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时间:2023-08-01 17:3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47-02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建设者面前。那么,该如何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呢?

1 走区域经济之路

要根据当地的需求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搞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新格局。适应市场,发挥优势,着力发展猪、牛、羊、鸡、鱼、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扩大规模,把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到新水平。

以吉林省双辽地区为例,双辽市农村辐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较适合发展畜牧业与养殖业,而由于爱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户多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作业上。所以,应该提倡并鼓励他们,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投身到更为经济、高效的养殖业当中,这样更能充分利用双辽市的丰富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此外,双辽市城乡交通发达,地处黑龙江、吉林、辽三省区交汇处,这就使得多条干路及高速公路通过双辽,交通发达的优势使得双辽区域具有了发展路边

经济的独特优势,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经营特色农作物以及服务行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 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选择推广优质、高效、高产的农产品,以加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以吉林省双辽市农村为例,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发挥自身农业科技资源的现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并加强新科技成果的引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双辽市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水利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比率,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此外,推进高效农业,更应该利用好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政策,认真落实,优化农产品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在双辽地区,可以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红鲜椒、人参果、香瓜等高效农作物,这样对发展农村经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优势,不利于大幅度提高农民增收。

3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以进一步引导农民开发庭院经济

由于北方的生活习惯和长期以业的市场运行模式,形成了北方很多地区农民“大半年闲”的现状,就是农民在春耕秋收以外的大半年时间无所事事,沉溺于低级趣味活动当中。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庭院与家庭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手工生产劳动,并利用塑料大棚等现代农业方式,抓好小菜园、小果园等庭院生产。这样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对促进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自峰生活的资源溃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

4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引导农民走加工增收之路

以吉林省双辽市农村为例,生产的农产品由于加工程度不够,科技含量不够,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要依托农村专业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农副产品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吉林省双辽地区为例,部分乡镇企业对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晶美鹅业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则使双辽的畜产品更远的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我们应该引导农民,进一步深化对农产品的加工,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依靠加工增值的思维方式,促进农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5 积极扶持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傍样的引导作用

在农村,由于文水平和生产环境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民在生产中持保守思想的生产者占大多数。如果能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让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其他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空喊口号,自然就放开了手脚,投身到选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当中,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走上致富之路。在双辽地区,有很多养殖、种植能手,如果能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就一定能涌现出一大部分致富带头人,带头发展农村经济的好榜样。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6 加快发展农村济,要让闲置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去,投入到劳务输出的队伍当中

长期以来,受保守思想的影响,农村农民一直有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天伦之乐的传统思想,既使是在农闲时节,既使劳动力过剩,也不想发挥多余劳动力的作用。应该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生定量有序地批量转移,投入到生产劳动中,这样既充实了各个生产环节劳动力的足,又使农民得到了生产锻炼的机会,农民的腰包里有了钱,又使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寮现了合理的配置和流动,提高了农发的生产技能。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大环境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该建立健全的中价组织和维权部门,对农民工的利益进行保护,以保持劳务输出的良好势头。

结语:农村经济无时无刻不在迅速发展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如果能作好以上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第2篇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9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生活逐渐向小康社会发展。虽然从整体上看,农村的经济形势呈均匀向上状态,但是从细节上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中隐藏着多种隐患,给农民更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三农问题概要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模式,对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民生事业中的关键内容。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将三农问题置于我国主要发展内容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认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即可,这种认知度不仅忽视了三农问题的本质,而且缺乏远见,难以满足农村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民的整体地位虽然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在很多事情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包括农村户口问题、农村政策问题等,这不仅给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不利,而且难以保障农民的各种权益。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更快进步。

2 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

2.1 重视三农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将其置于主要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国民经济进步的需要。随着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各行业不断进步,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改革,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环境全面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障农民生活、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繁荣,更好促进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度,包括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结构、农民权益等内容,由于每种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广,而且隐患较多,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树立长期的解决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患,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2 落实三农政策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虽然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不利。我国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致使在农民层面,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以及乱罚款等问题,侵犯了农民的正常权益。因此,基于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对三农政策进行完善,细化相关条例,加强对有关人员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各类收费问题进行明确,并对三农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处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确保三农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业进步、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2.3 提高农民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权益也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农民依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取消某些歧视性政策,清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农民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农民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完善相关三农政策,从长远的角度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整体的地位,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这样才能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

第3篇

【关键词】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农村社会融人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基本农田保护问题,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集体资产的保护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成为各级领导关切、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大事,农民权益维护将进一步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农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农业基础设置相对比较落后,农民也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政府在针对农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想办法让农民增收,争取在这几年的努力之后,让农村从生产到各项基础设施的覆盖都有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单纯的空口谈,应该从规划、投入、组织等等方面落实清楚,用实际行动来说明。

2、科技兴农

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过去的农民一般生产都是为了自给自足,很少有市场观念,通过各项设施的引进,像是电脑、网络等,让农民掌握资讯,能够把握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进行农作物的耕作,提高农民的收入。第四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优化产业结构链,避免相同产品的过多重复,应该让畜牧业、果林业、水产业均衡发展分部。最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不要让相同产业覆盖,控制好经营规模和区域划分。

4、完善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农村因为其特殊性,更需要重视法律的建设和普及,让农民有依法致富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必要基础,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是在盘活土地资源这一大前提下完成的。面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动摇,但是有需要在这个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进行有序的流转,去开发和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盘活土地资源,是建立在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上面的,只有稳定的盘活关系,才能够让农民有信心去生产,才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负面和不良影响才不至于出现。另外,土地资源的流转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规范的,应该是建立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上的。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矛盾是各户农家分散经营与市场的变化莫测之间的矛盾,这样农产品无法揣摩到市场的真实需要,这样市场和农业生产就会脱节,在销售上也是零散销售,不能进行集中整合,过多的分散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价格战,最终损害的就是农民的利益。要让农村产业链有序的链接起来,并且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打破现有的局面,采用由一些龙头企业打头阵的形式,将一些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从生产到销售能够形成有序的流程和渠道。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子、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不足;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至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农村的金融体制也随之渐渐的完善。农村产业的和经济的增长和农村金融支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提高农村的金融支持,发展农村的经济成为了农村工作上一个关键。如今年我国在经济的总体上已经买入了城市带领乡镇和谐发展的阶段,加快了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走适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城乡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的一个新格局,也是城乡之间发展的新目标。

一、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一度尝试着从农村金融上面抽取一部分金融能量从而来供给城市商业银行,国家四大商业银行近年来正渐渐的从农村经济中被抽走,使得我国城乡之间的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性”格局。在发展的程度上,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城市金融,城乡之间的金融和经济差异日益扩大,部门传统的乡镇企业发展由于受到地域或者经济的权限性,始终得不到进一步的突破,对激活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市场无法起到根本性作用。在这些艰难的经济现状面前,建立一个有效的宏观的金融体系,协调缓解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支持上的不和谐,是目前农村经济上当今最急迫的事情。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支持上不足的原因

1、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环境上的不足

农村金融支持环境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点上。客观环境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基础硬件设施不够,交通、医疗、教育远远比不上城市,更不用提农村的休闲娱乐设施了。如今许多投资的私营老板看中了农村人口多,劳动力低廉,地皮便宜的优势继而将投资的目光放在农业乡镇。然而部分政府部门对私营企业在经济上的扣押和要挟,以及当地村民为了一己私欲对私营企业提出了某些不合理现象,都造成了外来金融支持上的阻碍。

2、国家主要商业银行经济上的不支持

前文有提到过,近些年来在农村,中国工行、农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这四大商业银行都相继退出农村金融支持市场,从而在金融供给机构上造成了严重的资金融资问题,与农村经济改革发生了冲突,另外一些本土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没有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本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支持依赖的金融单位,却由于今年来通货膨胀等一些列金融问题,缩减了对农村的经济贷款,这些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金融保障而对农民少贷款甚至不贷款给农村,导致了农村经济上供给短缺,农民们想自主创作却没有地方融资。

3、农村融资收益不高

农村经济经营在规模上本就不大,加上现在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的土地经营制度,导致了投资农业上面有了极大的风险性,把握不好就可能到最后得不到与付出相对应的回报。农民本身攒积的资金是有限的,每年除了投入自己的固定生产经营外,并没有过多的收入去投入更多的生产投资,加之投资上的风险性,导致了农民更加不敢冒险,因此也阻碍了农业投资的步伐。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政策

1、扩大政府的管理力度

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在金融支持上宏观调控力度不到位,为了增加国家GDP而一味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农村经济和金融支持上的缺陷,故而要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力度,例如财政上的扶持以及放宽征税制服,在农村金融机构上经营和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法律制服的保障权益。改变地方政府忽视对本土金融机构重视的局面,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贯彻执行。

2、培养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制度

加大各大银行在农村经济上的扶持,扩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拓宽面向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机构,规范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业务,建立良好的金融管理协调制度,金融信息共享条例,农业发展银行一来将收集的金融资产作为封闭式的操作运行,另一面为积极扩大农村的商业筹资,开发农业融资的综合功能做筹备,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使得从根本上做到“从农村中来,用于农村”的农业性银行宗旨。

3、建立完善的农村法律保障

建立完善的农村法律保障。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发,政府管理部门在某一程度上加大了对外贸易的支持,故而加重了城市金融支持的力度。农村经济的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却一直得不到解决,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归为农村人口,而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迫使农民不得不放弃务农而另谋生路,另一方面农村市场萧条,外出打工的人员一多,留守的妇女和儿童造成了农村市场的物质生产的萧条。目前为止,国家政府还没有颁发针对农村金融支持的相关强制性条例,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与金融支持,必须要加大法律的进度,以强制可靠的法律作为推动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的前提,通过立法来加大政府对此方面的监督指导作用,避免政府在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上的随意性。

总之,中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支持一直都受到政府的关注支持和权力上的监管领导。而在金融支持上,我国农村的金融支持并非传统理解上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稳步增长的趋势。如何将将商业银行融入农村经济环境,培养农村经济专项性人才,改善农村的客观经济环境,提高农村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这都是日后在发展农村经济和金融支持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第5篇

【摘 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基础薄弱、负担重等很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就业环境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基础薄弱、负担较重,在其发展中仍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转向多样化、高品质,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目前,许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在产业分布、选择优良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的结合点还把握不够,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3)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二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4)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各地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二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既要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又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还要合理地招商引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5)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企业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合作,发展劳务输出,合理有效的分配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赵霞.浅析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22)

[2]周绍斌.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3]张明如.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J].调研世界.2010(2)

第6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重视越来越大,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农村经济中,人力资源是我国农村重要资源,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人力资源 开发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难度大,进而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有着必然的关联。为此,发展农村经济中,就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不够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无从着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尚未提到应有位置,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其次,我国农民自我要求开发的意识不强,他们大多安于现状,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自给自足,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缺乏资金保障,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文化水平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丰富,但是就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来看,他们接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许多农民认为孩子没有必要接受高等教育,许多孩子大都是初中未毕业,甚至是小学未毕业就被家里人拉出来打出,干农活,进而造成我国农民集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现状下,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造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闲散,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开始着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将建设,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素质偏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市场和制度体系。有的基层政府对于如何有效培训和开发本地人力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即使组织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更无法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效率,不断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宣传极其重要。利用多种途径,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力,进而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1]。另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农民要充分认识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有序高效地确保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问题,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出,整合教育资源,转好义务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其次,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对农村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另外,要加强农村人力游资源开发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3]。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进而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3.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

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首先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让外面的人才流进来,例如网络、报纸、广告等形式,让外面了解到本地区的特色。其次,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中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社会竞争的实质就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更好开发和利用,让农村优秀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利用,让他们能在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另外,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书报津贴,给予农村专业能人和强人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积极向上级政府推荐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青年人才作为乡(镇)、村的后备干部,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完善农民的各种保障制度

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大社会保险制度。面对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跳动农民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加强研究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力争在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实现农村与城镇的接轨[5]。

5.加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效率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就目前来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建立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进而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所起到的所用越来越突出[6]。为此,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就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进而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经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就必须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完全农村各项保障制度,进而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德宽.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2]白一彤.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

[3]肖爱丽. 荆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55-01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和谐进行,农业强则国力基础牢固,农民富则国家繁荣昌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定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她的变化,为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1 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1.1 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

从历史上看,我国一直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尽管近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中低产田的改造,但整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生产能力不稳。尤其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以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到2007年底,全省旱涝保收田面积为396.47万公顷,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略多一些,仍有大量耕地未能实现旱涝保收。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状况在我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来实现,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已成为农民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而形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i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1.3 农村经济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支农资金在逐年增长:2005年中央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2975亿元。2006年为3397亿元,2007年则达到了4318亿元。这些投人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和流通加工领域的服务、农村水、电、路、气等和农村生产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资金并不是由财政部一家来管理,而是涉及到各方面的部门,这就会导致资金的分散使用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虽然比过去有所增加,速度也在加快。但与城市相比,广大的农村和庞大的农民在公共财政的分配中所占比重依然过小。

1.4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文盲和半文盲占较大比例,另外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这样的农民素质和农村智力结构,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2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2.1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结构调整升级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要发展优质农产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逐步改变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从量上增加农产品的供给,而忽视农产品品质和效益的局面,依靠科技进步。紧盯市场,改良作物品种。二要发展“订单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在粮食种植结构和优化过程中,广大农民要紧紧抓住利益这一纽带,围绕优质优价,引导农民、粮食部门和粮食加工企业有机结合,发展“订单农业”,由农民和粮食部门,粮食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农民拿着订单安排生产规模,既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升级。三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只局限于农业内部,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

2.2 稳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我国现阶段对于农业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在投入上面做足文章。一方面,扩大投入的绝对量;另一方面,优化财政对农业投入结构,提高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效率。政府对农业投资应主要集中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上。建立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

2.3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4 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改革农村教育,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依据经济学的“水桶理论”――水桶的盛水量是由最低的一块板的位置决定的。从这点来说,农村经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而农村教育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同时,农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能产生强大的助力作用。

第8篇

同志们:

县上举办这次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XX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我主要围绕“三农”问题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如何利用区域优势和有利条件的问题

(一)XX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开发。马铃薯产业,XX县种植马铃薯52.6万亩,调运陇薯6号、3号、新大坪等品种697.4吨,发动群众串换优质种薯3万吨,良种面积达到25万亩;突出推广机耕机播技术,完成机播面积3万亩。草畜产业,新建10个种草养畜示范村,实施圈舍改建830户,发展规模养殖户320户;种植优质牧草16.6万亩。小杂粮产业,已种植小杂粮22.4万亩。中药材产业,种植中药材6.5万亩,建立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

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XX县共投入资金136万元,新修梯田3800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8平方公里。认真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成沼气池759口,完成“一池三改”181户。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建设沙棘产业基地1.47万亩,历年退耕补植9.5万亩,荒山补造1.2万亩,公益林补造1400亩,实施公路林带改造3条62公里;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1个5240亩,XX县城四山补栽各类苗木85.7万株。

三是扶贫开发。XX年安排的10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980.9万元,修建村社道路158公里,发展节灌面积4300亩,建成暖棚圈舍1415间,发展养牛户1425户;年内安排的12个项目村全面启动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种植业来讲,XX县绝大部分土地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甚至条件较好的水川区也大面积种植小麦。马铃薯种植总量相对很低,规模优势不明显,乡镇之间、区域之间极不平衡,目前只有几个重点乡镇在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其他一些有发展优势的乡镇,不注重产业布局调整,而使自然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农业内部讲,养殖业这一块也是滞后的,所占的比重很低。

二是梯田建设任务艰巨。XX县实施了退耕还林、流域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但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梯田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科技推广水平很低。科技推广应用停留在低层次,渠道不畅,覆盖面不广,耕作和管理方式粗放;就马铃薯来讲,没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出现年年调种、年年缺良种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良种推广的问题。

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网络呈“软、散、弱”的状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增收困难。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从自然条件来看,XX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区,土地面积广阔,土层疏松深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土壤富含钾素,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较好,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好与马铃薯生长期相吻合,是马铃薯生产的最佳地域。

二是从宏观政策来看,XX省上的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XX省上都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三是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看,XX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路子,马铃薯、草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这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怎样理思路、找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XX县18个乡镇332个村,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实际,若用同一种模式指导工作,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首先要把每个乡镇、每个村组的优势找准,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分类指导,找准主导产业,力求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

(一)坚持不懈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顺应天时、压夏扩秋;XX市场,压粮扩经;遵循自然规律,让农业增产;XX市场规律,让农民增收”的原则,按照“山区洋芋和草畜,城郊和川区果菜”的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压小麦增马铃薯、增草畜,发展马铃薯和草畜两大产业。

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业来抓,以块带经济为突破口,XX市场的有效运作下,所有适宜区域都要种植马铃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一要着手研究明年的马铃薯种植。县上总的要求是,重点区域人均2.5亩以上,浅山区人均1.5亩以上,常河、李店2乡镇人均1亩以上。要广泛宣传,预留地块,把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到地块,把发展计划落实到农户,为明年产业开发争得主动。XX市场,XX市场,扶持培育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保证今年马铃薯能卖个好价钱。三要下决心建立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解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四要加快适用技术推广,特别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下功夫推广适合于山区的小型深松、机播、机收等农机具,改变粗放作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

草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是坚持封山禁牧和发展舍饲养殖相结合,扩大规模和畜种改良相协调,引导千家万户种草养畜,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扩大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坚定不移地走好草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三是大力组织实施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工程,促进秸杆资源的转化利用,实现草畜对接。退一步讲,如果不发展舍饲养殖,就是青贮后卖饲草,也能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另外,我再讲一下川区结构调整的问题。XX县光、热、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等乡镇的个别村组,这些地方的关键是发展果菜产业。

(二)全力以赴抓好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走好梯田建设、流域治理的路子不动摇,坚持不懈地走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路子不动摇,借助实施西部大开战略的机遇,XX县各方面的资源,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高标准建设。一要认真组织开展“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工程,即清理村庄垃圾、渠道淤泥和道路障碍,改水、改圈、改路、改宅、改厕,推广沼气池和太阳灶。二要下决心抓好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坚持对象就是任务,按照“三高(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要求、高质量落实)二大(大手笔谋划、大规模实施)一强(强力度推进)”的要求,采用“人机结合、机修为主”办法,打破地界、组界、村界,整山整流域推进,确保完成5万亩建设任务。小流域治理要树立“水保经济”理念,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要求,以整村推进、沼气建设、坝系工程、退耕还林、安全饮水等项目为支撑,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力量,集中资金,拼盘匹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要突出抓好沼气建设。要把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广泛宣传,提高标准,大力普及。特别要加强“三改”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改变生活方式。四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整修拓宽乡村道路、田间农路。

(三)千方百计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农民群众和“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较大转变。按照“政府组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宣传动员,组织好赴疆拾花工作。要大力宣传“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一年实现梯田化”的口号,把劳务输出和梯田建设结合起来,以梯田促劳务、以劳务带梯田,使这两项工作同步推进。

第三,村党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第9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认为关键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才能致富,农村社会事业才有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干部首先要增强自身素质,切实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息塘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重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一方面注重发挥年轻党员在发展个私经济、效益农业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把农村中懂经营、善管理、敢于创新的青年能人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做农村事业建设的推动者。当前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还比较滞后,城乡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民行路难、看病难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亟待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创办农村社会事业,一要有钱办事,二要有人办事,三要民主管理。近几年,在村级集体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群众,艰苦创业,先后完成了村级公路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低压路线改造等一批实事工程。本文出自网

要做村务民主管理的实施者。我们健全村民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和其他村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主管理制度,村里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扩大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全村村务管理、决策、监督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欢迎。

第10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 科技现代化 协调发展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处于多数的还是从事农业的人口。那么,如何带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就成了目前农业人士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三农”问题。所谓的“三农”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就是指发展农村、研究农业、帮助农民的问题。“三农问题”的目的在于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稳定收入。

当前的局面是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之间存在着一定使其不能和谐的因素。当然,“三农”问题也是我国农业实施经济化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人们总会在潜移默化的歪曲“三农”问题面临的局面,有的人认为只要目前粮食基础够就实现了农村的稳步发展。其实,这已经偏离了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是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目前发展所应面对的重要问题。

2 种植业获益偏低。长时间来说,种植行业一直是一个收入低下的行业。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城打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种地的收入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同时,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一系列物品的价格上浮也是造成农民感到困扰的原因之一。农业用种、施肥、浇水等都在不停地抬高价格。经过一年辛苦耕种,秋收后粮食产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对上调,导致多数务农的人员并没有进城打工人员的经济回报高。极度打击了农民对种植行业的信心,使得更多的农民不想种地,选择进城打工。

3 社会对农业的关注不高。对农村开始实施经济化管理是广大农民针对目前农业现状悟出来的一条经济致富的现代化道路,也是调动农民重拾对土地种植的信心。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针对目前社会的状况,怎样解决农民心里问题,增加粮食种植的经济收入就显现的尤为迫切。但是,社会并没有对这一观点予以更多的关注,对农业行业的投入依然相对于其他行业投入经济较低。所以,这就需要我国各层次政府针对一系列农业问题进行解决,加大农村的经济投入力度,各项利于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使农村的发展更加的科学化。经济化,从而为农民营造出一个有利于生存的经济大环境。

4 农民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近年来,社会开始更多的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报纸中报道的农民工治病难、买房难,农民工的孩子上学难等问题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几个村子中可能仅有一个小小的医疗诊所,里面的医疗设施不全,医疗药品价格高,医护人员少。从而使得农民开始不愿局限在自己的小山村,纷纷进城打工,改善居住环境。然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不是同城里人员同等待遇的。农民工在城里居住条件一般都很差,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体力活,工资更是多数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入学也很困难。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农民工体力付出的多、居住环境差、生病没钱看、孩子无法正常上学的恶性循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就是当今人士都应共同思考的事情。

二、使农村经济加速现代化发展的方法

1 增强关于农业经济的管理办法。当今的和谐社会应该尊崇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步建设农村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办法。我们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去看问题,提高对“三农”的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导农民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城镇带动农村,实现农业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2 增强建设农村经济实施队伍。要想增强农村的发展,我们应先提高农村中引领经济的领导队伍。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农业环境基本以小农经济为主。面对小农经济,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进行否定,而是从小农经济的特有点出发,调动农民对种植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收入,进而保证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我们应该确立完善的农村经济实施队伍,以他们为榜样,切实可行的帮助农民翻身成为经济的主人。同时,乡镇干部也应该为农民起表率作用,将农民引领到致富的道路上。

3 加大农民收入情况,使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大力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其更加有条理,让农业发展有理可依,有据可查。让农民不再遵循旧方法进行生产建设,而是让现代化的经济所代替。我们也应呼吁社会的关注,结合政府出台的政策,解决农民工看病困难、收入低廉、住房条件差、下一代上学困难等问题,从而使农民可以更全身心的投入生产中,完善农村的改革建设,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11篇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十分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分析,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是客观的来讲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还是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提出解决办法,才能保证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强化农村财务审计手段,规范农村财务审计程序,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便于实现农村管理更加规范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审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团队综合实力的高低决定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团队存在业务能力不强,综合实力有待提高的局面。很多村里的财务审计人员对于业务不熟练,工作责任性也不强,学习意识也不高,不愿意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希望可以引起农村财务部门的注意,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负责。

1.2财务账目混乱当前农村财务审计还存在账目不健全、账目内容混乱不清,记账不及时以及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影响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给下一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1.3调查取证难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以往账目的档案管理,这个工作也十分关键,但是当前农村对于财务账目的管理工作也不尽人意,存在组织档案管理的不健全,给农村财务审计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如果审计工作涉及到一些往年或者是年份相对比较久远的账目,就会发现有些财务账目资料不全,有的甚至已经丢失,造成审计困难,无法取证。

1.4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在实际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制定一套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再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当前很多村子在开展农村审计工作之前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甚至是一些审计报告、审计通知书等资料都没有参照国家标注执行,实在是应该引起注意,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

2进一步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对策

2.1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队伍综合实力积极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地位。要以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努力,逐步改善审计工作环境。要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团队建设工作,定期组织脱产培训,给大家创造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思想更加积极向上,还可以鼓励大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培训,也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大家团队合作意识。

2.2严肃农村财务记律问题,将财务审计结果公开化农村财务审计纪律问题是大问题,一定要严肃起来。建议审计结论做出后,乡镇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将审计结果经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可在各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布,也可以在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公布后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2.3采取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专项审计与综合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定期审计是指利用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每年对全镇1/3的村庄进行审计,3a全部村庄轮流审计1次。不定期审计是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随时进行的审计。专项审计是指针对某1个问题进行的审计。

2.4突出审计当前农村出现的带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不管是采用哪种审计方式,审计都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根据农村村委换届,进一步开展以干部任期目标和离任审计为重点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参考文献

[1]敖力布,王月英.农村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01(06).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质量;提升途径

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一项大事,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必须通过各项政策来实现,在实际中必须依据农村各项经济统计数据。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及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农业工作整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各级政府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统计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抓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评定乡镇政府工作

实施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是基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关键。但是,考评基层政府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成绩,就需要对相关经济发展数据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将这些内容作为评定当地发展水平的标准,最终评定基层政府工作[2]。因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也对今后政府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2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利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农村政策时,有效分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1.3为乡镇政府部门提供切实的计划依据科学规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为制定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可以为之后政府制定发展计划及规划提供可靠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复杂的统计系统与薄弱的统计网络难以适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农村工作做出各项统计任务,工作量复杂而繁琐。但从事农村经济统计的工作人员不足,想要实现及时、全面而有效的统计工作难度较大[3]。加之现在农村经济形势复杂,很多农村家庭经营都由过去的单一化演变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网络体系。要想准确搜集各类统计对象的情况,实属困难。

2.2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较难适应现在的工作需求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势必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从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都是在农村会计中寻找的兼职人员,他们大多专业素质不高,很多还未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财务知识、专业技能非常欠缺,这也直接导致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困难。

2.3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与当前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

目前,政府对基层乡镇(村)的考核工作还存在很多片面因素,不少统计人员迫于上级考核的压力,甚至不惜篡改或瞒报相关数据,导致统计工作失真,这也给准确真实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带来干扰。有时甚至有部分官员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真实现状隐瞒,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会因此受到干扰,严重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1摆脱农村经济统计窘境,规范制度改革创新

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该项工作,政府的议事日程及工作计划中也应将统计工作纳入其中,在推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时,可以采取政策、法治及经济等多种方式进行,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维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步入有序正常的工作范畴[4]。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相关制度,完善统计流程,实现审计管理的不断强化,评估手段要严格化、制度化,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众多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加强相应的监管力度。

3.2导入新型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减少统计误差是新型统计方法的主要目标,因此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时,应当考虑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制定发展模式,修改过去的农村经济统计相关指标,改革经营层次及方法,制定出一套适宜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3.3提高农村经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在农村,要定期组织统计业务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机结合。也可以采取各种工作会议形式代替培训,或聘请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必要时可以对这些岗位中的业务人员进行示范,帮助从业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等新型统计手段,提高综合素质[5]。农村经济统计人员也可以接受分期分批的整体或局部培训,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农村经济统计队伍,为农村的经济统计工作作出贡献。

4结语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其统计质量关乎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全局考虑,加大设备投入、加大人员培训,转变思维观念,加大统计方法的学习与创新,力争使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聂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2):138-139.

[2]付红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蔬菜,2017(3):46-47.

[3]杜艳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21.

[4]李忠民.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