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的发展

商业模式的发展

时间:2023-08-01 17:4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商业模式;趋势;商业生态系统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最早把经济看作是生态系统的是罗斯查尔德,他形容经济生态系统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好被看作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是美国战略专家詹姆斯・弗・穆尔(JamesF.Moore)于1993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新观念,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这种经济联合体具有特定的经济功能,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赵湘莲等学者这样描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表现形态:“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商业系统。但它与一般商业系统不同的是,它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中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处在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两端的单位是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网。链网式集成形成了系统存在的基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每个成员仅是价值网中的一个结点,执行着某一功能,某一结点的缺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成员之间的协同进化会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但它与生态系统又有所不同的是,商业生态系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未来目标和构想的人工系统。系统中的成员必须分析在这种构想中希望扮演什么角色?希望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和控制达到一种什么程度?他们在价值网各节点之间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价值或利益交换的关系,并在共同的前景下对自身及系统进行精心管理。

因此,商业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商业系统和企业所具有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外,还体现为结构复杂、关系复杂和行为复杂,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是典型的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二、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网络,不仅具有企业网络的一般特征,同时它还具有以下必然遵循的自然生态现象几个核心的特征:

第一,存在就是目的。生存与生命的繁衍,是物种在生态环境中基本的行为动力。物种从环境中去的资源,纯粹是为了延续本身与族群的生命,并非意图对其他物种有任何贡献。在生态说的概念下,“生存”本身即是商业模式存在的目的。企业在社会中挣扎求生的情形,就像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求取生存的情况一样,我们注意的焦点在于企业商业模式如何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以持续本身的生存。至于商业模式的存在到底对社会有什么功用、对消费者有何意义、对社会福利或资源分配有何改善,都是商业模式在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关心的重点。

第二,物竞天择。物种在面对其生存环境时,是非常渺小与无助的。在生物演进史中,没有任何一种物种曾经改变过生存环境。因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态学的基本理念。这种宿命观,和传统的策略者抱着“人定胜天”的哲学观,和信服“自己的命运操在自己手中”的主流思想,有极大的不同。换言之,生态说基本思考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如何由环境中取得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来适应当前的环境,而非商业模式对环境有何贡献或影响。同时,在商业模式被环境支配的被动性立场下,我们应理解,商业模式生存是配合环境进化而非进步的结果,重点应在于“适合”而非“完美”。

第三,长时间,宽视野。传统的策略逻辑以个别商业模式为分析单位,不论是商业模式本身的条件能力,或未来的发展策略,均以单一商业模式为分析对象。然而,族群生态学是研究物种族群如何适应环境的一门科学。从生态的观点思考,当环境条件产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条件相似的组织族群,即使其中个体的行为各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强弱的生存能力。但就长期而言,整个族群被天择淘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换言之,生态说的策略逻辑是适用于整个族群的,个体是无法对抗这个趋势的。当然,它亦必须亦较长时间幅度来观察,才能验证逻辑的正确性。

生态观点既然不以个别组织为分析对象,它的议题就常常围绕在大结构上,去推论企业与其他各类相关利益组织或竞争组织之间的关系,或考察如何还有一些关系的安排,以及对法令政策、人力结构等环境因素所做的调整,以求取族群的生存,是一个典型的宽视野的巨观思考。

三、商业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类型与策略

(一)战略类型

1、核心型战略。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充当商业生态系统调控者的角色,通过影响这个系统的特定行为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网络核心战略是指在改善生态系统的总体健康情况,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使本企业取得可持续的绩效的一种运营战略。其特征是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努力构建外部的网络结构,积极维持整个网络的健康并从中受益。

2、支配主宰型战略和坐收其利型战略。坐收其利型战略是一种不连贯的战略,采取该战略的企业既不愿意通过一体化来控制生态系统,但又过多的从生态系统中攫取价值。即采取这样战略的企业既不承担为生态系统创造价值的责任,又不愿意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分享价值。这是一种弊端明显的战略。支配主宰型战略是指某一企业通过横向一体化或者纵向一体化直接控制和管理商业生态系统,但它过度的管理了生态系统。这种战略虽有弊端,但支配主宰者创造了大量的价值使得过度攫取价值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3、缝隙型战略。着眼于专业化和差异化,将自己独特的能力集中在某些业务上,利用其他企业提供的关键资源来开展经营活动。缝隙型企业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有效的利用整个生态系统的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

(二)发展策略

1、顺应策略。这个策略的基本理念是,承认这个环境没有办法改变,也不准备去挑战这个环境,只希望在变化环境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2、快速追随策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快速追随对忽然出现的市场是成功的关键。要做到快速追随,“同步工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任何研究发展的过程,都是从基本的构想提出,然后开始研究后,准备推广,培训,如此必然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施。今天如果要让商业模式准时实施,就必须让这些活动同步进行,当构想刚出现时,就已经开始准备推广与培训。唯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商业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市场需要。

3、生存与繁衍策略。当外在环境变化很快速的时候,企业要记得,生存是第一优先。若今天不愿意顺应大环境来做改变,只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可能很快会被环境淘汰。但今天大环境的改变这样快,要赶上环境的变化是一件困难的事。什么时候流行什么商业模式,很难在事前掌握,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制定适当的商业模式繁衍策略。

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维护措施

在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个起支持作用的企业,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不仅要推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还要维持它的健康与动态平衡,并不断增强它的生命力。

第一,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IBM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而且提供的是平台型产品,其可以称得上是所在生态系统核心企业。但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可能会猜度,会不会在合作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暴露自己的业务和优势的风险?因此,为了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就必须给它们留出足够的价值空间。1999年,IBM决定放弃应用软件,专注于发展中间件。中间件目前在软件业务中还只是一个很小的类别。正是由于避免与众多的应用开发商争利,IBM才赢得了这个群体的信任,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

第二,保持理念的先进性。要提高协作和创新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能够被各方接受的统一理念。这个理念还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前瞻性,否则就很难保证这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存续,更不用说获得什么优势。

第三,推动生态系统中的合作。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必须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创造活动,其中既包括合作伙伴与自己的合作,也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核心企业要能提供一些免费的资源和资讯吸引其他企业合作,从而加大合作的力度,力争把蛋糕做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第四,控制生态系统风险。核心企业在推进生态系统内部的合作时,必须把生态系统中的风险控制到最小。核心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时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降低风险,系统中的骨干企业应对其他企业的弱项予以适当的帮助,以降低整个生态系统的风险。另外,商业生态系统还要重点防范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赵湘莲,陈桂英.未来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系统[J].经济纵横,2007(4).

2、李炜,王安民.构造健康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模式[J].中国经贸,2007(12).

3、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新华出版社,2006.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供应链;商业模式;对策建议

一、引言

在现代科技信息推动下,互联网经济时代悄然到来并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了跟高水平的要求,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求。互联网经济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了外部宏观环境、提供了新理念和方法、强化了持续创新能力。但是,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缺乏完善的规划和至、各方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专业化人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了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宏观环境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各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互联网经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经济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发展新模式。而供应链商业模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互联网经济为其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使其创新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外部环境中,进而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模式的不足,更加高效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供了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新理念和方法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创新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作为支撑,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是充分融合了新发展理念和方法之后才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能够充分借助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互联网经济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其能够摒弃传统模式的影响,顺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着眼长远制定全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加快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步伐。

(三)强化了供应链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互联网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整个市场需求处于快速发展变动中,因此供应链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传统模式的影响下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不足。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创新基础上,其发展充分融入了创新理念和方法,因此可以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提供有效的创新支持,使其可以借助互联网经济的诸多优势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并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三、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互联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认识,没有给予其必要的重视,不注重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软硬件设备、人员配备、内部环境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支撑。

(二)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对于供应链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发展还缺乏有效的发展规划,主要是对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缺乏有效的认识和预测,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存在短视行为,进而使其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发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难以紧跟其发展趋势,因此在制度上缺乏先进性,进而难以发挥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保障作用。

(三)各方的参与度贡献度不高各方的积极参与是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均较低,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对自身的重要影响,将其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模式,与自身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不愿意参与到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同时,虽然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有部分企业参与进来,但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贡献度相对有限,使得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互联网经济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代表,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人才也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一方面,各企业不注重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其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得不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其专业能力,因此难以发挥内部专业人才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没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人才,现有人才团队得不到有效补充,外部先进技术和理念难以流入,因此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进程缓慢。

四、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融入到各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因此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充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促使管理者之间进行积极对话和合作,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出良好的应用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的步伐,在软硬件设备、人员配备、内部环境等方面都要进行及时更新,创新发展理念和方法,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全面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加速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制度作为保障,以此确保其顺利实施。一方面,要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基础,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根据供应链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高效利用,确保其商业模式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发展制度,对商业模式发展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定,确保其整个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制度层面的保障作用,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供应链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需要提升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因此在互联经济下不仅要提升供应链各方的参与度,还要提升其贡献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经济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积极邀请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主导,充分吸纳各企业成员的参与,通过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升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规模效应,降低发展成本和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要对供应链各方的职责进行严格的划分,对其在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客观的考评,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机遇,提升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是促进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关于互联网经济和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方面的培训,提升其专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人才对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供应链中各企业要通过充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互联网经济和供应链发展方面的人才,实现对现有人才团队的有效补充,为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建立强大的人才库。

五、总结

第3篇

关键词:O2O;新型C2C;新型旅游业

2014年11月18日,由IDG资本主办的“硅谷对话北京”行业峰会如期举行。此次峰会将以“共享经济与O2O中的C2C”为主题,中美两国与会嘉宾通过专业、高端的对话,探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的O2O的发展机遇。

自2013年以来我国O2O市场不断崭露头角,一时间,打车软件,外卖平台,同城团购等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O2O的商业模式带给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一种新的思考。

而O2O中的C2C无疑是整个O2O中最耀眼的一个部分,在这里,线上到线下的高效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灵活得到充分的结合,这个崭新的市场注定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经济和供需关系,而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一、O2O与C2C的特点

1.O2O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的概念非常广泛,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可以通称为O2O。

O2O的特点是高效。众所周知,传统的信息传递必须遵守传统供应链的流程,信息的传递不可避免的受制于门店。而O2O模式以移动终端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传递。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实现信息搜索,同时信息搜索与消费这两个过程相分离,无形中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2.C2C

C2C指的是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交易,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作为卖方出售商品给另一个消费者,是电子商务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种模式。

C2C的特点是个性化。消费者普遍具有追求个性化的特点,所谓个性化也就是符合潮流、彰显特色的产品。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规模化的B2C模式具有许多弊端,也决定了C2C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终模式的地位。

3.小结

综上所述,依托于O2O的新型C2C带动整个服务业的革新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相比较于现有的O2O,新型C2C式的O2O的优势到底如何体现?

二、我国目前O2O的现状

1.老牌O2O的现状

(1)团购平台举步维艰

团购鼻祖Groupon业绩遭遇持续冷冬,目前市值预计甚至不足40亿美元,远低于2010年谷歌对其报出的60亿美元收购价。而反观国内,经历了昔日“千团大战”洗礼幸存下来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两大O2O巨头迟迟未能上市,倒是专注于做分类信息的58同城率先实现了IPO,抛开昔日环绕的光环,我们不禁会问:老牌O2O到底怎么了。

之所以外众多老牌O2O企业纷纷遭遇发展瓶颈,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O2O模式主要是在贩卖信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和服务者本身就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沟通,使得老牌O2O们所贩卖的信息的边际效用在不断减少,其结果注定是不容乐观。

(2)闭环O2O的弊端

所谓O2O闭环实际上就是指两个O之间要实现对接和循环。也就是由Online到Offline,由Offline再到Online。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增加用户粘性,但是实际上闭环O2O其实就像是一个笼子,把服务者和消费者们都套在这个笼子里,一旦一手握有服务者,一手握有消费者,那么就可以一面压榨服务者,一面压榨消费者,这样一来,获利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不过实际上,由于O2O本身并不像传统的电商一样完全通过Online进行交易,所以实现闭环的O2O成为所有行业参与者的难题。

不过换一种思维方式,既然做不出笼子,为什么不能够跳出笼子,改变闭环O2O的思维方式,开始探索新的蓝海。

2.新型C2C的崛起

在传统O2O遭遇重重困境之时,新型的C2C商业模式正在悄然的强势崛起。新型C2C打破了传统O2O的布局,目标是去中介化,直接摧毁线下门店,解放手艺人。

2015年3月1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美业O2O企业河狸家上线达一周年。在雕爷发出内部邮件中,晒出了河狸家傲娇的业绩:单日破万单。成立仅仅一年的河狸家目前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美元。

传统的美甲业中,美甲师需要依托于实体的店面,店铺老板为美甲师提供了一个平台,美甲师就必须将订单利润的一部分提供给店铺老板。这样一来,经过层层“剥削”,美甲师们最终拿到手的利润不足创造的价值的一半。

而河狸家美甲定位于“手艺人上门服务”,砍掉了店面以及跟店面关系紧密的类似于作坊的商业模式。河狸家为美甲师们提供了一个自己的平台。在这里,美甲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技艺自主定价,与客户协商合适的时间上门服务。美甲变成了每一位美甲师的艺术创作。她们获得的除了更加丰厚的利润,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河狸家深刻改变着美甲师的同时,也改变着消费者的体验。传统的到店消费无法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预约上门服务不仅充分考虑了消费者需求,而且因为不考虑门店成本,使消费者享受到了合理的价格。

3.小结

近年来,类似于河狸家这种新型C2C平台还有很多,当传统的O2O饱受争议之时,这种直接把消费者跟服务者相连的新型的C2C却同时受到了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好评,这样一来网络平台所赖以生存的流量势必会更加乐观。因此,虽然目前这些新型C2C还在争相烧钱扩大市场,其优势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用“雕爷”的话说:“羊毛出在猪身上”,最终的盈利不会是难题。

三、O2O中的C2C模式应用――新型旅游业

综合服务业中各类行业的行业特点和当下网络平台的现实情况,秉承着O2O线上到线下的理念,加之C2C消费者和服务者直接对接的思想。作者认为新型旅游业可以成为O2O中的C2C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该平台应主要致力于迎合当下“自由行”的旅游现状,撮合导游与游客的个性化对接。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助游、主题游等更加自由的旅游方式。此时,一个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导游如果能够帮助解决路线、食宿等一系列问题,无疑会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导游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时间安排等因素,摆脱了旅行社的束缚。因此,这种双赢的旅游平台势必会同时获得游客和导游的好评。

1.导游行为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商品价值=c+v+m,其中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m就是剩余价值。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作为主要服务提供者的导游却只有微博的底薪,丰厚的剩余价值被旅行社夺走,因此,许多导游为了提高收入,只能与景区的商店合作,以求获取商店的利润分成。这样一来,就上演了导游变“导购”的闹剧。

C2C式旅游平台,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导游摆脱旅行社的“剥削”,而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帮助这些平凡的服务者实现自我价值,必定会得到广大从业者的认同和支持。

2.游客旅行体验因子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针对游客旅行体验设计了一份问卷,方便获得数据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数据297组。通过将数据录入SPSS中,分析影响游客旅行体验的9个因素的内在联系。

(2)KMO检验

用来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的KMO值为0.74(0.74大于0.7),因此该样本数据适合于做因子分析。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如下表所示,将影响旅行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因子。

①个性化因素。包括自主的选择景点、自主的选择时间、自主的选择同行伙伴以及可靠的导游的指导。这些因素体现了在旅行过程中,游客具有个人色彩的需求对最终旅行体验的影响程度。

②客观因素。包括可靠的游览信息,游览的安全性以及所游览景区的质量。这些因素反映的是游客旅行过程中的客观的,不受主观意志影响的因素。

③外界影响因素。包括他人的评价和景区的宣传力度,主要是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个体和组织对旅行目的地的评价。

(4)结果分析。在载荷矩阵所划分的三个影响因子中,个性化因素对游客旅行体验的影响最大。虽然其他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过依然说明,在人们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愿意针对旅行中的诸多问题自己作出选择,不是受限于他人。

3.小结

通过上述的导游行为分析和顾客体验分析,不难看出,旅游业虽然涉及许多内容复杂的服务,但是新型C2C式旅游业仍然有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无论是服务者还是消费者都在竭力寻求自身个性化的需求,为新型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政策和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面对着问题重重的行业现状和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相信新型C2C式旅游业能够给出满意的答卷。

四、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从固定的PC端解放出来,创造了崭新的O2O的时代。以O2O为依托的众多C2C模式的平台顺应着时代的浪潮,也将迎来蓬勃的发展。这种崭新的运营模式不仅仅蕴含着更多的商机,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未来,O2O中的C2C的发展将会帮助我们实现共享经济,充分利用资源。相信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者们可以通过这些C2C平台获益,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闲置资产、普通的特长和能力、甚至闲置的时间来获益。

在曲折的经济发展道路上,O2O中的C2C因为其打开平台两端的特质,无疑天然的为共享经济开辟了最广阔的天地,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阳.从运营商的角度看O2O生态体系布局[J].通信企业管理,2015(1).

[2]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

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

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来说,虽然现阶段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方说在商业模式下,有很多的人没有办法适应,导致大量的潜在客户流失,这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业模式中,对利润是有一定要求的,如何既满足人们的要求,又满足商业模式的盈利,这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由此可见,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是特别容易经营的,鉴于这样的情况,需要良好的解决其中的问题。本文就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一定的解析。

1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类

1.1 内容类商业模式

内容类商业模式是指内容提供商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音频、游戏、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典型例子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UGC类应用。这种商业模式在现阶段的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式下内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所有内容目录下的内容服务都可以收费。用户愿意支付费用的项目包括视频下载、游戏下载、音乐下载、电子杂志订阅等,每个收费的网站都会提供一部分免费的内容或免费的时段。

1.2 服务类商业模式

服务类商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移动IM、手机网游、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在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服务类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用户比较关注的一个商业模式,主要原因在于,用户在这个商业模式上的花费较多,而且要求也很多。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服务类的商业模式发展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多数的用户需求,使得服务类商业模式快速的成长。但面对用户群体的不断增多,服务类商业模式的弊端逐渐的凸显出来,虽然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一类的服务可以良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毕竟没有办法满足所有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就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分析,对服务类商业模式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

2.1 发展趋势

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来说,虽然现阶段呈现的是“三足鼎立”,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朝向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三种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着重偏向一种商业模式进行发展,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一定会有不利的一面,另外对于众多的用户来说,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用户的需求是,需要将三种商业模式进行良好的、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一种优化配置的境界,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另外,复合化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弥补三种商业模式之间的不足,对于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2.2 主要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广告商业模式充斥着大量的骚扰广告,对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其他两种商业模式,在本身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频率加快,必须在效率方面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尤其是广告商业模式,必须进行严厉的整顿,现阶段的用户对其已经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怨言,如果再不进行整顿,看不到效果,那么将会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3.1 对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建议

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内容提供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需要对商业模式的内容负责,只有积极向上的内容,才能良好的促进商业模式的发展,鉴于这样的情况,必须严厉打击现阶段的一些非常不堪的内容,使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容充满正能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其次,在服务提供商方面,需要加强服务,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的服务让很大一部分人非常的不满意。无论是态度还是效果,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这就使得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问题。综上所述,对于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而言,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深化。

3.2 对移动运营商的建议

移动运营商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根本因素,只有进行一定的优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商业模式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现阶段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技术方面进行一定的优化,可以使移动运营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商业模式而言,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在将来的发展中,也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需要对用户进行大量的调查,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在将来的发展中,才会稳步的前进。本文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一定的解析,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维国.移动互联网的行业特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7).

第5篇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6篇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唐纳德·苏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成功企业所具有的“积极的惯性”这一概念。一开始,企业依靠大胆的行动取得了成功。成功让企业的经理人相信找对了方法,于是企业继续进行更多的投入,成功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完善。只要环境还没有改变,成功模式就会持续发挥作用,以至于产生了生命。企业也一再沿用这些过去管用的商业模式,一点也不怀疑所谓成功模式的合理性。

假如环境没有发生改变,沿用成功模式也许无所谓。但是环境的变化,很可能让过去有效的商业模式失去效力。这在管理上被称作“路径依赖”。名字挺雅,却不是好事情。

商业模式也有局限性、有生命周期、有环境适应性。有很多拥有出色商业模式的企业,因为将商业模式生搬硬套到各种环境下,或者守住陈旧的商业模式不放而出局。例如,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卓越的零售业商业模式,凭借此模式不仅做成了行业的世界第一,而且连续数年成为世界500强第一,但是却在日本、韩国遭遇“滑铁卢”,在中国长期处于不赢利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面对本地消费环境,商业模式没有进行多少改变,适应性明显减弱。

然而,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正是因为建立了一种能够不断将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更新的机制,从而基业长青。如著名的百年企业GE,就有一个自我否定机制。每一位新上任的CEO都会否定前任CEO的很多模式要素,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的模式。韦尔奇上任后放弃了前任的诸多做法,掀起了变革。伊梅尔特在2001年上任后,在他的战略计划书上写满了“为韦尔奇所不为”,更改了韦尔奇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许多重要构成。当有人问韦尔奇对伊梅尔特变革的看法时,他说:“变更永远是为时代需要的新眼光、新方向提供机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适应时势的。这就是变革的核心所在。”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能以短期的业绩和短暂的适应性变化来判断,而是要看能否有意识、有方法对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求新、不断发展,能否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适应性变革,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

商业模式是基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选择服务和产品赢利模式,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赢利增长压力增大,为了持续发展,企业可能将逐步过渡到品牌赢利模式,品牌管理和品牌购并将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实无论哪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企业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自身状况。

第一,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与行业激烈竞争环境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促进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如随着IT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许多通过互联网赢利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因为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是企业商业模式变化的原动力。

第二,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间,企业正处于高速赢利期,商业模式变化较小;处于成熟期间,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商业模式实行动态变化,以求新的发展;处于衰退期间,企业更应积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选择,以求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商业模式动态变化与企业自身状况相关。企业通常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来选择商业模式,其一是原有业务的发展空间变小,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此时已寻找到新的赢利空间和发展机会,这时为企业选择或增加新的商业模式是必要的;其二是必须拥有一定的剩余经营资源,支撑企业对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运行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市场多方验证,因此企业拥有一定剩余经营资源对创新和探索商业模式较为有利。反之,若企业经营资源不很充裕,对新的商业模式选择应慎重。

企业随着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而兴衰,企业生存和发展与否取决于商业模式是否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适应更新与变革,将商业模式的生命力无限延续下去。

第7篇

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顾谓众官曰:“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丧,吾不能不为流涕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如果将袁绍集团、曹操集团理解为两块品牌,袁绍集团四世三公,家业大资源多,品牌的商业模式也就选择了充分盘活手里的那些资源,滚动式发展;曹操集团则相反,曹操集团没有袁绍集团的硬实力,只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曹操集团品牌的商业模式就只能是以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整合全国资源,采取虚拟经营。

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原点导向式,一个是目标导向式,一个实体经营,一个虚拟经营,商业模式的差异导致了竞争结局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隐藏在各行各业品牌背后的是各色各样的商业模式。在笔者袁修梁看来,品牌竞争的实质是支撑在品牌背后商业模式的竞争。

当然,单就商业模式而谈商业模式,无所谓好坏,商业模式的优劣,要放在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好的商业模式适应形势,顺应需求,整合资源从而创造属于品牌自身的竞争优势,构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一:顺应形势

好的商业模式都是适应形势,顺势而为的产物。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每一个崛起的互联网品牌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支撑。从三大门户,到即时通信QQ,盛大游戏,百度搜索,优酷视频,阿里巴巴、淘宝、携程、当当的电子商务,前程无忧的招聘等等,这些知名品牌无不是某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代表。

在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选择一样是基于行业发展形势以及竞争形势的产物。

在乳制品行业,蒙牛诞生之初,囿于自身的实力以及行业的发展态势,选择的就是整合资源虚拟经营的品牌发展模式。蒙牛的虚拟经营也助力了蒙牛速度,短短的几年时间,蒙牛从成立之初的排名一千多位到跃居行业领导品牌,创造了一天超越一个同行的记录。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蒙牛无疑是中国乳品行业的一个神话。

与蒙牛的虚拟经营不同,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领军品牌皇明选择的是自建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太阳能光热行业是个新兴行业,皇明自建产业链确保了在行业发展不成熟的时候皇明品牌能全程控制产品质量,为皇明的高端品牌定位打好基础。

二:创造优势

好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开创性,能构建品牌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医药行业,有哈药这种大品牌集群、大广告投入的发展模式,也有扬子江药业这种鲜见大众品牌推广的发展模式。在笔者袁修梁看来,虽然两者商业模式不同,但凭借各自对自身发展模式的开创性,殊途同归奠定了各自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第8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成熟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27-02

前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国家经济、政治大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家们渐渐地发现曾经成功的经营经验与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一些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已经无法应对新的竞争形势,过去企业的竞争优势渐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面对企业的这种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商业模式不同的定义,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的定义,即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对商业模式研究较早的Timmers(1988)年认为商业模式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信息、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的源泉,从整个系统上给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定义。中国在学术方面对商业模式比较权威的定义为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一、商业模式创新必要性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更是变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将商业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一个新兴企业,它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公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的立足的先决条件”,即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杨振勇也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高形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2005年经济智库(EIU)发起的调查中,有54%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比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

(二)同质化竞争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已经度过了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时期,正进入一个产品已经普及、需求相对稳定、行业增速基本平稳、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行业成熟期。市场类型也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化为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成为大多数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在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竞争力等多方面也表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同质化竞争不仅是企业进入微盈利的窘境,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进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突破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根本出路 。

(三)知识经济时代要讲究经营智慧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的经济形式经过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历史长河,正式迈入具有21世纪知识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技术转化为商业模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家(2008)认为现代社会是讲究商业模式的社会,只有讲究商业模式才是讲究经营智慧;早多数竞争者讲究智慧的时代,某个企业不讲究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不讲究经营智慧,只有讲究商业模式,企业才能通过商业模式来提炼、体现自己的经营 智慧,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足。但是只讲究商业模式不讲究商业模式创新也无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还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基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等,借鉴相关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去设计与竞争者不同的、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同样受到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之前,要全面地考虑到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不断进化的技术经济环境、竞争者和合作者组成的新的经营系统对企业创新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开发与完善,不仅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商业模式也使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得技术所带来的收益。不仅技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环境高度包容的特性,使得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源,提高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顺利地进行商业创新。从竞争者层面来讲,竞争者商业创新的压力也使得企业不断进行商业创新。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也直接拉动企业进行商业创新,这也是影响企业进行商业创新最主要的因素。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对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首先,企业高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成为推动商业模式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家从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机会、选择合适的配置和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达到减低商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企业家拥有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他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必要时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企业的目标,对企业所在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正处于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在准确的洞察机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还是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企业选择新的商业模式的前提。

三、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一)理念认知层面创新

商业创新要点首先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人力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理念认知的创新。理念的共同特点是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以及做一些新的事情,这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创新的精髓。新的理念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活力,是企业变革的动力,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商业模式的理念创新点的提出可能不是由企业家或管理者提出的,而是基层一线员工提出,但是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理念的代表,这主要原因是基层一线工人是理念和行动之间的纽带。商业模式理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密切相关,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往往体现在对动态环境的反应,在动态环境下,作为决策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商业模式理念认知创新中不能学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因为那样会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同质化和刚性化,而失去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二)组织惯例层面的创新

商业模式理念认知的创新是通过组织学习改变企业家、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克服隐藏在商业模式之中的组织惯例或核心能力的刚性。为克服组织惯例和核心能力刚性,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强化风险意识,进行自我批判和行业内外的综合思考,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使技术和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组织惯例的创新同时还带来企业的结构、运作程序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与企业游行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重新组合定位,即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位。

(三)业务系统层面创新。

理念认知层面的创新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的共同作用使得组织能够实时地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重构,最终使得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组织惯例的创新为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在企业完成组织惯例的创新后,结合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创新,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论

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能够打败竞争对手,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对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理论结合实际,在现实大环境的背景下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商业模式,突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企业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朱方明.成熟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

[2]田志龙,盘远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3]龚丽敏,蒋诗松.试论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5]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6]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第9篇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 近十年,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已迈进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更突显了创新驱动对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性。本文旨在针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现在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商业模式;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分析;创新

1 概述

商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决定其必须成为时代的潮流,21 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成功走向前台并成为当代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通各类商业渠道,抛弃原有的商业运作和组织架构模式,打造高创新、高价值、高风险的高效、精准的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互联网模式本身及其未来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从经济学角度对现有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2014 年,我国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进行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61 亿,同期相比增长19.7%。成绩可观,但在这可观的成绩背后,暴露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些问题。虚假促销、售后服务、物流快递、支付问题等传统商业模式出现的问题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也出现了,并且由于互联网网络虚拟环境的原因,更加难以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去解决分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去保护消费者和商家双方的合法利益。因此,出台一部行之有效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管理规范、完善现有电子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企业本质目标是盈利,然而任何商业模式若没有或丧失盈利点则必然面临着泡沫化并最终破裂的风险。因此,通过制度主义中的要素和交易成本分析可以对互联网企业如何获取利润并可持续发展下去产生较强的指导意义。制度主义分析认为主流经济学将社会看成是“经济人”的组合,把经济行为决策看成是理性规律起作用的结果是偏颇的。因为个人首先是一种“社会人”和“组织人”,而不是“经济人”。简单来说,人最基础的追求是生存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生存和利益最大化之间隔着许多社会性的需求。因此不可能通过函数及模型来判断预期一个人活着。这种分析应该建立在外部环境、人的社会经验、其他个体的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之上。基于这种观点,从制度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对互联网商业的运行基础、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并且打开企业运营的黑匣子,从而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用制度的健全和产权的明确来为互联网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1 互联网模式下的交易成本

互联网模式下的交易成本显著地低于实体企业,相比传统商业模式,它至少可以节省两部分费用,各级经销商或分销商的费和商品流通的各项费用。其中物流成本是商品交易中最不必要的成本,由于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没有从物流过程中获得任何收益,所以物流成本越低,交易成本也越低,互联网市场才有可能普及并产生规模效应。

2.2 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

“商业战就是信息战”,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了信息传播的质量与速度对一个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流通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而言更加高效便捷,使互联网模式下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做到信息对称。除此之外,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效解决了消费者无法透明了解商家各类信息、易遭遇权益受害、无法维权等问题。从制度分析角度出发,信息在互联网上流通很容易带来外部性问题,由于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使得不良信息极易给网络经济带来外部不经济的结果,给部分投机分子提供了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虚假内容和进行诈骗的机会,这不仅给买卖双方造成了恶劣的经济影响,还破坏了我国的信用制度。因此,除了买卖双发增强防范意识,尽量做到零距离对接外,还需要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积极清洁网络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从根本上铲除网络犯罪和虚假信息的源头,从而给互联网商业模式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

2.3 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

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分内部外部推动两种方式。内部推动就是由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或企业制定相关规则,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制约商家和消费者,从而达到保护交易的顺利进行的目的。比如支付宝,支付宝就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出品的一种旨在建立规则制度,形成有效制约机制制约商家和消费者的公信机制。但这种公信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内部的调解虽然能反馈商家与消费者的诉求,但是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至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底气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该制度难以发挥其作用。而另外一种网络争端解决机制就是外部推动,即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各种知名仲裁机构以及国家信息安全与公安部门。这些机制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而言是外生的,自从互联网商业存在之时就已经给定的。外生性机制尽管拥有足够的权威,但是缺乏变革与改进的主动性,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模式发展时显得灵活性欠缺。因此,对于互联网商业模式产生的网络争端,需要政府结合两种争端解决机制,从整体出发,将互联网商业模式内外部网络争端解决机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相关法律配套的、技术完善制度健全的互联网争端解决系统。从而更好地维护互联网商业的公平性,起到促进其发展的作用。

3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能只是简单通过网络进行买卖,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被接受认可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应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发展:

3.1 将线上商业与线下商业有机结合,因为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是一种零和博弈,应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平衡点;

3.2 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互联网是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新行业,制度制定者不应用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来领导该行业的发展,这会严重损害行业的竞争力,歪曲市场导向的商本位思想;

3.3 由于互联网商业高风险的特点,政府更应该积极发挥监管者的角色,既不能使其完全滑向市场主导,避免出现“庞氏骗局”,也不能过分限制干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有平衡管理的理念。

4 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对策

互联网促成商业理念、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广告方式、支付手段等商业活动的深刻变革。在推动网络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互联网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关系,转变政府对待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理念。

4.1 正确认识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的关系

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可以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网络经济如日中天,许多人认为传统公司的市场份额遭到不断挤压最终一定要遭淘汰。这种观点的提出从根本上忽视或否定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合作的基础,这是一种具有误导性的错误观点。比如快递公司,传统的快递就是去中国邮政寄包裹,唯一和网络关联之处就是在网上登记运单号。可如今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快递公司却发展的更加如鱼得水,为什么?因为快递公司主动加入承担着将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的产品快速便捷送达目的地的任务,同时,快递公司借此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快递网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快递行业步入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这里面的高额利润和巨大商机已经让快递公司成为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巨大受益者。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是空中阁楼,网络虚拟店和实体经营店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实体店完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商家注册,将货物卖给网络消费者,成功的网络店主在积累了一定资本之后,也可以租用门面,经营实体店。实体经营店与网络虚拟店都是商品销售渠道的分支,同样促进消费,使得消费者选择多样化。

同时,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商业模式对现有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冲突。因为支付宝等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创新性、灵活性、便利性使得其很快被消费者及市场认可。大量的资金交易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传统的银行汇款受到剧烈冲击,同时,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在我国电子商务巨头的研发运作下已经具备了参与实施多种金融服务的能力。并且由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还避免了银行卡的使用,银行卡是财富的载体,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将其虚拟化,极大的避免了丢失等安全问题,更是使得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大规模占据市场。银行的监督机构为此不得不出台多项政策约束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保证金融安全,同时研发运行银行的网络交易平台,但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以在与民营企业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在市场的交锋上处于弱势,竞争激烈,矛盾冲突,且愈演愈烈。

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刺激作用

互联网商业模式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接受,传统商业模式逐步落入西山,面对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咄咄逼人的架势,传统商业不得不做出退步与改制。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而提高效率。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谨慎处理两者关系,要使传统商业不受大冲击而导致失业增加,也不能过于限制互联网商业的发展,错失网络时代的机遇,应通过制度使得传统商业逐步网络化,融合两者的长处。

4.3 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杜绝腐朽文化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渗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政府手里抠出权力的过程,对于我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而言是一个巨大冲击。尽管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目前国有“体制内”垄断企业比如钢铁、电力、石油等仍然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我国本质上仍然是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由于垄断所造成的效率低下导致了人民更高的生活成本和国家财政对其的高额补贴,使得我国的经济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浪费。对于互联网商业来说能打败实力强大的国外竞争者靠的不是官本位的领导,而是商本位思想下激发出的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活力。中国互联网业是一个很年轻的产业,没有传统行业体制上的障碍,生而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环境中,这是互联网模式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若要保住互联网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必须通过制度的健全来推进互联网的自由化,限制官本位思想的渗透,传统商业模式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创新、加大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优势的学习工作。

4.4 重视人才引进,实现网络创新

在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储备与创新,如软硬件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虚拟产品研发能力、云服务以及工业创新设计等,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的人才和其它企业的人才不同,人才的流动性非常高,因此,互联网商业企业管理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创新型的企业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仅用待遇,更是用感情和个人未来发展留住人才,这是互联网商业创新的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突破创新,重视科技研发,以培育发展自主名牌为目标。

5 结论

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意味着我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制定应该旨在进一步降低互联网商业的交易成本,发挥由其本质而带来的便利性造成的优势。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极大的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它使得信息更加对称,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拉动消费,带动了新的产业增长。但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市场调节很难解决这类问题,只能由制度来解决。可目前相关制度仍然欠缺,亟需通过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网络信息传播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和网络争端解决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统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2]陈圣举.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浅析[R].中国: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咨询规划部,2010.

[3]姜齐平.中国商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报告[R].北京:《互联网周刊),2008.

[4]高薇.互联网争议解决的制度分析两种路径及其社会嵌入问题[J].中外法学,2014(4):1059-1079.

第10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内在机理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企业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模式不同于盈利模式,它既包含价值的创造,还包括价值的获取等内容,早期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企业产品、营销等内容,现阶段已延伸到战略层次,即关注消费者需求、市场细分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而商业模式创新既可以视作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价值的过程,还可以视作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创新过程,其中,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企业价值以及自由现金流结构等。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以增加客户价值为目的,通常涉及到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同时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为企业开辟新的盈利领域,并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延续企业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商业模式创新必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决胜的关键。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企业一般不会自发地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时间,也并非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一定外力或内力的驱动下,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

(一)生产技术驱动

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早期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上,互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了早期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的重要意义。生产技术的转变在提高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转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可以划分为被大多数行业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只适应于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从微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则包括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企业单独使用的专利技术。由大多行业或同行大多企业使用的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能大幅拉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具体到行业而言,考虑到不同行业对同一种基础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同一种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不同行业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由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特定企业使用的专利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最初阶段往往只会为这些行业或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但考虑到技术外溢以及专利技术边界的模糊性,此类商业模式创新同样能为其它行业或企业创造收益。

(二)市场需求驱动

伴随着时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将呈现深层次、多元化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都具备可见性,唯有挖掘这些隐藏的市场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地成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好的为客户提品与服务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无需利用新的技术,只需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即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通常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与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被忽略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成效,就长期而言,企业需要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两股动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彻底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行业竞争驱动

行业竞争是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的最大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技术以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当这种压力积累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企业便会产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高行业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受到行业竞争的驱动毋庸置疑,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由此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依靠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带动行业发展,另一部分企业则更倾向于与关联产业进行合作创新,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而这通常与企业自身的实力与管理层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单纯地依靠技术而忽略市场需求,抑或是单纯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忽略技术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无法为企业盈利空间的持续性扩大提供保障,在竞争中寻求商机是新时期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柯达曾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影像业的霸主,于1976年发明了全球第一架数码相机,拥有数千项专利技术,却因在行业竞相发展数码产品之际执着于胶片产品,忽略市场对数码产品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数十年内彻底失去了其在影像业的优势地位,直至破产。商业模式创新既依赖于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内在动力的推动,又依赖于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在内的外力的驱动,还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为保障。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恰当的创新途径为前提,从商业模式要素的角度而言,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探求改变商业模式要素关系的途径。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创新程度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企业的创新程度对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选择也可以从价值链的视角来解释。以石化企业为例,石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石化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石化资源的开采与使用等环节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国家政策对石化企业的约束力度较大。与此同时,我国石化企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为主体,石化企业的总数量较少且普遍规模较大,国家对各企业的分工也各不相同,鉴于此,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完善其产业链为核心,并综合加强人力资本、推进组织变革。石化产业的价值链主要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以及顾客价值链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波特的定义,企业的价值链涵盖了所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与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另外,企业价值链还包括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组织结构等内容。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供应源、技术、渠道、营销模式等内容的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可大致划分为四种,即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延长价值链、拆分价值链、价值链延长与分拆结合以及价值链上活动的创新,换而言之,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其价值活动的整合。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选择与路径规划过程存在较浓的主观色彩,高级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败,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对创新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对策建议

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造成这些隐患因素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普遍不高,结合石化企业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发展速度、人才支撑强度等方面,加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市场变化、注重外界环境变化并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重视同业市场变化

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中要对市场变化予以充分重视,这种变化既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又包括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考虑到我国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石化企业作为行业密集型行业,其勘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过程都与技术紧密相关,由于石化企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知识技术具备较强的外溢性,因此在与其竞争的同时寻求合作机会,从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变化中探求可能被企业自身忽略的市场变化,重视竞争对手商业模式,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变化,鼓励知识技术外溢,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以保持石化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二)注重外界环境变化

企业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为了确保商业模式的转型成功,石化企业必须频繁地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机会。考虑到石化企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所面对的政策经济环境会存在一定的敌对性,这意味着石化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其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存在消失的可能。换言之,在敌对的环境下,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不会提高自身效益,反而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之际需要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把握创新时机。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支撑力度对企业的整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对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企业而言,人才在其整个商业模式创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时点、创新途径以及创新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与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石化企业不仅要加大对管理层洞察力的培养,使企业能准确把握经济市场走向,提高商业模式转型效率,还需要提高管理层心智的开放度,这种开放的心智要求企业高管勇于对消费者公开企业的关键知识技术,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信任度与忠诚度,稳定并扩大企业的消费群。另外,石化企业还需要探求与其它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以及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Venkatraman,N, and Henderson, J C. Four ve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alue capture in a network era[A]. From strategy to execution: Turning accelerated global change into opportunity, Berlin: Springer, 2008

2.杨嵘,郭黎星.介观层面中国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

3.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2)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零售

当前,我国传统零售业正面临电子商务Ⅱ出咄逼人的攻势以及自身经营转型的巨大压力。对零售企业而言,如何根据业态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需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路径和策略的冷静思索和切实行动。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构建与创新是近年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关于商业模式定义,理论界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四类(李东等,2010):一是逻辑说,即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总体逻辑;二是故事说,即商业模式创新就是讲一个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新故事;三是机器说,即商业模式是一种把能量转化为任务执行的装置;四是关系说,即商业模式是跨企业边界的关系组合模板。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零售商业模式,都可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剖析。除了这些共性特征外,笔者认为,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涵是更有效率的服务创新,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1、提升流通效率。零售是从生产到消费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和创新不能局限于自身,而应该着眼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事实上,零售业的演进过程就是流通效率更高的业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砖头加水泥”模式(bricks and mortar),还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鼠标加水泥”(clicks and mortar)全渠道模式,零售企业围绕提高流通效率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甚至成为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聚焦服务创新。零售企业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卖什么?”和“怎么卖?”与此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可分为经营内容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或者说商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当前,“制造”日益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行为的一环,用户已经取代产品成为了商业模式的关注重点,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完成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更应该回归商业本质,围绕服务创新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对创新路径进行认真思索和战略布局。对零售企业来说,其创新“路线图”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衔接和交融的步骤:

1、发现需求、创造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学说认为,商业模式是兼顾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特殊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当前,零售企业的身份更多地由销售转向需求,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经不仅仅是要发现和满足消费者表面的、物的层面需求,正如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之一——莱维特所说:“顾客来买的不是5毫米直径的电钻,而是直径5毫米的孔”。零售企业要善于发掘“可视”需求背后的需求(Beyond the visible demand),这才是顾客的核心价值主张,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成立。零售企业如果固守现有的引厂进店、联营扣点、通道收费模式,以期最大可能“剥夺”消费者剩余,“压榨”供应商利益,必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如何在创造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同时获取自身利益,是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过分强调顾客价值创造,忽略企业的自身价值实现,长期不能获得合理利润,大量“烧钱”后最终也只能是。惨淡退出,导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两难局面。

2、对接战略、统筹规划。对零售企业来说,发现有价值的市场需求还只是第一步,作为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市场聚焦和顾客定位在很多情况下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哪家零售企业能够长期锁定顾客并为之提供不可替代的垄断性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匹配因素而不是替代品。对企业来说,“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是两个问题而是问题的两个方面。零售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商业模式的配套,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意图,在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各组成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战略实施的载体和依据。

3、整合资源、发掘能力。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商业模式的运行基础。创新商业模式要破旧立新,企业在人财物各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投入。除了有形的资源和能力,这里笔者还想强调的是勇于改变的意志和能力。从长远来看,“时过境迁”都会使任何一种曾经有效的商业模式失效,最终走向消亡。在一个既有的落后的商业模式下,企业无论进行怎么样的改良或改善,都会被那些实施了更先进更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所淘汰,就像摩托罗拉、诺基亚被苹果、三星超越,柯达胶卷被数码技术淘汰一样。对零售企业来说,同样不应固守某一种商业模式,即使它曾经多么地有效。商业模式是连接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桥梁,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企业核心能力转换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壮大企业的核心能力。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选择

商业模式创新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零售企业要根据其所处的时空条件,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当前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在策略选择上呈现出以下趋势:

1、从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如前文所述,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价值,具体包含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两个维度。传统的零售商业模式主要是从上游的生产商、经销商到消费者的价值转移,零售企业的价值创造功能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上。比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连锁经营、统一管理降低营运成本,通过建立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等等。当前,随着零售企业的身份越来越由销售转向需求,零售商业模式的价值链更多地表现为从消费者到上游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逆向价值创造。零售企业通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详细掌握顾客信息,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功能和心理上的个性化需求,持续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来创造价值,进而在销售、物流、采购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主导权,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到供应链价值创造全过程。

第12篇

随着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且逐步成为中国矿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二十世纪之前,我国的矿业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阶段,现在已经逐步转型成商业模式,也就是仅仅依靠少量的矿权或者资金,是很难确定优势地位的。矿业公司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商业模式,也就是系统分析+ 精密策划+ 资源统筹的模式,商业模式也会成为高层次的竞争模式。

矿业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组织方式,因为矿业生产,实际就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不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阶段下,将已有资源有机组合,达到最佳产出和最高效益。矿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包括系统思考和支持优化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指将企业当作矿业行业中的一个小系统,后者是指每个组成部分之间要互相联系和支持,通过优化提高,实现良性循环。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商业逻辑,这种良性循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产业、地区与环境、现有资源、核心竞争力、财务盈利和文化价值观。

二、商业模式的分析与重构

清华矿业是我国比较大型的矿业企业之一,拥有五百多个员工,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成功失败,也说明了出路取决于思路的道理。矿业行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并不能直接引用其他行业的商业模式,只有创新模式,调整思路,才能保证不事倍功半。

(一) 中国矿业的基本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三位一体

矿业行业和很多其他资源行业一样,讲求三位一体,即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个方面。资源是自然属性,属于实物量,也就是矿产资源的基本储量;资产是经济属性,属于对实物量的货币化,也就是矿产资源的实际价值;资本是流动资产,属于资源的资本化,包括出让、抵押等形式。简单而言,矿业实际就是资源资本化。

2. 发展核心

矿业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譬如贸易、资本、冶炼、勘探等,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核心和发展路线图,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先要寻找到优秀的矿业项目,然后通过采矿和选矿的方式,生成现金流,最终成为强大的矿业公司。

3. 灵活多变

矿业行业属于风险比较大的行业之一,想依靠某一个项目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不停地寻求优秀的项目。因此,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应当不停地对矿权进行选择。

(二) 我国国内矿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由于我国目前对矿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本平台相对缺乏,只能通过投入自有资金进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可以采用花大钱的急功近利的高风险行为,应当与地勘单位和金融机构有机协调,选择最合理的项目运作方式。

(三) 我国海外矿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我国海外矿业发展在资金方面还是比较充足的,需要注重的就是要对各国资本市场对矿种的认知有所了解和把握,并根据人脉和资金优势选择最为合理的项目,根据国际标准报告的格式进行融资,力求用上市平台的方式快速发展海外矿业。

三、我国矿业商业模式的实践探索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矿业发展方面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所在,即最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和最富潜力的消费市场。但是,我国矿业发展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处于逆向发展的状态,并且总是存在破坏性创造的现象,即完全否定旧的发展范式,并在不确定的新的范式里发展,这种集跨越性和精英性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是非常不经济的。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矿业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中,要杜绝哪里有病医哪里的片面发展现象,要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则和运营平台,探索最先进的商业模式。目前而言,我国在国内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交易中心,在国外也制定了先进的走出去战略,这些基础性平台工作都将为商业模式的建立提供坚强后盾,未来效益也是非常之大的。

(一) 我国国内矿业商业模式的实践探索

上面已经提到,我国目前的消费市场在世界上是居于前列的,但是要想获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权,就必须尽快建立有信誉、有效率的交易所,建立以全球为对象的中国交易市场,包括大宗商品、贵金属以及航运指数。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定价商讨过程中我国的话语权力。

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开始建立部分交易所,包括文化、贵金属、有色金属和航运等,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但在未来,我们还应当建立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全面的交易体制,尤其是在铝、铟等矿产商品价格方面,力争我国国内期货价格可以左右或影响全球期货市场。

(二) 国际性矿业企业商业模式实践探索

国际性的矿业企业商业模式一般包括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勘察为核心,通过勘察的方式,来进一步考察和筛选服务公司,进而寻求最好的项目,然后对其控股或者参股,入股之后,通过梯队式的勘察和开发,进一步发展壮大。

另一种是以金融为核心,首先要全部拥有一家以金融投资为主的矿业企业,采取金融与持股交叉使用的方式,来对几家上市公司进行控股,这种模式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和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在控股之后,采取集约化管理,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取得一定优势。