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

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8-01 17:39:29

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妇科病人 围手术期 心理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51-02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认为人类各种社会活动无不与心理过程有关,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痊愈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妇科手术,因为妇科手术牵涉到生殖功能与性生活问题,所以病人对妇科手术比一般外科手术的心理反应更强烈,心理问题更多,而这些心理反应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预后[1]因此分析病人心理特征,掌握其中变化与规律,对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我们妇科护士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手术病人377例,其中宫外孕患者148例;卵巢囊肿36例;子宫肌瘤173例;卵巢癌3例;子宫颈癌5例;其他手术1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7岁。

2 心理状态(见表1)

表1 377例病人具体存在的心理症状见表

2.1 紧张、恐惧 手术是妇科综合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对病人来说却非同小可,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引起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病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识,其次是担心麻醉意外,怕手术不顺利或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

2.2 焦虑 大多数妇科手术以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为主,所以患者较为敏感,担心手术后性格、生理方面会出现改变。部分病人处于矛盾中怕影响正常夫妻生活。还有部分肿瘤患者在未确定良性、恶性,需要进一步确认和治疗时而产生焦虑。对于未婚和已婚未育的病人来说更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病人容易陷入忧愁的情绪状态中。手术由于伤口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术后不适使其常常对手术的成功率表示怀疑,从而焦虑不安。

2.3 悲观 部分恶性肿瘤的病人,一旦得知病情就会产生情绪变化,觉得生存的希望渺茫,整天唉声叹气,不思饮食、失眠。患有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的病人,往往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低落、消沉、失望[2]。术后恢复的程度,特别是恢复较慢的病人,不安的心理更为严重,导致心理活动推移,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紊乱,促其产生病理改变,影响手术预后。

2.4 认知缺乏 表现为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

3 心理护理

3.1 做好病人住院接待工作,使他们熟悉住院环境。他们的文化、社会生活背景和心理因素对适应医院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护士的一言一行又都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所以护士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让病人感到可亲可信。如果护士在病区内大声喧哗,对病人漠不关心,病人则会感到生命无保障而产生心理障碍[3]。

例如:对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前应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切除子宫并不影响正常的内分泌系统,不会过早衰老及影响夫妻生活。解除他们因对其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安情绪。

对于双侧附件切除术的病人,说明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疲劳、改变等,这些症状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好转,不会影响夫妻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乐观的态度。

3.2 关心体贴病人,消除悲观情绪。对于子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患者应给予精神鼓励,多与病人交谈,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没有被抛弃,坚定病人的意志和信心。对于生殖系统畸形的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3.3 讲解手术方式和麻醉种类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其忧虑情绪。手术的方式和麻醉种类是病人最为关心的,应及时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伤口疼痛等,可用止吐剂、镇痛剂。留置导尿的病人要告知其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早活动,有益于机体恢复。

3.4 利用板报、图片、讲座等方式,让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疾病的好转。

要做好认知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也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如果态度粗暴、鄙视患者,或小声议论都会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如有涉及夫妻生活及生育方面问题,做好家属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向家属讲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家属工作作好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结论

全面周到的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艺术,护士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感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护理技术。在手术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心理学知识,使病人在最佳状态中接受手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的最佳疗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唐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53~1756.

第2篇

关键字:腹部切口 妇科 护理 效果

现在妇产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因此进行手术的数量、类型也越来越多,但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就是开腹手术,但是其手术过程的创伤比较大,很有可能会留下并发症、后遗症,从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心理负担,那么为了降低发生不良事故,同时提高手术效果,我们就一定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0年3月到2012年所收治的86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积极护理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86例患者,年龄在20到61岁之间。36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16例进行子宫全切手术,13例进行子宫次全切手术,12例异位妊娠,2例宫颈癌根治手术,1例卵巢癌根治手术。

1.2方法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护理,要多餐少量,为患者提高低膳食纤维、低脂食物,对于营养不良、免疫力差、体弱患者要多给予维生素、蛋白质食物,从而提高患者血浆蛋白的水平,保证患者能获得充足营养。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给予药物、饮食来调整患者血糖,在患者血糖基本恢复正常以后进行手术。对于贫血患者要多为其补充铁,从而纠正贫血问题。在手术结束以后,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

心理护理:在患者医院以后,护理人员要热情、亲切接待患者,主动和患者交流,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很多患者对手术都会有恐惧感,对术后情况、术中疼痛、麻醉意外、医生技术、手术安全等问题都很担心,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要详细为患者讲解这些问题,让患者对手术情况能有一定了解,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1],从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树立起康复的信心,从而让患者相信手术技术,以看、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治疗。

术前护理:保证室内整洁、干净、舒适,要控制好室内的湿度、温度,湿度要控制到50到60%左右,温度要控制在22到24℃左右。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于免疫力差、体弱患者要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将糖尿病患者的控制在8ml/l以下,将贫血患者的血色素控制在110g/l以上,常规进行备皮、背血,在术前的4小时要禁水,术前8小时要禁食。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可以进行横切口,这样能够降低缝合的张力,然后在满意麻醉情况下为患者选择适合缝合材料关腹,在关腹时要一层层的缝合,要彻底止血,动作要轻柔,保护切口,给予敏感抗生素,从而防止感染。

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以后,常规的给予患者电解质及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患者蛋白、血容量。要密切的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尤其是体弱、肥胖及并发症患者,观察患者切口张力、渗液渗血情况。肥胖患者在手术以后,切口很容易裂开,出现感染、脂肪液化问题[2],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并发症、免疫力差的患者,可以给予红外照射,从而保证皮肤干燥,提高局部额温度,促进血液循环,让水肿能够尽快消退、伤口能尽快愈合。定期的更换新床单,床头要略微提高,让患者取平卧的,将软枕点在患者的膝下,从而帮助切口愈合、减少切口的张力。在患者使用腹带的时候,要调整好奇松紧度,协助患者固定腹带。很多患者在手术以后都会有疼痛感,对于一些疼痛感轻的患者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说放音乐、聊天等,对于严重患者可以适当给予镇痛药物[3]。

2 结果

86例患者经过积极护理以后都已痊愈出院,手术的平均时间是2.8小时,患者住院的时间在3到18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是8.9天。在8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以后,都已康复出院,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

3 讨论

进行开腹手术以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术后感染者都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及手术成功率 。我院对患者进行了有效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了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减轻了患者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主动的体贴、精心护理患者,给予了患者更多的尊重、关心,因此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明显的改善,患者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调节了患者的机体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让切口能够尽快愈合,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在患者手术结束以后,进行康复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要正确的指导患者可是、床上大小便,告知患者在手术后早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按摩,从而缩短排气时间,增强患者体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出现肠粘连问题,或是进行热敷穴位也可以[4],其可以保证患者大小便顺畅,让患者能尽早的排便、排气。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对护理都很满意,也都已痊愈出院,笔者由此深刻体会到,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定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科玲;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17(5):191-195.

[2] 杨振萍;王荣梅;李树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1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7,9(16):124-126.

第3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清洁灌肠;满意度

【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6-02

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目的使病人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1]。2010年1-6月我们对收治的52例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6月收治的患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5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宫颈癌5例、宫内膜癌3例、子宫肌瘤19例、子宫内膜腺肌症14例、卵巢囊肿8例及卵巢畸胎瘤3例。抽取2010年1月之前已治愈出院的妇科肿瘤手术前清洁灌肠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与护理措施

2.1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于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2.2 舒适护理措施

(1) 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 心理舒适指心理感觉,如满意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妇科肿瘤患者需要手术时,大多对手术充满恐惧,多表现为烦躁、焦虑、紧张,甚至影响到饮食、睡眠、休息。针对患者焦虑、恐惧的负性情绪,护士对观察组以情绪调节模式[2]为理论依据,就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管干预,首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和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消除紧张情绪,减除顾虑,让她们从护理中得到安全感。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以求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要处处关心、体贴病人,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1) 促进生理舒适的护理

① 舒适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3],左侧卧位是主动,患者舒适,臀部抬高20厘米,既不影响患者舒适,又有利于插管,避免因直肠2个弯曲而损伤肠黏膜,又使结肠位置高于直肠,直肠、结肠间产生压力差,有利于灌肠液到达乙状结肠[4]。

② 插管舒适 我们选用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硅胶导尿管,这种导管比肛管细、富有弹性 ,且质地柔软,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同时我们还适当增加插管深度,控制灌入速度和降低压力,当患者少有便意时,操作者用左手向方向按压患者的一侧臀部直到溶液灌完,再继续按压3-5分,这样可使外扩约肌收缩,从而减轻患者便意,且可使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使溶液与肠道内的物质充分融合后再排出,这样既可减少灌肠次数,又提高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③环境舒适的护理 病区环境优美、安全、安静,床铺舒适平整,被褥整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病室温度应控制在22—24℃,湿度应保持50%—60%,室内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忌对流风,防感冒,同时紫外线照射每日一次,照射时注意病人眼睛的保护。操作时注意遮挡,处处体现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

3 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比较见表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

4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尤其是通过情绪调节模式,帮助患者缓解了心理压力,使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在清洁灌肠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实践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治疗、护理疾病,不重视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环境温馨、心理放松、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焦炉、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了患者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术后康复。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亲人般温暖和关爱,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舒适感。护理人员通过对本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有力地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拓;舒适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极大地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汤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1999.14(10);23-24.

[2]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心理学报,2002,34(4):371-380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妇产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9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04-02

产妇是一群十分特殊的病人群体,她们承担着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施以更多的关怀。那么如何更好的对她们进行更好的护理,将是妇产科护理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1.术前相关护理

在进行术前护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孕妇相关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消除孕妇的忧郁、害羞心理。要对孕妇做好相关的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把妊娠分娩的各种相关知识传授给孕产妇,向产妇讲解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临产后可出现的征象,宫缩与分娩的关系,分娩时如何配合等,要向她们解释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每一个母亲应该接受的一次考验,使孕产妇觉得做母亲伟大,排除压抑感,增强自信心,用直接或间接语言来启发和诱导,以了解孕产妇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反应,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

其次消除孕妇的过分依赖心理。有的孕妇在产前会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对于这种心理,科室主任及技术权威在产前亲自检查,扎实做好每一场手术的各项工作,让孕产妇心理踏实,有效地保证顺利生产。

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孕妇在产前还会产生各种焦虑的心理,针对这种孕妇的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所学想专业知识,针对孕妇的文化程度,用孕妇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孕妇讲解。

护理人员要与孕妇多交流和沟通,鼓励她们倾诉,排解心理问题。针对她们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和依赖,应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和其中各种症状的缘由,告诉她们完全能独自完成,这是神圣的事情,请她们不要因此而紧张恐惧,要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产程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强烈恐惧、焦虑和依赖等负面的心理反应易致宫颈坚韧水肿,延缓产程进展,同时也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导致难产。

让孕妇的丈夫和其他的家庭主要成员积极参与。及时的掌握孕妇的妊娠情况及伴随的种种情绪变化,让丈夫及家人参与,加深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家人的恩爱、和睦。正确对待妊娠、分娩,使孕妇得到系统支持,从而帮助孕妇缓解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症状。

2.手术时的相关护理

手术时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除一切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严格查对清点制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严格遵守清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认真清点器械、纱布、棉垫、缝针、刀片、电刀头等,检查术中所用物品的数量和性能,及时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签名。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度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及时关闭,术中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机不能带人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认真学习和掌握产妇摆放的正确方法,固定牢固松紧适度,受力支点避开神经走行部位,在骨隆突处垫软点,避免因手术时间过长引起褥疮的发生。

让孕妇丈夫陪同,给与孕妇心理上的依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生产能顺利进行。

3.术后相关护理

术后适当向病人介绍术后疼痛和转归情况,术后切口疼痛时间、程度,使病人能有思想准备,并告诉病人各种减轻疼痛的方法,如镇痛泵、止痛药等,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避免术后因疼痛所表现来的过度紧张。心埋护理可以影响病人对疼痛的认识过程,使其有不怕疼痛的意识,进而对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实际工作中对精神紧张、焦虑,并且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特别是术后想多用止痛药物减轻痛苦的病人,护理上应用热情的话语和和蔼可亲的态度安慰鼓励病人,倾听病人的陈述,做到细致观察,尽量解答病人的问题,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护理中发现病人对疼痛的表现程度因病人的文化程度、教养、体质、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和耐受力以及当时的病情而有差异。

在术后对于那些确实疼痛难以忍受的产妇,应该给予相关的止痛措施。对于应用了止痛药的产妇应在用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她们的血压、呼吸,并加强巡视,以免引起血压下降、荨麻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对于产妇这类病人来说术后陪护一般较多,探视人员较多,因此,护士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尽量1人陪护,探视人员应遵守探视制度,不得私自进入病房,让病人充分休息。同时,要求陪护人员态度和蔼,不要用生硬的态度对待病人,使病人充分感到家庭的温暖。

对于所有病人来说,褥疮是一种很危险的并发症。对于孕妇来说也不例外,固要及时的调整孕妇的。一般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8h以后改为半卧位或让病人改变姿势,或抬高床头以减轻切口局部张力,从而减轻疼痛。注意术后病人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防止凶其而加重疼痛。协助病人翻身,坐起时动作应轻柔,应将一条结实的布带系在病人床尾栏杆上,让病人坐起时拉紧带子,减轻胸腹用力带来的疼痛。

严密观察病人切口局部情况和生命体缸的变化,同时,准确判断疼痛的类型。(1)若为伤口痛,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肿胀,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以防局部血肿形成;(2)若发现病人大汗淋漓,疼痛难忍,辗转反侧,切口跳痛感,疼痛持续而剧烈,应考虑切口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3)如果病人表现为宫缩疼痛,并且子宫收缩良好,恶露多,可采用按摩子宫和应用宫缩剂及热敷下腹部止痛;(4)若恶露有异味、有脓性分泌物,甚至畏寒是感染的症状,应用抗生素及止痛剂,并适当引流;(5)若用留置导尿管而导致膀胱痛,发现尿路感染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叮嘱病人多喝水;(6)对于因术后禁食,产妇心理压力较大人或原有胃病史者而导致的胃脘疼痛,病人应注意清淡饮食,勿食用凉食,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有利排气,恢复胃肠功能,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等,以分散注意力,同时加用热敷及解痉痛药解胃肠功能。

4.结语

总之对于孕妇这类比较特殊的病人,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良好的手术护理会让孕妇的心理稳定,可以提高她们产后的恢复速度。同时可以提高医院在社会的声望。

参考文献

[1] 刘少慧,刘靖荣,刘承珍.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6.

[2] 王银莲,游畅.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17~1318.

[3] 周群,张同霞,孙红霞.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心理护理[J].中国护士网,2005,3:23.

第5篇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针对安全隐患的对策研究

1医院妇科护理中目前存在有哪些安全隐患,影响了护理质量

1.1妇科护理专项护理知识缺乏,导致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

给妇科病人护理,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她进行身体恢复,还原女性生理健康。一些妇科疾病尤其容易因为护理不当,导致疾病感染或复发。由于医院在护理培训上没有专项的妇科护理培训,而是单纯采用普适化护理,使得妇科护理缺乏专业度体现,让病人与家属产生不信任感。

1.2妇科病患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导致精力有限的情况

妇科科室病患比较多,由于护理人员需要同时照顾几个几个病人,造成病人照顾不周的情况。日常照顾需要很多精力,工作压力也大,有时候病患多,就容易导致病患没有办法完全照料到。患者本来就对于自己的病情有心理顾虑,造成自己没有被重视感。

1.3缺乏患者用药的关注,对于不同妇科手术病人用药没有特别照护

妇科护理还需要配合用药进行康复,有时候医生在给药时给出了用药建议并有在药物上贴明每日服用次数,用量,但仍然会有患者忘记及时用药。导致有的本来一周可以康复的病情,变成了两三周才能康复。或者有的造成过度用药,服错药的情况。关注所护理病人的用药情况,对于不同妇科手术病人没有特别的进行照护,容易影响满意度。

1.4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造成护患矛盾,影响患者康复情绪

妇科患者在医院康复的过程中,本来就存在有一定的焦虑感。对于自己病情的担心,对于病情对自己工作影响的担心,还有一些妇科病是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所得容易造成内心被人知道的愧疚感。这个时候,如果护理人员在除了进行相关的身体会护理外,还需要与患者多沟通,解决心理焦虑问题。否则很容易造成护患矛盾,由于情绪影响康复进度。

2针对目前医院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解决对策

就目前医院中妇科护理存在的现有问题,需要针对目前医院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

2.1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妇科护理知识培训,强化专业护理技能

在医院里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妇科护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妇科护理专业性知识。可以以一个月一到两次培训的频率进行,强化现有的专业护理技能,让妇科护理技术更精进。例如在进行子宫切除术前,需要在手术前一日和当日晨间,应用千分之一的洗液冲洗阴道、宫颈。手术前应当进行过敏源测试,且前一晚不要吃得太饱。

2.2在医院内部实施妇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监测,进行护理把控

在医院内部对于现有妇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人员进行评测,可以由医院院长、妇科科室主任、优秀护理人员代表组成专业医院护理质量评测小组。对于医院妇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还可以通过与病人间的沟通,对于护理人员进行评比,通过患者的感受评价了解现有的护理质量。例如,从护理人员哦的服务热情,专业性护理操作技能,与患者的沟通这些维度等等进行满意度评比[1]。

2.3对于一些医院的新药及时进行用药培训,与医生沟通做好用药提醒

医院常常会上一些新药,除了药房人员、科室医生外,妇科护理人员也需要对用药知识有一定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的用药提醒作为妇科护理中较为关键性的一环予以重视,包括内用药和外用药的提醒。例如宫颈糜烂的功能需要口服妇科千金片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事先与医生了解所护理病人的用药需求,医院则用新药进来时提前进行培训。

2.4增加心理护理培训,与医患间建立良好沟通,拉近心理距离

定期对于医院的妇科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心理健康建设相关的培训。学会平时与患者间能够多多沟通,了解病人对于目前康复治疗的感受,把病人当成朋友交心交流病情和内心感受,也可以从病人口中直接了解到一些患者的康复情况[2]。可以适当将其进行记录,可作为病情观察者与医生及时沟通,为医生调整康复治疗方式提供参考,帮助病人更快康复。同时,学会安抚妇科病人,让她们把一些因为私密感染的病症用乐观直视的情绪去对待,缓解羞愧和焦虑的心理。

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妇科疾病;围手术期全面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79-02

[Abstract] Objective Summary gynecological diseases diabetes mellitus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Select January 2015 ~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68 case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gynecological diseases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care will b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regular group perioperative routine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Wai surgery patients embodiment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care in routine care, based o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depression(SDS) and anxiety (SAS) score, th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esults Perioperative patients SDS and SAS scor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care; Clinical effect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糖尿病并发妇科疾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多。妇科疾病患者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类疾病,对于这类若不采取积极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引起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该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并发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探讨,并总结糖尿病合并妇科疾病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并发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探讨,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妇产科疾病》中相关妇科疾病诊断标准。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围手术组。其中围手术组患者共38例,年龄范围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4.9)岁,妇科疾病类型包括盆腔炎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子宫肌瘤14例,病程时长为2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3.1±0.4)个月,常规组患者共30例,年龄范围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1±4.7)岁,妇科疾病类型包括盆腔炎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子宫肌瘤12例,病程时长为1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3.5±0.7)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予以静脉输液治疗等。围手术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全面护理服务,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病房内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以及充足光线,减少强光照射,对病房内探访人数进行控制,禁止人员在病房内吸烟;②心理护理:由于妇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所以、患者常会具有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恢复,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并给予患者细致和耐心关怀,细致倾听患者问题,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缓解其紧张和焦虑心理,此外向患者讲解妇科和糖尿病疾病发病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及事后注意事项,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加强对血糖的监控,根据疾病情况制定具体的食谱,尽量少食多餐,同时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多加运动,促进机体内糖分代谢均衡;④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妇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具有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护理后采用SDS和SAS评分量表对其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分;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满意为90~100分,比较满意为80~90分,不满意为8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SDS和SAS评分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SDS和SAS评分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而护理服务满意度等计数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经χ2和t检验。

2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围手术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护理,该护理方式目标不确定,护理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和交流,无法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2]。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地发展以及医疗改革不断地深化,加强妇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临床研究报道,对妇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服务可有效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协助患者消除焦虑和紧张心理情绪,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治疗及护理[3]。

该文结果显示,围手术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 程瑾璇. 新式护理在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147-149.

[2] 梁以明. 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J]. 全科护理,2012,10(14): 1307-1308.

第7篇

1.1医疗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在获得患者对研究的知情同意后收集病历资料,其中年龄范围在26-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3±5.16岁,妇科患者47例,产科患者53例;将本院2016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组,并在其知情同意后收集整理病历资料,年龄范围在25-41岁之间,平均年龄33.25±5.41岁,妇科患者51例,产科患者49例。两组妇产科患者均无心血管和其他器官的重大疾病,均无精神和智力障碍。应用统计学工具对这两组妇产科患者的年龄、疾病分类和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妇产科患者在入院后按照常规护理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感染分析制定的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做好护理操作中的消毒工作,护士应做好手卫生,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确保相关器械处于消毒无菌状态。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注意临床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加强护士对感染风险意识[4]。保持病房内环境的舒适,定期进行消毒,室内通风。③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患者本人,应包括患者家属和探视者。告知患者保持自身的卫生,清洗外阴,减少外阴伤口的感染。家属和探视者需经消毒后方能开始进入病房。指导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感染发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越高。

1.4数据分析

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22.0软件包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为感染发生率。计量资料为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数,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上升,两组妇产科患者数据差异比较P<0.05。如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妇产科患者比较差异P<0.05。如表2。

2.3感染发生位置的分布情况

对感染发生的部位情况进行分析,感染发生率分布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切口感染。如表3。

3讨论

3.1妇产科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手术器械消毒不足,医疗人员手术前没有完全做好手卫生准备。部分医生因手术技能不成熟,导致手术时间延迟,手术创口暴露时间过长,加重创口和病原菌接触时间增加,造成手术操作中的感染。手术大多采用全麻,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应用中可能会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增加呼吸道感染[6]。患者在术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但术后探视人员的增加扩大了病房内的细菌数量,并且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部分产妇在分娩后不开窗通风,致使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增加产妇感染[7]。妇科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留置导尿,而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尿、护士操作不规范以及尿管消毒不及时,都会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部分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患者因健康意识不足导致会阴清洗不到位,部分患者因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分娩后无法洗澡,容易导致切口的感染[8]。

3.2结果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在应用相关护理措施后其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临床妇产科感染发生因素的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专科培训,严格监督临床中的新操作,不断强化护士的感染风险意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进行健康宣教,减产科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妇产科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牛燕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谢丽晶.妇产科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206-2207,2208.

[2]丁丽波.妇产科中常见感染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253-254.

[3]陆玲玲.妇产科常见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6):881-883.

[4]冯志娟.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2-342.

[5]崔锦英,徐海玲,邢军玲,等.妇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4,21(15):167-168.

[6]宋红.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19-219,220.

第8篇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本着“精细管理、质量安全、服务创新”的宗旨,规范妇产科围手术的护理管理、提高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为满足不断更新、发展妇产科患者围手术的护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护理保障系统。我们总结近年来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在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护理评估

1.1心理及社会因素

患者会担心手术会使她们在术后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在手术过程中过多的暴露身体、术后影响女性性征与家庭关系等而出现焦虑心理。在妇产科手术时,对于妇科患者或孕产妇而言,除具有外科手术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外,还有其特殊性。

1.2健康史

对于孕产妇,应主要对护理对象主要不适症状、末次月经时间、产前检查情况、预产期的推算等询问内容。应了解妇科患者目前主要不适主诉与症状、病情经过、发病时间、治疗情况与效果等。此外,还应对护理对象目前日常生活状况如营养、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全面了解。

1.3症状与体征

主要是妇科疾病或与妊娠、分娩相关的症状与体征,参见各类妇产科疾病章节及异常妊娠、分娩。

2 护理措施

2.1手术前护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妇产科手术室的细节管理、、妇科腔镜手术麻醉与护理配合、标准化的内镜清洗消毒规范、预先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快速康复理念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是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和术后护理更加有理性的认识。

2.1.1 心理护理

应对手术的简单过程与必要性耐心地讲解,提供有关的信息为服务对象,使其焦虑与紧张情绪消除。病房积极开展各类新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规范。与此同时,与院心理科合作,针对孕妇在各个不同阶段中的心理问题,开展了孕期全程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以及产后抑郁的筛查及心理辅导与干预,提高了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胎儿身心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1.2 术前准备

开展陪乐生产、无痛分娩、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产科康复按摩等,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并进行规范诊断、治疗,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对具有内科合并症、产科并发症的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及抢救,能及时得到本院各专科医师的鼎力支持,抢救成功率高;电子监护,用于监护产前、产时胎儿宫内安危,对及时挽救胎儿生命具有重要作用;难产阴道助产,能熟练进行低位及出口产钳助产术,胎吸助产等,提高阴道分娩率。

(1)专科准备:阴道消毒;(2)消化道准备: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水4小时;一般灌肠1~2次手术前1日晚,或口服缓泻药,使患者3次以上的排便。(3)其他,如修剪毛发,避免感染;(4)应进行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常规术前准备项目同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一样;(5)术前排空膀胱。

2.1.3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对于死胎妊娠者,为使其及时宣泄心中的悲痛。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心理开导,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通过安慰等方法,结合患者具体的心理变化特点,对心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2)病情观察剖宫产术子宫恢复、恶露排出及乳汁分泌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切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切口有无出血、渗液、渗血;(3)产妇生产时,通常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即产后宫缩痛,通常产后第1-2天会持续出现,产后腹痛常使产妇焦虑、寝食难安。为了增加产后舒适感,更好做到人性化服务,促进产妇产后身体的良好康复,根据患者情况,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尤其是增加切口张力的动作,护理时要有针对性;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使身体与床成20°~30°。(5)排尿护理术后导尿管一般留置24小时可拔除;(6)加强切口护理、(7) 饮食禁忌(8)产后活动指导。

3 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前、中、后的护理起着比较重要作用。分娩过程中,具有丰富助产经验的医护人员全程陪伴,为孕产妇热情、耐心传授分娩知识,协助孕产妇室内活动,对有宫缩产妇轻轻按摩腰部和腹部,将爱心和情感持续传递给孕产妇。在产后,医护人员还会鼓励并指导母乳喂养,促进母子感情,提妇需要的服务等。我们认为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完成的,全面的护理评估,充分地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积极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对象的身心护理。

参考文献

第9篇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5例,产妇孕期32~37周,年龄21~34岁。入院诊断:宫内妊娠,反复自然流产(RSA),活胎,先兆早产,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子宫下段肌层缺失,贫血。本组患者剖宫产38例,因子宫止血困难而全切子宫7例。手术中失血量2800~8000ml,平均失血量4000ml,输入新鲜血浆550~1200ml、浓缩红细胞10~30U、血小板和冷沉淀。

1.2手术方式38例产妇首先进入介入室,放射科医生对产妇实施局部麻醉,然后进行双侧明胶海绵栓塞,以防手术中出血;最后进入手术室,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7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止血困难,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手术。首先患者在蛛网膜下腔腰麻后取膀胱截石位,泌尿外科医生对产妇进行双侧输尿管插管;然后患者改为平卧位,行腹部直切口进入腹腔,外科医生解剖腹主动脉下段与内动脉;最后产科医生迅速剖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立即阻断腹主动脉、内动脉,切除子宫。

1.3护理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记录患者病史:患者有剖宫产史,盆腔粘连严重,手术中分离膀胱困难系数增加,造成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状况。因此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史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记录下来,以便主治医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了患者以往剖宫产、流产、早产等情况,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以及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让家属做好签字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心理护理:患者的产前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患者在产前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不利于剖宫产术的成功进行。为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为患者讲述病情,多举一些相同病情且痊愈出院的例子;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安置在较为安静的病房,保持环境的安静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交代亲友尽量避免谈论增加孕妇烦恼、影响孕妇心情的话题,以保持孕产妇的情绪平和。患者的心理护理既需要护理人员的真诚关心,又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手术物品准备。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师的手术过程:护士提前调节手术室室温,检查抢救所需物品是否齐全、剖宫产手术包以及其他必要的器械是否工作正常。护理人员提前与血库联系用血情况,以便发生大出血意外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血源。产妇被推进手术室后予以输氧和静脉输液。最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的胎心率等。

1.3.2术中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行剖宫产过程中大出血的产妇,会伴随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的症状。护理人员在发现产妇出现这些危险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报告,给予产妇实施补液扩充血容量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把产妇的液体出入量详细记录下来。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在剖宫产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做好大出血的抢救工作。胎儿分娩后,对部分胎盘取出困难的患者,会发生产后大出血,为了促进子宫收缩,需要给患者注射缩宫素。麻醉配合:护士应协助麻醉师摆放孕妇的麻醉,配置物,与此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胎儿分娩时,立即协助麻醉师对孕妇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儿科医生的配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常常会出现胎儿缺氧、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儿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要提前联系儿科医生前来配合。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以保证呼吸的顺畅;拍打新生儿的足底,刺激新生儿发出哭声,正确包扎母婴的脐带免受感染。

1.3.3术后护理继续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在离开手术室回到病房后,并不意味着产妇已经脱离危险期。术后对产妇的护理工作不能忽视,尤其是要继续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等。减少术后并发症:考虑到产妇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子宫的收缩,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向其家属说明目前的情况,尽力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避免下肢静脉血栓,产妇要适当下床活动;产妇在排气后要进食易于消化、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

2结果

本院45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母婴的死亡率为0。

3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53-02

糖尿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主要有两方面致病原因[1]:一方面是产生胰岛素分泌问题;另一方面是胰岛素功能缺陷。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实质,内分泌代谢紊乱是其主要病理特征。糖尿病不只是综合性疾病,更容易在临床中引发脑卒中、酮症酸中毒、肾衰及循环衰竭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妇科手术的危险性较高,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妇科手术将使其病情加重,其危险系数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为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实施妇科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46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的全面护理,通过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差异,以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为合并糖尿病实施妇科手术后的护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46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患者与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一致病情,存在临床典型特征,都能将其它疾病排除。患者空腹血糖高于7 mmol/L,葡萄糖口服2 h耐量试验高于11.1 mmol/L,患者都具有清晰意识、能够准确表达想法,并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具有1.5~8年病程,平均病程(3.5±2.4)年,有4例患者子宫脱垂、3例患者卵巢囊肿、3例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例患者子宫肌瘤、5例患者子宫内膜癌、3例患者宫颈癌,患者年龄在37~64岁之间,平均年龄(42.5±9.4)岁;观察组具有1.4~7.8年病程,平均病程(3.6±2.3)年,有3例患者子宫脱垂、4例患者卵巢囊肿、5例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患者子宫肌瘤、4例患者子宫内膜癌、3例患者宫颈癌,患者年龄在36~62岁之间,平均年龄(41.5±9.2)岁。这些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表现出相似的症状,经临床辅助检查及患者症状表现能够确定与诊断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标准是相符的。由此可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程度、血压心率、临床检查指标及症状、手术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患者进行比较。

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都因患有糖尿病并实施妇科手术进行治疗,主要采取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术前护理主要是在患者手术前为其注射普通胰岛素,降低血压并保持正常水平,手术前3 d对患者每天分别测定3~4次血糖,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8.5 mmol/L、餐后2 h血糖应低于11.1 mmol/L、不存在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术中护理主要是在手术中采用非糖平衡液,为避免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昏迷等情况,患者手术时间若超过2 h需检测血糖指标,以便于对患者胰岛素的输入剂量进行及时调整;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血糖指标检测时为其补充盐水,盐水应采用适宜剂量,同时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相应调整。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再采取全面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患者术前实施的全面护理方法[4]主要有:一是心理护理。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使患者血糖升高、降低抵抗力,也容易产生失眠现象,进而对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应调整对于其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需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心理变化,采取安慰开导措施,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护理进行充分配合。二是胰岛素的个体化调整。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具体症状表现相结合,调整应用胰岛素剂量,在术前半小时,对患者采取防感染措施,也就是对患者输入较好的抗厌氧菌药物及广谱抗生素。术中实施的全面护理[5]主要是尽可能避免患者切口发生不良愈合,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避免皮下脂肪发生液化等,医护人员对电刀的使用也需要更加谨慎。

术后实施的全面护理[6]主要有:一是避免患处发生感染。医护人员操作应采用无菌技术严格执行,对患者输液及注射部位进行更换,对患者采用的导尿管及引流管加强护理。并确保患者皮肤等部位的清洁,应适量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使患者切口加速愈合,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方式,每天照射两次,每次照射30 min。二是出院指导。对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加强必要的指导,主要有:出院休息1~2个月、拆线7 d后才可淋浴、1个月后才能盆浴及过性生活,1个月后应进行复诊,患者应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药物剂量、饮食等方面要点,并对患者定期回访,对用药剂量进行及时调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及糖尿病并发症。

1.3 临床指标观察

按照临床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在出院时向其发放调查问卷,由患者主观对有关情况进行评价,复查时将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涉及患者对护理工作、医生技术水平及护理效果3方面的满意度,评定标准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种。按照患者控制血糖的具体情况、病程制定相应的观察指标情况调查表,评定内容主要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控制血糖合格情况3种。而这时也制定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表,评定内容主要是酮症酸中毒、下肢静脉炎、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切口感染五种,对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4 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患者有关资料主要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采用(x±s)方法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有92.6%对手术护理满意,7.4%的患者认为术后护理效果一般,没有不满意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48.2%对手术护理满意,35.7%的患者认为术后护理效果一般,16.1%患者对术后护理效果不满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在控制血糖符合正常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中有95.7%术前控制血糖达到正常值,对照组患者中有82.6%术前控制血糖达到正常值,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下肢静脉炎、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切口感染五种,观察组患者发生这五种并发症的患者分别有3例、2例、4例、2例、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这五种并发症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2例、1例、1例,两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手术治疗方面,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大的风险[7],糖尿病作为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患者不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伤口容易产生感染,如在手术期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及熟练操作技能,才能与医师密切配合获得理想疗效[8]。该研究对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方案获得了显著效果,也使患者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4 结语

总之,通过该研究对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妇科手术后采用的护理方法,全面护理方法的效果远高于常规护理方法,全面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妇科手术后的护理效果,还能使患者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李莉,王燕,王梅新.循证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3(12):91-95.

[2] 谭荣芬.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16):19-22.

[3] 伍文,王小兰.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5(6):27-31.

[4] 金婷婷,卞荣娣.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4(11):79-81.

[5] 林梅,章彤华.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5(10):28-31.

[6] 梁以明. 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J].全科护理,2014,8(12):10-13.

[7] 贾芳,商清贤,宋利萃.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6(9):41-43.

第11篇

(赤峰红山中学,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的范围相对很广,具报道其已经应用在32种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同时还有很多妇科疾病,正在尝试着应用腹腔镜手术,之所以这种手术方式能够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其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副作用比较少,对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创伤。本文主要通过对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妇科腹腔镜护理进展进行了阐释,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护理进展

现阶段妇科腹腔镜对妇科疾病治疗所起到的作用谁都无法忽视,虽然这种手术方式已经在国外发展很多年,但是我国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妇科医生,还是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手术都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护理人员与医师应该同时进行培训,以便其能够了解腹腔镜手术的环节,各项注意事项以及手术之后大约多长时间会恢复等,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好手术的同时,也做好护理工作。

1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

20世纪60、70年代,腹腔镜主要是用来进行电凝绝育术,之后被应用在异位妊娠等良性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某学者第一次将腹腔镜应用在子宫起初手术中,现如今,这种手术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此疾病的手术中。在相同的时期,国外某学者第一次将腹腔镜应用在淋巴切除手术中,以此开始,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有了新的渠道,这对挽救广大妇女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早期阶段,患者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癌,无论是采取开腹手术,还是采取腹腔镜手术,其最终效果基本上相同,但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则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手术之后,不仅并发症比较小,而且对患者身体不会造成严重的创伤,患者手术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即可进行正常的活动,另外,腹腔镜手术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即可进行辅助治疗。现阶段腹腔镜还未完全的应用在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现正处于研究试验时期。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在卵巢癌的诊断以及活检中应用比较广泛,只是腹腔镜手术应用在卵巢癌中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依据专业性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已经可以完全应用在盆腔淋巴结摘除手术中,其所达到的效果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几乎相同,准确率甚至更高,达到了100%,同时利用这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穿刺口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已经达到了0.5%,而最高也没有超过1.3%。腹腔镜手术除了应用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之外,还在盆腔重建等方面广泛应用,被大家熟知的有盆腔缺损修补手术等。通过权威医学机构统计,妇科腹腔镜现已经广泛的应用在32种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2妇科腹腔镜护理进展

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可以说是一种新型手术方式,这种新型手术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式,也使得妇科护理方式有所进展。

2.1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尽管妇科腹腔镜手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很多年,但是我国却刚刚兴起,所以护理人员对此了解并不多,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妇科医生同时进行腹腔镜的培训学习,以便能够掌握其所有的护理要领,了解得越多,其护理的效果也就越好。护理人员尤其是了解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麻醉方法以及会出现哪些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等,这样如此才能在护理人员能够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状态,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有利的护理措施。这是提高护理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护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这些要求,才能真正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确保患者术后不会出现并发症。

2.2心理护理得到重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需要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视。该类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紧张、恐惧、对手术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等,有很多不能自行满足的心理需求。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尤其应抓住3个关键时间即患者人院、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当日麻醉清醒时,及时传递信息,满足患者的需求。如术前可以通过与患者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评估,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及层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为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3术前准备方法的改进

脐部皮肤准备方法的改进各种有关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专业文献均强调要加强对脐孔皮肤的清洁处理。与传统的开腹手术不同,腹腔镜手术路径为腹壁组织结构薄弱处——脐孔。该部位凹陷于体表,皮肤娇嫩,不易清洗,特别利于细菌的孳生,常规的皮肤准备方法已不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高岩等通过研究认为,依照润肤油一肥皂水一双氧水一碘伏的操作程序,尽量减轻棉签对脐孔皮肤的刺激,可保证脐孔术野皮肤的无损伤及无菌性,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4术后护理

2.4.1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监测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CO气腹下完成。术中大量吸收CO2易出现高碳酸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因此,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及血氧饱和度测定,必要时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早期发现有无腹腔内出血和术后感染。

腹部伤口的观察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观察腹腔镜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不能因为没有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对腹部伤口的观察。由于腹壁伤口切口小,最多皮内缝合1针,各种腹腔液如冲洗液、宫外孕腹腔残留液等易从伤口渗出,影响伤口愈合。

2.4.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内脏损伤由于输尿管、膀胱与子宫、附件的解剖关系密切,术中有误伤膀胱和输尿管的可能。据文献报道,膀胱和输尿管损伤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IAVH)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17~2.7,附件手术发生率相对较低。故对复杂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泌尿系统损伤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肠道损伤手术时抓钳等直接钳夹或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可以有穿孔、出血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因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护理方式也必然会存在着差异,腹腔镜手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仅要做好常规的护理,还需要做好心理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手术之前,还是手术中、手术后都需要进行护理,可以说腹腔镜手术要求护理人员全程进行护理,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这种手术方式的引起对提高我国妇科护理人员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智玉,杨莉,陈永秀,王莲,程丽梅.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改良方法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

[2]夏恩兰.妇科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08).

[3]刘香,曹文英,陈鸿燕.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特点[J].现代护理.2003(05).

[4]冷金花,郎景和,李志刚,刘珠凤,孙大为,朱兰,黄荣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06).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感染

妇产科疾病病种多,其发病部位多在盆腔,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起效慢,效果不佳,且多数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性激素分泌导致失调,因此针对妇产科疾病目前以手术治疗最为常用,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人流、子宫全切术等都是常见的妇产科手术。由于女性特殊的生殖生理构造以及盆腔解剖关系,妇产科患者术后常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结合妇产科疾病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就显得极其重要[1]。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应用效果,以期对今后护理工作进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罗山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排除肺部炎症、泌尿系统感染者。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7~67岁,平均(475±4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6~68岁,平均(472±46)岁。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2.1综合护理针对妇产科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标波动情况,彻底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由于患者手术部位多在下腹及会阴处,容易发生泌尿系统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积极开展感染监测工作,正确洗手,对治疗器械严格消毒,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勤换药以保持伤口干燥。1.2.2药物管理妇产科手术患者常因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术后盆腔感染,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准确执行医嘱,同时指导患者按时、定量使用药物,避免滥用造成患者抗生素耐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对于需要静脉滴注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病情。1.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刚入院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心理、生理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由于女性患者对病情变化较为敏感,常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安抚其不良情绪,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介绍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促使患者配合治疗。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感染发生率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年龄跨度大,加之女性患者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在围术期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主要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外源性感染则主要与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护理有关。由于目前各大型医疗中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点,因此对妇产科患者采用一种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就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评价护理干预效果可以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和转归,评估治疗效果[2]。常规护理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控制并不严格,术中操作不当时极易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必不可少。本研究显示,在围手术期通过加强手术切口[3]、呼吸道及会阴等部位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无菌操作意识,严格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4-5],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机率,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恐慌心理,有利于配合手术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则可以降低术后药物治疗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型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谭晓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41-42.

[2]王淑芳,陈静,麦子青,等.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18-3319.

[3]雷珍,罗先娇,廖慧娟,等.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43-1344.

[4]金世红,周仲华.海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204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