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时间:2023-08-01 17: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球环境污染问题

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作用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在谋取自身发展的同时,付出的却是整个生存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的肆意掠取使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灾难随之而来,极大的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更好的处理、解决和保护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出新的环境保护政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监测防治,已成为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指人类有意识的利用环境科学的各种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充分的利用、协调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阻止一切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治理,最终起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

目前我们主要面对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① 壤污染问题;

② ②空气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污染问题;

④自然气候和能源污染问题;

⑤森林污染问题;

⑥化学污染问题。

这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将会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灾难。长久以来,各国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综合防治,并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但是局部的环境好转并不能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事实,环境污染仍在持续,地球的环境依旧在恶化。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首先,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类型有三种:

一是监视性监测,即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监测,用以评估环境质量的标准;

二是研究性监测,这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监测;

三是特定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环境检测的综合性,包括手段和对象的综合性。二是环境监测的连续性,因为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坚持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确切的数据,从而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其次,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①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作用。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问题严重的环境要素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监测。

②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a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③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自然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科学数据,可以为譬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例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可以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数据。

三、发挥基础作用,管理服务职能显著增强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为环境管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对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和辐射等环境实施有效监测,进而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污染源监测,为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仲裁监测,以代表性强、准确性高、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适应新需求,有效提升监测技术

没有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

在监测工作中要通过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不断增加监测投入,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先进实用、整体协调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监测网络建设及监测领域拓展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尤其,面对近几年突发性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纠纷增多的趋势,各级环境监测站加大了应急监测投入,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车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科学整合了应急监测技术力量,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应急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同时完善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制定了相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建立了重点危险源信息库、专家支持信息库等应急监测技术信息支持系统,改变了原先应急监测能力比较薄弱的状况。要不适时机地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充分锻炼应急监测人员的能力。同时,环境应急监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总之,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可以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并可以及时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维护和预防。所以,我们还要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和范围,让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晓云, 孙艳平, 夏周洁. 环境标准在环境工程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能源与节能. 2014:110-1.

[2] 黄韵行. 浅谈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的关系.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200-1.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教学过程;环保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我国已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自觉性认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环保意识,才能去关注环境问题,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深刻领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成为社会、家庭中环保意识的传播者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空气质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 CO 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导出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再峰回路转提出人类拥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怎么还面临水危机呢?然后引出一些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为什么我国出现南旱北涝?”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燃料与环境、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开展低碳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设定活动背景

正当人们期待全球经济复苏之时,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危机却步步紧逼,这就是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危机。能源,宇宙恩赐的生存物资;绿色,大自然具有的生命之色;环保,全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地球只有一个!没有地球的美好,就没有我们的安康。

(二)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

在学校开展低碳生活系列宣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使我们的校园将更加‘低碳’、更加绿色!我们的地球将更加‘低碳’、更加绿色!”并且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全面认识低碳,形成低碳意识。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3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 经济 环境 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化工生产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须的能源和物质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化工原料大多含有有毒有害,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危及生态正常平衡,进而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应对21世纪环境污染的挑战,绿色化学已成为关键,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它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

1、化学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及产生的问题

人类发展进入了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得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尽管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作用。到现在为止,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中就有九件和化学有关,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生病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是由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化学产品的不当使用让人类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支付巨大治理环境和医疗卫生成本。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

2、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发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最经典的定义:“满足当前的需要但不损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化工产值仅为世界平均的1/4;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相当三国之和的1/4;我国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而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美国的近百倍。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基础上,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3.1化学与化工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必须的

有人说,化学是环境污染的源头,主张彻底废弃化学工业。但是不可否认,化工产业在21世纪仍是全球经济中强大的传统基础产业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根据英国化工协会对全球化学品的统计和预测,2010年化工产业将达到2.04万亿美元(是2000年的1.42倍)产值,仍将一直保持较高的平均增长率。美国化学工业是美国少数具有正的贸易顺差的制造工业之一,它获得的附加值占美国全部制造业的1/3。

3.2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水污染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治理、土壤污染的治理及环境污染的预防等,虽然当今的化学污染防治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例如发展了新的灵敏分析监测手段来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发明了化学方法处理废弃物;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等等,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多年来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问题,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所需费用昂贵且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绿色化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绿色化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绿色化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绿色化学”又称为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和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环境负作用没有或尽可能小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Anastas等在《绿色化学理论和应用》一书中提出了绿色化学十二条原则,从这十二条原则中可以看出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预防污染,从源头消除污染,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例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就是实践绿色化学理念的典范,该工业园的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并且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厂作原料。同时,还将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甗产水泥之用,药厂处理的淤泥被送到附近的农场作为肥料,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使用。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加热温室并给养鱼厂供暖,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个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

4、总结

绿色化学是废物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再有或仅有少量废物处理,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 “零排放”,进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不产生污染。绿色化学可变废为宝,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既有利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憖拕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崐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崐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崐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崐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崐后生效的作用。

憙一、从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看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憖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9&127;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崐了光化学污染,即“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崐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崐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崐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崐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崐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崐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崐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教委也从1990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崐义务教育大纲,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指出:“把崐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崐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憙二、结合化学教学,加强环保教育。憖

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涉及到自然科学、社崐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在我国尚崐未有专门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化学学科与环境问崐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崐之中,是广大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1.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中学化学课本中,将近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崐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崐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崐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崐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崐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崐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崐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崐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崐“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崐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崐“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崐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崐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崐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崐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崐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无锡地区地处太湖之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崐无锡的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崐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使得美丽、富饶的太湖变得不再那样光彩夺崐目。使学生了解到太湖水质的污染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崐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崐了解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努力下,太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问崐题正在加紧治理,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富饶的太湖会再现在我们面前。崐另外,苏南地区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城崐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崐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崐保护意识。

3.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环保教育。

第5篇

【关键词】矿山工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1前言:

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性的大问题。人们从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中充分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也难以协调发展。“人口、发展与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矿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石器时代一直到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与矿物资源利用水平的飞跃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需求量大大增加,从矿物的开采、加工到使用,无一不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矿物开采与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与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危害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随着大规模探矿与开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一般矿山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开采矿石。而一些现代大型联合企业除了开采矿石外还要进行选矿、冶矿生产,同时还设置建筑材料、化工、炼焦、烧结、发电等辅助生产过程。在探矿阶段,砍伐树木、大兴土木、道路建设是最常见的大规模开发活动;燃料的使用常常导致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开采过程诸如卡车的使用造成严重的噪音;勘探活动使用大量的油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采矿和选矿过程中排放的废石堆和选弃的尾矿,加上矿产选冶、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废气、废水、粉尘和废渣等等一系列破环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全部显露。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又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有的还因此抵消了经济发展成果。

3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矿山污染的危害相当严重,不论是对人类、对环境还是对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力都是不容置疑的,既然如此,就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整治。

3.1空气污染的整治措施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大气环境,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途经进行:

3.1.1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净化有害气体、清除有害粉尘。净化气体主要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和冷凝法;防尘技术有湿式凿岩、干式凿岩捕尘、喷雾降尘、密闭抽尘、通风除尘、锚喷防尘、荷电水雾除尘等。

3.1.2工业合理布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厂尽量设立在郊外等远离居民的地点。选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3.1.3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2水体污染的整治措施

水资源是分布最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水体的质量。为了解决矿山废水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减少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2.1改革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如选择污染程度小的选矿工艺,可大大减少选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3.2.2提高废水循环率,降低单位产品排污量。如矿山电厂、压气站用水和选矿厂废水的循环利用。

3.2.3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废水回收处理,利用其有用元素及能源物质。如铁选厂废水循环利用,可以回收废水中的药剂及有用矿物。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发、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3.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整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不同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它污染慢但是很稳定,所以对待它一定要采用更加谨慎的态度。矿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但是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措施可以从尾矿库和排土场下手:

3.3.1强化管理,实行严格的法规控制。如应注意尾矿库的选址,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选择在荒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注意尾矿的排放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注意排土场的地址选择,应选在山坡、山谷的荒地,尽量选在居民点的下风地带,防止风尘污染居民区。

3.3.2废物直接利用。如采取回填方式,将自产的废料填回地下采空场。既可以消除隐患,又可以处理掉固体废弃物。

3.3.3实行资源化,开展综合利用。如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取有用的元素和能源物质。

3.4噪声污染的整治措施

噪声污染是贯穿在整个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带来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应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减小这种污染。

3.4.1采用先进技术在声源处降低噪音。主要对风动凿岩机、凿岩台车、风机、空压机、破碎设备和磨机进行噪声控制。

3.4.2将厂址选在离民居较远的地方。

3.4.3扩大绿化面积。在减轻空气污染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噪音污染。

4总结

矿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些,但是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必须的物质基础。所以矿业环境的治理工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化观念、转变思路,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社会生产力发展必须与人类生存环境协调一致。地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征服”和“战胜”,而是要精心的呵护。在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全方位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开创新局面,迸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曾抗美,工业生产与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6-7.

第6篇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累积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强环境保护,以税收强制手段控制全球环境退化度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使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得以公认。随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等财富在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分配”理论的确立,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经济学家庇古率先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是绿色环境税收得以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宏观税收比例的提高及税收宏观调控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宏观税收调控作用的突现,世界各国已逐步开始探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环境税收”问题,促使经济学家庇古的“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绿色环境税收”理论得以实行,于是顺应世界潮流的绿色环境税收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绿色环境税收的发展出现,由于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并出现了不少新研究成果,促使绿色环境税收研究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针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欧盟委员会提出开征二氧化碳税的绿色环境税收,可以预见全球绿色环境税收的征收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全球经济一体化绿色环境税收制度的国际化势在必行。版权所有

二、绿色环境税收概念及种类

为了从根本上使环境保护得到长远的保障,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世界经济学界在着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问题时,提出了“绿色环境税收”新概念。使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即增加了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的新内容。根据一般性概念,绿色环境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凭借税收法律规定,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调控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家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体的宏观

税收调控职能,是一种既重经济效益又兼顾公平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

从广义上说,绿色环境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的生态税费,凡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税收调节手段都应包括在内。绿色环境税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资源税: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现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或限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根据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稀缺程度差价征收的生态税种,是绿色环境税主要税种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开采出的资源征收的开采税;按照资源储量征收的地产税;中国已经试行征收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和环境破坏补偿费等。

2.污染税: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退化度,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污染行为征收的环境污染税种。其主要是排污税,是同所导致环境污染(无论是排放到大气、水或土壤或产生的噪声水平)的实际数值直接相关的税收支付。即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的污染排放税,如对废气、废水征收排污费,包括新开征的硫税和碳税。排污税一般一次只针对一种类型的排放征收。

3.绿色环境税收优惠减免:是为了鼓励企业节约资源和对资源实行综合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而实行的减免税及补贴政策,均属绿色环境税收范畴。

三、我国绿色环境税收现状

我国绿色环境税收实施与国际相比,虽然起步晚、标准低、相对滞后,但中国作为资源环境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绿色环境税收实施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已开始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特别是1993年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利用环境税费经济手段、调控资源环境保护的中国排污收费制度,使我国绿色环境税收调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成效显著。仅环境排污收费一项,国家就已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1994年税制改革后共设立23个税种,其中消费税、资源税、车船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与生态环境有关。

第7篇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成本,环境成本计量属性

一、背景介绍——环境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企业的经营目标逐渐开始从为股东负责,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转为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引进环境管理会计这一新的计量方法,为其可持续盈利的战略服务。

环境管理会计,利用一系列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可借此更好地了解其当前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来源和动因,认识企业的行为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价值链的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相关的成本、收益,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通过与改进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作业成本管理、全面环境质量管理等活动相结合,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未来环境成本的发生,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环境目标和财务目标的趋向统一继而达到双赢,最终促进可持续盈利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成本综述

在企业引进环境管理会计为其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中,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则成为其核心。环境成本可追溯至1912年,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中提到应根据污染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使其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相等这样的经济手段来管理环境污染问题。而后,比蒙斯和马林分别在1971年和1973年指出:企业应当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考虑在企业会计的成本计量体系中,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降低外部不经济。1995年,美国环保局EPA了《企业管理的工具一环境会计介绍:关键概念及术语》,该公告提出了环境成本的概念,以及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分类。而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额的合理预计》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损耗的计量问题。

综上,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具体来说,环境成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环境污染预防成本,指企业为了预防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指企业为了治理由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指企业为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使用后废弃的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损失,指企业承担的各类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损失。

三、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

企业的环境成本计量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不用种类的环境成本进行量化的过程。 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是确定环境成本金额的标准和依据。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企业根据不同的计量属性对环境成本计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历史成本是指依据业务发生的实际交易金额或成本进行计量,是会计计量中普遍采用的属性,具有计量结果客观、可验证,并能为财务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特点。但是由于历史成本源于过去的市场价格,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其计量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用历史成本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时,存在着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要求环境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并且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例如,企业排放废弃物、购置环保设备的费用、与环境相关的税费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资产和负债按照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交换、债务清偿的金额进行计量。其中,应该强调的是公允价值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其目标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为资产和负债估计交易价格并予以计量。在采用公允价值对环境成本计量时,更多的是考虑由于目前企业的相关环境行为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一般情况下,这类环境成本金额较大,需要在公允价值的假定条件下对其进行合理估计,从行为发生的初期开始进行成本的分摊,而不是在未来成本实际发生时一次性计量,从而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资产按照购买相同或者类似资产时支付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此种计量属性的优点是可以防止因物价波动而出现的虚亏实盈或实盈虚亏现象,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于环境成本来说,其存在着可追溯性——无论在何时企业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企业都应该对此行为负责,即使该行为在发生时并不违反相关的法律要求或者说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因此。企业在当期应采用重置成本对企业原来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进行计量,提高其计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资产依据对外销售所能获得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扣除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现值是资产按照预计从持续使用以及最终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按照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的金额,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用于债券、计息票据等。

综上,在上述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在过去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公允价值则更加强调当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理估计,以期将该环境成本分摊至各期,保证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性;重置成本则适用于计量企业过去发生的环境行为在当期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企业在对环境成本计量时,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种类、产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用的计量属性对其进行计量,使得其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为利益相关者所用。

参考文献:

[1]俞红梅.企业环境成本探讨【J】.财会通讯,2013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社会责任 审计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污染指数越来越高,若长此以往,拾起了经济却牺牲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生产到销售都要坚持绿色、生态和低碳,发挥其社会地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审计的方式予以监督与规范,是规范与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一、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加,工业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甚是严重,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污染物等,且为了支持工业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资源,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并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十上针对环境、能源问题提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题,强调低碳发展,优化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等等,可见,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低碳经济的发展,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使用清洁型能源,保护环境,运用创新性能源技术予以开发,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采,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企业应顺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严格规范其行为,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开采、生产、加工与销售等过程中应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发挥其社会责任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具有必要性。

二、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策略

(一)确定审计的对象或主体

新时期,我国的企业体制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股份制企业类型在不断增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经营者为了协调各方利益,要求第三方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评定、分析与判断,以保证利益分配的规范性。在低碳经济方面,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都要遵循可持续、绿色、生态的原理,但是企业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一些经济类活动转嫁给他人。针对此类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实现政府参与,借助政府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来约束与规范企业,同时联合财务、环保和税务等部门来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威严性,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审计部门应具备独特的慧眼,要了解低碳经济理念可能会对企业的销售、信贷、税务等产生影响时,应立即着手参与,及时对企业生产、加工、运行和销售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以此来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明确规定审计的内容

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署或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审计内容,为审计的开展提供前提。其一,要对企业投资方向、目标进行确认,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道德水平、公众形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二,应及时对企业进行施压,必须要严格按照投资者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禁止出现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其三,要及时联系消费者、投资者等,将相关的信息透明化,实现公众的全面监督,能够更好的约束企业的低碳行为。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若想保证不被制裁,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规范与管理,要严格遵循经济性、高效利用的原则,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此外,企业应及时对生产予以规范,保证生产的方法与指标都要控制在低碳标准状态下。

(三)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在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对审计的评价体系予以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制定更为严格的低碳评判标准,如若不符合所制定的评判标准,应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规范、警告与惩处,能为其他企业提供警示。审计评价体系应分为三个等级,利用等级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并将其社会责任执行等级罗列到网站之中,供公众进行浏览。若采用此类方面,相关的企业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严格约束生产过程与销售行为,能将结构低碳、基底低碳和方式低碳贯彻到底,为低碳经济的全面建设而努力不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浪费的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要性的工作,严格贯彻国家就低碳方面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的对象或主体予以确认,明确的设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等,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兰,郭芬.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120-125+144

第9篇

关键词:轿车;轻量化;成型技术;铝合金

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3-0028-01

随着全球可利用资源的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型汽车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题,节能型汽车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新能源汽车的开发;②汽车的轻量化。如何制造出安全性高、低油耗、节能环保、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轿车一直汽车行业热门研究的问题。一般轿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的40%,约60%的油耗是用在车身上,轿车部件质量每减轻1%可节油1%,运动部件质量每减轻1%可节油2%。另外,轿车的轻量化可提高轿车的加速性、稳定性、安全性,降低噪音和震动等。轿车轻量化制造技术是有效降低油耗、减少汽车排放和提升安全性的重要技术之一,日渐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制造最新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目前国内外的轿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新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逐步替代传统的钢铁制件;液压成型、激光焊接、发泡铝成形技术等新的成形工艺使工件结构得到优化,降低了原材料消耗;现代化的设计结构注重汽车轻量化的开发,不断促进汽车向轻量化发展。

1 轿车轻量化的发展前景

汽车轻量化技术一般采用现代设计方法有效的对汽车结构进行优化,及通过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空车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可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根据研究,通过汽车结构的改造和制造材料的优化,汽车重量还有15%的下降空间,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及开发,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趋势。

目前,可用来减轻汽车自重的材料有两大类:一是高强度材料,如高强度钢和高强度不锈钢;二是轻质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强度轻型材料逐渐取代钢铁材料,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材料选用铝、镁合金来制造。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的日渐精细化,汽车制造商不断采用纳米技术进行尝试,纳米技术不仅能够给汽车带来寿命的延长,还能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汽车在碰撞时受损的程度。

2 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中的应用

减轻车重、材料的再利用和绿色制造是汽车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近20年,国内外汽车质量减轻了20%~26%,不论选用何种动力驱动,轻量化、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是发展汽车主要课题,轻量化是关键。我国铝资源丰富,主要用于汽车的铝合金主要分为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铝基复合材料,其中铸造铝合金用量占80%左右,其余占20%左右。

我国铝资源丰富,产量占全球的1/3,不但绿色环保还可循环利用。铝合金是一种高强度并具有多种优良性能的轻型材料,其密度约为钢的1/3,相同性能比钢减重60%,撞车时,铝比钢多吸收50%的能量。铝具有高导电、导热、耐蚀及密度小的特点,属非铁磁性金属,对辐射能有较强的反射能力。铝具有优良的可塑性,适用于铸、锻、冲等工艺,其中最适合汽车零部件生产。铝容易和一些金属熔合形成性能各异的合金材料,以满足不同的加工制造要求。从生产成本、零部件制造、原材料利用等方面比较,铝合金是不可缺少的汽车生产材料。

铝合金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发动机的应用,全球60%的汽车生产商制造的发动机都采用铝合金,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抗腐蚀性,但是耐磨性较差。②轮毂的应用,铝合金轮毂外表美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散热性,且尺寸精度高,能有效减轻震动等性能。③车身的应用,进过热处理的铝合金板材是汽车外壳及车身框架的主题材料,通过涂装烘干后强度提高,可用于内板等形状复杂的部位;采用铝合金的的车身与钢制车相比质量减轻了30%~50%。④零部件的应用,铝合金制造的零部件,有效减轻相应零部件的重量,大大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及稳定性,如铝制热交换器的质量比铜质的质量下降了37%~45%,汽车空调器已完全采用铝制。⑤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利用陶瓷等不同的增强材料,使强度、弹性、耐热性、耐磨性等大幅度提高,目前柴油发动机活塞的顶端已采用复合材料。

3 轿车运行材料的应用

为提高环保及降低汽车重量,采用高热值的动力燃料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全球石油的可开采资源不断减少,石油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过多的使用石油,使全球环境污染不断严重,探索和寻求可替代石油的新资源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也是提升汽车运行材料品质和降低车身自重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发及采用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如天然气、氢气等),可实现汽车自身轻量化,经过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断探索,油电双混合动力轿车及电动力轿车(包括纯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有效的降低轿车自重及燃油消耗,有效提升了轿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但是其对制造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进入市场后的价格较高,不能满足大众消费水平,同时电动力汽车缺乏专业的充电设备,不适用于长途旅行,但是电动力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如有政府铺设辅助设施,必将成为未来轿车的主题。轿车轻量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从轿车各个方面即满足安全性又能降低汽车的自重,还需要不断的研究。

4 结 语

面对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轿车的轻量化是当前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在开发和利用新材料和成型技术方面,充分利用我国矿产资源优势,加强新型高强度轻型材料的竞争力,提高成型技术及替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同时新的动力能源的探索及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政府的扶持,生产商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制造轻量化和节能环保性轿车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美华,李增荣.轿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2] 王志文.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现状初探[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2).

[3] 黄佩贤.轻型材料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2,(1).

[4] 袁序弟.轻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2,(8).

[5] 丁向群,何国求.轿车用铝合金的研究应用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2005,(11).

第10篇

[关键词]碳关税;影响;应对措施

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各国权益的博弈和竞争下结束,虽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各国的共识。一些发达国家也从自身利益和优势出发,寻求采取征收碳关税来改变目前全球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发达国家其实是借着保护全球环境和低碳经济的名义,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成本,实行对自己国家的贸易保护。所谓碳关税,是指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通俗来讲就是对来自碳排放较高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于渐行渐近的碳关税征收,中国应该尽早做好准备,分析碳关税征收对中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研究应对碳关税征收的措施。

1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等粗放型产业是我国主要的产业支柱,而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特别是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很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资源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以此次碳税征收为契机,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以绿色科技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产业的崛起。对钢铁、有色、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推行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对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引进新型环保设备,对生产工艺加快更新,实现最低程度的碳排放。

虽然中国现在在出口规模上跃居全球第一,但是从出口产品的结构、产品竞争力、自主创新程度等方面来看,中国仍然称不上贸易强国。因此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对中国的贸易发展来看,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它是我国多年来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

2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

(1)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形象,对中国形成制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针对碳排放征收的关税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如果中国接受此项关税的征收,欧美发达国家会借此机会从中国得到大笔的收入;如果反对征收碳关税,就被其他国家指责只顾国家利益不顾全球环境、不负责任等罪名的指责,损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外贸易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2)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增加我国出口贸易的压力。据估计,一旦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可能要面临平均26%的关税,而出口量将会因此下滑21%。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在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中钢铁、建材、机电等传统高碳产品则占据了我国出口产品一半的比重。对这类产业的改造则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一旦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对从我国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3)给高耗能行业带来冲击,影响国内就业。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国内的就业、劳动报酬以及高耗能等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由于碳关税的征收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以能源作为生产动力的企业会采取提高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等措施。另外,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以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与人竞争,失去价格优势,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将会减少,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失去效益甚至倒闭。而企业倒闭将会导致大批企业工人失业,提高我国的失业率进而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面对碳关税政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参与碳关税相关的国际条款的讨论,争取制定规则的主动权。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各项国际环境公约或多边协定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坚决反对以保护环境之名,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联合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利用现有的国际协调机制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主动开展环境外交活动,就碳关税的问题多与国际社会进行了解和沟通,要让国际社会对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有一定的知晓,争取将具体问题也可以成为谈判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要在规则的制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国家能够具有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出口企业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空间。

(2)增加扩大内需的力度,降低外贸依存度,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需要构建在内部的消费和投资基础之上。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尤其是我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有增无减的背景之下就显得更加重要,增加国内需求是推动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降低外贸依存度的可行之策。我们需要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积极地扶持民族的品牌,降低甚至杜绝三高产品的出口,通过政策引导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数量,全面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让国民直接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恶劣,治理污染成为了全社会的迫切需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已成为接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纽带,同时也是社会监督企业环境活动、治理污染的重要工具和方式。

环境信息披露指把企业内部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公开。由于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便率先开始了对环境会计相关研究及实施。之后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界在参考国外相关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下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F.A.比蒙斯和J.T.马林分别出版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研究》,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美国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1.关于国外环境信息披露驱动因素的研究

0'Donovan(2002)经调查发现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团体和媒体的压力。Clarkson(2006)认为注意保护环境和环境信息显示较好的企业更愿意提供环境信息。Fraser和Brown(2006)及Josefina(2008)则认为股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披露动机。国外的主流理论还包括合法性理论,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有关环境法律法规、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等方面解释合法性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2.关于国外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及方式的研究

1998年联合国国际会计第十五届大会上将环境信息的内容概括为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方面的信息;会计政策方面的信息及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美国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内容包含了: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美国学者Holland(2003)的研究表明美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包括年报的管理者讨论与分析部分、报表附注和健康、安全和环境部分。沈洪涛、游家兴(2010)分析发现,国外企业主要以公司年报、独立环境报告、新闻媒体及公司网站等方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3.关于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Eng.L.L、Mak.YT(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规模直接影响到环境信息的披露。Ferguson(2002)提出公司的负债程度对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他学者研究还发现公司绩效、行业类型、媒体关注也对环境信息披露程度有影响。

三、国内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少部分企业开始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的标志是我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开始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我国对环境信息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关于国内环境信息披露驱动因素的研究

李建发、(2002)的调查发现我国环境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他们希望在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肖淑芳、米海燕(200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是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是为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形象和迫于公众或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仅有极少数的企业自觉披露环境信息。沈洪涛、苏亮德(2012)通过分析206家重污染公司2008年至2009年的年报得出媒体对有关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有显著地影响的结论,同时,他们还发现企业环境信息存在显著地模仿行为,即企业对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及方式的模仿。国内其他学者还从其他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孟凡利(1997)提出了环境信息披露依赖于公司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观点。但是由于样本的选择和分析方法的差异,造成国内学者的结论不尽相同。

2.关于国内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孟凡利(1997)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环境绩效,二是企业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耿建新,焦若静(2004)提出环境信息所披露的内容应该有:企业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环境支出及负债、环境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郑永生,胡曼军(2006)认为当前阶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包含以下内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因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变化;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会计政策和制度;企业环境绩效情况。秦蕾(2012)指出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施建设和维护工程,环境保护发生的正常成本、与保护环境相关的经常性、非正常性的收入和支出。高建立,马继伟等(2013)则指出企业环境披露既应涵盖传统的环境资产及负债等定量信息,也要包括预估的会计信息,如:企业经营活动预期对环境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既要包括传统环境信息披露的定量环境会计信息,也要包括一些定性的环境会计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经营层面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也要反映出企业对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的落实,如:碳排放总量控制标准的执行、国家节能减排规划的落实等。朱小平,孙甲奎(2012)提出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应包括低碳会计信息,即一般财务报表中可作为正式科目并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低碳资产、低碳负债等低碳要素信息和不可作为正式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可用其他方式披露的与低碳因素有关的低碳绩效信息。

3.关于国内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存在较多观点。孟凡利(1997)认为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在已有的财务报告稍加调整进行披露、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进行披露、在年报的其他地方披露;环境绩效信息可以在财务报告等已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披露,也可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进行披露。耿建新和焦若静(2002)等的研究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在招股说明书中,用以满足股东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要。张素刚、张宏亮(2009)认为应采用报表附注披露和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沈洪涛等(2010)比较了独立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年度财务报告还是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不过开始编制独立报告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增长;相比年报披露的环境信息,企业制作的独立报告虽然涵盖了更多的环境信息但环境信息质量普遍不高;独立报告和年报中的环境信息相互促进而非替代。陈佳稳(2010)认为企业可以先采取补充性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采用逐步过渡的办法,等到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和外部条件成熟之后,企业再采取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进行详尽的披露。张亚男(2012)认为企业近期目标采用独立报告模式,远期目标应采用补充报告式,对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经济事项以附注的形式予以披露。韩雨南(2013)则认为非重度污染企业可以通过补充报告式披露;重度污染企业则应当使用独立报告的方式披露环境信息。同时,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时可以采取主表与附表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会计报告应增加内容,并采用定量和定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

4.关于国内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对行业性质、负债程度、公司规模、盈利水平等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玲(2007)在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04、05年年报分析后发现公司资产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张彦和阳静(2008)以46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盈利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王建明(2008)认为,重污染行业与非重污染行业之间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明显差异,相比非重污染行业,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松花江事件”后,,张国清(2008)对化工行业的79家A股公司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公司负债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结论。卢馨、李建明(2010)和何丽梅、李世明(2010)等认为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也有一定影响。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在倡导发展低碳环保经济的21世纪,社会各界对企业发展而引起的污染的关注越发增加,国内外环境会计理论界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加深。因为研究开始较早,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体系,且研究范围日趋完善和系统。我国的研究相比国外,开始较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是采取借鉴国外经验,虽然与国外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过去几十年里,国外在对环境会计的概念及内容的研究日益成熟。当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方向主要是:环境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施,以及如何提高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通过阅读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近两年实证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且缺乏对具体行业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亚男.论我国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68-70.

[2]赵梓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财务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3]王亚男,傅建设,冯烨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会计,2013,02:70-72.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38-02

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资源匮乏。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赋予了一个象征生命和希望的名词――“绿色”,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已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同时,人们开始致力于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探索采用化学的原理来预防污染的方法。绿色化学倡导环境保护,主张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产生废弃物,最终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被誉为是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其也是一门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是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培养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点,也是人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信仰,即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思想表现。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教育和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它必须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绿色化学不仅仅是一门预防污染的化学技术,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最基本保障。只有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学习绿色化学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最佳场所,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和观察、动手、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的原理、特点和相关知识,通过设计特定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渐产生绿色化学理念,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适时讲述全球环境问题与化学污染的关系,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具备了绿色化学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随着绿色化学成为现代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绿色化包括:化学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等的绿色化。环境友好的“洁净”反应介质是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合理设计实验过程从而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尤其是水介质中的有机化学反应因具有分离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污染少且无毒、价廉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的绿色合成方法之一。例如,水介质中的各种缩合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和多组分反应等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此外,用水作为分散剂的水溶性涂料的制备已成为全世界涂料工业的新方向,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油漆涂料的喷雾剂和泡沫塑料的发泡剂也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催化剂的使用也应首选无毒害、无腐蚀的物质,同时改革重组现行实验教学内容,改变原有实验项目,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淘汰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和比对,尽量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选择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体系。将各制备实验尽可能串联起来,实现实验项目的连续化,即把前一个实验制备得到的产物作为后一个实验的主要原料连续使用,既能科学、直观地达到实验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又始终注意将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与思想。

2.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相结合,倡导绿色化学。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具有实验成本低、反应时间短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微型化学实验不但能满足实验的基本要求,还能减少试剂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在实验时,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因此,采用微型化学实验代替常规实验能够大大减少化学实验室各种废物的排放,有效改善实验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微型化学实验的开设对药品试剂消耗量大、化学毒性高、污染严重、实验操作过程复杂的化学实验尤为必要。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将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然而,微型实验不是对常规实验的简单减量和机械微缩,它是在绿色化学理念和微型化学思想指导下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实验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用尽可能少剂量的试剂来做尽可能小的实验”是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也是微型化学实验教育的思维方向。为预防化学污染,推动化学实验由常量化向微量化发展,是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3.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必能增加实验的功能,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能。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等先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不仅能直观地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日常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从根源上减轻对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原则。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实验不仅需要的试剂种类繁多,而且所用到的绝大部分药品都毒性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危害大。对有机化合物性质鉴定实验的全过程采用摄像、剪辑和多媒体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既能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又不失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因此,对于基础性实验或验证实验,尽量采用多媒体及化学虚拟仿真技术等辅助手段,在得到基本化学信息的前提下,能大大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实验过程管理

1.规范实验操作,减少“三废”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严格规定取用药品的量,这样既规范了实验操作,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定性实验中的药品定量化,例如在烃的性质实验中,实验室制备乙炔气体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组数粗略的计算所需乙炔的用量,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取用电石的质量。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也为减少环境污染奠定基础。

2.妥善处理实验室的“三废”。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应加强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室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禁止实验室尾气任意排放,废液、废弃物随意倾倒。对每次实验产生的实验室废液、废气和废渣进行科学安全处理,确保将化学实验室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以减少废物向周边环境的排放。将化学实验使用过的酸、碱、重金属盐等各种废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安全存放、定期统一处理。能产生大量有害和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并将有害尾气采用吸收、中和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

四、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凸显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学习有重要的导向和鼓励作用,实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应以整个实验过程为基础,凸显绿色化学理念。现行有机化学实验评价体系应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完善改革。评价方式应强调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动态评价,给学生更多的自,让其开放思维,大胆探索。评价内容应重点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能提高反应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反应条件是否无毒无害,反应过程是否能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等等,重点突出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思想。

五、结语

培养、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化学教学绿色化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研究和绿色实践能力的前提;优化、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改进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是提高学生绿色化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化学实验绿色化已成为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研究能力是本世纪国内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