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研究论文

计算机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0 09: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研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研究论文

第1篇

1.计算机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与教学的改革

2.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讨

3.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研究

4.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 

6.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7.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

8.对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研究生现象的分析 

9.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10.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1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12.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统考与自主命题“双轨制”政策的实效分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13.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14.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6.国内外计算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17.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18.浅谈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19.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

20.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在京就业情况及启示——以辽宁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为例

21.MIT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

22.研究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与实践

23.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4.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25.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26.计算机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我国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28.面向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29.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30.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课程设置探讨

31.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32.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3.浅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5.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教改初探

36.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国内外高校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8.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39.学术型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

4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基于22所美国著名大学统计数据的分析

42.教师领导力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3.美国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

44.韩国KAIST大学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

45.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

46.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究 

4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48.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9.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50.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51.研究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教材分析

52.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5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与网络课程改革——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系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54.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55.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6.探索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57.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58.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  

59.研究生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启示 

60.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61.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6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63.依托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 科学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64.天津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5.从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看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

66.工程化实训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e-Boyer-CIPP”创新应用体系研究 

67.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68.浅谈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及实践

69.中医药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医药信息学相关课程教学探索

70.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与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2.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3.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研究协作组举行成立会 

74.计算机学科工程研究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75.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76.计算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77.研究生计算机文献检索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创新——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

78.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动画教学

79.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

80.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81.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82.计算机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项目驱动为核心

83.研究生课表的计算机自动编排

8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 

85.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保障、计算机、审计

86.国内外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8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 

88.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89.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的构想与实践

90.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91.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模式探索

92.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9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94.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5.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96.用于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概况

97.一个基于计算机辅助实施的研究生中期筛选系统方案

98.硕士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99.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尝试

10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101.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02.基于计算思维的高校研究生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

103.我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口语测试及其反拨作用

104.数学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之个案调查

105.计算机辅助仿真模拟器对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106.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07.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途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侧记

108.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109.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按一级学科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探索

11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2.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13.对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处理就业信息的探讨

114.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发展迅速

115.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

116.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117.协同创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8.采用计算机参与管理 提高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

119.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0.计算机互联网与中医研究生计算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12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之我见

123.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神经科学课程的思考

124.医学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125.面向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计算机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讨

126.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第2篇

关键词:CADCAMCAX应用

[summary]:quickdevelopmentthatCAD/CAE/CAMtechniqueispushingthemanufacturingindustryfromtheproducttodesigntomaketechnocracyaseriesdeep,completely,havethereplacingofprofoundmeaning.CAtheDisnotonlyandonlyis"jiltthedrawingboard"alreadyandgraduallyknowforpeople.Thistextdiscussedthecalculatortolendsupporttothedeepoftechnique(CAX)toapplytheinsidesuchasthebusinessenterprisetoprogramfromthepracticalangle,andthesoftwarechoosethetype,personnelthetraining,applicationexpansionetc.theproblem,methodtowardsCAD/CAMsoftwarechosetypemadethepointintroductionwithstep,andtryhardfortohavethefunction,advanced,science.

Keywords:CADCAMCAXapplication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管理、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Q--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统称为CAX即计算机辅助技术,已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CAX的应用水平不仅是衡量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更进一步影响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

对于许多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而言,CAX早已不是"旧时玉谢堂前燕",CG---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应用已深入人心,CG所实现的"甩图板"固然是推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工程技术开发领域应用所迈出的一步,但同时应当看到相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产品CAD--CAD/CAE/CAM全面集成,AM--敏捷制造和CE---并行工程而言,无论在技术含量上,还是在预期经济效益上这都只是第一步。因而,三维建模,智能化CAD以及PDMS---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乃至全系统集成等CAD的推进深入工作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面临着整体规划、软件选型、人员培训、应用推广等问题.

二、企业级"CAX"应用整体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CAX应用亦然。首要重点就是企业级的整体规划,具体而言,包括时间、空间两个方面。

在时间范畴上,企业CAX的应用、深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的,所以从实施之初就应当立足生产实际,结合企业发展大计,制定长期战略,长计划短安排,从CAD。CAM、PDM等系统的初步建立,逐步完善,到全面集成系统管理,步步为营,并依据各阶段计划落实情况和企业发展变化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正。

在空间范畴上,由于产品设计开发部门、工艺设计部门乃至车间级工艺人员都是CAX企业应用的主体,故整体规划工作必须立足现实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应用部门,人员定位作出不同规划。例如:设计开发部门考虑配备高、中端CAD/CAM集成系统(三维造型、有限元分析);工艺部门、车间级CAD/CAM则可配备完整2D功能,简单3D功能(装配、自动编程);若只允许检索、查阅,甚至可以只配备模型图档浏览工具,但应当特别指出两点:

1.各部门系统间数据、档案应确定交换通畅,各系统无虚连接;

2.不论高、中、低端系统,也不论开发级规划、车间级安排都应预先考虑对将来的入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轨道是否会产生副面效应。

这里可举软件系统组合范例如下:

1、某模具厂,开发部门采用UG为CAD、CAM高端、SolidEdge为CAD中端;工艺部门以SolidEdgeOrigin3D为CAX平台,MasterCAM为CAM中端;车间级人员仅允许查阅,故采用SolidEdgeOrigin+Viewer;

2、企业长期使用AutoCAD,规划设计部门以MDT为开发平台,工艺部门则采用AutoCAD/AutoCADLT,车间工艺员采用AutoCADLT/Viewer。

三、软件选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和CAX市场日益扩大,基于各种运行平台、技术核心,定位于不同性能价位的CAD、CAM软件百花齐放,性能及易用性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企业而言,只有最适合于自身产品开发的软件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选型必须立足于自身产品,离开这一基本点,任软件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终将沦为"鸡肋"。

通常,CAD、CAM软件的选型分以下几个步骤:

3.1.立足产品,需求定位

对软件的选型应切合实际,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复杂程度、企业内部设备来明确需求定位,才不至于迷失于众多CAD/CAM厂商的宣扬中。例如对于一家电产品厂而言,其CAX系统只要定位于产品设计,则它需要的是一个较强造型能力、装配功能完善,工程出图快捷的CAD系统,通常还应具备从顶向下的设计功能;对于产品呈系列化、改型频繁的企业而言,对CAD系统的迫切要求则首先是具备强大参数化功能,甚至要求装配的参数化,此外,造型(Modeling)--装配(Assembly)--绘图(Drafting)的全相关也是一个重点;对于注塑模生产厂家而言,模具型腔常有复杂曲面,且企业自行拥有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则在配备具有优良曲面操作能力和模具增强功能的三维CAD的同时,还须引入较强NC(数控)编程能力的CAD软件,对于复杂注塑件,模具设计中流动分析常不可避免,这就要考虑Moldflow或C-Mold等CAE系统,当然,一个CAD/CAM/CAE一体的高端系统也可能是理想之选;又如某些企业产品在钣金,管路上有所侧重,他们对CAX的要求又迥然不同。

因而,任何一个CAD系统都不是全能的,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企业,不同单位要求不同,软件选型考察侧重点必然不同,因此,具体选型开始务必立足产品,明确:什么样的系统才是本单位所期待的--即需求定位。

3..2广泛考察,多方研究

确定需求后,应对整个CAX市场做一全面调查,对软件功能、技术优势、厂商资历等进行广泛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Internet盛极一时,这项工作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以查询CAX软件供应商、商站点来了解软件资料、厂商概况、下载Demo演示信息,也可以上中立专业测试公司站点,查询软件评价报告,比较测评表,还可以登录专业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CAD方面BBS、聊天室,看看天南海北的用户对各种CAX软件的正面推崇、反面批驳,乃至唇枪舌战的辩论,虽有可能失之偏颇,却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让你了解到厂商提供资料以外的另外一面。当然,正面接触软件商以获取书面资料、软件演示版或技术人员现场介绍,都有助于对有关软件的认识。除此外,咨询专业人士、考察软件用户、参观兄弟企业均对选型大有裨益。

由于选型之初已明确要求,经广泛考察、多方研究后,即可初步拟订几种基本方案,通常这些方案在价位、技术优势或运行环境上有所区别,但对企业需求均有可能较好满足。

通常,许多企业倾向的主流软件有:

流动分析CAE:Moldflow、C-mold等;

低端CAD:AutoCADKMCADCAXA电子图板等;

中端CAD:MasterCAM、Cimatron、Powermill、SurfCAM等;

中端三维CAD:SolidEdge、Solidworks、AutodeskMechanicalDesktop等;

CAX集成化系统:ProEngineer、Unigraphics、I_DEAS等模块化集成。

3.3.现场测试最终定型

针对基本方案的进一步筛选,不仅应大处着眼,更应细处着手。典型的做法是邀请软件商到企业做现场测评,对各种方案的软件功能进行详细比较,以企业典型产品和复杂产品为案例,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技术功能指标:造型核心,组件技术,二维功能,三维功能,装配功能等;

b、用户界面指标:任何软件的考评中,用户界面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所有软件的使用主体均为人,所以易用性不言而喻不可或缺;

c、开放扩展功能:文件转换接口、二次开发能力、本地化国标化程度,此外丰富的三方支援常对软件后继扩展有重要影响;

d、价格定位--性能价格比;

e、服务水平:培训、技术支持、版本更新、疑难解答,包含软件商的发展能力。

通过综合评价,软件最终定型。

四、人员培训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1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3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

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4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4]张剑.关注健康——从设计的角度看待电磁辐射.微型计算机.2003.(23).112~118.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密码技术方案论证应用

1.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是一种传统密码体制,也称为私钥密码体制。在对称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为加解密密钥相同,需要通信的双方必须选择和保存他们共同的密钥,各方必须信任对方不会将密钥泄密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称加密系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型网络,当用户群很大,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问题。

2.非对称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码体制也叫公钥加密技术,该技术就是针对私钥密码体制的缺陷被提出来的。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会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加密密钥向公众公开,谁都可以使用,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故其可称为公钥密码体制。如果一个人选择并公布了他的公钥,另外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一公钥来加密传送给那个人的消息。私钥是秘密保存的,只有私钥的所有者才能利用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

3.目的和意义

(1)解决大规模网络应用中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问题

采用分组密码、序列密码等对称密码体制时,加解密双方所用的密钥都是秘密的,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密钥总是要通过某种秘密渠道分配给使用方,在传递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泄露。公钥密码加密密钥通常是公开的,而解密密钥是秘密的,由用户自己保存,不需要往返交换和传递,大大减少了密钥泄露的危险性。同时,在网络通信中使用对称密码体制时,网络内任何两个用户都需要使用互不相同的密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被第三方窃听,因而N个用户就要使用N(N–1)/2个密钥。采用公钥密码体制,N个用户只需要产生N对密钥。由此可见,只有公钥密码才能方便、可靠地解决大规模网络应用中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问题。

(2)实现网络中的数字签名机制

对称密钥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供网络中的数字签名。这是因为数字签名是网络中表征人或机构的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数字签名的数据需要有惟一性、私有性,而对称密钥技术中的密钥至少需要在交互双方之间共享,因此,不满足惟一性、私有性,无法用做网络中的数字签名。相比之下,公钥密码技术由于存在一对公钥和私钥,私钥可以表征惟一性和私有性,而且经私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与之对应的公钥来验证,其他人无法仿冒,所以,可以用做网络中的数字签名服务。

二、方案论证

1.介绍RSA公钥密码体制

RSA是Rivest,Shamir,Adleman提出基于数论的非对称密钥体制。RSA是建立在大整数分解的困难上的,是一种分组密码体制。RSA建立方法如下:首先随机选两个大素数p,q,计算n=p•q;计算欧拉函数φ(n)=(p-1)(q-1);任选一个整数e为公开加密密钥,由e求出秘密解密密钥加密/解密:将明文分成长度小于位的明文块m,加密过程是:c=E(m,e)=modn解密过程是:m=D(c,d)=modn

2.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分析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整数的因式分解问题。实际上,人们推测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整数的因式分解问题,但谁也没有在数学上证明从c和e计算m需要对n进行因式分解。可以想象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RSA。然而,如果这种方法能让密码解析员推导出d,则它也可以用作大整数因式分解的新方法。最难以令人置信的是,有些RSA变体已经被证明与因式分解同样困难。甚至从RSA加密的密文中恢复出某些特定的位也与解密整个消息同样困难。

3.设计RSA系统的注意事项

(1)经过对RSA安全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使用RSA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随机选择足够大素数;在使用RSA的通信网络协议中,不应该使用公共模;不要让攻击者得到原始的解密结果;解密密钥d相对模数n来说不应过小;应该或者加密密钥大;或者被加密的信息m总是大而且m不能是一些已知值的乘积,后面一种情况可以在加密前对m填充随机值实现。相关的消息不能用同样的密钥加密,加密前对消息进行随机值填充破坏消息之间的代数联系及相关性,但是要注意填充算法的选择;应该使获得对任意值的原始签名不可能。被签名的消息应该与模数差不多大,而且不是一些已知值的乘积;

(2)RSA系统的参数选择

RSA系统是第一个将安全性植基于因子分解的系统。很明显地,在公开密钥(e,N)中,若N能被因子分解,则在模N中所有元素价的最小公倍数(即所谓陷门)T=φ(N)=(p-1)(q-1)即无从隐藏。使得解密密钥d不再是秘密,进而整个RSA系统即不安全。虽然迄今人们尚无法“证明”,破解RSA系统等于因子分解。但一般“相信”RSA系统的安全性,等价于因子分解。即:若能分解因子N,即攻破RSA系统;若能攻破RSA系统,即分解因子N(相信,但未证明)。因此,在使用RSA系统时,对于公开密钥N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使得公开N后,任何人无法从N得到T。此外,对于公开密钥e与解密密钥d,亦需有所限制。否则在使用上可能会导致RSA系统被攻破,或应用在密码协议上不安全。

4.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应用

(1)数字签名

长期以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重要的文件,为了防止对文件的否认,伪造,篡改等等的破坏,传统的方法是在文件上手写签名。但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无法使用手写签名,而代之对应的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应该能实现手写签名的作用,其本质特征就是仅能利用签名者的私有信息产生签名。因此,当它被验证时,它也能被信任的第三方(如法官)在任一时刻证明只有私有信息的唯一掌握者才能产生此签名。其特点:签名是可信的,签名是不能伪造的,签名是不可重用的,签名后的文件是不能更改的,签名是不能否认的。

三、过程论述

1.RSA算法工作原理

首先,找出三个数,p,q,r,其中p,q是两个相异的质数,r是与(p-1)(q-1)互质的数......p,q,r这三个数便是privatekey接著,找出m,使得rm==1mod(p-1)(q-1).....这个m一定存在,因为r与(p-1)(q-1)互质,用辗转相除法就可以得到了.....再来,计算n=pq.......m,n这两个数便是publickey编码过程是,若资料为a,将其看成是一个大整数,假设a=n的话,就将a表成s进位(s<=n,通常取s=2^t),则每一位数均小于n,然后分段编码......接下来,计算b==a^mmodn,(0<=b若p,q是相异质数,rm==1mod(p-1)(q-1),a是任意一个正整数,b==a^mmodpq,c==b^rmodpq,则c==amodpq证明的过程,会用到费马小定理,叙述如下:

m是任一质数,n是任一整数,则n^m==nmodm<证明>因为rm==1mod(p-1)(q-1),所以rm=k(p-1)(q-1)+1,其中k是整数因为在modulo中是preserve乘法的(x==ymodzandu==vmodz=>xu==yvmodz),所以

c==b^r==(a^m)^r==a^(rm)==a^(k(p-1)(q-1)+1)modpq

(1)如果a不是p的倍数,也不是q的倍数时:

则a^(p-1)==1modp(费马小定理)=>a^(k(p-1)(q-1))==1modpa^(q-1)==1modq(费马小定理)=>a^(k(p-1)(q-1))==1modq所以p,q均能整除a^(k(p-1)(q-1即a^(k(p-1)(q-1))==1modpq即a^(k(p-1)(q-1))==1modpq=>c==a^(k(p-1)(q-1)+1)==amodpq

(2)如果a是p的倍数,但不是q的倍数时:

则a^(q-1)==1modq(费马小定理)=>a^(k(p-1)(q-1))==1modq

=>c==a^(k(p-1)(q-1)+1)==amodq=>q|c-a

因p|a=>c==a^(k(p-1)(q-1)+1)==0modp=>p|c-a

所以,pq|c-a=>c==amodpq

(3)如果a是q的倍数,但不是p的倍数时,证明同上

(4)如果a同时是p和q的倍数时:

则pq|a=>c==a^(k(p-1)(q-1)+1)==0modpq=>pq|c-a

=>c==amodpq

这个定理说明a经过编码为b再经过解码为c时,a==cmodn(n=pq)但我们在做编码解码时,限制0<=a

2.RSA的安全性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但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因为没有证明破解RSA就一定需要作大数分解。假设存在一种无须分解大数的算法,那它肯定可以修改成为大数分解算法。目前,RSA的一些变种算法已被证明等价于大数分解。不管怎样,分解n是最显然的攻击方法。现在,人们已能分解多个十进制位的大素数。因此,模数n必须选大一些,因具体适用情况而定。

3.RSA的速度

由于进行的都是大数计算,使得RSA最快的情况也比DES慢上一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速度一直是RSA的缺陷。一般来说只用于少量数据加密。

参考文献

[1]陈运.信息加密原理[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2]张周.我国企业开始重视网络安全[J].计算机世界A9版.2000,(3).

第5篇

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对软件系统中潜伏的故障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利用传统的G2O 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失效费用划分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1 无线网络使穿戴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根据是否会严重影响穿戴计算机的网络通信能力,硕士毕业论文将其软件系统的故障分为两类: ①一般故障,不影响或较小影响系统的网络通信; ②通信故障,严重影响甚至阻断系统的网络通信

1 基于失效费用的软件故障划分

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软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的思维的局限性造成了软件系统中可能会潜伏各种各样的故障1 这些软件故障引发的软件失效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损失1 对软件故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BM 公司对其大型项目的故障模式采用的正交缺陷分类法(简称ODC) [3 ]1 这种故障分类方法对软件测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用户更关心的是如果软件系统中潜伏着故障,它产生的失效能够带来多大的损失1 有些故障即使数量较多,也是用户能容忍的,另外一些故障则可能会给计算机系统甚至是给与之相关的更大规模的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损失1 例如,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火箭的爆炸,由这类故障引发的失效发生的概率必须比较低,用户才能接受1 如果对软件系统中可能潜伏的故障不按照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划分,对所有类型的故障发生概率均同等对待,则可能会加大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和强度,提高软件的测试费用,给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1 因此,有必要据此对软件故障进行划分1定义11 设FALL是软件系统S 中潜伏的全部故障组成的集合。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病毒及其防范措施毕业论文

2 利用前面建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建立了一个穿戴计算机软件系统可靠性增长

软件可靠性建模是对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测的重要手段1 软件系统潜伏的各种故障一旦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引发软件失效,就可能给用户造成损失,这些损失既包括软件故障的修复费用,又包括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因不能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而造成的损失1 因为故障的严重程度不同,造成损失的差别也比较大1 有些软件故障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影响很小,甚至是用户可以忍受而无需修复的,有些软件故障则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整个系统的损毁和人员的伤亡1 由于不同的故障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不同,在给定开发和测试费用的前提下,用户可能并不希望故障出现的概率都相同1 为了减少测试成本,造成损失相对较小的那些软件故障出现的概率可以相对的大一点,会给用户造成严重损失的那些软件故障出现的概率就应该比较低,损失越严重的软件故障,出现的概率越低1 因此,用户提出的软件可靠度需求是一个与故障可能造成的损失相关的向量1 为了满足用户的软件可靠度需求,需要对软件系统潜伏的故障按照它们可能会给用户造成的损失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对软件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度,估算软件的时间1穿戴计算机是一种能够随使用者任意移动的新型计算机系统1 移动性是穿戴计算机与普通台式机的主要区别[1 ]1 它除了需要具备独立计算能力之外,还需要与其他处在移动之中的穿戴计算机、便携机以及固定的台式机、工作站、服务器发生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分布计算等功能,也就是应当具备无线组网的能力[2 ]1 无线接入设备提升了穿戴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了恶劣环境下操作人员的生存能力1 如果通信系统出现故障,穿戴计算机的操作者将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难以顺利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1 因此,穿戴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能够引发通信中断的软件故障要降到比较低的程度1为了估算穿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预测软件时间,根据穿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特点为其构建可靠性增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12

3  基于失效费用划分的SRGM

迄今为止,已建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有数百种[4 ] ,例如,J2M 模型、G2O 模型、对数模型等1 G2O 模型(简称GOM) 于1979 年由Goel 和Okumoto提出, 是关于连续时间的NHPP ( non2homogeneouspoisson process) 模型中的经典模型1 GOM 形式简单,回归验证表明其在很多应用中都工作得很好[5 ,6 ] ,研究生很多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使用了这个模型或这个模型的改进模型1 因此,可以选择以GOM 为基础,构造基于失效费用划分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第6篇

[关键词]网络词汇懒惰现象缩略语积极与消极归化异化

随着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与之相应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词汇,以其简洁、形象、比喻生活、富于联想等特点,异军突起,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计算机词汇不再仅仅只是科技领域的普通科技词汇,而是以其独有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尤其是与那些在计算机前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息息相关,而其翻译也随之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本文分别从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的懒惰现象,及其归化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入手,对计算机网络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

1.懒惰现象。

1.1现象:

下面是笔者搜集到的一些颇为流行、颇具代表性、译介非常出色的词汇。从中可以看出缩略语及其翻译,甚至是英汉语言中的懒惰现象。

源语Abbreviation译语缩略语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调制解调器猫videocompactdiskVCD视频光盘/小型激光视盘影碟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光驱compactdiscreadandwritememoryCD-RWM致密盘读写存储器光盘刻录机有些词汇的翻译出现了中西合璧现象,懒得把一部分英语译成汉语。比如:

源语Abbreviation译语缩略语InternetProtocolPhoneIPphone网间协议电话IP电话informationtechnologyIT信息技术产业IT(业)注:时下有种看法,谁要是说“信息技术产业”就有被看成“土老帽”的风险。IT才最洋气、最具异国情调(exoticism)。

有时人们似乎忘记了本族语,懒得去翻译源语,而直接套用源语中的说法,拿来为我所用,竟然在人民大众中流行起来。这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例如:

源语Abbreviation译语缩略语digitalvideodiscDVD数字式光盘DVDcomputeraideddesign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IdiscoperatingsystemDOS磁盘操作系统DOS1.2懒惰现象的分析:

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包含四条准则(maxim)及相关次准则。这四条准则是:数量准则(QuantityMaxim)、质量准则(Quality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Maxim)、方式准则(MannerMaxim)。这里只探讨和本文相关的数量准则和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方式准则:3)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何兆熊,2000:154)简单来说,数量准则规定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应过多也不能过少;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简明扼要,避免冗词赘句,提高交际效率。

在笔者看来,数量准则和方式准则中也包含这么一层意思,即该偷懒的地方一定要偷懒,不该偷懒的地方切忌偷懒,否则交际失败,后果自负。语言能容纳懒惰现象,规则使然。因此,无论是把modem译介成“调制解调器”还是“猫”,或是直接拿来使用,只要各种读者群(readership),从专业人员到人民大众,能理会、能交际、能工作、能生活,这就达到了其语用目的。

1.3懒惰现象的功用。

1.3.1扩充汉语词汇。

懒惰现象和扩充汉语词汇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两者息息相关。“翻译工作者最大的苦闷之一,是汉语词汇的贫困。百年来,虽然创造了不少译名,并且借用了不少日译,可是有些最常用的字,还是没有妥当的汉译的。”(王宗炎b《,翻译通报》

Vol.II,No.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及其缩略语进入我们的生活。对这些词语的译介,不管是音译、意译、中西合璧,还是拿来主义,都能扩充汉语词汇,填补译语中的词汇“空缺”。这不能不说惰性在此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惰性也能恩泽汉语。

1.3.2译名统一。

译名统一问题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译名太多无疑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但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优胜劣汰。优秀的译名经广泛传播会在语言中存活下来,而劣质译名大多行之不远。(于海江,1999)。外来词音译也好“,约定俗成”也罢,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一个:简洁、标准、大众、流行。

“译名有三难:一难于正确,二难于合民族形式,三难于大众化。”(王宗炎c,《翻译通报》Vol.II,No.5)语言中的懒惰现象似乎可以翻越这三座大山。虽然各种汉译都有自己译介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但应该结合我们汉文化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优胜劣汰,使其统一。同时,也让语言这个开放性系统不断地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就像早期的由‘德曼克拉斯''''

(democracy)到’民主‘一样,由’大乱‘到’大治‘。(张政,1999)1.3.3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在英汉口语体中,冗余现象与简化倾向并行存在,它们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来源于社会功能,又在社会功能的作用下并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冗余现象可以增加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简化倾向则可提高信息传送的效率。(吕国军、李胥森,1992:12)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中的懒惰现象具有相对积极的意义。当然,积极意义的产生源于翻译和语言运用过程中对“规则”的严格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超出语言的“游戏法则”,干些无谓的偷懒的活计,无助于扩充汉语词汇,无助于统一译名,无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可以设想,把人们从未谋面的源语中的缩略词和外来词生搬硬套到汉语中去,与国人,尤其是与普通读者流时懒得去解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毫无疑问,说话者或作者违反合作原则,听者或读者诧异,交际失败。

2.归化异化融合并存是网络词汇翻译的正确途径。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术语越来越为人们接受。正如计算机从286型发展到586型只花了几年时间一样,网络词汇与其它科技词汇相比,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同时,现代人喜欢多样性,不喜欢墨守成规。因此,网络词汇翻译虽然仍有对诸如“搜索引擎(investigator)、菜单(menu)、鼠标器(mouse)”等大量网络技术术语的归化翻译。但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e-mail”既有“电子邮件”、“电子信函”的归化译法,又有“伊妹儿”这样通俗、易于接受的异化译法。甚至象《人民日报》这样的正式报刊也使用“伊妹儿”这个名称。另外如“WWW”这个网络词汇,在英语中的全名是“WorldWideWeb”,归化的译法是“世界广域网”。但其异化译法“万维网”更时尚。它巧妙地借用了这三个中文文字的汉语拼音都是以W开头,与英文形似的特点。但是,由于汉语不是拼音语言,英语词汇很少能直接进入汉语,在英汉语言交流中新词的诞生,主要是在汉语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冲撞后,相互折中和融合的结果,表现在网络词汇的翻译中就是一种音译加意译构成的译词,即一般所说的谐音联想词。所以,网络术语翻译更常用的是归化异化融于一体的方法。如:黑客(hacker)、因特网(internet)。这两个词的翻译方法是:前一部分是异化的方法,保留了其源语词汇发音的特点;后一部分是归化的方法,点明其意义。同时,由于有些网络技术术语,尤其是其缩略语形式不易翻译,更由于在这一领域里人们的文化包容性越来越强,网络术语翻译目前流行一种特殊的归化异化融合方法。这是一种保留某一词汇的英语单词或其缩略语,即保留源语词汇的洋味,再进行归化翻译的方法。如“Infoseek查询工具、Ultrasmart查询方式、IRC多人实时交谈。”超级秘书网

3.结论

论述了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的懒惰现象,该懒惰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只是相对的。它在扩充汉语词汇、统一译名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可影响交际(书面或口头)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总体来讲,懒惰现象在语言中的积极作用远大于其消极作用。同时,网络词汇既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翻译方法。对网络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异化融合并存为主。

参考文献:

1.王宗炎a.音译和义译。翻译通报,Vol.I,No.5译名论集。张岂之,周祖达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2.王宗炎b.漫谈译名。翻译通报,Vol.II(5).同上3.卢欣渝。科技新词汇译名的统一性———漫谈因特网词汇[J].中国科技翻译。1999.(11)。

4.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A].杨字俭、刘学云编。翻译新论[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第7篇

关键字:计算机,工程应用,程序,开发

计算机程序或者软件程序(通常简称程序)是指一组指示计算机每一步动作的指令,通常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运行于某种目标体系结构上。打个比方,一个程序就像一个用汉语(程序设计语言)写下的红烧肉菜谱(程序),用于指导懂汉语的人(体系结构)来做这个菜。通常,计算机程序要经过编译和链接而成为一种人们不易理解而计算机理解的格式,然后运行。未经编译就可运行的程序通常称之为脚本程序。

为了一个程序运行,计算机加载程序代码,可能还要加载数据,从而初始化成一个开始状态,然后调用某种启动机制。在最低层上,这些是由一个引导序列开始的。在大多数计算机中,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等,加载并且执行很多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计算机程序是指一个单独的可执行的映射,而不是当前在这个计算机上运行的全部程序。目前中国国内的计算机语言应用认证主要有微软的MCSD、IBM以及SUN的SCJP,常用计算机语言主要包括C、C++、Java、Cobal、Fortran、Pascal等等,但除了Java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平台,其他语言都受到操作平台类型的限制,使编程工作复杂化,重复编程工作人员的劳动,降低了效率。因此Java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被广大计算机工作者接受。特别是其基于internet的操作性,更使其方便地在网络上传播应用,加之其执行速度比其他开发语言要快,更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计Java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计算机程序开发语言。编写一个程序去生成另外一个程序的过程被称之为原编程(Metaprogramming)。它可以被应用于让程序根据给定数据生成代码。单一一个程序可能不足以表示给定数据的所有方面。让一个程序去分析这个数据并生成新的程序去处理数据所有的方面可能会容易一些。Lisp就是一例支持这种编程模式的程序语言。

在神经网络里储存的权重是一种数据。正是这些权重数据,跟网路的拓扑结构一起,定义了网络的行为。人们通常很难界定这些数据到底表示什么或者它们是否可以由程序来代替。这个例子以及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其它一些问题进一步考验程序和数据的区别。

编写程序是以下步骤的一个往复过程:编写新的源代码,测试、分析和提高新编写的代码以找出语法和语义错误。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叫做程序设计员。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编程的要求和种类也日趋多样,由此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程序设计员,每一种都有更细致的分工和任务。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分析员就是两个例子。现在,编程的长时间过程被称之为“软件开发”或者软件工程。后者也由于这一学科的日益成熟而逐渐流行。

因此,如今程序设计员可以指某一领域的编程专家,也可以泛指软件公司里编写一个复杂软件系统里某一块的一般程序员。一组为某一软件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有时会被指定一个程序组长或者项目经理,用以监督项目进度和完成日期。大型软件通常经历由系统设计师的掌握的一个长时间的设计阶段,然后才交付给开发人员。牛仔式的编程(未经详细设计)是不为人所齿的。

两种当今常见的程序开发方式之一是项目组开发方式。使用这种方式项目组里每一个成员都能对项目的进行发表意见,而由其中的某一个人协调不同意见。这样的项目组通常有10个左右的成员,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管理。第二种开发方式是结对开发。在生活中,你通常只知道「喔!原来这网站是用Java写的、「喔!原来这是手机的JavaGame。若自技术层次拆解,JavaTechnology可简单区分为Java程序语言(language)与Java平台(platform)。

Java程序语言所指是撰写程序所需的语法与词汇,像学习中、英文,有一套基本的单字与语法,只要利用单字组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这就是Java程序的基础。

至于Java平台,如大家熟知的,Java共分三大平台:J2ME、J2SE和J2EE,分别专精于嵌入式行动平台、标准平台和企业应用平台,除了共同的类别函式库(API)之外,每个平台也有其特定的API,供程序设计师们开发使用。

随着开发工具陆续推出,降低了Java开发技术门坎,要写出正确无误的Java程序不是太难的事情,但论及系统性的Java软件开发,那可就不是一件轻松事。开发大型项目有三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分别是人(people)、流程(process)与技术(technology)。

这三个要素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项要素的成败都会影响另外两个要素,与相关开发人员的素质,这不是一项简单容易的任务,但有好的方法可以完成。真正困难的不是Java程序语言或是API的使用,而是整个对象导向程序设计的概念。也标榜与Java有着类似的对象导向架构,除执行平台不同、API的名称不同,本质与Java可以算是孪生兄妹,在渐进式的开发过程中,透过不断的提炼(refine),可趁早发现问题且找出解决方法,也确保每一工作项目的进度。不过,在架构(Architecture)方面,RUP确实着墨较少,而架构优劣也是足以影响软件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QoS(QualityofService)或是SLR(ServiceLevelRequirement),我想是每个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管理(Manageability)、可信赖(Reliability)、可扩充(Scalability)和安全性(Security)等条件。

第8篇

[论文摘要]故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文中针对网络故障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现在一些网管软件趋向于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中。提高网络故障的智能水平有助于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正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有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故障(soft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由于设备的多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故障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可以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可以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③其它设备故障。包括电源故障、监控器故障、测试仪故障、分析仪故障等等。

软故障是指网络系统软件运行出错。软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因为软件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问题的表现不如硬件那么直观。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故障的识别和诊断更加困难。故障管理中所处理的软故障主要针对与网络通讯和服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它可以直接根据网络软件来划分,包括通讯协议软件故障、网络文件系统(FNS)故障、文件传输软件故障、域名服务系统(DNS)等等,其中通讯协议软件故障是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错误通常是在协议软件运行时遇到某个异常条件(如缓冲队列满)或协议软件本身未提供可靠机制而导致传输失败,报文丢失。

故障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在复杂性和规模上提高,网络故障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技术、设备的应用使故障的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故障管理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内容。

(3)故障管理的功能

故障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排除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系统至少必须具备检测、隔离和纠正故障的能力。

故障检测(detection)是指对系统的性能和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根据结果和一定的识别规则判断系统是否故障。故障检测要求管理系统监视网络的工作,考查网络的状态及其变化,一旦发现系统出现故障马上进行报警。

故障隔离(isolation)是指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通俗地说就是指出谁发生了故障,如哪个子网、哪个设备或者设备的哪个部件,对于软故障则指明哪个系统出了问题。由于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故障类型、原因、故障源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故障的表现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故障隔离的复杂性。隔离系统应当尽可能地缩小故障源的范围。

故障纠正(correction)是指纠正所发生的错误,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故障纠正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目前所采取的手段除了进行硬件维修、系统重启、一定程度的恢复外,还包括一些非技术性的活动,如人员的使用和技术培训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支持等。

(4)影响故障管理的因素

与网络管理一样,故障管理也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过程、设备和工具、人员。成功的故障管理策略是这三者的完整结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过程主要指为实现故障管理功能而进行的操作,下一节介绍的内容就属于故障管理的过程。了解管理的一般过程是开发一个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的基础。

设备和工具指的是进行故障管理的软硬件工具,包括故障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实用的故障管理系统等。设备和工具在故障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和工程师实施管理功能,排除故障,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下面介绍的就是几种专用的物理设备:

①时间域反射测量仪(TDR)。通过显示物理介质传输信号的波形表明设备或链路是否故障。

②网络监视器。监视网络上各结点的状态,得到网络的各种统计数字,以确定是否故障。

③网络分析仪。实时分析结点的收发报文,帮助管理者跟踪和隔离故障。管理人员在故障管理中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管理系统和工具的运行,并在它们的帮助下完成故障排除和系统恢复工作。

2.智能化网络管理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对各种大型复杂的网络进行管理,许多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管理领域。虽然全面的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网络管理的特定领域实施智能化,尤其是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网络管理是可行的。

用于故障管理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接口四大主要部分组成。专家系统以其实时性、协作管理、层次性等特点,特别适合用在网络的故障管理领域。但同时专家系统也面临一些难题:

(1)动态的网络变化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库。

(2)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相关到其它许多事件,很难确定与某一症状相关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解释和综合消息复杂。

(3)可能需要大量的指令用以标识实际的网络状态,并且专家系统需要和它们接口。

(4)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一直以来是瓶颈所在,要想成功地获取网络故障知识,需要经验丰富的网络专家。

在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时,还必须把握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不仅要利用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考虑实现上的复杂度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事件知识库的研究

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表示有逻辑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规则表示法、特性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即规则表示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法。其特点是模块性、一致性和自然。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只部分,缺一不可。

为了提高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可以建立事件知识库(EKB,EventKnowledgeBase,

用于存储所有己知事件的类型、产生事件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些细节的静态描述。这个EK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它的数据仅仅包含了属性值与元组,而属性值表示概念,元组表示事实。但研究EKB可以为今后建立完善的知识库奠定基础。

在EKB中存储了己经确定事件。最初,被确定的事件仅限于一些标准事件和措施。随着网络的运行和系统的反馈,EKB的内容将不断增加。

理想状态是能够确定所有的事件。

下面是EKB涉及到的只种基本的数据库表:

(1)事件类型表:该表中主要存储了事件的静态定义。

EKB中保存了己确定的事件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如事件类别(如:性能、系统、网络、应用事件或其它)、严重程度(如:严重、主要、次要、警告等)、产生事件的设备标识、指明设备的类型、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如:影响网速、单个用户不能访问等)、故障排除参考策略、上次更新的时期/时间、关于这个事件的备注信息、事件的详细描述等。

(2)实时事件表:描述了正在运行的网络中的实时事件。

实时事件表中提供可能用的一些字段,用于记录网络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如:设备的ID(从IP地址或查询设备表可以获得)、实时事件的状态(如:新增、确认、清除等)、根据故障票ID获得的相应的故障票信息等。

(3)设备信息表:存储了网络中设备的实际参数。

设备信息表主要记录了每个设备的相关参数。例如,设备ID号、IP地址、设备名称、厂商、类型、重要性级别等。

EKB中存储的相关事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开发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与故障管理相关的系统中,根据不同系统的需要分配相应的知识,以提高系统性能。虽然EKB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库,但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地增加和修正EKB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

4.结论

文中分析了网络故障的类型,提出将事件知识库用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实验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智能管理提供了基于知识的决策手段,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决策水平,为专家系统技术在故障的检测和隔离方面更加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囡等.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M].现代情报.2006.(11)

第9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CMP)WBM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

1WBM技术介绍

随着应用Intranet的企业的增多,同时Internet技术逐渐向Intranet的迁移,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IS。因此就促使了Web(Web-BasedManagement)网管技术的产生[2]。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从出现伊始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特有的灵活性、易操作性等特点赢得了许多技术专家和用户的青睐,被誉为是“将改变用户网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WBM融合了Web功能与网管技术,从而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比传统工具更强有力的能力。WBM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因此,他们不再只拘泥于网管工作站上了,并且由此能够解决很多由于多平台结构产生的互操作性问题。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eb页面对WW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息。所以说,WBM是网络管理方案的一次革命。

2基于WBM技术的网管系统设计

2.1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本系统设计阶段,就定下以开发基于园区网、Web模式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中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为目标,采用先进的WBM技术和高效的算法,力求在性能上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本网管系统提供基于WEB的整套网管解决方案。它针对分布式IP网络进行有效资源管理,使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WEB浏览器对网络和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实施应变式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网络上的资源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2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以国外同类的先进产品作为参照物,同时考虑到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设计。我们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融合了先进的WBM技术,使系统能够提供给管理员灵活简便的管理途径。

三层结构的特点[2]:1)完成管理任务的软件作为中间层以后台进程方式实现,实施网络设备的轮询和故障信息的收集;2)管理中间件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用户仅需通过管理中间层的主页存取被管设备;3)管理中间件中继转发管理信息并进行SNMP和HTTP之间的协议转换三层结构无需对设备作任何改变。

3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设计

为了实施对网络的管理,网管系统必须有一个直观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来帮助管理员。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帮助就是把网络设备的拓扑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即拓扑发现。目前广泛采用的拓扑发现算法是基于SNMP的拓扑发现算法。基于SNMP的拓扑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拓扑的速度也非常快。但它存在一个缺陷[3]。那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域中,所有的子网的信息都依赖于设备具有SNMP的特性,如果系统不支持SNMP,则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还有对网络管理的不重视,或者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把网络设备的SNMP功能关闭,这样就难于取得设备的MIB值,就出现了拓扑的不完整性,严重影响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针对这一的问题,下面讨论本系统对上述算法的改进—基于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

3.1PING和路由建立

PING的主要操作是发送报文,并简单地等待回答。PING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回显协议,使用ICMP响应请求与响应应答报文。PING主要由系统程序员用于诊断和调试实现PING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向目的机器发送一个响应请求的ICMP报文,然后等待目的机器的应答,直到超时。如收到应答报文,则报告目的机器运行正常,程序退出。

路由建立的功能就是利用IP头中的TTL域。开始时信源设置IP头的TTL值为0,发送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收到此报文后,发现TTL值为0,它丢弃此报文,并发送一个类型为超时的ICMP报文给信源。信源接收到此报文后对它进行解析,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的第一个网关地址。然后信源发送TTL值为1的报文给信宿,第一个网关把它的TTL值减为0后转发给第二个网关,第二个网关发现报文TTL值为0,丢弃此报文并向信源发送超时ICMP报文。这样就得到了路由中和第二个网关地址。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报文正确到达信宿,这样就得到了通往信宿的路由。

3.2网络拓扑的发现算法具体实现的步骤:

(1)于给定的IP区间,利用PING依次检测每个IP地址,将检测到的IP地址记录到IP地址表中。

(2)对第一步中查到的每个IP地址进行traceroute操作,记录到这些IP地址的路由。并把每条路由中的网关地址也加到IP表中。(3)对IP地址表中的每个IP地址,通过发送掩码请求报文与接收掩码应答报文,找到这些IP地址的子网掩码。

(4)根据子网掩码,确定对应每个IP地址的子网地址,并确定各个子网的网络类型。把查到的各个子网加入地址表中。

(5)试图得到与IP地址表中每个IP地址对应的域名(DomainName),如具有相同域名,则说明同一个网络设备具有多个IP地址,即具有多个网络接口。

(6)根据第二步中的路由与第四步中得到的子网,产生连接情况表。

4结语

本文提出的ICMP协议的拓扑发现方法能够较好的发现网络拓扑,但是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本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对园区网络的网络管理,所有的被管理设备和网管系统处于同一段网络上,也就是说,系统可以直接到达被管理的网络,所以对远程的局域网就无能为力了。在做下一步工作的时候,可以添加系统对远程局域网络的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晏蒲柳.大规模智能网络管理模型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03.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在讲到C语言中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可以先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排名,你会用什么办法?你又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引出要讲的课题。又如在讲到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链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的链接比较,讲明链接的功能。将做得好的链接与一般的链接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四、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的软件,越是最先进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制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网页制作水平不断向上攀登,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了基础。超级秘书网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施伯乐主编.2002年7月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第11篇

1计算机技术论文产出总体现状

据统计,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2000年共41167篇,2005年增加到72979篇,增加了31812篇,增长幅度达77.27%。其中,2001年较2000年增加了4949篇,增长幅度为12.02%;2002~2003年,的增长量分别为16958篇及22793篇,年增长率均达到36%以上;2004年,的数量较2003年增加了20904篇,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只达到24.34%;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突然大幅度下降,较2004年减少33792篇,下降幅度达到31.68%。总体上看,从2000~2004年,我国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数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是波浪式发展的态势,2005年,数量及增长速度都出现下降,但较2000年仍增长了77.27%。2000~2005年计算机技术情况见表1。

2计算机技术论文产出结构分析

2.1计算机技术各领域论文产出权重的年度变化

从2000~2005年,计算机技术各领域数量占整个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比重每年虽然都有变化,但总的分布格局未被打破。计算机的应用所占比重一直居于每年的主导地位,除2003年占39.19%外,其它几年均在40%以上;计算机软件年所占比重在27%左右,居第二位;计算机硬件年所占比重在22%左右,略低于计算机软件,居第三位;计算机技术理论在整个计算机技术领域所占比重最小,年所占比重在7%左右,居四个领域的最后一位。从各领域的权重发展变化状况分析,计算机的应用呈上下波动,总体下降的局面;计算机软件总体发展平衡,略有降低;计算机硬件呈缓步上升的势头;计算机技术理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计算机技术各领域论文产出权重的年度变化见表2。

2.2计算机技术论文各领域产出数量的年度变化

2000~2005年,从计算机各领域的数量及增长率来年看,计算机技术理论呈现正负相间的增长格局,年增长率于2002年达到高峰,为76.18%,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27.64%,为6年间的降幅最大值,但总体来说,2000~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从2818篇增加到6407篇,增加了3589篇,增长率达到127.36%;计算机软件从2001~2004年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2~2003年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率为38.00%、34.38%,而2005年则出现负增长,降幅达到27.9%;计算机硬件论文的发表从2001年至2004年呈现持续的大幅增长,其中2001~2003年连续3年增长率均在45%左右,但2005年数量大幅下降,较2004年减少了10640篇,降幅达到计算机技术各领域年下降幅度的最大值39.85%;计算机的应用年度情况与计算机软件论文年度变化情况相类似,于2001年始增长,2003-2004年出现较快的增长,年增长率为30%左右,2005年也同样地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为29.83%。计算机技术论文各领域产出的年度变化情况见表3。

3结语

3.1计算机技术领域总体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正在步入转型期

2005年是现代计算机发明60周年,也是个人电脑发明30周年。可以不夸张地讲,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推动了整个世界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今天世界的繁荣。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但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从技术到设备的转型期,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这并不妨碍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根据对同时段数量统计,2000~2005年间,中国计算机技术领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5%,低于中国工业技术领域22.0%的增长率。但2000~2004年间,计算机技术领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3%,高于工业技术领域22.0%的增长率。2005年,计算机技术论文的发表出现负增长,但仍占工业技术领域的11.34%,表明计算机技术已在2000~2004年间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2005年,与全球计算机技术发展一样出现拐点和发展颈瓶(见表4)。

3.2计算机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研究的重点

计算机的应用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涉及广泛,包括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信息高速公路及电子商务等。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从工业技术领域深入到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能够以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相互传输信息,遨游广阔的世界,它极大地推动全球范围科技、文化的交流,推动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生存在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世界中。计算机的应用已从少数专家掌握的技术变成了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活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000~2005年,我国计算机的应用数量从19441增加到30118篇,6年间增长了144.3%,论文数量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为41.23%,远高于计算机技术其他领域的比重(计算机理论所占比重为7.78%、计算机软件占27.45%、计算机硬件占23.54%)。从以上数据可知,计算机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中最受重视的领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中最具开拓价值及产业化的领域(见表5)。

3.3计算机硬件发展迅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物质体现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电脑(PC机)、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PC机包括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我国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重点在硬件制造业上,约占计算机产业总产出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几大信息工程相继实施,对我国计算机硬件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如联想、方正等。我国的计算机硬件研究也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0年至2005年,我国计算机硬件数量从7212增加到16060篇,6年间增长了122.7%,年平均增长率在计算机技术所有领域中最快,为23.32%,高于计算机技术其他领域的比重(计算机理论年平均增长率为23.24%、计算机软件为14.64%、计算机硬件为11.98%,见表6)。从以上数据可知,计算机硬件研究在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也是产业化最迅速发展的领域。

摘要通过对2000~2005年度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12篇

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doc”,其中´´代表自己的学号。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4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位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

年月

摘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

(空一行)

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

(空一行)

关键词:词1、词2

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

计算机概论………………………………………..……1

1.1计算机产生……..…………………………………………..1

1.2计算机的发展……………………………………………..2

1.3计算机中的进制…………………………………………3

一二进制表示法…………………………………………..….3

第二章计算机文化基础……………………………………….6

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

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4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

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

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

4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

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

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4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

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1.1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粗宋体5号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