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课的收获

地理课的收获

时间:2023-08-01 17:3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课的收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课的收获

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一个学科的开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揭示了自然与宇宙的奥秘,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山川和人文风情,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也起到了理论参考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在师生和家长心目中一惯被当成副科,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后也就不会分配太多的时间给地理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和消化当堂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从而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快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们从中收获丰富的地理知识、收获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课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如何来打造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平等、友爱、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脸上露出笑容。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钻研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授课技巧,形成自身的教学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去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付出理解、欣赏和关爱之心,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授课者,而是自己身边可以依赖、交流、倾诉的朋友,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对地理课重视和喜欢起来,课堂上随时迸发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慢慢地听课效率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目标,变教为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而更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Party。在这里,抛弃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陈旧方式,教师变教为导,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分析、讨论、请教等自主学习环节来逐步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大胆提出疑问拓展思维空间,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使得学生在一种新鲜、快乐、思考、探究的情绪中轻松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便是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艺术调动学生兴趣

地理课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考验了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地理课又是传统观念中的“副科”,所以学生对于地理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运有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来调动大家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1.巧妙导入新课

未成曲调先有情。每堂课开始,通过创设新鲜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又融入了教学的主题。创设情境的形式多样,例如歌曲、谜语、广告、新闻、故事、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等。

例如,学习《自然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2014年3月20日浙江台州的特大冰雹来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图片:一只碗中盛满了圆圆的、晶莹的、白色球状物体。先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提起,纷纷猜起来,有的说是冰块,有的说是汤圆。老师接着揭晓答案:这是冰雹。同时展示冰雹带来的破坏性图片,汽车前窗玻璃被砸得像峰窝,农民的菜地和庄稼受损严重……接着,老师再让大家结合最近新闻报道,说一说还有哪些自然灾害,这样,一堂课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2.展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每个学科的存在价值都是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地理科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全方位展示地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就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例如,出国旅游或出国留学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要去的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气温、饮食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让自己的旅程或留学生活过得顺利;地震来临前会有哪些预兆?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紧急避险?等等。

3.善用文字和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对于初中生是非常抽象和陌生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记忆教学重难点,如琅琅上口的古诗、押韵的顺口溜、流传于民间的俗语,等等。例如,学习如何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时,可以用这两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描绘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形象地表示。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心灵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时实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1):18-18.

第2篇

记忆中每当学习等高线(湘教版)这一知识时,为了学生理解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总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绘图的展示,但学过之后,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山脊要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要向海拔高处凸出?每次学习等高线,心中总要想着怎么解除部分学生的困惑,这困惑却在一次体育课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学生正闹着体育老师带他们到学校东面那所谓的山(其实属丘陵)走一走,因为怕有事,我这个班主任只好加入(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学生的兴奋可想而知。当我们来到山脚时,学生们高兴之余,开始用眼睛观察,提出了疑问:山上的树怎么长得不一样,有的地方密有的疏?学生的话给了我一个提示,这不是一个让他们体会等高线的好机会吗?于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我带他们来到了一个地势低的地方,这里潮湿,草长得茂盛,这时我提出让他们跟附近的地方比较一下,希望能找出答案。学生们开始寻找、议论,最后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低的地方水多些;山的表面高低不平,高的地方不存水,低的地方会集水;山有的地方朝阳,有的背阴;对,植物生长靠水和阳光,我们很聪明嘛!哈哈——在一片笑声中我们来到了比较陡峭的地方,同学们仰头望去,好陡啊!让他们感叹吧!

抛砖引玉的时候到了:同学们,其实这些高高低低的地方有自己的名字,想一想我们刚学习了什么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山体上凸出来高的地方,像脊梁,叫山脊;山脚下的水是从山的低处汇集而成,那是山谷;那很高垂直的应该是陡崖,当然山的最高处就是山顶了了。同学们看远处,两个山峰看上去像什么?驼峰?我们叫它鞍部。“哎呀,我们带一条很长的绳子就好了,我要看看山谷为什么向高处凸出。”明白了学生的想法,我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游戏:在一个较小的山谷里,让学生沿山谷隔几步站一人,排好后,找同学到稍远的地方看一看,有发现吗?学生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平面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来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更直观、更有效,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生的收获不光在等高线,也为后面的气候学习做了小铺垫。

回想多年的教学,让自己有了一种定势、一种模式,很少去注意那本应精彩又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其实,地理知识不只凭借地理课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学科来深化、来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也是我们的目标吗?学科整合不是一句空话,它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打造地理课堂的精彩。所谓“语文是学科之基础”、“史地不分家”等,都在演绎学科整合的风景,但在地理课堂中怎样应用和把握其他学科的渗透,成了课堂的关键,自己有这样的心得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整合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存在着,而如何引用把握是关键。“搜选、整合、火花”是自己对学科整合的体会,这整合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亮出精彩的火花。

搜选——全面的搜精心的选

在平日的备课中,我们除了基本的环节外,总是搜集一些能引起兴趣、降低难度、促进互动、体现学生主体等等 地理课本以外的内容,来丰富我们地理课堂的艺术性,展现地理课堂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不能只要相关的就随手一捞,放进去就万事大吉,比如歌曲《天路》、《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都能与青藏铁路相联系,但我们要选,选出最贴切的。搜选,全面地搜,才能为课堂准备丰富的佐料;精心地选,才能为课堂准备精致的大餐。

整合——大胆的整,巧妙的合

我们面对选出的学科内容,怎么整?也就是这些内容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放、多长时间合适,才能体现出学科内容整合的意义?首先是要大胆地放入备课中,整后把这部分内容自己做一下练习,脑中放电影或口述一下,自己寻找这样的安排学生会不会接受、是不是系统逻辑,估计到时学生会有何反应,不能起反效果。记得有一次放上一张关于人口的漫画,却引发满堂大笑,学生的思路已经走入另一个方向,弄得自己手忙脚乱,主要是没有把好大方向,没有引导好学生的思维方向。再有就是提前预判,上课时在引用其他学科内容时,提前以问题或一个暗示定住大方向不变,师生才会合拍,才能由整到合。

不管搜选还是整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看到一堂好课,一堂优质高效的课。

火花——燃烧的火,芬芳的花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鼓励帮助和耐心教导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更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相互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一切都源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培养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知识及相关的知识,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主动、自觉地探索地理知识和奥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技巧,构建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收获更多的快乐和能力,感受地理学习的意义,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上要么交头接耳,要么昏昏欲睡,教师也会丧失上课的热情,很难构建高效课堂。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1.设计科学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导入的形式可以是诗词、视频,也可以是其他的趣味形式,如教学“区域地理”西南地区,教师就可以引用《天路》这首歌曲,让学生融入歌曲创设的情境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雪域高原的别样魅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打造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

2.多元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的通过考试衡量学生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只有多元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地理的丰富多彩,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多元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动力源泉。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和积极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绝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地理成绩,更多的在于综合地评价学生,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但是遇到问题也应该及时反馈,这样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地理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创设一定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动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便于知识的理解。比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地壳运动等问题,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即使运用模型也不能透彻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轻松地了解地理现象,深度地掌握知识。另外,地球仪和地图也是关键的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如学习“南半球北半球的划分”时,地图和地球仪的应用可以使问题一目了然,降低学习难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知识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如若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不知所云,则很难集中注意力,更难有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4.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中来,才能成为地理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例如,“时区和日界线”的习题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讲解,将学生定位为“小老师”的角色,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第4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 活动课 教育

随着我国的教育推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各学科教师都在开展适合自己学科的实践活动课,活动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来了。地理活动课的优势也很明显,通过活动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中,理解地理概念,拓宽视野,提高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材的基础理论要充分体现在中学地理活动课中

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把主置让给学生,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要让学生懂得积极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地理学科的活动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在愉快轻松的活动课上学到新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去探索和研究,然后找到学习的规律性,掌握新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地理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地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活动互动交流,提高理解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和当前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同的。

二、设计中学地理活动课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在开展中学地理的活动课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出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活动步骤,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性。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它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活动课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操作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无味,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气氛中开展活动,学习掌握了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地理课活动的设计安排,一定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可以适当拓宽和延伸,又不能脱离课本,让学生在该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教师要注意使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知识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在活动课中,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课活动时,有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一起来进行,使各科知识得到迁移,充分贯通在一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实践性和有序性的结合要紧密。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地理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小的活动细节,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动手设计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进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课的活动设计中,教师不再以主导者的讲解身份出现,而是活动课的指导者,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着眼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也要结合地理教学新的方法,设计地理活动课,采用有序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活动课。

三、充分认识到地理活动课的重要性

面对中学地理教学,我们要认识到中学生的情感很丰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期,合作意识十分强烈。所以,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新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科书中可以利用的内容,及时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课活动,采用边活动边学习的新模式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地理活动课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等。例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天气变化观察和记录等材料,以备进行讲解和安排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数据进行互动交流,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效果就会很好。此外,通过网络开展地理活动课,效果十分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例如,用电脑展示地理景观图片、风雨雷电形成过程,让学生利用软件在电脑中拼中国地形图、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观看飓风形成、火山地震形成等影片,认识地理环境的变化莫测,通过分析总结获取新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地理活动课过程的评价,师生共享活动的快乐

第5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情感;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关注的是教学要采取哪些方法,知识点要以何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怎么样更好的处理一节课的重难点,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设计等等,而容易忽视情感因素。然而,大凡成功的教学,无不跟教学情感的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实施,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人深刻理解为学生是“学”如何“生”,倘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内容、图像化的形式、互动化的过程、多样化的方式、激励化的评价,在师生共同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学生能学会更多的生存的技能,感受生活的快乐,领略生命的发展,那地理课堂教育是多么美妙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因素对教学气氛、教学活动及学习结果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分析:

一、情感因素及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1.什么是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认识活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力因素,即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另一类是情感因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个性、学习动机等;另一种是指学习者相互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反思和课堂交流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保持记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的水平,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2.地理教学中消极情感的主要表现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它们与学生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

(1)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就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恐惧不安。

(2)认为以后要读理科,对地理采取满不在乎或轻视态度。

(3)上地理课心不在蔫,提问常常是答非所问或不知老师在问什么问题,甚至一问三不知或是沉默不语,金口难开(学习态度)。

(4)回答问题或是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焦虑)。

(5)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或老师(动机因素)。

(6)课堂不活跃,或课堂较吵,甚至有些同学拿其他科作业出来做(态度)。

(7)学生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动机因素)。

(8)因多种因素引起学生对学习消极反感和厌恶(动机和态度)。

(9)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

(10)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

(11)不同时间段考试,喜欢到先考的班级问考题(态度)。以上些消极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感觉到,情感因素较好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而情感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因此教师应该对地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当教学中出现消极情感或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时,教师应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和有效的反思,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和改进,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风力风向及云量、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重、难点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对地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引导得当,例如,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演示、亲身感受,焦虑也会变成一种激发向上的动力。例如,我在进行《地球运动及意义》教学时,经常尝试组织学生用文学语言、肢体语言以及通俗的方言,来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的一些特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个子高大的学生做太阳公公巍然不动,地球先生还会提着一只脚,表示地球自传时的斜着身子,还得注意一边自传,一遍公转的速度差异,而我作为教师,此时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或提示,或旁白,或赞赏,这样,学生对于地球自传、公转的方向、特点,产生的结果,有了形象的、深刻的、正确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权威”架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将情感融入教学,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自由交流平台及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重新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动机和态度”是地理学习成败的直接因素。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父母的赞同、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称赞及学校的荣誉等外部动因对于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心理优势无疑对地理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前5分钟都由课代表带领大家齐声朗读教材中重要的、精彩的、上口的段落、图片释解、地理概念、名词等,这就要求地理课代表之前稍作功课,才能选择合适的内容,而我会看似不经意的示意、提议,实则是培训了一批地理骨干,因为我物色的课代表是轮换的,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每个课代表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有的组织管理班级能力显现,有的字正腔圆的领读很有气势,有的还会像老师一样带着问题要求齐声回答式朗读呢!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又怎能不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和收获呢!再如,我会发现有的学生地理课上的笔记做得相当好,用的符号、图例、文字,大括号套小括号等的标记领我惊叹不已,对于这种学习能力强、态度热情,方法多样的学生,我一定是要及时发现,真诚赞扬,并加以推广学习的。正是这样的学生,让我在多媒体课件比比皆是的今天,还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版画中国版图、地形雨、锋面雨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除了应具有热爱教育并为之献身的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教育学、理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的心理,注重人格和个人修养,增添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成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地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勤奋,而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风趣幽默的言语,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多用教学挂图、各种图册,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例如我尝试到室外开设地理课堂,在学校沙坑边学习各类地形,了解各地形部位的名称特点,堆砌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学生用白色粉笔灰撒在意味着全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上;波光粼粼 的青海湖、干涸见底的塔里木河,纵列分布的横断山脉……在操场上感受风力风向,观测云量,辨别太阳高度,区分不同时间的人影长短;在小河边体会流速及两岸的冲刷,并及时把观测结果填入事先设计的表格,回教室后分组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情,也都有收获。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

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地理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在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上起到较好的作用。在学生中通常有自信、开朗、热情大方、喜欢交际、善于言表的性格和腼腆、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性格。两种个性各有千秋,外向型的学生显得聪明活泼,而内向型的学生则表现得沉稳含蓄。对学习好、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学习难度,给予适当的表扬,但要抑制他们盲目自满、骄傲的情绪,让其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胆小的、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例如我基本每堂课都有一个小组竞赛的环节,但是每次学生会期待不一样的要求、形式和褒奖,或常规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或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正确指图;或每个小组分配4.-5个由简到难的问题指名回答,但只有一次求助的机会;或提出一系列问题自由抢答,答对的自豪的站在座位上,到结束时只要看哪个小组站着的自豪者最多,就是这一轮的获胜小组,并有课代表做好表格记录。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多动眼,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培养其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在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这样,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行为素质,拓宽视野。就如叶澜所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教育需要耐心和等待,期待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2013年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备课 课上讲解 课尾总结 教学差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74

古往今来,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上好每一节课也需要教师教学智慧和汗水的挥洒。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课,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课前备课要用心

1.用心备教材。备好教材无疑是第一步的,但是怎样才算是备好了呢。首先,我们在宏观上应该对教材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对于教材的结构、编排有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还应该对地理课本等一系列的资料有微观上的掌控,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易错知识点有哪些细节等。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就对这节课的内容有相当纯熟的记忆,例如,从数据上解释地球为什么是一个两极稍偏、赤道略鼓的球体时,就应该将赤道半径、两极半径和赤道周长流利背出。这样不但节省课堂时间,还展示出了教师认真备课的风采。

2.用心备学生。备好教材,教师才有了教书育人的资格,而备好学生,则是我们高效教学的保障。所谓备好学生,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习得能力、性格特点等具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我们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考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准备好,对可能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难点再三准备。

二、课上讲解要精心

1.精心讲解知识。讲解知识看上去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只要教师能讲述出来就可以了;讲解知识其实是一件很考察教师教学水平的事情,不同的讲解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样的地理知识,不同的教师讲解出来,学生的兴趣水平、动机水平、课堂反应都是不一样的。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必须坚持精心的原则。所谓精心,指的是教师变换着花样把知识讲解出来,而不是最简单最乏味的陈述。比如说,在讲解月球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就以嫦娥的神话传说为切入点,就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度。再比如说,教师在介绍小熊座、猎户座等星座的时候,用最能够凸显每一星座特征的话语来讲解,就显得简洁明了、生动深刻。

2.精心开展互动。地理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换言之,在实际的教学中,精心开展师生互动是极为必要的。在互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互动的学生范围上,教师要向纵深发展,对于平时不那么爱发言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激励学生发言,参与到互动之中。其次,在互动的方式上,要向多样化发展。不仅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互动,也可以是教师和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等等。最后,互动的内容要逐渐深化,我们除了针对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互动之外,还可以针对课本外的或者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开展互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转变思维。

3.精心组织活动。组织课堂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论教师组织的是什么类型的活动,其主题是什么,都必须坚持精心组织的基本原则。因为我们的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一般而言,活动占用的时间都相对多一些,所以,教师要么不组织活动,要么就要精心组织。精心策划活动是关键的第一步,这个活动既要体现我们地理知识的特色,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们才能最快的速度融入活动之中,我们的活动才会发挥好的效果。

三、课尾总结要巧妙

相当一定数量的地理教师,都不是非常关注课尾总结这个环节,有的教师一句话带过,有的甚至省略掉了这个环节。有始有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节精彩的地理课,毫无疑问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尾总结。

1.新旧知识巧妙迁移式的总结。总结的目的其实还是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回顾,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把重点内容快速过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可以联系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简称为新旧知识迁移式的总结。这种方式值得提倡,因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掌握迁移新旧知识的方法。

2.设置悬念式的总结。总结得好,不但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学生对下节课将要讲解的新的知识产生兴趣。这种方式可以简称为设置悬念式的总结。这种总结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觉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设置悬念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所以,用心组织自己的语言,凸显悬念所在十分重要。

四、作业布置要合理

1.作业量要合理。作业量无疑是学生们很关心的话题,其实,以往教师一味追求多的原则并不合理。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作业量过大其实不见得有多好的效果,学生反而可能产生一种厌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我们布置地理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合理的量。争取在帮助学生温习知识的前提下,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作业负担。我们每一次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设想一下学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完成,为学生着想。

2.作业类型要合理。强化学生地理知识基础的途径并不只有背书一个,其他类型的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比如说,我们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究一些地理难题就是可行的。在小组的通力合作下,学生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学会了合作,是一举多得的理想举措。再比如说,讲解到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高,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要抒发。那么,我们就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展示和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人文地理景观的作业,请学生们下节课上展示。这样的作业不仅对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挑战,也新颖有益。

五、课后反思不可少

1.反思自身的教学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准对课堂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而开展教学反思,则是我们提升自身教学水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开展教学反思,一是要善于定期规律开展。二是要重点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尤其是对比自己不同时期教学的水平的变化,找出进步点的同时,也坦然承认不足,并做出积极的改正。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有效性教学 备课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其实,不管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高中地理教师面对着大部分靠临时突击《导学练习》和《探索中考》来建立初中地理基础的学生,有效利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和每周仅两三节的地理课尤为重要。

一、备课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地钻研、解读和思考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教师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新鲜的题材,及时整理和融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其次,备课不仅仅在于备教材,更在于“备学生”,这个要建立在对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

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总爱问很多课外的知识,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充实自己的知识装备。有的班级学生不爱和教师互动,课堂整体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注意对教材的处理,以吸引学生,设计的问题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地理教师一般都要担负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从班级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有的放矢,以有效备课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有效引入新课教学

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这是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都会考虑到的。但是,怎样导入更有效仍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

以往在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课时,我用投影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景观图片来导入新课。虽然季风水田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图片一出现,学生就一下子来了兴趣,能说出那是在种水稻和放牧,可一引到课标所要求的区位因素上,学生的兴趣显然就有所减弱,回答的积极性也没有那么高了。前不久,我帮别人代课,讲的还是这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引用了在青少年中风靡的QQ农场和QQ牧场的游戏,从一个游戏者的玩家经验出发过渡到区位因素,整个过程学生的热情都很高涨,这样对于知识点的落实也就更加到位了。

2.有效利用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多的教师与时俱进地选择了多媒体教学,甚至不少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换句话说,没有多媒体他们似乎就不懂得该怎么上课。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很多的好处。多媒体课件融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内容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融进更多的信息。在课堂上,看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尤其是看到一些图片和视频片段的时候还很兴奋,给教师造成了课堂反应良好的假象。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2010年的高三地理复习课里,为了能更有效地在单位时间里融汇更多的知识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时间的关系,幻灯片只能一闪而过,无法留下太多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有些学生看到图片视频,一时之间就忘记了要把一些知识点记录下来,等他们发现该做笔记的时候,时间上又不允许了。

高中地理教学比起初中更强调知识性,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课。但在喧宾夺主的感官刺激下,学生往往会忽略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对多媒体使用进行了整改,注意了适时、适当和适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而不是被这些机器牵着鼻子走。一些主干知识的呈现采用传统教学的板书和讲解方式,这样就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做笔记的空间,和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媒体上只展示一些没办法讲解清楚的景观图片和一些让学生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或者调节课堂气氛的视频。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课堂气氛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但对高中生来说,沉淀下来的知识和思考将是他们更大的收获。

3.有效参与师生互动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利用这种讨论的机会跟其他同学聊些跟课堂无关的话题。因此,有效地分组成了合作学习的前提。

首先,在一个讨论组里,应该有能起主导作用的学生引导整个讨论的过程。分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这样主导的学生也能比较好地掌控整个讨论过程。

其次,教师应该进行现场的巡视指导。学生的引导力量毕竟不及教师。对个别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课堂自律能力较差的讨论组,应该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最后,讨论的结果要给出明确的评价,不能因为时间关系不了了之,这就要求教师要控制好整个讨论的时间进度。即使是一些开放式的讨论结果,教师也应该予以小结,说出可能具有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是一些可以定论的结果,教师可以用奖励机制,评出讨论过程表现最好和结果最准确的小组。这样才能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一节课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无数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要有效,要值得学生探究,因此教师需要想清楚了再提问。一些大家都懂,压根就不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或者说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在短暂的一节课时间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课堂有效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3)言语激励的有效性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明白了这一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用肯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学习的结果。课堂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不等同于课堂的无序性。言语激励不能滥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一些涉及科学真理的知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教师应该做到奖罚分明,鼓励有度。我们提倡学生发散思维,提倡课堂要积极活跃,但有时候真理只有一个,到最后要把课标体现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收回来。再者,不分对错滥用掌声地鼓励每一个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认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言语激励学生深度思考,在正确的导向下激励学生发散思维。

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所定下的三维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预期的效果若能都达到固然最好。即使没办法全部达到,也应该确保达到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第二节的课前复习提问来抽样检测,更主要全面的检测手段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考试。考卷上所反应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哪方面的知识点是在课堂上所忽视的,教师都应该写好反思,以及时补缺补漏,或在下一轮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知识水平的建构上,而且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从历年高考试卷来看,知识迁移的能力体现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试卷上,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区域反而出现。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自己归纳出一些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即便课后死记硬背到滚瓜烂熟,到了考卷上一换课堂上没讲过的区域,学生就没法很好地作答。因此,课堂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关注他们思维发展的过程。

地理学科关注自然,关注人文,更关注人地的和谐发展。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即使是一些不把考高分当作目标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在地理课堂上有所收获,比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树立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观等。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只停留在四十五分钟或是一个学期,它应该能长远到对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地理教师都探讨过的老话题,也是一个值得大家不断创新、深入研究的新话题。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时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浅析 措施

本文对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内涵、后进生在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提出了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影响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五大因素,结合地理教学实例论证了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由此可见,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二、后进生在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的现状

从多种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是以普通水平、高水平的学习者或初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很少有把低于普通水平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这些低于普通水平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称之为后进生。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是最值得研究的。因为就我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是被遗忘、忽略不计的,如果关注,往往会让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关注再多仍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连教师都会有一种失败感,所以长期以来很少有教师关注他们。

后进生在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没有构建合作学习的模式。

2.后进生的合作学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部分地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1.目前后进生在地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在地理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中,应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或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同时后进生自身也要努力去配合教师的帮助。从教师的角度看,他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引导者,也就是说他们应该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语言教学的成功,应该改革不适当的教学和测试方法,参与课程建设,关心后进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即自主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要有坚强的毅力去坚持这个计划,还要能不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能主动做到这些的又成了优秀生了,所以这是很矛盾的。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低于优秀生,而学习兴趣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课外学习时间的减少以及学习效果的低下。反过来,学习效果的低下也是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之一,这是恶性循环。

2.合作学习中后进生的不作为:如在初中地理“日本”一节课上,教师布置好合作学习的任务,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为什么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却是世界发达的工业国家?”各小组纷纷开始了合作学习的过程,热火朝天地开展着讨论。这时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双眼迷茫地看着其他同学,有两位学生则兴奋地聊起了昨天的篮球赛。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学习成果时,活跃分子主动成为了小组代言人。在这个案例中,后进生合作学习参与性不强,改进措施最好是在分组的时候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基础。

3.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及教学建议:

(1)给予学生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地理问题用来合作学习。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有些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在初中地理“新加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合作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初步学会正确评价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发展途径,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振兴中华。学生组成四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角色分工包括小组负责人、记录人、文字撰写员和汇报员。

(2)教师应采取一些行动去帮助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情感联系和课外辅导。

(3)教师对后进生学习过程的“干预”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关注跟踪后进生的学习进展,对于不作为的学生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给予惩罚。

四、后进生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有利于提高后进生的人际合作交往技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有利于优化后进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团队意识。

4.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5.有利于整合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多种资源,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应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另外,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第9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强调要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所以,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全体学生使之进行有效学习,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良好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教学时间仅有几十分钟,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使学生能有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一番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途径 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如何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

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其树立创新课前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想实现这些任务,教师就必须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并且明确学生所要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比如,教师在上《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时,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详细划分天体和天体系统间的概念;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进行一番阐述。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总是严肃地说:“先仔细听我怎么说、怎么画的,听完再操作”“先看看书上面是怎么说的,再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会大大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毫无创新可言。而如果课堂学习气氛宽松、愉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比如,在上《人口迁移》一课时,我首先是和蔼地问同学们的出生地,现在在哪里居住,并把自己的“家事”告诉同学们,这样就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建立了友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们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三、赞扬、鼓励学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教授《城市空间结构》时,因城市空间结构存在比较抽象的成因,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准备上课前,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的身份是土地供应方,在市中心、郊区有两块土地要拍卖;第二小组的身份是商业区的开发商;第三小组的身份是工业区的开发商。第二小组、第三小组要对第一小组的两块土地进行竞拍,同时,详细地阐述自己的理由。各小组在接到教育者下达的任务后,立即行动了起来,有的查阅相关资料,有的查教材找答案……忙得不亦悦乎。

实际教学中,在进行土地“拍卖“时,每小组都踊跃发言,并且他们的理由准备得十分充分,比如,商业区开发商的理由是:只有在市中心,商业的利润才会不断攀升,所以,大部分的商业都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消费群体多的地方,对于市中心的土地,商业区开发商出价最高。工业区开发商的理由是:选择郊区的土地,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且还不会对市区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租曲线加以分析理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充足的学习空间,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存在的疑虑加以指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将结果的正确合理性作为主要也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摒弃这一方式。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除了要看其课堂内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外,还必须对其课堂学习过程的实际表现予以关注,比如,思考的积极性如何,是否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创新精神如何等。有的学生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思维,勇于突破常规,有的学生的解法十分独特、巧妙等,教师应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实施全面评价。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按照自评、互评、组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始终以推动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进行评价。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快速成长、进步,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才不会减退,因此,教师应将评价当做学生成长发展中的有利推动工具。比如,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可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今天的课上完了,你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你在课堂上,觉得哪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2)在课堂上,你比较满意自己哪一环节的表现,不满意哪一环节的表现?说说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并找出了原因,回顾一堂课的学习过程,对这一堂课中的得失予以评价,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有效教学属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加强教与学的统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灵活性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

第10篇

【摘 要】 如何把先进生本教育理念和我们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本文认为,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初中地理课堂,首先要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然后要通过巧设引思引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再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后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文对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以生为本;进入状态;巧设引思;参与课堂;教给方法;融洽关系

如何更好的践行生本教育,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呢?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角色,从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为“学”服务上来,才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自己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的状态?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语起了关键的作用。课堂导语的目的在于巧妙引出该课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深入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桥梁,通过它学生可以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层次和知识结构。

如讲“环境和环境问题”时可以这样描述:“我们向往那春天的姹紫嫣红,我们的意向常常定格于古老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散步时总期望看到一排排优雅别致的小别墅,或者听到鸡鸣犬吠的农村安宁和谐的气氛。大自然的蛙声、小鸟叫声,青翠的树林,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不少诗情画意。可事实是这样吗?听父辈说起十几年前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鱼虾和螃蟹,可是我们看到的是浑浊与污泥相伴的臭水沟,还有小城镇也像大城市一样有拥堵的小车,周围工厂的烟囱还在冒着浓浓的黑烟……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那么,这些环境问题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这样的导语形象生动地将学生带入语言营造的美妙境界,又在他们情绪受到强烈感染时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新课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迫切学习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以生为本,巧设疑问,引起“思”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堂好课的成功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巧设疑问,引起“思”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地理老师,要精心“策划”,让地理课有“磁性效应”,强烈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地理课有一种“企盼心理”。这种强烈的企盼心理一般都是由问题或者参与学习的体验引发的。

如,在第一章绪论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人们往往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那么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为什么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为什么会出现冬冷夏热?为什么会有黑夜白昼的交替?为什么全世界会形成不同的地区差异?为什么会有高原、平原之别?为什么会有地震、火山喷发?这样,学生在一片惊叹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通过问题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讲解,把学生引入到地理思维的“王国”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教师的“诱”与学生的“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成长

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可以借鉴“学·导·用”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设置前置作业。因为地理科不是主科,不宜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我们就把它放到课堂上来完成。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参与表现的机会,做到主客体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演讲,诗歌朗诵,知识抢答,报告地理趣闻,填写黑板略图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初中学生都处于一个比较喜欢表现自我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课堂这样一个平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喜悦。

最后,要让学生有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机会。如上到地形一章时,我组织学生到周围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采集地理标本,收集地理数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然后现场解决问题。结合湖村的山地特点,学习到“等高线”时,带领他们去登山,然后实地绘制“登高线”,体会等高线密集,山脉陡峭,等高线疏松,山势平缓的特点。通过实习,启迪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增强学生记忆,也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以生为本,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我常常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一对,事半功倍。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呢?

1.形象描述法

形象描述不仅让学生欣赏到地理学习的美感,而且让学生记忆深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进行优美动人的描述,会令学生听得心驰神往、回味无穷,并获得鲜明、准确的地理概念。如在讲到“瀑布”时描述,世界各地的瀑布形形、千姿百态、景象万千、飞流急踹,体现的是一种恢弘的壮美,其状如万马奔腾、其声若巨雷轰鸣,激起的水珠能形成迷蒙的云雾和鲜艳夺目的彩虹……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听得出神入画,仿佛眼前就能浮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这样,就能让学生爱读地理,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热情。

2.诗歌引入法

记得我读初中时,地理老师讲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以及由此造成的交通困难,用“上山云里钻,下山河边走,对面呼得应,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来描述,言简意赅,形象逼真,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至今还深深地镶嵌在我记忆的年轮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富有地理特色的诗歌、民谣来配合地理教学。

3.口诀记忆法

教师选编一定的口诀,结合地图讲解,便于学生掌握、记忆、运用。如讲新疆时,可以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这样边讲边绘图,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再如讲到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流向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真可谓是煤山煤海。

4.幽默风趣法

如,讲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时,我把季风的进退形象地比喻为“拉锯战”。当南方暖气团势力强盛时,雨季往北移;当北方冷气团强盛时,雨季往南移;这样“战争相持”,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的降水,甚至出现水灾。加上自己的体态语言,学生上起课来轻松,学起来有趣,在轻轻松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5.利用别称法

地理别称法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概括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特别偏爱。地理别称法很多,如世界屋脊、紫色盆地、千湖之园、锡都、煤港、月光城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形象的概括出地理事物的自然或者经济特征, 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和记忆。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考虑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何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使左右脑协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借鉴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也可以应用头脑风暴法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思考状态中。

五、以生为本,还要研究学生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学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科任老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好“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感情充沛,平等待人;课后辅导要做到耐心细致,批改作业要做到一丝不苟。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亲近教师,缩短师生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管”。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做到难易适中,学习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够有收获,就像猴子“跳一跳,摘得到”,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从过去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到以“学”为主,为“学”服务的模式中来。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初中地理课堂,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尝试和粗浅的体会,希望能够以此引发大家的思考,共同做好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工作,达到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成忠,杨丽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0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地理课堂是教育学生、传授知识最重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对于文科学生相对较难的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少数同学厌学,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缺乏兴趣,效果较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注意想办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下面我就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学生要能够产生学习这科的兴趣,要有学习这一科的想法和欲望。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是存在排斥心理的话,那么课堂效果就无从谈起。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地理。结合我校学生地理基础较差这一特点,我注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愿意学习你这一科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怀着满腔热情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倍感老师的亲切和温暖;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信赖感,使教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甚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倾诉对象。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关心他、为他好的一个好老师,他如果不认真学习你这一科的话他就会在面对你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这样他就会努力地去学习你所教授的这一科。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由于地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性,与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不是教师独自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求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整堂课都在不停地讲,而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要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最好老师讲了之后还给学生留一些自我消化和向老师请教或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时间。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每堂课上完后都觉得有收获、有意思,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分析高考考纲考点,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

教师应多分析每年高考的常考点和必考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不重要甚至是不考的就可以不讲或少讲。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把握重点,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考试的时候如果学生发现考试的题目基本都是老师讲过的重点,考试成绩很理想,那么他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很佩服的感情,同时自己也树立起了学习地理的信心。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多做知识性和规律性的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多做一些知识的归纳,以及答题的规范性、知识的规律性的总结和指导,并且要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觉得地理也不是自己想得那么难,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其实也还比较简单,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地理的信心。比如我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把高中大部分的关于区位因素的问题总结在一起,包括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港口区位选择的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等等。我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在一起,既方便学生集中记忆,同时在学生答题的时候遇到这些问题至少知道从什么地方去分析、去作答,对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就有了不小的帮助。

第12篇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初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但很多初中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更愿意从创设情境入手帮助初中生获得相关的知识。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哪些方式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呢?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设;行为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地球运动、气候差异以及人口与文化等内容,可以说涉及的内容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全面性。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知识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受年龄和心智的影响,对抽象知识或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学习兴趣较低。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行动研究了解到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理解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学习障碍。例如,一些学生对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一些学生对世界大洲与大洋的分布记忆不深;对亚洲气候的理解无法与生活相结合;对于地球的经纬线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很多长期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将这些行动研究结果汇总我们得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欠佳;二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欠佳;三是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教学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本文认为采取教学情境创设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索

要想通过创设情境来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

1.运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说到情境创设,最离不开的就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视频、动图的播放使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相关知识的原理。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动图播放、文字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等形式相结合来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人教版地球的运动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行动调查中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是转动的,但对于公转和自转还是不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动图播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动图中,教师还可以将中国的地理位置进行标记,使学生感受到地球的自转才使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而地球的公转时间为一年,能和四季联系起来。

2.运用模拟道具,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运用模拟道具进行情境的创设。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来看,大部分知识都是围绕地球而进行的,而地球最简单的模拟工具就是地球仪,通过观察地球仪,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还能看到这些大洲、大洋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地球仪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给每一组的学生发放一个地球仪,引导小组在特定的情境下就某一问题进行共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老师下个月去旅游,想去一个南半球的国家,东经170度左右的岛国,你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答案,达到掌握地球仪相关知识的目的。

3.运用学生表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的最大教学优势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度。面对初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来。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世界三大宗教”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学生总是不能对这三大宗教的区别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代表一种宗教,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与表演。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更收获了快乐。

本文在对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进行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取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思路能够为广大地理教师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给予批评和指正,共同促进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