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时间:2022-12-31 20:2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第1篇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审美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和广度逐渐的加深和扩大,教学目标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点转变成为以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而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美德思维的主要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不成熟,面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表现得不耐烦,甚至出现厌学心理,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让他们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来感受文章的魅力与趣味,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智力尚未发育完全,而审美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

二、加强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上的特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发掘其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开展教学。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对美感的欣赏能力,现有的小学教材往往会配上生动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对文章的插图进行讲解和巧妙地与文章实际进行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谈到“审美教育”,教师一般可以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美分为以下几种美:第一是自然美,如我们印象深刻的《桂林山水》,文章生动的描绘出了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文章所写在头脑中想象相应的画面,使学生切实的感受文章所表达出的大自然的壮阔美;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风格突出的艺术美的文章,这些课文都是来自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月光曲》中将钢琴曲的节奏形象生动的通过句子表现出来,仿佛带领我们进入到了音乐的世界,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为学生营造出律动的音乐画面,使之沉醉其中。当然,最重要的一种美就是从作者所希望通过文章传达出的一种关于社会正能量的美,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学习到有关社会上正能量的思想美,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课文《挑山工》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生动的句子描述以及图文的表现形式,将工人们辛苦的工作状态以及坚强的精神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达到思想启迪的目的。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

教师自古以来就具有“传到授业和解惑”的职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更是强调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将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通过这种以声传情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对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来说,这种方式也能充分吸引他们学习的乐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重日常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学习是一个双向的沟通过程,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品德、气质的老师往往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 也会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堂之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起着促进作用。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生动的重现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声形并茂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美的感受。当然,中国有一句俗话:“实践出真知”。教师还应该在有条件按的情况下为学生设立一个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参与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美感”。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不仅是相应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改革,也是我国现代化教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美德修养至关重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当然,凡是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也应该适度选取需要进行教学的美点进行审美教育的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美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吕晓英.活・实・美――也谈语文教育改革[J].南京晓社师范学报,2001,(09).

[2]谢皓雪.语文阅x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西部,2013,(32).

第3篇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入手:

1 抓文本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阅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我们一方面强化读的形式和内容训练:

――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

――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 ――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

――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另一方面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

1.1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精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1.2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1.3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

1.4 说明文: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1.5 诗歌: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抓课外阅读,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1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2 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授之以鱼弗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 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2.3.1 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2.3.2 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2.3.3 写作活动练语文

第4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句古名言,启发我们要多读书,只有多阅读,才能多写文章,写好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重要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读好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中,要求我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人公。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人公,学生才会真正发挥自己的阅读积极性。

二、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搞好阅读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应做到:思想上的引导与帮助,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不断地帮助学生纠正阅读方面的缺点。

三、加强指导,追求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发散求异思维。想象是人脑中利用感知到的表象进行新事物形象的创造。想象发展了,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精当,情感强烈,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生动具体的语言材料,丰富有趣的内容情节,千方百计诱发学生根据现有的阅读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在课文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或补充,或扩展,使概括变具体,空白变充实,细微见精致,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性强,对语有趣,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大,但课文写到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就结束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做,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表象、情感等因素,诱导学生展开多层次的形象加工活动,加大想象的训练力度,学生有兴趣,全身心投入,创造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求异,使学生获得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如《称象》一文,学生通过学习,肯定了曹冲用石头称象的办法。这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用石头、泥土、水装船称象是好办法,装卸很麻烦,你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更省力的称象方法吗?稍加点拨,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就会找到用人上船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利用课文的内容美,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吸引学生,唤起共鸣,增强学生信念,提高教学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主要记叙首都人民向告别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和依依惜别的浓厚感情。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在读者面前要展现几幅画面1、人们急切等候灵车的画面。2、人们悲痛望着灵车来时的画面,体现沉沉思念的感情。3、灵车缓缓离去时的画面。学生都说:“我们读课文,表达我们对的无限崇敬,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中,不少课文中安排有精彩的插图。我们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指导阅读中:1.引导学生理解图画蕴含的整体意识;2.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的结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楚阅读的顺序。

四、在阅读教学之中,发挥语言重组作用,培养发散思维

语言的重组,其实就是语言形式的重新排列与组合。这样重组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言转换。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转换方式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中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骆驼和羊》中的“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句话进行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句意的基础上转换原句中的词语或句式。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出如下答案: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对方的长处,这是不对的;你们俩都只看到对方的短处,看不到对方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语句延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些语句简洁、明了,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典型句子进行语言训练。

缀连词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还可以把课文中内容上有联系的词语排列在一起,要求学生缀词成句或缀词成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

[2]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第6篇

一、“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在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方面,具有填补基层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相关空白的科学价值。

纵观国内对小学语文教学1+X课程与课型的研究,清华附小主要是1+X课程体系建设,“1”即整合五大领域,打破学科界限;“X”:即个性,促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X”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总之是以学科间的整合研究为主。山东潍坊主要是小学语文 “主题教学”研究,其中语文以“1+X+Y单元主题教学”为主。而就阅读教学研究而言,有课题的学校主要研究的是“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将改变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一些弊病,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让读”“让学”,显然,“1+X”群文阅读不应该是“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他们确定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情视角”,依据当前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的“促学”系统。但观察和研究上述研究,都没有发现他们有单就基层学校的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1+X培养模式研究。因此,开展“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所产生的经验和成果,具有填补相关研究空白的理论价值,也能为其他学校后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能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一是由于强调语文课堂内外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类似文章阅读的结合,自然增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使过去单一课文文本灌注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进逼教师不得不进行课堂教学形式、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使其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开放阅读,广泛阅读,被迫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结果就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并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这就自然有利于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解读文章的主管能动性,从而加强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灌注式、纯教师主导似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其语文阅读能力,能强化学生关于语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一是能强化其语言运用密度。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四个层次:认读、理解、积累和运用。其中运用是核心。二是能促进其思维发展速度。通过1+X阅读语言学习和训练,能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速度。三是态度养成,即通过丰富的阅读对学生起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训练、评价和内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优良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怀的作用。

(三)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对语文阅读教学科研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并研究相关课题,能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能增强基层小学从自己学校的生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出发,引导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的一些课类、课型、知识类型等方面具体而微地把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教学的反思、创新、探索、实践和总结,并由经验和反思升华阅读教学的理论层面,掌握“1+X”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操作,并以此引导教师其他方面的科研和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

对阅读教学实践能产生的影响而言,开展该教学实践,通过相关课题研究,能对类似学校的类似研究和阅读教学实践起到引领作用。找到培养基层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既提高本地和研究者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其培养模式又因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为其他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开除一条研究与实践之路,或者说可推广到其他学校,引起其他学校的而深入研究和实践,进而提高其他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研究“1+X”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践价值绝不止阅读内容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系统更新,是通过“1+X”对学习内容的重构,实现阅读内容结构化,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从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双改革。

参考文献:

第7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如何继续传承下去,已经成为燃眉之急,是需要立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参考传统诵读方法

古人云“曲不离口”,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就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学生积累语感、领悟汉语规律、丰富语言材料,可以有效地规避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语文教学不光要注重概念的讲解,更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的实践,而诵读正是两者的有效结合。诵读不光理解了概念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从而保证了诵读的质量与效率。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传统的诵读不光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激发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第一:在阅读前要假设情境,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也是一种审美,老师在恰如其分的地方煽情,不光能激起学生的审美热情,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石壕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地吟诵此诗,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悲痛之情感染给学生。激情的诵读,生动的动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展开阅读。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老师的阅读水平要高,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染力,这也是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之一。

第二:要精心设计授课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可以选择思想感情表达相同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思考讨论相似情感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其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加强对文章的诵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恰如其分的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新课改中,使其作为主流思想发扬传承下去。

第8篇

一、整体阅读法

整体阅读法是按照固定程序或变式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固定程序即从文章的标题、作者等从前往后进行阅读;变式程序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针对具体文体自己设计阅读步骤,比如,在阅读记叙文时,在快速阅读之后,依据时间、事件、场所、人物等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最后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进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两条写作线索:一条是根据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根据泉水、溪水的来路来写。这两条线索背后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品赏大自然的喜爱。

二、未读先思法

未读先思法是阅读前先根据文章的题目进行发散性思考,思考文章的轮廓、主要内容等。

思考之后细读原文,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对比和印证,并加深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理解。未读先思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比如,在进行三年级的课文《槐乡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思考结束后,再进行阅读和课文教学,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印证先前的思考和推测是否合理。

三、批注阅读法

批注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勤做标记,

第9篇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通畅。作为培养小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希望更好的促成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日益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小学语文——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即是阅读教学。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生要能够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等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翻阅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

阅读,需要基于对于字、词、句、段、篇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小学生而言,许多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深度与小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具有着一定的程度差,同时,不同的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自身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他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逐渐放弃了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之中字、词、句、段的讲解,认为讲授阅读材料之中的生词、句子则就是传统教育。同时,在许多小学语文精品课程之中也对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存在着忽视现象,很多观摩课堂,当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学生们便会朗读的朗朗上口。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却很难出现此种景象。许多学生对于新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往往是磕磕绊绊,存在着读音不准、断句不准等诸多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教学,应当注重语文教师的指导性。“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对小学生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应当注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作用,而不能够使学生放任自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开阔学生眼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小学生通过大量材料的阅读,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到除了他们生活环境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所发生的诸多事件,进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与总结。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材料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积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积极的进行阅读指引,根据“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跳一跳摘桃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既有经验之间有一点的高度差,这种高度差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目标达到过于容易,他们会感觉到索然无味;过高,则会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勇气。)通过大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保持其持久地学习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其不仅仅处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期,其内在性格、习惯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从终身教育思想来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在于促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应当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的同时,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持久的语文阅读,应当“授之予渔”。这就要求我们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于语文阅读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将一些具有着较强规律类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持久性”。所谓“持久性”即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应当立足于整个小学课堂,而是应当将立足点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前面所说的“授之予渔”,目的在于“终身学习”,进而达到学生素质的持续性增长。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未来社会是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的。哪怕我们现在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既得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十年、五年、一年,甚至一天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与世界知识新需要也存在差异。要与世界同步,需要不断发努力学习。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则在于阅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持久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既有成就,而是应当不断进取,在阅读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下来便是成功。

【参考文献】

[1]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2]魏胜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0,(12).

[3]程太坤.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共备同讲互评一节课”教研活动的感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第10篇

通过改革贫困山区的小学语文阅读培养,能切实推动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为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促使实现自身全面综合的素质化发展提供了帮助。不仅如此,以阅读培养方面入手,开展对贫困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动了深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为现代教育思想在贫困山区教学体系中的渗透开辟了新的道路,满足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调整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结构调整,为建设新时期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封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思想,是制约其阅读培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贫困山区语文教师缺乏对小学阅读能力价值的正确认识,轻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意义,长期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学生阅读技巧的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对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反而更容易刺激学生产生任务完成式的不良阅读心理,影响阅读教学开展。不仅如此,整体语文基础较差的情况也是制约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教学环境中,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都是不完善的,大大加深了他们的阅读理解难度,阻碍了其阅读学习的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从而表现出厌恶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阅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建设。

二、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1.树立阅读培养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树立山区小学语文教师重视阅读培养的教学意识,才能真正开展对于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组织山区语文教师进城学习,接触现代化教育环境,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其进行素质教育、综合教学的培养观念。其次,要督促教师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促使其自觉调整教学方案,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最后,不能忽视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发展观培养,引导其充分考虑阅读教学发展与贫困山区教学现状、学生学习能力构成的充分结合,为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效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对于阅读培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实践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展,不断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在教育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基本的阅读分析,为完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2.丰富阅读教学方法,革新阅读培养模式

从根本入手改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保障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要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时代性发展的新要求,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培养模式,以综合性教学、素质化教学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山区教学环境,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深化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强效巩固其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运用,切实提高阅读培养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问答,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在问答参与过程中拓展学习思维,培养其分析阅读内容、凝练文章中心的阅读学习思路,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入多样的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交叉运用精读、泛读、通读等阅读训练形式,调整阅读培养的训练结构,完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最后,教师在选择阅读训练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为筛选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培养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贫困山区的教学现状,积极引导山区语文教师树立阅读培养的教育意识,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模式的革新,就能有效地促进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策略

对话是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对话,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大脑的思索以及语言的表达,达到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认识与学习。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对话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平等,加强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性,学生在回答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时,经常受到这种不平等性所影响,使得其难以充分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造成课堂师生对话质量的下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通过有效对话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成绩进行提升,那么在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坚持的就是平等性原则。而所谓的平等性原则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放低自己的姿态,让自己与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进行交流,降低学生心理上的畏惧情绪,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表达,有效地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二)丰富形式,围绕教材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对话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注重对有效对话应用的形式进行丰富,达到提升有效对话应用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坚持围绕教材原则。该项原则主要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要进行盲目的对话教学,应将对话教学与实际的教材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小学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掌握。

二、优化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引导对话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其之所以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存在着陌生感,难以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对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入手,针对教材的实际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例如,在教学《元宵节》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之前,可以先与学生展开讨论,有没有同学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我们实际生活中元宵节又是怎么样度过的呢?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元宵节,与阅读中的元宵节进行对此,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对话热情

教学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关注度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对话的热情。例如,在教学《拔苗助长》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协助,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拔苗助长的动画短片,以此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去,并且在动画短片播放完毕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发地展开讨论,对短片的故事进行评论,对故事的寓意加以总结。

(三)加强团结协作,组织学生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提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时可以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并且对课文中的几段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对话的过程中了解阅读内容,同时还能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有效对话的作用,通过加强互动,有效对话的方式,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成绩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整个小学阶段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娟.高效课堂上的画龙点睛之笔: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语文课程在中国而言是较早出现的科目,通过经历多次教育部门有关语文教育课程的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亦然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中,众多教育界学者专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便是语文教学,笔者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的调查信息做出本次研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作用包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积累相关语文常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可见其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普遍性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单一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照本宣科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具往往就只是一支白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对于学生的吸引度低,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包括教学内容不能短时间内让小学生去除知识点陌生感,从而让学习进度追赶不上其他小学生,也会限制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将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巧进行融合,以便于学生理解。

3.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相脱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参与的比例也较高,不过就现今的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偏重于给学生灌输各种阅读的练习,比如,阅读练习题库,有目的地进行课内阅读等,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多种教学手段教学

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增加多种教学手段,灵活使用现代多媒体带来的便捷工具。让课堂不仅只是教科书,还可以增加诸如视频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还学生一个高度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这边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新的教学手段的突破;二是将所拥有、所学到的教学手段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灵活使用,因地制宜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新的元素。

2.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在教学中,通过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W生对于知识点的熟悉感,一是易于学生理解,二是便于学生能够快速对知识点有所接受。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求教师一是做好课程内容的准备工作,将知识点提前与生活联系,并在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讲解;二是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度,便于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3.加强课外阅读衔接

教师除了对课内进行引导,对于课外的衔接也就是课外阅读也需要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必须做到课外阅读具有目的性,择优进行课外阅读,有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课外阅读需要满足学生的阅读欲,也就是需要进行快乐阅读,而不是仅仅建立在教师面前的阅读。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上,教师需要做的是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能力水平,分层次制订相应的计划。具体地讲,即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预先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行有关情况的分析和掌握,从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教育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学生时代学生所要接受语文教育的根基阶段,因此,教师需要格外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提升,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并对其灵活使用,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到这个话题,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