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1 17:4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秀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讲求教学质量(收益大一些);要有效率,讲求教学速度(投入小一点);要有效益,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现状分析

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最关键因素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观念陈旧,拿着新教材进行的还是传统的老一套教学理念。二是惰性难改,常常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上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写每一堂课教学反思的更少。

二、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注意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转变观念,运用新教学方法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

3.转移关注的重点:(1)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立足于学生全面的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时不跟着感觉走,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

4.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语文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5.积极探索一套策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

(二)构建和谐课堂,追求愉快教学,培育优质课精品课作为语文教师,我注意主要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心组织、课后的适当练习等三个环节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教师全力服务的对象。总体上看,课堂教学组织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各环节的安排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树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以此来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为学生搭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创新平台。

“讲授”。先是微笑进课堂,因为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2)“提问”并“倾听”。我注意结合课文创设有效情景和有效提问,叫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题难度适当,不叫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很大的问题,恐怕回答错了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认真倾听,以肯定为主,给予评价。

(3)“激励”。每堂语文课,我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考试成绩有提高、布置的周记或大作文写得精彩、作业完成很工整认真等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就得到了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课堂板书。注意简洁直观,结构完整,富有条理性,尤其是主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清楚地记笔记,既便于学习当堂课的内容,也便于课后复习。

(三)提升能力,建立机制,努力成为新课改优秀语文教师

1.注意提升三种教学能力,即(1)课堂调控能力。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时要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2)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3)评价指引能力。我注意在课堂评价上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一是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真诚地评价学生;二是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了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

2.以学论教,建立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高中课改把每一位学生放到了多维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也要采用多元化评价,不能唯分数是论。所以在课改实践中,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建立起一套对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教师进步,给教研集体和教师个人迅速成才的机会。

第3篇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意味着对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我们的人才培养力度呢?下面我想从四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新观念的获得

目前我们在校的师范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刚好赶上了新课程改革开始的号角,也正是由于改革刚刚开始,一切都尚在争论与徘徊、摸索与探寻中,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也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干脆换汤不换药,以不变应改革的万变吧,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也基本上是接受一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教育模式能给学生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但也更不能否认,这种模式也带给学生负面影响——他们会习惯地以为语文教学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种。如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段落划分——主题分析——写作特点”的程式进行,我们的学生也在了解了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为阅读文本就该是这个过程,语文教学就该是这个模式,而事实上呢,这种模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蹩脚的一种。而如果我们在今天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获得对新课程的理解,获得关于语文教育的新的观念,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重复他们曾经接受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课程改革或许就会在这种习惯的力量中被无形地消解。

因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理解新课程、获得新观念是如此的重要,这里所说的新观念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包括课程观、师生观、教材观、知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师观念的进步意味着师资水平的提升,我们寄希望于我们的学生能有别于他们的父辈的语文教师,开始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改变改变语文学科的现状,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观念的更新能适应一段时期的变化,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一辈子受益的。知识是学不尽的,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等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或许已经不适用了;如今尚处于学习和推广中的新课程,若干年后也一定会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门课程与其说是要使大家获得一些专业知识、获得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使大家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善于分辨、善于接受、善于为我所用的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本身,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也都会带来教学效果,只是人们很少能意识到而已。比如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作为知识的持有者有着绝对的权威,课堂上更是说一不二的王者。这种师生关系的定位很容易造就教师自己说了算、甚至固执己见的封闭型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而学生长期处于教师的话语霸权之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师生关系的常态本该如此。这个“效果”就是教学内容以外所生成的副产品了。那么有一天当这些学生成为教师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复制这种师生关系,进而也养成自我封闭型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长此下去,必然造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迫切需要培养一种开放型的思维方式,以中止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才能保证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

只有保持着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我们才能拥有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用一种高于我们父辈的眼界,敏锐地检测到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细微变化,并让这种变化进入我们的思考范围,进而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融通,为己所用,使之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转贴于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语文教师是其明确的职业指向,教学能力是其能力构成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各科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状况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教学评价能力等,还应该具有在其他学科看来可能不是特别强调而对于语文学科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有:解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较强语言运用能力等。

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解读和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如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内容的,教材又将建议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去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等。

同样,由于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同一,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再加上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征,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使得语文教学总是面临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显得特别重要。还有,由于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师高超的语文运用能力会让学生产生艳羡和敬慕之情,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明显高于对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了。

四、教学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更应该向着“研究型的教师”的方向努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师不能把教学当作机械的操作,而应该让思考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本来是说学习的,如果用在教学上也还是适用的:教学和思考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一味教书的人是会走进没有前途的死胡同的,而不将思考付诸于教学实践的人其所思所想也无非是没有意义的空想。做研究型教师亦即离不开思考,我们要成长为不同于父辈的语文教师,还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在短短百年的发展中,语文课程尚不成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寻了。比如同样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有的老师教起来效果很好,有的则很糟糕呢?优秀教师的教学个案为什么无法复制和推广呢?如何将优秀语文教师的个案推广?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性、教师个体的差别性,这些也都造成了我们语文课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反思,从近处说,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从长远看,则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前者毋庸多言,我们说说后者吧。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是蜡烛,是粉笔,这说的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换句话说教师的价值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的,但是如果我们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进而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自我价值了,这就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对于我们在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则是为做一名有前途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好准备。

第4篇

>> 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品味 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级追求 传统文化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从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传统文化 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 借助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 利用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也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 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注重诗歌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议在中学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⑦沈立.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6.(5).

⑧本文中的“新课标”指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⑨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7.

⑩[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54.

{11}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19.

参考文献:

[1]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单中惠,杜成宪.中外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赵兴勤.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5篇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3.关于作文教学

3.1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3.3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

4.关于阅读教学

4.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6篇

1.1进一步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充分的利用现有和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打破教科书中固定知识内容的束缚,进一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进行提升。但在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含量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信息的取舍工作,需要根据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来对选择需要增加的信息。

1.2需要严格依照课程目标来选择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无论是对语文教材的把握还是对语文教学信息的理解,都需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来选择,但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学需要严格依照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避免在教学中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篡改。

1.3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语文环境,从而为师生之间、读者和编者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具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对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文本钻研的兴趣,通过高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而吸取精华所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加快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往往都是围绕中考进行的,往往会加大课堂难度来确保学生成绩的提升。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习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对其他学生较为忽视,更没有针对不同学生选择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加快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需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做到因材施材,利用分层教学有效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2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课文情境,在这种气氛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

2.3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快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力度,充分的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保语文教学效果。

3利用多维化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教师要确定多维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考试,又不能唯考试是从,要重视学生语文思想、语言表达、语文写作、文学阅读等多方面的培养。就写作中的万能材料来说,背记几篇对学生写作有直接帮助的材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仅停留在那几篇材料上,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应每周给学生发一两篇优秀作文、重要素材给学生阅读,学生每周都能了解到新的素材和写作作品,常年积累下来,自有话说。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创新,以适应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学科,过于死板粗糙的教学过程对于发现学生潜力和爱好帮助不大。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通过启发、情景模拟、角色饰演等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启发教育。对传统的模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努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

4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和词汇都是语文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忽视对最基本知识的学习必然会严重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关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工作。学习语文就是为了交际,所以学生必须要有能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的应用技能。这里说的语言技能应该包括听、说、读和写四个层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大量的专项或综合性的语言实践锻炼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从而培养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能力。5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专业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根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这就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则需要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首先,必须要大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因为教师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思想品质之后才有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科研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然后以科研任务为动力来不断探讨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初中语文教学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运用好生动形象及富有感情的语文,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以愉悦的精神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对情操进行陶冶。

第7篇

一、博览群书,杂采众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 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

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

同时,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又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要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老师只有“读万破卷书”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术业有专攻,“精”于语文专业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就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以大胆务实的科研能力,充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教师不但是教学的实施者,还是教学的研究者,要知道语文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引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语文教师还要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一名专业化教师,有几种教育教学理论是不可不知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后现论、多元智力理论、合作教学观等等。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不可不熟悉孔子、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前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自觉的理论意识不是说动辄这个理论那个理论,而是强调教师要有这个方面的习惯。自觉的理论意识的形成过程同一于教学实践过程。这种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情结,敏于发现和思考教学实践中的显隐问题,切于摸索和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自觉地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检验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具体的过程中又渗透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而后超越之,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提高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经验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成功举措,来源于教学活动的收获,也就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只有及时对经验进行总结与评价,及时推广与应用,才能对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比对出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是否真正地得到提升,是否真正地改正了教学中的缺点,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教训往往比经验更为珍贵与重要。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训进行探讨与认真研究,寻找出客观与主观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纠正与诊断、及时补缺与整改。

在前面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地预设。把之前的经验作为教学动力,把教训作为科学指南,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下一个环节教案的设计上、或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能充分运用优势、克服教学弊端,保证后续教学有序、高效、持久地开展下去。

经常写“教育随笔”就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新教育实验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在教学中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就能形成一种反思性的实践品质,有助于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自我认识就没有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2这同样也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是自我成长”。只有经过广泛的博览杂采,深入的教学研究,持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笔者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自己语文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朝气蓬勃。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注重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发。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评价学生,让他们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

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学会反思,定会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不断创新,朝气蓬勃。语文课堂必将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沃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白河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9篇

1.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基石,师资力量的丰厚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没有能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再加上学校对于已有教师的进修培训意识不足,致使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2)教学手段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手段仍旧停留在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对于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造成了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先进教学手段的融入需要更多的契机,所以很多教师就懒得改变,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

2.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1)重视语文目的教学。首先应该从根本意识上强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高中阶段。其次,从语文的功能性上加以引导,学生将来面对的是更大的社会圈子,而不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加强语文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更加坚实的基础走向社会。最后,让学生明确语文教学对个人素养和内涵的重要性。

(2)更新教学设备,拓展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的学生有能力接触更多层次和广度的知识,其接收的知识范畴决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这会限制和扼杀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新鲜信息资源的途径,在这方面,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也可以申请国家财政拨款,以更加坚实的教学后盾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成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取更多优秀青年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从教。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基石,这其中,包括教师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科学的教学手段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有效方法,等等。学校可以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取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这能有效地为少数民族地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思想。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意识,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教导学生。

(4)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手段不但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科学融合,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先进的教学手段是符合学生的性格和知识特点的,比如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繁琐的程序简易化,有利于学生的长久掌握。教师可以多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创新,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并用于教学实践中,然后积极总结、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手段,使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手段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强劲推动力。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和进步,在不断解决客观问题的基础上,扫除语文学习障碍,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王瑜红单位:甘肃省合作市中学

第10篇

在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一方面是由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强调以文载道,因此“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原则,再者,语文教学对我国大学生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通过高校语文教学培育学生道德素养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导致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日益弱化的境地。大学语文教育强调语言应用能力、语言使用技能培育,忽视培养大学生在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软文化”。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果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上,深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本文在研究中将语文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大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深入剖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我国语文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两者相结合的策略,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具有十分独特的人文性特征,大学语文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特质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从哲学上看,大学语文是一种存在形式,即技能型传递的语言文字形式。大学语文又是一种意识存在,它不仅包含了人物的思想、情感等意识形态,还凝聚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传统文化因素,这些传统历史文化,多是民族的精髓,对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大学语文教学题材中所凝聚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对提升和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高校语文教学培育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语文在丰富学生的情感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通过直观的方式、感观的形式对事物进行描述,将故事中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注重以传统优良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我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语文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语文教学侧重“实践”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听等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优点是潜在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结合是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两者的结合起到十分重要的相互促进作用,语文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高校语文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定位不清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经过对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调查发现,语文教学定位不准确是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尽管教育部十分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在高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难以对大学语文进行准确的定位。

语文教育教学定位的偏差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很大的限制性。大学语文定位的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学校的高校语文教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目前我国有67%的大学将语文课程列为公共基础课程上,但是高校语文教学边缘化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70%以上的学生不愿意将大学语文与专业课进行并列设置,并且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冲突,大学语文的放弃率往往最高,为92%。学校的管理层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也是语文定位不清晰的重要原因。学校管理层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忽视,造成我国大学语文的教育价值出现了偏向性错误。

(二)大学语文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内容实际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尤其是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55%的学校存在语文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隔离的现象,这些学校在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师主要以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为基础,来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自我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这种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不能发挥高校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培育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际上大学语文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要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大学语文教育也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育,在对优秀题材和故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大学语文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是影响我国高校语文教学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一大阻碍。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难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当前我国高校语文教学多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育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对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也不具有优势。即使对某些凝聚优秀传统思想的素材进行讲述,学生也仅仅是被动听,然后逐步淡忘,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高校语文教学进行准确定位,在高校语文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同一目标,实现高校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并共同发展。对大学语文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在促进大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强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把握对语文教育的定位,提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层对大学语文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两者紧密结合,从而明确大学语文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内容,发挥高校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作用。

(二)挖掘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

第一,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功能。文学作品是对客观世界表象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现实生活典型的描绘,深化大学生对人类现实生活状态的认识及反思,教育大学生尊重社会客观现实,少走弯路,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励志教育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和目标,优秀文学作品的励志功能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励志情感,增强大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和观点的认同感。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翁的励志精神的歌颂,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培育大学生对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精神。

第三,挖掘文学作品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重要问题,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利于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会经常出现对压力、不幸、灾难、挫折等负面因素的理性思考,作品中渗透出的积极乐观心态,有利于增强对读者的心理暗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校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高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模式,例如在高校语文教学中首先要以课堂为主,选取优秀的语文读物。一般情况下,入选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弘扬爱国主义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为主题。例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年轻一代学生求学时的各种艰辛,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等新一代的年轻人要珍惜眼前美好的读书环境。在该文中作者还采用了与太学生对比的方法,以此来说明通过主观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日后的成功,整篇文章用词简单,但是文中所折射出来的深刻道理却是十分令人鼓舞的。而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也曾多次借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生活在唐代鼎盛时期的李白,其诗词大多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这对培育当前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第11篇

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提高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教学机智是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尤其意味深长。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培养全新的教育理念。理念决定思想,思想指导行动。教学机智是教师灵魂深处教学观、学生观的行为外化,反映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所以只有加强教育思想建设,才能固本求源。

2.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偶然事件”和“意外”,其实这些事件并不偶然,它与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遇事沉着,处变不惊,积极主动地找到与课程的联系,把控全局,便能成竹在胸,就能调好“育人”和全面发展的琴弦,弹出最和谐、美好的协奏曲。这正是生成教学机智的必要心理准备。

3.提高教学情境的敏感性和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情境中突发的“意外”事件,教师无法预先设计。要维持课堂动态平衡,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当机立断,准确恰当地反应。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高度的课程敏感性。新课程需要教师的灵敏反应,主要是对学生心智活动和情绪反应的敏感。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也不能只是等待和接纳,而应是悉心敏觉。

二、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不尽人意。因为语文教育有着划一性的特点,所以有的教师完全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就懒得把一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进课堂。语文教育因而陷入了一个“鸡肋式”的尴尬局面。

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并积极开发与利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学习语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眼界越开阔,精神享受越丰富,追求美感越迫切与繁多。社会风气影响着中学生的审美观、欣赏观。如果没有正确的诱导,让社会各种思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会让部分学生迈入审美欣赏的误区。为此,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诗歌的审美欣赏。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语文教学在诗歌的析解方面,要净化学生的灵魂,纯洁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前人创设的浪漫意境中追求自身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闪光。

2.小说的审美欣赏。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深入细致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是学生增强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以及丰富情感世界、内心思维的最好的审美内容之一。通过对小说中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洞悉,鲜明生动的人物情感心理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把握、对内心心理的调适。

3.散文的审美欣赏。散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它不仅有情韵律动的节奏美,也有形象鲜明的画面美和直觉美,更能表达和描写自然的绚丽与质朴、人性的善良与亲切、情感的纯洁与美丽。散文所写之物不只是以人物为主,也可广括景、物、事。在散文家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抒情写实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欣赏,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能够做到的。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无效形式过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过多的根本不具有示范性的示范课程,有省组织的、市地组织的、校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课程应有尽有,并且在这其中还有很多教师获得了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我们不谈这种做法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们单纯从这些课来看,一节课需要调动很多人的精力,用一周甚至几周的时间进行准备,最后由一人将准备的内容表演出来,是真的具有很大的意义的吗?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更多了表演成分在内,教师们过于追求形式之风,造成课不是讲给学生听的,而是表演给评委看的,并且学生还要配合教师,这种教学形式谈何示范性?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相对较高,而新课程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接受新理念,运用新教学手段教学,所以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会感到不适应。有的教师是因为长期发展下来,自己拥有了一套教学的方法,从自身观念上就不愿意做出改变,还有的教师是因为自身专业准备不足,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大幅度改变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们要做出调整和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的。

3.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学生们普遍存在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多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缺少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很多学生更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全部是围绕考试展开的,被动的看书做题,很少主动自觉的去学习。个别地方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重视显性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和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系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忽略了语文教育特点,忽视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1.少些形式,多些实在

笔者认为多一些教师之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形式的会议,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检测水平,使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提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初中语文教师应对学科基础知识技能有准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对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必须熟练掌握,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的价值,尤其是要掌握语文学科在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以及学科知识的应用前景,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视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阶段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学本质,语文知识的学习包含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内容,我们要保证既定的教学目标要全部实现,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人都是在不断总结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首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还要学会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去借鉴和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和成熟的经验。另外,还要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对自身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定位进行反思,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珍惜课堂教学的时间,浪费课上时间才是在最大的浪费,结合学生的知识需求,去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