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3-08-01 17:4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方法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于此缀结成篇,以和广大同人切磋交流。

一、深挖教材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

众所周知,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又天动,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着重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调动其注意力不至于分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语文教学开篇引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开篇点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故布疑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从知识背景层次中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作者生平简介,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对这类文章,教师应首先把相关问题予以介绍,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铺垫,又能够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为快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内容中的生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烘托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精品文章,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要合适得当,不能让学生感到有学习的压力。

当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成功之乐而积极创造。

常见的习题训练有两种方式。

1.课堂练习要精当。提倡课堂多练习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结构是一种新教学观,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每节课至少穿插2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练习的形式富有情趣性,生动活泼,有口答,有笔答,有小组讨论,其间还渗透着游戏和竞赛的内容。

2.课外练习要适当。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即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开展正确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的快乐主要来自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即当学生需要学习时,学习才是快乐的。也就是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而课堂学习只有在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求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达到乐此不疲、忘我和以苦为乐的境界。学生的成就动机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是培养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成功。积极有效的表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学习内容的正确性;二是通过表扬来增加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经常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在听取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各种身体语言、表扬性的言辞、委婉的提问等方法来调整和带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产生。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表扬鼓励下,能渐渐消除因困难而产生的紧张感,不断地获得成功,从而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面临某种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计修.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2.11

第2篇

朗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还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能让小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积极参与朗读活动,教师的周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范读激趣。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加上恰当的手势、眼神、语气语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学生自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教师的范读可以是整篇课文,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二情景育趣。不同题材的课文在不同的教学环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设置不同的情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准备音乐和图片进行配乐配画诵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朗读兴趣;教学对话多的记叙文可以分角色朗读,童话故事可以做头饰朗读表演。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情景,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如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时有位教师就成功运用了范读

引导,分角色表演读的方法,学生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与铁罐的傲慢后语气语调模仿的惟妙惟肖,表演者声情并茂,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激励着其他同学也想表演表演,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明显。还可采用以唱带读的小组互动法,如教学节奏感与韵律感较强的诗词可以让学生轻轻打着节拍或击着掌用熟悉的旋律以唱带读也可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三竞赛增趣。采取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学生自卑感严重。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朗读,纠正不良朗读习惯,如加字、跳字、漏字、声音小等,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兴趣。

四拓展固趣。通过布置拓展朗读的任务,巩固学生的这种趣味,如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让爸爸妈妈评分、开家庭诗歌朗诵会、课外美文积累、课前二分钟演讲等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在课外朗读的积极性与兴趣,熟练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当然,只培养学生的兴趣还不够,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还得有明确目标,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让学生养成好的朗读习惯。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学生“凡读书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强牵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本的习惯,还要做到朗读时眼到、心到、口到,十分专注的习惯。俗语说得好,播种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种行为。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后学生会变得严谨、专注、投入,这对于以后的阅读与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小学生朗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兴趣,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最后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时做到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遇其事,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扣人心弦,感人、动人、化人,让人有美的享受。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培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运用趣味性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创设趣味性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鼓励学生动手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体验、去想象,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鼓励学生开口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充分地说出他们所思、所想、所悟、所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只有通过他们的说,才能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真正做到课堂教W氛围和谐、民主。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今天的知识满足不了明天的需求,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渠道,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庞大资源,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以又要告诉学生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4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势的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还是把“自己放在心上”还是有那么一回事,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任何负担,宽松、愉快地学习。

四、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激励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85-01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便是激励教学。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知。从长远来看,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激励的优良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其以后大有益处。

二、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不断促进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通过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好与坏。这种方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对于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原本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为显著,时间一长,小学生便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当教师问到小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时,他们便常把“我不会”、“我不行”等词语挂在嘴边。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勇气,常常怀疑自己。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敏感性语句教训或者打击小学生,此时的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较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这类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教学的方式,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所以,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对事物不断认知的过程。恰恰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励、物质鼓励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语文更富有激情。在小学生看来,只要获得教师的认可,就是小学生最在意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多多鼓励学生,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旦人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它。因此,兴趣是一个人认识并追求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好与坏,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认可,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语文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在这一类学生面前,教师更应该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要继续努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心。同时,在教师教学活动中,采用激励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宽容对待,不要嘲笑、呵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如何将激励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1、从小学生自身情况着手,树立激励的信念

作为激励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从学生自身出发,树立起激励的理念。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激励是发自内心的激励。而小学生一直在逐渐成长,便会更加需要关注,因此,教育者所建立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

2、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营造出相对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建立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环境的设计、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激励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苟言笑,满脸严肃,即使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激励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小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往往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采用激励教学方法,而且要为激励教学方法的开展奠定基础,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激励教学方法顺利的开展。

3、鼓励并期待小学生有一定进步

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并使笑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是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期待激励的过程,而且还要创设出期待激励的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于激励教学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开展激励实践的方式,对过去教学状况不足的认识进行改变。由此看来,只有不断地加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措施的应用,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开展的过程来看,合理将激励教学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由于激励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激励教学法的使用,而且还需不断更新和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小学语文激励教学法的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采用激励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而又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其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将激励教学合理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只有不断加强激励教学的运用,才能掌握合理的技巧,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第7篇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基本论述;实施策略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论述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合理运用激励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以后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励教育得到了教育发展部门的极大认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教学者能够明确教学主体,不断完善教学细节,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彼此共同发展和进步。激励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积累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要点比较全面,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对新生事物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激励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上来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奖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带给他们学习方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多鼓励引导学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激励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因此,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多数教师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水平,这种方式阻止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那些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让这些学生产生了“我不行”“我不会”的学习心理,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

激励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于自我的语文学习的认可,从认可的角度来不断的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将这样的兴趣建立起来了才能够促进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语文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语文自信力。激励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情景,还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宽容对待,不要嘲笑、呵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方案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说出来,而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如何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学习成为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反思为何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与同学侃侃而谈,欢声笑语,是否是在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行为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课堂上的环境让学生沉默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时,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应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教师应该同样尊重学生,若教师真心对待,相信学生肯定能够感受得到,进而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老师。然后,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一)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课下或听或不听的状态,教师也不要盲目学习西方教育方式,要结合实际改变教育方式,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这门科目,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把自己融入语文教学中,然后把学生带进语文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气氛。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把单一接收变成双向反馈,让学生反应理解的程度,让教师掌握学生接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增加师生互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增加师生了解,改进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还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起兴趣,从而促进其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激励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加入到激励教学的队伍中来,促进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的使用频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立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5,11.

[2]安翠霞.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析[J]. 学周刊,2015,09.

第8篇

摘 要: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言发展极大地受到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等都会从具体的教学语言中凸现出来。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现状缺乏相应的语言活力,因此必须抓住小学语文的特性,深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逐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运用和掌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教学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通过探析小学语文有关语言教学方面的特点,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和理解国语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要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属于启蒙性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和无声的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楷模和有声的行为。教师的口语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具体的教学口语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多地使用小学生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一点儿、深刻一点儿。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赋予语文教学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精神道德的陶冶。

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具备小说语言的活力,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散文语言的优美,演说语言的精炼,这样说来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向其逐渐靠近,直至完成!

(作者单位 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学生作用;主体功能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让学生快乐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小学生如何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不仅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促进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互动、合作的重要模式,因而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出发,对其重要性特别是r值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价值

作为上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将学生作为重要的主体,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进而能够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这一点来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小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这将使小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特别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一定要让小学生参与到方方面面中来,除了参与课堂以外,还应该学会互动,这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对于让小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讲”的成分较多,而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使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对接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多进行探讨甚至可以开展一些互助学习活动,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形成全新的、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保证学生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应当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其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更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水平,特别是小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这对于未来小学生学习语文仍然其它学科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保证学生长远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学生才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因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升华,形成理论,进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成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定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通过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方式,让小学生逐步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1.要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突破,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会更强。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情感教学,让小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语文课;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设置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情景,小学生极易投入到学习当,自身的主体作用同样能够得到发挥。

2.要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何。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本“趣味性”更浓的优势和特点,让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宽广,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融入到课本内容当中,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语文教师除了加强课本教学之外,还要引导小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3.要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其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宽泛,要想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定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龙活虎,教师则重点要在把握课堂教学纪律、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可以利有20分钟讲解,剩下的20分钟交给学生。此外还要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参观游览、课外活动、社会公益等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写一些感想,哪怕只是一条也会让小学生得到锻炼。

4.要强化教学模式的互动。作为重要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互动教学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模式。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互动教学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分成若干组,针对设计好的教案让小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再比如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语文知识。总之,一定要将互动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当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重要的主体,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更有利于保证学生长远发展,因而一定要积极探索。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模式,重点要在提升兴趣、培养能力、开放教学、互动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真正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在“两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下,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第10篇

【摘 要】本文从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并分析问题意识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三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建议和帮助。【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教育

问题意识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概述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和教学效果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比城市小学语文教学在传播文化方面任务更重,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普遍不高;其次,农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学生们长期被“背”字困扰,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问题意识对于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产生问题是求知欲的表现,解决问题则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面对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从学生的求知欲方面下手进行教育探究十分必要。二、问题意识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更有意义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对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着明显的作用,是因为问题意识本身的产生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学生的表面行为,而实际上学生是想要满足“我想知道这是什么”的愿望。而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满足求知欲。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更加有意义。2.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教学事半功倍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影响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后果带来的。问题意识培养得成功,学生的求知欲会增强,同时对学习的渴望和积极性也会增强。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过努力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课堂外的问题意识直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加,返回课堂时对学习也更有信心,教学效果会明显增加。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延展语文教学的意义一直以来,语文的学习虽然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乃至高中的必修,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远不如数学和英语那样积极,因为语文学习看似十分枯燥,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记忆和背诵。但是,问题意识的培养会使这种情况得以改观,从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问题意识,能够使语文教学的意义得以延展。三、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意识培养1.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从教育目标上进行改变问题意识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缺失与异化,与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关。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影响,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被演绎为神圣不可侵犯,课堂上教师是先知先觉者,甚至是担当真理的角色。虽然近代教育对“师道尊严”进行了形式上的批判,但那种思想根深蒂固,没有从根本上颠覆它在学生心中的统治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居于从属的、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难度、速度、形式与方法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学生熟记答案就可以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反而被认为是教师的工作成效大,最后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师就算获得了最大的“成功”。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提问变成学习内容这类教学法一般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展开的,因为这教学方法本身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省和反思,而反思本身又是产生问题的主要源泉。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师教学技能进修学习,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使问题意识培养成为课堂的学习内容之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使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处理《小儿垂钓》这首诗的学习,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古诗前给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问题:你对这“蓬头稚子”和“侧坐莓台”两句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在读古诗之后纷纷提出“蓬头是什么意思?”“莓台是草莓做的台阶吗?”在完全不理解古诗的情况下,学生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本课的生字的提问,在弄懂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领学生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设身处地的想象,如果你是学钓鱼的孩子,你觉得这首诗怎样”?在这个问题的思考当中,学生通过自身对所学提出的问题,逐渐理解诗作的妙处,从而加强了对古诗的理解。在完全理解古诗并与所学有了情感联系之后,再进行背诵显然会更加容易。3.改进教学模式,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指引,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不积极,也就是学习兴趣不浓厚。儿童的求知欲是天生的,但其发展和表达却需要兴趣的引导。传统课堂上刻板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课堂细节方面,却显得十分生硬,丝毫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提产生问题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进,以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问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其中包括多种课堂形式的搭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习的过程是令人愉快,充满乐趣的过程,语文教学向来以“枯燥乏味”著称,大部分也是因为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习的过程不快乐导致的。语文教师应该以创设快乐课堂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模式,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学生分组竞赛、开展课外研究小组和“我知道你所不知道的语文”等有趣的竞争、合作模式,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积极参与这些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问”会不由自主的产生,逐渐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能够在学生知识准备量的提高上有所助益,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改对“语文学习靠记忆和练习”的传统看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应该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改善。

第11篇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语文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培养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素质,帮助小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因此显得极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教师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探讨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和教师、学生有关。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只是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却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特别冷落了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不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小学生没有兴趣去思考、探讨。学生方面,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枯燥的语文知识不感兴趣。小学生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的指导。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于课堂知识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还与教学设施方面的不全面有关。

二、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要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生动活泼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更多知识。下面就探讨一下课堂教学的方法。①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住课本的知识。②在课堂中采用小组的形式讨论语文问题,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鼓励学生反馈信息,从而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并能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③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比如背书比赛、演讲、认字比赛等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在游戏中不仅得到快乐还能学到知识。④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拓展课外知识。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影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想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⑤教师在课堂中少讲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适当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思考,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去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或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思想观念。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保证。⑦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探求更多的语文知识,给教师提供一个高效率、有质量、有智慧的教学平台。⑧教师在课堂中多提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⑨改善教学设备,多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完善网络环境,指导学生在网络中学习知识,加强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

三、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在课堂中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全身投入到课堂中才能达到学习的作用。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有力地促进教学进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运用有效的方式,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可能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学生可能一时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教师在进行课堂改革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会放弃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旧的一些教学模式,新旧结合,更能让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如今网络教学不断走进课堂中,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网络教学也有一定的好处。网络教学节约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让教师在课堂上更轻松,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事物。在教学中随机变动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合适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关注学生的需要,从而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灵活运用,就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评价机制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有热爱之情,并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母语,其对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性不言而喻,故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备受人们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着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而且对小学语文的变革也起到阻挠作用,更严重的是它阻碍学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别。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课上,大多数老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自身的教学经历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办法无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别,也疏忽了学生的个人感受。老师对学生统一化的教学,外表上老师满堂灌的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吸收转化的效果并不佳。久而久之,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本性的知识,而没有促使其养成真正的语文思想。

2.规范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老师纯碎是为了应试的需求,将语文课程的讲授了解为规范答案的提高教育,针对考试的特性,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绪,让学生承受这样的应试思想,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味。

3.讲授方式过于板滞。由于教师过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搞"一言堂",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总是会出现教师讲学生听,两个群体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很多小学生反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使得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降到了最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爱动,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根本就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差。老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担负。实践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与很多学科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假如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想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

4.评价机制落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就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甚至现在还有一些教师在历次考试中都要排名次,这样不仅会给学生过多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中过于重视知识的检验,而不涉及学生的能力训练。

二、解决思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2.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让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去感染每一位同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更加形象生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这说明运用的手法和方式不对。我们要以课本为中心,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工具,不能一味地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多媒体教学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调味剂",让死板的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评价机制多元化,首先教师应该评价的个性化。评价的主体对象都是学生,对他们的评价应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避免没有特点和笼统的无效评价。其次,评价应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评价学生学到的知识,还要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思维、技能、品质等)。所以教学评价不仅关注,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淑美.对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