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3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视化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摘要】供电企业物流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社会目标和企业自身经济目标的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阶段的分析和介绍,希冀对供电企业物流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发展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遵循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一般规律,同时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质资料实体流动实现最佳的组合,从而达到降低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成本,提高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供电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是通过订购、运输、储备等方式有计划的进行。我国的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发展呈现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的特征。
(一)供电企业物资科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与计划经济模式相匹配。供电企业中最早的物资管理单位就是物资科了,无论是较高级别的供电企业,亦或是较低级别的供电企业,物资科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小科室,根本就不具有独立采购物资的权限,财政方面更不可能独立。物资科与供电企业是一种隶属关系。物资科在这一阶段主要具有以下几项职能。第一,根据供电企业各部门所需的物资清单,物资科进行分门别类,最后形成书面的物资采购计划。第二,物资采购计划经供电企业领导批准后,开始进行系统的招标、投标工作,从而进行采购。第三,所有采购的物资全部由物资科送入供电企业的仓库并进行管理。第四,分发物资。供电企业的各部门将本部门所需要的物资上报给领导,有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指令下达给物资科,物资科进行具体的发放工作。在供电企业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资科的工作简单且机械。
(二)物资公司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自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要求。物资公司这一管理模式的产生有一个较大的前提,即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导致物资科管理模式逐渐向物资公司过度,但在这个时期,部分地方供电企业改革不彻底,存在着物资科与物资公司并存这一现象,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管理混乱,对于物资的管理分工不明确最终导致归属不清,这样就给供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供电企业的分离改革区分不同的情况,一是与供电企业联系紧密的部门依旧保留,这些部门如生产技术部门、调度部门、安监部门等,将继续由供电企业集中管理。另一种情况是针对其余附属部门,即与供电企业联系不紧密的部门,将被分离出去。而物资科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与供电企业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被单独的分离出来,形成了物资公司。物资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财政独立,而财政独立则意味着物资的采购及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享有独立的招标、投标以及采购的自。根据供电企业各部门所需的物资清单,物资科进行分门别类,最后形成书面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无需再经经供电企业领导批准,即可开始进行系统的招标、投标工作,从而进行采购。第二,已销售的方式将采购的物资提供给供电企业,从中赚取利润。第三,物资公司不单单服务于一家供电企业,而是可以同时与多家供电企业合作。相比之下,此时的物资公司享有较大的权限。
(三)物流中心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阶段相比于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物资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进步,毕竟,这种模式简化了供电企业原本冗杂的行政体系。但是,物资科的物流管理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第一,物资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脱离了供电企业的控制,供电企业将所需物资报给物资公司,由物资公司单独采购,物资公司往往会将物资加价卖给供电企业,这样,供电企业的物资成本就大大增加,相比于原来的物资科管理模式,这是一大弊端。第二,不同的省、市、甚至县,都形成了当地自己的物资公司,他们具有独立采购的权限,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大大消耗了供电企业的成本。上述两大弊端,促使着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逐渐由物资公司的物流管理模式进入到物流中心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符合现代物流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我国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除了供电企业,其他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物流中心管理模式好处在于取消了物资公司管理模式中的分散采购模式,而是形成了一个统一且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这样就解决了物资公司浪费供电企业资源的这一大弊端。
(四)供电企业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与集约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对电力企业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建立适应集约化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管理模式。何为集约化呢?按字面理解,“集”是集中的意思,“约”,是节约的意思,集约的实质,就是强调把企业的所有有效物资集中起来,进行有效且统一的配置,从而达到物资管理的最优状态。同时需要强调,所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的物流管理行为都要提倡节约,从而降低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针对我国的供电企业而言,这种提高物资应用率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是最优的选择。供电企业拥有一系列的支柱产业,包括电力、电线、电缆、电瓷、电器、建材的生产。传统的供电企业的物流管理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再加上现代物流理念的迅速扩散,供电企业参照了国际大型企业,提出并采用了集约化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宗旨就是提升企业物资管理的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采用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力图充分发挥我国供电企业的优势,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供电企业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第一,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树立创新意识,从物资管理各环节入手,引入先进管理工具,如ERP 系统。ERP系统依靠计算机的技术和手段保证其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ERP系统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了集约化模式下的物流管理的要求。我国供电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物资信息现代化ERP系统,从而保障了集约化物流管理的实现,为其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第二,硬件平台。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即筹建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中心仓库,加强仓储网络建设和仓储配送的可视化建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相应的供电企业的规模及数量都是庞大的,因此供电企业内部体系完善,产品虽单一但却丰富,以上条件都给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基于BPM的铁路物流全流程信息化再造
以昆明东站为例,分析铁路货运站转型为物流中心的基础功能,主要包括货运站生产作业和物流作业。生产作业主要包括:列车接车、到达作业、解体、站调、编组、出发作业、列车发车等;物流作业主要包括:货调、仓储、装卸、配送等。铁路货运站业务全景流程如图1所示。以铁路货运站业务全景流程为基础,结合昆明东站既有铁路货运站组织技术及相关流程,研究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铁路货运枢纽货运作业流程,采用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和运用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技术,建立详细的电子商务过程模型,基于BPMX流程引擎平台进行信息化流程再造[4],对铁路货运枢纽进行业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与管理集成,实现铁路货运枢纽中心站全物流业务流程管理,以及铁路业务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融合,为铁路货运枢纽中心站转型为物流中心提供基础保障。铁路物流业务全流程优化如图2所示,主要采用流程嵌套(子流程),如“站到门”子系统中除了包含配送计划、出场确认、配送在途、交付确认等基本业务,还嵌套出库子系统和装卸子系统。
2基于现代物流应用技术的铁路货运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总体技术架构铁路货运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Java的B/S架构,主要包括采集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用户展现层、客户端5个部分。铁路货运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1)采集层。采集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计划员、值班员、货运员的手工录入、外部表单自动抓取等。(2)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包括货区货位、现存数据、出库信息、入库信息、装卸班组信息、装卸设备信息、装卸流程信息、配送班组信息、配送车辆信息、配送流信息等,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传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存储。通过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索引、存取、修改、删除操作,依靠DBMS提供数据控制功能对数据库运行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数据正确有效,并通过DBMS提供的传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与DBMS之间的通信。(3)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主要对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的物流业务,主要包含以出入库管理、货物装卸管理、配送接取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功能等。(4)用户展现层。应用HTML,JSP,Ajax等技术实现业务逻辑层功能,这部分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界面和信息界面2类。管理信息界面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界面、手机客户端、手持设备等,对外信息界面主要包括情报板界面。(5)客户端。主要通过网络、手机、可变情报板、手持设备终端等方式交通信息。网络形式一般使用InternetExplorer或Firefox浏览器即可,货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登入界面,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物流作业数据;手持机形式主要面向货场管理人员,主要是网络形式相关内容的简化,并在手机端实现相关的信息录入和流程管理;标志形式包含标线、标志、可变情报板等,主要是在这些设备上货场出入诱导信息。
2.2系统功能结构按照铁路物流全流程,铁路货运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业务管理、货位管理、装卸管理、配送管理、组织管理、设备管理、合作企业、系统管理等功能组成,主要以货位管理、装卸管理、配送管理业务功能为主,业务管理、组织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为支持,系统功能结构如图4所示。
2.3系统现代物流技术应用(1)RFID门禁应用技术。采用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进出入的智能化管理,根据货场需求制作RFID卡工作牌和车辆标识牌,作为身份识别介质,结合网络门禁系统,并可便捷地扩展为非接触一卡通系统,构建智能化的门禁系统,提高货场的安全性。根据进出人员携带RFID读取情况判断,进行一系列正常进出站场操作和相关数据库信息更新,或者给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待情况解除后恢复正常运行。智能门禁管理系统集中授权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人员通过一张已授权的非RFID卡便可完成日常的进出入,同时,记录不同工作区和场区出入信息,供门禁系统进行查询、统计管理。(2)RFID数据采集与交互技术应用。RFID是继条形码技术之后的新一代识别技术,它能够借助无障碍阅读、快速扫描、容量大、重复使用、安全性与便捷性、准确性高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物流系统中货位管理的高效化与标准化运营。该技术在铁路货运业务中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解放了货运人员的双手,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从而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来说,RFID技术主要通过对铁路货场货物、货位、货车等进行ID标识,应用于货区货位的到货、入库、验收、拣货、移动、出库等一系列环节中,进行货物品种、位置、数量、载体等诸多信息内容的采集和统计活动,最终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所提供的指示进行信息效验,提高仓储货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货区货位管理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其最终实现目标包括:货位货物的可视化管理,降低库存水平,降低货物在不同货运环节信息重复录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等。(3)Activiti物流业务流程可视化技术应用。Activiti是一个业务流程管理和工作流系统,采用基于Activiti的BPMX工作流引擎平台进行在线流程可视化设计,支持多个业务系统同时运行及切换处理,根据不同的用户授权允许用户进入不同的系统进行访问,而不同的业务系统开发可以基于BPMX平台上开发,也可以由其他开发框架开发再与BPMX做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不同系统间的交互及可视化管理。在流程业务上更改可以有效减少系统流程的变更成本,以满足铁路物流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需求,对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管控,包括业务发生时间、地点、业务员、处理的表单数据等。(4)铁路物流业务全程跟踪技术。站内主要通过RFID标签与货物建立关联,同时根据货物具体业务(如装汽车、装火车、卸汽车、卸火车、对装、入库、出库、存库等)建立货态标准,通过不同业务流程对货态进行实时修改,同时显示货物站内流程明细,实现站内对物流业务的全流程实时管控。站外主要对配送的车辆跟踪管理,综合考虑车站自备汽车和委外车辆,考虑汽车整车和零担运输情况,编制不同情况下的RFID标签的使用规则,实现货物配送中的智能化识别和电子化交接,并通过GPS、GIS与通信技术GSM、GPRS/3G的集成,或者通过RFID与3G的综合应用实现对车辆实际位置、速度、运行方向等信息的获取与无线传输[5],实现调度中心的动态监控和优化,结合装卸管理、货区货位管理等系统信息,实现物联感知技术下的铁路货运枢纽物流作业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
3铁路物流管理信息化辅助决策研究
以铁路货运站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铁路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由数据抽取、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管理系统、数据挖掘、用户界面等模块组成,以此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辅助决策能力[6]。数据仓库的数据源基于铁路系统目前的业务系统及其综合应用,主要包括:18点统计分析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货车追踪系统、货票系统、集装箱系统、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精密统计系统、调度系统、确报系统、编组站现在车管理系统等。以数据仓库系统为基础,建立以查询、多维分析、客户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模块为主的铁路物流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查询功能模块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让用户随时面对数据库,获取所希望的来自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多维分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总运量趋势图、按品类运量趋势图等,多维分析通过多维报表和三维柱图、饼图来展示;客户分析功能模块,主要是根据客户历史货运资料对客户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客户指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数据挖掘功能模块主要利用SAS的数据挖掘工具SAS/ETS对运输综合指标进行预测、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及统计分析等。
4结束语
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物流企业亟需加快物流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铁路货运站物流组织的智能化,提高铁路物流中心作业效率和服务能力。随着货运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客户对铁路物流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除了构建铁路电子商务系统等基础平台,铁路物流企业还应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服务便捷、安全可靠、面向客户经营管理,并能够融入社会化物流全过程的物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铁路物流联盟,使铁路物流适应货运市场竞争新形势,并满足客户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需求。
作者:牛忠海贾元华张文学张东华钟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昆明铁路局昆明东站
(一)信息系统分散,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
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中全程应用了先进的一体化低温控制系统。众多企业在冷链加工车间和库房能够进行很严格的温度检测控制,却无法在冷链全程中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监管。且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独立的,合作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传输,导致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这导致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追溯,加大了食品冷链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弱
食品冷链的时效性要求将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打造成动态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中小冷链合作企业缺乏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和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较差。
(三)冷链流通比例低下,食品货损率高起
我国食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物流途中耗损严重,直接导致零售终端价格昂贵。根据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农产品仅有15%进入冷链物流中,其中果蔬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位,达20%-30%,水产品位居第二位,达到15%,肉类也达到了1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食品损耗率要低得多,农副产品的流通损耗率普遍为5%-6%左右。
二、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催化了对新型物流技术应用的管理需求,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巨大效应最引人关注。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并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可使物与物之间具有通信功能,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万亿级。物联网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面临的许多问题,满足食品冷链物流不同环节的管理需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
由于无法对整条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得补货信息,导致加工产品数量不准确,难以有序控制进行均衡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辅助定单生产,实现流水线均衡生产,定量完成食品加工任务。
(二)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智能调度的需求
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多依赖运输司机对运输路线和冷藏食品的人工控制,难以做到全程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可实现运输环节全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可利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计算行车路线,进行多种路线和联运方式的综合调度,实现食品冷链物流运输高效管理环境下的智能调度。
(三)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协同管理的需求
利用物联网技术先进的信息定位系统,能考虑到实时交通路况,使得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管理与信息管理形成协同效应,在不同交通路况下,以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式完成配送工作,实现配送路径的最大优化。
(四)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低库存成本管理的需求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效率低,耗时长,人工失误率高,容易造成仓储货损。物联网FRID技术能自动识读产品标签,完成库存盘点,同步传输至数据中心,快捷高效地管理库存数量,降低食品冷链物流库存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供应商库存管理效率,还能有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智能化库存成本管理,提升食品冷链物流库存管理水平。
三、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
食品冷链物联网技术运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主要是感知设备的配置和运用,比如:核心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食品冷链物流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通讯技术将感知层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传输。食品冷链物流应用层则是针对食品冷链行业通过之前感知层和网络层的资源整合,提出实现冷链食品行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三层次的共同作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有:
(一)物联网技术有助于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食品冷链物流营运时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高效的信息流动是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传统的食品冷链信息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各子系统不兼容、信息孤岛等信息不协同现象。为解决多个冷链物流子系统协同运作的问题,信息标准化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关键方法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食品冷链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间信息互通、高效传送和企业外部与上下游厂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和融合的信息标准化,保障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反馈效率
冷链食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与流通时间、温度和产品的耐藏性,冷链食品流通时间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冷链物流系统运营的效益。通过广泛在食品冷链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感知层RFID技术,可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唯一标识,保障冷链食品信息在加工、运输、配送、仓储和销售环节涉及的众多冷链企业中无障碍流转。例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融合多种类型的感知节点,实现物体信息及其所处环境信息的动态感知。冷链物联网移动GIS技术可以观测冷链食品的运动轨迹,实现实时温度监测,并监管冷链企业冷链中断等问题。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对感知商品的大批量信息采集,替代了手工录入的繁琐,提高了冷链物流系统营运效率。因此,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后能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传统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仅仅是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目标,缺乏物流服务方式创新,无法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物流服务。物联网三层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个性化智能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联网感知层识别技术(RFID)能够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确保基础性食品冷链物流服务的有效实施。物联网网络层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在冷链物流上下游实体中快速反映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期望,能准确、及时调整物流计划,实现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佳匹配,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冷链物流优质增值服务。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满足客户的订单生产、销售频率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物流流程需要同客户服务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冷链系统的高度组织协调性。
四、食品冷链物流主要环节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流程和物流环节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应用
通过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广泛使用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能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的采购方案,确保冷链食品的精准化采购水平。首先,通过对所有冷链食品原料粘贴电子标签,让每个标签含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当买方输出食品原料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对采购食品原料进行电子标签识别,就可以获得有关采购食品的所有信息,还能获悉采购食品原料在整个冷链物流中的流转情况和变化信息,为优化采购方案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还能帮助买方掌握食品原料准确的消耗量,精准制定合适的采购时间、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此外,物联网技术还确保卖方所供给食品原料的数量、质量和品类符合要求,并极大缩短食品原料检测时间。这不仅使采购作业更加科学,而且节约采购时间和资源,降低食品冷链企业采购成本。
(二)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原料进入冷链物流生产环节时,生产工序流水线上的读写器装置就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将每道工序的具体信息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最终产成品的电子标签会集合所有的加工信息。这些数据上传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了解自身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精准的生产周期而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物联网技术能帮助生产企业准确获知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生产进度跟踪与控制,监督产成品质量完成状况。这不仅优化生产流程,为交货期预测提供决策支持,还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生产企业的生产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能大大缩短仓储作业时间,同时提高冷藏食品的库存精确度。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仓库出入口处,安装有读写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主动对通过出入口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进行扫描,将货物信息传输到物流仓储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物品出入库控制智能化。缩短出入库流程消耗时间的同时,避免人工操作的繁杂业务,使出入库作业更加便捷、准确、快速。通过在仓库的每个区域安装位置读写器,能帮助仓储管理人员迅速、精确地进行储位货物定位。当仓库进行货物盘点时,仓储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手持式读写器进行仓储货物扫描,货物信息将自动传输到仓储管理数据系统,繁重的货物清点工作变得便利、高效和精确。
(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益;物流;轨道客车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01-01
对于轨道客车制造企业而言,物流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精益物流的思想逐渐为大多数管理者所重视。物流作为精益生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与精益生产系统保持一致,所以实施精益物流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1 精益物流的含义
阐述精益物流前必须明确两个概念:“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精益生产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少消耗、快速反应市场的生产模式。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适合所有行业的理论,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称之为精益思想。精益物流指的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非增值的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精益物流在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的实施
2.1 确立5S现场管理理念,提高物流管理规范化
5S现场管理法,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每个层次的5S对规范都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员工对所管料件进行重新的规划布局,做到分区管理,垛码整齐,标识到位,干净整洁。保障物料流转快捷顺畅,库房存储有序,装卸自如,无死角和盲区。
2.2 SQDC展板推进物流可视化管理
SQDC展板也叫做精益生产看板。是体现安全、质量、交付、效率、人员等方面的业绩进展和问题,起到目视化管理的作用。利用SQDC看板,让安全信息、物料质量、存储情况、配送及时率等信息进行共享,实现班组目视化管理。让员工知道工作目标和方向,知道出现过的异常现象和事件,知道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维护班组自然情况、考勤、奖惩以及绘制班组各成员工作量、收货及时率、发货及时率、帐物相符率图,增加SQDC看板可视度。根据实际值和目标值的关系,查明影响班组配送率的原因。发现问题逐个分析改善,使物流的配送率逐渐提高。
2.3 自动化立体仓库,加快物资存取节奏,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高层货架存放物料,以巷道堆垛机为主、并结合出入库周边设备来进行作业的一种立体仓库。实行货格管理,充分利用空间存储近千项物资。自动立体仓库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按照管库员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
2.4 建立物料存ζ教ǎ扩大长大物料存储面积
物料存储平台属于大型物料存储料架,适合A、B类物料的长时期的存储,在平台上方便人工搬运或机械作业,存储面积在原有库房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两倍,形成上下可存储料区,下方除了可以实施小箱体之间的距离立体堆垛,同时还可以搭建货架实现各种托盘的快捷存取单元货格式管理,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低存储空间。
3 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部改善
3.1 探索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打造现代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探索、研究、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整合现有物流技术力量,成立物流技术工装组,力争在物流技术层面做到四个突破:一是制定仓储物资保管保养标准,减少或杜绝仓储损耗和损失。二是设计物流存储运输一体化工装。攻克重大料件高层堆垛的工装设计,解决平面存储占用库房面积的难题。三是从供应链角度研究到货物料的运输、包装问题,以减少中间环节拆箱、集配,加大流束流量为目的,实现物流流转高效快捷。四是学习仓储物流先进技术,如条形码、物联网等技术,紧密跟踪并谋划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打造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3.2 全面推进生产配送型物流向精细效益型物流转变
物流职能定位要实现从当前的生产配送型物流,向降本增效的精益型物流转变。一是继续加大供应商直供力度,减少中间环节直供工序,同时,从供应链源头抓起,规范采购物料到货包装,以生产订单工序作业为依据,指导供应商物料包装规范。在物流作业环节上,最大限度减少拆箱作业、数量分拣所浪费的时间,减少流束,加大流量,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二是强化物流主体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
3.3 工序物流引入“第三方物流”管控模式,降低物流人力资源管控风险及成本
引入“第三方物流”承担工序物流等非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运力及物流资源优势,形成竞争态势压缩物流费用和成本,规范并提升工序物流管理。同时,辅助业务的剥离,有利于车间释放生产管理资源,有利于物流集结力量致力于物流管理能力建设。基于长远考虑,推行第三方战略可以减少公司长期人力资本投资,抵御公司产能规模变化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汪玉春.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创新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
[关键词]物联网;全生命周期;物资供应;rfid电子标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26
[中图分类号]f272.7;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50-02
1 研究背景
中石化集团提出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 打造世界一流国际化大企业。胜利油田物资供应系统作为油田物资供应主渠道,年采购资金超百亿元,是保障油田生产,促进油田整体运转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油田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既是强化物资系统物流运作标准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油田物资管理信息化提升的需要。
随着油田实物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资种类及数量在持续增加,物资的供应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近年来,油田物资管理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物资供应专业化分工、流程化运作推动了内部供应链从需求计划提报到物资配送至生产现场的良性运转;油田仓储、配送标准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胜利油田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条形码、gps等技术得到了部分应用,逐步提升物联网技术在物资采购供应中的应用水平,实现油田物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中石化集团“四化”建设为标准,胜利油田物资供应体系还存在显著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油田物资管理协调性不强
油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尚未形成,物资流转信息缺乏继承、共享,软件的集成化程度不高,协同性不强。现有系统间深层次的业务集成、操作集成还非常欠缺,系统间数据交换缺乏统一标准,数据传递不畅,信息缺乏继承和共享。
2.2 管理决策缺乏有力的支持
目前技术及信息系统的应用,由于各个环节统计数据的时间滞后性,造成统计数据在时序上的混乱,无法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无法有效地给管理决策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2.3 对物联网新技术应用重视不够
油田的物资供应对无线射频(rfid)技术、条形码、智能物流等物联网及信息技术应用还很少,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将日常业务向移动平台延伸,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应用水平的必然趋势,在此领域油田物资管理应用还有欠缺。
3 基于rfid的胜利油田物资管理
胜利油田物资系统需要以物资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抓手,通过构建强有力的信息平台,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实现自身的结构性优化。
3.1 油田物资管理的一体化
平台的建设将油田物资从需求到消耗、回收以及资产管理等纳入统一的管理范畴,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应用。
跨部门:物资管理既涉及物资需求方,又涉及采购供应方,还涉及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生产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通过建立油田物资管理系统一体化的平台,实现物资供应信息的全方位继承、共享。
跨行业:项目所涉及的行业涵盖全油田各个行业,既包括钻井、测井、录井、勘探,也包括采油、作业、后勤辅助等。项目实施将最终实现油田各行业所需物资的管理全覆盖。
跨地域:项目设计依据物资流向,凡是油田统购物资只要进入管理系统,无论是东部老区还是西部新区,甚至是海外市场均纳入统一管理,实现物资供应到哪里,物资、资产管理就跟踪到哪里。
3.2 实现油田物资全周期、全过程管理
平台设计从生产单位提出物资需求形成需求计划开始,物资供应处需求平衡、计划形成、招投标、采购、仓储、配送,直至各成本中心完成消耗。形成资产的物资则进入资产管理流程直至报废,可回收物资进入回收流程实现再利用。通过全过程管理实现
油田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 胜利油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设计
4.1 物资管理平台的多系统融合
油田物资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多年。①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已经建立,以erp系统应用为基础,逐步实现了对供应商管理、物料编码管理的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实现了物资供应管理主要环节的信息化。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平台建设已有所尝试,逐步完成了数据采集及物流作业层面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的建设。依托这一基础平台理顺了跨部门间的物流信息共享问题,初步实现了协同化物流作业。
在既有的基础上,方案设计需要将集成应用现阶段适合油田物资管理所需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集成、扩展应用。
4.2 油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
油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配套支撑,通过建设全油田多层次、实时、可视化、标准化的综合物资管理体系,实现油田物资管理、资产管理的业务协同、信息集成、流程可视。
分析油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所需覆盖的主要功能,需要构建4个子系统支撑这些核心业务功能的实现:①物资供应管理系统;②物资电子标签应用系统;③物资供应gps-gis系统;④物资供应视频监控系统。
5 总 结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胜利油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分步骤、有序地逐步展开。以物流管理系统、标签应用系统、gps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搭建起平台运行的基础框架,逐步标准化运作,最终逐渐通过平台的应用和深化,持续改善油田整体物资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43- 281.
[2]陈启申.制造资源计划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38.
[3] 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4-36.
摘要: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其次,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实现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同时,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与客户共同寻求最佳服务方式,实现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创新
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都是从运输、仓储等功能切入物流市场的。要发展一体化物流,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1、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多个功能服务的简单组合,而是提供综合管理多个功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LOGISTICS)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而不是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最好是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企业。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发展方向。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单纯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扮演物流参与者(INVOLVED)角色;而是需要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对客户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扮演的是物流责任人(COMMITTED)角色。
由于物流功能之间存在成本的交替损益(TRADE-OFF),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简单地就功能服务进行报价,而是要以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整体服务报价。美国物流专家BOBDELANEY将物流定义为“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认为真正的物流节省来自于通过库存管理和控制来降低库存水平。比如将美国平均销售库存期从1.37个月降到1.3个月,就可以节省物流成本250亿美元。但功能性物流公司只专注于自己提供服务的运输、仓储等功能领域的成本降低;而不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移动和静止的库存”。因此,他们只能得到有限的成本节省,且很难持续;而不能提供优化整个或大部分供应链的物流解决方案,最多只是提供次优方案。
所以,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物流解决方案合理性的竞争。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必须对目标客户的经营状况、物流运作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透彻的了解,根据物流企业自身优势找出客户物流可以改进之处,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些,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
2、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目标,不仅仅是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而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组织对企业物流绩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研究。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
实际上,货主企业的不同管理者对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理解各不相同。运营总监(COO)做出将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决策,常常只是依据第三方物流更具效率的服务价格与企业现有运作更高的成本之间的差别优势;市场总监(CMO)则看重第三方物流在提升服务和送达现有和新增市场的能力,以便提高销售额,与客户建立更好的长期关系;财务总监(CFO)愿意看到设施、设备甚至库存等资产从企业财务平衡表上消失,释放资金用于更具生产性的活动,即刻和不断改进企业的资产回报;信息总监(CIO)则常常因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系统与技术资源,避免自建系统不断升级带来成本和麻烦而高兴。
总的来看,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将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做更多自己擅长的,而将不擅长的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使企业的物流总监(CLO)可以不必拥有资源而能够控制物流运作的结果,并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一方面,不要简单地与客户或竞争对手比服务价格,而是要让客户全面了解物流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客户的物流总监或更高层管理人员商讨物流合作问题,以便于在物流价值方面达成共识。
3、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客户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既然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收益就不应仅仅来自功能收费,而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TRANSACTIONALPRICING),而是采用成本加成(COSTPLUS)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减少对各功能服务分别报价的难度与风险,二是客户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来分析物流成本,从而对自己的物流成本的了解更加清楚。
为了与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形成长期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越来越重视数据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可操作的物流活动数据,用于客户物流系统的计划、调度、绩效衡量、成本计算和报价。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常常与客户达成利益共享(GAINSHARING)协议,以合理分享物流改进带来的效益。这一联盟还可以包括客户的供应链伙伴,即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可以参与对物流的改进并分享由此带来的收益。
虽然我国现有的物流服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运输费、仓储费为指标的结算方式,但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仍应避免与客户纠缠于就功能收费进行讨价还价。要从客户物流运作的不足切入,与客户共商如何改进,让客户先认识到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带来的好处,再商谈合理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客户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外包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这就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服务内容的创新
物流企业要在一体化物流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1、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运输的延伸服务主要有运输方式与承运人选择、运输路线与计划安排、货物配载与货运招标等,仓储的延伸服务主要有集货、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退货处理等,配送的增值服务主要有JIT工位配送、配送物品的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支持等。根据美国年度物流报告(STATEOFLOGISTICSREPORT),2002年第三方物流收入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基于非资产的国内运输管理收入195亿美元,国际运输管理收入166亿美元;基于资产的专用合同运输收入90亿美元,仓储及其增值服务收入169亿美元;物流软件收入30亿美元;可见基于非资产的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MERCER公司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1999到2001年的收入分解,运输收入占53%,仓储收入占32%,而物流信息与增值服务收入只占15%,说明我国的物流增值服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一般来说,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然后逐步延伸到订单处理、组配、采购等介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业务,最后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
2、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美国物流咨询公司LOGISTICSDEVELOPMENT研究发现,企业物流外包产生的成本节省取决于外包的一体化程度。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由第三方物流替代自营的物流功能,借助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和运作专长,可预期取得0-5%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的物流流程,可预期取得5-10%的成本节省;如果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延伸至企业整个供应链,可预期取得10-20%的成本节省。
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DAVIDBOVET指出,货主只有以更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看待物流外包,才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货主预期从第三方物流得到的关键增值利益来自供应链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性;而要做到这一点,货主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建立共有目标、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CTI物流公司不仅为通用汽车(GM)管理零配件进厂物流,而且按GM的采购订单从选定的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组配后JIT配送到GM生产线,然后向GM收取包括采购费、物流运作费和一定利润的总体服务费用。这样就使CTI分担了GM的零配件库存占用与损坏风险,激励CTI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可以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3、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信息替代库存”。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流服务,否则还是物流功能承担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内容。USCO物流公司为SUN提供服务器维修零配件物流信息平台,使SUN及其50多个供应链伙伴实时共享订单、送货和库存信息,取得消除中间环节、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效果,被称之为第三方信息提供商(3PI)。
近年来,国外领先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APL物流公司总裁DICKMETZLER认为,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通过提供资金流服务,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如UPS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INTERNATIONAL),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UPSCAPITAL),为其物流服务的客户提供预付货款、信用担保、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以加快客户的资金流转,释放客户的库存占用资本,降低客户的进出口关税,从而实现了为客户提供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中邮物流在与世界著名化妆品企业雅芳(AVON)的物流合作中,不仅提供了从产品库一直到专卖店的“端到端”物流服务,而且实现了中邮物流信息系统与雅芳信息系统的实时对接,还依托中国邮政绿卡系统和支付网关为雅芳提供网上代收货款服务,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创“三流合一”服务的成功案例。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
与传统物流单一的功能易服务方式相比,一体化物流在服务方式上更具灵活性、长期性和交互性。根据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TECH)的调查,美国第三方物流合作30%采用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方式,21%采用成本共担方式,21%采用营业收入共享方式,19%采用相互参股方式,9%采用合资方式。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与客户共同寻求最佳服务方式,实现服务方式的创新。
1、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
功能性物流服务通常采用与客户“一单一结”的交易服务方式,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是短期的买卖关系。而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的是长期合作关系,需要与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合同,因而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物流(CONTRACTLOGISTICS)。
物流合同是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基础,物流企业要特别重视与客户一起详细制定合同内容,包括服务性质、期限和范围,建立KPI,确定服务方式等。合同谈判中一些关键问题如KPI基准、服务费率、问题解决机制、保险与责任等,要有明确约定,否则容易引起纠纷,甚至断送双方的合作。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寻求的是与客户长期合作,因而合同的签订只是合作的开始,要特别注意客户关系的维护,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USCO总裁ROBERTAURAY认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的合作要经历一个从战术配合到战略交互的发展过程,包括:(1)满足客户需求:合作开始时,物流服务商要做到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具有良好的响应性,使客户感到容易合作,并保持客户服务质量;(2)超出客户期望值:随着合作的深入,物流服务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特别要提高信息系统能力,努力使物流服务超出客户的期望值;(3)参与和满足客户需求:在熟悉客户物流运作后,物流服务商应主动了解客户新的物流需求,参与发掘客户物流改进机会,实现从战术配合向战略交互的转变;(4)赢得客户信任:物流服务商努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
传统物流是作业层面的功能,通常只需要单纯地按照客户指令完成服务功能。而一体化物流服务由于要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与客户共同制定的物流解决方案,因而物流企业需要自始至终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协同完成物流运作。
GEORGIATECH的调查显示,客户不满意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商不能兑现服务与技术承诺,不能实现成本降低目标和缺少战略改进;人们一般把这些不足归结于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但实际上,更多情况下问题出在没有管理好项目的实施。因此,在签订合同后,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协同完成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双方要各自设立项目经理,并在相关功能上配备相应人员;物流企业要详细了解客户的销售、财务、IT、人力资源、制造和采购等各个部门的需求,与客户共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双方实施小组要共同拟定绩效衡量指标以及奖惩办法,商讨项目运作细节,特别是对例外情况的处理。在项目正式运行前,还应进行试运行,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物流企业应当建立与客户双方物流人员联合办公制度,或成立由双方物流人员联合组成的运作团队,以及时处理日常运作中的问题。为了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双方应共同商定绩效监测与评估制度,使合作关系透明化,通常应保持运作层每天的交流、管理层每月的绩效评估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与年度评估。
3、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
传统物流企业一般是基于自己的仓储设施、运输设备等资产向客户提供功能,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等为客户提供管理服务,因而常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双方的战略意图,探讨在物流资产、资金和技术方面与客户进行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如东方海外物流公司系统接管旺旺集团在杭州的仓库,将其改造为东方海外华东区域物流中心。
(2)与客户签订物流管理合同:与希望自己拥有物流设施(资产)的客户签订物流管理合同,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利用其物流系统为其他客户服务,以提高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这种方式在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中比较常见,如和黄天百物流为北京物美商城提供的物流管理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和物流业走出低谷,开始新一轮的增长,并且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必须面临转变生产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就需要关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现代物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现代物流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围绕现代物流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应关注以下两大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诞生的物流新理念:
1 低碳物流发展趋势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国策,在这一环境下,必然催生“低碳物流”理念。
低碳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低碳物流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碳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无形的社会效益:
低碳物流已经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要求企业在物流活动中,在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要应用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以降低碳消耗。日本在1989年就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对物流碳排放提出严格的限制,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目前。低碳物流理念在我国也已受到重视,政府已经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低碳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2 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近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我国物流信息化而言,借助“物联网”东风,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将促使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变革,推动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传统行业是物流量最大的行业,也是物流粗放型的行业,物流水平往往不高。传统重化工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尤其是物资管理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其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与物流优化,更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在传统重化工业领域和现代制造业领域,企业物流发展出现两大新理念:
1 物资供应链理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 物资管理是现代物流的起源,但长期以来,物资管理领域恰恰被现代物流给忽略了。近两年,一些传统行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已经觉醒,开始在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建设物资立体仓库,打造物资管理供应链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目前,物资供应链建设已得到众多物资供应企业的重视,一些专家也开始关注物资供应链的研究,物资供应链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一大亮点。
2 物流先行理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古代军事物流最朴素、最重要的物流理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此顺序搞反了,只关注“流”,不关注“物”,把物流放在“物”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后面。其结果是,先前布局不合理,后续再优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品设计与包装不利于物流运作,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提升;生产流程不符合物流理念,物流运作步履维艰;选址不符合物流理念,产生的成本将长期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运作顺畅的企业往往都是物流理念先行,在经济与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企业产品设计生产之前,引人物流系统优化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运作的环境与条件,这将给物流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提升。预计,物流先行的理念将成为物流业发展大趋势。
产业物流的新亮点
物流就像浮在海上的冰山,水面上只是很小的部分,绝大部分藏在海水之下。产业物流就是海面下的冰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唤醒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产业界对物流的重视,海水下面的冰山开始受到关注。
产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需求方,振兴物流业,首先要启动物流市场需求,启动产业物流。目前,产业物流涌现出了很多新亮点。
1 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贸易过程。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已步入飞速发展时期。但商务部研究院发表的报告却显示,物流体系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表现之一是物流行业难以提供能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各种模式均面临很多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电子商务配送成本高且服务网络不全,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中尚未形成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业大存量的资产未得到优化配置,且物流设施陈旧、技术水平低,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纷纷规划自己的物流网点,涉足物流服务领域。通过对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服务理念的不断标准化,最终能够形成一套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
同时,政府需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力度,制订产业发展整体战略,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医药物流
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发展较快,加上近期出台的GSP认证,促使医药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医药物流的产业升级。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预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将围绕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投人大量资源,各地区域型商业药企也会加大与制药企业的强强联合。而围绕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争夺,将成为点燃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导火线。
对药监部门、商业药企而言,尽快建设符合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广泛采用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拣选等设备与技术,从而促进医药物流技术水平实现升级。
3 服装物流
服装物流近些年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通过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与网络、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内容摘要:物流是第三利润的源泉。企业为了得到丰厚的利润,通常非常重视物流系统的优化以达到减少物流配送的费用。将GIS用于物流配送,已经成为降低物流配送花费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和GIS在物流中应用现状。然后描述了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总体结构,并介绍了GIS在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GIS技术与物流配送结合是一个趋势。
关键词:GIS 物流配送 供应链
现代物流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化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信息化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以光纤为主,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的传输网络,基础电信市场多家竞争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各种公共通信网和专用网快速发展,广电网的升级改造都为信息化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进展,建立了一批尖端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能力和交互能力已经达到了企业的基本需求。三是信息产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到2004年末,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6.6%,信息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四是信息化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五是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日趋完善。
(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与物流产业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证明,只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的占有率达到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事实上,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发展作用非常大,国外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不仅仅承接仓储、运输、采购、配送等,而且延伸到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中。
目前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本身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这些企业中的物流部门往往是一些大公司的直属单位或附属公司,专业化程度非常低,物流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只能满足企业货物运输的基本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几乎没有体现。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们冲破旧的经营理念,采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本着适度的原则,依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一步步地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具有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不仅如此,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因而GIS能够支持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正是由于GIS具有上述独特的优势,使得GIS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
GIS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现代物流虽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管理理念落后,缺少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企业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且服务内容不完善,导致竞争力差等。上文已经叙述,将GIS运用到物流系统中具有无比优越性。那么如何将GIS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呢?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作业终端、物流枢纽、子公司物流管理台和公司总部物流决策平台组成如图1所示。
(一)作业终端
作业终端包括各种通信器材和处于局域网中的终端计算机。各车间工位以及仓库内设置电话、对讲机、手机等设备,保持各位与物流控制中心和物流管理台的联系,同时分布在车间、仓库的计算机终端获取物流控制中心的部分指令,反恢作业区域的生产、管理情况。
以GIS平台作为依托,为仓库、计算机终端和车辆等地理对象提供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并提供对象及对象间关系的各种属性信息查询和配置,为物流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础信息管理和建设的系统模块。系统将现有的现实中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量化,使它能够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结果,基础信息的处理。
通过GIS,可以及时得知各作业点以及管理点的情况、获得控制指令,保持整个生产的一致性、协同性,达到物流一体化。由于企业外部的物流配送,可以通过GPS定位,同时采用对讲机、手机等通信联系的方法获取配送的实时信息,以高效、迅速完成分拣、配送、取货、装卸等任务。
(二)物流枢纽
物流枢纽主要是高性能的服务器或大型机,运行大型数据库系统,负责空间和非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调用任务。物流枢纽一方面接收、存储各位置发送来的信息;另一方面将物流管理台和决策平台的信息发往生产车间、仓库、配送中心等作业岗位。
在一阶段,GIS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资源最优分析,通过各反馈来的信息进行资源最优分配,比如货物较多的仓库需要较多的工人和汽车进行运送,GIS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一个最优的资源调配方案。
(三)子公司物流管理台
作为一个物流的管理系统,物流管理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对所有任务的调度和监控,因此物流管理台的设计对整个系统的运作又有重要意义。一个物流管理台最基本的功能有对电子地图的放大、缩小、区域选择、地图漫游以及图形分层等等接收控制中心发送的各位的生产数据,发送控制调度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修改、管理及查询监控目标查询,地图和报表的打印输出等功能。
作为核心阶段,GIS所起作用也是巨大的。综合考虑时间和费用等多种因素,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运输优选路径评价模型。最终在GIS上实现优选路径选择,初步功能是用户只要出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发系统就会根据基础信息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按照一定推荐顺序生成一些优选路径。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的空间分析功能按照一定推荐顺序生成一些优选路径。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货物的发送。进一步的功能,可以考虑更多因素,如配送区域划分等因素来计算优选路径。
(四)公司总部物流决策平台
物流决策平台主要是物流管理活动中的宏观调控平台,此平台主要是企业决策者为了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的中长远期发展规划以及企业重大的决策。有时,根据决策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向作业部门或车间决策信息,同时将此信息印发给管理平台工作人员。
物流决策需要精准的信息,GIS除了给决策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外,还可以对多种信息进行模拟,决策人员可以根据这些GIS得出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
GIS与物流的结合
(一)企业决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物流管理中,GIS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并在空间数据上集成各种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市场分析、选址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空间分析,获得客户资料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综合数据,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生产和销售计划,提高决策分析的能力以及决策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GIS运用到物流管理对于他们作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二)优化货物运输路径的必然趋势
在物流网络中,货物总是在流动:从供应商到各分销中心、从配送中心到商场或消费者等。货物运输路线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物流网络中从起点出发到终点可能有多条路,选择最优路径就是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等效长度。借助GIS技术来选择网络中的最优路径,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求得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现有车辆运行情况确定车辆调配计划。路径最优就是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都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随着物流网络的发展,GIS与物流的结合是各企业寻求优化货物运输路径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对于机构设施选址已必不可少
在物流领域,供应商、第三物流企业、配送中心、销售商等不仅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而且它们的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因此这些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和确定要科学合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发展,是现代物流管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包括位置的评价和优化,评价是对于现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模式的评价,而优化是对于最佳位置的搜寻。例如,假定一个企业要在某市设立n个供货点,要求能够完全覆盖这个城市且每个供货点的顾客数最大致相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在城市交通图上标出居民地的空间分布位置,分析已有的供应点和潜在的供应点,按照给定的条件列出需求点和供应点的二元矩阵;根据矩阵约简方法,排除多余供应点,求得满足条件的最少的供货点。可见,设施地理化置的合理布局实质上就是在距离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者之间求平衡点,用尽量低的成本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上述中,标出居民地的空间分布位置、分析供应点等都是GIS才能完成。GIS与物流结合对于机构设施选址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跟踪货物提高客户满意度
GIS能接收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来的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帮助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首先,可以实时监控运输车辆,实现对车辆的定位、跟踪与优化调度,以达到配送成本最低,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迟送或者错送的现象;其次,根据电子商务网站的订单信息、供货点信息和调度等信息,货主可以对货物随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定位管理,掌握运输中货物的动态信息,可以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GIS技术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如运输路线选择问题、物流中心选址的问题、仓库的容工分析、装卸策略、运输车辆调度和配送路线的选择等等。这方面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除了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外,还研发了许多相应软件,大大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程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且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由此可见,GIS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GIS提供对象及对象间关系的各种属性信息查询和配置,为物流商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础信息管理和建设的系统模块。从而管理更加方便、快捷。GIS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各资源的最优分析。比如仓库、车辆等。GIS通过各反馈来的信息进行资源最优分配。从而大大节约了资源。通过GIS,可以对路径进行最优选择,大大节约了物流配送的时间。
但是,目前的GIS技术尚存些许不足。例如目前GIS系统的各种地图均是二维图形,而三维物流信息的查询、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使成果的显示更加接近现实。这可能是后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高效、快速、实时的物流配送,建立GIS技术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处理、查询、分析的自动化,提高其管理水平,也必将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李丽萍等译.供应链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张超.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美国物流供应链产业在信息化科技进步和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不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变革所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有助于探索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个层面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美国物流信息服务业大致由三个方面组成,供应链软件提供商、信息中间商和网上市场。美国的供应链软件提供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软件;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主要是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自建信息平台基本不可能,因此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即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换数据,完成物流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特别是运输网上交易日益活跃。运输网上交易形式多样,包括合并第三方提供商;也包括行业中立交易商,提供运输能力与需求的自动匹配与优化,管理现场交易等各种运输交易形式,以便为参与者提供交易的灵活性,创造专门和定向的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一个客户化运输管理系统软件包的所有益处,而不需要购买、安装并尽量利用现有员工。
美国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之中。首先,广泛应用互联网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别是安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发展,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将优化的物流运作流程融入软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产品,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采用应用服务模式降低信息化成本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国从政府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与美国的差距主要在应用上。我国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仍以专线为主,不便于信息网络间的连接;由于缺少实用可靠的成熟物流软件,使企业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时不敢投入,自主开发又存在起点低、周期长的问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因此,创造物流信息化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供应链信息化的新特点
服务是物流信息化的核心。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美国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企业都是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
而我国企业大都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供客户服务水平来改造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物流信息系统。
目前,美国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已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物流企业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如UPS每年信息化投入10亿美元,其网站平均每天实现点击11500万次、790万个网上查询。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此外,为推动物流信息化占领制高点,美国通过消除限制,倡导竞争,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制订一系列战略计划,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确立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逐步完善各项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s still developing nowadays,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Relying on a new situation which i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e technical support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IO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basic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list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Key words: IOT; logistics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国物流活动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随着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需求增幅有所回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持续扩大。截至2011年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经济发展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社会物流总额146.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回落3.7%,但从总体看来,社会物流总额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高成本和低价格双重压力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8.6%,增速明显回落。
随着国家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如何在物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积极促进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一轮的研究重点。左斌、姚瑶[1]在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为物流企业在物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杨帆[2]结合通信产业中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发展,分析了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孙克武[3]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分析。
本文将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物联网这一新形势,分析研究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
1 现阶段中国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共存
中国物流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仓储、运输等设施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集约化高效运营的需要,难以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导致制造型企业无法寻求到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同时,工商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物流,这使社会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同时存在。
1.2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行业衔接不畅
物流行业虽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有关,但至今没有行业主管部门。虽然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政策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不衔接,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造成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妨碍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导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足。此外,物流设施衔接水平较低,运输服务效率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偏低,多式联运发展严重滞后。
1.3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滞后
中国物流企业中95%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利润低、收入不稳定,投资方面重硬件、轻软件,多数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化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缺失。由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接口不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平台难以对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缺乏“交集”。此外,物流软件市场缺乏龙头企业担当行业标准倡导者,冷链物流等特殊物流标准的制定同样滞后于物流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中高端物流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4]。
2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物联网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世界信息产业革命性的发展,是将信息化技术更加全面地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服务中,开发应用的前景巨大。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9年提出的,并把最初的物联网看作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的网络系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进一步发展了物联网的概念,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简单的物联网。
物联网目前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物流产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通过物联网的推广以及普及运用,可以实现物流全程的监控以及信息化、综合化的物流管理,对促进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高效化、低成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普遍定义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5]。
3 物联网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推广
研究表明,物联网将在提升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动物流功能整合,提高物流市场流通效率和强化物流信息获取等方面形成积极影响。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能在物流服务各环节上带来革命性的功能提升,更会对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模式升级带来重大变革。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体系可以对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全程识别与跟踪,并实现多品种、多规格与多供应商的“多对多”网络式联通,自动预先形成详细补货信息,促使整条产业链的时时连接,从而辅助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在仓库、车辆、集装箱和货物中贴上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装上接受转发装置,企业便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实现运输货品、线路、时间的可视化跟踪管理,并可以提前预测和安排最优的行车路线,帮助智能化调度和多式联运的高效管理。
当货物进入仓库,阅读器将自动识读标签,完成盘点,并将信息自动录入数据库,命令机械手按规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快速、准确地监控库存水平;同时按指令准确高效地对多样化的商品完成提库,大大降低响应时间,提供高水准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更为重要的,由于EPC标签的单品标示特性,可防假冒;通过与银行和核心企业联网,高效执行动态仓单抵质押、保兑仓等物流金融手段。
当内嵌EPC标签的货物在配备扫描器的载体上被客户提取,将会自动识别,向系统自动报告,信息随即联网,甚至可以自动完成付款操作。销售信息按要求自动传入到销售商、金融机构、供应商和物流商系统之中,物流企业由此可以实现敏捷反应,并通过历史记录推断物流需求和服务时机,从而对整条产业链中的物流需求展开主动营销和主动式服务。
物联网的兴起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物流产业信息化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这实际上大大提升了物流企业对产业链整体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能力,而这样一种强大的信息优势,将显著促进以改进整体产业链效率为目标,解决方案设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具有专业人才、信息化技术和行业背景等优势的现代物流商,通过供应链信息的监控、处理与分析,可以针对全球网络布局、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物流金融融资组合、期货与现货结合等问题,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现代物流解决方案。
4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在物联网时代,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应该加快物联网产业战略规划,使之与物流产业规划协调统一。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划。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明确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其所涉及的行业应用、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等各相关领域的架构、标准、关键技术等给予明确的方向和资源投入部署,逐步推动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
物联网一个关键技术——RFID 技术对物流安全最大的威胁在于信息的泄露,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改进。根据需要,终止标签服务,即在商品完成交易进入消费环节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加密或写入终止指令,使得未授权阅读器无法识别RFID 标签,进而无法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需要售后服务的产品,则可通过客户服务中心进行解码,待服务终止,恢复保护状态。同时,要严格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除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软件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技术加密通信渠道。此外,国家应该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对蓄意盗取他人或企业数据的行为给予惩戒,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物联网受到追捧之前,不少从事运输和仓储的物流大企业采用了RFID技术。但是,RFID初期投资较大,一般中小企业较难承受。而随着物联网成为通用技术,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业和零售业对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迫使每个物流企业引入这种技术。通过规模的扩大,供应链上、中、下游共同承担费用,同时伴随着用户的扩增,可以进一步控制成本,促进RFID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
在不断扩展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的同时,积极网罗与储备专业人才,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流技术兼通的复合型人才。鉴于目前是物联网的新兴技术时代,物流企业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逐步提升科研队伍的科研水平,为物流企业的逐步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保证。
5 结 论
本文在物联网这一新形势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物联网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发展方向。同时,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合理化发展,给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分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左斌,姚瑶. 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J]. 企业信息化,2010(7):96-98.
[2] 杨帆. “物联网”——热概念的冷思考[J]. 通讯世界,2009(10):52.
[3] 孙克武.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 河北企业,2010(11):44-45.
1.1烟草行业对烟草物流的要求
目前在我们国家,烟草行业所实行的是国家专卖,因此烟草物流一般是由各级烟草公司(专卖局)相关部门负责。对于烟草物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运输、库存等方面。因为烟草专卖的特殊性,所以运输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先进的仓储运输设施以及更优化的运输路线。当然信息管理和库存这两方面也是重要的,不仅需要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还要有整体全面规划的库存管理。总体而言,烟草行业应需要具有专业的物流人员、先进的物流设备、完善的管理技术等条件构成的烟草物流系统。
1.2烟草物流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是一个烟草大国,烟草行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烟草物流作为烟草行业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对于烟草行业的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烟草物流是烟草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卷烟企业价值链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增长因素。它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安全的方式与合理的价格将高质量的卷烟原料和产品送至要求的地点为生产带来场所价值、时间价值和加工附加价值。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使烟草行业的经济价值又有了新的增长点,而且效果明显,增长速度迅速,给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我国目前烟草行业物流管理技术应用及问题
2.1烟草行业物流管理技术方法的应用我国烟草物流目前已开始启用多种先进的技术,基本实现了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AGV控制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RFID技术等。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为物流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及更好的效应。
2.1.1AGV控制系统
在烟草物流过程中的应用目前,AGV已被称作现代物流系统的动脉。在无人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它的柔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以以太网、无线AP设备、网络交换机为依托,通过监控并检查到信息,自动发出系统命令,完成流程作业中的任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通过网络交换机和无线AP设备,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将电控系统与上位管理、调度、监控系统等连接起来,实现自动化和实时操控。AGV控制系统在烟草物流中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当机台需要原料时,物流人员可通过机台电脑下达命令,AGV就会从原料库相应的出库站台提取托盘并送至机台位置。然后后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给AGV控制系统下达命令,把托盘内已经耗尽的情况进行反馈,并自动回收已经空出的托盘。物流人员还可以在卷包机组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许多残烟和废料时通过机台电脑对AGV下达任务命令,自动回收残烟和废料。另外,当节假日需要放假无人员管理等特殊情况发生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机台电脑直接进行操作,将剩余辅料退回辅料平衡库内,以确保辅料温湿度控制及保持现场清洁。目前AGV在国内烟草行业开始得到实践应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力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1.2VMI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
在烟草物流中,当前库存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草供应链的性能。于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开始受到烟草行业的关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由供应商进行库存管理,从而使库存管理得到改进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应用VMI技术不仅可以改善烟草工商企业之间的物流体系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互不往来的情况,更推动了现有烟草物流体系业务流程重组,促使现有物流战略从商业物流、工业物流拓展至消费物流。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库存水平,使卷烟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另外,还能有效防止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流失,使物流效能得到提高。而工商企业之间的库存信息共享,可以让企业更加灵活地进行工业生产。但是目前VMI在国内应用得不多,因为VMI的实施需要依靠烟草工商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烟草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同时还需要凭借完善的信息技术,因为网络信息化是VMI的重要特征,所以实施VMI需要基础技术来支撑,如信息存储与交换技术、信息识别与采集技术和电子销售管理系统等。而目前国内对于VMI的顺利实施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因此,VMI的大规模应用还要继续努力和完善。
2.1.3RFID技术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
RFID是无线射频辨识系统的简称,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此技术能通过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并获取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都能进行不间断的工作。目前国内大部分烟草工业企业已在产品上粘贴RFID标签,局部地区的烟草商业物流也引入了RFID系统,对到货的卷烟实行RFID整托盘扫描,到货扫描的效率及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开始应用RFID技术,通过对物流作业中的全部流程实行RFID技术,逐渐构建了拥有物联网特征,能够做到全方面感知、全程实时控制的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使物流作业达到可视化、实时化、自动化的新标准,较大程度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2.2烟草行业现行物流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烟草行业物流管理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进步,广泛地引进了新技术,烟草物流显得更为专业,但是同时,烟草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也应该受到重视。
2.2.1物流设施陈旧,效率较低在技术上,我们应该合理地引入一些适合自己的新技术,并配合更专业的物流设备,从而使物流成本降低,并且有效地提高采购及配送等流通环节的工作效率。然而,我国如今大部分烟草物流企业依然在使用传统的陈旧的物流设备,这些物流设备工作时间太久,已不适合现在的需要,而且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从很多方面都影响了物流的配送流程。另外,我国目前很多仓库建设都很原始,物流运作环境也非常不利于新设备的引用。设施的陈旧也在多方面影响了物流的配送过程,从而使物流工作效率长期持续在较低的标准。
2.2.2烟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实习过程中,笔者明显地感受到了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一显著问题,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缺失、财务接口与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缺失、部门内部之间的信息缺失,造成了整体信息的不协调不完善的情况,我自身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企业中缺乏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导致了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并非是专业人员,所以对信息共享这一先进的概念没有深入地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观念淡薄,供应链管理库存就不能实施,从而导致了整个流通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可见,信息化程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信息的资源浪费。
2.2.3物流作业人员专业程度不一、素质不高从当前我国烟草行业的物流人员情况来看,物流员工的来源复杂,文化程度不一,专业也不对口,很多不相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从事烟草物流工作。而且很多员工没有受到过相关系统物流知识的培训,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同时很多员工还要从事其他方面工作,如销售,导致物流人员职业素质普遍都不高,再加上严重缺乏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使烟草的物流高效运作和烟草物流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2.2.4烟草物流服务对象数量众多,但订单量小且分散我国大部分的卷烟客户都是小本经营的零售户。他们每次订货的数量少而分散,在农村更普遍地存在这种现象。而且我国卷烟的品种数量较多,卷烟品牌的集中度较低。由于零售户数量众多、每笔订单偏小、卷烟品种较多的情况客观存在,在实行配送到户的物流模式时,分拣量加大、配送频次较高,配送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
2.2.5卷烟库存的分散由于目前我国的烟草行业还没有实现库存的集中调度,从而导致了烟草配送时无法合理地整合分散的库存,因而使整个库存量持续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我国各个地区的卷烟厂与烟草公司都分别拥有自己的仓库,这样分散的库存还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配送效率受到影响,同时掩盖住了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3应对烟草行业中物流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引进新技术和新设施
目前,我国应该多引进世界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以此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物流水平。烟草物流想要得到发展,就应该采用尖端科技和先进的物流系统,比如电子定货、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在烟草物流中应该广泛地运用起来,还要加大对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专业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物流设备的投入。在烟草行业中,我们应该推广一些先进的物流设备,如RFID自动扫描设备、自动半自动分拣线、自动升降卸货平台、仓库自动温湿度控制设备、自动输送机等,使现代的物流理念能够与烟草物流更好地结合。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业务需要,应对市场的需求,建立立体仓库、点对点自动存取的高架箱、自动化分拣线、架空输送带、电子标签托盘等高科技装置,合理地开发并运用一些先进智能的系统,如卷烟分拣包装管理系统、绩效评价考核系统、GIS智能优化调度管理系统等多种不同的管理系统。当然企业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是否能够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切忌盲目照抄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
3.2培养物流人才,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设施设备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对物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因此应更加重视物流人员的工作素质及专业知识的提高,加强对行业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物流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面对中高端物流人才的巨大缺口,我们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且还要吸引综合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掌握与时俱进的物流先进理论并能够熟悉中国的市场。加强危机竞争意识教育、职业品质教育、继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组织开展学习现代物流基础知识、岗位职责、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另外还需根据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要求员工能了解烟草的各方面特征,打造团结合作以及高效的物流管理团队。
3.3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有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开始逐步重视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首先需要的是规范管理流程,再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辅助,使物流数据采集准确、信息流转及时、流程规范合理,整个管理过程井然有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使烟草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和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资源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是每个物流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应广泛使用计算机和各种高端设备来建立大型配送中心和配送体系,使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信息共享、共同协作和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配送方式,使得物流信息化过程能够转化为减少物流成本,并使整个物流企业得到增值的过程。此外烟草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要使得所有的单据都能够采用计算机处理,实现财务、物资信息的全方位共享。
3.4启用绿色物流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所以绿色物流便将成为烟草物流发展方向。发展绿色物流,可以帮助烟草企业赢得公众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也为国家资源及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推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在运输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环保车辆,降低车辆运行,实现节能减排。同时,要加强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耗和排放。此外,应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并使往返载货的效率得到提高。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流通过程,使其更加绿色化,如将分散的加工方式转变为专业且集中的加工方式,用规模作业的方式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将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进行加工处理,可减少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其次,在运输方面,应采用集约化调度,降低空载率,还应进行智能化调度配送车辆、人员、在途卷烟。最后,在包装等方面提倡绿色包装,即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在搬运方面,应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3.5重视工商物流一体化建设
随着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工商协同营销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众所周知,在烟草的整个物流体系中,目前烟草工业企业和烟草商业企业存在各管各的、部门之间互不来往交流的现象,所以烟草行业必须根据VIM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一步一步实现工商企业一体化,共同来管理库存,降低无效的作业流程和有效地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只有这样,烟草物流才能具有发展潜力。按照相关要求,首先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协作机制,推进工商物流组织一体化。应尽快成立工商物流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从服务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出发,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现代物流建设工作。其次是建立工商物流一体化协同平台,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理论,通过对虚拟仓库、电子锁、GPS平台等技术手段的研究,实现库存、订单、补货等信息的共享。再次是实现工商物流对接平台,分别以“订单供货”和“订单生产”作为导向与核心,遏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发生,降低仓库的使用率,使烟草工业企业和烟草商业企业实现全方位的对接。最后是建立工商企业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烟草企业根据综合管理标准体系,以目标管理系统、资源与支持过程系统、产品实现过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为依托,遵循各个流程作业的标准,工商之间的各级领导要带领、组织所属员工,学习体系文件,贯彻、维护体系的要求和规定,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按照体系的要求和规定,全面认真地贯彻实施。
3.6优化业务流程,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落实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