的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从内销型企业方面来看,由于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从而较少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基于此,很多在国外市场受挫的外贸型企业也正在积极的开拓国内市场,进行艰难的转型。外贸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以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而求得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不过,总体来看,外贸不景气主要冲击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大,即便有也是间接的。
3、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目前全球金融动荡的主线在发达国家。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到目前为止,此次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有限,整体看,次级债投资在中国金融机构资产中的比重小于1%。其中,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持有数量小,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为超过2%;中国银行持有数量相对较大,次级债投资占权益比例约为13%。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银行相关投资的总头寸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即便完全损失也不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太大的直接影响。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的。在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长期依赖出口,由于其不可持续性,致使受影响非常之大。而中国争取要越过这个发展陷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已经掉入了这个陷阱。因此,找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一种共享式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改善,这应该是中国所追求的。在危机面前,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应对,以尽量减少损失,将是我们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当然,美国的经验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1、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
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中国同样:年在这样的隐忧。所以,中国政府要严防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比类情况。在国内,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其实不然。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因为,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次级债券的次级贷款人信用还有等级之分(即“次级信用”),但对中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很大部分人甚至连“次级信用”都没有。这是因为近几年来,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没有谁是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信用等级可分的。这样,一部分信用欠佳的贷款人就必然会进入到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中。尽管目前国内不少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信用不好,但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上涨时,过高的房价会把这类缺乏信用的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掩盖起来。一旦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就必然会暴露出来。这些潜在风险一旦暴露出来,国内银行将面临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
2、注重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关键词】上海商业 金融危机 信心 融资
上海市是我国的商贸名城,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商业一直是上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空间在不断地拓展。但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经美国到欧洲,再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场世纪金融海啸实实在在地冲击着全世界的经济。上海作为世界重要的市场无可避免地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作为上海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商业同样受到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金融危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1、金融危机的实质
金融从其本源的意义上讲,是资会的融通与流转。而资金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结果,它在本质上应该依附于实体经济活动。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资本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大门的“通行证”。使它可以在经济活动制约之外,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这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之后,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实体部门之外的特有的运行与波动规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货币、贿赂、短期利率、房地产、证券、金融机构等)短时期内、超周期的急剧恶化。表现为汇率与利率波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商业、金融机构短时期内集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破产倒闭等等。
2、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破坏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及经济整体低迷影响,美国就业形势开始恶化。美国劳动统计局2009年4月1日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整体失业率上升为8.0%,创1994年3月年来新高。制造业开始萎缩。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5月1日公布,4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活动指数仅为38.9%,且下降到1982年来最低点。同时克莱斯勒宣布倒闭,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也已经大幅下滑了30%,创1974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人们普遍预期悲观,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促使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深化无疑给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来自路透社的最新消息,日本出口面临困境。德
国、法国、意大利等商业活动明显减少,公司普遍预期悲观,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到警戒上线两倍,而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二、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1、群众信心受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商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信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群众生活日趋困难,造成群众商业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据上海2008年的统计反映,2008年一季度,商业信心指数仍高达142.05%;二季度降至121.61%,比一季度下降20.44%;三季度又降至104.54,比二季度再降17.07点%,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不少商业在投资问题与群众消费指数上显得更加谨慎,对商业消费“多看少动”,表现出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的相对不足,与过去那种提前消费的投资心态有天壤之别。
2、企业经营受影响
从国内看,2007年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商业企业。同时,受东道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东道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此外,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往往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上海境外商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直接融资受影响
通过海内外上市是上海商业直接融资的重要资本手段。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灾”,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消极传导作用。股价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已放缓IPO,对已经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的上市企业也暂停上市,发行上市工作几陷于停顿状态。
三、金融危机中的上海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深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上海商业的不利影响,我们已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次贷爆发前,为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膨胀,我国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前景看淡,各国开始转变经济方针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降至的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2008年11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政府直接启用4万亿的财政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促进群众消费,保持商业发展等方面,这是我国决心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路线上的又一举措。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变从紧为宽松,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下一阶段,将采取六项举措,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上海商业应当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用好政策,在大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商业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商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即消费,是一定空间上以固定的产品吸引物为中心、以人流带动物流的空间位移过程。要完成这个空间转换过程,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必不可少。只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才能满足旺盛的商业市场成长的需求。(2)完善商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产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是商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抑制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商业市场良性发展。应该说造成不正常价格竞争现象有诸多因素,经济人动因乃基本诱因,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存在则是主观动机转变为客观行动的必要条件。对顾客而言,由于商业活动经常是在非理性情况下进行,多数情况下是与产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固定很难很好地了解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要保护顾客权益,应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对商业的信息支持制度,其中包括规范商业企业的信息提供行为,建立商业信息服务系统,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2、树立稳健发展理念
商业企业要用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思想。首先,商业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商业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实现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优化商业的生产要素
商业从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关系看,要素相对效率较高的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和其他要素投入普遍要高,而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低的省份,效率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商业发展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入依赖很深。另外,劳动力效率下降。因此,优化生产要素主要是要优化资本和劳动力。首先,资本的优化主要是资本的投资方向及提高资本的经营绩效问题。从前文分析知,我国的商业固定资产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而零售业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好,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零售业的经营业绩,如采用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经营或者集团化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等。其次,劳动力要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教育途径对商业从业人员进行进入门槛前的学习,进入行业后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提高。
4、加强商业的组织发展
(1)完善产业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行业组织职能、产业进出门槛的规定、产业的鼓励政策等。商业投资政策的倾斜。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可以通过对产业内或者产业间的优惠政策来引导。(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首先,产品、市场创新。商业行业的创新与其他技术性强的行业不同,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软技术创新上。产品创新可以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并考虑商业的时尚特点、适度加入时尚元素,通过设计主题、营造情感氛围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价值化的产品。市场创新更多的在于对商业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多元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次,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全国的绝大部分零售行业在经营模式上都陷入恶性竞争,这种经营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中国商业市场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产业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消费上,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商业的增加值微薄,围绕商业形成强有力和不断创新的产业链,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是中国商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二次腾飞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羽琴、陈康海:基于我国零售业态现状的趋势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2] 吴国周:中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N].中国经济周刊,2008-11-10.
[4] 肖立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8-11-07.
[5] 夏春玉:关于我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0(5).
(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兰溪 321109)
摘 要: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世界工厂,随着外贸的程度越来越高,也使得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之间联系的更为的紧密了。自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承受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使得我国的经济也陷入到危险的境地,但是危机并不全是坏的一面,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积极地调整,比如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也都是绝好的机会。本文对于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还有如何来有效地缓解和应对外界的冲击进行相应的讨论,并且也都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影响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66-02
在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本土爆发后不久,就演变成为对于全球经济都产生显著影响的经济危机事件,使得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的较高的失业率还有各种政府的巨额的财政赤字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希腊,冰岛政府破产,之后从发达国家也开始向着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发展,这样的全球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经受着非常严重地金融冲击,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不断地下滑。所以对于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最大的来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主要是指的在一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的大部分的金融指标都呈现急剧的,非正常的恶化的局面,随着全球的一体化,世界已经变成平的,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还有相关的影响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加深,金融的风险波及他国的速度也都在不断地增快,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现在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的频率在增加,时间间隔在缩短。金融危机以及其发生的根源不一样大体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次贷危机这几大类型,而且近些年来金融危机也是越来越呈现出多种形式的综合作用影响了。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特点就是在发生危机的地区人们对于未来的情况普遍呈现出悲观的预期,而且整个危机区域内的主要使用货币会出现大幅贬值,经济的总量以及经济的规模也都会出现很大的缩减,往往伴随着企业的倒闭,社会上的失业率增加,社会经济普遍呈现萧条的态势,更加严重的话往往还会伴随着社会动乱的出现。
虽然美元已经与黄金之间脱钩了,各国的货币与美金之间的汇率也都脱钩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对于美元世界货币的角色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且世界各国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持有美国的美元国债。但是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又往往是贸易逆差的情况居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可以维持其经济继续增长,所以会往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经济泡沫,泡沫的越来越大到必须破灭的时候也就会变成经济危机。所以这场开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主要可以归结于是美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而世界各国也在往不可持续的美国的经济增长吹入了大量的泡沫。
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投资的影响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就开始进入到下行的轨道上,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也是非常难逆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经济所面临的经济增速下降的矛盾也都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的企业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还有外部市场的潜在风险加大,普遍对于经济的增长缺乏信心,而且这个时候银行的流动性趋紧以及市场上的流动性明显不足,这样的情况也都使得更多的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趋于谨慎,相关的投资趋势呈现下滑之势。
2.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就基本上成为了世界工厂的角色,所以我国的生产出口行业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需要与外界的经济体之间保持非常高的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七成是来源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在金融危机之后,欧洲还有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外的需求持续降低,进出口贸易也在呈现萎缩之势,这样一来我国的主要出口国家都处于国家经济走向的衰退以及对外界的需求降低的趋势下,进出口的数量也呈现萎缩之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增幅出现明显回落,而且由于国内的消费需求不振以及居民对于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使得我国的国内进口数量也是大幅度萎缩,这样的局面也就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交易中的出口总值增速呈下降趋势,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
3.对于我国的消费的影响
驱动经济发展的也就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消费与其他的两个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外的的经济环境都不景气,大部分的企业也都在举步维艰,而且中国股市的低迷套入股民大量的现金,经过多年的房地产上涨之后,实体制造业经济也是困难重重,再加上居民的失业率有所增加,这样的情况也就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地降低,国内的消费水平也在放缓,消费的各种指数也都在向下走。
4.对于我国的制造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可以自保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对各种的反倾销进行调查来保护本身国内的市场。我国的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国家就是欧盟还有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对外的贸易需求降低,进口的数量也是持续的出现萎缩,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很多工厂陷入停工的境地,而且一些在以前拿到大量贷款进行急速扩张的企业,比如我国的太阳能厂商无锡尚德,如今已经风光不再。欧美国家的需求降低,我国的经济又在进行调整,这些原因都使得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增幅有明显下降,导致我国的工业生产的增速直接呈现回落之势,全国的制造业也都不景气。
三、对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
1.大力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在这个时间的节点上,我们要认识到以往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是难以为继的,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国家需要经常产业升级,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于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以及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最快的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的优化相应的投资结构,扩大相关领域的投资规模,在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来大力的开展环保、水利建设还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的工作,以便来满足新的市场消费增长需求,提高居民的整体的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2.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随着当前的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多元化的投资也成为了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所以我国也需要出台相应的规定与措施来鼓励企业最快的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对于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加快加工贸易方面的产业升级,从而来加强我国的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我国的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来转变我国的外贸经济增长方式。除此之外也需要有关部门可以加快我国的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大对于金融安全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系统来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相关的资产质量。
3.加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房地产市场的增长之后,如今商品房已经不仅仅是一套用于居住的商品而已,由于有大量的资金在这其中所以如今的商品房基本上已经成为了金融产品,为了有效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而降低房地产对于我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关部门需要可以积极地建设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对于房地产的按揭业务的风险管理、对于房地产的各项经济指标也都要保持密切的注意,采取各种的手段和措施来帮助房地产可以软着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面对金融危机也不要惊慌失措,为了最大的降低金融危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的有关部门需要可以来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着眼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有效的缓解我国现存的突出问题的同时来积极地推动经济的转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而来提高我国的对于金融危机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建红徐少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田金融与济,2011.
[2] 卢永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构,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