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

时间:2023-08-01 17:4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

第1篇

一、高中地理的教学意义

高中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学的重要课程,地理这门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洞察力,拓宽学生的见识视野,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不是高考的重点课程,但它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包含各区域的地形地势、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及其风土人情等。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公民的自我修养,它是一门生活课和常识课,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

二、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现如今还有很多学校的课堂以老师为主,没有顾忌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老师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地讲课,学生的收获却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地理这门学科不能死记硬背,它是一门偏向理科的学科,它的学习要结合课本的图形等信息进行理解、吸收,单纯地死记硬背不仅不利于地理的学习,反而会使学生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认识,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爱学习。

2.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不感兴趣。

很多学生对地理这门科学不喜欢,不愿意去学习,更有甚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了这种心态,学生就会变得懒惰,不会主动学习。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就没有想去坚持的理由,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就会退缩,不愿去前进克服,渐渐的就会想到放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

3.对于地图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就像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措施一样,地图的学习对于地理教学十分重要。地图的学习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由于地理这门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它包括地势地形、地域气候、区域文化、政治制度等内容,所以很多学校就忽视了地图的教学,加强了其他部分的教学,看似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际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教学核心,因此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地图所表达的内容,地理学习逐渐呈现出障碍。学生连地理的核心内容都没有完全掌握,地理怎么可能会学好。

三、改变地理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1.恢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地理课堂中,老师要抛弃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动融入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时候,老师要采取引导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要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世界时间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将时区等概念讲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参考课本自己思考世界时间如何换算。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独自把课本看一遍,并且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逐渐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习题,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2.有效地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学生学习地理,必须具有识别地图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若看不懂地图,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另外,地图可以把很抽象的东西具象地表现出来,所以,有效地把地图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非常重要。例如,在讲大气和海洋的运动时,老师要把课本上的地图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箭头及其每一条线的具体含义。加强地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3.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分析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思维、拓展。一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思维性;另一方面以问题脉络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杂乱性,进而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精准化掌握与重点性拓展,全面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1明确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地理教学的方向性与侧重性

1.1问题导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以问题创设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实践模型以及思维模式。

1.2可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来框架化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的系统化掌握与拓展

每一个地理问题都可以是对高中地理知识重点的具体性分析与拓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所有问题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性认知与掌握,并通过问题模式来细化对重点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掌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1]。

1.3问题导学可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的构建主动型的地理思维模式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蓝本来组织学生积极思维与高效互动,使得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高中地理思维模式以及思维重点,尤其是帮助学生全面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性的地理思维偏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思维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核心以及知识逻辑要点。

2以多元问题角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2.1以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性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实现学生在具象性的问题情境中对高中地理内容的精准理解与重点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的三维模型来组织问题导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地球公转模型以及相关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与有效性。

2.2以生活情境来实施问题导学,促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地对接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对接起来,以生活问题来完成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详细理解与重点掌握[2]。比如在组织《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南方季节性水灾、512地震、台风灾害等的起因、影响、预防等作为地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情节的分析与思维,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实践性掌握与生活化拓展。

2.3以小组讨论来组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以小组研讨来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掌握,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梳理与分析,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全角度、多方位、细致化掌握。比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化的分析性梳理,使得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思维角度以及知识点认知面,进而提升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

3强化对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管理强度,增强问题导学的教学有用性与针对性

3.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运用,实施差异化的问题导学策略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显著学习差异,需要将教学问题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的细致化了解上,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辅导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来及时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与形式,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

3.2控制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实现问题情境与地理知识点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问题本身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控制好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一方面需要将问题导学内容与具体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整合与对接,实现问题导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控制好问题本身的难度与数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得懂、学得快、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导学的教学作用与意义[3]。

结束语

问题导学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立足于问题模式,选择具有思维难度、教学引导、知识点显著的地理问题,通过问题研讨式、结论展示式、归纳整理式、分析拓展式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准、高效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以及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阳《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8)

[2]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6(7)189-189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7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协调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当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协调发展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不但要重视学生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过程的评价,从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现象,流于形式,没有将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不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要想实现地理教育教学的进步与飞跃,必须要有教育理论作指导,而当前的教学情况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缺乏应有的理论做支撑,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地理教学广度与深度,难以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造成了地理教学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教学,教师会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使得地理知识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发展个性。

1.重视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当地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和特点,自主写地理调查报告,同时还能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信息等,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之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明旅游》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在谈谈看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内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观,而高职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学案自主预习,学生自己提出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研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发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之上,通过学生发言引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和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多变

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广阔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观,很多知识有着直观性和趣味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其中包括挂图、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具,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团结就是力量,每一个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和组内其它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提高。另外,教研组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制定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使每一个教师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学的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手段,突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渗透到实践中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会求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J].大观周刊,2011(47).

[2]何玉红.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课堂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

第4篇

关键字:高中 ; 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按照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千方百计的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能力、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利用相关地理知识获得一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要素,如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关注,增强其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观念和意识。

一、优化教学设计,突破课堂障碍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其课程设置意义重大。所谓“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里说到的基础性,实际上也就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性质。即是一门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素质的教育。他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为目的。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筛选,有重难点,并且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高中地理课程走向学术化、成人化的误区,致使课程内容偏难,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所以,课程设计要具有基础性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内容,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学生,实现兴趣教学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生动、活波、有趣的课堂必然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但是只是一时兴起的兴趣同样也是无法对学生造成真正影响的。而学生如果真的热爱这门学科,除了有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了这门学科对于自己的意义,并被这门学科的内涵深深吸引。所以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因为地理学是关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或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地理学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其在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当代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据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还要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学习、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改善学习方式和方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不断增多,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获得进步,也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习高中地理,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会给这门学科的学习带来较高的效率。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技能,而且也是他们今后进行终身学习的良好开始。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积极对待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善于想像和思考;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积极积累知识经验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等。

由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用以应付高考的,更重要的是高中地理还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段。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后,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

第5篇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实质按照中学地理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中,“有效”是教学的关键,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判断学生能在课堂中学到什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目前,有效教学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分别为:第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通过教学,能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愿意学习”,以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教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应该明白这堂课的意义,学生在这堂课中应该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第三,重视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措施

1. 创设问题情境。在地理教学中,问题环境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建立完整的教学问题环境,不仅能够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必修Ⅱ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说一段过渡语,以顺利地将教学内容接引到课堂上。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中,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非常迅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已经实现了全国公路网的覆盖。可是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学校想要组织一次旅游,从×地到×地,打算通过铁路到达目的地,你们知道应该怎么走吗?为了让大家不迷路,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页,我们来一起学习《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在创设问题环境中,教师先通过一小段间断的语言,分析了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再指出一个假设,用“学校组织旅游”的话题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迅速想到:“去旅游?到哪里旅游?靠什么样的方法到达目的地?”;最后,教师用“迷路”的字样缓解课堂气氛,缓解枯燥的课堂环境。

2. 合理应用提问艺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提问艺术,转变传统的“明不明白”、“对不对”等地段的问题形式,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沿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说:“××同学,请你站起来,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学生站起来之后,教师可以问:“××同学,城市机构划分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那么你知道城市功能区划分的表现是什么吗?”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从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几方面简单的回答教师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问:“其实城市的功能区划分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请你以本市为例,讲述一下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情况。”与之前的问题相比,这个问题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必须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问:“你对本市的城市功能区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能说一说我市城市功能区划分存在什么问题吗?如果你是市长,请你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教师的连续提问,会促使学生不断的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提问艺术 内涵与要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7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师不再如同以往一样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绝对主角,现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那么,对于具体的教学而言,教师常常会通过一些和科目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就牵扯到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我们都知道,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提问,通过这个提问来辅助教学。那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会如何进行提问呢?对此,笔者将以多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来简要探讨一下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明确提问的内涵

何为内涵,它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定义,而是指某一事物的含义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所以对于地理的提问艺术而言,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提问艺术,它对于地理教学又具有什么什么意义。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需要运用问题的提问来开拓学生思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门语言艺术,更准确的说来,是一门提问的说话艺术。既然是说话艺术,就牵扯到说话的主体与客体。对于提问的主体――教师而言,首先要具有明确的教学意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层面上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对于提问艺术的客体――学生而言,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引导性的提问也才会具有意义。

所以,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辅助,它虽然并不直接进行言传身教式的知识讲授,但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来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和了解他们所听到的知识点,并加深印象。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明确学生的听课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针对这种反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以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

二、关于地理教学中提问的几点建议

在上文中,我们讨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艺术的内涵和教学方面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上的提问对于地理教学是多么重要。因此,笔者在这一部分将以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提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教育,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艺术和问话艺术,更好的让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使得学生可以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个人化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加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那么,要_到以上的效果,我们需要做到下面的几点要求:

(一)问题设置要准确

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因为只有严谨的态度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正常且顺利进行。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而言,我们首先需要保证自己设置的问题的准确性。只有当提问的问题是正确的、有意义的,学生对此所做出的思考和回答也才会发挥其本身所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其次,问题的准确性不仅是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体现,更是学生借此把握知识重点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而言,在上课的过程中,除却自己的听课之外,与教师唯一的交流就是通过课堂问题的回答与提问。因此,教师提问的问题的准确性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同于以往占据主体地位,但仍然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了解,确保自己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所谓的层次性指的是要由易到难,由简到难,问题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水平有限,我们不能一下子去提问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这样不仅容易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也容易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的气候时,教师通常会和我们国家进行对比教学。我们不能一下子去让学生回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气候最大的差异是什么?”,而是应该先去提问学生“澳大利亚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在此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再来提问这二者有什么差异,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轻松地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解答要专业

对于教学中的提问环节而言,教师的回答同样十分重要,可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的意义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回答,可以说教师的回答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教师的回答要专业,这里的专业并不是所谓的正确性,而是要合理,要符合为人师表的形象,要对学生的回答负责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在回答过程中一定要分出对与错。对于学生而言,鼓起勇气来回答问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因此教师在回答时要注意措辞,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毕竟鼓励性的学习效果大于批评式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强调教师的解答要专业。这种专业还体现在教师在回答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最好是让他们自行讨论,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教师又可以借着学生的自行讨论来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掌握教学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式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并作出专业的评价。

第7篇

自古代开始,沙盘就被应用于军事上的作战方案制订。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在地形景观图、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行业以及工程设计等领域均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研究表明,沙盘模型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彻底打破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沙盘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转变教学观念,扎实理论基础 

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大都采用“板书+口述”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下面认真听讲、做笔记即可。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大,多媒体教学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被逐步推广和应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地理知识的时间。同时,学生也不必在课堂下按照教师的板书和讲解而“奋笔疾书”,只需要拷贝教师的地理授课课件,即可在课下随时进行观看和复习。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依旧无法直观地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和理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将那些比较抽象的交通路线、地形、地势和地貌等制作成简易的塑料沙盘模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教学,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沙盘模型,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而且这种沙盘模型的制作材料易得,成本比较低。 

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图形分析力等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沙盘模型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空间图形构造能力,化抽象的地理知识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地理知识,从而以直观的地理沙盘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构造力。另外,沙盘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沙盘模型来开展教学。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沙盘模型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的学生配备一个专门的沙盘模型来进行学习。 

比如在讲解“交通线路”部分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配备一个有关交通线路的沙盘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交通线路知识。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目的。 

3 自制教学沙盘,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沙盘模型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因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学生可以不再畏惧这门繁杂、抽象的学科。同时,借助沙盘模型的合理运用来使学生逐步养成空间构造观念,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图像分析能力。另外,沙盘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束缚,化繁杂的教学知识为生动形象的地理学习。沙盘模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并且由于其成本要比多媒体教学低得多,还可以节省教学经费,因此,沙盘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大都只是运用地球仪等常用的地理模型,而很少运用沙盘模型等教学模型,所以无法改变目前大部分高中生读图能力比较欠缺的这种状况。如在讲解各国地名、地貌和地形等部分地理知识的时候,地理教师大都只是运用地理地图来开展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地理地图只是以平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也无法快速有效地了解地理地名和知识等内容;如果教师借助沙盘模型则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地名和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 

另外,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那些重难点部分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如果可以合理制作沙盘模型,则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高中地理教师在利用自制沙盘模型教学时应注意确保沙盘模型制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结合地理教材的内容和重点来合理确定模型的形状和结构。如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自制沙盘模型来帮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具体在制作沙盘模型时,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个比较大的托盘、一个杯子、一块规格为30 cm*30(40)cm的玻璃片和适量的黄沙等东西。在课堂应用过程中,教师把托盘放置在课堂桌上,用杯子将黄沙取出来,并倒在托盘上,为学生做出两个及以上数目彼此相连的沙堆来代表两座山体;然后引导学生来观察沙盘模型,针对山体的不同高度讲解这些地形的名称,比如山谷、山顶、鞍部、山坡、山脊等;接着用玻璃片将山体的一角切除来表示陡崖。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玻璃片来横切山体数次,并用粉笔做出各次切面的轮廓线来比拟等高线,从而就形成一幅山体的高线地形图,使学生更加简便地了解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1]。 

4 增强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沙盘模型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课堂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合理沟通和交流,那么即便采用沙盘模型来开展教学,也无法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和交流的质量,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互动沟通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准备合适的沙盘模型,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合理的教学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即便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教师也不可以批评学生,而应该耐心地指导学生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相关的沙盘模型,如海拔沙盘等,并借助模型让学生分析这些不同地形的沙盘特征是什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并引导学生自行制作沙盘模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地理教学中沙盘模型运用的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 结语 

总之,沙盘模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知识的记忆,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运用沙盘模型,从而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8篇

关键词:Google Earth;高中地理;教学对比

1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一种动态化、三维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Google Earth具有操作简单,三维化、动态化程度高等特征,将其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不但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直观的地理教学情境,还能够锻炼学生操作地理信息化软件的能力,起到地理教学的“双元效应”。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一种以Google Earth为主导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理论和实践应用学习,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2 教学实验分析

2.1 教学对象

选取本人任教的本校高一年级A班和B班作为对象,其中A班42人,B班42人,采用对比教学实验法展开研究,将A班定为实验班,B班定为对照班,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教学的可信性。

2.2 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为教学内容,展开为期1个学期的教学。教学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式,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判定对比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实施方式

2.3.1 对照班教学方式

在对照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该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课堂讲解。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等形式,为学生讲授书本知识,每节课留有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其次,作业设计。主要以试卷、书本作业等纸质形式,布置作业,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再次,通过周练,月考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2.3.2 实验班教学方式

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引入Google Earth,设计了三维化、动态化、情景化为一体的地理教学流程。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以Google Earth工具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以下,将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为案例,阐述基于Google Earth软件的地理课堂教学步骤。

【步骤1】构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讲全班同学带入机房,课程开始前,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全班同学展示了Google Earth的演示动态画面---“勇敢穿越海洋的孤舟”,画面中,一只孤舟漂浮在海平面上,它没有任何动力来源,但历经数月后,它却横跨太平洋,出现在了大洋彼岸......极富动态感的“孤舟漂流”画面,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而我也顺势引出“洋流”这个概念。

【步骤2】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实践

Google Earth的动态化、三维画场景,让大家对地理学习有了新的认知,而我则趁热打铁,继续利用Google Earth,引出多个教学问题:问题1:结合孤舟漂流的Google Earth图,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区域?问题2:调取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Google Earth图,观察并手绘?问题3:调取洋流与风带的Google Earth图,分析为何洋流与风向不完全相同?问题4:在Google Earth中观察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海水扩散图,分析我国会不会受到此次核辐射泄露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探究问题,要求他们利用电脑上的Google Earth,完成实践操作,而我则时不时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应用Google Earth的技术性问题。

【步骤3】总结实践心得,一课一练

当全班同学完成实践操作后,我对大家的实践成果进行了点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课后作业,理论作业即为普通的试卷、课后习题作业,而实践作业则是利用Google Earth,完成一些关于《大规模海水运动》其他学习内容的操作,当学期结束后,将学生们的理论和实践作业,一并计入考核总成绩。

3教学效果与分析

3.1 教学效果

在经过1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后,教师通过问卷法、统计法,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指标,结果显示:在“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何?”问题上,实验班89%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为65%;在“你是否能够轻松地建立起对地理的空间想象认知?”问题上,实验班75%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仅为45%。此外,从期末考核的成绩上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良率高达72%,而对照班仅为35%。整体而言,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化明显。

3.2 反思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注重,也不知道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入实践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地理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锻炼。而将Google Earth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则是一种很好的地理“理论+实践”教学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能够起到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亦是一种全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

由对比实验的结果亦可知,引Google Earth入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能够起到极好的效应,同时,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帮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建议高中一线地理教师以Google Earth为教学工具,探索更多、更好的“三维式地理课堂”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思辨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思辨性教学是指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以地理的发展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因此,必须立足于地理知识,在其基础上贯穿对其他科目的教学。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争取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思辨性教学课堂的效果。

一、构建思辨性高中地理课堂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上的提高。构建思辨性课堂有助于满足这一要求。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一个人的才高八斗可体现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这一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思辨性的高中地理课堂实用性极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对培养学生客观、思辨的思考能力有益无害。

(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和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激发他们对地理课堂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自发地去学习。按照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思辨性高中地理课堂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无异于是锦上添花。

二、构建思辨性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方案

(一)提倡探究性训练教学方式

探究性训练教学方式的引入是构建思辨性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助力。这一教学方式是把具体的科学研究程序压缩到一段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练习,接着利用具体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科研过程,从而增进学生对于地理自然科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零散信息的整合化能力等。

在这一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如其掌握知识的能力、现有的知识储备量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学。同时,在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以一些极具创造性的问题呈现出来,并且为学生准备所需的相关资料。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需贯穿始终。下面就具体地理教学案例进行阐述。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和全球性气候变暖”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第一阶段大体可以列出以下几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在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全球性气候变暖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持续性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直接与间接的后果?在第二阶段中,积极引导学生以这几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和答案。在第三阶段中,则让学生带着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和自主思考获得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可以使学生自发地形成讨论小组,交换意见和看法,开拓思维,通过具体的探讨,形成强烈的认知感,增加求知的欲望,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体现了思辨性的特点,以思辨性的思维模式去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展示了构建思辨性地理课堂这一宗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辨性教学方式

高中思辨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理论,同样也离不开实践,这二者缺一不可。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才能更好地保存理论教学的成果。这不仅仅满足了教材教学的要求,更是符合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进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设备,如天文望远镜,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认识宇宙,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第10篇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于某地区高中做了调查。在文章的附录中有具体的问卷内容。此次调查问卷总数281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率是95.39%,共268份。从调查结果看,在学生“是否感觉到地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问题上,X中学问卷中认为“联系紧密”的占56.4%,而其余的几所学校对于这个答案的占比是不足50%的。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给出答案的相似性是非常高的,其中将地理课之所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因为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更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一自然天气现象引起非雾霾地区的学生重视,实际的生活中这种气象是非常罕见的,也不能理解在这种天气下生活的同龄人,地理教师可以在这一题点上进行教育,为学生构建地理教学的认知结构。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好途径,这套认知结构在辅助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也能反映出他们的思维模式。针对学生这种自主形成的认知结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轻易否定,应当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原有的、自发的认知结构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只有对其善用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才会更为完善。

二、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认知结构构建的因素

1.传统的应试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杠杆作用,高考这面定向旗帜显然不受教育改革之风而拂动,掌控了社会教育认识导向。这一导向的偏差导致学校以及教师在办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被固定,升学才是受教育的目标。一些不具备应试能力的课程会被忽视。

2.高中教育资源短缺。学校没有图书室,现在我们学校没有供学生阅读参考资料的图书室,即使是有图书室的学校大多也是不针对学生开放的,只提供教师学习借阅。校外资源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不敢想象的,城镇中知识资源对高中的学生来说路途遥远。

3.高中的师资力量,高中的教师队伍是存在一定非专业性的,针对专业不对口的学科,教师缺乏专业素质,不能驾驭这个学科,所以只能将书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

三、强化高中地理教学认知结构构建

1.教学课程整改,将新课程应用到传统地理教学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价值观,明确国民情感,使地理课程具有鲜明的课程特征,使其他课程无法超越替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引用“变式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可以是教学方式的转化,也可以是条件的转化等。

2.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人生观得到改善,对于周围的环境、全球的自然风景文化特征、人文风俗都会逐步形成认知,培养学生全球文化意识以及国际化眼光。

3.高中领导干部要大力宣传,使地理课程文化的重要性渗透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将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展现出来。

第11篇

关键词:契约意识;合作课堂;地理

一、构建合作课堂的必要性――高中新课改的地理课堂评价

1、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基于平等、自愿、双方合意的契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新课程的理念,更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也即在地理课堂中,师生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进行双方的约定,定好规则,形成契约,更好的调控课堂的活动过程。

2、地理合作课堂的内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明确责任分工的教与学的过程。从这个内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存在“契约”关系,“教学活动目标”是师生双方“契约”的利益所在,“责任分工”则规定了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有效的课堂就是履约,反之就是违约。教师承担“达到教学活动目标”的责任,就是如何“教”好;学生的责任是如何“学”好。学生为了得到“利益”,就必须服从与教师的“约定”,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在课堂中形成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式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视地理课为“闲科”或是“副科”,即使地理也是高考科目,但分值比语、数、英三科低,地理学科地位导致地理课堂面临较多问题。有的学生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课堂纪律较为松散,有时候教师需要花较多时间进行维护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实施,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学生没有很好的执行,比如,在进行区域地理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区域定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说出其中一二,更谈不上在做练习题中加以应用了。如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呢?这是地理教师较为困惑的地方。

2、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为精神较涣散,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大多时候是被动地参与学习,少动口、少动手,导致实际操作能力较为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自律性强的学生,认真听课之后,勉强能记往一些机械式的记忆型的知识;而自律性较弱的同学,听着听着,渐渐地失去注意力,然后就犯困,甚至有打瞌睡现象,一节课内没学到多少东西,感觉到学习是件苦差事,巴不得赶紧下课,这样的学习效率相当低。

二、在地理合作课堂与契约意识教育的契合

1、从教学管理方面建立 “契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进行全程的调控,这是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如果课堂一盘散沙,学生纪律涣散,无论教师课堂讲行多动听,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课堂。为了始终保持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与学生进行协商好,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要求是什么,愿意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谁负责监督,若有违返纪律,该付什么样的违约责任。师生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口头立了这个“契约”,那么,学生这种契约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违纪行为,对于维护课堂纪律有良好的作用。在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对于学生的“违约”责任需要明确,师生双方要履行契约,这样的契约签订才有意义。教师在制定这个“违约责任”时,要以人为本,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情感和身体等不造成伤害,比如,上课前征求学生意见,“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中玩手机,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手机收上来暂时代为保管,同学们同意吗?”征得学生同意后,到时候发现学生真的在玩,那么教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代保管”而不致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从教学过程进行建立“合作契约”。

高中生的心理已较为成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果短时间无法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与他们进行订立契约,让他们从责任及义务层面上进行重新定位“被迫”学习,形成合作式课堂,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契约”: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认真备好课,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地理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进行课堂教与学的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课堂教与学朝着互相有利方面发展。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应注意分层次进行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个性及能力水平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愿性,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合意性。

第二,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契约”: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培养新的能力,合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需要发挥同伴互助,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个人的积极成长,有的学生可能在小范围里敢于积极发言,激发灵感,有表现欲,但在大集体中,有可能胆怯,扼杀了他的表现欲。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已明确把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理念进行实施。为了强调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契约”意识:我们之间要进行合作,合作的结果有两个,一是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得到教师的好评价;反之,若不进行协作,结果有两个,一是学习效果受影响,二是得到教师较差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3、从教学的评价方面进行建立“评价契约”

“评价契约”: 由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自主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见附表),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的个人或是小组,学期结束,评为地理学习先进小组或个人,记入个人成长记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给全班讲地理小故事或表演小节目等。教学过程中实施这种激励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以契约意识教育促进中学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3B068)”

附:各小组地理合作课堂学习评价表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自评 师评 总评

课堂纪律

学习表现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第12篇

摘要:中考加试地理虽然可能会加重一些学生负担,但对高中甚至整体的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建议: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重视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制定合适的考试政策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中考;地理;重要性;建议

我经常被人问起:你教哪一门课?我说地理,很多人就会说:地理是小科,不是高考科目。我说中途是停了几年,后来又恢复了。听话的人连连叹息。而叹息中带着一丝轻蔑,又带着一点怜惜。此时,我总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好像没有多大意义。地理真的不重要吗?这个问题大到专家小到百姓,对地理理解不同,答案也是多元化的。首先从地理恢复高考的事实可以证明,专家是认同地理的重要性的。其次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什么知识最重要?这个说法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来努力。试想一个能让原子弹爆炸的人却搞不清方位,一个掌握地区发展大局的人却弄不明白什么是区位,这是多么的可怕呢。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其实要靠一种先进的生活理念来维持,而这种理念的最先进之处在于可持续。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不能因为中考没有设置地理学科,就随意放弃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初中地理教育。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每次给高一同学上课时,都感到遗憾和痛心。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空白或者说是缺失,他们有的连本省的省会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是其他省的省会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他们不但缺失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地理知识,同时也缺失了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的实现。因此我觉得加强初中地理教育非常重要,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

由于我市的中考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对地理课兴趣较弱,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应具备的识图、读图和画图的地理素质较差,这些直接影响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主要表现为:(1.)新修还需补旧知,增加了高中教学的内容,影响了高中教学的进度。(2.)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高考复习中,教师不得不安排很多课时对区域地理进行补弱。可见,初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存在对高中甚至整体的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我对中考加试初中地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中考加试初中地理调查材料

为了加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就初中地理学科中考加试进行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初、高中学生、家长、教师

2.调查内容(请认真填写):

(1).你赞同将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中考总分吗?( )

A.同意B.不同意

(2)你认为将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考试应在()

A.八年级B.九年级

(3)你认为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分值应折合成()

A.30分B.40分C.50分D.60分

(4)将初中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应从哪一届开始()

A.2012届 B.2013届

(5)若从2012届进行中考加试,考试范围()

A.七年级教材内容 B.八年级教材内容

C.八年级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D.与高中教材密切联系的内容

(6)你对初中地理学科中考加试有何具体建议?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家长、教师认为:中考加试地理虽然可能会加重一些学生负担,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高中学生、家长、教师大部分认为:中考应加试地理,否则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就会感到十分吃力,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拦路虎。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中考加试地理利大于弊,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二、思考和建议

鉴于上述原因,我大胆的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

初中地理教师不但应具备地理专业知识,还应扩大与地理相关的知识领域;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地理新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地理研究性学习和地理社会实践能力,直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多数初中地理教师也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优秀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重视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

地理教师专业不对口、教法落后、兼职教师多、职称层次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具缺乏等问题是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表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缺乏兴趣。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全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改革初中地理会考制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出水平和新意。

3.制定合适的考试政策促进初中地理教学。

毋庸置疑,考试仍是目前组织教学的指挥棒,合理的考试政策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年八年级会考由区教研室统一安排、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真正让学校和教师重视起来。向上级建议中考政策中要体现地理学科的位置,如果中考科目有了,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能对地理学科重视一点,平时上起课来也能有点干劲,不过考试的方式不要过于太难,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