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

时间:2023-08-01 17:39:29

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导学案 教学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24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给予了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不得不承认新课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认可,并逐渐被广泛地接受,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可喜的改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效果相对以前有了很大地提升。正因为如此,如何借助导学案推动我国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笔者发现随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普及,导学案在编制和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文以此出发,旨在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促进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使用中的问题分析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随意编排导学案、导学案流于形式、不注重学生的学情等现象突出,导致导学案的作用和功能没能很好地得到发挥,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导学案任意编写,缺乏科学的体系

教师没有科学系统地编写,致使导学案流于形式,有的只是随意编写了几道思考题;或者内容完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印件,根本就不具有导学案应该具有的功能。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导学案的认识不清,没有弄清楚导学案是干什么的,不少教师不过是为了应对新课改要求,依葫芦画瓢,盲目趋从罢了。因此,教师认为导学案的性质不过就是预习而已,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来替代而已,正因为如此,教师对于导学案的认识才会肤浅,在制定和编写上也往往不肯下工夫,仅仅是走走过场。

(二)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未受到重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除导学案在编排上存在问题以外,教师对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同样也没有足够重视。其实通过学生完成导学案,教师可以从中研究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发现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导学案是为教学服务的,可以很好地调整教学重点和教法,可以说导学案为教师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同样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被教师遗忘,教师没有充分地研究和分析导学案,导学案在实际上没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因此,导学案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自然也不会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导学案教学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案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却由于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束缚,导致导学案教学缺失了学生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学效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认为高中物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较为困难,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而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同样无一例外地手把手教学,导致学生受到束缚,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在无形中禁锢。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认可,学生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思维和能力,所以,也导致导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相应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于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和调查,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以期促进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从教材、教师、学情出发科学合理编写导学案

教材、教师和学情是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支撑和依据,所以在编写高中物理导学案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编写,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真正内核,又能够真正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的目标。首先,从教材出发。教材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同样要以教材为基础,保证与教材不偏离,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谈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从教师出发。教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引导者,如果导学案的编写没有体现教师的执教特点,与教师的教学大相径庭,那么导学案的效果必将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最后,从学情出发。学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同样重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教师要重视导学案所反馈的信息

教师应该对导学案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分析和研究其反馈的信息。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之后,教师要重点研究,这既是教师为接下来的编写提供学情,又能够调整之后的教学。通过导学案中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掌握和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尚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做重点教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使得高中物理教学能够高效低耗,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教师有效地教,这样一举两得,既提高教学效率,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够清楚准确地学习知识,教师又能够省时省力。

(三)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地理属于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的地方比较多,其也是高中的一个难点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攻破学科中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课程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双主体”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了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斥着高中地理课堂,老师不断创新,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地理课堂出现了投入与回报成反比的状况,这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了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投入低产出状况,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引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心理依据。该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其次,合作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现在课堂中提倡适应合作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就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这就表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进行合作,它比较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互动。因此,该理论为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导学案中一定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层次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导学案一定要有难易、主次的科学划分,让导学案更有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导学案之中。

三、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学生课前自学环节

老师一定要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策略进行自学,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老师课初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全部检查、个体抽查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课堂上讲课内容的主次。通过检查的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3.课中合作探究

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中的预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就应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课末老师评价反思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试,出一道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解题,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反思导学案存在的缺陷,学生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更好地进行。

5.课后作业拓展巩固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课堂最后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地理教学的教学特点。虽然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大多数的高中地理课堂所运用,但是其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再经过参考各种教参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可以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探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课前预习

现代社会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导学案就是其中之一,其因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锻炼、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切实提升了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等诸多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青睐。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导学案之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导学案的合理运用能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同仁极为重视学生自主预习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仅仅停留在“课下把下节知识预习一下”此类肤浅性的语言上,学生更是不明白应该如何去预习。此种状态下,获取良好的预习效果以及高质量的地理学习效果无疑等于天方夜谭。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科学运用则可以轻松扭转上述不利现状,有利于切实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性。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这节内容时,笔者就在导学案中为学生设置了学习目标、重难点、自主预习填空、例题分析等主要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学生便能知道“城市化”这节内容学习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明确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辩证地看待城市化)、重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完成对地理教材的有效阅读、能结合具体的知识尝试分析一些典型的例题。而这些有目的、有准备的引导工作都为学生“城市化”这节内容的实际预习效果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合理运用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有利于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能动性建构。可是,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高中地理教师习惯照本宣科,即直接将教材上的具体地理知识点抛给学生,而学生则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品质的更好发展,同样也不并不利于其完整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致使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水平低下。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适当在导学案中增添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情境问题,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良好的合作活动。相信,这对于切实提升高中地理的实效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节内容的导学案中,笔者就为学生精心设置了如下的开放性问题:请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尝试分析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开放性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在导学案相关图片信息的辅助下,学生纷纷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之中,并从中明确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类科学技术的变化、人类生产工具的变化、人类接受教育程度的变化等引起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积极思考与变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发展引起了其对人地关系认识上的变化。而这正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节内容的学习要点所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导学案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

三、导学案的合理运用能提高学生课后复习的实效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中地理教师习惯向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并认为这是帮助学生在课下实现对课堂所学地理知识点及时复习与巩固的重要渠道。却不知,长期陷于“题海”战术之中的学生对此早已疲惫不堪,根本就不具备完成例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此,又何谈以例题为载体达到提升学生课后复习效果的预期良好目的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清课堂所学地理知识点的主要脉络,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导学案作为一个完善的学案,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等内容,其完全可以作为学生课后进行复习的重要依据。

如,在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地理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完成课后复习工作。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内容,反过头来再重新审视导学案,学生对其认知更加深刻,而这都对他们实现对该节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更快、更好建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这很显然要比学生单纯重复进行大量的例题要更有效,也更具备实际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而灵活地将导学案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以便在高质量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同时,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案导学;设置原则;应用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对学案的编制和教师的导学能力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案设置的原则,提高学案设置的质量,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及控场能力,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编制原则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参与度,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填鸭”和“讲授”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原则。因此教师不仅要以书本中的知识为编制素材,也要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兴趣爱好适当地拓展学案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而探究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体现,因此在编制学案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原则。多设置探究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通过问题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得到其他问题的启发,问题难度和知识设置的层次性,能够让学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扎实学习基础,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三)增强学案设计的趣味性。

学案导学的过程和案例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因为只有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在学案开头及探究过程教师可以用故事、历史典故、地貌图片、风景图片、对比图等材料体现学案的趣味性,丰富学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四)突出地理知识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存在,因此在学案的编制内容中不仅要渗透对地理知识和学习进程的指导,也要渗透自学的方法和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学和探究的认识。其次要突出学科的知识应用,体现出地理课程独特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地形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掌握,提高学案学习的效果。

(五)制订目标的可操作性。

在学案的编制中会有很多问题的设置,即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这些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够完成,而不能一味地好高骛远,如果目标程度过高,学生通过学习一无所成,那么就会产生挫败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和更新,根据实时情况随时调整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学无止境的认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二、初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的探索

(一)课前以学案预习新知,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预习新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同学在预习新课时缺乏系统的结构分析及目标管理,而不能产生良好的新课预习效果,失去了新课预习原本的意义,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重视预习新知这一模块。教师通过对新知的认识研读,编写出适合学生预习新知难易程度的学案,在完成本课时或者新课开始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来逐步进行新课预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前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节新课时,教师在学案中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可以有“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_____。降雨的等级划分为___、___、___、___。2.降水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_____,常用的降水量单位为____。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4.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1)纬度:赤道附近地带降水___;两极地区降水___。(2)海陆: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____降水多,大陆____降水少;中纬度地区,____地区降水多,____地区降水少。(提高题――地形: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等问题,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新课知识。

(二)课时以学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故事、问题、提问等进行新课导入,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通过学案也可以进行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授课内容,在导学案中加入引子、资料、深入问题等部分,让学生通过引子和资料的学习对新课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形成对新课的基本认知,通过深入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为自主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在编制《疆域》这节课时的导入学案时,可以用我国领土面积的综述为引子、以“我国明代嘉靖年间见于《使琉球录》中,属于中国的琉球群岛,以后多次有记载。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强行割占。”为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也可以以以下图片中的问题为深刻问题探讨的原型,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三)课堂分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是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互补性和相似叉进行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在团队精神和好胜心的促使下提高探究的速度和认真程度,进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个人任务的安排和组内问题的讨论分析,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间思维的碰撞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上一节中用于探究的问题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学生可以先对每个问题进行具体的探究人员的分布,然后在全部找出自身的答案后,再进行组内答案分析及讨论,组合每位同学的学习结果形成最后答案,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通过互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四)课堂教师讲解与总结,培养学生会学能力。

课堂教师讲解与总结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教师对导学案和教学案中问题及资料的讲解,要能够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这些地理知识,也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探究的答案与教师讲解的答案进行对比,认识自身探究上的不足,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提出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对该次合作探究的总结,要具体指出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的优点及不足,方便学生及时改正,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有的小组会没有具体规划,没有选出领导者也没有进行任务分配,全体成员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浪费了时间也起不到自主探究的目的,这时教师就要指正出来,并进行正确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有据可依。

(五)课后以学案拓展教学,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在编制课后拓展训练的学案时,就要在其中渗透拔高题目和课外问题,不仅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这节课时时,针对课后拓展学案的编制,教师可以以地形分析和特点为主进行拔高训练。如:

(1)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和____。

(2)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该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4)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战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设置?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案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体现学案导学趣味性、课堂分小组合作探究、渗透和突出知识应用、学习目标的可操作等原则。课前以学案预习新知、课时以学案导入新课、课堂教师讲解与总结、课后以学案拓展教学等方法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达到提高课前预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会学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恩超,吴宇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9(04):314-317

[2]张红,陈雪,李秋赢.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原则与方法探讨[J].中学教育探讨,2015.16(03):258-260

[3]徐程程,张丽娜.试论初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4.13(01):132-135

第5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问题;对策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在教育改革的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如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和东庐中学等改革的成功案例。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学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已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常见问题

1.学案设计偏于“习题化”

许多一线教师很少对导学案的渊源进行了解和研究,只是盲目跟从,误认为导学案就是课前检测,于是直接将各类教辅资料上找到的各种习题用于制作导学案。如在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导学案时,有些教师直接将配套练习册“导与练”部分填空题和综合题生搬到自主学习板块,设计上缺乏问题性和探究性,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起不到引导作用,禁锢了学生思维,无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加重了学习负担。

2.使用方式趋于“形式化”

导学案的使用步骤:首先,提前一天将编制的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其自主预习完成;其次,提前一节课将学生完成的导学案收回并进行详细批改和分析,找出学生的易错点和疑难点,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导学案所反馈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备课,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而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只是徒留于表层现象。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分发导学案,完成是在上课后的前几分钟,而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并没有进行抽样分析,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自主学习的情况,无法进行二次备课,直接使导学案丧失作用。

3.教学点拨过于“少讲化”

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曲解“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过分强调“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纠错。如在学习知识点“等高线”时,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讲,并未对等高线的特点进行梳理和举例分析,这样严重弱化了教师引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遗留下很多“疑难杂症”,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步骤等于“程序化”

大多学校导学案编制的内容文本模式几乎固定,普遍设有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情景问题、活动探究、巩固自测、自主归纳、课后巩固、课后反思等环节;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固化的,主要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反馈自测、总结归纳等,并未考虑学科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知识的差异性,呈现“千科一律”的现象。如许多学校要求教学按照其特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形成一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教学程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近乎“照案宣科”,使课堂无趣味、学生麻木僵化,并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基本对策

1.以“练习”为主转向以“导学”为主

导学案最大优势是导学功能。其应起到导学作用,而不是练习或检测,这是导学案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基础。导学案不是依据学生练习不足产生的,而是针对学生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应运而生的。如果导学案主要作用是练习,无疑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导学案只有凸显导学功能,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其应有的效应。发挥其导学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导”的含义。导学案中的“导”有两层含义,一是“导学习过程”,二是“导学习方法”。“导学习过程”即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自学模块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总结与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提供提升性练习;“导学习方法”则是不仅提供导学导思的问题,更要提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可以直接插入学法说明,也可以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将学法隐含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重“导”不是轻“教”,不是一味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基于导学案的设计思路进行有效教学。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可将四大区域的相关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后制定出“疑问式”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来解答导学案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

(2)找准导学案的定位。导学案应是“纽带”,连接“三维目标”的学习,贯通课内外知识。教师要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整合相关学习资源,锻炼收集整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即教学中应减少用纯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待一切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将经验梳理成关系,帮助形成自我经验的过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可将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制作成“四大地区地理差异对比表”,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来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总结,提升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2.以“少讲”为主转向以“精讲”为主

在导学案应用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强调教师“少讲”,“少讲”只是形式上的表现,其实质相当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讲”。“精讲”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讲得全面、讲得明白、讲得透彻。转变教师“少讲”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重视课堂提问。教W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一节好的地理课不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展示上,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就是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有效手段。如教师在讲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时,可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的方式,通过对相关知识层层推进提问,可有效代替教师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内化。

(2)强化“精讲”典例。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地域性、空间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因其认知规律发展的限制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教师在讲解相关地理知识时要注重举例,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要做到精讲、细讲。如在教学“地球运动――自转”时,由于地球运动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单靠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难以推导并理解自转运动产生的相关意义,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地理教学三维软件将地球运动进行展示并推导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可加强学生空间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

3.以“固化”为主转向以“灵活”为主

教学过程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应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毫无生机的教学程序,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针对该情况,在导学案的应用中应转变以“固化”为主到以“灵活”为主的观念,做到课堂教学上充分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精髓理念,不可固定教学步骤。编制“灵活”的导学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优化导学案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从设计形式上来讲不能盲目地单一固化,可以是问题引导式、活动计划式、资料搜集式、补充填空式、逻辑推理式、比较探究式等,也可以是多种方式进行结合。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可以选用表格对比类导学案;在教学“区域地理”时,可以选择填空类导学案;在教学“认识地球”时,可以选择提问式导学案;在教学“地图的运用”时,可以选择活动探究式导学案,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学校地图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学案的类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重组导学案模式。导学案设计是有模式可循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种模式都适合所有教学。由于教学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层次的不同性、教学内容的难易性等多种不同教学状况,单一固化的导学案满足不了千差万别的教学际情况。因此,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可适当将相关版块进行顺序调换,达到完美地配合其教学设计。如将“巩固自测”环节调整到“课后反思”,可有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将“合作探究”环节调整到“课前自学”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后的合作学习能力,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等。因此,将导学案的精髓理念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活学活用才能够更好推进“高效课堂”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和教师教学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立足于我国高校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高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高校档案记载着这个校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校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档案整体发展状况。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有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2.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3.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

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

三、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校档案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下面,就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工进行阐述。

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的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权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项制度要管理,项制度要效益,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领导重视

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工作是内因,领导的重视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领导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可有可无,因此,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1)增强责任感,提高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掌握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都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是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3)利用现有资源,整理档案。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尽管都依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个文件有不同的分类,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分类不准的现象,影响案卷的质量,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要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档案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任务。

(1)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认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根本出路在于档案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其次,21世纪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机遇挑战并存,必须真正启动档案人才工程,培养世纪人才,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开展档案工作者教育培训的关键和保证。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其次,要建立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比如,档案管理工作者上岗前和轮岗后的岗位培训,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可由终身有效改为动态管理。这样,便可以激发档案工作者增强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开展综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教育培训。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重视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第一,要给档案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的机会,尽快提高其专业水平。给档案专业人员提高吸收、补充档案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的机会,弥补一次性教育的不足。第二,要普及相关学科知识。档案工作融汇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要强化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档案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档案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档案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4)建立奖惩机制,细化考核监管。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规定的宣传教育,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为提高效率创造条件。把档案材料的积累工作纳入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加强对档案材料的控制、积累并进行检查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要建立一个档案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宁军胜.浅谈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

[2]高强.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颜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模式实际运用效果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环节,即“教材—教师—学生”所构成的单一、被动知识传输链条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一、“学案导学”实施背景及概念

1.1“学案导学”实施背景

美国教育学家埃富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轰轰烈烈,实际操作却还是离不开应试教育,学生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感到厌恶了,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呼唤突破陈旧的教学理念,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此外,《地理课程标准》也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案导学”模式破茧而出。

1.2“学案导学”概念

有的学者提出,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运用引导、诱导、疏导、开导等方法,创设愉悦的认知环境,使学生循导而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学会逐步到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进而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我认为,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构建自己知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地理的方法,促使他们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有了学习地理的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包含学案和导学,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地理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建构

2.1“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般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设计学案、分发学案、学生自学互研、发现问题、教师点拨释疑、练习评价等几个步骤。我认为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三大步骤,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实践、应用提高,感受成功。三大步骤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2.1.1 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习的第一个步骤。一般采取问题诱导、任务驱动、设疑引发兴趣等多种方式,将问题、材料以学案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地域的形成》这节课中要突破工业联系,我出示了这样一幅图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问题。

(1)、右图中左列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属的联系,右列中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属的联系。

(2)、左列和右列的工业都分布在一个地区,联系的中间环节是。

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工具独立完成任务。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给予点评,进一步探究:“工业地域的形成”。

2.1.2 小组探究,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别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道论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知识内化。在交流“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时,给出了一幅区域地图,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工业进行合理的布局,通过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也使学生的“求同”、“辨异”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

2.1.3运用实践、应用提高,感受成功

这是“学案导学”的延伸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迁移、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老师要设计好题目,层层推进,使题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这一案例的学习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讨论美国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那些?”,“根据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我国东北部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影响区位因素上,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异同?”。 这种递进式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学习的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成功是非常渴望的。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竞赛分为必答、抢答两部分。必答部分小组一人只能够回答一题,由小组成员自选回答,答对加10分,答错不给分,如本小组无人能够回答,其他小组帮忙加10分;抢答题根据题目难度,答对了加分,答错了减去相对应分数。提示答案者和一次为小组减10分,随意说话者根据情节由老师酌情扣分。例如:下图是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正确的是( )

A.①石油化工②有色金属冶炼 ③水产品加工④电视机装配

B.①有色金属冶炼②石油化工③电视机装配④水产品加工

C.①电视机装配②水产品加工③石油化工④有色金属冶炼

D.①水产品加工②电视机装配③有色金属冶炼④石油化工

老师点拨:据图分析由于①处于原料与能源中间,所以①既可以是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是动力导向型工业,但是明确的是,这类工业是需要大量能源和原料的;同理可得②为市场导向型工业、③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④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最后总分第一的小组,全班表扬,组员每个人加德育分。通过这样的形式,同学们都会在下课之后积极看资料,自己复习,提高了大家学习地理的兴趣,很多同学在下课之后都跟老师反映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2.2 案例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塘厦中学高一级的学生普遍特点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参加活动(如图一)。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塘厦中学高一级学生的自评中,觉得自己是“文静听话,爱学习”的比例比较少,普遍感觉自己是个好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根据这样的结果,初中的地理教学模式就应该根据这个特点来设计,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我尝试在塘厦中学的高一8班运用了学案导学的方法,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学案所设计的自学部分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提示学习思路,指明学习目标,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方法去思考、探索、发现、掌握知识规律,教师只需在学生产生学习困惑时适时适度给予指导。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获取,在学习的实践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学习能力。一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小组自学讨论: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对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诱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课中,“工业区位因素”这个知识点的突破,我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当地的某个企业,思考这些企业在布局会考虑那些因素,提供选项,供他们讨论选择,然后得出影响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在“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知识突破时,我应用下图,分组教学讨论。

我国东部某一城市示意图,如果考虑在此地分别兴建下述的五个工厂,请在图中找出最合适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想要布局的工业(制糖厂、饮料厂、炼铝厂、手机装配厂、软件开发公司),然后同类工业的同学组成一组,对这个工业在地图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经过半学期的“案例导学”模式试验,证明高一5班同学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对地理的兴趣也比较大,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跟其他同类型班级拉开了距离。

三、地理课堂“学案导学”模式效果

3.1“学案导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在质上得到了改善

实施“学案导学”之后,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被根治了,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畅所欲言,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

3.2“学案导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外,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逐步养成,被动的“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了。自学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学案设计的层次性,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感受成功,并不断攀升。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学案导学”使地理教学“学生学习自主化,兴趣广泛化、问题多样化、思维开阔化”,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学案导学”的理念还有待于深化和拓展,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认识和调整。

参考文献

[1]杨立宇,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2] 刘成坤,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

第8篇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大多利用了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对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教学压力,对学生来说也很难有效掌握课堂知识和内容,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提问研究的空间,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都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应该寻找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先进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传统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提供更有利的教学基础,导学案教学应用也正是符合了以上观点,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接下来笔者就来谈一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

1.利用导学案教学做好预习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非常弱的,而且学生在大多数的课程学习前是不会去主动预习的,这样就让高中物理教学课程很难在短时间的课程安排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物理知识本身就相对比较难,学生自主性又相对较差,很容易造成课堂内听不懂,课后做不了训练的情况。而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就将预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导学案,在课程开始前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中物理课堂效率低的情况。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前,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课程开始时尽可能处在同一能力平面上,这样会大大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和物理成绩。2.利用导学案教学进行课堂讨论。利用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是非常难实现的。但是高中物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教学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将导学案与情境模拟教学联系起来,并且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加入实验环节,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融入课堂学习中,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导学案的问题做出对应的学习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学习习惯,并且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讨论研究过程中,培养物理学习思路,掌握物理学习技巧,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3.利用导学案教学完成课后回顾。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课后巩固习惯,就很容易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遗忘之前所学的内容,教师在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非常难以把握这一点的,但利用导学案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完成巩固知识环节,这样的教学效率会非常高,对学生的帮助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1.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长期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提前预习,课中讨论反思,课后巩固知识等。最为主要的还是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高中物理的自主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教师和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热情。根据我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尽快地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转换,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可以把物理学习的过程变成自己喜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将来的高等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这也是导学案教学的一大重点价值的体现。在我国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利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如何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如何提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效率等都在逐渐摸索。

本文就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库拉西•吐尔达洪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展开,如新建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士点授权评估、科研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学

校治安综合治理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

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貌,是高校教育改革和

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其教学评估的结果与学校教学档案是否齐全、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评估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高校评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高校评估一方面依靠高校档案,另一方面高校评估又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教育评估工作能进一步优化和充实馆藏。

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因为它是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材

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

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只有这些材料,才能

客观、公正、全面地估计评价高校工作,否则,评估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

同时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收集和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的热潮。。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

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量搜集本校的教学评价材料,并将收集到的杰出校友资

料等重要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存档保存。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等,是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的,属于档案编研的成果。

2、教育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档案意识,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任何一位参与准备材料的教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如

果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配合档案室开展收集

工作,主动地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个性化的鲜活材料归档保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进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的强大动力。。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促进建立

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3、教学评估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再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更多地依赖于对优化科技信息的创造、

收集、传输、存贮、处理、加工、应用和再生产能力。档案资源作为信息开发利用已被现代社会所公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与广泛的评估范围则更需要依赖于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质量,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受了教学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选择,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4、教学评估是对档案管理的检验和推进,促进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渐显现出来。在这一

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必将面临和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和选择,为使我国高等

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作为基础和依据的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学评建工作实践, 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些单位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收集评估材料时才发现自己虽然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在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同时也存在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全面记录或没有及时记录或虽有记录但不规范。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都有教学检查措施。例如领导听课,有的听课记录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过后就丢失了;又如学生考试档案中无考场记录和评分标准,有的试卷档案因为保管场地或条件限制造成管理不善而缺失。

2、教学档案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管理权限及义务有待进一步明晰。要使平时收集的材料真正成为日后查考利用的案卷,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整理与分类。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共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在44个观测点中,与教学院(系)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档案密切相关的就有35个,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许多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学习不够,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或者不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反映某一教学过程的材料收集不全,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材料的收集,或对教学档案内容不明确,分类不合理,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宽严不一,档案材料不规范,纸张无统一规格,大小不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 、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评估工作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密切关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利用档案,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引起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对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全员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了归档范围,提高了存档、用档意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工作纳人院教学工作计划,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高校档案部门对院级档案工作应加强考评和业务指导。

2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分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部门专兼职档案员等组成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确定教学档案的内容、保存的范围和期限,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院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校综合档案室,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各科室明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形成一个以档案室为中心的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3 、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学档案归档、管理、检索等工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等常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档案的利用,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教学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综上所述,高校评估与教学档案工作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缩影,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教学档案信息更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并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信息量,把存放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利用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方便、快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

为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深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实现分散的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等等。同时,充分利用整理好的评估材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便捷途径。

第10篇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物理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初中物理是学生和物理学的第一次接触,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以后学习物理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成为其重要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个问题。笔者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观点,并做出如下阐述,供广大教师借鉴。

一、什么是导学案

简单来说,导学案就是经过教师讨论和研究之后,集体制订出来的教学策略。导学案的制订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努力,同时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为标准,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人翁地位。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学案的科学化,保证导学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样,既保证了导学案之间的连续性,又保证了每一份导学案的相对独立性;其次,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导学案应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和自习,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导学案,这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设计静电相关内容的导学案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出现的静电情况。”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描述一下静电现象。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此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的时效性,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还有学习技巧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导学案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导学案是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总结和部分教学内容的细致分析;其次,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体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共性调整导学案的设置,在不断的调整中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第三,导学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导学案会罗列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会详细地说明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以便于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确保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普通知识点。

四、结束语

导学案的使用对初中物理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当前导学案的使用还有尚待提高的地方,但是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互动;拓展;学习动力;问题导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案导学法,简单说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依据编写好的导学案自我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导学案内容开展重点答疑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必须以导学案为基础,有效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很好地体现“导”的作用,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高中地理各个学年段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任务各有侧重。对如何在各个不同学年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学案设计,现根据地理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点实施要领。

一、高一学年———贯穿互动,提倡自然真实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三年地理教学中将持续应用,因此在高一学年必须打牢基础。对导学案来讲,第一,可以多设计环节。比如课程目标、重难点、自主学案(放在上课之前,学生预习时使用)、学生展示和质疑(课堂上学生到黑板前向大家讲解并依据自主学案不懂之处向学生和老师提问)、问题探究(学生之间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课堂检测、课堂小结等等,让学生熟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第二,要将互动贯穿在各个环节中,这是该学年段导学案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案导学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体现。积极的互动、激烈的讨论,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要倡导自然真实的课堂状态。首先,学生的状态要自然真实。要真正感受到课堂的活力,愿意主动思考并真正参与;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拥有了话语权,却是迫于模式、流于形式,并非发自内心。其次,教师的状态要自然真实。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客观地和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表现。更要真诚从容对待学生提问,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为了回避问题有意干预互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是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也有可能是与书本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师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疑问或感兴趣的知识,提前学习做好准备;解答或讨论时更可以讲述自己的思考、学习、准备过程,用经历启发学生,用真诚感染学生。例如,在学习地月系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就可能提出与月相相关的知识,还可能会涉及与月相有关的诗词,语文底子相对薄弱的教师,就应该或自己查阅或找语文老师求教,多积累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了所需的知识和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教师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能力,促进了主动成长、提高了职业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二、高二学年———制图设问,拓展区域知识

高二的地理教学,除去必修三,重点是区域地理的复习,内容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大部分,虽然是初中知识,但内容远比初中复杂深入得多。区域地理复习,重点是让学生建立区域空间的概念,学会看图、识图、认图,实现区域认知,导学案在这里必须发挥作用。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很先进,最常见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但是学生单凭看课件、听老师讲并不能完全掌握整堂课的内容,还需要自己整理笔记。另外我们都知道,文字远不及图片来得生动形象,学生既要记好用好笔记,还需要画图,在图上对老师讲到的重点一一标注。但很多学生都反映,老师在黑板上仅用几分钟画的世界轮廓图,自己在笔记上完成却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了避免学生耗费大量时间用在区域轮廓图上面,就要在导学案中运用大量的区域地图。这些地图并不是原图,而是设计导学案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修改过的。具体办法是先除去无效信息,再依据区域的典型特征加入相应的有效信息,例如重要的经纬线,主要的山脉、城市、河流,重要的图例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阶段就对所学区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依据于学案中标注的或者需要标注的有效信息做到有效预习,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案中除了主要的图表信息,重难点则是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些问题可以是往年高考综合题的变式问法,也可以是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自己设计的问题,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答案进而生成新的问题,通过解疑、释疑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该学年段设计导学案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要考虑,那就是围绕区域知识进行知识拓展。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当适度拓展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对高考备考大有裨益。例如:在讲南亚时,增加印巴冲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于克什米尔地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讲法国时,拓展到闻名全球的法国葡萄酒,进而分析酒质优良的条件;讲中美洲时,提及他们的饮食,进而推理与农业的关系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好奇心,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良好。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学年段的纸质导学案最好单面输出,学生使用时,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可写在背面,还可以加页。在导学案中修改过的区域图部分可以全面记录重难点知识,只要学生在填写学案时做到仔细、工整,特别是图中的信息标注精准,这样的学案便可以作为以后区域地理复习的笔记。

三、高三学年———精炼环节,保持学习动力

高三学年地理教学以复习为主,随着教学内容变深、课堂容量加大,如何能让学生对于已学的知识仍保留新鲜感,在课堂上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是设计导学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必修部分为例,其复习重点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当学生进入高三后,对于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往往认为,都学习两遍了,没弄明白的地方学第三遍也没有意义,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下设计导学案就要和高一、高二有所不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上面。其要领就是精简环节,哪些环节能让学生发现不足、找到突破、激起斗志,就设计哪些环节;增强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高三自然地理部分的导学案,可以精炼为课程目标、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课程目标环节,要让学生清楚这部分知识具体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哪些是应用等,以及哪些是高考考试大纲中涉及的高频考点;质疑解惑环节,要以考点的形式或者是具体问题的形式列出,这种方式易于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哪一部分的知识需要再重新巩固;合作探究环节,除了安排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内容,还要考虑到个体的探究能力差异,安排班级内分组合作内容,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思维、升华知识、建立自信、确立目标;拓展延伸环节,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再列入重点考察范围,而是针对近几年的高考形势,重点考察和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能力、论述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因为在高二学年就已经注重知识拓展,所以这个环节只要对拓展延伸的内容选取得当,就会让学生一直感到好奇和兴奋,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以上三个学年段导学案的设计要领,各有侧重却又相互关联。高一学年强调基础和习惯,高二学年强调技巧和拓展,高三学年强调选择和实用。并且,都要遵循基于“问题”的“问题导向”,高一学年重点研究学生会提什么问题,高二学年重点研究老师怎样提问题,高三学年重点研究怎样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总之,学案导学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导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性工作。尽管因校情不同、教学安排不一等原因在内容呈现上会存在差别,但只要教师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设计出优质的导学案,助推我们的教学过程越来越顺畅,教学成果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常永祥.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之预习策略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5(4).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以下简称27号令)的要求,高等学校档案归档范围涵盖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类、外事类和财会类等十一大类。因此,高校校属各单位特别是十一大类档案形成的单位负责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归档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和鉴定本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材料并做好预立卷工作,为向学校档案机构办理移交作好准备。在27号令的指导下,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归档范围,校属各单位则根据学校制定的档案归档范围,开展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鉴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归档档案材料收集齐全的同时剔除毫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

一、高校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27号令的指导下,全国高等学校普遍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省大多制定了本省档案规范化达标标准,为高校档案工作提供了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大大促进了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从归档材料形成部门做起,具体负责归档材料的收集、鉴定和整理工作。为了保证向档案机构移交档案材料的质量和品质,档案形成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归档范围进行材料的收集工作,对收集的归档材料要进行初步鉴定并及时剔除明显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的工作量,又能减少储存资源空间的浪费。因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从档案文件形成部门抓起,切实抓好归档材料的预立卷工作,其中必须注意收集、整理和鉴定几个环节,特别是要注意对这些归档材料进行价值的鉴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好归档材料的入口关。

但是,高校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不能如人所愿,据调查了解到一些高校有不少归档文件材料形成部门,由于从事档案材料工作的人员不稳定,变换频繁,缺乏对归档材料管理能力,主要是相关知识缺乏,不仅不能很好地做好档案材料的鉴定工作,连基本的处理能力都不具备,导致本单位归档档案材料管理混乱,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档案材料堆积杂乱无章,寻找时特别困难,影响到档案材料的管理效能;二是根据主观感觉收集档案材料,不仅收集不完全,很有可能将必须保存的部门需要长期查询的档案材料的丢弃,严重影响档案材料的收集完整;三是归档材料收集存放随意性现象普遍,没有按照归档范围有规律地存放,有的甚至和其他材料混存,不仅增加整理的难度,而且也影响其他工作有效地开展;四是学校档案机构缺乏对档案形成单位业务方面的指导、培训工作,有的高校还存在长期不向归档材料形成部门征集的现象,导致学校档案工作被动局面,也直接影响到归档材料的鉴定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鉴定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27号令规定要求,高校涵盖十一大门类的档案材料需要收集归档,具体涉及到学生管理部门,党群部门、行政部门、教学部门、科研部门、产品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基建部门、外事部门、出版部门和财会等十一个部门档案材料的纸质载体、电子载体和音(像)载体的材料。27号令对归档材料的预立卷任务完成单位也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由材料的形成部门来完成,这个规定符合高校归档材料由单位形成的实际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不够,对档案不少人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有一定的神秘感,尤其是高校领导层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如果不到位,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弱化,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则表现为边缘化,不受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必然导致档案材料管理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这种情况在一些非重点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表现得更为严重,有些高校档案工作更是停留在较低的层面。

27号令明确了档案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高校的发展和变化影响较大,没有档案的高校是没有历史的高校,也就是没有文化积淀的高校。

三、高校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策略

高校档案工作能否做好,学校领导层重视档案工作是关键,因为只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具备做好档案工作的客观条件和基础。为了保证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水平,重在进行收集、整理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因为档案材料鉴定工作做好与否是确保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前提。根据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领导重视

高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层的重视,27号令明确规定学校校长负责领导档案工作,这就是要引起高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将高校档案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逐步走上正常化工作轨道。众所周知,高校工作重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两大块,其他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而档案工作从实质上看应该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继续完善和延续,如果档案工作没有做好,相当于整个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真正完结,还将留下令人遗憾的缺失,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引起高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二)人才配置

27号令规定的十一大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可知,十一大类档案材料分散在校属各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单位。因此,高校在考虑档案工作时,人才配置是关键,不仅要考虑配备学校档案机构人员职数,还要充分考虑各单位或部门兼职档案员的设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专门抓档案工作,否则将无法完成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训

档案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拥有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各高校档案机构或具体档案形成单位必须组织本单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让兼职档案员学会基本的档案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有效地开展本单位或本部门的档案工作。

(四)学习经验

高校档案工作必须有一个奋斗目标,向档案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学习观摩取谛。因此,各单位兼职档案人员要学好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最好选择档案工作做得好的高校作为榜样,主动要求实地学习观摩高校档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能够使兼职档案员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榜样的力量,快速地做好本单位档案工作。

(五)建立鉴定工作机制

归档材料形成部门档案管理具体任务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和鉴定等工作过程,其中鉴定过程对档案的质量和品质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水平时,特别要注意专(兼)职档案人员的鉴定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档案原始材料的质量和品质必须开展鉴定工作,从源头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高校档案机构必须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建立符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档案鉴定科学的运行机制。只有科学地档案鉴定工作机制出台,才能使档案的鉴定工作常态化,才能保证各种形式、各种材质的档案归档质量。

(六)实施方案

以高校档案机构为核心建立以校属各单位兼职档案员为基础的高校档案工作网络。以27号令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制定本校的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学校档案鉴定与销毁领导小组来领导归档材料的鉴定工作,建立本校档案工作机构和配套专职档案员,与此同时明确校属各单位归档范围和兼职档案员。学校档案机构在业务上指导经常化,对新手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工作制度化,档案机构专职档案人员到档案形成部门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常态化。

四、高校档案鉴定

随着现代办公手段的现代化,高校普遍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十一大类档案材料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主要以电子文件材料为主。按照27号令的要求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做到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时归档。因此档案的鉴定工作也必须开展纸质档案文件材料和归档电子档案文件材料的鉴定工作。从纸质归档文件材料的鉴定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照单位制定的档案归档范围,凡是属于归档范围内的纸质档案材料必须纳入归档范围。其次,要检查纸质载体材质是否符合归档材料的基本要求。第三要注意归档纸质材料是否符合文件形成规律。归档电子文件材料的鉴定工作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办理移交;立卷人又要根据归档电子文件材料的鉴定要求从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鉴定工作,以确保归档电子文件材料的准确与完整。

五、结语

有效地开展档案鉴定工作是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鉴定不仅能够清除大量的没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能够清除大量重复或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材料。通过科学地鉴定工作,能够提高馆藏档案质量和品质,减少无用馆藏,为今后开展馆藏档案利用工作,创造良好的资源利用环境,因此必须做好各种载体归档材料的鉴定工作,要做好高校档案鉴定工作,必须建设一支基本知识雄厚,档案鉴定能力强的专兼职档案员队伍网络,必须制定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