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3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林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而要想促使我国林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则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当前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我国林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文主要简单论述了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现状,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举措,以及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林业经济 创新管理 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伴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而林业的经济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结合当前地区的一些林业经济发展现状,找出一些有效的创新管理举措,并通过分析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效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大兴安岭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兴安岭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其林区也拥有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不但蕴藏了丰富的林木枝干,同时还有着大量的经济植物,包含药用植物,食用植物以及其他的一些经济植物等。这些林木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兴安岭的林区也紧跟社会经济环保发展的潮流,逐步开始引进了天然林保护的举措,但是天然林的引进却导致林木产量的减少,这样就会制约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合理引进天然林保护的措施,保证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大兴安岭林区的管理部门职能划分的不够明确,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措施也没有有效的制度来制约,这就导致大兴安岭的林区经济管理能力不高,同时也无法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目的。虽然从表层来看,大兴安岭给林区经济管理配备的管理部门、体系很多,也较为齐全,但是具体的机构职能划分的并不具体,也不合理,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2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举措
2.1合理制定一些科学的管理制度
首先,相关地区政府人员必须结合林业地区的发展现状合理制定一些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创新我国林业经济的有效管理。一方面政府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前,要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有效考察、分析、探究,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具有可实施性,并且还能适应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的管理制度才是创新的,科学的。另一方面地区政府人员在对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我国地区林业的健康发展。
2.2加强科技管理的创新
只有不断加强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应该结合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现状,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共同发展,只有彻底创新、改变当前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改进大兴安岭地区、甚至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传统中很多地区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多是以粗放型为主,大兴安岭就是这样的,而这样的模式并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将其转为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想更好地实现这样的转变,则需要加强对我国特别地区林业的支持和鼓励,大兴安岭林区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的创新管理,引导大兴安岭的林区发展引领其他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对林区林木质量的有效把控
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就是林区林木的生产和销售,而林木的质量对林木的生产和销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林区林木质量的有效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大多数地区的林业来说,包括大兴安岭林区也是这样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有效提升林区林木的质量,首先必须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则,正确构建适合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林木质量监测系统,而各个地区,包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龙江等等,都必须结合地区林业发展的情况,强化地区林业管理人员以及林业科研人员对林业产品推广、宣传的力度,并配置有效的林业科研探究设施,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逐步改进和创新我国林业林木质量监测体系,确保林木质量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需要不断创新当前的林业林木质量管理制度,结合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些林木质量要求准则,同时强化林业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把控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林业林木产品的质量。总之,在对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则,并且结合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科学合理构建林业林木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林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使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林业经济更好地走向世界。
3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3.1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这样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要紧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还必须要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而大兴安岭林业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应当结合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不断创新林业经济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在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从原始的林木生产向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的转变阶段,即从原来的天然林转变为当前的人工林,从原来的开山建田转变为当前的退耕还林,可见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这也给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合理采用这种客观条件,应对机遇和挑战,才能促使大兴安岭以及我国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但应该紧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林业经济发展中,环境发展以及生态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合理采用一些创新管理举措,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革,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同时这个改变在我国林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改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一是由传统的林木生产改变为当前的环保生态健康建设,二是由原始的天然护林改变为目前的人工护林,三是由原本的开山建田改变为当前的退耕还林,四是由原本的无偿利用改变为当前的有偿利用,五是由个别部门的林业管理改变为当前的社会性林业管理。总之,我国地区林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该根据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不断改进和创新林业经济的管理,采用一些创新的举措,并结合林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省阳.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5(1):283-284.
[2]孔凡荣.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81-82.
关键词:林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林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投资大、经济利益见效慢等特点,应采取多种措施对森林资源进行种植、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人、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状态[1]。我国林业发展经过了不同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老旧的林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尽快实现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重效益的结合。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并对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做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政策,这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协调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改变,国内很多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当前来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仍不乐观,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不协调,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此外,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较低,加之我国人口众多,这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2]。近年来的林业经济发展主要以牺牲大量森林资源为代价,过度开采造成目前我国木材数量严重减少,而林木种植和养护工作又没及时跟进,致使林业资源匮乏,大部分地区的林业处于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林业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2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发展的主导者,更是推动林业经济建设进程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是关键,林业人力资本能显著推动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林业科教文化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推进,国家林业局从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立足于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先后以政策和纲要的形式下发了有关推动林业科技文化以及研发人才的文件,这一举措将促使全国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
2.2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是衡量森林资源的基本指标,此外,应把当年正在育林的面积以及年末封山之后即将开展的育林面积考虑进去。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林业区域的林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由以上指标决定,因此,森林资源可看作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3林业投资
由于林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存在资金庞大,产业周期性长,收益比较缓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林业的发展单靠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进行资金扶持。没有国家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林业经济效益的产出则必然会减少,最终会阻碍林业的整体发展。从总体上看,当前林业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林业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一、二、三产业在林业产业中不能够协调统筹发展,第一产业发展较快,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缓,不利于其整体经济发展。此外,林业生产建设不完善,其森林资源补给动力不足,从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必将导致林业发展缓慢和林业经济发展状态不理想。因此,为了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的财政扶持。
2.4林业政策和制度
当前,国家及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对林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给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工程的发展步伐。林业工程涉及森林资源、风沙治理、建造防护林带、保护动植物资源、林木的使用等。我国大多地方的林业工程建设旨在保护动植物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资源等,因此,国家及政府出台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工程的建设,最终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优化林业经济发展政策,多渠道增加林业经济投入。林业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但要获得可靠的资金来源,不能单依靠政府,还要利用优惠的林业发展政策吸引企业或个人[3]。在政策上,要优惠扶持和奖励发展良好的林业经营企业,对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低利率信用贷款,并对林业经营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宣传,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发展林业的热情。二是要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林业经济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可采取大型企业和大公司合作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加强创新和创造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设备的运作能力,进而提高生产工艺[4]。三是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上,应实行政府和企业分开管理的方式,尽量实现企业的自主管理,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在政府管理的林业地区要划分清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以便高效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4结语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因此,国家在制定林业经济发展政策时,要长远规划,改变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体制单一的局面,同时引进多种经济体制共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此外,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生态效益,只有保证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才能可持续地发展林业经济。
作者:辛娟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1]田宝强.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刘玉.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优化升级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8).
关键词:林业养护;复合经济;林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所谓林业复合经济,就是指将传统的木材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经济之一外,还将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其他产业,例如特色食用菌、生态旅游等产业,作为林业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从而丰富林业资源的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的流失。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中,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长期处于对立的方向。而在现代经济开发模式中,通过合理的林业资源养护,开发林业经济,能够维持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林业资源质量,从而实现林业资源与经济的复合发展。
一、林业产业的复合经济发展趋势
在当前社会经济朝综合方向发展趋势作用下,必须针对林业产业开展对应的综合开发工作,即发展林业复合经济。当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和要求也要求针对林业产业进行复合模式的开发,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①增加生态工程建设与开发力度,充分开发林业复合经济。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相比,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林业资源的随意开发,加之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布局,导致林业产业发展极为缓慢。这从形势上要求必须开展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林业产业的深入发展,确保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②社会广大群众有参与到林业资源开发中的强烈意愿。随着林业资源的价值被发掘,社会力量希望参与到林业资源的开发工作中,而这正好满足林业复合经济的系统开发需要,能够为林业产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可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③我国的基本国情也要求林业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虽然社会经济总量在持续发展,但是人均资源明显不足,这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充分的开发原则,促进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林业养护与复合经济发展现状
从现代林业资源角度来看,森林资源不能够简单的使用森林面积数目来进行衡量。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树木、动物、草本植物、微生物、菌类等,是该区域范围内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有机整体。而当前林业复合经济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最大程度、最合理的开发其经济价值。使得林业资源从传统的单一木材资源输出,朝其他多种类型资源的方向发展,例如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但是,不论发展何种产业,都必须以林业资源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必须做好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这是林业复合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养护工作不到位,存在对应的缺陷。虽然林业种植和开发工作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养护不足,导致林木资源的寿命较短,使得林业资源不能够得到发展,限制了林业复合经济的开发。部分地区虽然在森林面积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导致林业产业的后期发展乏力。最后,当前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发展现状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而且受到宏观政策的限制,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够将其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出来。这些都是林业复合经济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林业养护与复合经济发展策略与建议
1.采取复合式的开发方法
复合式林业开发模式是相对传统的以单一的伐木模式而言的。在该模式下,林区的工作包括植被保护与经济开发两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林区即不能犯之前大肆伐木、破坏生态的错误,不能以环境代价换得经济发展,又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缓慢。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措施。
(1)发展生态林区
实施过程中,通过建设生态林区、发展生态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保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发展生态林区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也应该看到林区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生态林区发展获得的经济效益应该将之合理的分配给当地居民,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这有利于当地林业资源的保护。
(2)发展林区观光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产业。林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空气、环境等都极佳,是一个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当前,农家乐在各地广泛开展,合理的利用农家乐方式,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对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而言极为重要。另外,也可以发展森林公园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对林业资源的面积和质量要求都较高,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进驻,结合当地居民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维持林业资源的发展。
2.合理的做好植物培植工作
林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但土壤、养料丰富,而且气候适宜,各种动植物在这些地区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使得林区成为一些植物培植的天然场所。其中,部分稀缺物种可以在充分调研之后在林区进行再培植,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林区的环境优势,进行花卉培植工作,在当前良好的花卉市场支撑下,将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最后,药材的培植也是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在林区积极发展药材培植产业,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3.做好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
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是确保林业复合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深入开展养护工作能够为复合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予以开展:①合理调整林业结构,以改变传统的产品单一问题为目的,积极开发新的林业产品,通过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方式开发树种的新功能。同时,从不同树种的综合配置角度出发,对植物种群间的关系进行改善,不但能够确保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提高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②重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发展,并将之作为林业复合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使得复合经济的整体结构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郭政武.论述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科学与财富,2016(5).
[关键词]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发展措施
林业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绿化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现代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地区的山川秀美的绿化目标。然而,虽然我市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我市对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寻求最佳发展方式,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1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林业资源有限
森林面积小,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林业发展要求,森林利用率低下,制约林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再加上人们缺乏对林业资源的综合考虑,没有进行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单一,难以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
1.2产业结构落后
传统的粗放型林业经营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也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标准,落后的产业结构严重阻碍的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够实现发展。
1.3扶持力度小
各级部门对林业发展不重视,放任其自行发展。应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高新技术应用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难以维持正常发展要求,严重制约林业产业发展。
2经济结构调整思路
2.1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首先调整林业的林种和树种结构,在退耕环境、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中,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再结合产业类型、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经济效益。利用我市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将林业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联系,与世界各地的产业联系,扩大林产品的市场,大力发展林下相关产品,改造林业状态,引进最新品种,改变单一种植,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2形成林业深加工体系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伸林业发展方向,延长产业的链条,实现深加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开辟新市场,大力发展林业加工产业,鼓励和扶持家具业、木板加工业的发展,将林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挖掘商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林业深加工体系,增加林木的多次重复利用,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们收入,实现致富。
2.3做好生态旅游业
利用独特的森林资源,大规模发展旅游业。我市兴建的森林公园,1300公顷环城森林与2万公顷人工侧柏林紧紧相连、相互依托、将古城徐州紧紧抱在怀中,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载体,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和生态旅游村等产品,把森林生态引入城市中,实现城乡绿色一体化,加快森林景观开发,发展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主的森林旅游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大规模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我市温度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十分适宜苗木花卉的生长。我们可以进行经验学习,建立现代花卉经营体系,加大创新,培育名优品种,加速发展苗木花卉业。把苗木花卉生产作为林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扩大速生常绿灌木生产规模,促进花卉向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开展花卉展览,扩大知名度,引进花卉企业落户。
2.5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
积极发展野生动物养殖、狩猎业,野生植物栽培和采集业和野生动植物加工业。开发中药材品种,研发中成药、保健药、中草药,相应的开发野生动植物工艺品、化妆品,延伸产业链条。
3林业产业调整措施
3.1依靠科教,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要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在林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保护地栽培等关键技术。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增强科技示范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果农,实施“绿证工程”,提高林农、果农的整体素质。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总体思路,加强果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等工作,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把林果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林业产业经营规模化发展。
3.2发展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带动一大批种植大户,实现农民增收,林业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利用,促进林业产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同时要加大育种力度,向良种产业化方向发展。
3.3应用技术创新发展
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重点在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及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抓好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内引外联不断开发升级新产品,创造我县自已的林产品新品牌、新名牌。
参考文献
[1]管曦,浅谈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武夷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李丹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J].现代商业,2015年04期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的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以森林为其主要的经营对象,对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不仅包括育林、护林、造林、森林的采伐、木材加工等,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还能保护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作用。
1.1 林业生产科技落后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发展的基础。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生产科技水平的落后,研发能力的不足,导致林业经济产品过于单一,林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在科技水平这方面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产品的研制水平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另外,由于林业经济产品研究基础较低,再加上产品研制周期较长,导致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落后。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3 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少,税费征收重,企业包袱沉重,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2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林业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形态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林业经济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林业企业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只重视林业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观念,从本质上认识到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的良好发展是林业经济效益的助推剂。时刻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看作是统一体,不能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过量采伐森林资源,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平衡带来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一旦失去平衡,相应地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将直接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导致林业经济下滑持续期延长,林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基于此,为了能够达到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平稳发展,从思想上要走出只重视林业经济效益,轻视林业生态效益的误区,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切实认清、正确权衡林业经济效益与林业生态效益的关系,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的主导理念。加大力度对现行的林业资源采伐方式进行治理,合理采伐、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2.2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限制非法采伐,严格实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健力健全和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林地管理,严防国有林地减少及逆转,加大对毁林开荒及私占林地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木材加工经营单位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的管理制度。由于林业自身存在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许多阻碍,经过法律手段的强制对林业的发展加以保护,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3 强化财务管理
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第一财务管理必须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一是要研究筹资方式,谋求最低资金成本。二是以最合理的方式标准运用资金。三是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自我平衡机制。第二坚持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大理财力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内部银行的职能,搞好内部核算、核定资金占用定额,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搞好资金的日常调度和控制,坚持资金的有偿使用,增强资金的成本意识,加强资金的成本控制,加强对外联营投资管理,实行资金回报经济责任制,完善模拟市场价格核算,健全模拟市场管理、提高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突出成本和资金分析两个重点,开展以资金占用资金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不断提高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
2.4 加快林业资源恢复
首先要完善保护林业的法律制度,法律是最有力保证方法,实施“依法治林,退耕还林”的法律保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林业法律制定的经验和教训,注重环境和人民效益的和谐统一,当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冲突时,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考虑生态利益。还要严格控制对森林的采伐力度,加大造林力度,使森林资源得到真正的保护。另外,要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减弱依靠木材加工的经济方式,{研市场需求方向,大力推进短周期的林业产品,例如着重发展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药材等林业产品,具有投资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还可以加大森林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林业经济的结构可进一步优化,从而既满足经济利益,又能加快林业资源恢复的步伐。
结束语
林业资源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它具有生态和经济等多重功能的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林业管理部门要不断的研究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切实有效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雷.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道路及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0.
[2]冯辉.浅谈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2).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资源再生最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经济林业 现状 建议
一、引言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 个百分点,达到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95 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资源总体基数大,但是一平均就排在世界的后边,中国人口基数大,山地多,森林资源与耕地资源之间的争夺一直在进行,在实施退耕还林后,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趋势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比重。其原因在于发展林业对于国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产品;林业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林业通过提供木材等物质产品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综合以上林业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重视林业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但是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我们还必须重视林业的一个经济效益,即重视经济林业的合理健康发展。
二、我国经济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经济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林业的发展。以林业经济为主的国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重复建设问题居多,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同时,一些区域的资源型城市,所有制结构更是缺乏合理性,采掘工业中的国有企业又是主干城市的经济主体,而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甚多,经济结构发展也相对不平衡。林业企业继而还伴有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的非合理化产业结构,使生产效率下滑,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大发展。
其次,经济林业的基础设施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我国经济林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进步很大,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迟、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 三防" 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 四站" 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设备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林业基础建设的发展,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最后,我国经济林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其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的研发,管理体制等方面相对还很落后,制约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如我国缺乏专业的经济林业建设与管理人才,对经济林业的建设与管理大都依靠林农,主要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管理。再如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意识,从目前看,建立一个完全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企业经营理念,还需要相当长的下一段时间的积累。缺乏竞争必然不会带来具有创新性的经营管理体制。
三、我国经济林业发展的建议
首先,要优化经济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林业的健康发展。要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战略改组,扩大产业规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技术改进力度,实现企业提档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另外还要强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特色产品,推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
其次,加大对经济林业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紧跟世界林业高科技步伐,实行科技兴林,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否则林业科技研究和林业建设就无法保障,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依靠科技兴林,必须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同时还要加快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资金,加快提高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弥补资金不足,全面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最后,要重视科技在经济林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经济林业的创新程度。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弱项,林业经济不仅仅是开采林业资源,还有对林业经济进行深加工,林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里边有所有经济门类所需要的资源,林业经济能够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但是前提是我们的林业能够进行科技创新,能够现在现有的条件下,让更多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放,不再单纯的靠砍伐数目来维持林业经济,林业经济在很多领域都有高附加产品。实现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地支持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林业发展还不太成熟,还有很多关系需要梳理,而梳理的过程就是我们寻求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国目前林业发展在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要发展经济,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总之,就是要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谋求各种关系的协同发展。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崔海兴,温铁军,郑风田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J].林业经济,2009(2)
[2]徐怡红.关于财政政策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6)
关春辉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河北省 068450)
摘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与自然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把社会、生态环境目标,融于经济目标之中,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不断寻求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产业国际化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国际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面临着人口压力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形式严峻的现实。我国的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产业的国际化,使之既符合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1、从现行自然资源思考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自然资源表现出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总量庞大而相对量较低的特点,致使我国国土的生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结构和质量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我国占有世界61%的森林覆盖率,但是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还不足0.13公顷,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而且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没有实现树木的高效、合理利用。因此林业主力发展目标要定位于森林资源的均衡性发展和完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树木利用率。
2、由我国经济社会思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导产业,我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时期,经济活动不断丰富,加工制造能力迅速提高。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一些大规模的木材加工、造纸、家具制造等行业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许多企业引进外资从事木材相关产业经营,将自主生产产品出口到国外,供应海外市场,随着市场对木质产品的迫切需求,必将消耗大量木材资源,毁林开荒、过度采伐行为屡禁不止,给我国林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严峻的考验。
3、由经济全球化思考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活动飞速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行为频繁,世界资源的国际化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交流和依赖不断增强,跨国的商品流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水平,因此需要从全球范围内实施林业的全面再生产,开展对外开放的全面管理,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国际化背景下,发展林业生产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4、从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探索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人们不惜以自然资源为成本,大量的毁林开荒,过度采伐林木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自然资源面临严峻的危机,森林资源严重被破坏,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虽然我国由国外市场进口大量原木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可以缓解我国林木资源紧缺的现状,但是国际范围内的资源趋势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首先,全球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拉美、非洲东部、北美、欧洲北部
林业资源丰富,而亚洲中部和西部、非洲北部林业资源紧缺,而且全球人口分布失衡,因此国际间资源的互通有无是满足各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世界林业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要求我国林业向国际化迈进;第二,发展林业经济需要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结合,林业的生产、培育和管理技术、生产力能力、资本等同样影响着林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可进树种培育、植树造林,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护,控制树木的过度采伐,林业发展所需的经济与技术需要国际间的相互合作;第三,由于上述两类的不均衡,各国间的互通合作是促进各国林业发展的有效有段。我国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为了生产需要,需从国外进口木材原料,有些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需要从国外进口半成品木材,而发达国家在我国进行木材产品的加工制造,再将产品返销母国或者转销别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将资源出口到别国,可以获取一定的外汇收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说林业产品的国际化必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以林业产业国际化全面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借鉴国家现代化的技术经验培育我国自主林业资源
紧跟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促进我国林业第一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展开多边的国际化交流,进行多项目合作,引进国际性的先进治理资源,利用国际资本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强化我国林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完善进出口,合理保障林业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国际化贸易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充分调动国际化市场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广泛的产业规模优势,解决我国林业资源紧缺的现状。此外,要科学赚取外汇,全面促进我国林业和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我国林业发展负担
全面、准确掌握国际森林自然资源信息,大力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可重点开发与投资的目标国家,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原则,在“引进来”的同时,合理实施林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降低我国产能过剩等负担,使我国林业产业走向国际。
4、不断加强国际组织合作、履行国际义务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合作,遵守国际组织的相关公约及协定,同时履行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主动承担起有害气体的减排义务,科学实施碳购买策略,将温室气体减排与植树造林结合起来,为子孙后代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林业环境。
结束语
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促进社会生态资源平衡,丰富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有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晖.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绿色中国,2004,(4):36~40.
[2]贾利.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关键词: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98-1
1 全市林业资源发展现状
1.1 林地资源发展现状
舒兰市森林总经营面积340820公顷,有林地面积为14.8万公顷,林地中国有林为13万公顷,集体林1.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003万立方米,年生产用材11万立方米,年净生产量为4万立方米,林木品种繁多,主要有红松、落叶松、水曲柳、椴树、柞树、杨树、杂木等十几个品种。这些品种现可用材总蓄积量为880.92万立方米。上述木材储量多,分布广,林木品质好,适合做深加工木制品,例如:办公工具、仿古雕家俱、地板块装饰等。目前,各类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森林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1.2 林产品资源发展现状
果林资源:舒兰市大面积的天然山林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养育了丰富的山野果资源。其中:草莓150公顷,年产量900吨,野生海棠100公顷,年产量1000吨,山葡萄200公顷,年产量1500吨。主要分布我市东部半山区各乡镇。上述山野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饮品,是一种天然绿色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饮用效果好,口感好,成本低等特点;山核桃资源:我市东部山区和半山区森林占地面积较大,仅胡桃楸占地面积2700公顷,年产山核桃3万吨,年采集量达2万吨。山核桃的利用一是榨取核桃油,开发出高级调合食用油和保健油,多用于医药。二是核桃蛋白可开发蛋白饮料。山核桃还可生产核桃乳系列营养品,可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市场前景广阔;林蛙资源:我市林蛙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林蛙沟413条,占地面积92000公顷,舒兰市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商品林蛙种苗培育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市东部山区和半山区9个乡镇境内。吉林省长白山林蛙,药用称田鸡,其输卵管医药上称田鸡,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对男女老幼肾虚亏损均有滋补强壮之功效。目前林蛙深加工产品远远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 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毁林开荒,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近年来,随着林业资源经营体制的改革,有部分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地所有权的改变,一些国有林地承包者和集体林及私有林经营者,违反林业政策,未经林业局相关部门的批准,将一些次生林、小灌木林毁掉,甚至有的还乱占林地,毁林开荒,还有的林地经营者少批多采、“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些导致林地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影响到林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管理不佳,植树造林成活率低
舒兰市委、市政府对植树造林工作非常重视,每年春在植树节前后,动员号召全市党政机关、工矿企业、学校等单位进行植树造林,每年植树达1000多公顷,但由于经营管理跟不上,致使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片面追求造林的数量,不注重植树的质量,加之经营管理不合理,致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虽然造林面积看似很大,但森林覆盖率却增长甚少。
2.3 经营粗放,林业产业发展滞后
林业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浪费较严重,林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质不明显,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林业产业仍然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产品生产力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够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3 对加快林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发放资料,张贴标误,悬挂条幅,设立咨询处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持森林资源的认识。同时,对广大群众加强森林防火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形成一个维护森林资源,爱护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的良好的社会风尚。
3.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政管理执法队伍,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纪律硬、热情服务,廉洁奉公的林业执法队伍,坚持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把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要认真抓好适用于林业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资源林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3 依法制林,加大林政执法力度
1.当前实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属性,林业的科学发展是林业经济走出困境的要求,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的林业政策根本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会极大地制约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2.林业部门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有关部门的管理缺乏有效性;第二,林业部门对私人经营林业的控制力度不够,不能按国家的可持续要求进行经营。
3.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很好的符合可持续性战略,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林区又大多分布经济最贫困的山区。所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各地不惜对树木进行破坏性和掠夺式的采伐,仍然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
1.要制定更为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政策。政府制定有关的林业经济发展政策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在确定该政策具有可行性后才可以出台。制定政策时,还要更关注林业经营者的立场,以便实现林业政策的双赢甚至多赢,使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能够在合理的政策下进行,实现林业的经济利益和效益。
2.重视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要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地支持建立林业产品的示范基地及园区,以便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就一定要从仅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向追求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不断转变,只有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才能够不断改善林区的生态状况、实现林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要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要重视对林业中龙头企业的培养与支持,通过这些龙头企业来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
3.引导林业的发展由关注经济利益向重视生态效益转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可以对林业经营企业给予减税及补贴的优惠,以鼓励和支持各个林业企业从只重视经济逐步向关注公益转变,这对于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遵守WTO相关的规则。(1)逐步建立起林业产品质量的有关监测网络,各个地区要加大对林业产品科研的推广力度,配备科研的设备、定期培训业务人员、完善林业质量监督机构,加强对林业环境的检测及对林业产品检验等;(2)要不断地完善林业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制定林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规则,加强对产品生产整个过程的控制及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3)严格地遵守WTO的相关规则,积极建立林业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创出名牌林业产品,提高企业的信誉,以使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5.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不断促进新经济林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新型林业产品的研发,推进林业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同时,促进具有特色的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培育出新的林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比如,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能够充分地利用林业的特色产品,比如,开展林产品绿色加工。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才能实现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引发新兴的产业,实现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6.经营者同样要为林业经济的科学管理做出贡献。各林业经营者在经营时既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经营观,科学地经营好自己的林地,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仅要通过经营取得收益,同时,也必须要尽力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实现林业经济的科学、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1.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变阶段,也就是林业经济的战略转变阶段,具体来说:从生产木材为主逐步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从天然林为主逐步向人工林为主转变、从毁林开荒为主逐步向退耕还林为主转变、从无偿使用为主逐步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从部门性林业逐步向全社会性林业转变。
2.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林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适应世界趋势,从世界林业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的、科学的管理时期。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且重视和保护林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已经取得了国际的共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有了相关的发展准则;(2)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加全面的、规范化的管理;(3)强化了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科研力度,建立起了林业经济的会计核算体系;(4)林业产品市场上的供求发生了很大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供给量的制约逐渐转向受到市场与资源的共同约束,科学地开发及利用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促进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5)林业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不断提高,国际和区域间的合作日益加强,这适应了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为调节林业经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发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2014-01-12.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江西吉水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80-02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林下经济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是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改分山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首要选择,是贫因地区加快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吉水县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前景非常广阔。该文针对吉水县当前林下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笔者在深入了解全县林下经济产销状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吉水县林下经济规划,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肤浅的认识[1-7]。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吉水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安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4°52′08″~115°37′30″,北纬26°49′50″~27°34′,全县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全县林地面积168 905.5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5.7%,其中有林地面积156 052.6 hm2,疏林地面积1 255.6 hm2,灌木林地面积6 226.1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2 405.9 hm2,宜林地面积818.3 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558.2万m3,森林覆盖率达62.60%,是江西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根据对全县自然资源和现有林木的生长情况的调查,在全县范围内,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逾3万hm2,主要分布在文峰、八都,双村、乌江、丁江、白水、水南等十八个乡镇。
目前,全县现有总人口512 615人,其中农业人口382 742人,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3 670人,林下种植2 600人;林下养殖420人;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600人;森林景观利用50人。全县林业总产值26 189万元,其中林下经济产值1 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752元,其中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39元。全县林下经济现有经营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和森林景观利用等[6]。
1.1 林下种植
吉水县林下种植的模式主要有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果模式、林茶模式、林油模式、林苗模式。当前主要以林药和林油模式生产为主,近年来这2种生产方式有了一定的效益。全县林下种植模式涉及林业用地面积4 470 hm2,以用材林为主。主要种植品种有山苍子、荆芥、黄栀子、金银花,其中山苍子、荆芥以原有的野生为主,经过近几年人工补植、抚育和管理,现经营面积达300 hm2,年产各种药用香料产品达0.09万t,年产值达400万元;黄栀子、金银花是通过工程项目造林,人工栽植面积达170 hm2,年产量达0.082 5万t,产值达815万元。油茶产业是吉水县的传统产业,人工栽培面积4 000多hm2,年产茶油量420 t,产值达840万元[6]。
1.2 林下养殖
全县现有的林下养殖的模式主要有林禽、林畜、林蜂。各林下养殖都以用材林的有林地为主,涉及有林地共230 hm2。
借助于家禽家畜的野生习性,喜栖于山林中,养出具有原始野味的土鸡、山羊,品种主要是本地的优质杂交品种,采用规模养殖。目前,全县养殖土鸡3万羽,年产肉鸡2万只,年产值达300万元;养殖山羊800头,年产肉羊500头,年产值达200万元;养殖蜜蜂1 000箱,产蜂蜜达5 t,年值达50万元;养殖白鹅1万羽,年产值达100万元。
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
全县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主要有湿地松、马尾松松脂采割加工利用。吉水县松类面积逾4万hm2,可采脂面积2万hm2,采脂资源丰富,年均采集松脂5 000 t。江西金林化工有限公司是吉水县以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的大型企业,企业以松脂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主要产品有松香、松节油、黑松香、双戊烯中油、异长叶炳等,年产各类油产品0.5万t,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异长叶炳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 000万元。
另外吉水县毛竹资源丰富,全县毛竹林面积6 667 hm2,采集加工竹笋也已成为当地林农增收的一个途径。目前都是散户经营竹笋,全县竹笋总产量已达130万t,总产值达26万元。
1.4 森林景观利用
吉水县森林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森林较多,但利用得较少,人文森林景观点只有2个。近年来,吉水县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和现有森林资源,在祖籍八都镇建有一个祖籍游览苑,规划森林面积30 hm2,吸引周边市县游客旅游参观1万多人次,年产值达10万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省级森林公园吉水大东山,建有一个夏季避暑旅游休闲胜地,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5万人次。目前大东山森林景观利用涉及防护林地面积100 hm2,经营旅游和生态山庄,年产值达20万元。
2 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林下经济具有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大,生产的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渠道,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1-3]。
2.2 发展林下经济是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利用林地资源进行复合经营,能够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资源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发展林下种植,既可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又可以改善人畜混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2.3 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林下种养是一种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进行立体经营的生产模式。其林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复种指数均较高,大幅度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改变了林业经济收益慢、产业链长的传统问题,既可以使农民在较快的时期内获益,又可以兼顾林业的远期经济效益,实现长短协调发展,对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维护生态安全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5]。
3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林下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规模小、竞争力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
3.2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一是部分农户存在怕吃亏、怕赔本等思想,对发展林下经济抱着怀疑的态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是部分农户因为对林下经济的政策了解不够,因此未能积极参与,应该加大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农户的热情;三是农户普遍对林下种养缺乏认识,未能了解其优点和特点。
3.3 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林下经济模式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林下经济产品加工利用水平低,森林旅游景观点须进一步打造,林下经济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4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与农户对接的生产企业,如进行“林菌”种植,农户只能自行制作与扩繁菌棒,既增加了生产成本,有缺乏质量保证;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在发展林下种养时多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缺乏行业协会组织,生产竞争力差;三是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未能正确掌握科学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措施,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3.5 基础设施条件差
林地多处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地方,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4 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4.1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宣传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并通过与普通种养模式的对比,展示其种养模式的优势和综合效益,提高农户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增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同时,以“引进来”的方式引导投资者扎根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制定地方标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要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扩大吉水县森林旅游的知名度。
4.3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在摸清适宜林下产业发展的林地类型、范围的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好如何发展当地林下经济,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方向。
4.4 加强技术服务,推进科技进步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在推广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加强新模式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
4.5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
重视林下经济工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对林下经济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以及检查考核等。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技术部门加强科技指导和技术落实。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业务经营特点,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保险机构要根据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探索为林下种养业重点项目提供配套保险产品和服务新途径;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4.6 加强典型示范,培育龙头企业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66.67 hm2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大扶持力度和技术支撑,以培育一批典型农户和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要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地,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示范地对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度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加大宣传,突出典型,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4.7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强金融服务协调,支持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搞好项目对接。各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制定合理的惠农措施,简化审批手续,对林农贷款给予适当的优惠,推行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
4.8 加快林改步伐,激活生产要素
为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以构建现代林权管理服务体系,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更加规范化,逐步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市场。为促使林下经济产品的快速流通,应当加大林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促进林产品的规范化交易[7]。
5 参考文献
[1] 姜国清.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青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08-11110.
[2] 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7):151-152.
[3] 鹿伦跃.肥西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48-149,153.
[4] 农忠献.浅谈西林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2(5):151-152.
[5] 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