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时间:2023-08-01 17:39:29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第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资源 建设现状 共享探索

教学资源总处于分布不均衡状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着重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刘滢,2015;蔡伟等,2014;余建星等,2012等)。有鉴于此,积极推进区域性高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以突破教学壁垒盘活区域性教育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区域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本文调研北京地区市属本科院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索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地区性共享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措施,对推进北京地区市属本科院校发挥区域优势增强办学实力,大众化条件下加快实践教学发展,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圈建设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北京市属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

据22所北京市属市管本科院校公开信息,经济管理领域拥有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被列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名单以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三所高校,名单见下表。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方面。

(一)实验(实训)教学方面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1.首经贸的“大实验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大实验观为指导,实验类型包括实验课程、活动讲座、大赛培训和科研活动。通过实训、实验、实战三个环节,首经贸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强化模拟与仿真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单一型实验到综合型实验、基本型实验到研究创新型实验、“实训”到“实战”三个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初步实现实验教学从重实验课程建设到重学生素质提高的根本性转化。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3个实验室,具体包括会计财务综合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税务与资产评估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沙盘推演实验室、数字化金融实验室、数字化调查研究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电话访谈实验室、经济运行与国际贸易实验室、劳动科学实验室、数字城市经济实验室以及数字仿真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开设有内部审计、高级会计、ERP与企业财会信息化、MATLAB财务建模与分析、现代会计学(英语)、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准则专题、统计软件与应用、金融计量学、房地产估价实务、会计决策案例分析与应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信用管理学等实验课程,经管类学院实验课时一般占到8%―24%。

2.北工商的“仿真实验”。北京工商大学的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入选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中心共设计了22个功能不同的现代化高度仿真实验区,包括物流管理、法学、会计、金融学等17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使用。在中心证券、期货、外汇的金融交易大厅,学生可通过虚拟账号和虚拟货币,进行股票、期货和外汇的模拟交易;现代服务业交易和现代企业管理大厅内,模拟了工商税务、制造业生产经营、银行与会计、国际货代、第三方物流等工作场景,学生可以按核心企业和服务企业分成若干团队,根据团队流程按部就班到各自岗位进行项目模拟,并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国际商贸视听实验室,同步接收国际经贸信息,使学生置身英语场景和画面中,感受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这样的仿真实验,充满了鲜活的市场气息,学生感觉很真实,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只听老师一人讲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3.北工大的“资源整合”。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历史悠久,1981年在冶金实验室和管理信息实验室整和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1997年实验中心就形成了“仿真”的发展理念。中心设有10个实验室,到2014年11月已拥有87个软件模拟平台和实训环境,具有专业软件模拟和情景业务实训两大基本功能。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不仅成为北方工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整合了经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各类课程教学和教辅资源,如实验中心独具特色的开放式教学平台――E资料平台,平台提供管理、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考研、英语、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文本、语音、视频等形式;中心资源还包括北工大经管类专业的各项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其中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北方工大校级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管理等,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市场营销管理,北方工大校级精品教材《基础会计》等;此外,中心集中经管专业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站资源,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其他市属市管高校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学科建设优势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中心。如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实验中心的集团财务协同实验室、体验理财中心等。

(二)实习基地方面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是将北工商四大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和法学院16个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而建设的校内文科实习基地。北工商文科实践中心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产业各专业循环实践,创设集各种机构业务、企业经营管理于一身的仿真“实习环境”。学生在实景式的实践教学流程下操作和实训,将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统筹协调实习基地,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目前拥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等固定会员超过50家,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校外人才合作培养实习基地。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为学生提供参加国际交流和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实习机会,开设有境外暑期实习项目如赴德、韩等国参加专业实习,学生听取当地教授和专家学者的专业讲座及研讨,学习当地税收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实地考察当地高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进而深化对专业方面国别差异的认识。

(三)其他方面的实践教学资源

北京市属本科院校在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大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积累。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每年有千余人次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近年来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发起承办竞赛,北京工商大学2007 年以来发起并承办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1 次,承办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已3 次;拓展素质训练,北京物资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0次名师讲学学术讲座,并写出报告。每10次讲座和报告可获得1学分,可抵专业选修课学分,最多可抵2学分;北方工业大学开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本科生除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之外,必须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公益等活动,同时获得第二课堂5个学分和社会实践7个学分方可毕业。

二、北京市属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特点

综合北京市属市管本科院校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市属院校在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存在四个特点:一是市属本科院校普遍认同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设和建设分配资源。二是北京市属各本科院校不同程度上整合了自己的实践教学资源,如有的财经类院校经管实验中心支持8个二级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有的理工院校或综合大学二级学院经管实验中心涵盖实验教学、课程实习、活动讲座、大赛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多形式活动,实践教学资源从实验到实训、从教材到实战,多种多样。三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渐趋多样化和灵活化,不再局限于实验室项目,而是更加趋向企业实际,如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这也是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的保障。四是北京市属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发展不均衡,财经类院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丰富,理工院校、综合大学等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跨学科发展颇具特色,开放共享不仅有利于市属本科院校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实践教学发展,而且是推动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构建北京市属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北京市属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发展不均衡,为更好实现实践教学区域均衡发展,可以通过信息化途径对外开放共享,如考虑开发北京市属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北京市属22所本科院校根据需要加入共享资源网络成为成员单位,实现优势实践教学资源互享。共享资源网内成员单位按是否参与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分为供应方和用户两类,供应方作为各种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或服务者,提供共享资源的生产、整合和服务等,网内用户学校使用后交纳一定费用,以促进供应方的共享和服务。财经类院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一些理工院校、综合大学经管类实践教学资源颇具特色,如北方工业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北京联合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等,可以将一些应用面广的强势项目或特色项目对共享资源网络内成员单位开放。开放的实践教学项目可以是各高校的特色实验室资源,也可以是现在盛行的mooc课程、微课和翻转课堂等。

(二)建立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联盟

此外,北京市属本科院校还可以建立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盟内高校成员可以共建、共用校外实习基地和部分实验室,尤其一些集中实习的实验项目,如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强调质量重于数量,是否可以通过联盟成员共享方式实现互换,这将大大减少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管理成本,以及不规范实习基地的数量。

(三)建立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

构建统一完整的北京市属本科院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认证标准及基于标准的管理系统,是使区域内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有效运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共享教学资源在开发管理上的标准,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项目、实训项目、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等等的认证标准。另一方面,各市属本科院校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实践教学优势各不相同,主管部门还需通过共享管理系统及制度体系的建立大力推动各市属本科院校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共享和使用。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经验可以成为北京市属本科院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有益探索,一旦北京市属本科院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将不仅有利于北京市教委对市属市管高校实践教学统一规划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重置投资,实现北京区域实践教学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加速北京市学科专业建设的步伐。Z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经济管理;内涵;意义;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a: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随着社会形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改变,提出新的要求。对此,教师就应该注重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借助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其渗透到经济管理教学中,以此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强化提升,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管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模式,其就是指学校和企业在某种基础上构建起相互合作的关系,发挥彼此的优势长处,弥补对方的短处不足,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才的培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开展形式,比如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践基地的构建;学校帮助企业培训内部人员,而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向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等。这些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都是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使其能够在理论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对于经济管理教学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意义是比较显著的。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目前经济管理教学主要是以书本教材为主,而这些书本教材在编写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讲解的还是以前的旧知识。通过校企合作,就可以将企业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产生的新成果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此可以让经济管理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先进性。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教学中,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偏向理论,学生往往只是对经济管理的一些理论知识形成了掌握,但是却不会灵活运用,尤其是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根据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在实践基地中进行大量的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内化,同时积累一些经验,这就可以推动其能力水平的强化。

二、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进行经济管理教学

从不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成果来看,实践基地是最为突出的成果。通过企业出资,校方提供技术支持,构建起一个实践基地。在这个实践基地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培养,也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互利。在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的实现也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基地的形式实现。即由学院和相关企业进行商讨,在合适的条件下构建一个经济管理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中,可以设置各种经济管理模型,编制各类经济管理的素材资料,甚至可以设置虚拟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实践。在经济管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托实践基地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带领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展开经济管理的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于人员交互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

基于人员交互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其就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的一种交互学生模式,即学校的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而企业人员到学校接受理论教学,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经济管理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实践上。在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主要对学生进行企业规章制度的讲授,严格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中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的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分享。比如对于会计学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分享,比如电算化操作经验,数据处理方面的经验等等。而在市场营销方面,则可以邀请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分享。如此,通过这种企业专业人士分享传授实践经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得很多收获。此外,学院还可以和企业进行沟通,从企业的实践工作中拿出一点工作,将其交由实习学生负责进行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实习上升到了真正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结合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接受到了实践经验,将其综合起来开展实践。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的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三)基于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

除了构建实践基地或是学生和企业人员互换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展开校企合作,实现经济管理教学。共享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预示着未来共享经济将会成为一个趋势。因此,基于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就可以建立共享资源的校企合作模式,展开经济管理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将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彼此共享,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给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经济管理教学。同时共享学校和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一些资源,比如数据资源、计算机资源等等,通过这些基础资源的共享,构建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教学平台,支撑经济管理的教学活动。不仅如此,还可以共享机会,将学校或企业中的一些就业机会进行共享,以此深化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结语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必须要贴合社会发展实情和企业需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成效。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各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教学中也是如此,需要对其加强运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基地、人员互动以及资源共享等几个基本点,实现校企合作,并在其中开展经济管理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谌岚.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4):379.

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验资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12-02

1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实验资源能否科学、有效共享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有利于改善高校在扩招后因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而导致实验室资源紧缺的状况,进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推进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近几年,国内有些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4]。但对实验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课题将重点探讨地方高等院校实验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合理配置实验资源的对策。

2 高等院校实验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实验室重复建设,追求小而全

目前地方高等院校实验室数量较多,实验室分属各个教研室,实验室的设置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相似的专业设置雷同的实验室,购置相同的设备。每一个实验室主观上只考虑局部利益,只为本单位使用方便着想,忽视全局利益;无论在人员还是在设备上都追求小而全,而不考虑是否属于重复购置。这样,不仅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效益,使得有限的资源投入于设备的重复购置上,导致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资源闲置,造成巨大浪费。例如,某学院有多个实验室都需要显微镜,但每个实验室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显微镜,所以在填报购置仪器、设备计划时,每个实验室都报显微镜,但分散到每个实验室时利用率却很低。

2.2 共享信息渠道不畅,设备资源信息不完全

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设备信息共享平台,缺乏畅通的共享信息渠道,许多部门和教师不知道学校实验设备资源的分布状况,这就形成了想用设备者不知何处可用、拥有设备者希望提高利用率不知何处有需求的怪现象。例如,某大学填报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时,4个学院同时都各报了1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购置理由是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需要这种仪器,但这台仪器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应用,且每个学院每学年的使用时间也超不过100小时。

由于实行校、院、室三级管理,相关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对校内现有设备资源布局及利用率等信息不清楚,同时各学院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仅仅根据各自的需要提出实验设备购买申请;而作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很难根据不全面的信息作出购买是否合理的判断,出现实验室设备重复添置的现象,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本就紧张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浪费,这在购置大型贵重仪器中尤为明显。

2.3 管理体系不健全,实验设备资源使用率不高

各学院除有一名分管副院长外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或人员,导致设备管理、维护和实验教学工作责任不明确,协调能力差。作为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维护、运行,一般需要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和资金的影响,设备所在部门一般不太愿意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当有其他部门需使用有关设备时,出于担心仪器使用过多造成损坏及相应的工作量无法落实等原因,设备所在部门常找一些借口予以拒绝,因而出现了学校的仪器需求多,却各自为政,使用率低下的现象。

2.4 实验室相对封闭,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科技发展的特征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前社会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目前的大多数实验室,只对本专业、本课程开放,满足不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同时,由于学校条件所限,不可能都要对所需的实验室进行建设,这就需要借助其它的实验室来完成所需的任务,实现资源共享,而相对封闭的实验室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型实验任务的完成,更不可能实现联合攻关。

2.5 实验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偏低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高校均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要务,都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师资水平。然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样就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实验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之中,造成实验人员数量不足、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偏低等状况。再加之,实验室划分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学院,缺乏相互间的交流。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实验人员提高实验水平,也不利于学校对他们进行统筹管理。

3 合理配置实验资源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统筹、和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本项目组通过调研、论证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实验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达到提高实验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1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过去,大多数实验室按课程设置,隶属于各个教研室,主要服务于理论课。管理模式基本是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简单、责权明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但横向之间缺乏联系,而造成实验室划分过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实验室与实验室间互不协调,相关学科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得仪器设备利用率低、闲置率高,教学实验用房利用率低且松紧不一。也就是说,旧实验室体系的弊端制约了资金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很难适应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图1)。

近几年, 为了解决“校-院-室”三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以创建 “双基”合格实验室和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发展规划为指导,本课题组提出并逐步实现了“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撤消教研室所属的实验室,建立了二级学院实验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和协助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在学校成立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非常设机构),对设备购置、实验教学、实验室工作评估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制定各种相关的制度、计划和工作规程等文件,使实验室建设经费充分利用,保证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学校实验室建设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图2)。

3.2 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购置设备的计划性

首先,结合学科规划对现有资源按照学科专业进行整合,按照一级学科(或多个学科)和专业组建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三大平台的建制进行实验室整合,改变以往实验室多、小、散的局面。例如,在一所综合大学内有农学类、医学类、理学类的相关专业均开设化学实验课,可建立全校共用的化学基础实验室。其次,从管理的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及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弊端,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求申购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研,从性能、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综合考察,召开论证会,并填写《申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最后经校专家组对设备的利用率、性能指标、物质保障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购买。这样,将会杜绝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重复购置,使资源共享落到实处。第三,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成立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将两个及两个以上学院共用的大型精密仪器集中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统一管理使用;对于同一学院,两个实验室以上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在院实验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使用。同时,将全校实验室所有实验项目涉及到的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把好设备购置计划审核的关口;严格控制常规教学仪器的台套数,一些基础性仪器设备尽可能在实验室内部开放共用,仪器设备尽可能是两用型,做到教学、科研共用;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衔接,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3.3 建设资源共享的网络技术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建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网站,开发实验室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教学资源以及实验成绩管理等模块软件,使它们成为实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优质实验室资源的展示平台,以及实验教学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平台。通过网站的枢纽作用,使全校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实验资源共享的有关政策、实验室资源信息,能够便捷地开展共享信息的、查询以及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约、确认等工作,并且可以开设网络虚拟实验室、网上答疑和辅导室,实现网上辅导教学和管理,使实验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达到实验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

3.4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实验队伍素质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是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必要保证。为此,应针对校内实验资源制定实验设备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设备对校内外开放,有偿使用;并将资源开放共享、设备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以制度保证共享机制的落实。同时,不断提高实验队伍素质,创造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进修的机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实验室的建设需求,提供人力、财力支持,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实验教学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已成为共识, 加强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双重目的。而做到这一步,制度的完善、政策的合理性都需要探讨和研究,同时还需要采用网络新技术构筑相应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构成一个高效的实验设备共享机制,让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教学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颂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J]中国大学教学,2001.4.

[2] 贾让成等.高教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设计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2.2.

第4篇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平台 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12

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是指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及以上的设备,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结构复杂、价值大等特点。①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办学实力、教学和科研水平。②我校道路与桥梁实验教学中心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拥有设备2000余台,设备总值达6000万元,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确保每一台大型仪器设备长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日常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是当前实验工作中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③借鉴国内高校实验室建设经验,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必然之举,共享平台构建可有效提高仪器设备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益,还可避免实验部各部门重复购置以节约资金,为教学工作中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条件保障,且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索的科研环境,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现存问题

大型仪器设备一是由于购买初期建设规划系统性不够,缺乏有效认证与规划,以学科或部门为单位购置的仪器设备,学科之间、实验室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配合,造成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配置不齐全、资源共享度低、利用率不高,甚至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且分散于学校、院系、科研机构或课题组,管理权分散、使用相对封闭。二是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专业技术队伍人员数量相对偏少,又因培训、继续学习制度不完善,造成专业技术队伍人员业务水平与大型设备仪器需求不匹配,尤其是一些新进的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其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等特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现有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少量价格昂贵仪器设备只有少数人操作甚至无人能熟练操作,更不必说功能性开发。三是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大型仪器设备购买主由要财政经费立项如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实验室平台建设经费等,都要求专款专用,由于经费有限,因此在进行经费预算时仅仅考虑到将仪器设备购买到位,往往忽略后期的运行维护配套经费,而大型仪器设备多属进口设备,其运行和维修费用通常都较高,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出现较长时间待修期,导致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并急剧降低了利用率。

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型仪器设备效益发挥,降低了共享效果。

2 建设与管理措施

为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能够有效运行,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建设与管理措施如下:

2.1 建立有效共享管理体制

本着“资源共享、统管共用、物尽其用”的原则,结合实验室支撑学科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建立“专管共用、共享开放、有偿服务”的实验室有效共享运行机制,使每台大型仪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教学与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共享平台的服务作用。

大型仪器设备原归属于不同的教学研究单位、不同的实验室和学校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涉及到与之相关的教学单位、实验室和管理人员,将这些不同来源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资源共享、统筹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体制,以确保共享平台持续有效地运行。共享平台建设可依据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与原持有单位按照统筹管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开放共享的大原则建立分级管理体制,一级管理机构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统筹部署,负责组织制定共享管理制度,并指导二级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二级管理机构由大型仪器设备所在教学科研单位组成,完成共享平台的实际运行工作,根据仪器设备服务范围与使用繁易程度,分设专业技术岗和设备管理岗,其中使用频繁,操作复杂,对外服务范围广的仪器设备可设立专业技术岗,实行专人管理。④共享平台管理运行机制由两级监督执行有机结合,以促进共享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2 完善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理性购买与正确安装。随着国家、地方财政对高校投入经费的增长,高校实验室平台获得资助比例逐年增加,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经费也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在仪器设备购买前需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避免重复购买,或买而不用的浪费现象;此外仪器设备购置回校后,应提供仪器设备良好运行的环境条件,许多大型仪器设备对环境温湿度都有较高要求,仪器设备安装位置需配备空调控温,除湿机调控湿度,有些仪器设备还有防尘防震要求,在安装仪器之前需充分考虑到仪器设备运行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仪器设备的协调性。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参与-体验式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然而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还是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基础之上,存在着培训观念落后并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忽视教师的主体性、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缺陷。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构建出了“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努力探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涵义

“参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培训教师通过与受训教师之间进行人际互动,引导受训教师进行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在该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发疑问、促使成员之间积极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与情境相关的专门知识作为指导。受训教师通过对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体会并领悟这些理论,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化的理念和技能。

二、“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特征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受训教师“主体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再只是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受训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主体参与作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情境性和体验性,是指通过创设各种与受训教师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受训教师获得新的体验,积累情感体验,完成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参与-体验式”培训还充分考虑到了受训教师的情感因素,重视受训教师的情感体验。受训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情感因素,并在培训教师以及受训教师之间通过互动进行情感的交流。情感因素加深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卷入程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保障了他们对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的有效学习。

“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克服了以往传统培训方式只重理论或理论与技能脱节的弊病,有效地保证了受训教师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受训教师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最终形成个人化的心理辅导理论。

三、“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基本过程

“参与-体验式”培训是一个以问题为起点的五步递进式循环过程,即以对问题的探究与澄清为起点,经历情境设置与体验、尝试辅导与实践、经验交流与分享、辅导理念与技能五个个性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问题探究与澄清阶段,是让受训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分析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并对自己进行设想,进而形成计划的阶段。培训教师要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受训教师考察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动机、澄清问题(理解心理辅导实质)、制订计划、确立目标。

第二阶段是情境设置与体验阶段,是通过情境设置让受训教师发生观念冲突并产生情感体验的阶段。受训教师在这一阶段中依次经历了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激活原有知识和观念、新知识与原有观念产生冲突、体验心理辅导过程以及对辅导活动的开展作出计划等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尝试辅导和实践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受训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受训教师解决学生的日常问题与学习问题是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的。受训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以反思日记的形式,写下辅导的体会、感受、心得以及不明白的问题,并不时对自己作出评价和提出要求,再通过查阅资料或寻求同事与专家的帮助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是经验交流与分享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进一步澄清问题、考察并理解心理辅导的方式和策略、激发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交互作用、团体互动相互观察学习、反思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并进一步增强体验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在受训教师积累了一定的辅导经验之后,以开展心理辅导研讨会的形式,让受训教师报告各自的辅导经验,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

第五阶段是辅导理念与技能的个性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经过自己的实践和行动研究后,再进行考察与反思,把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理论与技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技能。受训教师分组研讨心理辅导实质和价值,在团体互动中反思适合自身特色的辅导方式和策略,计划和实施心理辅导的研究课题,撰写心理辅导专题研究报告,并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体系和提高技能。

四、“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策略

为保障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参与-体验式”培训可采用以下培训策略。

1.积极引导,主动参与

为了激发受训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培训时从创设与受训教师实际相关的情境入手,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与他们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先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把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培训内容中来,再一起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探讨和学习。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脑力激荡,师生、生生对话,互动分享等方式,让受训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始终围绕所培训的内容,并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一改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形成了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还可以将受训教师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现出来,有利于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以及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使他们都能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在传统讲授式培训中,单向传递通常采用灌输的方式,很少涉及受训教师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容易打击受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关注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感悟和反思内化等心理活动。在该培训中,受训教师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3.交流互动,经验分享

“参与-体验式”培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自我表露、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受训教师在交流和互动中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不仅分享以往的辅导经验,而且分享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新的体验;不仅与其他的受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还与培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经验的分享有利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并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使受训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

4.现场演练,促进应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的目标是让受训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能,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要达到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受训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融会贯通,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5.运用反思,整合经验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化幼儿园;班际共享区域活动;原则;开展模式

^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是深受幼儿喜爱的重要有效课程模式和学习活动,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有着传统集体教育及其他教育模式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效果,成为多年来幼教改革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生态共享的教育理念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笔者通过反复学习领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的精神,结合惠州市机关幼儿园2016年创设生态化区域活动的教育中心工作,对生态化区域活动中班际共享区域的设置原则、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模式、教育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深入探索建立生态化区域活动积累了实践和理论的经验。

一、班际共享区域的概念意义

班际共享区域,指的是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或某-特定合适的地点,为特定班级幼儿设置的公共活动区域。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多以班级为单位,根据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及幼儿发展需要,把区域划分为建构区、娃娃家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不同的类型,各区投放的材料及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不同。各区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教师和幼儿一起约定“坚守工作岗位,不要随意走动”等规则,导致幼儿无法与其他区域进行感兴趣的互动联系活动,常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因此无所事事而到处游荡。《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尽力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共享区域的设置打破了传统区域活动以班为圈、材料自享的界限,让各个班各个区的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使区域活动向开放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二、共享区域的设置原则

(一)因地制宜,适合本园场地实际情况

共享区域中的“共”多指的是地域空间上的共同拥有,强调的是空间的有效利用。共享区域要考虑根据本园场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设置。笔者所担任的中二班,与中三、小五、大一班相邻,在这四个班级相邻的公共地方有宽敞明亮的走廊通道、安静的楼梯角和幼儿园公共功能室“建构室”等。这些方便的公共地方,都是设置共享区域的上佳地点,所以笔者和相邻的其他三个班级的教师根据这些公共地点的特点认真探讨,决定在这些公共区域科学地开辟设置共享区域。开展共享区域活动时,各班幼儿根据共享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自由选择进入各区游戏、学习,各班教师按共享区域地点的指导方便性选择靠近本班的共享区域来指导幼儿的共享区域活动。

(二)适合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和发展水平

《指南》说明中指出:“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班际共享区域的设置要遵循幼儿的各年龄段特点及发展的水平和需要。

小班的幼儿认知较依赖行动,爱模仿,但又不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技能。所以“商场”“医院”等要求交往、合作能力较强的区域内容则不太适合小班。我们在靠近小五班、中二班的幼儿园“建构室”设置了供小五班、中二班共享的“大建构区”“快乐剧场”这一操作性、供模仿性强的区域作为大带小混龄共享区域,年龄大的孩子带着年龄小的孩子一起开展建构和表演游戏,用自己的经验教弟弟妹妹建构和表演的知识,体验大带小合作游戏的成功和快乐。

中班幼儿的活动水平较小班明显提高,是幼儿园三个年龄段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需要更为丰富的材料和充实的空间,对同伴交往的需求、自身角色扮演意识等也快速发展。我们在中二、中三班相邻的公共走廊设置了“社会一条街”共享区域:以“快乐小剧场”“医院”“开心商场”“可可餐厅”等需要较强的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及角色流动性强的共享区域作为中二、中三班的共享区域。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是幼儿园三个年龄段中最强的,特别喜欢对抗性游戏。因此,教师除了让大一班共享以上班级的共享区域,还在中二、大一班的公共走廊设置了“美美发廊”,在靠近大一班的楼梯角设置了具有较高思维能力要求的“棋牌区”共享区域。各班孩子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可以根据活动的情况和需要在共享区域中联系和互动。如“餐厅”的工作人员可到“超市”购买需要的食材,各区的工作人员在遵守各区的活动规则下可以到“医院”看医生,到“剧场”看表演,逛“商场”或到“发廊”洗发美发,各班“美工区”的制作坊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送到“商场”出售或分享到各班进行环境装饰等,喜欢棋牌活动的小朋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到大班的共享“棋牌区”,向大班哥哥姐姐学习棋牌的本领或与其他中班的同伴合作下棋。共享区域间的有序互动大大调动了孩子参与游戏、分享经验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区域活动的教育性。

三、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模式

通过一学期的共享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笔者与合作班级教师采用混龄互补式共享和平行合作式共享的模式将传统中细分独立的各个区有效地联系起来,凸显了共享理念中“享”的内涵,不仅是空间的共同拥有,更加突出教育空间、时间、计划、内容、经验、材料的分享。

(一)混龄互补式共享

混龄互补式共享是指相邻的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同一共享区域里开展活动,形成大带小互补合作关系,打破了传统区域活动中幼儿年龄、班级之间的界限。在活动中,各合作班级教师依据混龄活动小中大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进行区域主题内容的选择、不同层次材料的投放、不同规则的制定,使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游戏。我们发现,在混龄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间产生积极的经验交流,年龄大的孩子在活动中努力想办法组织带领弟弟妹妹顺利活动,在学会照顾弟弟妹妹中表现出谦让的态度,锻炼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增强了责任心和成就感;年龄小的幼儿在年龄大的孩子带领下,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区域自主游戏,也可以跟随哥哥姐姐享受大带小的游戏,从哥哥姐姐那里学到更多相处、协商、认知等良好品质、习惯的知识经验。大带小活动的带动作用,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学习和活动的动力,既给合作伙伴提供了经验共享的机会,还可以弥补相当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亲情交往的不足。

(二)平行合作式共享

平行合作式共享指的是同一年龄段各班幼儿进入共享区域互动活动的模式。同年龄幼儿发展的水平和生活、学习经验都比较相当,教师可以根据相同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考虑内容相似的共享区域主题内容。如以上案例中,笔者与合作班级教师根据中班年龄段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发展的需要,在中二、中三班相邻的公共走廊设置的“社会一条街”活动中发现,平行年龄班的孩子因年龄和发展水平相当,在共享区域中更加自主、大胆地与同伴合作、交流,积极与同伴协商如何完成游戏任务,有效促进了中班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种共享模式对材料和经验的共享利用率都比较高,也便于教师根据同年龄段各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观察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快速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成效

经过一学期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各合作班级教师在活动后经常交流总结经验,取得了以下教育成效。

(一)促进幼儿语言、社会性、动作技能等全面发展

在以上共享区域活动案例中,因打破了以往只限于本班幼儿合作游戏的局限,使幼儿扩大了交往、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年龄班或同龄班孩子为合作伙伴,一起协商、分工、策划活动内容,努力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在这个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间产生了更多的分享和碰撞的机会,孩子们积极发挥各自已有经验,积极与不同年龄层次幼儿交往互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语言、社会性、动作技能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从小建立生态共享的学习观和生活观。

(二)提升区域活又柿浚减少教师工作量

一直以来,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准备和投放是教师工作的重头戏。为了研究和准备适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材料,许多教师常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研究、策划区域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幼儿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大量业余生活时间。班际共享区域的设置,突破了传统画班为圈、材料自享的界限,使区域活动界限模糊,将各班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享,几个合作班级只需要在合适的地点设置同一个共需的区域,降低了班与班之间材料投放和区域内容设置的重复性,让幼儿教育实现了空间、时间、课程规划、材料、经验及教师人力资源的共享,不仅有效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大大减少教师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整体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是实现“还师于幼”的有效途径。

(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让相邻合作班级的教师加强了业务的联系与沟通,各班教师共同商讨规划共享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收集和投放。教师要经常一起探讨本班幼儿与其他班幼儿如何消除陌生感和畏惧感,如何激发幼儿主动交往的动力、兴趣,如何指导大带小混龄共享区域活动,如何选择和整合各班区域材料,一起交流总结共享区域活动的经验效果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如结合2016年惠城区幼儿园公开观摩活动和惠州大学实习生帮带交流会等将以上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经验、成效与幼教同行及院校的幼教专家教授、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受到大家一致的肯定并得到相关教育专家的指导。整个实践探索过程集教师个人与集体智慧一体,激活了教师研究学习的氛围,提升了教师教育合作能力和教研能力,有利于幼儿教育开放化、共享化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五、班际共享区域活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园各课程模式的时间安排问题

目前,惠州市机关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分组教育活动和音乐、体育、美术等专科教育活动模式组成。由于各班各个模式的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会有所不同,所以给各班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时间共享的障碍,不能让共享区域活动的共享率达到最大化。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调整全园的课程模式时间安排问题,统一全园区域活动时间,才能让各个班的共享区域活动更好地实现共享化目标。

(二)教师对共享区域活动的指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共享区域活动中发现,进入共享区域的对象是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各指导教师对不同年龄班的孩子的年龄特征比较了解,但对具体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了解不够全面,这就给指导教师的适时正确介入指导带来了困难。如在共享区域“快乐小剧场”活动中,有时会迎来一群邻班的“小捣蛋”,剧场表演还未开场,教师就会听到不少小演员的告状,说“小捣蛋”们不遵守“小剧场”的约定,故意捣乱,大家都无法表演。教师只好又专门对这群“小剧场”的小演员们重新进行规则教育和活动指导,并花一定的时间对几位“小捣蛋”们进行个别教育后,小剧场的表演才能再次有序开始。可见,共享区域共享化特点对教师跨班式指导策略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跨班式的共享指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更好地保证共享区域活动的质量。

班际共享区域活动的开展推进了生态化区域活动建立和发展,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整体质量,对幼儿身心健康及教师专业成长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形成了生态化幼儿园开放性理念和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结合本园生态化户外区域游戏活动的特色,对共享区域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如家园合作共享活动、班际与园际共享活动相结合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享区域活动将成为生态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流,让我国的幼教发展走向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粤教基〔2015〕20号)[Z].2015.

第7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68-02

一 政策背景

1 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学校要加强高等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力度,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意见》也提出了学校要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同时,教育部印还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推进教学实验平台信息化建设;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由以上教育部印发的两个文件内容可看出,教育部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地方院校要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实践教育力度。

2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201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每年遴选100个,截止2015年共产生300个。这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集中在部级直属院校和发达地区院校。地方高校也应借着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东风发展自己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 地方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方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不足,造成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1 地方高校实验场所、设备和耗材短缺

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的有限造成地方高校实验场所建设滞后,即使有了场地,购买设备和耗材经费的有限也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开展。同时,老的实验场所由于设备陈旧,并多年失修和耗材不足,也导致不能正常开展实验教学。

2 地方高校验教学师资不足

在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老师的待遇和前途不如理论课教师。因此,许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意留在实验室工作,而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又被当作教学辅助人员,高校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随着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和学科建设也得到不断完善,新的仪器设备也不断增加,开展的实验类型也不断丰富,对实验教学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师资队伍已不能满足新的实验教学任务。

3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设备有限,部分实验的不可逆等原因,开展的很多实验项目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些实验项目由于高危险性、高消耗等原因也无法开展,只能模拟演示,这样就降低了实验的效果,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由于传统实验教学存在投入大、产出低、不可逆、部分项目危险性高等缺点,各高校逐步将实验教学转向虚拟化,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三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地方高校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出路

1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地方高校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时,应准确把握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充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

科学规划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前提。在制定规划时要吃透国家政策,结合本校的学科、地域、专业结构等情况,兼顾持续发展和服务支持等问题,按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标准进行科学规划。

共享资源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在建设中要体现从自己用到大家用的思想,改变过去服务少数学生状况,考虑服务多个专业、多个学校、多个地区。

突出重点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特色。在国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结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突出实验教学信息化的特点,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和支持服务信息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提高效益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的。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为了在提升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地方高校实验教学质量。

持续发展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保证。地方高校在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时,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规划和地方产业特点,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2 建设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措施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任务,其建设也要围绕着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

(1)紧密结合现有传统实验室,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在建设时,地方高校应将真实实验项目与虚拟实验项目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虚拟环境中实验项目具体操作步骤,同时又让学生直观体会真实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

(2)合理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及产品,补充完善现有实验教学资源

地方高校根据专业设置和现有教学资源情况,可从虚拟仿真服务提供商购买现成的虚拟仿真实验产品及服务,也可从技术成熟的高校引进相关产品及技术。不管从什么途径引进虚拟仿真实验相关资源,其目的都是为了补充和完善地方高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内容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点

地方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和邻校的开发实力与服务能力,整合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仪器共享、软件共享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的优秀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信息化下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同时,地方高校也应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2)虚拟仿真管理和共享平台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条件

虚拟仿真管理和共享平台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没有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无从谈起。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购买成熟的管理和共享软件平台,可与其他高校合作共建,有能力的地方高校也可自己开发。总之,就是要建设一套满足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虚拟仿真管理和共享平台,同时充分考虑平台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3)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建设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

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建设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基本条件,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由于地方高校办学经费数量有限,虚拟仿真教学人员短缺问题也不可能完全靠引进人才来解决。因此,地方高校应立足于现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切实加强虚拟仿真教学队伍建设。首先,依据虚拟仿真教学需求,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高级实验人员。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虚拟仿真实验人才培养和培训制度,将现有实验人员培训成虚拟仿真实验人才。最终达到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同时,制定业务考核和晋升办法,提高虚拟实验人员的待遇,稳定虚拟仿真教学队伍。

(4)健全的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系是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的保证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的重要保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遵循“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改革完善规划,依次完善管理体制。为达到充分利用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平台的目的,制定相关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反馈的管理体系。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 远程共享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

一、引言

网络教育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远程面授、交互答疑和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等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非全日制教育,主要依托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成人从业人员提供教育机会。区别于全日制教育,其主要特点有:教学时空分散、以学为中心、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生个性化大、学习者“宽进严出”等。

针对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文献[2]讨论了实践教学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学生实际工作与实践教学相关、学生个性化差别大、学生地理分散无法集中进行实践环节、学生数量大、近距离指导的需求,以及实践指导教师素质提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献[3]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包括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然而,就如何依托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结合全日制大学实验室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教育实验室建设,是关系到网络教育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在综合分析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全日制大学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体制措施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采用远程共享实验室资源的方法,通过Internet提供学习者对共享实验室资源的远程访问。

二、全日制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在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体制建设方面,特别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管理模式等,全日制高校实验室有一定的基础。文献[4]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全日制高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很低,没有达到预计的要求,提出需要通过共享实验室资源的方式来提高使用效率;文献[5]从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初步成效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室的效率;文献[6]从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的关系出发,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采用共享实验室资源方面进行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在具体如何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方面,全日制高校实验室也有一定技术基础,取得了一些具体应用经验。文献[7]从实验室建设、应用高科技集中管理手段、建立共享资金支持等方面,讨论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特别是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的具体举措;文献[8]从共享实验室数据资料和专业软件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从实验室管理、数字资源共享,到软件资源集成的平台,讨论了构建Web技术为主的共享实现;文献[9]更是从控制理论中的网路控制系统出发,提出了结合B/S和C/S两种软件架构为基础的控制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实现学生的远程访问。

三、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方案设计

综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结合实践环节对实验环境的需求,以及全日制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得出下表1:

为此,作者设计了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技术解决方案,方案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身份注册子系统。该子系统负责实现用户帐号的生成、存储,以及帐号信息的检查,需要实现Web方式操作界面。采用微软的ASP编程语言和活动目录服务的ADSI接口是一种实现方案。

2.远程访问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为用户远程访问实验室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通道,需要实现Web方式的访问界面。采用SSL VPN可以实现基于Web方式的远程网络连接。

表1 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需求和解决方式的关系

3.实验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实验资料共享和实验设备共享两个模块,需要控制实验资源和实验设备的访问冲突。采用网络共享协议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以及通过实验远程控制方式进行真实实验设备的操作,方便学生在设备上进行扩展方式的实验,可以实现该子系统。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远程共享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安装的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或通过教学辅助网站来跟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

四、总结

由于网络教育区别于全日制教育的特点,实践环节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效果难以达到。作者在分析网络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日制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网络教育特点、实践环节的需求和现有的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远程共享实验室的方案来解决网络教育实验环境建设的问题。通过该方案在西南科技大学2010年网络教育部分教学过程中的试用,发现该方案对于网络教育实验教学有一定的促进。该方案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功能完善、功能扩展、开放接口、系统集成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费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35-39.

[2]赵敏.论远程开放教育工科专业的教学与实践[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3):43-46.

[3]郭永彦. 浅议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9(2):13-14.

[4]陈敏.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09,(05).

[5]卞宁生,徐铮,李翔,等.教学型大型仪器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

[6]贾申利,杨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的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5).

[7]莫世平.高校实验室优质资源共享及运行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

[8]田文雅,许柳威.基于Web的经贸类高职院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9(16).

第9篇

关键词: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影响因素

1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数字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校际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影响校际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找出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际间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州国际教育园作为一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性教育园区,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级间的共享开展得较早,共享机制相对成熟,共享行为相对活跃。

本文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州市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其中本科高校2所、高职(大专)院校7所、基础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20名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

2.2调查量表设计与检验

2.2.1量表设计

为了做好研究,经过不断甄选优化最终选取五个影响变量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共享关键影响因素备选题项做成客观题量表,见表1。

2.2.2量表信度检验

为了测试量表的可靠性,我们对回收来的260份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影响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都在0.7以上,这说明该量表是可靠地,可以用于调查研究。

2.2.3量表效度检验

在效度分析中采用对问卷整体进行KM0和Bartlett球体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由上表可见KM0=0.788>0.6,并且P

2.3资料收集与统计方法

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对象20名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3研究结果

3.1结果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砜矗5种主要影响因素中主观能动性的确定回答数为238,其中肯定回答为154(占64.7%);资源数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42,其中肯定回答为166(占68.6%);资源质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54,其中肯定回答为206(占81.1%);基础平台的确定回答数为230,其中肯定回答90(占39.1%);引导鼓励的确定回答数为234,其中肯定回答190(占81.2%)。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和引导鼓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2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和引导鼓励作为自变量,影响因素肯定回答n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变量全纳入最佳回归方程,可得到苏州国际教育园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回归方程:

第10篇

共享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及教育部修购等项目的实施,我校实验平台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强,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学校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现有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463台(套),价值1.1995亿元。如何加快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实验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资源共享、共用和高效运行,增强高校和所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13-15],是当前亟待解决问题。为了提升实验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培育建设更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共享实验平台建设,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创新体制机制。学校从顶层设计,形成整体规划与论证机制,对全校实验平台的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专项基金资助、入网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价及相关政策法规等进行规划、论证和评估。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制定南京农业大学共享实验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按项目方式推动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重点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构建校级共享实验平台。以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国家肉品工程中心共享平台等为基础整合组建了4个校级共享实验平台。由学校投资建设,集中统一管理,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提升优质科技资源的投资使用效率。(3)构建院级共享实验平台。鼓励学院以相关优势学科为依托,通过对现有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组,建立结构完善、具有综合功能、由学院统一管理的院级共享实验平台,面向校内开放共享。在院级共享实验平台建设上,采取学院申报、学校论证,立项建设,评估验收的方式进行,先后建立了动物科学、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等5个院级共享实验平台。(4)建立网络共享实验平台。将学校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的名称、技术性能、型号、厂家、安装地点、技术人员以及规章制度等信息及时,用户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运行。初步解决了科技资源共享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为科研用户提供共享服务。(5)设立专项基金。学校为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设立100万元共享实验平台运行专项基金,30万元平台开放共享基金,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既有效地调动共享平台和实验用户的积极性,又推进了仪器设备新功能的拓展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扩大了开放共享的范围,有效促进了优质科技资源投资使用效率的提升。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管理职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取得了显著阶段性成果。①资源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②研究成果显著增加,③师生受益面更加广泛。如生命科学共享实验平台通过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均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800小时/年指标,电子显微镜、二维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年使用机时高达1800小时以上,年67篇,获得相关研究成果7项,培训师生500多人。动物科技共享实验平台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项、“863”项目9项、973项目子课题或子专题11项;发表科研1474篇,其中SCI收录273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这些成果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议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985”高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依托优势学科,加强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凝聚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客观要求。如何加强共享实验平台建设,使之有序、高效运行,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办学效益,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因此,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工作习惯,才能有力地推动高质量共享实验平台建设,保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整体推进和不断深化。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总趋势,打破学科、部门间的人为阻隔,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资源利用等统一起来,统筹规划,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和谐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办学实力,科学确立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定位。整合、集成已有科技资源,提倡学科交叉,在更广阔的学科背景、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共享实验平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释放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高水平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开拓型的人才队伍,就是要建设一个大师加团队的人才队伍。①高度重视大师级学者或战略性科学家的引进工作,增强平台的科研实力。②注重发挥团队协作、协同创新的优势,用团队优势来弥补缺乏大师级学者的不足。③注意充分利用共享平台自身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大师级学者和战略性科学家。

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大势所趋。实验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用创新的思路,务实的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加快学校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本文作者:陈兆夏阎燕吉东风李俊龙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第11篇

关键词: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城校企三主体 教学工厂 经验积累与分享

1 引入

株洲职教城位于湖南省中型工业城市株洲的云龙新区,规划总面积超过13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建成后入园职业院校达11所,城区办学规模拟定为17~20万人,人口规模达20万,是株洲市加快建设的十大基础工程项目和四个“百亿”工程项目之一。职教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株洲的“城市名片、两型典范、技师摇篮、发展引擎”和“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为湖南省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职业人才和技能培训服务,为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湖南省软件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是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由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承担建设任务。随着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软件技术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对软件人才规格提出了新需求,结合建设“智慧株洲”的城市发展需求,依托株洲职教城和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校”的优质基础,建立共享型、多功能软件技术实习实训基地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实习实训基地如何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如何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职教城的建设有机结合,成为坐落在株洲职教城内每一个实习实训基地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创新实习实训基地的城校企体制机制,有效激发城校企三方的建设热情

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湘发〔2010〕22号)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将建设成为“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软件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为此,将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形成良好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发挥生产性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的生产性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

2.1 建立城校企三主体的运行模式 将职教城、行业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多向嵌入、城校企三主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构建职教城、企业与学院利益融合的体制平台,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依据合作项目如项目开发、生产性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等。

2.2 构建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合作育人、协作培训、共同开发”的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实习实训基地与职教城、合作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交流的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城校企合作机制长效的运作模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3 建立校企互聘制度 建立校企互聘制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行项目制,建立企业技能专家工作站、学院教学名师工作站、项目开发工作室。

3 实习实训基地推行“教学工厂”理念,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

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学工厂”的理念,在实习实训基地推行教学工厂。教学工厂以院校为本位,突出实习实训基地承担者的主体地位,它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教学工厂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综合在一起,经历了模拟、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教学工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有关实习实训基地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

在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工厂时,需要将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基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专业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需求更贴近。然后,学生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掌握相应的项目开发技能后,在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专业教师指导下,可以在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在企业专家的帮助下,按照企业开发流程完成各自的开发任务。通过在城校企三方之间推行教学工厂,实习实训基地提高了师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企业也将各自的项目按需要实行外包,既帮助合作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也为企业自身储备了大批人才。

4 基于项目开发过程建立经验积累与分享机制,促进资源在城校企三共享利用

经验积累与分享实际上结合职教城、实习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既保存了项目开发的知识与经验,也可以为院校师生提供了解企业项目解决方案的窗口,促进各方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为了有效地保存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经验,需要对保存信息的范围、格式做统一规定,明确只有来自实际应用需求的项目才会保存,保存的格式包括文字(HTML和XML格式)、音频、视频、图像、动画和其他多媒体对象。建立经验积累与分享的知识管理系统后,基于职教城、院校和企业三方成立管理委员会,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享过程进行管理,明确各方的职责。 通常应用项目的开发方在完成项目开发任务后,对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资料归档,并按知识管理系统要求将信息录入知识库,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经验资源包。不但职业院校的师生可以分享项目开发经验,其他企业也可以根据权限获得共享信息。在知识管理系统运行初期,不但企业不愿意分享项目开发经验,参与项目开发的师生也不愿意分享各自的经验,主要原因有工作忙无暇分享,没有分享的动机等。为此,可通过激励机制促使城校企各方自愿参与经验分享。

5 结束语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软件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自2012年立项以来,积累探索城校企建设模式,激发多方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建设、合作模式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这也是职教城内其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将为其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茂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2]刘萌,李平.政行企校深度融合 共建共享实训基地[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

[3]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12.5.

基金课题: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大型设备 管理 思考

大型仪器是高等院校一笔重要财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我院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 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增设了有关的专业课程、选修实验课和毕业论文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人才培养,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我院按广东省教育厅要求,把单价在3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列人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范畴。几年来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增加,探讨如何建立、建全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广东警官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以来,经过近5年的建设,挖掘潜力,整合现有资源,为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和条件。现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千多万元,大型精密仪器共有4台,价值人民币近400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和科研的主要技术装备。

客观地说,我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增长量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型精密仪器没备需求的数量将日益增加,质量也将逐步提高。但因其价格高,而目前我们的财力还不雄厚,这就在需求和可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其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一是有部分设备存在机时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有些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专业性太强,同时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管理,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三是信息流通不畅,研究人员既不知道谁需要共享自己管理的设备,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共享自己想要的设备。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管好、用好、维护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使之以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建立一种创新、可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此,我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管理者。选好、用好管理人员是仪器设备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的最基本条件。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一般比较复杂,要使大型仪器设备保养好并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必须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管理人员。他们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有几个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知识,要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学院应为管理人员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让他们了解先进仪器设备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二是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三是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解先进实验技术、新仪器的技术情况、新实验的测试方法、先进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四是要解决设备管理人员在工资、津贴、职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此,使一些理论素养高、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留在实验室岗位上。

二、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教育、科研、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目前,许多领域都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服务于社会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构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指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打破部门所有制,按照仪器设备类型和功能, 建立有效的共享运行机制和开放机制的共享平台。

根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以达到170%-200%,而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还未到25%。提高其使用效益,建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据悉,天津市于2009年9月搭成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天津市教委将分散在各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集中备案,建立仪器共享使用平台,打破了本市高校间的“院墙”壁垒,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共赢。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搜索到全市18所高校的144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全面资料,包括功能特点,使用方法等。以前要做实验需要使用某个设备,研究者可能不知道哪所学校有相关专业设备,需要向同行、校友等询问求助。仪器共享平台破解了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使用需求的难题;除了高校师生,企业也能对需要的仪器进行检索预约,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仪器共享平台也使高校师生研究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结合起来,通过联合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素质。再有重庆市在2010年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内科技资源,整合了数十家单位价值近20亿元的1300台(套)科研设备,实现了仪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体系化、网络化,成为全国最大的科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协作网,实现学院内各系部共享,跨院校、跨部门、跨地区实施资源共享等的形式,直接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频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中,高校实验室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组织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室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共有实验室28156座,全国建设了50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9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新的时期,实验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发挥好高校实验室整体效益,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如何提高实验室队伍和教学科研水平,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是高校实验室面临的重要命题。

四、 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重视计量认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的要求,做好计量认证申请工作,使测试的数据为社会所承认,具有法律竞争力。这样做,能充分发挥高校的设备、人才优势,并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利用好、使用好大型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天津视窗,天津市18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搭成, 2009,9,10。

[2] 重庆日报,重庆建成全国最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0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