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时间:2023-08-01 17:4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1篇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养成预习习惯

1.读书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

学生应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结合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读书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教会学生一种预习模式:是什么?(明确要读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看书)――有什么?(寻求完美答案)――为什么?(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学生经常这样自问自答,对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也很有帮助。

2.读书时最好左图右书、图文对照。

教师应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归纳成题逐一落实到图上,使学生逐渐掌握以图为媒介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和习惯。做好图文互换、知识定图,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地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求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是指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目的明确,勾画、标注文图的方法得当,逐步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泼,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那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研究地理问题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地理学科因为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很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法,提高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1.编制记忆口诀法。

如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甘宁内蒙古,闪进(陕晋)豫鲁”,而讲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藏穿(川)滇鱼(渝),扼(鄂)湘赣,挽(皖)苏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2.归纳记忆法。

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3.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

如讲新疆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即可。

4.图表记忆法。

即把地理教材内容取其精华、提纲挈领地制成图表,或比较、或归纳、或解析,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记忆。如讲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就可设计图表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存储地理知识,在需要时畅通无阻地提取。

5.对比记忆法。

即将相似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两座城市的名称、位置容易混淆,如把两城市简单记忆为“飞机(矶)失事落在山(杉)下了”,对比起来记忆觉得轻松有趣。

6.想象记忆法。

有些地理名称很长,可根据文字适当展开想象,变成有趣的句子,从而达到识记目的。如记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矿”时,想象成“一位煤矿工人去拉煤,一蹲裤子扒丝了”,这样很容易就记住了。

学生学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篇

笔者发现在高中教学别是在高一阶段,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学生普遍觉得非常生疏,这大大地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后来经走访、谈话等了解到,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受到很大冲击,致使升入高一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其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生源地存在着一些差异,高一新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十分突出。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等,从而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部分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课题界定

本调查所说的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对这种现状的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益。

三、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育统计学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无论是教育科学或心理科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还是日常教务工作,都会接触到数量的问题,收集到许多数据,对这些数据,只有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和推断,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帮助我们发现有关的教育现象的规律。本课题,用教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对象

从我校普高高2014级16个班和初2013级8个班中随机抽出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初2013级3、5、8班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8.2%。

五、调查方法

谈话、走访法:与个别同学谈话聊天了解学习状况;走访个别同行了解情况。

问卷调查法: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和选项,包括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其采用无记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获得的数据认真统计、计算、分析。

文献研究法:搜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吸取他人的有效经验,丰富完善自己的问卷调查表。

六、调查内容

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详见下面调查问卷样表。

七、调查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有意识准备和同学、同行聊天内容;精心设计完善调查问卷表。

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5日至27日)

问卷调查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和初2013级3、5、8班。

总结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30日)

统计分析学生问卷调查表,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八、调查结果及分析

1、高中情况:

发放问卷表362分,收回359份,有效问卷354份。其统计结果如下:

问题: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地理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等等,这一切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落实是非常不足的,这对高中地理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十分不利于地理素养的持续提高。从表1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存在很大偏差,大多数同学认为地理是副科(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悲哀!科目也会被分成三六九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升入高中后对初中地理主要内容遗忘十分严重。

从某种角度讲,目前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能够一定程度直接反映同学们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效果。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线,在区域地理中贯穿主题学习、范例学习,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所以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而在普通高中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则成为了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学习方法就应该转向理解、探究为主了。学习方法的变化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从表3中我们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欠妥,仍然停留在初中时的记忆为主,还有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地理,这些学生地理成绩也很差。只有少数同学发现了初高中地理方法上的差异,并主动适应。而这部分学生地理成绩也相应较好。

此项调查是对前面第三项调查的必要补充和深入。一方面体现出在衔接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的自觉、主动性(第10、11问)的调查,一方面体现出对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困惑的解决诉求的调查(第12问)。

从表4可以看出主动留意初高中知识的同学只占了极少数。能够举例说明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的同学更是少见。建议加强初高中衔接的占到了多数,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居然没有什么教学建议,可见对地理学科的漠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2、对初中的调查分析:

发放问卷表163分,收回158份,有效问卷154份。

受调查学生系初中二年级学生,处于向初三过渡的特殊学段,本身学习压力很大,尽管面临地理结业会考,然而受升学教育影响,对地理这门不参加中考的科目仍然很不重视。对更长远的高中地理学习思想准备极不充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极少数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对地理图表的使用也限于少数同学,大多数同学谈不上有地理素养。

从表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地理成绩较差,有近半数的人不知如何学习地理学习。

9.你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此项调查只有32为学生填写,其中请教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26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6.9%。另外还有4人要求不要再布置地理作业了。

3、几点结论

第一、无论初、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的不在少数,很多同学不了解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不了解地理素养在现代公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诸方面处于消极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二、很多同学的地理素养现状堪忧。大多初中同学缺乏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和迎接,大多高中同学缺乏地理学习的必要储备。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现象相当严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落实状况很差。

九、应对措施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科特点 正确认识 学习方法

相对于初中地理的“简单”来说,高中地理确实让不少学生头疼,感觉到很难,这与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一般的学习方法

1.重点学习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殊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都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

第4篇

一、探究式学习方法应以学生心智特征为基础

年龄特性、智力水平、动手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以及其余非智力要素均是心智的特征。年纪不同的学生,其记忆力、注意力、感受力、思维能力、学习心态、学习动力、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有较大差别,这方面年纪的不同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前者在储存知识量、保持学习兴致和注意力方便都远远低于后者,因此高中可以略过直观、生动活泼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直接进行局部性、问题性的探究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也不至于产生厌烦情绪。

二、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环境,但不能忽略地理基础知识

探究式学习被部分地理老师否认,究其原因可知当老师在教地理时实行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注意到学校的大环境。因此在实行探究式学习时,要求地理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本状况,查看学生是否具备该种能力,是否有相关问题的构成,假如学生一问三不知,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却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别资料和难题,那么探究式学习就不成立。另外,还应对学生考试需求给予考量,没有详细的学习内容作为依托,只是空谈探究式教学,那就将脱离实际,无法带动学生。应当以满足学生学习考试诉求为基础,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在高中老师教地理时实行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主要致力于高中生探究能力应用到地理学习中去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出,在高中生展开地理学习的目标是能够自行发掘地理问题的同时,有解决该难题的能力,另外,还要经常动手去操控达到获知与地理有关联知识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第一要务是训练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地理学习方法。老师应当全方位的、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将学生引入到善于发掘、提供新地理知识的环境中来,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赋有创新性和创造力的思维养成,不但会提供和发掘的同时,还应当针对性地让他们会归类、整理、扩散知识,从而增加他们的创造力。

在地理学习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将学生本位制体现出来,同时能够使学生思索、主动学习、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育,真正使学生养成一边探究地理知识一边展开学习的习惯,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习方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赵守成.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06.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 学习态度 调查分析 对策

【分类号】G633.55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高中生目前地理学习的态度、动机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更好地将新课改的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和过程

依据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安排,我们组几位教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于近日完成问卷的设计工作,该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共200份;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将问卷发放给部分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当晚晚自习下课后号完成问卷回收,共收回200份,回收率达100%,接近理想的高效的高效样本;在收回问卷的基础上,又从高一二年级不同班级中抽选了成绩各异的部分同学进行个案调查。此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最终完成了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有必要的,明确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还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所花时间较少等。

(一)选修地理的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高中生地理选科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在选科时学生的自主性较弱,主动性不足。而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地理的价值,选择地理,主要就是为了考大学和今后的深造,因此希望通过高中学习来获得升入高校学习的机会。而觉得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加强思维锻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

(二) 地理学习的心理

一是学习兴趣不足。学校课程除语数外剩下的六门中,地理课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只有部分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

二是学习缺乏主动性。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虽有学好地理的明确目标和普遍要求,但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不去思考。

三、我校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原因的分析

(一)学生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W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部分同学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地域性。因而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规律,而不是简单的背、记,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三)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动机与兴趣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在需要是分不开的。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十分明确,大部分是为了考上大学,但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甚至有厌学情绪,最终产生了地理不好学的错误认识。

四、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学生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生认为某一学科重要,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就会努力去学。因此必须改变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扭转学生的课程价值观:即地理是一门对实际生活帮助很大的学科,正确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地理素质。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实,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判断分析地理原理和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具体方法: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二是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三是指导学生多联系生活,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地理现象。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增加趣味性。二是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维护学生的尊严。三是改变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联系现实生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以现代化的互联网为基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教学资源库,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学软件、地理教具,也可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地理模型,进行各种地理实验。

(四)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法的选取上,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环境条件等确定,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文通过高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我的教学观点,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 “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意识到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

第7篇

[关键词]目标导向 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11

在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和专家做过多次调查,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案。但是,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存在着差别,教学方针和策略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教学大纲、进程、目标和设计,争取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地球的外观、气候,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居民、资源,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自从新课改后,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从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地理课程有一个全新认识。

一、目标导向地理教学设计的难点

1.地理课时有限

一般来讲,地理课时为每周两节,每个单元的内容只能讲解一遍,完全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重复性讲解。因此,地理学科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十分高,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后面的课程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教材展示了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讲解了地球仪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紧接着讲解了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简单列举了多N类型地图。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合理分配教材知识,还要将这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初学课堂上感受不到学科魅力和学科探究性,将大大降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学时间紧张,教材内容重复性不大,给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学生课下地理复习时间少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很多知识和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包括绘制简略地图、制作地理模型、地理知识总结和拼接等等。在教学设计中,这些活动和操作都安排在课下完成,但是,学生将课下大部分时间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给地理留出的时间十分有限,使得地理教学的前后连接存在很大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将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忘记,使得教学陷入被动之中。学生无法完成课下地理任务,从而无法得到探究后的成就感,无法对学科产生深厚的感情。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引导,为地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有关课下的教学任务和动手操作活动还应进行重新安排和管理。初中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涉及思维性的内容并不多。教学设计应针对这一特点,降低教学复杂程度,减少学生的任务量,以适应教学现状。

3.地理教学灵活度不够

从地理教材的安排看,各个章节有着明显的界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从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抓住地理教材各个章节间存在的联系,让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对某一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讲解和分析时,教学设计若不涉及这一国家资源地的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和地图的表面层次,会大大削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目前,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内容在章节联系方面还存在缺陷。简单地说,地理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教材本身的编排,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扩展或者剔除,从而将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地理学科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才智、现代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性的改革,确保地理学科走出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走上素质教育的新道路。

二、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导向分析

1.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可操作化

初中地理知识以及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生活技能并不复杂,仅仅向学生展示了基本性的地理常识和理论。如地球是椭圆形、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分布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会谈论到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难度并不大。但随着地理教学的深入,对同一地区需要从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增加了地理学习的复杂程度。单纯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比较简单,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就会比较复杂,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如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大小比例尺的判定、根据降水和温度判断气候类型等,这些知识原本比较简单,但当学生面对具体地图和具体图形进行分析时常常出现错误。由此可知,教学设计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认识的表面,还应体现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层面。

2.地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对比、综合、扩展等手段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地理知识和学科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只做到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性的整合,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的作用。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相结合,推演出地理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搜索资料,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亚洲大陆》章节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分散记忆各个小节的知识,就违背了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影响教学效果。亚洲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地图比较,让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抓住其中的典型地区和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和分析。正确的方法会让教学的效率更高,使得教学更加有趣。

3.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

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地理兴趣的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尊重世界各地文化以及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等方面。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是无法通过背诵地理知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得到的,而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产生。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异彩纷呈,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与教材内容相一致。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纵横联系,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际的自然衔接。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难度比较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才能落实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三、目标导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教学设计是在地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的目标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导向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地图的作用,强化地理知识目标

地图是地理知识学习的灵魂,也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地图对地理学习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打破各个章节所有地图的界限,将各种类型的地图联系在一起,用地图上最明确、最容易留下印象的事物表达地理抽象内容,将那些气候类型、地图表达以及模型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自体会和感受。例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在教学设计中,可将山脉的位置利用省份和著名城市进行锁定,让学生在头脑中理清边界的具置。

2.利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引导地理学习方法

以点带面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补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俄罗斯》这一小节时,按照地理位置从西到东,在整个国家内部找到分割山脉或河流,包括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并在每个区域里找到代表性的城市,概括其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密度、文化等。用这些城市点的内容来代表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此一来,地理学上的俄罗斯不再是简单的几个地理知识和琐碎枯燥的背诵内容,而是有限的几个代表性城市,记忆起来既方便又简洁,还充满了乐趣。抓好各个章节内容上的特征点,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是地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功能,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学生不喜欢、不理解地理学科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和教材上文字性的表达。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出视频、音频等优势,对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例如,在学习世界各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对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简略性的展示,从动植物、人口、资源、特色等方面,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特色、主要的河流和人文事件等。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浓缩,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展现,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般来讲,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的下半节课中,持续5~8分钟的时间为最佳。

目标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新内容,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黄琛.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现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知识;问题

大部分初中生进入高中这一阶段之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知识结构、知识容量的拓展,使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也是如此,往往无法有效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成绩下滑,这种现象在教学软硬件薄弱的贫困地区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措施,从而有效衔接初高中的地理知识。

一、贫困地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了解地理知识,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很不适应。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更是如此,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存在着初中和高中教学脱节的问题,这样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都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来讲,为了提高升学率,初中地理教学没有深入开展,成为副科,虽然将地理课程排在了课程表上;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地理课上往往被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做其他的作业;另一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师比较缺乏,或者是没有专业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就比较贫乏。部分学生不了解经纬度和经纬线的作用,甚至还搞不清楚我国城市所属的省份。

二、贫困山区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在新课程下,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衔接初中地理知识,结合学生贫乏的地理知识,顺利开展高中地理课程。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1.做好教学上的衔接

(1)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端正,培养其地理学习兴趣,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然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要告知其在高中阶段内,地理是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紧密联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知识面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对过去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改变,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山区的孩子一般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如北美洲,就可以将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地理建筑等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2)将地理基础知识适当加以补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好地理知识,水平较差,这样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就需要适当放慢,将一些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给补充进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如地球基本知识、经纬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促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

2.做好学习方法引导上的衔接

(1)要引导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减轻。初中学生年龄较小,通常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理解分析往往被忽略,而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相较于初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气候知识的讲解中,初中仅仅要求其掌握主要分布地区;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气候特点、成因,结合气候表格等,对气候类型进行判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导,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2)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开展下去。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信息,还需要注重理解。要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交互式学习方式加以开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与其开展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理解知识,进而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贫困山区的地理素材较多,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地理信息,科学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学生自我探索,来对不同层次的知识深入理解,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因为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衔接初中地理知识,放慢教学节奏,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秀萍.高中地理教学如何衔接初中地理知识[J].考试周刊,2014,3(10):123-125.

[2]徐春华.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青少年日记,2015,4(11):55-57.

第9篇

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据一定比例的分值,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为文科学习中的重要学科,很多同学在学习地理时很是头痛。为了进一步提升地理学习的实效性,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地理的小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地理小窍门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将成为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地理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最好的便是将地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如“大树底下好乘凉”、“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就会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识,地理的学习趣味性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变得妙趣横生。

很多同学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家里挂着中国地图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这是因为我们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观察中,地图的每一个细节已经嵌入脑海,成为难以忘记的重要记忆。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时,同学们也不妨买一张中国或世界地图放在课桌上,培养自身的地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

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地理具有极强的“文理兼容”性特点,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理包括大量的宇宙、大气、海洋等内容,特别是太阳高度角计算、洋流、等线值分析板块需要我们用理科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学习。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里面,因为多是对不同地区地理、风土人情的学习,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理解识记。

针对地理学科不同板块的特点,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其展开学习。就自然地理学习来说,我们要在掌握相应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熟练运用。必要时也需要加大练习量,在具体的题目中检验学习成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理清做题思路,构建知识体系。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学习中,我们要重视教材的作用,一遍一遍熟读教材,利用手中有的参考资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因为这一部分更加重视记忆,因此同學们也可以进行知识脉络梳理,将主要的知识观点进行系统整理,加深记忆。而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究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三、图文结合展开学习

鉴于地理学科的特性,地图作为其知识的载体所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图的学习,将其作为地理学习难点的突破口。乍一看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图这一关键要点,那么地理知识便找到了依据,因为地图中的每一个地区都将对应着相应的地理知识,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开展学习,那么很多地理的学习难题便将迎刃而解。

就笔者亲身的实践来说,我在地理学习时往往是“图不离手”,通过对教材与教师讲课内容的梳理,我在图上不断总结不同地区的地理特性,地理常识。平时做题前也先看五分钟的地图,对总结的知识框架进行回忆。久而久之,地图就好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不管问到什么地理问题,我都能很快的寻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并迅速联想出这一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高效且准确的作答。

很多同学在地理学习时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做题前看几分钟地图太浪费时间,但是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展开学习,那么地理的学习负担就会大大加重,同时因为大量的记忆很容易记错、记混淆,在做题时实效性并不强,反而容易加重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厌倦心理。

四、知识联系,每分必争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联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高中升学压力大,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为后期的高中地理学习深入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温习,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进行知识联系,并将知识具体落实到问题中去。同时,高中生将面临高考,高考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考察。

分数作为两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每分必争。一部分同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是考试分数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练习仅仅停留于练习本身,缺少对练习的经验教训整理与记录,导致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犯再犯。加上平时学习不注意细节,做题马虎大意,导致最后的考试失分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重视练习的总结反馈环节,从练习中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板块和容易出错的点,及时开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建立错题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同一错误不再重犯。

高中地理复习技巧一、抓住复习方法,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 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 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地理图片;兴趣;综合

与课本中的地理知识相比,地理图片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地理知识反映出来。地理图片中有很多形象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地理图片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知识,从而成为地理知识的受益者。研究地理图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方法,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要实践。

一、利用地理图片,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图片,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会识别的内容之一。初中学生只有能够读懂地理图片,才能找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图片,是文字的重要载体,一张地理图片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承载于初中地理图片中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加形象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最为生动的映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地理图片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地理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会读会用图片,才能学好地理知识。

比如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时,这是初一年级第一堂地理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一堂课利用地理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地理学习基调。学生虽然生存在地球上,但很少对其所生存的地球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的天文学研究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态与特点,利用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生通过地理图片对地球有所了解后,再拿出地球仪,让学生研究细节。

二、利用地理图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图片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地图,是地理图片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可视与可感的形象画面,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一旦形成空间思维意识与习惯,未来的地理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地图的应用方法有千种百种,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最好利用电子地图的变大功能,引导学生从地图上的一个点想到这个点相关的多项地理知识。像在讲解《日本》时,教师必然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图,讲解日本的构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的放大功能,让学生了解日本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风俗。利用地图与真实图片的结合,让学生将地图转变成为一个地理画册,更轻松地记忆地理知识。

三、利用地理图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地理图片不是只存在于课外,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插图,教师也有很多配套的挂图。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本插图与挂图实施教学,一些插在课本文字中的图片经常被地理教师忽略。每一张教材插图都有其必然的价值,它们能够与课本中的文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课本插图是最为直接的教学资源,也是用起来最为方便,与教学内容联系最为密切的资源。

如在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在讲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特点时,会配一些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插图,鼓励学生去分析当地人日常生活与其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建立个性化地理知识体系的线索。用课本中的地理图片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四、利用地理图片,培养学生用图习惯

初中,是地理学习的起步阶段。利用地理图片实施教学,不是为了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地理图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与用图习惯,会让学生自身受益终身。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读图技巧与用图的方法,让初中学生习惯利用地理图片去获得某一地区的名称,识别各类新鲜的图例。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等高线图知识时,为了识别等高线图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要判断一个地理事物,就要明确其周边的地势特点,了解本身的高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发现这些信息,并努力与自己头脑中的地理事物相对。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的用图行为才会越来越熟练。

五、利用地理图片,培养学生画图习惯

画图,是利用地理图片学习地理知识的高级阶段。在地理学习中,初中学生会利用地图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输出,学会通过画图去表达自己头脑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图片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养成画图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学习效率,更能丰富学生地理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解《巴西》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课本文字学习内容印在纸上,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图,自主给学习内容配图。给学生展示配图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各有千秋的配图对应着不同的地理学习思路与学习想法,养成画图习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地理图片实施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的每一类地理图片投入到教学实际中。像地图与地理照片,都是珍贵的地理教学资源。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应用多种方式将地理图片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意识到地理图片的重要性,才能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84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高中学生时常感到地理学习比较困难,特别是使用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来,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能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一、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地理学科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画一画、背一背就能了事。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才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机械式的接受着教师灌输的各门学科,每天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想都不敢想。再者是文理分科早,学生就习惯性地认为,理科就是多多得做题,文科就是多多的背,最好把整本书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近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所以就形成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学不学都无所谓,不需多“浪费”时间,最多只要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会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学不好地理也是可想而知的。

3.地理学科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特点。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必备技能。但部分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差,读图能力差,究其原因是知识储备不足,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和变通性、逻辑性较差。例如,《地球运动》一章图表较多,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原因就是受思维定式的束缚、缺乏空间想象力,很难把自转、公转图想象成动态图,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而且不会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出其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分析问题不够全面。

4.教学方法老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解决地理学习困难的对策

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地理学科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很多内容必须找出其规律才能很好地记忆。记忆在学习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灵活掌握和应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表,学会从图表上获取有用信息,建立地理空间思维,掌握判读地理图表的技巧,并能用地理学科语言表达相关信息。此外还应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使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他的主观能动性,执著地去追求探索事物所隐藏的奥秘。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比如,讲到“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这一节时,我可以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介绍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介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再介绍我国在太空探索这方面的最新进展等等,来引发学生对茫茫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的愿望。再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的划分时,教师可以提一个古怪的问题出来,如,“一个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为什么妹妹会比姐姐大上一天?”课堂顿时就会活跃起来,相互讨论、争辩,都想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拿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谚语啊、顺口溜、趣事之类的东西去感染学生,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提升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改变教学方法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比如,地球、台风、南极冰盖这些庞然大物,借助卫星的“眼睛”,人们已能真实地感知其形体,我们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把它展示给学生,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有真实感。

其次,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五彩的课堂激发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例如,区域地理的教学,可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或以“我所了解的‘××国’或‘××区域’”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有来自各方的因素,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困难可以消除,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蔼乃.钱学森与地理科学[M].科苑论坛,2010.

[2]任曼丽,杨铭.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8(07).

[3]尤丽敏.我国基础地理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05).

[4]李晨云.地理教学中应看重的几个问题.大家,2011.

[5]崔永兰.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政地教学,2009(04).

[6]李祥.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科技信息,2010(03).

[7]陈秋兰.初中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观察与思考,2011.

[8]吴志祥.从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看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琼州大学学报,2000(04).

第12篇

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我的认识,以期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协作,努力夯实初中基础

在完全中学,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像有的学校,初高中地理教师彼此熟悉,有时还互相兼课,只要我们确立正确的观念,自己不轻视初中地理教学,尽量把初中的地理课上足、上实、上活,就能取得成效。正如网上不少人讨论的,初中地理应重视地理兴趣的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只硬塞给学生地理知识,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应当顺应新形势,让其主动学习,顺利开展“衔接教育”。运用小组学习、主动学习、开办讲座等形式,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纯初中学校,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改变现有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还给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高中阶段要积极应对,做好高中阶段的补救措施

1.备学生――做好调研,了解学生的基础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时期是在学生进入高一年级阶段。高中开学伊始,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对他们在初中的地理学习情况、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学习的习惯等作出了解,拿到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名称、特征和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气候的基本知识,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备课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

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教学时就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3.备教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学习生活化,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 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 学习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 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 熟记; 平时多看地图, “ 图不离手、人在图在”(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 , 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 当解答地理问题时, 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从容作答。只要胸有成“图”,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3)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到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从区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多参看地图,了解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指出所学过的地形区名称、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资源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特征与生态问题等人文特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