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

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

时间:2023-08-01 17:4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深化,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空气的污染状况越来越关注,在信息交流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空气质量成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的幸福与健康,本文重点介绍现阶段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让人们对所处的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一、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既有老问题又有新状况。

 

(一)城镇人口密集,绿地面积不足。绿地是城市呼吸的中枢,是“城市之肺”,绿地与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地面积的相对不足,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易导致北方多风干燥地区的风沙扬尘现象。

 

(二)楼房过度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城镇化的进程直接导致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楼房林立,高楼大厦成为其显著特色,地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更加凸显,空气污染物扩散不及时,导致污染相对集中且持久。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新兴城市大多是在老城镇基础上扩建的,缺乏合理的规划方案,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特别是存在大企业的城市,依厂建城,企业存在不合理但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例如部分城市电厂就在其城市包围中,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格局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因为多方利益的牵连且政策的转变,企业重新选址不易,但是如果一旦出现污染事故,对城市环境空气影响较大。

 

(四)机动车数量增加,开车人群增多。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数量也在攀增,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不可小觑,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甚至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且加之城市对车流量的检测存在落后性,道路规划及红绿灯的安设及时长设置存在滞后性,间接导致道路车辆废气排放的增加。

 

(五)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环保力度不强。部分城市借助发展政策的鼓励,大力发展经济,在环保执法上用力不足,有的为了财政的收入,对污染企业实行先落户再治理的方法,后续措施不够周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环保问题,不仅增加了后续环保治理成本,而且对城镇环境空气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监测受限。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排污有严格的排放标准,但现实中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抱着降低排污成本的想法,减少废气治理的投入,甚至只是在被监测时才启动治污设施,对环境空气的危害较大。环境监测部门对排污信息掌握不及时,不能及时取证,且环境空气污染有即时性,而检测方法落后,检测设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环境空气污染的监督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情况。

 

二、解决措施

 

导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城市是一个很脆弱的生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会遭受很多问题的困扰,不妥善解决,不提前预知,就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一)提升环保意识,做好城市绿化工作。科学的进行城市绿化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政府部门对公共用地的绿化工作,还要加强开发商对小区内的绿化措施,制定标准政策,落实好绿化率。

 

(二)合理规划城市 确保城市生态稳定。以城市生态稳定为前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断扩大,若无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决胜千里的谋划,很难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对污染型的企业勇敢的说不,对制约城市发展的各项污染事项保持高警觉和零容忍的姿态,才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有信心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

 

(三)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城市在引导企业时,要充分考量环保因素,大力鼓励环境友好性企业的发展,对已存在的企业,要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在工艺燃料上下功夫,推进先进工艺的使用,鼓励利用清洁能源。提高治污工艺与水平,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将可能产生的污染处理到最大限度排放,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四)合理规划道路,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根据车流量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合理解决拥堵问题,减少机动尾气排放量,鼓励使用清洁燃料,严格机动车的绿色环保检测,鼓励乘坐公共交通设施。

 

(五)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讲解及相关事例的警示作用,企业要清醒认识自己在环保中担任的职责与义务,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环保意识,争取降低污染总量;加大环境监测力度,通过软、硬件两手抓的强力措施,大力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三、结语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新情况还会出现,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认清污染现状,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盘考虑、与时俱进,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第2篇

取舍在环境政策中也很普遍:如果在削减某一类污染物上投入较多,那么留给解决其他问题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比如说煤炭造成了惊人的污染,但它也提供了廉价和可靠的电力去推动发展。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主要借助燃煤就使6.8亿人摆脱了贫困。其人均富裕程度也比过去增长了13倍。

与此同时,北京及中国许多大城市正遭遇着致病的雾霾,让人不禁联想到1950年代的伦敦。北京的空气测量数据表明,空气污染成分中有超过16%来自煤炭。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年度总空气污染成本—这一成本由中国人表示愿意为降低死亡风险而支付的金额计算得出—竟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

然而,中国的取舍带来非常大的收益。1982年中国人均年薪为585美元,而去年已经达到了7958美元。而同时产生的人均环境成本则为318美元。因此不出所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会乐于抓住机会,复制中国的增长模式—包括污染。

当然,中国可以实施更多的举措去减少空气污染。据估计,如果达到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暂时设立的标准,中国的人均环境成本将可以减少80美元。但相比于2013年人均收入600美元的增长,这个数字就不值一提了。

不过,许多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依然坚定地宣称:这种以污染换取发展的取舍是不利于穷人的。今年,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宣布,将不再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燃煤电厂提供在融资上的支持。当世界银行于2010年资助南非兴建迈德匹燃煤发电厂时,这些国家投了弃权票。如今,它们则会投否决票。

但迈德匹燃煤发电厂将提供南非10%的电力,并能防止反复停电的发生。南非财政部长普拉温·戈尔丹解释说,“为了保持增长,我们需要创造工作机会,除了建设新的发电厂,我们别无选择—而这依赖于当前我们最丰富的、最能负担得起的能源:煤炭。”美国政府甚至承认如果没有燃煤发电厂,南非的“经济复苏,电气化,就业以及社会指标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能源匮乏对30亿人—也就是几乎一半的世界人口—来说甚至更为严峻,他们在室内烧牲畜粪便、纸板和树枝来做饭和取暖。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室外空气污染可能比发达国家城市高出10倍,而通过燃烧木材和粪便造成的平均室内空气污染,更比发达国家高出100倍。事实上,室内空气污染每年造成350万人死亡,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世界上30亿缺乏能源的人需要廉价的电力来做饭和取暖。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电力将由化石燃料产生。

没错,煤炭发电将导致额外的空气污染。但室内空气污染将因电气化而消失—这种污染占了室外空气污染的16%。即使(不切实际地)假设煤炭导致了世界上所有的空气污染,我们仍然可以使用煤炭每年为30亿能源缺乏者生产人均250千瓦时电力,而且最终还能降低空气污染。此外通过清洁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轻易且低成本地减少90%甚至更多的煤污染。

对于很多燃煤反对者来说,全球变暖才是关键问题。根据联合国气象主席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所说,煤作为燃料的发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成本高得令人无法接受”。她认为,我们需要关闭地球上75%的燃煤发电厂,包括南非所有的燃煤发电厂 ,因为它们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是的,世界需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主要通过加大对绿色能源研究和发展的投资,促进廉价和低污染页岩气的开发)。但全球变暖问题将在本世纪末导致大概价值占GDP1%~5%的损失,而联合国预计那时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已增长了1400%~1800 %。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79-02

引言

空气污染是空气质量中的常见现象,空气污染从古代就有,只是以前空气污染的程度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放任空气污染,走国外城市“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必提高治理空气污染的意识,完善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法,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笔者就这些方面在下出具体的探析。

1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和特点

1.1 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根据近期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报告现实,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总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还有改善的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具有一定规模,国家政府对城市空气污染做出了改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几年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因素,使得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因此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做出了明确地规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铅、氟化物等十种污物的浓度不能超过规定限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空气污染物最主要的还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悬浮颗粒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酸雨范围和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大约为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1.2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是部分人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城市空气质量的意识,在空气治理过程中技术水平也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绿化面积少。城市人口众多,各种建设用地都很紧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城市绿化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人均绿化面积很少,绿化植物的作用就是进行化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但是有限的城市绿化不能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净化,所以城市中单位空气面积的污染物占空气的浓度极大,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2)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整体意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管理者缺乏整体意识,大城市的发展就是“摊饼”式的对外扩张,新兴城市没有整体合理的布局,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超标,成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另外根据最终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空气恶化的趋势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的浓度降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城市,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的城市数量,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该数据是根据全国三百五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总结出的,具有权威性。

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现阶段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简单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简单评价分为单因素和单指标,综合评价主要因素是多因素和多指标,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式监测方法或者完善已有的监测方法,主要目的还是真实可靠地监测空气质量。

2.1 指数法

指数法主要内容是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时,根据在现实生活中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气质量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法得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方法,指数法主要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1)单因子指数法。顾名思义,单因子指数法就是采用对照比较法和概率统计法进行比较,对单个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势简单明了,可以快速了解污染物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但是缺点就是不能整体分析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2)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以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式运算得出的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该方法还可以细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仅仅依据的是采集数据的最大值,不注重其他方面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作用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指标评价中;综合污染指数法的优势可以准确表现出各个污染物之间的比例,可以体现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各污染物在总体里的比例变化情况。

2.2 复杂数学模型评价法

(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考虑的是各部分的关联性,在评价过程中做到了定向、定量的针对性,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反应时间、空间等因子的相关性,可以清晰明了地观察不同因子的关系,但是该评价法也有一定的劣势,在采用线性加权模型的情况下,污染因子权重较少,然而污染因素较多的时候,评估结果会失去真实性,部分真正的有用信息不会得到重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造成误差。(2)灰色系统法。灰色系统法主要作用是利用推理知识进行的空气质量的推演,主要内容是通过已知的部分信息、数据,运用灰色系统法的推演知识,对系统中的行为和规律详尽的描绘出来,但是灰色系统法推论出的现象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判断出的现象与真实情况有一些误差,这并不妨碍灰色系统法成为目前较好的城市空气监测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分为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法,完成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的任务。(3)物元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相当于一个运算模型,在进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过程中将物元分析法中的评价标准、指标、特征作为物元,统一进行分析管理,运算出的节域、权重建立健全评估模型,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结论,物元分析法关联度的最大值对应级别应该为评价级别。

2.3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方法的注意问题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规模、城市功能区布局、产业结构分布都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进行调整,达到最优的局面,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要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又要注重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稳定性,保障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评估正确的结果。(2)对于污染区域的监测点安排,要摒弃错误思想,主要包括城区边界地带污染较小的意识,保证监测点符合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合理,准确。(3)要根据城市人口和工业分布合理安置空气质量监测点,具体操作如下: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适当的增加监测点,可以更好的得出人们生活活动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在工业密集分布的地区,在工业区周边和中心地带增设空气质量监测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工业活动对空气污染的评估报告。

3 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源

运用各种空气污染监测方法,全天候监测城市空气的质量,保证对整个城市的空气掌控,一旦某些区域发生空气污染的现象,城市空气监测部门一定要做到及时曝光,让社会的舆论道德压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将空气污染源扼杀在萌芽中,并且还可以唤醒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用整个社会的力量去保护空气质量安全。

3.2 加强防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大量的汽车不仅使城市交通变得拥挤,汽车尾气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机动车环保制度,采用限制行车区域、时间等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大力扶持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以及共享自行车等一系列手段,根本目的就是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3.3 加强防治工业对空气的污染

政府要制定有关工业排放废气的准则,使工业废气的排放能被自然环境净化,对于重度污染工业可以搬迁到远离城市的区域,对于城区工业的废气排放,一定要严格监测,发现企业违规排放要严肃处理,不能给企业留下侥幸心理,并且还要鼓励企业发展新型废气处理设备,尽量杜绝工业对城市空气污染的现象。

3.4 加强城市绿化规划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是净化城市空气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时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预留出足够的绿化地区,并且合理规划绿化地区的分布,实现绿化的功能最大化。

4 结束语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因此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不仅解决了城市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而且可以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社会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蓝天,本文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探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素敏.基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化监y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2):110-111.

[2]洪千淇,刘萌萌,王尧.浅谈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62.

[3]侯洪刚.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4(03):151-152.

第4篇

关键词:汽车污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章编码

一、汽车内部污染

汽车内部空间小,而且密闭性强,汽车内部所使用的橡胶、油漆涂料、塑料、保温材料、织物和粘合剂等含有的添加剂、助剂和溶剂都会挥发,从而造成汽车内部污染,使汽车内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危害到人的健康,实则比室外空气污染的危害会更严重。多数的汽车内部空气都有苯含量或是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更甚者,汽车内部甲醛含量实际已经超标五六倍,尤其是新车,这种内部空气质量差的污染问题更为明显。据一项研究表明,新车内的有害气体其发挥时间持续将近半年,有害气体轻微会造成乘客的身体不适,重则引发事故。

二、汽车对外的污染

汽车对外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两种,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所产生的噪音是重要的噪音污染源,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平衡抑制失调,从而使大脑皮层反应因异常条件反射而导致脑血管张力受损,虽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脑张力失衡可以回复常态,但是长时间脑皮层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病理变化,严重则有头痛脑胀、失眠耳鸣,以及身体疲乏,记忆力下降等。汽车噪声一般为80-100dB。人们长期生活在85-100dB的噪声环境中,就会得“噪声病”。到了110dB以上,噪声就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损害。声音达到120dB时,人耳就会感到疼痛难忍。汽车的噪声不仅跟车辆和发动机类型有关,而且与使用过程中的车速、发动机的转速状态、载荷及道路条件等都有关。汽车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汽车行驶的噪声等,有时汽车喇叭噪声和制动噪声也是汽车噪声的来源。

汽车的噪音不仅对外其他行人有严重的影响,而且对驾驶员和乘客影响更大,驾驶员长时间驾车,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疲劳,从而影响驾驶安全。噪音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有不良的影响,如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会在噪音的刺激下明显提升,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影响,会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胃病。视觉器官在噪音的刺激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汽车排放废气的空气污染,一般大型的货车和卡车使用的是柴油,污染较为严重。我国机动车污染很是严重,汽车尾气排放有: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苯、铅等。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酸雨、黑雨的产生,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的产生等。

三、汽车污染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类机动车辆也在不断增加,机动车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噪音和空气污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但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污染也被提上日程。

环保局的一系列污染防止政策,形成了机动车如运输车、汽车、摩托车以及发动机在内的尾气排放标准体系。为了是机动车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局在近几年实施了新的车型核准制度,并了达标车型的公告,要求必须在国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机动车生产要符合环保标准,达标环保车型公告制度的建立为污染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汽车技术方面,目前汽车上一般都安装了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通常具有吸声材料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流噪声。另外,发展如电、太阳能等能源的车辆来代替现有汽车,能大大降低噪声,并可彻底解决现有汽车对大气污染的问题。我国电动汽车正进入试用阶段,太阳能汽车在过外也已研制成功,这是今后噪声控制发展的途径。此外,将现有的道路路面改造成低噪声路面,可以降低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

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中严格的环保要求,为了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尾气检测方法,比如稳态工况法的采用,是对轻型汽油车进行尾气排放检测的新方法,而双怠速法是对重型汽油车的尾气排放检测方法,对于柴油车的废气排放,则运用不透光烟度法来对其进行检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加大污染治理是目前不容忽视的紧急问题,在各级政府对其加大力度的治理下,各汽车企业已经根据国家环保规定,研发低排放、高效能的环保型汽车,并逐步地完善汽车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升,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便于出行,人们对车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保有量和产量的增加带来了很严重的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汽车尾气排放物的减少成为了迫切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面临的焦点问题,发展不只是解决人类的所需,还要考虑后代的生存以及环境条件,因此环保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汽车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汽车污染控制和解决已经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来共同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科技创新的汽车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傅立新,郝吉明,何东全,贺克斌. 城市街道汽车污染扩散规律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1999,06:22-25.

[2]姜鹏明. 我国汽车污染控制技术政策概述[J]. 中国环保产业,2001,01:27-28.

[3]贺克斌,郝吉明,傅立新,李铭哲,刘阳. 我国汽车排气污染现状与发展[J]. 环境科学,1996,04:80-83.

第5篇

关键词:行政法学防治雾霾思考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伴随着经济大幅增长,近几年国内特别是北京的雾霾问题也愈发凸显,可谓世界热议,民众焦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政府作为防治雾霾的主导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入手研究雾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北京市防治雾霾的行政法制建设现状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来务工求学的外地人口众多,城市可承载容量和日常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北京当地和周边省份都以传统工业生产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近几年,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逐年加重。据统计,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为176天,严重污染13天,全年总天数中优良天数不到一半。2014年的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7.1%,除了6月、8月和9月没有发生严重污染外,其他各月均有重污染发生,严重污染日数累积达到15天,比2013年多出2天。在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首发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北京雾霾天气频现,对民众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PM2.5”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APEC蓝”、“阅兵蓝”成为民众的期盼,每日的天气状况时刻牵动着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推动雾霾问题的防治工作,中国目前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应对当前新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全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如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与计划》,2014年7月更是了有史上最严之称的空气污染治理考核规定。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区域合作步步推进,污染监管层层加码,环保法律与时俱进。随着国家的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北京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单双号限行、停产、督查等治霾举措都已经开始实施,如2013年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除此之外,北京还了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探索联防联控治理区域雾霾的新思路。

二、北京防治雾霾过程中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近几年,北京在防治雾霾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关行政法规较之以前也有所进步,但是还缺乏独立和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北京雾霾问题的治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1.行政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僵化。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首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这一系列危害所直接侵害的就是公民的环境权。现阶段,在防治城市空气污染中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主要法律依据,但仍缺乏一部更具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全国立法来推动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中,新的《环境保护法》对于公民的环境权利也缺乏更加全面而权威的保障。另一方面,北京现有的行政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煤烟型城市空气污染,并没有涉及当下对城市公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新型污染物PM2.5,并且對作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也不能满足当前治理的需要,于当前愈发复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言,相关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行政执法理念比较落后,效力低下。在北京,部分环境行政主体执法理念过于陈旧,使得环境执法活动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不尽理想。在日常执法活动中,部分政府环境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行政执法的错位、缺位现象屡现。现阶段北京相关环境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执法方式,这还造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也大打折扣,执法效力较低。

3.行政法律监管力度欠缺,责任模糊。北京当前的雾霾治理模式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承揽了很大一部分的雾霾防治工作。而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环境保护市场的关系又越发复杂,传统的雾霾监管模式已经失灵,出现了行政监管视野不足,现场监督非连续性等问题。政府在雾霾防治中的责任分工仍不够明确,职责界定比较模糊,实践执法过程中,因行政机关的环境行政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屡屡发生,由此可见,运用行政法对行政主体进行有效规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雾霾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三、推动北京市雾霾问题更好解决的行政法学路径

鉴于当前北京雾霾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及紧迫性,应尽快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加强行政监管和公众参与,从而为今后的防治雾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

1.完善行政立法,构建雾霾防治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民法及刑法对于雾霾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要对公民环境权进行立法确认,还应不断完善保护公民环境权得以顺利行使的行政法制。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而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要尽快出台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完善雾霾防治的法律体系。

2.转变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理念。法律赋予了相关行政机关在环境领域一定的管理权,但此项权力的行使是以环境保护的义务为基础的,究其本质,环境保护乃行政机关特别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北京市环境行政主体尤其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的“管理者”,也是环境的“服务者”,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注重非强制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广泛运用。

第6篇

据报道,进入今年10月,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持续出现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雾霾“卷土重来”,影响范围波及26万平方公里。预计11月至12月,冷空气活动强度较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出现重污染天气风险高,2017年1月至2月霾日数或接近近十年同期。

空气污染带来了雾霾天气,扩散在雾霾中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命安全,并干扰到了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解决空气污染迫在眉睫,那么弄清楚污染物如何在空气中扩散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模型

现有的国标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未考虑污染物次大值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这样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引用组中值,均方差,一阶原点矩来构建新的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模型。

(1)利用冗余分析法作CCA研究:分析得AQI与PM2.5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明显,与其余空气成分也有较明显正相关,影响不可忽略。

(2)计算加权平均数:由于n=w1+w2+…wn,得算术平均值

其中Xi为样本观测值,n为观测值个数,w为各观测值权重。

该数据效果为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并反映样本总体水平,为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计算标准差:

观测样本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可以较简单的推测离散程度及样本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但由于存在远大于一阶原点矩即算数均值的数据和远小于的数据,使得标准差并不能真实反映空气成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能满足空气质量评价的需要。

(4)查阅文献提出用组中值:

来划分整个评价指标。对于大于组中值的成分因子给予较大权重,通过计算它们对算数均值的均方差,反映大于组中值成分因子数据的离散程度:

(5)经过分析得出AQI作为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的数字特征,应在反映环境成分因子的基础上用大于组中值数据的离散程度加以调整,从而建立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数学模型:

二、京津冀空气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模型的求解

京津冀地区主要考虑空气污染指数的五个指标:PM2.5,

PM10,CO,NO2,SO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上查找到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再综合搜集到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京津冀代表区域的五项指标值,数据如下表1所示。

1.根据空气质量指标评价标准,确定污染物量与各个环境等级之间的隶属关系。采用分段隶属函数计算。

依照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PM

2.5,SO2,NO2,CO,PM10与各个级别之间的隶属度,得模糊矩阵。

2.运用特征向量法(利用matlab软件),分别计算三个京津冀代表区的五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列出权重矩阵表。

3.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运用MATLAB软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二)模型的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求解可知,PM2.5(细颗粒物)是北京、河北地区的首要空气污染物,而天津的大气受工业NO2排放的影响最为突出。

三、多污染源扩散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以北京市汽车尾气排放为例)

STREET-SRI经验模式[6]认为扩散浓度正比于排放强度,反比于风速及街道宽度,我们在STREET-SRI经验模式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建立了以汽车尾气作为主要污染源的多污染源空气扩散模型。设污染源的源强为QL,则

,,

上式中?C为由于污染源造成的污染物的增加量,?CL和?Cw分别为背风侧和迎风侧的污染物浓度增加量,v为计算点附近的风速,y为混合体积幅度,u为障碍物顶上风速,k是经验系数(通常取k=7),满足,h和d分别为周围障碍物的平均高度和测定区域的宽度。

v=k1(u+v'),y=k2(l+b),

式中l为监测点到污染源的距离,b为污染源的口径,v'为污染源的平均移动速度。在迎风侧,由于混合良好,通常满足y=d。

(二)模型的求解

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例,选择汽车尾气排放的PM2.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街道峡谷机动车尾气扩散过程,如图1。

查找相关资料,得到北京市2015年1月15日二环、四环、六环实时的PM2.5浓度值,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源强QL。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取v=13m/s,u=2m/s,d=2m,L=7m代入上述公式中,计算结果见表3。

假设从16日开始北京市实行单双号限行交通管制措施,源强减小一半,根据公式,可以求出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污染物的增加量,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三)模型的分析

根据上述对模型的求解可知北京市二环、四环、六环路16日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9点的空气污染浓度梯度变化。

再结合空气质量指数及对应的污染项目浓度值表分析可知,16日北京实行限号政策以后,空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于15日重度污染的影响,故各个路段16日早上8时测得的PM2.5浓度值都偏高,均处于二级,中午12时测得的PM2.5浓度值较早上有所下降,但仍然均处于二级,晚上21时测得的PM2.5浓度值较早上和中午有大幅度下降,三个路段均处于一级。三个路段相比较,污染浓度:四环>二环>六环。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调控技术

引言

隧道、地铁、车站等一些公共建筑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交通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结构物,隧道和铁路的投资成本较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1]这些公共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来源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来源为机械设备散热、围岩散热以及爆破施工产生的种种热量。运营过程中的铁路和隧道以及车站的温度主要受隧道辅助机械和照明机械的散热、地层自然温度、受电弓电弧发热、行车散热等温度的影响。

1.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源泉和影响

公共建筑室内的湿环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地下水通过衬砌渗透,逐渐进行内部渗透,湿气主要是源自于车内乘客、水沟表面的水分自然蒸发以及车内工作人员的散热等。因此,要想对这些公共建筑室内的湿热和空气品质进行调控,就要先各种湿热的来源进行综合分析,保证结合实际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调控技术。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的热湿环境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人体的上海,室内热湿环境也称为室内气候,主要由室内的湿度、温度、热辐射以及风速等要素构成,其主要评价标准就是人的热舒适度。

室内湿度对人体皮肤表面的散热和蒸发具有直接的影响,室内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人体的皮肤由于缺水而粗糙或者干裂,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过高的室内温度在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同时,也为室内的各种霉菌、细菌以及其他性质的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让污染更加严重,从而让公共建筑室内游客或者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消化或者呼吸道疾病。

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重要性能

2.1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由来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空气品质问题。[2]目前公共建筑中所使用的舒适性空调只能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或者乘客的热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空气净化等相关要求,导致空调系统本身成为室内空调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目前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出现还受到人们关于污染的认识以及阈值确定相关方法、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思路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2.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

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恶劣的空气品质会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工作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热环境的相关影响已经由体表发展到体内,人类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对各种生境进行适应和抵御,其肠胃对于各种环境问题也有着强烈的抵御性能,但是,由于以前的生活环境没有较大的空气污染,所以,这种具有空气品质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将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3.公共建筑热湿环境以及空气品质调控的新技术

3.1公共建筑热湿环境的控制措施

对于地铁、隧道以及车站等公共建筑热湿环境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运营过程。铁路、隧道等其他公共建筑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控制湿热的主要方法便是通风。经过相关的资料显示自然通风并不能达到去除内部污染物和热量的相关要求,从而,目前使用的通风方式大都是机械通风。

3.2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相关措施

1)控制污染物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首先要做好污染物的控制工作。由于,公共建筑室内来往通行的游客和行人较多,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室外空气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任何超标的状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还要对复印室或者其他污染源进行隔离,从而保证不出现室内外空气交叉污染的现象。

2)优化空气系统设计工作

对于空气系统的设计工作,首先要把积聚在机组内部的水排出来,水冲刷盘管表面的各种微粒,可能会给微生物或者藻类提供生存以及繁殖的场所,也可能导致内部水传播到其他机组中或者外溢。进行去湿工况时,需要系统在3分钟之内把水排出在外,空气处理机中的排水管虽然提醒较小,一旦出现安装或者制作不正确的现象,会给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从根本上对其加以重视。

3)加强新风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最直接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大量的风力对内部空气进行稀释,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尽可能减少对工作人员或者乘客的危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建筑室内所出现的空气品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的新风品质,也就是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把质量较好的空气运输到室内,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新风的气流组织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虑,缩短送风的实际路径,从而减少新风空气龄。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建筑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公共建筑室内热湿以及空气品质的重视程度也开始不断加深,要想减少公共建筑热湿以及空气品质问题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减少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有害物质,提倡绿色施工、环保施工。[4]还要确保隧道、地铁、车站等公共建筑室内的新风量,加强室内空气净化以及系统过滤净化的能力。有关部门只有从思想深处对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热湿以及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视力度,才能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在原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础上成立的,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和车内环境质量检测测试的国家级检测中心。今年三月又是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十周年和国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一周年,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控问题,备受关注。有效解决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问题,能够促进我国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宋广生主任介绍,目前室内和车内环境行业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大众关注。

室内和车内PM2.5测试评价标准为35μg/m3

我国十年前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已经规定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值150μg/m3,而估计PM2.5的日平均浓度可高达80μg/m3左右。

国家环保部根据我国情况于2012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环境空气中的PM2.5控制浓度一级标准为日平均浓度35μg/m3,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准则值空气中的PM2.5日平均浓度25μg/m3的标准相近,可以作为室内和车内环境中的PM2.5的测试评价标准。

使用空气净化器是目前解决室内PM2.5污染最有效方法

据测试,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据测试高效过滤器可以净化0.3μg以下的颗粒物,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9.9%。如果是空气净化器里安装了超高效过滤器,净化效率可以达到99.999%。

对于降低空气中PM2.5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在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推广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净化是最有效的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

专家正在对车内空调和净化系统改进组织科研

在解决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方面,中心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怎样控制车内空气污染,特别是新车内的空气污染问题。解决新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提高汽车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国家级认证认可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

二是控制汽车内饰件的污染问题。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检中心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汽车内饰件VOC测试方法技术规范》,同时为汽车企业和汽车内饰件企业开展汽车内饰件VOC测试,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第9篇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污染 治理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

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污染物在空气中成分的多少,决定着空气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好坏。所以我们要通过对空气污染物的研究控制其在空气中的比重,判断空气污染指数,寻找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证人类健康。

由于有些城市的企业对工业发达的追求,对污染物的负面影响理解不够,预防不利,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我们通过对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他空气污染物以及空气质量的污染指数进行分析,找出对空气污染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控制其在空气中的比列,从而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目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应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本文是通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来分析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是从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而来的。1904年Charls Spearman提出这种方法用来解决智力测验得分的统计,这是因子分析的起点。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相似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影响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变量,并用这少数几个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这里,这少数几个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被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因子分析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法。

三、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根据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重这五个指标。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化工、炼油、硫酸厂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人为产生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电厂废气的排放等。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可吸入漂浮物是指悬浮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将常规检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等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3.2.收集数据

3.3 进行分析

R程序:x

fact

fact$scores

各地区的因子得分:

Cumulative Var为累积方差贡献率,由结果可知前两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5%,所以可选取前两个因子。

因子模型为:

x1=-0.873f1+0.318f2+ε1

x2=-0.254f1+0.748f2+ ε2

x3=-0.136f1+0.525f2+ ε3

x4=0.721f1-0.527f2+ ε4

x5=0.979f1-0.189f2+ ε5

公因子f1在x1,x4,x5上的载荷比较大,公因子f2在x2上的载荷比较大。

3.4 综合评价

通过数据和分析可知,越是发达地区的污染反而没有欠发达地区严重,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和环境问题。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森林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换将质量的污染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

四、建议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

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领导必须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学会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

第10篇

更多的人在朋友圈里晒着灰蒙蒙的图片,并配上类似“腾云驾雾”的字句。一些与雾霾有关的段子也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流传。人们开始习惯这种状态,并将它当成自嘲的时机。换个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人们面对这种极端环境灾害的困窘与无助。

雾霾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多数人只有感性的认知,来自清华大学与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尝试给出更具体的数字。在它们的报告《燃煤和其他主要大气污染源所致的中国疾病负担》中,研究人员指出,全球有290万人的过早死亡可以归因于PM2.5。

这种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中国、印度及其他位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甚,全球约64%的过早死亡案例集中于这一区域。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也曾指出印度城市,尤其是阿拉哈巴德等地的空气质量堪忧。

更为具体的数字是中国因为PM2.5污染问题导致的过早死亡规模达到91.6万人。报告指出,PM2.5以及家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中国过早死亡的第五及第六大原因,前四个原因分别为高血压、吸烟、过量食盐以及水果吃得太少。

评估结果显示,仅在2013年,中国的PM2.5人口加权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4微克,科学家Brauer据此推断,至少有99.6%的人口生活在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标准的地区。在1990年到2013年的23年间, PM2.5浓度上升了近4成,在天津这样的城市这一数值则达到了45%。

就在今年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一则关于南方人平均预期寿命比北方人高出5.5岁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背后反映出的是空气污染程度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均衡。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华北、华中地区是重灾区,大量的钢铁、水泥及火力发电厂汇聚于此。以此为基点往外延展出的四川、重庆、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等地构成了第二梯队。换句话说,所有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雾霾到底来自于哪里,这是一个不太好厘清的问题,有太多的利益关系牵涉其中。但从研究者们相对客观的视角出发,燃煤恐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总计超过40%的PM2.5来自煤炭。

四川是受燃煤影响的重灾区,由于特殊的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再加上人口密集与高排放,燃煤对大气PM2.5的影响超过50%。中国北方平原、中国中部等地的这一数值也分别达到40%至45%以及45%至50%。

不幸的是,在中国,煤炭始终占据着主导者的角色。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高达64%,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首次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已经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煤炭消费的总量,对于煤炭的依赖使得雾霾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艰难。

工业燃煤是所有燃煤中最为主要的污染来源,近15.5万人因此死亡。另外受到火电厂燃煤影响的人数规模也高达8.65万人。而受家用燃煤影响导致过早死亡的人数据估算达到17.7万人。

除去燃煤,复杂而臃肿的城市交通状况也加剧了问题的影响,这一因素造成了13.7万人的健康受到冲击。其中,汽车尾气是造成PM2.5超标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让公共运输工具及规模庞大的私家车行驶缓慢,它们共同构成了持续且稳定的污染源,但政府官员、汽车制造商、油气公司在关于排放标准的制定上仍然争执不休,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时日。

总的来说,PM2.5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生态领域,它也许会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例如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反应更加敏感,空气中细微颗粒物造成的死亡案例可能将继续增加,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健康负担还将增长。

另一方面,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在逼迫年轻人逃离。对一个城市而言,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一些就是年轻人活跃的思想和劳动力。当空气问题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时,正如看到的那样,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决定迁徙到更宜居的地区。人员流动的后果并不会在短期内显现,但如果我们用一个更为长远的视角来审视时,就能发现问题的严峻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评估更为悲观:“到2050年,城市空气污染将超过污水和卫生设施的缺乏,成为全球死亡率上升最主要的环境原因。”面对发展和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平衡成为关键。

第11篇

目前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较为保守,本身就不足以实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水平限制在420亿吨的目标,无法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实现这个宏伟的减排目标需要所有参与国的共同配合。

美国能源部长佩里曾表示支持美国留在巴黎气候协定之内,但是需要重新讨论其中的条款,不能只有美国和中国认真,而其他国家不当回事。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当年也认为《京都协议书》未规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减排承担,不符合美国利益而表示反对,导致签署协议后又退出。即使美国不退出,也可能会用类似的逻辑找理由不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使碳减排国际合作陷入“囚徒困境”。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同路径

治理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路径不完全相同,但重点都包含削减煤炭的使用,所以两者具备一定的协同效益。当控煤等减排机会用尽后,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同时减排的效益将越来越有限。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高碳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强度,采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效,还有大规模造林固碳,这些措施都是长期性的调整。而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督促煤电、供热厂和工厂安装清洁排放装置,遏制企业不开治污设施直排或夜间偷排,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使用节能环保优质炉具搭配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禁止秸秆、垃圾焚烧,如果这些措施执行到位,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效果。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本及收益不同

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在大气污染物治理上产生的社会效益比碳减排明显。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本主要有废气净化设施的投资和使用成本、环保部门的监管执法成本以及天然气、优质煤替代劣质煤的差价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医疗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和交通损失减少等。控制碳排放的成本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成本、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使用低碳能源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节能升级改造费用以及造林成本等。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如果美国不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助推传统能源行业复苏,那么中国碳减排延缓全球变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控制大气污染物不仅比控制碳排放投入的成本低,而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更高。

改善空气质量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为急迫

当前比二氧化碳排放更亟待解决的是空气污染问题,空气污染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政府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治理。换句话说,应该先降低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再控制二氧化碳。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现在还无法排除全球变暖与地球气候周期变化以及太阳黑子运动的关系,毕竟地球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气温比现在高的时期。结合史料记载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绘制的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迁图,秦汉和隋唐朝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气候比现在更暖。

近年来空气污染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是一个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国性民生问题。世界银行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的《空气污染的成本:强化行动的经济依据》报告表明,空气污染导致中国损失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雾霾含有化学物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既有急性毒性也有慢性毒性,增加了人们患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大气污染物还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毒性,不仅严重影响当代人的寿命,还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6:能源与空气质量特别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室外空气污染死亡人数高达221万人,空馕廴臼怪泄人均寿命缩短2年零一个月。如果空气污染程度大幅下降,预计2040年中国人均寿命损失将下降到10个月。治理空气污染就是在拯救生命,我们应该抓重点优先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协同效益顺带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应如何处理

碳排放交易逐渐变成了国际舞台上的新型政治博弈,中国不应该被舆论压力牵着鼻子走。根据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2014年的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排名,中国位列全球第48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仅是美国的46.3%、日本的78.5%以及德国的84.4%,我们有理由维护合理的碳排放权益。

《巴黎协定》将国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地理边界,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从其它国家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而不计入碳排放。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控制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加工制造业一般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链生产端的外包形成对发展中国家隐蔽的碳排放转移,被称作“贸易隐含碳”。

现在主流的碳排放研究视角都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的,认为只要产品生产是在某个国家进行,相应的碳排放就属于该国家的排放,没有考虑产品是否在该国家消费。若根据产品消费而非产品生产的角度计算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碳排量将大大降低。

发达国家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从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第三产业,并且人口较少增长较慢,碳排放基本不会有较大增长。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口负担较重,与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同一时刻不具备可比性,碳排放总量限制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存量,然后将高排放的工厂外迁至发展中国家,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向好的时候,发达国家找 “减缓全球变暖”这种政治正确的理由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显然是不公平的。减排的责任应该按照历史总排放量来划分,大气中现存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产生的,中国没有责任为发达国家过去的大肆排放负责,发达国家应该对控制温室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这种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碳交易监管机制的不成熟和碳减排执法人员的不足,使碳交易在我国很难监管到位。碳权是能够出售获利的,因此通过文件虚报、数据作假等作弊方式获得配额、抵减碳权的动机一直存在。例如在碳排放总量设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容易受到当地企业的游说,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放空间。或是企业故意把过去的历史排放多报一些,来获得更多的碳权。

金融企业对碳交易有极大的兴趣是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概念,创造新的金融市场进而推行绿色金融产品制造利润,如果我们尚未设计出公平且健全的碳交易方案,而本末倒置地匆忙着手进行碳交易,那就要谨防碳交易偏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而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如果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启动,发达地区的工厂想要维持当下的生产水平,只需要从欠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工厂失去排放空间相当于卖掉了自己的“发展权”,这样会间接加剧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当欠发达地区需要发展的时候,还得向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本将会明显增加。

中国碳减排应量力而行

在特朗普当选并撤销“清洁电力计划”,全球碳减排领域处于普遍悲观的情况之下,各国尤其是欧盟期待中国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气候领域的领导力正由西方逐步转向东方的吹捧性言论顿时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减速的“新常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某些国家不想承担责任,于是把中国捧到了台前。是否应该接招去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目标和政策行动不会改变。首先,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使我们必须进行能源转型,就目前的能源结构而言,空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产生有较大的同源性,煤炭控制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既可以降低空气污染,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健康,即使没有《巴黎协定》,迫于生态压力我们也会这么做。其次,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飞速发展,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光伏和风电的成本近年来迅速下降,有望在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随着配售电改革的推进,人们会更愿意选择绿色电力,由此带来碳减排效益毋容置疑。再者,光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领跑全球的行业,15年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未来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微网和氢能等低碳产业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就业有拉动效益,绿色和平与中国风能协会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预测,到2030年风光发电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接近24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接近530万人,带动的总体就业人数接近770万人,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在未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压力。

我们不需要承担不属于我们的义务。气候变化治理的全球领导力是需要中国花钱的,而中国在过去几年以及未来面临经济放缓的压力,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声望,而是量力而行。l达国家的人民呼吸着优质的空气,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还不用承担商品在原产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国人民还得呼吸着糟糕的空气,为其他国家在中国的隐含碳转移埋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中国要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领跑全球,优先发展绿色实体经济打造实实在在的领导力。

我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以期找到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平的碳排放责任分担。我国空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应优先于碳减排,希望人们用上绿色电力却戴着雾霾口罩的情景不会出现。

第12篇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是雨季来临之前,天气闷热,湿度加大,此时装修材料中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量会增加。据日本室内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室内温度达到30摄氏度时,室内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量最高。

二是在闷热的天气里,施工人员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等排放出的污染物会比平时更多。此外,为保护刚油漆或涂刷好的门、窗及墙面、顶棚等处不受蚊、虫、苍蝇等的破坏,还需要灭蚊、灭虫、杀菌,这样也会给室内空气造成污染。

三是雨季装修时,需要对一些特殊的装修工序进行防潮、防湿和防尘处理,比如在对家具油漆和墙壁涂饰时,便需要紧闭门窗,这样就更容易造成室内污染物的大量积聚。

四是阴雨天气压低,即便是把门窗全部打开,也会减弱室内外空气的正常对流,导致室内通风状况不佳,而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也会因此难以尽快消散。

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据国家卫生部、建设部和环保部门抽查表明,目前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材料包括油漆、胶合板、刨花板、内墙涂料等,其中便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室内“隐形杀手”。常见的有甲醛、苯等。

2.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有些楼盘在冬季施工中使用了混凝土防冻剂。当楼盘投入使用后,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及湿度的加大,另一居室“隐形杀手”――氨气,便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严重的会造成室内环境中氨浓度超标,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3.室内家具造成的污染

据了解,家具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继建筑污染、装饰装修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

据专家介绍,家具的黏合剂及板材中都含有甲醛等有毒气体。雨季施工时,由于室内通风状况不佳,使家具造成的空气污染难以及时净化,这样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解决雨季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呢?对此,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注意装修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或名牌及正规厂家生产的无毒和少毒的装饰材料。

二是最好请正规的家装公司施工,在签订装修合同时要提出附加有关室内环境标准的条款,交工时要求提供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三是做好装修房间的通风和空气净化。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多通风,如没有条件可选用室内通风装置和对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有效的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